摘要:信息技术也叫计算机,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普及应用也相对较晚。虽然计算机和网络早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在学生的心目中,计算机真正的价值没有体现,只会对计算机表面上的一些浮华的内容和信息感兴趣,并没有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农村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动手能力;创新教育
【中***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218-02
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计算机在农村现在也越来越普及,学生对它也不再陌生了,多少也有了一些基础,但大部分的学生只对某些方面感兴趣,致使好多学生对信息课的学习不重视,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另外学生从思想上就不重视,也是学不好的原因之一。
把信息技术课上的有趣生动,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一 了解学生的真实计算机水平
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存在差异,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而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目前已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有了硬件设施,软件环境还很欠缺,加上小学阶段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学生刚升入初一时,每一届的第一节电脑课,就是收集所有学生的真实情况。通过了解后,一个班往往会只有二、三个学生有家用电脑,并且水平并不高,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了解后做好登记,便于以后的教学。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做一个电脑知识问卷调查等等,很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二 选择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也不再陌生,但是他们对计算机学科的认识不足,对知识也是一知半解,那么如何能顺利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呢?
1.任务教学法,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任务教学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有收获感,成就感。例如,在制作幻灯片时,能在计算机上插入***片了,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插入声音、视频、动画等。幻灯片制作完成后,怎样把作品打包、与评价。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重新认识计算机,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
2.提高学习兴趣,保持不断学习的动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中学生对课程学习有一套自己的认识,思想也非常活跃。很多初中生思想上就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游戏课,可有可无。一到上机课就是先上网找游戏、玩游戏。那么怎样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既然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打字的时候有打字游戏;在QQ的同时,学习视屏聊天,传送和收发文件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要做到正确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3.分组学习,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大家共同进步,我进行了分组教学,
让能力强的带动弱的。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生个人对学习任务的完成,也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践表明多数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但也有少数学生因为能力,性格等原因缺少与人合作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参与合作成为可能。再有,对于那些水平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进行思想交流,肯定他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合作。
三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信息素养全面提高。我们就需要因材施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各层次的学生一同进步。学生层次不一,对教师所教的内容理解、掌握程度不一样,因此,在上机实习前,针对本节内容设计一些深浅不一的题目,让学生针对问题操作,题目作完了,本节内容也就掌握了,让所有学生都有收获,同时也可以解决学生上机的盲目性。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加鼓励,肯定其优点,并进行个别指导,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把题目做完。基础好的学生做完后可以去探索掌握一些较深的、教学大纲上不作要求的知识,引导他们如何去获取知识,通过上机指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创造性的发展,需要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也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为此,教师首先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在教学中充当引导者和辅导员的作用,允许学生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评价和提出意见、要求。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个性创作,给学生提供自由、放松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大胆、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创新的源泉则是在学习实践中产生疑问,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的采用从游戏入手,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思考空间。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统一问题,能举一反三。
中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但缺乏专业知识,往往提出的问题荒唐、幼稚。这时,我就要肯定他们的长处,指出他们的不足。只有在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才能养成***思考的习惯,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
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启动创新性思维,对学生的个性想法给予表扬,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计算机课的特点,重视实践指导,处理好讲解与实践的关系,善于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及时指导,这样易于学生克服操作中的薄弱环节,并不断体会知识点,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与决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在不断实践中主动探索,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从而在教学中实现互动效果,启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问中求思,在思中求法。
参考文献
[1] 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朱树岩.小辛庄学校,《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刘林英.定州二中,《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