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信通,发什么?

那天,一进班,不少孩子纷纷告状,“老师,今天班上有很多人家庭作业没有完成。”“什么?很多?抄几个词,一个词三遍,每个字组一个词,十分钟要不了的事情啊!怎么回事?”我有点恼火,“没写的全站起来!”一共十多个人,还有的班委和组长也没有写。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昨天因我有急事忘了在校信通上作业信息,很多孩子没记作业,而家长没有收到短信,也以为没有。虽然我将作业在中午的时候写在黑板的左下角了,但已习惯父母提醒的孩子们没有记录,甚至都没有去瞧的习惯。“你们全坐下,这次主要是我的错,我忘了发作业了。你们也有错,没有像胡思琪等同学那样及时记录黑板上的作业。你们下课补好就可以了。”我自己主动揽过大部分责任,因为我不想刚进小学一年多的孩子们因没有完成作业而产生过多的负罪感,反而让他们对作业产生不良印象,甚至厌恶。

进了办公室,我坐在椅子上,不禁思考起来。记得校长在引进校信通的时候讲过:“以后我们农村老师与城里老师一样……请语数外老师及时将作业交给班主任,由班主任统一每天发给家长,家校合作,提高成绩……”

的确,自从有了这个校信通,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很多老师早晨到校不像以前那样愁眉苦脸了。因为有了家长这道“防护坡”,作业不写的少多了。也有忘了提醒督促的,那好办,将该家长拉到学校一番语重心长:“你们家长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能……应该……”大部分家长定会下次一百个在心,可不敢,家长可背不了管教不力的欲加之罪。

自从有了校信通,“沉重的包袱”全通过这现代化手段甩给了家长,我同身边很多老师一样有种被***的感觉。

家长呢?不少人不胜其烦,孩子在城里某名校读书的同学在QQ跟我喊:“才二年级,给孩子的作业搞得烦死了,经常一天收到七八条。这是我女儿读书还是我读书呢?这是什么名校啊?”孩子在县城实验小学读四年级的朋友跟我讲:“孩子妈现在不上班了,专门让她每天查孩子作业,儿子很贪玩,语数外,有时搞到晚上11点,不仅要看有无写好,还要批改……”以上绝不是个别现象。

我想:我天天都发,而一天不发,很多孩子就忘记写了,这说明很多孩子的作业,是通过家长的提醒、督促而完成。

究其原因,开始,可能很多家长担心他们刚入小学的孩子会忘,所以也乐意去提醒和辅导孩子功课。对于某些孩子,作业成了父母操心的事,成了父母的工作,他们懒得去记录,也不需要多此一举,从而没有机会形成好习惯,培养***性。而家长呢?随着工作的压力,或孩子“学习战线”的拉长,学业的繁重,越来越发觉自己有时坚持不了,但又无可奈何。

老师呢?似乎更在乎孩子作业有无完成的结果,至于是否是在父母监督下完成的,并不管,有时甚至连检查、批改等事也一并请家长代劳了。换句话说,教师只在乎知识和知识后面的分数,分数后面的绩效。这背后,是教师的不自觉的短视行为,没有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去对待这件事,是教师对学生行为、学习习惯培养的忽视,对孩子责任心培养的忽视,对孩子***性打造的忽视。

后果就是,家长靠着老师的短信天天去查孩子的作业,造成孩子内心有一种不被信任感。而其中一部分孩子慢慢形成被动依赖的坏习惯,家长不告诉我就不做。于是,孩子越来越被动,越来越缺少***性与主动性,这就不仅是学习问题了。

我将以上的反思写在了教育教学反思录的同时,也跟数学老师讲了我的想法,他深有同感。

第二天,我跟全班同学强调了新要求:“以后作业不再发给家长了,请每个同学准备一本专门记作业的本子及时地记录。每天放学时,老师会看哪些同学记录得清楚,字最工整,我会给他盖一个章。”

同时,我又及时给家长发短信,告之我的想法,取得家长理解。

放学时,我留了几分钟专门让孩子记录作业,并夸奖了记得清楚的孩子。“孩子们,作业是你们自己的事,你们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吗?”“能!”“能让父母放一百个心吗?”“能!”“即使家长来管你作业的事情,你能告诉他,‘我长大了,我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你们放心吧!’你们能吗?”“能!”我盯着孩子们的眼睛,信任地与每个孩子做眼神交流,鼓励着他们。

第二天,有四五名孩子忘了写。我将他们喊到办公室,问清原因,平静地告诉他们:“没事,我有时也会忘记很重要的事情。我有一次到食堂去吃饭,竟然忘记带饭盒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他们不一定是真的不想写,有时就是玩得兴奋了点,应该允许他们犯错,因为犯错的过程也是成长的必经阶段,相信他们在一定时间内,会进行自我调节,学会自我安排,最后逐渐地形成主动性和***精神。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打骂孩子、罚抄作业或者喊家长来教训。那样,二年级的孩子脆弱的内心会将作业与痛苦的经历结合起来,这种不良暗示极易导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形成内心抵触但表面又无力反抗的假屈服,从而打心底里怕写作业,形成不愿意写作业的顽疾。

我只是让他们及时补好作业,还夸他们字写得很工整。

第三天,还有两三个人没有写,他们有的昨天也没写。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道:“你们看,今天只有两位同学忘了写作业,比昨天少了三个了。我觉得这两位同学肯定是真的忘了,因为如果他们记得,你让他们不写他们也要写的,他们与我们一样一直都是有责任心的孩子,大家说,是不是?”“没事,下课补好就行。”教师千万不能让他们发誓或保证从今以后都会写,或采用其他负面的措施。这有点像生病问题,现在不给孩子吃药打针,以求孩子自我调节,唤起自身免***系统抵抗病菌。你不能规定孩子,你的感冒明天或后天必须好,以后不能再得。因为这种保证与规定一旦实现不了,就会引起孩子的自我怀疑,也会引发教师的挫败感。

一直到两个星期后,才终于第一次全班“告捷”。但我知道,还会有反复,培养习惯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我相信这些孩子能行,我会静候花开。

虽然,作业方面的短信我不发了,但校信通,我还是会发,否则校长这关就过不去,他可是要统计短信数量并进行考核的。不过,我发的已经与作业内容无关了,主要发的是营造家庭书香氛围,孩子习惯培养,如何当好爸爸,过度的爱是伤害,拒绝让孩子犯错就是拒绝成长,生活中的数学与语文,安全防护提醒等话题。既有我从教育专家那里“盗版”来的家教知识,也有针对本班孩子实际情况的建议与措施,既有对孩子具体行为的褒扬,又有本班优秀家长做法的介绍……即使需家长参与的作业,如报听写等作业,也是由孩子主动去找,去求家长。

(陶 金 江苏南京六合区东沟小学)

王晓春点评

我觉得陶老师的想法和做法都很好。陶老师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是自己的***绩,而是学生的成长,作为一个教师,这是最宝贵的。最重要的师德莫过于此。陶老师的具体做法也很好,不急不躁,以正面引导为主。陶老师不像有些教师,把家长看成自己的下级,任意给家长“派活”,而是把家长看成朋友。这也很见水平。但最可贵的地方在于,陶老师善于***思考,不盲目服从领导,也不把责任推给领导。换一位老师,很可能领导安排教师通过家长布置作业他就坚决执行,一旦出现问题(比如家长不满),他就会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学校要求的,我不能不做。”这种缺乏主体性的教师是很多的。陶老师坚持自己正确的理念,同时不采取和领导对着干的办法,他静悄悄地做“微调”,结果是学生和家长得益,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领导也不会责难。陶老师很有自主性,很有智慧。希望这样的老师多起来。

校讯通中的服务意识

案例中提到的“通过校讯通给家长发送信息”的事件在全国各地已普遍推广,但褒贬不一。陶老师能在新事物来临带来新变化时如此冷静分析,科学处理,这不简单。同时,他的言行引发我们思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该如何适应?如何实现顺利转身?

教育,悄然从原本单纯的行业慢慢转变,渗透进明显的服务性质,随即带来的是责任的重新划分。以本案为例,“记录作业”这项学生本来就应该养成的能力,被信息工具替代,随之而来的是家校双方纠结于“责任”的纷争,我们该如何面对呢?我的思考是:该培养的能力要培养,该顾及的情况要顾及。记录作业,不需多言,就是需要培养的基本能力,完全应该让儿童在实践中获得培养。而部分能力不足的,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发送信息,帮助其渡过能力发展的滞后期,促其尽快赶上同伴的学习节奏。如果完全包办,互相以“是否有信息公布”为由推卸责任,这与教育的本质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其实,孩子的真正成长才是家校合作的意义和目标。案例中教师的思考和行为,正是对教育本质的呼唤,是一种教学勇气的体现。任何教育言行,只要有利于儿童发展,最终都会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这是教师享受教育成果的甜美时刻。我们可以想象,当陶老师迎来全班作业“告捷”的那一天,是何等欣喜!而这一天的到来,也展示出儿童集体能力的层阶式提升。

我们还看到一个有趣的变化。家长在接受过多过频的信息后,产生逆反,多有抱怨。可见,不管什么形式,如果不假思索,一味强加,只能适得其反。“接受服务的对服务提出反对”本身就是对服务改变的强烈呼吁。我们不禁思考:信息时代来临,教育确实要实现转变。在教育中融入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家校和谐共进的理念,完全可以使教育变得更加温和,更加有效。本案例中教师在改进意见中提供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不妨回顾文中校讯通信息发送内容的变革:营造家庭书香氛围;孩子习惯培养;过度的爱是伤害;生活中的数学与语文;安全防护提醒等。我们可以想象,家长接到这样的“分享型”信息,对教育的认识,对教师的感谢,对学校的信任,都会大大加强。我们不禁为这位教师喝彩,作者戏言这里“既有从教育专家那里盗版来的家教知识,也有针对本班孩子实际情况的建议与措施,既有对孩子具体行为的褒扬,又有本班优秀家长做法介绍”。依我看,这正是陶老师处于信息时代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转变特色,是其适应时展的灵动特质。真值得为其鼓与呼。

(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 捷)

技术应用也要以人为本

以校讯通方式,增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学业情况沟通,这本身没有问题。可是案例折射出学校对校讯通应用的要求与教学管理则值得商榷。

一方面,引入新技术,强调应用在教育管理中,这个意***是好的,可是管理上偏于简单。只看重教师发了几条信息,而不是分析教师发了什么信息,信息是否产生了良好作用。案例中看不出学校管理一方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发挥了指导作用,这是管理上的疏漏。

另一方面,学校对于教学管理,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质量的提升,也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按照***明文要求,小学低年级,如案例反映的一二年级,不能布置家庭作业。学习任务,含练习,应该在学校时间,由教师辅导完成。案例中反映了一个普遍现象,学生的课业负担很严重,某些学生要完成作业到晚上十一点钟,这有害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方应该对此行为喊“停”,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还有,教师一方在校讯通应用中也有问题。

教师在校讯通应用中,把教育责任转嫁给家长,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这反而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也与校讯通应用时希望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学校教育,尤其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主要担负学科教学责任,这就包括,作业批阅与发现问题的纠正。通告学生作业,提示家长督促学生完成,这是可以理解的。若强调家长每天,每一个学科的作业都要履行签字与检查等义务,对于一个非专业的人员,而且是全部学科,显然是非常大的负担。

家长在作业批阅中成为“主角”时,相应地学生与教师就会被“边缘化”。如案例中反映的,学生习惯于由家长转告作业,而自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若从低年级起不能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学习进步。此外,教师把作业批阅的任务转嫁给家长,交上来的作业都是正确的,这便失去了发现问题并与学生交流的机会。

案例中教师及时发现了问题,并以学生记录作业,自觉完成,而教师注意个别教育与督促,这样的很传统的方式,反而解决了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校讯通的应用上,教师也做出了积极尝试。

现代社会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互联网平台,都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目前QQ、微信、校讯通、电话、微博等都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可是,这些技术应用最终要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就是说,不能眼里只有技术,没有人。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赵福楼)

校讯通,怎样使用才适度?

埋怨校讯通骚扰的家长不在少数。主要是校讯通发送太频繁,因为学校要求老师每周发送多少条,不发不行。其次,发送时间不科学。工作时间、休息时间都会有校讯通不请自来。因为大多信息是群发送,所以跟自己有关没关的家长都得接受。因为校讯通跟孩子有关,所以有校讯通来,都得看。看到最后跟自己没关系,有种被涮的感觉。另外有些老师发校讯通不说短信,几十字,甚至上百字,阅读起来太占用时间。所以动不动有些家长干脆屏蔽校讯通。那么,如何科学使用校讯通,怎样才算适度呢?

(河南商丘民一小学 贾心花)

我这样用校讯通

每天的回家作业通过校讯通的方式发送到家长手机,从短期看确实可以让每个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节约几分钟的作业记录时间,但正如陶老师在文中所写的那样:部分孩子慢慢形成了被动依赖的坏习惯。我在初次接手三年级班主任工作的时候,由于之前老师有作业发在校讯通的习惯,家长和学生都非常不适应我居然还要在放学前布置作业的规矩,更不能容忍我不发校讯通却让学生自己记录在家校本上的“偷懒行为”,客气点的家长通过短信表示建议,不客气的直接在QQ群里说我“懒”、“不负责”。记得我当时一下子就懵了,不就是让学生自己记录一下自己的回家作业吗,怎么就犯下滔天大罪了?无奈折衷:学生家校本照记,我还每日检查,校讯通作业我也不落下,以方便家长核对。如此才平息了家长的“怒火”,我这个班主任才堪堪得以“不下台”。直到一个学期之后,我通过各种途径跟全班家长基本熟络之后,我再向家长们提出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业负责的想法的时候,阻力才小了很多,除了极个别作业实在困难的孩子家长请我继续给他们单独发作业(主要担心孩子偷懒漏记作业)。

让学生自己在家校本上记作业,在第二个学期算是基本成功了,可是孩子们填写家校本的习惯至多只能算差强人意。作业算是基本条目登记完全了,可是由于前两年书写等各项基本能力的养成不到位,孩子们写字速度很慢,不少孩子会对某些常规作业进行精简或干脆不做。

无奈之下,我在家校本上推出了家长表扬制度。只要家长在家校本上除签名外留下其他的字迹:比如表扬孩子当日作业态度或作业效率,挑战了作业以外的任务,如课外阅读、家务打理、体育锻炼等方面,哪怕是仅仅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或鼓励,我都将之视为家长表扬,每天登记在黑板的最上方,然后通过班级表扬加分的方式进行肯定。班上小沈同学的作业速度很慢,家长问能否让老师想办法帮助一下,我就提出了每日登记作业完成时间,还提倡全班都进行这项时间记录,也方便班主任协调各科作业的布置总量。适当鼓励那些作业偏慢的同学,只要他们当日的作业完成时间在几点之前,就视为一次家长表扬,予以上榜加分,从而增加每月末的班级抽奖机会。

此外,原本有些不大愿意通过校讯通给我发短信、打电话的家长,也会通过家校本给我留言,与我分享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近况,或者就孩子的在校学习提出咨询,小小一本家校本,俨然成为了电子校讯通的延伸部分,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但也非常美好。

我特别喜欢陶老师在案例末尾进行的小结,虽然我们学校并不固定就校讯通的发放频率进行考评,但是我真的非常希望校讯通平台是一个有真实温度的家校沟通平台。除了学习和成绩,校讯通真的可以发放很多很多有用的信息:班上小雨参加了杭州市模范小市民的评比,校讯通可以为她向全体家长拉拉票,至少可以在小范围之内增加小雨的知名度,并将模范推广;第二天有强冷空气,给家长及时天气预警,提醒给孩子添置衣物,不仅是对孩子身心的一种呵护,也是跟家长拉近彼此关系的一个契机,真要是不幸在沟通时遇到麻烦,家长也会因此对老师多一些理解和宽容;班上有拖延症的同学不少,如何有效***拖延症,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和习惯之类的小短文就是很好的心灵鸡汤,不但暖胃,更暖心。

校讯通,作为现今家校沟通的主要媒介之一,便捷性和高效性是毋庸置疑的,小处自不多说,往大了说,一条校讯通就等同于一次微家访。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样,并非每次“家访”都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些时候,对于部分同学的“家访”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让校讯通蒙受“不白之冤”,结合自身使用校讯通的一些实践,我总结了三条校讯通的使用忌讳,希望能对大家使用校讯通有所借鉴。

一忌频繁低效

开学第一周,学校工作很多,各种作业及活动总结需要分门别类上交,上交暑期精彩照片的、暑期小报的、部分同学的暑期实践总结的,加上自己还额外了多条班级博客的更新信息,不记得我一天给家长发了多少条校讯通,反正收到小张家长的短信回复的时候我愣住了:什么呀?这么乱?

一个“乱”字,是一位家长对于我本次的评价,还有多少家长心里也这样在想却没有说出来,我不得而知。忽然感到很委屈,明明自己是那样的尽心竭力,却得到了家长这样的评判。可是再一想,自己真的全力以赴了吗?是否每一条校讯通都是必须的?是否每一条校讯通文字都是精炼过的?是否每一条校讯通都是给了合适的家长?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然我就不会受到小张家长的“乱”字评价了。

先通过私人发信向小张家长表示了歉意,然后仔细梳理了今天发送的九条校讯通总计十一条短信(其中有两条校讯通因为字数超标而变成了两条),需要发送给全班同学的其实只有四条,并且有两条其实可以合二为一,另外的五条有的只需要在QQ群里公布一下即可,因为会去关注班级博客更新的家长一般都是群里的热心家长,还有几条只是少部分家长需要关注,我应该选择部分发送而不是全班发送。

将心比心,自己收到大量垃圾短信而我又正在忙碌的时候,我的心情也会变得很糟糕。绝大多数家长并非全职家长,他们也有他们需要为之忙碌的事业,因此,我们教师发送校讯通必须注意控制频率,尽量精炼,减少无关紧要的信息,让家长扫一眼就知道本条校讯通需要告知或分享什么内容。

二忌千人一面

正如第一忌中所说的那样,不是所有家长都适合收到所有校讯通,就一次考试分析而言,总不可能只发一个平均分一个最高分了事,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和建议,对进步和退步的同学评价尤其不能同一而论。再往细了分,即便是两个相同考分的学生家长,也可能需要两条截然不同的校讯通总结:有的家长对孩子相对严格,教师的措辞就需要相对委婉,甚至需要辅以孩子平时较好的行为表现进行铺垫;而有的家长对孩子相对宽容,需要教师提醒对孩子要求更严格些,进而提出美好的期盼。

三忌告状批评

不知道其他教师如何看待校讯通评价,反正我本人是超级反感告状批评的,以前也干过电话告状之类的蠢事,但就教育效果而言,至多是“给面子”的家长来学校当着教师的面教训了孩子一顿,然后无论是孩子或是家长内心都会对该教师心存羁绊,简直得不偿失。在意识到这一错误之后,我一般会选择一周打两个表扬电话,尽量对班上的同学进行表扬肯定,至于小范围的表扬短信,更是发现多少发多少次。我们班黑板设置了专门的表扬栏目,我每天拍成照片的模式发送给家长,让家长知晓孩子们在校的优异表现。至于负面信息,我都会在拍照前“艺术而委婉”地进行处理。在我看来,惩戒不是惩罚,惩的目的应该是戒而不是罚,如果不断发送负面告状批评短信,不仅是对孩子对家长的一种不尊重,同时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不负责任,有一种让家长以为自己孩子真的是不可教化的错误导向,甚至会恶化家庭关系,若非必要,不发为上。

(浙江杭州滨兴学校 姚贺国)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校信通,发什么?

学习

新华基金何潇:均衡配置重仓股

阅读(45)

采访新华行业周期基金(下称“新华行业基金”)基金经理何潇之前,心中有一个疑问,对于一个资产规模只有1.2亿元的产品来说,为什么前十大重仓股中会配置诸如中石油一样的大块头股票?带着疑问,在一个周四下午收盘后,《投资者报》记者见到了何潇。80

学习

婴儿期的同伴

阅读(26)

编者的话:按以往的习惯,编辑要说些什么,会标以《编后语》放文章的最后,以表示对作者的尊重。这次却放在文前。这是有原因的。文章作者周念丽教授向父母读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婴儿跟他伙伴的关系事关孩子的情商发展,影响着他一生的社会化能

学习

浅谈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阅读(60)

郭思乐教授所提倡的“生本教育”理念中强调“以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爱学习,并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把“教能”转化为“学能”,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的过程,那么承载着人类文明传递责任的教师在这里应当充当什么角色呢?生本理论认为教

学习

起名之搞笑

阅读(28)

现在什么东西都讲究个性,最好就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才会让别人觉得你牛。连取名字也都要出怪招。虽然有个性没什么不好,不过也要讲究一个度。名字是个代号,虽然有时这个代号并不唯一,或者会被别人当笑话来捉弄,但是它却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

学习

昆明夜市:怎一个“乱”字了得

阅读(143)

昆明的夜市,不在商业中心,也不在人口密集地,它们往往分布在昆明的某些大街小巷或郊区。一到晚上,这些地方就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地面上扔满了食客们刚吃过的羊肉串竹签、已用过的餐巾纸和刚喝完的啤酒瓶,一整条街煤烟四散,空气浑浊,出门连路都

学习

美哉,七里镇

阅读(34)

在赣州市东郊,从赣州港乘舟溯贡江而上约半小时,一座千年古镇便呈现眼前,它就是我的故乡――七鲤镇,后改称“七里镇”。据同治版《赣县志》记载:“郡东南七里镇,七山排列如鲤,故名。”由于历史悠久,七里镇留下了诸多人文景观和古迹遗址,被列为

学习

音乐之声音乐艺术论文

阅读(26)

一、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特点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内容,是诠释电影主题、强化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虽然电影音乐仍保持着音乐的抒情性、含蓄性、朦胧性等特点,但在表现方式上受到很大限制,如要与电影的风格样式、人物性格、题材内容

学习

韩国人的民族本色

阅读(36)

韩国妇女不忌讳年龄去韩国之前,我从报纸和有关杂志上得知:韩国妇女以皮肤细腻闻名。特别是那些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妇女,看上去都比她们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真正抵达韩国后,我对韩国妇女更有了一份惊叹一她们确实都很年轻,而且无论自己处于哪

学习

例说“诗眼”和“词眼”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例说“诗眼”和“词眼”,内容包括词眼和诗眼,诗眼和词眼漫画。有这样一个故事:苏轼、秦观、黄庭坚、佛印和尚四人是宋代有名的才子。一次,四人结伴郊游,路过一座寺庙,见墙壁上题有杜甫的《曲江对雨》一诗。因年代久远,诗中

学习

从电影《仪式》看西方电影中的恐怖元素

阅读(34)

电影《仪式》以“驱魔”为故事发展的主线,展现了主人公信仰出现危机和重拾信仰的故事。近年来在选择恐怖元素方面,西方恐怖电影偏爱于选择与宗教有关的恐怖元素,这与宗教在西方文化和文学发展和演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圣经》是

学习

北京人的“胶菜”缘

阅读(38)

鲁迅先生《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说的“物以稀为贵”的胶菜,现在已不是稀罕物了,也很便宜,但为什么北京人还是那么喜爱它呢?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大变,毋庸说这大白菜了,就是“龙眼”、“脐橙”、“椰子”这些以前北京的稀罕物,也不再稀奇

学习

坦桑尼亚 隔世狂野生活

阅读(34)

假日期间还在徘徊于各大旅游胜地,在旅游高峰期观赏“人潮”吗?不知那种方式是在观景还是观人!不防到非洲坦桑尼亚去看一看,那里有热情淳朴的人们,有美丽的塞伦盖蒂大草原,有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幸运的话更可以看得到角马迁徙的大场面。这里没有

学习

《历代名画记》中的联合式复音词

阅读(35)

本文从语义、词性、词序等方面详细考察了《历代名画记》中联合式复音词的构成情况。通过考察发现:《画记》中联合式复音词的内部构成比较复杂多样;同义、反义类聚体也大量涌现;同素异序词、与今异序词还存在不少;同时,通过对《画记》进行的历

学习

新年指尖派对

阅读(49)

虽说在新年派对上,脸蛋美丽很重要,但是细节总能打败整体!这种时候,指甲就成了你需要注重的细节之一。纤纤十指,我们怎么可以忍受它在派对上平庸无奇?这场没有硝烟的派对之战,就要将美丽发挥到毫厘之间!一、指尖派对大作战――修甲篇指尖派对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