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仪式》以“驱魔”为故事发展的主线,展现了主人公信仰出现危机和重拾信仰的故事。近年来在选择恐怖元素方面,西方恐怖电影偏爱于选择与宗教有关的恐怖元素,这与宗教在西方文化和文学发展和演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圣经》是西方宗教恐怖电影的根源。
关键词:《仪式》;恐怖元素;《圣经》
驱魔电影作为一种宗教题材的电影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973年上映的《驱魔人》。这部甚至对后来美国流行文化都影响颇深的影片无疑成为后来恐怖片争相效仿的范本,不过之后拍摄的四部续集1977年的《驱魔人Ⅱ》、1990年的《驱魔人Ⅲ》、2004年的《驱魔人前传》和2005年的《驱魔人外传》却未能延续《驱魔人》的辉煌,反响平平。除此之外,还上映了其他一些以“驱魔”为题材的电影,如2000年的《魔鬼缠身》、2005年的《驱魔之艾米莉罗斯的驱魔记》、2006年的《驱魔:盖尔鲍尔的占据》和2010年的《最后的驱魔人》。2011年初上映的电影《仪式》(The Rite)无疑又是好莱坞驱魔题材电影的续写。
一、影片内容简介
作为新线电影公司在2011年上映的第一部惊悚恐怖题材电影《仪式》》(The Rite),由《幻影凶间》《谍海风云》导演米凯尔・哈弗斯特罗姆执导、安东尼・霍普金斯、科林・奥多霍诺主演。《仪式》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意大利的自由记者马特・巴格洛(Mart Bagli0)的小说《仪式:现代驱魔人揭秘》。2007年,梵蒂冈主动对外宣称要重新指导和培训牧师主持驱魔仪式,目的是要在全世界的每一个主教教区都安置一位驱魔师,这激起了巴格洛极大的好奇心,他想知道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隐晦的信息。很快,他创作了一本名叫《仪式:现代驱魔人的制造》(The Rite:TheMaking of a ModemExorcist)的小说,里面的内容和所记录的真实事件最终也成了《仪式》背后的创作灵感。
由于对父亲所从事的殡葬生意不感兴趣,迈克尔决定抛开一切进入当地神学院学习。当朋友质疑其决定时,他说:“在我的家庭,你要么是殡仪业者要么神父。”四年过去了,迈克尔被授予执士神职。然而,圣职授任礼后他却写信给院长表示离职,并提到自己的信念危机,他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也不相信魔鬼的存在。也就在这同一天,他目睹了一场骑车人撞在飞驰而来的汽车上的交通事故。事故中年轻女子由他的打扮看出他是牧师,请其为她作免罪仪式。迈克尔无法拒绝,在女子临终前的痛苦时刻向上帝赞颂她的灵魂,宽恕她的罪。他在关键时刻的沉着与冷静给他在神学院的老师马修神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他是当牧师的料。神父还告诉迈克尔他一直在找合适人选赴罗马学习驱魔术,只要他完成驱魔课程就同意他辞职。迈克尔勉强答应了神父的条件。
抵达罗马参加宗教驱魔学习后,迈克尔的信仰危机并未得到解决。授课的神父塞维尔(Xavier)决定让迈克尔去找他的朋友神父卢卡斯(Lucas),而他正是一个现代驱魔人。神父卢卡斯同时也是一名医生,他带迈克尔见了他***的两个病人。一个是16岁因被自己的父亲而怀孕的女孩,虽然只会说意大利语,但发病时却用几种外语诅咒自己的父亲。另一个病人是个男孩,声称说自己做梦被驴子踢了,而实际上他的全身都布满了驴踢印记。虽然目睹了这一切,但迈克尔仍然持怀疑态度,认为那是病人出现的一种精神现象,而与魔鬼没有任何关系。
随着情节的发展女孩的病情恶化,卢卡斯神父和迈克尔将她带到了医院。在那里卢卡斯神父为女孩施展了驱魔术,而迈克尔也目睹了驱魔的过程。然而,当天深夜,魔鬼再次折磨女孩,最终母婴双亡。女孩死后,卢卡斯神父举止怪异起来,表现出魔鬼附身的迹象。迈克尔想尽办法联系塞维尔神父为卢卡斯神父驱魔,但发现他不在城里。发现这种情况后,迈克尔决定自己施展驱魔术。经过一场艰苦的较量,他终于迫使魔鬼巴尔(Baal)道出他的真身并重拾自己丢掉的信念。
二、《仪式》中的宗教恐怖元素――驱魔
电影《仪式》继续了“驱魔”题材电影的恐怖元素――驱魔。对于熟悉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人来说,观看《仪式》是一个温习基督教义的过程。实际上,西方历史上确实存在“驱魔”这件事,中世纪时教会经常授权进行驱魔仪式,并有着规范的流程和操作方法,影片将这一过程真实地再现于银幕。
基督宗教的新约中介绍了耶稣成功的驱魔,因为这些事实,恶魔附身从此成为基督宗教教义信仰体系的一部分。在基督教中,驱魔人用“神的力量”或者“以耶稣的名义”进行驱魔。因为他们相信耶稣曾命他的12个门徒以他的名义驱赶邪灵。(马太福音10:1,马太福音10:8;马可福音6:7;路加福音9:1,10:17;马可福音16:17)。所谓的驱魔术就是一种从被附身的人或地方中把寄居恶魔或其他邪恶灵体驱逐的行为。一般来说,被附身的人其本人并不被认为邪恶,亦不需为其行为负责。因此普遍来说,驱魔对于附身者被认为是一种***多于惩罚。正式的驱魔礼,需要遵照教会的罗马礼书,只能由任命的司铎(或者更高级的圣职人员),需要经过当地主教的明确许可,并且只能确定在仔细的药物***之后排除精神病的可能。
如今驱魔的重要性在大部分宗教团体中不断下降,从某种程度上看,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正如小说《仪式:现代驱魔人揭秘》的作者马特・巴格洛(Matt Baglio)在梵蒂冈学习驱魔和采访驱魔后所说:“很多人会觉得那种所谓的着魔是一种精神疾病,比如说人格***、癫痫、偏执和强迫症,等等。首先,我们应该明确,驱魔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它风靡在科学并不发达的中世纪。在科学和神学上,精神病和着魔并不是一个概念。我也没有办法来辨别什么是真正正确的。不过,梵蒂冈的课程在暗中证明了一个观点,那就是驱魔在现在的社会里,是一种文化、哲学和历史,而不是巫术和治病的方法。”
电影《仪式》无疑是借助于“驱魔”这个宗教恐怖元素展现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与信仰世界。影片中迈克尔自我怀疑,愤世嫉俗,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他的这种精神危机并不来自外界的恐慌和压力而是来自他的内心对宗教和信仰的“幻灭”。影片结尾迈克尔通过“驱魔”重拾了信念,与其说是他相信了“驱魔”,相信魔鬼的存在,不如说他通过这种驱魔仪式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终极依据、意义和价值目标。
三、西方恐怖电影中的其他宗教恐怖元素
近年来在选择恐怖元素方面,西方恐怖电影偏爱于选择与宗教有关的恐怖元素,这与宗教在西方文化和文学发展和演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恐怖元素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凡是能引起恐怖感觉的各种事物、声响、符号、影像等都可以归结为恐怖元素。但是,可以成为恐怖电影素材的恐怖元素必须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普遍性和非个人化,毕竟恐怖电影不是为了单独拍摄给某一个人观看。因此,优秀的恐怖元素,不仅仅要有新意,而且要像语言符号一样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宗教情感和电影艺 术情感都很注重人的情感,人类的生与死,善与恶,灵与肉,是宗教和电影艺术共同探讨和表现的主题。西方恐怖电影将宗教中的抽象形象转变为具体的影像,把宗教的普世价值以电影艺术的形式传递给观众,迎合了人们对宗教故事和人物的想象。以下列举一些曾经出现在一些恐怖电影中的宗教恐怖元素。
在《异教徒》(The Wicker Man)中,巡警爱德华努力寻找着女儿西恩的下落,并凭着自己的坚持、机智和勇敢救出了自己即将被用来当祭品的女儿,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却恰恰落入了小岛居民们(包括他的旧爱和女儿)为他设置的一个巨大的宗教陷阱――他才是丰收节上真正的祭品!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警察面对狂热的异教徒们完全无计可施,只能绝望地被小女孩西恩点着的一把大火烧死在恐怖的稻草巨人中。
电影《暗流2・末日天使》(Crimson Rivers 2:Angels ofthe Aocalypse)从调查修道院的死亡事件开始,凶杀案接连发生,而被害人与基督十二使徒有着同样的名字和职业。他们被当作了宗教神秘祭礼中的祭品,而被残忍地杀害,死状恐怖。等到女演员出现,情节才变得明朗起来,其实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寻宝事件,一系列的追杀只不过是为了符合圣经中的某个记载。
电影《魔***》则讲述了主人公凯瑟琳信仰危机的故事。当路易斯安那一个小镇教师向她寻求帮助,调查一连串与圣经末日十场灾难的预言如出一辙时,她发现不能用任何科学的理论去解释,小镇人心惶惶,众人都将罪责推到一个神秘小女孩身上。所有人都指她是魔鬼的化身,只有凯瑟琳认为她清白,需要出手搭救,她越接近神秘事件真相,越发现自己陷于末世恐怖阴谋的漩涡。
在这些电影中,火刑、祭礼、世界末日等元素都来源于宗教,与血腥、恐怖、灾难等联系在了一起。宗教恐怖元素在西方电影中的应用和不断推陈出新与西方社会普遍的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信仰有密切的关系。“基督教在塑造西方文化的传统和价值方面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一种大众的文化艺术,电影的创作无疑受到了这种宗教价值观念的影响。
四、西方恐怖电影的宗教根源――《圣经》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是通过它完善的教义《圣经》实现的。《圣经》不仅仅是一部宗教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影响了一大部分西方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风格,当然也包括电影这门大众文化艺术。《圣经》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宗教人物、宗教意象和宗教故事都为电影提供了巨大的创作源泉。
《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而二元对立思想存在于《圣经》文本的始终。在这样一个文本中,有天国与尘世的对立,圣洁与罪恶的对立,灵与肉的对立,还有暂时与永恒的对立。这种二元对立的思想观念则对西方世界的思维模式“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二元论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善与恶的斗争是西方恐怖电影中永恒的主题,由于文化背景的缘故,西方电影中一直从宗教角度进行思考的传统,《圣经》的宏大叙事文本就为恐怖电影取材提供了最好的途径。另外,近年来,西方工业技术的发展造成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落差,文明与文化的冲突,人的本质的扭曲和异化,使得人们原有的精神支撑点发生着动摇、崩溃,出现了所谓信仰的危机。好莱坞电影历来有用宗教的说教“解决”社会问题的传统。恐怖片与《圣经》相结合无疑是好莱坞给西方精神危机开出的一剂良药,把社会问题推给宗教教义来解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电影《仪式》看西方电影中的恐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