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诗眼”和“词眼”

有这样一个故事:

苏轼、秦观、黄庭坚、佛印和尚四人是宋代有名的才子。一次,四人结伴郊游,路过一座寺庙,见墙壁上题有杜甫的《曲江对雨》一诗。因年代久远,诗中“林花著雨燕支”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模糊难辨。于是,四人建议把缺字补上。苏轼略加思索,随口吟道:“林花著雨燕支润。”黄庭坚也不甘落后,念出“林花著雨燕支老”。秦观则认为还是“林花著雨燕支嫩”好。佛印最后也吟出了“林花著雨燕支落”的诗句。后来,寺中老僧拿出《杜工部集》,查到《曲江对雨》一诗,才发现此句的最后一字为“湿”。四人对“湿”品味一番,才悟出“湿”字将“润”的形表、“老”的衰情、“嫩”的质地、“落”的姿势尽收其中,使形、情、色、态融为一体,准确、凝练、生动地表现出“林花著雨”的诗情画意。此时,四人对“诗圣”高超的炼字艺术佩服得五体投地。

许多诗词中都有一些最为准确、生动、传神的字、词、句,它是足以使整首诗词生辉的亮点,即“诗眼”或“词眼”。透过“诗眼”和“词眼”,可以窥见作者的真意,感悟诗词的精髓。因此,把握“诗眼”和“词眼”,是我们理解诗词的一个关键。

有关“诗眼”和“词眼的位置,并没有作明确的规定,要视诗词创作的具体情况而定。

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诗中,“喜”便是“诗眼”。由带评论性的叙述到具体的描写,从听觉到视觉,从当夜到次日清晨,由现实到想像,结尾二句使诗人喜悦的心情达到了高潮。虽通篇不见“喜”字,却处处洋溢着喜意。所以,题目中的这个“喜”字就是最能概括这首诗的主题的“诗眼”。

从语法角度来看,写景叙事句中的动词、形容词、虚词都可能是诗词的“诗眼”或“词眼”。

动词在诗词里是最活跃、最富有表现力的,一个精当的动词往往能够点亮整句诗。在鉴赏诗词时,我们要着重注意动词,特别要注意那些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在宋代诗人宋祁的《玉楼春》中有这么一句诗:“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该句中的动词“闹”便是“诗眼”。一个“闹”字,描绘出百花竞放、蜂飞蝶舞的美丽春光,使人仿佛听到了春的欢呼、春的歌唱,使人的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相沟通,把美好的春光写活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又如周邦彦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个“举”字,将因雨水压着而不能舒展的荷叶一遇到阳光便欣喜地仰起头来的那种神态给写活了,真是神来之笔。再如蒋捷的《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作者富有创造性地借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颜色的变化,形象地表现出时光的流逝。词人抓住初夏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这些物候特征,从视觉上对“流光容易把人抛”进行补充,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直观感受得到的形象。“红”和“绿”在这里都作动词使用,动态地展现出颜色的变化,在对景色的描绘中抒写对年华逝去的感叹。

在古诗词中,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声、光、色、形等方面描绘出对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尤其是一些表颜色明暗冷暖的形容词,多能渲染气氛,表达心情。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其中,“日色冷青松”中的“冷”字是“诗眼”。该句说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也显得阴冷。“冷”字自古以来就给人以一种消沉落寞之感,又与“薄暮”“深山”“无人径”等自然环境相照应,显示出诗人心中的孤寂。又如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绉”,大家通常用它来状纸、帛、老人的脸等,而用它来形容水,还是从冯延巳开始的。一个“绉”字,似乎把读者带到了词中描绘的那个池畔:春水原是一段绸子,乍起的风,定然不甚猛烈,所以它一轻拂,春水便如绸缎般起绉了,真是传神之至!

在古诗词中,虚词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可以化刻板为灵动。如王勃的《腾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句中的“与”“共”二字,其表达效果就会大为减弱。又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作者用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却恰到好处之意。上翠楼时兴致盎然,忽见柳色又陡生伤感,闺中情绪的骤变,仅用一个“忽”字就将其传达得淋漓尽致。再如周邦彦的《咏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作者用一个虚词“似”,便将蔷薇与人有几分相似而又并非全似的形态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显出无限的情韵。

在阅读古诗词时,只要抓住了“诗眼”和“词眼”,结合语境和诗词的意象、情感去体味,便可领会整首诗词的意境和主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例说“诗眼”和“词眼”

学习

韩国人的民族本色

阅读(36)

韩国妇女不忌讳年龄去韩国之前,我从报纸和有关杂志上得知:韩国妇女以皮肤细腻闻名。特别是那些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妇女,看上去都比她们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真正抵达韩国后,我对韩国妇女更有了一份惊叹一她们确实都很年轻,而且无论自己处于哪

学习

校信通,发什么?

阅读(34)

那天,一进班,不少孩子纷纷告状,“老师,今天班上有很多人家庭作业没有完成。”“什么?很多?抄几个词,一个词三遍,每个字组一个词,十分钟要不了的事情啊!怎么回事?”我有点恼火,“没写的全站起来!”一共十多个人,还有的班委和组长也没有写。一问,才知道,原

学习

新华基金何潇:均衡配置重仓股

阅读(45)

采访新华行业周期基金(下称“新华行业基金”)基金经理何潇之前,心中有一个疑问,对于一个资产规模只有1.2亿元的产品来说,为什么前十大重仓股中会配置诸如中石油一样的大块头股票?带着疑问,在一个周四下午收盘后,《投资者报》记者见到了何潇。80

学习

婴儿期的同伴

阅读(26)

编者的话:按以往的习惯,编辑要说些什么,会标以《编后语》放文章的最后,以表示对作者的尊重。这次却放在文前。这是有原因的。文章作者周念丽教授向父母读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婴儿跟他伙伴的关系事关孩子的情商发展,影响着他一生的社会化能

学习

浅谈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阅读(60)

郭思乐教授所提倡的“生本教育”理念中强调“以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爱学习,并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把“教能”转化为“学能”,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的过程,那么承载着人类文明传递责任的教师在这里应当充当什么角色呢?生本理论认为教

学习

起名之搞笑

阅读(28)

现在什么东西都讲究个性,最好就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才会让别人觉得你牛。连取名字也都要出怪招。虽然有个性没什么不好,不过也要讲究一个度。名字是个代号,虽然有时这个代号并不唯一,或者会被别人当笑话来捉弄,但是它却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

学习

昆明夜市:怎一个“乱”字了得

阅读(143)

昆明的夜市,不在商业中心,也不在人口密集地,它们往往分布在昆明的某些大街小巷或郊区。一到晚上,这些地方就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地面上扔满了食客们刚吃过的羊肉串竹签、已用过的餐巾纸和刚喝完的啤酒瓶,一整条街煤烟四散,空气浑浊,出门连路都

学习

从电影《仪式》看西方电影中的恐怖元素

阅读(34)

电影《仪式》以“驱魔”为故事发展的主线,展现了主人公信仰出现危机和重拾信仰的故事。近年来在选择恐怖元素方面,西方恐怖电影偏爱于选择与宗教有关的恐怖元素,这与宗教在西方文化和文学发展和演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圣经》是

学习

北京人的“胶菜”缘

阅读(38)

鲁迅先生《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说的“物以稀为贵”的胶菜,现在已不是稀罕物了,也很便宜,但为什么北京人还是那么喜爱它呢?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大变,毋庸说这大白菜了,就是“龙眼”、“脐橙”、“椰子”这些以前北京的稀罕物,也不再稀奇

学习

坦桑尼亚 隔世狂野生活

阅读(34)

假日期间还在徘徊于各大旅游胜地,在旅游高峰期观赏“人潮”吗?不知那种方式是在观景还是观人!不防到非洲坦桑尼亚去看一看,那里有热情淳朴的人们,有美丽的塞伦盖蒂大草原,有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幸运的话更可以看得到角马迁徙的大场面。这里没有

学习

《历代名画记》中的联合式复音词

阅读(35)

本文从语义、词性、词序等方面详细考察了《历代名画记》中联合式复音词的构成情况。通过考察发现:《画记》中联合式复音词的内部构成比较复杂多样;同义、反义类聚体也大量涌现;同素异序词、与今异序词还存在不少;同时,通过对《画记》进行的历

学习

新年指尖派对

阅读(49)

虽说在新年派对上,脸蛋美丽很重要,但是细节总能打败整体!这种时候,指甲就成了你需要注重的细节之一。纤纤十指,我们怎么可以忍受它在派对上平庸无奇?这场没有硝烟的派对之战,就要将美丽发挥到毫厘之间!一、指尖派对大作战――修甲篇指尖派对作战

学习

善心永驻人间

阅读(21)

着眼于微小,体现人性之善。――题记老子曰:上善若水。我已经走过了十六个春秋,一路走来,风风雨雨,磕磕绊绊,蓦然回首,原来平平淡淡、细微之处就是善。善,只需要一个动作。放学了,一群小学生在老师陪伴下回家。当学生们要过马路时,老师总是先站在前

学习

自律精神和学校道德教育

阅读(25)

知识、文明和进步是现今人类社会的时代特征之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是顺应这一时代潮流的表现,就目前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而言,其内容到形式都面临着改革、冲击,传统的道德教育所承载的法律功能正逐渐予以解构。即道德他律功能的弱化、消解

学习

古诗“诗眼”鉴赏六法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诗眼”鉴赏六法,内容包括古诗赏析六步法,诗眼鉴赏的方法。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首诗主旨所在句,或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诗眼犹如人眼,最为生动传情,因而成为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