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在汉语中运用得非常广,日本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吸收并改进了这种修辞,使之与日本的文化融合,具有了鲜明的日本特色。通过对汉诗、谚语及四句熟语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日语中有些对偶句直接取自汉语,只是读音发生了改变;更多的对偶运用了日本的人、物等进行表现,具有日本特色。语言根植于文化,从对偶修辞可以体现日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对偶 四字熟语 日语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课题《电子邮件中“请求”与“再请求”的中日对比研究》(2014-qn-617)阶段性研究成果.河南省社科联2014年度调研课题《商务日语电子邮件教学中的语用能力培养研究》(SKL-2014-16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序言
对偶是汉语中运用非常广,并且历史很长的一种修辞手法。日本在大量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把对偶这种修辞也引入日本,最早被运用于汉诗的创作。随着日本本土文化的发展,对偶修辞得到新的定义和发展,在日本生根发芽,被运用到谚语、四字熟语、散文等各方面,而且具有了鲜明的日本文化的特色。对偶在日语中被称为“句(TUIKU)”,是日语修辞的一种,这个修辞来源于汉语中的对偶,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已经不再完全相同。日语中的对偶比汉语的对偶相对宽泛,主要指结构相似、音节和谐、意义相关的词组或句子。
二、常见的对偶修辞
以下从常见的一些例子分析日语里的对偶修辞。如“青い空はxく、白いは流れる”译为“碧空闪耀,白云飘浮”。其中青い和白い为形容词相对,空和为名词相对,xく和流れる为动词相对。青い空与白い均为偏正词组,两部分均为主谓结构。运用对偶的修辞形象地描写了自然的美景,体现了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例:“Bは木で歌い、~は池で泳ぐ(鸟在树上唱,鱼在池中游)”这两句中,B和~以及木与池为名词相对,歌い和泳ぐ为动词相对。结构上说,用汉语解释的话,Bは与~は均表示主语,木で及池で均为状语,歌い和泳ぐ为谓语。例:“たら流し、いたらき流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中动词的连用形后续たら构成一个短句,たら和いたら为两个短句的对应。流し和き流し为动词的对应。从视听两个方面对照来写,表现效果更加显著。例:“羁B旧林を恋い、池~故Yを思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两句。日本在古代大量学习中国的汉诗,并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在这两句中,羁B、池~为名词相对,旧林を恋い与故Yを思う均为“名词+格助词+动词”的动宾词组。在此也可以看出日语和汉语语序的不同。
再如:“Rには\ってみよ、人には添ってみ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日语中的谚语有很多来自汉语,从内容到形式对汉语进行了大量的模仿,这两句是把汉语的意思用日语表达。其中R、人为名词相对,\ってみよ和添ってみよ为“动词+补助动词”的结构相对。如:知者は惑わず、勇者は恐れず(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两句是典型的主谓结构相对,知者和勇者为名词相对,惑わず与恐れず为动词相对。如:“上り大名下り乞食(去时阔佬爷,归时叫花子)”两句中,上り和下り相对,大名与乞食为名词相对,整体构成对偶。大名是日本古时候地位很高的一个阶级,乞食是叫花子的意思,句式对应更加形象。例:“人生は短く、芸gはLし(人生短暂,艺术长久)”一句谚语中人生和芸g为名词相对,短く与Lし为形容词相对,两部分均为主谓结构。还有“月に、花にL(好事多磨)中月和花以及和L是名词相对,从结构上说均为名词+格助词+名词的对应。如:“牛は牛Bれ、RはRB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词性上说牛和R以及牛Bれ与RBれ均为名词相对。结构上,均为主谓结构相对。从字数上说,字数相同。
再如:“o@精hのの声、T行o常のきあり。沙_双浃位à紊、盛者必衰の理をあらはす。”译文是:o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娑罗双树花失色,盛者转衰如沧桑。《平家物语》是成书于镰仓时代的日本非常著名的一部***记物语,例句是书的开头两句且广为流传。在这两句中,o@精h、沙_双湮名词相对,o@精hのの声与沙_双浃位à紊为名词性词组相对,T行o常和盛者必衰为名词相对,T行o常のき和盛者必衰の理为名词性词组相对。あり和あらはす为动词相对。例:“壁に耳あり、障子に目あり(隔墙有耳)。”在这句谚语中壁与障子以及耳和目为名词相对且两句结构相同,壁に与障子に做状语,耳あり和目あり为动宾结构。障子是日式房间特有的一种室内的拉门。
又如在对偶句“・硕踏芬zにLし(高不成低不就)”中,『鸵z为名词相对,短し与Lし为形容词相对,两部分的结构均为名词+格助词+形容词。同样的意思用日语特有的词语进行表达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例:“天は人の上に人を造らず、人の下に人を造らず(天不造人上之人,也不造人下之人)”这是日本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福泽渝吉的一句名言。在这个对偶中,“上”与“下”构成方位的对应,运用相同的结构构成对偶,表达没有人上人,亦无人下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平等的意思,朗朗上口,含义颇深。还有“口に蜜あり腹にあり(口蜜腹剑)”这句谚语和上例相同,口与腹以及蜜和为名词相对,两句结构相同,口に和腹に做状语,蜜あり与あり为动宾结构。这句谚语来自汉语,口与腹在中国和日本有相同的用法,从中也可以看出中日文化的渊源。例:“旅は道Bれ、世は情け(旅行靠旅伴,处世靠人情)”这是日语中非常出名的一句谚语。其中旅和世为名词相对,道Bれ和情け为名词对应,在句中做谓语。这两句的结构相同均为主谓结构,在日语中被称为名词谓语句。日本古人喜欢旅行,旅在日语中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词汇,带有孤单的感觉。例如:“Sしみの一年は短くて苦の一日はLい(欢乐一年短,苦恼一日长)。”Sしみ和苦均为名词是乐和苦的对应,一年与一日为时间名词对应,短くて与Lい为形容词短和长的对应。通过对比增强了表达的效果。最后,“男は度胸,女は劬矗男要勇,女要娇)。”在这句谚语中,男与女以及度胸和劬淳为名词相对,两句均为主谓结构对应。通过修辞的运用表现出男人要勇敢,女人要娇柔的特点,也可以从中看到日本文化中对男人和女人的不同理解。
三、四字熟语中的对偶修辞
除了谚语和日语的汉诗,日语中的对偶修辞还表现在四字熟语中。四字熟语也是日语中一个重要的构成,字数精炼且内涵丰富,比喻、对偶等修辞被广泛运用,如:温故知新、南船北R、和魂洋才、千渫蚧、四分五裂、深\h]等。以“温故知新”为例,这个熟语来自孔子的《论语》,日语用音读的方式标记引入日语。温故知新均为动宾词组,两组构成对应,在日语中属于对偶修辞的范畴。又如“和魂洋才”,这是典型的具有日本特色的熟语,出现于明治维新以后,是指以日本固有的精神为根基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其中和魂与洋才均为偏正短语的对应。字数相等且结构相同,意思对应,构成对偶修辞。
四、结语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日语中,有些对偶句直接取自汉语,结构、字数相同,只是读音发生了改变;有些对偶句意思相同或相近,但是运用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人、物、事进行表达;有些对偶句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是独具特色的日式对偶句。同样的修辞,在中日两国有不同的发展。正是修辞的运用,才使语言更加生动,富有魅力。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对中日的对偶修辞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分析两国文化的不同。
参考文献
[1]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石工.日语修辞举隅[J].日语知识,2001(7):16-18.
[3] 孙满绪.现代日语常用的修辞方法[J].日语知识,1996(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