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综合艺术教育一方面以某门艺术为切入点,注重探究不同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另一方面注重艺术课程与普通文化课的链接设计。这种生态式的艺术教育,体现出当今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综合艺术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运用于基础教育。我国新课程的改革也体现出这种学科整合的理念。综合课程体现出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注重各种信息的渗透,注重在转换中寻求智慧。
【关键词】艺术学科 综合 转换 智慧
【中***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35-03
艺术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不能把它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艺术是人类基本的精神活动之一,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联系广泛;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门类息息相通。艺术教育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应注意到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深入探究艺术与其他领域的综合教育。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学科与学科之间形成了封闭的墙。文科不问理科、理科不问文科、学艺术的不懂人文,学科学的不关心艺术。中外教育变革的亮点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就是要打破学科之间这一堵堵墙。注重在各个不同学科之间建立一种互补、互利的生态关系,综合的艺术教育通过艺术与多个领域的交叉,使学生获得智慧。研究信息间的渗透和综合,通过艺术教育育出有智慧的人,注重各种知识在头脑里交叉、综合,在转换中寻求智慧。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类的进步需要更多的智慧型人才。
一、综合的原理与要义
综合艺术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人十分注重人的综合素质,一般的文人总是具备琴、棋、书、画等多方面艺术的修养。文人除了“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孔子时代礼乐不仅被列为“六艺之首”,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明确指出艺术化的行为和人格。中国绘画受到中国哲学、美学、文学、宗教的影响,文人画更是综合文化修养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诗情画意和诗书画印的结合。中国书法是流动的音乐,如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后而创作狂草。人类早期的巫术礼仪活动总是将“说、唱、舞、画”综合在一起,儿童的游戏活动也是综合的,小朋友在游戏中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弟弟”(戏剧),在游戏中制作“碗筷”(泥塑),在地上画一画(绘画),手拉手唱一唱、蹦一蹦、跳一跳(音乐、舞蹈)。中国画家会在古琴声中写意挥毫。而钢琴的韵律会影响西方艺术家的创作,康定斯基从音乐中感受到色彩及点、线、面;雕塑家布德尔会弹奏贝多芬的音乐,拿捏贝多芬的形神。野兽派画家杜菲伴随莫札特的音乐,流淌出洒脱的线条和清新的色彩。艺术是多种异质要素对话后形成的一种奇妙的生命体。
中国古代早有“和”的审美观,认为不同的东西融合起来,达到一定的标准时,就产生“和”的效果。音乐的本性就是“合和”,音乐讲“和”是“和而不同”,乐音的组合高低、长短不同,达到了“和”的境界,就产生了音乐作品。不同的东西综合在一起,并不一定就能“和”(恰当、适中),“和”不是机械拼凑的,而应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在新的整体中,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
多学科的综合不是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的机械叠加,而是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由此营造一个生态式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教育环境中,不仅有各种知识和信息间的渗透和综合,还有感觉、意象、情感、观念等要素间的碰撞、对话。这些异质要素之间相互对话和融合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1.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学科综合
在20世纪心理学、生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哈佛大学零点研究中心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对大脑的多元功能和不同区域的特殊认识能力进行了独到的研究,提出多元智能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人具有各种不同的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与环境协调的智能。
我们每一个人都程度不同地具有以上八种智能,只不过有些人把一种或多种智能发展到高水平,另外的一些人把其他智能发挥到高水平。这八种智能都是重要的并且是有价值的,应该通过一种综合的教育课程,使其得到相应的发展。但传统的教育仅仅重视学生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而忽视了其他六种智能,传统教育中被忽视的六种智能,均与艺术教育密切相关。
人类理解世界的通道决不仅仅是科学,艺术具有一种非比寻常的作用,它可以发展我们的感性,丰富我们的知识,使我们的意识达到更高水平。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每种智能与其他智能均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多元智能结构与艺术元素及艺术的表现形态均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应当把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连接起来。
2.综合的心理学基础
统觉的综合性是多学科艺术综合的重要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和外界事物的接触总是所有感觉都参与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体觉等都参与感知,得到的是一个综合感知,心理学称之为统觉。研究表明,统觉是不同感知的融合,不是各个感官通道获得的感知的机械相加。如欣赏艺术作品《大海》,当人们听到音乐作品《大海》时,往往产生视觉等感觉的补偿;当看到绘画作品《大海》时,也往往会产生听觉等感觉的补偿。正如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仿佛听到“海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啸着,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晨雾和水沫……”人们常说美术是视觉艺术,但欣赏美术作品时并不只有视觉存在,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都会参与审美欣赏。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称之为联觉。最常见的联觉是“色听联觉”。例如,高音往往引起明亮的或轻盈的感觉,低音则引起暗淡的或沉重的感觉。人们听到《丰收锣鼓》,就会产生鲜艳温暖的色彩感觉,听到《二泉映月》就会产生灰暗
阴冷的色彩感觉。联觉(或通感)是综合的,当听觉引起视觉反应时,在人的内心已经将二者综合起来、连通起来了,反之亦然。通感是人的多种感受器官的综合运动。我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中的诗情画意,书画作品中的音乐旋律等,就是艺术通感在发挥作用。人们欣赏艺术、创作艺术都离不开通感。艺术家只有借助艺术通感,才能运用有限的材料创造出无限的艺术空间,欣赏者也只有借助通感,才可能从有限的形式中获得无限的内容。
二、综合艺术课程设计
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多种艺术的综合学习,通过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链接,获得感知与体验、创作与表现、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在有趣的艺术学习中培养审美趣味,发展个性,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程度得到提升。
艺术课程的设计要体现人文性。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艺术作品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类的智慧。综合艺术课程用感人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打动学生的心灵,接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感情和文化追求。
艺术课程的设计要体现综合性。综合课程在大量充满情趣的个人或集体欣赏、体验、创造、表演、交流、评价等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使学生尽情、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综合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性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或随即的游戏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
艺术课程综合范围的大小,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确定。一般是以音乐或美术等某门艺术为切入点来设计综合艺术课程的。不同学科的链接、渗透要适当,避免繁杂、机械相加和主要教学目标缺失。通过综合的艺术学习,是为了使艺术的学习变的更容易、更有趣,而不是更难、更复杂。
每个学段的教学内容是由单元教学内容组成的,综合艺术课程一般是围绕某个人文主题或知识主题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并根据单元主题设计各课的课题。课程的基本教学环节包括感知与体验、创作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等。另外,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设计教学延伸、活动扩展等内容。如设计展示、表演等课外评价活动。
〖课例简介〗
一、《古希腊之光》(美术切入)
1.教学目标
第一,通过欣赏古希腊艺术作品和创编戏剧小品等体验活动,探寻西方古典主义艺术的源头,了解其特点和规律,体会雕塑作品的静穆与和谐之美。
第二,发现比例美,感受形体美,尝试运用线条进行绘画创作。
第三,结合某些典型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对西方古典艺术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反思与评价。
2.收集和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相关资料,如了解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观点,收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地理、历史、神话故事、雕塑和建筑艺术作品的资料等。准备古希腊雕塑的石膏教具、解剖教具等资料,以及画笔、铅画纸等工具材料。
3.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第一,欣赏古希腊雕塑作品《持矛战士》、《克尼多斯的阿芙洛蒂德》等,引导学生感受古希腊、古罗马艺术静穆而典雅的风格特点,理解雕塑作品是如何体现“美即和谐”的美学思想的。根据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的***片,模仿其姿态,探究雕塑家如何精心设计人物动态。尝试设计一个能够体现对比与和谐的人物动态造型,还可以在相关音乐背景下“走秀”,探究亮相的姿态等。
本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雕塑作品所展示的运动感。雕塑家常常运用各种两相对立的力量,如松与紧、静与动、曲与直等来展示一种运动感。
第二,学生根据收集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即兴创编并合作表演一个有趣的戏剧小品。
本活动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古希腊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初步了解古希腊的艺术特点。由于古希腊艺术与古希腊神话有着密切关系,雕塑家常常根据这些神话进行艺术创作,所以了解一些古希腊神话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古希腊艺术。
(2)创造与表现
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其中一项内容开展创作活动:
第一,以头为单位相互测量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探究人物运动的规律及概括形体的方法。以线条为主为同学画一张全身速写。
本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而“美”就来源于各部分比例的和谐。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进行写生练习更有意义。
第二,欣赏艺术大师有关人体解剖研究的素描作品,运用石膏解剖教具、解剖印刷品等资料,认识人体的骨骼与肌肉,并以线条进行勾画、标明所研究的人体结构的名称。
本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人体结构,探究美术与科学的关系及其相关知识。
(3)反思与评价
第一,《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维纳斯失去了双臂,我们看起来还是非常完美。如果我们把双臂补上去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根据所学的古希腊雕塑的造型规律及自己的想象,运用肢体表达自己的创意并相互评价。
第二,学生对创作的美术作品及展演活动等进行各种评价。
二、《古希腊之光》(音乐切入)
1.教学目标
第一,欣赏古希腊艺术作品,了解古希腊文化,感受奥林匹克精神的魅力。
第二,通过对古希腊文化艺术的探索,加深对节奏、律动、表情、造型的感受与了解,并能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2.教学准备
古希腊雕塑有关体育运动的相关***片、某些奥运会会歌、雅尼音乐中的某些片段、绘画用品等。
3.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第一,学生欣赏古希腊雕塑作品《掷铁饼者》等,探索其艺术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相互交流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音像资料,感受和领会其艺术创意。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代艺术,感受人体的和谐之美。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感受艺术与体育精神的表达。
第二,学生播放自己喜欢的奥运会会歌,感受其艺术魅力,介绍其艺术特征。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第三,播放雅尼音乐中的某些片段,并即兴起舞。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典型音乐,培养学生肢体表达的能力。
(2)创作与表现
第一,通过接龙方式,演唱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相关歌曲。学生尝试创作有关体育运动的歌词,全班按照一定的节奏,边做律动边朗诵自己编写的歌词,并选择为其配乐。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加深对节奏、律动的感受与了解,并运用于艺术创作。
第二,学生根据对古希腊文化和奥运精神的了解,即兴用自己的肢体创编现代体育动作雕塑、创作舞蹈动作和体育运动会标志。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动作造型的典型性。
(3)反思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各组讨论并相互评价与鼓励。
参考文献
1 滕守尧著.艺术与创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