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技能
一个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而导入不仅要自然、直接,更要让学生能够抽象出概念。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复习导入、直接导入、激趣导入等。具体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导入要跟新知识自然衔接。有的教师为了开头能够出彩,而使导入的部分与新知识脱节。例如,低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情境***比较多,很多教师会利用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主题***。为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对任何学生观察到的内容都持表扬、鼓励的态度,导致学生观察主题***时只是观察出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而不是观察到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利用情境***导入,切不可喧宾夺主。很多人认为,复习导入或者直接导入比较枯燥,但有的学习内容需要使用这两种导入方法才有效。例如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导入,这样不仅可以复习先前所学的相关计算方法,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知识之间有紧密关联的最好用复习导入。直接导入的优点在于迅速进入主题,节约时间,让学生一下子知道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导入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导入只有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才是有价值的导入。例如,在学习“认识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有关圆的***片,激发学生求知欲。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在车轮不是圆形的情况下车子运动情况的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圆形的奇妙,主动去探索关于圆的知识。
(二)提问技能一堂课中应始终贯穿着提问,有效的提问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提问要有针对性。教学中,有时出现教师提问一个不算难的问题,而学生却回答不上来的现象。这并不是因为学生水平低,而常常是因为教师提问得太泛,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就要求教师提问的内容要明确、准确,让学生明白教师到底要问什么。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有教师一直问学生能不能根据以前学习“9加几”时使用的“凑十法”,来想想“十几减9”可不可以也用类似的方法呢?这样提问,学生一定很难想出“破十法”。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以前学“9加几”时,是把9变成10,那计算十几减9是不是也可以把其中一个数先变成10再拿去减呢?这种提问方式比前一种提问方式更有针对性,能帮助学生思考。又如《认识***形(一)》这堂课,在让学生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征这个环节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一类物体———长方体的特征时会说:“长方体有四个尖尖的地方,还有六个平平的长方形。”这样的回答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及初始经验处于“生活数学”范畴,不足以反映数学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学生便不明白观察的侧重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怎样描述才算完整准确,然后让学生描述第二类物体的特征。这样,学生就会根据之前的经验进行描述,并且为以后学习其他物体的特征打下基础。提问要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问是帮助教师更好地将教学活动进行下去的有效方法,所以提问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课堂学习层层深入。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与速度》这课时,可以先安排路程一样、所需时间不一样,让学生分辨谁跑得快;接着安排所需时间一样、跑的路程不一样,让学生分辨谁跑得快;最后安排在路程和时间都不一样的情况下,问学生谁跑得快。这样提问,就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问形式多样化。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但有的时候一直是教师在提问,难免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如果课堂上夹杂着学生提问学生,小组之间互相提问,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层次更丰富,还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例如当一节课快要结束前,让学生针对这节课给同学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解答。又如在上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再在课上向别的小组提出问题。在学生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总结,不经意间学生就获得了知识。
(三)讲解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大一部分内容要教师细心讲解。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主动探索、交流合作。④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良好的讲解技能,帮助学生学习。举一反三,适时归纳总结。讲解知识点时,不仅仅讲其中一种情况,而要讲多种情况,注重“变式”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梯形时,学生可能很容易就理解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但教师在黑板上要画出几个大小不一样、视觉角度不一样的梯形,让学生明白这些***形看上去不一样,但都满足梯形的定义,所以它们就是梯形。教师不应一味地追求正确答案,而要关注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巧妙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认识上。所以,讲解时不仅要举一反三,还要适时归纳总结。讲解要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是教师一味地讲,也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倡让学生自学,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而是要教师适时指导、点拨。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和角》时,教师可以先拿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学,再提问学生直线、射线和角各有什么特点并进行讲解。讲解要有条理性。讲解的线索要清晰,对先讲什么、再讲什么了然于心,要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备课充分。讲解的条理性不仅仅体现在顺向思维上,还可以充分利用逆向思维辅助教学和学生学习。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学习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时,除了强调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外,还要强调10角等于1元,10分等于1角。这样讲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者的关系,并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讲解是一堂课的中心,教师讲解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讲解技能,方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四)课堂组织技能
课堂组织技能是一堂课有序进行的保证。教师要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还要考虑细节问题,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处理不当都有可能破坏课堂的秩序,这需要教师在长期教学经历中积累经验。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数学活动。小学一年级必不可少的学具就是学具盒,在认识各个数、数的加减法等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都应用到了学具盒里的小棒,这需要教师先利用小棒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例如《9加几》这堂课,学习“9+5”时先要让学生摆两堆小棒,一堆9根,另一堆5根,接着从5根小棒中移动1根小棒到9根小棒中凑成10根,最后让学生理解“凑十法”。这两堆小棒的颜色如果没有区分就不容易理解“凑十法”,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一堆小棒用一种颜色,另一堆小棒用另一种颜色,这样学生可以一眼看出9变成10是从另一个数中拿了一个1过来凑的。这虽然是个小细节,但如果忽略了,学生摆小棒时颜色多种多样,就容易造成思路混乱。学生有了“凑十”这个基本思维活动经验后,学习后面的《8、7、6加几》时,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凑十法。合理掌控课堂局面。在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喜欢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造成混乱。所以,小组合作前教师要讲清楚规则,越是低年级越要讲清规则。例如上《9加几》这堂课,教学第一个知识点“9+4”时,不能一下子放手让学生摆小棒计算,教师要一步一步指导,一边示范一边讲清楚左边摆几根小棒,右边摆几根小棒,让学生跟着一起摆,到了第二个活动时就可以直接放手让学生去摆小棒计算了。这个过程必不可少,越是低年级越要重视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只有在第一个数学活动中,学生有效完成、积累了基本的操作活动经验后,后面的数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显然,教师只有经过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合理掌控课堂局面,才能组织好一堂课。
(五)结束技能
一堂课即将结束,以什么方式结束值得深思。总结式结束。很多教师喜欢在一节课的末尾提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虽然有利于让学生注意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但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留有悬念式结束。如果在一堂课快结束时,教师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继续提问学生以后要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留有悬念的结束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完三位数乘两位数后,可以提问学生三位数乘三位数怎么解答。这样就达到活学活用以及拓展延伸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这种结束方式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完全理解本堂课的知识基础。回想式结束。教师让学生回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将整堂课的线索连成一条线,脉络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例如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放慢语调向学生介绍这节课先学习了什么,然后学习了什么,最后学习了什么,使整堂课的脉络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中。这种结束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要跟上教师的思路方能领会整堂课的重点知识。各种结束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教师审时度势才能决定具体用哪一种方式结束本节课的教学。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的掌握对有效教学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教师能够做到简洁明了的导入、有效的提问、课堂讲解有的放矢、课堂组织有条不紊、结束教学时游刃有余。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终身奋斗的目标,教师应加强对数学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职前训练是针对高等院校的师范生,职后训练是针对在职的数学教师。职前训练,可以通过微格训练的方法让师范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并把教学过程录下来。通过观看录像,分析各个教学环节,进而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一次次改进教学,一次次提高课堂教学技能。职后训练要求在职教师积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各个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多年一成不变,不能真正掌握数学课堂教学技能,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注重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例如,可以让一个教师上全年段的同一节课,每上完一个班级就分析这堂课上得怎么样,各个教学环节是否设计恰当。接着修改教案,然后再上下一个班级的同一节课。这样,能够全面剖析各个教学环节,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课堂教学技能。除了加强对数学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师还应加强对备课环节的训练。备课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备课不是备一堂课,而是备一类课。不仅要注重整个单元的整体设计,还要注重这堂课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同时,应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评估和评价。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努力与学生一同实践,在教学中开展一切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为学生的数学素养从“双基”向多元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郑咏诗 单位:福州市长乐古槐中心小学教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课堂组织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