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带来的震撼,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思考马王的亿元赌局。
这场赌局的主题直指电子商务与传统实体零售。双方约定:“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王健林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马云给王健林一个亿。”
尽管对马云期待颇多,但业界的普遍观点还是认为传统实体零售根基坚实。但随着“双11”当日、天猫收获一天进账350亿的好成绩之后,线上营销释放的巨大威力无疑大增电商赢得胜算的砝码。
“双11”的这次互联网营销活动的确非常成功,“从前面的策划、宣传到后面的包装、推动,整个营销链条的各个方面都比较完整。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线上营销活动的主角并非淘宝一家,而是定位了所有电商,营造出一个全民狂欢的氛围。”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金融行业研究经理汤平平接受《财经界》专访时指出,中国消费者喜欢热闹、分享的心理特点,为互联网营销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不过,线上的辉煌并不意味线下营销会被取而代之,线上和线下这两种方式存在明显的客群差异,可以互为借鉴、互相促进。
“中国网购节”
淘宝策划“双11”活动已有5年。2009年11月11日,淘宝发起“品牌商品五折”活动。根据淘宝***数据,当天销售额达1亿元。
随后的几年里,这一数字不断被刷新:9.36亿元、52亿元、191亿元。今年则达到一个新的高度:350.19亿元。
针对“双11”这一典型的互联网营销案例,通过长期的跟踪研究,汤平平分析认为,“双11”的时机选择很恰当。每年十一月恰逢节日空档期,又处于季节交替期,刚刚入冬,人们需要添置衣物,但又懒得出门,因此就为互联网营销创造了很好的契机。
用“疯狂”来形容今年“双11”的战绩一点也不为过。11日零点后不到6分钟的时间里,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支付宝交易额就突破10亿元,不到6个小时,就已经突破百亿大关。当日,阿里巴巴公司的现场大屏幕数据一直在疯狂地闪烁,每分钟几千万东西卖出去了,上千个包裹发出去了……
而这仅仅反映了淘宝一家的盛况。在淘宝的发起和推动下,大大小小的电商纷纷加入,“双11”已经从淘宝一家,发展成为全行业共同参与、名副其实的“中国网购节”。
狂欢的背后,显示了互联网购物强劲的市场需求。零点远景e动营销调查显示,较之2011年,2012年网购用户中,月消费金额超过500元的高价值网购用户比例显著增加。表明网购已高度嵌入了人们的生活,网购频率与单笔金额的上升增加了用户的网购粘性。
汤平平进一步指出,分析互联网营销的特性,其策划的娱乐营销活动极大地迎合了中国消费者喜欢热闹、传播、分享的心里特点。
参加过天猫“双11”活动的消费者都知道“抢红包”活动,今年抢红包的方式又与以往有所不同,他们推出了一个红包裂变的玩法。红包裂变就是,一个人抢到裂变红包之后,可以分享给手机或者微博好友,这样不仅好友能够拿到等值的红包,自己的红包也有机会再次翻倍。据统计,一半以上获得裂变红包的网友都主动进行了分享,令至少两个好友成功获取红包。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很有意思、很新奇的红包玩法,互动性很强。这些丰富多样的小活动能够成功地帮助电商获得客户的好感。”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互联网营销的整个链条都非常完整。“先预热、宣传,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你加入,然后给你一个推力,最后再给你一些指示、攻略。”汤平平表示,由前到后的每一步,显然都经过了精心策划。
“双11”的购物狂热还未褪尽,电商的第二轮攻势又已开启。玩转淘宝双十二攻略已经公布,组件“扫货小分队”、和朋友一起12·12抢红包的活动也已开启……种种迹象显示,一场新的线上购物风暴即将来临。
电商服务仍待精细化
“双11”狂欢过后,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快递员忙碌送货的身影。同样忙碌的,还有消费的投诉电话。
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在我国一些地区,今年“双11”当日投诉、举报量同比增长超过五成。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中,主要是以延迟送货、涉嫌虚假价格、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
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在电商促销活动中,一些网络商品经营者销售的商品先涨价后降价或无货供应,或是通过发放消费礼券设置一些消费陷阱。
“这些行为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网购体验。”因此,各地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网上购物时,一定要保存好购物商品的网页内容、与网上卖家的聊天记录等证据;要索取发票或收据;尽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保留付款凭证。
为了加大对互联网营销的监管力度,国家工商总局已对《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形成《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相比***府监管,汤平平认为市场自身的调节更加重要。因为互联网购物本身就属于市场化行为。比如对于送货延迟问题,商家如果能做到提前告知,降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这方面的矛盾会大大降低。
同时,面对海量的网购订单,电商必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从页面的布局,到后台设置、人员培训、物流配送,以及补货、催款等方方面面的细节都要管理到位。
据记者了解,很多电商已开始通过数据分析提高服务的“精细化”。以1号店为例,当一个用户浏览了商品后没有购买,1号店紧接着便会分析整个购物过程“卡”在哪个环节上,找出问题,并不断想方设法地“提醒”他、向他推荐同类商品。
业界人士认为,随着互联网营销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消费者的网购体验,将成为所有电商深挖市场的“必修课”。
线上线下竞合双赢
看着淘宝“火辣辣”的销售业绩,传统的实体店只能望而兴叹。
记者走访发现,为了在“双11”冲业绩,京城一些高端商场尽管也纷纷打出了“买即返”的促销活动,但店内人气依然比平日好不了多少。某百货商场的品牌女装销售员忍不住抱怨:“即使有顾客,也是试的多,买的少。”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速比2011年放缓7.6%,全国各地陆续曝出线下商场关门的消息。
在电商的强势攻击下,实体店是否已是岌岌可危,沦为网店的“试衣间”?汤平平的观点在业界比较具有代表性。她认为,线下企业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线上线下营销有着明显的客群差异,如果能彼此借鉴优势,反而更有利于双方的发展。
相比于网上购物,实体店的最大优势是体验感好,比较感性的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恰恰对此最为关注,无论线上营销如何发展,这类人群都会忠实于传统的购物方式。
而价格则是线上产品的最大优势。同时这类产品往往也具有标准化程度较高、无需太多尝试、可以多次购买等特点。
分析两者的特点,可以进行优势互补。汤平平进一步举例表示,实体店可增加价格优惠力度,增强线下营销的力度。如消费者在实体店购物时,只要通过互联网的一些方式(如微信)进行传播或晒单,即可享受到一定的价格优惠;或是增加网上购物无法享受到的一些服务吸引消费者,如情景服务、深度服务等;或是像宜家那样,专注经营有特色,网络购物很难比较的产品和定制服务。
而线上营销则应从如何提高体验感上下功夫,打造网上“试衣镜”;或是对产品进行差异化设置,销售一些线下没有的、限量的、抢购的、代购的、网上定制的产品或尾货。
对同一品牌而言,也应发挥线上线下营销的双重功效。一家移动电商的工作人员认为,实体店能让消费者充分体验,而网店则拓宽了品牌的展示和销售渠道,线上线下营销的差异化策略可以更好地促进品牌的销售。
对此,市场已开始积极探索。最近的一个典型案例是银泰与天猫的合作。通过合作战略,传统民营百货银泰参与了电商盛事“双11”活动,重装升级天猫网店。
尽管外界对双方合作看法不一,但银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CEO兼总裁陈晓东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线上线下由竞转合,是完善消费者体验的实际需求,传统线下渠道与线上电商平台,各自满足了消费者不同需求及体验。线上线下商业走向融合,也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