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美学中“自适其适”自由观浅探

摘要:庄子美学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六十年代徐复观先生《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为研究庄子美学的作出了重大贡献。几十年来,学术界对庄子美学的研究渐趋完善,其中“自由观”是庄子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仅从自然、朴素及审丑等几个方面对庄子“自适其适”的自由观略作浅议。

关键词:自适其适朴素空明羁绊

“自由”是庄子哲学及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通观《庄子》首篇《逍遥游》就会发现它的中心主题便是强调人的自由,强调人的精神活动及生产生活活动的自由。“自由”是庄子美学思想的独特之处,在自由的审美心理和和带有浪漫特色的审美体验结合的基础上,庄子怀着超越世俗功利的情怀追求美的最高境界――至美。作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学者对此众说纷纭,本文将从“自适其适”角度阐发自己在此方面的不成熟见解。

《大宗师》:“若孤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馀、纪他、中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拇》:“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顾名思义,“适人之适”即由外物主导自己、役使于他物,不能实现主体自身的自由。与之相反,“自适其适”强调万物自身个性的彰显与对生命自由的追求,反对由于人为而对万物自由本性的悖逆。《拇》云:“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秋水》也有“牛马四足,是谓天;络马首,牵牛鼻,是谓人。”的论断。野鸭虽然腿很短,鹤鸟虽然颈很长,但是它们对于野鸭鹤鸟本身的需求来说却是恰到好处的,倘若给他们续腿断颈反而会酿成悲剧;牛马生下来就有四只脚,倘若给马戴上笼头,给牛鼻穿上孔就是人为的行为了,这是违背万物自由本性的事情,是不应该提倡的。《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众史皆至,授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然不趋,授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祝之,则解衣盘礴赢。君曰:可以,是真画者也。” 《天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之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真画家是在世俗社会中唯一能够保持自己的真性的画家,而不是竭力媚俗取悦统治者的庸人;生病的美人的极富美感的一个自然的动作被丑女一个意模仿后变得“惨不忍睹”。所以对于人来说超越世俗的物欲、保持与自身相适的本真的个性是最可贵的,也是最值得提倡的。

“自然”是庄子哲学一直所标榜的话题之一,也是庄子哲学中最重要的话题。在这位对自然有着极大的热情的哲学家眼里,他所一直追求的价值也就是大自然。在他看来,最高的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就是自然的境界。而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的自然状态正是庄子所一直向往和憧憬的。《庄子・逍遥游》描绘了一位远离人世、不为外界所扰、与自然融融的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大浸稽天而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神人是自由的,与世俗毫无瓜葛,因为她不食人间五谷而吸风饮露,出行不乘车坐撵而乘云气、御风龙,所以她可以自由地“游”乎四海之内外。因为对外物无所待,所以神人的精神是自由的、心灵是不受约束的,所以神人的境界是真正的自由之界,这种境界达到了庄子的追求:他一心要在自然的意义上消除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差异和***的痛苦,努力使个人的生存、社会的生存与自然的存在同化为一体,将个体生命与自然的本质融为一体。[1]

人和物都具有自然之本性。对于人来说“自然之本性”也即人作为主体随心随性去生活,人的行为是自由的,个人意志也是自由的。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不为物质所累,没有精神的枷锁,上文《逍遥游》中的神人正是很好的典范。对于物之“自然本性”庄子在《养生主》中也做了很好的阐释:“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蓄樊中,神虽王不善也。”生活在沼泽地里的野鸡走十步才啄得一口食,走百步才喝得一口水,但它也不希望自己被畜养在笼子里,因为生活在笼子中虽然吃喝无忧、生活舒适但那毕竟是不符合自己的本性的,自己的行动受到了束缚、不自由了,对于想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野鸡来说是毫无幸福感的。只有生活与自然中,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生活才是体现野鸡之自然本性的最合适之生活。物犹如此,何况人乎?所以才有《秋水》中庄子拒绝楚王重托的故事:“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追求自适、自得,追求心灵的逍遥,渴求摆脱世俗的拖累和羁绊的人格风范[2]再次得到彰显。

“恬淡”是道家文化的特色之一,庄子继承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追求自在的、符合万物本性的最高审美形态――朴素。《天道》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朴素一方面表现为存在状态的本色,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主体行为和心态上的清静与无为。[3]《马蹄》揭示了原始社会人类对大自然所知甚少、与鸟兽共处的状态,也即人类素朴的自然本性状态:“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命曰天放。……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原始状态的人类有他们恒常的天性,也就是纺织而得到衣服,耕种而得到粮食,这是他们共同之德;人与万物浑一而无偏私,名为按天性放任自乐。……在那至德之世,人与禽兽住在一起,人群与万物浑然不分,哪里知道什么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呢!人与无知之物一样,他的本性就不会离失;人同无欲之物一样,即为他的自然素质;自然素质不变即保持了人的本性。这里所描绘的社会是与被仁义礼制所规定的社会完全不同的一种社会,生活在这种社会中的人是淳朴的、自由的。这是一种与后世的充满仁义礼制却到处充斥着各种猜疑迷惑、尊卑贵贱、战乱屠杀完全不同的社会,这里的人可以与鸟兽浑然不分更何谈小人君子呢!所以,庄子认为孔子所谓的“礼”是违背人之本性的,是世俗的。庄子甚至贬抑孔圣人“是黄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从主体行为和心态上理解庄子的“朴素”主要表现在清静无为。《在宥》:“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也?”真素朴者无是非之心,无内外之别,无有意之为,无我而自守,与万物混同为一而已。[4]

“朴素”是一种符合万物本性的存在状态,“朴素”是审美主体的一种非有意而为、脱离了人类的矫饰本性的、非被外物所累的自由的的心境,是身心皆处自由状态的审美主体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的审美形态。

研究庄子的学者都熟知庄子极力反对世俗的种种丑陋行为,强烈抨击世间俗人的种种丑态。尤以《庄子・列御寇》中对曹商“寡廉鲜耻、卑己求禄”的行为和《惠子相梁》中对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的讥讽最为经典。李天道《中国美学之雅俗精神》中较详细地归列了庄子所强烈批判的世俗之人的种种“恶行”:为求取功名利禄而丧失本性者;囿于物欲而不自知者;追求感官刺激沉溺于奢侈***乐而不能自拔者;媚世媚俗而不自知其愚者……世俗之只***争执结怨,徒然扰乱人心,与心灵自由之境是水火不相容的。266《中国美学之雅俗精神》

但是庄子不反对自然丑。“自然丑”虽“丑”但是终归是自然的,也即它体现的是丑物的自然之本性。而庄子看中的正是这不受世俗所累的自然本性。《德充符》有云:“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 ,数十而未止也。鲁国智者王骀是个因刑而残缺了一只脚的人,但是跟从他学习的学生却多得可以跟孔子相比;卫国有个名叫哀骀它的面貌十分丑陋的人,男人跟他相处时却舍不得离开,女人见了他就要求父母把自己嫁给他。从一个世俗之人的审美角度来出发,季常认为王骀身体有残疾不能算是美的,甚至在心里对其有所看不起之意,所以他很纳闷为什么跟着王骀学习的学生的数量和孔子相似;鲁哀公也纳闷于人们为何倾情于哀骀它如此奇丑之人。庄子通过孔子之口肯定了王骀、哀骀它等人的美在于其内心所具有的本真的美,从而阐释自己“以丑为美”美学思想,即万物只有从自己的本性出发、体现出自己的本性之真、不受累于世俗之功利才是美的。相反,违背自身规律与本性追求所谓的“美”会适得其反,《应帝王》的一则故事正是对此理的极好诠释:“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浑沌虽无七窍但不见得就是丑的,而倏和忽为使浑沌与众相同,擅做主张为其开七窍,七窍成浑沌却毙命。因此,在“适”与“不适”之间,智者对美丑的诠释很简单:“适”的即美的!

庄子用超越的心态看待宇宙万物,思考生命的价值及意义。在与游鱼、野雉、奔马、尘埃等万物感应中,他阐释着自己的“自由”的哲学及美学。他“把人的活动从自我中心的局限性中超,从宇宙的巨势中去把握人的存在,从宇宙的规模中去展现人生的意义”(陈鼓应《》)。他笔下的至人、神人的崇高人格共同之处便是超越了尘世俗事,用一种没有任何物欲、牵绊的空明心境审视万物,从而洞见天地万物生命的真谛及万物变居不定的本性。

参考文献:

[1]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5.

[2]李天道.中国美学之雅俗精神[M].北京:中华书局,2004.261.

[3]彭亚非.先秦审美观念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165.

[4]彭亚非.先秦审美观念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16.8.

庄子美学中“自适其适”自由观浅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庄子美学中“自适其适”自由观浅探

学习

王顺利 积极进取

阅读(23)

出于对旅游行业的热爱,王顺利于2005年5月考取了导游资格证书,同时申请了导游证。但他开始从事导游工作后,总感到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有些遗憾。2007年他以自学高考方式进入北京联合大学“中文导游”专业进行深造,他白天正常工作,利用晚上和其他

学习

现实版《海底总动员》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现实版《海底总动员》,内容包括海底总动员免费完整版,海底总动员全篇。大家喜爱的健忘的多莉,还有它的各种各样的海洋朋友们,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呢?2003年迪士尼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告诉了我们小丑鱼马林的故事,胆小的

学习

多元文化互鉴的结晶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多元文化互鉴的结晶,内容包括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工作坊。《中国宗教杂志》2015年第八期新加坡莲山双林寺位于大巴窑区一带。1898年,贤慧法师等一行人自缅甸弘法返回中国,途经新加坡。当地信众愿布施

学习

课业评价中学生相互评价存在的问题研究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课业评价中学生相互评价存在的问题研究,内容包括学生评价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学生个性化评价方法初探。学生课业评价是教育活动中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评价的过程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程序和方法来进行,需要满足专业上的要求

学习

简析听说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简析听说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内容包括英语教学中怎样运用听说法,英语听说教学概念界定。听说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处于基础地位。听说技能是获取信息、吸取语言营养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听说法外语教

学习

少儿节目综艺娱乐形式《快乐大巴》节目个案浅析

阅读(38)

【作者简介】郭梁,男,山西太谷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基金项目】少儿节目《快乐大巴》剧照一、《快乐大巴》栏目概况《快乐大巴》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一档原创栏目,于2008年9月22日开播,栏目将参与选

学习

不同下垫面暴雨径流氮赋存形态分布特性及控制技术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不同下垫面暴雨径流氮赋存形态分布特性及控制技术,内容包括边坡降雨入渗及动态响应分析,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以重庆地区5种用地类型为例,探讨了城市暴雨径流中氮赋存形态的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总氮的场次降雨

学习

厨房美味养成妙招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厨房美味养成妙招,内容包括厨房新手做菜秘籍书免费,厨艺小秘诀电子书。烹制带鱼不腥窍门带鱼肉嫩体肥、味道鲜美,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一种海洋鱼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中医认为,带鱼有一定的补益作用,它能和中开胃、暖胃补虚

学习

贵州汉语中的若干侗台语底层词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贵州汉语中的若干侗台语底层词,内容包括土家语汉语对照词汇,山东有没有侗台语族地名。贵州汉语中有一批词语在汉语古籍文献和其它汉语中都找不到相应的词语,但却在侗台语诸语言中可找到与其语义相当、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说明

学习

基于多波束测深系统的航道测量研究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基于多波束测深系统的航道测量研究,内容包括浅海多波束测深系统,多波束测深及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该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航道测量工程的相关工作经验,以SEABAT8125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某航道疏浚工程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多

学习

释孔子关于“郑卫之音”的“矛盾思想”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释孔子关于“郑卫之音”的“矛盾思想”,内容包括关于孔子的春秋论述,阐述孔子对治乱世的对策。“郑卫之音”是指我国周代郑国和卫国一带的民间歌舞音乐,其内容多为表现男女青年互赠香草表示爱情,与“女乐”合称“新声”。“郑

学习

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内容包括论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的含义。杜威强调“教育无目的论”,即只存在教育过程内部的目的,不存在外部的目的。本文分析了《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有关教育本质、教育目的的

学习

青春期电影对爱的诠释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青春期电影对爱的诠释,内容包括青春电影的情感表达方式,青春深度解析电影。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不永恒的、不那么永恒的,只在某个阶段熠熠生辉的友情,就像这个世界上有种名叫荧光粉的物质,它将之前吸收的光在随后缓慢释放,并且终有

学习

“慧眼”是怎么炼成的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慧眼”是怎么炼成的,内容包括如何练成慧眼,天生慧眼全文。【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效的训练。在训练中,依托教材,凭借材料,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从而炼就一双“慧眼”。【关键词】高年

学习

中国古典文学中“狐狸精”形象的变迁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典文学中“狐狸精”形象的变迁,内容包括中国古典狐狸精形象,古代狐狸精的故事。[摘要]中国古典文学中关于山精野怪、仙灵圣佛描写的作品不在少数,而狐狸精作为精怪内的一大分支,拥有庞杂的故事体系,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学习

让儿童自由荡秋千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让儿童自由荡秋千,内容包括荡秋千对儿童的好处,美国荡秋千儿童。侵权有罪,而技术无罪,在互联网上保护知识产权应适度,以尊重公共领域的权利为前提。公园的摄像头正在对准秋千,一位天真的儿童坐在上面。五月明媚的阳光下,儿童情不

学习

论食品科学中纳米技术的应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论食品科学中纳米技术的应用,内容包括纳米材料与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纳米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技术的研究也日益成熟,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食品、医药、材料、化工

学习

《庄子》畸人意象的思想内蕴

阅读(24)

内容《庄子》内七篇中书写了大量的身体残缺、相貌丑陋而德行充沛的畸人,畸人意象形与德的鲜明反差既是庄子的书写策略,也蕴含着庄子深刻的思想内涵。一方面,残形既是对人间世中险恶社会的映照,也反映了世俗对人身心的束缚;另一方面庄子通过畸

学习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音程听辨

阅读(70)

本文为您介绍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音程听辨,内容包括视唱练耳听单音技巧有哪些,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音程。摘要:音程的听觉训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两个方面。旋律音程的听觉训练是听旋律的基础,和声音程的听觉训练是听和弦的基础。由此可见

学习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内容包括信息技术2.0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软件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它们在视

学习

试论孔子哲学中的血亲情理精神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试论孔子哲学中的血亲情理精神,内容包括孔子仁学思想的哲学诠释,孔子重视血亲平等还是孝悌。【摘要】孔子哲学的血亲情理精神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儒者。本文从孔子和宰我关于三年之丧的谈话中进行分析,讨论孔子哲学中的血亲情

学习

《羚羊与秧鸡》中的自由意志和伦理身份解读

阅读(62)

《羚羊与秧鸡》是阿特伍德21世纪的一部新作。在这部作品中,阿特伍德展现了家庭亲情缺失和个人人情缺失的悲剧画面,剖析了其背后的伦理缘由。通过该小说,阿特伍德展示了自由意识的失控和伦理身份的错位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