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的电影学界一般以“代际”来划分导演。第六代导演一般指北京电影学院85级以后,90年代左右开始执导的一批年轻导演。代表导演主要有张元、陆川、王小帅、娄烨、贾樟柯、李欣、宁浩、张海洋等。从贾樟柯导演的《三峡好人》,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青红》,娄烨的《周末情人》,张扬的《麻辣烫》等作品中我们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些电影与我们之前看过的电影的差异性。作为当前中国电影界的中坚力量,第六代导演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
关键词:第六代;中国
中***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142-01
第六代导演大多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关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社会巨大变革中那些个体的人,普通人甚至是边缘人,他们的所思所想,迷茫和困惑,焦虑或失落。他们坚持自己的内心,用影片表达对这个时代的思考。
一、“纪实”化的美学风格
和之前的导演追求艺术上的“假定性”有所不同,第六代导演追求一种“逼真性”,即用镜头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展现生活的原生态。导演从布景,服饰,语言等角度都坚持如实再现的原则,力***展现影片中人物所处时空的本来面貌。贾樟柯是其中很突出的代表。他早期的作品“乡村三部曲”就是在他的家乡汾阳拍摄的,他不加修饰的展现给观众一个原生态的乡村――家中简陋而凌乱的摆设,人物自然流畅的方言……看完影片后,每个观众都会被影片中的真实所感动,对那个不起眼的小地方生出感情。这和第五代导演追求“特殊氛围”完全不同。在第五代导演那里,乡村是被艺术化了的乡村,中国是被艺术化了的中国,都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了,比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
这种“纪实”风格尤其体现在对人物情感的真实再现方面。在这方面,第六代导演体现出一种特殊的“理性”。这种理性使他们用节制的感情,冷静的眼神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既充满关怀和期待,又克制住自己的感情,不使其外露。在他们的作品中,主人公的感情是随着故事的发展静静的流淌出来,渗透给观众的。观众的感情是随着人物的感情和命运自然而生发出来的。在这里,第六代导演不是的影片不是诱导性的赚取观众的眼泪,同情或愤怒,而是把真实的东西展现在你面前。让你自己看,自己想,自己体会。
他们尊重生活的真实状态,尊重观众,不将自己的感情强加给观众,尊重自己,不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淹没于繁复的艺术手法中。
二、边缘化的风格
第六代导演的创作中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边缘化”的艺术风格。他们的影片运用迷离的色彩,跳动的节奏和情绪化的人物来表达具体的个体在面对这个快速发展,迅速变化的世界时的迷茫,忧伤与怀念。他们在题材、主题以及叙事角度上都趋于细碎和具体。
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以民族寓言式的宏大叙事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镜像。他们以古老中国的民俗风情、落后野蛮的文化成为西方世界的“他者”消费品。在他们获得巨大国际声誉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国际资本支持,成为中国影坛的主流力量。而第六代导演出道之处就是出于代表精英文化的第五代导演的这样巨大的阴影下。一方面他们毫无名气,没有资金来源和支持,另一方面他们生活困顿,无所依靠。要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电影行业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其中很多导演都成为“北漂”、“电影民工”(贾樟柯语)。当张艺谋一部电影预算六百万时,张元们带着东拼西凑的十几万元艰难地跋涉于电影之旅。为了省钱,他们从黑白片开始实景拍摄,全部使用群众演员或自己扮演角色。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就是20世纪九十年代的边缘群体。困顿和尴尬的处境使他们对城市边缘人的生活有深切的体会。正如张元所说:“我是一个边缘状态的艺术家,所以对边缘人有很深的思考。”
在视角的选取时,他们经常选择“边缘人”作为自己表现的主体。这些边缘人包括底层平民,先锋艺术家,,罪犯,同性恋者等等。成功的作品有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娄烨的《周末情人》、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等。他们通过真诚的情感,真实的记录展现着这些处于社会和艺术话语之外的边缘者,用自己的创作来反映这些“边缘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国家中的真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张元有一段话能够代表第六代导演的共同心声。从《妈妈》到《过年回家》张元一直都关注城市边缘家庭,当被问到为何喜欢拍摄边缘市民的题材时,他说:“我对所谓主流的人真没什么兴趣。比如那种所谓成功人士,所谓占社会主流的那些每天正常生活工作的人,他们的幸福的状态都是相同的。我觉得那些我们影片中的人是最有趣味的人,比如《儿子》中的父亲,他在精神病院,而且酗酒。我觉得真是这种人的性格被不断立体化的时候是我们这个变化中的社会的一种性格。而就在这种人身上我们能看到更多的人性和更多的宽容。从他们身上的这些不幸当中,你能感受到一种更深的爱。”第六代导演们都和张元一样,在这些边缘群体身上来观察时代给人们的冲击以及闪烁其中的人性的光辉。
第六代导演也面临着许多困境,比如票房的失利,接受群体的狭窄等,他们的探索仍在路上。但是相信这些坚持自己内心和艺术理想的年青电影人们会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成熟,为中国的电影事业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阙***.艺术影院:夹缝生存[J].新民周刊,2012(17).
[2]何满子.文学艺术的性和艾滋病[J].t望周刊,1988(14).
[3]武丹.艺术电影的市场化策略初探[J].当代电影,2007(0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