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诗句早已家喻户晓,然而“相思”与那么可爱、那么美丽的红豆子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
相传古时有一位男子远征,其妻每天在一颗大树下翘首遥望。因思念倍增,泪流树下。泪水流尽之后,竟流出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做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树上结满了红豆,后人称之为“相思子”。
所谓“相思子”,即王维诗中的红豆,也叫云南豆子、红漆豆、相思豆、鸡母珠、观音子、鬼眼子、鸳鸯豆、郎君豆、难丹真珠、八重山珊瑚、土甘草豆等等,是一种蝶形花豆科缠绕藤本热带植物――相思子的种子。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的丘陵、山间、路旁、灌木丛中都有其踪迹。
作为一味中药,相思子的种子(即红豆)味辛(甘)苦,性平,有毒,不宜内服。一般只作外用,捣烂涂敷局部,或制作浸剂、糊剂,涂抹患处。相思子的藤(茎)与相思子的根也可作药用。相思子藤味甘性凉,无毒,嚼之有甘味,故亦名“土甘草”。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却明确记载相思子的“叶、根、种子有毒,以种子(即红豆)最毒”,因其中含有剧毒的相思子毒蛋白,误食可引起中毒。中毒的症状表现为:体温先升高后降低,并先后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皮肤青紫、抽搐、循环衰竭、溶血、少尿、血尿等症状和体征,最后窒息、死亡。
相思子对人的毒性也是很大的。有人报道,O.5毫克的相思子毒蛋白即足以使人中毒。一般认为,相思子的外壳坚硬,整吞不致中毒,但经咀嚼后再吞,则半粒相思子也能使人中毒。解救相思子中毒的方法有:催吐、洗胃、导泻;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盐水;每天口服小苏打5~15克,防止溶血后的血红素或它的代谢产物在肾中沉积;如溶血严重并有呼吸窒息现象时,要给氧、小量输血、使用呼吸兴奋剂、进行人工呼吸和其他对症***措施。
面对外表圆滑、色彩鲜艳的相思子,谁又料到它内里的毒性蛋白足以夺去人最宝贵的性命呢?转念一想,情感上的相思又何尝不是在软绵绵的表象下隐藏着杀机!传说中那寄托相思的红豆,不就是以相思者的血泪、相思者的生命化成的吗?
相思是一种消极的情感,是无可奈何的期待,并不值得大力颂扬。倘因相思而“身如浮云,心似飞絮,气若游丝”,又如何能有足够的精力去积极面对人生呢?(江苏 颜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