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汉语和彝语的接触,彝族语言中产生了不少的双语词。这些双语词通过“语码混用”而产生,这种现象在彝族语言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上面都有所体现,但在名词和动词上的体现尤为突出。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以黔西北彝族语言(乌撒土语)为例,分析探讨了这种通过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彝语口语中的双语词(双语名词和双语动词)的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彝族语言 双语词 特征 形成 发展
【中***分类号】H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018-03
Musken认为,语码混用情况经常给动词体系带来革新,通过接触可以产生在任何接触方语言中都不存在的新结构,这种新结构组成的动词就是双语动词(Bilingual verb)。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所谓双语词,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接触时,通过相互借鉴和学习的方法进行语码混用,产生在任何接触方语言中都不存在的新结构,这种新结构组成的词就是双语词,它给受惠语言带来充实和发展,也是各民族在相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的有力见证。在传统彝族语言里,没有电灯、电话、电影、电视等现代名词,由于交流的需要,对外来词汇的吸收采取借用的方法,即通过源词汇(汉语)附加受惠语言(彝语)的发音而得到新的词汇,也就是通过音译加彝语语素而得到的外来词,这样的词汇就是彝族语言中的双语词。如tie13tei55(电灯)、tie13xu13(电话)、tie13??33(电影)、tie13s?13(电视)等。另外,对于已经存在的词汇也有借用情况,如t?‘?55ts?33(车子)、t?‘ua33ts?21(窗子)、??33?li21(商量)等。双语词在受惠语言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上面都有所体现,但在名词和动词上的体现尤为突出。特别是现代名词,几乎都是彝汉双语词。本文以黔西北彝语(乌撒土语)为例,分析和讨论彝语中的双语名词和双语动词。
一 双语名词
1.举例说明
黔西北彝族语言中有很多双语名词。正如以上所述,彝语中的双语名词就是通过彝语和汉语接触,以彝语语法为基础,以彝语发音为表现形式,借入很多现代的汉语名词所构成的一种新名词。例如:
(1)k?55ts?33 t‘o33 no33 ?o33dz?33 pie13.
柜子 这个 嘛 漂亮 很 。
这个柜子很漂亮。
(2)tie13tei55 ho33 m21do13.
电灯 这个 不亮(明)。
这个电灯不亮。
(3)33??55 ??55 t?‘ie13?33 d??13 ??o33 pie13.
我们 两 亲家 相互 爱 很。
我们两亲家很要好。
(4)n21 ??55 lo21pio21 k?55 d?33 ??13.
你 两 老表 去 饭 蒸。
你两老表去蒸饭。
(5)t?‘ua33ts?21 p‘u21tu33.
窗子 打开。
打开窗子。
(6)t?‘e55ts 33 ho33 p‘i33k‘33 pie13.
车子 这个 昂贵 很。
这辆车子贵得很。
2.黔西北彝语中的双语名词的类型和特征
第一,现代名词借用产生的双语名词。彝语和汉语接触后,借用汉语的源词汇,附加彝语的发音,就形成了一种新名词――双语名词。在使用时就直接把这个双语名词插入受惠语言(彝语)名词的位置上,这类似于Musken提出的“双语动词”的四种类型中的a型“插入型”。①只是在其变化过程中,双语名词都是保留源词汇(汉语)声母的发音不变,把其韵母或声调变成受惠语言(彝语)的韵母或声调的发音。其中由现代名词借用产生的双语名词最多,如上述例子中的k?55ts?33(柜子)、tie13tei55(电灯)、tie13s?13(电视)以及?21?y55(洋芋)、po33ku55/?i55mi33(苞谷/玉米)等都是如此。
第二,亲属称谓的改变产生的双语名词。除现代名词借用产生双语名词外,一些对亲属的称谓也产生了双语名词。这些亲属称谓并不是彝语本身没有,而是随着婚姻制度的改变而逐渐产生的,如上述(3)(4)例中的t?‘ie13?33(亲家)和lo21pio21(老表)等。过去彝族不是没有“亲家”、“老表”等亲属称谓,而是由于实行“族内通婚,姑舅表优先婚,姨表兄妹不婚”的婚姻制度,彝族亲家之间的亲属称谓关系原本就已存在:他们之间是姐/妹(夫)和舅/舅母(子)的关系,就不再另找新的称呼了。后来,彝族开亲不再仅限于姑舅家,开亲的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出现了大量的异族通婚,就借用了源词汇(汉语)的“亲家”,附加受惠语言(彝语)的发音就形成了“亲家”这个亲属称谓双语词。“老表”也一样,他们原本的称谓还要分得更清楚、仔细,没有“老表”一词笼统。如:舅舅家的老表,男的叫“33?y33?13”,意为“舅家小伙”,女的叫“33?y33m?33”,意为“舅家姑娘”。
――――――――――――――――――――――――――
* 基金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整理研究”(编号:12JZD010)
姑妈家的老表,男的叫“33??13zu33”,意为“姑妈家的儿子”,女的叫“33??33m?33”,意为“姑妈家的女儿”,但后来觉得“老表”使用起来很方便,也就出现了这个亲属称谓双语词。因此,彝族语言中的双语名词不仅仅是大量的现代名词,还有一些亲属称谓双语词。
第三,借用外来词替代原有词汇产生的双语名词。由于长期受外来语言的影响,借用新名词代替受惠语原有名词的现象逐渐增多,新的双语名词逐步取代原有词汇,如“t?‘?55ts?33”(车子),取代受惠语(彝语)词汇中的“t?‘u33”;“t?‘ua33ts?21”(窗子),取代受惠语(彝语)词汇的“na33?o33”。在日常交际用语中,虽然两个名词都同时存在,但双语词使用的频率高,因此受惠语原有词汇逐渐淡出。
二 双语动词
1.举例说明
“Musken认为,通过语言接触,动词是可以借用的,并对双语动词做了专门讨论。”的确,在黔西北彝族语言中,这样的双语动词随处可见,举不胜举,并且这些双语动词可以加不同的语气助词后缀构成不同的语气,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如果是否定句,通常在双语动词前或中间加词头“m21-或t‘13-”和词嵌“-m21-或-t‘13-”表否定。如:
(1)?o21 21??21??33 ??13k‘o13.
我 明天 上课。
我明天上课。(表陈述)
(2)?o21 21??21??33 ??13k‘o13??33.
我 明天 还要上课
我明天还要上课。(加了语气助词“??33”,表感叹。)
(3)k‘?21s?21 ts?13 se55 tsu55,n21 ??21 ?u13
怎么 做 才 好, 你 他(她) 找
??33?li21.
商量。
怎么做才好,你找他(她)商量。(表命令)
(4)k‘?21s?21 ts?13 se55 tsu55,n21 ??21 ?u13
怎么 做 才 好, 你 他(她)找
??33?li21m21
商量 嘛。
怎么做才好,你找他(她)商量嘛。(加了语气
助词“m21”,表命令或征求意见。)
(5)mu33 t21kui21.
马 打滚。
马打滚。(表陈述。)
(6)mu33 t21kui21 lo33.
马 打滚 了/啦。
马打滚了/啦!(lo33:语气助词,表惊讶。)
(7)?o21 mu55 ??21 tso33t‘13 pie13.
我 被 他(她) 糟蹋 很。
我被他(她)糟蹋得很。(pie13:程度副词表被糟蹋的程度。)
(8)A:n21 tie13xu13 t‘21t21.
你 电话 不要打
你不要打电话。(“t‘21-”:否定副词“不要”,表否定祈使。)
B:?o21 m21 t21.
我 没/不 打
我没/不打。(“m21-”:否定副词“没/不”,表否定。)
(9)n21 ??21 tso33t‘21 t‘13.
你 他(她) 糟不要蹋。
你不要糟蹋他(她)。(“-t‘21-”:否定副词“不”,表否定祈使。)
(10)n21 ??21 tso33t‘21 t‘13m21.
你 他(她) 糟不要蹋 嘛。
你不要糟蹋他(她)嘛。(“-t‘21-”:否定副词“不”,表否定祈使。“-m21-”:语气助词“嘛”,表建议。)
(11)?o21 ??21 ?u13 ??33m21?li21.
我 他(她) 找 商不/没量。
我不/没找他(她)商量。(“-m21-”:否定副词“不”,表否定。)
2.彝族语言中的双语动词的特征
第一,和双语名词一样,双语动词在保留源词汇(汉语)语音的声母不变,适当改变其韵母(元音)和声调,便得到了一种新的动词结构――双语动词,在使用时同样用“插入型”②即可。如以上例子中的??13k‘o13(上课)、??33?li21(商量)、t21kui21(打滚)、tso33t‘13(糟蹋)等。
第二,在双语动词之后附加受惠语言(彝语)的语气助词“m21(嘛)、lo33(了/啦)”等构成动词加语气助词结构,即“V+语气助词”形成了一种新结构的复合双语动词。这种双语动词在句子中的使用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语气,这符合Musken提出的“双语动词”的四种类型中的b型,③如例(2)、(4)、(6)、(7)等。
第三,双语动词的否定式。这里要分两种情况:(1)一是如果此双语动词是单音节词,其否定式直接加词头“m21-或t‘13-”表否定或禁止,如例(8)中的t‘21t21(不要打)、m21t21(没/不打)。二是如果此双语动词是双音节词,则通常在两个音节之间加词嵌“-m21-或-t‘13-(不、没)”等,如例(9)、(10)中的tso33t‘21 t‘13(不要糟蹋)、例(11)中的??33m21?li21(不/没商量)等。
三 双语词与受惠语原词的使用情况
现代名词等新词汇借用产生双语词是因受惠语没有这些词汇,而其他双语词的产生则是用“甲”替代“乙”。后一种情况的双语词虽替代了受惠语原有的词汇,但受惠语原来的词语并未一下子消失,而是新词、原词两种同时使用,只是双语词使用的频率逐渐提高,原词汇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久而久之,受惠语原有的词汇就自然消失。如t?‘?55ts?33(车子),原词(彝语)为t?‘u33,t?‘ua33ts?21(窗子),原词(彝语)为na33?o33,??33?li21(商量),原词(彝语)为ndz?21,而现在这些原有词汇在彝语口语中几乎消失了。
四 双语词的形成和发展
“语言和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除了与本群体人交际外,总是还要与其他群体的人交往,向外学习先进的文化。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邻近的或文化占优势的人发生直接接触。”随着交往的深入,自然也就带来了新词汇的移入。彝族语言双语词的出现,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两种语言相互接触时产生的这种新结构的“混合语言”(Mixed language),使语言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经济全球化,民族交往越来越频繁的今天,这种语码混用而产生的“混合语言”现象不仅在国内各民族之间存在,在世界各民族之间也依然存在。如汉语的“沙发”就是借用英语的“sofa”的发音所形成的,而英语的“tofu”(豆腐)则是借用汉语的“豆腐”的发音而形成的。这种现象在英语和法语乃至世界各民族语言之间也不少见。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发生接触时,词汇不仅可以借用,同时也会形成新的词汇,即双语词。这些从汉族语言中(由于黔西北地区彝汉杂居较多,汉族人数最多,所以大部分双语词主要从汉语借入。)借入的双语词相当于Musken提出的类型a;④而在源词汇(汉语)之后附加受惠语言(彝语)的语气助词m21、lo33或程度副词pie13则属于Musken提出的类型b。⑤并且,彝汉双语词的结构与受惠语(彝语)原词汇的结构非常相似,也就是汉语来源的词汇替代了彝语原有的词汇,发挥着新的词汇的功能。另外,彝族语言的双语词不只在名词和动词的借用上,还扩展到包括形容词、副词等的借用,如双语副词??21ts?13(实在)等。语言的这种借用现象,使各民族的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
注 释
①②③④⑤Musken提出的“双语动词”的四种类型为:
a:The new verb is inserted into a position corresponding to a native verb in adapted form or not.
b:The new verb is adjoined to a helping verb.
c:The new verb is a nominalized complement to a causative helping verb in a compound.
d:The new verb is an infinitive and the complement of a native auxiliary.
参考文献
[1]丁椿寿、朱文旭、李生福主编.现代彝语[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112~115
[2]陈康.凉山彝语句子的语气及表达方式[J].民族语文,1996(2):36~3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黔西北彝族语言的双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