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自传体小说。本文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对这部小说中出现的三种主要叙事方式进行分析解读,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叙事方式 内心独白 自由联想 时空交错
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一生共写了仅四五部作品,但部部都可谓传世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中处处涌动着“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小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复杂的故事情节可言,只是一个个人物的意识的绵延、跳跃,小说显得支离破碎。因此他的作品都晦涩难懂,又略带一丝神秘,后世人争议颇多,虽阳春白雪,却鲜有人敢和。但是,就是凭着这几本几乎没有什么读者的作品,在辞世近70年后,乔伊斯的声誉却越来越高,全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有人在对他及其作品进行研究。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以下简称《画像》)是乔伊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心灵自传体小说,最早书名叫《斯蒂芬英雄》。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从一个天真孩童成长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对家庭、宗教、***治、爱情等的看法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依赖、盲从,逐步发展到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下定决心,摆脱束缚,最终走上追求艺术的道路。
《画像》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它的叙事是片段式的,各个片段之间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情景与情景之间很少或没有过渡,以至读者初读时会有混乱不知所云之感。但这并不影响读者欣赏小说中乔伊斯那复杂而娴熟的叙事技巧。本文以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画像》中出现的三种主要叙事方式进行分析,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叙事艺术。
叙事方式指的是叙事者用什么方式将故事表述出来,是通过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还是让人物与事件按照自己的面貌呈现出来。柏拉***曾区分过所谓的“纯叙事”与“完美模仿”,前者是诗人“以自己的名义讲话,而不想使我们相信讲话的不是他”,后者正好相反,“他(诗人)竭力造成不是他在讲话的错觉”。与之相对应,叙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讲述,大致相当于柏拉***的“纯叙事”;一种是显示,大致相当于柏拉***的“完美模仿”。前者是用叙事者的语言讲,后者是让事件、人物自己展示。(赵炎秋,2007:120)
珀西・卢伯克在《小说的技巧》中说:“直到小说家把他的故事看成一种‘显示’,看成是展示的,以至于故事讲述了自己时,小说的艺术才开始。”(Percy Lubbock,1921:62)这一论述充分说明“显示”对小说艺术的重要性。《画像》尽管情节简单,内容平淡,作者却借用“显示”这一重要的艺术形式非常细微、逼真地呈现出主人公丰富的意识活动。小说中意识活动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空交错等。
一、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具有近乎诗的领域的性质,是人物内心深处的、最接近无意识地带的思想;是摒弃逻辑关系的、未加分化的状态;是在没有听者的情况下,在沉默中进行的语言;是用还原为统一语法的最小限制的直感性文章表现的、给予人以再现思想于心中浮动的原本状态的印象的独白”。(吴晓东,2002:107)它用具有自由感和无间断的形式叙述自由的无间断感的下意识。(赵炎秋,2007:62)
《画像》开篇用第三人称过去时叙述,随着叙事进展作者使用了自由间接引语,从而将第一人称与现在时态引入文本叙述。由自由间接引语构成的内心独白在《画像》中多次出现,是乔伊斯叙述方式的特征之一。当斯蒂芬和爱玛同处一辆街车时,“她也一定希望我搂抱她,他心里想。所以她才跟我一同上了这辆车。在她爬上我这步台阶的时候,我可以很容易就搂抱她,没有任何人会看见我们。我可以抱着她,还吻吻她”。(黄雨石,1983:77)在这一场景中,第一句是由叙述者讲述的斯蒂芬的内心活动。从第二句开始文本中出现第一人称,这是以自由间接引语形式出现的斯蒂芬的内心独白。通过使用自由间接引语,文本很自然地从叙述者的角度转向人物的角度,使得读者可以直接了解到斯蒂芬的内心活动。
二、自由联想
与内心独白相比,自由联想带有更大的主观随意性、跳跃性。它巧妙地利用现实这个“中转站”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显意识层次与潜意识层次联接起来,能在意识深处由一个意念激发出另一个意念。(赵炎秋,2007:63)因此,自由联想是最能表现人物意识的自由流动,最能表现人物“心理真实”的自由展现过程。在小说的第一章中有这样的片段:
躺在火炉边的地毯上,用手撑着自己的头……他身上发着抖,好像满身都粘满了又冷又黏糊的水。韦尔斯真太不够朋友了……就把他推到那个方形水坑里去。那里的水是多么冷,又多么脏呵!有人曾经看到过一只大耗子跳进上面的那层浮渣里去。妈妈和丹特一起坐在炉边等待布里基德把茶点拿来。她把脚放在炉槛上,镶着珍珠的拖鞋已经烤得非常热,发出一种很好闻的热乎乎的气味!丹特什么事情都知道……阿纳尔神父比丹特知道的事情还要多,因为他是一个传教士,可是他父亲和查尔斯大叔都说丹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妇女,她博览群书。(黄雨石,1983:6)
斯蒂芬的意识在不断地跳跃,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一定的顺序,只是有感而发,触景生情。他从躺在地毯上联想到韦尔斯把他推到水坑里,从脏的水想到耗子,从对母亲和丹特的回忆想到阿纳尔神父,一个形象生成另一个形象。
三、时空交错
时空交错也是《画像》中表现人物意识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把不同时空里的事件、场景组合、叠加在一起,从而超越时空限制,去表现人的意识活动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界限且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跳跃性,前后不连贯、无逻辑关系的无序性、无理性。(赵炎秋,2007:63)
在小说第二章中,赫伦和沃利斯斯蒂芬,说他与观众席中那个女孩(爱玛)曾调过情,“坦白交待吧!赫伦重复说,再一次用他的手杖在他的小腿肚上打了一下”。(黄雨石,1983:87)斯蒂芬“感觉到同样是那根手杖打在他的小腿肚上,并且也听到了同样的表示谴责的话:――坦白交待吧”。(黄雨石,1983:87-88)从而他的意识立即跳跃到刚到贝尔维迪尔上学时的一幕,由于在作文中用错了一个词,他的文章便被当众指责为异端邪说。接着,斯蒂芬的意识又转到他受到指责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他和几个同学卷入了一场有关拜伦和丁尼生两人谁是最伟大诗人的争论中。在争论结束后,斯蒂芬的意识又回到了眼前,他要去化妆准备上场演出了。斯蒂芬的意识从现在跳到过去,又从过去跳回现在,突破时空的限制,把那个女孩、异端邪说、文学争论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联系在一起。
提及乔伊斯,人们一般想到的多是他的意识流巅峰之作《尤利西斯》或《芬尼根的觉醒》,而经常忽略他的早期作品《画像》。《画像》尽管读者群不多,研究者也少,但乔伊斯独具匠心地在叙事方式上采用多种艺术技巧和手法,使得这部小说丝毫不逊色于其它作品。
参考文献:
[1]Lubbock,Percy.The Craft of Fiction[M].London:Jonathan Cape,1921.
[2] Phelan, James著.申丹译.当代叙事理论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米克巴尔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吴晓东.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游巧荣.试论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迷宫艺术[J].外国文学研究,2009,(5).
[6]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M].黄雨石 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3.
[7]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赵炎秋.文学批评实践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叙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