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宋朝大文学家坡用他的词《水调歌头》和题记告诉我们:宋朝人就有过中秋节的风俗;中秋节是一个欢宴畅饮的节日;中秋节还是一个怀念亲人和故人的节日。中秋节在中国人的文化中的比重足以令国家把它列入举国放假欢庆的名单。
追溯中秋节的来历,可以从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开始。《周礼》一书中,已有关于“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在中秋时节,相聚祭拜,赏月寄情,形成了一种时尚习俗。这种习俗传到民间,就成了一个传统风俗。到了唐朝,这种祭月的风俗就固定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中秋节。《唐书・太宗记》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字样。到了宋朝,这个节日日益盛行,传至明清,已成为我
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而民间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神奇。第一个应该知道的就是嫦娥奔月。相传,远古的时候,大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为民造福后,到昆仑山求道,路遇王母娘娘,求得一包能让人即刻升天成仙的不死药。后羿舍不得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不忍心独自升天,就把不死药交给妻子嫦娥收藏起来。跟随后羿学艺的心术
不正的小人蓬蒙知道此事后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趁后羿外出狩猎时,―他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自知不是蓬蒙的对手,当即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不死药,立时身轻如燕,飘向天上。由于牵挂丈夫后羿,她就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又惊又怒,悲痛欲绝,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他惊奇地发现,月亮之中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便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无论怎样也追不到月亮。无奈之下,后羿只好派人到嫦娥最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听说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就有了拜月的风俗。
位列中秋传说排行榜第二位的是吴刚折桂。传说月亮上的广寒宫前有棵生长繁茂的桂树,高有五百多丈。汉代有个叫吴刚的人修道成功上了天界,但是他在天界又犯了错误,被仙人贬到了月宫,被罚日日砍伐那棵大桂树。吴刚日日辛苦劳作,但是每一斧子砍过之后,被砍的地方都会立即合拢,回复原状。就这样,吴刚一砍就是几千年,所以人间有“吴刚捧出桂花酒”的诗句留世。
中秋佳节,最主要的风俗要数赏月和吃月饼了。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仪式。仪式上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和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唐宋时期,中秋赏月之风更盛,《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在许多地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等。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只是一种饼状食品。吃月饼成为民间风俗相传是始于元代,与朱元璋起义有关。当时,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者的残暴,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官兵的严密搜查使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把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传送到各地起义***中。八月十五日晚上,各路义***一呼百应,星火燎原,很快就攻下元大都。朱元璋高兴地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中秋节时,他又将用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群臣。这些“月饼”制作精细,品种繁多,而且成为人们相互馈赠的礼物,中秋节吃月饼便成了一种习俗流传开来。
后来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团圆美满。
高跟鞋的由来
说起高跟鞋,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体态优雅的时尚女郎,因高跟鞋的烘托而更加挺拔与婀娜。举凡妙龄女郎,无不以拥有几双靓丽诱人的高跟鞋为骄傲。
关于高跟鞋的发明与两个传说有关:一说是15世纪有个威尼斯商人,外出经商时怕漂亮的妻子在家行为不端,就特别定制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子送给妻子,希望妻子因走路不方便而不得不待在家里。没想到妻子收到这双奇特的鞋子后,却觉得十分好玩,竟然让家里的佣人陪着走街串巷,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引得人们争相观看,大出风头。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围观的人们竟然也觉得这种鞋子怪好看的,继而又争相仿效。高跟鞋就这么成了当时的时髦物品,引领了时尚风范。
另一个传说说是高跟鞋起源于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宫廷。当时那些年轻美貌的宫女美眉们耐不住宫廷生活的寂寞乏味,常常溜出宫到民间社交活动中“寻欢作乐”,国王路易十四非常气恼,便颁布了一系列宫廷禁令,阻止宫女外出。可是这些漂亮女人实在是胆大妄为,竟然把国王的法令也不放在眼里。于是有人向国王献计,说宫女肆意外出关键在于脚下没有羁绊。如果能想出点子让她们行动不便,一定能限制她们的私下出宫行动。于是路易十四命令鞋匠设计一种能限制
人们自由行动的刁钻的鞋子,以整治那些爱溜号的宫女。鞋匠从当时法国舞台上的悲剧演员穿的一种高底舞台鞋中获得启发,设计制作了一种后跟高高的高跟鞋。这种鞋经过无穷幻化之后就成了现代的高跟鞋。据说当时路易十四命令宫女穿上高跟鞋时,宫女们都被吓得不知所措。但王命难违,只好叫苦连天地穿上了高跟鞋。不知道是否由此限制了宫女们的私自外出,但是,出乎国王和发明者的意料,与这种怪鞋子磨合了一段时间后,宫女们居然又行走自如了。而且,穿高跟鞋还有使身材挺拔修长的特殊效果,结果,不仅宫女们喜欢上了高跟鞋,非高跟鞋不穿,就连巴黎的时髦女郎也对高跟鞋大加赞赏。于是,高跟鞋由宫廷而时尚,由社交而民间,传遍法国,又传遍了世界。
可是,溯根求源,这高跟鞋的早期历史,其实与女性的美丽与时尚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
史料记载,最早的高跟鞋,是专为骑马而设计的。据说穿上高跟鞋在骑马时能让双脚更好地扣紧马镫。中世纪的街道上,最华丽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这使马粪充斥在街道上成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那时的人穿高跟鞋是为了避免马粪的困扰,保持自身的清洁。而真正在贵族中流行穿高跟鞋的时尚,则已经是16世纪末的事情了。身材矮小的国王路易十四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高大、更威武,曾经让鞋匠专为他制作了十多厘米高的鞋跟,并把鞋跟漆成红色以示身份的尊贵和权威。法国大***时期,***事奇才拿破仑称雄一世,最不自信的却是自己不足1.7米的身高,据说他也是高跟鞋的拥趸。
尽管鞋跟的高矮宽窄随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高跟鞋的狂热却历久弥新。从17世纪开始,高跟鞋开始成为男女时装的一个重要元素。街上所有行人都穿着相同款式的鞋子,因为当时的鞋匠只会制作同一款式的高跟鞋。有趣的是到了20世纪,当时装设计师们开始设计脚趾和脚跟外露的高跟凉鞋时,却遭到了时尚杂志的唾弃,认为当众露出脚趾、脚跟是缺乏修养。19世纪20年代,高跟鞋从法国传入美国,美国人的发达技术又使高跟鞋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的钢钉技术让设计师能够设计出那种令现今女士又爱又恨的尖细鞋跟。而玛丽莲・梦露穿上金属细跟高跟鞋一举成名后说:“虽然我不知道谁最先发明了高跟鞋,但所有女人都应该感谢他,高跟鞋对我的事业有极大的帮助。”
就这样不断地发展变化,高跟鞋悄然变成了女性的专属。于是有人甚至说出这样的名言:“鞋子与女人一同分享经历,不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无论身材肥胖或纤瘦,鞋子永远跟你在一起。”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万事由来:“中秋节的由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