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得莫利村,人们不一定熟悉,可说起“得莫利炖活鱼”,凡是常经哈同公路出差的人都不陌生。
第一次吃“得莫利炖活鱼”,是在10年前的一个春天。我从九三分局到总局宣传部报到。傍晚,我们几个在哈尔滨吃完饭,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乘坐一辆微型“面的”往佳木斯行驶。司机小心翼翼地开着车,出城不久,渐渐地雨水落到地上成了冰,路面就像一面镜子,路边有不少车都翻到了沟里。看到这些,我们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儿了。
半夜时分,路程大概走了一半,车行驶到最危险的“九曲十八拐”路段,很多大车都滑得上不去坡,干脆停在路边等来车帮助拉。我们这台车也停了下来,车上的几个人有的去路边方便,有的去看热闹。我虽然很困,但也不敢睡。当我回头发现有几辆车正往我们这边开的时候,我突然提醒司机小何:“赶紧把尾灯打开。”当他打开车灯时,后边的车已离我们很近了,这才看清是两台大长挂车。第一台车刹不住了,只好开到了沟里,第二台紧急刹车,车在原地画了个圆儿,车厢甩到了前面,离我们的车只差一米多远,我们下车一看,全都傻眼了。当我们的车开出这里时,不知谁说了句:“我们到前面吃点饭,喝点酒,压压惊!”
于是我们来到了一间还亮着灯的小草房,随便点了几个菜,点了一个炖鱼。那次吃的炖鱼我们当时还不知道叫什么,只知道挺好吃。
第二次吃“得莫利炖活鱼”是1998年,我们陪同***生产建设兵团的访问团从哈尔滨往佳木斯走,途意安排远方的客人尝一尝我们黑龙江的风味。
这些来自西北“丝绸之路”的朋友,吃过博斯腾湖的“五道黑”(当地比较有名的一种淡水鱼),但还从没有吃过咱们的“得莫利炖活鱼”。当他们吃过这种鱼之后,对“得莫利炖活鱼”很感兴趣,问我们怎么做的,我们也说不很清楚。
后来每当我们出差路过得莫利,就早早带上酒店给我们的名片,或者从司机那要来电话号码,提前半个多小时给那里的饭店打电话预约,怕到了饭口没有位置。有时,我钻到厨房去看怎么做的,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名堂。
经过请教我才知道,“得莫利炖活鱼’,是起源于方正县境内的得莫利村。
早年这里江美鱼肥,什么鲫鱼、鲤鱼、鲇鱼、草鱼等众多的淡水鱼撒网即得。每逢春秋两季,山珍野菜漫山遍野,人们纷纷邀伴合伙上山采集猴头蘑、木耳、刺老芽、猫把蒿、野苏子、山花椒等山产品,作为餐桌上的美味或炖鱼的重要材料。当人们离开家外出劳作时,都愿意来到江边,打上几条活鱼,捡几块石头支起锅灶,舀几瓢江水炖上活鱼,再加上几样山野菜调味品,就可以得到一锅味道鲜美的炖鱼了。
从那时起,“得莫利炖活鱼”的美味像一阵风很快就传开了。
到今天,得莫利饭店已发展到40多家。这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山村,如今已是车水马龙,高朋满座。
据统计,这40多家饭店,每年需要活鱼600多吨,白酒、啤酒400多吨,直接参与经营的达600多人。
据说“得莫利炖活鱼”除了鱼要新鲜、配料要讲究、用当地的泉水和几口特定井里的井水,并用当地山上特产的调料之外,炖鱼的时间、火候和加人各种调料的顺序、时间都极讲究。一家当地饭店的老板,已经注册了“得莫利炖活鱼”的商标,使得莫利人取得了“得莫利炖活鱼”的合法权利。
随着近年来的改革开放,“得莫利炖活鱼”这道菜已扬名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国内大城市,甚至传到了日本。
2001年5月25日《农垦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