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动画大师宫崎骏是世界动画界的一个传奇,他的大多作品中涉及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被称为将动画作品上升至人文高度的思想者。有别于诸多针对其作品中的环保意识、反战态度等研究,本文拟从“捕风者”的角度,着重围绕宫崎骏收官之作《起风了》中“风”的形象、以及“风”对故事情节的设计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作用。导演宫崎骏善于通过“风”表达作品的主题,反映时代背景,可以说,他是一位“捕风者”,了解世界动向,通过动画作品表现出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
关键词:风;宫崎骏;起风了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既是日本,也是世界动画界的一个传奇。这位堪称“动画界的黑泽明”的动画大师,在大多作品中都涉及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被称为将动画作品上升至人文高度的思想者(马有斌,2006)。11部动画电影中,就有两部作品---《风之谷》和《风起了》---以“风”命名。
一、日语的“风”的含义
在日语中,“风”写作“L”,读作“kaze”,表示大气的流动。日语中 “L邪”一词与“风”读音相同,“L邪”表示“感冒”,它与中国古时的“风邪”的汉字形态和含义相同。在日本最早的医术《医心方》中,写有“风者百病之长也”一句,这其实缘于中国《黄帝内经素问》,意思是风是许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风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发病,又可兼夹其他邪气侵袭人体而致病,如风寒、风湿、风热等,诸多疾病的产生都与风有关。因此,中医养生学明确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即对自然界的风邪要及时躲避,而不要冒犯。所以,从语源的角度看,可以说日语中的“风”和“风邪”源于中国,二者的含义也有重叠之处。
但是,在日本,除“气流”的含义外,“风”也是眼睛看不见的事物的象征。所以,风作为自然现象的一个代表,在传说故事中被日本人“神化”,有“风神”之说。如果进一步将“风”的形象扩大,也可以发现,“风”还有多重的含义。在《古事记》的歌谣中,“风”暗指紧急事件,《万叶集》的和歌中,“风”寄托着哀思,《古今和歌集》中,“风”是有着关闭通天之门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另外,“风”在《源氏物语》中表示生灵的出现,《平家物语》中表示“无常观”,《雨夜物语》中表示幽灵。
拉丁语的“anima”有“灵魂”、“生命”、“风”的含义。所以“animal(动物)”指有生命的物体,而“animated cartoon(动漫)”在日语中被解释为“融入生命的漫画”。《千风之歌》本来是一首诗词,本身并无名字,其由来也众说纷纭,所以普遍都以其第一句「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命名。2001年,美国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在一个追悼仪式中,1名11岁的少女在会中读出此诗,以表达她对在911事件中丧生的父亲的追思,因而也被称作是“镇魂歌”。日本以诗中反复出现的“千风”作为改编后的歌曲名,在2006年日本红白歌会上,由木村拓哉朗诵,秋川雅史演唱成名。
将来当你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
我已化身为千缕微风
翱翔在无限宽广的天空里
歌曲中表示难以数清的“千风”表示“能够吹到世界各个地方”,意指死者的“不灭”,表现出遭受至亲突然死亡的生者对死者的怀念和寄托。村上春树的第一部小说《听风之歌》(也有译本为《且听风吟》)也以“风”命名。既为“听”,自然是眼睛看不到的东西,“听风”则是集中意识在“风”上。在这部小说中里,“听风”即是倾听演唱“灵魂”的歌曲。
二、 《风起了》中的“风”
称得上是宫崎骏集毕生大成之作的《起风了》于2013年上映,它是宫崎骏唯一一部以***国主义社会为背景的动画片。作品描写了一位三菱内燃机株式会社的飞机设计师堀越二郎在灾害、萧条、战争并存的困难时期,追求设计战斗机梦想的一生,以及与学生时代的偶遇的女性菜穗子重逢后的悲恋故事。
与《风之谷》相同,这动画电影的片名仍有“风”字,但不同的是,这里的“风”有着更多的含义和作用。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震并引发巨大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因此发生核泄漏事故。宫崎骏在这一年称日本正处于“大风刮起的时代”:不是清爽的风,而是呼啸而过的恐怖的风,是孕育死亡、包含毒素的风,是会将人生连根拔起的风。这样的时代认知,正是宫崎骏将《起风了》这一作品放置于日本帝国走向全面崩溃的历史时期的原因。“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创作童话,讲述少女如何生存了。《起风了》要讲的,是狂暴时代之风已经吹起,狂风大作,而我们只能生存在这种状态之中。这部影片,必须成为我们自己对于时代变化的回答”。也就是说,如何应对“狂风大作”是创作《起风了》的根本出发点,这里的“风”,首先不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风”,而是影响时代巨变之“狂风”。
“天上大风”是江户时期的良宽禅师在孩子们的风筝上写的四个大字。堀田善卫曾将20世纪末形容为“天上大风,天下骚然”的时代,这与宫崎骏对时代的感悟完全契合。《起风了》中,在三菱公司的会议室和黑川家的玄关处,都能看到写有“天上大风”的匾额。而男女主人公的“爱”更有一种“天上大风”之下的舍命相知的存在方式。堀越二郎在火车上,一阵突至的“风”刮走了他的帽子,菜穗子在车厢连接处借住了被风吹走的帽子,两人由此相识。10年后,山风吹落菜穗子的遮阳伞,这一次是堀越二郎拼尽全力,抓住了被大风吹跑得阳伞,二人得以重逢。这些情节,都借助“风”来完成,表现出“因缘业风”的含义。“因缘”就是“缘分”,“业风”则是世间的种种人事变迁,“风”让二人相遇结合,“因缘”就像“风”一样难以捉摸和把握。在《起风了》的宣传网页上,将一首柯里斯蒂娜・罗塞蒂的诗作为了插入诗。诗歌原名为《Who Has Seen the Wind ?》,在日本被译为《风》(在中国普遍被译为《谁曾见过风?》)。在影片中,二郎为了给菜穗子送去慰藉,将折好的纸飞机放飞给对方。折飞机时,他朗读了罗塞蒂的这首诗:
谁曾见过风?
你我皆不曾。
但看木叶舞枝头,
便晓风穿过。
在这首诗中,“风”是我们眼睛看不见的东西。无论是菜穗子接住二郎的纸飞机,还是二郎努力接住菜穗子掉落的帽子,二人都奋不顾身,努力接住“风”传递而来的信物。“木叶舞枝头”意为所有人的人生都与“风”有关,谁都无法使其停止。“风”是谁也抓不住的,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自由的象征,也暗指堀越二郎和菜穗子的缘起缘灭的相遇和离别。
不仅如此,“风”也是成就二郎“零式战机”梦想的条件,而与此同时,难以预料的时代之“风”又是致使战机被毁的命运的原因。影片《起风了》改自堀辰雄的同名小说,这一标题引自法国诗人瓦雷里的诗作《海滨墓园》最后一节的首句“起风了!唯有尽力活下去!”。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二郎不再是那个充满正义感的驭风少女娜乌茜卡公主,他有梦想,却无力改变人生,无论是大时代的残酷之“狂风”,还是与恋人生死离别的“悲风”,他都无法驾驭,而只有在这个时代的“业风”下顺势努力,虽然也会感叹战争的无情、痛惜恋人的离去,可一旦“起风”,除了“努力地活下去”没有别的方法了。正如宫崎骏所说的,“狂风大作,而我们只能生存在这种状态之中”,《起风了》所要表现和回答的本身就是我们如何应对时代,“努力活着”,这说明认识到了人类面对时代巨变时的个人能力有限的脆弱,但也同时表明人类并没有放弃。正如宫崎骏所说的那样,“尽力”是最能验证自身存在的生存方式,他将这一个词语多次应用于影片台词中,也将其用于描写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刻画中,体现出在能力有限的世界里尽其力、谋其事的态度。
可以说,与《风之谷》相比,《风起了》这部影片中的“风”的作用变得更加明显和突出,“风”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和象征。
三、“捕风者”宫崎骏
宫崎骏曾明确表示,对灵魂的显现和探寻是他永远的动画主题,他的作品最想表达的世界观就是“泛神论”。能让人感受自然界的生命力的最普通的方式就是“风”,所以在宫崎骏的动画世界里“风”频频出现。他的工作室取名为“热风”,《龙猫》中小月兴奋地对小米说“我们变成了风”,骑着扫帚飞翔的魔女琪琪、会飞的红猪波鲁克都表现出宫崎骏意欲在自己的作品中导入“风”,从高空俯瞰人类世界,以及对“驭风术”的憧憬。
正如本文一开始所论述的那样,“animated cartoon(动漫)”以展现anima(气息、灵魂)的存在为使命,再现世界的“气息”是宫崎骏动画片的精神核心。所以,可以说宫崎骏又是一个“捕风者”,他的每一个作品都带有一个时代动向,即时代之风,以此表现出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风之谷》的冷战时期的核竞赛,《龙猫》的城市扩大化,《红猪》的海外战争等等,宫崎骏的作品并不只有天马行空,始终都带着对所处时代的观察和思索。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会在日本甚至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马有斌.浅议《风之谷》主题内容及其现实意义[J].电影评介,2006(16):13-14.
[2]沈黎晖.宫崎骏的感官世界[M].作家出版社,2004.
[3]尹荣方.“风”字和它的文化蕴意解析[J].汉字文化,2011(4):93-95.
[4]宫崎骏.通往书籍的门扉---谈岩波少年文库[M]. 岩波书店,2011,10.
[5]旺喜. 【我在现场】试着活下去,必须活下去[J].南方周末2013-07-25.
[6]何瑞涛,危鸣辉.理想与现实的碰撞[J].电影评介,2013.14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宫崎骏《风起了》中 “风”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