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新华社摄影记者,1990年 独自潜入伊拉克采访海湾战争;曾任新华社驻中东记者;当选全国十大新锐青年;记者生涯十六年,多次历险,著书四本:《我钻进了金字塔》、《重返巴格达》;《我在美国当农民》、《我从战场归来》
足迹:
最高他上过珠峰大本营,最低他下过死海,最冷的地方,他去过南极,最热的地方,他到过马来西亚热带雨林,最危险,他采访过海湾战争,最悠闲,他跑到美国当了一次农民,这就是外号“唐老鸭”新华社记者唐师曾,一个用独特视角看世界和永远行走在路上的人。
现在***的获取传播太容易,***肯定就不值钱了,现在的时代是是靠智能的时代,靠思想的时代,如果有思想,一个字也是新的,对于一个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他肯定是要求不断创新的。我早就意识到了DV。”
“尽管我拍DV的水平很低,但为什么我能去?关键是有颗责任心,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所以人民才能接纳我,让我带着DV和他们在关键时刻同舟共济,到达最危险的地方。”
11月12日,中国摄影家协会隆重召开2008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表彰会。唐师曾是受表彰的150位摄影家之一。在当晚为摄影家举办的宴会上,唐师曾第一个被点名发言。这位著名的战地记者、畅销书作家面对广大摄影同行,开口只讲一句话:“我觉得DV挺好的。”
唐师曾之所以在这个场合,如此意味深长地说这句话,有着极为特殊的背景。这当然还要追溯到“5・12”抗震救灾现场。唐师曾是最早到达映秀的摄影记者之一,但是,他手里拿着的是两种武器:照相机和一个贴着中央电视台台标的DV,“如果我不说自己是电视台的,肯定不会在第一时间让我上飞机跟他们去一线。这也说明摄像更让他们重视。”
唐师曾在抗震一线拍摄了大量的摄影作品,同时也用DV记录了很多感人的镜头。这些视频作品,分别在新浪视频和河北电视台等媒体广泛传播。
“我认为摄影或者摄像的方式新闻记者都可以用,没有绝对的拍照片就不能拍DV,或者说拍DV就不能拍照片。一个***的新闻记者应该具备所有的能力。比如我以前拍照片,但不会一字不写,也不会从来不摸DV。作为一个职业新闻摄影师除了具有新闻敏感性,还要具有一次性把***片结构好的能力。实际上大众传媒是大众的事儿,不是要要求曝光有多精确,用光有多美。大众老百姓只看有这么回事儿,这才叫大众摄影,大众DV,或者大众传媒。”
在抗震前线,尽管身体健康状况不是很好,路途中又受了点儿轻伤,但是唐师曾还是出色地履行了一个新闻记者的责任和义务。他这样评价自己:“我所做的,完全是一个记者在一线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个人的知识和他为人的态度,遇到突发事件的一刹那,都会集中展现出来。他的经验、他的阅历,他的同情心、他的人性都会有所体现。”“如果这个人为人特不好,那别人就不会帮你;如果他自私,总是想着地震我要死了怎么办,受伤了怎么办,根本无法完成工作。尽管我拍DV的水平很低,但为什么我能去?关键是有颗责任心,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所以人民才能接纳我,让我带着DV和他们在关键时刻同舟共济,到达最危险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唐师曾得到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的表彰。
“现在***的获取传播太容易,***肯定就不值钱了,现在的时代是是靠智能的时代,靠思想的时代,如果有思想,一个字也是新的,对于一个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他肯定是要求不断创新的,我早就意识到了DV。”
的确,唐师曾早在1995年就曾经与电视台的编导一起合作,进行***制作《守望巴格达》电视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曾经有数十家电视台播出过,视频的拍摄与制作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更何况唐师曾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记得10年前我采访他的时候,他曾经说:“我比摄影记者文字水平高,比文字记者摄影水平高。”其实是因为他懂得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利用,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唐师曾。对于DV 的发展,唐师曾更是有自己的见解:“《生活》杂志1936年创刊――看生活,放眼世界,目击大事,看穷人的面孔,和富人骄人的姿态,看人类的创造。这是他们的立足点,当时就是靠大量的摄影***片来传达。
成功者永远是少数。除了当年的《守望巴格达》,近几年唐师曾还策划拍摄过一些自己没有直接效益,但是养活一大帮人的片子,如CCTV-2播过的《新唐僧取经》,CCTV-6播过的《二战电影地***》,CCTV-10、东方卫视播过的《走马黄河》等电视片。“作为一个记者我是以传播新闻为己任的,什么传播更有力量我就会选择什么工具。”
近年来,唐师曾做的事情不少,但很少固守在单纯的一个领域。他的才能施展在了各个领域里。“只守着地位不干事,不是我的风格。就我个人来说,如果我守着摄影记者不干活,那我不是摄影记者了;如果我守着作家协会会员称号,写不出作品来,那我就不是作家了。”
“我不知道在映秀新华社别的记者有没有拿DV,但我认为想做好一件事的根本是做事的这个人,具有摄影记者的***像功底,又有文字记者的写作能力,而且要懂***治,有同情心。机器重要,但人才更重要。能够打破旧观念做到创新的人才再加上功能完善的高清的DV机器,就能创作出起到像原子弹力量的作品”。唐师曾充满激情地说。
唐师曾认为,一个好的摄影记者必须有好的摄影功底,有庞杂的,广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有坚强的意志,能够把这些迅速组合,能够掌握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技术,通过自己的智慧,把新闻事件表现出来,如果不这样注定被淘汰。
这次进入抗震一线,唐师曾带的DV是佳能的A1,对于这款DV的评价,他说:“佳能的设计理念就是和别人共同分享,这也是我的理念。”接下来,唐师曾还要亲自学习剪辑,组建自己的视频工作室。“我要出作品,而不是产品。”
“拍DV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关系,伟大的人物都是在行走的过程中完成他们的事业的。一个情感丰富的,尊敬英雄的人才能拿起DV,因为DV更符合人类的感觉和习惯,在未来,DV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后记:
就在我们采访唐师曾之后的第三天,在唐师曾的博客上就爆出惊人的新闻。唐师曾携带一部小高清DV,进入301医院采访季羡林。与季老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访谈。虽然在网上我们不能看到采访的视频,但是,部分采访的内容先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立刻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诸多媒体针对季老收藏画作是否被盗卖这则特大新闻纷纷报道。唐师曾说,作为一名新华社的记者,我学会了用DV写内参,若不是DV的全程拍摄,事情很难说清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唐师曾知行合一拍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