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上游,即甘肃省南部渭水流域陇西盆地,自然地域开阔。渭水流经全境,境内山川秀美,风光迷人。古城中心坐落着建于宋代的威远楼,雄伟壮观,凸显千古雄风。天下李氏出陇西。陇西还是李氏发祥、发迹、成长、繁衍、迁播之地,是天下李氏的“郡望”故里。陇西堂、李家龙宫等古迹闻名遐迩,是中华人文历史的精粹。
威 远 楼
位于陇西县城中心,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名曰“威远楼”,取威震远方之意。孟卜诗有“韩公安抚来秦风,威远楼筑在渭滨,凭眺自看西土月,旌胜已靖朔方尘”之说,何时移于城中无考。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制铜壶滴漏及更鼓置于其上,在夜间击鼓报更,俗称鼓楼。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依旧址重建,取名为“雄镇楼”。清道光十六年(1836),又加修葺,并将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所铸重达4 000公斤的铜钟移置楼上,击之声闻四达10余里,俗称钟鼓楼。现威远楼为砖基三层木楼,通高26米,一楼有廊柱24根,三层楼均为正面飞檐,檐下斗拱彩绘,结构严谨,造型雄伟,为歇山顶式建筑。1958年以来,陇西县***府组织人力多次维修,雕梁画栋,丹青彩绘,焕然一新,为陇西一雄伟建筑。游客可登楼远眺,鸟瞰县城全貌。
仁 寿 山公 园
位于陇西县城西南1里处,东西走向,海拔2 057米,是陇西境内一座闻名遐迩、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素有“天边仁寿”之美称。
今日仁寿山,大殿巍峨,亭廊巧布,花木扶蔬,景色宜人。仁寿山公园树木葱茏,殿堂林立,成为游人踏青游览、逢节聚会的旅游胜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的“李氏祭祖节”、“朝山会”在这里举行。1997年,仁寿山公园晋升为甘肃省省级森林公园。
保 昌 楼
位于陇西县渭河北岸河浦山岘口。该楼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由巩昌知府颜士璋筹划,本地木匠莫长泰、瓦工蔡全福、画工李元等修建,为三层木楼,长宽各10米,高14米,一、二楼楼檐为四角形,三楼为八角攒顶式屋顶,共有廊柱32根,斗拱52朵,棂栏巧秀,飞檐翼然。“保昌”为保一方繁荣昌盛之意,是陇西北川游人入城的第一景观。保昌楼为省级保护文物。
文 峰 塔
位于素有“旱码头”之称的陇西县文峰镇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该塔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是一座底座直径4米、高34米的七级八角楼阁式实心砖塔,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1985年,陇西县人民***府拨款维修,翻瓦搭顶,填补裂缝,加铁匝四圈(一至四层),混凝土浇灌塔基。修复后的文峰塔八脊攒顶,角悬风铃,顶端立一钵体瓦瓶,颇有气势。
陇 西 堂
位于渭水之滨的仁寿山森林公园风景区,雕梁画栋,丹青彩绘,飞檐翼然,气势雄伟。唐代著名书法家、“书中仙手”李邕墨迹 “陇西堂”巨匾高悬其上,字迹纵横驰骋,潇洒飘逸。抱柱联书:“五千言道德一经鹿洞流芳龙门缵绪,十八子公侯万代柳袍常染蓉境常开”,“陇山巍巍巩昌十方誉满秦晋,渭水滔滔南安八景声冠洮岷” 。内设李氏先祖牌位三尊:李姓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
陇西堂殿前,置一座高1.8米、直径0.95米的圆形三足宝鼎,上面铸刻古朴凝重的“陇西堂”三字,上加青龙顶盖,终日香烟缭绕。院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花香氤氲,风景宜人,吸引着众多游客,牵系着万千李氏儿女的情愫。广大海内外李氏同胞和各界游客纷纷前来这里寻根祭祖,旅游观光。
李 家 龙 宫
始建于唐中期,在今陇西县南安乡一心村庙儿巷,相传是李氏聚居地。称其为宫,是因建成时不但规模大,而且规格也高于庙,为上、中、下三组建筑,殿堂林立,建筑巍峨,古柏森森,环境肃穆,颇为壮观。唐王朝末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陇西李氏大举渡江南迁,遍布各地,李家龙宫数度遭毁,变成一片废墟。后又历经重修和拆毁,许多建筑夷为平地。
1993年以来,陇西县多方筹措资金,对李家龙宫西主殿、南北两侧殿、北殿、过庭、聚贤楼、郡公楼、戍边楼、荷花池和北天第一门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并修建了龙宫围墙,完成了龙宫环境的硬化、绿化和美化,陈列了“陇西李氏文化展览”,基本具备了海内外李氏祭祖的条件。正堂供奉“李氏始祖利贞公”、 “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 “李氏先祖李琼公”之位,供族人祭祀。一批又一批来李家龙宫的游人和李姓儿女,手抚龙树,望着修葺一新的李家龙宫,思绪万千。
战 国 秦 长 城
战国时期,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下,北方的赵国、燕国、秦国都修筑了长城。甘肃境内的长城是秦昭襄王时期,约公元前272年前后开始修筑的。西端起自现在的岷县,经临洮、渭源、陇西、通渭、静宁进入宁夏,再到甘肃镇原、环县、华池,与陕西的秦长城相接。
陇西境内的长城是由渭源县郑家坪村段家岔进入陇西北方向的德兴阴山,经福星、高塄、云田、渭阳,从和平乡的沙川里入通渭县四罗坪,全长130多里。遗址沿梁傍崖,蜿蜒起伏,断断续续,残缺不全。沟谷地带经多年水蚀风剥,遗迹消失;沿山梁地段遗迹明显,夯筑的土层清楚,走向脉络清晰可见。
仰 韶 文 化、齐 家 文 化 遗 址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的代表,在渭河流域,尤其在甘谷、武山、陇西、渭源的渭河上游两岸,散布很广,比较集中。在陇西地区,沿渭河南岸的黄土台地保存了许多仰韶文化遗址。这些遗址的分布从西到东,包括首阳镇的龙头山文化遗址、昌谷乡的梁家坪文化遗址、巩昌镇的张家坪文化遗址、文峰镇的暖泉山文化遗址等10多处。
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另一类型文化,因最初发现于甘肃和***齐家坪而得名。齐家文化在甘肃境内的渭河流域分布较广。陇西地区发现有20多处遗址,分布在渭河南北两岸的黄土台地上,包括首阳乡韩家坪、梅家嘴,菜子乡沙家庄、牟家台子,巩昌镇周家庄,南安乡唐家坪,云田乡红上沟,文峰镇营盘坪、堡子坪等文化遗址。
相关链接:
“世界李氏名人博览馆”将落户陇西
日前,陇西县委县***府决定投资860万元,兴建“世界李氏名人博览馆”。博览馆建成后,馆内将陈列李氏名人蜡像及简介、李氏名人遗存物品、李氏族谱、李氏世系表、李氏文化研究成果等内容。
兰州龙爪山发现600年前李氏大型古墓群
2006年4月,甘肃兰州黄河河口以东5公里的龙爪山下发现了一处明初至清中期保存完好的李氏大型古墓群,距今630多年。
李氏古墓群坐落在龙爪山下一块向阳坡地上,坐山面河,南高北低,呈居高临下俯瞰黄河之势。现保存有明初至清末古墓218座,排列整齐,大小不一,上下有别。其中被称为明始祖太的古墓是最大的一座,高约数丈,像小山包一样耸立在墓地中央。李氏古墓群的发现对于研究甘肃李氏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陇南三处李氏文化遗址得到保护开发
陇南的李氏文化遗址十分丰富,仅在武都就有60多个以李姓为主的村子。这些村子都有纪念先祖李氏九天圣母的庙宇,其中建在城郊大堡村的西汉武都太守李翕祠堂记录了李翕当年带领群众开山凿石修建成县西狭栈道的事迹,建在汉王大坪山村的唐代德宗年间副宰相、礼部尚书李揆祠堂记载了唐朝官***平定西番叛乱的史实,建在龙凤李家湾的圣母祠堂将李姓家族文化历史追溯到了源头。最近,这三处文物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友好人士的重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