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处在儒释道三家思想不断融合的魏晋时代的嵇康,无论是“任自然”的思想与人格,还是在四言诗中所体现的自然之趣,都彰显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平衡关系,其存在体现了“诗化的人生”。本文重点在生态美学视角下对他的四言诗进行分析。
关键词:嵇康 四言诗 生态美学 诗化的人生
广义的生态美学是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更注重人生存空间的多层次性和人之生存的理想诉求。魏晋时代是一个思想文化交融的时代,而儒道两家都有着宝贵的生态美学思想,比如儒家的“和而不同”等仁爱平等的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自然本位思想。嵇康作为一代名仕,儒道两家的思想在他的身上都有体现,他“家世儒学”曾“入太学观”学习古文经学,临刑时甚至有三千太学生为他请命,可见他与儒家关系匪浅,他又“长好老庄”,“常修养性服食之事”,羡慕神仙及采食养性的观点明显受了道家影响,徐公持在论及嵇康与玄学的关系时认为:“嵇康潜心玄学,服膺老庄,其玄学思想核心亦崇尚自然。”而在他创作最多的四言诗中处处体现着他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社会及他人的和谐关系和与自己内心相契合的人生哲学。
一、人与自然
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说自己:“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做吏此事便费,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①自然向往自由是嵇康的天性所致。庄子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精神上的自我修养历程就是人与自然交融无间、共融于道的历程,显然嵇康也受到了庄子这方面的影响。
在他的四言诗中他就生动地刻画出了心灵融合于自然的韵味,寓情于理,形象生动,如《赠兄秀才入***诗》第十四首: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这首诗是想象嵇喜在行***休息时领略山水之趣的情景,诗中涉及的兰圃、华山、平皋、长川多为他想象中的生活环境。在这首诗中,诗人刻画出了人与自然相交融的无限情意,顺乎本性,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使诗人“俯仰自得”,当他以全部生命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时甚至“嘉彼钓叟,得鱼忘筌”,达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
《赠兄秀才入***诗》第十二首:
浩浩洪流,带我邦畿。萋萋绿林,奋荣扬晖。鱼龙,山鸟飞。驾言出游,日夕忘归。思我良朋,如渴如饥。愿言不获,怆矣其悲。
这是诗人欣赏自然美景后触景生情的作品,面对流水、茂林、山鸟,诗人竟沉浸在夕阳下的美景中忘记了回家,此情此景又怎能不生出对友人的怀念呢?自然的美景已经影响到了诗人的心理感受,诗人不再是以单纯的以对客观事物欣赏的眼光看待自然,自然的美景也会影响到人的情绪,达到了自然与人双向互动的层次。
人原本就是大自然的成员,人应该抛弃尘俗回归自然,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纯真和美,这是我们从这两首四言诗中感受到的。
二、人与社会
嵇康在处理自我与社会及他人关系时表现出了坚决不与***治势力合作的态度和与志同道合者友好相处的双重价值取向。生态存在论思想所主张的人与社会及他人和谐相处并不是简单迎合或者委曲求全,而是“和而不同”式的友好融洽,所以他的拒绝入仕做官、渴望寄情山水的价值取向正是其对一种理想的生态存在方式的坚守。
在他的《幽愤诗》中说:“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他所羡慕的是君平、子真那样闲居养性的生活,与世无争无求,神情闲淡平静。但事与愿违,最终因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态度被害入狱,所以他只能在诗中寄往将来:“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这首《幽愤诗》是嵇康在狱中所写,今生自己卷入***治已是不可挽回,只期望来生可以做个默默无闻的人,在深山中采薇,在岩穴中安家,任意地歌唱,修身养寿。可见嵇康原本是想过与世无争的生活,奈何自己与曹氏关系匪浅又不愿与司马氏合作才招致祸端。
另一方面,无心入仕的嵇康在与友人质朴的交往中也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的安慰。在《四言诗十一首》第十一首中就记载了他拜访友人的情景:
“微风清扇,云气四除。皎皎亮月,丽于高隅。兴命公子,携手同车。龙骥翼翼,扬镳踟蹰。肃肃宵征,造我友庐。光灯吐辉,华幔长舒。鸾觞酌醴,神鼎烹鱼。弦超子野,叹过绵驹。流咏太素,俯赞玄虚。孰克英贤,与尔剖符。”
在微风徐徐皓月当空的夜晚,诗人乘着马车踏着月光去拜访友人,一起享受美酒和美食,一起弹琴高歌。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高谈阔论、毫无顾忌地欢笑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怪不得诗人说“与尔剖符”――与你永世不忘。可见诗人在与友人的交往中是非常洒脱、自然与快乐的,而正是与友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使其完全摆脱了世俗的束缚,获得了莫大的精神安慰和自我的身份认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三、人与自我
人与自我的和谐是一种身心的和谐,表现在维持“真我”和真实的生存状态。一旦破坏了这种和谐则会产生人与自我的疏离,违背本性,生活于伪饰和痛苦之中,难以实现诗化的人生。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桀骜不驯的嵇康,但实际上他内心所不齿的是以人为力“造义立人”的虚伪,是以经学、礼教为***治上统治人工具的司马氏***权,而不是真的反对儒家的礼义,他所维护的是发自内在的仁义或忠义。他反对虚伪的事物,曾经“柳下锻铁”而很少收人钱物,又性格直爽,在《山巨源绝交书》里写到自己“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而他的“任自然”思想,不仅是对现实***治的批判,还是“顺天和以任自然”、“任自然以托身”,追求精神上的至乐与心灵生活。因此在《四言诗十一首》第一首中写道:
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微啸清风,鼓容裔。放棹投竿,优游卒岁。
坐在飘荡的小木船上,跟随着流水走走停停,听着微吟的清风,快乐得即将唱歌,松开棹伸出钓竿,乐悠悠地度过时光。远离了尘俗后的诗人过着多么自由、诗意的生活。
而在《赠兄秀才入***诗》第六首中,诗人也表达了对尘世生活的不屑:
所亲安在,舍我远迈。弃此荪芷,袭彼萧艾。虽曰幽深,岂无颠沛。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表面上是告诫兄长嵇喜小心世事险恶,实际上也是诗人对这个社会的看法。诗人认为正人君子、言行磊落的人在这个社会是会遭殃的,与其面对隐晦难辨的世事,不如抛弃萧艾莠稂,追求香草;与其在社会中唯唯诺诺、趋炎附势,无法遵循自己的本心,不如回到自然之中,做个表里如一、言行磊落的君子。
四、结语
以当代生态美学观的视角来审视嵇康的四言诗,我们便发现他在诗中回到了自我的本性,他赞美自然,并将生活体验、生命感悟诉诸这类诗歌中。作为一个隐士,他寄情于山水,完全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试***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无隔阂式存在,更重要的是诗人从对自然的审美欣赏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灵满足和诗意的生活方式。同时他在四言诗中又表达了自己和谐的处世态度,他寄情山水同样是对人生理想的坚守,是希望自己遵循本心,远离***治的侵扰。
在当代生活中,嵇康的四言诗更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自然的精神家园,那种诗化的生活方式足以消减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带给人的异化现象和心灵矛盾,让人们获得现实生活中寻找不到的心灵和谐。
注释
①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Z].
参考文献
[1] 曾春海.嵇康的精神世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2] 夏明钊.嵇康集译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3]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 曾繁仁.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J].中国***书评论,2006(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诗化的人生:生态美学视角下嵇康的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