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作为恐怖小说的鼻祖,象征主义的先驱,坡却不为他的美国同时代作家所接纳,身后又为国人误解多年。这固然和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和其作品的超前性有一定的联系,但当时清教主义在美国社会和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对这种状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爱伦・坡 迟被接纳 清教主义
一、引言
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乃至世界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一百六十多年来他的作品都没有离开过读者和评论家的视野,其文学地位的沉浮的戏剧性也是其他作家难以比拟的。坡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有五十部小说,七十多首诗歌,以及一些文艺评论,这些都是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基础。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一桶白葡萄酒》、《厄舍屋的倒塌》、《黑猫》等。一八四五年发表的《乌鸦》让他一举成名。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超自然的恐怖,神秘的死亡,和琢磨不定的宿命论题材,最早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不断物化的社会,人性的丧失和扭曲,反映了作者非理性、非自然等病态因素。和他同时代的美国作家对他并不赏识,库柏曾蔑称其为“叮当诗人”;然而坡却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产生影响,并被尊奉为精神领袖。也正是因为法国象征主义先驱波德莱对他大加推崇,其文学地位才有所起色。
二、坡的超前性与清教主义的现实性
(一)坡的文学主题的超前性
没有清教主义,就没有现在的美国文化和文学。它由清教徒移民时传入北美,曾在殖民地时期出现过一统天下的局面。清教主义成为当时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他们提倡的主要思想有:虔诚,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随着与自然抗争、向天地索食的拓荒和西进运动的进行,这些虔诚的清教徒变得越发现实起来。到了十八世纪,富兰克林以其《自传》向世人展示出一位以清教主义精神为依托,但又强调以正当手段谋求个人利益的清教徒形象。追求物质利益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而个体及其精神需求却极少被世人所关注。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坡,这位***不羁且离经叛道的作家,他不但关注人类内心精神世界,而且关注人性所面临的危机,甚至人性的***和异化。他的犯罪心理小说《泄密的心》就是反映这一主题的作品。小说中杀人者“我”的杀人动机既非谋财害命,也非无法解决的恩怨――他“压根没有得罪我,没有侮辱我”。萌生杀机只因为一个近乎荒诞的理由:永远不想见到老人那双浅蓝色蒙着薄膜的鹰眼。这显然是一种心理排斥。在德国哲学家劳特看来,心理排斥源于双重性格。细读小说,我们不难发现老人的鹰眼只是一种暗喻。在英语中,“我”(I)和“鹰眼”(eye)是谐音,这是杀人者人格***的写照。小说真正想表达的不是暴力和虐杀,小说从头至尾都是“我”的错觉和幻觉,表现了主人公的偏执,反照出现代人的困顿、孤独、惶恐、焦虑、抗争和无助。作品中的冲动和理性的交织,爱恨美丑的对决,其中心思想正是现代人精神异化和灵魂***,即对自身痛苦的敏感和对他人痛苦的麻木不仁的人性扭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不可避免地开始对自我进行反思。一旦人开始对自我反思,就会出现一个反思的人和一个被反思的人,这就是人格的***。从此,一个完整的、和谐的、统一的人将不复存在。而哲学家弗洛姆认为,异化主要是人作为与客体相分离的主体被动的、易感的体验世界及其自身,即一种感觉与世界、与他人、与自身疏离的心理体验。作为一种病态的心理形式,在现代社会,异化是全面的、普遍的。现代的西方人疏远了自己,疏远了他人,疏远了自然,尽管每个人都尽可能地靠近他人,但仍然感到十分孤独,充满了沉重的不安全感、焦虑感,由此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异化这个概念涉及现代人的本质。福柯也不无深刻地指出:任何疯狂现象都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进程的压迫下,每个人自身与他人之间的隔离,正在令人惊恐地扩大。由此可见,坡的创作中的问题意识是在对传统问题意识颠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困惑、不安、自我撕裂一直潜伏于他的主体意识,并外化为歇斯底里的文学话语。因此简单地依据清教主义的标准给坡的作品贴上颓废的标签有失偏颇。
(二)坡的文艺理论的超前性
坡不仅是恐怖小说的鼻祖,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唯美主义的元素。首先,坡非常重视诗歌的格律节奏和音韵等形式美,注重诗的整体及其带来的音韵效果。他的《致海伦》通诗一百零八行,但押韵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其次,坡所追求的唯美的艺术特色也体现在他诗歌的意境美上。他在《致海伦》中运用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神话人物的意象,使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更好地渲染了诗歌唯美的气氛。当然,他的文学理论如同他本人一样不为同时代作家所接纳,但是随着十九世纪后半叶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在西方的兴起,坡及其作品的启示性意义开始显示出来。法国唯美主义代表人物波德莱尔・马拉美对爱伦・坡十分推崇,这使得坡的文学地位开始提升。
三、坡的超前性与清教主义对十九世纪美国文学的影响
经历过十七世纪的清教文学和十八世纪的“世俗时代的文学”,美国文学在十九世纪真正进入本土化的过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先后占据美国文坛。清教主义作为一种教义其影响力正在减弱,但它对十九世纪美国文学的影响依然是显而易见的。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超验主义运动人士的作品上。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者率先打起了批判清教主义的大旗。十九世纪,上帝的独断专行、不通情理使得新英格兰人再也无法忍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超验主义从神学和伦理两个方面对传统清教主义进行修正和批判。他们提倡道德教化,极力宣扬人内心的和谐及与上帝的直接交流,这就使得他们对大自然有独特的偏爱,因为只有在自然中人才能达到精神和心灵的升华。因此探索“神―人―自然”关系成为超验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与显著特征。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清楚地表达了超验主义自然观:人只有在自然中才能达到精神和心灵的升华。从表面上看,梭罗热爱自然,关注自然,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但他更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和内心世界,这和坡的立场相似。然而超验主义只是以人性本善的基础上对清教主义的一种修正,甚至它延续了清教主义在历史舞台上的活跃时间,坡及其犯罪心理小说却对人性进行了种种叩问。
坡的另一部小说《一桶白葡萄酒》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灭绝人性的复仇故事。小说中的“我”以一瓶白葡萄酒为诱饵,利用其对手在品酒方面自以为是,容不得他人超越自己的扭曲的自尊心和荣誉感,采用激将的方式,将其骗入自家地窖,残忍地将其活埋。“我”的杀人动机源于对方的“羞辱”。作者以一种陌生化的处理方式――没有沉浸在庸常的叙事中,没有融入媚俗的伦理观念――挖掘出人类温情脉脉面纱后的脆弱、嫉妒、狂怒、冷酷甚至血腥,揭示出自尊与耻辱、冲动与意识、罪恶与自赎等二元对立的人性谬误结构。故事情节的惊悚和恐怖与叙述口气之冷峻淡漠形成巨大的张力,显示出以恶示美的坡式诗学魅力。
无疑,坡从其独特的视角看到了蛰伏人性渊底的危机,这是他的敏锐。然而他这种逆主流的做法在以超验主义为主流的十九世纪,挑战了当时作家和读者的接受极限,也导致了他个人的悲剧。他的这种敏锐曾被贬为病态心灵的胡言乱语,甚至为其招来“歇斯底里”的骂名。
四、结束语
总之,真金不怕火炼,作为现代主义的远祖,爱伦・坡在经历了世人的质疑和叩问后,必将走出历史的局限性,为世人所全面了解,在文学史上获得其应占有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李慧明.爱伦・坡人性主题创作的问题意识探讨[A]人性主题.问题意识.犯罪心理小说和人性危机,2006.
[2]李津.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清教,美国社会和美国价值观,2007.
[3]李安斌.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A]清教主义,信仰,世俗道德和泛宗教,200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迟被接纳的爱伦·坡与美国清教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