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诗、书、画艺术的承传者,梁志斌担负着使命,在教学与创作中辛勤耕耘了五十载,可谓桃李满京华。退休后兼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北京海淀老龄大学教授的他,依然讲授诗词、书法。特别是在解读《书谱》上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纠正了《书谱》中的权威注释,解决了困扰学习者的字义问题。
梁志斌,1936年4月北京生人,斋号简易斋。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自幼酷爱诗词、书法,1962年起先后师从郭风惠先生、郑诵先先生学习诗词、书法;向秦仲文先生、王雪涛先生学习绘画。长期从事书法、诗词的教学与创作。数十年来不断参加国内外书画展览并多次获奖。其中1980年获得的北京市行草书法一等奖,奠定了梁志斌在北京书法界的地位与影响。1985年受欧阳中石先生邀请,为首都师范大学首届书法班讲授楷书,并协助欧阳中石先生在书法研究所的草创阶段担任事务性工作。著有《楷书指要》、《行书指要》、《隶书指要》、《草书指要》等书法技法系列丛书,《唐人绝句律诗选读》等大学诗词教材,社会反响良好。
据梁志斌回忆说,上小学时清晨总是他第一个进校,在教室里悬肘临碑写大字,曾得到周梦吉老师的悉心指教。1952年梁志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著名的北京第四中学,中学阶段即显示出良好的文学才华,在《北京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诗词、小说。1958年北京四中毕业后,因受到当时出身***策的干扰,他的北大文学之梦难以实现,所幸的是那一年北京师范学院(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了与梁志斌有着相同遭遇的成绩优异者。大学期间他潜心于古典诗词的学习与创作,为今后的诗词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8年起还创作了大量的感怀与纪实的诗作。例如《缅怀周梦吉老师》,诗云:
匆匆别却几多时,桃李花开满树枝。
八载难逢三次面,一书只寄数行诗。
临碑斗室曾怜我,磨墨寒窗总忆师。
最是令人怀恋处,营房壁上旧题词。
1958年,大学生下乡锻炼,梁志斌利用劳动之余创作了《公社杂咏》20首,为艰苦的劳动生活平添了勃勃生机与盎然情趣,表现出对劳动及劳动人民的热爱,反映了特有的时代精神,也显示出他不凡的诗词才华。现择录如下:
《送粪》
白发秋风意气豪,鞭儿抽得马儿骄。
满天风雨难遮住,一串铃声过小桥。
《浇麦》
四月南风麦打苞,锅驼汲水响连宵。
长渠引得银河水,流到人间化翠涛。
《打药》
苍茫绿树蔽云天,打药朝朝到半山。
山里红花白似雪,碧丛丛里雨如烟。
《採棉》
棉田一片望无涯,碧叶红枝绽白花。
飞去飞来邢燕子,採棉都是女儿家。
《夜战》
张灯夜战满山坡,一片丰收笑语和。
天上星星何足数,人间灯火比星多。
自幼对古典文学的酷爱、青少年时期的良好教育,加之自己的勤勉与执著,都为梁志斌后来从事教学与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谈起今天的艺术成绩,梁志斌认为这得益于他诸位恩师的引导与传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梁志斌有幸拜访过彭八百、***诰、郭风惠、秦仲文、孙荣彬、郑诵先、吴镜汀、李苦禅、萧劳、吴玉如等诸先生,向这些前辈请教过,目睹过他们创作的风采及学者的风范。
现择取梁志斌拜访诸位前辈时创作的诗稿,以飨读者:
《谢彭八百先生赐书画》1962年
一树亭亭满院凉,虫声隐隐入纱窗。
晚风无限殷勤意,缓缓南来送墨香。
《雪后访郭风惠先生》1963年
踏破喧嚣访逸群,茫茫人境雪如云。
寻常巷陌寻常宅,藏有回肠荡气文。
《奉题秦仲文先生》1967年
古城胜迹入,一片苍茫隐客艚。
合是前贤吟咏处,云天渺渺水滔滔。
《奉题秦仲文先生》1967年
曾借东风汗漫游,巴山楚水几淹留。
飞舟稳坐凌天险,无复清猿引客愁。
《拜访吴镜汀先生》1967年
花园几度访高贤,竹树交阴绿映簾。
兴寄丹青闲鹤发,誉隆京国丽燕山。
偶吟清韵追游迹,常写行书过晚年。
珍重人间吴道子,江山画谱待公编。
《拜访王雪涛先生》二首
一
诗书不忘郭风老,又向秦门学画***。
遽尔两师都去矣,茫然踏入雪翁庐。
二
久羡王公画笔奇,擅将绚丽写花枝。
堞庐片语今犹记,第一京华老画师。
(注:堞庐即郭风惠先生,曾云雪老花卉以其绚丽独步京华。)
《赠李苦禅先生》1970年
疾飞万里入苍穹,无数高峰脚下登。
不画兰苕着翡翠,先生健笔写雄鹰。
《论书赠吴玉如先生》1970年
书道而今重野狂,二王风韵久微茫。
世人谁识吴迂叟,铁画银钩五色光。
《浣溪沙.丰泽园席上赠关山月先生》1970年
北调南腔共一堂,华灯夜宴水银光,诗文书画细商量。
绿郭已开新画境,红花无复旧时妆,笑谈犹带岭梅香。
(注:“绿郭”指关山月画作《绿色长城》,“红花”指关山月画作《俏不争春》。)
《为萧劳先生画墨梅并赋二十八字》1970年
疏影横斜篱落边,芳魂墨写亦堪怜。
年来常欠梅花债,又扰幽窗半夜眠。
附萧劳先生回赠诗云:
君将淡墨写梅花,猛忆孤山处士家。
一枝合占萧斋壁,暗香浮动影横斜。
其中对梁志斌影响和提携最大的当属郭风惠和秦仲文两位先生。前者在诗词、书法方面;后者在文人画上。
郭风惠不仅在诗书方面对梁志斌的引导至为关键,还直接影响到梁志斌的艺术高度,令其终生受益;而且郭风惠毫无门户之见的大家风范也对梁志斌的帮助极大。当郭风惠知道梁志斌想学画画时,就说:“你应该画文人画,发挥你擅长诗书的特点,北京画家里秦仲文的诗书水平最高,我给你介绍他。”于是立即写信引荐他的老友秦仲文。果然,秦仲文看中的正是梁志斌的能诗善书,建议其主攻竹梅,并常常为梁志斌示范、讲解画法。当郭风惠去世后,秦仲文感叹地对梁志斌说:“您不能没有诗词老师。”秦仲文决定亲自带梁志斌拜访张伯驹先生。感人的是,秦仲文当时已身体欠佳,不能行走,就坐在轮椅上,让其家孙秦维曾推着前往张伯驹先生住处,为后学引荐当时的诗词翘楚,其情形至今令梁志斌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如今过去了四十年,每当梁志斌画竹梅时,都会想起秦仲文先生,有诗云:
一
不忘恩师秦仲文,画途指点入津门。
先生山水名天下,墨竹梅花更绝伦。
二
不见秦师四十年,已将事状入文编。
清晨临写先生画,一望梅花一怆然。
梁志斌的竹梅属于典雅的文人画,墨梅远取王冕的清新、脱俗之气,近学秦仲文的构***及笔法,借鉴王雪涛用色之绚丽、烂漫;墨竹除学习秦仲文之外,还临习了元明各家的墨迹,正所谓:“元明李夏皆高手,略取风规入画中”;另外朱砂竹、绿萼梅也是秦仲文的偏爱,梁志斌亦继承了这一特色,加之题画诗的点睛之妙,使作品诗、书、画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自己格调高雅的文人画风貌。
梁志斌的书法亦同样追求高古之风,这源于他个人的古典文学修养及诸前辈的引导。他的楷书以颜、欧为本;行书学《兰亭》、《圣教》、《祭侄稿》、《争座位》及宋四家的作品;草书习《十七帖》、《书谱》;小楷临《黄庭》、《乐毅》、文征明的《离骚经》及雅宜山人的墨迹。他的书法以行草见长,遒劲而秀逸,厚重且古朴,擅写自书诗,书卷气郁郁芊芊;小楷颇具倪云林、文征明小楷儒雅、脱俗之风神。现在梁志斌已到了“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创作佳境,每日笔耕不辍,作诗写字画画,还擅用硬笔书写题画诗,足见其功力。
总之,梁志斌是一位毕生追求传统文化的诗人、书画家,是弘扬诗书画艺术的教育家。用他自己的诗句概括,十分贴切:
诗文书画莫相夸,教席谆谆实且华。
辛苦一生堪慰藉,春风桃李满园花。
(作者:梁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