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文化是古典文明的一种“存在”,古典诗词是这个文明的主要精神载体。遵循课程改革和课标精神,从立德、启智、怡情三个方面浅论古典诗词所承载的精神文明以及对完善学生心靈世界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探索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古典诗词 道德情操 启迪智慧 审美情感
传统文化是古典文明的一种“存在”,古典诗词是这个文明的主要精神载体。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是语言艺术形式留存下来的文化精髓。所以曾经有人把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叫做“诗的文化”,这也是认为: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之间有一种可以代表的关系,所有过去文化的精华都包容、凝结在古典诗词作品里。其实我们的古人把陶渊明叫做“诗隐”,李白叫做“诗仙”,王维叫做“诗佛”,杜甫叫做“诗圣”,李贺叫做“诗鬼”,就早已经在说明这层意思了。
在“快餐文化”日益泛滥的今天,被“速食”催生的新一代学生,情感的单调、道德的缺失、心理的抑郁躁狂已经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迎接挑战呢?也许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觅得良方。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把诗教引为学生必修的六门主科之一,指出诗有“兴、观、群、怨”等多种功能;历代教育家也十分重视诗教。可以说,以诗育人,对促进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我在开展《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应充分发挥诗词教学的“立德、启智、怡情”的教化功能,将诗词教学与学校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以此完善学生的心靈世界。
德为人之本。司马光说:“才乃德之资,德乃才之帅。”优秀的道德品质对人的一生起着统帅的作用,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方向,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中华诗词经典是德育教育的源头活水,它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艺术化,以诗词曲赋的形式记载下来,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道德教育内容。
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告诫自己和弟子莫要虚度时光;杜甫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油然而生;周敦颐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达自已洁身自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范仲淹登岳阳楼,观“巴陵胜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直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圣人以诗教荡涤其浊心”,我们应引导学生去体会那种俯仰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作者单位:隆坊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