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实务论文10篇

审计理论实务论文篇1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

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科学、财务管理理论、会计及审计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企业事业行***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调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初步掌握解决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方面问题的方法步骤;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撰写毕业论文程序

撰写毕业论文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选题(选题可按照附件一中所列的题目选定)

毕业论文作为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在选题上应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实证研究,以反映出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达到会计学专业专科层次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⒈选题的范围应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难易适当,避免过于宏观的论题。

⒉要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选题应尽可能与实践有机结合。

⒊要有丰富的参考资料来源。

⒋自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须经过指导教师审查、确认。

(二)撰写开题报告

选题结束后,学生应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写作格式见附件二。

(三)撰写提纲、收集资料阶段

在做好毕业论文准备的基础上,拟定论文大纲,即论文写作提纲。其实质是安排全文的结构,明确论文中心论点,对所论述问题大体安排顺序,形成论文轮廓,注意结构的完整性。论文大纲经论文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再撰写初稿。根据论文大纲收集必要的论文素材,为论文写作做好充分准备。收集的素材可以是文字、数字,也可以是***表、报表、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写作阶段

撰写论文,修改定稿,是论文的完成阶段。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调整结构,推敲论点,润饰语言和论文援引材料。最后按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打印、装订,提交论文。

三、撰写论文要求(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

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即是本教学环节应达到的规格,也是考核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基本依据。

(一)论文质量

1、科学性——指论文内容应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2、创造性——指论文应有自己的***见解,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观点。

3、现实性——指论文选题和提出的理论观点,应反映企业现实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二)论文结构

1、引言——提出论文主题,阐述论文写作意义。

2、正文——提出论点、论据,阐述原理、概念,计算绘***,论证分析,以揭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某一课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正文可分段论述。

3、结论——全文总结。根据对主题的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论文表达

1、观点正确,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论据充分。

2、层次清晰,文字通顺,计算准确,打印规范。

(四)论文字数:8000字左右。

(五)论文格式:

第一页:封面

第二页:扉页

第三页:论文提纲

第四页:正文

论文题目:黑体,2号字

班级学号姓名(五号字)

内容摘要:*************(五号字)

关键字:***************(五号字)

一、题目(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4号字)

(一)子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小4)

*****************************************************************。

1.小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小4)

*************************************************************************。

参考文献:按引用文献的顺序,编号列后。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文献是***书时,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页码;互联网资料:作者.文章标题,完整***,年代

四、论文成绩评定

按照学院统一要求,由论文指导组的指导老师、评审老师及论文答辩组的老师就写作过程、写作论文的质量及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档给出毕业论文成绩。

五、毕业论文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㈠、学生选题应慎重,充分考虑自身的驾驭能力。论文方向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随

意更改者,取消答辩资格。

㈡、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及毕业实习的总结,应由学生***完成,不得抄袭。有抄

袭者一经发现,取消答辩资格。

㈢、论文要求概念清楚、内容正确、条理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专业规范。

㈣、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如未按时间及指导老师的相关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取消答辩资格。

六、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安排

㈠、毕业论文动员及布置

时间:2006年9月17日上午9:00,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在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布置相关内容。

㈡、毕业论文的选题

自2006年9月18日开始进行选题,2006年10月15日前将选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及时交给班长,未按时上交“开题报告”的视为自动放弃论文答辩资格。

班长将学生填写好的“开题报告”于2006年10月22前务必交给至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224或222房间,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按照选题指定论文指导老师。

㈢、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2006年11月4日上午9:00整,各毕业生准时到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与指导老师见面,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写作提纲。

㈣、论文初稿的写作

在毕业设计期间,学生应紧密与指导老师联系,并结合所选题目及实习内容进行毕业论文的初稿写作。论文初稿必须于2006年11月15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

㈤、论文修改

论文最后的修改应在11月26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的修改至少要有三稿。指导老师可根据学生完成论文的质量自行确定修改次数,学生应按照指导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论文的修改工作。

㈥、论文定稿及上交

论文定稿并完成装订时间为2006年12月1日前。在进行论文装订之前,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才能定稿及装订。装订完毕的毕业论文必须于2006年12月3日前交到指导教师处。

㈦、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及地点

时间:2006年12月16日、17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

地点: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

七、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论文封面、评阅书、答辩委员会记录可以从成人教育学院的网上***

***:

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

2006年9月2日

附件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附件二: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

附件录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学生可根据以下为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范围拟定论文题目,也可超出选题范围自定论文题目,但须事先与指导老师联系,经过指导老师同意后才能予以确认。)

一:会计类

1.财务报表附注问题研究

2.上市公司会计制度设计问题探讨

3.分部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5.会计调整问题探讨

6.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

7.合并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8.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9.证券市场中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0.外币会计问题探讨

11.技术进步对会计的影响

12.环境会计探讨

13.期货会计探讨

14.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15.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16.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7.企业管理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8.企业会计信息与市场信息的关系

19.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特点

20.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要求与特点

21.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问题探讨

22.质量成本会计探讨

23.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24.股东权益稀释会计探讨

25.现金流量会计探讨

26.资本成本会计探讨

27.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28.无形资产核算的若干问题研究

29.企业兼并重组会计问题探讨

30.建筑合同会计问题探讨

31.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研究

32.非货币易会计问题探讨

33.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34.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35.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36.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探讨

37.管理会计核算系统探讨

38.战略管理会计问题探讨

39.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探讨

40.企业业绩评价问题探讨

4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4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43.全面收益会计问题探讨

44.金融会计制度问题探讨

45.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46.税务调整后的会计处理问题

47.现金流量表的理论与实务

48.会计管理体制问题探讨

49.作业成本会计的原理与应用前景

50.信息资源会计问题探讨

51.互联网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52.会计信息系统的新思路

53.中国特色的会计问题研究

54.《会计法》责任主体问题研究

55.成本会计发展趋势问题研究

56.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模式

57.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规范体系研究

58.会计监督体系的研究

59.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

60.会计模式问题研究

61.中国的会计环境分析

62.中美投资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

63.非货币交易会计处理的中美比较

64.稳健原则在我国上市公司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65.无形资产会计的国际比较与分析

66.行为会计问题研究

67.税务会计问题研究

68.收入确认问题探讨

69.论每股收益会计

70.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研究

71.企业会计***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72.会计造假与会计***策

73.如何加强***府对会计***策的监督

74.会计***策的国际国内比较

75.会计***策内涵的研究

76.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7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问题探讨

78.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

79.我国《财务报告条例》和《会计准则》对会计的影响分析

80.责任会计问题探讨

81.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异同研究

82.预算会计改革问题探讨

83.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84.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85.长期投资差异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86.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87.借款利息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二、财务管理及财务分析类

1.跨国公司的外汇交易风险及其管理

2.股份公司理财问题研究

3.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探索

4.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方法探讨

5.流动资产投资总额和结构问题探讨

6.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7.企业直接筹资的环境问题探讨

8.公司筹资策略

9.我国公司筹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10.我国公司筹资成本调查与分析

11.我国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12.我国公司筹资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研究

13.公司投资策略

14.我国公司投资决策现状与分析

15.我国公司投资结构现状与分析

16.我国公司分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分析

17.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18.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重心及其体系问题探讨

19.公司成长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20.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21.企业失败预测问题探讨

22.企业风险控制问题探讨

23.公司理财目的与理财方法间的关系问题研究

24.股利***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25.我国控股公司的实践及问题

26.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间关系问题研究

27.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28.财务总监制度问题研究

29.论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化问题

30.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问题分析

31.企业分立的财务问题研究

32.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33.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的实证分析

34.资本运营与公司重组问题探讨

35.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36.公司业绩考评指标研究

37.财务预算的新方法与理论

38.财务预算的激励原理研究

39.财务制度设计的理论与方

40.公司购并的财务分析问题

41.我国公司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42.我国公司分立中存在的问题

43.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的关系问题研究

44.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45.我国公司财务目标的实证研究

46.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实践与存在问题研究

47.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策的实证研究

三、审计类

1.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讨

2.试论社会审计的风险及控制

3.论审计监督的地位及对策

4.或有负债及其审计

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问题及其对策

6.论审计职业风险

7.内部控制的制度化与程序化

8.现代企业制度与审计监督

9.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10.关于企业注册资本登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会计监督与注册会计师

12.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3.论审计职业道德

14.论审计会计信息联网共享

15.论注册会计师合伙制的法律责任

16.中立审计准则之比较

17.审计程序与法律责任

18.论会计信息失真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

19.国有企业年度审计问题

20.审计工作底稿及其生命力

21.资产评估的合法性及应用

22.论审计重要性水平

23.论审计期后事项的处理及审计人员相应的责任

24.论审计信息内涵

25.持续经营能力及其审计

26.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7.利用计算机审计的问题探讨

28.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实证分析

29.会计估计审计

30.注册会计师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研究

31.我国上市公司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32.或有事项及其审计

33.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34.审计责任界定问题探讨

35.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36.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问题探讨

37.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38.离任审计问题探讨

四、税务筹划类

1.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2.营业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3.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4.消费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5.税务筹划理论问题的研究

附件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06届专科毕业生论文题目审批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论文(设计)题目

选题内容:

开题报告情况及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审计理论实务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几点思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08年“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现代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企事业组织的“免***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己任财务论文,积极探索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这给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定下了基调。高校审计部门作为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高校依法行***、依法监督的重要职责。目前,各高校审计部门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大都是“事后审计”、“秋后算账”,没有体现出审计监督所应有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高校内审工作需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改变以往“要我审”的模式,将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性意见,为决策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财务论文,为学校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监督和服务。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内涵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新时期***风廉***建设“更加注重预防”要求在审计工作的具体运用,是把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审计,发挥审计“免***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内涵,本文认为可以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从系统论角度丰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内涵。

一个系统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集合形成的整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其一、从系统所处的环境出发,一个动态的系统必定与它所处的系统环境有着结构性的联系。刘家义审计长2008年3月提出发挥审计“免***系统”功能的观点之后,全面审计系统积极响应,许多审计创新理念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审计转型大趋势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践行审计“免***系统”理念,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必要途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其二、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项目的各个侧面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进行系统化动态化研究分析财务论文,包括:审计的战略目标、影响审计项目的内外部关系、被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从控制论角度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监督。

控制论是信息交换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不断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控制,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必须包括三个要素:导向器、检测器以及矫正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相当于导向器和检测器,侧重于事前、事中控制,发挥着审计“免***系统”的预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当控制主体(审计人员)将获取的控制信息(审计证据)传达给被控制对象(被审计项目或被审计部门)时,其实也就是起到了一个行为修正的作用,即相当于控制系统中的矫正器,同时也发挥着审计“免***系统”的抵御功能。

(三)从信息论角度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渠道。

为了全面清晰认识高校教育系统经济收支、专项资金管理、教育资产安全完整等情况,必须加大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改进审计手段和提升审计效能的基础上,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财务论文,充分运用0A审计办公系统和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联动审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储存的动态高校内审路径。

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的主要制约因素

审计“关口前移”是审计方式创新的结果和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延伸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从工作实践上看,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评价。但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建项目、维修改造项目明显增多,物资设备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等等,现有的审计理念、审计***性、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以及审计范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高校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关口前移”的认识不足

高校内审人员树立“关口前移”审计意识淡薄,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办法财务论文,没有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通过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管理学校。并且高校内审工作侧重于行***监督,“事后纠弊”或“事后问责”,没有真正担负起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职责。目前,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权力过分集中,客观上阻碍了高校内审工作“关口前移”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是:审计立项主观性较强,审计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不力,业务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各个环节规范的文本等等。

(二)内部审计范围比较狭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财务论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大都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基本上没有开展,影响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三)内部审计工作手段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活动记录已面向电子化、数字化和无纸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技术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然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开发时代,我国的审计电算化却相对滞后,许多审计人员还停留在纸质账本审计阶段,对计算机审计技术掌握不够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尤为突出。

(四)内部审计人员质量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快速建设和不断引进财务论文,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络一体化和,那么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进科学管理技术方法和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从传统的审计手段中***出来,信息技术知识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实现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监督到注重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转变;在审计内容上,实现由单纯财务领域的差错防弊到注重改善经营管理的转变;在审计方式上,由单纯基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到全过程跟踪审计、由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到任前或任中审计的转变;在审计手段上,实现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实时审计的转变。

(一)加快审计理念转变速度

在审计中,既注意对结果的审计,更注重对过程的审计财务论文,实现由注重治标向重在治本的转变、由查错纠弊向风险型审计转变;以加强控制、防范风险为目标,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审计和评价,查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拓宽内部审计覆盖领域

除了开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财务收支和预决算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每年可以按照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效益审计。同时,要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高校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特别要注意从未审计或长期未审计的单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实施审计方式创新工作

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并重转变财务论文,建立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动态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比如,基建(修缮)工程领域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工程项目全程审计与建设工程同步,对工程建设的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和监督;针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审计为主,兼顾离任审计”的审计模式,坚持有离必有审,先审后离,先审后任财务论文,把审计评价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审计手段创新能力

在审计手段上,广泛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多形式、全方位地发挥监督和服务作用。第一,实现由传统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审计手段转变,构建起集联网审计、实时审计、***审计为一体的现代化审计平台,实现对重点项目资金实时的、动态的监控,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二,探索建立“两书、两报告”制度(“两书”即《管理建议书》和《审计建议书》,“两报告”即《审计专项调查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年度或半年度)》),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管理、服务领导决策方面的作用。第三,充分发挥审计专项调查作用财务论文,针对热点、重点问题积极开展审计调查,如开展教育收费专项审计调查、“小金库”清理、工程领域专项治理等工作,摸清家底,化解矛盾。

(五)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理论实务论文篇3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基层审计; 审计科研

中***分类号:F23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9-0096-02

2011年,审计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与基本原则[1]。2014年12月,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当前审计理论严重落后于实践。因此,立足实践,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十分迫切。与大学、科研机构相比,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科研成果质量、数量上均相形见绌。实务派与经院派理论属于审计理论体系的两个方面,理应并驾齐驱,互相促进和补充,现在却呈现跛脚状态。本文在此剖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建议。

一、基层审计科研工作现状

(一)参与科研人员少

目前县(区)审计机关一线人员(不含后勤人员)一般为30名左右,地级市审计机关一般不超过百人。加上审计任务繁重,时间紧张,实际从事审计科研人员屈指可数。即使他们在数十年的审计实践中,对社会认识已经十分深刻,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审计思路和方法,有着改进审计工作或者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机制体制方面的见解,也未去很好地总结,形成系统性理论。由于他们不参与审计科研,使宝贵资源在无形中流失。

(二)科研活动举办少

以前省、市,甚至县(区)审计机关每年,都要召开一两次审计学术论文交流会议。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地方审计机关或审计学会很少举办审计科研活动。即使是全国性审计研讨会议,时间都被压缩到一天。这就使得审计学术交流缺少了可以依托的平台,也减少了相互磨砺和接受专家指导的机会,无疑削弱了审计人员参与科研的动力,导致基层审计机关只是根据上级文件要求,被动地上报一定数量的审计论文,形式上完成任务而已。

(三)审计科研成果少

由于参与审计科研的基层人员较少,活动又少,直接导致审计科研成果较少。如《审计研究》在2014―2015年度共刊登论文190篇。其中第一作者为地级市审计人员的7篇,仅占3.68%,县级审计人员的则空白。第一作者为高等院校的137篇,占比72.11%,两者对比鲜明。实务界论文数量太少直接导致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原料匮乏,出现理论脱离实践倾向难以避免。

二、基层审计科研现状成因分析

(一)审计科研时间成本高昂

刘家义审计长曾指出“做好审计理论研究,要有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坐冷板凳的精神境界,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追求,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韧毅力,脚踏实地、不***虚华、一丝不苟、刻苦钻研,不断积累广博而精深的学识,才能修得成理论研究的正果,才能出得来扛鼎之作。”开展审计科研所需时间和精力十分惊人,审计科研人员为此必须极大地克制个人欲望,牺牲大量娱乐和休息时间,同时协调兼顾好审计岗位工作、家庭生活。没有坚强毅力,就难以克服种种困难,取得满意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在当前人性浮躁、追求享受的时代,高昂的成本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吃苦耐劳精神不是人人具备。可以说这是基层审计人员较少参与科研的重要原因。

(二)论文交流发表平台缺乏

科研论文阐述的是个人独特的思想,渴望能够发表并与他人交流,但除了如前所述审计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开展很少外,目前论文在正式刊物发表较为困难。一是我国审计类杂志的论文承载量有限。比如《审计研究》是双月刊,一年刊发不超百篇。二是部分地方审计杂志在10年前全面清理机关办刊物过程中停刊,有的虽然改为内部资料,但并不是理想的发表平台。三是少数审计杂志对论文作者的学历要求在研究生以上,这就使得基层审计人员论文根本没有录用机会。与此同时,大部分基层审计人员文字写作水平不高或研究方法不正确,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审计论文的录用率。

(三)审计科研激励措施不够

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因为处在一线,时间紧、任务重,常常埋头忙于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之余,总结经验,撰写理论文章,基层审计机关不要说“重赏”,即使是一些基本的激励措施也没有。有的审计机关没有建立审计科研机构,有的即使建立也是形同虚设。相应的奖励***策缺乏,如给予报销版面费、参考资料费、参加学术会议的费用,发放论文奖金以及与职务晋升优先考虑等。没有实质性的激励措施,审计科研收益性差(如今发放稿酬的刊物很少),审计人员没有内在动力,积极性很难调动,形不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因此,除了一些工资与职称挂钩的事业编制审计人员,为了通过高级审计师职称资格评审,被动撰写和发表数量有限的审计论文,而平时自发撰写论文的审计人员则很少。

三、推动基层审计科研工作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基层科研工作

一要求真务实,从思想上把基层审计科研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如同马克思主义需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一样,审计理论必须与中国国情和审计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指导审计实践,服务国家治理。没有实践经验总结,理论研究就会沦为魏晋清谈。二要完善审计科研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审计科研活动,改变一些地方审计科研基本有名无实的状况。通过加强学术研究活动,凝聚人心,促进审计文化建设。不同的研究方法要兼收并蓄。三要根据基层审计机关工作的特点,统一部署,制订科研长期规划,设置审计科研课题,落实年度科研计划。审计科研工作的开展不因审计机关领导人的变动而变动,不因领导个人好恶而时兴时废。

(二)建设基层审计科研队伍

一要选拔人员组建科研团队。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机关全员搞科研,但条件并不具备。毕竟有的人实际业务比较忙,无暇顾及;有的人天生不擅长文字工作。但是县市审计机关,按照5%的比例――这样计算下来全国大约有3 000人,即挑选有兴趣的人参与科研,应不成问题。二要加强审计科研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审计科研团队参加各类科研业务培训,鼓励审计人员在职进修。如财经专业出身的参加中文专业学习,以提高文字水平。三要适时邀请部分杂志社的编辑辅导审计人员学术论文写作要领、主流研究方法,指明审计科研方向,以提高稿件质量和命中率。四要对审计科研成果突出审计人员,应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并在职务晋升和职称聘用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三)适当提供科研活动经费

开展审计科研活动,经费保障不可或缺。2011年的《意见》就曾指出,“要根据审计科研工作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并将科研经费纳入财***预算,为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财力支持和保障条件”。为此,一要编制审计科研经费预算。保证科研培训、订阅杂志、购买书籍资料、举办或参加论坛研讨会以及上网查询等必要费用。没有资料参考,孤陋寡闻,难以取得较大的科研成果。二要适当扩大对审计期刊杂志的支持力度,增加对编辑人员工资和印刷成本的财***补助。有学者指出,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学术期刊不收版面费也是主流,***府给予期刊补助费很高。地方审计机关在实行省级统管以后,应当落实对审计期刊补助***策,促进审计科研工作开展。

(四)拓宽科研渠道

一要积极开展各类学术审计研讨活动。地方审计机关、审计学会每年定期召开论文研讨交流会议,提升士气,增强科研信心。二要扩大目前主要审计期刊的容量。如审计署将《审计研究》双月刊扩为月刊。三要适当增加审计期刊。创办《国家审计》《预算审计》《***府审计》等部级期刊,将现有省级审计机关的内部资料变为公开发行期刊。尤其是要在经济发达、财经院校云集的地区,适当增加刊物,以促进科研。同时,可以优化版面设计,提高版面的文字容量。四要设定基层审计专门栏目,适当录用一线审计人员的论文。控制期刊中数学模型形式的论文数量,减少数学计算占用大幅版面情形,适度压缩论文字数,从而给基层审计人员腾出一定的版面空间。

(五)加强与学研机构交流合作

地方审计机关要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交流合作。一要开展与大学、科研究机构定期交流活动。通过双方交流,一方面使基层审计人员吸收审计前沿理论,拓宽科研思路。另一方面让经院派学者感受到审计一线人员的辛酸苦辣,了解到当前审计遇到的困难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避免科研理论沦为空谈。二要适当联合开展审计课题研究。国家、省级审计机关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部分审计课题科研组吸收基层一线审计人员,作为组员加入科研团队,促使产学研一体化。通过共同实施审计科研课题,不仅可以实现经院派与实务派相互取长补短,审计成果理论更加接地气,且更有底气――毕竟一线人员可以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撑,而基层人员可藉此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审计理论实务论文篇4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理论体系构建

一、前言

作为国家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国家审计在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所谓的国家审计理论,指的是在国家审计实践工作中所产生的具有一定逻辑特征的客观性规律,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该理论体系的构建可以为国家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极大的帮助。

二、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概述

(一)理论体系构建背景

国家审计为国家治理服务的相关理论研究一般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的:一是国家审计是为国家治理提供服务的基础性理论;二是国家审计可以为国家治理途径、作用机制、类型等提供基础理论;三是在国家治理这个大框架之下,审计的应用理论和管理理论都需要在遵循国家治理的相关要求下进行。我国现有的相关研究中提出,国家审计工作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其承担着为国家治理提供服务的光荣历史使命。相关人员在构建国家审计这一理论体系时,可以先系统性地回顾国家审计在为国家治理服务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相关理论内容和国家审计服务的实践性作用,以便能够做出全范围的梳理,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概括和服务历史的梳理,为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理论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所谓的审计理论体系,其本质是为了反映审计研究对象而形成的一种概念、判断、范畴和推理体系,属于一个具有结构性特质的系统,它的存在可以为指导审计工作的进行提供实践性的服务。一直以来,有关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都是审计理论界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国现有的相关审计理论体系基本都是以注册会计师提供的财务报表审计作为构建对象,这种方式构建出的理论体系无法满足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这两项实践工作提供帮助的要求。因为我国经济、***治、社会体制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有一定的差异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我国审计理论的发展道路也需要具备中国特色。虽然现阶段我国国家审计实践发展状态较好,审计实践不仅独具特色,类型也是丰富多样,但是有关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却还是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1]从我国的角度来看,国家审计理论主要是在国家审计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具有逻辑性、客观性的规律,通过抽象和概况这两种处理方式进行规划处理之后,形成一套相对较为完整的理论w系。该理论体系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国家审计实践进行指导,且自身可以在指导审计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因此,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开放性、动态性的国家审计理论,确保国家审计的目标任务能够顺利达成,就成为当前构建审计理论体系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一)理论体系构建的原则

对国家审计进行研究的根本目的或者任务,是为了解决如何能正确认识审计实践,以及从一般意义上来组织各类审计实践活动中涉及的实践要素等基本问题。因为国家治理工作的目标具有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特点,所以国家审计要想提供能够充分满足国家治理期间需要的监控服务,就要从自身具有的专业技术优势出发,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服务。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就需要相关人员在构建审计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解决一些基本型的理论和原理问题。从国家审计来看,其基础理论主要是研究一些国家审计的一般规律、基本原理、审计本质等,探索能够将国家审计实践活动的发展规律和普遍本质揭示出来的知识体系,即在国家治理的框架下,国家审计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其定位是国家审计具有的系统分析功能。在整个国家审计理论的体系研究中,这个问题属于基础性类别。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审计活动的基本工作方面和主要工作内容也是由国家治理工作来决定的。从系统论角度来看,国家治理的本质就是投入和运用公共资源,产生或者是提供国家审计这种服务方式,从而完成国家治理目标的一个过程。因为国家治理属于人为设计出来的主观能动过程,是以追求善治为主要目标的动态过程,也是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而其本身的资源稀缺性则是审计实践活动能够产生的前提。[2]因此,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应可以监督和评价国家治理,为国家治理提供服务,预防和化解在国家治理期间的各类冲突问题,制约和监督国家治理权力运行,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的作用为重要宗旨。

(二)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

由上文分析可以推断:国家审计理论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体现和反映出审计满足治理工作要求的程度,直接决定国家审计的水平和开展程度。因此,在构建审计理论体系时,审计界的专家学者需要以以下几点为构建基础:第一,国家审计本质和动因理论。与国家审计动因有关的研究会对公众认识审计工作的本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国家治理影响下,相关人员对审计理论的研究应当从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入手,以理论来回答国家审计出现的根本原因,以便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国家审计工作的本质,从而构建出合理的理论体系。审计本质理论的研究则要从审计产生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出发,结合国家审计的相关概念,明确国家审计的工作任务、职能、作用等内容。第二,国家审计的目标理论。作为国家治理工作的子系统之一,国家审计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治理系统在工作期间提出的一些功能要求。[3]因此,国家审计活动的目标需要以服从国家治理要求、为国家治理目标实现服务为标准,以此来确保国家审计的真正价值能够凸显出来。专家学者在对审计目标理论进行研究前,需要先探明国家治理对审计这个子系统提出的功能要求,在符合这一要求的基础上,探索国家治理与审计目标间的关系,明确国家审计的目标理论。

(三)国家审计的应用理论

应用理论研究的主要是国家审计都需要“做什么”的问题,其定位是对国家治理活动的逻辑性分析。从实际上来看,应用理论的研究就是在审计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建设的基础上,反映出审计对国家治理服务的作用,让审计基础理论可以同实践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国家审计的存在是为国家治理服务。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监督国家治理的各项服务行为,为治理服务提供完整的鉴证评价信息。因此,如果确保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的服务、监督、评价等工作能够顺利地展开,就成为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的关键点,这也是研究审计应用理论的出发点。基于此,审计应用理论研究的细分可以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有关财***审计的应用理论,即如何借助规范财***预算管理的方式,为公共财***机制的改革提供有效的推动力,建立起完善的公共财***预算和管理体系,确保***府部门财***的安全性,提升相关部门的财***绩效水平。该理论主要是借助建立大的财***审计格局,通过对各类审计资源的统筹管理,来达到提升财***审计工作整体层次和工作水平的目的。二是金融审计中的相关理论,即如何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最初的发展目标,为国家宏观***策的贯彻落实提供服务,找出国家治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金融业的发展风险,进而从制定***策上入手,构建出多元化的金融体系。[4]

(四)审计发展理论体系的构建

伴随社会、经济、***治的发展,国家治理也开始呈现出了不同类型的模式和特点。为了可以适应和满足不同类型的国家治理模式提出的要求,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供服务,国家审计的发展也需要遵循时期性与阶段性的特点。所谓的国家治理指的是一个历史范畴,所以在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的模式、目标、内容等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同理可知,其对国家审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家治理环境,以及影响国家治理因素的增多,不断的优化国家审计方式和审计手段便成为了相关人员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基于此,国家审计理论的研究和构建不仅要以为国家治理提供服务为主,还需要找寻不同时期、地区国家治理理念和方式的变化,通过创新国家审计内容和手段的方式,尽可能将国家审计的职能作用发挥出来。受国家治理具有历史范畴这一特征的影响,国家审计理论的研究要在吸收和借鉴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国家治理工作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尽可能将国家审计本身具有的连续性、继承性、历史性等优点发扬出来。[5]并且,相P人员在构建审计理论体系时,还可以赋予国家审计前瞻性、先进性等特征,以便确保国家审计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国际视野,按照国家治理在变化而自动组织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和指导方案,指导审计实践活动顺利完成。

四、结语

在国家治理这个大背景下,国家审计需要以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为根本目标,以国家治理工具的身份出发,明确自己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相关人员在构建审计理论体系时,需要以当前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家治理的发展需要,确保国家审计的功能和作用可以被充分发挥出来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审计理论体系,以便确保该理论体系可以为国家治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 王会金,黄溶冰,戚振东.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中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J].会计研究,2012(07):89-

95+97.

[2] 秦荣生.探索国家治理下***府审计理论的力作――《***府审计协同治理研究》评介[J].经济学动态,2014(03):159-160.

[3] 戚振东,姜德波,施平.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国家审计发展创新――“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15(01):187-192.

[4] 陶希东.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全球经验与中国道路[J].南京社会科学,2017(01):62-70.

审计理论实务论文篇5

[关键词]会计 财务管理 审计 自行车模型

一、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三者关系理论研究现状

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会理论问题,理论界长期并存三类观点:一是认为财务管理与会计是相互***的,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理由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二是认为会计包括于财务管理之中,会计工作是财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是认为财务管理在会计之中,财务管理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监督的关系,内审监督与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内审监督的有效开展,可以弥补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种种不足,会计监督的有效进行又为内审监督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两者的地位不同决定了各自发挥监督作用的特征不同,不能相互替代。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是由内部审计的发展而产生的,内部审计的地位提升促进了管理审计的发展,随着管理审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财务管理审计开始兴起成为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之间的两两关系的研究文献数量很多,但是对于这三者有机关系研究却很少,而且在实践中理清这三者关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的假设

为了深入三者关系的研究,我们将以一个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为背景,并作以下假设:其一,公司结构健全,会计部门、财务部门、内审部门健全并分工合理明确。其二,文中所提到的审计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治理层,能有效地行使职责。其三,财务假设中的管理行为和持续经营假设。这些假设虽然在现实中很难完全实现,但是却为以下分析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提供了假设基础。

三、自行车模型阐释

财务界对财务管理、会计和审计三者的关系研究比较少,运用模型分析三者关系的更是少之又少,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但是把自行车运用到经济管理理论中研究的却不多。本文建立了自行车模型,用以分析会计、审计和财务管

自行车的主体有三部分:前轮、车架和后轮。就是这三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行车,再加上附属零部件就可以前行自如了。这三部分分工明确:前轮用来掌握方向;后轮则为自行车前进提供动力;车架则将前轮和后轮联系起来并凌驾于二者之上。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到一起,自行车才能很好地运行。财务管理、会计和审计的关系可以用这个模型进行分析。

四、运用自行车模型阐述财务管理、会计和审计的关系

1、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关系论述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我国理论界对企业理财和会计的关系问题的认识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大财务观,主张理财包括会计;二是大会计观,主张会计包括理财,此观点一般为“管理活动论”者所持;三是财会管理观,主张理财与会计相互融合;四是理财与会计并列观,认为理财与会计虽有交叉,但界限亦相当分明。本文主张理财与会计并列观。

这种观点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财务与会计应当各自***,不存在“谁大谁小、谁包括谁”的问题。其观点主要有:财务与会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平行名词,也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两项不同工作。从理论上讲,财务管理和会计不仅各自存在的客观基础不同,而且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质、属性、对象和职能;从实践上看,它们属于企业(或单位)两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葛家澍教授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越是发展,企业的理财活动必定日益显示它的重要性,它将与企业经营活动并驾齐驱,共同影响企业的成败。葛教授的话也表明他支持财会并列观。财会并列观体现在“自行车模型”中就是:财务管理是前轮,会计是后轮。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二者都具有一定的***性,前轮不能包含后轮,同样后轮也包含不了前轮。财会并列观已被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实际和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因此笔者可以断言,在不久的将来理论界必将统一在理财与会计并列观的旗帜之下。也就是说,财务管理与会计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它们之间不存在谁包括谁的问题,但是,也不否定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

财务管理与会计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就是财务管理离不开由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而会计则要密切跟踪财务活动,捕捉有关资金运动的信息,反过来为财务管理服务。财务管理离不开由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体现在:会计只有提供了真实相关的财务信息,财务管理人员才能合理地调度企业的经济资源,平衡使用企业资金,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务管理人员才能进行资金和财务的合理分配;财务管理人员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控制企业资金的耗费;财务预测和决策才能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从而使得财务预测和决策更加准确合理。而会计要密切跟踪财务活动,捕捉有关资金运动的信息,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主要进行预测,为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提供一个方向,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而会计就是做中期工作,对财务管理的结果进行核算与审核,并为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二者的联系体现在“自行车模型”中就是:前轮和后轮是相互依赖的,共同构成自行车的两大部分。同样,财务管理和会计也是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对企业的成长与壮大都有着同等的重要性。自行车前轮把握方向,就像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活动中把握方向一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自行车后轮则跟踪前轮,并为前轮以及整个车身的前进提供动力,正像会计跟踪财务管理一样,对财务管理产生的结果进行核算与监督,并为财务管理的更好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2、审计和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论述

审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当前,国内外审计理论界对审计与会计的关系问题,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关系论。该观点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二,“血缘”关系论。该理论认为审计不是一门***的学科,而是会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

派生的,应把审计列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它们之间是一种“血缘”关系。第三,事务上的同事关系论。该理论认为,审计与会计是事务上的同事关系,二者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并不存在“血缘”关系。

这些理论没有很好地概括出二者的关系。另外,当前国内外财务理论界对审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问题研究甚少,更没有提出相应的关系论。随着审计的逐步发展及其***性的日益明显,本文认为审计是凌驾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之上的,财务管理是前提(即指示方向),会计为财务管理做决策提供信息。会计和财务管理是审计的基础,审计要依靠会计资料和财务信息展开工作并且对会计和财务管理进行审核和监督。所以说,审计与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是审查监督与被审查监督的关系,即凌驾关系论。该理论在自行车模型中的体现是:财务管理是前轮,会计是后轮,审计是车架。后轮与前轮是车架的基础,车架又凌驾于后轮与前轮之上。只有当前轮、后轮和车架三者配合好,自行车才能高效地运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只有会计资料和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审计工作才能简便易行;如果审计工作很到位,那么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也会有效地开展,三者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共同发挥作用。

五、“自行车模型”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企业可以通过该模型深化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的认识,进而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一方面通过“自行车模型”企业可以对自身进行诊断,发现企业在结构设计,职能划分上的不当之处,从而做出组织上的调整。另一方面,“自行车模型”清晰划分了三个部门各自的职责,为企业的绩效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第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审计。财务管理内控审计就是内部审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方针***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有关规章制度,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合规、健全、完善和有效性进行的审计监督活动。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可以通过审查财务内部控制体制是否健全合规,是否体现了控制和相互制约原则,有无漏洞或薄弱环节,及检查财务内控实施是否有效,发现好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促进被审单位改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业务处理的具体规则和程序,实现工作过程的标准化和制度化。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实现审计过程的全程化。

第四,继续处理好财务管理与会计之间的关系。注重发挥会计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保证会计发挥服务功能,准确畅通地传递信息,并监督财务的合理合法性。

[参考文献]

[1]张惠忠:正确处理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关系[J],嘉兴学院学报,2005(7)

[2]刘建民:谈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8)

[3]高戈、金宁璇:试论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

[4]曹钢: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及发展趋势[J],基础理论研讨(科技信息),2007(27)

[5]张锡群、王松华:浅论审计与会计的关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1)

[6]纪玉珠、赵瑞君:会计与审计的关系浅探[J]中国农业会计,1993(4)

审计理论实务论文篇6

关键词:审计动因理论衡量标准经济学完善审计工作

审计动因就是审计产生、存在、发展的原因以及动力。研究审计动因的目的是为了弄清为什么产生审计,为什么需要审计和为什么审计需要存在和发展。审计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为满足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审计动因的主要理论是目前最流行的受托责任论以及理论、多因素决定论、信息论、经济监督论、公司管理论及职业化需求论。下面就几种主要理论进行论述。

一、审计动因理论及缺陷

1.受托责任论。受托责任论主要观点是: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当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立后,客观上就存在于委托者对受托者实行经济监督的需要。而审计恰好***于受托责任关系双方的当事人,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于是审计便成为受托责任关系能够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护机制,从而得出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动因的结论。

实际上,“受托经济责任”只是审计产生的重要前提,并不能说明审计产生的必要性。它无法诠释审计的职能及社会作用;无法解释审计的***性。

2.理论。理论主要观点是:企业存在契约关系,而契约条款的实施必须通过监督,否则就不起作用。审计就是这种监督方式。在这种理论中,审计的本质在于促进股东和管理者利益最大化。

但理论的不足之处:无法解释企业接受审计需求强制进行这一事实,无法解释理论认为审计是促进股东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最大化与审计人员面临的“诉讼爆炸”和“深口袋理论”的经济现象是互相矛盾这一现实。

3.多因素决定论。在美国会计学会基本审计概念委员会的《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中,明确阐述审计动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利益冲突产生对公正第三方的需求。(2)当利益冲突达到一定程度后对冲突对方产生的防范需求。(3)处理技术上的复杂性使得普通人无法胜任,从而产生对专门人才从事这一工作的需要。(4)空间的距离使得经济业务与利益关系人发生分离,从而产生对特定人士提供帮助的需要。

这种理论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也存在缺陷:(1)审计产生发展的多种动因中,应该有一种最主要的动因。(2)它只是从不同角度对审计动因进行概述,并不具备经济学理论基础,也不利于审计理论学科的发展。

二、衡量审计动因理论的标准

上述各种审计动因理论,大都从某个角度出发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衡量一种理论是否能更好地解释审计动因,并指导审计工作、完善审计服务,应当结合审计理论结构进行研究。本文以历史性、逻辑性、系统性为原则,以对审计本质的理解为切入点提出5点判断审计动因理论的标准:

1.由理论可以导出审计本质及审计职能的目的。审计动因理论的宗旨是要解释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因。因而,审计动因理论是审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通过审计动因理论的确立应能导出审计本质以及审计职能、审计社会作用的发展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这就要求一种合理的审计动因理论应该能够准确、全面地解释审计职能的发展以及审计的社会作用。

2.由理论能回答审计源于并满足了何种社会需求。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它的存在必是源于一定的社会需求,审计动因理论应该不仅仅能解释某一种类型、某一个特殊群体的需求,还应该能解释任何类型的审计及其满足任何群体对审计需求的发展动因。

3.由理论能解释对审计进行监管的合理性。随着审计活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无论从横向来看当今国际上审计业务,还是纵向来看审计的发展历史,审计一直是一个法定的工作。各国***府都对各种类型的审计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监管。

4.由理论能解释审计为什么需要保持***性。审计的***性是审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审计得以存在的根本。审计的***性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这也是不同使用者对审计人员的共同要求。审计动因理论应该能够对审计的***性这一根本特性做出合理解释。

5.由理论能解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审计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审计动因理论应当将审计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解释清楚,或者进行抽象性的概括,并以这一抽象性的概括为标准,解释统一本质的审计活动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

三、审计动因———基于经济学的观点

根据上文提到的衡量审计动因的标准,本文认为,信息的非对称性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审计的本质在于提高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推动资本高效活动。所谓非对称性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外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审计财务信息可以潜在降低信息非对称。

1.信息的非对称性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各当事人所掌握的信息不仅是不完全的而且是非对称性的。所谓信息不完全性是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人们所掌握的信息不可能遇见一切;由于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不正确性,人们所掌握的信息不可能无所不包。所谓信息非对称性是指一方持有与交易行为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不知道,而且不知情的一方对于他方信息的验证由于成本昂贵而放弃。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向内部和外界提供财务信息以影响投资者决策。由人的趋利动机以及信息的不完全性和非对称性,就产生了一种社会需求,即需要具有专业技术和方法的会计师对企业管理部门编制的反映其经济业务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和判断,作出鉴定证明,以降低信息的非对称性,确保其真实公允地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向利益相关者报告。这样通过审计可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价值。若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现代审计假设理论体系中,关于审计产生原因的假设,如“信息不对称假设”、“信息不确定假设”等等,实际上丰富了信息非对称性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这一论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可以满足任何需求者对于提高财务信息可信度的需求。

2.信息非对称性导致道德风险对审计监督职能和***性的解释。在经济学中,道德风险界定:订立契约的双方中一方未能掌握足够的信息以监督另一方的行为,从而后者可能据此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侵蚀前者利益。用经济学道德风险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受托责任认为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这实际上从委托关系的角度反应审计产生的原因。正是由于委托关系的存在,才导致道德风险问题的存在。在道德风险模型下,委托人就应该设计一种激励监督合同以诱使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潜在发生的情况下,需要一个机构来解决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让人不偷懒、说真话的问题。于是审计的产生就成为一种必然。在这种情形下,审计被要求具有***性的特征。审计***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3.信息非对称性导致逆向选择是对审计存在必然性的真实解释。在经济学中,逆向选择来自于保险市场的理论研究。是由阿克劳夫运用旧车市场模型开创的。其问题来自于买者和卖者间关于车的质量信息的不对称。经过一系列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只有质量低的车能成交甚至可能导致市场萎缩。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会计信息市场上会计信息提供者知道的信息总是比信息需求者多。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他可能提供一种不完全信息或虚假信息的倾向。在这种会计信息市场上,一些绩劣公司通过提供虚假信息来满足自身利益。信息需求者或者因不具备条件或者不愿付出高额的成本代价来鉴别这些信息的真伪,盲从跟从这种信息,就会导致有限资源流向绩劣公司,而真实披露会计信息的公司将退出市场或也采取披露虚假信息的措施。这就是会计信息市场上的逆向选择。会计信息可能由此而萎缩。因此,就需要具有***性的审计对会计信息进行鉴别,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价值,即对利益相关者决策的正确程度。由此可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审计可以导出审计的本质在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

4.信息非对称性对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合理性的解释。审计期望差距指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公众对目前审计执业的认识之间存在的差距。它既包括由于审计能力不足而形成的差距,也包括了由于公众的认识错误偏差而形成的差距,正是信息固有的非对称性导致社会公众对审计的需求,同时,又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是绝对的所以审计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信息的非对称性,而不可能使之完全消除。于是,在公众需求和审计之间就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期望差距。信息的非对称性很好地解释了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必然性。

信息非对称性是绝对的,但是信息非对称性的程度在不同环境下是不同的。信息非对称性的程度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性以及审计自身内部环境发达与否等因素。所以,随着审计对信息非对称改变程度的不同,审计工作期望差距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而有所差异。这也就很好解释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审计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

四、基于经济学的角度,完善审计工作、建设审计理论体系

从本质上讲,审计过程也是一个信息系统。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之间、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审计机构与社会有关各界之间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关系。审计通过降低信息的非对称性,将经过审计了的、增殖的财务信息提供给信息的需求者。运用经济学知识可以从根本上对审计本质进行解释,从而解释为什么需要审计,审计如何能更好地发展,以及审计的目标、职能、质量特征等。人们在规范、建设审计理论体系的时候,就能遵循经济规律,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基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审计动因,对于指导审计实务、完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审计活动就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通过审计来增加信息的价值,这样,审计实践的发展方向和运行规范甚至连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标准都得到了规范;另一方面,审计工作从降低信息不对称着手,有助于改善审计内、外部环境,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时展。世界审计史[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审计理论实务论文篇7

关键词:审计模式 计算机审计 会审软件

一、引言

在会计数据处理过程中成功地应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ERP软件的应用和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使得相应的审计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了新特点,由传统的内部分工控制变为了计算机控制(包括一般控制、应用控制和用户控制),而且日益严格的法规(如《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要求审计师对这些控制作出评价,显然,手工审计对此难以胜任。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和实时审计已变为可能,审计的功能得到了加强和发展,审计可以渗透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表现出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高度整合,几乎所有原始资料都能实现电子化。这些变化将促进手工审计模式向计算机审计模式过渡,这就需要深入研究计算机审计理论,用以指导开发计算机审计软件和普及计算机审计实务。然而与会计信息化相比,计算机审计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都远落后于会计信息化。在实务方面由于起步较晚,商品化审计软件的功能尚待完善,更谈不上大规模的普及;在理论方面,计算机审计研究又落后于实务,无法指导计算机审计实务。从审计模式理论研究来看,自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破产事件开始的现代民间审计以来,立足于手工审计环境,审计模式已经历了账项基础、制度基础和风险基础三个阶段,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计算机审计模式理论研究成果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计算机审计发展历史还不长,另一方面与计算机审计的基础理论研究不足有关。

二、计算机审计模式研究现状

(一)审计模式概念不明确 对审计模式进行定义有两个角度,一是反映不同审计主体的领导体制或管理体制,另一角度是用于反映审计实践活动中的方法。本文所指的审计模式概念属后一种。如何定义审计模式,很大程度上反映审计模式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决定审计模式研究对象的范围和方法。从不同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出发,必然对审计模式的内涵和外延有不同的理解,进而对审计模式给出不同的定义。目前理论界对审计模式的定义中,胡春元(1997)最具影响力。认为审计模式是审计导向性的目标、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组合,规定了审计应从何处下手、何时着手、如何着手等问题。该定义的一个显著缺陷就是没有考虑审计环境的因素,另外,将审计模式仅限定于对审计如何实施,显然过于方***,限制了审计模式的理论内涵。刘明辉(2006)对上述定义进行了扩展,但并未突破。王泽霞(2005)认为,审计模式是人们在社会审计活动中,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审计对象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并对这些基本特征作综合表述与反映,且将其组织起来构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抽象化、典型化的理论***式或模型。这个定义虽然对审计模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抽象,但将审计对象的基本特征作为审计模式的研究对象脱离了审计模式的研究方向。

(二)理论研究缺乏中心 国内对计算机审计模式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刘光友(2005)探讨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模式;石爱中、孙俭(2006)立足于信息化财务系统和计算机环境,提出了账套式审计模式(包括账套基础审计模式和账套式系统基础审计模式)和数据式审计模式(包括数据基础审计模式和数据式系统基础审计模式)。在国外对计算机审计模式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连续审计展开的。在学术界,Groomer和Murthy(1989)提出了连续审计模式,2004年又根据未来基于XML技术构造的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Web Service(网络服务)的新的连续审计模式(Continuous auditingweb service,CAWS)。199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ICA)联合的《连续审计:研究报告》和2005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全球技术审计指南(G7AG)《连续审计:保证、监控和风险评估的执行》更系统地进行了规范。综观这些研究,国内研究还刚起步,主要侧重于计算机审计模式概念方面的探索,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尚无研究中心,更未形成理论体系,而且结合计算机审计模式的应用载体――审计软件来进行研究;相比较而言,国外研究已较深入,围绕连续审计模式这个研究中心,不仅提出了其概念框架(Woodroof&Searcy,2001),而且还提出了各种连续审计模型(Rezaee,2002;Woodroof&Searcy,2001),并与实务紧密结合(如《连续审计:保证、监控和风险评估的执行》这份指南就有国际上著名的审计软件公司ACL的专家参与;Groomer和Murthy也是结合ACL宋进行研究的)。

(三)计算机审计观念陈旧 张金城(1998)指出,我国现有审计软件仅是执行查账功能,但随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和手工系统审计目标的不断扩大,仅具有查账功能的审计软件是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时至今日计算机辅助审计观念依旧停留在工具层面,认为计算机不过是一个审计工具,充其量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查账工具。因而使得我国目前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基本上还处于办公现代化水平,还谈不上真正的审计软件。这种“工具论”下的审计模式,改变的知识审计手段,而不是审计观念和审计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大力推行现代风险基础审计的今天,这无异于一种落后。

(四)数据审计对象狭窄 目前会计软件已经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甚至有学者认为,单一的核算软件已不存在了。而计算机审计主要着眼于会计核算系统产生的账簿、报表数据,审计对象狭窄,往往被会计软件的再生数据牵着鼻子走,而且还会滤掉很多与审计相关的业务数据。美国安・贝里(1989)早就预言,未来的审计将会是数据库审计,不是那种由数据编制出来的原始的财务报表。庄明来(2003)也认为,如果将审计仅锁定在以货币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就使现代审计受到很大的局限。目前的计算机着眼于抽样审计,计算机的强大数据加工能力没有发挥出来,而且由于审计软件功能的局限性,往往需要借助第三方软件,如Excel、Access等来进行分析性复核工作。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广泛采用事项会计,它以业务事件为基础形成的数据仓库,不仅包含货币数据,而且也包含非货币数据,这种事件驱动体系结构的设计不仅使存储的数据范围及类型更广,而且减少了数据重复和物理文件的数量,降低了数据处理量和时间。这就使的所有的审计线索集中于上述数据库。基于此,庄明来(2003)认为,计算机审计采用详细审计不仅必须而且可行,其审计对象不仅包括会计数据与信息,而且还包括非财务、非货币的信息。

(五)审计方式难以满足实时监控需要 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网络审计成了必需,目前的计算机审计普遍采用一种“数据集中和专家找问题”的事后模式,即将这些分布存储在被审计单位各种业务系统中的数据集中到一个地方,然后由审计专家在这些集中的数据里查找问题。随着被审计单位交易活动的日益频繁,这种模式无法做到实时审计和***审计(姜玉泉等,2004)。众所周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能够在更多的商务领域获取电子信息,也可以采用实时的方式***编制财务报表,在这种实时会计系统下,企业传统的审计模式已不能满足公众的要求,而需要有更快捷、更及时的审计模式,以对信息系统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反馈审计结果,从而达到防范舞弊等目的。

(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目前计算机审计理论研究严重落后于计算机会计理论研究,这几乎已成为共识。熊忠平(2003)认为,回顾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审计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完全是在风险基础审计理论指导下的开拓和发展,而脱离理论指导的实践经验总结相对越少。这给人们的启示在于,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不能超越基本理论和审计目标的研究,也不能脱离审计战略和审计目标的总体要求。由于缺乏先进理论指导,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开发中应用的审计模式也各不相同,基本上属于低水平重复开发,而且模块划分不规范、不系统,审计人员必须经过长时间培训才能得心应手。

(七)不利于数据导入 无论是拷贝还是通过数据采集软件导人数据,都必须通过一系列繁琐操作,才能获取审计目标数据。一些通用性较低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甚至难以获取一些格式特殊的会计数据。如施永香(2003)在其《计算机在审计中的运用方法》中对数据导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整个过程来看,需要审计人员既要有丰富的行业业务经验,还要有很强的数据库方面的知识。在国内以实务经验为主的审计权威期刊《中国审计》,经常可以见到一线审计人员关于数据导入的各种“抱怨”和经验介绍,其间繁琐的计算机操作,程序命令语言的使用,甚至碰到一些特异数据库,使得非专业的审计人员很难适应此项工作。即使是使用通用的审计软件。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数据导人环节都比较复杂,需要对被审单位的数据库结构有较深入的了解才行。

(八)智能化水平低 中外对智能审计进行了不遗余力的研究,并将一些先进计算机技术如数据仓库、数据挖掘、Benfont法则、人工神经元网络等引入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和设计中(王忠等,2005;阎晓杰,2002;易仁萍等,2003;Drake&Nigrini2000)。但这些理论成果在我国应用受到现实中诸如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程度、国内审计软件行业的规模等因素的限制,所以导致国内的审计软件智能水平低。其特点表现为某项智能功能基本上是着眼于某一个审计项目的需要,并分散在不同的模块中,而且智能化功能有限,操作较为复杂,难以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审计。

三、计算机审计模式研究评析

(一)理论研究:尚待深入 从前文的分析可见,国内关于计算机审计模式的理论研究,在概念上花费了过多的精力,没有围绕核心进行深入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已给于我们在这方面的启示,需要围绕一个模式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从信息化模式的概念作为研究起点,探索其概念框架,紧密结合实务,研究相应的技术模型,划分软件模块,最终将研究系统化,并及时转化为生产,同时***府部门和会计组织也要及时出具相应的规范。

(二)全面对付:难于超脱 传统审计模式都是全面对付会计的证、账、表数据,四类手工审计模式“详细审计模式、会计报表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和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三个计算机辅助审计阶段“经历计算机审计、透过计算机审计和利用计算机审计”,以至目前的“网络审计”,都是全面对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基本上被会计信息化软件牵制差,且***性差,难于超脱,即使发现问题,也难免错误的账表数据漏网。

(三)会审一体:局部重算 所谓“会审一体”是指会计软件和审计软件一体化,它是会审软件的发展方向。张菁(2001)认为,审计软件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会审一体化,会计支撑审计,审计制约会计,会审一体化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工作效率,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能力,而且也是会计软件和审计软件向深层次开发的理念和发展方向。虽然有学者提出了会审一体化的概念,但着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即使某些软件具有一定的会计核算功能,由于功能有限,难以满足各种不同类型审计的需要。从发展趋势看,将功能全面的会计软件嵌入审计软件,从而实现通过基础数据的导人和全面重算,彻底摆脱会计信息化的账表数据,并将重点放在记账凭证的智能审计上。

(四)数据接口:清除障碍 2005年我国全面推行《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2004)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接口要求,包括会计核算数据元素、数据接口、输出文件内容和格式。至此,数据接口这个“瓶颈”已然解决,为导人智能审计模式研究提供了规范化的研究平台。而国外出现的XBRL分类账(XBRL for General Ledger,XBRL GL)分类标准解决了不同软件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难题,实现会计数据的便捷共享和再利用,它将有助于大量减少人工成本和再操作失误,可能使企业报告实现流程化编制,为实现公司网上报告的***实时披露奠定基础。

(五)智能应用:各自为*** 国内已有学者提出了构成智能化审计软件推理模块的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并在实务中得到了应用。但基于该理论的技术方法(如审计查证功能、科目趋势波动分析、结算类科目非正常挂账分析等)缺乏共性,其主要特点是着眼于某些项目的单项应用。而所谓的数据仓库(DataWarehousing)、***分析(OLAP)、统计学模型(Statistics)等领先的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技术以及基于J2EE的分布式组件在审计软件中的应用,其实也是智能化的实现手段。庄明来(2003)认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详细审计将会成必然,而“各自为***”的智能应用将难以满足详细审计的需要。加之我国审计一线人员的计算机审计业务能力欠缺,急需所谓的“智能”型审计软件,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审计需要,减少审计培训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六)审计模式:模仿手工 计算机审计模式经历了绕过计算机审计、透过计算机审计和利用计算机审计三个阶段,目前正朝“网络审计”方向发展。国内有学者提出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审计模式(也称联网审计模式),提出了改进和创新审计程序和方法,如应用系统克隆技术、采用嵌入式审计模块、应用并行模拟审计技术、扩展记录、跟踪技术、适时的分析性复核程序等。“网络审计模式”虽也冠有“模式”一词,但只属于审计发展的新阶段,而且其技术手段创新也只体现在数据的实时导人和实时披露上,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审计模式。所谓的联网审计模式也只不过是将审计数据存储于联网审计数据中心,并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存储和访问,它所改变的不过是数据存取的空间问题。因此,至今为止,计算机审计还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审计模式。而且,当前计算机辅助审计基本上是模仿手工操作,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强大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因此,研究一种能够摆脱手工审计模式,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优势,将极大地提升审计现代化水平。

审计理论实务论文篇8

    这次全国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理论研讨课题,是由广东省审计厅、广东省内部审计协会和浙江省审计厅、浙江省内部审计协会共同承担的。从今年七月开始以来,课题组共收到十六个省、市的文章共计85篇,这些论文均由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实务工作者和理论界的学者撰写。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我国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策略,论述了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目标、机构、职能和管理体制,并展望了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前景。论文取材新颖、观点明确、内容丰富、论述正确,对于促进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我就这次的论文活动进行综合评述。

    一、论文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进行了论述

    ***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共有制经济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的民营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为活跃流通、繁荣市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安置下岗职工和富于劳动力、增加国家财***收入起了重要作用。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家族管理现象普遍,公司治理较薄弱;扩张中的融资“瓶颈”等。民营企业要想实现更高的目标,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发展内部审计。

    在产权特征和公司治理上,民营企业与国有国营企业的最大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权明晰程度,前者产权主体明确,产权清晰,而后者国家作为一个产权主体,看似明确,实则模糊;二是委托关系,前者或者所有者直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从而不存在股东与经营者层面上的委托关系,或者所有者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存在委托关系,但委托人和人主体明确、委托链简洁、关系简单,后者所有者不可能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委托关系一定存在,而且委托人和人之间主体不明确、关系模糊、委托层级较多。

    民营企业设立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自身的一种内在的主动需求。在民营企业,其外部产权明晰,不存在多级。企业是一种团队生产,当存在个人行为的外在性时就会有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在企业的团队生产中,如果没有监督者的监督就会有偷懒、虚报业绩、转移企业财物等现状的发生。当存在委托责任关系就会有受托责任人对委托人是否尽心尽职,有没有如实履行受托责任等问题。作为理性人的民营企业的业主(股东)当然就会想方设法杜绝这些增加企业内部成本影响到其自身财富增长的因素,但依靠其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尤其是当企业规模大、生产经营复杂、生产经营场所分散时,业主(股东)控制的距离太远,难以实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即使是业主(股东)能够对企业实施有效控制,使企业团队努力工作,但企业团队内各个职能部门所作出的努力是否能够如愿以偿的给业主(股东)带来效益,增加其财富,有赖于外部人的评价,因为一个人或组织难以对自己的工作好坏和努力的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和预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一个专司内部监督控制职能的部门,有利于协助业主(股东)组织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其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二、论文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目标与职能进行了论述

    1、大家一致认为,内部审计目标是内部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内部审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理想境地或状态。所以内部审计目标必须反映所服务企业的性质,并受制于客观经济环境。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然反映的是民营企业的本质特性及其内部审计的本质要求。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是单一的,就是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就是反映民营企业最本质的内生变量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民营企业的股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身财富的不断增长,而在有效的公司治理构架下,经营者与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在这个组织目标统辖下,内部审计目标就是在于协助组织成员增加企业价值和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2、内部审计职能是围绕实现内部审计目标而内生的固有功能,它受到审计目标的影响,所以审计职能也会受到企业特性的影响。

    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而民营企业更重视的是服务职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自身发展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目的就是在于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协助和保证组织实现目标。除了国有企业一般的评价和控制等服务性职能外,因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不同,还突出明晰产权和咨询等服务性功能。民营企业的产权属性表现为外部的明晰性和内部的模糊性,公司治理上表现为存在构建合理公司治理的基础,产权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拥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所不具有的一项特殊服务功能-明晰内部产权,而存在构架合理公司治理基础的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

    因此,咨询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在一个存在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目标与股东目标一致,领导团队追求价值增值,内审必须帮助组织实现这个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极其复杂多变,内审凭借自己的独有身份和优势,采用参与式的审计方式,以服务为导向,为企业提供保证咨询服务。其所涉及的服务咨询领域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项目投资、销售市场景气状况等战略性决策,也包括了物资采购、生产工艺,产品促销效果、人力资源管理、后勤服务系统效率、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等技术和运营性决策,内审人员通过与经营者的交流自己的审计结论协助经营者改善经营效益。

    三、论文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管理体制进行了阐述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管理取决于民营企业本身”,这是这次所有论文的一个共同点。在民营企业,无论是存在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治理结构还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单边治理结构,经营者都有动力把内部审计机构安排成最具有工作效率和效能的组织结构,影响内审工作效率和效能的是内审机构的***性和权威性,为了提高内审的***性和权威性,民营企业应把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设置在股东会或董事会的领导下。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业主(股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股东会人数不多,工作机制和决策机制灵活,能够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直接隶属于股东会的领导,保障审计人员的绝对权威。对于规模大,按公司制运行的民营企业则应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的领导之下。

    在管理体制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只受本单位的领导,对本单位的上级负责。在业务上受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具体表现应为执行遵守《中国内部审计条例》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行业准则和规章。

    四、论文探讨了审计内容与重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管理审计为重点。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一项基础工作,是进行管理审计的基础。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一是保证企业组织科学合理,生产流程规范运行;二是保证内部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真实及时,以便保证实现审计目标,提供决策有用性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发挥内审的管理职责,实施管理审计,达到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内审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组织成员,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的既定目标。

    2、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民营企业目前正面临经济转型期和第三次创业的考验,民营企业的家族经营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企业家队伍,企业领导者对未来经营环境和核心竞争力的洞察力、预知力和创新力都不够敏锐,对新兴行业经验不足,定力不够。这些不利条件使得民营企业举步维艰,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错误,就有可能出现企业现金断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民营企业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战略性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期望内审能够对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营机制等战略问题进行审计和评估,协助保证组织规避市场风险、获取战略优势。

审计理论实务论文篇9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NET;智能管理系统;质量监控

【中***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128―04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当前形势下,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上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2]:高校扩招给教学工作带来压力,实验室、设计教室等教学资源非常紧张,学生没有固定的毕业设计场所,不能及时获取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信息;扩招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学生很难拒绝用人单位的实习要求,对外出实习的学生难于管理和监控;部分指导教师由于科研任务要求,有时到外地出差,与学生面对面指导机会有限,需要有一个能与学生交流、指导的网络平台。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究设计了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

一系统功能概述

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是为了建立一个毕业设计(论文)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指导的平台,同时又有利于教学管理者进行质量监控,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3]。系统涵盖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实现了课题申报、双向选题、任务书下达、开题报告提交、中期检查、论文提交、论文答辩、评优复审、成绩汇总、文档材料打印、统计分析、数据归档全程网络化管理。学生无论在哪,只要有网络,都可以查询到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信息;指导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系统与学生进行交流,查看学生的研究进度,监控校外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各级管理人员可以方便的获得各种汇总、统计信息,对全校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监控。

二系统流程分析

系统设计是建立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上的,系统内每一个环节的数据结果都作为下一个环节的数据基础,实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全流程网络管理,管理流程***如***1所示:

1 初始设置

由教务处设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起止时间,各学院设置中间环节(申报课题、下达任务书、提交开题报告等)的截止时间,方便各学院灵活管理。教务处进行相关参数设置,如每个指导教师可指导的学生人数,各答辩小组的优良率等,启动本学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 申报课题

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后,在系统中进行课题申报工作,填写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对学生的要求等内容,并指定课题适用的专业。

3 双向选题

系统内的选题方式为双向选择。首先由学生在适用其所在专业的课题中选择三个课题,分别对应三个志愿,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志愿,分批次为每个课题选择学生。

4 下达任务书

双选结束后,学生与教师的课题间确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指导老师填写任务书并提交,由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即可查看任务书的具体内容。

5 提交开题报告

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填写开题报告,上传文献综述或外文翻译,提交给指导教师进行审核。

6 中期检查

指导教师对其指导的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并进行打分;学院召开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座谈会,教学秘书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师生座谈会记录表》;教务处可查看每个学生的中期检查情况和各学院的会议记录。

7 提交毕业设计(论文)

中期检查后,学生可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初稿,由指导老师进行审核,学生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可多次审核、修改)。 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定稿。

8 评阅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核、评分通过后,由专业负责人为该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分配一名评阅教师,评阅教师对该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打分。

9 论文答辩

秘书安排论文答辩组并指定各组中答辩的学生、答辩成员、答辩秘书。答辩秘书负责录入答辩成绩、答辩小组评语。

10 评优复审

教务处设置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比例,各学院按比例推荐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抽检毕业设计(论文)由教务处按比例随机抽取产生,也可以按学号的尾数抽取。评审专家在网上进行评审,产生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不及格毕业设计(论文)。

11 数据归档

对当前学期的所有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备份,同时初始化系统,为下一学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做好准备。

三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置

结合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工作流程及各个环节间的数据关系, 系统设置了学生、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教学秘书、评审专家、答辩录入员、教务处8个角色。各角色按权限访问公共数据库,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4]。通过公共数据库,将各角色功能模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 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的主要功能有:选择课题、查看任务书、提交开题报告、提交论文草稿、提交论文定稿、对指导教师进行评价、查询成绩及交流互动等。课题选择采用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可以选择三个志愿,教师按志愿分批次选择学生。

2 指导教师模块

指导教师模块的主要功能有:申报课题、课题双选、填写任务书、审核学生开题报告、对学生进行中期检查、审核论文、论文评阅。指导教师在为每一个课题选择学生时,实行按志愿分批次选择的方式,各批次开始选择的时间由学院教学秘书设置。

3 专业负责人模块

专业负责人模块的主要功能有:审核课题、分配课题、审核任务书、分配评阅教师、查看过程信息、特殊情况处理。专业负责人在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过程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指导教师申报的课题,可以设置为适用于相近的若干专业,但各个专业负责人有审核决定权,只有专业负责人审核通过,该课题才能被该专业的学生选择。系统可以进行两轮双选,对于两轮双选后仍然“落选”的学生,由其专业负责人为其在剩余的课题中分配一个课题。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必须由专业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学生才能进行查看;审核不通过,将退回给指导教师进行修改。专业负责人还承担了毕业设计(论文)进展监控的作用,他可以查看各个环节的进展情况,如课题双选信息、学生开题情况、任务书下达情况、中期检查情况,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及教师进行督促。

4 教学院长模块

教学院长模块的主要功能有:课题、双选结果、审核任务书、查看过程信息等。指导教师申报的课题经专业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教学院长统一后,学生才能开始选择,保证选题的公证性。学生和教师的课题双选结束后,双选结果经教学院长后生效。教学院长可查看各专业的工作计划、课题进度、指导日志等,对各个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监督。

5 教学秘书模块

教学秘书模块的主要功能有: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时间截点设置、账号管理、院级公告管理、答辩小组管理等。对于原数据库中没有的账号,如外聘教师等,教学秘书可为其新增一个账号。

6 评审专家模块

评审专家对所属专业的抽检论文及评优论文打分并填写意见,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改进。

7 答辩录入员模块

答辩录入员负责录入学生的答辩成绩、答辩评语。系统将按照预设的权系数,将学生的三个成绩(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评分)加权求和,自动生成最终成绩。

8 教务处模块

教务处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统筹管理者,同时也是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超级管理员。教务处模块的主要功能有:时间设置、初始设置、校级公告管理、用户权限分配、过程信息查看、论文抽检及评审、数据归档等。

四系统主要特点

1 功能特点

(1)课题双向选择,教师和学生具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度。

(2)支持团队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成毕业设计(论文)团队。

(3)网络抽检与评优,提高了评审工作效率,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正、严密性。

(4)多角色的权限设置,同一个账号可以有多个角色。如某个指导教师的一个账号,可同时具有专业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的双重角色,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引入了数字签名技术,实现无纸化办公。

(6)系统设置了交流互动功能,用户登陆后可与系统内的任一用户相互发送留言。

2 智能特性

(1)全程进度控制。结合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可分别设置课题申报截止时间、双选结果截止时间、任务书下达截止时间、中期检查截止时间、答辩截止时间等,学生、指导教师将根据进度安排要求,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2)操作信息提示。根据进度,系统会自动给出操作提示。例如在选题期间,如果学生未进行选题,学生登陆系统后会有小窗口提示其需要进行选题,窗口上同时有选题的超链接。对于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等有未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如课题未审核、任务书未提交等,在登陆系统后将收到相关的提示信息,提示其去进行相关操作。

(3)处理状态提示。在完成某一环节的操作后,系统都会给出下一环节的处理状态提示。如学生选择课题后,会出现两个状态提示:教师选择状态(未选择/已选择)和教学院长状态(未/已),学生对选题的进展情况一目了然。对于课题申报、任务书下达等情况,系统都会给出下一环节的处理状态提示。

(4)自动保存指导记录。专业负责人对课题的审核、修改意见,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论文的审核修改意见,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等,系统都会自动保存,方便日后的查询。

(5)实时监控。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教务处等)可实时查询过程信息,如课题申报、课题双选情况,查询课题进展情况,如任务书下达、开题报告提交情况,方便质量监控与管理。

(6)统计分析。自动生成各种分析***表,柱状***、饼状***,统计表等。如各专业选题性质的分布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优良率统计表,不同选题性质与优良率的比例表,历届师生比与优良率的对比表,教师职称与优良率的对比表等,为日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7)数据对接

系统数据库设计规范,方便与其他数据库对接。系统登陆时使用的是教务系统中的视***,直接使用教务系统中的账号即可登陆。系统可导出各种格式的成绩,方便将成绩直接导入至教务系统,实现与教务系统的无缝对接。

五系统实现

1 系统平台搭建

系统采用B/S结构,Web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08,信息服务软件为IIS 7.0[5],数据库服务器使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

2 开发工具及关键技术

系统采用了微软提供的Visual 开发工具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工具。使用微软的SQL Server 2005与.NET配合开发,能够提高.NET应用程序的数据存储效率。系统使用技术进行开发,它使用WebForms接口,摆脱了以前ASP难以开发的缺点,赋与像Windows Forms一样的开发环境,能够适应和解决复杂的互联网需求。

六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是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针对当前时期下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前期软硬件资源配置情况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研究设计了基于.NET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它是一套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贯穿于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了毕业设计(论文)整套操作管理流程无纸化、网络化。经过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试运行,目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效率,并且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同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去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各和国***.***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EB/OL].

[2] 卢立珏.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85-86.

[3] 李海晨.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5):75-76.

审计理论实务论文篇10

论文摘 要 随着***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教学也不符合审计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的相差较大。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现状,提出了改革意见。

审计学是集会计、财***财务、金融证券、税法、经济法、经济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并对各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运用的实用型课程,与其他财经学科相比,它的综合分析性、判断推理性和社会实践性都比较强。在审计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创新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目标没有合理定位,无法满足现行环境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要求。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目标和本科院校区别不大,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定位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环境,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为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学生大多面向中小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会计与审计基础工作岗位,除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信、敬业、严谨、准确”的良好职业素养,还应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会计、审计基本知识,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整体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具备较强的会计、审计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缺乏适合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教材,审计课程综合实训案例也不适合高职学生。目前高职高专使用的审计教材基本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的内容,倾向于注册会计师的应试教育,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缺乏一条主线,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难以形成系统的审计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大多审计课程的教材的知识是局部的和零散的知识,过于具体和细微,难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大多的教材未能考虑到学生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没有循序渐进,逐渐认知的过程,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无法参与分析讨论。

(3)高职院校不注重审计课程,专业课少,师资不足,教师少实践,不能适应审计教学要求。对于高职学生,审计实务课程缺乏合适教材和实际的案例,课堂枯燥无味,加上大多数审计教师也缺乏审计实际经验,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实习,更缺乏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经验,教学收效欠佳,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减少。审计课教师与一般的财会课教师相比应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要求,要培养学生***工作、***科研的能力,必须采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4)现行的高职高专教学大多采用课堂讲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目前高职高专审计学教学基本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对从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讲,从他们已有的感性知识中很难过渡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之中,生动的学习过程变成单纯的记忆与背诵,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

(5)高职院校审计教课程考核方式简单。大多学校的审计考核仍然采取闭卷方式,无法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高职院校审计课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1)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审计教学活动。尽量运用多种方法教学,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角色定位法,启发式提问,研讨式教学和论文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教学手段上,要编制审计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有条件应该购置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软件,可以大大缩短了学生对审计认知过程和审计方法的掌握。

(2)审计授课内容可以采用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将审计实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根据教学模块将审计任务划分成便于学生学习的单项操作、综合训练等审计任务,每类任务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审计实训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建立和完善审计实训,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由于审计模拟实验所需资料涉及的知识面广、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要求研发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当丰富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还要熟悉电算化会计与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高职院校可以从学校自身条件出发,把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兼作审计训练基地,也可以单独设立审计试验室以作为审计实务演习之地。

(4)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让教师参加全国或地方的会计、审计社团活动,增加同实际工作多年的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5)改革单一的考核办法,实行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审计教学考核可以采用理论测试、课堂讨论和撰写审计报告等方式,增加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试题。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考试。对于考试成绩的评定,课堂讨论成绩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3 结束语

新的***治经济环境下,高新技术不断向生产和生活方面渗透,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竞争不断加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培养“大会计”(财会审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形成既注重理论水平,又注重计算机与审计相结合,强化实务操作能力的课程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张家杰.基于新准则体系的高校审计教学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8).

[3]何伟威.《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案例实训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审计理论实务论文10篇

学习

医院院感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院感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医院院感年度工作总结,医院院感工作总结。三、重视消毒供应工作,实行全院集中清洗、集中管理,规范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流程,添置了水处理器,清洗机、脉动高压灭菌器、烘干机、清洗槽、低温等离子灭菌

学习

金融期刊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期刊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论文精读100篇,金融论文目录。主办单位:城市金融研究所;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9-9190国内刊号:11-4613/F邮发代号:80-312发行范围:创刊时间:199

学习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案例分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案例分析100例,审计真实案例分析论文2000字。2.经营成果方面的差异:(1)净利润差异。三家上市银行2000年度净利润境内审计数都大于境外审计数,其平均差异率为33%;(2)每股收益差异。除发展银行

学习

审计质量控制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质量控制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质量提高论文,审计质量评价论文怎么写。

学习

公司月度工作汇报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月度工作汇报,内容包括公司部门月度总结汇报,如何做公司月度工作汇报。二、培训管理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结合人力资源培训模块的建设,同时综合各个部门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公共类培训及部门培训,全年累计开展公共培训共

学习

内部控制审计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内部控制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审计论文2000字,审计论文什么方向好写。(二)文献回顾以SOX法案的颁布实施为分界点,美国内部控制相关研究可以分为2002年之前和2002年之后两个阶段。2002年之前,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财务报

学习

金融类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类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类论文怎么选题,金融类小论文。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其市场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证券的市场价格尤其是股票价格除了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变化,还要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人

学习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内部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内部审计论文有案例的,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论文题目。2内部审计外包的原因分析2.1内部审计外包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途径就

学习

经济效益审计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效益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效益审计论文,经济效益审计毕业论文题目。国家审计署在2003年推出的审计工作五年规划中就曾明确规定效益审计工作量要达到50%的比例。当前,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

学习

金融评论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评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评论论文,对金融的认识论文范文。1、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认为货币危机是否爆发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特别是财***赤字的货币化,假定***府为解决财***赤字问题而大量

学习

金融论坛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论坛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论坛论文,金融毕业论文精选8篇。2015年6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在博鳌亚洲论坛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会议欢迎晚宴上宣布,博鳌亚洲论坛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成立。周文重

学习

计算机辅助审计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辅助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论文,计算机审计实操论文。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逐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转变:一是逐步实现审计管理工作从手工转变为系统化;二是逐步实现从手工查账的审

学习

审计风险研究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风险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论文提纲,审计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二、风险因素分析注册会计师要想明了审计活动所面临的全部风险,首要任务便是寻找与审计自身活动和环境相联系的风险因素。这点在目前并没

学习

公司内部审计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内部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新设公司内部审计论文,内部审计论文。第一,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公司治理的要求差距很大。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师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参差不齐,仅仅对财务资料进行审核,缺乏与职业相适应的敏锐洞察

学习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案例分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案例分析100例,审计真实案例分析论文2000字。2.经营成果方面的差异:(1)净利润差异。三家上市银行2000年度净利润境内审计数都大于境外审计数,其平均差异率为33%;(2)每股收益差异。除发展银行

学习

审计质量控制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质量控制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质量提高论文,审计质量评价论文怎么写。

学习

内部控制审计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内部控制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审计论文2000字,审计论文什么方向好写。(二)文献回顾以SOX法案的颁布实施为分界点,美国内部控制相关研究可以分为2002年之前和2002年之后两个阶段。2002年之前,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财务报

学习

审计本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本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毕业论文如何发表,审计实务方向毕业论文。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扩大,国家对高校资金投入逐年加大,经济活动领域也随之拓宽,作为高校经济问题的护卫者,内部审计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的

学习

内部审计分析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内部审计分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内部审计问题分析论文好写么,内部审计要素论文范文。一、内部审计的涵义及职能拓展(一)内部审计的涵义2001年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

学习

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10篇

阅读(8)

本文为您介绍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内部审计问题的论文设计任务书,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论文。在宁夏电力公司系统全面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审计工作如何结合本专业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学习

审计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专业学科导论论文题目,审计学专业导论论文模板范文。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根据《******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学习

浅谈审计风险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审计风险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风险论文的思路,审计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CPA通过对被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运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