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1
1.1内部审计外包的概念内部审计外包就是将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转化为外部审计人员承担,从外部聘请专业审计人员履行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与企业内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外包就是实现了审计主体的外部化,审计人员不从属于企业人员。
1.2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基础内部审计外包理论基础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是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是由科斯提出的,他认为交易需要成本,企业和市场属于不同的交易机制,在市场机制下企业花费的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企业就会通过夸大企业规模来替代市场机制,同样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它的经营费用超过了市场机制,那么企业就会选择市场机制。企业内部审计属于企业的一种交易费用,目前企业所承担的内部审计工作所消耗的费用已经远远大于市场机制的交易费用,为此企业需要实现内部审计的市场机制管理。二是核心竞争力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的普拉哈拉德和英国的哈默所提,他们将企业比作大树,企业需要做的就是要保障根系的稳定,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核心竞争力上,而非核心工作则可以通过外部购买的方式获得,内部审计只是负责对企业的监督和促进企业价值增值,显然其不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其可以实现外包。三是委托理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了分离,为此就形成了委托关系,但是具有信息的不对等关系,企业的所有者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强化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存在内部审计就会产生经济成本,为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保证内部审计的***性,内部审计外包不失为最有效的途径。
2内部审计外包的原因分析
2.1内部审计外包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途径就是降低企业的成本开支。当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消耗的经济费用超过市场机制费用的时候,企业有充分的理由选择外包模式。首先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实施内部审计需要企业支付相应的办公用品,比如需要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物质设备以及人力资源等,这些都需要消耗企业一定的费用,而实现内部审计外包则可以减少企业在此方面的经济支出,降低了企业的经济费用支出;其次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降低成本。通过内部审计外包可以将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转化为具有市场机制的专业管理人员执行,这样一来就会大大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企业的增值效应。
2.2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性长期以来企业的内部审计一直备受争议,追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性不强,常常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预。实施内部审计外包以后会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性,这是因为:首先内部审计外包机构与企业属于委托关系,不受企业的领导,因此它们具有***的社会地位,与被审计对象没有经济利益关系;其次承担内部审计外包工作的审计人员不受企业内部的约束,他们只需要按照审计委托合同规定的内容进行,而且承担审计工作人员薪酬福利与被审计企业没有任何的关系,因此审计人员在感情上没有必要为审计单位的违规行为提供隐瞒的义务。
2.3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促进企业价值增值,因此只要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管理模式都属于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传统的内部审计由于其在制度上、人员以及评价方式上都对企业管理者的影响较大,导致内部审计的***性缺失,因此实现内部审计外包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创新性管理模式。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企业实施精简机构的战略目标,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实现资源的最大配置,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实施合作战略目标,通过与专业内部审计机构合作,优化企业分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
内部审计外包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会对企业带来各种风险挑战,如果不能合理地处理这些风险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通过实例分析,内部审计外包风险包括:
3.1信息风险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谁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资源谁就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换句话说就是谁掌握了对方的核心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因此加强企业核心信息的保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内部审计外包工作就是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审计,虽然企业在选择外包时会注意信息的内容,但是有些内部审计职能中会含有企业的一些机密信息,一旦实现内部审计的外包就有可能造成信息的泄露。
3.2外包单位选择的风险在企业选择外包单位时可能会因为选择的外包单位的质量不过关而导致企业遭受各种损失,比如所选择的外包单位没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导致对企业的审计工作没有做出正确的结果,最终导致企业出现经济损失。
3.3***性丧失风险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外包的目的就是在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基础上降低企业的成本开支,并且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性,但是企业也不能忽视***性丧失的风险,比如企业选择的外包单位属于企业的外部审计机构,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企业没有任何的内部审计权,最终可能引发会计信息失真、舞弊等行为。
4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控制措施
4.1根据企业现状合理地选择外包方式内部审计外包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人们对其接受的程度还不高,这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以及人员的现状有很大的关系,我国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队伍,在此情况下,选择内部审计外包的企业非常少,但是其之所以存在就有存在的价值,内部审计外包并不是取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而是对企业内部审计力量不足的弥补,因此在选择内部审计外包时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合理地选择内部审计外包的方式,比如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比较健全,企业就可以选择部分外包的模式。
4.2加强对内部审计外包服务的监管与评估企业在选择内部审计外包时一定要对外包对企业形成的各种影响进行评估,避免外包对企业经营活动所构成的影响风险形成,首先企业的管理者要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去分析外包,如果企业实施外包对企业的发展构成巨大的影响,那么企业就要考虑放弃外包,比如企业实施外包的费用要大于企业内部审计的费用支出,那么企业就要重新考虑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其次企业在选择外包服务时一定要制定完善的约束措施规范外包行为,比如通过制定外包合同规范对方的权利、责任、考核标准以及违约情况等信息;最后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作为承担内部审计外包职能的会计事务所由于其不受企业的约束,为保障外包环境的健康发展,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加强对它的监督与规范。
4.3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商企业一旦决定实施内部审计外包后就要选择合适的外包单位,而在确定外包单位时要重点考察外包单位的服务质量,具体考察的内容:一是外包单位的软实力,比如外包单位在行内的口碑、文化实力以及发展前景等;二是要根据上述几条指标对外包单位进行考核,并且要尽可能选择多家外包单位,并且对他们进行对比,择优选择一家;三是在选择外包单位时一定要注意外包单位对企业***性的影响,不能选择承担企业外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单位,同时也要避免企业与注册会计师签订内部审计外包合同,因为注册会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对外承担业务。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2
1.1审计体制不完善,审计人员素质偏低目前我国的煤矿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作用甚至将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机构进行了合并。审计工作在企业运营中失去其权威性,进一步影响到企业日后的正常发展。现在大多数企业的审计人员都是由财务部门的人员进行操作的,大多数人知识面比较单一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工作的要求。再者,一些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过于放松,很有可能给公司带来损失。
1.2审计过程中相关的法律保障不健全虽然我国早已经步入了法治社会,但是我国很多方面的基本法律制度还是有待完善。更何况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新生的各个领域都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进行保障。但是在煤矿企业中的审计工作中,相关的法律制度仍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审计工作的风险。首先,对于已经成为审计部门一项重要工作的经济审计仍然没有得到相关审计法规的明确规定。其次,作为决定内部审计风险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完善。而且,企业对于审计风险的责任制不明确。企业只关心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对于审计人员给出的相关建议以及注意事项等都很少进行考虑。这样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容易造成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的下降,导致产生严重的审计风险。
1.3内部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工作顺利进行要经过准备、实施和终结阶段等,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准备阶段主要是需要审计人员确定审计的任务,签订相关的审计协议,而且要对审计的工作方案进行初步的设想。在实施阶段就要对准备阶段做出的初步方案进行实质性和符合性测试,并且在测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改,最终获得审计工作的底稿。在终结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审计的数据以及审计底稿进行整理,并且根据所有得到的数据进行审计报告的编写工作。虽然这些流程都是心知肚明的东西,但是还是有些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为了企业能短期内获得大量的利润精简审计工作人员,降低审计工作,只做表面文章。
2煤矿企业内部审计的防范措施
2.1完善审计体系企业的内部审计体系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都应该遵循以下几点:首先,将审计部门从财务部门中***出来,安排特定的人员负责审计的相关工作。其次,对于审计机构的管理应该由企业中的领导层进行管理,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能够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再者,要保证审计人员的***性。审计人员要想在审计过程中做出较为准确的、无偏见的判断就需要在审计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性。
2.2建立合理的审计程序为了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要从审计程序开始进行严格的管理。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审计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对于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严格对待,确立明确的责任人,将问题真实的反应出来,争取降低审计的风险。审计人员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注意,对于没有涉及到的项目不进行任何评价,对于事实证据不足的项目。在审计处理方面,审计人员要遵循自己客观公正的理念,避免主观判断,保障审计结果的客观性。
2.3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有效保证审计工作的***性为了确保内部审计监督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因此,在设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2.3.1***性原则***性可以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和不偏不倚的专业判断,这对审计工作的恰当开展是必不可少的。内部审计机构***性的内涵应主要表现为形式上的***和实质上的***两方面。形式上的***要求内部审计在组织内具有较高的组织地位,内部审计师的工作应能够获得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支持。实质上的***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精神上必须保持必要的***性,应以公正的态度,避免利益冲突,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保持诚实的信念,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做出重大的妥协。
2.3.2效率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应是精练和高效的,能够满足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所提出的有关要求。
2.3.3灵活性原则根据委托理论,内部审计能够约束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契约关系,而且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委托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监督人的行为。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规模大小不同的企业,内部环境差别很大。从一般意义上说,大规模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程度具有强烈的要求,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各部门和直属机构的经营活动。相对而言,较小规模的家族制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程度较小,管理层可以直接监督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所以,内部审计组织是否存在,以何种方式存在等一系列问题,都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规模而定。
3总结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3
论文摘要:文章对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效益审计的的必要性、审计内容、审计步骤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做好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内部效益审计工作,对维护企业利益,避免合同风险、融资风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不规范行为仍然存在,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阴阳合同、肢解单位工程、造价一次包死的中标工程,结算时砍一刀等建设单位的不规范行为严重影响着建筑市场秩序,给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和竞争力的提高带来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建筑用钢材、水泥、铜等建筑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企业工程成本,尤其是对造价一次包死的项目影响更大。一些改制后的施工企业在管理上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仍存在差距,粗放型管理的影响还较深;还有一些企业管理层次较多、管理手段较落后、施工技术层次较低。
以上这些因素直接造成建筑企业存在合同管理、投资、融资、垫资、拖欠工程款、施工等多方面的风险,而内部审计是有效控制风险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很多大型施工企业都设置了审计机构,以更好地为管理服务。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刚起步,还不是很成熟:(1)内审工作在管理和经营领域深入不够,多数停留在差错防弊的一般水平或层面上,使审计成果利用价值不大。(2)在审计方式上,仍然以事后审计为主,并非是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计;审计手段单一,使内部审计监督缺乏有效性;审计程序简单,取证不到位加大了审计风险。(3)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欠缺,项目管理规章制度流于形式,一些企业管理层没有把内部控制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高度来考虑。
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效益评价、决策服务、间接管理等多方面职能,当前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最主要的一项职能就是经济效益审计,。
一、实施内部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现阶段,许多大型民营和国有施工企业通常采用的是“三级管理三级核算”的组织管理模式,从低到高依次为工程项目经理部,工程施工分公司,总承包公司。集团公司为利润中心,工程公司为成本费用中心,项目经理部为责任成本中心,机制上按责权利效统一原则,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其基本考核模式为:项目经理部、分公司实行集体风险抵押承包,即“包实基数,确保上交、超额奖励、亏损受罚”。经理部实行“项目总承包合同书”和“年度经济承包责任状”。分公司按工程项目施工合同工期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年度经济承包责任状”。项目经理和分公司经理作为承包代表人、重奖重罚。其奖罚标准同整体承包效益和个人业绩挂钩。
为了使责任制落到实处,就必须坚持实行效益审计、成本跟踪核实、项目解体终审、责任制自评、互评和纵向、横向交错考核等办法,力求承包合理、成果真实、考核严明、奖罚兑现。
工程项目的内部效益审计就是施工企业内部通过制定适应项目管理目标审计方案,对其所属工程项目实施的、以促进工程项目部完善内部管理,帮助项目负责人更好地履行经营受托责任,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防范经营分险为目的的一种全面的效益审计形式。它是施工企业经济活动的再监督,是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审计目标随着项目不同阶段而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合同对整个项目投资的效益性;合同执行中的变更管理,审计项目单位是否掌握和运用索赔技术。
2.评价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审计项目单位在施工项目成本的预测、计划、动态控制、核算和分析是否真实、完整和有效。
3.评价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的有效性。
4.评价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审计和评价项目单位预算计划、物料管理、财务系统的信息使用效果。
二、施工企业内部效益审计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长期性、阶段性的特点,可以把内部效益审计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投标(事前)、施工中(事中)和竣工后(事后)的经济效益审计。
1.项目投标决策内部效益审计。主要包括:参与标前评审,评价承接项目的可行性;参与预算分割制定,评价项目绩效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行性;审查标底编制的合规性和标书制作的完整性,规避投标风险。在实务中,审计部门对其单***项审计情形并不多见。
2.建设阶段内部效益审计,实质上是核实建设项目的成本造价。重点关注内容为:(1)工程量的真实性审计,即包括实体工程量和实际消耗量的大小,主要是验证其提供资料的真实程度。(2)材料使用情况的审计,即施工单位是否真实采用所列材料的规格和数量等情况。(3)对影响造价的材料价格签证等有无按施工合同要求办理。(4)审计工程质量,即其是否按照合同约定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5)审查建设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的情况及有无挤占、挪用、转移现象。(6)通过审计,提出合理索赔的可能性,根据同期施工日志,对索赔事件的起因和责任归属进行划分,按索赔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索赔证据。(7)在建设项目结算阶段,重点检查影响项目成本的事项,如材料市场信息价格的变化、补充合同、工期执行和工程质量控制情况等。
3.竣工后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竣工后内部效益审计通常是在中介机构出具《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核报告》后,在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基础上对项目整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体审核和综合评价。在这个阶段,内部效益审计侧重点是影响最终绩效激励兑现的量化指标的审核,如项目收入支出的真实性、完整性的确认;项目外债情况及真实性确认,同时对项目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项目后评价。
在各个阶段,对项目的整体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分析,特别是对利润等绩效需考核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分析,并依据效绩考核办法,出具内部效益审计定量指标评价报告;对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材料、安全、现场管理等进行控制的有效性、完整性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并出具内部控制评审意见;在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基础上进行产值分析、利润分析、风险分析,出具项目中期控制预警报告,以达到过程控制,目标管理。
三、内部效益审计的具体审计步骤
内部效益审计实施过程就是实现项目审计目的的过程,其实施主体是总公司层级的内部审计部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只是项目审计的一部分,而对影响工程成本的施工组织方案、材料物资供应、施工机械的配置与调度、分包工程成本等重要因素的审计,需要工程技术、经营计划、物资及审计部门本身等多部门参与。内部效益审计过程一般为:下达审计通知书,制定审计方案,组织实施审计,编写审计报告,交换审计意见等。
工程项目审计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审计目的对方案的要求,在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时,要按照《内部审计程序规范》和《内部审计制度》,制定符合具体审计目标的适当的审计程序。
以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内部效益为例,其主要审计程序的设计是在确定成本费用为重要效益指标审计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查证分析表单,引导内部效益审计方向,并使现场审计取证表单成为内部效益审计报告的主要组成内容。
1.总体审计方案中量化绩效指标的审计。以系列查证分析表单为线索,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内部效益审计以成本费用为重要审计内容,在工程结算收入较为确定的情况下,主要以分析影响效益的关键因素为重点,对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人、财、物的供应,机具的配置等等进行分析。
2.施工企业内部效益具体审计程序和审计表单举例。以《分包工程成本控制表》为例,审计表格的设计是为了最终反映审计成果,通过履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对审计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确认。在大量存在分包工程的情况下,重点加强对分包工程的审计监督,对人工、材料、机械等结算价格的审查,是内部效益审计重点关注内容和必须履行的审计程序。通过选择或制定审计所需管理表单,在审计相关数据基础上,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
3.分包工程成本。一是抽查分包工程款拨付单,检查拨付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批准,分包工程拨款汇总表是否经过适当人员复核,是否正确及时入账。二是抽查分包工程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领料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批准,材料发出汇总表是否经过适当人员复核,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正确及时入账。再以《消耗主要材料差价分析表》为例,材料费一般占整个工程造价的70%以上,因此对主要材料的审查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工程预算与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采用双因素分析方法,确定分别由价格和数量引起的偏差幅度。在价格审查上,可以通过查证材料购买合同及发票,询问对方单位及对比市场信息价等具体的审计程序,来发现材料价格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在数量分析上,主要审核材料进出库的内部控制、材料使用有无浪费、材料采购数量有无超预算、材料采购计划合理性。
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内部效益审计除了测试内部控制制度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外,还应深入到影响项目业绩及经营风险的每一个环节。在查证被审项目的收支基础上,对财务管理数据加以分析对比、评价其是否节约,是否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和预期的效果,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促进项目部改善经营管理。施工企业内部效益审计中有关安全、项目质量、项目进度等管理控制重点的审计,主要通过实施过程控制测试实现。重点是关键控制程序和关键控制目标的测试,其中审计表单的设计应与各项管理目标一致。
特别需要提出,目前企业在垫资及甲方拖欠工程款方面风险最大,因此将建设过程中的索赔事项作为内部效益审计的关注内容,并制定具体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取证工作,是内部效益审计出现的一个新的内容。
四、内部效益审计报告
内部效益审计报告及结果,有赖于上述审计程序的有效实施和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其审计结果可分为:项目效益评价结果报告和项目效益风险分析提示报告。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4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对问题本质的深入认识,掌握事务内在的规律性,因势利导,才能有质量的解决问题,同时也才能避免在解决老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遗留问题。因此,要解决审计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首先需要正确的认识理解审计的内在本质。目前,理论界关于审计本质的研究,取得的前沿成果是基于“结构论”的审计观。那么,何为“结构论”的审计观?“结构论”的审计观是运用“结构论”方法对审计本质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结构论”审计观的创始人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伊尻雄治(1975)认为:“我们的现代社会建立在一个责任的网络上”,“会计并不是一个微观的决策系统,审计也不仅仅是一种查账工具,他们都是社会经管责任系统中的一项客观活动。”李若山认为:“审计作为一项人类社会活动,一开始也是孕育在某种社会结构之中。虽然产生审计活动的某种原始结构部分地与会计有关,但是会计本身也只是某种社会结构中的产物。因此,决定与产生审计的最根本原因并不是会计,而是与某种社会结构有关的经济职能。”同理,决定与产生企业内部审计的最根本原因也并不仅是会计监督,而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结构有关的经济职能。这种内在的结构自然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对企业内部形成各业务活动链条的各组成结构发挥相应的作用。如:随着企业管理控制水平的不断发展,目前审计活动已不再仅仅停留于财务账表的查错纠弊,而是发展到了企业重大决策、生产经营各方面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内部审计已不仅仅是一个只与会计部门打交道的部门,而是需要对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管理控制的适当性、甚至是企业决策机构决策活动的合法、有效性进行梳理、分析、鉴证与评价。早在2012年,***、***引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2〕68号)中就提出:“要加强评价与审计,促进内部控制持续改进与优化。各中央企业要认真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年度评价与审计工作,促进内部控制持续改进与优化。企业内部审计或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对本集团内部控制的年度自评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重点子企业、基层子企业和关键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检查评价;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聘请外部中介机构协助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或进行内部控制审计。这一要求揭示了内部审计与企业其他组织机构的结构关系。
二、构建开放式人才资源开发运用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按照***、***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应负责对企业各级组织机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而要实现这一职能,审计部门的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企业各单位、各项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与风险防控的核心重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既要精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但是,目前审计人才队伍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与当前的工作需求相比都有不足。以前,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多由财务人员转型而来,财务人员虽然对控制具有比其他专业人员更敏感的优势,但是对于生产经营的专业业务缺乏深入的了解。为了适应新的监督形势要求,近年来,内部审计部门逐步引进了生产、建设、营销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充实到审计工作岗位,并对财务专业出身的审计人员进行了有关业务的专业培训,以期站在审计部门整体角度实现人员专业结构的复合性,满足业务监督全程覆盖的要求。但是,这种人才管理模式存在一种弊端,就是当专业人员离开专业岗位后,由于不能及时进行专业技能的更新而快速落伍,并不能持续保证专业技术的优势。同时,由于公司不同部门之间人才流动的机制尚未形成,专业人员到审计部门后,专业上升通道有限,使得审计部门也很难吸收到非常优秀的专业人才。因此,审计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相对于工作要求存在局限。同时,由于内部审计业务的快速发展,覆盖领域的快速延伸,工作任务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部领域以及外部关注的诸多敏感事项,其中有些是以往审计从未涉足的,可以说是范围广、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临时性审计调查任务也层出不穷,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在上述机构定员有限、专业人员成长通道不畅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妥善解决审计人才资源的问题是内部审计部门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处理的难点。
三、构建开放式人才资源开发运用管理机制的途径
本文所谓的“开放式人才资源开发运用管理机制”,是指根据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以内部审计的内向功能为载体,实现与各专业单位与部门机构的良性互动,除了完成必要的审计监督、迎审协调等职责外,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整体结构中独特的地位作用,将内部审计打造成公司专业人才横向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专业人才全面熟悉公司各项业务管理控制流程成长、提升综合素质水平提供机会,同时与专业部门共享公司的专业人才资源优势。具体做法是,在审计项目组织中,抽取各专业骨干人员参加,弥补审计人员专业技能方面的不足。同时,为了保证抽取的专业人员能够按照审计方案要求实现工作目标,应对各专业人员进行控制理念与法制意识的培训,指导其按照审计思维查找专业管理流程控制缺失、风险隐患。并且,在给专业人员安排审计任务时,既立足其专业特长的有效发挥分配相应的审计任务,同时又以其专业特长为核心安排其从事相关业务上游与下游的延伸审计工作。通过这种培训与安排,给专业人员一个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站在整个业务管理流程控制的宽度,站在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控制的广度,审视自己所从事专业管理控制情况的机会。这种机会对于专业人员的成长有三项益处:一是可以帮助专业人员深刻认识自己所从事业务在整个业务管理流程中、在整个企业经营管控中所处的位置,培养专业人员的大局意识,以更好处理与完善自己所从事业务如何与业务链上游和下游、与公司其他部门工作的协作衔接。二是,也促进专业人员进一步增强依法、合规进行专业管理的自觉性,规避以前专业管理中的“任性”行为,不断提高其对本职专业管理的规范性。三是通过审计项目,给专业人员一个与公司系统其他单位进行深度沟通交流的机会,可促进其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业务能力与管理控制水平,更好的发挥内部控制“第一道防线”的功能。
四、结语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5
论文提要: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一些控制风险的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松弛,其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主要有内部审计***性的缺乏、素质不高、审计程序不合理等,法律规范的不完善以及环境方面的差异等客观原因使得内部审计风险错综复杂。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控制的措施,以使得内部审计更有效率,更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一、内部审计概述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审计在维护市场秩序、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策、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查明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内部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告事实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弊端,或内控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失察,而提出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审计对象及其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责任的风险。为了有效地防范和避免审计风险,应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深入研究,从而保证内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内部审计的主观风险
1、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相对***性。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性不如外部审计,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也反映出其***性的弱化,有的单位把审计机构设在财务部门中,有的把审计机构和***门合并在一起,有的单位由分管钱财物资及账目的人员兼任审计岗位,有的单位领导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2、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目前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工作态度及心理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像专业的审计人员那么高,很难客观地做出公正和无偏见的判断;另外,内部审计人员配备普遍不足,有的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人数也难以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同时,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改革创新意识比较弱,审计理念还停留在传统审计上,大局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
3、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本身隐含的审计风险。许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如审计机构缺少事前的审计计划,事中的审计程序和报告前的审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不完整,一般只记录审计问题事项,而未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审计事项,使得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无从入手,这都使内部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二)内部审计的客观风险
1、内部审计法律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目前只有20世纪八十年代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1989年制定,2003年修订),法律级次明显偏低,可操作性差,存在着滞后现象。这样,内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只有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和正确性,因而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
2、审计对象的复杂及审计范围的扩展,加大了内审风险。现代组织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使得内审对象的范围逐步扩展,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这里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掺杂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内部审计业务也已不再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还包括经济责任审计、内审业务的拓展、使审计人员承担更多责任和风险。3、企业的外部环境导致的审计风险。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使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企业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加。经营风险的存在往往引发更大的审计风险,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加剧审计风险的产生。
三、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
现代内部审计不再是监督检查式审计,而是参与式审计,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帮助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以完成所负经济责任。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应针对以上原因做好如下几点:
(一)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增强其***性。内部审计的***性是内部审计质量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在设置内审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性原则。这是设立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于被审计单位,***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二是权威性原则。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二)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增强其风险意识。各内审部门要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内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并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及表达能力,提高分析、判断和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最后,还应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审计工作中始终将审计风险作为确定审计项目、审计重点、审计程序、审计结论的判断基础。
(三)加快有关审计法规制度建设。国家应抓紧制定、颁布内部审计法规和内部审计业务准则,以统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降低审计风险。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同时,内部审计还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同国际惯例接轨,以谋求长足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审计组织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全面质量控制制度。全面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合理保证所有内部审计活动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策和程序。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业务操作规程、考核与评价、监控等。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6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起制约、防护、鉴证、促进、建设性和参谋作用。目前的问题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国家审计等外部审计业务指导;内部审计缺乏***性;内审人员重实务、忽视理论研究;对内审作用及内审机构的有无缺乏认识;专业审计人员配备不全,限制了内审工作的开展。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适应改革的发展方向,强化审计责任,消除内审局限性,依法审计,在监督与服务中求效益。正确认识和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解决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当前企业加强管理及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内部审计作用问题对策
正文:
为了全面开展审计工作,我国于1984年在部门、单位内部成立了审计机构,实行内部审计监督。1985年10月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内部审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一、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表现。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内部审计部门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在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或之后)产生的客观效果。
1、制约作用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揭示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
通过检查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制止违规行为,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例如,山东齐鲁増塑剂股份有限公司审计科自成立以来,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查出不合规问题15项,金额达305万元,均按照国家法律作了整改或上缴财***。有效地防止了违法违纪行为的产生,维护了财经纪律,教育了财务人员,为今后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事实上不少单位的信息资料不仅存在错误,而且存在着具有造假性质的“账外账”和“两本账”及私设小金库现象,因此,有必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查错防弊,提高会计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3)配合纪检***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发现问题,查明损失浪费、贪污腐化行为,及时向纪检***门提供证据和信息,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审计的“经济警察”的特殊作用。
2、防护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监督职能中,对深化改革,降本増效起到了保证、保障、维护作用。
(1)、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
为了适应WTO环境下的新形势,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审计人员有必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风险审计及计算机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内部审计人员应重视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随地开展内部审计督查,提出有效措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降本增效,维护财经纪律。
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维护财经纪律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出发点。
例如:山东齐鲁増塑剂股份有限公司审计科自1989年建厂初期就开始实行外委工程审计监督工作,成效显著。审查了公司建设的全国性的大型工程项目DOP四万吨、DBP二万吨、810酯、山东増塑剂技术开发中心中试装置DOS、DOA项目、两万吨苯酐等基建工程项目及日常防腐工程、检修工程、粤港城大酒店、兔巴哥食品公司等外委工程项目,审查工程结算5700份,审查总价值53340.15万元,审定值45520.30万元,审减值7819.85万元。通过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但节约了资金,减少了资金流失,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成绩得到了上级审计部门的肯定。
3、鉴证作用
(1)、开展联营审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联合经营是在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为了取得实效,一个企业和一个或数个企业为发展生产和产品交换而进行的经济联系。山东齐鲁増塑剂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由齐鲁石化公司与临淄区***府各投资50%而组建的联营企业。从公司建立到目前为止,虽曾一度效益较好,1992-1996年人均经济效益列淄博市工业企业第三位,跻身于中国化工500强,但随着俄罗斯及西方国家増塑剂产品的大量低价进口冲击,1997-2000年效益下降,有的月份出现了亏损。由于我们加强了联营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工作,遏制了乱摊乱挤成本现象,审计科提出了压缩公司办公费用和车辆维修费用、出售办公用车、优化生产原料丁辛醇和苯酐的采购办法和采购方式等建议,降低了成本和消耗,规范了联营企业财务核算办法,投资双方的合法利益均得到了保证。
(2)、开展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实行领导班子在任定期审计,有助于监督企业领导依法办事,遏制腐败,促进企业廉***建设,为上级主管部门和***府考察提拔干部提供依据。
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评价企业领导在任期间生产经营情况、遵守财经纪律情况、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肯定成绩,纠正不足,有利于人事制度改革和企业方针***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山东齐鲁増塑剂股份有限公司自建厂初期就按照《审计法》和上级***府审计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了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在离任审计,完善了经济责任制度审计。1989年-2001年共对5任厂级领导班子和65名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了审计,查出违纪金额523万元,其中涉及副县级领导干部2人,中层干部13人,按照法律规定作了处理。其中有2人被追究刑事责任,13人受到了***纪***纪处分。
4、促进作用
(1)、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发现影响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进一步挖潜降耗,增加收入。
(2)、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
通过经济责任制审计,发现制度本身的缺陷,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解决履行情况和责任归属不清的问题。
(3)、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
不定期的开展对企业子公司、分公司的审计,规范下属实体遵章守纪,正当经营,依法办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例如:山东齐鲁増塑剂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以来,责成公司审计科配合山东新诚会计师事务所对下属兴达工贸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粤港城酒店等单位进行年度不定期审计,共查出不合规事项63项,涉及金额105万元,均作了整改,有的按照法律规定作了处理。规范了二级企业的财务帐目,培训了二级企业的财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促使二级企业财务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5、建设性作用
建设性作用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1)、审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
(2)、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山东齐鲁増塑剂股份有限公司审计科早在1993年就向领导层提出了降低DOP、DBP产品进料成本的建议,经过充分调研论证,2001年自己设计上马了两万吨PA项目,开工率达100%,月产苯酐2381.3吨,是设计值2000T的1.19倍,PA收率达108.8%,是设计值的1.017倍,邻苯单耗降低4.6%,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每吨原料自产比外购节约1000元,月节约资金238.13万元,全年降低成本2381.30万元。年副产高压蒸汽52190T,创效益469.71万元.残渣实际采出量(1260元/T)为9.54KG/H,低于41KG/H的设计值,酸水实际采出量为(160元/T)0.375T/H,低于0.57T/H的设计值,成功实现了高负荷、高质量、低能耗、高收率的达产目标。2001年扭转了前几年的亏损局面,2002年6月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应对了国内外増塑剂行业的竞争,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显示出了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实践证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不是束缚企业的发展,而是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发挥广泛的内部审计作用,深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WTO环境下是有长远的发展前景的。
6、参谋作用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也由原来的面向国内市场转上了国际市场,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可靠的经济信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促进了内部审计事业的飞速发展。内部审计可以提供世界性的先进的技术资料和经济信息,客观公正的为领导决策服务。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在贯彻执行***和***府的方针***策和维护财经纪律方面,在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深化改革,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激励作用。但在发展进程中日益暴露出一系列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具体业务缺乏指导。
西方国家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他部门无权干涉,***性较强。而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受经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性太差,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不健全,局限于企业内部环境的条件限制,缺乏***府审计部门的业务指导。
2、重视审计业务,忽视理论研究。
企业内审人员审计业务得心应手,导致理论研究处于低点。充电意识淡薄,审计理论与业务实践不能与时俱进,跟不上国际内审发展的步伐,目前,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企业报考者寥寥无几。
3、作用与认识脱节
在现代的大企业中,仍有不少人对审计工作不理解,认为企业领导是“一言堂”,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对审计有抵触情绪,甚至不配合,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这与落后的企业管理体制有很大关系。有的对内审怀畏惧心理,持有怀疑态度。
4、专业人员配备不全,限制了审计工作开展。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更有甚者对审计业务一窍不通,难以深层次的发现问题。沈阳黎明集团上市公司(黎明股份)财务报告长期作假,沈阳会计师事务所竟查不出问题,最后证监会邀请***及知名院校专家学者才查出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5、重视服务监督,轻视服务机制。
在当前新形势下,关键在于它能够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内部审计是适应企业的内在需要设立的,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履行监督职责,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三、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对策
1、改革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明确隶属关系,增强审计***性。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时间上应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在工作内容上,将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理顺资金运行管理机制。
2、建立健全***府审计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体系,内部审计机构将从行***设置转变为单位根据自身需要主动设置,逐步推行内部审计人员***府委派制。
3、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体制,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4、端正认识,厉行企业内部常规审计,减少违纪违规问题。
5、建立并实行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改变内部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实行风险审计与计算机审计。
6、开展外委工程予结算审计,减少企业资金流失。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7
[关键词]知识经济;内部审计;应对措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调整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许多企业纷纷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培育内部审计人员,推动了近代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我国,开展内部审计,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其目的在于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的管理和监督,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企业角度看,内部审计是***客观地监督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是为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和实现经营目标服务的,因而也是企业监督评价机制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的形成将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的巨大飞跃,这种飞跃体现着进步,而这种进步必然会引起方方面面的变革,以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目标的内部审计将必然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一、知识经济下的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区别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直接依赖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是一种正在形成中的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谓的知识,包括人类文明和发现的所有知识——科学技术、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更加密切,从知识到技术再到经济的作用过程大大缩短,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与此相适应的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内部审计的内容不同。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财***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其审计的重点是其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审查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一定时期内拥有的资产、承担的债务、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真实、合法性;企业占有的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从财务效益审计扩展到人力资源审计、无形资产审计、科技或新产品开发审计、金融工具审计、明细信息审计以及社会责任审计等方面,并将增加金融工具及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重要项目的报表审计和对报表披露的非财务信息审计。
(二)内部审计的范围不同。在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之初,多数企业的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及其***性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审计就是查帐,并将内部审计机构置于财会部门之内,内部审计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方面(审查),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不仅突破了过去地域空间对经济交往的限制,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会计主体的外延不断扩大,一个公司可能拥有大量的子公司,而且总公司又有许多的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关联企业。一个顾客——供应商的松散联盟集团,使得公司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了很强的变动性。由于空间范围的扩大,使原来的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概念,扩大到虚拟的网络空间,组织结构也由新的横向网络组织取代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由此使得我们的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被审计单位,范围变大了,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界定。
(三)内部审计的职能不同。在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早期,以查错防弊为主的监督职能是其主要职能。它强调委托人必须对受托人的财务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监督,以促使受托人全面有效的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保证单位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内部***策、制度的正常轨道上运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主要是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履行评价职能为主。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算、方案是否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内部审计的手段、方法不同。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采取事后审计的方式,审计方法是以手工审计为主。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就地审计等方式将被逐步消失,审计人员不再局限于到被审计单位实地审计,审计主体和客体只需在约定的时间通过媒体见面,这将大大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二是事后审计方式将被适时审计所代替。三是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传统审计最为重视的由会计系统提供线索的方法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无书面记录的经济业务,审计的重点将由原来的审计线索的审核与查找,转向系统分析过程等。四是事后审计方式已不符合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无形资产的大量投入,使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日趋重要。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资产管理由有形资产管理为重点向以无形资产管理为重点转变。企业的专利权、高新技术、商标权、商誉和信息等无形资产在资产结构中的比重上升,价值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如何加强对无形资产的计价和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内部审计将审查评价企业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对所取得的每一项无形资产,检查其来源渠道是否合法正当,计价是否合理合规,审查无形资产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效,有无实现企业的预期经济效益目标,审查会计部门是否恰当地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
(二)高科技项目投资,使科技投资评价和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以高科技产品、高新技术生产为内容的风险投资,在企业投资总额中的比例较大,同时企业承担的投资风险也随之增大。内部审计应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全局性、战略性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应对高科技项目开发方案审查,评价研究开发部门如何就生产能力、执行情况和产出进行衡量,审查销售策略是否真正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检查项目开发部门对投资风险评估的方法和依据,是否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审计,能促进企业真正合理地使用自己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充分有效地调动不同层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将成为经营审计的重点。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焦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证获取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去实现企业目标,并具体从人才发展规划、招聘、选拔培训、评价和激励等环节来配合企业的整体发展,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支出数额大回报也大。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人力资源管理***策、制度进行评价,在员工招募方面主要审查填补空缺的时间成本,是否有度量,招募活动是否得到批准,职位信息是否在内部公开,录用前是否进行过测试;是否有录用推荐程序。在工资报酬方面,主要是审查劳动者权益在企业契约中是否有明确规定,有否违反国家相关***策、制度;绩效考核与薪金报酬是否一致。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方面主要审查有无正式培训与发展计划,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及效益。在人力资源效益方面,主要是审查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组织内部人员搭配是否合理,工作是否协调,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在员工保障与工作安全方面,主要是审查企业是否支付了员工的各种就业保险金,有没有发生安全事故,生产部门是否有安全措施以及执行情况。(四)信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信息系统内控制度的审计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先进技术的采用,使企业信息系统变得更加灵敏、准确和及时,但也加剧了发生错误的风险。内审人员应将内控制度尤其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的充分与适当性列入审计重点,并对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的控制进行检查,审查评价计算机程序自身的正确性,有无保护措施及必要的复原控制,以评价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有效性。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应采取的措施
(一)关注经济发展走向,树立全面发展的内部审计观。知识经济是以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为第一要素的。知识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创造知识的速度以及利用知识的能力决定一个国家21世纪在全球市场的地位。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和网上实体的出现,使经济交易、资本决策在瞬间完成。尤其是电子商务使无纸交易成为现实,“网上公司”、“网上银行”及远距离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体——“虚拟主体”的出现,使知识及其载体人力资源成为这种网上实体的主要资产,如何对这种“虚拟主体”进行内部审计,加强对这种审计线索电子化或无书面记录经济业务的审计,是新时期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的挑战。另外,我们还应看到网络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在缩短地区、时间差异,给人类社会带来效益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其中包括金融混乱的风险、经济危机、脆弱的社会结构和***府自的丧失以及分配不公平的进一步扩大,由此会加剧社会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我们既要认清当前国内外形势,正确理解知识的内涵,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审计观,辩证地看待知识创新和人才创新;既要继承和发展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一些知识、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又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大对智力资产、虚拟资产、公益资产等的审计创新工作的力度。
(二)掌握先进技术与手段,加大审计信息的了解和反馈工作力度。知识经济是一个多元经济,审计的内容也是一个多元的内容。知识的商品化、产业化、信息化,使电脑管理、网络管理在知识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面对电子货币、电子邮件及“虚拟公司”,审计提供的信息也由以前单一的财务信息转向非财务的、非经济的,甚至是物质和精神层上的信息。在这种不确定性信息因素增加的环境下,审计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扩展和延伸,无形之中加大了审计工作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必须依赖于知识经济时代高速发达的信息处理和传送系统,用系统论和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指导审计工作,加大对审计信息的了解和反馈工作力度,尤其是对一些经营业绩信息、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的了解和掌握。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而且还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同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范围扩展到风险管理领域,直接导致审计工作量的加大,审计成本增加,审计资源的有限性使原有的现场审计、手工审计已很难在成本效益原则下适应内部审计的这一新发展,因此,审计技术的改变是内部审计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三)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作弊由手工操作变成了由机器完成,而且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己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舞弊更具有隐蔽性,没有相应知识的内部审计人员是很难完成审计任务的。由此如何识别和评价这些新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和发现舞弊,是对审计人员素质的一种挑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获取新技术、手段、方法的能力。我国现已加入WTO,经济将全面融入国际大潮,各个领域在网络经济时代同发达国家间的相互交流与发展的机会将会更多,挑战和风险也将增大。因此,新形势下的审计人员除具备传统业务知识外,还要掌握其他技能,如:不仅要能熟练掌握操作电脑的技能,还要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以适应电子商务等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有较强的检索信息能力,而且要有将各类知识信息进行新的组合创造出新方法、新思路、提出新创意的能力。因此,审计人员应更新观念,丰富知识,尤其要充实金融、法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能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巧,为决策者及时提供所需信息,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提高管理技术,改变内部审计工作方法。由于信息需求快捷的特点,使即时审计方法倍受重视。在知识企业中,产品更新快,科技信息和管理信息传递快,内部审计将更加侧重于事前、事中审计,传统的事后审计方法已难适应审计发展要求。内审人员的才智,经验和技巧应能适应企业特殊的经营控制需要,要使用各种适时审计方法对企业采购、生产、广告,开发,环境等活动进行审计。通过提供目标分析、评价、建议以及所查活动提出中肯意见,达到改善企业获利能力和更有效实现本企业的预定目标的目的。知识经济管理加强,使分析方法和协调方法大行其道。在对知识资源管理中,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并重,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方法并用,企业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内部审计人员在一个充满个人矛盾的环境中,除了自身声望与正直外,还需得到上司、被审人员的信赖,协调方法尤显重要。在审计工作中,要求内审人员运用交际技巧,处理好与被审人员的关系,使被审人认识到审计是一种帮助,而不是一种威胁。同时,内审人员将利用本身对知识资源相关信息的洞察力,运用分析方法,了解其内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做出审计判断,为企业管理高层对知识资源的积累、取得及使用提供有用的信息。
(五)重视审计工作,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加上社会与***府监督体系完善,通过内部审计监督,健全内控制度,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信誉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股东及经营管理者对内审工作的重视,将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地位。现代企业汇集了众多高素质员工,在这种环境中,担任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审人员,必然要在思想、业务素质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思想素质方面,除了要求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为人正直、有责任感以外,更要有优先为他人服务的观念,自身要有良好的声望。在业务素质方面,要求内审人员有深厚的会计审计知识,有经营管理、法律、计算机、语言等综合知识,还要有与人交流的技巧,具备与被审人员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在招聘、选择内审人员时,要有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和任职条件规定,同时,为确保内审人员是高素质群体,企业将建立严格的培训、继续教育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林霞.试析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沈阳大学学报,2004,(1).
[2]曾晓刚.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J].经济论坛,2004,(2).
[3]徐慧.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5).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8
(一)经营审计。经营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为对象,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程序和方法,以揭露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探寻堵塞漏洞的有效途径的一种审计。经营审计是经济性、效率性、建设性的,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管理咨询。
(二)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就是确认并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查找缺陷的成因,提出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的一个过程。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审查、分析测试、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其可信程度,从而评价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影响,分析企业风险控制目的的设置是否合理、风险评估范畴的开展是否全面、风险评估结果是否有效、风险应对策略是否科学,判断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措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实现确保资产、资金安全的目标。内部控制审计实际上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需要。
(三)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旨在明确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日常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保证被审计单位财***、财务收支的真实和可靠。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审计,它在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正确评价和使用领导干部,惩治腐败分子,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发挥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四)风险管理审计。审计部门应该应用科学的方法,识别被审计单位的每个风险关键点所存在的管理缺口,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企业完成任务。风险管理审计是沿着内部审计和管理实践两条道路发展而来的,它结合了实质性测试与符合性测试,其运用取决于企业战略、绩效的有效性。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企业内部审计没有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领导者经营理念陈旧,管理素质较低,仍然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不重视内部审计,其企业不是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就是即使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也会随意撤并或精简内部审计人员。当企业面临重大困难时才想到了解内部审计的问题,即使寻求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帮助也于事无补。究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在内部审计发展不够充分、社会舆论对内部审计宣传不足的大环境下,管理层往往低估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忽视了内部审计创造价值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自然要配备内部审计人员,这必然增加企业的费用支出,一旦遇到企业调整职能机构,往往是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首当其冲,部门和人员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民营企业一般是自己经营的企业,领导者时常陷入独断专行的误区,认为内部审计会妨碍自己做出***的决策,削弱自己的权威,甚至会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给企业带来不利;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一些财务部门人员把内部审计部门视为监查内部经济问题的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抱有偏见,因而不配合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一些员工也认为内部审计部门就是查处自己是否贪污舞弊,进行钱权交易,这样管理层就会坚持内部审计部门是影响内部团结的祸源。管理层只有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设立混乱,内部审计***性不到位
由于国家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民营企业是否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缺乏对其现成的准则指引和监管,加之相应地针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相对落后,导致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需求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时,一些民营企业根本不联系自身特点的实际,机械套用,有的照搬国有企业的模式,有的照搬外国企业的模式,致使内部审计部门设立上的混乱。民营企业如果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普遍做法是要么在财务部门配备内部审计人员,要么将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合并甚至与***门混合设立,有的虽然设立了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因与其他职能机构地位平行而无法达到强化企业自我约束的目的。内部审计部门在确定内部审计范围、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和报告内部审计结果时不可避免地受到企业内部关系不明了、职责划分不清晰的干扰。当领导批准的经济活动与有关的法律法规发生冲突,出于自保的考虑,内部审计人员通常会选择以“无为”应对,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受到各方利益的牵制,从而弱化了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内部审计要转变其单一的监督职能,从“查错防弊”财务审计逐步转向管理审计,并以管理审计为指导,切实为企业的效益服务。
(三)内部审计受阻于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中小型企业的雏形模式是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步建立并成长起来的,在那个年代,民营企业还只是一个个小作坊、小门面,统称为“个体户”。因为最初都是由家族成员负责产品的采购及销售,企业成立之初,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就是如何让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在实际生产中能省则省,简化了很多相关的内部控制。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当初的“个体户”逐步演变为现在的私营企业或有限公司,出于家族成员有着共同的家族利益的考虑,这些私营企业或有限公司选择凭借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制建立起一个全面信任关系,家族成员控制着企业各个关键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经济命脉。但在企业站稳脚跟后,如果企业没有内部审计这一坚实后盾,一旦家族成员因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而擦***走火,超过亲情的维系力,就可能会上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一幕,直接催化企业的***和破产。
三、关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加强的探究
(一)提高管理层对企业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内部审计不是针对某个部门或个人挑毛病、找缺点,而是帮助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真正提高认识,才能从思想上彻底转变,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层的内部审计理念要由“要我审计”转变为“我要审计”,由被动地接受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转变为主动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审计,促使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逐渐成为管理层的自觉行为。要采用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让更多的民营企业领导者对内部审计给予关注,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可以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相互学习借鉴,邀请在内部审计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通过辅导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科普内部审计知识,利用新闻媒体来树立内部审计的典型,以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文化氛围。内部审计人员也要发扬自身优势,向企业灌输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工作范围和工作增值服务性,还要中肯评价企业,留意企业在内部审计上取得的成就,并从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中提炼出经验进行推广,奖励到个人,与企业建立互动、善意、良性的审计关系,进而赢得企业对其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合理设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保障企业内部审计的***性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对内部审计的***性有直接影响。企业应该遵循适应性、权威性的原则科学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内部审计部门才能行使好其职权,不受干涉,确保内部审计的公正和客观。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机构要分别设立,不能合并,尤为应该***于财务、稽核部门,在人员、职责等方面都要***。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与企业的经营规模、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等相符合。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吸取国外经验,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模式。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占有较高地位是保证内部审计***性的先决条件。内部审计部门直属于董事会,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凌驾于各职能机构之上,地位较高,其***性得到保障。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权衡成本与收益后,可以不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但要配备少数内部审计人员,还要任命内部审计主管以落实内部审计业务。企业还可以实行内部审计外包,采取投标的方式将内部审计委托给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打理。
(三)改变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为内部审计松绑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9
(一)垂直领导
审计业务由母公司实施垂直管理,驻地公司总经理负责审计派驻办(公司审计部)日常管理工作。母公司通过年度工作计划、审计报告、年(季)度工作总结、派驻办主任述职等管理方式来落实审计任务的完成。HL公司统一执行母公司审计制度、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母公司的审计抽查、质量评价和业务考核。审计监督管理办公室对母公司直接负责,职能***于其他部门,对其他部门及单位行使监督服务职能。工作程序为母公司对其旗下的审计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下达审计任务,再由审计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对其部门的审计人员分发任务,制定审计方案,完成审计底稿,出示审计报告,找出其中的不足,最后再进行监督检查整改。在该企业原来的组织机构中,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HL公司的总经理,向总经理报告工作。母公司借鉴行业审计委派制的做法,直接派驻审计人员,提高了HL公司审计机构的***性。
(二)双重管理
所谓双重管理,指的是审计机构的审计业务由母公司直接指挥,同时审计机构要接受所在地公司总经理下达的工作任务,母公司审计派驻办与驻地公司审计部合署办公。审计派驻办的工资、福利、差旅费等日常开销费用全部由所在地的公司负责。人事调配、任用等经母公司同意后,由所在地公司进行办理,未经母公司同意,所在地公司不得擅自变动审计派驻办人员。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审计派驻办结合母公司的审计任务及所在地公司的审计任务形成全年正式的审计计划,报所在地总经理审批,经总经理同意后,再向母公司汇报。双重管理不仅保障了审计机构的***性,而且也方便了审计机构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三)监督本地
监督本地指的是审计机构在执行母公司审计任务的工作中***行使审计职权,从事具有监督职能的审计工作,不受所在地公司的各种制约;负责对派驻地公司的预算执行、财务收支、工程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招投标和合同等进行日常审计监督,并承担审计责任和风险;指导、监督和管理驻地公司的生产工厂和投资控股单位的审计。在监督的过程中,审计机构以国家行业的方针、***策、法律、条文为依据对照检查实际工作是否有违背相关方针、***策、法律、条文之处,及时向总经理及母公司汇报审计结果,特殊情况可以直接向母公司汇报。在得到相关批示后,审计机构对被审计的有关单位和部门下达整改通知,监督其限期整改。同时,本着为企业负责的精神,审计工作以预防为主,将审计过程前移,重点把握事前、事中审计,变法医式的事后审计为保健医生及护士式的事前、事中审计。
(四)参审异地
参审异地即审计派驻办根据国家审计机关和母公司的安排,参与行业内及母公司所属单位重大事项的调研和审计任务。重大审计项目由***及母公司负责组织,成立检查小组,检查人员从各派驻办临时抽调,执行任务期间的出差费用由派驻办所在地负责,完成任务后再返回原单位。参审异地的做法有助于保障审计效果。
二、HL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分析
(一)垂直领导模式分析
垂直领导主要是母公司从上到下实行直接指挥,审计派驻办直接接受上级的指令,对驻地或其他母公司所属企业进行审计。垂直领导运行模式的优点表现为以下四点:
1.命令下达迅速,环节少、效率高。
结构简单、命令统一的垂直领导模式有利于提高信息传达的准确性。这种模式使下级机构可以一步到位地接收到上级的命令,直接明了地了解到直属上级的意***,降低了逐级传达的信息误差度。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明确责任,切实地分配任务,准确地实行责任追究。如:2011年实行行业全面审计后,母公司向下属审计派驻办第一时间全文转发了相关文件,使审计派驻办在审计前有了充足的时间对文件进行消化、理解、沟通。由于准备充分,资料齐全,所以审计效果非常好。
2.增强了母公司对于控股公司信息真实性、及时性的了解。
垂直领导模式中下级人员直接向上级人员汇报工作的做法,有利于提高信息传达的及时性及准确性。审计派驻办直属于母公司,其对所在地企业的信息反馈真实可靠,时效性也比较强。如:审计派驻办成立前,母公司要了解一些事情,需先下文规定具体时间、要求,然后再汇总、分析、整理,如果汇总整理后有些事情还不能确定,还要反复沟通、确认。审计派驻办的成立使该问题迎刃而解。
3.增强了审计派驻办人员的责任心及使命感。
因为执行母公司的工作任务是审计派驻办的重要职责,而且审计派驻办还要接受母公司的考核,因此,审计派驻办人员没有理由不增强责任心及使命感。
4.增强了审计派驻办的客观***性。
审计派驻办对母公司负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解和制约总经理对于审计派驻办的管理力度,使其更加客观、***地实施内部审计。审计派驻办有权不通过总经理直接向上级反映所驻企业的问题,因此,当审计派驻人员与总经理研究问题时,会引起总经理的重视,并促使总经理客观看待问题。
(二)双重管理模式的分析
1.双重管理模式的优点。
双重管理运营模式的优点表现为以下四点:
(1)比较客观全面。
在双重管理模式下,无论是上级管理机关,还是本企业总经理,他们各自的观点及出发点总是有其相同或相异之处,双重领导可以使审计人员在处理问题时听取到各级领导的意见,从而在审计过程中做到客观、全面、公正。同时,由于审计人员受到双重领导制约,其不得不考虑各级领导的感受,这使得他们在审计工作中会尽量做到严谨、客观、公正、全面。
(2)有利于提高审计派驻办所在公司的审计积极性。
审计派驻办人员的日常管理权限归属所在地公司管理,所在地公司有权指挥派驻办人员从事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工作,规范其日常工作,考核其工作态度及劳动绩效,这有利于调动审计人员审计积极性,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规范管理。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参加公司重要工作会议、参与招标谈判和合同审核等起到参谋、规范作用。
(3)有利于审计派驻办为所在公司服务,提高工作意识。
因为审计派驻办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用等日常开销皆由驻地公司负责,驻地企业效益的好坏决定了审计派驻人员的收入,所以审计派驻办人员有责任、有义务为驻地公司更好地服务,有责任、有义务为驻地企业的规范、增效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4)有利于母公司及审计派驻办所在公司的负责人增强责任意识,增强权力制衡。
因为审计派驻办受母公司及审计派驻办所在公司负责人的双重领导,审计意见及审计结果需要双方领导的认可与沟通,这就要求双方领导在对待审计意见及审计结果时都要审慎从严,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2.双重管理模式的缺点。
在其存在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些许的不足:
(1)因为审计派驻办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用等都由所在地公司负责,因此,在执行审计任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容易产生倾向性。
(2)由于审计人员受到双重领导的制约,当领导的意见不一致时,审计人员无法取舍,其***性会受到一定影响。
(3)在同级别部门中,由于管理归所在地公司负责,相关部门对其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其在审计的过程中不能毫无顾忌,权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监督本地模式的分析
1.监督本地模式的优点。
监督本地即审计派驻办在执行母公司审计任务时***行使审计职权,不受所在地公司的各种制约,从事监督职能的审计工作;负责对派驻地公司的预算执行、财务收支、工程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招投标和合同等进行日常审计监督,并承担审计责任和风险。监督本地的优点是:
(1)便于上级领导随时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由于审计派驻办的直属领导为母公司,所以其有责任有义务向上级领导汇报企业的真实情况,并完成上级领导的审计意***,使上级领导能更加了解和掌握下属企业的真实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未成立审计派驻办前,上级领导要了解下属企业的规范情况,无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对下属企业进行检查,另外一种是下属企业自己上报本企业情况。这两种方法都不足取,前一种方法不但耗费人力、时间,也只能对企业前一段时点进行检查,只能事后审计,不能提前预防,更不能随时监控;而后一种方法是企业自报情况,无法核实。现在有了审计派驻办,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上级领导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2)有利于约束所在地企业相关部门的不规范行为。
由于审计派驻办行使的审计职能囊括了生产、经营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所有被检查及被监督部门规范好自己的经营行为,从而有助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从管理学上讲,缺乏监督的单位或部门,往往容易出现不规范的行为,特别是现代企业的工作人员,大多数尚未达到“无为而治”的状态,未达到“自觉”状态,因此,还需要监督这种手段。
(3)强化公司的规范意识。
由于审计监督管理部门是上级派驻部门,对整个企业的行为有着监督职能,无论物资供应环节、卷烟生产环节、卷烟销售环节还是人力资源的工资、财务核算、基本建设,所有过程审计部门都要参与监控。这就要求所在地公司各部门在生产经营实施过程中不断强化规范意识,经营行为要符合国家及行业的相关制度、***策要求,如出现偏差,在审计人员的督促下,就要进行整改。
(4)有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高自身审计管理水平。
审计人员不仅仅对企业有监督职权,更重要的是其对企业有服务职能。现代内审制度要求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审与被审关系。如果长期持有错误观点开展工作,就会造成双方的对立矛盾。内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监督与服务并重,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端正服务态度,努力提高审计管理水平。
(5)为企业提高效益及增值服务。
审计部门对企业财产安全进行监督管理,能使各部门提高财产安全意识。审计监督能促使企业找出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有利于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审计工作只是管理工作的一个分支,如果只是为规范而审计,就不能达到审计的目的。审计同样可以为企业创造效益,防错纠弊本身就可以减少企业的损失。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更能直接体现出审计的增值作用。
2.监督本地模式的缺点。
尽管监督本地运行模式的优点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些许的不足:一是由于审计派驻人员行使监督职能,容易造成有些部门对于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反感,从而产生抵触意识。二是审计人员对相关部门行使监督职权时,如果缺乏被监督的机制,容易造成审计监督意识的弱化,进而影响监督效果。
(四)参审异地模式的分析
1.参审异地模式的优点。
参审异地是指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和母公司的安排,审计人员参与重大事项的调研和审计。重大审计项目由母公司负责组织,人员从各派驻办临时抽调,完成任务后再返回原单位。参审异地的优点表现为以下三点:
(1)节约成本,降低费用。
由于异地审计人员的组成来自烟草行业内部的各兄弟单位,节省了外部审计费用,节约了审计成本,降低了审计费用,所花费的差旅费用远远低于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所花的费用,而且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都来自于同一行业,其所发现的问题比外部审计更加具有针对性。
(2)有利于审计人员学习兄弟企业的先进经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由于审计人员来自不同的兄弟单位,每个单位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先进管理经验,审计人员的审计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沟通的过程。审计人员通过学习与交流可以学到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回到本单位之后,加以吸收与采纳,形成新的构思与想法,从而有利于提高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锻炼队伍,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
审计检查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练过程。审计人员在本单位所从事的业务可能比较单一,但是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却是来自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加强自我完善,以应付检查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角度来说,每一次检查过程就是一次提升水平的过程。所以说,通过检查,可以锻炼队伍,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2.参审异地模式的缺点。
参审异地模式也存在着些许缺点,因为都是兄弟单位,大家平时比较熟悉,有时碍于情面,即使发现问题也不一定能完全、据实地列出,所以导致审计效果容易打折扣,达不到真正的审计目的。平时审计人员分工比较细,但是在审计过程中涉及的业务面比较广,所以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一专多能的本事。审计人员都是兄弟单位的内部人员,若真的检查出一些问题可能会内部沟通解决,对于股东可能有所隐瞒,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也很容易产生对于兄弟单位来检查的依赖性,从而放松自我审计工作。现在的审计运行模式有很多种,但是真正起到审计作用并卓有成效的并不多。路有千千条,蹊径不可少。如果把审计比喻成百花园,那么审计派驻办的这种模式就是审计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出现预示着一种新的审计运行模式的诞生。烟草行业在试行了一段时间后,在全行业进行了推广,并且初见成效,得到了行业内广大职工的认可。
三、完善HL公司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的建议
(一)完善垂直领导模式的建议
1.母公司应加强与派驻办所在公司总经理的及时沟通。
垂直管理尽管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容易造成审计派驻办所在地总经理与派驻办之间的误解,母公司应该在给审计派驻办主任下达任务的同时,告知派驻办所在公司总经理,加强母公司与派驻办所在公司总经理的及时沟通,这样派驻办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会更加顺利。
2.在重大问题上听取审计派驻办所在公司总经理的意见。
垂直管理办法规定,有重大问题时审计派驻办主任可以直接向母公司汇报,但是有些问题是历史形成的,或者带有全局性趋势性,这就需要母公司及时与总经理沟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二)完善双重管理模式的建议
1.完善工资分配的合理性。
如果审计派驻办的工资、奖金、费用等都由母公司承担,审计人员就会在审计过程中无后顾之忧,审计的***性、公正性会更加明显,审计的结果会更加公开透明。
2.加强沟通的主动性。
审计派驻办人员在与领导的沟通过程中,要加强主动性,在双重领导存在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求同存异,加强沟通,厘清事件的脉络与根源,采取必要的沟通协调方式,争取早日妥善解决问题。
3.加强审计派驻办的***性。
由于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相互制约,地位平等,审计的权威职能受到一定的制约,应该进一步加强审计派驻办的权力,使其更有***性及制约性。内部审计的制度形式应选择能够保证其***性的制度形式,具体应为母公司下设审计委员会领导的模式,或者为董事会领导模式。
(三)完善监督本地模式的建议
1.加强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应以监督者的身份出现,因为,监督与被监督是一对矛盾体,是对立的关系,审计人员应强调服务与监督并重,以服务促监督,让被监督单位切实感觉到审计人员的真心,使其感受到规范的益处,这样才能使其从心理上接纳审计人员的监督。
2.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在对审计人员加强考核管理的同时,内因起决定作用,要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除加强其***治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强化其服务意识外,还要通过教育、培训、自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做到一专多能,一岗多用,发挥出审计人员精兵强将的作用。将审计业务划分为不同职能板块,进行合理分工,将各个职能板块的工作内容予以明确,然后根据员工特点和能力进行合理分工,每人分别承担不同板块的工作内容。由于审计人员有限,为防止缺位、空岗给工作带来被动,每个人对于其他人的日常工作都应有所涉猎并在处室内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为克服异地审计给处室行***管理工作带来的不稳定性,要运用各种通讯方式,建立多方位联系平台。实行轮岗制度,培养处室工作多面手。审计业务处室人员的分工并不是固定的,应根据客观条件的变换有所调整。建立督查督办制度,保证公司审计业务的顺畅运转。
(四)完善参审异地模式的建议
1.加强对参审异地的审计人员的考核。
除要求每个参加参审异地的人员留下必要的审计底稿及工作流程中所需要的文字资料外,还要对其过程进行跟踪考核。如果在其检查过的资料中未发现问题,但是在外部考核中查出问题,就要对其进行处罚,加强责任心教育,督促其提高业务水平。
2.扩展审计人员知识面。
鉴于审计人员的专业过于单一,应该扩大其业务职能范围,如,搞工程审计的要懂得财务收支审计,搞内部控制审计的也要懂得工程审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
3.增加股东的随时抽查权。
股东应进一步加强对自己所参股单位的监控,其中包括派人参与经营监督,或派人随机进行抽查。只有这样,股东才会随时了解自己的权益状况,避免自身知情权受到影响。
4.加强对被检查部门的考核。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10
内部控制是单位经营管理者为维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正确和财务活动合法,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经营决策的贯彻和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程序、环节和措施等,以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所形成的调整、检查和制约系统。同时,也明确规定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即内部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实施稳固的内部控制是最有效的震慑舞弊的防范措施及抵制与防御不当行为的首要保护线。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
在管理咨询行业中,有一组数据常常被引用:中国最近10年间,每一分钟就有12家企业倒闭,每天倒闭的企业有1.7万家,当中不乏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或内部控制运行无效,导致企业病入膏肓、衰竭而倒闭。通过分析这些失败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似乎更容易找到他们失败的答案。以下就重点对A公司进行详细解读分析,了解我国企业目前内部控制的现状。
2.1.1A公司案情回顾2005年初,某铁路局发生一件震惊全国的经济大案:该局内某位高管人员利用手中职权,于1998-2004年间,共私自挪用公款92亿元委托别人炒股,结果因股价下跌造成亏损至62亿元,最终相关案犯六人被判处极刑。而到2008年12月,又传出巨大内幕:某国企上市公司A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为子公司(私企)担保贷款1.2亿元炒股导致巨亏,同时,又代其还贷亏空8800万元。我国此类舞弊案频频发生,原因究竟何在?从A公司剖析,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问题,从而给公司内部高管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人员的舞弊手法表现如下:1、虚列收入,假造业绩,实现上市,诱套股款。2004年,A公司改组为国有独资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化工、建材等业务。为了实现扩张性财务战略与多元化经营战略,其后并购了B、C两家子公司,以电器、施工设备为主要经营业务。但现状是三家公司俱都经营不佳,亏损严重,从而导致资金流短缺。为达到上市融资维持其经营,A、B、C三家携手联盟,互开销售发票,三角循环付款。这样通过假造与虚拟经营业绩,实现挂牌上市,从而向社会发行股票,募集营运所需资金。2、“假壳”借款,“空壳”担保,骗贷脱身,恶意讨债2006年,B、C两子公司以虚假出资共同组建了D公司,随后B、C两公司办理了工商注销手续。但是在这段时期内,B、C两子公司,利用未缴销的公章、银行账户及相关虚假文件,以空壳D公司担保,向银行贷款1800万元,然后在消失前,将将存款和借款权属登记下D公司名下。这种“金蝉脱身”,已造成银行信贷资金巨大亏空。3、借款注册,贷款炒股,亏损倒闭,国资买单。A公司采用“曲线”投资股票的方式,从而逃避监管。即:将上市募集的资金5000万元借给高管人员王某,王某则将资金存到其他三家银行帐号,这样,这三家以股东名义注册成立E投资公司(私企),然后,E公司以A公司为担保,先后从银行贷款共计1.2亿元,用于股票交易。但是,E公司在股市中,亏损严重,最终倒闭。结果是亏空由A公司承担,造成国有存款亏空8800万元。
2.1.2由此得出的启示:A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带来的后果与教训更加论证了:企业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稳步、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战略目标,就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将其贯穿于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实施的全过程中去,以合理保证业经营合法合规及资产安全及相关财务信息完整。尽管上述案件只是少数上市公司和企业所为,但其情节恶劣,影响巨大,极大的扰乱了市场正常的运作秩序。如果不加以遏制,任其发展蔓延,必然严重投资者及债权人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从而对企业和***府监管部门不信任,形成诚信危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效可以说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亚洲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三鹿奶粉污染”及中国“银光厦坍塌”等重大事件验证了这一点。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结果可想而知。
2.2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分析
2.2.1内部控制环境弱化
当前我国现状是相当一部分企业普遍存在轻视或忽视内部控制,而习惯于行***指挥与家长制管理的问题。这些企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散见于各种内部文件中,根本没有公开制定比较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也说不上内部控制的合理衔接。财务管理作业一种综合性的管理部门,由于制度不健全,也不能及时向注册会计师提供有关信息,导致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调查的难度。尽管有一些企业单位建立了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但由于某方面的原因,内部控制的检查,大多并没有落到实处,同时,也没有时行定期报告。此外,还有很多小的企业单位,根本就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就更不用谈内部控制的执行。
2.2.2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不规范
尽管国家会计管理部门制定出具体的准则与制度以完善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及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的提供,但是,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不规范,其规范化制度已严重滞后,会计资料过于简化,导致无法找出有关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有效证据。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为健全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避“内部控制人”现象,必须从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制度制定层面和规范内部控制的评价方面采取措施。
3.1改善内部控制的环境
3.1.1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制约与平衡权力
首先,改变股权结构,使国有股、法人股不再“一股独大”,以遏制“内部人控制”和“管理者越权”现象,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与民主化。其次,完善董事会,确定***董事人员与***董事的组织方式,从而发挥***董事作用,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再次,完善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外部监督机制,并强化监事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与管理,从而减少管理人员对财务报告的掌控,
为内部控制创设一个良性有序的内部环境。
3.2.2提高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等相关教育,增加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使其能够遵纪守法,不丧失职业原则。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如对会计人员定期培训与考核,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同时,加强培训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确保他们能够利用这种知识,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此外,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只有这样,内部审计人员才能提高自己的职责认识能力与掌握有效的内部审计手段与方法,那么,内部审计才会有效起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
3.2.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中最主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因此,这就要求确立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地位,从而实现现内部审计职能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这样就使内部审计监督具有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从而协助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同时,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对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实施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实施再控制,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网。促进企业高效有序的发展。除此外,企业也可以考虑引进诸如注册会计师等外部力量进行监督评价,以形成全面的合力监督,最终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3.2构建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三个相对***的控制层次,构建严密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在第一个层次内建立企业“销”全过程中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实现不相容职能及职务的相互的分离;在第二层次内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即设立事后监督,以确保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的有效监督与预防。
4结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