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的故事篇1
教材简析:
《数星星的孩子》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汉代的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认真钻研的精神,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课文及插***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而且在小张衡天真烂漫的求知故事里,蕴涵深刻的成才之理,是一篇向学生渗透学科学、爱科学教育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本课应坚持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多读多思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这一自然规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品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感悟小张衡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精神。
教具准备: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晴朗的夜晚,天空中许许多多亮晶晶的星星,你们有谁数过星星吗?天上的星星数得清吗?让我们来数一数。(课件出示画面:夜晚,满天的繁星一闪一闪的)在1900多年前,有个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喜欢数星星,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读音,对容易读错的字词和多音字,要重点强调。(课件出示生字词)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4.指名逐段读课文。
5.思考并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三、书写练习,动静结合
1.课件出示要书写的生字。
2.指名学生读、齐读。分析、记忆字形,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偏旁和部件分析、记忆字形。
3.学生书空、描红、仿写、对比,再临写。(教师巡视)
四、再读课文,探究新知
1.学习第1自然段,感知夜空的美丽。(课件出示夜空美景)
(1)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夜空的美丽,然后再朗读课文对夜空的描写。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该段第一句),说说谁在干什么。画出表示孩子动作的词语(靠、仰、指),以相应动作理解这三个表示动作的词。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奶奶为什么称张衡“傻孩子”,句中的“又”说明了什么。(奶奶称张衡“傻孩子”,说明她对张衡很疼爱。句中的“又”说明张衡经常数星星,他从小就对天体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不止一次这样做。)
(2)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从他所说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张衡不仅数星星,还注意到了星星运行的规律。)
(3)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姐姐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却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4)指名读爷爷第2次讲的话,课件出示北极星和北斗七星。
(5)根据爷爷说的话,从课件中找出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并凭自己的理解,尝试说出它们的运行规律。
(6)听了爷爷的话,张衡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引用课文中的话回答)说说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了什么?课件演示北斗七星,北极星运转情况。
(7)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组交流,班上汇报。)
五、深情朗读,用心感悟
1.学生带着对张衡的敬佩之情深情朗读课文。
2.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3.教师总结:张衡长大以后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这和他从小爱好天文,仔细观察,认真研究,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学习张衡这种精神,培养自己观察、思考、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身边科学的兴趣和能力。争取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六、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你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说一说或写一写。)
2.观看课件:了解牛郎星、织女星……
3.课后收集关于宇宙、星空的文字或***片资料,适时交流。
作者单位
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通华希望小学
张衡的故事篇2
我国东汉时期,在南阳地方,有个叫张衡的孩子。一天夜晚,他瞒着奶奶悄悄溜到离家不远的一座小石桥上。那儿正有几个小伙伴等着他呢!他们坐在小桥的栏杆上,望着皎洁的月亮,正在这时,月亮慢慢暗下来,本来是明晃晃的,一下子变得暗红了。不一会,又缺了一大块。这时,一个孩子被吓得哭了起来,大声叫着:“坏啦,天狗吃月亮啦!”孩子们信以为真,也被吓得拼命往家里跑。
小张衡却一动不动地看着天上的月亮,嘴里嘀咕着:“胆小鬼,哪里有天狗?”不一会,只见奶奶敲着铜脸盆,反复高声喊着:“天狗吃月亮啦!”“天狗吃月亮啦!”不大一会功夫,全镇家家户户都敲起铜盆。小张衡瞪着惊奇的眼睛问:“奶奶,敲铜盆干什么呀?”
奶奶神情紧张地说:“傻孩子,敲铜盆能把天狗赶跑呀。你没看见,天狗还在吃月亮呢!”
小张衡听了奶奶的话,半信半疑。他靠在窗前,看着黯然失色的月亮,又数着天上的星星。数呀,数呀,怎么也数不清,过了好久,他的眼睛发疼了,才见月亮重放光明,星星又变得小丁。正当他纳闷的时候,一颗流星拖着一溜火光,从天空一掠而过,坠落到远处的树林后面去了。这一夜,他怎么也睡不着,想呀,想呀,到底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呢?天狗是什么样的?它真的会吃月亮吗?流星为啥有个光闪闪的尾巴呢?……
第二天一早,小张衡就跑到菜园里找郭大爷,这位给他家种菜的老大爷可会讲故事啦。不管是东南西北的,还是天上地下的,他都能讲出一串串动听的故事来。小张衡把昨晚想不通的问题,一古脑儿都提了出来:真有天狗吃月亮吗?星星为啥会发光呢?流星怎么有个光闪闪的尾巴呀?这下可把郭大爷问住了。郭大爷捻了捻白花花的胡须,想了一会说:“大爷我可不知道这些天上的事。***爷在世的时候,经常看天星,还写了许多书呢!说不定,那些书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小张衡听后很高兴。他转身回到家里,悄悄地爬上家里的藏书阁楼,从尘土堆里翻出了一本本爷爷写的书,慢慢地看了起来。真好呀,爷爷写的书上记着北斗星的斗柄是围绕着北极星转的,不同的时辰,斗柄指着不同的方向……他越看越入迷,连奶奶几次催他吃午饭,他也只是“嗯嗯”几声罢了,舍不得放下书本去吃饭呢。
从这以后,镇上的人都说张衡像他爷爷,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知晓天文的人。
一点也不假,张衡长大以后,真的成了一名天文学家。他呀,精通天文历法,对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蚀(就是老人们说的“天狗吃月”)的成因。他认为月蚀是由于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里产生的。他一生的发明创造可多啦!世界上第一架观测气象的仪器,叫“相风铜鸟”,就是他发明的。这个发明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呢!他还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叫“地动仪”。用这台地动仪,他预测出了当时洛阳西面的一次地震。
张衡的故事篇3
7月22日8时,千载难逢的日全食光临我国长江流域,掀起广大天文爱好者的观日食热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观测日食的国家之一,历史资料显示,我国观测日食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我国涌现了众多的天文学家,张衡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衡(78-139),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后世称张衡为木圣(科圣)。
张衡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祖父张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称为圣童,曾把家传余财数百万让给他的侄子。光武帝登基后张堪受荐拜官。曾被任为蜀郡太守随大司马吴汉讨伐割据蜀郡的公孙述,立有大功。其后又领兵抗击匈奴有功,拜为渔阳(今北京附近)太守。曾以数千骑兵击破匈奴来犯的一万骑兵。此后在他的任期内匈奴再也没有敢来侵扰。他又教人民耕种,开稻田八千顷,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谣歌颂他说:“张君为***,乐不可支。”张堪为官清廉。伐蜀时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对公孙述留下的堆积如山的珍宝毫无所取。蜀郡号称天府,但张堪在奉调离蜀郡太守任时乘的是一辆破车,携带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张衡像他的祖父一样,自小刻苦向学,很有文采。16岁以后曾离开家乡到外地游学。他先到了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三辅(今陕西西安一带)。这一地区壮丽的山河和宏伟的秦汉古都遗址给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以后又到了东汉首都洛阳。在那儿,他进过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结识了一位青年学者崔瑗,与他结为挚友。崔瑗是当时的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的学生,也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学问。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张衡应南阳太守鲍德之请,作了他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8年后鲍德调任京师,张衡即辞官居家。在南阳期间他致力于探讨天文、阴阳、历算等学问,并反复研究西汉扬雄著的《太玄经》。他在这些方面的名声引起了汉安帝的注意。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张衡被征召进京,拜为郎中。
元初元年(公元114年)迁尚书郎。次年,迁太史令。以后曾调任他职,但5年后复为太史令。总计前后任此职达14年之久,张衡许多重大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在这一阶段里完成的。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升为侍中。但不久受到宦官排挤中伤,于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调到京外,任河间王刘***的相。刘***是个骄横奢侈、不守中央法典的人,地方许多豪强与他共为不法。张衡到任后严整法纪,打击豪强,使得上下肃然。3年后,他向顺帝上表请求退休,但朝廷却征拜他为尚书。此事颇有蹊跷,因尚书的官职远低于侍中或相,他是否应征,史载不彰。就在这一年(永和四年,即公元139年)他即告逝世。
张衡曾被唐代人看作是东汉时代的大画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卷三记有:“张衡作《地形***》,至唐犹存。”这幅《地形***》中是否还有地理科学上的意义,现已无可考了。当时还流传有他用脚画一只神兽的故事。故事虽然神化了,但也反映出张衡有很高的画技。
他当过太史令,因而对史学也有许多研究。他曾对《史记》、《汉书》提出过批评,并上书朝廷,请求修订。他又对东汉皇朝的历史档案作过研究,曾上表请求专门从事档案整理工作,补缀汉皇朝的史书。这些上书均无下文。
张衡虽然淡于名利,却不是一味清高,不问***治,不讲原则的人。恰恰相反,他一生中有许多事迹表明了他有他的***治理想和抱负。他更坚持作为一个科学家的鲜明品格的实事求是原则。
张衡的***治抱负也很简单,就是8个字:佐国理民,立德立功。而佐国理民的具体目标和方法则是改革时弊,加强礼制,剔除奸佞,巩固中央。
在张衡的时代正是***治日渐腐败,宦官逐渐在和外戚的斗争中权力越来越大,而地方豪强也趁中央衰落之际猖獗起来,他们一起对人民的剥削压榨越加残酷。对这些腐败黑暗现象张衡都有过抗争。他曾向顺帝上书,讽示近世宦官为祸,要皇帝“惟所以稽古率旧,勿令刑德八柄不由天子”,要求皇帝“恩从上下,事依礼制”。对选拔人才的方法他也提出建议加以改革。在河间相任期时他还积极进行了抑制豪强的斗争。当时朝廷腐败,像张衡那样个人的斗争已无济于事。就在他上书要皇帝警惕宦官为祸不久,顺帝却又下诏特许受封为列侯的宦官可以收养义子,继承爵位,使宦官获得了和贵族世家同样的世袭特权!张衡明白了,他的反宦官斗争已没有意义。所以,后来顺帝问他:当今天下所憎恨的是什么人?这时,在宦官们环视之下,他已无话可说,只好“诡对而出”。由此,他思想里充满了矛盾和痛苦。他晚年的诗赋里大量反映了这种情绪。后人把他的《四愁诗》和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相比,这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由于黑暗势力的强大,张衡晚年有消极避世的思想,因而有《归田赋》之作。这是封建制度下的时代悲剧,不足以减损张衡这位伟大科学家为人民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他在诗中开始指摘“天道之微昧”,表露出对统治者的失望;他仍然讽刺热中利禄的人,说他们是“贪饵吞钩”。这些都说明,张衡的是非观念仍然是十分清晰的。
已故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为张衡墓碑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