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加工篇1
川菜制作,贵在综合运用,除操作技巧外,原料加工非常关键。现结合实际,谈点体会,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去掉鱼腥味鱼肴味更美
鱼肴的美味与营养丰富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众多的鱼肴烹调由于其鱼腥味的原因,失去了固有的特色与风味,达不到要求。从化学分析看,鱼腥味是鱼本身含的氧化三甲胺还原成三甲胺所产生的一种异味,如果除不掉,则影响鱼的风味。在实践中,可采用几种方法去掉鱼腥味:
一是将活鱼喂养几天后,以减少其鱼腥味。方法是,将草鱼、鲤鱼、泥鳅等腥味较重的鱼类,放入清水中,加入少许醋或菜油,让鱼吸收后吐出污物,鱼身的物质同醋或菜油发生反应,溶解了有腥味的物质,并隔半天到一天换水,2天~3天后便可使腥味减少。
二是在烹调之前通过码味除去。鱼在烹调前大都要进行码味处理,不但使鱼有一个“底味”(基础味),而且可以去掉腥味。所用的调料有:姜、蒜、葱、料酒、醋、芫荽等。因为鱼中所含的三甲胺在酒、姜、葱等的作用下,可发生化学反应,溶解腥味。通过码味去掉腥味还要掌握时间,时间不要过长,以免起块。一般地说,整鱼的码味时间要长一些,鱼条、鱼块要短一些。如900g重的鱼烹调前码味约20分钟即可;900g的鱼条、鱼块码味15分钟即可。鱼糁的制作可用葱姜汁搅拌,也可减少鱼腥味。
三是在烹调之中去掉腥味。化学实验表明,三甲胺在油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溶解后并挥发。采用煎、炸、蒸、烧等方法,如烧鱼可待锅中油烧热后,先下葱、姜、蒜炒几下,再下入鱼烧,可去腥增香;当然在烧的过程中,加入料酒、醋,更可以去腥、提鲜、增香
四是初加工后用汤或水氽一下。将鱼去鳃、鳞、破腹去内脏,用干净布擦干水分,入开水中氽一下,时间不要过长,俗称“飞一水”,三甲胺产生凝固变性,腥味就除去了。需要指出的是,烫的时间不宜太久,以鱼皮变色为度,如果时间太长,鱼皮要开裂,鱼肉变老,影响口感与形状。
发制干墨鱼用碱码焖泡
墨鱼在川菜烹调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传统川菜中的宴席运用十分广泛。由于四川属内陆省份,不产墨鱼。在川菜的烹调中,大多是用干墨鱼,因此干墨鱼的涨发是厨师的一项基本功。干墨鱼的涨发,有多种方法,以碱发多见。传统的碱发方法是:先将墨鱼用清水浸泡,待鱼吸收水分饱满后,再加入碱,比例按500g干墨鱼加入30g~40g烧碱,兑好碱水浸泡,冲入热水,使墨鱼自然吸收碱水,达到涨发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时间过长,不够滑爽,口感不好。实践证明,采用碱发,可以通过码、焖、泡三步骤来获得符合要求的墨鱼。
码――先将干墨鱼洗净,沥干水,放入温水中,泡软后,将墨鱼的头与身板分开,沥干水分。再兑好碱水,一般的比例为500g墨鱼用30g左右的碱,将墨鱼放入,搅拌均匀。用碱量不宜过大,太大墨鱼发过头,容易断裂、溶烂。其中墨鱼头质地较薄,碱要少码一些;墨鱼身质地较厚,应多码一些。时间要求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夏天码3小时~4小时左右,秋冬码7小时左右,达到墨鱼纤维松软。
焖――当墨鱼吸收水分后,要将烧至滚开的开水冲入墨鱼中;冲时要轻轻搅拌,让碱溶液均匀渗入墨鱼体中;这时候要立即盖上盖子,使热气回旋促使墨鱼干进一步吸收水分涨大;当温度下降冷却后,再冲入滚开水,如此反复2次~3次,逐渐减少碱的用量,然后即可得到合格的碱发墨鱼。
泡――当经过焖发之后,墨鱼基本发好,但是碱味很重,还要将墨鱼捞出(原汁留用)用开水汤氽1次~2次,捞入容器中,再将原汁的碱水加入泡好即可。用时再用热水氽一下,清水洗一下,即可烹调。
鱼骨属珍品发好需透明
鱼骨,又名鱼脆,鱼脑,是由鲨鱼、鲟鱼的软骨加工而成。历来属于山珍海味中的珍品,多用于高档宴席。在川菜中鱼骨常用作甜菜汤羹,如菠萝鱼脆、鲜橙鱼脆、桔络鱼脆等。
鱼骨在做菜之前,由于是干货,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色泽白色或者米黄色,必须进行发制。发制的标准是:像玻璃般的透明,口感脆糯,所以人们称为“鱼脆”。
鱼骨的涨发难度不大,为一洗二泡三蒸。洗用清水,动作要轻,将灰尘和杂质洗干净即可;然后取一容器放入鱼骨加入水泡30分钟以上,将水去一部分,再放入笼中蒸1.5小时,当鱼骨柔软透明时捞出,再放入清水泡2小时,换一次水即可备用。在发的过程中,还要考虑鱼骨的老嫩。色泽暗的为老骨,发蒸的时间长一些,色泽淡的为嫩骨,发蒸的时间短一些,如嫩鱼骨蒸40分钟就可以了。
需要指出的是新鲜的鱼骨涨发难度很大,必须掌握。以鲟鱼头骨为例,首先将鱼骨洗净血污,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姜、葱、料酒用大火烧开,打去浮末,改用小火焖2小时,然后刮去上面的残肉,剔干净,再放入锅中加入水、姜、葱、料酒焖30分钟,捞出用热水洗干净,待鱼骨变成透明状时泡入水中待用;大的鱼骨要增加次数,直到透明为止。
油发猪蹄筋泡炸加水漂
猪蹄筋是一种常见的烹饪原料,作为干货,要经过发制好后再进行烹制。猪蹄筋的发制要采用油发。其过程可概括为“泡炸加水漂”。即:温油泡、热油炸、温水泡三个阶段。
先将蹄筋用温水泡一下,洗去表面灰尘,用干净布抹去水分,再进行油发。具体如下:
1.温油泡。将油锅放火上,加入油,立即将蹄筋冷油下锅,这时候要将火调成小火,让油温升到30℃左右,恒定一段时间,使蹄筋与油温达到平衡状态,蹄筋中的少许水分最大限度的蒸发,原料由硬变软;此时稍稍调高火力,使油温慢慢上升,当油温达到90℃时,蹄筋出现起泡现象,逐渐全身翻泡,达到“蜂窝眼”的状态;当一段时间过后,如果蹄筋出现收缩,由长变短、由粗变细、油色变得浑浊、整锅泛起气泡时即可调大火加温。
2.热油炸。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将火稍稍调大,当油温上升到140℃左右,蹄筋又发生了变化,由软变硬、发生膨胀现象、渐渐地浮到油面上来;这时候又要控制油温的升高,可将锅端离火口(采取偏火口),并用手勺不断地搅动蹄筋,使之受热均匀,对一些厚粗的部位可以淋热油加温;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劈叭”的响声,蹄筋全部浮到油面,呈海锦状即可。
3.温水泡。蹄筋发好以后,要进行烹调前的保存,可在热水中氽去油污,在温水中加入少许碱搅拌均匀,去掉油渍,达到增白的效果;但不可以用凉水泡,以免发生收缩。正确的方法是将蹄筋完全冷却后,放入温水中(40℃左右),浸泡使之回软,然后用温水加少许碱反复淘洗几次,以去掉油污,漂白颜色,保持软糯松泡的特色。再用鲜汤氽一下,即可进行烹调。
原料加工篇2
【摘要】在原料加工处理过程中,随着物料的破碎、烘干、筛分、输送,会产生许多粉尘。将这些粉尘集中收集下来的生产过程统称为除尘。本文对原料加工除尘器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化工 工艺 原料 价格 除尘器 应用
除尘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干式除尘,包括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旋风除尘器、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二是湿式除尘器,包括水喷淋塔、冲击式除尘器、文丘里洗涤器、泡沫除尘器和水膜除尘器等。
1 静电除尘器
静电除尘器是利用电场产生的电场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设备。由于静电除尘器具有压力损失小、处理烟气量大、能耗低、对细粉尘有很高的捕集效率,可在高温或强腐蚀性气体下操作,因此在黄磷生产中常用于净化磷炉气和原料干燥中产生的粉尘。静电除尘器主要由除尘器壳体、灰斗、放电极、集尘极、气流分布装置、振打清灰装置、绝缘密封等组成。
静电除尘器的不足之处是:设备庞大、一次投资费用高、结构较复杂,制造、安装的精度要求高、对粉尘的比电阻有一定要求。
2 袋式除尘器
2.1 袋式除尘器除尘原理
袋式除尘器的原理是尘粒在穿过滤布纤维时因惯性力作用与纤维碰撞而被拦截。在脉冲和气箱式脉冲除尘器中,粉尘附着在滤袋的外表面。含尘气体通过除尘器时,粉尘被捕集在滤袋的外表面,而干净气体通过滤料进入滤袋内部。滤袋内部的笼架用来支撑滤袋,确保滤袋不被吸扁而导致过滤失效,净化的气体通过滤袋内部进入布袋除尘器上腔,然后从排放管排出。
袋式除尘器根据清灰方式可分为:机械振打清灰方式、反吹清灰方式、反吹和振打联合清灰方式、脉动反吹清灰方式、脉冲喷吹清灰方式等几种。
如LQMC型布袋除尘器属脉冲喷吹清灰方式,主要由壳体、灰斗、排灰装置、支架和脉冲清灰系统等部分组成。当含尘气体从进风口进入收尘器后,首先碰到进风口中间的斜隔板,气流便转向流入灰斗,同时气流速度变慢,由于惯性作用,使气体中粗粒粉尘直接落入灰斗,起到预收尘的作用。进入灰斗的气流随后折向上通过内部装有金属骨架的滤袋,粉尘被捕集在滤袋的外表面,净化后的气体进入滤袋上部的清洁室,汇集到出风管排出。每个收尘室装有一个提升阀,清灰时提升阀关闭,切断通过该收尘室的过滤气流,随即脉冲阀开启,向滤袋内喷入高压空气,以清除滤袋外表面上的粉尘。各收尘室的脉冲喷吹宽度和清灰周期,由专用的清灰程序控制器自动控制。
2.2 袋式除尘器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中要注意操作温度的控制,温度过高,滤袋会被烧坏,温度过低,若低于烟气露点温度,滤袋结露,尘粒黏附在布袋上,振打也很难将尘粒振落,使布袋过早失去除尘功效。除温度外,滤袋的使用寿命与其材质、烟气成分、露点、粉尘性质等因素有关,同时还受到过滤风速、入口粉尘浓度、清灰频率和管理维护质量高低的影响。
3 旋风除尘器
3.1 工作原理
含尘气体从入口导入除尘器的外壳和排气管之间,形成旋转向下的外旋流。悬浮于外旋流中的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撞向器壁,失去动能落入除尘器下部,由排尘孔排出。净化后的气体形成上升的内旋流并经过排气管排出。
3.2 应用范围及特点
旋风除尘器适用于净化大于5 ~ 10的非黏性、非纤维性的干燥粉尘。它是一种没有运动部件,结构简单、耐高温操作、设备运行稳定、费用和阻力较低800 ~ 1600Pa(80 ~ 160mmH2O)的净化设备,旋风除尘器在净化设备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4 重力沉降室除尘
重力沉降室是一种最简单的除尘器,它是依靠重力的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沉降室实际上是一个断面较大的空室,含尘气体由断面较小的风管进入沉降室后,气流速度大大降低,尘粒便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来。对于密度一定的尘粒,粒径越大,沉降速度越大;粒径越小,沉降速度越小。所以,要使微细的尘粒在沉降室中靠重力作用沉降下来,沉降室就要造得很长;若要减小沉降室的长度,就得把气流的水平流速取得很低,等于把沉降室的断面加大,这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行不通。因此重力沉降室仅适用于捕集粒径大于以上的粉尘。
重力沉降室除尘结构简单,可用砖砌,造价便宜,施工容易,维护管理方便。特别是在没有引风机,单靠自然通风的条件下,是一种较好的除尘方法。缺点是占地面积大,除尘效率低。因此,一般只把沉降室除尘作为第一级粗净化,而在它后面串联效率较高的第二级除尘器。
5 惯性除尘器
惯性除尘器也叫惰性除尘器。它的原理是利用粉尘与气体在运动中惯性力的不同,将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出来。一般都是在含尘气流的前方设置某种形式的障碍物,使气流的方向急剧改变。此时粉尘由于其惯性力比气体大得多,尘粒便脱离气流而被分离出来,得到净化的气体在急剧改变方向后排出。
6 大、中小型制磷装置原料的除尘系统
黄磷原料生产的除尘有旋风除尘、袋式除尘,泡沫洗涤除尘,静电除尘等。中小型制磷电炉一般设计时选用旋风加喷淋洗涤除尘,而大型制磷电炉设计时选用袋式、静电除尘,只不过在大小、选型上各有不同而已。
6.1 中小型制磷电炉旋风、喷淋洗涤除尘系统
该系统由旋风除尘器、输送管道、抽风机、喷淋洗涤塔、喷淋水循环泵、污水沉淀循环池等组成。物料经供干分离扬起的粉尘随烟气离开供干机进人旋风除尘,将大粒度的粉尘首先沉降,抽风机将微粒粉尘与烟气送入洗涤塔下部与塔顶喷下的水雾逆流接触而将粉尘洗涤下来,经喷淋洗涤的烟气达到排放标准排入大气;喷淋洗涤后的浑浊污水进入沉降池,经折流沉降后的水返回淋泵入口,整个系统形成一个喷淋洗涤的封闭循环水系统。没污水外排,只需根据循环池的水位定期清理污泥和补充一定蒸发水量。这种旋风除尘加喷淋洗涤配套使用,实践证明,除尘效果较为理想,处理费用低、环保。
中小型制磷电炉在除尘主体部分仅此系统,在设计施工制作扩散式旋风除尘器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反射屏角度、环境面积与粉尘性质的对应关系。假若单位时间内分离下来的粉尘量较大,则反射屏的环境面积应设计选择大一点;反之,则小一点。对流动性好、休止角比较小的粉尘,反射屏倾角选择宜小一些,以提高气流停留时间;反之,则宜大些,使落下的粉尘易于排出。其次,反射屏的表面应光滑,以免积灰。
6.2 大型制磷电炉的原料除尘系统
大型制磷电炉的原料除尘考虑比较全面,几乎每个产生扬尘的位置都有真空吸尘,并且由管道连成一个系统,分段吸尘,统一处理。例如,皮带运输机的交接处、振动筛、加料口处等都设有真空吸尘罩。除了旋风、泡沫洗涤除尘外还有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使用效果都不错,但一次投资成本和费用相应增加。
参考文献
[1] 罗旋.化工行业发展模式初探[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
[2] 齐健国.关于化工理论与***策的思考[J].经
济纵横,2004,3
原料加工篇3
烹饪原料初加工课程是技工院校烹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阐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以及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优势,客观地分析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实施情况并指出改进方向,以期为技工院校烹饪专业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1.理论与实践脱节。烹饪原料初加工课程是一门实训课,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演示某一种原料的初加工过程,在演示过程中讲解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如果有相关的新鲜度鉴别、营养方面的知识,教师只是口头讲授,学生也只是围起来听着,并没有时间和条件记下理论要点。在练习时,学生也只是有样学样,回忆教师的操作流程,完成初加工工作,最后教师看到学生的初加工成品后给出本次课程的成绩。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弱化了理论知识的作用,在学生评价上也非常不重视过程性评价,单一地将初加工成品作为评判成绩的唯一标准。而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操作,目标仅限于完成课堂任务。2.培养方式脱节。当前餐饮业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的烹饪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但技工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却缺乏充足的调研数据,没有对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深度分析,企业专家虽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会议中,但实质上并没有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这就导致中级工、高级工的培养只是在课程上存在差异,同一门课的授课内容的一致性却颇高。于是,中级工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些“超纲”,知识面广,难度较高,教师在授课时会感觉困难重重,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费劲,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高级工学生的学习内容非常多而杂,有的课程与岗位要求不符,使得学生的抵触情绪较大,师生矛盾较多。3.教学方法脱节。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教师思想上的不先进、技术上的落后,大多教师仍旧采用填鸭式教学。三尺讲台,一本教材,一台多媒体设备,一遍一遍地讲理论知识点,一遍一遍地示范实操技能,这就是烹饪专业传统教学的常见方式。枯燥乏味的课堂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模式也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知识要点,无法将课堂知识带到实际工作中。比如在烹饪原料知识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教师会重点讲授鱼类的特点,学生能通过多媒体直观感受多种类型的鱼,但在烹饪原料加工技术课程的实训课中,学生领取原料时甚至辨别不出鱼的品种,这就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而在教师的示范过程中,学生只是兴致勃勃地观看与交流,最后自己一上手就漏洞百出,这就是典型的“眼睛会了手没会”。
二、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优势
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是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烹饪专业首批课改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必修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具备烹饪原料初加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在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烹饪专业抽取骨干教师组成课改团队,对不同层次的餐饮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亲自到餐饮企业厨房初加工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并编写餐饮行业的调研报告。随后邀请10名酒店行***总厨作为企业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对烹饪原料初加工课程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制订课程标准,确定学习任务。在课改团队所有成员的努力下,我们摒弃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重组,开发了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这门课程融合了烹饪原料知识、饪原料初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安全等多门专业课程,借助学生工作页这一媒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驱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任务中,还能把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既要动脑、动手又要动口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团结协作、敢于实践,课后总结,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能力拓展的学习目标。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也是唯一一门一体化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这种新模式的课程,一方面打破传统教育的思想禁锢,另一方面为后续一体化课程的开展做好引导工作。另外,学生一旦进入到职业教育中,各种职业素养的培养即刻启动,因此,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是一个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大目标放在重要位置的课程,也是将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能力放在重中之重的课程,更是脚踏实地培养一个个工匠、传承中国饮食文化、发扬工匠精神、用心锻造一个个匠魂的课程。
三、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情况
1.齐全的一体化工作站。为了更好地促进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设了初加工一体化工作站,站内设定三大主要区域,即资讯区、学习区、工作区。资讯区的设施为与互联网联接的多台计算机和书柜,书柜用来存放一体化课程教学辅助资料,比如教材,教具等,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学习区的设施由桌椅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组成,桌椅和多媒体采用分组设置的形式进行布局,主要是让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前的团队学习以及后期的自主学习,也方便教师后期进行观察巡视辅导;工作区由专业配置的多种类型的生产设备组成,能够满足课程的加工需求。2.新式的教学方式。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总结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结合餐饮企业的用人需求,改进了枯燥的讲授法、示范法,制订了新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教师下发初加工任务,学生团队合作,组内分工,查阅资料,在教师的组织及引导下,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工方案的制定和加工难点的攻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辅助并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归纳、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补充、完善各类知识点与技能点。工作页作为一种载体,将每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点都以纸质形式保留下来,学生在书写或练习过程中能够加深印象,课后可以自行巩固,举一反三。3.全面的教学评价。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的评价方式一改往常通过加工成品给出成绩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对学习任务的每一个环节(接受任务、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加工准备,实施方案、过程控制,任务拓展、总结汇报)都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有利于激发和维持烹饪专业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完成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评价细则包括学生的学风学貌、工作态度、团结协作、学习成果、语言表达、组织分配、相关技能、卫生习惯、创新意识、总结汇报等多项评价内容,从多方面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技能水平,职业素养,检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和学习目标的科学性。
四、一体化教学的改进方向
1.一体化教师队伍需壮大。目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烹饪专业一体化课改的参与教师仅有10位,每人承担1-2门课程的课改任务及授课任务,工作量繁杂。多年级的不同一体化课程的开展使得一体化教师的需求数量增加,而未参与一体化课程开发及培训的教师由于不熟悉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及教学方法,很难承担一体化课程的授课任务,因此出现了一体化教师课时量大,非一体化教师无课上的极端情况。为解决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的教师紧缺问题,应尽快安排教师参与一体化课程的相关培训,让教师尽快理解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理念,学习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参与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的听课、评课活动。如果有条件,可以安排年轻教师充当本课程的助教,在课前参与到教学设计、工作页和教案的编写中,与老教师合力创新教学活动,跟随正常教学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这样师徒结对的一对一辅导,能够在解决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师紧缺问题之余,助力年轻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长,同时还能为后续课程的改革和完善打下基础。2.一体化教材需开发。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没有规定的教材,目前学生所用的工作页由开发课程的教师编写,既是学生理论学习的书本,又是学生技能操作的学习成果。工作页中会有“小提示”作为知识链接,用于拓宽本课程在原料分类、感官鉴别、营养价值、加工要求、净料率计算等方面的知识面。另外,为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一体化工作站会配有烹饪原料知识、烹饪原料初加工技术、食品营养学、餐饮成本核算与控制等教材,但是学生在查找资料时依然会出现盲目翻书无果,过度依赖手机和电脑而导致专业知识掌握不规范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学生查找的效率,规范初加工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急需开发属于本课程的一体化教材。3.教学方法需创新。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由5个学习任务构成,分别是常见新鲜蔬菜及水果的初加工、常见禽类原料的初加工、常见畜类原料的初加工、常见水产原料的初加工、普通干货类原料的初加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都是按照相同的一体化上课流程进行的,主要包括接受任务、明确任务,制订方案、加工准备,实施方案、过程控制,任务拓展、总结汇报4个环节。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教师把1个学习任务上5次的错觉,而教师也会出现同样的教学方法使用多次的情况,进而导致教师与学生都丧失新鲜感与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局限于讲授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而应该多开发新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4.教学资源需完善。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在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已开设3年,而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再加上思***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教案、学生工作页等辅助教学资料绝不可能一成不变,要在发展中改革,在需求中完善。为了开发与完善一体化课程,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要求相关一体化教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一体化实习,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技能,另一方面则是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掌握最新的加工技术。教师要利用实习阶段搜集到的信息,做好教学资料的更新与换代,杜绝出现一份资料用3年、上课经常“热剩饭”的情况。
作者:袁森 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