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教学设计篇1
丑小鸭课文预习教学设计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生词注音。
丑陋(lou4) 讪笑(shan4) 嫉妒(ji du4)
来势汹汹(xiOng) 沼泽(zh60) 铰链(jiao3)
进出(beng4) 绅士(shen3) 冰雹(bao2)
木屐(『『) 飕飕(sou)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丑陋:(相貌或样子)难看。
(2)讪笑:讥笑。
(3)嫉妒:忌妒。
(4)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盛大的样子(贬义)。
(5)沼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是由于湖泊里面的物质长期沉积,湖水越来越浅,湖底长满苔藓、芦苇等植物而形成的。
3.阅读全文,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1.作者作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头,父为鞋匠,母帮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岁即出外谋生。当过商店学徒、剧院杂役。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共一百六十余篇。《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因有底层生活经历,作品多能站在劳苦人民的立场。暴露统治阶级的奢侈、残暴和愚蠢,描述劳动人民的贫困与智慧。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容、简洁而明快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
2.导语 。
作者在丑小鸭这一形象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是他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生活体验,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这正应验了作者本人的话:“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三、正课
1.质疑:丑小鸭遭到哪些歧视和打击? ,
讨论并归纳:由于长得丑陋,在鸭群和鸡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大家都要赶走他,连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欢迎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他独自流浪到一块沼泽地,讨好那些野鸭们,但野鸭们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被猎人打死。在黑夜里,他顶着狂风跑到一个家舍。但因为他不能生蛋,发不出喵喵的叫声和进不出火花,又被母鸡和雄猫赶走。后来,丑小鸭还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被冻死。
2.质疑: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讨论并归纳: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
3.质疑: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丑小鸭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讨论并归纳:
(1)他在农家生活安定下来,但他渴望到水里去游泳,渴望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
(2)当他看到美丽的天鹅,从寒冷的地带飞向温暖的国度,丑小鸭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再也忘不了这些美丽的鸟儿,这些幸福的鸟儿。当他看不见他们的时候,感到非常空虚。
(3)春天来了,当他又看到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时,便不顾生死飞向他们。
正因为丑小鸭的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终获得了幸福。
4.质疑:P30最后两行。小鸭认出了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时为什么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讨论并归纳:因为他向往美,追求美,但又感到自己丑陋,不能与美丽的白天鹅为伍而难过。
5.质疑:P31第一段。丑小鸭飞向这些美丽的天鹅,为什么要说“请你们弄死我吧!”
讨论并归纳:因为丑小鸭觉得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他们会把我弄死的,但他抱定了决心,拼得一死也要向往美,追求美。
6.质疑:P31第二段“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讨论并归纳: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7.质疑:P31最后一段。当大家都赞美丑小鸭的美时,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讨论并归纳: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卑微、无力和渺小,不习惯别人对他的赞美。
8.质疑:P32第一行“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讨论并归纳:“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谦虚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9.质疑:丑小鸭形象对我们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启示?
讨论并归纳: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小结
丑小鸭教学设计篇2
〔中***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5—0053—01
在笔者近十年的执教经历中,发现很多教师在语文课上大多落实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情感说理,至于美育一词,很少提及。语文课堂是教师带领学生“美学散步”的最好场所,而一部分教师为了传授知识,将美育淡化,甚至忽略。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类,被归类到美术、音乐等学科中,以笼统地对待。殊不知,作为人文性最强的语文学科,是落实美育最好的去处。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一文,节选自安徒生童话。课文删减后篇幅不长,简单概述了故事情节,将丑小鸭由“丑”变“美”的历程较完整地叙述出来。但是,作为读者,初读之后总是有种意犹未尽之感。究其原因,主要是读者没有深入理解文本,没有体会到文章中的“美”。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感受文本内容
往往,最先打动读者的是文本内容,故事情节才是最初吸引读者的地方。《丑小鸭》一文中,一个“四处讨嫌”的“鸭子”历经磨难,最终成为了高贵的天鹅。围绕丑小鸭的成长,事件的发生曲折多变,读者的感受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起伏跌宕。这个故事在几代人儿童时代的阅读经历中留下痕迹,是因为它有“幻想”,读者的想象被装上了翅膀,不受自然力的限制。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我设计了以下填白补充。如,赶鸭的小姑娘一边用脚 ,一边骂道:“ !”赶鸭的小姑娘用棍子 ,把谷粒撒 。
让学生想象赶鸭的小姑娘对待丑小鸭的态度,进行补白。通过做上面的拓展练习,不仅训练了语言,还让学生感受了童话故事中的场景,促使学生体验到这只无人疼爱的丑小鸭处境悲凉,境遇悲惨,增加对它的同情之心。
二、带领学生体验语言描写的魅力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来感受文本的情感,是教师最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之一。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是语文教师深思的课题。
在教学《丑小鸭》时,我尝试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描绘的场景之中,体验丑小鸭的情感历程,感受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魅力。文本很简单,删减后的文字更显单薄。如何披情入境,是教师要做的首要之事。诗人和艺术家都有“设身处地”和“体物入微”的本领,教师也需要有体悟查意的能力。在教学第二、三自然段时,为达到此意,我设计了以下环节: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只丑小鸭,受到那么多白眼和不公,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之后让学生将课文的第三人称变换为第一人称再读课文。
三、朗读中感受美的历程
语文课离不开朗读。不读或者少读都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要看自己的文字表达是否通顺、流畅,都要大声疾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便可知自己的文章是否流畅,也能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在教学《丑小鸭》时,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教学高潮部分时,对于丑小鸭变天鹅的惊喜,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可以采用大声诵读、同桌互读等方法,各种形式的朗读,皆是为了体验惊喜,体验来之不易的幸福。读,是情感的宣泄,是一节课酝酿下来情感的迸发。这里,美的感受唯有通过朗读才能体现出来。
四、鼓励学生体会美
丑小鸭教学设计篇3
一、留给生成空间——“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教学的预案设计不妨“简单”一些,要通过“删繁就简”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空间。
《丑小鸭》这篇课文的三幅插***分别是第二、三、七自然段的内容,而写丑小鸭离家出走后的遭遇的四、五、六自然段没有插***,这便给学生留下了生成发展的空间。于是我先让学生观察插***,想象丑小鸭出生时、出生后及发现自己是白天鹅时不同的心情,再指导学生对这三个自然段逐一朗读达到披文以入情。接着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主学习四、五、六自然段,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读书感悟的成果。在自由、自主的空间里,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展现了各自的个性。在开放的课堂里,学生走进文本,兴趣浓厚地,反复地潜心学文,真正有了“心灵的对话”,激情之语喷涌而出,生成了许多超越文本的有价值的“意义建构”。
二、捕捉生成信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学生随时会生成出一些新的信息,甚至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时的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资源,敢于因势利导,暂时让“教案”搁浅,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离下课还有十分钟,我按照课前预设准备让兴味盎然的学生表演课本剧——《丑小鸭》,这时一个平时调皮的学生大声问:“老师,孵出丑小鸭的那个蛋是鸭蛋吗?”我一听,正想批评他没有纪律观念胡乱插嘴,又一想:这倒是个有趣的问题,便说:“谢谢你提了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大家想想,这个蛋到底是不是鸭蛋呢?你们能不能从书中找一找答案?”显然,学生们都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迫不急待地再次专心地读起书来。
生:它一定是天鹅蛋孵出来。鸭蛋孵出的只能是小鸭,长大也不会变成白天鹅的。
师:大家能从书中找到证据,证明这个蛋本来就是天鹅蛋吗?
生:这个蛋和其他鸭蛋不同,而且比较大,因为它是天鹅蛋。
生:既然它是个天鹅蛋,那它怎么会和鸭蛋在一起呢?
师:我也觉得奇怪,这个天鹅蛋从哪里来呢?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想一想吧!
生:也许是天鹅妈妈要死了,偷偷地把蛋放到鸭窝里,好让鸭妈妈帮它孵出小天鹅。
生:说不定是天鹅妈妈故意把蛋放在鸭蛋里边,让小天鹅能和小鸭子们一起快乐地成长,因为现在生态环境被破坏,天鹅也快活不下去了……
师:这位同学还想到严峻的环保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简直是一群小安徒生了。
面对学生的“旁逸斜出”,我充分调动自身的教学机智,打破计划,因势灵活引导。当学生提出疑问——“那个蛋是鸭蛋吗?”时,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含金量”,马上抓住这个动态资源,以问促思,激发学生再次拿起课本读书的兴趣。当学生达到“这个蛋无疑是个天鹅蛋”这个共识时,我不急于给这节课画上句号,而是利用再生成的资源引导想象:这个天鹅蛋怎么跑到鸭窝里的?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真正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课堂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
三、促进全面生成——“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尊重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给足每一个学生同样大的舞台,让他们都能跳出不同的但同样精彩的舞蹈。
丑小鸭教学设计篇4
其实,一节课并不能完全按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时常出现或多或少的“意外”,学生活跃的思维,经常催生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疑问。它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创造了空间,构成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善于捕捉并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正面、有价值的生成;对消极、负面、无价值的生成进行恰当地引导,做出有创意的调整,用智慧将课堂教学演绎得精彩!
片段一:
学校多媒体教室,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丑小鸭》(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公开课正在进行。她精心制作了不少课件,还编排了课本剧。
“……从最后一只蛋壳里,钻出一只又灰又丑的鸭子,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伴随着多媒体播放出的生动有趣的童话场面,扩音器里传出了甜美深情的课文朗诵。孩子们,连听课的老师都被带进了那神奇的童话世界。
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丑小鸭在家里和森林里受欺负的场面后,老师又播放出一段忧伤哀婉的乐曲,配上课件展示出丑小鸭孤独地在森林里流浪,眼泪扑簌簌落下来的画面,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震撼了,被亲人宠爱惯了的他们,联想到丑小鸭的处境,脆弱的心里竟然生出绝望的情绪。
音乐停了,老师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丑小鸭,你会怎么想?”
“我会感到伤心、难过!”
“我会感到孤单,会想家,会想妈妈!”
学生一个个举手发言。突然,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举手后站起来说:“我会想到自杀!”
此言一出,所有的老师都感到震惊:童言无忌,孩子脆弱的心灵渴望爱的呵护,面对困境,一死了之的错误认识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与挫折?”这正是《丑小鸭》向我们揭示的深刻内涵,也正是老师在这堂教学活动中应该达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目标。想自杀学生的发言,正是教师可利用的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资源。
如果丑小鸭自杀的话,就不会有变成白天鹅的美好未来了!多可惜呀!丑小鸭最可贵的地方就是身处绝境不绝望,心中始终向往着美好,追求着美好,憧憬着未来!
很可惜,这位年轻的老师却没有及时抓住这个最佳的教学时机,没有利用好这一宝贵的课堂生成资源,错过了可将教学引向深入的关键时机,只说了一下这位发言想自杀的同学“你有这个想法可不好!”匆忙中又去引导学生欣赏丑小鸭变成的白天鹅,进行她所预设的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去了。这样的课堂对学生的影响必将是微乎其微的。
片段二:
教室里,《散落的钞票》(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文课堂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面对地铁车门口散落的几十张粉红色的百元钞票,老师下足了功夫:“几十张,大家算一算,一共多少钱?”
学生沉默了一小会,惊奇地回答:“二千至近万元的钞票啊!”
老师进一步点拨:“一百元的钞票,对于立明和我意味着什么呢?”
生答:“可以吃很多次麦当劳!”
“可以买全套的《丁丁历险记》。”
老师接着问:“面对诱人的百元钞票,面对可以帮他们实现梦想的钞票,我和立明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拒绝诱惑,将捡到的钱全部交给服务员。”
班上的调皮大王潇潇举手后站起来,语出惊人:“要我是服务员的话,捡到的钱绝不交给失主,留着自己用该多好啊!”
老师感慨道:“几千元,那么多的钱,老师要是服务员的话,也想把钱留着自己用!可是,你想过没有,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列车上的服务员,在乘客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他们!如果你袖手旁观,不尽义务;甚至将失主的钱据为己有,将会受到单位的处罚,有失去工作的可能!另外,车厢里监督的摄像头记录了你所做的不光彩的拾金而昧镜头,如果将它在互联网上播出以后,你的个人形象就会受到损害。到那时,你不但失去工作不说,恐怕连再找一份新工作都不可能了!”这样的点拨引导,就会祈祷良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妙语连珠,将现代社会的行***监督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摆到了学生的面前,让所有存侥幸心理要做坏事的那些人彻底地断了念想!遵守社会公德,势在必行!这样的点拨引导,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丑小鸭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ARCS模型;学习动机 ;教学效果;
一、学习动机与“ARCS动机设计模型”
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ARCS动机设计模型。美国福罗里达州州立大学教授约翰M·Keller先生经过大量文献研究, 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由4部分组成:注 意 (Attention)、相 关 (Relevance)、自信 (Confidence) 和 满 意(Satisfaction) , 简称ARCS模 型 。根据Keller的ARCS模型, 为了激发学习动机 , 一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兴趣 ; 二要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 务的相关性 ; 三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 从而产生自信 ; 四要让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 务后的满意感 。
3、学习动机与ARCS动机设计模型的关系。ARCS动机设计模型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种学术思想,是一种具体化可操作的学习动机模式,它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部动机,改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核心观提出的一种动机建设学习理论。
二、“ARCS动机设计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注意(attention)。注意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首要条件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注意”策略,刺激学习动机,注意课堂导入的多样性、适切性、灵活性。以《丑小鸭》为例,在教学前,教师应该设计各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入”,例如关于丑小鸭的视频,***片,音乐,游戏或者一个简单的想不到的事件(如模仿鸭子的声音)。
2.相 关 (relevance)。“相关”又称“切身相关性”, 学生应该知道他们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是与他们有关联的 。奥苏泊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相关”策略,维持学生学习动机。以《丑小鸭》为例 , 在学习新课程时先让学生自我总结与本课知识有关联的经验,列举与本文相关的知识; 让学习者以自我理解的方式阐明学习目标,在恰当的时间向学习者提供合适的选择。。
3.自信 (confidence)。自信是学习者进行主动探索的心理基础,学习者在接受学习任务之前应该建立适度的自信心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知,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在语文教学中尽量建立学生的“自信”,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丑小鸭》为例,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认真听课不仅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感受到这些知识是可以被他所用的。
4.满 意(satisfaction)。持续性的学习动机依赖于学习者从学***验中获得满足。这种满足可以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刺激。前者可以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的期望;后者可以是外界的认同。
在语文教学中尽量使学生达到“满意”。以《丑小鸭》为例,从外部来使学生达到“满意”,教师应该及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反馈,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另外,教师应该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关注丑小鸭在逆境中仍然坚持不懈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陈立春.美国“ARCS学习动机设计模型”原理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03):79.
[2] 张志刚,朱世美.ARCS动机模型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8):13-14.
[3] 孙冬梅,刁彩霞.ARCS动机设计模型及其在高校课堂中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1,(05):141-144.
[4] 郭德俊,马庆霞,赵凤贞,袁惠萱,林海波.“ARCS兴趣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02):33-37.
丑小鸭教学设计篇6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97-02
语言表达不仅是一种叙述方式,更是人脑思维的外在表现,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是一个人进行人际交往的前提,对于个体成败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将教学的主要精力集中放在“读”与“写”方面,忽视了语言运用,导致关于表达的教学止于表层。初中生正处于从少年到青年的人生转折阶段,他们的表达习惯、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也在这一时期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往往情感丰富、思维活跃、内心敏感,却又经常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内心的烦恼。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语言表达的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多样指导,积累表达素材
初中生一般缺乏丰富的生活经历,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学校与家庭为主,思想普遍较为单纯,因此,在语言表达时,经常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尽管心中波涛暗涌,却不懂如何用言语表达。那么,教师要怎样帮助他们摆脱“语塞”的尴尬局面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语言素材的积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开展“模拟语境”“口语真人秀”“如果这样说”“你说,我听”等多样化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素材,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刀切”,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对不同性格类型、不同语言风格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这一板块的教学主题主要围绕“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的景色描写展开,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春天》、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这些融入作者细腻情感的四季描写,意境优美,非常适合初中生学习。但是在实际表达中,学生往往只能望“美文”兴叹,当要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优美的景色时,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好组织语言。为了强化他们对语言知识的运用,丰富他们在描写四季美景方面的表达素材,笔者利用“感受自然”这一综合性学习模块,开展了以“四季赞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后时间收集有关赞美大自然的优美散文、好词好句、诗词歌曲等,并进行筛选、摘抄与组内分享。在活动中,对于学生阅读、摘抄的内容范围,笔者并不加以限制,并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摘抄名人佳作,有些学生从自己最喜欢的流行歌词中寻找素材,如摘抄梁静茹《宁夏》中的歌词“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等。在摘抄与分享后,笔者还要求学生当一回“现代小诗人”,以“四季赞歌”为主题,模拟课件提供的范文,写一则小短诗,并以配乐朗诵的形式将小诗展现出来。
二、完善评价,增强表达信心
评价就像一架天平,有效地平衡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又能间接地推动教学,促进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对评价的运用远远不够,一方面没有将评价贯穿于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始终,没有发挥评价的效能;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与说服力,评价形式生硬,缺乏多元参与,学生并没有充分的作为评价主体的话语权。这样的评价对于已经初步具备抽象思维与***思考能力的初中生而言过于简单乏味,对于激发他们进行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语言表达的信心并无太大的益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班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评价机制,提高评价用语的趣味性与针对性,丰富评价的内容,活化评价形式,构建师评、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多管齐下的评价模式。
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丑小鸭》这一课以自传的口吻讲述了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童话故事,形象生动,内容简单,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难理解,且有重温经典童话的趣味。如何由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联系到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明白只要不懈追求,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理想的道理,是教学的重点。为此,笔者在课前设计了一个“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的小组评价量表,各个小组以丑小鸭形象现身,通过完成各种表达活动获得前进的能量棒。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将“丑小鸭”的形象渗透教学始终,让学生明白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同“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一样,需要不懈的努力。在语言拓展训练中,笔者还设计了一个“我是丑小鸭,我为自己代言”的脱口秀,在这个活动中,鼓励学生由“丑小鸭”的形象联系到自己,分享自己的小愿望或者大理想,并说说自己要怎样通过行动把梦变成现实。这样进行教学,不仅有效地评价了学生的表达活动,还增强了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信心。
三、推动展示,促进表达运用
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朝气蓬勃、富有创造力。这个阶段是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其语言个性的好时机。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努力为学生的风采展示创设条件,激发学生挑战与表现的积极性,强化学生语言表达的主动意识,促进语言信息的交流与分享,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应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实现表达的多元互动,让学生广泛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多“说”与“用”的机会。
丑小鸭教学设计篇7
一、导语要精妙
精妙的导语是催化课堂气氛的兴奋剂,教师要从教学规律和学生实情出发,精心地设计好“导语点”,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在你的轻轻一“导”间进发并熊熊燃烧,尽显其个性、灵性。为了发挥导语的点化作用,教师的“导”要抓住时机,当学生通过努力还是处于迷茫、愤悱状态时,巧妙点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真正领悟文章的内涵和作者写作的精妙。因此,我们的导语要讲在学生对话不明时,讲在学生体验肤浅时,讲在学生思维“卡壳”时,讲在多元解读有误解时,讲在品析重点词语时。
在教学《南辕北辙》时,有学生提出质疑:“地球是圆的,带足了盘缠,终有一天能到目的地的。”刚刚还在为这个坐车人固执己见而感慨的学生一下子楞住了,有的学生也小声附和“是呀,也能到,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这时,教师及时点拨:“请你们联系时代背景及坐车人的态度再想想。”这样一导,学生立即柳暗花明,踊跃发言。“是呀!地球这么大,要跨洋过海的,就凭马车这一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南辕北辙,到目的地得猴年马月呀?更何况他这么执迷不悟,还不是条件越好,离目的越远吗?”学生的智慧之火在老师的精妙一导中激情燃烧。他们不仅深刻地领悟了文章的内涵,锻炼了思维能力,而且得到了一次情感的陶冶和思想启迪的机会。
二、提问要精巧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所以,学习要通过问题的创设和解决实现,问题不在“多”而在“精”。要“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预设问题要善于撷精取粹,精在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能真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与超越。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含英咀华,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
如对于《荷叶圆圆》这篇富有诗情画意的课文,我们可以这样设问: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课文,通过课文我们知道了,小蜻蜓把荷叶当作什么?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什么?荷叶怎么会成为小水珠的摇篮呢?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领悟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逐渐体味出“摇篮”的无尽神韵。明确了“摇篮”的意蕴并不是“小娃娃睡觉用的,会摇的篮”,它描摹了微风吹拂下的轻轻摇曳的荷叶的动态美,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的舒适恬然。并通过自己的真切感受,获得超越文本的、多元的、独特的意义。
精巧的提问要善于抓住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主要反应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个词展开:“神机妙算”什么意思?仔细阅读课文,从哪些地方感悟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样保证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时间,其思维在与作者、文本、同学对话中被完全激活,感悟就不显得“像雾像雨又像风”,而更加立体、多元和广角。
三、评价要精当
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是教学有效、成功的重要部分。在课堂上,只要使用得当,教师短短几句或者寥寥数语的评价,便能在第一时间对教学进行调控,不断调整学生学习的状态。一般来说,教师的评价用语应当精当,针对性强。新课程标准提倡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的前提下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体验:也要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成绩,同时指出其不足,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教学《丑小鸭》一文后,我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同学们,丑小鸭不堪忍受他人的嘲笑、欺侮而毅然离家出走,历尽了千辛万苦,可始终没有屈服,终于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从中,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生:丑小鸭坚强、勇敢,我要向它学习。
师:老师相信你会像白天鹅一样坚强、勇敢。
生:我想对丑小鸭说,你本来就是一只小天鹅,如果不离开家,等到第二年春天,长大了,你不也会变成一只漂亮的大天鹅吗?你同样会过上幸福生活的。
师:你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很好。
生:我有意见,丑小鸭假如一直生活在家里,不被折磨死,也会营养不良,有气无力,飞不起来的。
师:说得有道理。
生:我也认为丑小鸭不该离家出走,外面太危险了,幸好遇到了好心人,否则它早就没命了。
丑小鸭教学设计篇8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引导小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学生自觉运用实验、比较、归纳等方法去探究知识,并且很好地解决问题,是“实验――探究”主体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设疑,启发学生有序地探索性地去寻找方法,去分析、思考,从而自已得出结论。教师要大力鼓励诱导学生质疑,变教师课堂提问为学生主动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低年级开始就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量少,学生的表达与理解水平低,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目的性,随意性很大。然而,这正是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的重要开端。我们在教学时,尽量靠近学生的思维,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材特点,在关键处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任学生自由想象,使学生产生疑问。如,在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时,学生往往是提出“丑小鸭有多丑?”等这些简单的问题,教师这时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启发学生的质疑,丑小鸭在动物中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就会问,这些动物是怎样对待丑小鸭的?再通过伤心、幸福等词让学生质疑,学生就会问:“丑小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心里是怎样想的?丑小鸭向往美好生活会实现吗?”再让学生小组探讨,学生就会对丑小鸭这一课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学生的年级升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越来越强烈,渴求知识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在教学《永不凋谢的玫瑰》时,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教学中我示范地提出了这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玫瑰花非常美丽?如果是你们看见这么美丽的一朵玫瑰花会怎样做?从“径直”这一词知道了什么?这个美丽的玫瑰花被小女孩摘了,如果当时你在场,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自学第三、四、五、六自然段,让学生试着提问,聪明的孩子有了动脑筋提问的习惯,他们会举一反三,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在苏霍姆林斯基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小女孩,反而还奖励了她,想想这是为什么?学生有了教师的启发,动脑筋质疑的习惯,真正地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师生互动,学生互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知道,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都是重要的思维活动。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这说明提出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完整、***的思维活动应当包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两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他们***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而让学生循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那么不仅整个思维活动不是学生***完成的,而且带有用教师思维取代学生思维的倾向。长期下去,学生只会按教师的要求回答问题,而不善于质疑。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是衡量他们是否***思考的主要标志之一。
另外,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和议论问题,使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多赞扬、肯定和勉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起提问的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西师版教材第六册《奇妙的桥》这课中,学生在小组中通过自学讨论提出许多问题:“你想象中的桥有多‘奇妙’ ?”,“你能用什么方式向大家展现桥的‘奇妙’? ”,“你还知道哪些奇妙的桥呢?”……?(可用***文简介、文字说明、***文结合等方式向大家介绍),让学生展开联想,深入构思,再通过学生合作探讨,深入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又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学习上更积极主动,思维更加开阔。
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质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存疑置难,要求学生先预习,边读边思。如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这样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购买上帝的小男孩》,紧扣课题“上帝”引导学生设疑,“上帝”是什么意思?他是怎样购买上帝的?买到了吗?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在讲读课文中质疑、解疑
丑小鸭教学设计篇9
一、走向目中有人。 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人类发展史已经表明,生命质量的提升与优质教育成正比,优质教育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充满终极关爱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 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意味着老师的眼里有学生。老师的眼里有学生就会既教书又教人,其本意在于直面功利而又超功利地为学生的精神发展打底子,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同时还意味着老师的眼里有自己。老师和学生都是生命成长的共同体,在“新课程”这面镜子里,教师和学生应该一样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自我。 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教学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融洽,鱼水亲和”;教学场景应该“身心***,思维开放,个性奔放”。置身此情此景,方能如沐春风,学习自主,方可“嫁于春风不用媒”。 二、走向心中有本。 小语姓“小”,语文姓“语”。小学语文课堂的根本在于念好“识、写、读、背、说、作、习”七字歌: 识——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写——书写一手正确规范的汉字;读——具有***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量达145万字;背——背诵积累优秀诗文160篇;说——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作——能写文从字顺、具体明白的文章;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的理念,又是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的形态。当然,语文教学要因课因生而异,明确教学重点,营根固本,扎扎实实地进行。设若如此,语文这棵树,必将根深叶茂、挺秀参天。 三、走向教中有情。 1. 课始激情情即生 教例《悲壮的一幕》—— “‘轰——轰——’震耳欲聋,火光四溅,科马洛夫和他驾驶的前苏联宇宙联盟一号飞船永远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中了……让我们再次聆听那《悲壮的一幕》,请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 课始,执教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情”,再造“船毁人亡”的场景,渲染悲壮的氛围,“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得学生“不觉转入此中来”。 2. 课中悟情情更浓 课中,教师倾情投入,热情引领学生与课文情感对话。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 师:孩子们,这篇课文悲壮凄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课文中一定有许多打动你的语句,请写一写你的感受,然后交流。 生1:科马洛夫看见了***亲,看见了妻子、儿女。他很激动,但他还是控制住自己说:“首长,属于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想先把这次飞行探险情况向您汇报,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生死关头方显英雄本色:事业重于亲人,事业高于生命。 生2:满头白发的老人心如刀绞,“儿子,我的儿子,你……”科马洛夫露出了笑容,“亲爱的妈妈,您的***象在我这里看得非常清楚,每一根白发都能看清……”从白发人那里我读出了送黑发人的哀恸;从黑发人那里我读出了忠、孝难以两全的残酷。 …… 3. 课终谙情情未了 读文谙情情未了,余音绕梁、绵延不绝。情感的冲击波激荡着学生创生了许多新的问题,课后他们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悟出了更多的情理: ——造成这次船毁人亡的悲剧是由于地面程序设计时点错了一个小数点。一“点”差错,船毁人亡。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前苏联敢于直播这场“悲剧”,说明他们有直面失败的勇气。 ——《悲壮的一幕》在于警醒后人不再重演悲剧。 …… 四、走向课中有智。 语文课程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课程。如果说知识是豆浆,那么智慧便是卤水。知识很多,智慧很少的人,总是一盆豆浆,点不成思想的豆腐。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带领学生超越知识,共同走向智慧的过程。 1. 用好教材,超越教材,走向智慧 “用好教材”意味着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凭借教材,传承文化,启迪心智;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超越教材而不囿于教材。 学了童话《丑小鸭》之后,一名小学生课后读了安徒生的原著,就来问老师:“原作写鸭妈妈孵‘丑小鸭’都孵得‘不耐烦’了……当他的兄弟姐妹们都对他喊‘让猫抓你吧,你这个丑八怪’的时候,鸭妈妈终于下决心驱逐他了,她说:‘你最好走得远远的吧!’我们的课本为什么一厢情愿地改写成了‘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离开了家?”这位同学又说:“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妈妈都爱‘丑小鸭’的。养母跟我说,我就是一个因为‘豁嘴’而刚出生就被妈妈遗弃了的‘丑小鸭’。” 这位同学超越教材,挑战课本,给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改写者的初衷也许是不愿让孩童看到人世的苦难,但我们不直面苦难,又怎能迎击它? 2. 师从教师,超越教师,走向智慧 “闻道有先后”,但“弟子不必不如师”,课堂上应经常出现教师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的亮丽风景。《白鹭》的对话教学片段: 师:“那雪白的蓑毛……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则嫌黑。”郭沫若把白鹭写得出神入化、美仑美奂,真可谓匠心独运啊! 生:这儿的描写算不上“独运”,因为它是模仿《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句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师:当我们吟诵宋代诗人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时,有谁会想到它是“模仿”五代南唐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艺术不是无源之水,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有继承,有创新,应该在原句的基础上别出心裁,得其神韵而自有境界。 生:听您一席话,我佩服宋玉胜过郭沫若,因为前者是首创,后者是革新! 师:我佩服你,因为你有个性,有主见,有思想。 3. 看重自我,超越自我,走向智慧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幸运的,不论自己是美,是丑,是聪明,或是驽钝,甚至残障,都应当庆幸——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很重要”!这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每个人都应该在别人看重自己之前首先看重自己,然后才能超越自己。尼采曾说:“人是一样应该超过的东西。你们做了什么以超过它呢?”下面的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有个孩子问爸爸:“为什么同桌考第1名,我才考了第21名?”做教师的爸爸感觉到儿子开始有了自尊心,而这种自尊心正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他没有回答。又一次考试后,儿子考了第18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1名。他又问爸爸同样的问题,爸爸依然没有回答。直到儿子小学毕业,虽然他比同桌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爸爸带着儿子看了一次大海,就在这次旅行中,爸爸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去年,儿子以全校第1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当母校请他作报告时,儿子读了那次看海后的日记:“我和爸爸坐在沙滩上,他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小鸟,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起飞,它们拍打了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师) !”
丑小鸭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 龟兔赛跑;寓言;儿童;自然天性
中***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260-01
孩童时代我们就知道龟兔赛跑这则寓言小故事。此篇寓言作者的预设目标非常明确:“骄傲使人落后,弱者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战胜强者。”在陆地上,如果乌龟不骄傲且坚持不懈,难道真的可以战胜兔子吗?如果每天我们都在孩子的耳边讲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想通过这来弥补对孩子教育中某些缺憾,无非是对孩子人性关怀缺失的表现。寓言训诫性的语言意味着成年人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而没有让孩子从小小的心灵深处去体会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通过《龟兔赛跑》看寓言故事在孩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恐有可商。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其隐含的负面教育信息更是不容忽视的。
一、关于骄傲的解说
“骄傲”在字典里一共有四个语义层面。①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骄傲自满。②自豪。③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④西方基督教认为的较为严重的罪之一。我们的孩子是不会这么分析的。他们会认为,骄傲就是骄傲,而且不能骄傲。从咿呀学语开始到心脏停止跳动那一刻,人是应该保持一点小小的骄傲感的,这样才更有助于自身的成长进步。
如果孩子从四面八方接受来的信息都是“我不能骄傲,我不能骄傲”,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们如何才能成为父母的骄傲,成为祖国的骄傲呢?又有谁做过这样统计,骄傲的孩子到最后有多少是失败的?法国著名画家库尔贝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他曾说过我是法国最骄傲、最傲慢的人。一是他非常自信,他了解当时法国的画家绘画水平。二是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自由人,不受制约。拿破仑要授予他勋章的时候他拒绝了,虽然这个勋章是所有画家的梦想,但是库尔贝说我不喜欢这个***体,我不喜欢这个荣誉。他是一个非常个性的一个画家。库尔贝为人是很高傲的,成就令后世景仰。
二、寓言没有尊重儿童个性
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提出了“无为”的思想。这里的无为就是指“遵循规律”。任何事情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任何违背规律的行为都是要受到惩罚的。早在上个世纪初,周作人就指出:“中国儿童文学想来偏向于教训,中国教育也中了实用主义的毒,对儿童讲一句话,眨一眨眼,都非含有意义不可。”
从心理学讲,个性包括三个方面:个性倾向、自我意识、个性心理。尊重儿童个性,即尊重儿童的兴趣、志向、品质等。而寓言这种形式是把成人的观念直接强加给孩子,这是不科学的,是违背规律的表现。可悲的是这种教育理念今天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泯灭儿童个性,把儿童变得早熟、老成缺少应有的活泼调皮,迷失在成人设计好的成长路线上。保持孩子的自然天性即保持孩子自我的存在,让孩子能够成为他们所要成为的人。在教育中,我们提倡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思维,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尊重儿童自然天性,发现孩子身上最强的一面,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充分的发展孩子的天赋。尊重儿童的自信,只有自信的人才有创造世界的勇气和魄力。我们也不能不顾科学事实,不顾儿童的天性本能,盲目的让孩子把时间花费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面。在赛场跑道上的乌龟只能一次次的体验失败的痛苦,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乌龟认识自己的天性和长处,让它在大海里找到快乐。
三、谈寓言的“功利目的”
由于寓言具有训诫性特点,功利性在所难免。作为对比我们来看一下安徒生的《丑小鸭》。《丑小鸭》无论孩子还是成人读者都会为之吸引、动容。丑小鸭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了白天鹅。是金子早晚会发光。命运其实没有轨迹,关键在于平和的心态、对善的追求。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把它们踩在脚下,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变成白天鹅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龟兔赛跑》与《丑小鸭》都属于儿童文学,一个是寓言,一个是童话。看似相似,但出发的角度完全不同。童话中对儿童人文关怀是指童话对儿童的人文关怀,不对儿童提苛刻的要求。“看《丑小鸭》的儿童”是真实的儿童,是生活世界里的儿童,而不是被成人拔高了的儿童形象。
寓言作为文学领域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通过一个故事来阐发人生哲理,寄托道德训诫。以后,在重视儿童、倡导儿童文学的时代洪流冲击下,中国寓言以崭新的面貌,揭开自身发展新极端的帷幕。鲁迅、胡适、矛盾、郑振泽等思想文化界得名家巨匠都积极的创作了许多寓言。新中国成立后,新一代作家涌现。但是在寓言繁荣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寓言在儿童教育中的负面效应,在作家创作的过程中要多一点点思考,从而使得寓言这种文体更加成熟,更加完备。使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灵魂的洗涤。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丑小鸭教学设计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