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难题归纳10篇

初三化学难题归纳篇1

【关键词】 中学生 数学 归纳概括能力 培养

一、概述

知识体系庞杂、内容丰富、抽象性强是数学学科中十分重要的特点,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总结,则会导致知识点混乱,在应对问题时无法及时提取有效信息,从而感到所学内容晦涩难懂,学习过程力不从心。因此,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在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教师会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的素质。

教师培养中学生数学归纳概括能力的途径丰富多样,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从知识内容上进行培养以及从思想方法进行培养两个角度。

二、从知识内容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概括能力

2.1 在知识内容互逆关系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中学阶段,互逆知识点的存在是数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项显著特点。特别是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互逆定理、互逆变换、互逆运算、互逆公式、互逆证法等等,这些互逆知识点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同时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互逆知识点往往各自有着特有的内容、功能,同时,彼此之间条件、结论等又往往存在互逆关系,关联性较强。因此,将此类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统一记忆、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关联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互逆知识点有很多,例如在“轴对称和轴对称***形”这一节中的定理3:“两个***形关于某直线对称,若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便有相应的逆定理:“若两个***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这两个***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通过对互逆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把握***形对称这一知识点的性质。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可逐步养成归纳记忆互逆知识点的习惯,从而逐步培养起良好的归纳概括能力。

2.2 从知识内容比较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数学学习过程中,相似知识点多,无论是课本上的定理、定义,还是在平时结题过程中的思路、方法等,均存在大量相关联、相类似的内容,如果不能适当的对其进行归纳、概括,则容易导致学习过程中思路混乱,解题时不能快速高效的找准适用知识点,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各类相关联的知识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相似及不同,对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概括,从而实现数学学习时课本“由厚读薄”的过程。

例如在学解多元方程式组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回忆,并将一元一次方程与多元方程组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解答过程中的相似点及不同之处,逐步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到各自的解题模式。同时,由于两类方程无论是在方程形式还是在解答思路上均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应鼓励学生对这些相似之处进行归纳、概括;同时,对于二者间区别也应及时总结,从而形成更加清晰的解题思路。在不断的分析、比较过程中,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将逐步养成。

三、从数学思想方法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概括能力

3.1 从“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概括能力

“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字与***形构成了数学学科的两个主要方面,且二者间彼此联系,相辅相成。也正是由于***形与数字之间的紧密联系,才使得数学学科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几何”与“代数”成为数学的两门分支学科,二者之间相互***又彼此联系。作为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学好两门学科,同时又把握好二者之间的联系,方能使“数”与“形”的学习相得益彰。

初中数学学习中存在大量需要通过“数形结合”以解决相关问题的实例。例如在进行三角函数的学习时,sin、cos、tan、cot等三角函数既对应于三角***形定的含义,同时也具备了多种数字意义,特别是对一些特殊三角函数如sin30°、cos60°、tan45°等,其均在对应于一定的三角***形的同时亦具有实用的数字取值。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及总结,学生在看到此类三角函数后可迅速将其等价于1/2、1等数值,实现了数形结合的过程。此类实例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多分析、多总结,并在日常练习中加以应用。通过一定时间的尝试,学生会逐渐形成对此类“数形结合”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的良好习惯,对知识点的整合能力从而得到提升。

3.2 从“化归”数学思想方法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概括能力

“化归”思想包含两部分的含义,即“转化”与“归一”。其中,“转化”指的是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变换,“归一”则指将复杂的、多样的内容归纳整合为某一类基础的、常用的知识点。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庞杂,学生日常接触的题目类型亦是错综多变,只有经过“划归”思想的整理、概括,方能逐步找到知识体系的主线,在“举一反三”的同时抓准知识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化归”思想可应用于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例如在进行立体几何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证明时,主要思路通常是将线面之间、面面之间的关系转化为线与线的关系,从而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证明转化为线线垂直的证明。这一过程便充分体现了“化归”思想的应用。在学生逐渐形成“化归”思想后,对于同类的问题会进行主动的划分、归纳,从而将复杂的知识点简洁化、体系化,并在做题时进行练习、应用。学生会逐渐明显的发现自己解题思路更加清晰,从前的“偏题”、“难题”变得相对简单起来,从而更加主动的在后期学习中应用“化归”思想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久而久之,会培养起良好的归纳总结能力。

总之,对于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而言,归纳概括能力是学生的必备素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选择科学、合理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认识到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教、学双方共同参与、积极配合,方能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齐长波.影响数学归纳能力的要素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

初三化学难题归纳篇2

[摘

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阐述了思想方法如何渗透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比数学知识传授更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有人把数学思想方法称之为数学教学中的一颗明珠,因为知识的作用是有限的,而方法的作用往往能够涉及整个数学领域. 正是因为其有着广泛的普遍适用性,有着超越知识层面,并且能够让人们在数学探究的征途上从未知到已知的可能性,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被赋予了相当的重要性.

 

事实上,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再一次将基本思想写入其中. 当然,令人注目的是我们初中数学还进一步提出了“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其与数学思想方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样就将传统上的“双基”扩展为了“四基”,使得初中数学教学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概述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我们去重视呢?

其一是数学方法. 顾名思义,这一类的思想方法与数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认为是离开了数学知识就谈不上这些方法的运用. 比如解方程中常常用到的配方法,其是通过将一元二次方程配成完全平方式,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其经典运用是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得出;再如换元法、消元法,前者是指把方程中的某个因式看成一个整体,然后用另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后者是指通过加减、代入等方法,使得方程中的未知数变少的方法. 在复杂方程中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化难为易. 再如几何中的辅助线方法也是解决许多几何难题的灵丹妙药.

 

其二是普遍适用性的科学方法. 例如我们数学中常用的归纳法,就有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种,数学上的很多规律其实最初都来自于不完全归纳法,因此在探究类的知识发生过程中,都可以用不完全归纳法来进行一些规律的猜想. 再如类比、反证等方法,也是初中数学常用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在初中数学中进行逻辑推理的力量与美感. 根据笔者的不完全调查,学生在进行推理后如果能够成功地解决一个数学难题,其心情是十分喜悦的,而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一环套一环的推理,能够顺利地由已知抵达未知.

 

其三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思想. 我国当代数学教育专家郑毓信、张奠宙等人特别注重数学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多次著文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众所周知,数学思想与数学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数学家本身也是哲学家. 因此,学好数学思想可以有效地培养哲学意识,从而让学生变得更为聪明.

 

例如典型的建模思想,其是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将遇到的问题表达成数学表达式,于是就建成了一个数学模型,再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与计算得到相应的结果,并用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 一旦学生熟悉了这种数学思想并能熟练运用,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大成功.

 

再如化归思想,其被认为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也是一种非常基础、非常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 它是指在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思维的加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将问题变换、转化为相对简单的问题,即哲学中以简驭繁的道理.

 

■ 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  

渗透方法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显性的教学方法,即向学生明确说明方法的名称,以让学生熟悉这些方法,并在以后的相关知识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 这一思路一般运用在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中;另一个是隐性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只使用这种方法,但不向学生明确说明方法的名称,在后面知识的学习中有可能遇到,但总不以方法本身为目的,重点始终集中在某一个问题的解决上.

 

在笔者看来,对于今天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言,更多有价值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渗透的方式进行教学是比较恰当的选择. 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在于,十四、十五岁的初中生的智力发展落后于身体发育,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相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般并不容易从字面上给予理解,只能在运用中通过直觉思维建立一种类似于默会知识的能力.

 

那具体渗透又该如何进行呢?笔者以为关键是要加强渗透意识,即在备课时就要考虑要教授的某一知识中有哪些思想方法可以对学生进行渗透,在这种思路下,数学知识就会成为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载体,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方法的运用和思想的熏陶.

 

比如,在初一数学教学之时,我们可以向学生阐述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与形,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之后的数学教学中,一旦遇到有“数”又有“形”的知识点,就要让学生在“形”中寻找“数”,在“数”中构建“形”. 例如三角形知识中有三角之和为180°的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在全等三角形中有等量的关系,在全等三角形证明的过程中有很多逻辑的关系等.

 

再如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所谓归纳,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以确定抛物线开口方向为例,如何知道二次项前的系数是正还是负,那就需要通过配方等方法来解决. 确定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可用描点法在坐标上作出抛物线. 一个方程及对应的***往往并不能得出相关的规律,只有不同形式是同一个结果之后,我们才可以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到抛物线的有关规律. 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画出下面四个方程的***象:y=x2;y=3x2-2;y=-x2;y=-2x2+1. 然后去归纳得出相应的规律,如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时开口向上,为负时开口向下等.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本不需要提出“归纳”的字眼,就是引领学生去分析、去归纳、去发现. 当学生熟悉了这种方法之后,在别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他们有可能说不出归纳这一词,但一定会运用这种方法.

 

渗透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种技术,甚至是艺术,因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发现不说比说更难,但如果要说有时又会因为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而说不清. 因此,不说的能力更需要我们去着力培养.

 

■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

渗透的反思

数学思想方法之于数学知识而言,犹如灵魂与躯体的关系,前者不能脱离后者而存在,但只有后者没有前者的数学教学又是空洞且不完整的. 要让初中数学教学有意义,要让初中数学学习有意思,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必须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而渗透到底该如何进行,即怎样的教学行为才算是渗透,又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去尝试与反思.

初三化学难题归纳篇3

一、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概念教学的关系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认知结构形成的纽带就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具有学习指导意义,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式.初中数学概念,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石.所以,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要重视合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数学现实出发,提出问题,通过概括提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升华为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方法.各个数学概念之间均具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不是孤立的,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需要运用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将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学生进行交流,在概念教学中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数学思想方法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1.类比思想的应用

类比,是指利用两个对象某些相似、相同的性质,推断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另外一些相似、相同的性质.类比是一种不充分的、主观的似真推理,为了确认猜想的正确性,还必须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在概念教学中引入类比,通过比较两个数学概念,找出其相似或相同的性质,以推导出数学概念的其他属性.类比思想的灵活运用,能够引导学生对比新旧概念,发现新概念和旧概念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牢固记忆所学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先引领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接着利用类比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运用多媒体同时呈现一组全等三角形和一组相似三角形,让学生找出两组三角形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如有些学生回答“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全都一样,而另一组三角形形状一样,大小却不一样”,在此基础上展开“相似三角形”概念,使得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相似三角形概念.

2.化归思想的应用

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之一,其将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形、转换,归结成另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求解容易的问题最终解决原有问题.在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均体现了化归思想.例如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一般转化为特殊,高次转化为低次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灵活地运用化归思想方法,将一些复杂的数学概念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通过分解、代换、旋转、平移或是变形等方式,将一个非基本问题转化为一个学生熟悉的基本问题,将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转化为一个学生熟悉的基本概念,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概念.

例如,在讲“圆周角”时,教师可以运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先将圆周角的教学转化为圆心角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圆周角的特征,进而揭示圆周角的本质,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识别圆周角.

3.归纳思想的应用

归纳是从一些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则或概念的思维方法.归纳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在教学时可以分类比较数学知识,找出同一类型的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共性,说明或概括这一类型的特征与规律,引导学生领悟新的数学概念.

4.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数形结合包括“以数辅形”与“以形助数”两个方面.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借助规范严密、精确的数阐明形的属性,借助直观、生动的形,阐明数之间的联系.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把握了问题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巧妙地结合运用精确的数量关系和形象直观的空间形式,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找出解题思路,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初中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占主导转化为以抽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过渡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能够比孤立、单一的讲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三化学难题归纳篇4

一、数形结合思想

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形巧妙和谐地结合起一,并充分得用这种结合,寻求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联系与转化的思想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数学学科的各部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在解题时,如果能恰当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代换转化、已知与未知的转化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具体抽象的转化、部分与整体的转化、动与静的转化等等。

三、分类讨论的思想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的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四、待定系数法

当我们所研究的数学式子具有某种特定形式时,要确定它,只要求出式子中待确定的字母的值就可以,为此,把已知道条件代入特定形式的式子中,往往会得到含待定字母的方和或方程组就使问题得到解决。待定系数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解题方法,在代数式恒等变形及研究函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配方法

把一个代数式设法构造成平方式,然后再进行所需要的变形,配方法是初中代数中重要的变形技巧,配方法在分解因式、解方程、讨论二次函数等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六、换元法

在解题过程中,把某个(或某些)字母的式子作为一个整体,用一个新的字母表示,以便进一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换元法可以把一个较为复杂的式子化简,把问题归结为比原来更为基本的问题从而过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七、分析法

在研究或证明一个命题时,由结论向己知条件追溯,即从结论升始,推求它成立的充分条件,这个条件的成立如果还不显然,则再把它当作结论,进一步研究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达到已知条件(或己知的事实)为止,从而使命题得到证明,这种方法叫佬分析法。这种思维过程通常称为“执果寻因”。初中阶段只用分析法求解题,证题的思路,一般不要求用分析法解答或证明命题。

八、综合法

在研究或证明命题时,如果推理的方向是从已知条件中(或已知事实)开始,逐步推导得到结论,这种方法叫综合法。这种思维方块字程通常简称为“自由导果”。我们通常解题或证题所用的方法就是综合法。

九、演绎法

演绎法是由一般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推出特殊事物也具有某种性质的推理方法,简而言之,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叫做演绎推陈出新理。演绎推陈出新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式,即由一个大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三段论的理论依据是逻辑公理。初中阶段彩的是演绎推理解答或证明数不命题。

十、归纳法

归纳法是由特殊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推出一般事物也是具有某种性质的推理方法,简言之,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也叫归纳推理。又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初三化学难题归纳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善提会问 精讲细析 适时归纳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110-01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以生为本,充分激活初中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每一个数学教师应面对的课题。教学时,笔者依循认知规律,以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以练习促进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升华他们的数学素养与能力,收获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善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能揭示矛盾,激发疑惑,推动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提出猜想等形式将学生吸引到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猜想假设―实践验证―解决疑问等过程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

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想:“生活中大家都很喜欢吃拉面,拉面师傅在拉面过程中,面条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呢?”紧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制作拉面的情境,继而提问:“每反复拉伸一次面条的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拉伸2次、3次、4次、5次时面条数量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和实际生活中拉面的过程紧密联系,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又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对面条数量变化问题的思考与探究,进而与乘方这个数学概念联系起来,进一步思考后逐渐深入理解有理数的乘方这一概念的性质。

二、精讲细析,突破学生疑问

教师要巧妙运用各种解题思路实现精讲,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讲解训练,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出发,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做到重难点分析精讲与知识梳理相结合、题型转型训练与精讲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与质量,让学生掌握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解题应试技巧。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练习题。

(1)二元一次方程3x-2y=5,方程可变形为y= ;当x=3时,y= ;

(2)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

(3)已知[x=2y=1]是关于x,y的方程4x+my=5的一个解,则m= 。

这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学生顺着这三个练习题可以逐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决方法。其中第一题是简单的方程变形,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印象;在第二道练习题中难度有所增加,需要学生分别计算,得出用x、y表达的m值与n值,最后完成m+n的计算,这是对学生知识、概念理解掌握运用情况的有效考查;第三道题则具有一定发散性,通过学生自己思考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解题,帮助学生锻炼解题思维与技巧,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三、适时归纳,提高学生的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适时归纳,适时归纳可以提高重要知识点的重复频率,加深学生的记忆;适时归纳还可以提炼出教学内容的精华部分,帮助学生实现思维上的飞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一个知识点后进行归纳总结,也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全面地进行归纳总结。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正比例函数》一课时,教师通过几个实例引导出正比例函数这个概念后,及时向学生指出:“形如y=kx(k不等于零)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是比例系数。”这个结论能让学生迅速抓住正比例函数的本质。当讲解正比例函数***象时,教师要及时地归纳:(1)正比例函数***象都是过坐标原点的直线;(2)作正比例函数***象时,可以选取(0,0)和(1,k)这两个点连线;(3)k>0,***象过一、三象限,k

初三化学难题归纳篇6

根据地理在文科综合中的特点,考查能力的题目多;覆盖面比较窄;侧重对地***知识的考查;关注社会。要求我们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能力的提高。高三地理复习中,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应紧紧围绕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按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通过原理分析、规律总结和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在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中系要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质,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上。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能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得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三、加强空间思维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能力

从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的重要经线、纬线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主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等),通过它们,形成空间经纬网定位,并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四、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平。(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通力合作,发挥集体力量

初三化学难题归纳篇7

关键词:质疑;总结;情境;复习;阅读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98-01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教学任务是广而繁的,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就是一个字:难!难!要掌握的内容太多了,目不暇接,心力交瘁!初中数学的繁难导致了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和厌学心理,我们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都有一种感概:哎,我是尽力教了的,可学生成绩却老是提不上来?教师下了苦功夫,教学效果不理想,事倍功半,这就是有效教学的问题,即教学手段的充沛和更新等!

一、有效教学之一:你是否教给了学生“质疑”的本领?

最常见的课堂,是老师问,学生答。最难见的课堂,是整堂课,学生都在“质疑”老师。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质疑”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有了“质疑“的课堂,将是一片生机盎然充满学习兴趣的课堂。如何教会学生“质疑”老师?首先应当强化问题意识,培养质疑兴趣和勇气,从一开始质疑同学对问题的回答,到质疑课堂上教师的表述,再到质疑书本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质疑能力。其次应引导学生学会问,在“问什么”“怎样问”上作具体指导,碰到一个命题,要习惯于问一问它是否是真命题;某个条件可以得出哪些结论;从某种特殊情况中总结出的规律,推广到其他情况还能成立吗?学生了“质疑”的能力,也就加深了他们对某个数学题的理解和深知。

二、有效教学之二:你是否重视了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一堂课结束,或者一个单元结束,或者某道数学题的解题结束,都需要总结。总结是一种进步,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数学教学中,更需要学生不断地总结归纳――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整理、提炼、发展,通过这些思维活动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于其中。培养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一章内容,一节内容,一节课都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内容,找出前后联系,谈谈学习感想。在归纳总结的训练中,学生也许会出现抓不住重点,内容重复,理解认识不全面等。作为数学教师,不要怕耽搁时间,长期的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会水到渠成提高的。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意义非凡。

三、有效教学之三:你是否课堂上大量采用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当下比较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基于直接经验的学习,是学生在一种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高度智力投入并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初中数学教学,由于通篇都是XY,探究式教学要多用,且要用活。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探究式教学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序的、渐进的自主学习训练,能及时地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扪心自问”。在数学教学中,长期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班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明显高于很少使用探究式教学的班级。

四、有效教学之四:你是否在教学中进行了数学教学生活情境化教育和情感教育?

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加强情感教育:1、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五、有效教学之五:你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复习”能力训练?

复习能力,也是初中数学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学生通过复习,可以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提升和整合,从而再次提高数学素养。在初中的数学复习中,学生常感杂乱无章,似乎所有的山都朝他压来而无从躲避。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教会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譬如,教会学生掌握认识的规律,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提高学生自觉复习的能力,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慰和等。学生由于有了“科学”的武装,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复习。一个可喜的方面,学生还会从复习中“发现新大陆”,书读百遍,每一遍意义都不一样,数学也是这样,每复习一遍,收获都会有所不同,都会有所创新。

六、有效教学之六:你是否注重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初三化学难题归纳篇8

数学的本质是数的概念,或者说数学就是建立在概念上,数的概念就是数的本身规定性。所以,学数学首先要正确地理解概念,学会解读数学概念语言符号,这是中学阶段学习数学至关重要的一个基本环节,其次才是概念的基本运用。

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是从概念出发,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的结论。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概念教学重视不足,而是采用题海战术,向学生灌输各种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结果反而让学生迷失在花样繁多的所谓窍门之中;甚至导致学生思维混乱,遗忘了最为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出现这样的教学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源于教师自身对数学逻辑思维建构的层次把握不足,急于求成,以至于偏离了概念这个数学根本,本末倒置,这样学生是很难学好数学的。所以,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唯有立足概念,从概念出发解决数学问题,把数学问题再还原到概念,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一、概念建构的组成分析

数的概念通常包含名称、定义、性质与例子。名为区分,定义是其本质,性质是运算属性,例子是直观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概念构成说清楚,便于学生在结构上全面把握概念,抓住概念本质。其中函数只是命名,不是本质,本质是有两个变量它们的关系符合一种固定的变化关系。如,一次函数y=2x,其中2是x与y之间的量的关系固定值,也是x、y两个变量的运算性质,函数式y=2x就是例子直观,所谓自变量、函数只是两个具有相对应关系变量的名称。把概念的名的实质解释清楚,学生就不会受到名称的困扰,再以具体的数值代入函数式,量的关系也就变得清晰、直观起来。这样,学生对概念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就整体化了,抽象的概念就得以具体的量化。

二、概念语言的意思把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无法读懂概念的语言,或者说不知道如何解读概念语言所说的意思,对概念死记硬背似懂非懂,许多时候学生身处其中却浑然不觉,到了解决数学问题时,就发现搞不懂题目的意思,无法把概念同问题联系起来。

例如,学习多项式时,学生经常搞不清什么是项、项的次数,把项当成单个字母,把某个字母的次数当作项的次数。教学中可以举例对定义语言加以说明,通过例子不难发现语言的含义,如式子的字母不同、字母的次不同,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多项式中的单项式;“这些单项式中最高的次数,就是多项式的次数”,显然多项式的次数,是通过比较几个单项式的次数高低决定,而不是比较某个单项式中的某个字母的次数。

数学中的概念大多数是通过定义描述给出它的确切含义,通过归纳概括定义的基本点,通过归纳排除定义的非本质属性,就可以完整把握定义。归纳概括过程也就是对定义的理解过程。例如,互余概念,其本质属性可以概括为:(1)必须具备两个角之和为90°,一个角为90°或三个角之和为90°都不能称为互为余角,互余角只就两个角而言。(2)互余的角只是数量上的关系,与两角所处位置无关。

三、概念学习的渐进过程

教材中一般的数学概念,都是建立在具体现象的分析归纳导出的,一般从几个原始的概念或者公理出发,通过推理而扩展成为一系列的定义或者定理。每一个新概念都有已有的概念来表达。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它就是由前置概念推Ф来的,它缘“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则基于“整式方程、方程”等作为预备概念而得出的。这样的概念很多,如数的概念、平行四边形等等。教材是严格按照渐进性这个原则,把这些概念分类、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网状结构。

针对概念形成的渐进性,教学中应当注意,在学生对某些预备概念模糊不清的情况下,不要急于引入新概念,最好先做好相关预备概念准备,尤其是对特别重要的、关键性的预备概念,教师要反复强调,使学生较为彻底的理解,为新概念的导入做好铺垫。

四、概念归纳的逻辑方法

任何概念都是从特殊中归纳出来的普遍,但数学中基础性的概念又是更高层次概念的特殊,概念学习服从概念的发展规律,遵循的路径一般则从特殊到普遍,不断扩展数学的运用领域。

初中教材出现的负数概念,开始很多学生非常不习惯,他们会参照生活中数的概念习惯,产生疑问,比如:0就是没有,怎么还有比0小的数?这时他们并不明白数的计量还有方向性的功能,如经济活动中的负债、事物在计量原点作反方向的运动等等。初步学习完负数,这时可以通过数轴对已经学过的各种数的概念进行比较,整数、小数、有理数、0、负数等等这些,其中任何一种数的概念,在实数范围内都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数。

学习普遍与特殊的思维逻辑,有助于系统理解数的概念形

成。例如,如何定义菱形时,教学中可以先利用“平行四边形”这个已学概念,因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一个形的特殊,它限定菱形所属的类别,但同时菱形不是一般性的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这一特征与普通平行四边形区别开来。而矩形又是菱形的特殊形式。这样通过特殊与普遍的区分,教会学生归纳数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加深对数的概念内涵的理解,这样学生就不容易产生概念混淆。

五、数学问题的概念回归

从数的概念出发,再把数学问题回归到概念层面,是运用概念、深化掌握概念的重要环节。泛泛而谈这个问题比较抽象,但可以转化为一个具体的思维方法,那就是如何寻找解题的切入口,或者说把握住问题中涉及的概念指向。

这里举个数学问题加以说明: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AB、BC

分别为两条直角边,AB=3,BC=4,通过B点向斜边AC作一条垂线,垂足为D,求BD的长度。一些学生在这个问题中,只想到勾股定理,把勾股定理反复使用,折腾半天也求不出来问题的答案,他们就没有想过AB、BC、BD都是这个三角形的高,但在题目中,AB、BC、BD是高这个指向性非常明显,一旦意识到了,自然就会把思维扩大到三角形面积这个概念上来,那么通过面积不变问题就轻松得到解答。

可以这么说,所有数学问题对于概念而言它都是个别或者特殊的问题,概念才是这些问题解决的普遍指导。在给出条件时,条件中就包含着概念的指向性,抓住这个指向性,实际上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这样也就把问题又引回到概念上来。

总之,分析概念结构,提高概念语言解读能力,循序渐进归纳概念知识,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固然离不开解题,但绝不是为解题而解题,盲目解题只会把概念知识搞得支离破碎。而是通过解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强化对概念的把握,准确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

学习数学,没有什么捷径,只能立足概念,需要不断夯实概念这个基础,从特殊到一般,进行系统的概念归纳,让学生整体上把握概念;再从一般到特殊,把概念反复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强化概念的运用能力。只要学生能够***地思考、解决数学问题,他们每个人的信心就会起来,学习数学就会成为他们的快乐,学好数学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参考文献:

初三化学难题归纳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学生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一部分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课本上的知识点都记住了,也做了大量练习,而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信心。我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学生缺乏相应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应加强对他们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数学思维的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難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二、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三、进行归纳思维能力训练

归纳是对某一事物的若干个体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性质,然后由此推断这类事物的总体也具有这种性质的思维方法。初中数学教材中可进行归纳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也有不少。初中代数有关运算法则的引出几乎全部是使用一般归纳法。从主观上看,初中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进入逻辑思维阶段,教学这些法则时不可能给出严格的逻辑证明。从客观上看,这正是训练学生归纳思维能力的好时机。如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有理数运算的交换率、结合率、分配率、添括号去括号的法则,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整式乘除法的有关法则,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引出。

四、进行化归转化能力训练

化归是把数学中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获得原问题答案的一种方法。如在处理梯形问题时,我们常把梯形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三角形问题来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可进行化归转化训练的内容几乎无处不在。例如,在运算中,减法向加法转化,除法向乘法转化;解方程中,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转化,多元方程向一元方程转化,无理方程向有理方程转化;在对几何***形性质、面积、体积的研究过程中,复杂***形向简单***形、基本***形转化。

五、进行实践能力训练

随着教材的改革,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能力训练的内容会越来越多。例如,平面几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例5为“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而习题中就有“在室外找一个中间有障碍物的地方,用例5的方法,测量障碍物两边某两个点的距离”。又如,平面几何的《解直角三角形》后有进行测量的实习作业,可布置学生做“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作业。在初一几何新教材中要求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积的探究,制作长方体纸盒,并在剪开纸片前先作美术设计”。在学完“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后,让学生“设计一些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形”,有条件的同学可用“几何画板”来设计***形。我们在教学中,千万不能忽略这些能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既提高动手能力,又提高思维能力。

初三化学难题归纳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堂小结;常用方法

课堂小结是每个教师上课末尾都会进行的一项总结性工作,是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性的概括。精彩而恰当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概括全课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帮助理解记忆、激发探究兴趣的作用。笔者用举例的方式谈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课堂小结方法,希望对同行有所启迪。

一、归纳总结式

归纳总结是我们所熟悉的办法,即对所讲知识进行完善的概括。例如,在学习“用方程解决应用题”时,可将方法归纳总结为:一审,二设,三列,四解,五验,六答。之后再用一个具体的实例加以说明。通过归纳这个解题步骤,学生就会对方程的应用问题有了全面的熟悉、系统、了解。

例如:货轮从A港口到B港口,去时速度为每小时50km,比计划早到1小时;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35km,比计划晚到1小时,求A、B两地的距离。

分析:此题为行程类的问题,首先考虑计划时间与去的时间、回来的时间比较,其次再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后列出方程。

解:设计划时间为x小时,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50×(x-1)=35×(x+1)接下来,就是解方程。

简洁明了地分析题意,总结归纳,能让学生较快地理解题意,接受新知识,在遇到实际行程类的问题时能自信应对。

二、背诵口诀式

朗朗上口的口诀是人人都喜欢的记忆方式,在我们每个人的幼年时期,就通过口诀对一些简单的知识进行理解。在数学课堂小结时口诀也可以很好地被运用。比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运算方法归纳为: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再如,教学完全平方公式、一次函数性质、勾股定理等,都可以引导学生用口诀的形式归纳出来便于记忆。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应用口诀帮助理解和记忆好像是“小儿科”。其实不然,口诀对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新知识有不容小觑的作用。

三、兴趣激发式

学习的本质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对于那些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来说,学习毫无意义而且让人感觉疲惫。对此,教师要利用最后的小结,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线段、射线、直线”的课堂小结时,让三个学生分别代表线段、射线和直线,然后让他们自己结合生活实际,分别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说说自己和别人的相同点,以及具体的特征和这些特征的作用。这种新鲜的扮演方式对于刚接触知识的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效果,他们的学习热情很容易被激发出来,通过互相之间的角色扮演和交流,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激发了学生日后的解题热情,以便有信心来应对深层次的难题。

四、比较异同式

比较异同是学习知识的有效手段。在初中数学中,有些已学概念和新学知识点看上去大同小异,很容易被学生混淆。对于新概念的特征与已学概念的相似处,教师要进行特殊强调和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对此,教师要突出强调菱形的性质和概念,同时复习矩形的性质,再讲解两者的本质区别。通过针对性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在习题中有明确的应用。例如:在教学计算(1)a3+a3;(2)a3・a3时,容易把运算性质混淆。因此,教师要进行思路引领:第(1)题是单项式的加法,合并同类项就可以了。第(2)题是同底数幂的乘法。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就可以计算出结果。在总结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比较习题的不同点、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即同类项可以合并,只有系数的变化,底数和指数都不变;而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五、拓展延伸式

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如何让死寂的知识生动起来,这是我们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授课时,可以同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起来,拓展延伸知识的可塑性。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后,可以让学生扩散思维,举几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一定,飞机飞行的时间与飞行速度成反比;小明拥有的硬币数量一定,他购买玩具的数量和玩具的单价成反比。这样的拓展延伸,使数学知识丰富多彩起来,也让学生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小结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充分重视课堂小结的作用,同时也要尝试一些新颖有用实际的小结方法,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初三化学难题归纳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初三化学难题归纳10篇

学习

体育教育论文开题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教育论文开题10篇,内容包括体育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推荐,体育论文什么题目好写。一、体育教师体育能力的现状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主要是指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总结工作的创新能力、实践的动手能力、组织

学习

优秀总结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总结10篇,内容包括各类总结范例大全,优秀的总结范文。一、思想***治方面在思想上,我认真学习***思想、***理论、以及领导的***路线方针***策精神,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有

学习

学习方法总结班会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学习方法总结班会10篇,内容包括学习经验分享班会主题,学***验与方法交流班会总结。身为一名班主任,不仅仅要时时刻刻教好学生,精神十足,还要努力的和学生保持好关系,照顾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把精力放到学习上去,而尽量不要去心思放

学习

改善总结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改善总结10篇,内容包括改善总结怎么写,改善后总结范文。(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我县水利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切实加强领导,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迅速召开动员会。3月24日上午,局召开深入学习

学习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10篇,内容包括历史8上知识点总结,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1.内隐性问题:这种类型问题一般提示语为:“依据材料概括(归纳,指出……)”如:2008全国卷37(2)10分,2010新课标43(1)8分,这种题型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总结

学习

精品课程汇报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精品课程汇报10篇,内容包括特色课程汇报稿,精品课程建设的自评报告。二、促读第一阶段课堂导读,学生课余精读。在每周固定的阅读课上,我精心准备了《草房子》内容导读。选取杜小康这一人物故事作为了解本书的一个窗户,并品读精

学习

大一总结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大一总结10篇,内容包括大一总结感悟100字,大一总结正确范文。记得身边的朋友经常说:有些东西错过了,就一辈子错过了;有些时光溜走了,就再也追不回来了。是的,我们身边的环境在不断地更新着,人也在不断成长、变化。时光飞逝,转眼之

学习

部门述职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部门述职10篇,内容包括部门述职ppt,部门述职内容怎么写。,***支部领导班子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和发展统揽全局,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效能,班子战斗力得到了不断增强。以落

学习

教育工作者的扶贫总结10篇

阅读(156)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工作者的扶贫总结10篇,内容包括教师教育扶贫工作总结6篇,教育工作者扶贫心得体会。近年来,面对该“连片区”教育扶贫中返贫现象不断、乡村学生扮演率居高不下和在校学生贫困救助、教育扶贫项目、扶贫资金不足等突出问题,*

学习

工作总结教学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总结教学10篇,内容包括工作总结教学,学期教师工作总结十篇。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

学习

国培总结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国培总结10篇,内容包括国培总结感悟一句话,国培十年总结。感触之三:只要付出,就有回报,教育事业也是如此,教学工作更是,就拿本次国培来说吧,刚开始,我总以为完成国培任务很难,但通过努力,不仅顺利完成各项培训,完成所有作业,而且学到了

学习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0篇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化学考试反思300字,初三化学考试反思。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不是对教材作大的调整。如前后相隔几节课对调是不科学的,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上的混乱,增加学生心理负担,也会给学生复习带来不便。

学习

劳动小结10篇

阅读(74)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小结10篇,内容包括劳动小结,劳动小结100字以上。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劳动课上教师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

学习

总结初中化学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总结初中化学10篇,内容包括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初中化学笔记100篇。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方法;主体;探究;创新我是第二次教初中化学,各方面经验还有很多不足,这是我对自己以前的教学进行的一些反思。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

学习

初三化学课件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初三化学课件10篇,内容包括初中化学教学课件资料3篇,初三化学教案及ppt。一、课件应用要合理运用形象概念形象直观是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原则,也是初中历史课件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合理运用形象的直观性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搭

学习

难题作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难题作文10篇,内容包括难题作文五年级下册,难题为主题的作文。会前进也要会转弯吧!我先让我滑动起来,右脚向右转一下,左脚也马上向右转,也算是转过来了,可十分吃力。也是同样试了好几种方法以后,我总结出这样的结论:若地面较光滑,直

学习

工作的归纳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的归纳10篇,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归纳成一句话,工作心得最新的10篇。1方法1.1收集总结歌诀结合我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将疾病宣教内容编成歌诀。编辑写歌诀的要求:语句通顺、通俗易懂;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简明精练、避

学习

SAP中国新掌门的难题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SAP中国新掌门的难题,内容包括sap最新官方消息,sap之路。其实SAP的硬伤不是来自外部,全球业绩震荡一时对这家在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几乎等同于货币市场“金本位”的地位也不会产生实质的影响。相反,内部长期不稳定、高层频繁换血

学习

证据选择与归纳确证

阅读(33)

【内容提要】确证假说的证据是归纳确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证据的选择具有归纳逻辑视野的程序与规则。证据具有特定的经验内容,但在表达形式上又是一种语句;某语句被确认为相关假说的证据,既取决于个人对该语句及其竞争语句的主观概率评价

学习

万企帮万村用产业扶贫解生存发展难题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万企帮万村用产业扶贫解生存发展难题,内容包括万企帮万村大扶贫格局,万企帮万村扶贫活动报告。如果说发展生产是实现稳定脱贫、脱贫不返贫的治本之策,那么兴办企业、发展产业是突出企业扶贫优势的重要体现秀水,新型扶贫路上的

学习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 12知识要点归纳

阅读(36)

[一、重点词汇]campv.扎营;搭帐篷laken.湖;湖泊beachn.海滩;沙滩sheepn.羊;绵羊naturaladj.自然的visitorn.游客;访问者tiredadj.疲倦的;疲劳的stayv.停留;待awayadv.离开;远离mousen.(pl.mice)老鼠;耗子babyadj.幼小的n.婴儿shoutv.呼叫;喊叫langua

学习

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难题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难题,内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热点问题,社会科学热点问题。人文社会科学是科学,这本是一个常识,然而,却远未形成共识。譬如放风筝,风筝和人之间由一根线牵引着,牵引力太大,风筝便拽回手里,人只能拿着风筝在荒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