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长学习材料10篇

小学家长学习材料篇1

[关键词]低段;阅读材料;使用现状;加工;录音

[中***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61-02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数学既然是语言,那么数学学习自然离不开阅读。本文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以下简称数学教材)为例,研究阅读材料在小学低段(1~2年级)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及有效使用策略。

一、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呈现

阅读材料在1~2年级数学教材中的主要呈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出现在新授部分,以书本的***标标识,或直接在方框中出现;二是出现在练习部分,以“读一读,讲一讲”或“读一读,做一做”等形式出现。阅读材料在1~2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及所属领域如下表所示。

总体来看,阅读材料在数学教材中的呈现有以下特点:(1)篇幅不大;(2)数与代数模块的阅读材料较多,其他三个模块较少,甚至没有;(3)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材料在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次数逐渐增多,字数也逐渐增多。

二、数学阅读材料的使用中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数学阅读材料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够重视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低段学生每天只有一节数学课。迫于课时压力,教师为完成当日教学任务不得不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阅读材料容易被忽视。笔者对本校低段12名数学教师进行访谈调查,询问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态度,其中6名教师表示“不太重要”或“试情况而定”,1名教师表示“课上没有时间,一般是让学生回家自己阅读”,3名教师表示“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遍即可”。

2.学生识字有限,自主阅读不易

低段学生识字量不大,且学生之间差异较大。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虽然整体比较浅显,但具体到每一位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学生***阅读存在很大的困难。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其主动阅读的兴趣。笔者对自身所带2个班级共97名二年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询问其对阅读材料的看法,约58.8%的学生表示“读起来太费劲”“有的字不认识”“不是很好读”,约17.5%的学生表示“想听别人读”,只有23.7%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自己读”。

3.家长观念陈旧,只做题不阅读

做题巩固新知是理科传统学习的“法宝”,家长在帮助孩子复习数学知识时,也往往将“练”放在首位。家长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态度怎样?笔者对所带班级学生的家长进行随机调查,接受调查的20名家长中有6名表示“会给孩子读一读、讲一讲”,1名表示“会让孩子上网查阅相关材料”,2名询问“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会考吗”,7名表示“没有时间陪孩子读”,4名表示“阅读是语文的事,数学应该多做题”。

三、数学阅读材料的有效使用策略

小学生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尤其是低段学生,他们刚进入校园,对学校、课堂和教师都充满好奇和想象。他们处于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正确的引导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能让他们爱上数学、爱上学习。阅读材料作为数学教材中与众不同的存在,如果能被教师充分利用,将对学生的数学学有帮助。

1.巧妙加工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低段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一方面表现为注意力深度不足,另一方面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研究表明,7~10岁的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教师应挖掘教材,巧妙加工,把阅读材料安排在最适合的课堂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二年级上册第81页“一共有多少天(7的乘法口诀)”中“练一练”第4题的阅读材料选自《西游记》:“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教师可以提前使用这份阅读材料,在学生编制7的乘法口诀之后便绘声绘色地讲一讲,让学生感受文学名著中的数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利用教育技术,降低阅读难度

低段学生识字量小,阅读能力参差不齐,遇到文字较多的阅读材料时,***阅读和集体朗读的效果都比较差。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阅读材料变为有声阅读材料,在备课时朗读文字材料并录音下来,然后将音频文件插入课件中。教学时直接播放给学生听,可降低文字材料的阅读难度,免去学生不识字之苦。

比如,一年级下册第40页“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中有一段介绍七巧板由来的阅读材料,篇幅较长、文字较多,学生当堂自主阅读难度大、费时间,教师在课前便将这段材料做成音频文件,教学时直接播放给学生听。这种新颖又有趣的形式很快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通过听的方式就能轻松了解七巧板的由来。

3.家校密切合作,督促学生阅读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教师应引导家长改变观念、了解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的密切联系,督促家长尽量抽出时间辅导孩子阅读。

比如,二年级上册第57页“练习四”第6题的阅读材料:“米和厘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我们国家还有自己的长度单位,比如尺和寸,它之间的关系是1米=3尺,1尺=1寸。比一比,1尺有多长?1寸呢?”教师可引导家长帮学生搜集尺和寸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家里讲一讲,然后把学生讲解的视频发送到班级QQ群中,供教师检查和家长相互交流。教师也可利用班会时间将视频播放给全班学生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小学家长学习材料篇2

一、乡镇初中生在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上与城市学生存在差距的主要表现

(一)在收集材料能力上的差距

从城乡初中生收集材料的能力比较来看(见附表一),还是有显著的差异性。城市学生能够收集材料的学生比率明显比乡镇学生高,所收集的数量明显比乡镇学生的多,其新颖度、适合度明显比乡镇学生好,收集材料的速度也明显比乡镇学生快。

(二)在分析材料能力上的差距

通常而言,对材料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摄取有用的、符合思想品德教材观点的材料,这就要求必须对所收集到的材料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处理工作,具体要做到剔除假材料,去掉重复、过时的材料,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正确的材料,和阐明所要证明观点有关的材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信息的材料。而城乡初中生在这方面同样存在差异(见附表二)。因乡镇学生收集到的材料数量少,涉及面窄,能够收集到相关或部分相关材料实属不易,要其从有限的材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确实有难度。而城市学生在这方面相对做得好些。

(三)在提炼观点能力上的差距

学生在学习中对所收集到的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深化认识,把其中蕴含着的思想品德课中的概念、观点指出来,这就是思想品德课中的提炼观点。在提炼观点能力上,城乡初中生依然存在明显差异(见附表三)。城市学生相对乡镇学生来说,观察材料比较细致,分析比较透彻,归纳比较完整,认识比较深刻,指出的概念、观点比较准确。

二、乡镇初中生在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方面与城市学生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因素

相对而言,城市初中生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比较正规,收集材料的工具比较齐全,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机会比较多,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思维更为活跃,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比较强。而乡镇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够正规,甚至学前教育是空白的,收集材料的工具是匮乏的,收集材料的范围是狭窄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机会是很少的,因而他们的视野比较狭隘,思维不够活跃,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教师因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方面,城市初中教师做得比较到位。而大多数乡镇学校教师思想观念没有完全转变,教学上还是以教为主,仍然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导致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上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比较低下。

(三)学校因素

对于学校教育,城市学校比乡镇学校具有明显优势,城市学校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拥有标准的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书馆、阅览室和大量的报刊书籍,可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收集材料的工具和资源。而乡镇学校先天投入不足,尽管近几年加大了投入,但历史欠债过多,缺口过大,还缺乏许多应该提供给学生收集材料的工具和资源,这些直接影响了乡镇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的提高。

(四)家庭因素

一般来说,城市家庭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家长的文明素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也比较大,孩子从小有机会参加各种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兴趣班、辅导班。同时,大多数家长能为小孩提供学习机、电脑、课外书刊等资源,孩子可以接触大量的资料和信息,收集材料显得方便快捷。而在乡镇家庭中,大多数家长的文明素养、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投入比较少,很少为小孩添置学习用具和课外读物。城乡家庭的重大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城乡初中生在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上的差异。

(五)社会因素

现在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而社会上的不良倾向也不时地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现在乡镇的街道上,很多人谈得最多的还是如何打工,如何赚钱,如何玩乐。乡镇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生活,怎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怎能提炼正确的观点?而城市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积极的文化还是占主体的,因此,他们所提炼的观点大多是正确的。

三、提高乡镇初中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的对策

1.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切实做到“会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把帮助学生学习当作教育的使命之一,可见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尤其是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是多么的重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根据问题,通过查询报刊、书籍、网络,实地调查,向他人请教等途径,去收集相关材料,再经过筛选和整理,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比较。这有利于在比较、交流中鉴别材料的真伪,有利于资源共享,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觉改变教学方式,切实做到“教会”。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就要求教师把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把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角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要善于充当课堂教学的“导演”,指导、帮助、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收集和分析材料的方法和技能,提高提炼观点的能力。

3.加大乡镇学校硬件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收集材料的丰富资源。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无论是投入的总量还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农村覆盖面广,绝对数大,对教育资源需求的总量也相当大,这些年的投入也仅仅是杯水车薪,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村教育的需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要解决乡镇学校诸如电脑、网络、***书等信息资源问题,必须加大硬件投入力度,从而使学生获得足够多的获取信息材料的途径。

小学家长学习材料篇3

一、拓宽时事材料的选取途径

时事材料的选取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如新闻联播、报纸、网络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养成关注新闻的好习惯。向学生推荐一些重要的新闻栏目,如: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中国新闻。网络有新华网等 。时间长了学生就会积少成多。另外还要争取家长配合家长往往会怕学生看新闻耽误学习。要就学习时事的重要性向家长说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二、严格把握时事材料的选择

1、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通常相类似的材料有许多。我们一定要选择典型的,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时事材料。让学生看后能激起内心的共鸣。越典型越有代表性。不能为材料而材料,导致课堂表面看来挺热闹而学生什么也没学到,一定要选择有内涵的材料。

2、选择正面的材料。材料是于教学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我们要多选择宣扬社会真、善、美的材料,体现我们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材料,体现社会主旋律的材料。初中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材料用利于使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道德品质。

3、选择真实材料。所选材料不能是小报报道。要经***认证。思想品德课是讲真理,不讲胡编滥造。不能道听途说。必须言之有物。

4、选择近距离的材料。这里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空间距离上要近,要选择身边发生的事件。产生共鸣。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指时间上的距离要近。初中生还是未成年人。对当前的许多社会事件尚不明白。更不用说过时的事情了。因此课堂上举的时事,更要贴近学生的阅历。最近发生的事最好。如在讨论“交流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时,学生对“小康水平”不理解。对“建国六周年***”、“神州七号飞船升天”,学生开始活跃。纷纷发言。因为这些事情刚刚发生。贴近他们的经历。有很好的体验。

三、创新时事材料运用形式

1、小辩论:中学生正处在大脑迅速发育时期,思想激烈斗争时期,对许多社会现象开始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强行将课本的观点采用“填鸭式”硬填进他们的大脑,会适得其反,通过辩论,交流,理越辩越明。如针对现在学生迷恋网吧,迷恋网络游戏的现象,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题目“中学生该不该接触网络”。学生畅所欲言经过辩论,学生体会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知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是我们的一个好助手;但也可以使人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不能自拔 ,成为青少年的精神鸦片。我们要做网络的主人,享受高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与乐趣,不做“网奴”。

2、新闻三分钟: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播报一下近段时间发生的热点新闻,并组织学生对新闻进行点评。在点评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

小学家长学习材料篇4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说,任何行为要想得到好的结果,都要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前提。学校里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崭新的、陌生的,要适应新环境,他们会碰到许多困难。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分析、研究他们的心理和个性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我从事低段美术教学多年,也一直非常重视对学生课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曾经遇到过很多典型的问题,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家校联合,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好比雕刻活人之塑像,所不同的是,艺术家的塑像常由一位美术家来完成,而活人之塑像则是家长和一群教师来完成,倘若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成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曲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会有损整体的和谐。”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也曾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可见,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是多么的重要。中学美术课一个星期两节,通常之间相隔一两天,而美术课所需的材料准备也相对麻烦。

一是开学注册那天就把教材中所需要买的所有材料列出清单,打印出来给家长,让学生一次买齐,需要平时积累的让学生学会自己收集。另外,叮嘱孩子们在上美术课的前一天晚上提前将美术材料袋放进书包里,既不容易忘记,还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自理习惯。二是美术老师要与班主任协调合作,有些顽皮或屡教不改的学生,要让班主任帮加大力度使这种行为习惯早点养成。三是利用家长会或便条,把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告知家长,请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一些屡次不带材料学生,请班主任与家长一起配合,在初始阶段就将学生懈怠的不良行为习惯消除在萌芽中。四是建立记录制度,把不带材料的次数记录下来,让学生较直观的看到自己的状态,从而形成自我激励和督促,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指正,使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忘带材料的现象一般很少出现,课堂上也不会因为学生不带材料而无法正常进行,学生也较容易进入工具材料得心应手、美术创作乐趣无穷的良好状态。

二、言传身教,促成行为习惯的养成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刚刚走出幼儿园教育,猛然间走入一个新环境,接受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课堂教学还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作为老师要树立典范,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每次上完课老师要与学生一起收拾美术室。就这样,细微的行动会把尊重和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因为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有些行为习惯很难长久保持,所以老师要经常的进行强化,使这一情况得以巩固,逐渐将课堂礼仪形成个人的行为习惯。

三、表扬比拼,促成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鲜花和掌声,喜欢表扬和荣誉,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如此。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在家长的教育下都有着很强的荣誉感,喜欢争第一,争先进。作为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表扬激励,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比拼意识,助推教学的发展。低年级学生年纪小,他们很难一堂课里都保持好纪律,但我发现表扬法和小组比赛法是非常有效的两种方法。有些学生在上课开小差时,他们的组员会轻声提醒他,通过这种竞赛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比拼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互相监督,这样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巧用教学方式,促成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家长学习材料篇5

【关键词】游戏材料 巧用 数学智慧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显著时期,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活动感兴趣,并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他们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各种问题,渴望寻求答案,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来主动建构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随着新《纲要》的实施,课程改革对幼儿数学领域有了新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我班开展的《游戏材料的支架式教学》课题研究中,教师非常重视幼儿的操作探索,为幼儿布置专门的操作场地及多种多样的游戏材料,如:套箱、旋转纸、叠叠乐等。让幼儿在兴趣的指向下进行多种操作活动,激发他们认识和探索数学形体之间的兴趣。

一、从感兴趣的材料入手,变废为宝,激发探索愿望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前阶段,我发现小朋友的书包里经常有废纸条、小瓶、小纸盒等物品,成人认为这是一堆无用的垃圾,而在他们眼里,却是他们百玩不厌的宝贝,他们下课了玩,吃过饭玩,时不时还拉拢老师来玩:“老师,老师,你也来玩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选择纸条作为幼儿的活动材料,帮助解决有关形体方面的问题。老师提供的纸板条中有硬度、大小、长短、形状的不同,还有一些纸条上有刻度。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折、两折的长方形纸条正像一张凳子,而三折的纸条能变成一个空心的正方形。通过反复的操作和实践,幼儿找出了可以叠出真正正方体的方法:重叠包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操作解决了问题。这个过程不仅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更是认识提高的过程。幼儿通过与材料的游戏接触,获得了深刻的感性经验。

二、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丰富游戏材料

家庭生活是学校课程的重要资源,其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房子的高矮、筷子的长短、衣服的大小、彩旗的排列规律等等。教师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寻找游戏材料。向家长宣传活动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家长会与家园联系栏等方式,使家长了解即将开展的活动,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进行与游戏有关的材料收集,并把它们作为数学操作材料。因为这些材料是幼儿所熟悉的,且具有变通性,更能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积累一定的数学经验。家长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着幼儿参与操作的兴趣、探索与操作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

如:幼儿在收集的过程中,发现圆柱体四周光溜溜的,一条边也没有;圆锥体四周也很光滑,但它有一个尖尖的顶;而长方体正方体得四周有四条边四个面,上下各有四条边和一个面。因此,幼儿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是探索发现的过程。

操作材料并非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活动中提供的操作材料都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用品和玩具,这样既可以避免新材料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还能从另一层面上增加幼儿操作的兴趣。

三、挖掘材料的潜在功能,发展幼儿的数学智慧

在活动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功能,采用多元化的活动手段,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区域活动里,我们设计了一个幼儿逻辑--数学智能的游戏—— “超级市场”,所有材料都是幼儿平时收集的日常生活所需品,家里的小玩具,***书等,甚至是水果,我们让孩子在进行此活动时先将物品归类,设计摆放,并制定价格,如一个孩子想要“超市”的商品,就要与超市的“营业员”交易,交易成功才能得到所需要的商品,要求幼儿数一数自己购物篮里有几件商品,一共需要多少钱。我付出的钱的总数是否够买我所要的商品,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去判断,在此过程中,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支持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促成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

《纲要》中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儿童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因此,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尽量做到支持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促成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

幼儿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表达与形体互动的感受,并指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与数学之间的互动。在一系列活动中幼儿知道了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十二条边六个面,而圆柱体没有边,上下一样粗细。教师与幼儿共同记录,有的幼儿很简洁明了地在长方体正方体上直接标上数字,也有的幼儿在这些体的每个面上画上一副不同的画,他们说:“我的六幅画变成了一个像花灯一样的长方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发现:在四周没有边的圆锥体一样没有边,但是因为上面有一个尖尖的顶,画起来比较麻烦。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主动与同伴交流,相互点评,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充分体现了幼儿并不是被动的信息吸引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教师应积极地发现并为幼儿提供贴近生活、丰富可变的材料,多途径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总之,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并让探索的快乐始终贯穿幼儿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就能让知识的力量照耀幼儿智慧的新空间。

文献参考

[1] 李振玉.重新审视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学前教育2004.

小学家长学习材料篇6

一、亲近大自然,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是学习知识、探寻疑难的原动力。适时适当地提问能激起幼儿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把他们引入“兴致勃勃的学习”的境界。我们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条件,设计一些系统的观察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你瞧:秋天到了,校园里的草坪上到处飞满了各式各样的树叶,有大的,有小的;有黄的,有绿的,还有红的……煞是好看。每次带孩子们在校园里散步时,这些漂亮的树叶常常是孩子们追逐的对象,他们一会儿追着树叶跑,一会儿蹲下来仔细观察树叶,更多的孩子会在转了一圈后,手里偷偷地抓着一大把形状各异的树叶。“你看,我找到的这片树叶怎么是一半黄一半咖啡色的啊?”“为什么有的树叶大,有的树叶小呢?”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有的还三三两聚在一起争论着。于是,我给他们找来了篓子,有大有小。渐渐的,孩子们在热烈地讨论后又开始进行分组活动,你瞧:有的在找比较大的树叶,有的更喜欢找小树叶;有的找到的都是一种颜色,但也有孩子在努力寻找着各种颜色的树叶;有的三五成群,有的独自行动,还不时地嘀咕着什么……

就这样,在轻松的散步活动中,我和孩子们都得到了不同的意外收获。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带领幼儿观察大自然,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且可以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探索奥秘。在如此自然、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习观察周围事物,收获更多的自主探索的快乐。

二、多角度探索,提高探索能力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拥有丰富物产的农村,到处都是探究材料:种子、秸秆、一个脚印、一块石子……均可作为幼儿的操作材料。在科学活动的时候,我们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材料一一提供给幼儿,别样的探究材料让孩子兴趣大增,他们的兴趣点也随着材料不断地深化。如在科学活动《发芽了》中,我让幼儿亲自种植,每天让幼儿自己给种子浇水,并观察种子发芽―小芽慢慢长大―长出嫩绿的叶子―大叶子的过程。在这种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丰富了对植物生长过程的了解和认识。

秋天的农村常常会被早晨的雾气增添更多的湿度,软软的泥土留下了各种各样的足迹,孩子们常常会被这些大大小小的脚印所吸引:“这是谁的脚印呢?”“对啊,这是谁的呢?”“那看看这个脚印是什么样的呢?”“大大的!”“长长的!”……“应该是爸爸的吧!”孩子们马上下了结论,“真的吗?那等爸爸来接你们的时候,请爸爸看一看,比一比吧。”“好的!”小小的脚印留给了孩子们一个神秘的悬念。孩子们观察的兴趣也逐渐高涨了起来,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了。“快看,这里还有一个圆圆的脚印呢。”“这是小狗的吧。”“好像是小猫的。”……“那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脚印的资料吧,看看小猫、小狗的脚印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欣然答应。一个小小的活动中让我们有了新的感悟:在抓住教育的契机,给予孩子帮助的同时,为孩子留下思考的余地。这同样会给科学探索活动增色不少。

农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到处都是游戏材料。幼儿在与这些日常可见的材料、多变的自然环境互动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的特征、作用。皮亚杰认为,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幼儿才能调动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将自然资源渗透到探索活动中,为幼儿的探索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

三、营造自主氛围,养成探究习惯

爱因斯坦说:“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因此,为幼儿创设探索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探索,直接进行体验、感知,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

首先,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怎样保持课堂纪律,怎样教会幼儿,虽然教学活动中的每句话、每个要求都交代得非常清楚准确,但幼儿始终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比较低。而现在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怎样使课堂氛围和谐,怎样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感到宽松、自由。所以,教师不必提出过多的要求和限制,重要的是在幼儿探索的活动中多观察,多给幼儿一些挑战和鼓励,并进行适时的点拨。幼儿的探索欲望常常是靠教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诱发的。比如科学区的镜子孩子们已经冷落了一段时间了,一天思怡过去拿着照了照,觉得没什么好玩的,就放下了。我提醒她:“你可以到太阳下玩一玩。”过了一会,我发现一群幼儿手里拿着镜子在阳光下把反射的太阳光照到墙壁和天花板上,热闹极了。

其次,准备丰富的探索材料。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投放的材料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在投放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且把握好操作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使材料的投放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比如幼儿自制降落伞,我不单单提供布和线,还在材料上有变化,添加树枝,塑料袋剪成的方块,轻重不一的下坠物,如树叶、石块等,这样,当孩子们把自制的降落伞往上抛时,就发现有的降落伞还没有张开就很快掉下来等,孩子们自己找原因,自己讨论修正。

小学家长学习材料篇7

关键词:习作指导;父母之爱;感悟;抒写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少年教育中让少年体验个人成长对长辈的义务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安排了以“给父母说说心里话”为主题的习作,但从以往学生习作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偏离了本单元的主题,而是单纯地给父母提一些建议,选择的材料也很普通。为此,我安排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学美文的同时,学习表达对父母之爱。

1.品味优秀作品,感悟父母之爱,领会表达方法

(1)学习教材提供的文本。单元组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等四篇课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不管是‘精彩极了’的表扬,还是‘糟糕透了’的批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指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一般性的阅读文章,本身就具有阅读价值――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信息,接受情感感染和人文熏陶。”因而,我们在教学这些文章时,就要引导学生品味并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而,在文本的学习中,还要了解掌握构筑表现父母之爱的描写方法:通过具体描写人物在整件事中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表现。

(2)阅读教材之外的名作。教材虽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所提供的文本毕竟有限,而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与习作方法,所以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等名家作品,既让学生感受了父母之爱,又积累了文章呈现的写作方法。

2.回忆相处事例,感知父母之爱,获取亲情素材

(1)从回忆中找材料。边学文,边布置学生回忆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用简要的语言列举例子。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又能让学生从回忆中找到典型的习作素材。

(2)从采访中找材料。要求学生边采访家长边记录事例。家长所列举的事例更有理性,能从全面的角度来把握为孩子“付出的爱”,让学生体会到更深层次的父母之爱,同时积累更富有现实意义的写作素材。

(3)从“反”例中找材料。爱有慈爱,也有严爱。让学生回忆父母亲和自己相处过程中自己不理解或不满的事例,并想想他们的出发点会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父母之爱,不仅有正面的,还有“反”面的。这既加深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又扩大了选材的范围。

(4)从反思中找材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叛逆的思想苗头,往往会逆着父母的思维做事,但事后又会感到后悔。因此,借习作选材机会,让学生思考:你对父母做过什么让你后悔的事?他们面对你的伤害,又是怎么处理的?这样做既增进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又在习作的选材上有新的突破。

3.抒写感恩美文,感谢父母之爱,表现血浓亲情

(1)重温写法。学生有了充分的表达欲望后,重温本单元学过的写作方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片段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通过具体描写人物在整件事中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表现父母之爱。

(2)片段练笔。建构主义认为:“引入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与原理。”为了更好地掌握写人方法,从学生所列举的事例中选择一件来让全班同学练习如何写具体。之后分组、分描写重点进行片段练笔,完成后全班交流。

(3)抒写大爱。有了典型材料,掌握“写法”,又进行了片段练习,再“运用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表现父母之爱,就不是空话。但因生活经验的不同,所选择的材料各具特色,习作水平也有差别,所以在之前训练的基础上,应“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4.倾听孩子心声,感受肺腑之言,回信表达大爱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家校联系与合作,认为它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时,孩子们得到的都是父母给予的无私的爱,而通过“孩子读习作,父母写回信”这一环节,让孩子对父母亲说声“谢谢”,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延伸了语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作用,增进了两代人的沟通。

(1)学生读作文。安排学生给父母读《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习作,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表达对父母之爱,同时也让家长在倾听中回忆过往的点滴,感受亲情,唤起为孩子的懂事而自豪之感,增进沟通。

(2)家长写回信。为了让学生再次体会父母伟大的爱,请亲人为自己的孩子写回信,教师选择回信朗读。把“教师―学生―家长”三者联系起来,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作用。

小学家长学习材料篇8

一、创设动态的环境――让幼儿做主人

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生活的空间。如何借助主题活动这一平台,让幼儿在动态的环境中做材料、时间的主人,从而具备学习的能力呢?

1.让幼儿做材料的主人

主题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操作对象,是幼儿建构、学习、发展的媒介。因此选择、投放、变更活动材料,是教师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兴趣的策略之一,如何使材料活起来,发挥其教育价值,让幼儿真正地做材料的主人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①材料要丰富、可变;②材料要有层次性、系统性;③材料要有探索性;④材料要按主题进程有计划地投放与变更。因此,在主题区域中,教师追随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投放如“彩色树”、“有趣的钟表”、“花形夹”、“水果种子找家”等区域材料,循序渐进地让它们成为幼儿有效学习的媒介。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目标,以材料间接地暗示、调整幼儿的活动,让幼儿完全地按自己的需要自选材料、自取材料、自用材料。慢慢你会发现:他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汲取着自己学习所需的一切。在这样动态的环境中,幼儿的学习兴趣、创造潜能必将一一展现。

2.让幼儿做时间的主人

现今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时间的安排是依据孩子们的特点设计的,而实际上孩子们生活的每一个时间段又往往由教师掌握,怎样让孩子做时间的主人呢?在认识时钟后,教师和他们讨论“怎样科学地安排我在幼儿园的一天”,并***文并茂地画下来,制作成一本本“我在幼儿园的一天”的***书。孩子们的画充满着个性与童稚,却又是那么颇具科学性。这样,幼儿知道了什么时间可以做什么,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执行者。在参观小学后,我们又和幼儿开展了“一分钟有多长”、“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在互相的体验、形象的模拟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幼儿们真正把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时间紧紧联系在一起,做事越来越有计划了。

二、创设有序的环境――让幼儿树立任务和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与幼儿一起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帮助幼儿树立任务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1.树立任务意识

幼儿进入小学后,会有许多任务需要幼儿自己来做,比如晚上要写什么作业、明天要带什么东西等等,由于幼儿园里幼儿学习的仅仅是口语,而不接触书面语言,而且一般重要的任务都是由家园路路通的短信形式告知家长,因此幼儿上小学后根本记不住老师布置了哪些任务。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让幼儿从短时间的任务培养向长时间的任务培养慢慢过渡,并注重让幼儿学习用***示表征各种任务。如:在每一次主题活动中,我们针对幼儿的知识经验设计了如:“我周围的环境”、“爸爸妈妈的工作”、“我们的名字”等调查表,要求幼儿回家通过调查记录的方式完成任务。开始由于幼儿的任务意识不是很强,只有10%的幼儿完成。为了加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并培养幼儿的表征能力,教师采用表格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将自己完成的调查任务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在班中的表格展示栏中,让同伴一起督促检查。记录展示这一方式大大提高了幼儿完成任务的兴趣,一段时间下来,幼儿的任务意识逐渐增强。

2.强化规则意识

规则与任务联系在一起,没有一定的规则,便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对于幼儿来说,我们应制定幼儿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规定。因此,我们活动室的每一项规则都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并且共同遵守的。如:***书区的***书有一段时间损害比较严重,幼儿们就自觉地制定了看书的各种规则,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张贴在***书区;国际象棋区的棋子杂乱无章,几个男孩子们便一起研究下棋的规则……这时的教师可采用每一次游戏后的评价、小记者的“新发现“等方式,让幼儿互相发现彼此之间是怎样按规则开展游戏的;用相机及时抓拍孩子们自觉按规则开展游戏的情景,并展示在墙饰中,给予孩子们鼓励,不断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三、创设多元的环境――让幼儿从幼儿园走向小学

1.感知责任,树立自立意识

责任心是一个人从事任何工作必备的态度和品质,尤其是在幼儿阶段更为重要。幼儿最终是要走向***生活的,在这之前,帮助他们形成照顾自己的意识、能力,不仅是为他们的***生活奠定基础,更为他们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围绕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将自立的生活机会还给每个幼儿:自己铺小床、茶杯洒了自己擦、名字自己写、橱柜自己整、小包自己理、根据自己的冷暖情况穿脱衣服……我们还根据大班幼儿竞赛意识强的特点,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如评一评谁整理书包时速度最快、谁的小柜子最整洁等。这不仅让幼儿学会了***生活的技能,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整洁有序的生活方式。

2.体会关爱,培养交往能力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幼儿们在平时常常感受着父母、爷爷奶奶、老师的爱,长此以往,他们认为这些爱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变得越来越自私,这一切都不利于他们进入小学后的***生活。因此教师要把握住主题活动中的情感主线,与幼儿一起去体验、去感动!在六一前夕,我们将幼儿的爸爸妈妈请到幼儿园参加《感恩的心》亲子活动,当孩子们将亲手削好的水果送到爸爸妈妈的嘴边,当孩子们将一张张亲手制作的感恩卡送到爸爸妈妈的手中,当《感恩的心》的主旋律久久回荡在活动室……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爱的种子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们带孩子乘车,引导他们学习乘车礼仪;去新华书店阅读,学会在公共场所不打搅大家;和孩子去超市购物,感受与人的交往……这一切活动,让他们在心与心的交融中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让他们学会生活。

小学家长学习材料篇9

材料 精心准备 合理使用 恰当处理

常常听科学老师讲科学课难上。难上在什么地方?难就难在要准备形形、包罗万象的观察、实验材料。如果要找齐材料,那老师课前要花的精力太大。如果没有这些材料,学生又该如何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呢?难就难在材料的使用上。活动中,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玩弄材料,探究活动还有效率可言吗?难就难在材料的处理上,如果随意丢弃材料,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得到有效提升吗?于是,我想到了让学生来做材料的主人。

一、课前指导学生精心准备材料

实验材料的准备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体现。课前,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精心准备实验材料,不但能使学生在寻找材料的过程中,思维进行碰撞,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能体现材料的多样性、真实性和亲切性,保证课堂上人人都有机会都有材料去摆弄、探究。但是,在引导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

教师在布置要准备的材料时,要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如在教学《蜗牛》一课之前,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只蜗牛以待观察之用。学生虽然认识蜗牛,但不知道在哪里能找到蜗牛,找到蜗牛之后,也不懂得怎么把蜗牛养起来。为此,我在布置任务时,向学生讲解了一些蜗牛的生活习性,如蜗牛喜欢阴暗潮湿隐蔽的环境,一般在花草茂盛的花坛里能找到它的踪迹,爱吃菜叶等。这些信息降低了学生自己准备材料的难度。经过指导,孩子们一般都能找到蜗牛,有的孩子在上课时甚至带来了二三十只大小不同的蜗牛,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以学生能做到为宜

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也并不是说什么材料都要由学生来准备,或者说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应该以学生能做到的为宜。如在教学《观察水生植物》一课时,课前,我就没有让每一个学生都去准备水葫芦、金鱼藻。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水葫芦、金鱼藻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植物。农村的池塘、小溪里比较多见。对于住在小区里的学生来说就是强人所难了,在他们的周围根本找不到这两种植物。二是这两种植物繁殖能力强,找到的往往不是单一的植株,而是一大片,量多。三是它们生活在水中。考虑到安全因素,学生在没有成人陪同的情况下,不宜前去寻找。如果让每一位家长都陪同孩子前往,则容易引起家长的怨言。考虑到这些,在准备材料时,我让几个家住农村的,曾在自己家旁边见过这两种植物的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池塘边、小溪里捞水葫芦和金鱼藻。结果,他们捞来的水葫芦和金鱼藻足够整个班学生观察、研究之用了。同时,这几个孩子还为老师、同学能用上自己准备的材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

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准备时间,一般以提前一周或几天为宜。准备时间过短,学生来不及准备,效果不好。时间过长,学生容易遗忘。

如在上《蜗牛》一课前一周,我就布置学生去准备蜗牛。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到大自然里去寻找、观察蜗牛。上课前几分钟,我还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蜗牛是在哪儿找到的,让抓得多的孩子支援没抓到蜗牛的同学,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

二、课中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材料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合理使用材料,是提高科学探究活动效率的前提。

1.引导学生适时使用材料

教学中,此种现象屡见不鲜:还没等教师交待完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摆弄起桌子上的材料;实验完成后,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有些课堂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学生管不住自己,偷偷摆弄桌子上的材料,忙个不停。因此,课前,我们可以把材料“藏”起来(或放在抽屉里,或放在教室某一角落的“材料库”中),等探究活动开始时,再由材料员取出。探究活动结束后,也可以先整理好或上交材料后再交流汇报。

2.充分利用好配套学具

学期伊始,我们为每个年级的学生配备了相应的科学配套学具。对这些学具,我们要合理使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学期开始,学具是人手一份,到了真正上到某一课,要用到某一材料时,已经有几个甚至过半的学生找不到该材料了。原因是孩子们把它们当作了玩具,早玩丢了。针对这种情况,在学期初下发学具时,我就给学生打好“预防针”,通过看小动画片“学具找主人”等方式教育孩子做好学具的主人,爱护、管理好自己的学具。对爱护学具的学生要适时进行表扬,适当给予奖励。对拿不出学具的孩子,也不妨给以小小的“惩罚”:让他们观察同学是怎样使用学具的,方法对吗?在他们运用学具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总之,这些“奖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合理地使用材料,以保证科学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当然,我们也可以先把学具统一收到老师处保管,需要用时再下发。

三、课后督促学生恰当处理材料

材料使用后,它的处理也是教育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在日常操作中,有些老师只重课前收集,不重课后处理,让学生捉来蚂蚁观察后就让他们自己处理。结果不是扔了,就是玩死了。这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观察蚂蚁后,我们可以通过“送蚂蚁回家”活动,督促学生放回蚂蚁,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开展蚂蚁的养殖活动,课后继续观察蚂蚁,对蚂蚁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小学家长学习材料篇10

一、项目式作业:帮助掌握项目相关知识

项目式作业是指教师给学生一个项目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时,通常自由度很高,比如学生要自己决定需要学哪些材料、自己决完成哪些内容、自己控制学习进度等,通过项目式作业学生能掌握大量的与项目相关的知识。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民俗风情》的单元时,布置学生一个项目主题,要求学生写自己当地省份的民风民俗,并给学生字数限制。学生要想完成这篇项目主题,需要自己查阅资料、自己拟该主题的章节、学生要自己完成论述的内容。学生通过完成该项目任务,能自主阅读大量的语文材料,自主学习该专题中的语文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完成《民俗风情》的教学要求;学生需要自己按逻辑思维整理材料,学生阅读大量的材料以后,需要进一步整理材料内容,学生需要动笔论述材料,他们要将学习的材料串联起来,就需要自己动笔写作,通过动笔写作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以项目式的方法给学生布置项目式的作业,学生不仅能学量的语文知识,还锻炼了思考的能力与实践的能力。

二、合作式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怠惰不愿意自主学习、有时因为学习思路被限制不愿意自主学习、有时因为觉得学习很枯燥不愿意自主的学习。而专题教学中涉及的知识很多,学生一个人可能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式学习可克服以上的弊端。

比如初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物风采》专题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限时完成《水浒传》小说中108将人们的评述。该小说篇幅长、出场人物多,学生很难短时间内一人***完成108人的评述,如果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可以以切块分割的方式完成《水浒传》的阅读。学生在共同阅读时,需要共同约束学习的时间,这是由于小说的篇幅太长,如果有的学生读得快、有的学生读得慢,速度不同可能导致小组难以按时完成教师给予的阅读任务,因此小组成员之间会互相约束。这篇小说人物虽然主要以单元的方式集中出现,然面也会在部分章节中出现交叉出场的时候,学生需要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才能完成写作任务。每个人小组成员对人物理解的角度不同,学生之间要互相提示,共同拓展思路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布置合作式的作业,学生不仅能有效率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且在学习时能突破单人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完成合作式的作业能更愿意自主的学习专题知识。

三、实践式作业: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小学家长学习材料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家长学习材料10篇

学习

班主任学习材料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班主任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班主任简短学习心得模板,班主任学习记录范文。在与此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对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满意度的评价调查中,也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研究者列出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尊敬师长、文明礼

学习

严以律己学习材料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严以律己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学习心得,严以律己与按流程办事学习心得。二、兢兢业业工作,完成全年材料采购任务2015年,我按照公司的工作精神,根据施工需要,以“保施工,保供应,降成本”为目标,认真制定材料采购计

学习

讲严立学习材料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讲严立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学纪律讲规矩学习心得,严立心得体会。四讲四有对照检查材料二四讲四有对照检查材料三四讲四有对照检查材料四四讲四有对照检查材料五四讲四有对照检查材料***讲四有对照检查材料七四讲四有对照

学习

教师培训学习材料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培训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教师安全培训材料,教师校本培训材料。二、企业商务英语培训的现状除了一些实力较强的跨国公司对员工有定期的英语培训以外,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认识到商务英语培训对于企业和

学习

卫生城市申报材料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卫生城市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卫生城市申报材料编制,获得全国卫生城市的申报材料。(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安全生产申报材料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生产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安全生产个人申报材料,安全生产申报流程。我队现有员工229人,其中:***员7名,管理人员5名,长期合同制员工15名,短期合同制职工214名。短期合同工占现有员工93.50%,且85%以上都是青工,他们大多数都是来

学习

小班个别化学习材料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小班个别化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小学小班个别化教育的优点,小班个别化学习交流分享。首先,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由于幼儿先天的遗传、家庭环境等各种不同的因素,决定了幼儿在性格、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能力倾向

学习

音标学习材料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音标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音标学习教材练习推荐,音标学习材料。二、声调内容在教材编排上存在的问题1.教材对声调内容重视程度的相对缺乏本文所选取的教材语料虽然整体上对声调内容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如增加了声调内容讲解

学习

普通话学习材料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普通话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普通话学习故事和经验分享范文,普通话学习资料的范文。随着中国经济***治的发展,“汉语热”横扫全球,居住在与内地的各方面有着紧密联系交流的国际旅游贸易城市-澳门多数居民,母语为汉语,但口语不是

学习

纪检监察学习材料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纪检监察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学习纪检监察系统通报心得,学习纪检监察文件情况汇报。***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大会,大会通过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

学习

高中英语学习材料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英语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高中英语学习材料,高中英语学习资料归纳。一、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概述Krashen是美国加州大学的教授,是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20世纪80年代初,他在《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一书中提出了

学习

家长学习材料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家长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家长学习资料汇总,家长学习心得记录表。一劝诸君莫,自古害处多;习以为常成癖好,从此以后惹灾祸。二劝诸君莫,场上是非多;输钱只为赢钱起,得好下场有几个?罗光明是牯牛山集镇上家电维修师傅,也是我们学校的

学习

安全学习材料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安全学习心得简短内容,安全教训反思材料。一、正确认识我市质量安全工作现状,认真找出差距和不足近年来,在市委、市***府、市***协的领导下,我市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带动战略,初步形成***府重视质

学习

学校音乐学习材料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音乐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学生音乐学习心得总结,学生音乐课学习心得300字。一、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是20世纪60、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兴起并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

学习

班主任学习材料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班主任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班主任简短学习心得模板,班主任学习记录范文。在与此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对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满意度的评价调查中,也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研究者列出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尊敬师长、文明礼

学习

严以律己学习材料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严以律己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学习心得,严以律己与按流程办事学习心得。二、兢兢业业工作,完成全年材料采购任务2015年,我按照公司的工作精神,根据施工需要,以“保施工,保供应,降成本”为目标,认真制定材料采购计

学习

讲严立学习材料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讲严立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学纪律讲规矩学习心得,严立心得体会。四讲四有对照检查材料二四讲四有对照检查材料三四讲四有对照检查材料四四讲四有对照检查材料五四讲四有对照检查材料***讲四有对照检查材料七四讲四有对照

学习

教师培训学习材料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培训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教师安全培训材料,教师校本培训材料。二、企业商务英语培训的现状除了一些实力较强的跨国公司对员工有定期的英语培训以外,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认识到商务英语培训对于企业和

学习

卫生城市申报材料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卫生城市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卫生城市申报材料编制,获得全国卫生城市的申报材料。(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安全生产申报材料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生产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安全生产个人申报材料,安全生产申报流程。我队现有员工229人,其中:***员7名,管理人员5名,长期合同制员工15名,短期合同制职工214名。短期合同工占现有员工93.50%,且85%以上都是青工,他们大多数都是来

学习

小班个别化学习材料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小班个别化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小学小班个别化教育的优点,小班个别化学习交流分享。首先,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由于幼儿先天的遗传、家庭环境等各种不同的因素,决定了幼儿在性格、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能力倾向

学习

医德医风学习材料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医德医风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学习培训心得,医德医风学习心得体会通用8篇。1.2规范操作,做好医德医风档案评价立卷工作医德医风考评工作分为自我评价、科室评价及医院评价3个步骤进行[2]。每年年底由医务人员自己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