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音乐学习材料篇1
关键词:地方音乐棱本教材 教材开发 教材编制
一、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是20世纪60、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兴起并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它是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特长出发。因而,它的针对性强,学校在课程编制方面的权力是体现办学特色的基础。学校办学特色是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校本课程来加以保证。开发和实践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特长,适应学生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
中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素质,从而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音乐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里,在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培植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大力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音乐校本课程也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完善。开发校本课程能够大力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所学音乐知识的范围,培养、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并且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机会,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修养,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同时甘肃地区有着丰富的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形式多样。但还没有被开发,至今没有以甘肃地方音乐为内容的校本教材。因此,编写和制订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音乐教材,并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实践,能够让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很好的了解地方音乐,对进一步发展甘肃省的基础音乐教育有重大意义。
二、甘肃地方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
1、组织编写人员
首先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需要成立由校长、教科处主任等组成的领导小组和“初高中生音乐课题研究教师指导方式研究”课题组成员等组成的编写小组,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2、广泛搜集创编资料
开发的校本教材主题确定后,课题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大量搜集资料。既要利用***书馆收集文本资料,也可以便利的利用网络获取相关信息,使信息获取更加多元化,使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既需注重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又要充分总结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创编资料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既要有老师的经验指导以及论文总结,又要有学生的亲身体验与自己实践,做到老师与学生互动学习,培养融洽学习氛围,坚持老师学生都要做校本教材的创编的参与者。在搜集资料时还需特别注意资料的科学性、地方性和信息的前沿性,不断完善,保持地方音乐特色。
三、甘肃地方音乐校本教材的编写
教材在编写上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将教学材料分化为可供连续学习的知识点与基本技术元素,逐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建构的能力基础,并形成良好人格基础。音乐教材中的知识点既包含音乐学科基本理论的知识点,也包含许多人文学科共有的一些知识特征。音乐教材中的技术元素既包含音乐表现的技能,也包含音乐认知与理解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还包含情感共鸣与创作的技能。地方音乐教材的编写就是要将存在于音乐整体中的这些知识与技能合乎逻辑地先分解开来,然后再通过几年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地方音乐的整体观念。
学校音乐学习材料篇2
[关键词]学堂乐歌 音乐 教育
“学堂乐歌”指的是清末民初新式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和课中所教唱的歌曲,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学堂乐歌”引进了外来曲调,填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构成一种区别于我国传统音乐的新体裁。中国有史以来音乐进入系统的教育中几乎是没有过的,所以“学堂乐歌”是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开端,它的出现对于近现代音乐教育的思想、规范、课程、教学方式、师资培养以及专业的音乐教育等都起到了模板以及促进的作用,逐渐使新式音乐由学校普及到整个国民,促使中国新音乐的发展。
一、“学堂乐歌”促使了近现代第一批音乐教育家的出现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第三辑学堂乐歌的史料中摘录了康有为1898年上书清廷的《请开学校折》中的两段话:
“进者日本胜我,亦非其将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吾国任举一***一艺,无人通之”;“今国之学,莫精于德,国民之义,亦倡于德;日本同文比邻,亦可采择。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乞下明诏,遍令省俯县乡兴学。”
从这段史料中可看出当时的维新派已经看到日本强于我国是因为学科建设全面,有艺术类的科目,还提出学制应效仿日本。因为日本教育改革所处的历史环境与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有些相象且都属东方文化,另外日本的明治维新从思想上改造学习西方并取得效果,所以当时的维新派提出效仿日本。
由此可知,正是由于当时维新派的提倡和出于对振兴救国的探求,才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东渡日本学习音乐的“浪潮”。
二、学堂乐歌促进了音乐教材建设
“学堂乐歌”的出现促使了留日学生归国后成为乐歌课的教师,他们根据教学的需要,编配适合学生的教材,于是沈心工、李叔同等最初直接效仿日本学校歌曲,学习和借鉴日本学校歌曲的创作经验,开始编配唱歌教材,对这部分的研究多以最早的唱歌教材和理论教材的出版为主。
(一)唱歌教材的出版
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0》中的第六章中具体说明了有关于学堂乐歌早期唱歌教材的编配情况。
“1903年春,沈心工担任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乐歌课教师。在教材缺乏的情况下,他根据自己留学日本时所获音乐教育方面的知识及材料,自行编写教材。1904年5月,他编写的《学校唱歌集》第一集出版。书中除歌曲外,还附有《乐理摘要》、《凤琴使用法》,这是我国最早出版并产生广泛影响的音乐教科书。”
(二)乐理、和声等音乐理论教材的出版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也详细介绍了“学堂乐歌”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家曾志?胗泄赜谒?囊衾掷砺壑?鞯某霭妫涣硗庹啪参档摹吨泄??执?衾质妨稀分小耙衾纸炭剖樾蜓匝 辈糠忠布窃亓恕把?美指琛笔逼诠赜谝衾掷砺鄯矫***滩牡某霭婕坝泄氐闹?缎晕恼隆
“1903年,在《江苏》杂志上就连续发表了他所编写的《乐理大意》和《唱歌集教授法》。1904年由编印出版了他所编译的《乐典教科书》,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比较完备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1905年,它又编印出版了包括乐理、唱歌教授法及风琴练习法在一起的《音乐全书》;同年,又在《醒狮》杂志上发表了他所编写的《和声略意》及《风琴练习法》”
张静蔚编写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中除记载了曾志?胗泄乩掷硎榧?谋嘧?饣辜锹剂烁呤偬镌?914年10月出版的《和声学》编辑大意。
三、“学堂乐歌”促进了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学校的出现
“学堂乐歌”的普及逐渐加强了对西方音乐的渴求,促使专业音乐院校的产生、发展。对这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促使专业音乐教育和兴起对专业音乐教育的人物与学堂乐歌的联系上。汪毓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第四章“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的第二节“早期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有详细记载。“学堂乐歌”的普及与中小学及师范学校音乐课开设使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得到稳步发展这就为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铺下了道路。
另外,国民***府的成立与美国关系的拉近和留日的音乐学生及学堂乐歌第一批音乐教育家逐渐对音乐的深入认识提倡学习直接学习西方音乐,从侧面也促进了专业院校的建立。
汪毓和《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开拓者萧友梅》和《萧友梅在莱比锡的留学生涯》选自《音乐艺术》2004年第一期的这两篇文章中就对具体研究了萧友梅为了深入学习音乐从日本回国后又去德国学习专业音乐的背景以及所学过的音乐课程有具体的论述,这篇文章对萧友梅日后成为第一代专业音乐教育家的形成过程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郑祖襄《一代宗师黄自》一文中也提到黄自留学到美国学习音乐,并对专业院校的建立有一定的功绩,在他为专业教材所编写的艺术歌曲《思乡》、《玫瑰三愿》等声乐作品至今还在高等师范音乐学校当作教材使用。
四、“学堂乐歌”对中国社会音乐生活的影响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编著这本书的第四章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和张前《中日音乐交流史》近代篇中第五节群众唱歌等新音乐样式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音乐生活的影响都论述了这个时期随着学校歌曲的传来,这种新的 音乐样式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不仅在学校,而且在***队、城市市民、工人和农民中逐渐普及开来,提高了人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总之,“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不但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另外也出一些通俗性的读物让更多的人认识并走进对“学堂乐歌”的认识,还要加强自身的研究意识,从而让音乐教育学研究进入更高层次并趋于完整。
参考文献
[1]张静蔚编选,中国近代音乐史料[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第2版)
[2]沈袷,沈心工传[j],音乐研究,1983(4)
[3]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0) [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2次修订版)[m],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
[5]俞玉滋,张援,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6]周培源,黄自遗作集[m],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7年
学校音乐学习材料篇3
关键词:谱例 术语和记号 完整性
新课改背景下,对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知识面更加宽广,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具体,更具有实践性。而对学生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具有音乐感受能力,但我认为对知识的掌握同样不可缺少。因此,音乐教材的质量、艺术性、知识性、完整性、可收藏性必须要受到重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笔者发现,很多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音乐用书,尤其是现阶段教学改革实验区的中小学音乐课本,在音乐欣赏这一环节中很是令人不满意。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学音乐课本的每册当中,音乐欣赏中的谱例、术语和记号都有不完整的情况出现。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有的是只给了主题,有的是只给了一个或几个段落,还有的是只给了几个段落的主题,或者是差几小节结尾,有的甚至是差半首歌曲。术语和记号的缺失情况更是严重,有的整个欣赏曲子连一个术语和记号都没有,有的则是术语和记号五花八门,没有统一。这些情况将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因此笔者认为,欣赏需要有完整的谱例、表情术语和记号。
一、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有利于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感受,让学生喜欢音乐课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音乐课在学生的眼中的地位,不会超过主课,更不会超过他们在学校外学的钢琴、小提琴、手风琴、二胡等所谓的专业课。对学生而言,学校的音乐课是玩乐课、放松课,是可上可不上的课。所以,学生上课时非常不认真,甚至在欣赏课上胡闹。学生在学校外面所学的专业课,谱子是规范的,谱例、术语和记号是准确完整的,给他们的感觉是严谨、毫不含糊。所以,学生学起来很认真,很刻苦。谱例、术语和记号的完整,能使学生对歌(乐)曲有直观和大致的了解,能使学生一目了然,用眼睛直接可以观察到谱面的强弱和术语的清晰,学生很自然就会有感情的流露。我们课本中的谱例不完整,术语表达有误,记号使用不规范,直接影响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和学习态度。如果我们课本中使用的谱例完整、规范,记号准确,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学习态度。谱子这种客观存在的实物,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漂亮和清新的。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可使学生更愿意接受和喜欢学习。这是因为学生能看到谱面上的知识,而且用这种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起知识来更容易,教师的课也会更好上。否则,我们的教育初衷是好的,结果不会令人满意。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还给学生一种认认真真做事情的印象,在学生当中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进而让学生更喜欢音乐这门课程。
二、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有利于教师对整个乐曲的分析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讲课最头痛的是没有资料,没有设备。现在很多学校给音乐教师配备了设备,但又出现了资料不全的情况,还是使得教师无法上好课。如欣赏课只给所要欣赏乐曲中的部分乐章、部分主题、部分段落、部分术语、个别的谱例记号,这样不完整的谱子是没有说服力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见到乐谱,第一步就是想要透彻地了解分析,但不完整的乐谱浇灭了学生对本首乐曲的激情,使得学生不再愿意学习。让学生喜欢乐曲,让学生对所学的乐曲有个严谨的学习态度,首先必须要给学生完整的乐谱,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握对乐谱、乐曲的感情投入的机会,使学生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不然让学生分析乐曲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再说,教师没有了完整的乐谱怎么教学生呢?现在我国大部分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有限的,会唱歌对乐器基本不精通,会乐器的对唱歌的正确发声基本不会,这些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很多学校的音乐欣赏课上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讲课时,由于对音乐作品理解不透彻,再加上音乐教材中没有完整的谱例和表情记号,使得教师只能是纸上谈兵,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总也说不到点子上,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能使学生有很大的收获。所以,我们既不能把教师看成全才,教师也不是什么都懂,也要给教师提供更完整的曲谱。所以说,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相当重要,是教师对整首歌(乐)曲进行全面了解、理解、分析的前提,也是上好欣赏课的关键。
三、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由于没有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音乐教师在上欣赏课前就无法更好地研究教材,也就无法更好地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自己查找资料进行补充。但这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因为现实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很多偏远地区,没有网络,教师上网查资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大部分资料是来源于教师上大学时的教科书,使得谱例的寻找相当困难。城市学校的教师虽上网方便,但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使得教师来不及查阅各种资料。有时还存在查不到资料的可能,这使得很多好的教学内容无法进行教学,教师也只能无奈地放弃本次课的教学。因此,音乐教材中具有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是教师讲课生动、精彩、具有说服力的源泉。只有具有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教师才能节省下来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完整的谱例、术语和记号,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对乐谱资料的保存和收藏
学校音乐学习材料篇4
[关键词]音乐 快乐 教材 生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名言说明了学习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学海无涯为什么一定要“苦”作舟呢?假如每个老师把“学海无涯‘乐’作舟”奉为教学宗旨,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愉快遨游,学习将变成一件美好的事情。
“乐(音乐)即是乐(快乐)”,音乐教育专家吴斌在解读音乐新课标“愉悦性原则”时这样说道:“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以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那么,如何使我们的教学充满趣味,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享受到快乐呢?我认为应该在选材上多下功夫。
一、选取校本教材
新课标指出:“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依据这一要求,教师就必须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和利用各种音乐课程资源,进行后续选材,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
音乐教育呼唤与生活、心理、德育相衔接、相融合的教学内容来充实课堂,适度联系相关学科知识也是音乐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音乐课应当结合其他相关文化和姊妹艺术,使之成为一门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课程。例如:当我们在音乐课中讲到歌剧时,免不了要联系文学;讲到民歌、民乐时,免不了要联系民族历史、民俗、民风。这一系列相关材料的引用,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选择,合理安排。
我所说的选材,还包括音乐课中常用的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例如教师在介绍中外乐器和乐队编制的时候,按传统的方法是:一张教学挂*** +教师逐一介绍,假如教师能拿出几样乐器实物来就算是很棒了。现在教师只要上互联网查一下资料,轻易就能找到所需要的相关课件或FLASH,不仅实现了视听结合,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课堂上现场操作,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及不同乐器组合而成的音响效果,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选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常因学生不认真听讲而苦恼,形容我们的音乐课堂是“对牛弹琴”。其实,“对牛弹琴”的典故并非只是在指责“牛”的愚蠢,同时也是在说弹琴的人缺少对牛的必要了解,错在选曲不当。对牛弹琴必须“合其耳”、“顺其义”而用之。如果老师能够首先反省自己,及时了解教育对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还会出现“对牛弹琴”的尴尬吗!记得我曾听过一节物理课,虽然授课的是位特级教师,语调铿锵有力,可我还是听得一头雾水。我努力控制自己不许“开小差”,要做学生们的表率,结果还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在煎熬中度过了45分钟。对于听不懂又不感兴趣的知识,我作为控制能力很强的成年人都无法做到钻心听讲,何况未成年的孩子。以上事例,说明了课堂教学中选材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必须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如果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学生听不懂,那一切教学目的都不可能实现。因此老师们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认知能力,绝不能让我们的教材成为看不懂的“天书”。
三、选材要满足学生的快乐需求
为什么许多孩子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呢?有位中学生在网上发帖说:“我们班同学很不喜欢上音乐课,因为我们老师老教课本上的老掉牙的歌。还老讲专业知识,让我们摸不着头脑。”这位学生的话反映了当前中学生的普遍心理。在新课标中,艺术教育的愉悦性原则,决定了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快乐教育。所以音乐课选材既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快乐需求。教师应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元素,使学生们能在情绪盎然中接受音乐教育。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话表明了快乐教育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我们的先人所重视,以色列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伊扎克・帕尔曼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我的教学可以说是‘快乐教学’,因为音乐是使人快乐的,而我希望我的学生们在学习中也轻松快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使学生快乐”作为他们的从教原则,我们当然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快乐需求。我有一次在给初一年级学生介绍6/8拍节奏时,选用了“洪啸音乐工作站”的FLASH课件“圣诞老人指挥游戏”作为训练教材,学生们模仿圣诞老人的动作激情指挥,模仿各个小矮人的动作及拍点进行节奏训练,在愉悦中学习,在学习中愉悦,课堂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选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薄薄的音乐课本并不能满足他们对音乐的需求,单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关注度,对“超女”、“快男”的狂热追捧中已不难看出这一点。新课标提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就意味着:学校音乐教育不应拒绝社会,而要融入社会;不应脱离时代,而要走进时代,音乐教学内容应该向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靠拢。新课标允许教师有目的地对教材进行重组,还可以选择课外的音乐作品来补充现有教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把符合学生“胃口”的流行元素充实到我的课堂里。例如:在欣赏《天鹅湖》第二幕“场景”音乐时,我有意选择了台湾S.H.E组合演唱的《REMEMBER》和韩国神话组合演唱的《TOP》来与“场景”音乐作对比(这两首歌都是以“场景”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的),使学生们一下子就记住了它的旋律,还兴致勃勃地跟唱起来;在学习《大海啊故乡》这课时,我想到,我们的家乡连云港也是座海滨城市,若能结合我们家乡的海、家乡的歌进行教学,那样就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了。于是我选用了《在海一方》歌曲作为拓展教材,通过《在海一方》的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深化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如果老师不善于挖掘和利用新材料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话,即使是质量再高的音乐,也无法实现它“快乐”的价值。其实音乐老师不该片面地考虑要学生学什么,而是应该多问问他们想学什么,想怎么学。看来,是否能实现音乐教育中的快乐愉悦氛围,关键还在于联系学生与音乐的这根纽带――音乐教师。
学校音乐学习材料篇5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 音乐教学 分析 对策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是城乡差别表现突出,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更多的是体现于城市,而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中学音乐教育仍存在着许多困难,现今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现状仍令人担心和忧虑。
一、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及家长的思想认识模糊。有的学校领导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教师认为可上可不上,家长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
2、大部分学校不能按教材完成教学内容,特别是一些偏远贫困的地区。有些地方音乐课是“口传心授”,音乐课成了流行音乐的“唱歌课”,歌曲的内容也不加以筛选。农村音乐教育的这种流行音乐的“唱歌课”,决定了它的教学形式是单一的,使得学生、教师不断地追求流行音乐里的通俗歌曲,使得学生中出现一批“追星族”。 许多农村学生不懂音乐的基本常识,不识谱,不知道《国歌》词、曲作者是谁。这是音乐教育的可悲之处。
3、教学设施落后。这是城乡差距的一个普遍问题,在一些贫困山区,先不说能有什么电视机、录音机、风琴,就是连像样一些的课桌椅都成问题,还有师资问题以及信息的闭塞等等,都是普遍存在的。
二、应对措施
结合广大农村学校在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实施音乐教育改革和探索,充分发掘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和潜力,才能把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整体地、全面地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1、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教育环境
在国家大力夯实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和国家的方针***策不断得到落实,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的配套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之后:有的学校音乐教学专用设备配置较好,有的学校供师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的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配备齐全,有的学校和音乐密切相关的设备设施配置较好……这也是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并形成特色。有广播站的学校可配合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具有礼堂、大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可利用这些设施举办常规性的歌咏比赛、文娱汇演、音乐讲座等。各地农村学校的“艺术节”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样一来,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得到的拓宽,艺术性地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农村学校的有限条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音乐教育环境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必将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2、加强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建设,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音乐教学的设备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证。不少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录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钢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适当增添音乐教学设备,改进教学设施。与此同时,我们应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教育的内容是由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构成。但在我们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中学音乐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存在只对其中部分领域或一个领域、甚至是一个领域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教学的现象。音乐教育呈单调的平面形甚至是线形的发展状态,这完全不符合音乐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造成这各尴尬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区、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农村学校分布 “广、散”的特点给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全面接触和相互促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学校可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农村音乐教育的多维发展。部分学校的秧歌、戏曲和民族音乐舞蹈进课堂就是成功的尝试。
3、联系家庭,充分发掘家庭的潜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视、广播、网络已逐步走入农民家庭,这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音乐教育潜力。与此同时,选择一些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小乐器学习音乐也不再是农民的负担。但各个地区、家庭的状况又不尽整齐,音乐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掘学生家庭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所蕴藏的潜力, “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学习音乐”、选择一些乐器作为学具学习音乐等。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选择功能齐全、性能优越的乐器,如电子琴、口风琴、木琴等;经济条件滞后或一般的地区可选择经济实用的乐器,如竖笛、口琴等。
4、教师应有选择地使用教材
学校音乐学习材料篇6
(一)强化民族意识,提高民族修养
高校钢琴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钢琴教育,担任着钢琴教学的重要工作,其自身行为举止对学生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高校钢琴教师要以身作则,强化自身的民族意识,提高民族修养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吸收西方钢琴音乐的精华以及中国钢琴音乐的先进部分,来强化自身的民族意识,同时,还要求高校钢琴教师在教育钢琴学习好坏程度不同的学生时,都要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帮助他们强化民族意识,从而加强他们对民间感情音乐的热爱。
(二)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材结构
相较于外国的钢琴音乐教材,中国钢琴音乐教材数量十分稀少,教材结构也不完备。中国钢琴音乐教材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钢琴音乐教学民族化的进程。所以,在笔者看来,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根据不同的音乐内容、分类形式、等级制度来分配中国现有的钢琴音乐作品,使中国的钢琴音乐教材趋于系统化、一体化,从而能够更好的应用到高校的钢琴教学课程中去。并以此为基础,积极鼓励中国的钢琴作曲家进行关于民间音乐的创作,创作出更多的民间钢琴音乐作品,从而不断完善高校钢琴音乐教材体系。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
传统的教学体系使得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传统的高校钢琴教学,大多是参照西方的钢琴音乐作品。而如果要体现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作用,就要在教材的选取中体现出来,增加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教材中的比例,使其成为重要的教学材料。例如,可以多开设一些关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课程,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民间钢琴音乐作品的魅力;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作曲家的创造过程,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钢琴演奏时,还可以要求学生每一学习都必须要演奏出固定量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并作为期末考试的一部分成绩。同时,要注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质量,教师可以强化对学生的教学力度,最大限度上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让学生能够理解透彻作品创作的意义所在。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才能够使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更好的应用。
(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也存在很积极的作用。学生缺乏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理解,没有理解作为前提条件,学生自然不能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例如,中国现有的钢琴音乐作品,有很多是以民间音乐为题材进行改编得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原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原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历程,激发学生对改编后的钢琴作品的好奇心;或是选取一些模仿民族音乐器材的钢琴歌曲,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不同音乐器材的演奏效果,引导学生如何用感情进行模仿,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语
学校音乐学习材料篇7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断探索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为实现学生的“六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现实的可能。
一、项目学习案例:音乐门铃制作
学习项目名称:音乐门铃
学习项目实施年级:初中二年级(小班化实施教学)
学习项目实施计划: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安排课时,一个学期完成。
学习项目实施流程:①项目规划;②原料选择;③使用工具;④制作产品;⑤展示成果;⑥考核评估
项目学习目标:
1 通过音乐门铃项目的学习,学生习得有关音乐门铃所涉及的知识与制作中练就的技术和能力;
2 通过音乐门铃项目的实施,学生在做学合一中得到个性发展,学会新型的学习方法;
3 通过音乐门铃项目的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得到养成、智慧来自于创新的意识得到强化。
项目学习实施过程:
项目缘起。此项目源自于一位学生的亲身经历:那位最初提出学做“音乐门铃”的学生,星期天去一位同学家,叫门,里面没有反应,回家再打电话,知道同学就在家里,于是他想到要制作一个音乐门铃送给同学,免于今后叫门之苦。
项目规划设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音乐门铃的功能、作用、种类、市场需求等;其次,走近生活,走向社区,走进商场进行社会调查,观察音乐门铃的外形、结构、价格,了解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再次,把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比较性的研究;最后,确定自己设计的音乐门铃项目。
原料选择和使用工具准备。学生根据设计和制作要求,列出清单,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分类准备,有的学生自己收集准备,如门铃外壳材料等,有的由项目指导教师统一向学校申请购买。
项目产品制作。先主件制作;(课时根据操作情况而定);再附件制作(课时根据操作情况而定)。
说明:①在制作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涉及众多学科知识,如电路原理即物理学科中的知识;线路、组件焊接即金工教材(劳技教材)中的常识;门铃外观设计即美术中的知识;门铃外壳的制作即木工教材中的锯刨常识。倡导利用和挤出课外时间去完成。②制作过程中可以组织几次研究性活动,可以对自己和他人产品进行评价和改进。③制作过程中教师在指导中强调安全,如用电器的安全、刨锯的安全等。
成果展示和评价。项目作品完成后,可先在小组内展示和互相评价;优秀作品可在学校内展示,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比较出最优作品,或学校收藏,或成果拍卖,或送老师。
二、项目学习实施启示:六大***有效实现
上述所举的虽然仅仅是一个项目学习案例,但在案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于以往课堂教学的情景。学生在做项目的流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形成了技能,积累了经验;同时,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获得了体验、做出了创意,培养了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尤其在项目评价和成果展示时,提高了综合审美能力,享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感悟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劳动和用心创造财富的价值。
第一,项目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头脑。我们的学科教学,在传统和现实环境的限制下,往往局限在学科本位之上,局限在教师的指挥棒之下,学生有自己的大脑,却缺失自主的思考。陶行知倡导教师要***学生的大脑,就是“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中***出来”。“音乐门铃制作”项目的学习过程,可以说充分把学生的头脑***了。教师在整个项目学习中一直处于引导、提示及指导地位,从规划、制作到评价,全部由学生自己在动脑进行。学生在思考中确定门铃的样式,在思考中完成门铃的产品,在思考中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在自主的积极的思维中完成项目学习的过程。
第二,项目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双手。项目学习,能真正做到教学合一,突出的特点是用自己的双手“做”,在做中实现教师的教,在做中实现学生的学。做的过程,彻底***了学生的双手,自己动手做规划,自己动手做产品,还要自己进行评价或展示。
第三,项目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眼睛。“音乐门铃”,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项目确定以后,小组人员根据分工,有的去市场观察音乐门铃的种类、样式,有的上网查看音乐门铃的结构、原理,有的请教物理教师看懂原理结构***示,有的到学校对面小区挨家挨户实地察看音乐门铃的安装位置和适宜形状,有的用艺术的眼光与美术老师一起探讨外观的设计。凡此种种,学生的眼光放大了,视野拓展了,双眼确确实实得到无限大的***。
第四,项目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嘴巴。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个项目确定以后,学生要问的问题很多,要说的内容很多,要辩的东西很多,这是案例实施过程中呈现的可喜现象,是一种常规课堂教学中难以发生的现象。因为音乐门铃的制作过程会涉及众多学科知识,如电路原理是物理学科中的知识;线路、组件焊接是金工教材(劳技教材)中的知识;门铃外观设计是美术学科中的知识;门铃外壳的制作是木工教材中的知识。这些知识一旦缺乏或不全面,就难以做出实用的产品来,于是制作者就会主动去问老师、问同学。另外,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还会引起彼此间的争论,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第五,项目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空间。学生受教育的空间,不能除了课堂还是课堂,应该引导他们走向课外,走进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学校和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创设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泛更加广阔的天地。实践证明,运用项目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空间。制作音乐门铃的想法来自于生活实际。音乐门铃的规划设计,让学生完全摆脱了学校课堂的束缚。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走向市场进行调查,利用课外时间向教师请教等都不是在课堂上进行和完成的。这样,学生活动的空间就大大拓展了。
第六,项目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时间。***学生的时间,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不能用学科作业把学生的业余时间填满,给学生活动的自由。其实这是学校最难做到和做好的工作,因为如果不用学科作业来把学生的业余时间填满,学生的业余时间就很有可能在玩耍嬉戏中自自流失,得不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实践告诉我们,项目学习可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并且自觉地“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在音乐门铃项目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为了自己制作的音乐门铃实用和美观,就去居民小区实地考察并积极向美术老师请教,小组人员还一起进行探究性的研究和修改完善。这一切都不是教师规定去做的事情,但是学生不但自觉去做了,乐意去做了,而且是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去做了。所以说,项目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时间。
学校音乐学习材料篇8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合理的分配工作
由于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解决的办法只能是一方面让现有的音乐教师不再兼职,专心备好每一节音乐课,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学中。同时利用假期加大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优化现有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扩大高校对音乐生的招生力度,加强音乐专业生对专业的学习。提高音乐教师整体的师资水平。
二、重视音乐教育,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
***府、学校、家长从上到下重视音乐教育,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提出明确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作为音乐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业务能力改进探索教学方法。各个学校多搞一些声乐、器乐、舞蹈综合型的艺术活动.为学校教育注入活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音乐教师在师生中的地位。在评职晋级方面音乐教师应与其他科目放在同等的位置,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才能促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旋律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三、加大投资,充分利用资源
最近几年,国家每年拨发一定数额的教育经费,通过***府采购为部分学校配备了音乐教室设施,但是很多学校并未完全利用起来,好多学校只是为了应付各级检查临时做做样子罢了,根本没有投入到实际地教学当中。有了专职的音乐教师学校就应该多做支持设立专门的音乐教室,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陶冶性情。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设施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书馆及教研组应购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四、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现在,大多数中学生都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原因之一是现行的教材中贴近现实生活、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旋律又新又美的歌曲、乐曲较少, 这就必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学校音乐学习材料篇9
关键词:县域小学 音乐教育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206
一、当前县域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更新慢,学校重视程度差
虽然教育改革的春风刮了很多年,但是由于生源越来越少,为了招揽更多的学生,也由于县域和农村地区人们升学观念的桎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是没能得到有效遏制。学校拿出大部分的时间来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学,而对于音乐、美术之类科目则安排的课时极少,有的学校甚至只是停留在课表上,多数时候是被其他学科占用。没有相应的考试测评标准,多数时候根本就不和其他学科一样进行期中、期末考试,这更普遍造成学校和教师不重视音乐教学。
(二)音乐教师素质不高,缺少正规的教育培训
目前县域小学音乐教师缺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为了应对教学,学校不得不安排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音乐教学,或者从社会上招聘民办教师承担音乐教学的重担。这些“半路出家”的音乐教师音乐素养普遍不高,应付专业的音乐知识教学明显力不从心。而学校和上级***门又不能组织正规的教育培训。对这些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他们不仅缺乏专业的音乐知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教材不断更新,更使得很多音乐教师跟不上现代教学的步伐。
(三)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相关音乐器材缺乏
首先,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在县域小学中,学生上音乐课教室不变、座位不变,有的甚至教师不变,语文教师摇身一变成了音乐,上课的内容也多以教唱适合儿童唱的歌曲为主。由于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很难马上进行到音乐的学习中,同时也令学生产生音乐就是唱歌的误解,激发不起学生的音乐兴趣。而上音乐课发出的声响,也会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其次,音乐器材缺乏,即使是简单的设备,如手风琴等也没有,更不要说电子琴、钢琴了。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县域小学很少在购置音乐器材方面进行投入,教师只能利用简单的音乐材料进行教学,如从电脑上***音乐作品,音像资料,利用现有的音响设备进行简单的教学。学生及时能够学到很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练习的音乐教学,必定不能成为成功的教学。
(四)没有适合的音乐教材,教学不能有效展开
好的教材是教学成功的一半。***门指定的音乐教材大多与县域小学的教学现状不适应,而***书市场上的小学音乐教材鱼龙混杂,很多学校在进行选择时觉得无从下手。***门又一再重申不得私自改换教材。因此,教师只能硬着头皮吃力地教,学生也只能费劲地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即使是费尽力气,也达不到理想的程度。
二、改变县域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音乐教学
学校和教师要明确一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一定要把音乐课切实摆到必修课的重要位置上,学校和教师都要绷紧做好音乐教育的弦,严格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音乐教育。***门和学校要对教师建立起合理的评估机制,使教师在“压力”之下产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专业知识的“动力”;对学生要建立起正确的测试规范,和其他学科一样参加期中、期末考试,并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下,把县域小学的音乐教学正常地、有序地开展起来,能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完善师资队伍,加强业务培训
优良的音乐教师队伍是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首先,***门和学校应组织去师范类院校招聘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县域工作;在社会上公开招聘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才,充实到音乐教师队伍中来。其次,对音乐教师队伍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讲课,或是走出去参加大型的教育培训。培训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一是提高教师的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音乐教学基本功;二是吸取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尝试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三是在业务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使教师的各种能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综合素质的发展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三)加大教育投入,购置音乐设施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设施起码应该包括专门的音乐教室、录音机、电视、多媒体、钢琴、手风琴等现代化的设备,同时还必须配置足够的音乐***书、唱片、光盘等资料。具备了这些,师生就能够在音乐课中专注地教学、尽情地示范练习,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四)改革音乐教材,适用学生发展
学校音乐学习材料篇10
一、实施方案
在音乐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建设上,教师可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学到更广阔的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完善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严格把关。由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关系到学院的教师、教学***策、资金等人力物力,其在建设初期应和各个教学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在音乐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期,可先在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上加强管理,利用院校中的各个管理平台,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院校教学资源网站,该网站应针对院校的教学课程进程编制,教师可利用该网站上传每天的课程表、学习内容、作业、成绩等都可在该网站,每个班级的专科教师可在资源网上建设不同班级和年级,以此区分与其他班级和年级的教学课程,在校园资源网上教师还可上传自己的教学视频课程,并把国外的教学资源和视频也一起引入自己的教学网站,让教学资源实现共享的同时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来源。在音乐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中期,教师可利用信息的网络资源逐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鼓励提倡学生使用网络资源学习,教师在从网络上搜集教学资源时,可结合课程知识与教学经验对资源进行筛选,选择适合现阶段教学的资源,盲目收集资源会导致课程内容与信息教学脱节现象,所以,教师在网络上选择教材资料时应根据实际状况来挑选。在选择了合适的教学资源后,教师可把该资源进行剪辑,把不需要的部分或不符合教学内容的部分给剪辑掉,把需要的资源利用网络软件进行拼接,组成一套适合教学与学习的教材信息。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将剪辑好的教材资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除了学习课堂知识外接触到更多的课外教学资源,通过学习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随着音乐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的后期阶段,资源如何共享是困扰许多教师多年的问题,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其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其用于教学中还缺乏一套统一的标准,对此,教师可针对信息资源的呈现方式作出调整,随着教学资源网站的不断调整,教师在教学网站上可利用国外的现有教学资源进行调整,跟随国外教学视频的跟新动态结合实际课程来进行探讨学习,将院校的信息建设平台资源、音乐家作品、音乐视频实现资源共享,与其他院校共同探讨音乐的学习方式,在网络上形成无界限、无门槛的开放型交流平台。在资源建设逐渐完善后,教师可把教材资源应用到教学课堂中,并把与课程进展相对应的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参考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跟随视频一起学习。在教材资料上教师可多收集国外著名音乐家的教学视频,并通过这些教学视频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善自己教学不足之处。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课程知识,也可在课堂上引入其他国家的教学视频,鼓励提倡学生学习其他国家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有很大的性质区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有些学生因性格内向常常在音乐教学中出现声音小的现象,对此,教师应放慢教学速度或针对出现该现象的学生进行课后单独辅导,改善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式的不足,利用信息化管理建设完善不足之处。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音乐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单纯的管理模式已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被完善,在建设信息化管理模式时,院校应根据课程设置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规划教学管理,通过合理规划逐步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作者:王盼盼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学校音乐学习材料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