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拔尖人才工作计划10篇

青年拔尖人才工作计划篇1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各类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竞相迸发创造活力,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各级***组织部门要直接选拔管理一批高级专家的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吉林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以下简称市拔尖人才),是市委、市***府授予在我市工作的各类优秀人才的最高荣誉称号,是由市委、市***府直接联系和管理,在我市从事科研、教育、医疗、生产、经营、流通、建设、农业、文化、体育、艺术等工作,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优秀人才中拔尖者。

第三条选拔市拔尖人才要坚持民主、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坚持“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并重,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进行。在同等条件下,向为我市支柱产业及重大项目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倾斜。

第四条市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的具体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当选的市拔尖人才报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备案。

第五条市拔尖人才每3年选拔一次,3年管理期满后可参加下批市拔尖人才的评选。市拔尖人才的常数一般控制在120名左右。

第六条市拔尖人才从在我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职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中评选。

已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和******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省高级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的,不再作为选拔对象。目前在******机关(***、人大、***府、***协、纪委)及法院、检察院机关工作,具备公务员身份的人员不纳入参评对象。

第二章选拔条件

第七条市拔尖人才人选,必须是拥护***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甘于奉献,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模范履行岗位职责,为国家、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人员;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技术发明类、科学技术进步类一、二等奖或两项以上三等奖的主要完成人;获得吉林市科学技术进步类一等奖或两项以上二等奖的主要完成人。

2、获得国家科技成果推广奖、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的人员;获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市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中任何两项的主要完成人。

3、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成果一、二等奖或两项以上三等奖的第一位完成人;获得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或两项以上二等奖的第一位完成人。

4、在完成国家、省(部)、市重点工程设计方面,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银奖、优质工程奖或两项以上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

5、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两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并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要完成人。

6、在国家、省(部)、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宏观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建设项目和对外经济技术交往中,提出具有重大价值的可行性建议或解决关键性问题,并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人员;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责任人。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的主要责任人;国家和省、市“十五”重点工程建设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

7、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或者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中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使设备或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主要人员。

8、长期工作在农业科研、生产第一线,在农村脱贫致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或实用技术推广,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得到省内同行认可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

9、长期在医疗卫生第一线工作,医德高尚,在医疗技术和临床效果、预防保健等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应对突发重大***情和诊治疑难、危重病症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社会影响大,业绩被省内同行所公认的医务工作者。

10、长期工作在教学和教育管理第一线,学术造诣高,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教书育人成绩显著,为同行公认的教育工作者。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中的任何两项的前两位人员;获得全国、省优秀教师(工作者)荣誉称号的人员。

11、从事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工作,成绩卓著,在省、市享有较高声誉,对繁荣和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获得全国性或省级综合类、文艺类、新闻类、出版类主奖项目的人员。

12、在重点体育项目中,培养出3人次以上获得国家及全省重大体育比赛冠***,对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

13、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进行科学管理,有重大改革创新的管理措施,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生产力发展贡献突出,所在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及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达到省内、市内同行业前列,3年内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级管理人员。

14、在技术创新、攻克技术难关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总结出一整套独特的操作技术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在本职业(工种)中具备某种绝招绝技,并在带徒传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或同等资格,技术技能水平在省内本职业(工种)中较有影响的高技能人才。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或全省“技术能手”称号的人员;在全国一、二类技能竞赛中分别获得前五名、前三名,在全省一、二类技能竞赛中分别获得前二名、第一名,在全市一类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员。

15、在其他方面对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并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奖励的人员。

上述同一项目或集体项目获奖,只评选项目的主要完成者一人。重复申报并获奖的成果,以最高级别、最高奖项计算一次。被选拔为第六批市拔尖人才的,以近三年内完成的业务实绩为主要依据,其他人员以近五年内完成的业务实绩为主要依据。

第三章选拔程序

第八条选拔市拔尖人才,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报推荐。市拔尖人才人选,采取个人申报、组织推荐的办法进行。在本人申请的基础上,所在单位应通过民主测评、个别谈话、下发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职工群众或同行专家、学术团体的意见,经***组织讨论研究确定推荐人选。确定的推荐人选,填写《吉林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推荐表》,连同被推荐人选主要业绩资料及证明材料(有关奖励和成果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报所在县(市)区***组织部或市直主管部门组织(人事)处;非公有制企业(单位)可报所在县(市)区***组织部,也可报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驻吉林市中央和省属企事业单位,直接报市委组织部。

各县(市)区、市直主管部门对被推荐人选要进行严格审查,经***(***组)集体讨论通过后,向市委组织部推荐。

市科协、市社科联、市文联等也可组织各学会进行推荐,所推荐人选送被推荐者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二)考核筛选。市委组织部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和分类,并对推荐人选的思想***治表现、业务水平、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筛选,提出初步候选人名单,将考核结果和初步候选人名单提交市拔尖人才专家评审组。

(三)专家评审。分类别成立市拔尖人才专家评审组,根据市委组织部考核情况和初选结果,采取差额评审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审。专家评审组由行业(专业)专家、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

(四)审议公示。市委组织部对专家评审组评定的市拔尖人才名单和评审意见进行汇总,提交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审议确定的市拔尖人才人选名单通过《江城日报》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

(五)批准公布。经公示无异议者,报请市委、市***府批准公布,并颁发《吉林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荣誉证书,予以表彰。

第四章管理

第九条市委组织部负责市拔尖人才的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和修改有关市拔尖人才的管理规定,定期组织市拔尖人才的推荐、考核、选拔和报批工作,检查、督促、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市拔尖人才的相关待遇。市拔尖人才的日常管理工作由所在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第十条加强市拔尖人才的思想教育工作。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坚定正确的***治方向;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管理期内,市委组织部要通过组织市拔尖人才到***传统教育基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形势任务等方面的教育,激励他们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

第十一条关心和支持市拔尖人才的知识更新。有关部门和市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要积极为他们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条件,保证他们每年达到上级规定的业务进修时间,并努力为市拔尖人才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业务进修、对口专业考察等提供条件。

第十二条引导、激励市拔尖人才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领***作用。跟踪抓好他们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组织他们开展技术与经济对接、技术咨询、技术攻关、技术推广等各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建立市拔尖人才联系青年技术(管理)骨干制度,每名市拔尖人才要从所在单位选择确定1至2名35周岁左右的青年专业技术(管理)骨干作为培养对象,确立培养目标,帮助、指导他们尽快成长为本专业领域内的学科带头人;吸收和聘请市拔尖人才参加***府(单位)的顾问团、咨询团等组织,发挥他们在重大***治、经济决策中的参谋智囊作用。

第十三条对市拔尖人才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市拔尖人才要根据本人专业特长和岗位工作性质以及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三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管理工作的市拔尖人才,要将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主要经济、技术(管理)指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市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要根据他们完成3年目标任务的需要和现有条件,制定服务保障措施。有关部门每年要对市拔尖人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单位保证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检查情况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市委组织部要建立市拔尖人才业绩档案,对他们进行跟踪考察。

第十四条对市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在三年管理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所在单位书面提出意见,经所在县(市)区或单位主管部门同意,市委组织部核实,报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不再享受市拔尖人才待遇:

1、丧失基本***治条件的;

2、弄虚作假,谎报成果,骗取荣誉的;

3、未经组织同意,出国(境)逾期不归的;

4、受***内严重警告或行***记大过以上处分的;

5、被追究刑事责任或因个人过失给国家、集体、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

6、调往外地工作的;

7、其他原因不宜再作为市拔尖人才的。

第十五条建立联系服务制度。市级领导每人联系1至2名市拔尖人才,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健康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科研、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市委组织部对市拔尖人才每年走访1—2次;县(市)区***、***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也要建立与本地、本部门(单位)市拔尖人才联系制度,同他们保持经常性联系,协助市委组织部做好市拔尖人才的联系服务工作。

第十六条大力营造有利于市拔尖人才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

1、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市拔尖人才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的优秀品德和奉献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2、注意对市拔尖人才的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专长。对市拔尖人才使用不当的,市委组织部应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调整;要注意保护市拔尖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正当权益,对压制、刁难、打击、迫害市拔尖人才的,要认真调查,严肃处理。

3、对市拔尖人才的***内及行***纪律处分,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处理结果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第五章待遇

第十七条市拔尖人才在三年管理期内,每人每月享受市***府津贴200元,所需经费从市财***预算内单独列支(按年度由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一次性发放)。市拔尖人才每年可按500元标准征订专业技术资料,征订费由所在单位予以报销。

第十八条市拔尖人才在评定专业技术资格、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时,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申报评审或聘任。

第十九条市拔尖人才在申报科研项目、高新技术成果的开发应用、科研开发资金时,在同等条件下,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优先给予安排。

第二十条市委组织部每年组织市拔尖人才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所需费用从市人才开发资金中列支。

第二十一条所在单位每年要为市拔尖人才安排不少于15天的休养(有寒暑假和休假制度的单位,在假期内安排,假期不够的予以补足)。休养期间所发生的国内往返交通费、住宿费由所在单位依据现行财务管理制度按因公出差报销(金额在3000元内)。

市委组织部每年定期组织部分市拔尖人才休假疗养。

第二十二条推荐和确定省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高级专家和******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以及推荐科技界人大代表和***协委员等人选时,原则上应在符合条件的市拔尖人才中优先考虑。

第二十三条在管理期内,市拔尖人才除享受市***府津贴外,有关部门和单位可视其工作业绩,按年度给予一次性奖励,所需经费由所在单位自行解决。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中省直和非公有制单位的市拔尖人才,本办法规定享受的待遇,市里统一解决之外的,由其所在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管理期内获得省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高级专家和******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称号并享受待遇的,不重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待遇。

青年拔尖人才工作计划篇2

答:这项计划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实施,重点培养支持国内3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

科学的未来在青年。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至45岁,峰值是37岁。我国要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这项计划就是对那些最具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的专门计划。从实际情况看,青年科技人才是最需要稳定经费支持的群体。制定实施这项计划,就是要为他们的脱颖而出开辟一条“绿色通道”,为他们潜心研究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问:计划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这项计划从2011年开始,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每年遴选200名左右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到2020年,计划培养支持2000名左右的优秀青年人才。这项计划在遴选支持优秀青年人才的同时,致力探索人才遴选、考评、培养等各方面的新机制、新方法,催生一批各专业领域的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形成我国各领域高层次领***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计划实施过程中,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目标任务进行适当调适。

问:计划主要支持哪些领域的人才?

答:计划的支持范围涵盖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领域,优先支持国家重点学科、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急需紧缺领域的科研人才,以增强国家未来人才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这项计划侧重于支持从事研究工作的创新人才,技能类、表演类、体育竞技类等应用型人才在其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另有支持。

问:申报计划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申报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条件,申报者应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在国内全职工作1年以上。因为这是专门针对国内青年人才的特色计划,对于超过35周岁的人才、拟从国外引进的青年人才等,均有其他重大人才工程给予支持。对于在国际学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的特殊人才可破格申报。二是“软件”条件,申报者应在同龄人中具有突出的专业水平和发展潜力,但不对论文、职称等条件作出具体规定。主要是遵循科学人才观,不简单以论文、职称等外在条件论“英雄”,而是强调发展潜力。至于具体标准的把握,交由评审专家组去评判。

问:为什么要控制申报名额?

答:由于全国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人选非常多,适当控制申报名额,有利于各级单位做好选拔工作,好中选优,确保推荐人选的质量。

申报工作按照人事关系隶属,由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归口推荐上报。申报名额是按照控制总量、突出重点、兼顾全国的原则,商各地、各部门确定的。这项计划坚持人选质量第一,原则上不考虑平衡照顾。因此,部属高校、央企、科研院所等人才比较密集的单位申报名额相对较多,地方则相对少些。

问:这项计划与其他计划有何关系?

答:这项计划是国内顶尖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定位较高,支持力度较大,支持人数相对较少。计划的支持范围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等计划有一定交叉,但不排斥与上述计划的重复支持,关键是看人才质量和培养支持的客观需要。计划以培养支持国内人才为重点,海外人才回国工作一年以上,即可申报计划。已入选“”并且正在支持周期内的青年人才不在本计划的支持范围。

问:如何确保计划实施的公开、公平、公正?

答: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是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具有公信力和生命力的关键。借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计划的成功经验,我们对计划实施工作进行了设计。一是信息公开。申报通知面向社会公开,评审结果面向社会公开,入选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二是规范程序。计划入选者经过个人申报、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通讯评审、现场答辩、社会公示等程序产生。在申报推荐的第一环节,我们要求推荐单位严格把关,一般要通过组织专家评审等方式提出推荐名单、签署推荐意见。目前,各省区市以及申报人选较为集中的***、***、中科院等部门,都开展了比较严格的初评工作。三是完善制度。通过多项制度设计,确保评选工作公正进行,如:通讯评审专家从评委专家库中根据学科匹配原则随机产生,如因故未能评审,由电脑自动分配新的评委来评审;专家意见和评判分数作为入选的决定性因素,避免外界干预专家评审工作或影响评审结果。

问:这项计划的评委专家是怎么产生的?

答:评委全部从评委专家库中产生。评委专家库是在各地各部门推荐基础上建立的,主要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百人计划”等计划的评审专家组成。目前,评委专家库已有数千人的规模,根据需要随时扩充、调整。所有的专家均要求签署保密协议,不能透露评审工作的有关信息。

问:对入选计划的青年拔尖人才将如何培养支持?

答:对入选者主要提供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科研经费支持,中央财***提供为期3年、最高可达240万元的科研经费,并赋予入选者较为充分的自主支配权,以创造一个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支持经费的具体额度将依据其开展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综合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来确定。同时,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策,确保经费使用廉洁高效。二是培养***策支持,制定实施对入选者的后续培养***策,在承担项目、参与课题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利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平台培养人才,探索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

问:对首批评选工作总体上有何考虑?

青年拔尖人才工作计划篇3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和强调创新,呼唤和凸显创新人才的价值。

高新科技的出现、互联网的普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资讯系统的空前发展,使得信息总量猛增、信息流速加快。信息的及时获取、信息资源的共创和共享、对自然空间阻隔的冲破、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便捷等,这一切深刻影响着整个世界的面貌,改变着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计算机和网络不仅改变了他们接受知识的方式和信息的总量、流速和内容,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构建了继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文化空间后的第四个空间——数字虚拟的网络空间。而这个空间将是他们今后生活和生存的条件与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空间里,通过人机互动、信息互动、人人互动,正在引发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由此带来的平等与协作的人际交往、自由和多元的沟通交流、自主和互动的存在方式,将激发起学生对自身能动性、创造性进一步***的渴望。

面对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革,如何利用好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为我国青少年创新人才的培养构筑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打造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圈,是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打造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圈,需要顶层设计、资源有效整合

顾名思义,“生态圈”一是“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不能竭泽而渔或拔苗助长,二是各要素无缝衔接,发展模式上协调配合,使“圈”更圆、更大。

打造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圈就是要整合青少年探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的各种要素,力求将学校组织资源、辅导教师资源、参与学生资源、研究参考资源和社会活动资源等无缝融合;就是要科技教育行***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校等机构协同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建立使优秀学生不断脱颖而出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机制。而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校而言,生态圈的打造,还需要学校形成追求创新、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善于运用资源,为青少年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宽松有利的条件;需要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各级各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综观目前中小学情况,***通过一系列***策和措施不断地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如制订国家课程标准;修订中小学课程计划;编写新教材;增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强调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等。

无需讳言,整个改革推进过程仍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有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学校缺乏开展创新活动的必要资源和条件;目前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管理和评价游离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主旋律;绝大多数教师亟需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帮助和指导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处于一种讲得多做得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状态。

归结起来,制约学校指导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瓶颈”就是观念、资源和教师。如何突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工作部整合国内学术科研机构和各类科技专家力量的优势,以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为依托,通过品牌赛事推广、学习环境构筑、资源共享共建、加强有效辅导等方式,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并培养一批能指导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由该部主办、承办或参与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等青少年创新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具有导向性、示范性、权威性、科学性、普及性的品牌赛事与活动,受到科技界和教育界的重视和好评,成为我国青少年普遍关注和广泛参与的重要活动,对中小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打造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条件

全国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已经实现了“校校通”。为了将这些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条件充分利用起来,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还研发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文件通知与新闻报道、品牌活动与赛事服务、工作网络与会员学校建设、国际科学交流活动、网络创新研究院应用等板块,并围绕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这一主题不断拓展和细化各子系统的功能。该平台以学生和教师为两个主要对象,以网络研究院为重点建设目标,提供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创新项目孵化、教师专业发展、数字***书馆、创新论坛、科学报告厅、创新邮局等功能支持,切实推动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目前,该平台已然成为我国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态资源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青年拔尖人才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研究型大学;研究性教学;人才培养

中***分类号: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01-03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高等教育质量在教育、学术、***治和社会等场所都被反复论及。不过,如果跳出当下和眼前,就会发现,杰出人才哪个时代都不少,少的只是有时人才得不到重用。20世纪以来,教育质量几乎在世界各国各个时期都备受关注,似乎从来都没有令人满意过。但实际上,教育质量并不像一些批评者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钱学森先生对中国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忧心和发愁,众多有识之士也曾经为培养不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而焦虑和纠结。其原因何在呢?各界人士给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本文主要从教育自身来论述,因为高等教育所存在的症结也是部分大学培养不出大师的重要原因。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根源

中国高等教育界为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策和措施,如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11工程”“985工程”等;高校也开展了很多探索,如高水平论文奖励、绩效评价、引进国际一流学者等。近年来,***府和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力度明显加大。比如,2010年***启动了“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在清华、北大等十所顶尖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生物这五个学科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清华大学则推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物理、数学、力学、计算机、生物医学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其他大学也推出类似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这些改革措施,无疑体现了***和一流大学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决心与努力。应该说,***府和大学的努力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这是应该肯定的,也是值得赞赏的。就目前来看,部分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的思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上也有不少误区。

1. 一流大学的定位和办学策略有时错位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集中在世界一流大学,当今的世界一流大学可以说都是研究型大学,而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就是研究,即激发新思想、发现新知识、发展新技术。研究型大学的其他职能和所有活动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研究型大学的使命和组织制度也是以此来建构的。

而当今的高等教育界有时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研究型大学的领导和知名教授在一个劲地反复强调教学,而教学型大学则全力以赴地要搞研究。这种奇怪的现象可能与近年来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和舆论压力有关: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降,原因就是重研究、轻教学。但从历史和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质量是否严重下降本身就是值得讨论的,研究型大学教育质量下降的说法更是有待商榷。再者,高等教育质量到底是指人才培养的质量,还是科学研究的质量,抑或所有高等教育活动的质量?此外,一些研究型大学真的非常重视研究吗?研究型大学真的比普通本科院校更不重视教学吗?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一些研究型大学即使重研究,也不会降低本科教学的水平,其原因则恰恰在于研究型大学正是因为研究,才有高水平的本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与普通院校的教学之间的差别,其实也正在于研究。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如果离开了研究,则无异于缘木求鱼。

一些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和大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20世纪中期后教学与研究的分离造成高等院校和科学院所各司其职,使得大学教师和学生与国际学术前沿相脱节,缺乏创新的意识、钻研的热忱和学术的情怀。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一流大学刚开始向研究型大学转型,还远未成长为真正的研究型大学,就遇到重研究、轻教学的质疑,这绝不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正确之道。其实,这样的境况在每一所教学型本科学院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斯坦福大学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接受企业赞助、建立新的实验室、聘任偏向科研的教师和系主任以及不同教师的薪水待遇等诸多问题上,校长、管理层和传统的教授都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但最终,在英明的校长和有远见的新一代教授的努力下,斯坦福大学成功实现了提升和质变,并且在人才培养上,斯坦福大学在20世纪后半期所培养的学术精英远远超出20世纪前半期。20世纪初,当美国主要大学向研究型转变时,各界也曾猛烈批评新型大学重研究、轻教学、教育质量下降,但没有一所大学的领导者愿意削弱研究和研究生教育。而20世纪中期后,美国大学不仅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更是达到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渊薮。这表明,研究不但不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反而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不二法门。

2. 人才培养的认识和实践误区

检视有关教育的报章论著,仔细分析一些大学的办学实践,可以发现很多人、很多大学都把人才培养等同于本科生培养,又把本科生培养等同于本科教学,更把本科教学等同于课堂教学。这显然是比较片面和狭隘的。实际上,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包含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而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研究生培养质量,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主要依靠研究生教育。

美国大学培养了世界上最多的诺贝尔获奖者和杰出的学术大师,但美国的本科教育自20世纪以来几乎没有一天不被美国高等教育界内外所激烈批判。然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却是引以为傲的,世界其他国家也都公认美国高等教育质量最好,这个“高等教育质量”恐怕不是指美国的本科教育,而是指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其中的博士教育。与此相映照的是,欧洲大学长期以来偏于教学、不重研究,结果20世纪欧洲大学在顶尖学术人才培养方面远远落在美国大学之后。

从美国自身来看,美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也许要算延续英国学院传统的文理学院。文理学院在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上重视学生的全面成长,在职能上又以教学为唯一使命,在师资上挑选具有优秀教育品质和责任感的教师,加上其规模、学院环境、教学模式等优势,其本科教育比研究型大学似乎更胜一筹。然而,美国最优秀的高中生并不把文理学院作为优先选择,而是涌进了顶尖的研究型大学,至于拔尖创新的学术人才最终也还是出自研究型大学。这说明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从学术角度看依然是最好的。

中国现在的一些学术精英大多拥有海外大学的学位,大学校长、新当选的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引进人才等大多是留学归国人员。不过,这些学术精英的本科文凭却几乎都是中国大学的。今天,在世界顶尖大学的研究生院中,随处可见中国学生的身影,清华、北大更已成为美国顶尖大学研究生院最大的生源校之一。这表明中国的本科教育水平并不低,因为中国的优秀本科生可以进入世界上任何一所最好的大学读研究生。这同时也表明,中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世界顶尖大学存在着较大差距。中国难以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的症结何在?答案其实是非常清楚的。

然而,当前部分研究型大学在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时却把本科教育置于无与伦比的地位,其实没有抓着痒处。这不是说本科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重要,而是因为在大学阶段,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起更重要、更直接作用的是研究生教育,而非本科教育。

3. 教学改革和管理存在失当之处

一些研究型大学的领导和管理者常常将人才培养等同于本科教学,而在如何搞好本科教学问题上却又措置失当。首先,表现为教学的管理主义,即只要一说重视教学,就是教务处等行***部门来抓,于是出台各种制度、措施、方法,从各个方面来管教师。其次,表现为唯改革主义,即不断推出新的教学改革方案。而九百多年来,大学的教学能有多少新花样呢?再次,表现为评价主义,即对教师及其教学工作不断进行评价,且对教学效果以即时的评价为定论,评价又以貌似客观的数量指标为标准。

一些过于频繁的教学改革和程式化的教学管理,使一些教师丧失了原本的教学乐趣和积极性,一些评价使教师和大学生疲惫不堪,评价结果又与人事决策相关联,使得有些教师不敢进行教学创新,更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在研究型大学以教学型大学甚至中小学的方式来抓教学,可能不仅没有效果,而且也浪费精力。在这种管理化的教学模式下,又怎么可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呢?其实,大学的人才培养不只是教师的责任,校园里所有的人也包括学生在内都发挥着教育的作用;教师的教育也绝不仅仅限于上课,课堂仅是大学人才培养的环节和场所之一。对研究型大学来说,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权力、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是与普通高校不一样的,不能用教学型大学的方式开展教学管理和改革。

4. 对人才成长规律有时不尊重

一些大学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这些举措的出发点应该说是好的,有的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人才的成长首先在于个人自身,其天赋、秉性、爱好、志向等是成才的决定性要素,学校、家庭等要素则是其次的。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更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让学生自主成长。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指导。现在一些大学的管理者把人才成长的责任都压在教师身上,给学生填塞无数的课程,学生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来自由地阅读、探索和思考。这种填鸭式、圈养式的教育怎么可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呢?我们实际上已经看到,有些所谓教学管理制度最“好”、对教师和学生教学要求最“严”的一流大学,所培养的学术精英反而不如其他普通大学。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维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遵循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学校、教师和学生不越权,不相扰,不折腾,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各显其能,教学相长,和谐共进,人才辈出。

1. 发现有志于学术研究的优秀人才

我们从来都不缺乏优秀的人才,缺乏的常常是发现人才、尊重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大学中有很多聪明的学生,也有很多有学术潜质的学生,只是有些大学就是不会或说不太会发现有志于学术研究的拔尖创新人才。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出于预期收入的考虑,许多有学术潜质的学生也不愿从事学术工作。于是,我们看到,清华、北大的金融专业挤满了各省的高考状元。中国大学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院系每年的招生数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但毕业后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又有多少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千上万攻读基础学科的学生到国外留学,但他们中很多到国外后都改学计算机等好找工作的专业,真正从事学术研究者不太多。这对国家、对个人而言都是人才的巨大浪费。一般来说,从事学术研究的大多出身于社会的中下层,即中产阶层或农村子弟。如今,顶尖大学中社会中下层的子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学者一般比较注重精神生活,对物质的要求不高,且性格相对内向,表现为沉潜、孤独、内省、冥想、神游、心斋、纯净等特质。而现在的高校招生,特别是面试环节,强调综合素质,有时招来的常常是英俊潇洒或能说会道、表面功夫十足的人,真正具有学术潜质的学生可能被淘汰。

要发现拔尖创新的学术人才,一定要先研究这类人才的特性,然后通过正确有效的方法选拔和招收这种类型的学生。在大学的本科阶段,学校和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发现具有学术潜质、真正想献身学术事业、立志要过理智和精神生活的学生。只要发现了这样的学生,培养其实并不是难事。

2. 以学生为主体,赋予学生和教师应有的学术权力

任何人才的成长归根结底是个体自身的发展,一切外在的努力都只能是为人才的发展创造环境、提供条件、给予支持、加以引导。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只能是个体内在的意志驱动、积极主动自我发展的结果,而不能依靠外界的强制灌输。近些年,教育教学改革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管理者按照学校的意愿和目标规划学生的发展,很少考虑学生本人的潜能、意愿、需要和感受。也就是说,纯粹以管理者为中心,让学生和教师跟着自己转,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和管理为学生服务。顶尖大学要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就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为此,学校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充分放权,把学生和教师应有的学术权力重新还给他们。

3. 创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制度

拔尖创新人才是自主成长的,学校和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制度。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来说,最核心、最关键的制度和环境就是自由与竞争。拔尖创新人才不能靠指定,更不能圈养,他们一定要有学的自由、竞争的自由,唯有在自由的竞争中方能健康成长,脱颖而出。其他的还包括舒适和谐的自然、人文和人际环境,浓郁、宽松的学术氛围,以及学术自治、学术评价、专业伦理等制度和规范等。

在学术环境和制度之外,还应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吸引优秀人才以学术研究为业。***府和社会应提高学者的社会地位,这当然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特别是要提升学者的声誉和名望。学者和学校自然也当尽力维护学者的社会形象、声誉和清望。学者不应当过奢华的物质生活,但社会和学校也应保障学者不以物质生活为虑,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理性的精神生活。当前,一些青年学者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压力空前。此情此景,如何能吸引在校的大学生将来从事学术研究呢?

青年阶段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最关键的时期。科学家的黄金时代就是青年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大多是在20岁~30岁之间取得一生中最重大的成果的。因此,大学一定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如此、现在尤其突出的过分倚重学术权威的状况。近代德国大学的成功得益于对研究的重视,其后来的衰落则与对青年学者的轻视密切相关。美国大学的成功之道就在于给青年学者创造自由成长的制度和环境。历史一再证明:谁拥有了青年,谁就拥有未来;哪所大学拥有最优秀的青年学者,那所大学就拥有未来。因此,大学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大学的校长、院系、教授就一定要把眼光盯在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身上,让最好的本科生留在本校读研究生,让最好的博士留校做教师。

4. 实行真正的研究性教学

我国研究型大学近年来开始大力倡导和探索研究性教学,如新生研讨课、本科生参加科研、学科竞赛等,这应该说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审视这些年一些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可以说大多还仅停留在形式上,基本上是对国外大学一些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模仿,并没有对研究性教学的实质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性教学的兴起源于大学的研究。自洪堡创立柏林大学以后,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已经与研究融会在一起。只是在柏林大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还是小规模的、带有教授私人性质的;而美国大学则大规模实现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并将之组织化和制度化。具体而言,研究型大学培养大量的博士,博士一边从事研究,一边从事教学或担任助教,博士毕业后则成为从事研究的博士后,然后成为大学教师。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环境的变化和需要,美国研究型大学全面改造本科教育,力***在本科阶段打造基于研究的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际上就是把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全面覆盖到本科生层次,它从表面上看是要解决美国本科教育的问题,但其根本用心在于从本科阶段发现和培养新一代学术拔尖创新人才。

发现知识、追求新知、推进技术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根本使命,这也就决定了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大学:其他大学侧重于教已有的、成定论的知识,重点是继承、掌握和理解;而研究型大学侧重于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重点是问题、创新、探究、冒险,并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的方式来进行。因此,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应该是博学多才的学者。“非研究者教师常常限于传授其他人生产的知识,而学者教师则基于原创性的探究进行教学。在研究型大学,学生应该由既发现、创造和应用知识,同时又传授知识的老师来教,教师是专家,具有学科的洞见。”唯其如此,研究型大学才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

三、结束语

研究型大学要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提升研究水平,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成长,把研究过程化为教学过程,把研究成果化为教学成果;通过研究激发大学生的学术兴趣、专业情感和学术素养,从而使大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并获得研究素质和能力。而在教学上,最根本的是赋予教师在教学内容、学生评价、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上的充分自,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频繁互动与共同探讨。教师在此过程中把自己的学术特长、学术贡献、对学术最新发展的理解迁移给学生,也设法使学生感受和内化自己的学术态度、学术精神、学术方法以及学术洞察力。在本科阶段,重点是训练和养成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术兴趣、志向和气质,培养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计算机等方面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术能力,以及提出问题、批判思维、分析能力等理智上的学术特性。在研究生阶段,重点是规训和养成拔尖创新人才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方法、研究技能等,并着力通过专业伦理和专业责任的教育、同行交往和专业行为与形象的规训,塑造出专业气质。

参考文献:

[1]丽贝卡・洛温.创建冷战大学:斯坦福大学的转型[M].叶赋桂,罗燕.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青年拔尖人才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 高校 团组织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 万路路,湖北大学团委书记;郑仲,湖北大学团委副书记;王翠,湖北大学团委干部。

【中***分类号】D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3)06-0020-03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而高校的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高校团组织进行的。作为***组织联系青年学生的有效保障,团组织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人才,我们更需要拔尖创新人才。无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还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年)》,都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作出了一定的要求。所以,高校团组织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1.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务实之举

早在1997年5月24日,***同志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谈话中就提出“要从科技系统中挑选出几千名尖子人才”,“国家要保护好拔尖创新人才”。***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可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也会是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但我们必须思考的是,既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提法由来已久,我国各大高校也着力于这一方面的实践,为什么我们仍然缺少拔尖创新人才,这显然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钱学森之问”更是表达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忧虑。

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人才、创新、制度三项基本元素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动,仅仅有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才能推进经济、科技、文化和综合国力的长远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决定了核心竞争力,所以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必经之路。

近年来,我国在人才培养上虽然有所创新与进步,但拔尖创新人才的缺乏仍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在数量上还有很大差距。目前,许多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优势地位, 出台了各种措施, 来提升国家原始创新能力,提高竞争能力。我们应该意识到,国家的发展依靠人才,而拔尖创新人才的不足,直接导致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国必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速度。

3.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在我们国家中,优秀人才是很多的,但是拔尖创新人才却是不可多得。而我国的高素质人才大多集中在高校里,所以高校必然成为输送拔尖创新人才的主力***。这是时展的需要,也是现实的必然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其成长成才,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之所在。而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无非是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最大限度地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二者结合起来,国家需要拔尖创新人才,学生渴望成为拔尖创新人才。这就需要高校起到桥梁作用,深入探究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结合社会需求来教书育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力发挥其创新思维能力,真正将其培养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二、拔尖创新人才与团组织的关系探讨

1. 团组织是人才培养的基地

在高校中,团组织起着异常关键的纽带作用,既充当着一个管理者的角色,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力量,对和谐校园的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团组织广泛的群众性,使其易深入到学生中去,切实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高校团组织工作对象的固定性,使其与学生始终保持着密切且多样化的联系,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团组织的活动中来,主动向拔尖创新人才靠拢;高校团组织开展活动的多元性,给广大大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广阔平台,有利于全方位发现不同类型人才的不同特质,开展针对性培养工作;高校团组织的权威性,能够形成良好的辐射力,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良好氛围的形成。

2. 团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在***治上,团组织是中国***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其在***治上必然始终保持着先进性。我国领导人历来强调团组织先锋队的作用。自“”以来,青年就在我国的发展进步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着眼于现在,我国置身于世界竞争的潮流之中,这就更需要青年,尤其是高校学生充分发挥作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其应有的贡献。而要想青年学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团组织在***治上的引领是必不可少的。团组织必须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发展,并且能够正确地引导他们,努力让他们真正发展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在组织上,团组织是一个十分严密的组织。在高校中,从学校到各个班级,都设有团组织,层层分级,环环相扣,这样保证了团组织的高效运转。而且对于大学生而言,团组织是一个他们十分熟悉,并且信任的组织,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是团组织的成员。所以,他们乐于参加团组织的活动,并且以此为傲。团组织的严密性不仅表现在其构成上,还表现在与学生联系的严密性和开展活动的严密性。密切联系学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展活动,这些都是团组织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团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人才储备上,高校团组织拥有很多青年组织和社会团体所无法比拟的人才优势。首先,是教师人才。高校所拥有的教师人才,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是相当可观的。而这一群体,无论是从思想素养上,还是从能力素质上,都是社会的先行者。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上的改革先驱大多出自于这一队伍之中,他们有着更强的创新意识和更加敏锐的观察能力,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更为渴望。其次,就是大学生人才。高校拥有一大批渴望成长成才,勇于探索的优秀青年学生,这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先天优势。较之于其他群体而言,他们的思想***治素质过硬,学术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淀。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普遍拥有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头脑灵活,敢于创新,也有着为祖国贡献自己价值的一腔热血。再者,就是团组织的管理人员。高校团组织的管理人员普遍是知识储备充足、管理经验丰富的年青干部,他们与学生联系紧密,熟悉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发展动向。

在活动优势上,高校团组织所组织的活动往往与社会发展方向和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方向相一致。团组织所组织的活动贴近大学生生活,与现实热点紧密相连。而且这些活动涉及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易于发现个体所具有的特质,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向拔尖创新人才的方向发展。

三、团组织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对策思路

1. 搭建培养平台,优化培养环境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仅靠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外部进行探索,创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为高校大学生群体学习成才的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高校需要的不仅仅是良好的学术环境,还需要一种创先争优、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和谐的校园环境。

首先,强化团组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以成绩说话,造成了一种压抑的学术氛围,所以团组织必须以人为本,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对他们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深入调查他们对教育的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提升整个校园的思想、学术和文化氛围,使其更有活力、更积极去进行创新与探索。

其次,团组织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培养方案设立培养基金。不同人才他们的各项能力也不可能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所以团组织应该对学生的正当兴趣和爱好予以必要的引导、关心、爱护和支持,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给予奖励,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同时,促其发挥特长。

最后,团组织还应制定一套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相适应的制约机制。团组织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把握着整体发展的方向。虽说我们要为广大高校学子创建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但自由并不代表着毫无约束,特别是在思想的拔尖和创新上,团组织要加强引导,保持正确的方向。

2. 整合团组织资源,营造培养氛围

现实社会问题具有复杂性,团组织不可能单独解决所有的问题,现实要求团组织加强资源的整合和相互之间的合作,创造一个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良好氛围。

一是充分协同高校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归根到底还是对其能力的培养,而高校团组织最具优势的也是其教师资源。高校可以形成以校团委牵头,学校相关部门、系部配合,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组织具体运作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组织体系和制度管理体系。这样有利于密切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从最基础的学术知识上提高能力,并且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需求,丰富学习内容,因材施教,从而真正挖掘出拔尖创新人才的内在能力。而且高校教师也比较善于启发青年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

二是充分协同团组织的人才资源,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拔尖创新人才的主力***即为各高校的青年学生。如果团组织能够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从本源上解决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其实,人才的培养借助外部力量是有必要的,但归根到底还是需要自身的努力,一个有天赋的人,自己不努力,别人再怎么培养也无济于事。所以团组织要把青年学生协同起来,从青年学生出发,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竞争氛围。

3. 丰富活动形式,提升培养效率

只专注于学术,无疑培养的是应试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让他们参加到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去发现能力,开发潜能,着力增强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首先,在校园活动方面要力求创新。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校园活动,启迪学生对现实的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其次,团组织要大力开展与科技、文化相关联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既可以让大学生紧握时代的脉搏,了解一个更为真实的社会,又可以让大学生切实体会我国目前发展所存在的矛盾,从而去寻求突破口,并着力借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水平。

4. 注重培养考核,改善培养质量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发人深省。从培养考核着手,对团组织在人才培养上也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建立人才选拔考核机制。虽然我们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我们至少需要一个标准,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建立人才培养考核机制。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有利于促进人才的进步。没有考核,就没有评判的依据。只要这套考核机制科学合理,就有利于完善人才之间的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竞争范围。

青年拔尖人才工作计划篇6

第二条人才专项资金主要来源:

1、市***府财***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

2、国内外各机构、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赞助或捐赠。

第三条人才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1、人才培养经费:指******高级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急需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和其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培训(含出国、境培训)、继续教育等相关经费。

2、人才及智力引进经费:指出国、出市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引进国内外智力及引智成果推广示范、与国(境)内外人才机构开展交流合作等经费。

3、专门人才评选经费:指突出贡献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费用。

4、引进人才安家补助经费:指人事关系正式迁入我市、签订服务期限为5年以上的引进高级人才,发放安家补助费,发放标准及办法遵照瑞委[2007]1号执行。

5、高级知识分子健康体检经费:指获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的知识分子和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青年专业人才(包括已退休同等职称的知识分子)健康体检经费。

6、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疗养经费:指组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享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待遇人员外出疗养所需经费。

7、其他与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经费:主要指人才规划编制和贯彻落实,人才工作调研、考核和督查,人才资源统计调查,人才资源开发分析系统建设,高层次人才库和人才信息网络建设,人才区域合作项目实施,欠发达地区智力支持行动计划项目实施,人才工作宣传、奖励等经费,以及市委、市***府领导根据工作需要批准的其他相关经费。

第四条人才专项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每年年初,由市级有关部门根据第三条规定,按照***门编制预算要求,提出年度人才工作项目及经费申请意见,并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门根据年度财力情况,所需经费列入市财***预算。

第五条人才专项资金的管理。实行“专项申报、逐项核实、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原则。当年如有结余,可结转下年度使用。

第六条人才专项资金的拨付。根据财***下达的年度市人才工作实施项目及经费预算,由各实施单位提出申请,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签批后,由市***门按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核拨给各实施单位。

第七条人才专项资金决算的编制。按照市财***年度部门决算编制要求,每年年初,由各实施单位在提出年度人才开发项目及经费申请前,向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财***局报送上一年度本单位人才专项资金使用决算。

第八条人才专项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每年年底,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对当年的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审批下一年度经费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市财***、审计等部门负责对人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对资金使用不当或挪作他用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青年拔尖人才工作计划篇7

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下面是整理的2021广州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_广州大学高考取通知书查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广州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院校名称:广州大学

院校***:广州大学gzhu.edu/

广州大学学校简介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83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7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71个,其中理工类专业39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4个、艺术类专业8个。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通过培育与引进并举,基本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3217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01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职务者136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14人。现有全职两院院士4人、特聘院士3人、双聘院士4人;部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13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享受******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1个,“珠江人才计划”领***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广东特支计划”领***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文化英才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2人、青年珠江学者10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8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优秀青年后备人才)195人。

学校坚持重大需求导向,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深化人文、社会科学、理科类优势学科内涵建设,强化师范教育、艺术类学科特色建设,突出面向新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的新工科建设,探索拓展以生物医药、基因编辑、生物信息、脑科学等为重点主攻方向的新医科。现已形成由4个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6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以土木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电子与通讯工程、资源与环境、材料工程、经济与社会管理、岭南文化与艺术、师范教育等为代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软科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中,网络空间安全列全国第4位。

***情开学注意事项一:佩戴口罩。从出家门到进学校要全程佩戴,不要中途摘下口罩。推荐步行、骑车或乘私家车上下学。

二:注意手部卫生。***病毒的重要传染途径就是接触传播,特别是可能携带病毒的手部不要接触眼睛、嘴巴、鼻子,可以考虑上下学途中佩戴手套,到校后要立即洗手。洗手过程中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剂、流动水或洗手液都可以。可以随身携带医用免洗手消毒液,随时随地都可清洁手部,杀灭手部病菌,而且15秒速干,方便快捷更适合孩子使用。

三:做好教室的有效开窗通风,一天3-4次,每次20-30分钟。体育课等不在教室上课的时间需将教室窗户全部打开。

四:午餐时要分散就餐,注意饭前饭后洗手,不要聚众说话,避免病毒传播。

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力,还可以适当补充肠道益生菌,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提高身体免***。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六:每天做好班级卫生及消毒工作,湿式扫除,清除病毒可能藏身的卫生死角。

青年拔尖人才工作计划篇8

现将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同志在*学者研讨班上的讲话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

*同志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组织部《通知》,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切实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街道、镇和区直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通知》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动人才工作再上新水平。

要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新奖、优秀专利发明人、自主创新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加强领***人才和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优秀创新团队。认真做好第三批区级拔尖人才的评选工作,做好享受***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市级拔尖人才的选拔、推荐工作,加强拔尖人才的管理服务。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中科院、驻泰高校的科技人才合作,发挥科技副职和驻泰高校作用,围绕全区重点工程、重大技术改造、重大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等,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人才智力。

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劳动者素质提升计划和高技能人才带动计划,继续实施"金蓝领”培训工程,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质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进程。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促进优秀青年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深入开展争当"首席技师”活动,认真做好第二批*区"首席技师”和"技术能手”选拔评审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区民营企业家协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活动,加强会员联系,交流信息,推广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培养造就一批与时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有计划遴选一批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到各级***校、国内高校、知名企业和商务基地进行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才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以培训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室、市***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继续组织实施"山东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县”项目,大力实施"*区1225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搞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农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青年拔尖人才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治教育;双向建构

一、引言

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度的不断推进,我国各高校思***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要依托于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还要坚持已经被无数次实践证明的各项重要原则,更要以不断改变的格局、情况为基础紧随时代步伐。2017年,***中央***颁布《高校思***意见》,从过去、当下以及未来发展三个层面,提出为全面实现民族复兴,培养道德品格、***治立场、思想觉悟、专业素养极高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者、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也正是新时期、新形势视域下,高校思***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根本任务。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治教育双向建构的可行性

(一)目标相同

在拔尖创新人才计划不断深化落实的背景下,双创教育工作以高等院校青年大学生为出发点,加强基础学科教育,以坚固的基础激发大学生创业活力,打造创新创业精神。正确引导学生长期坚持双创发展任务、双创发展目标,全面提高思想觉悟境界,立足于基础学科,形成双创发展思想理念和正确的行动行为标准,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发挥专业学科优势,激发学生产生层次更深的发展潜力,进而实现大学生的稳步拔尖和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高校思***教育是引导现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理念,规范道德素养、形成及健全健康人格的有效措施,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有效开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教育与双创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提升综合素养的目标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和一致性,相辅相成、互利互补,思***教育为双创教育提供精神引领、价值引领,双创教育为思***教育的领域扩大、规模拓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无论是高校双创教育,还是思***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全方位发展均是二者的重要目标。

(二)内容相通

一方面,高校思***教育中的大部分内容是随时展而不断更新和变化的,现阶段主要包括正确的世界观教育、马列主义教育、***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法规教育以及各种正向道德品格的教育。另一方面,双创教育目标决定其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目标包括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养成,这也是双创教育最核心和最基本的内容,以刺激双创热情的方式激发大学生双创潜能,培养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素养,使其在双创领域产生强烈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形成敢于创新、善于创业的新局面;还包括双创能力、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的拔高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学科基本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进而在这种坚实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有上述内容可知,高校思***教育目的的确立主要依托于受教育者对精神世界、思想世界的实际需求,在基本属性方面具有较强的时代感、***治性和大局观,并在根据历史车轮的推进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双创教育与思***教育相同,其内容同样符合时展需求,同样依托于马列主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因此,二者是理想上的共同体,是精神上的统一体,更在道德品格层面达到高度一致。与此同时,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的催促下,二者内容上的相通将进一步得到强化。

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治教育的双向建构原则

(一)个人成长与社会需求原则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双创教育和思***教育目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均不同程度的促进个人发展、推动社会前行。现阶段,是科技、经济等各个领域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要素,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推动国家经济运转、社会稳定的重要资源,双创教育和思***教育的立体化、交互式推进,是我国高等院校履行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大任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受教育、掌握知识,在充分发挥自我价值的基础上,逐渐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双创教育将当代青年大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能力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和多元化发展,这也是国家拔尖创新人才计划纲领下的重要历史使命。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主流价值观原则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其内容不仅在于巩固加强高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其重点在于以全面、充实基础知识实现创新活动。同时,高校立德树人育人理念要求学校既要履行对学生技能传授、道德培养的义务,更要求学校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创造力培养体系。其中,价值观教育能够升华高校学生的精神境界,提升高校学生的品格,实现内部精神与客观世界正确价值观的高度匹配;引导高校学生深刻认识自身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改变世界的主体地位,为学生附加重大的历史使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高校学生的创造精神。

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治教育的双向建构策略

(一)以受教者和教育者为驱动因素,实现两种教育的双向建构

首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双创教育和思***教育的受教育主体为高校青年大学生。从此类人员的个体因素分析,其内在动机是推思***教育和双创教育多角度建构的内在驱动力。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思***教育和双创教育极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兴趣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的承担义务。在常规思***教育和双创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普遍是以教师为主导,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制约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拔尖创新人才双向建构模式下的双创教育和思***教育,应提高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导,将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接受,进而投入到新视野的建设中。其次,从教育人员的个体因素分析双向建构问题,承担双创教育和思***教育的教师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前者往往具备较高的双创经验和知识技能,但其思***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后者则与之相反。因此,为实现两种教育的双向建构,为国家拔尖创新人才计划提供师资动力。积极学习思***教育理论知识,以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学生树立符合时代、符合自身的双创方向;思***教师应充分学习双创教育内容,以思***教育时代性特征引导学生紧随时展步伐,树立符合现实需求的双创目标。

(二)以高校和国家***策为驱动因素,形成系统性双向建构体系

一方面,自21世纪初期我国提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来,为实现国家创新体系的转型,实现以创新人才为核心的跨越式发展,首要任务就是高边传统教育思想。因此,高等院校应看清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观念,改变传统思想对现实需求的束缚和制约,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将双创精神、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一大方向。另一方面,以国家***策的角度审视双向建构问题,国家对思***教育和双创教育极为肯定,但相关***策、法律法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不够健全。为营造良好的***策环境,国家相关部门应为高校双创教育和思***教育提供必要的***策保障,以尊重个人成长需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原则,促进双向建构体系的形成。进而形成以***策、资源、舆论为导向的稳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推动双向建构的稳定发展。

五、结语

青年拔尖人才工作计划篇10

而在6月8日,山东大学公布了综合评价招生初审合格考生名单,将于6月16日进行笔试,对于参加综招的考生来说,他们的高考之路还远远没有走完。

多高校综招时间有重合

据统计,今年我省夏季高考参加编场的考生人数为559902人,按科类分,文史类140761人,艺术文96281人,体育类14822人,理工类281166,艺术理26812人。全省共设142个考区,342个考点。高考人数比去年增加了11234人,违纪作弊考生52人,其中违纪16人,作弊36人。

2019年确定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浙江大学10所本科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试点。作为上大学的一种新途径,综招常被比喻为省内的“小自主招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记者梳理发现,相比去年,除了青岛大学招生计划比去年减少了30人外,其他9所高校的招生计划均保持不变或增加,比较明显的包括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其中,相较于去年,山东财经大学今年招生计划翻了一倍多。

查询发现,此次综招的大学中,不少大学的笔试时间有重合。例如山东大学的综合评价招生笔试时间为6月16日,浙江大学的综招笔试时间为6月15日-16日,中国海洋大学综招笔试时间为6月16日。如果考生在多个大学初审合格,那只能有所取舍。

自招计划大幅缩水

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偏才怪才”。今年,驻鲁三高校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在山东进行自主招生。相比往年,自主招生进行了大幅度收紧。以山大为例,今年山东大学自招计划由去年的310人减至230人。同时还将多个自招专业的报名条件从省级二等奖提升到省级一等奖,另外还新增了体育测试环节。

根据2018年12月29日***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招生规模、严格确定招生专业。按照***要求,高校要在上一年录取人数基础上适度压缩招生名额,宁缺毋滥;同时科学确定自主招生专业,原则上以基础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为主。这些要求也在各校今年的自招简章中得到了贯彻。

山东大学自招考试安排在6月16日,上午笔试,下午体育测试;中国海洋大学自招时间安排在6月15日,上午体质测试下午面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招考试安排时间为6月15日,上午面试下午体质测试。

2019年山东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安排

6月28日填报文理类、艺术类、体育类本科提前批首次志愿,填报春季高考技能拔尖人才首次志愿,填报高水平运动员志愿、民航飞行技术本科专业首次志愿。

7月5日-6日填报自主招生批(含高校专项计划)志愿,填报文理类本科普通批(含地方农村专项计划)、艺术类本科批(含A段和B段)、体育类本科、春季高考本科首次志愿。

7月12日填报文理类、艺术类、体育类本科提前批征集志愿,填报春季高考技能拔尖人才征集志愿,填报民航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征集志愿。

7月21日填报艺术类本科A段、体育类本科第一次征集志愿。

7月25日填报文理类本科普通批、春季高考本科第一次征集志愿,填报艺术类本科A段、体育类本科第二次征集志愿,填报文理类专科(高职)提前批、民航飞行技术专科专业志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青年拔尖人才工作计划10篇

学习

培训保险总结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培训保险总结10篇,内容包括保险培训总结范文大全,保险学习培训课程。期:___________2021年保险理赔培训总结范文老师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关系是泥饭碗,是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是会锈的;本事是金饭碗,是会升值的。”这话一点不

学习

保险签单感言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签单感言10篇,内容包括保险签单分享感言范文,保险签单成功分享心得。不久前她代表山东分公司,奔赴南京参加了总公司举办的高峰会。获得了“2007全国高峰业务精英奖”,并上了总公司印制的“高峰英雄录”。接受《保险家》记

学习

自我鉴定书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自我鉴定书10篇,内容包括政审自我鉴定书,自我鉴定书中专。想当年金华,忝作新生,虽已愚顽,尚属懵懂。不读专业之书,只做白日之梦。仅具双腿,不效跳梁之鼠;无有两翼,却羡高飞之鹏。不习数理之题,惟观圣贤之经。人皆为耻,己独为荣。不

学习

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03)

本文为您介绍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软件人才培养模式ppt。一、软件技术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要求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软件技术工程专业比较注重培养出符合软件产业发展,拥有计算机软件技术理论知识和基础

学习

评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评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评审期间工作成果总结,评审工作总结1000字。一是先简要介绍自己是基本情况,如现任职称、任职时间、毕业学校、***治面貌、现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担任那些社会职务。二是自己***治思想,工作态度,履行

学习

质检工作总结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质检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质检工作总结个人参考8篇文章,质检工作总结及心得体会。2015年我的工作重点就是立足本位,做好一名质检员的本职工作,并尽量帮助施工队去共同完成工程的进度及质量。立足自身对自己提出了四项基本意

学习

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心得。一、行业特色优良传统奠定了实施“卓越计划”的坚实基础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的提高

学习

学习保险心得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学习保险心得10篇,内容包括新人保险培训心得,保险心得简短几句。四天来,我听了十几位老师的口传心授,他们把自己的实践的精华与理论的经典和盘托出,像招待贵宾一样,奉献给我们。端坐在教室中的课桌边,品尝每位老师展示的精品,我有

学习

保险销售知识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销售知识10篇,内容包括关于保险销售的技巧和方法的书,保险销售经验总结归纳。一、体育保险销售文化的定义从体育文化的广义和狭义两方来定义,涵盖了体育物质和体育精神层面的二元关系,既定为以体育活动为基本形式,通过身体

学习

化工人才培养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化工人才培养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化学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化工岗位个人培训及发展计划。2010年,***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被***批准为第一批实施高校。2011年,***又出台

学习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教育系统人才工作计划,教育局人事科年度工作计划。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在实践中牢固树立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早在年,我局***就对职工的知识结构和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和剖

学习

文艺创作人才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文艺创作人才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文艺工作者艺术创作计划,文艺创作人才。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概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

学习

简历个人鉴定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简历个人鉴定10篇,内容包括卫校中专毕业鉴定表本人简历,教师简历自我鉴定100字。在社会实践方面,我参加过两届由学校组织的暑假三下乡活动,到江门附近城镇进行义务维修活动,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了很多人们;20xx年7月到过中国第一

学习

医学自我鉴定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自我鉴定10篇,内容包括医学实习生自我鉴定范文,医学的自我鉴定怎么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求学期间,学而知不足是我学习、工作取得进步的动力.在英语学习上,我坚持阅读英文报刊,提高自己的科普知识和阅读能力.实

学习

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03)

本文为您介绍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软件人才培养模式ppt。一、软件技术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要求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软件技术工程专业比较注重培养出符合软件产业发展,拥有计算机软件技术理论知识和基础

学习

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心得。一、行业特色优良传统奠定了实施“卓越计划”的坚实基础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的提高

学习

库房管理工作计划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库房管理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库房管理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库房管理的工作思路。Abstract:Hastheplanmanagementaccurateforesighttothecoalenterprisestoragemanagementinnottobestrong,thematerial

学习

人才培养提升工作计划10篇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人才培养提升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年度人才培养计划怎么做,人才培养下阶段工作计划。一、“养虎计划”实施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商业连锁行业发展速度逐年加快,截至2012年底,全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额达到1.81万亿。伴随着各种投

学习

医院人才建设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人才建设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医院人才队伍发展建设实施方案,医院人才计划中的工作规划。1医院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特点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不单是建筑实体建设过程的进度管理,还包含了项目立项、设计、招标

学习

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人才培训计划实施方案,人才提升计划和培训工作的联系。二、遵循原则1.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根据集团事业发展的需要,把握新闻、经营、管理等各类人才成长的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有计划、有

学习

社区人才培育工作计划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人才培育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社区社治人才培育计划,社区工作者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示范引领下,各地各部门也组织实施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工程或项目。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国家36个部委系统共计划实施人

学习

学生干部工作计划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干部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学生干部工作计划,学生干部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二、部门的团结一个优秀的集体,必定是一个既和睦又团结的集体,而一项工作并不是哪个人的事情而是我们大家共同期待的目标,每一个成员都应为集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