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10篇

人力资源管理篇1

总之,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一把手足够的重视与理解,这点非常重要;其次,必须有正确的原则、指导思想;第三,必须有全体干部的参与。

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好,主要表现在:一、干部特别是下属企业高管不胜任率高,二、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较高。本文就什么是人力资源、怎样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来谈几点看法。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最早叫人事管理,后上升至叫人力资源。人力是资源就具有资源所拥有的一切特性,如有限性、稀缺性。现又叫人力资本,是资本就可以买卖,可增值,可参与分红。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人力无论作为资源还是作为资本的一些特性,才有可能更科学地开展工作。

那如何将“人力”这一资源获取、转化、利用呢?作为非人力资源管理者需承担哪些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呢?

做好部门定位

明确部门名称

作为管理人员,应该有一个部门而不是个体的概念。那么要做好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对部门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也就是到底是什么部门,叫什么名称。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在现实中有些公司做得并不好。所以在确定部门名称后一定要想到其主要工作职责,力争从名称上就减少日后部门间推诿、扯皮的事发生。例如许多公司都有财务部,还有会计部、资金部,这三个部门的业务是如何区分与联系,发生问题时怎样界定责任,这都是在确定部门名称时就应考虑的。

明确部门职责及部门内各岗位职责

例如有些公司对办公室的职责就定义为不管部,也就是说别的职能部门不管的事就归办公室管。这样听起来似乎很合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容易出现各职能部门只管自己愿意管的,对于自己不愿意管的,全都推给了办公室,而办公室工作人员也积极性不高,每天都很忙,但连自己都不清楚在忙谁的事情。这样对于后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带来难题。

必须明确任务与任务量

领导经常会给下属或部门部署一些含糊的任务,例如只说要加强融资工作,但没有数量、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这样对于信息接收人,没有明确的任务量,对于信息发出者,在考核时就无据可依,最终导致无法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部门定员定编工作

为什么有的企业财务人员一人就足够了,有的企业三个人还不够,这就需要科学地开展定岗定编工作。我们要确定需要设置哪些岗位、每个岗位主要工作职责、配备几名员工等等。例如产业集团下属思源实业,原涉及很多彼此关联度不高的行业,在进行整合时,牵扯到财务是按业务板块划分还是按财务线条划分,最终在与各业务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在保障各项业务顺利开展甚至更好开展的基础上,结合财务管理本身的要求,确定了按财务管理线条进行岗位设置的原则,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以上实例就说明各业务部门在岗位设置、人员配置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因为业务部门是用人部门,是一线部门,应该比人力资源部更清楚自己部门内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情况。

组织优化

思源实业2002年合并办公时,有两种思路,一是维持原来的组织设置不动,另外一种思路就是精简优化。最终公司采取了精简优化的思路,事实证明精简完后工作效率提高了,成本节约了,并且士气也提升了。

我们在组织优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就是会导致人浮于事。而有另外一种支持以上观点的人认为人多了好干事,大家必须认识到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人多了不仅不会好办事,而且还会使事情更困难。因为人多,一是会出现和尚多了没水吃的局面,另外还会无事生非。例如在一个本来一个人就足够的岗位,再多设置一个人,如果原来的人所做工作还与原来的量相等,而新增的人无工作量或工作量不饱满,这样不仅仅是会增加人力成本,更严重的是因为第二个无所事事的人的存在影响了整个士气导致第一个人也会对工作敷衍了事,并且产生严重不满情绪。总之,人多了影响组织设计的效率与公平原则。

选人

将以上工作做好后就会发现接下来的选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选人上,我们应注意:

必须坚守胜任原则

胜任,这是我们必须把握的原则。微软公司在招聘中国区中层管理人员时,其主管人力资源副总裁都会直接到中国参与面试,这足以看出其对胜任力的重视。

要能选到胜任的人,在选人前我们必须有岗位描述,岗位描述中必须有明确的责权利及胜任的衡量标准,也就说在用人前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知道我们要招聘怎样一个人。同时在招聘时还会遇到一些侯选人与我们的要求有点差距但差距不大,而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人选,那么在胜任的大原则下,我们能退守的底线是经过短期培训能够胜任。

以上讲了用人的原则,同时各非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必须明白选人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而是由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共同来商定的。另外,对于招聘来的人工作业绩评价权在于各用人部门而非人力资源部,从这点来说,在选人时,非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责任更大。一般在企业各项管理处于良性的状况下,对于用人,用人部门及人力资源部各自拥有一票否决权,如这两部门意见不一致,可由上级主管来裁决。

认感情

在中国社会这个大背景下认感情是非常正常的,但我们的认感情必须是在坚守原则的前提下。同时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每给出一个人情都付出了自己的一些资源。

优点放大

在大家面试应聘者时,常犯的错误就是将与自己性格、爱好等相似的面试者的优点放大,以至于忽视了缺点,也就是心理学上的“类我效应”。也会存在对于自己喜好的优点无限放大,也就是“晕轮效应”。

缺点放大

这点与第三点相同。如果应聘者的某项缺点正好是面试人所最不能容忍的,面试人便会以偏概全,甚至全面否定应聘者。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但要在现实操作中避免很难。

选不着人的情况

应该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种情况是永远存在的,原因一是企业不断提高对人的要求,总是希望有更好的人出现;二是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它不能满足所有需求。同时,在找人过程中我们应了解一些规律:

1、越高级人才流动性越差。当我们的岗位需求越高,对人的要求也就越高,普通的人才市场对于此类人员的调配是不到位的。

2、频繁跳槽的人肯定不是高级人才。98年香港年轻人在一个企业工龄平均不到3个月。很难想像在一个企业工作3个月的员工会是对公司情况全面了解、决策正确的“高级人才”。同时,对于高级人才通过报纸广告招聘到的机率是很小的,所以我们在招聘高级人才时往往通过猎头等渠道。目前西安当地猎头服务跟不上,我们一方面要通过猎头来寻找我们需要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广交朋友,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公司寻找合适人选。

3、内部培养是获取高级人才的一条重要且经济、稳定的途径。一方面高级人才招聘到的机率很低,另一方面是即使招聘到了存活率也不高,所以现在更多的企业开始以低端岗位高端招聘的形式培养自己的高级管理人员。例如宝洁公司,每年都要经过极其严格的遴选从各知名高校引进相当数量的应届毕业生,再从各个岗位做起,最终将他们培养成自己的高级管理人员。通过这种方式,宝洁公司的高管均是认同宝洁文化且对于宝洁有深厚感情的,他们的离职率也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激励

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难度更高的工作,并且不是从书本中学点理论知识就能做好的。有人认为激励很简单,不就是发钱或培训机会倾斜,其实激励远不像这样简单,就像做画一样,所有的画都是红、橙、黄、绿等颜色的组合,那同样有这样的色彩,为什么不同的人画出的效果会差之千里呢?

在激励上,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就是“删繁就简”,有时一句话就可以让人好好干一年。我们在激励中要注意:

1、不能什么都答应:如果答应了而不兑现或不完全兑现,与没有激励的效果是一样的,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

2、不能无重点:激励什么、激励怎样的人都必须有明确的导向,如果什么事都激励了,什么人都激励了,那就等于什么都没有激励。

3、不能无差异化:不能在激励中什么人都一样,例如激励一个副总与激励一个前台文员,所采取的激励手段与力度应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群体在不同时间采取的激励策略应是不同的。

4、有效满足需求:要明白被激励对象的迫切需求是什么,我国古人有“仓禀实而知礼节”之说,马斯洛有需求五层次之说,我们必须首先清楚所激励对象的需求层次,然后再给予激励满足。大家要明白一个深得人心的激励计划一定是能把懒汉变成勤奋的人、把坏人变成好人的计划。但在事实上,有很多人都忘了自己还有激励职责,即使偶然想起时,还会再反问:这是我的职责吗?我有这个权利吗?这是领导的事吧,与我无关。其实作为管理者,我们每个人都负有激励职责,自己下属的士气与自己是否经常、正确、适时使用激励紧密相关。

考核

考核是评价激励的基础。那么我们做考核的依据是:

1、考核要基于岗位要求进行考核。也就是说岗位要求什么,就考核什么。例如一个工厂对于一个高级钳工的考核,这个钳工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敲出必须一模一样的铆丁,每天的数量倒是次要的,所以质量就是重要考核项了。如质量达不到要求,那只能是负激励。再例如对于出纳的考核,这个岗位对人的要求是很明确的,就是认真细心不出差错,所以我们也就重点考核他工作结果的正确性,当然我们可以再辅助一些保证结果正确的过程考核项。

2、围绕目标任务考核。我们在考核前都会有一个事先设置好的目标,那么,我们的考核也就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对于基于目标的考核,我们一定要做到不能随意修正目标,如这样,就失去考核的可信度与严肃性。

同时我们的考核标准应是可行的,如我们的考核把先进的人、不先进的人都考核成先进的,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如这样考核,不如不考核。

3、考核必须实事求是。不实事求是的考核就不要做。评价体系真实、科学,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就设一个标准。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能面面俱到。例如对销售副总的考核,就要围绕着销售额等相关指标进行,而不是再加上许多其它诸如安全等指标。如指标过多,其对于主要目标的战斗力就会减弱。再例如对总经理只进行利润考核,会造成其短期行为,所以我们在考核利润的同时,还要围绕企业战略制订些辅助指标保证其长期效益。总之在设定考核指标时,不仅要保证得到我们想要的,还要预防我们不期望的结果。

对于一些不好量化的岗位,例如某公司行***总监,不仅有行***事务,还有鼓舞士气的职责。那么对他的行***事务部分的考核,就要以完成的及时率、完成质量、服务对象的评价为主要依据,而对于士气评估则主要与员工离职率挂起钩来。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对总经理几乎没有考核,即使有也是根据下面报上来的进行考核。有些是有考核,但与激励没有对应起来,没有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淘汰

现在在此问题的处理上,我们产业集团是比较人性的,也可以说是含情脉脉的。一个没有退出机制的企业,就像一个没有排泄系统的人,我们既然不能保证我们招聘进来的人一定与我们岗位相适应,并且我们更不能保证我们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会与企业的发展一起提高,那么我们一定要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坚决淘汰。

在人员淘汰问题上,我们各级管理人员要重视淘汰工作,要唤起淘汰的意识。淘汰人肯定是痛苦的。淘汰工作没有做好的管理者,也许不应被指责,但绝不应被钦佩。这点要做到比较难,古时名相诸葛亮对于后主也只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忠告,而未提出斩除小人的建议。但如果我们的企业要健康前行,我们必须做到这点。

在我们集团,一定要做到清除三种人:

第一种是品质有问题的人。对于这种人要斩立决。不能给任何机会。也许这种人再给机会就会做好,但可怕的是,如果人人都学他,就会导致法不责众,也使我们的成本大大增加。思源实业就有规定,在接到举报怀疑有问题的人应在两小时内开始调查,当确认有问题的必须在四小时拿掉。

第二种是混日子的人,应批评警告。给这种人要给机会,但如果其不珍惜机会,也应走人。

第三种是3次证明没有能力的人。能力是相对的,不同的岗位对于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清除一是指从不胜任的岗位上调至胜任的岗位,二是彻底从公司淘汰。

另外我们也要警惕另一种人,就是杨修式的,有才,但恃才傲物。这种人虽然很有才,但有时对组织的破坏力远大于其才能对于组织的贡献。

还有一种淘汰方式是在经济不景气时的裁员,这只能是临时性的应对措施。但也有公司为了自己在员工心中的品牌,宁愿破产也不裁员。

培训、培养

培训内容一定要满足需求,必须发现团队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再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发现培训需求上,基层单位、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是培训需求的产生者,并且是培训最直接的需求者。我们在提供培训时一定要明白我们的目的,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培训的目的就是补最短的板子,因为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不是CEO的水平,而是最基层单位的水平,一个舰队的速度也就是最慢的舰艇的速度。所以我们必须首先确定哪个是最短的板子,然后施以有针对性的培训来弥补这块板子。

培养的前提是选好苗子,再根据个人品质、能力、性格、选择方向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规划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差异化,并且一定是基于培养对象的个性化方案。

另外在人才培养问题上,有种观点认为人是不可以培养的,选择更重要(柯林斯)。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哈佛商学院也讲到:在座的肯定有企业家,但在座的大多数不是企业家,管理学院只能把企业家培养成企业家。也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是不可以培养的,必须先选对人,再给予时间、经历来培养。这就对我们招聘工作提出了要求:一定要选对苗子,而对于一些“朽木”无论怎样雕刻也出不来精美的***案,只能是浪费金钱和时间。

沟通、协作

这个话题较大,往往是所有领导都认为有必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我们经常会为沟通、协作不到位急在心头,喊在口头,但却在现实中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实现无缝对接。

要做好沟通工作,我们必须要列出沟通计划,要沟通什么、用什么方式、达到怎样的程度、怎样确保达到目的等等,对于协作一样,也制订出计划,包括内容、流程、上下工序的衔接、评价等等。有了计划后,再按照计划实施,这样就会容易发现问题,并及时矫正。

例如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公司里销售人员抱怨因产品品质有问题而影响了销售工作,而品质部门则抱怨销售人员未按程序提前报产品需求,制造部门再抱怨售后支持没有做好将不是质量问题的产品退回等等。最后是抱怨一大圈,发现大家都有问题,而所有部门的问题都不重要,又似乎都没有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一幕呢?就是我们的沟通、协作出现了问题。遇到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用吵、喊来说明与我们自己所在的部门无关。我们应面对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找出解决方案。以上工作是人力资源部工作的一部分,但也不全是。人力资源部的职责是在公司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协作氛围,但具体的实施是在各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以我们各部门要一起担当起这个职责。

人力资源管理篇2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然而恰恰是人力资源的瓶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要要素,这就要求我们为员工创造出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的条件,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使每一个人都能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尽其所能,人们所强调的“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一是能力性质、特点的差异;二是能力水平的差异。我们要做到“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我们要承认人与人之间能力水平上的差异,并且在用人时坚持能级层次原则: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所以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把人力资源战略同企业竞争战略做到一致

企业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2把员工培训作为解决人才需求不足的方法

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当前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对企业和员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新员工必须接受教育培训,而且在职员工也需要不断接受培训,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保证企业及员工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教育培训对于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企业要树立长远的教育培训的战略思想,形成一套科学长远的教育培训计划,对职工的智能、技能开发、培训、考核、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都作出硬性规定。这些规定要与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直接挂钩,鼓励员工增长知识和技能。

3给予员工的福利与待遇、为员工提供优

良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表现机会

在管理的过程中,福利,始终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留人机制。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员工管理来提高员工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一个适宜、安全、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也是促使员工积极工作的条件之一。不论薪金还是职位都有封顶的时候,一位总经理如果干的不错,企业没有合适的更高的职务再晋升他的时候,企业应该为他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展示其才能的机会,比如鼓励其下海,为他提供资金、技术及其他扶持,或是实行股份制,用股份的诱惑吸引员工,留住员工。

4制定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类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完善人才配置机制。按企业分工和适才适用相结合的原则,合理配置。其次,完善付酬机制。其主导原则是“按业绩付酬”。采用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办法,浮动工资与本人业绩、企业效益挂钩。也可采用按比例提成、利润分成及其他更为灵活的付醐办法。如采用技术人股的激励方式,可以刺激员工奋发努力。第三,重视精神激励制度。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仅仅靠物质激励是不够的,要重视精神激励。应该深入员工的内心世界,通过构建符合人性的精神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当然,我们所说的精神激励,不只是那种传统的给予表扬或荣誉的精神激励,而是一种新型的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使被管理者――企业员工能够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中的一员,由此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5热爱、理解、关心员工

只有做到了让职工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具备了充足的自信之后,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企业才能发展。理解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一种被认知的欲望,人一旦得到理解,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更会不惜付出各种代价。如果企业能真诚关心员工,便可以达到使员工愿为自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效果。但是,关心员工也要有度。如某公司的总经理最近碰上一件心烦的事,因为有员工反映公司的管理过于僵化,对员工关心程度不够,所以他决定在公司推行人性化管理,不料马上出现了众多的员工消极怠工,并且迟到早退的现象渐渐地多了起来,最近这位总经理苦恼地说,相比其他公司,我们公司对员工算是挺不错的了,有了这么宽松的管理环境为何还不好好珍惜呢?再说,我们公司招聘的都是大学本科以上的人员,素质算高的了,而且有很多人员都是从大型企业出来的,最基本的制度不用说,大家都应该会遵守的,为何到了我们公司,人的行为都变了样呢?这位总经理很明显陷入了三个误区:

(1)员工缺勤问题所折射的误区。人性化管理尹宽松管理,从词义上来看“人性化”是一个谓语,也就是说,要在做好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谈人性化。在职能上,管理保证人力可满足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人性化是一个帮助员工提升个人技能和工作时效的过程。比如,非人性化管理的公司是把人看成是流水线上的一部机器,不重视人员心理,只是要求员工干好公司要求的事情,这种公司的理念通常是三条腿的蛤蟆找不着,两条腿的人有的是,好比卓别林演过的拧螺丝帽的工人,他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天天去拧机器上的螺帽,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可以发挥自己更多长处的地方,但是人性化管理的企业不同,它会考虑到这部机器的保养问题、升级问题,从公司和个人的立场共同考虑,在满足公司大局的前提,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理想,化群体管理为个体管理,让员工在做完自己工作的同时,开发其更大的潜能。

(2)员工自定任务的误区。管理的手法不论如何变,但是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利益而服务的,如果一昧地去追求人性化,而忽略了企业的利益,那就变成了本末倒置了,不划出合理的目标值下限,就让员工自行来完成,那人类的劣根性十有八九让人们选择较低工作量。

人力资源管理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人才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注重。大到一个国家地区、小到一个企业和部门,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竞争中最关键的战略资源。作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和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对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有深刻长远的认识,同时要对人力资源作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安排,做好这一点,才能使得人才得以留在企业,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意义

在现代社会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才已?是社会发展越来越大的推动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旺盛。对企业自身涞水,人力资源正在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不仅仅智力上的支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让企业有效自身发展的目标。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位置是十分关键的,这不仅仅可以企业长期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上的资源,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让企业走的路子越来越宽,越爬越高,为企业不断创造这些都是人力资源为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从这些角度上说,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优势资源。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做好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因此显得十分重要。

二、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笔者将这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类:

(一)使用方面

受到我国传统用工思想和用工的体系制度影响,不少的人无法做到根据自己的自身的特点和喜好来从事和选择职业以及单位。这样就造成了专业人才的荒废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的损失是无法计量的,最可惜的是,国家在这些专业领域投入的教育经费也造成了浪费。

(二)开发方面

目前我国的一个重要国情就是有接近一亿人仍旧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仍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的状态。更严重的是,我国的不少专业技术人员或多或少还存在着技术和知识无法与时俱进的现象,他们很多都缺乏创新精神和意识。这使得我国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在世界的人力资源评比中,我国的排名仍然远远落后,这些都表明了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十分迫切。

(三)管理方面

部分单位在用人过程中存在思想僵化、缺少变通、缺少创新意识的问题。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就是:用生硬的方式管理人才,不讲清理、不知道科学管理人才。更有甚者,有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就不高,这就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不好的影响。

三、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问题的措施

(一)引入先进管理方法

根据企业自身的制度特点,合理科学地学习和引进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具体来说:(1)将改善和提高用人制度和新型的劳动关系相结合,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引进人才和推动人才成长的健全机制;(2)通过完善岗前培训体系制度,树立员工终身化的培训制度,组织员工相互学习,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创新的能力,为企业建立起全面的人才培养制度;(3)健全公司福利制度。在保障员工保险和各项福利的基础上,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员工工作性质和特点等等进行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福利计划,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对企业的认可度。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建立起团队凝聚力和改善员工的精神生活。最后,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进行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尝试和改变。

(二)完善企业经营者选拔

要想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最大化效益,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对人力资源进行十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其中,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十分关键的部分之一。这种机制有诸多的好处,比如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上层管理者和下层员工之间的润滑剂。因为对企业员工来说,只有身处于一个比较和睦的氛围中,员工才会更加更加有效率。只有处理好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运作,才能实现企业人才、智力的不断涌流。

人力资源管理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关系探讨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既是一个广泛性概念,但结合我国社会管理角度,又是一个相对狭隘的概念。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源管理”泛指企业领域,但在研究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又被广泛地附加在理论基础层面。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教育体系中被列为一个***项目,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理论体系的前期构建,目前国内在认知上也较为模糊,存在两个方向。其一,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不存在分类的说法,主要对象是组织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围绕着这一理念进行研究。其二,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视为人力资源管理下属构成部分,即子学科;结合现状来说,持有后者观念的显现普遍。笔者结合二者的发展过程和功能分析,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的偏差。事实上,过分纠缠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之间从事或包含关系,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而从实用性角度来说,可以结合***企之间不同的覆盖范围进行研究,使之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在企业管理角度,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是学术界的共识,作为一个舶来观念——HumanResourceManagement所代表的是关于“人”在人事管理中的功能延伸。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在上世纪40年代,各类基于企业的管理方法大量涌现,而从资本利益角度出发,人自身的行为是阻碍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障碍,因此管理者提出了“人的资源化”概念。人被视为一种资源并进行管理,成为企业组织应对环境变化的手段。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通过雇佣管理关系的实践,逐步演化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制度体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社会学体系下的科学内容,它的研究包括大量的要素,这些要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表现的内容也不同,尤其在二战以后出现的大量职业细分特征;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依附于社会发展的,对经济、文化、技术等要素联系十分紧密,不断的进化中形成了动态性的特色。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是单纯的雇佣实践延伸,在公共部门雇佣的从业人员,广泛的分散于***府、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机构中,与员工的区别在于,他们并不被要求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同时,公共部门内部的人力资源,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或权利),并有这一部分力量进行服务型工作。美国是世界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最为成熟的国家,同时也是这一理念的发源地,早在十七世纪,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就已经萌芽(守夜人时期TheGuardianPeriod),根据尼古拉斯•亨利的这一理念,中国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现的更早;很显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出现,与社会生产力、社会制度等有明显的关联,但他们的存在形式则以适应人力资源管理为目的,因此混为一谈是不科学的。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笔者总结了两者如下的关系构成:首先,人力资源管理的狭义概念是二十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下构成的,被融入企业管理体系中,因此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化”与实际的原理、内涵并不是等同关系。其次,从概念方面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既不是从属关系,也不是包含关系,而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双方的共存提供了一定的互助关系。再次,从学科研究方面年来说,不需要过分的强调概念、属性、分类,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属于经济管理学范畴,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属于社会管理学范畴。基于此,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列入同一个学科门类,但区分不同的学科等级,人力资源管理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企业管理二级学科,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第四,二者具有不同的来源。无论是概念生成或是发展进化,两个概念都是从不同线路演变而来的,保持较为***的体系。例如,公共部门和企业本身都具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双方也不存在大多的借鉴性。就目前来说,在构建新公共管理关系中,希望构成一个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不科学的,也缺乏现实的可行性。但双方存在很大的借鉴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与技术也是一种学科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冯淑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09,(5):148-149

[2]章海鸥.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关系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1):37-38.DOI:10.3969/j.issn.1673-8209.2010.01.027

[3]金星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行为关系[N].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27-31.DOI:10.3969/j.issn.1671-7031.2013.02.008.

人力资源管理篇5

而在亚洲,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不长,约半数以上的大型企业以家族所有的形式存在。知名的家族更是比比皆是,李嘉诚父子成功的故事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家族企业“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公司治理结构在一段时间内反而显得简单,但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在企业做大后,原先靠亲情维系起来的不明晰的产权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内部争权夺利,不少家族企业内部人才缺乏却又不愿意管理权旁落。许多暴露出的问题表明,中国的家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长挑战和观念升级。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民营企业由于收入低、人才成长环境欠佳,加之家族式的管理对人才晋升等要求的局限,引进并留住人才有一定的难度,使得人才匮乏成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民营企业人才匮乏的症结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得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民营企业的大部分决策者还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观点是: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获取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的潜质。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与员工的交流,重视公司文化和凝聚力,培养员工对公司的责任和认同感。而目前我国的许多民营企业对这一观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事务性管理层面,以组织、协调、控制、监督人与事的关系为职责,谋求人与事相宜为目标,以事为中心,要求人去适应事,强调使用而轻培育,将人视为成本算人头账,而不算人力资本账,使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二)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迅速,人力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的缺乏使得民营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作为一个企业不能等到用人时才去找人,而应事先有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计划、生产计划、财务计划的基础之上形成本企业的人员替补计划、招聘计划、退养计划、发展计划等。谁是企业未来的领导人?谁是企业未来的“领头羊”?这是每一个民企老板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许多民营企业业主存在功利主义,有开发培养人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顾虑,对人才只用不养,缺乏充分开发培养、合理使用、有效管理人才的观念。这种观念无疑将企业人才的能力局限在现有水平上,不能有效地挖掘员工潜能,更是对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极大挫伤,其后果必然极大的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员工流失快,人才稳定难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机制越来越灵活。很多民营企业老板认为只要有钱,不愁在市场上找不到人。可是他偏偏忘了,骨干人员的离去,带走的不仅是技术、市场及其它资源,而且更可怕的是遗留下来的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使得员工心态不稳,进而引发“跳槽”,整个员工队伍流失加大,甚至导致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过快。严重影响了士气及整个组织气氛。有资料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跳槽现象十分严重,有的企业员工流失率达25%,以至于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由此陷入了招聘—流失—再招聘的不良循环中。这一方面加大了人力资本损耗,使人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也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难以维持,影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对企业来讲,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是必要的,流动异常,不利于工作的延续和事业的发展。

(四)人员招聘不规范,方法单一

人员的招聘本身应具有很明显的计划性、程序性和科学性。而我国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规范的招聘规程,在招聘时没有详尽周密的招聘计划,其招聘往往呈现出“现用现招”的特点。结果往往是招聘者重复性地到本地或跨地区的人才市场上去寻找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既费时,又费力,造成了招聘成本过高,而且企业难以招到满意的人才。

另外,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招聘时,往往采用传统的面试法,很少采用笔试法、情景模拟法和心理测验法来考察应聘者的写作能力、分析创造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面试法具有简单、直观、节省时间的特点,但仅靠面试是很难测试出一个人的实际能力的;加上多数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的专业素质较低,在招聘时,往往凭经验办事,重学历不重能力。重应聘者的言谈,不注重考察实绩,甚至以貌取人。可以想象,这样的“伯乐”怎么能够找到真正的“千里马”呢?

(五)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人才的缺乏,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目前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现状是:

1.历不高

除了一些集团化发展的企业及一些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人才素质较高之外,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式管理,其管理人员多是家族成员或企业的创业元老,而他们当中大部分的学历偏低。

2.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一般来说在民营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的管理者缺乏现货企业管理的基本认识,不大懂得按

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企业,在管理方式上,大部分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3)专业结构单一,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少

尤其在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中,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是单纯学技术出身的,知识结构太单一,缺乏必要的相关管理知识。

民营企业如何拓宽提高人才素质途径的渠道,如何通过科学配置,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才整体效应、实现素质与结构的和谐,就显得非常重要。

(六)人才晋升难,发展空间小

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因此,在人才选用和晋升时,最为担心的是这些人才对企业或老板的忠诚。一方面,企业感到原有的亲戚朋友创业元勋的能力、学识和素质已难以胜任企业的持续发展,急需从外部选聘人才。但另一方面又顾虑从外部选聘的人才是否和自己一条心,能否忠于企业,忠于职守。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导致企业以家族成员利益为中心,企业内从财务到人事等核心部门充斥着本家族人士,从而造成近亲繁殖。相应地,则把引进的外来人才放在各种框框的控制内使用,把人才手脚捆起来跳舞。在晋升、培训机会的分配与安排上,不是以员工的能力与实际需要为标准,而是将外聘人员当作“外人”,一律拒之门外。

(七)强调管理,忽视激励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的制定,忽视了建立和健全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多地把人看成是一种活的资源来加以开发、利用,把激发人的热情、增强人的能力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目标。通过有效而正确的激励技巧,激发出每个人内在的活力,使其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把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并以较高的工资收入或其他物质激励方式吸引人才,但在对人才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单一地以增加报酬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忽视非物质的激励方式(如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和自我实现激励等),忽视良好的企业组织环境的培育,使得企业缺乏凝聚力,员工缺乏归属感。

(八)注重培训的形式和数量,忽视培训的内容和质量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本身也认识到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培训,结果却是受训者对培训内容兴趣不大,参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对促进管理及人员素质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培训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国内许多民营企业的培训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有被动性、临时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培训目标并没有与岗位相联系。培训并没有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的提高相联系。培训并未与员工个人发展相联系。只***完成任务,办了多少期班、培训了多少人,至于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所应该做哪些培训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缺乏培训要求的调查,并且缺乏培训体系的规划,培训手段落后,培训形式单调,培训方法不适应成人学习特点,培训者专业化素质不高,培训资料和教材缺乏,培训***策不到位等等都给培训工作带来了挑战。

(九)人事法规***策淡漠

我国民营企业中,由于部分企业经理只知道技术、产品与市场的重要性,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较少,所以选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士随意性很强。这些人力资源管理者基本上身兼多职,既不懂劳动人事***策,又没有劳动人事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在管理上根本不考虑人事法规***策,完全依照老板的旨意行事,老板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企业的建章建制、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管理也不健全。该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不签,该给员工交纳社会保险的不缴,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买方特点,员工只得接受不合理条件的限制,这就使员工缺乏归属感、稳定感,增加了员工的流失率。更有部分民营企业为了点滴的局部小利,经常大规模的换人,造成人员流失率大20%,员工的基础队伍不稳,事业发展受到影响。有的民企甚至害怕员工在企业工作时间过长,企业将要给予其较多的福利待遇,而有意借故解雇资深员工,伤害了一些员工的感情。

三、民营企业家族式人力资源管理

(一)家族制企业管理的弊端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以家族制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改革过程中,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尚未建立,所以在民营企业中家族制度自然而然地承担起整合社会资源的作用,家族制度的一些基本原则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并适应了一定阶段的企业发展需要。这是因为:(1)到目前为止,我国个人和企业的商业信用不足,融资关系的建立往往需要靠家族血缘关系的支持,融资对象主要在家族和亲朋的范围中,出资人大都来自家族内部,家族内部的信任关系降低了企业内部的管理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集资可以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且成本低廉,(2)民营经济在初创阶段,经营上往往不规范,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家族这个利益共同体比较容易支撑小企业度过起步阶段的难关;(2)家族式企业集中决策比较灵活的特点可以使企业抓住发展机会,家族内部的信息封闭有利于企业行动的保密性不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3)民营企业的所有者面对“经营者持大股”、“企业家(经营者)创造利润”的社会舆论,对请人管理企业不能不多一分疑虑,多一分谨慎。在这种舆论下,职业经理人难以形成健康的职业道德规范。

但是,在完成原始积累以后,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家族制管理的固有缺陷就成为民营企业再上一个台阶的最大障碍。家族制管理的弊端有:

第一,经营者选择面狭窄,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家族制企业选择经营管理人员往往局限于家庭血缘关系中,事实上继续依赖于企业主个人家族成员已经很难保证企业的继续发展了。企业家族围墙弱化了家族以外成员对于公司的凝聚力,家族企业“内部繁殖”现象严重,管理权也大多传子不传贤,传内不传外,家族外成员在企业中始终有一种被排斥和被抛弃感。选择优秀人才的范围狭窄,必然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

第二,集权式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失误。企业主个人独断决策,随意性大,影响决策的质量和科学性。特别是在一些私营企业主小有成就时,以为自己理所当然成了企业家,盲目自信,更容易沿用过去成功的经验决策方式。这类家族制企业决策灵活、规范性低,以经验直觉为基础,信息收集、处理、利用无规则,信息沟通方式主要为非正式的偶遇式,信息成果准确度及操作性均较差,对于市场研究、***策分析和管理咨询等现代信息服务非常陌生。粗糙的决策往往不影响他们发迹,但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这种决策会带来无穷后患。

第三,缺乏科学合理的约束管理机制,对家族以外的人员缺乏凝聚力。经营者的权利无制约,缺乏有效的监督,企业不是靠健全的机制进行管理,而是凭经营者主观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以人情代替制度,使企业管理制度扭曲。过分依赖情感的作用,势必削弱企业管理者的“制度意识”;难以形成制度化管理。在这些民营企业中,许多人才往往是有责无权,大小事只能按老板的旨意行事,存在太多的独裁和专制。这必然会使崇尚科学与民主的人才和老板及原体制发生冲突,由开始重用到冷淡、到不用,最后只能是自动离去。

(二)家族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弊端

1、在人力资源制度安排上,随意性代替规范化

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有别于国有企业,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这有它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积极性的一面,但表现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基本人事制度不健全,对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晋升和辞退等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和操作程序,往往凭企业主的以往经验和主观判断,随意性很大,感情多于理智,内外有别。对家族成员因人设职,亲朋好友不管能力高低都被安排在重要的岗位;家族以外的员工岗位设计不合理,职责过大,要求苛刻,一旦违规处罚过重,这样不仅挫伤了非家族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把高素质人员招至麾下。因此,家族企业在规模扩大以后,必须建立科学、公正的用人机制,用“规制”代替“人治”,任人唯贤,按照制度规范招纳贤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潜力,适应多层次、宽跨度的综合性企业管理对人力资本的需求。

2、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重学历轻能力

我国家族企业大多是在城乡个体工商户、各类专业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主文化层次较低。这些企业主在自己创业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知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纷纷招聘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自己的企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这是非常可贵的转变。但在人才认知上,不少家族企业极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唯学历论”。不分析工作岗位需要,不讲究职责分工,不计聘用成本,一味追求受聘者的高学历。以致出现了门卫必须专科毕业,一般操作工必须本科毕业的现象。慕虚名而不求实效,用高学历装点企业门面,作为向世人夸耀的资本。这不仅极大浪费了国家的人力资源,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据调查,家族(民营)企业最缺乏的核心员工是:专业营销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和职业管理人员。这类人员并不能完全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来,而必须经过市场经营实践锻炼才能造就出来。家族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较低,人才匮乏,确实需要引进大量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有经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高学历并不等于高素质,如果一味追求高学历而忽视聘用人员的工作经验、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素质,则是舍本逐末。

企业人才配备的关键不在于有多少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关键在于人力资源搭配合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协同优势,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3、在人才结构上,重视技术型人才轻视管理型人才

毋庸讳言,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撑,产品在市场上必然缺乏竞争力,影响其经济效益。但很多家族企业人才结构单一,过分注重技术领域,而忽视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在家族企业中,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创业者往往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本行业的行家里手,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但作为企业主,易陷入经验主义,片面认为有了先进技术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就能占领市场,从而获得利润,甚至为了追求技术先进而进行研究开发。

家族企业大手笔的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而不注意管理部门人员的配备,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统一部署和协调配合,忽视了科学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发展不协调的局面,结果企业虽然有先进的技术能力,产品性能也很好,但由于管理跟不上,成本降不下来,销售上不去,售后服务搞不好,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并没有很大改观。实际上,家族企业规模扩大以后,更为缺乏的是高素质、复合型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企业策划、资本运营、职业经理等方面的管理人才,家族企业人、财、物的配置,产、供、销的衔接,技术、资源、信息的利用,都离不开管理人员的指挥和协调,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合适的人才,才能使企业所有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最佳组合,发挥企业的最大潜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在激励机制上,用物质刺激代替精神关怀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极大的激发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激励是一项科学含量很高的复杂工作,家族企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运用有效的激励方法,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忠诚感。

但在家族企业中,企业与员工之间基本上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企业主对激励的理解十分简单,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加惩罚”,把员工看成是为自己挣钱的“机器”,不仅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手段也过于简单,主要就是物质激励形式,干得好就加薪,做不好则扣钱。从理论上分析,当员工的货币收入达到一定数额后,再增加单位货币收入的边际激励效果将呈递减趋势,金钱的激励功能弱化,激励强度下降,物质激励并不总能起到预期的作用。按照行为科学理论,企业员工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他们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不仅追求物质利益,更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企业在物质激励方面,也要进行激励手段的创新,可以通过工资、奖金、红利、利润分享、员工持股、股票期权等多种方式;特别是在精神激励方面,把企业目标与员工利益结合起来,使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使工作本身变得更富有挑战性和开拓性,给员工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创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注重感情投入与人文关怀,在提高员工的自我发展意识中从整体推动企业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篇6

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的内涵以及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存问题来看,要防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投资风险就必须建立新型的人事管理体制,优化企业内部人员配置,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让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存量发挥其潜在的作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形成过程应该是开放式的动态过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有赖于竞争、自由、合理、有序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而企业内部也必须创造有利于员工岗位之间合理流动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首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要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投资风险,公司必须要从尊重人才,留住人才入手,以减少因人才流失所带来的损失,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其次,人才在企业中能否创造出成绩,主要由其所在的岗位决定,做好岗位设计关系到是否有利于人才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岗位的任务要富有一定压力和挑战性。压力往往产生动力,如果一个岗位的工作不需要太用力就可以轻松完成,那么这个岗位上的人员就难以产生创造力,工作也不会出多大的成绩。另一方面,适时做好岗位交流。公司内部必须适时进行岗位交流和调整,既要“用”当其时,也要“调”当其时。

最后,要努力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投资规划,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的人才引进、配置、培养计划。既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建立适用的高、中层次互补的人才队伍,又要防止盲目引进,造成人才囤积与浪费。规划要正确处理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的关系,既要注意解决当前急需使用的人才,又要通盘考虑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人才,建立人才梯次结构。规划要注意立足于企业现有人才的开发上,通过“传帮带”和继续教育工程,开发人才的潜力,保护人才的上进心,使公司自身的人才优势真正得到充分发挥。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公司来说,要想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在职人员的努力程度。激励是一个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是如何灵活、有效地运用激励资源满足员工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也需要不同的激励方法和手段,企业应构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相结合、近期激励与中远期激励相结合、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的员工激励体系。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物质待遇激励

当代著名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在员工激励中,“不要忽视钱的因素”。为了以物质待遇激励人,企业要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理顺各种收入分配关系,使物质待遇对员工产生应有的激励作用。

2、事业发展激励-

事业发展激励是员工激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青年员工比较集中的企业,其意义更加不同寻常。首先,在人员尤其是主管人员的选择上,要处理好内部提拔与对外招聘的关系,要从以对外招聘为主,转变为对外招聘与内部选拔并重,最后过渡到以内部培养、选拔为主。

3、挑战性的工作激励

工作的挑战性己经成为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的最重要的因素。考虑到这一重要作用,应该下大力气设计好工作任务和结构,使优秀的员工有成就感,感到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能运用他们运筹帷慢的能力。只要能创造挑战性的和促使员工自我发展的机会,就会使员工对企业有很高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因此,公司要研究岗位设置标准,建立比较规范、科学的岗位说明书,尽量使岗位工作本身对员工有吸引力、有挑战性。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的作用,健全岗位轮换制度,使得员工更加充分、更加自主地选择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三、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越强,人才流动率越低,因为在这种文化中,企业成员对于企业的立场、价值观有着高度一致的看法,目标的一致性导致了内聚力、忠诚度的提高。所以公司应该在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且让这种文化成为企业各成员间一种紧密联系的纽带,建立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管理层的责任,而是全体员工共同的责任,企业文化也不仅仅是几句话而已,而是一种大家共同具有的意识,并在这种意识指导下,规范每一个员工在企业的行为。

能够留人的良好的企业文化应该着重于“理解”与“尊重”这两个方面。如果在公司内部的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同事之间能够营造这种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气氛,企业的工作环境才可以说具有了留人的吸引力。在企业中每个人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效率是有差别的,但是每个人期望获得尊重和认可的需求是等同的。因此,尊重每一个人,信任每一个人,才能使他们获得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归属感的获得,才能使每一个人把公司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才能激发起每一个人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这种认同感的获得,才能使人对这个集体产生一种念念不舍的感情,才能真正做到“环境留人”。这样的企业文化是乐观的,宽松的,富有包容性的,能积极引导员工奋发向上;也是企业文化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孔令锋.论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J]当代经济科学,2002,(02).

[2]刘苹,陈维***,程佳华.人力资本的权变激励模式研究[J]当代财经,2003,(05).

人力资源管理篇7

目前我国许多的供电企业在结构上存在很大弊端。企业的管理机制复杂,许多部门无实际工作,而一切重要部门又没有实际的行***权力,结构庞大而臃肿。在岗位问题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编制,使公司在任务的执行,决策的下方过程中无法实现时效性。一些年纪较大的员工体力、技术上已经逐渐落后于年轻员工但任然工作在生产线上,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使生产基层尚缺乏有技术、有活力的新鲜血液。而在企业高层方面一些领导习惯于将自己的亲人、朋友安排进企业,并且提拔较快,很快上升到管理者层面,浪费企业职位。开设一些毫无用处的部门,用企业来养活一些对企业没有贡献的人。分配的不合理,导致企业人员方面矛盾的激化,导致企业生产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对于这些问题,公司应该给予充分的认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摒弃一切旧思想。精简企业部门,对每个机构进行考察,安排工作目标工作计划下放到各个部门。将一些没有用的部门进行裁剪。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具有供电企业特色的绩效管理体系。对每一位员工进行评估、测试、考察、管理发挥员工的最大效用,增加企业活力,及时向生产基层输送新鲜血液。

二、管理目标不够明确,认知性不足

很多供电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不明确,不清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指向是什么。这就导致了企业仅仅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对于管理之后达到何种目标却全然不知。很简单,供电企业工作的开展是仅仅围绕着如何提高发电效率、节约成本以及保障供电安全、生产安全来开展的。在大多数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低下,有些甚至属于一些管理部门的从属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这种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明确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目标,提高对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人执行才能更好的管理企业,为企业发展作贡献。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应该向人力资源部门投入足够的资金,引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赋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切有效的权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将企业的发展引向正常轨道,达到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三、员工工作缺乏热情,动力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篇8

一、物管行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物业管理就是保安加保洁,不具有什么技术含量,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低。为这样的行业设立一个专业,不会有什么前途。而实际上,物业管理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行业。因为房屋建筑一旦交付业主使用,就在不断损耗。如果保管和使用不当,物业的价值就会加速降低。而物业管理不仅能够保持物业原有使用价值,而且,能够实现物业经济价值的提升。比如,著名的上市公司万科,在每个城市开发的楼盘都地处偏僻。比如成都科花园在城东,上海万科楼盘在国际机场跑道下方。但每次一开盘,万科的楼盘都是当地最高房价。什么原因造成了万科奇迹?物管质量。用万科客户的话说就是:万科的房子越老越值钱。所以我们说,物管等于物业的保值加增值,是大有发展前途的行业。

从26年前的0,到现在占发达地区服务行业GDP总量20%以上,我国物管行业发展迅速,明显出现三个发展特征:第一、竞争国际化。我们学院靠近的高新区管委会及邻近的商务楼群,就是由跨国公司香港启德梁行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的。第二、物管技术高科技化。成都物管已经基本实现了物管信息化、电子化,比如车库管理的IC卡化,保安巡更记录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第三、物管企业管理水平迅速提高。从小而全,向专业化发展。现在出现了物管公司将业务外包给专门的保洁公司、保安公司、物业绿化公司等。

人才资源是物业管理企业经营活动的关键,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的最终结果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说,谁拥有了物业管理人才,谁就拥有物业管理的未来。物业管理是集房屋管修、设备设施管理、绿化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治安保卫、消防管理及公共服务、专项服务、特约服务于一身的管理,它要求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敬业精神,而且要有专业技能。

二、物业管理人才资源的现状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中人才的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两级分化严重。突出表现在:一是传统的继承型房产管理人才多,新的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少;二是单功能人才多,多功能人才少,即能胜任单一普遍岗位工作的人才多,能胜任多个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少;三是初级管理人才多,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能担任部门经理以上职务的人才少。这种人才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如果得不到改变,势必影响物业管理向高水平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应将人才资源优化组合,改善人力资源结构,集中物业管理企业人才优势,使企业人才保持最佳结合。

以成都市为例,全市现有664家三级以上资质物管企业,从业人员10万余人。但其高级物管人员,包括物管公司管理、物管项目管理、物管财务、物管营销、物管高级技术人员等,仅占总从业人数10%左右的,大多来自香港特别行***区或其他行业。而占其从业总人数90%左右的普通物管人员仅为操作人员,没有专业教育背景,缺乏职业发展潜质。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两极分化,严重制约了成都物管行业的发展,也为高职层次物业管理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1、重视企业员工的招聘与培训

物管企业对业主的服务通过员工与业主面对面的交往实现,员工在这一交往过程中为业主提供服务,企业服务质量好坏是由员工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表现直接决定的。越来越多以服务业主为导向的企业认识到在员工为业主提供服务的真实瞬间中,员工行为至关重要。因此,服务企业往往比其它企业更注重员工的培训,目的在于使那些与业主接触的员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富于创造性的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

1)人员招聘。与业主直接接触的员工是服务提供系统中的主导因素,他们的行为对业主将产生极大影响。尤其在选择那些一线员工时,不能像招聘普通员工那样只看重经验和技能,还应该考察态度,资质和个性等能为服务人员带来成功的因素。因为与业主直接面对面接触的一线员工,在服务质量控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物管企业招聘的员工,除了应具备普通员工的学识和能力外,更应该表现出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

2)员工培训。员工招聘只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始,如何使新员工符合企业要求,就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对员工的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和交往技巧培训。

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一些行为准则,一般是针对那些新加入公司的员工,进行这样的培训是为了让新员工能在今后工作中以符合标准的行为高效的完成本职工作,并与其他的员工取得协调一致。除此之外,还需对他们进行交往技巧的培训,因为企业的服务质量依赖于员工向业主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表现,业主是各不相同的,依靠技能培训不能解决员工为业主服务时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在服务企业的培训中,交往技巧的培训在某种程度上比技能培训更困难,尤其是在高接触度的服务企业中,企业要培训一线员工为业主提供个性化服务。

培训的另一个任务是向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并使员工对一些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事情给予更多的关注。2、防止角色冲突

管理人员和业主对服务人员有不同的期望,这就会引起角色冲突问题。有些物管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求服务人员为尽可能多的业主服务,并根据服务人员接待的业主人数考核服务工作效率。这样,服务人员就必然会尽量缩短为每一位业主服务的时间,不愿耐心的回答业主的问题,这必然会降低业主感觉中的服务质量。服务性企业当然应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如果管理人员不顾业主需要,盲目要求服务人员加快服务速度,增加销售额,服务人员就必然无法同时满足管理人员和业主的期望。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整个服务体系的实效,而不是根据服务工作效率,确定评估标准。例如,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业主满意程度、整个企业的盈利率,考核整个服务体系的实绩。

角色负担过重是引起角色冲突的另一个原因。服务人员为大批业主服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服务工作,就会感到角色负担过重。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人员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优先为业主服务还是应该优先完成管理人员布置的工作。疲劳的服务人员往往会以冷淡的态度,消极的应付业主。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助于解决角色冲突问题。管理人员应该通过培训工作,使员工了解如何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管理人员应该支持员工提供优质服务,根据服务质量考核员工工作成绩,激励员工优先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

要解决角色负担过重问题,管理人员应该尽力降低员工工作强度,改善员工工作条件,安排好员工休息时间。此外,管理人员应该精心设计服务操作体系,简化面对面服务程序,减少员工工作压力。

3、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并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独特的经营个性、管理风格、企业理念、人员素质的综合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对内它能激励企业全体员工积极进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它有利于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知名度,给企业带来难以估计的社会效益。其次,它也是企业实行改革、创新和实现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是企业适应环境能力的支柱。物业管理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关注员工的需要,以为员工提供理想的终身职业为己任,并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确保物业管理服务的质量,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高素质人才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物业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新富有物业企业特点的服务文化。

现代企业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为员工打造成才平台,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做到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爱护人,从而营造出“人人受重视,个个被尊重”的文化氛围,为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储备丰厚的人才资源。一是尊重员工人格,增强认同感。坚持充分信任员工、理解员工、尊重员工,引导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决策、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为每个员工创造显示才华的空间。二是利益回报职工,增强归属感。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一切关心企业、符合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企业取得实际效益的员工及其行为得到尊重,同时获得相应的物质利益,从而形成员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员工的良性循环,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进而提升业主对物业的满意度,并提升到忠诚的高度。三是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增强成就感。企业与员工是利益共同体,一个企业发展的最理想状态就是企业发展方向与员工发展方向的高度统一,“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建设学习型企业为员工搭建提升素质、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平台,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型企业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宏泉.物业管理产品竞争力标准——培育业主忠诚[N].中国房地产报,2002-04-29(10)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厦出版社,1998

[3]俞伟忠.物业管理企业的改制与持续发展[EB/OL][2005-08-20]

人力资源管理篇9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对经济的发展日趋重要,人力资源会计也成为了会计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相关问题作了大量的工作,甚至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者们普遍将人力资本视为人力资源成本支出资本化的全部结果,从而缩小了人力资源资本化的范围。

人力资源会计的思想是“人本思想”,理论源自人力资源管理。因此,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进一步厘清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机理,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无疑是必要的。

一、资源和资本

为更清楚地论述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机理,先对资源、资本和人力资源等几个概念进行必要的辨析。

1.资源

何为资源?《辞海》的解释为“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资源是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显然,上述两种定义只限于对自然资源的解释。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

综上所述,资源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矿产、海洋、石油、人力、信息等。

企业中,资源可概括为所有用来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工具、条件和环境的总称。在形式上,可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两大类。

2.资本

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未来收益的价值,是资产的价值形态。在分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指出资本是一种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历史的产物,是一种特殊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产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从资本的自然属性角度指出,资本是一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要素,资本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的产出的耐用投入品。

实践中,资本是就投资相联系的。从投资活动的角度看,资本与流量核算相联系,但它同时又是投资活动的沉淀或累计的结果,因此其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

虽然上述表述不同,但都表明,资本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数量上应等于被投资和动员的资源。

3.人力资源和与人相关的资本

通过资源和资本概念的分析,与人相关的资本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区别清晰可见。人力资源是整个企业员工的劳动素质、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不仅包括已得到相当开发的人力资源,即经过相当教育或培训开发的知识型员工,也包括未得到开发或开发很少的人力资源,即从事体力型或简单辅工作的劳动者;不仅包括愿意投入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员工人力资源,也包括不愿投入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员工人力资源。与此相对,与人相关的资本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方法的总称(魏杰,2002)[1]。从数量上来看,前者是潜在的、静态的总值,后者是现实的、动态的部分数值。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决定了与人相关的资本在数量上很难达到人力资源的水平。人力资源是潜在的与人相关的资本,对其能否成功动员和开发决定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与物质资源不同,人力资源的获得和使用不仅取决于企业,还要受到资源所有者――员工影响的。所以,物质资源全部投入生产是较容易实现的,而投入生产中的人力资源和企业保有的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很难等同的。因此,有必要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开发,以减少人力资源的隐性流失,增加可投入生产中的与人相关的资本。

二、人力资源资本化和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

会计学中将人力资源资本化定义为企业人力资源支出成本记作资产的办法,并认为其经过确认、计量和记录的数值即为企业的人力资本。以下***示之,可更清楚地发现该定义所持有的逻辑。

人力资源相关支出成本

人力资源资本化

人力资本(报表中的资产)

***1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

确认、计量和记录

传统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认为,人力资源资本化之后结果必然是人力资本。然而,从上文对几个概念的辩析中,发现与人相关的资本并不能等完全同于人力资本。因此,要对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关系进行必要的修正。

资源和资本关系表明,资本是资源投入和动员的结果,即资源资本化结果。对于人力资源来说,人力资源资本化是增加可投入和被动员人力资源的过程,亦即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开发,强化人力资源的质量,提高人力资源能动性,减少出工不出力的人力资源隐性流失现象,实现与人相关资本最大化的过程。因此,修正后的人力资源会计逻辑可用下***来表示。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资本化

与人相关的资本

***2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修正

2.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实现

人力资源资本化是将人力资源的相关投资性支出,通过一定规则转化为与人相关资本的过程。实践中表现为,企业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将静态的、潜在的人力资源“激活”,使之成为能够直接投入生产的资本,从而形成组织的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激活”人力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以培训、薪酬、参与机制和绩效管理等4个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为例,作简要论述:

(1)培训是一种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的过程,其产出是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加强组织的凝聚力。企业外部环境的激烈变化,需要企业和员工必须不断学习和创新来适应变化。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培训需求。通过培训,可以改变人的工作态度、更新技能、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另外,无论是对于组织成员之间,还是员工和组织外部之间,企业培训不仅扩大了交往范围,提高了交往频次,而且还将增强交往的信任程度,建立和加强了相互间合作的基础。

(2)作为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的重要工具,科学的薪酬体系对于“激活”人力资源至关重要。在企业中,人才具有较强的流动意愿,由追求就业终身饭碗转为追求终身就业能力。然而,人才的频繁流动,特别是关键人员的流失,将给企业带来深重危机。企业可通过宽带薪酬将薪酬增长、职务晋升或工作范围变化有机结合,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以及薪酬激励手段多样化,来吸引和保留企业的人才(顾琴轩和郭培方,2004)。

薪酬体系影响着公司内部的组织氛围,和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公开的薪酬使员工与管理层,下级与上级,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优化,形成一种信任、坦诚相对的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合理并适用的员工参与机制有利于调整员工之间关系、改善公司内部氛围和留住人才。实践中,员工参与机制包括董事会中的员工股东代表的参与和决策中充分考虑到员工观点等。员工参与决策的机制,一方面可以使员工更了解企业,和企业之间建立信任机制,并在参与过程中沟通各自观点,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提高组织内部的相互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员工参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与其他参与者的交流,拓展员工的视野和工作范围,丰富了个人工作经验,从而提高员工个人以及组织的技能。

(4)科学的绩效管理将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技能。科学的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将作为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以“帮助者”和“支持者”的身份,与员工一起,共同制定绩效目标,共同探讨成功的办法,共同分析实现目标的障碍和困难并排除之,最终实现使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在对员工的业务表现进行评估的同时,还要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潜力,告诉他们特长在哪里,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以及某一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应接受的培训。

三、人力资源资本化的结果

经过人力资源管理对静态的人力资源“激活”之后,形成了可直接投入生产中的资本。那么,这些与人相关的资本是什么呢?

科尔曼(1988)认为,资本有三种类型,一是物质资本,二是人力资本,三是社会资本。其中,物质资本通过物质变化促进生产的工具创造出来;人力资本通过使人们自身变化,即通过他们以新方式工作的技能和潜质提高而创造出来;社会资本通过使行动更方便的人们间关系发生变化而产生。显然,就这三种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与人紧密相联。

作为与人相关的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有着根本的区别。人力资本表现为人与物之间的能力,存在于劳动者个体之中;后者表现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存在于值得信任的人际关系中。[2]

1.人力资本:人和物之间

员工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增进生产力,是一种资本,因此舒尔茨将其称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深植在个体,并且无法与个体分割的知识、技能及经验,与教育培训、工作经验等关系密切。人力资本在数量上应等于劳动者自身被投资和动员的资源综合。从微观来说,人力资本可视为凝聚在个体身上的“生产力”,即个体所拥有的“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在组织层面上,员工规模反映了人力资源“量的规定性”,而人力资本更多地反映了组织中各个体人力资源具有的“质的规定性”。因此,在组织中,人力资本是可以用来投入,并且期望获得回报的,凝聚在员工身上的劳动能力。

2.社会资本:人和人之间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将影响着人力资本的获得和发挥。

社会资本是一个群体的成员共同遵守的一套非正式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群体内的成员按照这一套价值观和规范彼此合作;本质上是一种调动网络资源的能力。它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

不同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是无形的;也不同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不存在于个体之中。社会资本存在于值得信任的人际关系中,它通过使行动更方便的人际关系发生变化而推动生产性活动的开展。

因此,作为存在于值得信任的人际关系中的社会资本,是行动者通过这种社会联系来摄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

对于组织而言,社会资本不仅决定着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而且也影响着人力资本的获得和使用效果。人力资本所体现的知识、经验、技能等常是通过“师徒关系”的传道、授业和解惑中形成并积累。工作分工更需要同事间的密切合作,因而人力资本的使用效果也常受成员间人际关系的影响。也就是说,组织的社会资本会影响人力资本的形成和使用。

四、结论

通过对资源和资本、人力资源和与人相关的资本等概念的辩析,本文澄清了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起点,即人力资源资本化的结果是与人相关的资本,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本。

从企业管理实践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实现过程,亦即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培训、薪酬和绩效管理等“激活”人力资源,使之成为能够直接投入生产的、与人相关的资本。

人力资源资本化的结果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前者是劳动者自身拥有的,从外界摄取希缺资源的能力;后者并非自身拥有的,但与人际关系相联系的,可以通过关系来摄取希缺资源的能力。因此,人力资源会计中与人相关的资本应包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需要进行相应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参考文献:

布尔迪厄.资本的形式.载包亚明编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顾琴轩、郭培方.基于人力资本理念的新薪酬论[J].生产力研究,2004(1):168-170.

林南著,张磊译.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编,张慧东等译.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萨缪尔森著,萧琛等译.经济学(第16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魏杰.论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人力资本机制[J].福建论坛,2002(11):32-35.

人力资源管理篇10

一、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哲学本质

简言之,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就是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是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主体与人力资源管理客体之间的特殊矛盾性,因而它不仅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的世界观、方***及其意识形态(ideology)为研究对象;而且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在的矛盾法则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思想、逻辑、伦理(ethics)、心理、法律、人际关系等等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并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主客体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研究并不仅仅是理论思维的***式(graphicmodel),它更关注其研究对象的“实践化(practicization)”问题。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研究就是要帮助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客体的物质性,树立人力资源管理唯物论的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服从人力资源管理客体的内在规律;反对运行过程中主观臆造(subjectivefabrication)、盲目武断(blindlyarbitrarydecision)的唯心论倾向;指出人力资源管理主体如果做不到这些,就必然会导致其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迷失方向而屡受挫折。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是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关系,以及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部的处于矛盾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比如,系统地分析科学技术与经济实体中的生产力结构的矛盾,经济运行过程中高度的比例性和创造性、连续性的矛盾,知识经济时代日益精细的劳动分工与复杂严密的劳动协作的矛盾、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信息和控制的矛盾、职责与权限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客体的矛盾原型和本质。人力资源管理主体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矛盾法则,考虑和利用规律的力量,有利于控制和协调各种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行中的矛盾,取得领导决策的成功。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研究将揭示人力资源管理主体在实践中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认识路线,指出人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不同于那种被动地、消极地适应外界的活动,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人力资源管理客体的能动活动。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的任何认识、决策、指令只能在实践中产生。这是因为只有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对象才能成为主体的对象。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人们才能接触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各个层面,获得真正确实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认识。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研究,其范围十分广阔,其中蕴藏着多种社会科学分支发展的系列课题,它注重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属性方面来进一步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指出各种社会科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渗透。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研究,奠定了人力资源管理最高层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故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强烈地感觉到在即将破晓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世界来临前,多么需要哲学这一人类思想的闪电给人力资源管理以照耀,以加强其自身主体哲学意识。这就是说,人们需要对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向它告别,同时,对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世界进行联想、展望和思索,以期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倾向上首先突破。

人力资源管理主体能否树立正确的综合价值观念,对于活跃思想,开拓视野,丰富其知识结构,提高思维的逻辑力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加深对于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有着重大意义。这对于处在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践中的决策者来说,就可以经常不断地从各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哲思动态中吸取养份,估量其对人力资源管理渗透的理论价值,以推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构思和提出;就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科学价值观念与哲思是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现代化思想和创造性精神的渊源。

二、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哲学属性

我们知道,形成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首先要有人力资源管理主体,即说明由谁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其次要有人力资源管理客体,即说明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或人力资源管理什么的问题;再次要有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即说明为何而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有了以上三个要素,就具备了形成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但是,要真正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还必须运用为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目的的管理职能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即解决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应想到,任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不是孤立的活动,它必须要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不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和条件,也难以解决为什么而人力资源管理和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根据上述,我们就可从一般意义上来概括人力资源管理。即一般地说,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或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和手段,对人力资源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根据上述对人力资源管理要素的理解,综合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一般地说,人力资源管理在本质上有以下特征: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特征是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提出的。通常,我们把管理的二重性称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谓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任何社会劳动或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要求,它要从有效组织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出发来发挥职能、采取措施。这一点不以国家制度和阶级属性的不同而转移。所谓社会属性,是指管理既然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中,它又要体现一定阶级的意志,并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因此必然受一定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所制约。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二重性,不但有利于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特征,而且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建立,对于如何正确地学习和借鉴别国的管理经验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性

管理是人类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此它有明确的目的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一本质特征,是我们区别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那些非管理活动的重要标志。首先,它区别于人类社会中那些盲目的、没有明确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凡是盲目的、没有明确目的的活动,就不能称其为管理活动;其次,它区别于自然界有些看起来是有组织、有目的,其实纯属是由生理功能所驱使、无意识的本能活动,如某些鸟类和昆虫的群体活动;再次,就多数情况来说,管理的目的性一般表现为社会劳动和社会团体的共同目的,而不是表现为某个成员或管理者单方面的目的。否则就难以形成协作的意愿,也就很难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实际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往往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它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指导和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为此任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必须把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作为首要任务。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

任何管理活动都要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并要通过综合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以达到系统的协调和管理目标的实现,这就是管理的综合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分析问题、进行决策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外的各种影响因素;组织实施和进行调节,要综合运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要综合分析各种不同人员的心理和思想状态,等等。管理活动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也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复杂性和边缘性。因此,只有运用包括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各门学科的知识,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综合研究,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力资源管理规律,并提出普遍适用和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和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本性

在任何管理中,人是决定的因素。为此,人力资源管理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好人际关系、满足人的正当需求、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这就是管理的人本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一特征,不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人本原则,而且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中,也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把对人的研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

实践证明,管理不仅是进行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不但参与创造价值,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特征远不只表现于此,它的真正涵义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本身也是一种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一种社会活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不但能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创造新的生产力。历史上,人们往往只注意技术***对于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忽视管理变革的推动作用。实际上技术***必然会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而只有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8、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和产业***,无疑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管理没有真正完成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之前,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企业的生产都远远达不到在技术上的设计能力的要求。只有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泰罗等人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进行了变革,才使人力资源管理由经验转向了科学,才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使新技术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一事例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一特征,有助于克服我们目前尚存在的重生产、轻经营,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真正把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看作是经济起飞的两个翅膀。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九州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2、李明德:《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3、徐国华,张德,赵平著:《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力资源管理10篇

学习

销售拓客技巧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拓客技巧10篇,内容包括销售拓客渠道有哪些,销售渠道拓客话术技巧。企业信条:精神是支柱、团结是力量、纪律是保证、信誉是生命质量服务理念:1>99某某公司依靠科学化的管理,本着敬业、专业、创新的某某精神,不满足于已经在**

学习

旅游心理学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心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旅游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旅游心理学心得体会500字。EffectsofEtiquetteEducationonTourismCollegeStudents'ProfessionalPsychologicalQualitiesTANGCheng(GuilinIns

学习

vip营销方案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vip营销方案10篇,内容包括vip精准营销方案,vip会员营销策划方案报告。商家VIP的营销误区误区一:“多”与“少”的数量博弈调查显示,在高端商场的年销售总额中,约60%是由VIP顾客创造的,且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商家自然认为

学习

绩效管理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绩效管理10篇,内容包括绩效管理方案100条,绩效管理课程。Campbell,Mccloy和Oppler等将工作绩效定义为――员工所控制的与组织目标有关的行为。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第一,绩效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即不存在单一的绩效变量,在多数情

学习

发展心理学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发展心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发展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小论文怎么写。二、多元与批判——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主题多元和批判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突出主题,多元化的发展所带来的新概念、新课题、新思路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不

学习

心理学研究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学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最新研究论文,心理学论文发表期刊。(一)学习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的对象从历史看,有关学习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心理学的领域。但是,今天与学习科学有关的研究领域已变得十分宽泛,其中包括认知科学

学习

项目管理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管理10篇,内容包括项目管理证书,项目管理思路与案例。b.完善相关项目管控制度。针对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尤其是劳务队伍使用,物资设备采购等出台相关管控制度,积极推行《项目管理“五不准三公开”》《禁止使用亲友包工队伍》

学习

执行工作汇报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执行工作汇报,内容包括执行经理工作汇报,执行工作亮点汇报。二是忙于工作事务,深入基层调研少。因此,今后我要围绕农行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多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在提高调

学习

心理教育本科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教育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心理教育课程论文1500字,心理教育的毕业论文怎么写。专业层次学制主要课程音乐教育专科两年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

学习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咨询案例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咨询案例报告逐字稿范文大全,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论文。大学二年暑假,阿兰参加了学校旅游协会组织的一个“女生夏令营”,发现与女性朋友在一起时要比与男性高兴得多,能让她体验到更多性和情感

学习

企业管理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管理10篇,内容包括企业管理论文十篇,企业管理案例和范文。欧美千锤百炼的管理模式,为何不在中国落地?答案就在于此。13年来,尤其是近8年来,我和我们的客户们不知引进了多少跨国大公司的管理人才,也数不清楚购买多少跨国管理

学习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素质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初中生心理素质小论文200字,如何提高自己自身心理素质论文。二是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经济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通才,只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为此,要改变过去职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知识

学习

品牌策略方案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品牌策略方案10篇,内容包括品牌策略方案怎么做,高端定位品牌策略。我们该如何做好品牌策划呢?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认为,首先企业一定要确定品牌策划的目的。因为品牌营销咨询的两个核心关联点就是资源和智慧。无论出以何

学习

信息管理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管理10篇,内容包括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十篇,信息管理案例分析。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它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联系结合所构成的开放性的转换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人、财、物和信息。企业的日

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论文提纲怎么写,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团队建设1.班级制度化管理模式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

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论文。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用人”之道概述1.为***之要,帷在得人中国古人常用的重要方法为类比法,古代对于“人”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是通过人与自然物的

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项目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项目,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成功案例,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总结。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指将原来由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承担的重复的、事务性的、不涉及企业机密的工作职能,通过招标、协商的方式,签订付费合

学习

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内容包括电厂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和感悟,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文章分析了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对现有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试述了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关键词:发电企业;人力

学习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阅读(45)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建筑工程、电子通讯、航天技术、计算机以及国防等各种行业广泛应用项目管理模式。但是往往在实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常把项目管理的重点放在项目的预定目标上面,却忽视了实现项目预定目标最主要的因素,即对人的管理,使得项目

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浅析人力资源价值评估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人力资源管理:浅析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内容包括人力资源价值分析,人力资源测评对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内容摘要:人力资源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人力资源进行定价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

阅读(25)

本文介绍了现代薪酬理论和薪酬体系设计,探讨应用现代薪酬理论进行人才资源管理。企业为留住人才,应妥善处理好薪酬水平、薪酬结构、特别薪酬制和物质需求等4个方面,形成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关键词:薪酬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薪酬理

学习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阅读(26)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对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特征与如何实施,并部分结合了大型地质勘察单位展开了探讨。关键词: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特征实施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