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教研论文

发表教研论文第1篇

一、资料筛选

本研究分别选取了德国专业期刊《教育心理学杂志》、《教育教学心理学》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杂志》以及中国专业期刊《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和《心理发展与教育》在2000—2010年所发表的教育心理学论文。鉴于教育心理学的多种解释,笔者综合各家观点提出了以下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的科学。本研究依据此定义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类和分析。

首先,筛选的论文研究背景限定在教育情境中,指教育者、受教育者共同生活、实施教育、施加影响的具体场合,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环境;其次,教育情境中的主体包括施教者(教师)和受教者(学生),所筛选的论文探讨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机制和规律;再次,教育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受教育媒体作用的制约。教学媒体作为承载和传递教学内容的介质,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筛选出中国教育心理学论文964篇、德国教育心理学论文459篇,并采用主题概括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将所选论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教育主体的论文,既包括学生的知情意的发展及学生所采取的各种学习手段和策略,也包括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以及所具有的教学效能感等;另一类是关于促进和制约主体发展的教育媒体和环境的论文,既包含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类教育媒体,如教学***片、文本、电脑和电视等,也包括在教育教学情境中各种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对其的影响,如亲子关系、家教方式、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

二、研究比较

(一)研究取向

教育心理学从诞生就一直受到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用实证的方式对学习和教学进行研究。但要从心理学找到一个对教育实践具有普遍适应性的通用学习规律是徒劳的,因为通用的学习规律并未立足于真实、具体的教育实践。[1]德国教育心理学界对教育心理学学科任务的看法是“理解和改善教育现实”[2],并提出了一个统摄教育心理学任务的“教育情境模型”,该模型有四大核心组成要素:学习者、对学习者进行教育教学的人、媒体和环境。[3]该模型与笔者提出的教育心理学定义相契合,拟作为本文对中德两国教育心理学近十年发展进行对比分析的依据。***1概括反映了中德教育心理学近十年的研究取向。

***1中德教育心理学研究取向比较柱状***

***1中德教育心理学研究取向比较柱状******原***

***1表明:上述四个研究主题清晰反映了“教育情境模型”的四个核心要素,因而可以得出中德两国近十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均凸显了教育现实情境取向;对于学习者的研究比例都超过了50%,均突出了学习者研究中心,但其中教育者、媒体和环境的研究又存在差异,体现了两国教育的现实需要和特色。分析发现,这种教育现实情境研究取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实验室情境到教室情境的转变。传统教育心理学偏重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人为地将研究结果同真实环境隔离开来,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有限,基于真实的教室情境的实验研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种弊端。通过真实情境中的课堂教学实验来揭示教育和学习的心理机制,使得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更具有生态效度和应用价值。[4]在德国教育心理学强调教育现实情境研究取向的同时,中国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基于教室情境的研究比例也从2000年的13%提升到了2010年的20%。从实验室情境到教室情境的不断转变,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生态效度和实际运用价值。

2.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具体的学科科目相结合。“传统的教育心理学都假定一门学科所得到的原则和规律可被应用到其他的学科中”。[5]但这一观点日益受到教育实践的挑战,“为了更好地理解发生在教育实际情境中的认知,研究真实的学科学习任务受到了重视”,[6]同以往脱离具体学科而泛泛描述学习规律的教育心理学相比,与具体的学科相结合的研究体现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情境取向。[7]这种状况在近年中德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对于语言、数学和理化等具体学科的研究备受重视。[8]

3.个体、物理及社会环境因素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在维果茨基理论的影响下,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认识到以个体模式研究认知和学习的局限性,[9]并逐渐意识到个体的心理活动与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性和不可分割性。[10]近年中德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对于学生合作学习、课堂提问能力等的关注都体现出了对整体教育环境的高度重视。

4.对学业不良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及教育促进的研究。现代统一形式的教育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因而学生中学习困难者日多。[11]针对此种情况,中国研究者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机制、认知特点、脑机制及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学业不良学生有效的教育指导。德国研究者则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咨询及教育行为和训练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重视具体教育干预的策略方法和作用效应。

(二)研究主题

本研究以教育现实情境中学习者、教育者、媒体和环境为类别进行研究主题比较分析。从论文数量看中国多于德国,但绝对数量很难比较各自对各个主题的重视程度,因而我们采取各主题在分类中所占的比例这种更具说服力的方法来考察其异同。

1.关于学习者的研究主题。经统计,中国关于学习者的研究文献共618篇,涉及的研究点有44个;德国关于学习者的文献共265篇,研究点有24个。通过自下而上的聚类方法,将研究内容相近的研究点划为一类主题,共得到认知、动机、情绪、人格、能力、策略和制约因素等七个研究主题。认知主要纳入和学生学习有关的自我概念、认知表征、认知风格、记忆等;动机主要纳入与学习动机相关的研究点,包括学习动机、成就动机和目标取向等;情绪主要纳入和学生学习有关的情绪等的研究点,包括情绪、考试焦虑、学习倦怠等;人格主要纳入和学生学习有关的人格特征相关的研究点,包括人格、自尊、自卑等;能力主要纳入和学生学习有关的能力等的研究点,包括智力、高天赋、精细动作能力、读写能力等;策略主要纳入促进学习的各类策略相关的主题,包括合作学习、学习策略、学习时间等;制约因素主要纳入制约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各种内外条件等,包括心理素质、学业卷入、人际关系、课堂参与等。基于此,本研究对中德教育心理学近十年来发表的关于学习者研究的论文进行分类统计。(见***2、表1、表2)

从***2可以看出:学习者自身的能力、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认知过程,都占到两国学习者研究的65%以上。通过比较表1和表2发现,两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具有如下相同点:一是两国教育心理学家都比较关注自我概念、自我效能和归因等认知因素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和结构;二是学习动机、成就动机和目标取向是两国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三是考试焦虑以及学习过程中情绪的作用在两国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都得到了体现;[12]四是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包括对超常儿童的研究都为两国研究者所重视。此外读写能力在两国研究中也受到重视;[13]五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研究在两国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14]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和与同伴的合作学习等无指导学习也都有所涉及。[15]

比较表1和表2还发现,两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存在如下差异:一是学习认知研究中,中国教育心理学重视认知风格、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和记忆、问题表征、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等问题的研究,德国教育心理学则更重视自我概念、知识学习、思维训练等问题的研究;二是在学习动机研究中,中国的教育心理学重视成就动机和目标取向等的研究;德国教育心理学则更多地关注兴趣和目标取向等对于学习的影响;[16]三是在制约和促进学习的内外因素上,中国教育心理学较重视学习态度、学习疲劳、人际关系、课堂参与、学校和学习适应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德国教育心理学则较关注学生学习满意度和辍学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2.关于教育者的研究主题。中国关于教育者的研究论文篇数为225篇,涉及的研究点为44个;德国关于教育者的研究论文篇数为88篇,研究点为16个。对各个研究点进行主题分类,共分为以下五类:教师心理,主要包含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心理各层面的状况对教学的影响,具体包括自我效能、教学能力、心理素质和人格特质等;教育方式方法,主要包括为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具体包括教学训练、教学干预、教学准备等;课堂教学,主要纳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觉、行为等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具体包括课堂信息知觉、课堂行为、教学评价等;教师职业,主要探讨将教师作为职业来进行考察的研究点,具体包括职业倦怠、职业生涯、职业认同及工作满意度等;家庭教育,主要纳入父母的各种教育理念或方式对于学生的影响等。(见表3、表4)

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师心理和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考察,而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心理的研究则将研究重心放在课堂教学、教育方式方法和家庭教育上;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在五大分类中的研究点更为集中,而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面较广,研究点相对分散;中国教育心理学对于家庭教育研究的重视程度要明显低于德国。(见***3)

具体比较中德两国的异同发现:一是中国对于教师心理的研究偏重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教学动力,且对教师从人格到问题行为都有涉及,研究面较广泛;而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则对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跨文化处理能力、择业动机和教师形象等方面的研究更为重视;二是两国的教育心理学都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中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对教学策略、干预、训练的研究;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则更关注个性化教育方式的研究;三是两国的教育心理学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对教与学的科学评价上,中国的教育心理学非常关注教师管理课堂的能力,包括对课堂信息的加工,以及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等,德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重点则放在教师的诊断能力上,即教师对于学生的成绩评定等;[17]四是职业压力和倦怠是两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中国教育心理学对职业生涯、职业认同、组织公民行为[18]也较为关注;五是中国较为偏重对父母教学态度和教学观念的研究,德国对父母实际教育行为的考察较多。[19]

3.关于教育媒体的研究主题。教育媒体主要表现在通过何种手段向学生呈现信息,因媒体手段的不同,主要分为文本、插***、多媒体与计算机和网络等。中国教育心理学中关于文本、插***、多媒体与计算机和网络的研究论文数分别为34、4、9、12;德国教育心理学相关论文数分别为2、3、6、29。(见***4)

从***4可以看出,两国教育心理学对于四种媒介的研究都有所涉及,但是侧重点却不相同,中国教育心理学侧重文本作为媒介在教学或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德国教育心理学则对计算机和网络在教育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20]这也较为符合两国的国情,中国目前的学校教育多以文本形式进行知识的传递和学习,而德国作为发达国家,有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教育,这也反映出德国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教学和学习活动的现实需要。

4.关于教育环境的研究主题。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不仅注重教育主体及媒介,同时也强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教育影响。其中,学校环境,主要纳入在学校内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研究点,如班级环境、师生关系等;家庭环境,主要纳入各种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发展等方面产生影响的研究点,如家庭收入和功能、亲子关系等;文化环境,主要纳入由于文化不同对学生造成影响的研究点。中德两国教育心理学近十年关于环境的研究对比见表5和***5。

表5和***5表明,学校、家庭和文化这三类主题在中德教育心理学中都有所涉及,两国都将探讨家庭因素在学生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放在首位,且所考察的内容也较为相似,主要为亲子关系和依恋、家庭条件和功能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其次是重视学校环境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影响的研究;同时,文化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了两国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注意。

除上述共同点外,两国对于环境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在学校环境中,中国教育心理学倾向于重点考察班级环境和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等;而德国则偏重于学校中的暴力和攻击行为的研究,[21]这也许与欧美各国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现实有关。第二,德国教育心理学界比较注重家庭条件和类型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22]中国教育心理学界对该方面的研究则有所忽视。第三,两国跨文化研究也存在差异。中国在考察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对学生学业影响的同时,还结合中国多民族的特点,考察了汉族、彝族、哈尼族、藏族等民族间文化差异对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德国这方面的研究较少见。

(三)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从性质上可以划分为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两种。实证主义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方***基础。两国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最显著的共同点是实验室实验、教育情境实验和调查测量等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质性研究如深度访谈法、个案法、档案分析法等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并占有一席之地。第二个共同特点是呈现出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趋势,其中包括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的结合。如实验法和访谈法的结合[23]、实验法和调查法的结合[24]、问卷和访谈法的结合[25]等。第三个共同特点是开始关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引进、运用,如脑生理方法受到关注。在统计方法上借助电脑进行数据的整理、处理和分析,如采用SPSS,SAS等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卡方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处理。

总体来讲,中德两国教育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大同小异,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运用,两国教育心理学研究都折射出这样一个理念:方法选择运用取决于对研究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研究结果的生态效度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选择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1.教育现实情境取向是中德两国教育心理学研究最显著的共同特点,这表明两国教育心理学者在跟踪国际化潮流的同时,均能结合本国的教育现实开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这种教育现实情境取向也顺应了当今教育心理学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

2.中德两国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存在“大同大异”现象。“大同”指两国教育心理学在研究重点上都凸显了学习者中心这一研究主题,如对学生的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的动机及认知过程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大异”主要表现为中国教育心理学较重视认知学习的研究,如学生对信息的表征、记忆、注意和内隐学习与记忆的研究等;而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则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自我品质的激发和培养的研究,如对学生自我概念、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等的研究较突出。此外,两国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现实情境的对待上也存在差异,中国重视一般教育情境,德国更重视具体教育情境。

3.中德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无大差异,都重视多种方法的相互结合。两国教育心理学研究既重视实验法、调查测量等实证研究方法,也提倡访谈、个案、典型行为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都较重视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强调用量化与质性结合来研究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二)研究启示

1.教育现实情境研究取向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必然选择。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心理规律的科学。中德两国教育心理学2000—2010年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本国教育现实情境为研究取向,把适应国际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解决本国教育实际问题密切结合,在紧跟国际研究潮流的同时,特别重视联系本国教育现实需要和要求开展科学研究,如德国教育心理学家对于学生读写能力、自我概念、动机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家庭条件类型、父母教育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是结合德国现实文化教育和民族特点的科学研究;中国教育心理学关于汉语认知学习、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的研究也体现了这一特点。这充分表明了教育现实情境取向既是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点。

2.加强教育现实情境取向研究是中国教育心理学服务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教育心理学起源于西方,跟踪国际研究主流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的他山之石。但跟踪并不意味着盲从,要在验证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是否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的同时,找到本国文化教育和其他异质文化教育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德国教育心理学的现实情境取向研究启示我们要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心理学,必须对教育现实问题准确把握,进行科学研究和深入分析,只有在鲜活的中国教育现实和独特且深厚的文化背景中探寻现实教育问题的根源,寻求其解决的途径和策略,才能真正构建对中国教育实际起指导作用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完成教育心理学服务教育现实的基本使命。

3.重视教育现实情境各要素的均衡研究。德国教育心理学在突出学习者中心的同时,对于教学者、媒体和环境等主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教育现实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与教育者、媒体、环境的互动,才能使学习和教育得以发生并更为有效。因而在研究中过分强调其中某一点,而忽视对于影响和制约教育与学习的其他现实因素的考察,都难以揭示教育心理学现实情境取向的全部含义。相比之下,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者、媒体、环境的研究要薄弱一些,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强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

4.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在教育现实情境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家庭条件和类型对于子女的学习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德国在教育者研究主题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例为21.59%,而中国仅为5.33%;环境研究主题中家庭环境研究德国所占的比例为59.09%,而中国则为45.16%。即凡涉及家庭的研究中,中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比例都要低于德国。中国家庭一向重视子女的教育,但是对家庭教育的研究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中国都弱于德国,这与中国人对教育非常重视的现实需要很不协调,值得深思,也迫切需要重视起来。

5.重视教育新兴媒体的研究。在当今的教育现实中,计算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在教育中拥有的潜力不容忽视。在德国教育心理学关于教育媒体的研究中,计算机网络等新兴媒体研究占72.5%,而中国对其的研究比例仅占20%。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而计算机在我国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却停留在较低层次上。[26]计算机网络作为未来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手段,迫切需要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识上重视和研究上跟进。

发表教研论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治理论课 总体要求 课程内容 关系

投稿期刊 本文系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新世纪高校‘两课’教育与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02ZZA-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勤(1983-),女,汉族,四川峨眉人,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高校思想***治理论教学部讲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毕业,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治理论教学研究。

一、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和课程设置

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主渠道。2005年、***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力争在几年内,使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编写出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教材,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的宣传部门与***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关心和支持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1]课程设置为四门,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方案有史、有论、有应用,有利于大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应用的有机结合中,全面地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新课程方案的提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治理论课奠定了基础。

二、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关系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四门课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课程体系。其整体性表现在:一,四门课程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编写教材内容的基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及其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二,四门课程是一个互相联系、互为支撑的体系,分别从理论、史实、应用三个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2]“原理”是基础,“概论”是重点,“纲要”是主线,“基础”是落脚点。[3]“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基础课程,讲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为其他三门课程起着支撑的作用。“***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去认识和分析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治理论教育。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了解国情、国史。认识“三个选择”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治教育学科为支撑的,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教学内容上看,四门课程又各有侧重。“原理”课侧重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世界观和方***,偏重于哲学课的性质。“纲要”课则侧重从讲述历史史实当中寻找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偏重于历史学科的性质。“基础”课侧重联系学生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比如理想和信念、人生和爱情、就业与择业等问题展开讲述。“概论”课则主要偏重讲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后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偏重讲述中国***和建设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属于讲述中国***治问题的课程。因此,在讲授过程当中就会各有侧重,但是总体目标上仍然是以思想***治教育为教学目的。

三、如何有效处理四门课之间的关系

高校思想***治理论课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为支撑,高度统一又各有侧重的相对完整、稳定的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4]那么,如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艺术上有效的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好的发挥对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的目的,达到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就成为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应该做一定的处理。四门理论课在内容上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地方。课程内容存在重复,“基础”课中的部分内容可能与“概论”中有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重复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之间必须有很好的沟通和分工,否则难免出现重复讲述一个内容的情况。因此,在某些问题上各门课程的教书应当各有侧重,甚至某些内容若重复性很高就应该主要由一门课的教师主要讲述。

发表教研论文第3篇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是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学校科研工作中,教师的研究成果主要以的形式公布。为反映全国高职(专科)院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等科研工作情况,现对近五年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在全国14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情况和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情况进行分析。

 

一 资料

 

1.近五年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情况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对学校教师2009年以来在全国公开发行期刊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汇总。

 

2.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学术性情况

 

根据《中国高教研究》对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在《高等教育研究》(武汉)、《教育发展研究》(上海)、《中国高等教育》(北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江苏高教》(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现代大学教育》(长沙)、《高教探索》(广州)、《中国大学教学》(北京)、《复旦教育论坛》(上海)、《现代教育管理(原辽宁教育研究)》(沈阳)、《现代教育管理》(沈阳)共14家全国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汇总。

 

二 高职(专科)院校教师结果分析

 

第一,***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

 

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全国各高校对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师在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80人,近五年来,年均在全国公开发行期刊上92.2篇,反映出高职(高专)院校重视科研工作,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第二,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发表的论文多为教学研究或体会等方面的论文,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价值的论文少,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更少。《中国高教研究》对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在全国14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汇总结果显示,近五年来,高职院校教师年均358篇,仅占统计论文的10.21%,我校教师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年均2.8篇,仅占教师的3.04%,反映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高。

 

第三,2013年,全国共有各类高校2841所,高职(高专)院校有1266所,占全国高校的44.56%。按《中国高教研究》对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统计结果,近五年全国年均有高职(专科)院校1257.6所,仅有171.6所高校在统计的全国14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仅占全国高职(专科)院校的13.65%;若与全国现有高校比,高职(高专)院校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比例更低,只占6.0%;若再结合高职院校出版的专著、获得的专利数、科技成果奖励数等科研成果情况,高职院校科研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三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不良的原因

 

1.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比较短

 

从职业大学的出现算起,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高职院校至今只有几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多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原来的中专教师普遍学历较低,年龄偏大,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和科研动力不足。新引进的教师,自身没有受过太多的专业训练,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都未养成,科研成果较少,科研基础极为薄弱。

 

2.认识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认为科研是本科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高职院校是非研究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师只要教会学生实践技能操作即可,没必要搞科研。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职称科研”的现象,把科研工作看作是为评定职称而发表几篇文章,没有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自觉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认为科研就是教研,教研活动就是科研工作,撰写文章也多局限于教学心得等。由此导致高职院校科研气氛不浓、风气不正、水平不高、成果不多,急功近利现象严重。

 

3.科研时间、经费紧张

 

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科研经费渠道不畅通,学校资金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学校只能从紧张的财力中抽出微薄的资金支持或奖励科研工作,教师能获得的科研经费支持不足,也很少有机会外出培训或参加学术交流,获得科研信息较少。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迅速膨胀导致生师比严重超标,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抽出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4.课题数量偏少,项目层次偏低

 

受师资、经费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能够申请到的课题数量非常有限,层次偏低,除学校自立课题外,主要是一些学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课题,在教育主管部门、***府部门立项的课题以及有基金资助的项目很少,横向项目更少,导致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难以深入开展的情形。

 

5.科研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偏低等现象。科研管理缺乏宏观指导和长期规划,随意性较强;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奖励制度和约束制度不到位,没有形成科研工作的压力和动力;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监督力度不够;缺乏科研方面的专题培训与指导;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开发等环节重视不够等,需要正视问题,探寻改进途径。

 

四 总结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科研,既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素质,把科技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应用到教学中去,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又可获得地方***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经费支持,增强自身的办学实力,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因此,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点评:目前,教师论文现状是怎样的呢?以上是关于高职教师中的存在问题及现状的相关分析。使高职教师在发表教育论文中可以借鉴其中价值。

发表教研论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论;教学论研究

伴随人类社会出现而产生的职业教育,在当今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现代化教育的重视和关注,进入了其自身发展的春天。职业教育特有的职业属性,是其与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这要求人们在开展教育教学时要采用与之匹配的特殊教学目标、方法、内容、媒介等,即要求出现一门与之匹配的、特殊的职业教育教学论。可见,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迫切呼唤理论的指导,但职业教育教学论作为职业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我国职业教育研究中,从提出到现在不到20年。其理论研究不够充足,学科建设也仍未完成,还是一个充满新鲜活力且相对崭新的研究领域。现就近2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予以反思,并展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未来。

一、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基本历程

为追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历程与发展近况,用“职业教育教学论”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对1979年至2011年内所有文献进行模糊匹配的跨库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检索到23篇文献,全部为期刊论文,没有硕士或博士论文。剔除其中重复刊登的论文,最终只有18篇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得到结果表明,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马庆发教授在《全球教育展望》上先后发表三篇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文章,开启了我国学者对职业教育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之门,而从那时至今的近20年里,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20世纪末),以教学方法和价值取向的引入与介绍和职业教育教学论的提出等准备研究为主。这时期内发表的相关论文数为5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引入当时德国职业教育致力推广的引导探究教学法,提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职业教育关键所在的新理念,倡导“行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价值取向,并萌发对职业教育教学论学科性质的初步研究和对现代教学论教学方式在职业教育中的迁移应用讨论等。

这个阶段的研究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国外职业教学论的介绍与引入是概述式的、零散化的、片面性的,缺乏具体化的实践工作和全面化的系统介绍;二是介绍与引入的过程中,缺乏对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造性和针对性研究,如研究中关注的教学方法,其实是一种对方法的简单移植和直接运用,缺乏对方法本身及其应用的批判性反思和本土化思考;三是对职业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基本概念、学科结构、理论依据、目标与建构等内容没有涉及。

第二个阶段为雏形阶段(21世纪初以来),以不同角度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构建和学科建设的初步试探性研究为主。这时期内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逐步增加,但核心论文共5篇。研究总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方向:首先是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研究,包括对专业教学论的学科特点、学科定位和学科前景的初探;其次是对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的多角度探索,这类研究占本阶段论文数量的五分之三,是开展得最多的研究,如隐性知识管理视野的职业教育教学论探索和整体性学习的职业教学论探索,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探析了职业教学论的概念特征、方法手段和发展前景等;最后是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的整体性引入和介绍,包括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实现形式和发展前景的介绍,和对德国职业教育技术教学论六大理论模式的探析。

由于这个阶段的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因时间的短暂和研究力度的不够,使研究还称不上全面与深入。研究的主要特征有:一是理论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增多,但还不够深入完备,如我国学者提出职业教育的生活教学论、技术教学论、经济教学论等,都还停留在理论表层,没有展开细致而深入的应用及实践研究;二是进行了对职业教学论体系建设的初探,但是这些建设自成体系,还未达成统一共识,这使得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学科体系建设还处于一个混沌阶段;三是对国外职业教学论的介绍与引入系统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引入与介绍时不仅介绍学习职业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教学法等,还介绍学习了其实现形式、反思启示、新视野等;四是对职业教育教学论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关系区分不够,且研究仍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研究。

二、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已发表的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期刊文章从数量上看是繁荣的。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文章来看,从1980年到2011年发表的篇名含“职业教育教学”的文章有904篇,这个数量是可观的。但其中占绝对比例的是实践感悟、操作指导一类的文章以及讨论理论应用的文章。如含“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文章占39.8%,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占31.3%,含“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文章占24.2%,含“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文章占13.9%。这些文章几乎超过了整体的90%,可想而知,含有“职业教育教学论”“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等的文章是屈指可数。再回顾我国目前已经历的两个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阶段的研究特征,可以看到,这些现状都表现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作为一个***学科,其学科建设和理论充实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研究的理性化程度不高

在各类科学研究中,理性研究的程度一直是各类理论是否科学化的标准。然而,我国当前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理性化程度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一是基本概念、结构等的界定不够明确。以我“职业教育教学论”的概念界定为例。虽然我国研究者在深受以德国为代表的职业教育理论流派的影响下,确认了以“专业学科”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发展演变为“基于‘职业科学’或‘职业领域科学’学说衍生的‘职业教学论’或‘职业领域教学论’的概念思想”,但是我国还没有一个明确化和具体化的公认“职业教育教学论”概念业论述。二是从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现状来看,其理论成果都是将德国等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普通教学论的思想移植到职业教育得来的,使研究存在理论创新性和移植适应性的问题。三是职业教育教学论作为***学科的学科地位还没有完全建立,这使得职业教育教学论还没有从根本上与普通教育教学论分别开来。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者在教学理论的实践和摸索中,也进行了某些方面的论证和分析,但总的来说,作为理论基础,其坚实性尚不够。

(二)研究的综合化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其研究力量与普通教学论相比是绝对薄弱的。这种力量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研究的综合化进程。一是研究方法上,多是对普通教学论理论知识的归纳上进行简单运用性研究,很少进行教育理论的思辨性研究与生发性研究。如根据普通教育的各种教学论理论在实践中的实践情况,将几种有效理论提取出来,直接运用到职业教育教学。二是研究内容上,过于片面而忽视了对学科体系建设的综合研究。如我国研究者已明确表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并不等同于职业教育教学论,它只是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一个分支学科,但从我国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们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研究远远超过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内容综合性不够的最好证明。三是研究范围上,就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的实践研究,而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基本问题,如本质属性、理念定位、地位和作用,以及相关因素等的元认识研究还不足够。

(三)研究的规范化明显不足

当前我国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主要是在学习普通教育教学理论与介绍各种国际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初步探索和讨论。研究多为方法移植和思想借鉴的风格,这使得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对象、问题、性质、范式甚至学科体系的建构问题都没有得到明确深入的解决。而开展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研究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自定义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组织或研究机构,彼此间的研究合作度低下。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即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规范性不高,规范化程度明显不足。学术研究规范的核心是思维形态上的规范,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实现规范化程度提升首先要解决问题。

(四)研究的科学化急需提高

各种教学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过程向我们告示了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健全的。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造成这种现状的关键因素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科学研究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课堂事实感知不够真实客观。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多是研究者在学习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移植建构的,缺乏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课堂的真实情境和真实材料的客观感知,这种理论具有主观性和假设性。二是没有形成严密的学科话语体系。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是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重要表述方式,是所有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三是还没有一个科学化的评价体制来评价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成果是否合理。

三、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未来展望

当前国际“职业教学论的研究越来越活跃,欧洲很多综合大学设立了相关研究机构或教席,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支持相关研究。目前国际职业教学论研究的重点是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的开发设计。”,而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现状表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研究领域是一个充满着新鲜活力的处女地!”“有志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科研人员应该及时跟进,有可能也必然会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我们要仔细分析把握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努力方向,以保证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有效研究发展。

(一)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趋于成熟

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工作,除继续开展具体的实践应用研究以外,其更大的关注点应置于满足学科发展研究,进行学科本体的建设。即要通过对教学论研究的基本框架、学科知识结构、认知实践理论等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元认知进行充分研究,实现教育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完善,最终获得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学科成长。且在学科成长的同时逐步趋于学科成熟,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即在学习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用中国式的研究方式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理论的创新与本土化,彰显创新意识和民族意识。

(二)研究实现知识的经验积累到理论创新

职教教育教学论的学科化及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取决它的科学化程度,因此,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科学性是接下来的教学论研究工作的核心。当前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国内、国际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进行经验性的积累和总结。这种积累和总结是简单、表象、粗糙的,主要表现为在研究中普通存在着对概念的表述和对知识理论的借鉴和运用简单而直接,常常是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为解决这种问题,要求我们在接下来的教学论研究中,加强科学指导下的经验积累,实现理论知识的沉淀,并在科学化的经验积累过程中去探索新的天地,以实现理论创新。

(三)研究队伍的壮大和专业化

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关注的增加,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迎来了发展壮大的春天,而与之匹配的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也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这种学科发展趋势将吸引更多的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者参与到教学论的研究中,从而使得教学论的研究队伍得到空前壮大,其专业化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发表教研论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论;教学论研究

伴随人类社会出现而产生的职业教育,在当今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现代化教育的重视和关注,进入了其自身发展的春天。职业教育特有的职业属性,是其与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这要求人们在开展教育教学时要采用与之匹配的特殊教学目标、方法、内容、媒介等,即要求出现一门与之匹配的、特殊的职业教育教学论。可见,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迫切呼唤理论的指导,但职业教育教学论作为职业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我国职业教育研究中,从提出到现在不到20年。其理论研究不够充足,学科建设也仍未完成,还是一个充满新鲜活力且相对崭新的研究领域。现就近2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予以反思,并展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未来。

一、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基本历程

为追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历程与发展近况,用“职业教育教学论”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对1979年至2011年内所有文献进行模糊匹配的跨库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检索到23篇文献,全部为期刊论文,没有硕士或博士论文。剔除其中重复刊登的论文,最终只有18篇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得到结果表明,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马庆发教授在《全球教育展望》上先后发表三篇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文章,开启了我国学者对职业教育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之门,而从那时至今的近20年里,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20世纪末),以教学方法和价值取向的引入与介绍和职业教育教学论的提出等准备研究为主。这时期内发表的相关论文数为5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引入当时德国职业教育致力推广的引导探究教学法,提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职业教育关键所在的新理念,倡导“行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价值取向,并萌发对职业教育教学论学科性质的初步研究和对现代教学论教学方式在职业教育中的迁移应用讨论等。

这个阶段的研究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国外职业教学论的介绍与引入是概述式的、零散化的、片面性的,缺乏具体化的实践工作和全面化的系统介绍;二是介绍与引入的过程中,缺乏对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造性和针对性研究,如研究中关注的教学方法,其实是一种对方法的简单移植和直接运用,缺乏对方法本身及其应用的批判性反思和本土化思考;三是对职业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基本概念、学科结构、理论依据、目标与建构等内容没有涉及。

第二个阶段为雏形阶段(21世纪初以来),以不同角度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构建和学科建设的初步试探性研究为主。这时期内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逐步增加,但核心论文共5篇。研究总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方向:首先是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研究,包括对专业教学论的学科特点、学科定位和学科前景的初探;其次是对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的多角度探索,这类研究占本阶段论文数量的五分之三,是开展得最多的研究,如隐性知识管理视野的职业教育教学论探索和整体性学习的职业教学论探索,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探析了职业教学论的概念特征、方法手段和发展前景等;最后是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的整体性引入和介绍,包括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实现形式和发展前景的介绍,和对德国职业教育技术教学论六大理论模式的探析。

由于这个阶段的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因时间的短暂和研究力度的不够,使研究还称不上全面与深入。研究的主要特征有:一是理论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增多,但还不够深入完备,如我国学者提出职业教育的生活教学论、技术教学论、经济教学论等,都还停留在理论表层,没有展开细致而深入的应用及实践研究;二是进行了对职业教学论体系建设的初探,但是这些建设自成体系,还未达成统一共识,这使得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学科体系建设还处于一个混沌阶段;三是对国外职业教学论的介绍与引入系统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引入与介绍时不仅介绍学习职业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教学法等,还介绍学习了其实现形式、反思启示、新视野等;四是对职业教育教学论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关系区分不够,且研究仍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研究。

二、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已发表的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期刊文章从数量上看是繁荣的。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文章来看,从1980年到2011年发表的篇名含“职业教育教学”的文章有904篇,这个数量是可观的。但其中占绝对比例的是实践感悟、操作指导一类的文章以及讨论理论应用的文章。如含“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文章占39.8%,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占31.3%,含“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文章占24.2%,含“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文章占13.9%。这些文章几乎超过了整体的90%,可想而知,含有“职业教育教学论”“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等的文章是屈指可数。再回顾我国目前已经历的两个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阶段的研究特征,可以看到,这些现状都表现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作为一个***学科,其学科建设和理论充实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研究的理性化程度不高

在各类科学研究中,理性研究的程度一直是各类理论是否科学化的标准。然而,我国当前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理性化程度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一是基本概念、结构等的界定不够明确。以我“职业教育教学论”的概念界定为例。虽然我国研究者在深受以德国为代表的职业教育理论流派的影响下,确认了以“专业学科”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发展演变为“基于‘职业科学’或‘职业领域科学’学说衍生的‘职业教学论’或‘职业领域教学论’的概念思想”,但是我国还没有一个明确化和具体化的公认“职业教育教学论”概念业论述。二是从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现状来看,其理论成果都是将德国等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普通教学论的思想移植到职业教育得来的,使研究存在理论创新性和移植适应性的问题。三是职业教育教学论作为***学科的学科地位还没有完全建立,这使得职业教育教学论还没有从根本上与普通教育教学论分别开来。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者在教学理论的实践和摸索中,也进行了某些方面的论证和分析,但总的来说,作为理论基础,其坚实性尚不够。

(二)研究的综合化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其研究力量与普通教学论相比是绝对薄弱的。这种力量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研究的综合化进程。一是研究方法上,多是对普通教学论理论知识的归纳上进行简单运用性研究,很少进行教育理论的思辨性研究与生发性研究。如根据普通教育的各种教学论理论在实践中的实践情况,将几种有效理论提取出来,直接运用到职业教育教学。二是研究内容上,过于片面而忽视了对学科体系建设的综合研究。如我国研究者已明确表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并不等同于职业教育教学论,它只是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一个分支学科,但从我国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们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研究远远超过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内容综合性不够的最好证明。三是研究范围上,就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的实践研究,而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基本问题,如本质属性、理念定位、地位和作用,以及相关因素等的元认识研究还不足够。

(三)研究的规范化明显不足

当前我国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主要是在学习普通教育教学理论与介绍各种国际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初步探索和讨论。研究多为方法移植和思想借鉴的风格,这使得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对象、问题、性质、范式甚至学科体系的建构问题都没有得到明确深入的解决。而开展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研究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自定义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组织或研究机构,彼此间的研究合作度低下。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即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规范性不高,规范化程度明显不足。学术研究规范的核心是思维形态上的规范,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实现规范化程度提升首先要解决问题。

(四)研究的科学化急需提高

各种教学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过程向我们告示了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健全的。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造成这种现状的关键因素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科学研究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课堂事实感知不够真实客观。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多是研究者在学习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移植建构的,缺乏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课堂的真实情境和真实材料的客观感知,这种理论具有主观性和假设性。二是没有形成严密的学科话语体系。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是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重要表述方式,是所有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三是还没有一个科学化的评价体制来评价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成果是否合理。

三、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未来展望

当前国际“职业教学论的研究越来越活跃,欧洲很多综合大学设立了相关研究机构或教席,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支持相关研究。目前国际职业教学论研究的重点是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的开发设计。”,而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现状表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研究领域是一个充满着新鲜活力的处女地!”“有志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科研人员应该及时跟进,有可能也必然会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我们要仔细分析把握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努力方向,以保证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有效研究发展。

(一)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趋于成熟

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工作,除继续开展具体的实践应用研究以外,其更大的关注点应置于满足学科发展研究,进行学科本体的建设。即要通过对教学论研究的基本框架、学科知识结构、认知实践理论等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元认知进行充分研究,实现教育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完善,最终获得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学科成长。且在学科成长的同时逐步趋于学科成熟,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即在学习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用中国式的研究方式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理论的创新与本土化,彰显创新意识和民族意识。

(二)研究实现知识的经验积累到理论创新

职教教育教学论的学科化及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取决它的科学化程度,因此,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科学性是接下来的教学论研究工作的核心。当前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国内、国际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进行经验性的积累和总结。这种积累和总结是简单、表象、粗糙的,主要表现为在研究中普通存在着对概念的表述和对知识理论的借鉴和运用简单而直接,常常是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为解决这种问题,要求我们在接下来的教学论研究中,加强科学指导下的经验积累,实现理论知识的沉淀,并在科学化的经验积累过程中去探索新的天地,以实现理论创新。

(三)研究队伍的壮大和专业化

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关注的增加,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迎来了发展壮大的春天,而与之匹配的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也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这种学科发展趋势将吸引更多的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者参与到教学论的研究中,从而使得教学论的研究队伍得到空前壮大,其专业化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发表教研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随着职业教育重要性的提升,我国在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展开了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从提出到现在大致经历了萌芽和雏形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演变,但研究还存在理性化程度不高、综合化有待加强、规范化明显不足、科学化急需提高等问题,成为今后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努力方向。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论;教学论研究

伴随人类社会出现而产生的职业教育,在当今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现代化教育的重视和关注,进入了其自身发展的春天。职业教育特有的职业属性,是其与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这要求人们在开展教育教学时要采用与之匹配的特殊教学目标、方法、内容、媒介等,即要求出现一门与之匹配的、特殊的职业教育教学论。可见,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迫切呼唤理论的指导,但职业教育教学论作为职业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我国职业教育研究中,从提出到现在不到20年。其理论研究不够充足,学科建设也仍未完成,还是一个充满新鲜活力且相对崭新的研究领域。现就近2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予以反思,并展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未来。

一、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基本历程

为追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历程与发展近况,用“职业教育教学论”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对1979年至2011年内所有文献进行模糊匹配的跨库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检索到23篇文献,全部为期刊论文,没有硕士或博士论文。剔除其中重复刊登的论文,最终只有18篇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得到结果表明,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马庆发教授在《全球教育展望》上先后发表三篇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文章,开启了我国学者对职业教育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之门,而从那时至今的近20年里,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20世纪末),以教学方法和价值取向的引入与介绍和职业教育教学论的提出等准备研究为主。这时期内发表的相关论文数为5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引入当时德国职业教育致力推广的引导探究教学法,提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职业教育关键所在的新理念,倡导“行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价值取向,并萌发对职业教育教学论学科性质的初步研究和对现代教学论教学方式在职业教育中的迁移应用讨论等。

这个阶段的研究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国外职业教学论的介绍与引入是概述式的、零散化的、片面性的,缺乏具体化的实践工作和全面化的系统介绍;二是介绍与引入的过程中,缺乏对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造性和针对性研究,如研究中关注的教学方法,其实是一种对方法的简单移植和直接运用,缺乏对方法本身及其应用的批判性反思和本土化思考;三是对职业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基本概念、学科结构、理论依据、目标与建构等内容没有涉及。

第二个阶段为雏形阶段(21世纪初以来),以不同角度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构建和学科建设的初步试探性研究为主。这时期内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逐步增加,但核心论文共5篇。研究总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方向:首先是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研究,包括对专业教学论的学科特点、学科定位和学科前景的初探;其次是对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的多角度探索,这类研究占本阶段论文数量的五分之三,是开展得最多的研究,如隐性知识管理视野的职业教育教学论探索和整体性学习的职业教学论探索,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探析了职业教学论的概念特征、方法手段和发展前景等;最后是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的整体性引入和介绍,包括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实现形式和发展前景的介绍,和对德国职业教育技术教学论六大理论模式的探析。

由于这个阶段的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因时间的短暂和研究力度的不够,使研究还称不上全面与深入。研究的主要特征有:一是理论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增多,但还不够深入完备,如我国学者提出职业教育的生活教学论、技术教学论、经济教学论等,都还停留在理论表层,没有展开细致而深入的应用及实践研究;二是进行了对职业教学论体系建设的初探,但是这些建设自成体系,还未达成统一共识,这使得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学科体系建设还处于一个混沌阶段;三是对国外职业教学论的介绍与引入系统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引入与介绍时不仅介绍学习职业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教学法等,还介绍学习了其实现形式、反思启示、新视野等;四是对职业教育教学论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关系区分不够,且研究仍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研究。

二、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已发表的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期刊文章从数量上看是繁荣的。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文章来看,从1980年到2011年发表的篇名含“职业教育教学”的文章有904篇,这个数量是可观的。但其中占绝对比例的是实践感悟、操作指导一类的文章以及讨论理论应用的文章。如含“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文章占39.8%,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占31.3%,含“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文章占24.2%,含“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文章占13.9%。这些文章几乎超过了整体的90%,可想而知,含有“职业教育教学论”“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等的文章是屈指可数。再回顾我国目前已经历的两个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阶段的研究特征,可以看到,这些现状都表现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作为一个***学科,其学科建设和理论充实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研究的理性化程度不高

在各类科学研究中,理性研究的程度一直是各类理论是否科学化的标准。然而,我国当前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理性化程度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一是基本概念、结构等的界定不够明确。以我“职业教育教学论”的概念界定为例。虽然我国研究者在深受以德国为代表的职业教育理论流派的影响下,确认了以“专业学科”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发展演变为“基于‘职业科学’或‘职业领域科学’学说衍生的‘职业教学论’或‘职业领域教学论’的概念思想”,但是我国还没有一个明确化和具体化的公认“职业教育教学论”概念业论述。二是从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现状来看,其理论成果都是将德国等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普通教学论的思想移植到职业教育得来的,使研究存在理论创新性和移植适应性的问题。三是职业教育教学论作为***学科的学科地位还没有完全建立,这使得职业教育教学论还没有从根本上与普通教育教学论分别开来。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者在教学理论的实践和摸索中,也进行了某些方面的论证和分析,但总的来说,作为理论基础,其坚实性尚不够。

(二)研究的综合化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其研究力量与普通教学论相比是绝对薄弱的。这种力量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研究的综合化进程。一是研究方法上,多是对普通教学论理论知识的归纳上进行简单运用性研究,很少进行教育理论的思辨性研究与生发性研究。如根据普通教育的各种教学论理论在实践中的实践情况,将几种有效理论提取出来,直接运用到职业教育教学。二是研究内容上,过于片面而忽视了对学科体系建设的综合研究。如我国研究者已明确表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并不等同于职业教育教学论,它只是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一个分支学科,但从我国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们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研究远远超过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内容综合性不够的最好证明。三是研究范围上,就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的实践研究,而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基本问题,如本质属性、理念定位、地位和作用,以及相关因素等的元认识研究还不足够。

(三)研究的规范化明显不足

当前我国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主要是在学习普通教育教学理论与介绍各种国际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初步探索和讨论。研究多为方法移植和思想借鉴的风格,这使得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对象、问题、性质、范式甚至学科体系的建构问题都没有得到明确深入的解决。而开展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研究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自定义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组织或研究机构,彼此间的研究合作度低下。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即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规范性不高,规范化程度明显不足。学术研究规范的核心是思维形态上的规范,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实现规范化程度提升首先要解决问题。

(四)研究的科学化急需提高

各种教学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过程向我们告示了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健全的。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造成这种现状的关键因素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科学研究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课堂事实感知不够真实客观。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多是研究者在学习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移植建构的,缺乏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课堂的真实情境和真实材料的客观感知,这种理论具有主观性和假设性。二是没有形成严密的学科话语体系。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是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重要表述方式,是所有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三是还没有一个科学化的评价体制来评价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成果是否合理。

三、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未来展望

当前国际“职业教学论的研究越来越活跃,欧洲很多综合大学设立了相关研究机构或教席,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支持相关研究。目前国际职业教学论研究的重点是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的开发设计。”,而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现状表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研究领域是一个充满着新鲜活力的处女地!”“有志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科研人员应该及时跟进,有可能也必然会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我们要仔细分析把握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努力方向,以保证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有效研究发展。

(一)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趋于成熟

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工作,除继续开展具体的实践应用研究以外,其更大的关注点应置于满足学科发展研究,进行学科本体的建设。即要通过对教学论研究的基本框架、学科知识结构、认知实践理论等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元认知进行充分研究,实现教育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完善,最终获得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学科成长。且在学科成长的同时逐步趋于学科成熟,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即在学习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用中国式的研究方式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理论的创新与本土化,彰显创新意识和民族意识。

(二)研究实现知识的经验积累到理论创新

职教教育教学论的学科化及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取决它的科学化程度,因此,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科学性是接下来的教学论研究工作的核心。当前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国内、国际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进行经验性的积累和总结。这种积累和总结是简单、表象、粗糙的,主要表现为在研究中普通存在着对概念的表述和对知识理论的借鉴和运用简单而直接,常常是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为解决这种问题,要求我们在接下来的教学论研究中,加强科学指导下的经验积累,实现理论知识的沉淀,并在科学化的经验积累过程中去探索新的天地,以实现理论创新。

(三)研究队伍的壮大和专业化

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关注的增加,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迎来了发展壮大的春天,而与之匹配的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也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这种学科发展趋势将吸引更多的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者参与到教学论的研究中,从而使得教学论的研究队伍得到空前壮大,其专业化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发表教研论文第7篇

(1)通过科研论文向社会表达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深思熟虑的观点、意见,启发人们关注与努力解决有关教育问题的热情与智慧。

(2)通过科研论文与他人交流学术见解,互相争鸣研讨,促进教育学术领域的繁荣与以个人学术水平的提高。

(3)通过科研论文撰写过程本身,提高研究者本人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对于研究者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极其有用的。

教育论文应较系统和专门地讨论与研究教育科学领域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思考和动笔都是从科学研究这个目的出发的,比一般论说文更富理论色彩和专门性。它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教育科学这个辽阔的领域中,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观察和分析有重要价值的现象和问题。它不象一般论说文那样,可以就具体事件议论得失,评定是非。它的生命力及其价值,是在于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上的创新意义。它比一般论说文更强调新意(即新见解、新成果、新思想)。它主要有如下特点:

1.学术性

教育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是学术研究所形成的产品。它侧重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抽象地、概括地叙述或论证,其内容是系统性的、专门化的、因而,这种文体必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不是教育现象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它具有深思熟虑的学术见解,但又不是偶感式的杂谈或社会性议论。教育论文中,某一教育现象也不象“经验”那样完整、具体、形象地反映着,而是按照思维的认识规律被解剖、抽象地反映着。它致力于表现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性。它与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相比较,它是理论的。虽然它要取材于某一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但不叙述其细节,只是经过提炼,“抽象地反映”并上升为理论,写成论文。教育论文如果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教育论文的资格。所以,学术性是教育论文最起码的条件。

2.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建立和丰富教育理论,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这就要求作者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对引进的教育理论、经验,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态度,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带个人偏见,不能主观臆断或凭空说教。在立论上,应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即必须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论点的提出必须以切实、准确、真实的科学依据为前提;论据,要求要在周密的观察、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典型、新颖、确实有力的材料(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论证上,应是系统的、完整的、首尾一贯的,是经过周密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的论证。它包含在内容上的充实、成熟、先进、可行;表述上的准确、明白、全面,无懈可击,如果失去了科学性,也就不成其为教育论文。所以,我们说科学性论文的生命。

2.创造性

教育论文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革新陈腐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有创新意义。能在对教育领域的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的新问题;能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采取新的角度或方法,提出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或新结论;能在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或经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开掘新意;能在别人争论的课题中或出现分歧的问题上进行比较分析,在弄清彼此的分歧争鸣点的基础上,做出与已有结论不同的结论;能用新鲜的材料(事例、数据、史实、观察所得)来证明已证明过的问题,探索新意向;能运用中外教育领域里的最新信息资料、情报,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经验理论、概念,增强教育论文的时代色彩或现代化意识,从而提出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设想,探索新体系、新方法,开辟出新的改革之路,推动教育发展的新进程。所以,创造性是衡量教育论文价值大小和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独特的真知灼见,没有创新,只有继承,那么,教育改革也就难于深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句空话。

4.理论性

教育论文的理论性是指论文的理论色彩,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科学观点和有关的***策、法规,以及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形成有理论高度的论文。在具体表达科研成果上,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新要求;要从具体事物出发,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做到以理服人;要在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探讨论论证和表述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专家对教育的论述以及专业性名词术语、理论概念,并溶化或融合为论文的内容,使论文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所以,理论性是教育论文深度的标志。但一定要深入浅出地表述复杂的科学道理;要用通俗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感到平易能读,平实易懂,使论文发挥交流、传播、推广科研成果的作用,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5.探索性

探索就是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新的观点进行探讨、寻找、搜索、求取,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没有探索,也就没有科研成果。因此,探索性是贯穿教育论文始终的一条红线。即在撰写教育论文中,对教育科研中涉及比较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多层次的比较,并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或意见和办法;要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教育方针为客观指导,根据传统教育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教育领域里我们还未明白还未掌握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未来的教育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应当怎样实现新的目标。此外,针对现实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这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而正确地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寻找论证的新角度、新方法,寻找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教育论文应体现出作者的探索个性(特点),探索个性越鲜明,论文越有创造成果。所以,探索是科研的前提,也是撰写论文的前提。

6.实用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发表教研论文

学习

合同书样本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合同书样本10篇,内容包括租房合同书样本,合同书样本格式精选5篇。装修设计公司(乙方)为发挥双方的优势,共谋发展,并为今后逐步向组成集团公司过渡,双方经过充分友好的协商,特订立本协议。一、建立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今后凡甲方

学习

智能营销自动化方案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营销自动化方案10篇,内容包括智能自动化营销处理方法,智能化创新营销方案。日前,营销技术领导者SAS上线的一款客户智能新产品——SAS?客户智能360(SAS?CustomerIntelligence360)或将满足营销人员的相关营销诉求。SAS?客户智

学习

app营销策划方案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app营销策划方案10篇,内容包括100套app营销策划方案,app定制开发报价方案。互联网就像是一个放大镜,让企业打开了通往客户的窗口。与传统的门店吸引客流相比,互联网就像给企业立了更多的指示牌,让更多的用户清楚如何找到企业。

学习

农村商业银行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商业银行10篇,内容包括商业银行管理论文十篇,农村商业银行简介范本。(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高中化学竞赛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化学竞赛10篇,内容包括高中化学竞赛知识集锦,高中化学竞赛热点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类型,分子结构路易斯结构式,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4、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理想气体的标准状况;5、分子间

学习

中级职称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中级职称10篇,内容包括中级职称审论文十篇,医学中级职称论文十篇。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取得助理职称四年以上。4、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

学习

农村教育现状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教育现状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论文范文,农村幼儿教育现状论文。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学习

会计专硕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专硕10篇,内容包括会计专硕读博,非全日制会计专硕。

学习

内勤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内勤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车队内勤工作总结,法制内勤工作总结。

学习

继续医学教育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继续医学教育10篇,内容包括继续医学教育综述怎么写,继续医学教育平台攻略。主办单位:天津市职工医学院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4-6763国内刊号:12-1206/G4邮发代号: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

学习

农村教育硕士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教育硕士10篇,内容包括农村教育硕士申请条件,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人才的标准的情况调查。①对招聘时注重教师哪方面能力的情况调查。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选择“注重教学能力”的占80%,选择“科研创新能力

学习

后勤年终总结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后勤年终总结10篇,内容包括后勤管理年终总结,实用的后勤年终工作总结汇总5篇。1、进一步加强物业设施维修维护,提高服务设施运行标准。XX年,后勤部对长沈两店实行统一管理目标,在工作标准和规范方面实现统一管理。在基础设施维

学习

发展规划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发展规划论文10篇,内容包括发展规划论文摘要怎么写,个人发展规划和定位论文。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学习

会计专业简历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专业简历10篇,内容包括会计专业大学简历范文,会计专业简历的个人经历。姓名:-国籍:中国个人照片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梅州身材:165cm51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8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

学习

农村教育现状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教育现状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论文范文,农村幼儿教育现状论文。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学习

高等教育研究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高等教育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研究的重新定位论文分享,高等教育的有关资料论文。一切研究活动,无论是认识世界的科学研究活动还是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要想取得重大的进展,特别是要想取得重

学习

发展战略论文10篇

阅读(10)

本文为您介绍发展战略论文10篇,内容包括发展战略的论文怎么定题目,发展战略怎么写毕业论文。【本文作者】:周文燕,陈辉华,刘微明关于企业战略,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认为,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的

学习

人文关怀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人文关怀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人文关怀方面的论文题目,发现身边的人文关怀论文1000字。首先,课堂上,结合大学语文课程特质,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程感染力。多媒体信息容量大,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形、静止的画面以

学习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人文景观设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论文,公园景观设计论文5篇怎么写。1、我国现代人居景观设计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人们对于人居环境的需求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因此,住区的规划和设计不

学习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内容包括汽车养护用品行业核心竞争力论文,工商管理类的核心竞争力论文。一、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什么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开创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

学习

人文精神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人文精神论文10篇,内容包括分析人文精神的内涵和内容论文,从生活中感悟到的人文精神论文。古代汉语中,“人文”与“天文”对举,在《易传》中首次出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以人文化成天下”,即是通过

学习

网络教育教学论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教育教学论文,内容包括如何写网络教育的论文,网络教育论文题目大全。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