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篇1
关键词:心理学;教学改革;举措
中***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11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003
中专生活作为很多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阶段,学生在毕业之后即将走向社会,在进行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贮备提升的同时,也需要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提升。而心理学作为实用性很强的公共课程,不仅能够使学生收获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但是从实际来看,在心理学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主动变通的意识,常规讲授法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就相对抽象的知识更显得枯燥与乏味,这对于学生参与学习是不利的,有可能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降低,因此在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应该做出一定的改革,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一、敢于突破,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中专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支撑点,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中专教师的职责不仅仅要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教学工作也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像英语、心理学、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此,心理课程教师不仅要意识到心理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全面成长的重要意义,还要立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现实,结合所面对的社会发展现状、职业中专学校学生的现状及现实需求来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这就意味着作为教师来说不能拘泥于手中已有的资料,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来不断地扩充和更新知识,洞悉时展的趋势,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既全面、具体,又新鲜、实用。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来看,他们更愿意接触那些他们了解一些但是又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据此教师可以把教学中那些相对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感兴趣或者迷茫的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既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心理课程的实用性,也能够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所以,现在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低头搞科研,更要抬头知世界,要敢与突破,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的理念,把学科教学做得更好。
二、目标明确,方法适当且针对性强
从当前中专学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来看,他们对于公共课程从内心来说往往是存在着一定的偏见的,他们中的很多学生认为学好专业课且专业课过硬就可以了,而公共课程只要能够过关即可,所以在学习态度上是不够重视的,学习时间投入也相对较少,应付心理较为普遍。
针对这样的现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哪些内容该讲到哪种程度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一些相对简单或者不太重要的知识要做到必要的整合,尽量不要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主次地通篇给学生过一遍就结束了,这样慢慢地就会使学生学习热情下降,甚至出现逃课的学生。在教学的方法的应用上切不可教师总是一讲到底,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出现枯燥感,要善于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适当地引用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例子;针对学生疑惑的问题可以组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环节,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既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能够使教师教学针对性提高。
三、关注学生实际,明确评价标准
现在的中专生,在经历了高考的残酷竞争后,进入了管理相对宽松的中专校园,学习依靠他们的主动学习。但是,很多学生习惯了外界的管理,当需要自我约束时往往不能够约束住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也希望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便为自己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现实,首先在课堂纪律要求方面要严格,同时告知学生学好心理学对其成长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学生学习针对性更强,要让学生知晓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哪些需要记忆而哪些需要应用,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目的就明确了。在对于学生评价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在日常课堂上的表现,综合、全面地来评价学生。
四、教学手段要先进,教学环境要适宜
从时展和学生特点看,在“读***”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已习惯于在有声有色中接受信息,人类已经进入“***像统治文字”的时代是不争的事实。心理学具有抽象性强、实用性强及操作性强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达到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逼真的***像、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为教师提供了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形成新的教学环境,使“激趣”不再成为难题。
随着现代信息互联网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将最新的心理学科理论,学术研究成果及先进的教学方法迅速引进,可以较好地弥补心理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心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凭语言讲解、现象描述,显得感性材料不足,欠缺说服力,使学生感到知识抽象和深奥。心理学中很多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和社会调查基础之上的,适当增加此类环节的训练,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产生真切的感受,触动学生心灵深处敏感神经的内容,才能真正让他们记住,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所以,教师平时多注意找找生活中的心理学,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感受。
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社会竞争越来越大,需要学生既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也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心理学越来越被重视。心理学教师要结合学生需求,不断地改革教学满足学生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姚梅林,刘儒德.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初步
尝试[J].中国大学教学,2004(5).
[2] 张建平,马希荣.案例教学及其在《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3).
[3] 牛俊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科技,2005(6).
心理学课程篇2
以下几点是我不成熟的学习体会:
一、明确了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学校及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自行设计和研究、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是开发本校师生潜能、发展师生个性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品位的新型课程。
二、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众多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校本课程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学校外部因素。以前对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最大的疑惑是:当学校现有的利于校本开发的资源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冲突时,作为开发者我们该怎么办,侧重于哪方面比较合适?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而且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具有局限性,没有条件的限制。只要老师有兴趣爱好,他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开设一门校本课程。教师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教师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合的角色观,钻研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行动研究的自觉性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都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二、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水平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教书育的神圣职责,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为人师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有利条件。
其次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课程理念的重新定位,对长期以来习惯于接受教材的法定地位、维护教材的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思想观念层面上的***。这要求教师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必须转变角色意识,从教材的使用者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心理学课程篇3
结合有关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本人自我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本人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一个没有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的。”所以,培养好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通过测验大概知道自己的性格是冷静型、平和型,是属于内向型的。其实就算不测,我也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我胆小、话少,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说话,我很羡慕那些活泼开朗的人,人际关系很好,与谁都谈得来。我也一直想改变我的性格,但终是迈不开第一步,我知道性格一旦形成了,不容易改变。其实有许多人跟我说过,怎样改变,但道理我都懂,就是行动不起来。我不善交际,不啊知道到该与别人说什么,我承认我有点自卑,我也在想办法克服。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改善自我形象,积极参加社交;面对新局面,尤其处于不利地位时,要暗中鼓励自己“一定行”,竭尽全力争取成功;积极与人交往,通过成功的交往开阔自己的胸怀,克服自卑心理。所以,我一定会诚信待人,热情助人,谦虚、谨慎、自信,尊重、宽容、理解他人。我也学着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希望我能成功吧。
当一个人面临挫折时,最需要的莫过于他人的安慰、同情与关心,包括同情体贴、鼓励安慰、提供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其走出困境,处理问题,应付心理上的挫折。帮助对方端正对于困难或挫折的认识,以此改善自身心理问题。如对新入伍的战士,要设法使他们知道,任何人在到一个新环境都会遇到一个适应问题,能否很快适应环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之一。挫折和困难可以促人成长,艰苦的环境能磨练人坚韧的意志。总之,检讨自己对问题或困难的看法,调整对挫折的感受,常能改变自己对困难的态度,以便用较有效的方式去处理困难。
有的人,一生中不断变换职业,他们从事了很多不同的职业,但是到了年老,感慨自己一生的碌碌无为,抱憾而终。为什么这一类人在职业生涯中得不到成就感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忽略了内职业生涯,而过分重视外职业生涯。内职业生涯指的是一个人在就职中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它们是通过从事职业时的表现、言谈举止、工作结果来体现的。外职业生涯指的是一个人在就职中的职务、职称、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它们是通过名片、工资单体现出来的。现在大学生关心的多是外职业生涯,很少有人会关心内职业生涯,比如一个人在求职时往往会问企业,“你们的工资?奖金?工作环境?宿舍设施?……”但是很少人会这样问:“你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素质能力或观念?”“我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自己具备你们所需要的这些?”由此可见,不单是正在从业的人员,就连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忽视了他们即将从业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满足感。一个人,只有心理上得到了满足,才会有动力,才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心理学让我们更全面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我们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工作的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就。通过心理学中对自我的全面认识,使我们对我们自身意识、情绪、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优缺点有了系统客观的认知,并有助于我们健全人格,提高自我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心理学中的各个章节都从理论讲述、分析理解和应对措施方面详细清晰地为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着。成熟的人格,并不意味着我们所在追求的人格完美,但对人生的价值、态度、责任以及生活方式、思维习惯、道德情操、义利观念都有一套较为稳定的态度取向和行为表现。因此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懂得了要深刻地体验自我,准确地评价自我性格;有意识地调整自我,积极塑造良好个性;勇敢面对自我,克服性格弱点。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心理学学习,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完善,有利于全面提高21世纪人才质量,更好为社会发展服务。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心理学课程篇4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 团体游戏 社会互动式教学
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旨在通过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从而提高管理行为的有效性和艺术性。但当前采用的教学手段往往只是应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这在大学本科的各门课程中都十分明显,但效果却不甚理想。
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初初长成,人生经验浅薄,对人情事物的洞察力尚欠缺,学生在聚焦于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学习兴趣低下,他们在抱怨课堂的枯燥无味时,能力素质的提高也确嫌甚微,改变教师的教学手段迫在眉睫。同时,课堂的组织形式,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因为授课方法的改革也应相应调整,具体介绍如下:
1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新方法的尝试。如文献报告会,教学内容小组合作讲授体验,角色扮演,团体游戏活动,体现管理心理学精髓思想的中国名著的阅读分享,社会互动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成长
1.1文献报告会
教材往往撰写的是公认保守的观点,是对于某一知识比较浅显的介绍,而文献的查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朝纵深方面发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学生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与教材观点不同的声音,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具有“怀疑”精神,能从多视觉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同学在汇报文献的过程中也锻炼和提高了表达能力。当然,这种研究型的学习方法实施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可在同学对课程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放在课程的中后期使用,如可要求同学针对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等内容进行汇报。
报告会具有一定难度可在期末进行。
1.2团体游戏
提及“游戏”,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低幼儿童的学习过程中,才需要引入的辅助教学方式,在大学教学中使用这样的方式显得幼稚。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一些跟课堂学习内容紧密联系游戏活动的引入,确实能打破以往课堂的沉闷,如个体心理环节教授“性格”章节时,可以“画自画像”或“我是谁”的活动展开。在群体心理部分,讲授群体动力,群体规范时,可分组“搭纸塔”,在活动中分析动力的产生,让同学在模拟的管理活动中体验到“从众”“群体思维”以及领导的产生。在教授态度章节时可进行角色扮演,请学生围绕态度转变(改变迟到员工的态度,改变吸烟态度,改变安全带使用等)表演场景。沟通章节讲授单双向沟通区别时可采用“你说我折”的活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体会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直观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兴趣,同学才有坚持学习的动力,在游戏活动获得了较高的愉悦情绪,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才更有利于知识的吸收。
1.3小组竞赛教学
管理心理教授群体心理的知识,旨在帮助同学能有更好的团队意识精神,小组合作讲授,组内人士分工完成幻灯片制作,报告资料的收集,课堂现场报告,让学生体会协调,组织。要能讲述,必须要理解,讲得好的前提是要理解透彻,这样促进了同学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课程的准备和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也更能理解老师授课的辛苦,更能将心比心,有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护。
1.4古典名著分享阅读
中国作为一个千年古国,文化博大精深,管理学虽然看似舶来品,但在我们诸多的历史著作典籍都蕴藏了丰富的管理学思想,也有很多的优秀管理心理学的案例,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活动,《红楼梦》中探春管理院子等都可以进行群体心理的分析。名著阅读的分享,让同学拓展了视野,从熟悉的故事中找到课本的知识,接受度高,发人深省。
1.5社会互动式教学法
授课的过程中,同学普遍反映课程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授课教师也多为“学院派”,缺少实战经验。指导性不强。为此也可进行社会互动式教学,请进来,走出去。所谓请进来即是请来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的优秀管理者,请他们带着他们的案例为同学进行教学,走出去是让同学主动出去与这些优秀的管理者进行交流。如在沟通这一章节中笔者就设计让每组同学对医院或者学校企业的优秀管理者进行采访,内容可围绕管理活动中的最应该注意的事情,或者对同学学习管理的建议等进行,每组需要录像或录音(4分钟左右),完成后同学分组汇报,教师点评。通过这一形式一方面让学生有了真正接触社会的机会,克服羞怯,锻炼勇气的同时也增强了沟通能力 ,另一方也让社会对学生有了一个更加深入和直观的认识, 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也是有所裨益的。
2课堂组织方式的改革:拆分小组教学为核心
课堂组织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虽然仍然按照班级教学的方式组织,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管理,根据学生名单随机进行分组,分组后的小组自行推选小组长,并为自己的小组命名。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要进行本组同学课堂表现(回答问题,考勤,参与活动等)奖惩情况的讨论,这种方式实际模拟了管理现场,让同学体验了管理自治,小组长在接受小组学习任务后也务必带领同学努力完成任务。这一环节本身又让同学体验了分工和激励的重要性,与课程内容紧密挂钩。
3建立多元考核方式
既往单一以期末考试的考卷分数对学生进行学习考核,这对于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内容本身就极为灵活,诸多问题缺乏标准统一答案的课程,显得过于呆板。这种标准化测试方法,让教师为考试而教学,同时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真实掌握程度,有碍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教育的目的不是在于让学生背诵多少知识点,而且要让学生有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懂得融会贯通,懂得学以致用,故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同时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提高,在总成绩中期末开卷的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比例各占50%。平时成绩同时也按照小测验占10%,作业10%,课堂表现30%比例打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评价时除了教师的单向评价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也可纳入学科总成绩中,借此可鼓励学生做出最大努力。
4结语
游戏活动,让同学在快乐中学习, 讲课竞赛让学生自主学习,社会互动教学,搭建一架链接理论和实践链接学院和社会的桥梁。通过上述手段的综合运用,同学学习参与度高,成为积极的学习行动者,参与者与合作者。这种综合方式的运用有利于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加强同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不足之处也有存在,因加入大量的体验活动,课时显得不足,教师有可能点评仓促;同时由于扩招,授课班级人数增多,小组活动参与时同学就有可能出现投入不足,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调整和安排,在学校人力和财力充足的条件下,增加课时数或者小班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碧琦,杨子光,赵洁.参与式学习探析 [J].卫生职业教育,2010(5):28-29.
[2]田浩.普通心理学教学反思与实验 [J].河西学院学报,2011(3) :87-90.
心理学课程篇5
关键词:理论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模型;分析评价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所开设的相关专业课程都具有相当高的综合性,一方面会涉及工程技术领域,另一方面还会较多地涉及管理科学与技术领域,因此在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应该系统进行课程相关建设的同时,应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相并重。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局限于教学环节,轻视实践教学,并且更加缺乏对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系统的、客观的评价机制,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办学质量,因此建立起一套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已经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一环。
一、工业工程专业核心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及要求
按照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注重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更新,使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根据本专业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原则重组课程教学内容,以便使教学内容符合工业工程培养目标的定位,一是突出综合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二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完善人格、发展特长、终身教育;三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坚持因材施教;四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岗位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反映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的要求,使之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体现因材施教、个性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要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必须及时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及时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广泛收纳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努力体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做到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加强理论课程所涉及的实践环节:重新规范、整合实践环节,使之更有针对性、应用性、综合性,使之与理论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学实验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是课堂理论教育的深化延续。教学实验是理论学习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工业工程实验室应紧紧围绕本学科的发展而建设。对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要求是:能够客观反映教与学所体现出的学生对课程理论体系和知识模块的掌握水平,以及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水平,为此在教学效果评价过程中应体现出综合性、客观性、系统性的特点。
二、工业工程专业核心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应根据专业核心理论课程的性质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教学分析与评价方法,工业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另一类为专业一般课程。本文重点就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与平价展开讨论。
1.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考核内容
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环节是使学生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环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该环节的教学效果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专业核心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往往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练习,同时还包括课后作业和练习以及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考勤等内容,所以对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理论知识水平的评价要分为两个部分,即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练习、课堂考勤等内容;期末成绩:包括期末试卷成绩等。但在上述众多因素中各部分所占比重的大小以及评价方法,都会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产生影响,而如何设定课程评价中各部分所占比重以及如何确定各部分的科学评价方法,就成为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教学考核内容
实验教学环节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课程所设置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模块掌握水平,重点考查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核心课程实验部分的效果评价应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内容,同样的道理,应科学设定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各种评价因素影响因子和评价方法。因此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和考核内容,包括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和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两部分组成,当然也需要设定这两部分的权重值。
3.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模型的建立设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值为A则:A=α∑ni=1δi∑kj=1x+β∑γμ=1σμ∑λ=1y+ωz(式1)式1中:①课堂教学权重为α,各子因子影响因素为x,子因子权重为δi;实验教学权重为β,各子因子影响因素为y,子因子权重为σμ;期末试卷成绩权重ω,期末试卷成绩z。②α+β+ω=1(式2)③δ1+δ2+…δn=1(式3)④σ1+σ2+...σγ=1(式4)⑤i=1...n参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项目数;j=1...k每个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项目数中的子因子数;μ=1...γ参与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项目数;λ=1...η每个实验教学效果评价项目数中的子因子数。由此可见,各个权重系数的设定值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值A的大小。权重系数选择的原则是,一是可以根据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量的比重选择,二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度来设定等。如式2可以选择课堂教学权重为α=0.2,实验教学权重为β=0.1,期末试卷成绩权重ω=0.7;如式3课堂教学子因子权重δi的选择,如课后作业δ1=0.6,课堂考勤δ2=0.3,课堂讨论δ3=0.1;如式4实验教学子因子权重σγ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σ1=0.4,实验过程σ2=0.4,实验报告σ3=0.2。当然每个教师也可以根据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自行确定各个权重系数的大小,以便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心理学课程篇6
一、绪言
结合过去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目前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要求,在讲授《管理心理学》课程中,做到“教学做体化”。向大师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精髓。
由于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研究管理心理学的方法就有几种: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访谈法。属于采用实证分析,认知管理心理学课程的实质和特点,在过去前人的理论基础,研究人的个性心理行为特点;研究群体心理行为特点;研究组织心理行为特点;最后研究环境因素对心理行为的影响。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企业对就业者,尤其未来的工商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必备的组织协调与适应能力是就业人员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对企业组织的持续发展和管理人员的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管理心理学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必备的组织协调与适应能力。
本课程在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必备的组织协调与适应能力培养与训练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认知管理心理学、知觉与管理、个性差异与管理、社会态度与管理、情绪、情感的形成与调节、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挫折的形成与调节、外在压力与心理健康、群体动力机制、群体>中突与沟通、领导行为与管理、组织设计与变革发展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形成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课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向大师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精髓
心理学的知识在工厂和企业中的运用是从心理技术学开始的。1912年美国心理学家阂斯脱博格的《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讲述用心理学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梅奥的霍桑实验以及其提出的“人群关系理论”;勒温的“场”理论研究“群体动力”,对研究群体行为作出很大贡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其发表的《人的动机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己实现。需要从低向高,形成金字塔的层次。
1958年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持出版的《管理心理学》专著,开启管理心理学的新篇章。从20世界80年代起,我国翻译出版了
些有影响力的著作,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夏恩的《组织心理学》、麦考密克的《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我国的管理心理学在这三十多年来得到快速健康发展,时代背景和竞争激烈环境,中国经济增长,全球化国际市场开拓,中国企业面对现实的挑战和机遇。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和学习普及,越来越迫切。以前主要是解决人与机器的关系问题。现在“以人为本”新理念,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活动,成就显著。
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向大师学习,从他们身上学习有益的知识。
教授给学生许多20世纪杰出管理学大师的理论,同时这些人也是心理学家,认知他们的理论著作和大师生活故事。
20世纪管理心理学的五大观念变革:
观念变革一:管理中的“人”的因素。
观念变革二:管理中的“有限理性”。
观念变革三:管理中的“权变”。
观念变革四:“企业文化”。
观念变革五:“组织学习”
这些大师可以这样分类:
科学管理论学派大师。“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效率12项原则》埃默森;《效率提高工作绩效的12种途径》斯科特;等等;了解他们怎样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用杰出判断力管理员工,用管理心理学观点指导公司经营运作。
(一)行为管理学派大师。利克特的“领导系统理论”四种方式:压榨式集权领导、仁慈式集权领导;协商式民主领导;参与式民主领导。以及斯金纳: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激励理论。
(二)人际关系学派大师。管理学家的人本主义者甘特的工作进度控制表一甘特***;创立16种“性格类型”测试量表的母女布里格斯和麦尔斯;“人际关系学说之父”梅奥;“动机激励理论”麦克莱兰德。成就需要理论,成就动机;权力需要;胜任力模型。
(三)有限理性学派大师。西蒙“有限理性”理论,“权变”概念,“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LPC问卷”表格的应用;贾尼斯“群体盲思”现象探讨;费斯汀栉‘认知失调”改变态度与行为的有效方法。
卡尼曼“人类理性的沉思一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与决策”;
(四)权变管理学派大师。菲德勒“权变管理理论”;赫塞‘‘情境领导理论”;特别是弗鲁姆的伟大理论“期望理论”;弗鲁姆“七项基本法则”:信息法则、目标合适法则、非结构性工作问题法则、接受法则、冲突法则;公平合理法则;可接受性优先法则。
(五)战略过程学派大师。安德鲁斯“企业战略理论”;哈默“企业再造理论”。
(六)学习型组织理论学派大师。沙因“企业文化理论”;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圣吉认为,如果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汇聚起来,使学习型组织变成项创新。用名师的理论精髓照亮学生的心痱,投身管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探索之中。
三、理论联系实践
管理心理学对管理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几乎每本管理学的教科书都包括大量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各种参与企业管理实践的管理心理学专家,把测验、目标设置、绩效考核评估、态度调查、组织发展计划、报酬制度、职工参与、社会技术系统等措施和方法普遍应用于各类组织管理中。
管理心理学过去的研究往往侧重于个体和职务变量;现金更侧重于社会和组织变量。过去往往只注意单变量的分析,现在更重视变量的综合;过去较注意基层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现在更注重高层管理的运转以及基层管理的效益。也更加关注与管理没直接关系的些问题,如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压力、情绪、精神健康、以及工作和家庭之问的联系和影响。
四、明确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能力、经验和健康多方面发展。
课内实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心理学如何应用到企业管理和工厂管理上来。选择人才,性格测试、能力测试、气质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有:
(一)读人心
课程认为管理最重要的是管人,管人最重要的就是管心,那如何管心引起了我的思考,并由此感恬:管心需先读心。“读心”即了解员工的内心。
(二)抓人心
当我们了解员工的内心后,我们还,必须做出行动,牢牢抓住员工的内心。
(三)治人心
在实际管理中很多问题都归咎于员工的内心,因此要解决还得立足于人心。
(四)安人心
其目的就是能让员工长期心向岗位、心向部门、心向公司,在种无需管理的状态下自觉地就把工作做好、做快、做精。
五、在教学中坚持“教学做一体化”
课内实训,还可以通过拓展训练来实现能力的培养。
例如,项目一、根据你所接触到的日常生活领域及网上搜索的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心理的实质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
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搜集典型事例,分析说明心理的实质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形成1000字左右文稿;学生随后上台讲解,主讲教师对实训总结点评。
每个相关项目教对应相关课内实训。这样提高学生们的“做”能力。
总之,我国管理心理学的教学需要都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探讨中。
心理学课程篇7
关键词: 大学数学课程 学习观念 心理培养 提高学习能力
大学数学课程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该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对有志于以后继续深造攻读学位的学生来讲,该课程是必考科目;其次,对于那些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还是会经常用到的,良好的学习效果会在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潜意识的。根据现行的大学数学课程评价标准,考试成绩这个指标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标准。所以,获得良好的考试成绩是培养学生成功心态的重要因素,然而良好的考试成绩是多方面原因构成的,最重要的一条是绝对实力的表现。根据我们的经验,没有足够的实力,靠临场超水平发挥获得好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基于在大学数学课程中的一些思考,本文仅就该课程学习观念与心理培养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进行讨论。
本文所涉及的学习对象,泛指参加过我国高考被正常录取的学生,因而假定他们具有一定的初等数学基础,具有接受高等数学的学习能力。
一、掌握数学学习实质,形成正确学习观念。
首先讨论大学数学学习观念问题。学习观念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直接决定了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前进的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每个人对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知识并非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被动的、镜面式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从上面的表述看,课程学习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知识理解方面,其二是学习活动理解方面。
首先,在知识方面,要想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就必须让所学的知识在学生心中是结构化的、整合的体系,而不是支离破碎的。这是教师重点要强调和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现实过程中,学生学习情况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往往喜欢去解决某些孤立的重点,简单地认为只要把这些知识点解决就可以了。表面上看,这样似乎没有错,但是随着考试改革的变化,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就变得惊慌失措了。从建构主义的观点看,即使考试不做任何变动,这样的学习其实也是不可取的,即这样的学习从观念上讲是有误区的。
正确的观念应该是,学生应该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知识体系来学习,将所学知识的不同部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与原来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看它们之间是否一致。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建构主义所说的那种高度,因此教师在日常讲课中要贯彻结构性教学,并且教会学生看清楚整个知识体系之间的架构,每个细节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体系。但是很可惜,现行高等数学课的讲法都是依照线性结构讲解下来的。时下,网络教学的普及让我们看到了我们与美国在高等数学教学上的差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公开课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更多体现了一种体系教学的观念。他们讲授的知识没有我们现行的教材那么难,但是课程的教学质量却是很高的,能够使学生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这方面主要是教师的问题,无论客观情况怎么样,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宏观的体系结构观念。
二、认清学习环节过程,养成良好学习心理。
学习活动不应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而是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教师可以改革评价考核的方式,将传统的考试变革为对知识体系结构的考核。单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可以更有效地保持记忆,不容易被遗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问题解决和数学高层次思维教学的目标。
在学习的活动中,真正有成效的学习会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品格的建立。
其一,学习的主动性。在正确的学习观念指导下,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比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有效得多,也更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热情。但是有几个方面要注意,首先是学习材料的难度,不能过难,学生可以凭自己主观判断是否能接受,即不能超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之外;其次要加强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把问题引向深入。
其二,学习的层次性。学习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漫长和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耐性,帮助其形成平和的心态。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走上工作岗位,耐性都是很重要的心理素质,当然需要学生慢慢品味,在潜移默化中真正使学习心理得到升华。
三、辩证看待难易关系,循序渐进提高实力。
许多学者感慨我国数学课程的难度之高,其实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德等国的数学内容也有较高的难度,但是他们处理的方式比我们科学,他们在处理内容难易程度时是考虑了不同的学习对象,这样就有一个选择性问题,一方面体现了公平,另一方面也帮助了不同社会生活背景、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共同发展。而我们的处理方法是“一刀切”,不管学生水平怎么样都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讲授方法、同样的考试,这样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该如何应对呢?简而言之,就是处处体现简单化原则,尽力将学习内容化繁为简。
首先,从数学概念学习看,人的学习过程多从简单的知识开始,也就是说人类复杂的行为可以逐步还原为一连串的简单行为。比方说,学习函数概念,先按表达式找出若干个自变量的值去计算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再把它变成一个以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三要素构成的对象。所以,概念的学习要尽量具有操作性,有直观感,容易模仿。有学者认为,大量简单的过程操作,脱离具体的情境,会转变为心理上的操作,单个知识逐步降低了自身的地位,此时就不依赖于具体的作对象和实际问题,最后达到结构化、整体化、形成完整意义下的抽象概念。
其次,从数学命题学习看,它的复杂程度高于概念学习。在现阶段学生学习命题经常采用的方式是直接学习新命题,学生将原有的知识与命题的相关概念联系起来,通过刺激与反应连接,将一些激活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对原有的知识结构按照新命题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变换,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机械学习的重复环节必须保证一定的量且是学生能够接受的。从本质上来讲,数学命题学习的整个心理过程包含着刺激反应的连接和信息加工的认知因素,其实无论整个过程多么复杂,能够清晰地看到整个命题的学习过程,这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然后从整体上去把握,就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心理学课程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教学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学生面临的学业、择业、情感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趋增多,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开设心理健康的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的考察与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规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特征
(一)教学对象具有主体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体系一直是以学科本位和社会本位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成长需要,压制了学生创造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也是一门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实践的训练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开发学习潜能,主动探索和积极创造,建构学生心理的课程。一方面,课程要求把学生看成是有尊严的***的和教师有着平等权利和地位的主体,给学生以情绪安全感、给他们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他们感到有自信心和归属感,尊重学生还意味着给他们个性化的关爱,不放弃他们,即使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到他们是被重视的。另一方面,课程要求给学生选择权和自。选择的权力是主体天赋的权力,如果一个主体只能被选择而不能选择,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主体,主体只有在自由选择中感受到它的主体地位和权力。因此,课程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并尊重他们的选择。例如,布置不同等次的作业,让学生选择,提供各种延伸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选择,让他们选择合作伙伴,让他们选择指导老师,让他们自由选择课题,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等等。在选择中学生感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也感到了教师的尊重与信任,他们开始考虑自己的利益,他们学会了承担责任。
(二)教学方式具有体验性
体验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基本特征。学生在教学中通过体验不断领悟着世界的意义和生命存在的意义,不断激活着生命、确证着生命、丰富着生命。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否取得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课程中能否有切身体验,并在体验中有所感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以情境设置为主要方式,创建一定的心理体验,让学生通过观察、领悟、实践、练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调节健康心态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课程重视参照朋辈之间的共同参与讨论和团体辅导形式,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识结构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开展严重不足
根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调查可知,在诸多的高校中这个课程多数被定性为选修课,学时数不高。根据这些学时分配,教师只能围绕着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自我意识、大学生的学习,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恋爱与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开展,一些心理知识无法在课堂上过多涉及。高校也并没有真正地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中去,与其他公共课的地位相比,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所得到的重视远远不够,心理健康课程的课时不够容易,导致师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少师生认为心理健康课程的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教学教得不认真,学生学得不认真,这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教学方法偏重于知识型内容的传授,且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校,很多专业课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依照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单纯的知识教学。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是不同于专业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具体的技能和本领,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目前,教师们往往采取专业学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表现为过多地给学生传授心理学概念、原理,注重其系统性。在教学方面,由于课时和学生选课人数、场地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是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有些教师虽然使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式上看起来很丰富,很多样,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本质没有改变,教学主要以讲授、提问、论证的方式进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形成了对立,学生感觉枯燥,没有新意,参与程度不高,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三)任课教师教学业务有待进一步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不同于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工作,它的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需要具有真正专业化水准的教师,据调查,实际教学中,真正能胜任此课程的教师数量却很有限。部分教师专职人员是半路出家,通过自学而来,没有经过全面的、系统的学习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且没有临床实践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这就导致有的任课教师心理学专业知识贫乏,照本宣科,讲授的案例大多来自书中,缺乏鲜活的生活案例,不能够结合临床实践将具有应用价值的、并与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深入浅出的阐述表达,理论脱离实际,不能达到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宗旨。
心理学课程篇9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学;教学吸引力;提升策略
一、大学生心理学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学课程建设是高校落实
思想***治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各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制定教育计划注重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品格的培养增强大学生抗压抗挫能力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2]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落实思想***治教育目标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加强大学生心理学课程建设是高校落实思想***治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学课程建设是改善大学
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必然要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青少年逐渐向成年人过渡和转变的阶段也是大学生的人格结构和心理素质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的阶段是一个发生较大转变的阶段大学生在这一阶段必定会面临很多人生发展问题会有很多困惑、迷茫和矛盾同时也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这需要大学生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力来应对然而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形势严峻大学生抑郁、人际关系不协调等问题屡见不鲜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休学、退学、自杀等问题也屡见不鲜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大学生的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性要求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学课程建设是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学课程建设是高校心理
健康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有着重要影响我国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了一系列指导意见指导各地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早在2001年***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就指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3]2011年***办公厅又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中再次强调: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学必修课或必选课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心理学课程建设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大学生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国内有关大学生心理学课程建设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学课程但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心理学的课程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一)教学理念有待创新
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很多高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即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较少联系实际其使用的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以考查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为主传统的教学理念由于教学吸引力较差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较差教学效果差等问题这阻碍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同时大多数的大学生心理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缺乏发展性目标的导入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目标的实现即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对大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有待丰富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学课程但是却没有统一的教材授课教师教授的内容也根据授课教师不同的研究重点而有所不同对于学生较为关心的人生目标迷茫、人际关系调节、恋爱问题等涉及不够深入同时调查也显示心理学课程授课内容偏理论性与学生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心理学课程大多以教师为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用最多的教学方式是知识讲授法此外案例分析法、观看多媒体影像也是教师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方式然而课堂上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却成了“低头族”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非单纯的知识讲授在对多所高校开展的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大部分的学生都希望教师上课可以多一些案例多一些互动要使心理学课堂活跃起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就要有所改进
(四)教师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除了少部分思想***治教育的专业教师和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教师外大部分的授课教师来自一线辅导员虽然有些授课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相关证书具备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格但是并没有专业、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同时一些一线辅导员自身较为年轻人生经历和阅历较浅自身可能也正面临着人生目标选择、家庭婚姻、职场人际关系处理种种不知如何选择和面对的问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也就无法对大学生关注的人生目标、人际关系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解答也进一步影响到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大学生心理学课程教学吸引力提升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创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学课程教学吸引力的基础曾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人才竞争是智商和情商的双重竞争可见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和心理素质培养是同等重要的高校要看到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重视大学生心理学的课程建设但是也要看到大学生心理学与专业学科课程的区别以及和一般德育课程的区别大学生心理学课程不能仅是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学习调适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注重理论和技能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大学生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实际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学课程不能是以教师为本位的说教课而应是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心理体验为主、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师生互动体验课大学生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要侧重可操作性内容的教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探讨引导学生学会将课堂所学运用到未来工作和生活中注重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促进其成长成才针对学生的课程考核不能只以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的程度作为评判还应注重其在课堂中的体验、课后的感悟和技能的提升
(二)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是提升教学吸引力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在发展变化教学内容如何才能进一步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最关注的心理学知识依次是人际交往、情绪、自我意识、压力、恋爱与性等而这些也确实是大学生在大学这一人生特殊阶段面临最多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心理学课程的内容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需求多围绕学生关注的心理学知识做好相关内容的理论研究、案例选取、教学环节设置、参考及课外书目推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特点案例的时代性、现实意义、地域环境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案例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实效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提升教学吸引力的重要措施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传统说教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才能真正提升教学实效相关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体验式的教学能突破课堂环境的限制其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授课方式更加灵活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更加紧密当前在课堂教学中较多采用的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式主要有情景体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课堂讨论、模拟训练、心理测验等大学生心理学是一门体验性、实验性、互动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的需求灵活地将多种授课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强课堂活力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开展素质拓展、沙盘推演活动将学生进行分组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享活动结合现实案例讲解分析心理调适技巧等采取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将打破“独角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上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被激发个人潜能也将会被激发对于学习也将会有更多的体验和感悟而这些体验和感悟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个人成长
(四)强化队伍建设保障教学实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吸引力的重要抓手[4]一门课程要能深受学生喜爱除了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需求外教师本身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教师能否做好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设计能否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否做好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控制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活力和吸引力因此要提高教学吸引力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第一要采取集体备课制度通过“传、帮、带”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完成备课、教学以及课后咨询等方面的工作第二要加强对授课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一方面可以设立教师培训资金不定期选派教师参加高水平的教学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举办优秀教师示范课活动通过示范作用指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第三可以开展教学监督工作对青年教师的授课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第四还可以定期举办科研成果分享活动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以研学助教的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大学生心理学课程教学吸引力是关系到课程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也是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着重思考的一个工作重点高校要通过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学的课程建设提升课程教学吸引力切实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EB/OL].(2011-02-23).moe.edu/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1102/t20110223_115721.html.
[2]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4).moe.edu/s78/A12/szs_lef/moe_1407/moe_1408/tnull_20566.html.
[3] 章成斌.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必要性[J].医学与社会2005(2).
心理学课程篇10
关键词:***治心理学;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治心理学是应用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动态地考察***治过程和心理过程交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性学科,***治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两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在实践上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应用性。首先,***治心理学的研究能准确地把握和理解社会各阶层的***治心理动向,了解人心向背,成为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策的依据,进而成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保障。其次,***治心理学的研究致力于国民***治心理的变革,即提高国民的***治意识、培育民主型的***治人格、加强法治观念、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及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治和法治社会奠定基础。因此,各高校也纷纷开设《***治心理学》课程,作为***治学与行***学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门课程。
一、《***治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价值
目前,《***治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最为严重。***治心理学课程忽略实践教学环节,只注重知识讲授的理论教学。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些***治心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是不能很好地分析和研究现实***治问题,更不能将其应用到在实际工作中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人才培养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优化适合***治学与行***学专业的***治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开发和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基于***治心理学应用性较强、注重可操作性的特点,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治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据专业课程体系修订《***治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完善教学体系。为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规划,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增加实训项目和实践环节,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同时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实践应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理论教学分为四大教学模块:1.研究个体***治心理的心理过程和个性***治心理特征;2.研究***治社会化;3.研究群体***治心理的特征;4.***治事件对***治心理的影响和作用。两个实训环节:1.公民***治心理过程的调研;2.***府满意度的民意调查。一个实践环节:群体(大学生、农民等特定阶层或群体)***治心理的调查研究及***治参与实践模拟。
三、《***治心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理论课程讲授渗透实践应用
《***治心理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在课程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分析能力。因此,授课应该遵循授之以渔的指导思想,着力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不断拓展更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课程的吸引力。1.问题学习教学法。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就社会中存在的学生较为熟悉的相关***治现象、***治事件为例结合***治心理学讲授的主要理论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思考。在理论讲授之后,使学生学习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和流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授课中,让学生针对某个***治心理主题,模拟特定场景,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治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处理***治心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现场模拟的情景中获得直观的心理体验,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易于理解。这种方法既可用于再现实际生活中的***治事件、***治活动,也可用于***治心理的剖析和评价。但是,要想形成师生之间的共鸣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合作,教师课前要精心选择模拟情景的内容,精巧构思和设计情景,并制作多媒体课件。例如,根据本课程中所讲授的关于个体***治心理倾向和个性特征以及***治领袖人格等理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最崇敬的***治领袖人物进行***治心理分析。学生就***治领袖人物搜集相关资料,如传记、专访等,分析其***治动机、***治人格特征,然后以其某一典型***治行为主题进行场景模拟或角色扮演。3.案例讨论教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治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对具体时事***治事件讨论,提高其思考现实***治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每章理论内容都有相应的经典案例,学生可以在课上或课余时间进行讨论和学习。这种方法实用灵活,尤其是结合时事***治进行***治心理分析,教学效果很好。
(二)课内实训
实训1:公民***治心理过程的调研分析。以本课程所讲授的***治心理过程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组织学生讨论并制定心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实训的分组和任务分配。以问卷调查为主要调查方法,就公民的***治认知、***治情感和***治价值三方面***治心理问题展开调研。获得调研数据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公民***治心理的特征,比如公民***治认知水平的高低、对***治问题的关注程度、***治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倾向以及***治理想和目标等,发现公民***治心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采用课下实训,课上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实训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治心理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2:***府满意度的民意调查。根据本课程所讲授的***治态度理论,课前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府满意度心理测量量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划分,各个小组深入各机关单位、企业或商场等地对不同调研对象进行***治心理测量。之后组织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府与民众之间的心理关系分析***府形象的心理背景及影响因素,提出增强***府影响力的途径。最后把调研结果以PPT的形式在课上进行汇报展示。整个实训不仅锻炼学生理论应用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心理测量和社会调研的兴趣和技能,同时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洞察、策划、分析、沟通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专项实践
群体(大学生、农民等特定阶层或群体)***治心理的调查研究及***治参与实践模拟。按照我校应用性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通过模拟***策制定过程的模式,使学生在模拟***治参与活动的训练过程中体验***治体制运作和***策制定的程序,进而领悟***治心理学理论和***治参与的规范,提高对***策制定的认知和***治参与的能力。这一实训增加了课程的参与性、互动性、实践性和体验性。实践环节由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分组合作完成。教师帮助各小组角色分工,明确规则,学生分别扮演大学生、农民、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等不同社会阶层代表参与***策决策和制定的过程。学生运用***治学的理论与方法,以不同阶层成员***治心理特征为基础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讨论、听证会等程序模拟***策制定和决策的过程。
(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治心理学》的课程考核侧重综合能力的考核。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有所创新。为了使考核方法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应该采用一种新型的考核方式,即在学生成绩评定时,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既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注重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力的提高。在借鉴其他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30%)、实践能力(占总评成绩20%)以及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50%)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考核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同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继武,刘训练.***治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蒋云根.***治人的心理世界[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3]威廉•斯通.胡杰译.***治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蒋云根,茅华英.***治心理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