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绩效审计10篇

高校绩效审计篇1

可见绩效审计检查和评价的对象是被审计部门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问题。审计署在《2003―2007年五年审计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并把绩效审计作为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充分说明绩效审计已成为我国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教育作为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已关系到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程。因此,加强教育资源绩效审计、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保证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在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

一、绩效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1.绩效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监督和检查作用

传统的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只能对教育资源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而没有为高校管理层提供详细的更多有关高校教育资源使用和管理有效性方面的信息。绩效审计弥补了高校传统财务收支审计这一局限,在提供详细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的基础上,又对有关高校教育资源使用和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客观***的审查和评价,向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另外,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绩效审计及时发现教育资源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不合规、不经济、缺乏有效性的行为,客观上起到了监督、检查高校教育资源使用和管理的作用。

2.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公共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性是指对一项活动,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将其资源消耗量降低到最低水平。比如高校的采购活动,就需要对其是否以最低价格购置了符合质量规定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设备作出评价。效率性是指产品、服务或其他形式的产出与消耗资源的关系,就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者实现一定的产出以最小的投入,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比如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活动中心、体育场馆等服务设施,是否能以最小的投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满足学生娱乐和锻炼身体的需求。效果性是指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多大程度上能与***策预期的标准相吻合。比如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各个被审计单位的某项***策和活动时,产生了哪些影响,能否对被审计单位的下一步行动产生明确而积极地推进效果。

3.绩效审计有利于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单位的高校,不仅承担着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承担了科技水平进步的责任。绩效审计能使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客观披露资金管理与资源耗费情况,及时发现与办学目标的差距,规范内部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办学目标稳步发展,同时加强高校管理工作。另外,绩效审计的结果也是社会客观评价高校发展对社会资源占用、耗费的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 也让社会捐赠者、办学合作方和相关***府部门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从而进一步了解学校发展实力,客观评价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

4.绩效审计是发挥内审职能、推进高校内审转型的重要途径

绩效审计体现了内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为高校的管理层提供更全面的审计信息,这体现了内审的咨询、确认作用。经济发展得越快,就越需要审计工作,高校对其审计部门的期望越来越高,内审的监督、评价、控制职能就越来越重要。只有充分发挥这三大职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才能由只注重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并重,在发挥内审职能的基础上推动高校内审工作的转型。

二、高校绩效审计的现状及难点

1.绩效审计的环境在高校尚未形成

首先,绩效审计在高校尚未建立具体的准则或者规章制度,高校对绩效审计的目标、程序、内容、方法、技术、评价指标等又认识不深,高校的内部审计在开展绩效审计的时候依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其次,绩效审计作为新兴的审计业务类型, 高校管理层还不了解其在高校应用的目标实质,加之对审计职能的认识不到位,仍然停留在事后查错纠弊的监督评价职能上,而忽略了审计更应该在“强化监管、提高效率、风险控制”方面将能发挥的重要职能作用;第三,高校管理层尚未对审计部门进行授权参与到高校的一些具有隐形风险的重大决策中,有些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忽略了内部审计的宗旨是内部风险控制,为组织增加价值的这一重要职能。这些都使得审计职能、范围受限,绩效审计的发展受到影响。

2.绩效审计尚没有明确适用的绩效标准,评价指标体系难以构建

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审计事实、鉴定经济效益质量的标准,这就是绩效标准。绩效标准是管理部门或审计人员对实际效果进行衡量或评价的鉴定要点,是衡量经济效益优劣的尺度,是审计人员分析、评价并出具审计意见的依据。1999年6月1日,***等联合印发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以及同年***印发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解释》,可以看成是绩效审计的配套法规。除此之外,目前尚无绩效审计的具体规定,审计人员还没有一个公认可接受的适用于各种情况的审计标准可供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对绩效的评价无据可依,无疑会影响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这一情况,在高校绩审计工作中尤显突出。高校绩效审计尚未形成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现在指标的选取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指标难以定量化,各级指标权重的定量确定过程中等都包含一定的主观因素,对定性评价结论难以把握,缺乏科学理论依据作支撑,严重地阻碍了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内审人员的决策信息制衡

信息的制衡主要表现在内审部门不能参与到学校管理层的发展决策中,使得重要的决策信息不被内审部门尽快得知,以对决策风险做出最快的评价,从而使得一些重大事项的风险提高,还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另外内审部门没能参与到决策中,不仅仅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延误,而且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造成信息失真,甚至一些信息错误。这都会限制绩效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发展,制约绩效审计职能的发挥。

4.内部审计技术手段比较落后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使得高校的传统的审计技术难以应对当今高风险的审计业务。当今,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多数文本都已实现了无纸化,而多数高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查账方式,计算机的应用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办公方面。有些高校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情况,更不用说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将影响审计效率和效果,加大了审计风险,难以适应开展绩效审计的需要。

三、对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思考及对策

在组织实施绩效审计时,高校的管理层在注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增强绩效审计观念

高校开展绩效审计,必须要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树立绩效审计是审计工作发展的趋势,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高校的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等主要关注财务指标的变化,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而绩效审计从产生问题的根源出发分析深层次原因,而且关注非财务指标的变化,侧重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同时,内审人员要树立把握全局的意识,协助高校管理层管理和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

2.明确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审计指标的选取要包括投入教育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可分为有形的资源和无形的资源两大类。有形的教育资源包括:教育经费、教育设施、教学设备、师资数量、建筑物等硬件条件、土地资源等;无形的教育资源包括科学技术知识、教育管理水平、师资力量、学校声誉等软件因素。指标要紧紧围绕这些因素来设定,这样最终的结果才能客观准确的评价出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另外,内审部门还要综合考虑学校所在的地理环境、办学条件等方面,定性、定量地全面衡量每一个评价指标。

3.改进绩效审计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内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认识

计算机辅助审计(CAAT)技术的发展,为绩效审计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传统的帐项导向审计和系统导向审计存在较大的风险,已经不能适应开展绩效审计的需要,风险导向审计才能适应绩效审计的发展需要,而计算机辅助审计就是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对各业务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程度,为管理层提供建议。为此,内审部门应完全理解所使用的CAAT软件工具的性质、整个程序的逻辑和报告格式等。同时应拓宽内审人员的思路,一方面使内审人员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发现与财务收支审计不同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以联系发展的观念看待或解决审计查出的问题。要进行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培训、具体绩效审计项目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内审人员绩效审计的能力和经验。

4.内审部门要参与到高校重大决策的制定中

高校的发展规划等重大决策的制定需要内审部门的配合。一方面内审部门参与到决策的制定中能及时为重大决策进行评估,评估风险的发生概率和重大决策的项目可行性,这样既降低了重大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也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内审部门参与到管理层的决策中,也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为决策提供建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内审部门还可以将风险控制的意识贯彻到高校的各个部门,时刻树立风险防范的意识是降低风险的最好途径。重大经济责任要实行领导负责制,把绩效审计纳入干部管理业绩考核评价范围。这样管理层在制定决策中就增强了风险的防范意识,而不是要进行事后控制,这也是在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宗旨。

高校绩效审计篇2

在高校教育资金相对不足的同时,高校却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现象。因此,应积极开展高校绩效审计,促进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一、高校绩效审计的特点

高校的活动和企业以及行***部门的活动有所不同,高校是运用财***投入和自身筹集的经费来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达到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专门人才的目的,即高校以师资力量、校内设施、教学经费等进行投入,从而培养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生,产出一定的科研成果。高校办学的效益性体现在:投入的经济性、管理的效率性、产出的效果性。在投入上,表现为资金使用是否节约,是否合理利用物质资源,是否恰当配备教师及管理人员;在管理上,表现为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办学机制是否灵活实用,管理手段是否先进、高效等;在效果上,表现为是否培养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人才。高等学校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社会效益,这是与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主要区别之一。

高校绩效审计是衡量高校内部各个资源占用部门的资源利用效率,考察其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其资源占用、消耗与工作业绩的综合分析,对学校内各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做出评价。

高校绩效审计的特点:

1、模糊性。高校从事的是非物质生产活动,它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所显示出的效益很难从数量上进行全面概括,例如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在“德”的方面进行衡量,即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境界做出数量上绩效评价是有困难的,只能根据客观情况从主观上推断出一个大致的评价,因而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因此审计标准也只能是模糊的。

2、长远性。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培养专门人才的目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活动,它在促进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的成效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并且持续的时间很长久,所以高校活动的效益具有长远性,其审计标准也应立足于长远。

3、宏观性和间接性。高等学校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它所提供的劳动成果(社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其产生的效益将在很大的范围内发生作用。同时产生的效益并不能全部在高校范围内直接反映出来,有相当一部分效益以潜在的、转换的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因此,只有立足于宏观和间接效益的标准,方能对高校的效益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

二、考核高校绩效的主要指标

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是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地进行分析,客观反映学校财务的全面状况的需要。

(一)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管理的基本指标

如经费自给率是用来衡量学校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的程度;预算收支完成率是用来衡量学校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实际完成的程度;资产负债率是用来衡量学校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l00%

收入预算完成率=(财***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年收入预算数×l00%

支出预算完成率=(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本年支出预算数×l00%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l00%

(二)反映学校经济实力的指标

国家经费拨款占总经费收入的比例=国家经费拨款/总经费收入×l00%

国家经费拨款仅指财***拨款数,国家拨款是学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反映国家对高校办学的支持程度,是学校财务实力的首要指标。

总经费收入=中央***府拨款+地方***府拨款+学费收入+教育服务收入+科研服务收入+其他服务收入+捐款收入+投资收入+所属机构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自筹经费收入=学费收入+教育服务收入+科研服务收入+其他服务收入+捐款收入+投资收入+所属机构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自筹经费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率=自筹经费收入/总经费收入×l00%

学校自筹经费反映了高校多渠道集资办学的规模和效益。一般情况下,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50%以上,且比率越高,反映该校办学效益越好。

自筹经费增长率=(本年自筹经费收入-上年自筹经费收入)/上年自筹经费收入×l00%

这一指标反映学校对国家的依赖程度,学校自我筹措资金的能力以及努力程度。这一指标越大,说明学校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越强;这一指标从动态角度反映学校在自筹资金方面的努力程度和状况,在纵向或与其他院校相比之下,反映学校经营状况和财务管理水平。自筹经费增长率越高,反映该校办学效益越好。

固定资产增长率=(本年末固定资产总额-上年末固定资产总额)/上年末固定资产总额×l00%

这个指标用于衡量高校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也客观地反映学校财务支出结构、支出质量。

(三)衡量投入经济性的指标

1、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这个指标综合反映国家培养一个学生当年开支的经费数额。与全国同类院校相比较,经费开支较少的院校,说明该校经济效益好。一个学校如果当年比上一年节约,就说明提高了经济效益。计算公式如下:

学生人均分摊的经费开支数=全年经费实际支出数/当年学生平均人数

学生人均分摊教职工人员经费=(全年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当年学生平均数

学生人均分摊设备购置费=全年设备购置开支数/当年学生平均数

学生人均分摊教学行***费=(全年公务费+业务费开支数)/当年学生平均数

2、反映经费内部结构的有关指标。

人员经费与经费总支出的比率=人员经费/经费总支出×100%

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比率=人员经费实际支出数/教育事业费实际支出×100%

教学业务费比率=教学业务费支出/公务费支出×100%

人员经费比=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100%

预算内外收入比=预算内总收入/预算外总收入×100%.

人员经费包括在教育事业费和科学事业费中支出的教职工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助学金和物价补贴等费用;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在经费总支出中,人员经费比例越高,公用经费必然少,不利于改善办学的物质条件,因此人员经费支出在全部经费支出中的比重应越小越好;当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之比大于1时,说明人员有超编现象。一般情况下,人员经费应控制在45%以内,公务费、业务费占25%左右,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其他费用占25%左右,***书资料费占5%.

教学业务费与公务费之比较,越大越好;预算内外收入比,反映学校在完成计划内教学,科研任务后,充分发掘人力、物力、财力的潜力情况,这个比例越高,说明学校取得的预算外收入越多,有利于补充教育事业费的不足。

3、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师生比=学生人数(折合年平均数)/教师人数(年平均数)

师生比例不能过高,师资严重不足会影响教学质量,也不能过低,否则会人浮于事。根据***《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1999]10号文,到2005年,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全国高等学校平均师生比为1∶14左右。

教师占全校职工的比重=教师人数(年平均数)/教职工人数(年平均数)

该指标是衡量学校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该比例越低,反映学校非教学人员越多,学校社会化程度越低。

4、物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指标。

机器设备使用效率=实际使用时数/可充分使用时数

***书资源使用效率=年出借量/馆藏

房屋使用效率=教学用房面积/房屋总面积

人均固定资产=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年末职工数

学生人均固定资产占有量=固定资产总数/在校学生总数

教学实验开出率=已开实验项目/应开实验项目

每个学生年均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年末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年末在校学生数

每个学生平均***书资料在册数=学校年末公共***书总册数/年末在校学生数

年末学生人均占用房屋建筑面积=年末房屋建筑面积/年末在校学生人数

通过考核这一系列指标,可以了解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和挖潜的可能性,促使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物力资源。

(四)衡量产出效果的总量指标

1、教育投资利用效率。设定教育投资利用效率为P,在校学生平均数为W,用于培养学生的总费用为C,学生质量系数为K,计算公式为:P=(K×W)/C

应用这个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校学生平均总数可按下列计算:

W=年初学生人数2/3+年末学生人数1/3

第二,由于经费支出数中的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是根据学校当年实际情况安排使用的,若全部计入当年学生的培养成本中,就不能反映当年培养学生的实际成本,为能科学的对比考核各年的学生培养成本,培养学生的总费用应由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扣除当年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固定资产折旧和其他资金来源培养学生的费用组成;第三,学生质量系K可从两种途径求得:一是根据学校对学生德、智、体进行考核,按百分制计分,以评定的平均值除以100为质量系数K;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毕业生跟踪抽样调查,再按百分制综合评分。指标P综合反映了每万元投资培养合格人才的数量。但在实际计算中将会遇到目前会计核算制度和学生质量评估方面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令K=1.

成才率=优、良、及格以上的学生人数/当年全部学生总人数×100%

2、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指标。高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科技成果在生产领域创造的价值是检查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但有一部分科技成果。特别是基础研究,是为科技本身或者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服务的,在近期生产领域不易实现成果的价值,因此只能用科研的质量和水平来间接考核经济效益。其指标分为两种:

应用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科技成果实现的价值/研制成果投入的价值×100%

科技成果的获奖率=获奖项目数量/科研项目数量×100%.

3、高校的社会效益指标。高校作为社会单元中的一部分,自身也必须不停地发展、完善、壮大,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在进行投资,培养人才、做出科研成果的同时,其自身的社会影响也在不断变化,评价其自身的社会效益的指标为:

高校绩效审计篇3

一、高校审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一)评价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是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高等学校已经形成了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格局,但作为国家预算的基层单位,高等学校的预算仍是国家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份,高校预算执行审计依然是高校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08]12号),要求各地高校“高度重视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严格预算执行审计”,“加强决算审计”,“即使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同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其中《意见》还特别指出了“通过预算执行审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由此可见,在强调高校预算执行审计重要性的同时,重视审查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已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目标。

(二)绩效审计是符合我国发展的主流审计理念与方法 绩效审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依靠有效证据对被审单位是否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发表审计意见的过程。它是效率审计(Efficiency Audit)、效果审计(Efleet Audit)和经济审计(Eeonomy Audit)的总称,即“三E”审计,是由***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提出改进建议,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监督活动。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核心内容,是国际审计发展的主流方向。2003年,国家审计署制定并颁布了《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了“实行财***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的要求;2008年审计署又颁布了《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了“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的要求。明确指出“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这一战略决策,既为我国的审计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对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始终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改革和发展进行。

(三)开展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发展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结合,是对高等学校预算执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考核,并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的活动。重视审查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已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目标,而且绩效审计的开展又能够十分有效地评价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因此,我国可以尝试将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和绩效审计相结合,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的创新。这一举措也符合《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在深入总结我国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审计方式和方法。……通过结合,协调各种资源和要素,加大审计力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各种需求,提高审计的效果和影响力”的要求。开展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提高高校教育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其关键是建立起与时俱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重点对高校预算编制、收入预算执行情况、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最终提高学校审计工作质量,改善高校预算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关键――构建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实现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一)从易于确定、争议较小的原则出发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在不同文献和微观实务上有着各种不同的要求。笔者认为,以下四个原则针对评价体系得建立比较重要且务实:一是整体与分类相结合原则可以提高审计评价结果的针对性。高校预算资金支出是高校及各部门活动的反映,建立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时要考虑整体性原则,使审计指标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有关要素和环节的关联,以及彼此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同时高校的各个预算执行部门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使用范围的预算资金也有不同的绩效及体现方式,因此,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应根据预算执行的适用范围分类建立,从而使得各项评价指标更具针对性。二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是确保审计评价质量的关键。建立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指标体系,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可以定量描述的项目,必须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才更直观更具有可比性,同时使得对预算执行续效程度的定性评价更具有证明力和说服力。对一些只能定性描述的项目,也需要全方位评价其综合效益,提高定性评价的科学性。三是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与时俱进。绩效审计指标的构成、内涵、数量等方面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我国各项经济体制的逐步建全和高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绩效审计指标体系也应随之改进和变化,因此,绩效审计还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动态性特征。四是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原则能真正促进发展。制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时,要将有利于***门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绩效和体现管理工作业绩的短期绩效结合起来评断,统筹兼顾,并尽量使短期绩效服从长期绩效,减少各种形象工程的出现,以促进学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确定宏观与公允的总体评价标准 总体评价标准是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根本性和指导性的标准,是对预算执行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基本规定,是审计人员衡量、评价效益的标准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的依据,也是预算执行部门应努力达到的工作目标。针对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总体评价标准,具体可包括:国家的法律或法规规定的方针***策;学校制定的预算目标、预算执行计划;国内外同类型单位、项目的先进水平;以前年度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内部控制制度等。

(三)建立突出重点、灵活对应的具体指标体系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具体指标体系是评价标准的量化表现,是将预算执行绩效通过有关绝对数或相对数具体表现出来。在建立具体指标体系的时候,务必突出重点、根据审计的目标,结合被审计单位的不同特点,灵活地选择或者设计指标,实现预算执行绩效考核。考核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常用的指标,例如:用来反映高校预算收支和分配绩效的具体指标,主要包括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绩效的指标和反映

经费内部结构的指标(见表1);衡量高校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学和科研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和学校资产、校产利用绩效指标(见表2);其他指标,如可以设计教育投资利用效率指标来衡量教育预算资金投入产出效果,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指标可以反映高校科研的质量和水平以及科技成果经济效益,高校投资、培养人才、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指标可以作为高校综合社会效益的评价依据等。

(四)实现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运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实现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有别于运用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或经济评价,要将监督、审查、评价、反馈结合起来,不但起到“免***系统”的功能,并切实发挥“建设性作用”。因此,不应仅仅在实际评审时才进行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而在前期决策评价即预算目标设定的时候,就应该形成确定的指标,从而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评价考核以及财务结算的业绩考核。后两者的考核结果形成决策评价,又成为下一期的预算目标设定的重要依据,如此周而复始,使得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从“结果导向型”向“目标――结果导向型”转变,实现对高校预算整体层面的“效率”、“投入――产出”、“潜力”地有效考核、评价和挖掘,使得学校资源更加合理配置(见***1)。

三、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改进――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最终作用

(一)预算编制绩效评价与高校发展目标的结合 通过检查高校以及下属单位的工作规划与经费预算、资金收支的街接情况,分析高校以及其下属单位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否与国家宏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相衔接,预算编制目标有无游离于学校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之外,是否兼顾资金投入的均衡性和连续性,有无出现埋头“切蛋糕”和盲目“争盘子”的现象。

(二)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与过程管理环节的结合 在审计过程中,要从细化审查预算支出结构人手,依托基本的审计方法,分析每一项预算资金的实际投入或耗用是否都是必须的,是否体现了效率和效益。同时,审计中不仅要检查财务方面的内控制度,还必须适度向有关业务流程和制度方面延伸,更深入地去发现和揭示财务信息难以反映但却直接影响财务运行结果的信息,进一步促进过程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高校绩效审计篇4

(一)绩效审计的内涵虽然绩效审计至今尚无统一定义,但国际上对其内涵的表述,可以概括为“3E”: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称,绩效审计与经济、效率和效益审计有关。国内一些研究者除赞同“3E”内涵外,主要对经济效益审计作了三方面界定:(1)根据正确的管理原则、管理***策和管理办法,审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2)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监管安排、措施办法和纠正问题所遵循的程序等。(3)将工作效果同预期效果对照起来,审查被审计单位目标实现的工作效力。2009年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内涵作了表述:高校内部审计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此外,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也指出,内部审计是***监督和评价财***收支、经济活动等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行为。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属于内部审计范畴,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综上所述,绩效审计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效果性审计、环保性审计和公平性审计,其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是绩效审计的核心内容。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一定程度上,效率性包含了经济性,追求经济性可能会影响效率性,经济性和效率性是效果性的前提条件,效果性是统筹效率性和经济性的发展方向,公平性和环保性是效果性的补充,是效果性非经济领域的体现。

(二)绩效审计的特征如果把行******型的审计规范在制度之内,可以看出,传统财务审计更加倾向于审计财务的收支情况,更加关注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主要倾向于财务管理方面的审计,当前已经形成统一的审计要求和比较成熟的审计技术方法,并有着较健全的法律规章制度作保证。相比较而言,绩效审计是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的是被审计对象的服务职能及管理效能。从审计成果看,绩效审计直接面对社会公众和***府公共职能部门,其审计结果直接反应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运行效果,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审计意见及建议,有利于组织宏观管控,实现目标。从审计范围看,绩效审计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收支审计,凡是与被审计单位经济运行相关联的领域,比如行***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的成效,在审计过程中都会涉及并影响着审计结论,这样对被审计对象的分析和评价才会更具体、更细致,针对性也更强。在审计方案实施方法的选择上,绩效审计较传统审计更具灵活性。比如,绩效审计的资料收集方法,可以为查阅、观察、外部调查、分析性复核、统计抽样、重新执行、集中讨论、重新计算,等等。再者,绩效审计也可以采用面谈、调查问卷、绘制流程***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综合研究,审计报告可以从多角度分析审计结果,无需拘泥于某一定性或者定量指标。在审计权限和披露事项中,绩效审计不仅仅停留在财务收支,也可以依法检查所有管理活动,对管理者资源利用情况全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国内部分学者认为,高等学校的绩效审计主要表现在教育投资效益的有效性和绩效评价体系的广泛性两个方面。

1.教育投资效益的有效性。这个有效性,主要取决于高校对人力、财力、物力的合理使用和有效使用情况上。其投资效益,具体表现为培养的人才和研究的技术,能为社会增加多少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能使受教育者提高多少劳动生产率等。

2.绩效评价体系的广泛性。新经济时代下,院系、学部、科研所、后勤服务中心以及校办产业等不同部门与经济实体使财会核算出现新的配置情况,导致高校资金管理愈发复杂多样,这种财会核算体系的多样性和资金管理的复杂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广泛性。***的十以来,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下,我国高校绩效审计快速发展,但受经济环境、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传统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仍然占审计的主体地位,绩效审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较为欠缺。实际工作中,既没有明确的绩效审计内容,也没有完善的绩效审计标准和规范,更没有可供借鉴的完整案例。此外,现行的审计监督体制还存在诸多缺陷,对绩效审计结果的处理也无法有效评价,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符合绩效审计要求等现实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二、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绩效审计理念缺乏相关理论支撑由于绩效审计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民众对绩效审计的认知程度还局限在“防止出现违规问题”的单一层面。即使是审计工作人员,对高校绩效审计也存在较多模糊认识,不能正确认识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务中不会利用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致使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迟迟不能全方位开展绩效审计。从国外先进审计经验看,绩效审计更侧重的是解决体制、管理、决策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此外,在我国审计领域,国内学术界对绩效审计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大多数研讨文章仅仅停留在必要性、重要性等宽泛范围,对深入钻研和实践调研的力度还不够。而对很多审计工作人员来讲,如何开展高校绩效审计,如何构建由目标、范围、标准、指标、体系等内容组成的完整审计框架,还具有较大难度。再者,绩效审计的开展程序也缺乏系统的理论论证和制度保证,即使开展了绩效审计,也存在很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审计结果也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二)审计制度规范和标准不健全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高校绩效审计的操作规范和准则。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却在不断修订和完善绩效审计准则,逐步明确绩效审计的实施与报告的具体要求。比如,自1972年美国首次颁布《***府审计准则》以来,到2003年已经对整个审计准则进行了4次修订。自1999年以来,我国陆续颁发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企业效绩评价标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等规章,为促进绩效评价开展,规范绩效评价行为,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奠定了制度基础。但是,反观高校绩效审计,还没有形成可靠的绩效审计规范和可操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审计标准也没有明确界定。虽然,有的高校已经着手制定了《绩效审计实施办法》,但由于绩效审计对每项审计所涉及的资料、事项、范围、环节的要求都较为广泛,在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下,其操作性和指导性均难以得到有效运用。

(三)审计人员的结构配备不合理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配备在5~10人左右,而且大部分审计工作人员主要来源于财务人员和审计、财经会计类专业,普遍缺乏法律、金融、公共管理和现代审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近年来各高校本着年轻化、知识化引进大量硕士毕业生充实到审计工作一线。但工作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老同志实践经验丰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强,但现代审计技术陌生,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年轻同志专业知识丰富,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审计软件,但缺乏实务经验,看不懂账。由于高校绩效审计方式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特殊性,审计工作人员还需要运用回归分析、建立模型等方法对高校经济运行效益开展综合评价。由此可见,只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此外,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及时组织审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使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素质等与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产生了较大差距。这种人员配备的不均衡性、综合素质的不完整性,都对开展高校绩效审计提出了挑战。

(四)传统财务审计工作量比重过大在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传统财务审计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例如辽宁某高校内部财务审计人员3人,2014年度计划安排经济责任审计8项,财务收支审计4项,还不算临时安排的专项审计。尽管合理安排时间,加大审计力度,这么大量的审计任务,如何让审计人员脱离传统的财务审计模式,运用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评价标准,高质量、高效能地完成现代高校绩效审计的工作需求,审计人员根本无暇考虑绩效审计的积极作用,这都极大地制约着绩效审计效益的发挥,高校绩效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难以实现。

(五)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严重不足数据资料(包括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审核、分析和评价,才能得出有效的审计结果。如果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缺乏真实性、完整性及有效性,直接影响绩效审计质量、审计结论,导致审计报告失去价值。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失真会增大绩效审计的风险及审计难度。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绩效审计过程中,主要手段还停留在因素分析法、***表法、统计分析法等传统方法上,虽然审计程序得到广泛运用,但大多数仅仅用来收集数据,还没有实行联网审计。相比之下,美国在开展绩效审计中,运用了行为科学方法、运筹学方法、决策模型研究方法和质量分析方法等现代科学方法,在审计手段上也普遍将计算机运用于计划、管理和审计数据库等方面,提升了审计质量和效率。此外,个别地方高校财务管理还存在漏洞,会计信息失真时有发生,降低了基础数据的可信度,这也给高校开展绩效审计带来了较大风险及困难。

三、开展绩效审计的应对措施

(一)牢固绩效审计理念,加强理论研究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要转变经济和审计理念,依照“与时俱进、创新求实”的思路,学习先进经验,拓展审计范围,自觉将绩效审计作为发展方向和学习重点,逐渐把绩效审计融入到每项审计工作当中,在探索求新中积累绩效审计经验,为全面开展高校绩效审计奠定思想基础。同时,要注重运用西方先进审计案例引导工作实践,最大化地提升审计地位,创造审计价值。此外,高校作为国家教育和科研的主要场所,要注重发挥强大的理论研究优势,深入探索绩效审计理论,以论坛交流、科研攻关等方式,加快绩效审计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二)完善绩效审计机构,保证审计***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好不好,***性如何,取决于学校***及行***领导的重视程度。一般来说,为保证内部审计的***性,高校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组织,审计工作由行***一把手即校长垂直领导,审计处长对校长负责。如此才能保证绩效审计的***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审计工作的公正性、有效性和客观性,更好地发挥审计职能。

(三)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建立复合型审计队伍开展高校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除了要掌握会计、法律、审计等基本知识外,还要有运筹学、统计学、系统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知识。此外,先进绩效审计方法的运用,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开展后续教育培训、组织审计理论和实务研讨和经验总结交流等方式方法,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确保审计人员始终坚持依法客观、公正、保密、胜任的原则,审慎地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与此同时,在审计人员的选拔任用上,也要注重配备专业、年龄和职称等结构合理的审计队伍,实现审计人员在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上的梯次搭配,优势互补,以提高绩效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四)探索建立绩效审计标准和指标评价体系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在高校绩效审计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难以找到合适的衡量标准和评价效益好坏的指标体系。比如,高校基建项目资金的使用是否有效益,需要通过一系列评价指标来跟踪实现,这就需要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高度重视审计结果的合理运用。一个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包括所有影响绩效审计开展的因素(如总体目标、社会效益、群众满意度等),这个指标体系需要根据高校的发展规划、教育理念的变化做出动态调整。诚然,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和指标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困难的过程,需要分层次、分专业逐步探索建立健全这种审计标准和指标体系,才能真正做到效益评价有据可依,逐步提升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绩效审计软件开发调研发现,尽快以专业审计软件替代手工操作,这是高校绩效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着手搭建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审计信息的动态更新和整体联动。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包含着诸多内容。比如信息管理、辅助办公、网络运转等。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还要注重加强资料库建设、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和开发等工作,使高校绩效不断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

(六)建立高校绩效审计问责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国际高等教育市场的多元变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再加上我国高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对内部审计的迫切要求,都为引入绩效问责制度提供了平台。作为保证绩效审计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术界达成了普遍共识,即坚持“问责结果与奖罚制度、行***问责相结合”。基本设想为:在内部审计部门成立专门问责小组,由部门领导直接负责,区分项目和年度对绩效开展情况跟踪问责,并定期通报好的做法和部门。同时,将绩效问责结果与职务晋升、绩效津贴和福利待遇等挂钩。实施绩效问责制度,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化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绩效审计工作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低成本、高产出”的良性循环。

高校绩效审计篇5

关键词: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问题;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在高校预算总额中高校专项资金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高校贷款资金在2012年年底超过2500亿元,人们开始关注高校专项资金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府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高等教育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要“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在管理经费方面要“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制度”。同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1年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一高校内部审计指南》,2013年又了《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所以目前来看管理高校专项资金的新焦点是如何有效审计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而促使我国有效开展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执行机制。

二、绩效审计相关概念

1.绩效审计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3E”绩效审计被西方国家提出,即“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效率性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能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产出是否讲效益;经济性是指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但用最低费用,即是否节约支出;效果性是支出资金后对比预期效果和实际所达到的效果两者之间的关系,即是否达到目标。国际上,绩效审计的概念因人而异。从资源配置和产出效应两方面来说,它对资源配置和产出效应优劣的组织活动或经济行为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并提出改进组织活动或经济行为的方案,是一种有效加强管理和实现公共责任的审计类型。

2.高校绩效审计

高校绩效审计是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有效利用资源和提高办学效率,高校绩效审计通过检查、监督和评价高校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进一步提出合理性的意见和可行性的建议,从而使高校绩效更加合理化。

3.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高校绩效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审计通过对高校某项投资项目(含人力、物力)专项财***资金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以及专项资金投资项目对受影响人的环保性和公平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专款专用,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改善管理。

三、高校专项资金的特点

1.来源的多元化

专项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上级拨款、自筹基金、***府拨款、社会各种捐赠款等四个部分。由于专项资金多元性的来源,从而导致专项资金管理的复杂性。

2.范围广泛但必需专款专用

专项资金按性质分为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基本建设类资金和其他项目专项资金。在使用专项资金时,应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避免与其他资金混用而影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及专项目标的完成。

3.投入大,占用时间长

大多数专项项目投入数额大,时间跨度长,都要经过一个或一个以上会计年度才能完成。因此,对于跨年度才能完成的专项年末也应将结余结转下年使用;对于当年完成的项目应及时回收或结转相应的专项资金。

四、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性

近年来,高校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高度关注,强烈要求绩效审计、动态管理专项资金。但目前我国高校专项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依然是财务收支审计,只能把握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难以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作出评价,绩效审计很好地弥补了这点不足。绩效审计通过对使用资金的效益性、经济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我国高校专项资金审计逐步朝着绩效审计这一方向发展。

1.监督资金按***策专款专用

高校专项资金在高校教育经费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高校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相比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资金使用必须严格按照申请项目的预算执行,不得随意调整项目资金数额或是变更项目内容,避免与其他资金混淆使用而影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及专项目标的完成。

2.更新高校审计观念

目前,高校(主要指公立高校)是财***拨款的非盈利组织,人们普遍认为高校财务风险小或无风险,无需社会监控资金。并且没有审计高校资金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只审计评价物资采购询价、资产验收以及协助相关部门进行日常工作。《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明确推进效益审计,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的要求,绩效审计已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如今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绩效管理为主的新型高校,高校绩效审计迫在眉睫,紧抓绩效审计这一中心,夯实绩效管理意识,更新审计观念这两个基本点,充分发挥现代审计职能的作用。

3.加强预算管理、优化预算支出、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预算管理是专项资金管理的核心。目前,预算管理在高校普遍存在一些薄弱问题,尤其是结构不合理的预算支出、预算编制缺乏科学规范性、预算审批中主观随意性强、预算执行缺乏严谨性、预算资金投入大收益低、预算绩效评价不完整等问题。由此导致高校办学经费效益低、专项经费不能规范使用、资产资源严重浪费、盲目引发巨额货款及高风险发展等问题。为了减少这些问题,必须在高校发展中对上述问题的根源及其原因进行查找,以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为突破口开展绩效审计,以绩效审计模式为核心,协同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社会责任审计等,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效益、易实施的意见与建议,防止铺张浪费和盲目发展,促进高校节俭办学、开源节流,通过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建设节约型高校。

4.保障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监督机制。

实施绩效审计可以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从成本———效果、成本———效益方面来衡量高校内部资源消耗和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对资金使用率低下、资产闲置浪费和流失、现象并存等问题,从源头上披露并遏制,边预防边治理,有利于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高校在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与办法时,根据高校专项资金制度体系、管理和使用规则,尽可能详尽规定各类专项资金的申报和立项程序、立项后的审批和使用、使用期间的监督机制以及使用后的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原则和办法。具体包括:(1)编制专项经费预算计划、预算方法的科学性,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以及资源投入的节约性等内容;(2)是否遵循法定程序及公开透明的编制预算;(3)专项资金使用后产生效益的评价指标,是否科学合理。这使专项资金管理及其使用更加便利有效,同时确保专项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2.实施全过程监督审计

大多数专项项目投资大,占用时间长,往往要超过一个或一个以上会计年度才能完成,因此将审计关口前移,事前参加各专项项目的预算评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经费变更调整实施跟踪,并在项目建设中期开展中期审计,及时压缩不必要、不合理的开支,严禁奢侈浪费,严格按项目预算执行,对资金使用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提出审计建议,事后参与项目验收,评价项目建设成效。

3.根据实际,找准审计切入点

高校专项资金涉及资金量较大,审计起来工作量不小,而高校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应全盘统筹,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切入点的选择应主要从项目立项、资金来源和运用三个方面着手,着重于立项依据是否充分,重点掌握资金来源渠道、金额、到账情况,仔细梳理资金的去向,根据项目预算、专项资金管理规定、考核办法等审计依据,判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地使用资金。

4.审计调查方法与专项审计相结合

专项审计具有宏观性、广泛性、多样性的特点。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审计对象应当是有代表性的单位和项目,从检查会计账目开始,检查专项资金的来源、使用、管理和效果。综合分析法在审计调查中常用,充分发挥审计调查涉及面广、内容单一、程序简化和多个小组平行作业的优势,确保统一的审计内容、完整的资料、可行性的分析、有效的评价有效结合起来。将专项审计与审计调查协调跟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在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差、局部效益好整体效益差等各种情况,在评价时需全局考虑,有效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效率中凸显着公平,使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性完美结合、全局反映。事实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及其应用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运用中,首要明确定性分析是基础,还需定量分析的具体化和量化,二者缺一不可,不能一味强调定量标准或者片面使用定性标准。

参考文献:

[1]韩东海,付桂彦.高校科研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4(8):28-33.

[2]田冠***,潘松剑.***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J].财会月刊,2011(8):82-84.

高校绩效审计篇6

【关键词】 预算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目前对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认识还不全面,仍然面临着如何导入和实施的挑战,但它毕竟是维护财经纪律、规范经费运作、提高使用效益、防止浪费的必要手段,是审计发展的趋势。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资金投入的增长,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这对内部审计参与高校监督、管理的作用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将审计关口前移,在实现“免***系统”功能的同时,有效发挥“建设”。开展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预算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学校管理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对预算资金的监督。

一、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内涵

绩效审计源自国外,引入我国已经二十余年,它是效率性审计(Efficiency Audit)、效果性审计(Effect Audit)和经济性审计(Economy Audit)的合称,因三者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均为E,故又称“三E审计”。具体而言,效率性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即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在多大程度上达到***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即是否达到目标;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即支出是否节约。开展绩效审计是指由***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提出改进建议,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监督活动。就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而言,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运用绩效审计的方法,对高校预算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计,依靠有效证据对被审单位是否高效地利用预算资金发表审计意见。开展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关键是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指标,衡量学校内各种资金的利用效率,考察投入产出的对比关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资金占用、消耗与效果的综合分析,评价预算资金利用情况,强化高校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揭露损失浪费和管理不善,并查找原因,促使其改进管理、提高效益。

二、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

相对其他类型的审计而言,预算资金绩效审计侧重于预算资金的效率性、效益性审计,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是基础,一般认为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主要审计预算编制是否符合《高校经费预算管理暂行办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法规规章,是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审查支出预算是否规范、细化、合理,是否坚持“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财力”的原则;经费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优先保障高校基本支出的需要、维持单位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本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合理安排其他支出;审查收入预算是否将所有预算内、外收入,包括单位财***补助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全部纳入预算范围,统筹考虑,合理安排。

(二)收入预算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

主要审计预算收入的来源是否合法,追加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按预算安排到位;预算外经费的收取是否符合***策规定,有无擅定项目、扩大标准、违规收费问题,有无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应上缴经费,有无零星收入不纳入预算管理和私设“小金库”的问题;专项收入是否及时纳入专户、专账管理;预算收入结余的结转和动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瞒报往年预算结余问题等。

(三)支出预算资金的合法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预算支出的合法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包括审计预算支出是否符合《***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资金和决算审计工作的意见》与高校财经制度;批准的预算计划其调整和追加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有无零星支出未列入预算,对无预算、超预算的支出是否查明原因;列支是否符合定额标准,有无未经审批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巧立名目发放各种津、补贴的行为;专项支出是否专款专用,高校建设支出、项目支出是否存在相互挤占的现象;各项支出是否合理,有无铺张浪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产生怎样的效益等。

三、预算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建立预算资金绩效审计指标或标准,应考虑效益评价的特殊性,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尽量采取量化指标。对于可以量化的影响绩效的因素通过设置指标的方式进行量化,利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指标对预算资金的效益进行深层次分析,使评价结果更直观更具有可比性,可以有效提高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而对于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评价而又重要的影响因素,则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全方位评价其综合效益。

(二)整体与分类相结合原则

高校预算资金支出是高校及各部门经济活动的反映,建立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指标时要考虑整体性,使审计指标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有关要素和环节的关联,以及彼此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同时,高校的各个部门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使用范围的预算资金也有不同的绩效及体现方式,如评价职能部门效益是看其决策是否正确,提供服务工作质量如何;而投资效益则看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投资目标等。

(三)可操作性与经济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内容清晰、方便操作、易于表述、不难理解,计算不太复杂,能够突出重点,避繁就简,数目少而精,不易操作的指标应舍弃。此外,指标的选取还要考虑现实条件及经济性,数据的获得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即能够收集到相关信息。

(四)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原则

长期绩效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但往往难以在短期内产生业绩;而短期绩效业绩明显,但多要通过一些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体现,对长期发展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制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时,要统筹兼顾,尽量使短期绩效服从长期绩效,避免急功近利,以维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效率与效果相结合原则

根据指标在整个体系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筛选,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指标,要综合考虑,避免单纯追求成果而忽视效率或单纯追求效率而不顾成果的现象。

四、评价预算资金绩效的主要指标

预算资金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是高校实现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关键,通过确定反映预算资金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的绩效审计目标,选择相关的审计评价标准,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

(一)衡量预算资金效率性的指标

机器设备使用效率=实际使用时数/可充分使用时数;***书资源使用效率=年出借量/馆藏;房屋使用效率=教学用房面积/房屋总面积;人均固定资产=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年末职工数;学生人均固定资产占有量=固定资产总数/在校学生总数;教学实验开出率=已开实验项目/应开实验项目;每个学生年均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年末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年末在校学生数;每个学生平均***书资料在册数=学校年末公共***书总册数/年末在校学生数;年末学生人均占用房屋建筑面积=年末房屋建筑面积/年末在校学生人数。

通过考核这一系列指标,可以反映一定投入带来产出的利用程度,促使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二)衡量预算资金效果性的指标

收入预算完成率=(财***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年收入预算数×100%;支出预算完成率=(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本年支出预算数×100%;自筹经费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率=自筹经费收入/总经费收入×100%(其中:自筹经费收入=学费收入+教育服务收入

+科研服务收入+其他服务收入+捐款收入+投资收入+所属机构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教学业务费比率=教学业务费支出/公务费支出×100%;科技成果的获奖率=获奖项目数量/科研项目数量×100%;高校社会效益=高校新增加的价值÷高校投入资金 ;学生就业率=当年就业学生人数÷当年毕业生人数。

这些指标综合反映预算完成情况、多渠道筹资的能力及产出的效果。一般来说,指标越大,说明效益越好。

(三)衡量预算资金经济性的指标

学生人均分摊的经费开支数=全年经费实际支出数/当年学生平均人数;学生人均分摊教职工人员经费=(全年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当年学生平均数;学生人均分摊设备购置费=全年设备购置开支数/当年学生平均数;学生人均分摊教学行***费=(全年公务费+业务费开支数)/当年学生平均数;人员经费和经费总支出的比率=人员经费/经费总支出

×100%;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比率=人员经费实际支出数/教育事业费实际支出×100%;人员经费比=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100%。

这些指标综合反映高校培养一个学生当年开支的经费或人员经费占各类支出的比率,与同类院校或历史水平相比,在保证学生质量的前提下,指标越小,说明培养一个学生的成本节约或经费发挥了更大效益。

总之,开展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是提高高校教育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其关键是建立起与时俱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并运用该指标对预算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最终达到提高学校审计工作质量,改善高校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章毓育,张佳春,李远勤.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思考[J].财会通讯,2009(3).

[2] 刘研杰.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探析[J].财会通讯,2007(5).

高校绩效审计篇7

(一)注重专项审计调查,忽视项目审计

从目前具体的审计结果进行分析,高校内部大部分的财***支出审计工作都是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对于全面审计调查非常少见,主要原因是因为审计机关所有的工作人员比较匮乏,但是审计具体的工作量逐渐增多,这就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对所有的高校都进行比较全面具体的审计工作,因此,对于我国高等院校具体的教育经费进行的审计工作只能是专项审计调查。虽然审计人员比较少,审计的范围非常窄,无法实现对所有高等院校都完成全面的审计工作,但是不进行项目审计调查的工作,无法深入的评价高校的具体情况,因此,不能提供具体的整改意见。

(二)没有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规范体系

高校内部财***支出绩效具体的评价,一般都是利用通用的一些财务规则并设立具体的指标,对财***支出具有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我国广东省制定的财***支出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将总资产反映出的增长率作为具体的发展潜力指标,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资产整体的利用效率,按照这样的趋势,如果大部分高校只是盲目的进行扩张,盖一些并不实用的豪华大楼,这种情况会使总资产增长的速度逐渐增加,但是,股东资产具体的利用效率如果比较低,这就不能证明财***资金具体的最终利用效率比较高。因此,财***支出具体的绩效评价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三)指标评分方法不够完善

想要得到最终具体的评价结果,需要对所有的指标值都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最终进行综合。这就会涉及到无量纲化等内容。具体的无量纲化是指利用各种数字变化完全抵消原始指标影响,从而有效的解决指标具体的综合问题。但是,这种无量纲化具体的指标并不能代表最终的总评分。但是,在我国所有的评价工作中,最后的指标评分只是根据标准对照最终的得分,其中的评价标准并没有科学规范的制定,并且最后的结果大多都是利用工作人员日常的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并不准确。

二、完善我国高校内部财***支出

具体的绩效审计评价高校内部的财***支出具体的绩效审计评价属于一个非常复杂繁琐的系统,并且是多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的繁琐系统,建立科学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过程。第一,评价目标的选定,其中主要包括对总体目标的选择与确定,并对目标进行细致划分。第二,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需要确定好需要建立的指标体系,然后,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检查并合理的优化。第三,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模型的具体选定,其中包括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并确定评价的标准规则等。第四,进行综合评价,包括采集具体的数据资料,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评估,对模型参数进行适当的评价等。第五,对确定的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检测,从而有效的判断评价模型以及各种评价的具体标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具体的要求,如果最终的结果表明并不符合相应的要求,需要进行及时的修改调整。第六,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评价报告,包括对评价结果进行公正的书面分析,撰写具体的评价报告,最终将评价得出的最后结果进行公布,将得到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存储。其中,在前三个过程中,虽然我国仍然没有比较健全完善的高校内部财***支出具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不过,部分***门已经开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三、结束语

高校绩效审计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绩效审计;特点;建议

高职院校是运用财***资金和自筹资金完成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事业单位,学校资金使用状况对各项人才培养方案能否顺利实施有至关重要影响。因此,根据国家审计署关于到2012年要对所有审计项目都将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规定,探讨高职院校开展绩效审计问题,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节约办学经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高职院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策激励下,河南省的高职教育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据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9年底,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共99所,其中,本科院校43所,高职院校56所,在校生共计136.88万人,本、专科在校生分别为61.61万人和75.27万人,本专科之比为4.5∶5.5,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半壁江山。近年来,河南省高职院校为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利时机,在争创国家、省级示范性、骨干性高职院校的动力推动下,为改善软硬件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均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就,但***府拨付给高职院校的财***资金在用于日常经费开支方面,已是捉襟见肘,所以大量的建设资金往往需要高职院校通过市场寻找,高昂的筹资费用,进一步加剧了高职院校的财务困难。相对于教育资金紧缺的现实,高职院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办学成本核算模糊、资金浪费严重等问题却突显:对未来人才需求缺乏预测,专业忽上忽下左右摇摆,盲目购置一些价值昂贵的仪器设备却长期闲置;基本建设方案缺少可行性论证,建设资金留有缺口形成“胡子工程”;设备维护修缮工程没有长远规划,损失浪费严重;校办产业运营机制不健全,职责不清,经营管理不善;特色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综合实训基地等专项建设经费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被截留和挪用,建设质量大打折扣等等。据统计,2009年,河南省教育系统对2 416个项目实施了审查,审计资金总额123.5亿元,发现有问题资金5 588万元,促进增收节支4.7亿元。河南高职院校的审计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审计,而针对人、财、物使用管理状况的经济性、效果性及效率性的绩效审计则是微乎其微,这难以适应我国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发展的新形势。因此,根据国家审计署的规划和***17号令的要求,为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又好又快发展,在河南省高职院校推动开展绩效审计已迫在眉睫。

二、高职院校绩效审计的内涵及特点

高职院校的绩效审计是高职院校内部***的审计组织和人员,依照经济技术标准和相关法规,对学校各部门及人员履行岗位责任情况进行审核检查,分析评价其使用学校的人、财、物资源实施的项目及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并出具报告的经济监督活动。绩效审计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审计人员的变动性

绩效审计是对学校人、财、物等资源运用过程及使用成效的一种新型审计,属于管理审计范畴。它要求从事该项审计工作的人员要熟悉高职教育规律,懂得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设备管理及基本建设管理等。河南省高职业教育在国家***策鼓励下尽管发展迅速,但是就其现状而言,各学校主要是重视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和教师的培养,管理人员缺乏特别是高素质、符合绩效审计工作需要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奇缺,难以满足审计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开展绩效审计就必须依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借助大量“外脑”,采用专家咨询或直接参与的方式,组成专兼结合的审计队伍,审计人员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变动性特征。

(二)审计对象的多元性

绩效审计的内容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它可以是单位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项目审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审计,也可以是基建项目全过程审计及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全面审计。审计对象呈现出多元化、复杂性特征。这就决定了每个审计项目使用的审计方法、审计依据、审计实施程序、审计取证、审计结论的质量要求和控制以及审计成果的运用等方面不具有可复制性。它要求审计人员要边实践、边总结,逐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三)审计依据的层次性

绩效审计依据是指用于衡量审计对象绩效水平的尺度和准绳。绩效审计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实现评价的科学性依赖于诸多因素和条件,这些都需要一个可供依据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既是管理部门或审计人员对实际效果进行衡量或评价的鉴定要点,也是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意见的依据。在审计中对项目或活动的分析与判断既可选择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管理规定等高层次***策性标准,也可选择工程施工、性能参数等技术性标准,以及资金成本等经济性标准。只有将不同层次的审计评价标准合理加以使用,才能对被审事项的经济性、效果性及效率性做出恰当评判。

(四)审计服务的内向性

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挖掘内部资源,提高人财物的使用效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所以围绕服务于内部管理开展的审计活动,在对经济性的评价上要侧重于被审活动中资源的取得、使用以及管理是否节约、合理,协助学校决策层改善管理,节约资源,增加学校的资产价值;在效果评价上要通过对被审活动实际取得的成果与预期成果的对比分析,确认目标实现的程度,协助决策层最大限度扩大工作成果;在效率审计上要通过投入与产出比的分析,优化业务流程,协助决策层提高工作质量,实现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的有机统一。

(五)审计环境的复杂性

高职院校的绩效审计是一种内部审计,学校内部控制环境对各项工作的实施、运行及结果均会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各高职院校发展壮大的路径各不相同,人财物等资源的筹措渠道各具特色,学校领导者的管理哲学和工作作风、操守和价值观、能力评定标准、内部组织架构、职责权限的分配以及人力资源***策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审计环境的复杂性,就要求审计人员做出的审计结论一定要符合被审单位特定的生存环境,因时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他人的审计方法,工作要体现独创性。

三、高职院校绩效审计评价应坚持的原则

***关于做好教育审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绩效审计是当前教育审计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深入研究绩效审计操作办法和指标评价体系,通过绩效审计评价可以找出学校管理、决策、效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推动高校建立绩效管理机制。绩效审计评价是指运用经济技术方法和特定指标体系,对照既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项目一定运行期间的工作成果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它既是绩效审计的重点,也是绩效审计难点。根据高职院校发展现状,高职院校在开展绩效审计时应当把握以下评价原则: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对可以定量描述的项目,必须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价,才能使对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程度的定性评价更具有证明力和说服力,评价结果才更直观、更具有可比性,才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而对只能定性描述的项目,还需要全方位评价其综合效益,提高定性评价的科学性。建立绩效审计指标体系,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尽可能采用量化指标。

(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

高职院校的核心工作是贯彻、执行***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策,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绩效审计既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利益诱导法则,通过要素投入与产出对比分析,评价被审项目运营的微观经济收益,又要从学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出发,评价人才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贡献,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相统一原则

绩效审计不能简单用一个“好或坏”、“高或低”、“对与错”来完整地评价一个绩效审计事项。因此,衡量一个审计事项的绩效实现程度的标准往往有一定幅度,是一个区间变量。绩效审计是使用一定可量化的表示程度的各类指标来表达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通过若干绩效审计事项绩效状况不同程度的综合描述,来全面反映出审计事项的绩效状况。绩效审计可以用不同的绩效档次标准来评价审计事项的绩效程度。经济性侧重于资源要素投入的节约性,效率性侧重于工作质量的时效性,效果性则是项目目标实现的程度及收益,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要做到三者的有机统计,不能自相矛盾。

(四)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必须简明、具体、易懂,便于审计人员进行分析,易于判断被审计对象绩效的好坏,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相应标准,得出客观、合理、被审计单位认可的审计结论,提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

(五)相关性原则

绩效审计的突出特征是以审计“资源”为目标导向,而不是仅以“资金”为目标导向的审计方式。资源的投入既包括货币资金投入,又包括教学仪器设备、实训场地、耗材等实物资源、人力资源、时间资源等。绩效审计评价涉及对被审项目资金以外的诸多绩效要素状况发表评价意见并提出优化绩效水平的管理建议,它必然涉及诸多非财务数据的绩效标准内容。审计人员选用的评价标准应与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相关,评价结论应与被审事项的资金审计目标、资源利用或被审计项目需求相关。

四、开展绩效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遵守审计准则,规范审计行为

为了使审计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常规化的轨道,河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4号令)和《***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17号令)等文件精神,结合本省实际,在2010年7月研究制定了《河南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河南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准则》、《河南省教育系统财务收支审计办法》、《河南省教育系统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实施办法》、《河南省教育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河南省教育系统固定资产审计实施办法》、《河南省教育系统处级以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河南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处理处罚暂行规定》等八项制度,这八项制度的颁布实施,对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职院校健康有序、高水平地开展绩效审计有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的审计人员要认真研读、领会《八项制度》的内容,依据相关准则规范审计行为,不断提高教育审计质量和水平,使审计“免***系统”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二)以顶岗挂职方式组建审计队伍,破解绩效审计人员不足的瓶颈约束

绩效审计就其审计内容而言是一种综合审计,在审计主体的人员构成上应包括:财务管理、工程管理、经济管理、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专家。我国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刚刚成立,人员数量有限,而且审计人员多数出身于财会职业,起点较低,结构单一,专业水平有限,难以满足绩效审计对人员综合素质的需求。不解决人员不足的瓶颈约束,要推进高职院校开展绩效审计就只能沦为空谈。笔者认为只要创新管理模式,这一难题从学校内部是能够顺利解决的。事实上,高职院校在发展过成中构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为实施绩效审计储备了优质的“专家库”,高职院校如果以学校内审机构为主体,以校内“专家库”的双师型教师为依托,让不同专业的教师以顶岗挂职模式参与绩效审计,既可以满足不同审计项目对不同审计人员的能力需求,保证高质量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参与绩效审计活动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一种模式。通过完善的内部奖惩机制,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深化校务公开的内涵,实现师资培养与绩效审计“双赢”。

(三)以项目审计为抓手,稳步推进绩效审计

高职院校开展绩效审计是一个崭新的工作内容,它涉及的面比较广,在目前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经验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不能急于求成,要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稳步推进。首先应当通过财务审计,提高经济管理信息的核算质量,为绩效审计提供客观的评价基础。其次,要把师生关注的诸如:新校区基本建设项目、集中性的大型招标采购项目、财***资助的投融资项目、专项资金支持的示范性建设、特色专业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以及综合性实验实训室建设等重点项目作为审查的准切入点,以项目审计为抓手,从项目立项、分步实施到成果验收全过程介入审查活动,以发挥绩效审计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经济监督作用。最后,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成熟的审计技术,总结交流审计工作经验,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方法,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四)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审计评价体系,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审计标准的制度建设一方面为审计人员提供遵循的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考核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相对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更注重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绩效审计项目涉及业务领域众多,专业差异较大,不能指望套用现成的绩效评价标准来实施绩效审计。从国际上来看,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也是通过制定指南的方式,指导开展绩效审计。我国高职院校构成复杂,开展绩效审计必须要立足学校的实际,要从预算审查方面构建经费收支核算评价指标;从招生规模、生均培养费用、师生比、设备利用率等方面构建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从经济社会成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基本建设标准等方面构建学校投资效果评价指标和管理评价指标,逐步建立一套适应学校特点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相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综上所述,绩效审计将逐渐成为未来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通过绩效审计能够客观衡量学校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学校重大项目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对其资源配置、管理和使用的开展综合分析,对学校各单位的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评价与监督,促进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开发,以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高职院校推行绩效审计在客观上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但只要我们认真探索,寻求有力的对策,必将推动绩效审计在我国高校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立平.高校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0(3).

[2] 郭玉红. 绩效审计――高校审计的发展趋势[J]. 经济师,2010(02).

[3] 张学平,孙红梅.我国高等学校绩效审计的对策探讨[J]. 会计之友,2010(10).

高校绩效审计篇9

【关键词】内部审计 绩效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内部审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工作,需要设计者既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全面调查掌握单位的内部审计运行体系,对绩效评估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并在实施绩效评估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一、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估指标单一,指标权重赋值简单,考核的方法也不完善,难以客观、科学的反映一个部门的真正的绩效。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评估考核指标考核面太窄

高校内部审计的价值定位主要是监督、鉴证、评价、服务和管理控制,现行评估考核指标多偏重于对监督、评价价值行为的考查和内部审计机构基础建设、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估,而对服务和管理控制职能的考核不足,不利于体现高校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改善管理、提高管理和经营效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而服务职能的实现更能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也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对于高校内部审计考核指标的权重赋值,主要是设计者根据工作经验,主观想象得出的权重,没有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并予指标权重赋值。

(二)评估考核操作缺乏客观性

评估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立,主要是列举与审计工作相关的项目,如审计工作组织和领导、审计机构及地位、审计队伍建设、审计职责履行、审计覆盖面等等。这些指标评估时,评估人难以客观的把握尺度,有个人的随意性,况且在评估的过程中,现有模式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派出评估检查组,由检查组听取汇报并检查被评估方整理的材料后评估打分得出结果,没

有进行科学的计算处理。

二、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从高校内部审计的现实状况及战略发展看,内部审计的目标包括审计机构建设、审计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审计业务程序(即审计步骤)、审计业务规范化情况、审计作业合法合规的情况、审计作业的完整性情况、审计工作量、采纳审计意见及建议数、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审计创新(含理论研究)等组成的多元绩效评估系统。在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时,将上述目标分解的内容整合成审计基础建设、审计作业质量、审计成果三个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分别设立若干二级指标,甚至再细化为三级指标,并且在各具体指标中设置评分细则,或者是评分的具体明细项目,同时改变各个指标全部是量化指标的局面,构建一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利于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的进行内部审计绩效评估。

(一)审计基础建设指标体系的构成

评估内部审计的基础建设情况是内部审计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基础建设的好与差是影响内部审计绩效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对高校内部审计进行绩效评估时,应该从高校内部审计制约绩效水平的因素出发,把内部制约因素和外部反映状态、动态运行和静态结构有机结合,把显性的管理状况和隐形的发展潜力结合。鉴于此,审计基础建设指标主要包括机构建设、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共计三级指标,其中机构建设又包括审计组织和领导、审计机构及地位、审计经费保证情况、审计职责履行情况等四个因素;制度建设包括审计制度制定情况、制度执行清况、审计管理效率情况等因素,而审计人力资源建设则包括审计后续教育、人力资源结构情况、持证上岗情况、勤***廉***状况等四个影响因素。

(二)审计作业质量指标体系的构成

审计作业质量是体现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相比,由于所处地位不同、职责功能差异,审计作业全过程所涵盖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其差异性突出地表现在内部审计作业全过程在前后阶段都会比外部审计有独特的延长线。高校内部审计作业全过程应该包括审计项目立项、审计项目审前调查、下达审计通知书、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日记、编写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和审核审计报告、下达审计意见与审计决定、审计结果执行、审计档案的整理、归档等主要环节,其中审计项目立项和审计结果执行是内部审计特有的两个重要环节。在审计绩效评估指标的构建中,既要考虑内部审计作业的环节,也就是审计作业的步骤(即程序性),也要充分考虑内部审计作业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从而在审计作业质量指标下设立审计业务执行作业程序(即审计步骤数)、执行内部审计准则规范的情况、审计作业合法合规情况以及审计作业完整性共四个二级评估指标。

(三)审计成果指标体系的构成

审计业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工作量,二是开展审计工作所取得效益。审计工作量主要还是指审计内容,即审计开展了诸如财务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之类的审计内容,但各高校审计因审计力量的差异以及学校内部管理需要的不同,开展的审计内容也各有差异,但总体来说,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一般都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基建及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审计调查等内容,而对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等类型,只有少数内部审计力量较强的高校开展起来了。在审计工作量评估指标中的评分细则应考虑如下指标因素:基本审计内容开展比率、审计内容(审计类型)数、所开展审计内容占高校内部审计内容比率。审计效益的实质是审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审计成果。审计效益分可计量效益(经济效益)和不可计量效益(管理效益)。不可计量效益指无法直接用货币进行计量的审计成果,如提出的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的制度等。内部审计通过开展各项审计活动,一方面强化了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审计监督,保证了其正常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完善了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堵塞了漏洞,提高了管理水平。可计量效益指可以直接以货币为单位进行计量的审计成果,如工程审计核减额、促进被审计单位增收节支额、收缴罚款额等。在审计成果指标一级指标下考虑设置以下四个二级指标:审计工作量、采纳审计意见和建议数、审计取得直接经济效益、审计创新(含理论研究成果情况)。

总之,为了使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所建构的结构模型与审计的实际工作情况相吻合且紧密关联,必需科学的确定高校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估指标,并且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也对审计工作及其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目标激励和强化激励的措施也必须通过一个审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支海坤.高等学校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高校绩效审计篇10

关键词: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

中***分类号:F23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156—04

一、 “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绩效评价理论的基本原理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源自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与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创始人兼总裁David Norton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 提出的一种创新的绩效评价方法和体系[1]。

“平衡计分卡”突破了传统的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衡量企业业绩的方法,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了能促使企业愿景实现的非财务的其他驱动因素,即由财务、客户、内部经营管理、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组成的绩效指标架构,每一维度设计适当的评价指标来综合评价企业的绩效,以期达到“短期与长期目标、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滞后和领先指标、外部与内部绩效”等多方面的平衡。“财务”维度采用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估指标,显示企业的愿景及实施是否对改善企业盈利做出贡献。“客户”维度选用衡量企业满足客户的要求和利益程度的指标,反映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目标客户的期望为出发点。“内部管理”维度反映企业是否完善关键内部的流程以吸引和留住目标客户;选用衡量内部运营绩效的指标,以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业务流程为核心。“学习成长”维度是指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而在培养、引进等方面所必须的基础性投资。这四个评价维度相互依赖、支持和平衡,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绩效评价体系[2](见***1)。

***1 “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绩效评价模型

“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保留了传统上衡量过去绩效的财务指标,并且兼顾了促成财务目标的绩效因素,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使业务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平衡计分卡”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 75 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工具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平衡计分卡”的实践项目中受益。同时,“平衡计分卡”还延伸到非盈利性的组织机构中。资料显示,平衡计分卡在国外高校中应用日趋广泛,很多高校都采用了这种绩效管理方法,它也逐渐成为高校实施战略管理和评价的一条捷径。与国外对平衡记分卡的应用相比,我国平衡记分卡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应用也只在探索阶段。本文采用平衡记分卡原理,针对高校建设目标特点,对平衡记分卡进行了适当修正,使平衡计分卡应用更加适合高校预算执行绩效管理的特点,最终应用平衡记分卡管理工具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二、“平衡计分卡”理论运用于建立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是以管理学中的战略绩效管理理论为基础的。这一理论来源于企业行为研究领域。绩效评价早在19世纪初已见雏形,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后,平衡计分卡的提出,标志着绩效评价进入战略绩效管理阶段。战略绩效管理是将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然后再确定绩效目标和编制预算统一协调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实现战略目标的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管理过程。高校是非营利组织,以追求办学效益为主要的价值取向,高校绩效评价与预算同样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目标就是“在预算经费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来评价高校预算经费执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办学绩效的提高,以保持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3]。由此可见,高校的绩效审计评价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关注经济事项运行和内部管理过程对高校愿景和社会效益的影响,关注高校未来发展潜力。其目标内涵与“平衡计分卡”的精髓基本一致:以全面均衡的评价视角兼顾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过程驱动与目标结果等互为因果的逻辑整体,对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全局性的审计评价。尽管高校与企业在平衡计分卡的具体要求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只要针对高校预算执行和审计的特点作相应的调整,就同样可以建构一个可行于高校的系统化、合理化的预算执行绩效平衡计分卡审计考核体系。

三、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指标的设置应以绩效审计目标为本,能够对预算执行的综合绩效进行全面评价,系统反映预算执行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2.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与绩效目标有直接联系的,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绩效表现和实现程度的关键核心指标。

3.因果关系原则。各指标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以通过四个维度中指标间的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

4.可衡量性原则。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量化和具体化,只有量化的指标是可以考核的,必须将要考核的指标进行量化,同时有稳定的数据来源、可信的衡量标准或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来支持指标。对无法量化的影响绩效的因素采取一些特殊方法进行估量或用相关定量指标间接反映。

5.可操作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便于分析和判断被审计对象绩效的好坏。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校绩效审计10篇

学习

金融类学术论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类学术论文,内容包括金融类学术论文题目,金融毕业论文以及参考文献。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也快速上升,金融工程专业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门专业。作为培养金融工程人才的财经类院校,却应

学习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10篇,内容包括机电安装工程方案清单,机电安装工程资料目录大全。2施工单位的素质水平不高施工单位是整个施工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执行单位,但是不少施工单位为了利益,不设置内部质量检测机构和不建立有效的监

学习

教师继续教育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继续教育10篇,内容包括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及方案,教师继续教育退税。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工作。首先,将教师素质提高的终极目标进行阶段性的分解,使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

学习

机电工程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工程10篇,内容包括机电工程收获与心得,机电工程实战案例。4.基于非接触式热压印技术的微透镜阵列制作王迎春,谢丹,张鸿海,WANGYing-chun,XIEDan,ZHANGHong-hai5.基于坐标测量机的轴向立体视觉测量方法研究汪玮,卢科青,王文,WANG

学习

高校师德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师德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师德论文10篇完整版,高校教师师德征文范文。理论知识学习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掌握充分、扎实的理论知识,再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以此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但有的高

学习

煤矿申报材料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煤矿申报材料,内容包括煤矿企业文化先进个人申报材料,煤矿信息报送范文。“以珍爱生命为荣,以危害安全为耻,以自我管理为荣,以等靠依赖为耻……”xxx同志时刻牢记着煤矿职工职业道德“八荣八耻”观,他严把安全,珍爱生命,用自己的

学习

高校德育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德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德育论文范文摘要及关键词,高校德育论文。德育目标既体现德育的目的性,又规定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长期以来,由于受***治结构、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

学习

矿山机电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矿山机电10篇,内容包括免费矿山机电论文,矿山机电知识大全。与此同时,有些机电设备招标采购时相关招标人往往无法全面考虑到机电设备使用的外部特定环境如气候、海拔、使用地点等因素,致使有些设备不能满足现场实际情况,诸如此

学习

出纳学习计划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出纳学习计划,内容包括出纳近期学习计划,出纳的学习与培训计划。[课题项目]本文系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高专会计(税筹方向)专业《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1

学习

机电自动化技术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自动化技术10篇,内容包括机电自动化基础知识,机电自动化高工答辩。一、我国机械发展的历程及现状机械对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古至今我国机械发展经历了以下历程,中国传统机械运用时期(石器时

学习

机电一体化技术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10篇,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近十年的成就,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知识。机电一体化;概述;发展前景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这促使了工业技术的更新发展,进而带动了机电一

学习

机电行业贸易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行业贸易10篇,内容包括机电贸易公司的盈利模式,机电产品出口行情。国际贸易理论界对“贸易摩擦”并未作专门的定义。综合比较普遍的理解,“贸易摩擦”指各国(地区)之间、各国(地区)相关产业之间、一国(地区)的产业或企业

学习

汽车机械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机械10篇,内容包括汽车机械钥匙,汽车机械的认识。近年来,在社会的发展之下,汽车行业也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汽车的关注点也从价格转移到安全性上。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

学习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财务分析指标10篇,内容包括最新医院财务分析报告例文,医院财务分析报告的方法和意义。医院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指医院以财务报表和必要数据作为依据,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结论,制定出能够满足医院管理的财务评价指标。医院

学习

高校师德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师德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师德论文10篇完整版,高校教师师德征文范文。理论知识学习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掌握充分、扎实的理论知识,再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以此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但有的高

学习

高校德育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德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德育论文范文摘要及关键词,高校德育论文。德育目标既体现德育的目的性,又规定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长期以来,由于受***治结构、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

学习

高校招生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招生10篇,内容包括高校招生话题大全,高校招生名单哪里看。一位考生家长的两次志愿经历赵彦学家长易陷的十大志愿误区北雁我眼中最可爱的人姚竹,盛圆珍,张英楚,刘露雯你就是自己的Superman何君华高三,打翻的五味瓶吴扬,曾盼,

学习

高校财务分析论文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财务分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顺丰控股财务分析论文,圆通快递财务分析论文。财务分析课程是针对高校财会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是一门集理论、实践与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随着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快速

学习

高校美术艺术设计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美术艺术设计10篇,内容包括大学创意美术设计高分作品,大学美术设计作品。(二)高校盲目扩招当前,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高考扩招成了一大趋势。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艺术设计人才也一样。通过对相

学习

高校档案管理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档案管理10篇,内容包括高校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起草说明,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规定。一、首先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充分认识高校档案的价值、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充分认识高校档案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如果对

学习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档案信息安全10篇,内容包括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高校档案信息化存在的技术问题。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保障网络上传输的、系统中存储的、用户使用的档案数据是真实、完整和有效的

学习

高校财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财务10篇,内容包括高校财务内控,高校财务难做。高校财务信息化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的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现代的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