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阐释】
关联词是指用来连接几个词、短语或者句子,表示一定逻辑关系的词语。递进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在意义上有进一层的关系,例如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等关系。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则是指能够表示分句在意义上进一层关系的,且有一定逻辑的词语。
分句之间的这种关系,必须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来表示。表示递进关系的常用关联词有:1.单用的。例如,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并、甚至、更、以至、何况、况且、尤其、还、甚至于等。2.配对使用的。例如,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还、也、甚至)……;尚且(况且)……,何况……。
【经典举例】
例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分析: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是厌恶中带有讽刺意味的。这句话先用比喻描写出清国留学生盘着“油光可鉴”的辫子的丑态,然后作者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还”,进一步写出他们扭脖子的样子,而且用反语表现了自己对他们以丑为美的唾弃和憎恶之情。
例2.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鲁迅《藤野先生》)
分析:作者先用芦荟作类比,为下文写自己在仙台所受的优待作铺垫。第一句话中,作者先写芦荟一到北京就被“请进温室”,然后用关联词“且”表示递进关系,进一步表现芦荟受到优待,说明“物以稀为贵”的道理。第二句话中,作者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但……,还……”,进一步写自己所受到的优待,表达自己作为弱国国民的辛酸。
例3.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鲁迅《藤野先生》)
分析:这句话是递进关系的复句,作者用关联词“不但……,连……”,写藤野先生认真批改“我”的作业,进一步表现出他诲人不倦和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
例4.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牛汉《我的第一本书》)
分析:这句话中的关联词“更”说明它前后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这里的“第一本书”既是指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指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就意味着忘记了知识的源头,更忘记了人生的起点。忘记过去,就是忘本。“本”在这里首先指课本,更是指人生历程中有价值的基础性东西。
例5.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分析:从桥的设计写到施工技术,作者用了关联词“更”,表明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表现出作者对赵州桥设计和施工的高度赞扬。
例6.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孙犁《芦花荡》)
分析:这是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用“而且”这个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连接两个分句,生动地揭示出当时的环境气氛,也表现出作家深厚的文字功底。
例7.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分析:这句话用关联词“并”,使第三个分句与前两个分句之间形成递进关系,通过写皇帝给骗子的奖赏,进一步表现出皇帝的愚蠢和昏庸。
【跟踪训练】
认真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填写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1.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_________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2.过了这么多年,藤萝花又开花了,_________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3.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
,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
4.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____________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
5.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_________是一个技术人员,________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
6.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________在鸭群中是如此,________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7.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__________
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8.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________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9.我们发现她们________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
10.喜鹊构成的桥_______意义好,形式________自由,生动活泼。
参考答案
《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1.而且2.而且3.并且4.尤其5.不仅、而且6.不仅、连7.况且8.以至9.不但10.不仅、也
《夸张》
1.(1)扩大夸张(2)超前夸张(3)扩大夸张(4)缩小夸张
2.B。“把胡子气断”不符合实际,没有真实感。
3.B。B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的目的是在事实的基础上故意扩大或缩小,达到一种语言效果。“翻江倒海”表示水势浩大,声势很大,用在这里不恰当,因为蚂蚁不可能在水中,本句失去了客观的事实基础,属于夸张失当。
4.D
5.(1)夸张。突出表现了皇帝爱穿新衣服的心理,也表达出作者的讽刺之情。(2)夸张。突出表现了监房的寂静。
6.提示:应按照要求选择词语,并正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示例:在家庭中,我是全家的希望,从爸爸、妈妈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这个重要的信息。每天,爸爸、妈妈除了忙工作,一门心思就在我身上。“努力呀”“学习呀”,尽管爸爸、妈妈不是整天挂在嘴上,但我何曾放松过自己,我总觉得手中的钢笔承载着全家希望的千斤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