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体写作篇1
一、对两种文体的认识
文体是指具有内容形式的共同特征,由文章系统各要素有机结合而呈现的整体状貌,并具有相似功能的文本类型。写作教学的两种文体类型主要是实用文体和文学文体。
1、对文学文体的认识
在文学文体写作教学中,常用的文学性文体写作训练的内容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及由这四大文体发展而成的小品、报告文学等作用于审美鉴赏方面的写作。这类文体写作强调的是写作教学的“艺术性”。这种文体写作教学主要是主张从学生的个人情感出发,教会学生体会在有限的词语中尽可能包含丰富的意蕴,唤起学生的艺术感受, 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技巧,以一种内隐的方式含蓄、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在文学性文体的熏陶下能够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2、对实用文体的认识
实用文体写作教学中,常用的实用性文体写作训练的内容包括公文、 事务文书、各类专业文书及新闻、论文、广告等作用于实际应用方面的写作,这类文体写作强调的是写作教学的“实用性”。这种文体写作教学是主张从实用性出发,教会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到的实用文体的格式,以达到学生能够拥有日常生活中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二、写作教学中关于两种文体写作融合存在的争议
人们关于在写作教学中实用文体写作和文学文体写作两者之间如何取舍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一种说法是“文学情结是应用文写作的羁绊。”也就是说在实用文体写作教学中,不可以把文学文体的“文学性”带入写作教学。持这种看法的人是担忧在实用文体写作教学实践中, 教师为了迎合学生对课堂效果的趣味性而把文学文体所体现的文学手法或者审美特征融入实用文体写作,导致实用文体写作意***的偏离。还有一种说法是:“文学文体写作教学中,不可以把“实用性”带入写作教学,否则会破坏文学文体写作的“文学性”。”从这两种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把文学文体和实用文文体写作教学作为两个***体来看待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相容的。如果把它们融合起来就会影响两种文体写作各自的教学有效性。
我们知道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写作教学的性质也应取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教学也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体现其工具性,也应该要体现其“人文性”。所以从写作教学的性质上来看,文学文体写作体现的是写作教学的“人文性”,实用文体写作,则体现的是其的“工具性”。文学文体写作和实用文体写作在写作教学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应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关系。
三、两种文体写作的融合不会影响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实用文体写作篇2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目教学法;实践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用人单位都希望找到高素质、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各个高校也在着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尤其注重大学生六种能力的培养。六种能力主要包括适应社会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口语写作表达能力。而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事务处理能力和口语写作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当今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必要能力之一。塞万提斯曾说“笔乃心灵之舌”,写作不仅是个人意志的外在体现,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有力展示。[1]由此可知,应用文写作是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必修课程。为提高大学生的从业水平,应用文写作的学习不容忽视。商品经济的发展、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书写工具的电脑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向应用文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效率的管理工作,日益重要的信息交流,都需要规范的高质量的应用文,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高素质的、有较高应用写作能力的从业人员。[2]在工作中,应用文无处不在,每位大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大学生应用文写作做能力的提高有待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本文主要从岗位的角度,结合项目教学法,分析应用文写作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
一、岗位与项目教学法结合的重要性
(一)职业的与应用文种结合
据网络资料显示,按照目前对职业的划分,职业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国家机关、***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六大类。当然,划分标准和依据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在此就不赘述了。每个职业范围内有各种岗位。岗位原指***警守卫的处所,现在泛指职位。职位,即机关或团体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并承担相应的工作。每位大学生毕业之前,都应该有一个职业规划,职业不同,对应用文文种的运用也不同。大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除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课堂实训外,更重要的是突破原有应用文写作实践教学体系的瓶颈,找到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岗位与项目教学法结合
按照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可开展项目式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授课。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含义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种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全参与项目,“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一方面,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教师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另一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以后,学生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内容
(一)小组分工教学
应用文写作项目教学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课堂上开展小组分工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完成相关项目的写作。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例如,按照应用文体的大类,可以分为行***公文组;事务文书组;公关礼仪文书组;专用文书组。每一个小组负责对文种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写法及注意事项、写作例文、写作实训进行集中学习,了解以后,能够熟练运用。
(二)工作室教学
1.工作室教学内容阐述
以工作室的形式进行教学,将学生按不同写作项目分为不同的工作室,工作室***完成各自项目,同时各工作室之间根据项目情境展开交流与合作。工作室的划分,以工作岗位为依据。不同的专业,工作岗位不同。以汉语专业为例,常见的工作岗位有教师岗、办公室文员岗、行***助理岗、编辑岗、记者岗等等,因此,成立的工作室依次为教师工作室、办公室文员工作室、行***处理工作室、编辑工作室、记者工作室等等。每个工作室负责学习与本岗位有关的所有应用文种,掌握写法,识别正误。以教师工作室为例,此工作室的学生必须掌握教案文种的相关知识,包括教案的界定与作用,教案的特点与分类,教案的写作要求,教案的写作范例。此外,为了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工作室的学生还应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
2.工作室教学体现培养的差异性
在整个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不同工作室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培养,体现培养的差异性。培养的差异性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客观规律,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然结果。也只有使在校学生接受差异性的教育,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的技能专长,避免毕业生被用人单位打上“批量产品”的标签。只有高等学校的培养具有差异性,其毕业生才能有特色,才会在就业市场具有竞争力。[3]此外,通过工作室的组建,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另一方面,工作室内的学生团结合作,可增加彼此的凝聚力。有差异性的学习与培养,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让我学”转变为“我想学”。
三、构建多元化的考评体系
按照项目教学法,构建多元化考评体系。传统的应用文写作考评方式以一次期末考试定成绩。这样以来,对学生的综合情况无法考核。新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项目教学法,考核以多元化形式进行。
(一)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注重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其中平时过程性考核以完成项目的进度与分工的科学性为主,可占总成绩的50%;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以完成项目的质量与团结合作情况为主,可占总成绩的50%。平时过程性考核时间不固定,突显项目教学法的特征。期末终结性考核包括统一考试和课堂汇报。统一考试以最常用的文种为主,题型以“根据材料写应用文种”为主,不再考究应用文理论知识。
(二)课堂汇报和课后练习相结合
课堂汇报形式灵活,可以通过项目的形式R报,主选一个汇报人,也可按照工作室或者小组分工不同,集体汇报一个项目。为提高汇报质量,要求采用多媒体形式,制作精美的PPT,准备规范的教案。成绩根据汇报的情况评分。课后练习以加分的方式呈现,学生利用课外之余,对比较感兴趣的文种进行自学,做相关的练习检验自学效果。
(三)学生考评和教师考评相结合
原有的应用文写作考评以教师一人为主,学生基本不参与。依据岗位需求和项目教学法的不同,学生也可参与成绩考评。学生分小组或者工作室汇报时,本组或者本工作室的人员不参与考评,其他小组或者工作室的人员均可对汇报进行评分。教师给出评分标准,学生根据听课的情况评分。最后的成绩将学生评分和教师评分平均,这样以来,学生之间的竞争更激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更有效。
四、搭建校外实践实训平台
根据岗位需求,结合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搭建校外多元化的实践实训平台。根据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只讲不练或者简单的课堂练习已经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文水平了。为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文写作人才,需高度重视校外实践实训平台的搭建。一方面,各高校力争与***府机关、公司企业等单位合作,建设一批专业技能实践实训基地,建构起学校与社会、校内与校外互动的技能训练模式。这样以来,以工作室开展的项目教学成果可以得到有力的检验。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到校外企业、机关、社区、农村开展短期见习,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应用文的使用情况,判断应用文种使用的正误。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提前熟悉自己的工作岗位,加深应用文的了解,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项目编号:本文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16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教学研究与质量工程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JY05。
作者简介:郑小琼(1983-),女,汉族,四川绵阳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就任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巴蜀文化。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代应用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裴显生主编.《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周成霞主编.《岗位应用文写作》[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参考文献
[1]王洪泉.《大学应用写作实践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探索,2012,(9).
[2]施秋香.《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研究性实践教学》[J].长春:应用文写作,2015,(7).
实用文体写作篇3
1关于教学目标
孟建伟认为,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以书面形式处理工作事务的能力,而不是培养其人文素质。洪威雷、徐梅芳认为,应用文写作教学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核心,但要注意人文素质的培养。顾春***认为,应用写作不只是技巧的训练,更应该包含传统文化的传承,蕴含着伦理道德的守护。
2关于教学内容
孟建伟认为,写作技术是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写作技术主要包括写作模式、写作程序、写作技法和写作规则。[4]2007年他就这一问题进一步提出:培养应用文写作技能和表达素质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核心;围绕这个重心和出发点,应着力从原理论、模式论、技***、规则论、文体论等方面进一步充实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5]孟建伟指出,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例文选择存在用例随意、选择简略两个误区,他认为,例文的选择应该遵循规范典型、体现全貌、分别对待等原则。[6]例文解读,既要求熟悉格式,又要体味写作技术。[7]
3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由于绝大多数研究者来自教学第一线,因此应用文写作的教法研究在整个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中占很大比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案例教学法、项目(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或者是以上几者的综合。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案例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赵颖认为,案例的选择要典型、简练。[8]李永宏认为,案例有两个来源,一是教师收集的资料,二是学生的习作。案例的选择要注意主旨的针对性和事例的典型性,所选案例要难易适度,要将疑问置于案例之中,等等;并对实行案例教学法的意义作了分析。[9]段宜杉认为“,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使教学环境情景化、问题化。在课堂实践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划分为“情境设置—提出任务”“知识补充—分析任务”“课堂实训—解决任务”“师生点评—检验任务”四个环节。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工学结合,任务设置应与专业贴近,开展任务应选择合适的时机等。[10]单青、吴静认为,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包括两大类:着眼于模拟真实交际的任务和着眼于交际互动过程的任务。结合应用文写作的具体教学实践,他们探讨了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管理,教师的作用等问题。[11]叶芬认为,项目教学法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在高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职业岗位上按照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完成常用文书写作综合训练,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12]刘新英则列举了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步骤。[13]诸晓梅提出开展活动化教学实验,目标之一就是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14]张科杰在介绍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改革的具体做法时,提出结合每一个项目的主题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未来职业工作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融入教学情境,顺利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15]如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但现有的成果往往把情境教学法当作一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值得商榷。吴伟凡讨论的任务情境教学法综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16]张艳君讨论的动态实训教学法综合运用了案例教学训练法和情景模拟训练法。[17]高原提出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四种基本模式,即理性导引模式、感性导引模式、实用导引模式、实践导引模式。
4关于教材编写
部分研究者对应用文写作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张金英认为,应力求使学生通过新教材的学习,获得较扎实的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常用应用文的写作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成为企事业单位合格的初、中级文秘人员,以及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打下一定的基础。他还具体介绍了新教材的体例和章节。[19]胡海、余世民分析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情境”法与教材编写的关系,并提出教材的编写模式,使教学与教材相融合。他们还指出高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编写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的新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法。[20]赵娇认为,高职财经应用写作教材的编写要基于“能力为本”的理念,突出财经特色,以“技法与范式”为编写重点,基于财经工作要求编排文种体系,体现技能性、应用性、实用性的特点。[21]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教材的编写应面向专业实际,面向学生实际,这固然不错,但笔者认为,教材的编写更应强调基础性,是否有必要为每个专业编一本专业应用文写作教材,值得商榷。这涉及到教材的二次开发问题,还有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整合的问题。
5关于教师素质
较多的研究者还关注到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主体———教师的素质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一般的写作知识和能力,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王婕认为,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具有广博的社会知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育教学需要。[22]赵娟则调查了山东的几所高校,认为当今应用文写作教师队伍存在专任教师缺乏、性别比例失衡、职称结构不合理、课程认同感低、科研成果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互听课、参与写作实践等改善办法。
6关于应用文写作评价
应用文写作评价问题一直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的盲点。孟建伟认为,应用写作有三个层次,即写出、写对、写好,并具体阐述了三个层次的评价要素。三个层次理论的理论价值在于为建立应用文写作层级理论提供初始依据,为建立应用文写作测评理论提供现实参考,为应用文写作目标的细化提供借鉴;实践价值在于为实施应用文的“等级教学”或“差异教学”提供参照,为应用文写作成品的评价和检验提供客观标准,帮助应用文写作主体树立更高的写作标杆。
7关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去文学化”
2004年,陈天然首先提出现代应用文与文学的关系问题。2005年,姚思源在有关文章中追溯应用文文学化的历史渊源,阐述文学性之于应用文未来发展的重要性。2006年,孟建伟发表《应用文写作教学“去文学化”探讨》一文,对应用文写作教学“文学化”问题提出不同观点。文章发表后,激起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引起了一场持续一年多,有十几名学者、数十篇理论文章参加的学术争鸣,成为近年来中国应用文写作教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个热点。孟建伟认为,教师因专业背景所养成的文学思维定势,是导致应用文写作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发生偏移的重要原因。应该从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表达方法以及培养不同的“话语责任人”等方面,区分实用类、审美类两类文体,以社会职业工作需要为导向,以写作技术为重心,构建符合应用文自身特质的教学内容体系。时隔不久,王正撰文把应用文写作的“文学化”看作是教学的“流行病”,认为这种病的病灶在于“对学科特性和课程特色的模糊认识”,认为应用文的作用不是针对人的情感层面和理性层面,而是针对人的行为层面,它始终以可行性、可操作性作为文体特征。他还从教师教学、教育背景、教育体制三个方面阐释“去文学化”的必要性。洪威雷、徐梅芳部分赞同孟建伟的观点,认为“文学情结”背离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初衷,违背了应用文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应用文有自己的审美特征,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点和教学内容的基础在于写作技术的训练。应用文写作教学“去文学化”,须理清“文学情结”与“文学化”、“文学专业思维定势”与“文学化”、“写作技术的训练”与“人文素质的培养”之间的关系。詹珊认为,应用文的“文”是一个复杂的合名词,它并不只有一个文体类型。不同文体类型的应用文由于针对性不同、作用不同以及接受对象不同,必须选择不同的话语来表现。“文学化”的内涵并不只是虚构、编造,它包括各种文学技巧、文学修辞方式的运用。
扬州大学文学院写作教研室的部分老师对孟建伟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柳宏认为,“文学因素”不必“荡然无存”,可以“适度引入”,可以成为一个参照和窗口;这种引入需要教师理性驾驭和启发指点,只要教学中心指向应用文写作,只要将应用文写作当作工具和手段,就不会导致对教学目标的背离。孙永良认为,应用文写作教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基本技能型课程。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讲解和剖析应用文写作知识点,使学生在应用文写作实践中遵守应用文写作规范,运用写作技术,达到应用文写作要求。冯晓斌认为,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注意明确教学目的、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实现教学手法的创新。李晓莉认为,应用文写作教学是“文学化”还是“去文学化”并不重要,关键是看教学效果,即学生写出来的应用文本质上是不是应用文,能不能准确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姜艳提出实用类与审美类文章能否联姻的问题。张宏梁认为,应用文写作适当吸收一些文学手段反而是好事。尉天骄认为,在目前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缺乏“上游源头”理论的状况相当普遍。教师的“文学思维定势”在教学中通常造成双重错位:既没有分清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的差别,也没有分清知识、鉴赏与写作的不同。但应用文与文学作品在“道”的层面上是有联系的,应用文写作需要借用一定的文学手法,要根据文种区别对待。张建勤认为,从关注“人本”的角度出发,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去文学化”。从教学的目标要求到学生的学习要求,都不可能接受应用文写作课程“文学化”。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文学化”本身对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具有文学色彩的示范文本是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所以“去文学化”难以实现。之后,孟建伟老师作出回应。他认为,探讨应用文写作“去文学化”问题需要遵循两个前提:一是教学的范畴,二是在这一范畴下的教学内容的择定。在教学的特殊背景下,教师的文学情结导致了教学内容择定的偏移,进而导致教学目的的偏移。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基本目的看,“去文学化”正是对人本的关注。有道是,真理不辩不明。这场学术争鸣讨论的内容已远远超出“文学化”这一话题。研究者们对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的联系和区别、应用文的内涵与外延、应用文写作与思维的关系,以及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做了深入探讨,涌现出一批质量上乘的论文,对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
8关于应用文写作与思维能力
2005年,尉天骄在《应用写作》杂志上撰文,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不论面对事实性材料还是观念性材料,只习惯于复述,却不善于加工,不会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提炼。这都是思维能力欠缺的体现。他在分析了问题的症结后提出对策,认为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走出“知识介绍为主”的藩篱,正确对待应用文写作中的模式问题,鼓励学生在“写”之外多下功夫。[35]
9关于应用文写作文化
胡颖华提出了“非语言语境”的概念。她认为,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对应用文写作文化的深入挖掘,引导学生探究非语言语境,形成多元化、立体的课堂教学。她提出两种办法。首先,授课内容多元化,引导学生认知应用文写作的非语言语境,具体包括公务环境的认知和沟通语境的认知。写作之前要将自己置身于沟通语境中,分析并明确受众需要什么,然后根据受众的特点来组织文字信息。其次,因地制宜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非语言语境的便利条件,包括教学案例化和训练情景化两个方面。郭小琲认为,现代应用文写作文化具有符号性、可变性等特点,它反映了写作主体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化感受和文化心理,并在文体、结构等方面表现出规范化特征。现代应用文写作文化显示出与传统应用文写作文化迥然不同的写作策略。10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家关注较多的还有多媒体技术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影响。张文香认为,可以利用多媒体充实教学内容,“还原”实际使用情境,实现互动的写作训练。王晓东等人开发了开放式CAI多媒体应用写作教学系统。该系统以多媒体教室或校园网络为依托,利用Word平台设计了10个模块,包含应用文写作知识、例文范文、训练模板和参考练习等内容。该系统开放式的设计模式,方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要求增添新的例文或模板。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顾春***认为,应该加大网络电子资源的开发利用。就目前而言,阻碍应用文写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大问题是教学软件奇缺。
实用文体写作篇4
关键词:《法律文书写作》教学实践实例教学应用效果
目前,传统的《法律文书写作》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思想“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法律文书写作》教学的作用得不到发挥,阻碍了实践教学对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法律文书写作》的实例实践教学中不仅可以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而且可以养成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因此,实例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我在法律文书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实践实例教学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
实践实例教学,是把法律文书写作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以实体的身份参与其中进行学习。
我们把重点放在按实体的实际需要制订计划、寻找素材、起稿、修改、应用等写作过程和技能上,突出强调如何帮助学生在实践的写作行为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与法律文书写作的教学目的非常吻合。实践实例教学进行写作的模式是:1.建立学习集体;2.定题、小组讨论写提纲;3.写初稿;4.教师反馈;5.应用、反馈、讨论、修改(反复);6.最后定稿,即学生边学边用,老师边改边教,使学习、写作、应用成为有机整体。
教学设计主要是:1.课程组织以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实例为引导,以该实例应用动力,逐步深入,全面展开课程内容,学写相互融合,最终得到完整的作品,做到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相结合;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开放教学模式,加大实例实践课开放力度,提供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外部条件;3.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
目标:1.对课程体系与内容进行重组,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学习与写作技能训练相互合理衔接,以及研究如何保证实践内容的综合应用性、时间的灵活性、操作的***性;2.精心设计典型“实例”,融判断、分析、应用等技能学习于一体,训练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突出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了以下尝试。
(一)组织学习小组实践实例教学。
实践实例教学学习法律文书写作的第一步,就是通过组建模拟实体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自由组合,建立模拟实体并自主运作,搭造一个法律文书写作的学习平台。教师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征、性格兴趣相投等因素,将其组织为若干模拟实体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一般不超过5至7人。学习小组以实体出现,通过自学掌握相关的专业信息,加深对法律文书写作的认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信息的交流,小组之间模拟社会上的社会活动开展法律文书写作学习。
(二)学习小组以实体出现,通过模拟运作,进行法律文书写作的教学活动。
通过接、办不同类型的案件学习公、检、法及律师文书的制作与应用等。写作学习的过程如下。
1.写前活动。写前活动包括定题、小组讨论、调查和写提纲。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为学生设立主题,使小组讨论能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在全班进行。在讨论完成之后,学生列出写作提纲、注意事项。在这一阶段,教师作为指导者,监控整个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并帮助学生收集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
2.写初稿。通过定题讨论,学生的写作目标明确,也有了较丰富的内容积累。学生将获得的信息根据需要拟稿。拟稿本身是个应用过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初稿时尽量注意细节,如各文种之间的区别。这一阶段是写作的主要阶段,教师要精心观察学生的写作活动,随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3.小组讨论改写初稿。学生完成初稿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同伴之间讨论和修改,使初稿发展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成品”。在这一阶段,学生讨论的重点还应在文章的形式内容上,例如: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文章格式是否标准等。
通过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提出的意见,每位学生对第一稿的内容加以修改。小组讨论—作者修改这一过程可以反复进行几次,这样文章的形式内容能逐渐完善。
4.教师反馈并指导修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反馈及指导修改作为一个中间环节,应贯穿于学生实践实例教学来进行写作的全过程。教师参与学生的写作全过程,才能及时向学生提供指导性的反馈,有利于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向。
5.应用、修改并最后定稿。同学们不仅要以作者的身份看自己的作品,而且要学会以使用者、实践者的身份“用”作品,通过实践应用体会写作的细节要求,再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定稿。这比传统的单向学习要立体可感得多。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写作技能也得到提高。
(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着重从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学习。
1.明确学习具体目标。明确学习具体目标,这是学习思路上轨的重要一步。如“起诉书”这一章,要帮助学生理出学习思路,明确三个学习具体目标:(1)认识起诉书的涵义和作用;(2)掌握起诉书的特点和内容结构;(3)学会写作常用的起诉书。
2.提取学习知识点。掌握知识要点,是一种学习“浓缩法”,利于学生领会课程内容的知识内核。教师对本章教学内容,可提取出十个知识点:(1)起诉书的涵义;(2)起诉书的作用;(3)起诉书的特点;(4)起诉书内容结构特点;(5)起诉书开头部分的写法;(6)起诉书正文部分的写法;(7)起诉书结尾部分的写法;(8)起诉书的难点;(9)起诉书的法律责任;(10)起诉书的写作要求。
3.导入实践学习训练方法。根据不同类写作课程特点,以讨论、应用为主,各个小组通过共同讨论及模拟应用,提高对起诉书的认识,共同分析研究起诉书的细节要点。学生自主参与模拟实体运行的课堂教学活动,自发学习,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
(四)应用效果。
事实证明,实践实例教学在课堂上灵活应用,不但能提高法律文书写作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和对写作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它的优势在于: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可以进行优质的双向转化。学生学以致用的体会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取得单纯课堂讲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应通过对法律文书写作实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等角度的研究,明确法律文书写作实例实践教学模式描述,建立写作实例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设计法律文书写作实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对课程体系及内容进行重组,建立相应的实例实践内容体系。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学习与写作技能训练相互合理衔接,研究如何保证实践内容的综合应用性、时间的灵活性、操作的***性。融判断、分析、应用等技能学习于一体,训练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京霞.大学写作系统讨论教学法初探.中国林业教育,2001,4.
实用文体写作篇5
论文摘要: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新的教育模式下对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的一个主观要求。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对高中写作的创新教育进行简单研究。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二)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三)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二)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四)利用阅读来实现对写法分析和运用指导的加强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描写人物,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再如,叙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等等。
参考文献:
[1]黄辰斌.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03) .
实用文体写作篇6
【关键词】新课程;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新的教育模式下对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的一个主观要求。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对高中写作的创新教育进行简单研究。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用文体写作篇7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 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 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 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 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 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 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实用文体写作篇8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锤炼;提升
众所周知,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但是对于职业高中这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应对学生在走上社会和岗位以后,能迅速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应该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师所要思考和创新的内容。本文以实际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性、多样性和社会性
职业高中学生将来要面临就业和继续升学深造两种选择,因此,目前在很多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考试而设定训练题目和内容。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个人灵性的发挥,更不用说对于职业高中学生这个群体来说,这种只重视考试而脱离生活实践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后难以处理一些与工作相关的公文和材料,因此,职业高中的写作教学的创新性应突出多样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2.作文教学仍局限于特定的课堂范围和时间内
由于受高考作文的影响,目前在很多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当前形势下职业高中作文教学的新思维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职业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我手写我口,抒写真性情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地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应试作文。
2.写作应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与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3.在写作中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4.多筹并举,丰富写作方式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优化课堂作文教学方式和内容
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并不一定只局限与课堂特定的范围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命题,启发,留待课下让学生搜集素材,再进行创作。
6.扩大阅读范围,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知道,目前的职业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写作教程,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描写人物,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再如,叙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等等。
写作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学问,在职业高中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只要语文教师能够本着从学生的升学、就业、实用等多种因素去综合思考,勇于创新研究,相信就不难搞好职高语文中的作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实用文体写作篇9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由个体情感对认知活动进行强化、调节。
应用文写作相对于其他语文教学内容来说,难免会显得单调枯燥。而且有些中职教师基本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自己也没有某些文体的实际写作经验,再加上学生本身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及社会经验,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一直无法提高。如果教师能够事先精心创设好一个写作情境,就可以使学生快速融入到实际的情境氛围中,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情境中更为直观地理解该文种,情景设置教学法能够大大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变枯燥的文字表述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进行自我体验,不但能很快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和锻炼写作能力;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进一步强化交际、沟通、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而教师也可以在模拟过程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时给予补充或指导。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把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上,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的。但案例教学法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案例阅读者,又是案例分析者,还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参与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中,互相交流探讨,最后形成答案。这个过程,其实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创作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首先要求教师严选案例,设计好相关的问题,根据问题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不断从案例中学习思考,最后解决问题,习得知识和写作技巧。
以中职语文第二册把“广告词”作为应用文写作的训练项目之一为例,这就是“生活语文”的在教学中的重要应用,教材不但要求中职生了解广告词的特点及写作要求,还要求亲自写作广告词,这不仅能提高中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达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作者在教学时搜集了时下非常有创意的广告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让学生更直观的通过案例来更好地理解广告词的写作特点,并且引导学生从学习和借鉴到不断创新最终将自己的创意完美的表达出来。
三、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就是教师将讲授与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认识基础上形成一定技能和技巧的方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运用讲练结合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应用文写作本身的教学内容繁多,涉及到各种******公文和应用文体的写作,因此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各种文体的性质特点以及写作格式是写好应用文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先用“讲授法”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比如,在讲授请示和报告这两种文种时,如果没有事先对两种文体各自的行文目的、内容含量、行文时间等方面进行理论介绍和学习的话,肯定会在实际的写作中错漏百出。因此,讲练结合法离不开必要的理论教学。
实用文体写作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意义;途径;实验研究
1 理论背景
元认知的概念源于美国认知心理学家flavell。他提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认知主体对有关自身任何认知活动的知识或调节,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flavell,1979)。他还将元认知知识分为3类,即:“人(主体)的知识”,主体关于作为认知活动加工者的自己和他人的知识,包括动机、自我概念和写作问题;“任务知识”,主体持有的关于从事一项任务所需信息资料,以及关于完成任务所需努力程度的知识,包括文章知识、对目的的考虑和对读者的考虑;“策略知识”,关于达到某个目标或从事某项任务过程中所用策略有效性的知识,包括计划、组织、评价和资源利用。而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有意识的认知体验与情感体验。
吴红云在“教学活动条件下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特点”(2006)中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提出在英语写作教学活动中实施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构想(见表1)。
2 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实施的意义
写作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它历经了从传统的西方修辞学到社会认知学的理论传承,从古典的修辞写作模式到过程化写作运动的范式转变,对英语写作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通过理论传承和技术创新,解决中国语境中的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就成为一种有意义的事情(杨永林,2005)。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体现了社会认知写作理论和过程化写作范式的有机结合。社会认知写作理论认为作者、文本、语境三要素在写作过程中互为条件,强调写作过程中社会性学习的作用。而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以人(作者)为本(如评估写作中的强项和弱项及元认知体验等),强调优秀作文标准(文本)和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语境);过程化写作范式认为写作是思维和发现过程,是动用某些策略创造的过程,也是逐步开发文本的过程,在信息搜寻、前写过程、写作过程、改写过程、编辑过程等主要活动中“循环往复”地进行,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而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估和反思(思维活动)、阅读及策略知识的重要性(信息搜寻),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融入写作过程的主要活动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是当代先进的写作研究和教学理念的结合。
若想了解一种理论、一种方法、一种原则是否能解决中国语境中的英语教学问题,最直接的莫过于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活动中。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契合点在于:(1)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2)强调学习的交际性和同伴合作精神;(3)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4)强调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该原则并非仅仅着眼于某项具体的写作任务,更重要的是它致力于贯穿整个学校教育甚至是终生学习的过程。这与我国英语教学的最根本要求是一致的。
3 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实施的途径
根据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们将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实施纳入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以精读和听说课为主。写作课占的比重小;二是因为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输入和输出的关系,阅读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总体语言水平,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熟悉不同类型文章的写法(ur,1996)。该原则与大学英语精读课结合的方法是:在完成从课文理解、问题讨论互动、语言技能训练、综合练习等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布置一项与精读课文题目相似的写作任务,进行写作练习。将精读课融入写作教学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可为学习者的写作输出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把课文理解、问题讨论互动、语言技能训练、综合练习一直到写作的各个教学环节融合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考察,扩展写作“过程教学法”到阅读这一准备阶段。此外,作文题目的拟订还应考虑到是否适合学生的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应用:实验研究
本文所提倡的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旨在与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在不专门开设写作课的情况下,采取将写作融入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进行。具体写作模式采用前文提到的“扩展过程写作法”。检验这个构想的有效性如何,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学实践。为此,笔者在有关同事的帮助下,对某校2007级的非英语专业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15周的对比实验。两个班的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相仿(v2他们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写作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由同一个老师任教。实验班采用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下的“扩展过程写作法”进行写作教学,对照班也采用“扩展过程写作法”,但在教学中不实施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在实验阶段共要求学生完成了6次习作,写作文体有记述文、议论文、信件等等。实验前后利用课堂时间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考察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和兴趣;另一个考察指标是学生的6次作文成绩。采用整体计分,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写作评分标准,由两位老师为作文评分。评分结束后,对两位老师评出的成绩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检测,得出6次作文成绩相关系数均在0.75—0.79之间(相关性在0.01水平就是有意义的)。说明两位老师评出的成绩可靠。取两位老师给出的分值的平均分,得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作文分数,取6次作文分数的平均值,然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检验这两个班的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从表2写作成绩对比中不难发现,由于两个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验班学生的写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本次实验数据证实了以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指导下的扩展过程写作法教学确实会影响学生的写作成绩,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表3调查问卷中有6个关于学习用英语写作的兴趣和态度的问题,其中前3项属于一般的概括性问题,后3项涉及英语写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实验前后对照班的写作态度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却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实验班的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有明显提高,并且对英语写作更有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