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体系篇1
一、紧抓四个环节,全面构建“精细化”市场监管体系
(一)紧抓规划环节,以“菜单”的形式细化监管区域。结合市场监管辖区,通过召开科所长会议集体讨论、***组补充确定等多种方式,制定了《市场巡查项目表》,确定了“精细化”市场巡查项目,包括市场主体资格、产品与服务质量、商品包装和装璜、商品与服务广告宣传以及经营者诚信等25大项和120个小项,为基层工商所监管人员实施市场精细化监管提供了依据。同时,针对市场监管中出现的新问题,市局定期对《市场巡查项目表》进行更新,不断增加巡查项目,确保日常监管不留死角。
(二)紧抓备案环节,以“台账”的形式记录监管日志。结实基层实际,制定了《工商所市场巡查日志》、《精细化监管项目备案表》,内容包括市场主体信息、巡查时间、巡查项目内容、巡查结果、处理情况、巡查人员、被巡查对象及巡查小结等12个项目,市场监管人员在日常检查时,需要逐项填写《体检式项目巡查备案表》,详细记录每天的巡查情况,并由监管人员和经营者签字备案,避免巡查结果不真实、巡查不到位等现象发生。
(三)紧抓监管环节,以“分级”的形式推行差别管理。根据市场监管登记备案情况,将经营业户依据诚信度不同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经营主体进行差别管理,安排不同的巡查频次,解决日常巡查和专项巡查工作中的漏洞、盲区、薄弱地段和尖锐问题。同时,推行等级浮动制度,对于持续三个月保持无违纪记录的经营主体实现“晋级”,对于日常监管中发生新的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的予以“降级”,被连续两次“降级”的经营业户,由监管人员对其实行严管,并领导立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四)紧抓总结环节,以“调研”的形式研判发展趋势。针对分类监管过程中市场主体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积极开展专项调研活动,深入分析和探讨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同时,根据市场主体发展态势,形成专题分析报告,为***府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为干部职工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在交流中总结工作、分析问题、交流经验、传授方法,从而提高辖区市场监管效果的利用率。
二、健全三项制度,深入推开“精细化”市场监管模式
(一)推行监管任务包干负责制。坚持“岗责清晰、强化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行监管任务包干负责制度,全面梳理分类监管工作流程,对巡查工作从工作目标、内容、标准、时限和步骤等方面进行细化和量化,并按照“谁巡查、谁录入”的原则,将巡查任务落实到人,由市局和工商所、工商所和直接责任人逐级签订《精细化市场监管工作责任书》,使基层监管人员感到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逐步增强市场监管的主动性。同时,推行分层分级负责制,下级责任人对上级责任人包干负责,形成逐级分责、逐级负责的递进式追究机制,有效强化了市场监管队伍的整体责任意识。
(二)推行监管工作动态监督制。制定了《市场精细化监管工作动态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了监管人员的目标责任,由监察室以电话回访的方式对监管相对人跟踪回访,征求经营业户的意见和满意度,科学评价市场监管人员的行***态度。针对监管过程中巡而不查、查不到位等问题,严格按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及所在单位的失职责任,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与年终评先选优挂钩。
(三)推行市场主体电子巡查制。全面推行“3G+OA”网络办公系统,将基层监管人员分散的3G手机用户终端纳入无线虚拟办公网络,与市局企业档案信息库有效对接,形成了移动式的监管***信息共享系统。基层市场监管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可随时通过手机对经营业户信息进行调查。针对轻微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性的行***指导,对需要立案查处的违法经营行为,通过手机服务终端现场录入询问笔录、提交立案申请,切实提高了***办案水平。
三、建立“精细化”市场监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现了市场主体精细化监管目标。通过建立“精细化”市场监管体系,采取分层分类的监管方法,进一步细化了市场主体类别,细化了市场监管巡查项目,有效地增强了市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开展监管后续总结分析活动,全面研判市场监管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趋势,将市场监管工作由粗放式逐渐向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了市场监管工作的利用水平。
(二)增强了市场监管工作的规范性。通过建立《精细化市场监管项目备案表》、推行监管人员与经营者双方签名制度,全面记录了监管人员的具体监管细节,市场巡查过程达到“痕迹化”管理目标,有效解决了市场监管走过场、不到位等问题,全面增强了市场巡查的规范性。
市场监管体系篇2
关键词: 卷烟市场监管; 监管体系; 监管模式
中***分类号: F20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2)04-0044-03
***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监管市场”作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意味着***府要从以往对经济活动的深度介入中抽身退出,转向为市场经济良好运行提供各类条件。烟草作为一个特殊行业,鉴于其独特性,***府对其监管具有明显的行***垄断色彩,而行***垄断又会带来监管效力、效能的不足。笔者结合我国目前卷烟市场的监管现状,探讨卷烟市场监管体系如何创新与完善。
一、卷烟市场监管的理论依据及其目标
监管(regulation),又称管制,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的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管理与监督行为。[1] 对被管制者进行监管,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市场失灵理论、帕累托原则、公共利益理论、规制俘获理论、公共***策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等,其中市场失灵理论影响较大。该理论认为,对于古典经济学家所强调的构建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和通过市场上自由、自愿的供需关系,使资源达到最佳配置,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假定,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达到。由于市场交易中并不能做到买卖双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买卖双方并不一定具有完全的信息,以及各种资源并不能够自由地在不同企业、行业和地区间转移,因此,市场无法达到完全竞争的自由状态,也不可能使供需达到平衡与产生最合理的价格,因而市场失灵不可避免。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既损害了效率,又破坏了公平,因此,需要由代表公共利益的***府通过强制性的***策、法规手段以及提供充足高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来改善弥补市场失灵,确保自由市场的正常运行。换言之,市场失灵是***府介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理由,也由此延伸出***府的经济职能,市场监管是***府经济职能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职能。
在我国,市场监管特指***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市场运行的监督管理,也就是对市场主体及其所从事的市场活动或行为及市场经济关系进行的监督和管理。[2]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市场秩序和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以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其基本的价值追求是市场秩序,包括市场公平、市场正义、市场效益和市场安全等。
烟草及其制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具有对人身健康一定的危害性(包括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作为一种嗜好品,具有短期内难以戒除性和不可替代性;用途单一,制作简单而容易被制造性;由于国家对其实行高税收***策而具有暴利性等特点。基于此,世界上多数国家均对烟草实行专卖制度,即由国家垄断经营。具体讲,就是由国家对烟草及其制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控制烟草的生产和流通,并寓禁于征,课以重税。从根本上讲,烟草专卖制度是市场规律要求反垄断与国家***策促进垄断之间博弈的产物。
实行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对烟草实行高税收***策,保证国家财***收入,是我国现阶段实行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重要目的。但问题是,烟草专卖涉及到国家、消费者和公众等多方面的利益。因此,在现行的专卖体制下,如何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创新和完善现有的专卖制度,发挥好***府监管卷烟市场的作用,是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二、我国卷烟市场监管体系的现状
目前,对烟草行业的管理包括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两个方面。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相关的经济***策、措施、计划、价格、税收等方式进行。市场监管则主要通过对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市场主体资格的确认和许可,以及对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的监督与管理两方面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烟草的监管推进明显。1991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和2007年颁布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都对烟草及其制品的监管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长期的监管实践中,形成了以***府宏观调控为基础,以烟草专卖行***主管部门为主,工商、公安、物价等部门配合,以经济性监管为主,以行******为中心的市场监管模式,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基本符合烟草专卖体制、较为完整的卷烟市场监管体系。
这种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在管理机构设置上,按照行***区域和管辖权限建立了中央、省、市、县四级烟草专卖机构和烟草经营企业,下级专卖机构受上级专卖机构的领导。此种层级节制有利于指挥统一和严密控制。从管理职能看,中央、省级烟草行***主管部门履行领导决策职能;市级烟草专卖行***主管部门主要履行管理职能;区(县)级烟草专卖行***主管部门履行执行职能。但是,具体到烟草专卖专营管理机构的设置,中央、省、市则是一套人马,两个机构。也就是说,烟草行***主管部门和烟草公司实际上是一个机构在扮演两种角色。而在县一级,烟草专卖行***主管部门和烟草公司的设置则是分立的。显然,这种烟草行***主管部门与经营企业合二为一的管理体制带有极强的垄断性,实质上是一种行***垄断。[3]在具体的市场监管中,主要通过烟草专卖行***许可、行***处罚、行***强制等方式,对卷烟市场的进入、数量、价格、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管。在国家专卖体制下,这种以行******为主的监管模式,能够较好地对卷烟市场中出现的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有效查处,较好地保障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从学理上看,这种***模式明显带有“效率主义”的色彩,未能超越传统公共行***以***治——行***两分为前提、以效率为中心、以官僚制为重点的公共行***模式,也即“威尔逊范式”。该模式虽然在效率方面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官僚制等级结构的效率合理性论断却失之偏颇,[4] 而且这种以***府为中心、以强制为主的行***模式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存在着低效与公共目标错位和目标置换的风险。具体到我国卷烟市场监管实践,多年来各级监管部门虽在持续不断地探索创新市场监管方式,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基于该***模式自身的缺陷,导致卷烟市场的监管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市场监管的理念滞后于现代公共管理发展的基本取向;市场监管主体比较单一,与当代多元治理的民主行***范式不合拍;监管制度的依据和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上重经济性监管而忽视社会性监管等等。这些不足不仅制约和影响着卷烟市场监管***的效能和水平,也影响着市场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坚持国家专卖的基础上,需要对卷烟市场的监管体系予以完善。
三、建立和完善卷烟市场监管体系的路径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实施烟草国家专卖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卷烟市场监管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以现代公共事务的多元治理为理念,以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为目的,建立和完善行******、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从***府单中心的监管模式转向***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市场监管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以***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监管主体
在卷烟市场监管中,基于***府能力的有限和监管手段的单一而导致卷烟市场监管的低效,***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主体监管模式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陷。所谓***府主导,就是以***府宏观调控为基础,形成以烟草专卖行***主管部门为主,工商、公安、物价、质监、海关等职能部门、直属机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府监管模式,充分发挥***府在卷烟市场监管中的规范、监督和***主导作用。社会广泛参与,即在卷烟市场监管中,烟草行业协会、企业、社会舆论、包括消费者及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到卷烟市场监管中,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企业的自律,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影响力,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在多元主体互相补充又互相监督中提升卷烟市场监管的整体效能和监管效果,以推动和促进市场的发育成熟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
(二)多元化监管的法制保障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监管必须依法进行。目前,在卷烟市场的监管中,***府市场监管的法律体系相对较为健全,主要有《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行***许可法》、《行***处罚法》、《行***强制法》等法律、法规以及部分规章,这些法律制度为***府监管卷烟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对于行业组织、企业、舆论、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市场监管还缺乏制度依据和保障。因此,加快制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舆论监督、公众参与的制度规定是当务之急,以此来保证多元主体参与市场监管的严肃性和有效性。[5]
(三)经济性监管和社会性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手段
目前,我国对卷烟市场监管主要运用经济性监管手段,社会性监管手段较少甚至缺失。所谓经济性监管,通常是指***府通过价格、产量、进入与退出等方面而对企业自由决策所实施的各种强制性制约。[6]社会性监管则是指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止灾害为目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伴随着提供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标准,并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管制。[7]烟草作为一种对人体有害,且具有较大负外部性的嗜好品,强化其社会性监管包含着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国的《烟草专卖法》虽然从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角度对烟草制品的质量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因欠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执行措施,从而对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权益的保护难以落实到位。因此,对于卷烟市场监管应在保证经济性监管的基础上,具体和细化社会性监管的规定,加大社会性监管的力度和范围,以充分维护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权益。
(四)保障市场监管有效的执行力
卷烟市场监管的目的,是通过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以满足和维护公众、消费者的权益以及国家利益。而市场秩序的形成,是***府干预市场的公权和市场主体拥有的经济私权相协调、整合后的公私交融的秩序,[8]因此,提升市场监管的执行力,不仅要有公权力的合理行使,还要有为私权保护提供的服务。因此,这就首先需要将服务理念作为卷烟市场监管活动的一个重要价值导向和行为标准。[9]其次,创新***方式。卷烟市场的监管是以国家的强制力来维护其权威性,但现代行***管理在管理方式上的变化,是将刚性的强制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如在传统的以强制性监管为主的***中更多的引入激励和协商,以使管理对象能够更好的、更主动地参与到管制活动中来,从而提高管制的效率。[10]最后,市场监管效率、水平的高低,还与***队伍的素质紧密联系。目前我国烟草***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普遍较低,尤其是基层专卖***队伍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因此,需要系统地制定烟草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进一步提高烟草专卖***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应当看到,我国卷烟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监管理念转变,监管体制、方式手段的创新,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同时也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市场体系及其发育程度,社会组织的发育和成熟,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等等。但只要我们找准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创设和营造卷烟市场监管的各种内外部条件,我国卷烟市场的监管效力和效能肯定能得以较大提升。
(课题组其他成员:张妍、胡筠)
参考文献:
[1]王俊豪.管制经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2]宋晶.构建市场监督管理理论体系的思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3):19-22.
[3]刘建华.论中国烟草专卖体制下的行***垄断[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4):21-24.
[4]薛冰.历史与逻辑:公共性视域中的公共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8.
[5]唐立***,李书友.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监管体系的思路、目标与措施[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7.
[6]Viscusi W.K.,J.M.Vernon,J.E.Harrington,Jr.,Economics of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M].Cambridge:The MIT Press,2005:357.
[7]植草益.微观管制经济学[M].朱绍文,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22.
[8]刘大红,廖建求.论市场规制法的价值[J].中国法学,2004,(2):90-100.
市场监管体系篇3
【关键词】金融监管;市场约束;市场约束体系;体制;机制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呈现出宽幅震荡特征。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监管作为金融稳定、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也就成了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因为市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压力无时不在、从不间断,远比***监管来的严厉,所以许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金融监管三大支柱之一的市场纪律,我国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也开始强调市场约束在金融监管中的重要作用。现已成为学界共识的是:市场约束远比***监管更具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充分发挥市场约束的作用是现实可行的明智选择[1]。
一、市场约束和市场约束体系的内涵
(一)市场约束概念辨析
一般认为,市场约束的作用被大家所认识并逐渐受到高度重视,缘于“1999年《美国现代金融服务法案》的实施和新巴塞尔协议的出台”[2]。事实上并没有那么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9年6月的《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征求意见稿、2001年的《新巴塞尔协议》草案,以及2004年6月公布、2006年开始在十国集团中实施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所提出的新的资本协议框架,强调的是将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和市场纪律三个要素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所谓“三大支柱”当中并没有“市场约束”,有的只是“市场纪律”。现代汉语词典对约束的解释,是“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如:受纪律的约束”。而纪律的意思是“集体里要求成员遵守的规则”[3]。金融监管中的市场约束,简言之就是用行规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加以限制;而“三大支柱”之中的市场纪律,则可理解为金融界的某种行规。二者虽有联系,却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对此,曾筱清(2005)曾予以辨别,指出:市场约束是指市场上利益相关方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在必要的时候根据对金融机构经营情况的判断采取一定措施,以影响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一种市场调节机制。它主要依靠利益相关者受利益最大化的根本驱动而形成行为的合力,来影响利益所在公司的经营管理。而市场纪律,则是指金融机构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条件、交易规则、业务管理规程、信息透明通道、风险防范措施、市场退出安排等。[4]曾筱清划清了市场约束和市场纪律的界限,却又将市场约束等同于市场约束机制,这虽然不尽妥当,但是也启发后来的研究者,须将市场约束和市场约束机制联系起来。张建波、孙恒(2009)认为:市场约束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通过某种途径获取关于公司的信息并依此进行相应的操作,而后对公司内部治理产生的某种约束力。它是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和所有者以将管理落后或不稳健的金融机构逐出市场为手段,迫使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的过程[5]。韩璐、位华认为:市场约束在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约束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行为的激励机制,它包括监督和影响两个过程,先是投资者借助银行所披露的信息而观察到银行风险的增加,后是通过价格或数量途径约束银行的行为[6]。
综上,可将市场约束的概念界定为:源于市场和客户的能够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披露信息接受利益相关者监督,进而改善治理结构、规范经营行为以求得更高信用水平和更低融资成本的激励性限制力量。
(二)市场约束体系及其构成要素
所谓体系,是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而体制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3]机制则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这三个基本概念当中,体系的内涵最广,可以说是体制、机制的总称。据此,可对市场约束体系做一诠释:它是由健全的市场约束体制、运行有序的市场约束机制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两大要素体制、机制整合生成的协同力量,能够在不排斥***监管的前提下强化市场化监管的作用,形成多重监管并存且侧重于市场约束的局面,以使金融监管落实到位,从而激励金融机构采取措施防范、降低或控制风险,发挥公司治理的综合效应,达到利益相关者多方共赢的目的。
1.健全的市场约束体制
健全的市场约束体制就是有组织、有纪律。我国传统的金融监管主要是靠***监管体制来维持运行的,概因市场约束体制很不健全,市场约束的组织纪律性不强,所以通常并未有效发挥市场约束的抑制风险作用。健全的市场约束体制就是在有组织、有纪律的金融市场环境下,缘于公众对信息披露的敏感及其作出的理性反应,诸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信用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不是更加倾向于自身利益,而是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地激发市场约束力量,形成严明的市场纪律和潜在奖惩刺激,以优胜劣汰的示范效应使市场约束内化为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
市场监管体系篇4
论文摘要:文章面对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了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加强基拙建设和管理是提高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措施。
目前,***《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wWw.133229.coM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府具有以下权:***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性功能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
加快建设法治***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许可法》、《行***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监督,继续完善***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检查制度》等行******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能力和文明***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市场监管体系篇5
关键词:道路运输 市场监管 从业人员
目前,***《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府具有以下权:***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性功能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
[1] [2] [3]
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
加快建设法治***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许可法》、《行***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监督,继续完善***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检查制度》等行******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能力和文明***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市场监管体系篇6
关键词:
随着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网络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原有的专卖管理体制与新的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取消县级公司法人资格后,县级局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职能定位模糊、***地位削弱、工作效率不高、市场监管淡化等问题。如何建立县级局卷烟市场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以为,要构建市场监管体系,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搭建科学的卷烟市场监管体系框架
框架是卷烟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基础。要建立县级局卷烟市场监管体系,必须结合专卖管理监督工作实际,以市场监管主要内容为重点,搭建起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在实践运行中不断完善。搭建科学规范的体系框架,首先要确立监管体系的主框架。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科学、庞大的工程,在建立中要确立如工作流程、职责、制度等为主要框架的主体结构,在此基础上,确定体系的分支结构。围绕主体结构,对体系的框架再细分。如工作流程又可分为“组织保障”、“市场监管”和“督查考评”等系统;而市场监管系统又可分为专卖监管、自律监管、联合监管等部分;督查考评又可分为督查、投诉、考评等部分,从而使体系建设更细化、更科学。市场监管体系的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对市场的有效监管,在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还要以此为检验的标准,不断的校正和完善体系框架,使所建立的市场监管体系的框架科学合理,具有操作性、指导性和规范性。经过框架的搭架,最终形成以依法行***、规范***为中心,以组织体系、监管体系、考评体系等为主线,以工作流程、职责和制度等为版块,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
二、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组织系统
组织系统是卷烟市场监管体系的关键,也是体系建设的“龙头”。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整个体系就难以正常运行。组织体系主要包括专卖队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人员培训和考核考评等内容。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一要理顺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在机构设置上,要按照行业的机构设置要求,从工作职能出发,县(市)级局可设如专卖股、稽查大队、内管股等机构。在人员编制上,按照“定岗、定编、定员”的原则,设置局长、副局长、股(队)长、副股(队)长、中队长、内勤、案件处理员、证照管理员、稽查员等岗位。二要加强人员的选聘和培训。在队伍建设中,要将能力强,业务精,素质高,作风硬的业务骨干,充实到专卖队伍中去,并坚持抓好队伍培训。在日常管理中,可采取集中***训、经验交流、实战演练、专卖业务大比武、作业文本大展评等活动,或采取半***事化管理、邀请专业人士开办讲座、系统法律顾问巡回授课等方式,促专卖稽查人员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三要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增强专卖人员责任心。制定完善的专卖稽查人员考核办法,切实推行月度考核,绩效挂钩,定期评定等制度。根据评定结果,实行岗位津贴制,按级定酬,动态管理,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并疏通专卖人员公平晋升的渠道,激发专卖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入社会监督评价体系,请零售户就专卖管理人员在依法行***、文明***、市场监管等方面用匿名方式给专管员打分评议,作为专卖管理人员晋级的重要依据,以内外结合的监督考核机制,提高专卖管理工作质量。
三、创建新型的卷烟市场监管系统
市场监管系统是卷烟市场监督管理体系的核心,也是整个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重点。在监管系统建立中,要调动各方力量,形成联合监管的格局,建立“***府领导,烟草为主,各方配合,社区(乡、村)管理”的市场综合监管体系。一是建立以***府牵头、多方参与的市场监管机制,突出社会监管效能。社会监管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府监管、社区监管、消费者监管、举报监管、舆论监管等多项内容。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协作配合、信息沟通等工作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能,理顺协作关系,形成***府统一领导、联合***、齐抓共管的市场整顿、打假打非新机制,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协调委托社区对辖区内卷烟市场进行监管,不定期进行走访、沟通、座谈、督促、奖评,推进市场监管的社区化;通过宣传引导,使广大消费者树立维权和专卖意识,自觉抵制、举报违法卷烟经营行为,发挥消费者监管作用;实行“有报必查、有查必复、查获必奖”工作机制,发挥举报监管的强大作用;借助新闻媒体、利用行业报刊杂志等平台,也可采取聘请行风监督员的办法,大力弘扬守法经营的典型,曝光、谴责卷烟经营违法行为,积极营造卷烟经营良好的舆论氛围,真正发挥好舆论监管的作用。二是突出专卖稽查人员日常市场监管主体作用,动态管理零售客户。消费终端是市场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日常市场监管难点。而对零售客户动态管理无疑是日常监管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日常市场监管中,可按照一岗双责,实行稽查人员“片警式”市场管理责任制,推行专管员与稽查员、专卖管理所与稽查中队合二为一,稽查中队对片、稽查员对户,分片管理,捆绑考核,落实监管责任。可制定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零售客户动态管理标准,实行逐月量化打分,差异化服务、动态化管理。将动态评定结果通过各种渠道对客户进行公开,接受零售户监督,并将动态管理结果作为客户卷烟合理定量的依据。年末根据客户守法经营、模范经营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选出年度守法经营示范户、模范户,进行公开授牌,媒体宣传,达到激励示范户、带动模范户、引导守法户、淘汰违法户的管理目的。三是建立“客户之家”组织,发挥自律监管作用。由于人员、时间、区域等因素限制,专卖稽查人员的日常监管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要,所以,建立零售户自律自管自治组织,是市场监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区域位置、客户数量等主要因素引导卷烟零售客户成立“客户之家”组织,完善“客户之家”活动章程,明确“客户之家”成员的权利义务;制定监督职责,由“客户之家”成员对本区域各零售户的经营行为、执行明码标价等情况进行相互监督,发现违规行为,先在“客户之家”内解决,若解决有困难时,可及时向当地烟草管理部门通报协助解决。也可借助“客户之家”自律组织,积极开展无假烟销售示范区(街)建设,通过零售户申请,烟草部门层层审核,社区公示名单,颁发示范牌,进行优秀社区评选等措施,推动无假烟销售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开展。引导“客户 之家”成员对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办理、依法经营动态管理评定和无假烟销售社区(街道)创建进行监督,延伸监管的触角,促进专卖人员提高工作水平。四是创建专卖服务大厅,突出服务监管作用。专卖服务大厅是对市场监管和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建专卖服务大厅,搭建宣传、服务、***务、监督和信息五大工作平台。向广大群众公开零售许可证申请办理程序,案件处理程序、公开投诉举报电话、服务大厅工作制度等;利用简报、案例分析等形式,面向零售户大力宣传烟草专卖法规,教育引导卷烟零售户守法经营,增强广大群众的烟草专卖和维权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设立假冒卷烟识别专柜,随时接受社会各界咨询,提高零售客户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假冒卷烟的识别能力,不断壮大社会打假队伍,在提升专卖服务水平的过程中,发挥专卖服务监管作用,扩大监管范围。
四、建立公正的督查考评体系
市场监管体系篇7
关键词: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监管体系
中***分类号:F8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071-01
1引言
一般在研究监管问题时,人们总是把问题局限于***府的行***监管上,往往把行***监管作为监管的唯一手段和主体,争论也通常集中在证监会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应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各部门的监管权力如何分配和相互配合等问题上。资本市场是流动性强、自由度高的市场,其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信息的供给量和信息分布的对称性。信息供给越充分,则资源配置的效率也越高。因此,对信息披露的监管是规范证券市场运作,化解和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效率的基本措施。
2引入***董事制度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的要求,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其重点是通过实施激励机制使企业内各利益主体各得其所,处理好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问题。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可以从引入***董事制度入手。
(1)应建立***董事人才数据库。我国目前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是足够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发现他们以及如何使他们愿意从事***董事工作,前者是一个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沟通渠道的建立问题,后者则是一个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问题。因此,要建好***董事运作机制,应由中国证监会对***董事的任职资格进行认定,建立中国***董事专家数据库,并根据市场上市公司的业务实际情况向其差额推荐***董事候选人,上市公司通过召开股东大会,将中国证监会推荐的候选人的资历、背景以及与公司有无重要关系等情况予以公布,由股东投票,实行一人一票制或累积投票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董事的***性。
(2)完善***财务董事制度。无论从对外信息披露,还是从内部会计控制,会计由于其综合性的价值管理的特点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治理都极为重要。因而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有一定数量的财务董事,特别是外部***财务董事,对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和正确性、增强董事会的领导和监督作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3加强信用中介监管
***、客观、公正是国际会计师执业界所奉行的基本立场。但在我国,由于体制的原因,***性建设一直困扰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提供鉴证服务的特殊中介,其声誉不仅关乎自身的生存发展,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公平效率的保证。因此维护注册会计师行业声誉尤为重要。借鉴各国声誉制度的模式,注册会计师声誉制度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声誉信息收集机制。声誉信息的收集是声誉制度的基础。声誉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基本情况信息和执业质量信息。(2)声誉信息评价机制。为保证信息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并增强信息的可理解性,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情况和声誉信息进行量化。声誉的评价标准应真正体现委托人的利益,代表所有委托人的共同长远利益。在可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打分,评级等方法评出各个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能力和执业质量等级,以更有效的进行信息的收集和传播。(3)声誉信息传播机制。运用各种媒介加强声誉信息的传播和介绍,以取得共识和认可,加强舆论宣传的力量,让人们真正了解注册会计师,重视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唾弃不诚信行为,加强法律意识。(4)声誉排斥机制。排斥机制都是声誉机制的重要组成。对于声誉差的注册会计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的选择自动将其淘汰出局;另一方面,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应建立健全排斥机制,控制注册会计师的进入和退出,规定严格的进入资格,取消声誉差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优化会计市场。
当然,声誉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也依赖各种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如产权制度、监督机制,惩罚机制、全社会信息制度的建立以及证券市场的完善等等,但是声誉制度并非只能消极等待各种条件的成熟,相反,声誉制度的积极构建将会促进各方面条件的发展和完善,实现声誉的良性发展。
4提高证监会的监管力度
从理论上讲,证监会的核心职能是制定信息披露的标准,对违规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立案调查、进行处罚。但是目前中国证监会权力过大、过于集中,在没有权力约束机制状况下,证监会管制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包括行业准入许可、律师事务所证券业务准入审批、会计师事务所证券业务审批、资产评估机构审批以及对这些机构成员进入相关业务的资格审批、对基金管理公司从业审批等。但是,过大的权力并不能保证证券市场的公平与效率,相反,由于证监会资源有限,在各项权力的行使中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反而使得其主要职能的行使不能高效率的进行。所以应该把证监会的人力物力资源用于行***监管最有效率的阶段,把证监会工作的重点集中于事后监管,而把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交给以市场参与者和媒体为主的市场力量。
5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
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起监管作用的媒体主要是财经媒体。财经媒体的形式可以各种各样,有报纸、期刊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它们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具有非常重要的监管作用。与市场参与者相比,媒体在国内成长迅速,已成为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力量,其重要程度已不亚于证监会。有足够多的媒体参与证券市场,还可以促进媒体间的平等竞争,减少媒体自身利用其信息优势不当牟利的可能性,提高报道的可信度与准确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证监会应当取消财经媒体中所谓“指定信息披露”与“非指定信息披露”的区别对待,以显示公平对待所有媒体,消除媒体的进入壁垒。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指定信息披露并不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有时刊登的信息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有时信息披露往往受到版面限制,在信息披露高峰就得不进行排序和等待从而产生信息披露的时滞,增加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可能性;而且,有些媒体为了获得指定披露的资格,可能会采取一些非正当的方式,寻租的机会增加了很多,这些受益的媒体也就无法保证报道的客观性。所以,“指定信息披露”已无多大必要,应取消该限制,促使传媒业形成平等竞争的机制。这正是财经媒体不断强化其监管功能的前提,中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定会从中极大受益。
6综述
为实现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良性发展,适度的资本市场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对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有效监管是规范资本市场运作、化解和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效率的基本措施。所以,应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为中心,明确划分上市公司董事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在信息披露制度上的职责;综合运用经济、行***、法律等手段;有机地协调中国证监会、信用中介机构、国家司法机关等的监管主体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监管体系中的定位,从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GeorgeJ.Stigler.TheTheoryofEconomicRegulation.BellJournalofEconomic,Vol.2,1971.
[2]R.A.Posner.TheoriesofEconomicRegulation.JournalofEconomicofLaw&Economics,Vol.19,1974.
市场监管体系篇8
一是确保现场招聘活动的安全。新规要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大型招聘活动安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人员流动、求职就业和举办大型招聘活动的高峰期,要严格按照相关***策规定对大型招聘活动办理审批、备案手续;要督促举办单位做好安全工作方案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招聘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要加强对招聘场所的经常性安全检查,重点做好场馆出入通道、消防器材、卫生设施安全隐患等的排查工作。各级人社部门要联合消防等部门对所辖地人力资源招聘场所,开展一次全面筛网式的安全大检查,检查情况要及时上报。
二是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新规要求,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强化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自觉遵守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维护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社会信用度和公信力。要引导从业人员牢固树立诚信执业意识,坚持诚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行业良好风气。从今年开始,全省将开展“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考核和评选活动,树立诚信服务典型,推进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
三是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新规要求,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重点培训国家及省相关***策法规、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与市场管理、人力资源市场依法监管的主要任务及业务流程、人才测评技术、高级人才寻访(猎头)服务技术、职业介绍与就业服务和人事等业务。要实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把入口关,优化人员队伍,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市场监管体系篇9
[关键词] 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对策
一、我国现行资本市场法律监管体系总概
现行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主要分四个层次:国家法律:《证券法》、《公司法》等,行***法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部门规章:《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等,其他规范文件及法规解释:如《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办法》,这些规则给资本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受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的局限及中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的局限,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制建设存在问题。
二、资本市场法律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国资本市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但发展之迅速,由于受经济体制转轨特殊性和资本市场规范经验的欠缺所限,中国资本市场别无选择地走上“先发展后规范”的道路,出现了资本市场法制建设滞后于市场发展的局面。一是资本市场重要的法律文件缺位,如《国债法》、《期货法》等基本的资本市场法律尚未出台,这严重地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全面规范化发展。二是各项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一些结构层次上的矛盾。中国目前已经颁布的有关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三百多件,其中全国人大及其***会和***制定的法律和行***法规所占比重不足10%。很多重要的法律文件效力层次太低,缺乏权威性,直接导致了规范性文件之间的冲突,难以有效地为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和功能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证券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存在缺陷,实际操作性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础性法律文件,但它们在立法定位上和具体条文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公司法》赋予了国有公司特权地位,《公司法》第159条规定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或有两个以上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的有限公司才具有发行公司债券的资格。而《证券法》实际上是一部证券管理法,对于证券交易则无具体、翔实的规定。《证券法》将法律责任重点放在了行***处罚和刑事责任上,对民事赔偿只作简略的、操作性不强的规定,没有明确的对投资者造成损失进行民事赔偿的相关条款。在国外成熟的市场环境下,无论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或是中介机构违规违法,他们不但会遭到监管机构的处罚,而且投资者还可以控告他们要求赔偿损失。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介机构违规违法后,大多只受到行***处罚,投资者的损失则无法挽回,反而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所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对《证券法》中有关民事赔偿问题、证券监管机构的某些强制***权限问题做出必要的修改,《证券法》在交易制度的安排、信息披露制度以及举证制度设计等方面也仍存在一些缺陷。另外,《公司法》在中小股东的权利保护、上市公司的退市等等许多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方面缺乏规定;
3.缺乏与《证券法》配套的实施细节和相关法律,如美国证券法律体系中有《证券信誉评级法》、《信托法》,我国则没有相应的规定。
4.与《证券法》相关的《公司法》缺乏有效保护少数股东权益的条款,与国际惯例不相符合。
三、解决资本市场法律监管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
1.在立法方面,应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亟需完善《公司法》、《证券法》等基本法律。抓紧制定《国债法》、《期货法》、《证券交易法》等资本市场的基本法律文件,尽快出台《投资银行法》、《投资顾问法》和《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法》等单行法。在立法理念上,应当转变计划经济下按照不同的企业类型分别对待的立法思路,向权衡各市场主体利益的思维模式转变。充分贯彻和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在立法技术上,应摒弃“宜粗不宜细”的粗放式立法模式,使法律条文更具可遵守性和可操作性。在立法内容上,对现行立法缺失的方面予以补足、修改不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条文。如证券民事责任法律制度就亟待全面规定。
2.加强超前意识,作好立法规划,虽然西方成熟市场的发展一般都要经过“问题一反思一立法”这样一条法律规范化的道路,但是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有大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以参考,则没有必要等到市场出现波折或问题面临之后再来立法加以规范,而完全可以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以及对前景的客观分析,科学规划,适当地超前立法,完善证券监管法律体系,使之能较好地应对证券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可预期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市场变化保持灵敏反应。
3.制定与各项法律配套的实施细节与相关法律,立法过程中要注意与WTO法律相适应,特别是WTO规则的透明度要求,我国在建立健全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方面,需特别注意提高金融***策的透明度、公开性和统一性,及时公开有关金融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策措施以及与其他成员缔结的足以影响其金融***策的协定,并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让WTO其他成员及其有关个人、企业了解。
参考文献:
[1]张忠***:WTO与中国金融法制的完善[J].中国法学,2000,(3)
[2]韦琴:关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3]丁小巍汪毅:再论我国证券监管法律体系的完善[J].***法学刊,2005,(2)
市场监管体系篇10
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重要的金融市场,如:日本、欧洲,直接揭露出传统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的弊端和缺陷,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亟待改革和重整。为适应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也建立起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首先分析了世界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改革的方向和内容,然后再分析我国应从哪些方面来完善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
【关键词】金融衍生市场监管;改革方向;金融市场;透明化;法律
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于是,实施有效的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成了促进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世界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1 世界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改革方向
以往的世界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包括国际组织监管协调和国内监管两部分,这两部分都主要是针对金融衍生市场的风险管理和非法交易进行监管。无论是国际组织监管协调还是国内监管,都存在组织结构松散、条理性差等缺点,金融创新与监管体系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世界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出现了一些真空地带,这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开始认识到金融衍生市场监管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峰会改革监管体系。比如说:2009年开展的G-20峰会形成了世界金融监管共识,并将每年一届的峰会扩展成为半年一届,与会各国领导人就化解金融危机、建立全球金融市场新秩序、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进行全面讨论,逐步完善现有的世界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
在监管体系改革上,2009年4月的伦敦G-20峰会发表了《领导人宣言》,该宣言提出了世界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要求实施审慎金融监管,完善各国的国内监管体系,加强世界各国监管合作。组建金融稳定理事会,就世界金融稳定和金融风险进行全面监管。强化监管机构的职责,扩大其监管范围,有效降低金融风险,使金融市场的所有行为都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正常进行。加强信用评价机构的监管,预防失信风险。2010年6月的多伦多峰会就明确提出还需加强金融衍生市场监管的透明化建设,加强场外衍生市场的监管,实现审慎金融监管。
对于美国而言,次贷危机给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美国***府将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重构作为其金融制度改革的重点。2008年3月下发了《金融监管改革蓝***》,将以前的7家金融监管机构整合成为3家监管机构,并明确这三家监管机构的职责:美联储负责金融稳定工作;金融审慎管理局负责金融风险;商业运营监管局负责金融行为监管工作。通过金融机构的整合管理,有效提高了金融监管的效率。2009年3月,财长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奥巴马***府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该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希望建立一个系统风险监管机构来监管大型金融机构。同年6月,美国***府下发了金融监管改革的白皮书。2010年1月,美国***府又开始对银行业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革。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举措,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初步建立起了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并提示了今后监管体系改革和重构的方向。
欧洲各国在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改革中,重在区域监管合作和协调沟通,充分整合各国的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果。而G-20峰会也明确提出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整合力量,发挥规模效应。所以说,估计合作也是监管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2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改革内容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不良影响。世界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改革方向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国内监管体系的改革和重构的方向和内容。对我国而言,要想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紧跟世界各国监管体系改革的步伐,结合联系本国特点,尽快构建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内监管体系。
第一,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在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上,我国没有统一针对金融衍生品的法律法规,多是针对具体衍生品的法律法规,尤其缺乏金融风险监管和交易监管的法律法规。所以说,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监管体系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借鉴国外监管法律体系的内容,制定出统一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监管法律体系。
第二,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远不及国外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我国尚处于初级起步发展阶段,金融衍生品种类少,市场机制僵硬,所以说,应合理规划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路径,在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同时推动监管体系的完善。
第三,透明化建设。2010年6月的多伦多G-20峰会就明确提出了监管体系的透明化建设,这也适用于我国监管体系改革。加强透明化监管,揭示复杂结构背后的风险因素,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第四,提高***府监管效率。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美国金融机构改革的内容,整合国内监管机构,充分发挥各个机构的重要作用,明确各个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各个监管机构的协调沟通,提高监管效率。比如说:在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部门之间形成协调机制,加强信息交流,从而逐步提高各个部门的监管效率。
3 结束语
随着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府要认识到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并积极借鉴国外监管体系改革的经验,仔细分析我国监管体系改革的工作重点,稳步提高监管效率,在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建构起健全的监管体系,规避金融风险,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凌霄,李成,郭帅.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的理论发展与国际实践——兼论中国的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