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人生10篇

透视人生篇1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人;调研

继互联网被誉为第四媒介并成为新的大众传播媒介方式之后,近些年手机被誉为“第五媒介”,这是一种迅速兴起并正在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新媒介手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比例继续保持增长,从81.0%上升至83.4%,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已达5.27亿,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略有下降,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过传统PC上网比例(80.9%)。手机逐渐与传统纸媒、广播、电视、互联网齐头并进,互相促进,互相渗透。

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成为手机上网的重要群体,大学生主动或被动从手头方寸屏幕之间进入虚拟而又真实的网络世界,其看待学习、世界、人生、他人的视角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

一、手机媒介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一)手机媒介的主要特点

手机自从连上互联网之后,迅猛发展,重新界定了媒介的含义,尤其是随着3G、4G、WiFi网络的逐渐普及,手机成为最普及的移动媒介。相比传统纸媒、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媒介的特点和优越性在于:受众更广泛、互动更充分、功能更强大、使用更便捷。

手机媒介在传播上带来了新的传播特点:

1.消除了时空维度对传播的限制,实现了传播的随时性、随地性,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无缝对接。

2.消除了不同媒介之间的隔断,实现了媒介大融合,使传播走向全媒介化。

3.消除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主从关系,使传播更多地表现为个体。

4.消除了传与受的界线,使传播从单向传播向多向互动传播转变。

(二)大学生“手机人”族群的兴起

怎么界定手机人?当你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打开手机,入睡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是关掉手机。恭喜你,你已经是“手机人”了。交流、记录、阅读、存照、观影、搜证、生活,手机比任何一项科技发明更接近我们自己,就像是我们身体本身的一部分。一旦暴露了手机,就暴露了我们生活和思想的全部,甚至我们身心最隐蔽的部分。而这就是当下大学生的普遍状态。对于大学生“手机人”来说,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媒介工具,而成了手机人最亲密的朋友和生活伴侣。

二、大学生“手机人”族群化调研背景

(一)调研目的

高度依赖手机媒介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常见的生活、学习习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手机人”族群的现状,综合分析手机媒介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的多重影响,课题组开展了主题为“透视大学生‘手机人’族群”的专题调研。

(二)调研时间与范围

本次调研自2014年6月至8月,主要调研对象为上海市6所高校(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共发放调研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8份,问卷有效率97.8%。

三、调研问卷分析报告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

1.关于使用手机的普及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手机作为一种通讯、信息传递的媒介已经席卷了人们的生活。根据调查结果,有使用手机上网习惯的大学生达到96.1%,不使用手机上网的原因不外乎因为手机屏幕小不习惯,或是有更好的代替品(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在使用手机的时间方面,有超过60%的被调研者表示每天会使用手3小时以上,且相当一部分被调研者(17%)表示平均每天会使用手机至凌晨12点之后,由此可见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较长。

在每个月手机话费及手机流量使用方面,调查数据呈多元化分布,除了少数被调查者(约2%)每月手机费用在200元以上,80.3%的被调查大学生会将手机话费控制在100元以内。同时,27%的大学生表示每月手机流量需要200M以上,基本不使用手机流量的只占6.6%。

2.关于依赖手机的程度。“手机依赖症”在近几年来呈现逐渐严重的态势。本次调研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调查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从主观上来看,仅有2.7%的被调研者认为现今大学生不存在对手机的依赖,其他被调研者均认为现今大学生对手机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按程度不同分非常依赖(45.2%)、比较依赖(42.5%)、一般依赖(9.7)。

另一方面,通过情景设计等问题从客观考察被调查者是否依赖手机,如“当手机没电、没信号或是产生故障时,会产生怎样的情绪”等,其中,选择“感到有点不安,希望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的被调查者超过半数(54.4%),此外,选择“感到非常焦虑烦躁,无法安心做其他事情”占20.5%,其他约21.6%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无所谓”。

大部分被调研者认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存在负面影响。认为手机依赖完全不存在负面影响的仅占8.5%,而68.3%的被调研者认为其略有些负面影响;另外有20.5%认为手机依赖存在负面影响且影响严重。

对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被调查者普遍认为“自我约束、参与活动、以及关注身边的人与事”等是降低对手机依赖的主要途径。具体做法包括更换一部功能单一的手机(10%),尝试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软件,或定时断网(29.3%),通过自我约束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40.9%),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郊游、健身等(45.9%),尝试在现实生活中多与人交谈,多读书看报(49.8%)等。

3.关于使用手机的影响。在问及使用手机对生活学习产生的影响时,被调查认为其正面影响主要有:使通讯变得更为方便(66.8%)、开拓视野(62.2%)、丰富业余生活(83.4%)、扩展学习途径(42.9%)以及更快速地获取信息(70.3%)等。而其负面影响主要有:使用手机浪费了很多有效时间(71.4%)、影响了学习质量(48.6%)以及引起眼睛不适、身体疲劳(58.7%)等。同时因为接收到了各种负面信息(30.5%),降低了人际交往能力(23.6%)以及变得缺乏***思考能力(23.2%)也是大学生所认为的负面影响。

被调查者认为手机对大学生的社交行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手机的兴起让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侃侃而谈,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降低,减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使人感到和外界越来越远。另一方面手机的便捷和快速能使人更快地结识更多朋友,扩大社交面。

对于手机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近半数(47.5%)被调查者认为手机使他们更习惯关注他人和世界,22.4%的被调研者认为手机使他们更关注自己在他人和世界中的地位,而11.2%的被调查者则认为手机使人自我意识更为凸显,更关注自我。

4.自我判断是否是“手机人”一族。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自我判断是大学生“手机人”族群中的一员,只有20.1%明确表示自己不是“手机人”,另外8.9%表示不太清楚,难以判断。

(二)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一般行为方式

1.使用手机的场合。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较为严重。大部分被调查者(93.8%)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其中经常使用者达到了38.6%,几乎一直使用者占9.3%,这样不健康的使用习惯很可能会降低课堂学习效率。

超过半数的被调研者对于在会议、课堂、交谈或是公共场合不断使用手机感到反感。另有约23%的被调研者认为无所谓,14.7%的被调研者认为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2.使用的手机软件及功能。手机功能呈现出的多元化也使得大学生在手机功能以及软件的使用上有所不同。通信聊天类软件(QQ、飞信等)以及社交网络类软件(微信、人人)等占据了主导地位,分别为74.5%和67.2%,可以看出聊天、社交、获取信息是大学生们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

在被问及“希望手机保留的功能”时,被调查大学生表示社交通信(50.2%)和网络浏览(57.9%)是首选的两大功能。同时,拍照(47.5%)、音乐播放(40.9%)也有较多学生青睐;与之相比,选择使用手机阅读(15.4%)和学习(14.7%)的人数较少。

3.使用学校免费wifi的情况。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提供覆盖全校园的无线网服务,这项工作便利了校园师生。大部分被调研者(69.1%)认为手机能够随时随地加入学校免费wifi是利大于弊的,为学生提供了便利。

(三)大学生使用手机学习和阅读的现状

1.大学生使用手机阅读和学习的普及率。使用手机进行阅读和学习在大学生中是较为普遍的方式。在被调查者中,仅有约1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从不使用手机进行阅读和学习,而经常使用者超过三成,占37.1%。

2.手机阅读和学习对大学生的影响。手机对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呈多元化。近半数(45.3%)的被调查者认为手机的使用增加了学习和阅读的途径,令学习和阅读的内容变得更丰富,25.8%的被调研者认为使用手机能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能够加强知识的积累。然而,部分被调查大学生持相反意见,认为手机阅读学习容易令人陷入“浅阅读”的怪圈(30.7%),并且随着手机思维的深入,人们会逐渐缺乏***思考的意识(25.8%)。

四、调研核心结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手机人”族群是主流,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是社交及娱乐

大学生“手机人”族群是主流,普遍具有使用手机上网习惯,其中多数人偏向于使用通信聊天类、娱乐休闲、拍照音乐等软件,手机的使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手机的过度使用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生会在课堂上、学习过程中使用手机,半数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过多,在经济上,也有部分学生手机流量费用偏高。

在使用手机阅读方面,手机作为阅读便捷工具被广大学生群体接受,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机使用方便、获取信息快捷准确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浅阅读”之风的盛行。

(二)手机媒介给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强有力的渗透,功过参半

手机给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像一把双刃剑。积极方面,手机媒体以其快捷的传播速度以及广泛的传播宽度大大拓展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及方式,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度有着非常的积极意义。同时,手机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扩展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手机给予了更多娱乐休闲的方式,使沟通变得更加便捷,近半数学生认为手机使自身变得更习惯关注他人和世界。手机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向大学生传播全球信息,缩短了学生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距离。

消极方面,部分学生因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长时间沉迷于手机,影响了学业和生活;此外,也有少部分学生过度依赖手机媒体,逐渐丧失***思考能力,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手机的过度使用也会引起眼睛不适、身体疲劳等健康问题。社交方面,手机在扩大社交面的同时降低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得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侃侃而谈,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却有所降低”,或者感到“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与现实世界更加疏远”。

(三)大学生普遍认同自己为“手机人”族群,绝大部分学生希望走出“手机依赖症”

透视人生篇2

但这仅仅是新生代自身的问题吗?

面对“指责”和“批判”,“一切我们身上的弊病都能从社会找到根源”就是他们的回答。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独特的文化标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每一代人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都挣脱不掉时代的枷锁,我们又何必过早地妄下断语,又何必将他们的成长圈定在我们预想的模式之下呢?

全新的时代已经开启,谁也不可否认,他们是未来的主流,这个趋势不可逆转。

新生代,自画像与他画像

杜映梅

富士康的“连跳”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和舆论热议。在一项名为“您认为富士康频发跳楼事件的原因是什么”的网络调查中,结果显示:缺少关爱41.4%、社会压力30.1%、工资低15.7%、说不清楚12.8%。

很明显,相较于“工资低”,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缺少关爱”。员工“缺少关爱”,凸显的是企业文化和管理问题。从企业文化层面看,当一个企业倾向于把员工当机器,而忽略了员工本身,员工就会感受到企业的冷漠,进而形成群体性心理抑郁;从管理角度看,这样的管理与其说是“***事化管理”更不如说是冰冷管理。

如此看来,富士康这家“80后”、“90后”员工占大多数的世界500强企业,遭遇“连跳”事件并非偶然,它作为长期矛盾的引爆点,正向现代企业管理者提出血的警示:新生代员工管理何去何从?

职场“80后”――让人欢喜让人忧

在时下的社会语境中,最流行的管理用语即是“他们连起码的归属感都没有,就更不用说对企业忠诚了”,谈到让人“爱恨交织”的“80后”,企业管理者们忧心忡忡。

忠诚度缺失是最大问题

忠诚度的缺失,在工作中即表现为跳槽频繁、责任心不强、敬业度不够。在企业看来,“80后”往往把自己与企业想成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感觉不爽,说跳槽就跳槽,毫无顾忌。

然而,脱离表象,我们要深思:为何“80后”员工会有如此之高的跳槽率?原因很简单,他们不再是为企业工作,而是为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工作,为自己的成就和在退休的时候有很好的养老待遇而工作。试问,既然为自己,又有何不能理解呢?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80后”树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他们不委曲求全于一个岗位、一个老板、一个机会或一个专业,实际上这种高频率的选择是他们对“自由”的内涵和外延赋予新的认知和定义,这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更是日常实践。他们敢于挑战任何领域先定的权威,其目的是寻求一个能够容纳他们主见的生活或职业空间。一句话,他们是有主见、有追求的一代。

在索尼爱立信中国公司,正式员工中“80后”的比例非常小。索爱“80后”员工多数是劳务派遣。试想,这些人连起码的归属感都没有,更不用说忠诚了。

“薪酬”决定执行力

企业的普遍观点是,“80后”工作效率低、缺少团队精神、抗压能力差、缺乏耐心。这些现象确有存在,但与其工作环境与管理制度有关。

前不久,朋友的公司正上线一个新项目,差不多过了一个星期,还没有一个人提出新创意。无奈之下,朋友说,谁先想到就奖励谁5000元。结果第二天一早,那些“80后”员工都没来上班,后来打电话才知道,昨晚他们熬了整个通宵,一晚上就把事情搞定了。

“80后”喜欢随性的工作方式,最好是边听音乐边聊天边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员工不再是单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螺丝钉”,他们更加重视企业的薪酬制度是否得到严格执行,更在意做出成绩之后,及时予以激励,并表现为对其个人价值的认可。

价值观鸿沟巨大

怕吃苦、藐视权威、情感脆弱等,这应该是企业对“80后”最诟病的一项了,价值观的差异让双方存在巨大的鸿沟。

“60后”、“70后”的价值观与“80后”的确有很大不同,前者可以先干活后计回报,“80后”则先讲条件再干活。

在工作中,“80后”更爱提问题,喜欢挑战主管的想法,很多好创意都出自“80后”。但“80后”希望被认可的欲望很强,当他们被否定时,一般不愿妥协,更不愿认输。

企业存在的种种困惑,归根结底是对“80后”缺少正确的认知,唯有真正了解他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透视“80后”――“代沟”不只一点点

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80后”被誉为“新新人类”,也被贬为被“圈养”长大的“草莓族”、“啃老族”。他们被指责以自我为中心,对工作和社会的责任感缺失;他们自尊而脆弱,养尊处优而没有吃苦吃亏精神;他们没有物质生存压力,拜金浮躁,频繁离职。他们因被指为“垮掉的一代”而导致不少企业谈“80后”而恐惧:不敢委以重任,甚至不敢聘用。

面对“指责”和“批判”,“一切我们身上的弊病都能从社会找到根源”就是他们的回答。他们有着“不同于父辈的新鲜气质,反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价值观”,但这仅仅是他们自身的问题吗?事实上,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每一代人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都挣脱不掉时代的枷锁,我们又何必过早地妄下断语,又何必将他们的成长圈定在我们预想的模式之下呢?

《孙子兵法》中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在诠释“随机应变”的真谛。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开启,面对“80后”、“90后”这样的“新新人类”,他们需要有别于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1,淡化等级

“80后”有很强的自尊心,进而产生要求平等的意识不容忽视。与“80后”的相处,不单纯只是上下级和工作关系,工作之佘,他们需要关爱,追求情感共鸣。

事实上,现在大多数企业都通晓了“层级通则管理通”的奥秘。诺基亚的“扁平式管理”和联想的“亲情文化”,更是将平等文化的魔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诺基亚的“扁平式管理”即面对一个项目,组成一个跨部门的团队,而不同的项目组形成一个矩阵式架构。每个项目都是一个虚拟团队,每个人负责项目的一部分,大家一环接一环,没有人是领导,也没有人是下属。这样的团队工作模式,不是任命的概念,而是大家为了一个项目和目标共同工作,大家一起成功,一起失败。

1999年,联想推行“称谓无总”,即规定姓名为三个字的叫后两个字,两个字的直呼其名,否则罚款50~100元,旨在取缔上下等级的味道,营造上下尊重、平等的企业文化。今天,“称谓无总”的推行,“多沟通、说谢谢、讲道理、担责任”的宣传,以及对来公司满一年的员工送上一束康乃馨,都让员工深深地感受到公司在努力为他们构建尊重和平等的企业文化。

企业界有一句名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

的企业。这句话似乎永远不会过时。

2,抛开成见

每个人对自己都有很高的期望值,“80后”更是如此。他们认为自己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某些能力,或特长,也希望别人能够认同这一点。但这在有些对“80后”员工持有某种成见或偏见的管理者心中,总认为他们不能吃苦、书生意气、经验不足、眼高手低等。作为管理者,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在看待“80后”时,是否不自觉地将他们标签化了呢?有时自我认知的误区会过度放大别人的缺点。

管理者需要用心去读懂“80后”的真正需求。当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时,就会变得很有干劲,时常产生“百尺竿头”的成效。优秀的管理者不会被他们的错误遮住了眼睛,而是善于运用“夹心饼”的办法,做到有褒有贬,一分为二。

俗语说: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才聚、才聚则业兴。

3,重新审视组织与员工的关系

在“你把目前的工作视为什么?”的社会调查中:有45%的被访者回答是“汲取经验的途径”,24%认为是“谋生的手段而已”,16%的人认为是“更好工作的跳板”,只有10%的人认为是“事业”,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是“社会大学”。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这样描绘“下一个社会”:为一个组织工作的人员中越来越多的将不是全职员工,而是兼职、临时人员或者顾问和承包人。现在种种迹象表明,“80后”占主流的社会,其特征正越来越接近这里的“下一个社会”。因此,企业不再能要求个人毕生忠诚于某一个商业组织,他们将更加忠诚于自己的职业生涯。

与此同时,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也正影响着“80后”员工对工作的看法和价值观。他们选择公司的逻辑,主要是看一家公司对于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多大的空间。由于“80后”未曾经历物质艰辛的生活,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很难找到“将就”的状态,他们要么热衷自己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

在一个事事讲求平等和尊重的社会里,企业与“80后”员工不再是传统的聘用关系,而更多地表现为新型的合作伙伴,管理者们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

管理“80后”――就这样把你征服

不可否认,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已经落后于“80后”群体发展的客观存在。“80后”不是一个管理难题,而是时展过程中的管理补课。管理者必须接受“80后”的各种特质,站在对“80后”成长环境、社会背景与人文思潮、心理特点等的了解与洞察上,找到适合他们价值认知、心理发育、个人及群体世界观的管理之道。

1,文化人性化

“80后”员工的职场观念是“工作并快乐着”,他们寻求信任、公正和开明,在这种特征下,传统的企业文化显然需让位于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如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文化、信任文化和开放文化。

对“80后”而言,建立开放、民主的管理平台,把问题放到桌面上交流,显然更容易解决问题。

2,管理开放化

“80后”讨厌以权势压人、居高自傲,他们敢于质疑权威,但也佩服真才实学:他们不喜欢被“管理”,但接受被“引导”。如此,参与式决策更适合对他们进行管理,他们会感到备受尊重和认可,管理者也将得到更多的工作灵感和创新思路。在具体工作实施中,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与自,可以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度和责任感。

3,沟通时尚化

“80后”不喜欢过于古板、严苛、与自己有心理距离的领导,比较喜欢心态年轻、语言生动、有幽默感的主管。他们喜欢直截了当的沟通,因为生长在网络时代,他们更依赖于互联网,管理者如果不善于利用MSN、QQ这类沟通工具,便会失去了解、理解他们的很多机会。

4,合作创新化

“80后”普遍创新能力较强,但合作性比较差。管理者应注意发挥他们学习新技术、开拓新业务的优势,鼓励他们打破常规、探讨新方法、新路径,给他们更多自由发挥空间。与此同时,管理者要注意工作小团队的新老搭配和清楚界定工作目标、明确合作的游戏规则,让“80后”在团队合作中逐步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避免“跑偏”。

5,情绪理性化

“80后”有激情、干劲足,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往往因小情绪多而成为管理的“麻烦制造者”,要是处理不好,则容易“鸡飞蛋打”。此时作为管理者,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譬如:当他们“无知者无畏”、过于积极主动时,管理者更要耐心解释,不要让他们误会自己不受重视给他们布置工作任务时,要尽量明确、具体,要求他们及时做好过程反馈;在日常工作中,对他们多肯定、多鼓励,少些空洞的批评和指责……总之,在“80后”“长大未成人”之前,悉心呵护他们。

6,氛围愉悦化

“80后”比较不拘小节、不喜约束,喜欢平等宽松的工作氛围,要他们遵守制度和纪律是件比较麻烦的事。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管理者不妨传递一种“有时自嘲一下也无伤大雅”的信息,比如,时常开开玩笑,或者在紧张的会议中幽默一下来缓解紧张的气氛,都将有助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管理者一方面要严格要求他们,明确清楚地告诉他们哪些是底线绝对不能逾越,而对那些非原则性的问题,则大可灵活、人性、宽松一些。

寄语“80后”――用信心放飞自己

人生并不只有现在,还有更长远的未来。生存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如果眼光只盯着温饱,那得到的永远只是温饱。所以,在工作时,请时刻告诫自己:我要为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努力。

仅以此“五大心经”与“80后”共勉。

心经一:成为职场中的“百变精灵”

有一个朋友与上司交恶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家庭生活与工作都大受影响,最后他选择了离职。

我问他:“如果不是因为你的上司,你会继续留下来吗?”

朋友回答:“当然,这工作我很喜欢,但是我恨透了那个家伙,只要他在,我就只能离开。”

“你为什么要让他成为你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呢々”被我这么一问,他顿时哑口无言。

韩国现代企业的李明博总裁曾对入职的新员工说过这样一段语重心长的话:“不要首先判断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你,而是要改变自己去适应工作。”跟上司不和,觉得“这个样子没法再干下去”就离职,再去别的公司,你能保证那里就没有“这个样子”的上司吗?

因此,我们不妨将对方看做固定不变的“物体”,那能动的、改变的就只有我们自己了。如果我们修炼了可以“百变”的“武功”,成为具有改变自己能力的人,那你便可以克服任何困难和阻碍,那时你就是职场中最耀眼的“精灵”。

心经二:像老板那样思考

员工需要有脚踏实地的态度和积极主动的责任,还需要像老板一样思考。像老板一样思考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主见,也不是削尖了脑袋往上爬,这是一种站在战略的高度、用全局的观念、前瞻性的眼光处事的能力。

当你像老板一样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成功的关键,当你明确老板的利益和自己的职责,那你就能预知

该做些什么,并且立刻着手去做。当你习惯于像老板一样思考,你就可以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值得信赖的人,一个有可能成为企业家或管理者的人。

心经三:钻石就在你家后院

“如果一个年轻人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发现任何机会,而认为自己可以在其他地方做得更好,那么他会感到非常的灰心失望。”这是著名成功学家奥格森・马登给年轻人的忠告。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总是盼望立即的收获,却忽略了,即使一颗微小的麦子种在土中,也要等待那缓慢的生长。能够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发现机遇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机遇所带来的近期回报可能会很少,甚至微不足道,但是,别把眼光局限在“自己得到了什么”,而应当看到“能够得到这个机遇”本身的价值。

心经四:用生命去工作,成功近在咫尺

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说:“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就是他对生命的态度。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如果都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必将受益匪浅。

其实,工作满意的秘诀就在于“能看到超越日常工作的东西”,原本觉得乏味的事情也会因此变得妙趣横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却完全可以改变我们对所处位置的态度和方式。

心经五:打造“个人品牌”

富兰克林曾说过:“即便是宝贝,放错了地方也只能是废物。”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并且基于优势,从中找出自己的“卖点”,进而将“卖点”打造成“个人品牌”,这才是对个人的成功经营。

学历不是卖点,你有别人也有;基本技能不是卖点,外语、电脑人人都在学;经验不是卖点,所谓的经验很快会被创新的方法所代替;所以,花点时间,将自己的优势写出来,比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人际合作、沟通表达等。正如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样,每个人都要有几手拿手绝活,在学历、技能、经验不相上下时,这就是你胜出的独特卖点。

总之,不管“80后”也好,“90后”也罢,不能太乐观,更不能太悲观,毕竟未来的二三十年,他们才是企业发展乃至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故而不能单纯地用“好”与“坏”来评价。我始终相信,伴随着“80后”、“90后”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企业管理的不断变革和创新,乃至全社会走向和谐与包容,这一代人必将是当之无愧的栋梁。

依然是管理观念的问题

唐 果

我们继承了威权式管理观念,但新生代员工希望打破这种观念,我们才会发现代沟的产生,才会觉得新生代员工是难以管理的一代人,才会去讨论新生代员工的管理问题。

富士康员工接连跳楼轻生的事件引发了我们对新生代员工管理的大讨论。我认为,问题的根源,依然是管理问题。

新生代员工多处于组织的底层,在物质与精神层面,都与他们的理想相去甚远。我们的新生代员工的思想深处受到民主与人性管理文化的影响较深,或者说,他们对这种管理文化的渴望更强烈。他们愿意在这个机会主义遍布的新时代凭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身价值,他们希望在这一片老一辈人掌管的天地间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威权式管理下的代加工厂破碎了他们的梦想。

威权式管理在中国根深蒂固,虽然中国人比较讲究中庸和协调,但那是在一个阶级中或处于平等的人当中。在利益相关方中进行权衡与调和是中国人最擅长的计谋,谁也不得罪,谁都有好处,心底里斗得死去活来,表面上一团和气。但面对低一层阶级或弱势群体时,中国人的“官本位主义”立即显示出强大的力量。特别是在企业里,管理者们将这种等级观念行使得淋漓尽致。

我们学习了很多西方管理,其中以组织为核心的科学管理是学习得最多、应用得最广泛的。我们的法人治理结构改了,企业管理制度改了,但我们的管理观念却没有改变,依然运用我们已有的三纲五常理念,拿来西方人基于民主的观念实行的科学管理方法。但即便如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已经落伍了,因为西方的管理者已经开始研究以组织为核心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方法了。

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才是真正的人性化管理,它与我们现有的威权式管理的差别只在一个管理观念上,并不在于什么方法和机制上。什么时候,我们抛弃“官本位主义”,我们把低一层阶级或弱势群体当做我们的利益共同体来中庸与调和,我们所有的管理者承担起对员工的责任并意识到我们的服务角色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谈人性化管理。

透视人生篇3

[关键词] 饭店业 职业经理人 生存环境 透视

饭店业职业经理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饭店业迅速成长,市场化、专业化、资本化程度逐渐提高的产物。与国际接轨、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饭店业涌现出一批饭店业职业经理人,他们成为饭店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中坚力量。

长期以来,我国饭店业职业经理人虽已存在雏形模式,也涌现了众多优秀的饭店业职业经理人个体,但是,由于饭店业职业经理人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饭店业职业经理人自身、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限制了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合理发展,饭店业职业经理人阶层尚未形成。

为此,正视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生存环境问题,找出环境缺失问题所在,无疑,将会为我国饭店业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形成和良性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出路。

一、社会环境缺失

1.社会认识不足

饭店业职业经理人是舶来品,我国公众对其的认识模糊,往往把它等同于饭店的总经理、部门经理或分公司经理等,对经理人作为一种职业在现代饭店中的地位和作用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

2.社会供求失衡

供求不平衡是我国饭店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只有建立起规范的饭店业职业经理人市场、饭店业职业经理人数实现有效增长并提高有效供给,才能有效解决我国饭店业供求不平衡的问题。从社会需求角度看,我国的绝大多数饭店还没有建立现代饭店制度,没有做到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离,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身兼的情况非常普遍,造成对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有效需求不足。从社会供给角度看,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形成饭店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国有饭店的经理由主管部门任命;民营饭店的经理人以家族内部人为主,外聘经理很少,其经营管理权又常常受到控制;外资或合资饭店的经营权多由外籍人士掌握,中方经理一般由中方股东指派,通过聘任产生的中方经理很少。由于没有竞争,就很难有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茁壮成长;由于没有竞争,就难以给饭店业提供足够的饭店经理人供给。这样,使国内饭店业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常处于稀缺状态,导致饭店业职业经理人供小于求,有需求时又一时无法得到满足。毕竟饭店管理是一个重视经验的特殊行业,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一般来说,饭店管理、工商管理、行***管理人才,有很好的饭店管理理念和管理素质,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大多数饭店不能为其直接提供管理岗位。正因如此,积累一些经验的饭店管理人才会非常频繁跳槽,自带客户和资源,跳槽到新的饭店并获得晋升。这使饭店业经常呈现管理不稳定的状态,人员流动大,导致供求双方失去平衡。

3.社会认同缺失

饭店业职业经理人价值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我国饭店业职业经理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实行现代饭店制度的饭店中,专门从事经营管理的主要人员。他们只是饭店业知本的所有者,但不是饭店业资本的所有者,也没有行***级别。在以资本为主的饭店业里,知本经常处下被支配和从属的地位,这也注定了饭店业职业经理人是一种有风险的职业。同时我国的饭店业职业经理人偏好外资饭店,一方面是由于外资饭店或者饭店管理集团薪水和饭店文化的吸引,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国有饭店和民营饭店对饭店职业经理人价值的认同感不强。国有饭店业不认同饭店业职业经理人原因是体制不到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能承受权力的局部丧失,不愿支付高薪,对职业经理缺少信任感。民营饭店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从而导致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价值得不到认同。对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认可和使用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没有专业的饭店业职业经理人流动市场,所以无法形成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更大程度地限制了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合理发展。

二、素质环境缺失

国际成熟的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个层面。首先,他们是职业化的;其次,他们是专业性的。第三,他们是开放的。眼光高、视野宽,对市场有高度判断力。第四,他们是合作的。有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够精确地把握民主和集中的尺度。第五,他们是秉承操守的。行为举止比较规矩,知道自己的权利,能够大胆地去做事,同时又受到约束。但是,相形之下,我国饭店业职业经理人整体素质却非常混乱,使我国的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素质环境变重得模糊不定。具体表现为:(1)职业化程度不够。按资本所有来划分,我国饭店高层领导人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有饭店老总,他们多数有魄力和谋略,但是保守、缺乏创新能力;二是民营饭店老板,他们不是职业化的,饭店做大时,知识结构和个人素质都跟不上;三是饭店业职业经理人,我国的很多经理人在专业和个人工作能力上不比国外饭店业职业经理人差,单兵作战可以,但一起共事就效率低下,从本质上看就是职业化程度不高。(2)职业素养不够。缺乏全球思维和战略眼光。(3)职业操守不过硬。必须恪尽职守、忠诚和敬业,这是饭店业职业经理人首要素质或行为准则。但是,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4)职业定位不准。饭店业职业经理人应当是对职位负责的职业人。他们必须做到股东利益第一,不介入股东之间的矛盾。但是,一些饭店业职业经理人一旦拥有公司股份,自己就忘记了双重身份。为了行使股东权利,饭店业职业经理人准则就被淡化。(5)职业角色错位。饭店业职业经理人最基本的职能是靠知识、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来经营所在饭店,为饭店创造更多利润。但是在我国饭店业尤其是国有饭店,却经常出现角色错位现象。现行体制下国有饭店的饭店业职业经理人受到的约束不是来自饭店内部和外部,而是来自上级***府主管部门。这种松散的制约机制使得饭店的经理们把精力花在应付上级领导身上,无法专注精力于饭店的经营和管理。(6)职业认同感不强。很多饭店业职业经理人计划将来当老板,这是对职业角色的不认同,也是对自己职业的不忠诚。这种想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本方对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信任程度。(7)职业能力欠缺,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极不到位。(8)后备力量不足。近几年,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以均高于15%的速度递增,随着更多饭店进入市场和饭店管理层的提升,我国饭店业对人才的需要将会进一步的提高。目前,一方面,经验型和转行、半路出家的人员偏多,缺乏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有效来源。另一方面,我国饭店业高层次人才欠缺,相当一部分经理人员对经营战略、决策、投资、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等现代饭店管理知识缺乏。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洞察市场和捕捉商机的能力较差。还未真正形成一支有国际管理能力,熟悉国际饭店业行规、法规、操作模式,可供饭店选择的队伍,这与迅猛发展的饭店业对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需求量不相适应。(9)差距悬殊。这既表现在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的差距,又表现在收入的对比悬殊上。

三、动力环境缺失

1.激励机制不完善

对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金、职位、培训、情感、信任、支持等诸多方面。目前,对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主要有三个问题:(1)缺少报酬激励。职业经理人薪金普遍偏低,这在国有饭店尤为突出。在一些饭店还存在着以官员晋升机制代替市场竞争机制和货币激励机制,这种做法使得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受到很大影响。(2)缺少信任激励。一些业主对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用而不信,经理人有职无权。目前,我国多数国有饭店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两权分离机制,来自上级的干预,时常让饭店业职业经理人无所适从。因此,饭店业职业经理人大多还谈不上有经营自。民营饭店,由于管理模式基本上是粗放的家族式管理,对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授权更为有限,害权都掌控在家族人手里。股份制饭店,有的为了权力之争,股东之间彼此拆台,没有合力。因此,饭店业职业经理人未能真正挂帅执***,权力无法得到保障,饭店业职业经理人就难以有用武之地,更谈不上实行真正而有效的管理。(3)缺少培训发展激励。主要表现在业主很少给经理人提供接受现代培训的机会。久之,一些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知识老化,能力衰退。这些都是由于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的不健全所导致的后果,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我国饭店业职业经理人整体实力和能力的下降,影响我国饭店业的整体和长远发展。(4)缺少选用机制。在一些国有饭店,经营管理者就是行***官员。饭店管得好坏对其使用、薪酬等没有太大影响,这就使得一些饭店经理们不能全身心投入饭店发展,而倾力于拉关系、搞平衡。即使请了饭店业职业经理人也不能够做到真正放权。更有甚者,还想办法将饭店业职业经理人挤走。家族饭店更加排外,对经理人不信任。有的恨不得一夜收回投资,总想通过不断“换人”快出绩效,结果却适得其反。这些做法必然导致饭店的短期行为,使饭店业职业经理人对饭店的忠诚度受到影响,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吸引不了人才,更留不住人才。

2.流动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目前,我国饭店业职业经理人还没有搭建起合理、畅通的人才流动平台,流动很困难。主要原因是:饭店业职业经理人供需信息不对称,影响对人才的选择。没有形成来自于市场的评估认证机制,经理人的价值和标准无从体现。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饭店业职业经理人队伍,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专门的饭店人才市场,即使有饭店业职业经理人协会、饭店业职业经理人俱乐部、饭店业职业经理人人才库和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网站,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合理流动的空间和数量都是有限的。

四、制衡环境缺失

透视人生篇4

农民也是全球化的一分子,福建省通过正规渠道在境外就业的只有4.7万人,而通过非正规渠道到国外打工的劳务人员据估计有数十万人,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农民。

此次从伊拉克人质事件中被解救回来的8名中国“劳工”就是这个队伍中的一支,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回国后面临的不是重返家园的喜悦,而是一贫如洗的家和五位数的高利贷。

去新加坡的费用为5万元,以色列8万元,日本10万元,英国20万元,美国费用最高,要50万元,最便宜的伊拉克为2万元。即便交了这么多钱,通过正规劳务公司也很难“办”出去,于是“劳工出国”便成为黑中介和蛇头的天下。

过去10多年里,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广东等地的农民工收入基本在每月500―800元的水平,而赴伊拉克、以色列等地的招工广告上却承诺每月4000―6000元的高薪。

此次在伊被挟持的8名农民分别在2003和2004年以赴泰国旅游为由申办出国护照,但事实上却是到伊拉克务工。这8人同样都借了高利贷(2.5分的息)。

“劳工”一词具有典型的歧视意味,在文牍上他们被称之为“出国劳务人员”。有报道说,这8名出国劳务人员回国后,结局不是春节的合家团圆,而是四处躲债。原因很简单:这条民间的“利益循环体”被突发事件给打破了。

但在当地,还是有很多人继续选择了这样一条“生物链”。

跨出国门的冲动

“祖上某某人就是和村里的一群小伙子划着小船到南洋打工发家致富的。”――在中国南方地区,有不少人就是在这样的家族传说中长大的。“飘洋过海闯南洋”是这里的一种民间想象。

在国内农民工工资偏低的情况下,海外劳务对曾经被束缚在土地上和灶台边的农民来说,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纵然飘洋过海打工给他们所带来的艰辛并非常人所能体会,但跨出国门“挣点大钱,办些大事”已经成为一些农民在“全球化下的中国梦”。

2005年1月19日中午,34岁的徐美丽正在家人的帮助下打点她的行装,这是她第二次出国打工。而此时,电视里的整点新闻正报道着在伊拉克遭绑架的“平潭人质事件”,她手上的动作并没有停下来。

徐美丽四年前第一次出国,是到非洲毛里求斯的一家台资服装厂做织衣工。2004年回国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她又通过劳务公司签了去越南一家制衣厂当初级管理人员的合同。

“很多人都是这样啦,回来了又走了。没办法,(在国内打工的)工资就是那么低。”在徐美丽看来,这是许多当地人愿意背井离乡的主要原因。徐美丽曾经在县城的制衣厂打工,一个月工资550元,还经常领不到加班费;在毛里求斯打工,则是一个月300美金,如果全年满勤的话,一年可以领到十三个月的工资。

她停下手中的活,掰着手指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我在县里打工,即使一分不花,也得20年才能买一套10万块的房子;但是去国外,可能六七年就可以攒下这笔钱。”徐美丽出国打工的原因只有两个:第一件事就是为了盖房子,第二件事就是为了孩子读书。

就在离徐美丽家不远的一个农场里,像徐美丽这样到国外“讨生活”的人还很多。“龙眼荔枝卖不出去啊,价钱太低了!能出国最好,留在农村干活的都是老头子了。”

然而,和很多妇女不同的是,不少年轻人在踏出国门的时候,多多少少都抱有点儿“挣大钱干大事,彻底改变生活”的心理。在农村,大众媒体的广告宣传往往不如茶余饭后的口头传播来得有效。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成功例子。比如某某人家的儿子出国挣了大钱,回来盖了栋五层的小洋楼;某某人家的孩子回国以后投资办了个私人工厂,云云。这些成功的例子虽然不是一种必然.却成了―种“善意的传说”,使许多年轻人往往忽略了背井离乡的艰辛,愿意相信自己也可以通过出国打工而改变命运。“朋友说‘人家都出国了,你也去试一下吧’。”一个正打算出国的小伙子告诉记者,“我也想出去闯一闯,回来办点大事比较有可能。”

有学者研究表明,当社会发生急剧变动时,人们习惯于在自己熟悉的人中选择那些原先自身条件不如己、可现在处境却比“我”好的人作为参照系,强烈的“失落感”油然而生,成为出走他乡、寻求社会地位提升的动力。

面对电视里出国劳工悲惨遭遇的报道,他们也并非没有考虑过风险。“主要比较怕被骗,也很怕那里的社会不安全。但是,出去总算是个机会,总比在这里种荔枝有出息吧。”

飘洋过海打工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抱着出国梦的农民被黑心中介骗了金钱到国外流离失所的报道纷纷见诸媒体,这使人们一提到“海外劳工”就联想到“蛇头”、“高利贷”、“假护照”、“打黑工”等等。虽然在一些地区依然有很多人愿意通过非正规中介冒险出去“赌一把”,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正规的劳务公司走出去。

在闽南一个县城,通过中介人员的牵线搭桥,到省城的劳务公司办理出国打工的农民有很多。村民李云华出国前曾在乡里的一家私人裁缝店当帮工,近些年这店生意不景气。后来就有朋友的表姨自称熟悉市里劳务公司的人,可以把李云华介绍出国。

“那个人说,我怎么样也算是有手艺的人,外面还是很需要的,而且外面挣钱多。”李云华觉得有道理。又了解到那个介绍人曾成功地介绍了很多人出去打工,于是就凑足了费用,让介绍人帮助“搞定”出国的事。

不久后,该介绍人就通知李云华到市里参加劳务公司的考试。和李云华一同赴考的都是来自闽南不同地区的女孩子。他们有的是看到劳务公司的招工广告自己过来考,有的和李云华一样也是介绍人带过来的。

据该劳务公司一位职员介绍,劳务公司主要通过直接招工、委托承办公司招工等形式招收工人。但农村消息闭塞,通讯不发达,劳务公司不可能走家串户去作宣传,所以只能靠这些分布在县乡一级的“中介入”帮忙物色招工对象。大部分中介会自己找上门来,但劳务公司对这些人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会考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等素质,其中“会不会乱收钱”就是主要的选择标准之一。

“中介人多收钱,有时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很多工人还是自愿交的。”这位职员说。

据知情人介绍说,外界一想起“蛇头”就以为是黑恶势力,其实“蛇头”只是外界的一种称呼,本地人不这么叫,本地人说“他是做出国的”,***说法则是“黑中介”。

记者从该市的外经贸主管部门了解到,目前国内只有拥有“对外劳务经营权”的公司才能够经营海外劳务,这些经营公司通常被泛称为“劳务公司”。合法的劳务经营公司向劳工收取的费用不能超过该劳工务工年薪的25%。一

切没有该经营权的个人或承办公司不得向劳工加收费用。该部门有关领导说:“至于一些劳务公司需要通过中介人协助业务开展,中介人员是可以得到一定劳动报偿的,但是这也仅仅是劳务公司与中介入的关系问题。这笔钱不是劳工来埋单的。”

李云华应聘的是一家纳米比亚的制衣厂。经过第一轮的淘汰,李云华进入了30人名单。劳务公司把这30位工人的个人简历等资料报送给雇主,雇主会看看工人们的学历、外表等等进行综合比较,最后才确定招聘的20人。

李云华被雇主录取以后,才算真正踏上了“出国”的征程。该市外经贸管理部门告诉记者,正规劳务公司为劳工办理的签证都是“工作签证”,工作签证的有效期一般在二三年以上,这样可以保证劳工能够在该国正常务工。

大部分有出国劳务需求的农民则没有李云华幸运,他们很难拿到出国名额。“蛇头”以非正规的方式把人运出去,别的却什么都不管。“‘蛇头’在当地跟做生意一样,大家衡量‘蛇头’好坏的标准,一条是收费合不合理、有没有良心;第二是有没有本事,成功率高不高。”知情人透露说:“在办出国的人那里,合法不合法可以转换,没有绝然的界线。‘蛇头’的主要渠道有偷渡、旅游出国的逾期不归、代办出国手续等,反正只要能把人办出去就都做。”

黑心中介经常以“能够办到签证”为诱饵骗取钱财,为劳务人员办理有效期仅仅几个月的“商务签证”甚至旅游签证,劳工出国后等签证有效期一到,便只有在异乡“自谋生路”。

全球化下的中国梦

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人口的跨境迁移与“全球化”态势相结合。其主要观点是:商品、资本、信息的国际流动,必然推动国际人口迁移,因此,国际移民潮是市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结果。

对于许多中国劳工来说,他们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全球化”的梦想,但跨国打工的经历给他们的感觉是矛盾的,混杂着对挣钱的喜悦和背井离乡打工的艰辛回忆。

“劳改五年”――林福发用这样五个字来形容自己长达五年的渔船员生活。他们一年四季都在海上航行,吃着船上单一的冷冻食品,无法和家人朋友联系,是真正“飘洋过海”的劳工。“不过,常常能够捕捞一些很好的深海鱼改善伙食。每次吃海鲜,船上就好像半个五星级酒店!”林福发认为自己还是很有口福的。

船上没有电话和其他日常通讯工具,只有电台。如果船员的家里遇到紧急情况,也只有先联系船务公司的老板,再由老板通过电台转达给船员们。船一年往返一次,这也意味着林福发一年只能上岸两次,林福发说:“每次一上岸,第一个想法就是冲过去打电话,其他什么都不管!”

和其他船员相比,林福发和他的名字一样,特别有福气。“我第一次上岸就谈了一个老婆!”这是林福发至今洋洋得意的事情。林第一次在毛里求斯靠岸的时候就去当地的工厂找老乡。“在那种地方,老乡见到老乡都像亲人一样。”林福发说,“我和我老婆一下子就好上了,后来每年上岸,我就去找我老婆,一直谈到去年我们都回老家了才结婚。”

丈夫出国打工,妻儿在家劳动所造成的“寡妇村”现象早已被人们所熟知。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女性劳务人员需求量的增加,在福建的一些地方,倒是出现了不少“留守丈夫”。在这些女劳工的家庭里,“女主内,男主外”的家庭模式在悄然变化。

徐美丽第一次出国时,儿子刚上小学。“丈夫一开始不同意,后来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他才让我去,”徐美丽说,“我出国后丈夫继续到县里跑车(闽南话,意思是替别人开货车)挣点小钱,家里事情主要是我公公在做。”

徐美丽在外每个月都会把大部分工资寄给公公,留下一小部分寄回娘家。徐美丽解释说:“把钱寄给公公,因为主要的事情是公公在办,孩子也是他在带,丈夫自己能挣一点钱,我再给他钱,他说不定会去乱花。”家人,始终是维系出国务工者情感最重要的一环。

徐美丽的上一次出国的工资是一个月300美金,她每个月会寄200美金给公公,公公把一部分钱用于家庭的各项支出以及孩子的学费,剩下的钱就存起来准备盖房子。徐美丽的公公说:“很多人家都是这样子啦,有女儿的靠女儿,有老婆的靠老婆”。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说:在某一社会群体中,当“移民行为”内化为超越意识控制的、具有衍生性的“惯习”时,即使诱发初始移民行为的客观环境发生变化,被局外人断定为非理性的移民行为在该群体内仍会获得认可而得以延续。

“要不是没钱,哪个妈妈不想呆在自己孩子身边?”出国打工的一系列经历使徐美丽意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她希望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我现在拼命挣钱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有好的环境读书,以后不要像我这样当妈妈了还出去打工。”

透视人生篇5

2012年2月,***、等七个部门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2012〕1号)》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2012年11月,***的十八大第一次全面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发展愿景、社会时代精神、公民道德风貌等方面精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提出了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历史任务。高校肩负着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无疑是传播、宣传、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高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一、实践育人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的功能

高校实践育人是以社会实践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高校通过开展各种应用性、导向性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培育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新型育人育德方式。它是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的重要途径,具有帮助大学生认知、认同、内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

第一,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和理论,具有高度的理论抽象性和系统概括性。大学生受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制约,会对理论本身产生认知理解难的问题,更谈不上用理论指导实践了。如果能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找准学生思想的共鸣点,搭建学生参与的平台,开辟学生乐于参与的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抽象的理论教育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实践教育,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和接受,潜移默化的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

认同是承认、接受和趋向与自身一致、相同、相似的价值理念,是知、情、意的统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是要真懂、真信、真情接受,受其引导、感召,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社会实践就是实现认同内化过程的有效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和价值性,才能真懂真信,成为真正的精神追求。借助社会实践融入社会生活,感性直接的生成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与人民群众的情感互动,将“写在纸上的”理论“刻到心上”,这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够催生、激发和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x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进而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和自觉的行动。

第三,承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大学生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内化”转化为“行为外化”,才能真正实现入耳、入脑、入心、成行,体现于日常生活中。而社会实践就是实现这个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践行的现实载体,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觉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这就需要高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进一步扩展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大学生在人生理想和***治立场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个人抱负和行为实践中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中体悟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升技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个体化,增强教育实效。

二、当前影响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原因分析

随着中央和地方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实践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指导和全面推进,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给出意见,很多学校都认识到实践育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也在实际行动上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但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理论抽象性、当前实践育人形式内容单调、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影响实践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发挥和实现。

(一)对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育人并没有引起学校、学生、社会的足够重视,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以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为例,当前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由***、团中央等七部门联合发文,但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社会实践主要是共青团在组织实施,孤***作战;不少高校因经费短缺、师资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思想***治理论实践教学往往带有随意性,或课时不足,或缺少具体的教学及考评要求;各种校内资源整合和社会力量聚合不够,导致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效性受到影响。其次,作为社会实践的主要参与者,对参与实践的意义认识不够,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自觉组织起来开展实践的能力就更欠缺了,导致参与不广泛、实践流于形式,功利性强,家教、打工等社会实践形式普遍,缺少将所学知识用于服务人民和关注民生,进而增强道德觉悟,明确社会生活的目的与价值所在的实践活动。同时,部分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认识不够,对实践育人工作支持力度不够,一些单位考虑到生产经营和日常工作的潜在风险和效率损失,往往不愿意接纳工作经验不足,短期实践学习的大学生,导致实践效果不好。

(二)实践育人形式和内容有待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实践育人的形式在广度和深度上存在差别。一方面,有组织、有指导、统一开展的实践活动往往主题明确,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辐射面较广泛,教育效果比较明显。另一方面,学生自行分散开展的实践活动,往往受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态度的差异,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实践育人的内容在结合大学生特点和需求基础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度不够,活动不深入、目的性不强,不能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为学生个人的认同和践行。

(三)实践育人师资力量薄弱,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包含丰富的思想***治教育、心理教育、理想目标教育、道德取向教育等,这类教育只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但目前这类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往往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教学力量不足,学时不够,只能优先完成理论教学,无暇顾及实践教学,导致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度不够。其次,指导教师的个人能力素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也起到重要影响。个别教师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理解不深刻,对实践育人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在引导学生实践方面就缺乏理论的指导和针对性培育的,甚至简单理解只要参加了实践活动就是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实现实践育人功能的对策

(一)加强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

***长袁贵仁提出:要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指导的衔接互动。“实践育人共同体”是指***府、学校、企业、社会等按照“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践行。

学校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组织实施,加强督促落实,把实践育人纳入学校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实践教学和日常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所有受教育者,形成主题教育活动、科技创新创业、社会服务、校园文化、专业实习等多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平台。

同时,面向社会,邀请地方***府、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聘请***府部门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社会实践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广泛寻求社会支持,尽可能多地把社会资源吸引到学生实践活动中来,使实践教育活动的体制社会化,合作不断深化。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基地”、“科技服务基地”等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实践基地, 为学生立德树人、成人成才创造条件。

(二)丰富实践育人的形式和内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把学生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对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学时学分、成绩考评等作明确规定,确保实践育人工作的全面开展。针对不同类型实践育人形式制定具体工作规划,深入推动实践育人工作。通过思***课的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的掌握理解;通过***事训练增强国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主题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对***情、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和理解,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通过走进社会、深入街道、社区、乡村等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对国计民生的认知,强化公民意识和奉献意识;通过勤工助学提高学生的自立自强和感恩意识;通过实地调研提高学生的社会治理参与意识;通过校内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帮助学生在巩固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认识敬业爱岗的职业要求。通过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透视人生篇6

关键词:Excel;数据透视表;学籍管理;数据处理;应用

中***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3-0067-02

高校信息化管理人员经常对基础数据进行查询、统计、汇总、分析等工作,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FoxPro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很多高校信息化管理人员都不是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专业的编程软件有点强人所难,其实office系统中的excel电子表格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尤其是其中而数据透视表功能,如果我们能够很熟练地掌握并使用Excel的这些功能,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各类数据统计、分析、汇总、比对、查询等工作,下面就以武汉大学学籍管理为例重点介绍Excel中的数据透视表功能。

Excel中的数据透视表具有最快,最灵活的数据汇总功能。用户可以不会复杂的Excel函数,不会令人望而生畏ExcelVBA,只要掌握数据透视表功能,即可在“拖拖拉拉”中轻松完成各种复杂的数据汇总功能。Excel的数据透视表是个交互式的透视表,可快速合并和比较大量基础数据,且可以旋转行、列以查看基础数据的不同汇总结果,还可显示用户感兴趣部分的明细数据等。用户如果需要分析相关的汇总值,尤其是需要合计数据内容较多的列表并对其中数据内容进行多种比较时,都可以使用Excel的数据透视表功能轻松完成。因为excel的数据透视表是交互式的,因此,用户可以以所见即所得的形式随意改变数据布局以便查看更多明细数据或以不同方式获得汇总内容。

1 创建数据透视表

1.1 打开需要处理的基础数据表

要创建数据透视表,首先需要确定要处理的基础数据并在Excel中打开,如果基础数据不是excel表格,比如FoxPro数据库等,那么用户需要先将基础数据另存为excel工作簿形式,然后在Excel中打开。

1.2 创建“数据透视表”框架

在打开的Excel数据表中,菜单栏选择“插入”――“数据透视表”,如***1所示:

***1 选择“数据透视表”

点击“数据透视表”菜单后出现如***2所示“创建数据透视表”窗口:

***2 创建数据透视表

窗口默认生成数据透视表的区域为全表区域,如果需要做汇总处理的内容为表格中部分内容,则需要点击“表/区域(T)”后面的“”按钮,在出现的窗口中直接写入需要处理的表格范围或用鼠标在表格中拖拽出需要处理的表格范围即可。

在“创建数据透视表”窗口中的“选择放置数据透视表的位置”选择“新工作表”,则在现有工作簿中生成一个新工作表,专门存放生成的数据透视表,否则如果选择“现有工作表”,则需要在选定现有工作表中空白区域存放新生成的数据透视表,以上设置完成后,在“创建数据透视表”窗口中点击“确定”按钮,则数据透视表的框架完成。如***3所示(该示例为选择现有工作表的结果)。

***3 数据透视表框架

屏幕右方显示所有可以进行数据透视的字段内容,如下***4:

***4 数据透视表字段

2 在创建的“数据透视表”框架中添加需要分类汇总的内容

2.1 简单数据项汇总

将***4所示需要添加的字段拉到区域节,例如现在要统计各个民族人数,将“民族”字段拖入下方的区域节的行字段区域,再将学号拖入值区域,即可完成民族字段人数统计如下***:

***5 区域节

***6 按民族统计结果

2.2 多重数据项汇总

例如要汇总各学院各专业各年级的人数,这里面要汇总的字段条件包括学院和专业及年级字段,相对前面只统计单项内容要复杂一些,不过使用excel数据透视功能也可很快完成,具体做法如下:

为了方便显示查看,将学院和专业字段拖入区域节中的行区域,再将年级字段拖入区域节中的列区域,然后在值区域中拖入学号字段,显示如***7所示.

***7 区域节(按年级统计各学院各专业人数)***8 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如***8所示,系统默认多项统计结果按列显示,如果在本统计显示时想让学院和专业按行显示,则可以在数据透视表上右键找到“数据透视表选项”菜单,如***9所示,在“显示”标签下选中“经典数据透视表布局”项,则透视表中的学院和专业转为并列显示,如***10所示。

***9 数据透视表选项

***10 并列显示的学院和专业

综上所述,excel的数据透视表具有强大的数据汇总统计的功能,使用它可以轻松完成数据的筛选、统计、分类汇总等,熟练掌握excel数据透视表的使用,可以轻松完成日常高校学籍管理中的各类数据统计任务。

参考文献:

透视人生篇7

【论文摘要】中国山水画透视法的形成有着悠久历史,历代画伦均有论述,使山水画的透视法更加充实、完善、科学,随着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发展,适当借鉴西画透视法及其他艺术形式,来增强山水画的表现力、是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的重要环节。

透视是绘画术语。画家在做画的时候,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的表现出来,使之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客观存在的物象,即使是同样大小、高低,在一定的视域范围内也会产生这些视觉变化,是有它一定法则和规律的。西画多采用焦点透视如同相机,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收人镜头的物象如实的照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域以外的物象就不能摄人了。中国绘画在透视上有它独特的处理方法。它遵循透视的基本法则与规律,又不拘泥于一般的法则、规律。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地一个地方,也不受一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创作意***,移动立足点进行观察,各个不同立足点所看到的内容都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组织进画面上来,使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更全面更生动,这种透视方法叫着“散点透视”,也叫“动点透视”。山水画能够表现出“咫尺千里”的开阔画面,便是中国山水画对透视运用的要求。绘画的透视法在中国传统上称它为“远近法”。

中国山水画透视法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文献上很早就有出现。战国时荀况在《荀子.解蔽》篇中有一段记载:“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从山下望木者,千初之木若著,而求著者不上拆也,高蔽其长也”,这就把透视上“近大远小”的法则讲出来。lw881而直接论述到与绘画创作有关系的透视法,在画论中较早谈到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宋宗炳的《画山水序》。其中有一段提到:“且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近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间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坚划三寸,当千初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这把透视上的远近大小、长短、高低的基本法规都阐述到。唐代王维所著《山水论》中提出处理山水画中透视关系的要诀是:“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陷如眉(,色),远水无波,高与云齐”。可见当时山水画家是重视并运用透视规律的。到了宋代,由于绘画的发展,画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绘画技法上的各种经验,对透视也做了进一步的论述,并给山水画家提供了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具体方法。如北宋郭熙提出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透视法。后来韩拙又提出了“阔远、迷远、幽远”的三远论。从宋代不少山水画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在透视表现上的确花了不少的精力,作了认真的探索与尝试。因此,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在宋代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

从古代的绘画作品来看,隋唐以前,对透视上产生的一般变化,还未能达到表现的水平,如汉代的作品,我们不但在画像上,即从壁画上看对远近、前后的关系,尚不能很恰当的表达。本来是前后关系,在有的画像石中却把它表现为上下的感觉。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隋唐以前的山水画,往往是“人大于山”,现存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的壁画中,确实存在这个不合透视法的情况。由于不断的实践,古代画家逐渐提高了对透视的理解与表现的水平。隋代展子虔所作《游春***》已能够把平远、深远的透视法结合起来表现。宋元时期对透视法的表现,获得了创造性的发展,成为中国绘画在传统上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点。

以下仅就中国山水画常用的几种透视法作以略述:

现象不那么明显。“平远”所看到的对象,一般不是很高,象山林蔽泽,林霏云烟之类。平远的透视法在生活当中最为常见,所见大地多在平夷的土地上,所以古今的绘画作品中采用平远透视表现出的作品最为常见,如宋董源的《寒林重汀》、郭熙的《案石平远***》等。古人平远法应用最多的尚属元四家中的倪珊,因其长期生活在太湖一带,所以作品多以平远形式出现。

一、高远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清代费汉源在《山水画式》中说“高远”是:“本山绝顶处,染出不效者是也”。以上两种说法,其共同观点都说高是自下向上看,是一种仰视。宋代范宽等大家用此法表现的很多,如《溪山行旅***》等,主要突出雄伟、高大、气势磅礴的景物,仰视的高远,应该是远而高,达到高山仰止的艺术效果,突出“高”的形式感。

二、深远

郭熙称“深远”是:“自山前而窥山后”。这是站在山前或山上远眺,并要移动视点,绕过前面近山,才能见到山后无穷无尽的景色,落到画面上就出现山重水复,使人望之莫穷其迹、不知其为几千万重的艺术效果。深远法所表现出的景物既有深度又有远的感觉,这种方法宜于表现幽深的意境,既是“境深要能曲”,又能“境深尤贵明”。

三、平远

《林泉高致》中提到:“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郭熙又说:“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清费汉源从水墨渲染方面论平远:“于空阔处、木末处、隔水处染出皆是”,也有人认为要画平远,当以“云烟平之”。“平远”就是在平视中所获得的远近关系。正因为视线的平,致使近大远小的差距比深远要突出得多。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平远接近于焦点透视。只是由于中国山水画在表现上具有特殊的处理方法,取近少取远,或取远少取近。又如在画面上将视平线放得很高(或在画外面)等等,才使画面上的透视。

四、迷远

宋代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提出“迷远”。他说“迷远”是:“烟雾膜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迷远的特点就在“仿佛不见者”。所谓不见,即不能用一般的透视法中所说“灭点”去校对。绘画上的一般透视法很难概括“迷远”。在山水画里,迷远之妙,可以有数里远的感觉,甚至仿佛有数百里之遥。只要内容题材需要它把景物表现得无穷远,则运用迷远的方法就可达到这种视觉效果。绘画作品中,米友仁的《潇湘奇观》、石涛的《罗浮山色》均是迷远透视法的体现。上例画面,如果只靠近大远小,或近低远高来表现很难出现“仿佛不见者”的妙境。

五、阔远与幽远

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提出:“近岸旷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元代黄公望所说的“阔远”是“从近隔间相对谓之阔远”。其二者所说的意思是相同的。宋人、元人所说“阔远与幽远”,均无特别的道理。如所说“幽远”,完全可以在前面的“迷远”中包括。因为“幽远”是“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这与:烟雾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没有根本的区别。

透视人生篇8

透视一颗心,透视一个品德的厚度

透视一颗心,透视一个胸怀的广度

一颗心或似明镜般通灵;或似静水般斑斓不惊;或似水晶般玲珑剔透;或似钻石般璀璨夺目。

5月8日由于驾驶员和车上乘客说话,腿误碰了操纵杆,致使大客车失控,撞向路过的学生。当时正在指挥学生过马路的老师张丽莉看见情况不妙,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说时迟那时快,张老师迅速的推开了自己的学生。可是她自己却被大客车正面撞上,导致双腿截肢。事后目睹现场的人都说:“当时如果张丽莉老师选择自救的话,是完全有时间的。”可是在生命的关键时刻,她却选择了救人。

在张老师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时,医生和护士告诉她已被截去了双腿。张老师却很平静,她说:‘我已经快30岁了,而孩子们还那么小,人生才刚刚开始。我的双腿换他们的生命是值得的。’护士问她,如果给你一次从新选择的机会,你还会这样做吗?她说:“会的,我不后悔,哪怕是车轮碾过我的脖子,让我失去生命,我也不后悔。因为孩子还小,是祖国的未来,我这么做是值得的。”

一颗心,一颗犹如钻石般的闪耀,水晶般晶莹剔透,明镜般通灵,静水般波澜不惊的心,是如此美丽。

透视一颗心,透视一个人格的高度

透视一颗心,透视一个品德的厚度

透视一颗心,透视一个胸怀的广度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透视人生篇9

    一、差异产生的根源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造成中西透视理论不同的根本原因。西方文化发源于希腊文明,希腊地处地中海之滨,近海多山,耕地有限,海洋性气候决定了希腊时而温和湿润,时而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希腊人以航海业为主,冒险的航海业使希腊人必须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抗争,西方文化的这种认知方式,使西方人不断地从自然中解析已知的物质世界,明晰各种物质个体的独特性,形成重实体、理性、逻辑、形式的文化特性,而这种明晰,是一种对整体世界中已知部分的明晰,不是对宇宙整体的全面把握,西方建构的科学知识体系,是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已知与未知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西方透视是在西方文化建构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探索中产生的,以数学、几何形体为研究基础,得出正确的透视规律,并通过明晰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能够在混沌的自然中清晰地认识科学、把握规律,使神秘模糊的内容呈现理性,使杂乱的现象取得秩序。中国文化是在中华大地上诞生的一种自发性、延续性文化。中国地处半封闭的东亚内陆环境,东临太平洋,没有接近的海上邻国,西北和西南是沙漠和高原,主要从事海上通商和陆路贸易,较之中国腹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水源充沛的黄河、长江流域所适宜的农耕业有较大困难。中国以农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土地成为中国人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人们依赖自然多于抗争自然,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特定思维方式,认为天、地、人等万物都是一个统一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充满着“气”,气的凝聚形成实物,是“有”,气的消散形成虚空,是“无”。“无”是中国文化整体宇宙观产生的本源,宇宙整体,有无相生,虚实相易,周而复始,回环往复,气的世界划分出阴阳-五行,演绎出万物竞萌,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气的世界必然表现出一种模糊性和整体性,“中国人把人的身体、社会形态、自然天道相互参照、比附、融合,把社会织入自然,建立起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这个宇宙既把人天化了,又把天人化了,人只能顺从这个既永恒运转又永恒不变的天道。[3]29”中国文化体现出一种崇道、重精神、轻工具的文化倾向,因此中国绘画表现的不是一种真实的自然世界,而是一种超越了自然表层的理想文化世界,中国透视没有像西方透视一样,利用科学工具认清自然世界与文化世界的关系,而是顺应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强调对世界整体性和精神性的把握,人的精神性的个体差异,使中国透视无法以一种明晰的形式确定下来。

    二、差异的演变

    中西人在原始阶段的美术作品创作中,没有呈现出透视意识,其绘画作品反映的都是原始先民源于生活的实用需要而对自然生活状态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报告。绘画反映的多是人对物观察后的一种普遍意象,内容多为一些温顺、易捕获的大中型狩猎主体,如牛、马、羊等,其造型简单,具有平面化、抽象性等特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西人在自觉追求审美目标的过程中,逐渐把握住人眼观察物体时产生的视觉透视规律,完善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透视原理和表现方法。西方透视首先发端于希腊,产生于建筑,如帕特农神庙的石柱,为了取得视觉上的一致,神庙的石柱不是每根一样粗,而是两边上的较粗,中部的较细。这样表现,是因为物体在明亮的背景衬托时,看起来似乎细小些;反之,黑背景衬托时,看起来似乎粗大些。神庙两旁的柱子以天空为背景,中部的柱子以殿内陈设为背景,倘用同样粗细的柱,会产生两旁的柱细而中部粗的视觉效果,很不美观,故两边的柱子粗些,中部的细些[4]71。到了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西方绘画在西方人“愈接近自然便愈完善”的理论建构中,受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双重影响,通过实验和数学的方法,对单一视点前景到背景的深远法构成的写实主义的绘画空间进行不断探索,在对线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透视等进行归纳研究后,利用几何形体透视投影的正确法则,使透视学发展成熟,并成为绘画理论的主要支柱之一,帮助画家准确艺术地表现物象,更好地表达绘画的创作意***。中国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前,在《墨经》中就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景到(通“倒”),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熙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该实验生动地解释了小孔成像原理,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性质。此后,中国透视理论进一步发展。东晋顾恺之(345-407年)《画云台山记》:“山有面则背向有影。……下为磵,物景皆倒。[5]281,282”南北朝宋宗炳(375-443年)《画山水序》:“且乎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5]288”。宋朝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深,近游之以取其浅;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数十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势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山有三大:山大于木,木大于人。山不数十重如木之大……[6]13,14,24”等透视理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透视原理日益成熟,而画家视觉个性心理的差异,则使画面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三、差异的应用

    如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米勒(1814-1875年)的《拾穗者》,画面应用高视位平行透视关系构***,使视线集中消失于人物头部上方,视平线愈高,看到的地面愈宽,前后景物重叠少,层次多,远处的麦垛由于透视推移关系,表现手法模糊,鲜明地衬托出宽阔近景中耐心而不辞辛劳仔细拾穗的劳动人民的饱满形象;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1452-1519年)的壁画《最后的晚餐》,画面采用一般视高的平行透视关系构***,视平线与观者平时站或坐的视觉习惯相符,给人一种自然、身临其境的感觉,画中屋顶、侧墙窗框集中消失于心点,心点正好处于主体人物基督的头部,视线集中,中心人物突出,易引起观者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1798-1863年)的《自由引导人民》,画面采用低视位成角透视关系构***,视点低,地面透视紧缩显着,地面窄,天空阔,视平线以上的景物愈远愈低,前后景相互重叠较多,近处景物高大突出,主体人物形象生动,象征自由女神的妇女健康、美丽、果敢、坚决,画面气氛紧张、激昂,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中国人特殊的空间意识,导致中国绘画中,常以世外鸟瞰的高远之目、心灵的眼睛,游目周览,应用以大观小、以远观近、以上观下的方法,形成回环往复的空间。其画面视域中心多是分散的,空间的形体表现常常给画面带来散漫的、遥远的空灵感[2]。如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为“高远”画法,千仞之山拔地而起,迎面而立;五代戴进的《关山行旅***》,为“深远”画法,山势层层叠叠,重晦幽深;元倪瓒的《容膝斋***》,为“平远”画法,近山远山,平阔辽远。

透视人生篇10

【关键词】透视学 专业特点 实训教学

透视(Perspective)一词从拉丁文翻译而来,意为“看透”,是透过透明介质观察物象,并将其描绘下来,在二维平面形成三维物象的透视***,简称“透视”。透视学成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并最终确立的一门关于绘画、制***技法的科学。早期对透视的研究,由绘画艺术发展而来。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提出“透视是绘画的舵和缰”,并归纳出透视形成的三种类型――线透视、消逝透视、色彩透视。16世纪初,德国画家、建筑师丢勒在造型艺术中开始运用几何学的画法,是对透视基本概念最好的诠释。17世纪上半叶,法国建筑师、数学家沙葛在数学的基础上研究透视原理,并对几何形体作***的法则给出了详细的介绍。透视学从此沿着严谨的、科学的方向发展。在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后,透视学逐渐融入现代数学和几何学的知识,并最终形成了一门完善而系统的学科。

透视学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设计透视有别于绘画透视,主要运用平面***、立面***、轴测***及透视法则完成物体在一定空间内的透视转换,从而实现预期的设计意***和要求。运用设计透视法可以帮助设计师记录、阐述设计理念,准确展现设计方案。

一、透视学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提升空间理解力和想象力

室内设计的目的是从解决功能出发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空间感和对空间的理解是设计的基础。透视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用科学的观察法认识空间、理解空间,在获得空间感的同时,对空间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感知空间到创造空间,为设计表达创造条件。

(二)徒手表达设计思维最直接的方法

设计师在进行方案探讨时,需要借助手绘***解的方式进行构思,以免设计创意转瞬即逝。透视学是设计师记录设计过程、表达设计创意的手绘基础。对透视学的熟练应用是准确表现空间创意最直接的手段。

(三)作为专业基础课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

透视学能够帮助学生准确表达设计意***,将焦点放在设计本身,而非为了展示效果绞尽脑汁地研究空间的透视画法。因此,作为基础课的透视学课是专业课的基础,具有重要承接作用。

二、教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透视学的理论体系包含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几何画法,信息量大,专业术语多,又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在理论讲授后,已无时间辅导学生完成透视练习。学生无法对透视熟练应用,更谈不上将透视原理与设计思维、手绘表现结合起来。

透视学结合了数学和几何学的知识,而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是艺考生,数学基础薄弱,很难在教学时间内掌握透视的原理和制***的方法。另外,学生在进入透视学习前,只进行了绘***、平面造型能力的训练,没有涉及对三维物体或是空间的探讨,因而很难对空间有确切的认识,即使曾有过对空间的探讨,也仅限于视觉空间,与实际空间的感知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进入透视学的学习后,思维训练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空间,学生很难适应。

设计类的专业课由不同教师承担,课与课之间相对***,学生很难认识到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而各专业的透视课均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和方法,没有针对专业特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使透视学成了一门无关紧要的基础课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帮助设计师完成了二维平面向三维物象的转换,即使没有透视学基础,也能创造逼真的三维效果,同样使学生忽视透视学的重要性,片面的将眼光集中在视觉效果的表现上,殊不知设计方案的分析、记录依然需要运用透视原理以徒手***解的方式进行探讨。

三、以实训为主的透视学教学改革

针对室内设计专业特点,教师首先应明确透视学的教学目的,针对专业特点进行课程重点与难点的分析,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实训环节,使透视理论与制***实践紧密结合。

围绕专业特点,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教师应将课程重点放在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俯视***以及楼梯、曲线的透视画法上,舍弃复杂的透视几何求证法,引入简单的空间透视法。讲解视平线、基线、消失点、距点选择的简单方法,并指导学生完成空间透视***。

制定阶梯性的实训计划。透视练习围绕空间物象,从表现简单物体到表达复杂空间,循序渐进的把透视原理运用到空间表现中。

结合学生学习特点,遵循先记忆、模仿到写生、创造。从临摹开始学习透视画法,熟练掌握后过渡到空间的写生,最终达到创造空间的目的。

引入二维到三维透视***表现的课题。以平、立面***为参照,绘制空间透视***,做平面、透视***的转换练习。学生以类似默画的方式完成对空间的表现,关注点集中在对透视的分析上。这样,既练习了透视***制***的方法,又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透视学课程与室内设计专业联系起来。

实训以互动为前提。由于透视原理复杂,内容繁多,加之学生绘画基础、理解能力的差别,即使教师进行反复的讲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依然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教师更应针对课堂作业,进行耐心细致的单独辅导,加深学生对透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力。

结语

针对室内设计专业透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结合专业的特点,加强实训教学。通过阶段性、针对性的绘***练习,抽象的概念以形象的***示展现并得到强化,既使透视原理与实践结合起来,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和空间想象力,并与室内设计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马连弟,刘运符.透视学原理[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2]白璎.艺术与设计透视学[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张敏,窦立亚.浅谈设计用透视学的特点及教学方法[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6).

[4]金成玉.浅谈透视学的教学意义――艺术设计类专业透视课的重要性[J].装饰,2002(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透视人生10篇

学习

窗花纸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窗花纸10篇,内容包括窗花纸购买,窗花纸配文。团纸窗花剪纸***案【3】扩展阅读:基本介绍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

学习

怎样开店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怎样开店10篇,内容包括开店技巧书,开店必读100例。二:理性创业者。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水到渠成型,这类人拥有专业技能,科班出身,从基础做起,经历公司各项营运阶段,实力强;二是停、看、听型,他们不急于投入,心中对开店仍存疑惑,想通过各

学习

环保的标语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环保的标语10篇,内容包括写一句环保标语,世界环保日标语。2.不需要涌泉相报,只需止水之恩。3.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男)。4.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5.情不在切,贴心就行;纸不在多,够用就行。6.一纸一屑煞文明,一举一

学习

轻松周末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轻松周末10篇,内容包括周末轻松一日游,轻松的周末感言。4.忙了一周的你,周末到了,赶快放下疲惫,用快乐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抛掉烦恼,让幸福围绕,忘掉忧愁,让快乐相伴,愿周末的你,快乐,开心。5.辛苦了一周,累了吧,忙碌了一周,烦了吧,焦虑了

学习

什么的春雨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什么的春雨10篇,内容包括有关春雨二年级作文300字十篇,春雨小学作文300字集合十篇。3、春雨像是天空中掉下的水帘,摆动的绸带,美极了。4、春雨像针尖似的细,交织在一起,洒向大地。5、春雨像绢丝一样,又轻又细,好像是一种湿漉漉的

学习

机械与自动化专业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与自动化专业10篇,内容包括机械自动化专业介绍,机械与自动化专业代码是多少。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常用零件的制造工艺编制、工装设计与选择、普通和数控加工、

学习

莲花的作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莲花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莲花的作文三年级,莲花作文。索性,一个人来到了附近的荷花岛,但见清风别苑荷花盛开,一湖莲花,一缕清风,一阵清凉。许是看到了我心中的莲花,顿时,精神一振,一振清爽。白色的睡莲,金色的日莲,粉色的黛莲,红色的千

学习

传统阅读教学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传统阅读教学,内容包括传统阅读教程,传统阅读教学的流派。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怎么样在阅读教

学习

教师文章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文章10篇,内容包括关于教师的文章摘抄,教师文章范文40篇。学***章,享受职业终不悔著名诗人道格拉马斯·马洛奇曾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颠上一棵挺拔的松树,就做一棵山谷中的灌木吧!但要是一棵溪边最好的灌木;如果你不能成为一

学习

单位机关团支部工作模板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单位机关团支部工作模板,内容包括机关团支部工作安排范文,团支部工作汇报模板。二、加强组织建设(一)加强团支部班子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刚刚成立的团支部班子要充分发挥各个委员对团支部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定期组织团支部

学习

老年护理论文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老年护理论文模板,内容包括老年护理论文1000字范文,老年护理论文模板。1.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逻辑检错后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χ2检验。2结果3种护理分级方法评估结果,见表1。表1示,医嘱分级与标准分级、Barth

学习

新年诗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新年诗10篇,内容包括新年诗大全100首精选,新年诗歌诗词大全。1919年,胡适在《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一文中总结这一运动时说“直到近来的新诗发生,不但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

学习

爱的时间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爱的时间10篇,内容包括爱的时间韩剧,爱的时间歌曲。只是过往的过往,你都曾爱过,未来的未来,你都会去爱,唯一能站在你身边等你回家的那个人却是最受伤也是最幸福的人。所以,不要轻言爱的深沉,因为爱不可信。只是因为时间。

学习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工作专业论文,内容包括社会工作专业论文,社会工作小论文1000字。第一,20世纪上半夜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大学里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的一些知识

学习

品品人生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品品人生10篇,内容包括品品深度美文,品品人生深度解析。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时间,它给你的是不一样的感觉。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有欢乐,有痛苦,亦有麻木不仁,感觉不到生活的温度。对于种种得失荣辱

学习

人生旅行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旅行10篇,内容包括人生旅行清单大全,人生旅行日记100篇。小时候,我们的理想是快点长大;长大后,我们的理想是为祖国做出贡献。正是在理想的驱使下,我们逐渐迈向成熟,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这时,我们开始了奋斗,在奋斗中,难免

学习

人生低谷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低谷10篇,内容包括人生低谷心得体会,人生低谷时要读的文章。“你不想交我这个朋友也可以,我请你吃饭,算是我们最后的晚餐。”他直起腰声音变大了。他两眼盯着我。我骨子里的倔劲儿又上来了:不就是吃饭吗,怕你不成?但他的幽默

学习

老人生活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老人生活10篇,内容包括老人生活日常,关于老年生活现状的文章。夏天老人如何减少体内产热呢?1,减少活动,更要避免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及行走;2,避免情绪激动,“心定自然凉”;3,保持室内通风,可借助自然风或电风扇来降温;4,如果出现

学习

电影美丽人生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电影美丽人生10篇,内容包括电影美丽人生完整版,电影美丽人生。影片中,导演用了不少夸张的手法与一些巧合更加突出地表现这一家三口的感情深厚,也为剧情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美丽人生,片中主人公有一个美丽而幸福的家庭,他为他

学习

人生在世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在世10篇,内容包括人生在世感悟随笔,人生在世的经典美文。我们没有理由放弃,更没有理由绝望,人生在世本身就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博弈,只有努力拼搏,才能活出精彩,活出灿烂的一片,明天。

学习

人生的选择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的选择10篇,内容包括关于人生选择的精彩文章,人生的选择的心得。

学习

不一样的人生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不一样的人生10篇,内容包括10种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人生完整文章。这些人都有着什么样的人生啊!他们的条件难道比我们好吗?作为一个健康人,我们有什么比不上那个乞丐?作为一个少壮青年,我们又有什么比不上那个五十几岁的老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