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旅游规划10篇

休闲旅游规划篇1

我区休闲旅游产业的主题定位为:利用*柑橘的市场影响力,以度假休闲游和乡村游为发展方向,坚持田园景观的原汁原味、本乡本土特色;挖掘宗教文化、工业商贸旅游的独特魅力,把*区建设成为一个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自然山水为特点,以生态休闲为主要旅游特色的新世纪江南桔乡、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发展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核心客源市场,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浙东及长三角重要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使*区成为长、珠三角之间沿海旅游带(以高速公路和沪深高速铁路为通道的重要旅游节点)。

二、指导思想

我区实施“一心、二园、三带、六景区”[“一心”:即形成以*区为主的浙东休闲旅游集散接待中心。“二园”:即中国柑橘博览园以及中国模具工业博览园。“三带”:即1、以*区城区为中心的东部城市休闲带2、以中国柑橘博览园为中心的中部度假休闲带3、以长潭水库为中心的西部乡村休闲带。“六景区”:1、*长潭水库风景区2、**乡村休闲风景区3、**生态景观谷风景区(红色之旅风景区)4、*划*风景区5、*松*风景区6、*鉴洋湖风景区]并举休闲产业发展战略,发挥各景区的资源优势,以互补性的功能定位,打造“休闲”品牌;融入长三角旅游经济圈,把*区建设成一个影响广泛、具有较强竞争力、综合性的休闲度假乡村旅游胜地。以西部农村为开发重点,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的持续发展。通过5-10年的旅游开发和经济建设,使*成为*东部甚至长江三角洲的重要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一个旅游活动的新天地。

三、发展战略

体现“五个突出”

1、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升级,突出“休闲”的特色,强化休闲旅游新品、精品战略。

2、在客源市场的开拓上,突出休闲度假群体市场。

3、在营销策略上,突出区域资源整合与市场联合。

4、在开发运作上,突出市场运作法则,在***府的宏观调控和***策导向前提下,坚持“谁投资、谁得益”的投资原则。

5、在规划的落实上,突出招商引资和规划执行的严肃性。

四、“十一五”旅游发展的主要目标

1、建设“浙东旅游集散中心”为目标。

(1)*位于浙东地区的中心,*黄金海岸线中部,处在*、*、*和周边大城市的出游半径当中,周边风景名胜众多。交通便捷,具备建设旅游集散地的基础条件。

(2)人们旅游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市场前提。传统观光型—>消费型,团队旅游—>散客旅游。

(3)资源优势。中部有中国柑橘观光园,西部*、*等原生态农村居住部落资源丰富。

2、西部乡村旅游开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

(1)西部概况。西部山区是*市区的重要功能区(长潭水库是全市200万人口和数十万家企业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且承担着上百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是*市区唯一的大水缸),拥有38亩山林,数处***旧址,*石、*溪等人文景观,*裂谷、大瀑布、大寺基林场等自然景观。是集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型*后花园。

(2)西部农村旅游发展的产业意义。注重对乡村景观的整理,加强保护性开发与协调,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克服普遍存在散、乱、

差等诸多弊端,为全面推进*西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扎实地缘基础。

3、长潭水库的旅游开发以水资源保护为目标。

(1)概况。是省内仅次于千岛湖的特大型水库;环境幽雅;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

(2)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经济的发展;湖泊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扶贫的需求;通过适度开发来保护水质。

(3)国内外水库开发成功先例。千岛湖度假区和俄罗斯贝加尔湖。

五、近期重点开发项目

1、中国柑橘博览园规划建设

2、锦绣*娱乐中心建设

3、长潭国际会议中心

4、瑞岩寺寺庙重建工程

5、*乡村休闲风景区项目

6、*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接待中心项目

7、鉴洋湖风景区开发项目

六、我区发展休闲旅游业的优势与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优势

1、区位及交通优势。

位于*黄金海岸线中部,往北、西、南方向旅游区辐射度极广。交通便利。

陆路:往北经三门—奉化—*—普陀;向南经椒江—*,连通普陀、溪口、雁荡山等景区。从三门往西,通联天台山。

水路:依靠邻近的海门港,与*、*、*等地通航。

空航:邻近路桥机场与杭州、*、北京、广州等地都有航班往来。

尤其是当杭州湾大桥、甬台温准高速铁路、甬台温沿海高速和台缙高速建成后,我区将真正并入长三角经济圈的高速交通网,长三角范围内的发达城市在3-5小时内均可到达我区休闲旅游区。

2、资源优势

人文资源:历史沉淀悠久,1700多年的文化积累,名胜古迹众多。有灵石寺塔、沙埠青瓷窑址、孔庙、五洞桥、委羽山大有宫、翠屏山摩崖石刻。

自然资源:山清水秀,风景奇丽,生态环境优越。山体资源(*、划*、松*);水体资源(永宁江、长潭水库、佛岭水库、鉴洋湖、*水库)。其中*和松*旅游风景区载入《中国名胜词典》。西部(*、*等原生态农村居住部落)。中部(中国柑橘观光园等)。为*市区真正的后花园。

3、经济优势

工业经济繁荣兴旺。拥有“精细化工王国”、“中国模具之乡”、“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中国工艺品之都”等誉称。

农业经济基础较好。农业多样化和商品化有了很大发展。城乡居民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达到了就地休闲旅游的经济条件。

(二)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区的旅游,与本地其他产业及周边区域的旅游发展相比,显得相对滞后。

主要表现为:

1、我区旅游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开发规模较小、质量偏低。旅游产业内部要素结构不够合理,整体效益不高。

2、原《旅游规划》,由于当时经济发展阶段局限,存在整体意识缺乏,发展定位不过明确的不足。

3、现被引进的旅游开发公司主要操作点式景点开发,没有形成区域景区的系统开发;从而,使得*旅游资源综合利用不够充分,资源特色显示不够明显。

4、整个城区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餐饮、住宿等显得相对落后,成熟景区内的旅游配套接待设施更是严重短缺。

5、*旅游区内外对旅游宣传力度存在明显不够,缺乏具有高知名度的龙头景点,休闲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强。

6、区***府赋予旅游职能部门的“责、权”偏弱、缺乏产业协调力度,旅游产业扶持***策不明显。

七、近几年我区旅游发展现状和今后五年发展主要经济指标

1、近几年,在区委、区***府的扶持与指导下,实力企业的热情投资下,旅游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旅游接待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景点开发颇有成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20*年景区、景点的接待人数131.01万人次,其中入境国际旅游者0.70万人次,旅游收入117516万元人民币,其中外汇收入267.2万美金。20*年,截至6月份止,接待人数7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以上。

截至11月份,今年我区共接待旅游者189万(1890246)人次,其中收费景区(锦绣*、*大裂谷、*大瀑布)95866人次,门票收入255万(2549388)元。

2、今后五年,将坚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与休闲旅游市场开拓并重的方针,初步形成“一心二园三带六景区”的总体空间布局,显现*区“名果、秀水、奇山”乡村休闲、旅游的资源价值,展示我区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社会风尚与创业精神,真正体现*、*、乃至长三角经济圈“后花园”的经济、社会意义。

到2010年的主要目标是:

(1)当年接待海外休闲旅游者突破1.8万人次,力争2.5万人次,目标创汇2200万美元;并争取以后保持年均20%的速度递增。

休闲旅游规划篇2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水休闲旅游作为我国北方现代休闲旅游的主要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掀起了温泉度假村、滨海度假村、城市滨水景区开发建设的热潮,各种形式的相关产业也发展迅速。国内关于水休闲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针对某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和城市景区开发建设等方面,其中有关水休闲旅游与省级区域规划开发的关联性的综合研究相对较少,能够探析其对区域发展规划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更是缺乏。本文利用2015年针对沈阳出行的省内游客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结合实地调研,对水休闲旅游与辽宁省区域规划开发的关联性做了一些初步研究,剖析当前我省水休闲旅游产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为***府及旅游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选取辽宁省内营口、鞍山、辽阳、葫芦岛、丹东和大连六大城市,将从沈阳出发参加省内水休闲度假旅游的游客作为被调查对象。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首先,这六个城市与沈阳的距离在500km范围内,游客的到访率可能会比较高,选择其进行调查可能会更加激起受访者的兴趣。其次,所选取的六个城市在省内及省际水休闲旅游线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丹东和大连是省内“沈阳―丹东―大连”金三角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葫芦岛在“沈阳―关外”旅游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营口、鞍山和辽阳是目前水休闲旅游线上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因此,我们选取这六个城市和沈阳游客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共持续75天,分别是2015年7月10日―8月20日和9月30日―11月4日,既包含了夏季滨海休闲旅游旺季,也涵盖了秋季黄金周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的旺季,既有高峰期黄金周也有平常工作日,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问卷的广泛性。在沈阳火车站、高速服务区及部分旅行社调查了包括旅游者个人特征、出游次数、停留天数、交通方式、出游动机、对水休闲旅游相关景区的评价、满意程度、不满问题、开发规划合理性等方面的内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8份,收回问卷259份,有效问卷208份,有效率达到80.3%,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问卷数据分析处理,可得样本的置信度为95%(Z=1.96),样本误差为33%(P=0.33),允许误差为5%(E=0.05),调查数据基本客观。

二、辽宁省水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一)水休闲旅游发展总体概况

2015年,辽宁省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已成为拉动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新增长点。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722.7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约5.5%,同比增长12.5%。接待国内旅游者3.97亿人次,增长12.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622.7亿元,增长12.8%。接待入境旅游者264万人次,增长1.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6.4亿美元,增长1.3%。鞍山、锦州、盘锦、葫芦岛等市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虽然旅游经济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拉动全省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辽宁省旅游项目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休闲业态进一步突出。截至目前,共引进旅游项目(亿元以上)101个,完成投资650.23亿元。从项目和投资额类别分析,休闲度假类居主导地位,传统的观光和乡村旅游项目大幅下降。投资50亿以上的大项目包括投资200亿元的大连香州田园城,投资50亿元的沈阳碧尤潭温泉小镇,投资50亿元的葫芦岛觉华岛综合项目等仍集聚在沈阳、大连、鞍山及葫芦岛等地。沈阳的七星海世界、仟睿达水上世界等休闲项目成功入选2015年全国优秀旅游项目名录。

辽宁省目前水休闲旅游发展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温泉休闲度假区、滨海城市旅游度假区和各城市滨水休闲景区的建设。其中盘锦成立的辽东湾新区、辽河口经济区和红海滩度假区三个开发区,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开发经营,实现了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的分离。以大连金石滩旅游集团、老虎滩海洋公园为基础,联合成立的东北旅游景区联盟,共同打造大东北旅游品牌。

(二)各类水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温泉休闲度假旅游

辽宁省的地热温泉旅游开发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目前为止所有省内各市均有地热资源发现。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具有开发潜力的温泉资源接近70处,开发潜力居全国前十。温泉不论埋藏深度还是水温都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条件,主要以中高温泉体为主,储量大,分布密集,主要沿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等城市旅游发展相对集中的一线分布。近几年对地热资源的开发从单纯的温泉旅游到水休闲系列产业的综合开发,温泉度假村和温泉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温泉水中的各类微量元素对康体休闲旅游的发展十分有益,通过本次调查问卷的统计,很多市民每年换季都有到附近温泉度假村小住一周到两周的旅游习惯。目前已开发的温泉旅游区33处,待开发的温泉旅游资源31处,主要温泉旅游景区集中在鞍山、丹东、兴城、大连等地。其中调查问卷显示的数据,沈阳游客出行最常去的温泉休闲度假村为辽阳弓长岭汤河温泉、鞍山汤岗子温泉、本溪汤沟温泉三地,游客满意度以辽阳温泉度假村最高。

目前辽宁北方冬季旅游的魅力已经为广大游客周知,温泉旅游的发展依托于冰雪旅游之上,作为组合产品进行销售,没有突出的民族特色,也没有形成是助兴游购娱系列服务体系。造成游客冬季到北方旅游就是观雪、玩雪,泡温泉,忽略了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局限在景区的单一发展,没有最大限度的突出水休闲旅游的休闲、疗养、度假、康体、养生等方面,周围区域的规划开发配套设施不够齐全,没能很好达到休闲度假区的标准。问卷调查中游客最普遍的停留时间为1天,没有真正的体现水休闲旅游的休闲度假的本质。

2、滨海休闲度假旅游

辽宁省滨海城市一共有六个,分别是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滨海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海岸线曲折蜿蜒,自然风光旖旎,海蚀地貌妙趣横生,人文景观穿插期间,有古老的明代古城,有新颖奇特的传说故事,形成了四大滨海旅游服务的节点城市,其中资源开发最好也是问卷中沈阳游客首选的滨海旅游城市是大连。目前已经开发的有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仙峪湾旅游度假区、旅顺度假区等滨海休闲景区。问卷调查中滨海旅游游客停留的平均时间为2.15天,说明省内滨海旅游停留时间相对较短,相对我国亚热带热带滨海休闲度假村没有高质量的配套服务是明显的不足。但大连目前将康体运动与滨海休闲旅游结合进行了效果较好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

3、城市滨水休闲旅游

辽宁14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滨水景区规划开发,其中沈阳的浑河沿岸景观开发最为问卷调查的游客所熟悉和认可。开发沈阳的“五河(浑河、蒲河、辽河、南运河、北运河)五湖(丁香湖、卧龙湖、财湖、仙子湖、珍珠湖)等水上生态资源,结合沿线公园、滨水大道、高尔夫球场等,深度开发游船、滨水游憩、森林氧吧、运动休闲等项目,打造滨水休闲旅游品牌是沈阳旅游“十二五”规划的旅游精品建设项目。目前浑河两岸已有多处自然景观规划开发,市民周末多全家出行到景观带休闲,但是沈阳的浑河滨水开发缺乏与浑河相关的历史文化韵味,配套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游客需求,应进行系统地开发,打造浑河文化,在浑河沿岸建设一条历史文化景观带,让人们了解浑河水运历史。

三、水休闲旅游对区域规划开发的影响

(一)不同旅游者对水休闲旅游影响区域开发的认识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首先通过“您认为水休闲旅游对区域规划开发的影响程度较大的城市是”的问题让受访者从辽宁省内14个城市中甄选出7个核心水休闲旅游城市,并以这7个城市水休闲旅游发展为准,对这几个城市“水休闲旅游影响区域开发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轮流打分,打分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很不重要1分、不重要2分、一般3分、重要4分、很重要5分。通过Euclidean距离模型对7个城市休闲旅游对区域开发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以获得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不同受访者有不同的年龄、职业、收入和消费额、出游时间和频率、旅游偏好等等样本特征,所以最后得出的估算结果也是不同的,根据样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在影响程度认识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两者均值误差之比为1:1.046。出游频率较高的受访者7个城市的选择和重要性程度认识非常相似。游客认为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城市多为滨海城市,分别是大连、丹东、营口、鞍山、辽阳、葫芦岛、盘锦。

2、受访者在经常到达并熟悉的沈阳地区,他们对水休闲旅游对区域规划开发的影响判断更倾向于实际的滨海休闲旅游和温泉休闲旅游,而忽略本市的城市滨水休闲旅游的影响。

(二)水休闲旅游对区域规划开发的影响分析

部级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细则从区位与区域基础、环境与度假资源、功能与度假产品、配套设施与服务、市场结构与形象、管理与服务品质等6个大方面考评度假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因此,水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区域规划开发的影响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对区域基础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辽宁省水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影响的就是区域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环境治理工作。以大连水休闲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开发为例,2015年以来,大连全域城市化得到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得到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施污染减排和大气、水环境、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主要污染物平均减排2%以上,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39%和43%。全年植树造林60.3万亩。经过4年的青山生态系统工程建设,林木绿化率达到44.5%。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旅顺龙河治理、庄河三河入海口生态绿化、花园口水系综合治理加快推进。2015年长海现代海洋牧场和国际旅游避暑胜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沿海经济带19个重点产业园区财***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占大连市的39.1%、75%和80.1%,对全市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2、对区域配套设施规划开发的影响

水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直接影响城市配套设施规划,以沈阳浑河滨水休闲旅游带为例,伴随着2003年沈水湾公园的建成,沈阳浑河沿岸城市配套设施规划开发建设的速度明显高于周边其他地区。2016年由沈抚交界到西三环,绵延38公里的浑河南岸,将建起七座各具特色的公园,形成三条季相、林相各异的滨河景观带,浑河南岸“三带七区”滨水景观建设正式启动。规划开发后市民就可以漫步浑河南岸,欣赏滨河迷人景观。浑河南岸滨河景观带规划范围东起沈抚交界,西到西三环,全长38.4公里,总规划面积22.72平方公里。浑河南岸景观规划为“三带七区”,在七个公园中,城市湿地公园由沈抚高速路到三环高速路,水岸线长8.2公里,包括浑河水上活动带、浑河湿地风光带、城市休闲滨河带;时尚运动公园由三环高速路通过新立堡桥到三八隧道、东塔桥,水岸线长6.4公里;浅水湾公园由东塔桥至长青桥,水岸线长3.8公里;城市滨河公园由长青桥过富民桥到青年桥,水岸线长4.4公里;高尔夫公园由青年桥到三好桥,水岸线长5.3公里;三好桥过工农桥到胜利桥、长大铁路为体育公园,水岸线长2公里;由成大铁路过燕塞湖桥至西三环为森林公园,水岸线长6.9公里。浑河南岸绿化将把造林与造景有机结合,同时为游人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并根据防洪和生态要求,合理配置种植密度,突出植物的层次、季相、林相等景观效果,在浑河南岸营造充满自然野趣的城市湿地森林,使这里成为沈阳又一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滨水休闲区。

3、对区域市场结构与形象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仅大连旅游产业总量实现倍增发展。2015年旅游总收入1115亿元,比2010年增长100.03%,相当于GDP,由2010年的10.66%上升到2015年的13%。滨海休闲游成为新消费热点,康体旅游、游艇旅游、邮轮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已经形成。大连旅游正由观光型向观光和度假并重转变,国家首批“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大连旅游美誉度持续提升,“浪漫之都”形象深入人心。

4、对区域管理与服务品质的影响

水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区域旅游经营向国际标准、优质服务转变。从而确定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创建旅游品牌、开拓旅游市场、规范旅游管理。

四、结论与对策

(一)重视对省内品牌项目的建设

首先积极参与部级各类景区评优、高星级酒店和旅游度假区、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打造辽宁省对外知名景区,增大对省外和入境游客的吸引力。其次通过提供有地方特色的服务和旅游配套商品提升辽宁省特色旅游线路的认知度和知名度。再次开展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做出节庆品牌,重点提升、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营口滨海温泉国际旅游节、中国沈阳国际旅游节、大连赏槐会暨、东北亚国际旅游文化周、中国丹东鸭绿江国际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通过各种途径手段拓展我省旅游市场

通过***企联动、各级市县***府扶持投入构建我省“引客入辽”的旅游市场拓展体系,不断增大工作支持力度,通过市场自由竞争、专业统筹,加强我省智慧旅游数据化建设。为了宣传辽宁省旅游形象,推介我们的精品旅游产品,加强与各类国内外知名媒体和旅游市场中介机构合作,增加各类广告投入,整体提升我省对外旅游认知度,讲好辽宁旅游故事,讲好东北亚旅游故事。构建移动互联网和通信等电子平台,开展智慧旅游大数据建设。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来辽宁观光、度假。

(三)加快产品整合,加强四季休闲旅游规划

不断通过温泉泡浴方式和类型的创新,增加温泉产品的附加值,开发美体、减肥、养生等康体温泉套餐。增加景区游憩休闲等娱乐项目,使游客有不同的温泉休闲度假体验。相较于其他景区每天8小时的服务时间,温泉旅游可以提供全天24小时消费服务,温泉景区也应淡化旅游淡旺季的影响倡导四季休闲旅游,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春天踏青赏花,夏季戏水消夏,秋天采摘登高,冬季冰雪游乐。整合“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打造辽宁精品旅游体系。北方春色游、消夏避暑游、赏枫采摘游、冰雪温泉游。

(四)与周边产业联合,加强联动发展机制

休闲旅游规划篇3

【关键词】乐山;休闲体育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1.乐山休闲体育旅游目前的发展现状

乐山,古称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境内高山众多、河流充沛,人文古迹遍布,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山体、水体、特殊地貌和少数民族休闲体育旅游资源。近几年,随着休闲体育旅游的兴起,乐山各大景区也相继开发一些休闲体育旅游项目,目前做得比较好的主要有峨眉山景区、嘉州绿心公园、五通桥小西湖景区。峨眉山景区在低山区形成了吃、住、游、娱、乐综合休闲服务区,在中山区的清音阁形成了亲水度假休闲区,在高山区形成了滑雪等娱乐休闲区等,“峨眉山冰雪节”的隆重召开、“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的盛大登台等都是峨眉山景区的特色和亮点。嘉州绿心公园自建设开放起,“骑游绿心路”不仅成为市民喜爱的休闲娱乐项目,更成为了市民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在2014年4月举办了首次“2014年四川?乐山环绿心自行车公开赛”,赛事以体育搭台,旅游唱戏的方式,将文体、旅游巧妙融合,亮点颇多,新颖独特。五通桥城区素有“小西湖”之美誉,自古盐业兴盛,水上交通发达。从清乾隆年间开始,几乎年年都要举办龙舟会。现在推出龙舟竞渡夺标、抢鸭子、龙舟造型比赛等项目后,五通桥龙舟会的娱乐性、经贸性则日益突出。从1997年开始,五通桥龙舟会定为每四年举办一次。

尽管乐山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总的来说,休闲体育旅游开发力度不够,发展缓慢,缺乏宏观规划与指导,尚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发展状况,已开发的休闲体育旅游项目较为零散、单一,规模尚不大,其他大部分区域的休闲体育旅游资源还处在未开发状态,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2.乐山休闲体育旅游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2.1没有形成统一的休闲体育旅游开发规划

迄今为止,乐山市只有旅游规划方案和体育产业规划及全面健身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没有制定统一的休闲体育旅游开发和规划方案,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只是散见于各旅游景点中。这样的情况容易造成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重复、浪费和破坏,损坏乐山市休闲体育旅游的整体形象。

2.2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未成系统

尽管乐山市休闲体育旅游资源众多,但峨眉山景区一枝独秀,其余景区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开发较少,景区之间各自为***,相互间缺乏合作,没有形成合力,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处于零散状态。

2.3 缺乏名牌休闲体育旅游项目

乐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体育文化传统十分悠久。峨眉武术与少林武术、武当武术并称我国三大武术流派,但是由于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市场影响力有限。乐山尚未形成名牌休闲体育旅游产品。

2.4休闲体育旅游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乐山尽管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但是交通相比周边城市发展滞后。由于尚未实现铁路、飞机直达,交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乐山旅游的发展。体育场馆、体育设施数量有限,市中区仅有一家中心体育场,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休闲体育旅游市场需求。

2.5休闲体育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开发休闲体育旅游产品不应脱离地方特色、本地文化,乐山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应成为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大众化的体育运动项目缺少文化性、娱乐性与参与性,应深入挖掘乐山本土体育文化,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体育旅游项目,才能满足游客对知识性、体验性旅游消费的需求。

2.6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缺乏针对性

目前,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与设计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忽视了不同消费能力、不同年龄阶段游客的需求,导致项目开发缺乏针对性。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与设计,应考虑不同消费水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消费需求。在旅游行程中,安排游客乐于接受的休闲体育活动。例如针对少年儿童,可开展放风筝、转陀螺等活动;针对女性游客,可开展健身操、户外瑜伽等体育活动;针对老年游客,可开展养生太极拳、门球等活动;针对外国游客,可开展峨眉武术培训、彝族跳板、打磨秋等具有民族风情的休闲体育活动等。同时,产品定价应考虑游客消费能力。

2.7对休闲体育旅游的宣传工作较少

在旅游产品的宣传中,更多是对于传统旅游观光产品的宣传,针对体育爱好者的旅游产品宣传不够。在广告宣传的时候,旅游公司往往注重的是在传统媒体上对普通消费者的广泛宣传,针对性不高,这就使得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的时候无从下手,对休闲体育旅游产品认识不清,无法吸引他们对休闲体育旅游产品的关注。

2.8休闲体育旅游管理、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完善

体育活动存在一定危险性,漂流、攀岩、探险等户外活动需要专业教练指导,以及具有资质的救护人员。由于休闲体育旅游属于新兴旅游业,相关管理制度尚不规范,专业休闲体育旅游人才也十分缺乏。在经营管理、服务方面亟需出台法规,规范休闲体育旅游发展。

3.乐山休闲体育旅游开发策略

乐山休闲体育旅游的开发,应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突破,不断满足旅游者对于休闲体育旅游消费的需求,注重休闲体育旅游产品的新颖性、趣味性、参与性。

3.1统筹规划乐山市休闲体育旅游开发

乐山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府的引导和协调,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统筹规划,全局兼顾,提高总体规划中对休闲体育旅游的重视程度,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府决策层面形成共识,提出大力发展休闲体育旅游的构想,将其纳入《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战略规划》内容,把休闲体育旅游开发列入乐山旅游发展规划,各景区旅游规划都围绕《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战略规划》而进行,为这一最具魅力的旅游产品开发提供***策导向和支持。

3.2合理布局,科学设计乐山休闲体育旅游产品

乐山拥有丰富的休闲体育旅游资源,为了加快休闲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让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及产业优势,在对休闲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前,要做好资源的全面评估,进行可行性评价。根据乐山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休闲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对区域内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布局和档次进行统筹规划,做到先规划,后开发,以避免对休闲体育旅游资源进行盲目的开发和重复的建设。在对乐山休闲体育旅游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乐山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和游客喜欢的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同时休闲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融入到乐山历史文化、山水资源和民俗风情中,以增加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吸引力,满足游客多样性旅游需求。在产品设计和定位上既要开发高端的休闲体育旅游产品,提升区域旅游产品的品位,也要兼顾大众旅游泛化的特点,满足大多数游客休闲、娱乐、康体的旅游需求,实现休闲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3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市场培育

休闲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产业,属于旅游产业调整升级而创造出的旅游新业态,市场的引导和培育是发展此产业的重要前提,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重视旅游营销工作。①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新闻媒体,加大对休闲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引导民众健身意识,使人们树立科学健身的价值观念,积极参加休闲体育旅游活动。②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全方位开展线上营销,力争扩大乐山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影响力,提升产品知名度。③与电视台合作,在景区录制趣味体育节目,培育休闲体育旅游消费市场,促进休闲体育旅游消费。④体育与旅游部门通力合作,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以及假日休闲体育旅游武术表演等形式,提升峨眉武术知名度,打造峨眉武术品牌产品。

3.4加强场馆建设,优化配套设施

随着乐山休闲体育旅游的开发,到乐山旅行并参与休闲健身的游客将会越来越多,对体育场馆设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乐山现有的体育接待设施已现老旧,加之场馆少、设施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及游客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已成为制约乐山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的瓶颈。***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扩建、新建体育设施,依托旅游环线及干道建设,修建健身步道、体育广场、体育公园,体育公园根据不同功能可划分为以下区域,即安静休息区、文化休闲区、水景游览区、体育活动区和儿童游嬉区,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服务设施的基础配置水平。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和民间资金投资休闲体育旅游的开发,构建休闲体育旅游市场投入多元化,确保休闲体育旅游产业获得足够的市场推动力。

3.5重视休闲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与休闲体育旅游的研究

休闲体育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急需大批既懂体育又懂旅游知识的人才,目前,专业休闲体育旅游人才匮乏。因此,乐山市要加大对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相关院校应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既具备体育专业知识又精通旅游的人才。乐山师范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可为我市休闲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加大对休闲体育旅游的研究,特别是针对乐山休闲体育旅游开发方面的研究,以便为乐山休闲体育旅游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帮助。

3.6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拓宽乐山旅游发展的市场空间

加强与乐山市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形成旅游宣传的合力。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任何市场经济活动都难以孤立地实现。乐山发展休闲体育旅游,应把加强区域合作摆在重要位置,整合精品休闲体育旅游资源,编排跨区域产品,发展无障碍旅游,加快形成区域性一体化的旅游协作体系。积极加强乐山市内各景区之间的合作,乐山与周边省区、经济发达省区的旅游合作,不断拓宽国内旅游发展的市场空间。

3.7完善休闲体育旅游管理、安全保障体系

休闲体育旅游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有些体育项目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带有刺激性与危险性,但正是这种刺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加入到挑战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因此需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保障游客人身安全。例如滑雪、漂流、森林探险等活动,存在一定危险性。在开展休闲体育旅游过程中,管理部门应加强休闲体育项目场地、设施的安全防护,配备专业的指导人员、救护人员,确保游客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4.结束语

乐山市休闲体育旅游发展,需要科学制定休闲体育旅游开发策略,建立健全休闲体育旅游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统筹规划,有序开发,科学设计乐山市休闲旅游产品,塑造乐山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加强休闲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培养休闲体育旅游的专项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云学容.对乐山市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J].中共乐山市委***校学报(新论),2006,5(2):49-50.

[2]于素梅.小康社会的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 5):23-35.

休闲旅游规划篇4

一、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我市城镇郊区和旅游景点周边就出现了一些依托农村和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吃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和休闲农庄,并且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以旅强农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市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据初步摸底调查,全市休闲旅游农业园区1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500万元)园区或企业24家,从业人员1.7万人,其中农民工1.65万人以上,2011年全市各类休闲农庄接待总人数超过200万人次,营业收入过1亿元。

我市各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条件,基本形成富有特色的各功能类型的休闲农业格局。

观光观赏型:农业特色明显,浮梁的茶叶、乐平的蔬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还有瑶里的油菜花、三龙的绿化苗木、西湖和瑶里的山珍、德宇生态园的继树、根雕等,为开发观光观赏型休闲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观光园艺、观光特种农业、观光林业等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建设中的德宇龙头山庄、生态路休闲农业观光长廊、乐平镇桥特种蔬菜基地、浮梁优质茶基地,都是观光观赏型休闲农业的典型。

参与体验型:我市参与体验型休闲农业的发展始于城郊周边,主要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的“农家乐”为主体,“茶乡农家乐”、“菜乡农家乐”、“水乡农家乐”、“瓷文化农家乐”等一系列产品现已初具规模。据调查,参与型采摘项目普遍受到旅游休闲者的欢迎,如湘湖、三龙的草莓,王港、历居山的杨梅、早熟梨、葡萄,镇桥的大棚蔬菜,浮梁的有机茶叶,乐平的特色蔬菜等名优特果蔬生产基地,以及遍布各地的水上垂钓基地等均已经或准备开发这类旅游项目。

休闲度假型:我市森林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如汪湖原始森林、高岭古矿遗址、金竹山寨、冷水尖风景区、洪源仙境、历居山等地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天然“氧吧”。不少地方已经或正在利用其优质的生态环境建立各式各样的度假村。市郊则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建立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给人提供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田园风光、乡村休闲度假、农业公园等场所。

民俗节庆型:我市地域风俗、节庆活动特色浓、类型多,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让人陶醉享受其中。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陶瓷节、浮梁茶文化节、浮梁农民艺术节、瑶里原始森林音乐节、乐平农民趣味体育运动会、元宵龙灯会、瑞午龙舟赛等节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让人流连忘返。

二、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成效

1、省、市各项***策的出台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基础

省委、省***府《关于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绿色家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旅游业产业大省建设若干意见》、《关于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省乡村旅游十万人创(就)业行动方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等,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市旅游业总体规划(十一五)》和市委、市***府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系列规划、决策、意见的相继出台,2011年3月我省还启动了“省居民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标志着省、市各级***府对发展旅游产业的高度认识及信心和决心,力求打造“生态瓷都、绿色家园”品牌,明确了全市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2、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全市涌现出以浮梁瑶里、金竹山寒、王港、湘湖,乐平的历居山、洪源仙境、文山,昌江区的荷塘等为代表的依托旅游景区和特色农业产业等条件而建设的休闲观光农庄、观光示范园、果蔬采摘园、科普教育基地和具有乡村特色的农(渔)家乐休闲旅(餐)馆。开发了以瓷文化游、浮梁茶文化游、乡村风光山水游、特色产品采摘游、古村落游、油菜花游等为主题的精品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村风文明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了休闲旅游带来的实惠。

3、休闲旅游农业的示范效应有效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和旅游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休闲旅游农业作为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带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休闲旅游农业不仅带动了餐饮、旅馆等服务业,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种养和加工业,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的转型。例如,浮梁瑶里的瑶园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与旅游景点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当地的竹笋、香菇、苦槠果、农家土猪肉和粮食等农业自然资源,相继开发出了笋尖、花菇、苦槠豆腐、农家腊猪手、碱水粑等有机休闲观光食品供应游客。还有乐平高家庄食品有限公司、盘圣食品有限公司、浮梁景瑶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赣森食品有限公司、市西湖珍芝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老曹土特产、市桃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无不是立足本地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出系列旅游食品供应游客和全国各地。

4、农业休闲观光已经成为主要节庆活动的主角,有效推动了我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中国国际陶瓷博览会、瓷文化旅游节、浮梁茶文化节、浮梁农民艺术节、瑶里原始森林音乐节、历居山杨梅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大力打造文化山水游、度假休闲游、绿色生态游、陶瓷艺术游、乡风民俗游、科普修学游、果蔬采摘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充分展现出我市旅游市场和休闲旅游农业的喜人局面,推动了我市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促进了农民工创(就)业,实现农民的就业增收。

省委、省***府去年7月下发了《关于印发省乡村旅游十万人创(就)业行动方案的通知》文件,旨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旅游开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工作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吸纳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返乡农业工纷纷当起了导游、厨师、农家乐老板或服务员、民俗演员等,有的到景区做起了小生意甚至做成了老板。例如浮梁瑶里镇的瑶园食品加工厂老板张顺标、西湖珍芝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的老总丁来保、乐平高家庄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焕春等就是返乡农民工回景区创业的典型代表。返乡农民工在家乡就业后,有了较稳定的收入,对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能交叉,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休闲旅游农业涉及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行业,管理部门多,职能交叉,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从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注册登记、农业生产、总体规划、旅游管理、监督检查、环境保护和治安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府主管部门发挥***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和培育规范的消费市场。

2、产业规划布局不合理,发展不规范。目前我市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发展仍处于自由发展状态,缺乏统一规划,一些休闲旅游农业项目未经过规划和论证,存在建设随意、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开发、特色不突出、效益低下等问题。

3、企业资产产权不明晰,导致企业融资困难。由于休闲农业企业大多是租赁农村集体或从农民手中通过流转方式使用的土地,存在土地使用权证手续不够完备、地面建筑物产权证办理困难、种植的果林没有果(林)权证、养殖的水域办理不了养殖证等问题,企业资产产权不明晰,企业不敢扩大投资规模。当企业需要扩大发展规模需要融资时,其土地、房产、林产、养殖等资产不能进行资产抵押登记,给企业造成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发展。

4、***府资金投入不足,***策相对滞后。目前我市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大都是由民间或工商私人资本投入,***府在财***上缺乏专项支持。当前我市各级***府尚未制定专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策措施,规划审批、登记管理、市场监管、标准体系、行业管理等重要的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建立,***府部门也没有落实专项管理经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改善。

5、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存在知识层缺失、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管理和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的需求,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6、休闲旅游农业普遍层次不高,品味较低。我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迅速,但大多数局限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采摘体验、垂钓、打麻将等休闲观光项目,对功能性、高品味的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开发不足,特别是休闲旅游食品加工、销售产业链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市场未得到有效开发,其附加值没有得到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四、进一步推进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建议

休闲旅游农业无疑是一项朝阳产业,要推进休闲旅游农业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就必须要强化对休闲旅游农业的***策引导,积极推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策支持,促进具有鲜明瓷都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休闲旅游农业纳入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进行推进。市***府应成立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府分管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统一负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规划编制、***策制定和统筹协调工作,及时解决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有关***策的实施和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各涉农涉旅部门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加强协作,优化服务,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市、区)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2、加大财***扶持力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机制。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所需工作经费列入财***预算,市财***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市级(包括市级)以上的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建设,主要用于休闲旅游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补助、休闲旅游农业示范企业的认定与奖励、休闲旅游农业行业协会建设、休闲旅游农业整体宣传推介等。各县(市、区)***府都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3、着力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旅游农业发展。鼓励各经营主体通过对废弃园地、林地、荒地、荒山等进行开发整理,盘活集体存量土地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妥善解决休闲农业发展的用地问题,对其涉及的非农建设用地,在其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同时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休闲旅游农业,通过资本嫁接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发展一批主题突出、科技含量高、设施配套的品牌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和产业,进而带动全市休闲旅游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4、加强行业规范管理。结合本地实际,着手制定休闲旅游农业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重点要在经营规模、从业资格、经营服务设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经营项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适当放宽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市场准入条件。加强休闲旅游农业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休闲旅游行业协会、休闲旅游农业专业合作社及中介服务组织,促进行业间合作与交流。积极组织开展市场拓展、人员培训、行业交流等活动,促进休闲旅游农业有序健康发展。

5、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实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出台认定办法和验收标准,开展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园和示范点的创建活动。每年评出若干个示范园区(或企业),对被确定为市级及市级以上的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单位的园区和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扶持。近期工作重点: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将市生态路打造成为一条集市民休闲观光、现代农业展示、生态高效农业示范等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路;二是依托现有资源,利用***策引导,将“景瑶线”培育成一条集度假休闲、采摘体验、科普教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瓷源茶乡休闲游”精品旅游线路。

6、开发旅游食品新品种,开拓旅游食品新市场。建立休闲旅游农业及旅游食品销售产业链,以旅游市场人气带动旅游食品销售。以茶叶、蔬菜(山野菜)、食用菌、绿色水果、油茶等名牌农产品观光、采摘等形式,吸引旅客,促进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扩大旅游食品宣传,塑造休闲旅游农业及旅游食品的整体形象,推动分散的旅游食品走向集约化的旅游市场。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绿色健康的旅游食品新品种,打造名牌,培育精品,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的休闲度假游客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活动,如茶文化节、杨梅节、草莓节、菜博会,品果观花,不断促进休闲观光旅游,拓宽旅游食品销售渠道。

7、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制订休闲旅游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计划,保障培训所需经费开支,培养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高级管理人才,保证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促进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市场信誉好、发展后劲足的休闲旅游农业及旅游食品龙头企业的良性发展。

8、建立农村农业金融支持和融资担保机制。我市休闲旅游农业正处在发展上升期,需要大批的建设资金,由于抵押贷款金额有限,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融资。建立融资和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简化审批手续,适当扩大担保物范围,满足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组织开展休闲观光农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等级,确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

休闲旅游规划篇5

论文摘要:休闲农业旅游在我国快速 发展 ,但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不强一直是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在旅游地生命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内涵、构成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对其生命力不强的原因和提升对策做出具体分析,力求提升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和缘由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 现代 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旅交叉产业。我国内地在2007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540亿美元,其中有400亿美元是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2007年的3个黄金周期间,城市居民选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吸纳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各区之间产品雷同,盲目重复建设,很多地方不是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进行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展,而是***府或个别 企业 想当然的圈一片地之后就在此建休闲农业旅游地,没有真正以原有农业为依托,反而成了部分***府重要的形象工程,再加上管理体制的问题,使得很多投资庞大的休闲农业旅游地面临经营的困境,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一直困扰着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进一步发展。如北京海淀区的“锦绣大地”农业企业,游客很少,景点几乎没有活力。这说明休闲农业旅游地只有保证其持续增长的生命力,才能持续不断的吸引大量游客。wwW.133229.cOM如何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本文在刘滨谊教授的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研究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不断完善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同时,以最终达到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为的目的。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内涵

(一)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有关旅游地生命力,刘滨谊认为“风景旅游地生命力指在单位时间空间内,使风景旅游地建设发展超越常规、非机械性增长,现状条件等客观因素往往退居次要地位,并持续推动风景旅游地发展增长变化的力。”李轶轮、蔡光宇、朱元恩等都从各自理解的角度给出旅游地生命力的概念。综上可知,旅游地生命力是一个变化的、保证景区平衡的力。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指的是使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建设发展能保持持续增长发展变化的力。在农业旅游资源、区位、旅游设施、形象、服务、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休闲农业旅游地获得社会、 经济 和环境利益并保持其农业生产及旅游的功能上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表现在如下方面:休闲农业旅游地是在原有农业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有别与其他农业旅游地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休闲农业旅游地是良性循环,使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

现今,我国很多休闲农业旅游地不是依托原有的农业基础,而是另立门户使得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资金过于庞大,回收非常缓慢,大家都在比较前期的投入看谁投入的更多,其实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三、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分为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两大部分。其中,内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原有资源状况、区位条件、设施状况、人力资源、定位特色和形象吸引力、产品的体验性及新颖性、管理规划等。外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受经济、社会、环境、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影响。

(一)内在影响因素

1、旅游地区位。休闲农业旅游地建立之初最先考虑因素应当是选址。选址必须要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其客源地主要在城镇,吸引对象为城镇居民。根据吴必虎提出的环城游憩带理论,城市居民大多选择环城游憩带内(大中城市周边地区200公里左右以内的范围)的度假设施进行短期近途度假。休闲农业场地比较适合的位置是距离城市中心50-200公里的地方。另外,休闲观光农业的布局也可以依托景区,选址在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周边,作为该景区的卫星景点,以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2、特色资源与创新性产品。要使休闲农业旅游地保持极强的生命力就需要依靠自身资源特色,开发创新性产品。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根据当地资源及乡村文化特色设计有主题特色的新颖的休闲农业旅游体验参与活动,通过拟定参与体验活动的主题,塑造正面印象来加深游客的不同印象体验。并保证体验产品在设计和游玩中的卫生、无污染、环保等。在体验产品设计中应多加入感官的刺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使游客增加体验的力度,产品有“货架期”,加入科技含量的产品设计,并适时进行产品更新和换代。这是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保障因素。

3、旅游设施状况。休闲农业地区大都位于城市郊区 农村 ,这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加大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筹码。要解决好 交通 、通讯问题,与***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出游提供方便。要完善水电设施,供水设施要达到卫生标准。要与村庄改造、建设规划相结合,搞好居民点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4、旅游地形象定位。休闲农业旅游地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和产品特点,首先要找准自身可能的竞争优势,选出竞争优势,推出与竞争对手不一样的特色差异进行差异化定位,并及时将自己的定位传达给目标消费者。最终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自己休闲农业旅游地形象,设计出形象定位***案和标识等。如 台湾 飞牛牧场诉求的飞蝴蝶和***牛的定位,就是非常成功的形象定位。

5、 科学 规划与管理。休闲农业旅游地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生产与旅游兼顾发展原则、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性原则等来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规划布局,并将其规划与农村规划相结合,针对地域特征进行独特规划。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两部分。如建立旅游投诉机构、宣传营销机构、人员培训机构等。旅游地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员工 教育 培训制度等。

6、人力资源。目前,休闲农业旅游地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工作人员,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因此休闲农业旅游地要积极进行员工理念的培训,留住人才。要多聘请相关的大学教授专家指导,同时借助休闲农业旅游协会或学会的力量,储备相关的深入懂得休闲农业旅游的人才银行。

(二)外在影响因素

1、 经济 因素。休闲农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 发展 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休闲农业的发展才具有更大的潜力。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也制约着当地休闲农业 旅游 地生命力的强弱。

2、社会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应尽量联合 企业 和当地人民一起来开展,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的事情多让农民来搞,农民的钱自己赚,其中,***府要起到引导作用。我国有些地方上的休闲农业旅游地仍旧是地方***府进行投资,如各地的林业局和农业局等。大量投资建设后,闲置在那里却不知如何来进行盈利及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客流量,这需要我们的***府要适时转换角色,将休闲农业旅游地以包装销售的方式,以先进的经营理念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运营,提高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3、环境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良好的水质、空气质量、声音环境质量及高的森林覆盖率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另外,经营者的环境意识,如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外资影响因素,影响到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4、旅游地市场宣传。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社团、年龄层及 教育 程度的游客采用不同的销售手段。根据资源特色,规划设计体验活动。依据成本及竞争两大因素,同时根据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合理订定价位。要善用推广策略,慎选媒体,以最低成本达到最高的促销效果。

四、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

导致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根据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来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一)合理规划开发

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观光农业要顺应城市居民回归 自然 ,崇尚绿色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一个或几个大中城市才能生存,必须以特定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为基础,不能盲目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要针对地方现有资源背景,以现有农民接受的技术为背景不能大而全,不能什么都有。开发中要讲究自然,保持最佳生态位,要防止不引导、不规划、不设计。

(二)开发特色突出的产品

当今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由于 科学 技术、形象塑造、农业生产规模、产业链等达不到档次,导致产品缺陷太多。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力求展示最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出富有创意,多种类型、风格的参与性活动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设计出娱乐型、教育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加入主动解说设计,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形成互动,使游客旅游之后对旅游地有丰富的认识、增强体验、敞开思维等功效。这样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设计则更能赢得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客人。

(三)根据优势资源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

现在多数休闲农庄都未很好地进行形象定位,这样就淹没在众多的休闲农庄当中。国内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多数没有对自身特色做出相对应的宣传,一些地方在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建筑物富丽堂皇,脱离农家特色,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因此,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独特的市场定位。

(四)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休闲农业旅游地规划方面出现一种普遍现象,即每一个休闲游乐区或休闲农场所推出的休闲产品与服务皆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可言,无法满足消费大众的休闲游憩需要。因此要做好整体规划,要做到整合资源,确保投资主题明确,规划风格和思路鲜明。管理上,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要朝知识化、精致化、体验化的方向努力,这就要求管理体制和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加强相关产业链的交流合作,这样即使休闲农业旅游的淡季也能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盈利来源。

(五)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可进入性

完善基础设施,主要是搞好 交通 、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做到设施齐全,标准规范。另外,由于因大多数农业旅游地在城市周边,所以要增加交通工具,保证游客方便进入。

(六)加大宣传,促进销售

为扩大游客市场,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增加营销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 农村 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七)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重视员工教育、重视员工技能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并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服务水平跟的上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

参考 文献 :

1、刘滨谊,蔡光宇.风景旅游生命力研究与应用——以菊花岛风景旅游区规划生命力分析评价为例[j].华中建筑,2004(5).

2、李轶轮.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组织[d].同济大学,2005.

休闲旅游规划篇6

关键词:生态文明;休闲农业;生态旅游

中***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收录日期:2016年6月30日

休闲农业旅游始于19世纪的欧洲,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城市居民更加喜欢原真的乡村生活和自然的田园风光,休闲农业旅游产生并得到大力的发展。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才出现以农家乐和渔家乐为代表的休闲农业旅游的初级形态。虽然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作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的一种休闲娱乐旅游方式,越来越深受人们的喜爱。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不仅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而且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的十确立的“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下,衢州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不放松,在休闲农业旅游领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当前需要建立起“农家乐+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旅游特色村+景区”的协同发展模式,以“生态旅游”、“景观旅游”、“文化旅游”为切入点,更加注重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最严格保护、科学布局、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全面提升衢州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

改革开放后,衢州休闲农业旅游逐渐萌芽,经过不断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发展明显提速,并且逐渐形成了产业经济的重要内容,纳入了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近年来,衢州市始终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把构建美丽浙江建设源头生态屏障作为最重要的***治责任,着力打造“生态衢州、人居福地”。衢州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推动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相结合,积极扶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加快推进休闲农业旅游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加快休闲农业旅游的转型提升,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农村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的十确立的“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为本文所探讨的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策保障和理论支撑,这也是在当前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视域下,衢州休闲农业旅游行业主动进行转型升级的时代要义。目前,衢州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包括:

(一)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即在中心城市周边,借助中心城市居民巨大的消费能力,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农业休闲体验,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现代农耕文化或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的一种休闲农业旅游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游客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休闲时间大都是一天时间。

(二)以著名景区为依托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依附于著名景区,也主要依靠景区客源,在游览景区后,游客顺便到乡村进行食宿和休憩。依托旅游景区(点)把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并融入一些乡情活动,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周边乡村发展的一种模式。

(三)“公司+农户”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一些村镇,通过引进旅游开发企业,结合村镇资源,进行深度旅游开发,并吸引农户参加,最终形成公司和农户的分工协作,共同做大做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四)“***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府牵头,吸引了更多的市场主体参加,包括由农民组合的休闲旅游协会,代表参与农民的利益,共同参与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再加上旅行社的专业和客源,以及公司的市场化运作,从而有利于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的规范化、跨越式发展。此外,还有“农户+农户”模式、***的复合型景区开发模式、农庄模式等。

总体来说,当前衢州休闲农业旅游注重结合当地农村的一些特色,融合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保健等功能,并以农村为核心,扩展至周围乡镇,形成休闲农业集聚群,逐渐构建出了现代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发展共同体。

二、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及旅游消费的需求变化,目前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和不足,如生态环保理念不够、整体规划不完善、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市场营销意识不强、整体服务水平不高等,急需加速转型发展并提升品质。

(一)休闲农业旅游规模小,布局不合理。衢州的休闲农业旅游起步比较晚,大多以农户和私人企业主自主投资为主,尔后逐步发展壮大,先建后管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休闲农业旅游规模小、活动比较单一、游客滞留时间短;各旅游景点(景区)比较分散、没有形成旅游走廊、游客行程耗时多等问题。特别是景点(景区)接待点的布局、旅游项目的开发、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府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旅游走廊、区位功能等方面的科学设计,缺乏对休闲农业旅游整体发展所承载能力的布局,给今后有序的旅游接待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门类不全,缺乏精品。目前,衢州休闲农业旅游点数量多、档次亟待提质升级、叫得响的品牌少,成为休闲农业旅游的一大短板,多以农家乐为主打产品,类型单一。市场同质竞争,“处处核桃栗子,遍地蘑菇炖鸡”。大多数休闲农业旅游提供的服务娱乐项目仅有食宿、停车、、卡拉OK等,休闲活动方式单调,特色不明显。普遍忽视了游客追求体验当地民俗文化内涵的需求和追求健康雅致消费方式的潜在需求。大多数乡村对当地生态文化、乡村民俗文化以及农业文化、地区独特文化挖掘不够,没有充分反映当地的乡土风情。所提供的旅游服务项目知识性、娱乐性、观赏性不强,在展现乡村生活的真实性上尚需再下工夫。

(三)基础设施不到位,服务质量偏低。当前,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制约着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服务质量和水平低,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遇到节假日接待游客已是严重超负荷运转。特别是交通、客房、餐厅、厕所等休闲农业旅游基础设施较为简陋、条件相对较差,载客能力矛盾较为突出;再者管理服务人才非常少,不能为游客提供较为专业的优质服务,都使游客在休闲农业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得不到一个比较满意的体验,导致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使得休闲农业旅游的重游率降低。

三、加快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机遇与威胁同在,机遇大于威胁,这是当前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真实写照。结合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实践,当前急需要建立起“农家乐+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旅游特色村+景区”的协同发展模式,以“生态旅游”、“景观旅游”、“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形成布点、成线、立面相配合,推进集约化、协同化发展。这是当前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主流模式,也是衢州结合自身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在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基础上的现实选择。

(一)把握当前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良好机遇。一是“三农”建设加速。从2004年以来,中央每年一号文件均关注农业,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这为衢州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策支撑;二是生态建设提升。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核心高度来推进,衢州也正在努力打造绿色经济“升级版”;三是市场需求较大。目前国家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加,这为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

(二)科学布局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空间。各区(市)县要紧密抓好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结合”,将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发展纳入大旅游、大产业来统筹规划和安排,根据地域优势、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地选择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发展规划。一是衢州新农村建设、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规划必须与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休闲农业旅游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二是在保持衢州农村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侧重“都市休闲、生态野趣、民俗风情、美食养生”等特色产品挖掘,吸纳农民兴办体验型、休闲型旅游项目,提高游客参与度和重游率;三是把“休闲农业旅游”和“田园美食”巧妙结合起来,引进国内外各地的特色餐饮和名小吃,做足“吃”的文章,真正形成衢州品牌,闯出名气,增强吸引力。

(三)创新休闲农业旅游的***策扶持机制。休闲农业旅游开发要坚持***府统筹主导、引进外资和鼓励村民出资入股联营的发展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一是针对农户房屋翻建、加建、改造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分类制定扶持***策,有效满足衢州人民对生态环境的实际需求;二是创新衢州休闲农业旅游融资方式,通过土地融资、信用共同体、农户联户担保等形式申请金融贷款,强化资金支持;三是创新衢州休闲农业旅游管理机制,联合组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公司,整合要素资源,实行集团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四)规范休闲农业旅游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加强衢州休闲农业旅游行业管理,通过举办休闲农业旅游培训班,聘请旅游、规划、建筑、文化等方面知名专家授课,培训休闲农业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为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大力宣传贯彻《旅游法》,开展衢州休闲农业旅游优质服务活动,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对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及农庄进行服务质量评级工作;三是旅游安全常抓不懈,***府旅游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活动,营造良好的休闲农业旅游秩序。

(五)全面提升衢州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强联动互动、协调协作,努力提高组织协调水平。***府部门要加大对基础设施、道路建设、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挖掘整理民俗文化遗产,提升文化品位;并适时组建休闲农业旅游协会、休闲农业旅游研究会等经济合作组织,加强对休闲农业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互助合作和行业自律。各乡村要积极与大的旅游景区合作,实行资源共享、线路互连、市场互动、客源互送,促进共同发展;同时要加强与旅行社合作,充分发挥旅行社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包装,对游客的推介、招揽的功能,实现景点与旅行社双赢,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大发展。培养建设作风硬、实干创新意识强、群众威望高的村级“两委”班子,选优配强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带头雁。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光跃.休闲农业与休闲农业旅游概论[M].四川科技出版社,2014.

[2]王忠林.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和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休闲旅游规划篇7

【关键词】城市 休闲旅游 发展思路 城市文化 休闲产业

休闲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旅游市场的主流发展趋势,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有关休闲旅游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也都逐渐得到深入展开。这其中,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是关注的热点之一,已有众多学者对其内涵、意义、市场定位、功能定位、产品体系、要素体系、运行机制等进行研究论证,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西部地区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也应纳入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它对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对于尽快形成景区与城市“两条腿”走路的良性互动机制、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对于全面提升西部旅游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与东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功能不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和社会开放度等都存在较大差距,但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富集、种类繁多、特色鲜明,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民族风情,这些优势资源使西部旅游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也为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认为西部地区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应注重构建休闲产业与文化产业、休闲产业与商业双链结构以及应精心规划打造城郊休闲旅游区,文章就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构建“双链”结构,营造休闲氛围,精心规划城区休闲旅游区

1、凝聚城市文化特征,构建文化产业与休闲产业双链结构,促进城市休闲化

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城市休闲旅游亦是如此。城市休闲旅游是城市旅游资源与城市文化资源、城市休闲旅游经营与城市文化经营、城市休闲旅游消费与城市文化消费的结合,城市文化既是城市休闲旅游开发的前提,又是城市休闲旅游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休闲旅游的发展中,文化个性越鲜明、主题越突出、注入文化内容越多、荷载的文化附加值越高的城市休闲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因此,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风格,理应主导城区休闲旅游开发的总体走向,城市所拥有的独树一帜的文化环境、人文遗产资源、文化资本、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产品、文化氛围、建筑设施的外观风貌和文化设施等,应该成为城市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载体。为此,城区休闲旅游开发应该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把握城市文脉,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标记,每一座城市在它长期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中,都会逐渐积淀、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特性,而这种独具的文化特性是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因此,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应切实加强人文内涵的开发,注重城市文化内容的策划和文化形象的设计,准确把握城市最具地方特色的文脉,强化文化载体整合包装,有效地集聚整合和利用那些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历史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把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充分融汇到休闲旅游产品中,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休闲旅游产品的文化性,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将城市文化力的比较优势转化为休闲旅游产品的竞争优势,让人们在休闲过程中感受当地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有韵味。城市文化作为城市休闲旅游开发的灵魂和精髓,是城市休闲旅游产品品质和品味的象征,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风格,应该渗透到城市休闲旅游开发的各个环节,并对其运作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寓城市特色文化于休闲娱乐项目之中,提升休闲娱乐项目的文化性,丰富游人文化体验

城市文化底蕴的厚重深邃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往往是蕴藏在寻常街巷、旧坊民居、名阁古楼、园林胜迹等物化形态和地方戏剧、音乐、特色工艺品等艺术形态中,因此,在民居、古街区、古寺庙、古祠堂、古楼台亭阁、标志性建筑以及美食文化街,会展中心、体育中心、音乐广场、文化艺术广场、塑像广场、主题公园、娱乐中心,购物中心等所在的街区,应配套完善与街区文脉大相一致的娱乐休闲旅游项目,并与周边观光游乐景区(点)联运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向游人提供种类多样的组合产品。如在历史上曾是商贾云集的街区,重修仿古商场,出售特色商品,让游人亲身体验古代购物情景,如保存有古舞榭歌台,则应利用开发为能提供听书、看戏、品茶的娱乐休闲场所,丰富游人的文化体验。

(3)城区休闲旅游的开发应与城市建设及城市旅游的发展统筹规划

首先,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物保护的关系,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休闲旅游开发的关系。历史是城市之根,在城市建设中,寻找城市的历史底蕴已成为城市文化品牌打造的着眼点,休闲旅游的开发必须要与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地保护、修缮那些具有历史价值、能展示城市历史风貌的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古典建筑、文物古迹等,用文化来恢复城市的记忆,传承城市文脉,展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味。其次,要把城市建设与休闲旅游服务设施及景区(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休闲旅游协调发展、整体规划、步调一致、有机统一。注重构建有个性特色的城市景观,打造多样化、个性化、精品化的特色产品,展现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在统筹规划中,力求资源配置最优化、功能定位主题化、空间布局合理化和整体运作市场化,把存量做精,把增量做优,实现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增强市场张力和活力。

(4)发展旅游创意产业,促进城区旅游业的发展与科技、文化、艺术等多领域的产业要素在产业链的高端有机整合

在创意理念的引导下,依托城区原有旅游元素的感知度、服务性和创意元素的新奇度、体验性,通过创意性的主题设定和动漫、动画形式,将街区静态的旅游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和动态活化,借助影视热点、文化艺术表演,旅游节庆活动与休闲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打造更多新的参与性、娱乐性、科普性、特色性的主题公园,进一步增强城区原有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并通过创意产业休闲化经营,用LOFT生活方式带动城区休闲旅游发展。

2、完善休闲娱乐设施,构建商业与休闲产业双链结构,促进商街休闲化

商业街区休闲化是城市休闲旅游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配套完善商街休闲娱乐服务设施,建设集商业服务与休闲服务两大主体功能于一体的游憩商业区,营造良好的购物休闲氛围,提升现代都市休闲娱乐功能,是加速商业街区休闲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促进商街休闲化应该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合理发展休闲娱乐项目,注重专业分工,优化产业格局

根据市民、游客出行率、出行频率、出行目的和对游憩类型、游憩设施的选择,合理发展休闲娱乐项目,并注意使之成为专业分工和一城一品(或几品)的产业格局,形成有机的上下游产品链、横向旅游产业体系和空间地域积聚,为城市居民和异地差旅公务员、游客提供地域集中;内容丰富的娱乐休闲产品。

(2)积极推进休闲娱乐业的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集群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促进生活方式休闲化

按照市场运作方式,组合、优化配置资源,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休闲娱乐企业集团,实现休闲娱乐业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集群化、现代化、国际化,创造良好的休闲娱乐氛围、多样的休闲娱乐方式和高尚的休闲娱乐文化,促进商街娱乐休闲化,为市民创造一种愉快的休闲生活方式,为异地游客提供一种舒心的休闲体验。

(3)融休闲娱乐于商街,精心规划“特色街区”

针对不同社区、不同社群居民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异地游客的不同市场需求,通过已有的街区的更新与积累、历史沉淀街区的规划开发与积聚、全新街区的开发规划与积聚等方法,建设集观光、休闲、餐饮、文化、娱乐、购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街区;业态集中,独具特色的主题型街区,多功能的文化产业园;不同模式的复古型休闲娱乐街、古玩街、美食街、历史文化街,以及不同类型的各种公园、动植物园和歌舞娱乐、洗浴按摩、美容美发、吧馆休闲等室内外休闲娱乐场所,开发康乐型、保健型、娱乐游憩型、文化艺术型、社会交往型、追求时尚型等各种休闲娱乐项目,并将各项休闲娱乐项目广泛渗透在酒店业、餐饮业、社区物业、景区景点中,加速造成集休闲、娱乐、购物、文化、美食为一体的中央娱乐区和众多的次中心娱乐区,为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修学旅游、体育旅游、保健旅游、文化旅游者及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休闲旅游活动。

(4)促进商业街区功能转型,实现购物与休闲的结合

准确把握商业街区休闲旅游的市场规律,遵循环境适当性、建筑适当性、经济适当性和文化适当性的原则,依据休闲理念,在大型购物中心、步行商业街、地方特色商品商业街、古玩商业街、文化艺术品商业街、大型超市等所在的繁华商业街区,配置相应的休闲娱乐设施,将休闲与购物、娱乐、餐饮、康体结合起来,促进传统的以商务活动为主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向面向旅游者(兼具当地游憩者)、以旅游业发展为主的城市游憩商业区转变。繁华的商业街向以当地居民和以购物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为导向的商业休闲街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购物与休闲的结合。

二、突出“山水”特色,注重休闲体验,精心打造城郊休闲旅游区

1、近郊乡情体验与娱乐休闲化

城市近效是城市环境向农村环境转换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城市功能与农村功能互为渗透、社会经济发展特殊而又十分活跃的地区,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较好,有利于休闲旅游的发展。然而近效休闲旅游开发总体上仍属于城市旅游开发发展范围,其开发规划必须服从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与城市其他专项规划协调一致。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遵循“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开发理念,旅游项目体现生态性

近效休闲旅游开发应遵循“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开发理念,以城乡一体化结构为核心,以娱乐休闲化为方向,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为根本目标,可采取沿路开发型、景区组团型、旅游小镇型、主题公园型,观光农业型、农业庄园型和度假区型等开发方法,重点开发一些能体现民俗文化性、生态性特征的娱乐、休闲、度假旅游项目。

(2)实施绿色开发,打造“真品”和“精品”

坚持开发与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原则,实施综合开发导向模式(既强调旅游经济高效益,又把生态保护作为主导因素,贯穿于开发的全过程)、综合投入开发模式(强调资源、资金、知识综合开发投入)和循环开发过程模式(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监测4个环节循环相扣),实施绿色开发,科学安排活动范围、方式和线路,严格控制客流量,确保资源开发规模与市场发展速度、区域生态环境相适应,把休闲旅游活动规模严格控制在近效旅游资源潜在保障力、社会经济潜在支持力,生态环境潜在承载力和心理承载力所能容许的范围内,杜绝盲目开发、过度开发和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开发倾向,保护旅游景区(点)的原生韵味,促进自然美的溶化和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和谐结合,把原汁原味的“真品”和“精品”提供给市民和游客。

(3)强化乡村景观意境,满足游客情境体验

强化乡村景观意境(如乡村文化意境、水乡意境、农耕意境等),近郊休闲旅游的开发,应注意乡村生活回归取向、乡村农耕体验回归取向和田园风光回归取向,强化乡村景观意境(如乡村文化意境、水乡意境、农耕意境等),通过了解农村生活、农耕文化、乡村民俗民风等、通过参与农事活动和民俗节庆、制作农家美食、开展垂钓和摘果等、通过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等,体现亲知、亲行或亲情体验,展现乡土风情和田园诗韵,创造乡情、吸引都市游客。

(4)重点开发6类休闲旅游产品

观赏休闲类产品:观光农业园,乡村建筑小品园,乡村娱乐,乡村集贸,现代农业示范园,盆景花卉奇葩园,蔬菜瓜果观赏园,珍稀树木观赏园,科普植物观赏园,食用菌养殖园,珍稀树种观赏园等。亲水休闲类产品:具有康复疗养保健的温泉休闲产品;具有洗浴、游泳、健身功能的冷泉休闲产品;具有娱乐功能的亲水乐园产品;具有城市时尚气息的山水酒吧等,将传统的个别性的休闲项目与沐浴、桑拿、按摩、药浴、游泳、娱乐等结合起来,形成以休闲产业链与康复疗养产业链双链结构为核心,以会议、会展、体育、娱乐、购物、观光为辅的大型亲水休闲产业聚集区。郊野运动休闲类产品:坡地滑草、高尔夫球场、训练营(基地)、定向越野、急速滑道、野战游戏等。消遣娱乐类产品:原生态歌舞表演、民俗文化表演、野外实景戏表演(以山水为舞台,使用实景道具)等。野趣游乐类产品:生态乐园、景观迷宫、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郊野公园类产品:综合性公园、娱乐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景观浓缩园、科普园等。

2、远郊山水体验与养生休闲化

远郊应以山水为基础,以康体养生为目的,以休闲娱乐为手段,重点发展山地休闲旅游。

(1)依托“山水”资源,展示自然野趣

山地休闲旅游是一种内容广泛、综合性强、选择面广、自我调节度好的旅游方式,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因此,开发融观赏山水风光、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山野生活、享受休闲度假的山地休闲旅游产品,应该在充分考虑旅游资源特点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旅游者兴趣及其需求和旅游地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及其对旅游活动容纳能力的前提下,从审美性、趣味性、娱乐性、创意性的角度出发,采用参与互动和情境体验的手法,充分展示山水休闲的魅力,让游客在空气清新、幽静舒适的山水环境中,领略山野情趣,细品山水画卷,尽情地享受美的愉悦。

(2)实施多元化产品开发策略,突出产品的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

远郊山地休闲旅游是人们双休日、节假日、年假期和带薪旅游的首选项目,这些旅游者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年龄、爱好、兴趣各不相同,所以,远郊山地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应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游客的消费心理,实施多元化的产品开发策略。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打造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如针对离退休人员应该多提供生态养生、山野餐饮、观赏、休闲、文化娱乐等产品。而对于中青年人来说,则以山野运动、野趣游乐、山水观光、生态养生等活动为宜,产品主题要鲜明,格调品位要高,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要强。不过,无论为何种游客提供何种产品,首先必须对远郊山地旅游景区进行认真的资源分析、市场分析(特别是产品的弹性与游客的产品选择偏好)和产品分析(特别是产品创新),然后进行形象策划(主要是主题定位、形象包装和主题体系的建设)和市场开发(确定重点客源市场,制定市场开发的策略和规划),提升产品的地域组织度、类型组合度和区域优势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3)重点开发4类产品

山水观光休闲类产品:以峰林、溪流、瀑布、峡谷等山水景观的独特观赏价值为基础,打造亲水赏山等休闲产品;山野餐饮类产品:如山水酒吧、生态大棚餐厅、山珍野味品尝屋等;生态养生类产品:负离子呼吸区、生态阳光浴、森林浴、雾浴、野营、垂钓、时尚运动等;山野运动类产品:如登山、攀岩、溯溪、越野、远足、“野战”、山地穿越、山泉浴、漂流、拓展训练等。

【参考文献】

[1] 王迪云、夏艳玲、李若梅:城市旅游与城市文化协调发展[J].经济地理,2007(11).

[2] 李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J].旅游学刊,1998(1).

休闲旅游规划篇8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eisure tourism momentum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ourism and agriculture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In the wav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under the Hainan to start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useful attempt, however, many problems in making tourism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Hainan Province blocke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aiwan, Hainan tourism and leisure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o make a few suggestions.

关键词:海南 台湾 休闲农业 旅游 启示

Keywords:Hainan TaiwanLeisure agriculture Inspiration

如今,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单一的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富有浓厚乡土气息和独特田园文化的农家乐旅游曾经成为旅游产品中的新亮点。在此背景下,旅游休闲农业悄然形成,游客不仅可以观光、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自然情趣,还可以在农庄果园中住宿,度假、游乐。在海南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合理利用海南的热带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对于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台湾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概况

台湾休闲农业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台湾现有上规模的休闲农场达到1000多家,每年的游客量大约是4千多万人次,台湾的休闲农业旅游已经走红国际市场,来至香港、新加坡、中国大陆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台湾发展前景良好的朝阳产业,年营业总收益达10多亿元。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台湾农业成功转型,农业从第一产业走向第三产业,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促进农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台湾休闲农业旅游的成功发展经验

台湾休闲农业旅游的兴起有着诸多的因素。通过研讨会研讨和实地考察,台湾以发展乡村民宿、休闲农业进而推动全岛休闲产业发展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府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引导与支持

台湾休闲农业有今天的局面,与***府的大力扶持并及时制定各种***策、法规,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积极推行《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加强对休闲农场的管理及行销、教育、培训等辅导。经过台湾***府部门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策,提倡一乡一农业园。而且,休闲农场的专项经费由***府拨出支持,这些经费一般包括修建从农场的主路到支路、水利工程,教育农园的补助、组织、宣传等费用。

(二)加强从业者的培训,提升休闲农业园区服务质量

休闲年农业的产品具有市场生命周期。经营者只有不断学习创新,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各项技能,才能迎合不断变幻的市场和口味各异的消费者。台湾***府时常组织各种辅导班、培训班,还邀请专家学者做报告,同时还会组织经营者参加境外考察。在台湾,几乎每一个农场主都接受过培训,除了出境考察外,其他各项活动都由***府来资助进行。

(三)园区建设的合理规划和检查评证

台湾的休闲农业的可贵经验在于规划好,布局合理。休闲农业园区的线路都在旅游线路上,有机的结合了有效资源,保证了客源量。此外,台湾农业主管部门还推动“一乡镇一休闲农业区”,利用占全台面积1/2以上的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筹建步道,与民宿、观光农园结合,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农委会与休闲农业学会合作推动了园区和农业旅游景点的检查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

三、台湾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对海南省的启示

海南与台湾同属中国两大宝岛,农业上相似地方很多,气候差别不大,农作物品种也相近。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资借鉴之处颇多。

(一)加大***府扶持力度,科学合理规划

台湾的经验表明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与***府扶持分不开,因此,海南省应对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充分重视,为促进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努力为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规划也很重要,海南省出台了《海南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和新修编的《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都有观光休闲农业方面的内容,但必须加以整合完善,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应将旅游农业园区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例如重点布局在海口和三亚地区,按照国际和国内游客的需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批成熟的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以点带面,发展精品休闲农业旅游。

(二)培养高素质的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

目前海南省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应与台湾合作加强培训,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台湾有创办休闲农业经验的专家学者和经营者前来指导,另一方面可派些团队到台湾进行休闲农业观摩、研究、学习。同时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加强旅游农业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从业技能培训、自身素养培训和公共道德知识培训。通过开展农业技术知识、接待礼仪、游客服务等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突出主题特色,完善服务体系

海南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该突出特色,产品形式应该多样并且配套齐全。休闲农业旅游与一般旅游产品相比应该突出高度参与性与体验性的特色,游客不仅可以参观游览,更重要是可以亲自参与生产、制作农产品,根据爱好设计个性化的游憩活动。因此,休闲农业旅游必须针对消费者需求,增强互动参与性,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绿色化、高附加价值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同时加强完善服务体系,让游客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提供方便、干净、温馨、舒适的环境。

总之,在推行环保、低碳、绿色环境的趋势下,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必定成为海南岛旅游业的新亮点。我们要准确定位多种类型 、多种模式的休闲旅游,有序发展、合理布局、将热带观光农业旅游与高科技农业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模式,打造海南休闲农业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陈文锦.从农业的游憩化与产业化探讨台湾休闲农园之发展.台湾农业探索,2004(3)

【2】王洁平.对发展旅游休闲农业的思考.旅游研究,1996(5)

【3】张莹,何佳梅.海内外旅游农业发展比较研究[J].山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休闲旅游规划篇9

扬州城内水休闲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优势,构建“水文化”休闲格局

积极做好水文化休闲设施及经营场合的系统整合工作,让水休闲营业场所和旅游景点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在扬州城区水域沿岸的商业设施建设上突出旅游休闲功能,招商模式充分考虑游客的其他旅游消费需求,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消费模式。城区游览水域的休闲设施布局除突出质量意识外,还要注重扬州当地的水文化特色。因而,水休闲产业与“水文化”旅游的充分融合既要按照常规的发展模式,搞好城市休闲广场、水文化特色商贸中心、体育健身场馆等文化、保健、娱乐设施的建设和休闲社区的建设规划,更要发挥滨水居民生活设施在旅游产业中的效应。此外,要更好地促进城市“水文化”旅游与水休闲产业间的有机协调,如改革行***审批制度,放开水文化休闲市场的准入条件,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水文化休闲产业,开发水休闲资源,兴办水文化休闲企业,充分利用扬州人居大环境和民间资本活跃的优势,大力吸引民资进入水休闲领域,扩大休闲产业的对外开放,同时通过引进投资和发挥知名品牌的示范效应,提升扬州休闲产业的档次。

(二)完善水休闲产业体系,延长休闲产业链

集合城区水域的要素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以拓展旅游领域,增强旅游吸引力,这样也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优势的发挥。除旅游和餐饮消费外,文化、商务、娱乐休闲等相关旅游享受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这也要求旅游接待地适时建设相关场所、完善旅游服务形式。因此,集中力量保护性开发高知名度的景区景点,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增强核心竞争力;开发一批具有扬州地方特色和水文化价值的旅游纪念品和商品,完善一批有地方特色、适应当代人消费观念与潮流的娱乐休闲设施和产品;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旅游从业人员,是今后水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此外,旅游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应该保持一定比例才能协调发展,扬州城区水域的关联产业间要实现良性互动,除了在数量结构上要协调,更要在层次结构上协调,还要加强旅游景点同旅行社、饭店、餐饮、交通等行业的衔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水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

完善交通站点与水域景点的互通联系工程,规划开设区域旅游专线;在交通枢纽及旅游景区景点协调好停车场所,根据淡旺季变换更替停车场地的规模及费用;设定区域级旅游集散网络自驾旅游租赁服务网络,提倡快捷型联网售票模式;建议加强游客信息服务中心、停车场、道路标识系统、通讯、休闲娱乐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并不断完善水域景区景点的服务设施,比如建立双语指示标志体系等。树立大旅游的产业集群意识,摈弃旅游收入等同于景点门票收入的错误观念;着眼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加强城区滨水地带各种休闲设施的建设,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提高居民居住、游客旅游的满意度,增强城区水域在周边乃至全国旅游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形成错位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扬州体验水上休闲旅游。

宁镇扬联动发展的优势及缺失性分析

(一)联动发展优势分析

宁镇扬三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融合南京“博爱之都”的沧桑、镇江“城市山林”的雄奇、扬州“淮左名郡”的秀雅,宁镇扬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优越条件。可在借鉴长江三峡、环太湖、环渤海等地区旅游合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突破体制障碍,以长江、运河、大桥为纽带,推动建立三地旅游协调机构,成立宁镇扬旅游行业协会,联合编制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联手强化合作营销、联手推出主题线路、联手打造旅游交易会、联手共建信息平台、联手推出服务承诺、联手统一旅游交通标识,建立要素配置、旅游信息、旅游交通、市场营销、行业管理一体化,实现区域内的无障碍旅游和无缝隙服务,共同放大宁镇扬名城效应。同时,主动开放扬州对宁镇两地居民的旅游年票,促进宁镇扬三地早日实现旅游年票同城待遇。

(二)联动发展缺失性分析

***府间的合作相对较少;区域内尚未考虑到中长期规划,而且缺少产业的融合性;区域旅游合作缺乏鲜明的整体形象设计,尚未形成板块内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旅游资源特色各异,但规划缺乏整体性,开发缺乏合理,不仅产品不够丰富,而且资源旅游特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品牌形象不够鲜明,旅游产品开发不到位。因此,在未来的宁镇扬经济板块水休闲旅游产业整合中,宁镇扬区域要充分利用空间上的整体性、文化上的同源性和资源上的互补性,尽快利用现有的水文化旅游资源设计出更全面的水休闲旅游产品,创新水休闲旅游产品组合,规划精品旅游路线,营造鲜明城市水文化旅游形象。

宁镇扬水休闲旅游的开发战略与模式

(一)优化宁镇扬区域水环境整治工程

编制与实施区域供水水源保护规划,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严格控制水源地有机毒物等污染物排放,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共同提升区域河流环境质量,加强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坚持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加快区域规模化、集约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创新环境保护***策与制度。推进环保协同***,建立健全保障宁镇扬经济板块生态安全的监管体系;按照建设沿江生态风光带的要求,积极推进宁镇扬三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体化;通过在区域共同***策实施中采取税收、统计转移、项目投资等形式对可能带来的地方利益损失进行补偿。

(二)合理化开发国内外水文化休闲旅游客源市场

1.针对性的对国内外客源市场进行调研,同时根据国内外客源的差异性心理特征细分客源市场。宁镇扬沿江地区的旅游城市可进行联动开发,对国内外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三个层次的入境旅游目标市场进行有针对性地调研,同时明确并选择合理的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和推广相应的旅游产品,在稳定一级客源目标市场的同时,努力开发二级和三级市场,做到“主次性开发”、“前后性到位”和“同步性完善”。

2.丰富旅游产品,最大程度的满足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多元化心理需求。首先,从整个宁镇扬地区的入境旅游市场来看,观光休闲和会议商务在宁镇扬入境旅游目的中占有主导地位,其中观光型休闲旅游已发展得相当成熟,由此应着重开发其多元化参与性休闲旅游活动。此外,要不断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来满足不同客源地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如滩涂观光、宗教文化游、美食旅游、考古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工业旅游等。要根据不同级别市场中客源的心理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开发能满足国内外不同客源需求的特色水域休闲旅游产品。

3.友好联络国外客源地的旅行商和媒介人士,鼓励全员促销和内部促销以拓宽销售渠道。宁镇扬地区的旅游部门应同国外旅行商及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邀请其做考察旅游并认真做好海外记者和旅行商的接待服务工作,借助媒体和旅行商的力量来开发市场,从而不断拓展宁镇扬地区水休闲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此外,开创区域联合促销,并鼓励全员促销和内部促销——旅游相关部门应重视对宁镇扬地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和居民进行旅游宣传教育,做好“内部营销”和旅游企业内推销工作,使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能树立起宣传促销的意识和观念,掌握相应知识和技巧,并形成随时随地进行品牌宣传促销的行为习惯。

4.重视宁镇扬地区对国内外客源的接待工作,完善旅游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宁镇扬地区水休闲旅游要在国内外客源市场中树立形象与品牌,除了积极主动地向外拓展外,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完善自己的旅游软硬件建设——做好一条线的“流程服务”,要求直接提供旅游服务的单位、设施与以间接方式参与旅游服务过程的单位、设施总体平衡;建立健全宁镇扬地区的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标准,提高区域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力求为国外游客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保证是配套齐全的旅游设施,这要求我们在注重软环境的同时,完善设施以更好地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

(三)创新开发水文化休闲旅游的战略模式

1.创新“网络”战略模式。完善“交通网络”建设——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汽渡沟通着宁镇扬地区,润扬大桥的通车更使两地区间的交通变得更为便利。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宁启铁路、宁通高速公路、宁通一级公路等不仅沟通了宁镇和宁扬,而且使宁镇扬三地区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化的交通网络。此外,南京禄口机场是宁镇扬共同的航空港、常州机场成为镇江与扬州的后备机场、沪宁高速铁路的筹建等更将宁镇扬三市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发展区域旅游创造了极为优越的交通条件。优化“互联网络”建设——首先,完善旅游网站关于“宁镇扬区域水休闲旅游”专栏,提高信息更新速度,开辟区域论坛及俱乐部专栏,用“多语言模式”组织国内外旅游爱好者参与讨论,同时也应设立反馈栏目以让旅游部门直观地了解宁镇扬地区水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修补及改进措施;其次,应邀国内外知名旅游网站的合作,制定适当的旅游网站合作推广计划,统筹安排宁镇扬地区水文化旅游的宣传促销信息的传播,“宁镇扬区域水休闲旅游”旅游形象的塑造、网上口碑、网上舆论的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全方位提高宁镇扬区域水休闲旅游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享誉度。最后,要吸纳国内外著名区域规划理念,使宁镇扬区域的水休闲旅游规划与整个区域中的城市空间发展、项目建设、行业发展、产业动向等紧密结合,同时规划要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要符合市场动态深度分析宁镇扬沿江区域旅游的走向和增长空间。

2.创新“多元化融资”战略模式。宁镇扬区域水休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保障,投资体系应实行多元化进程。首先,树立运营区域的宏观理念,结合市场机制及财***手段盘活存量土地,深化水休闲旅游资源的建设工作;其次,依靠民主决策,引导区域居民通过专题事项讨论来增加投入;再次,通过有效开发区域水休闲旅游资源筹集建设资金,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区域旅游事业建设,包括水域空间资源的有偿开发、堤岸绿化经营权的拍卖、广告经营权的出让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另外,利用诸如南京国际梅花节、镇江金山文化旅游节、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推广,发挥宁镇扬水文化休闲品牌效应,同时改革区域投融资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体系,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投入到宁镇扬水文化休闲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中来;最后,鼓励个人和组织通过海内外良好的商业联系,积极介绍和宣传宁镇扬地区水文化旅游投资的市场机会和前景,区域***府或协会组织对于积极招商引资的人士和组织根据资金到位的比例予以重奖。

3.创新“营销管理”战略模式。区域营销管理中***府始终处于指导地位。现阶段,***府合作仍停留在表面阶段,需要我们做更深入的工作。比如,涉及不同行***区域的宁镇扬水休闲旅游联合营销,其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模式、组织结构、实现机制等的构建。宁镇扬水文化休闲旅游联合营销***策的制定、联合营销策略的组织与协调等方面都与宁镇扬相关***府推动分不开。***府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势在必行,它也是整个宁镇扬旅游圈发展的前提所在。此外,作为权威的***府机构,宏观的战略眼光必不可少:首先,应从战略的角度认清联合营销的重要性,并能逐步建立宁镇扬地区水文化休闲旅游联合营销机制;其次,以宁镇扬水文化休闲旅游品牌为契机,促进旅游联合营销与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发展并建立相互信任机制,以便今后更广义、更深入的合作;再次,抓住机遇,利用2008奥运、2010世博会加强国际营销,在重要的国外客源市场上树立区域国际形象;最后,应注重宁镇扬地区联合营销人才的培养,加强区域内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4.创新“区域***府管理”战略模式。通过近年来召开的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年会,宁镇扬地区开始筹谋在***府主导下成立一个专门的区域旅游管理机构,主要承担区域内资源开发整合、景区规划设计、产品市场营销等工作。区域管理机构的组建将会推动宁镇扬城际旅游直通车的开通,同时保证宁镇扬地区旅游景点的年票互惠。此外,宁镇扬区域城市联手进行境内外旅游宣传促销,其中境内主攻武汉、重庆、成都、安徽市场,境外主攻日韩、东盟五国市场,依托省旅游局完善欧美市场等等。宁镇扬区域城市达成共识,将共同强势推进区域旅游市场一体化、资源开发一体化、旅游配套服务一体化和组织架构一体化,实现无障碍旅游和无间隙服务,以此来推动宁镇扬地区水休闲旅游产业的系统规划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卞显红,王苏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框架一体化分析及其联合发展战略[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休闲旅游规划篇10

论文摘要:本文以江苏扬州水休闲产业与宁镇扬经济板块为例,从扬州城内水休闲产业的发展对策、宁(南京)镇(江)扬(州)联动发展的优势及缺失性分析、宁镇扬水休闲旅游的开发战略与模式三方面进行思考,旨在探讨城市水休闲产业与区域经济板块联动发展的对策。

旅游产业是从事旅游活动的经济产业,是企业性质的经营行业。旅游业对游客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在满足游客这些要求的同时,从事诸如饭店、宾馆、商店、车船的旅游行业也获得了盈利。可以认为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和收入的增量都是由旅游者的直接消费引起的,为了满足游客的直接消费,旅游直接影响的行业又带动了相当一批其他行业的发展。然而,从旅游产业结构看,旅游直接关联的行业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发展不平衡。从对gdp的贡献度而言,游、购、娱三个方面的贡献度最大,然而这些方面仍然是扬州“水文化”旅游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城区河道沿岸的生态绿化配置、商业旅游型建筑、广场娱乐设备和休闲疗养设施项目极其匮乏,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这些都影响了整个滨水地带旅游活动的综合产出效应。

扬州城内水休闲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优势,构建“水文化”休闲格局

积极做好水文化休闲设施及经营场合的系统整合工作,让水休闲营业场所和旅游景点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在扬州城区水域沿岸的商业设施建设上突出旅游休闲功能,招商模式充分考虑游客的其他旅游消费需求,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消费模式。城区游览水域的休闲设施布局除突出质量意识外,还要注重扬州当地的水文化特色。因而,水休闲产业与“水文化”旅游的充分融合既要按照常规的发展模式,搞好城市休闲广场、水文化特色商贸中心、体育健身场馆等文化、保健、娱乐设施的建设和休闲社区的建设规划,更要发挥滨水居民生活设施在旅游产业中的效应。此外,要更好地促进城市“水文化”旅游与水休闲产业间的有机协调,如改革行***审批制度,放开水文化休闲市场的准入条件,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水文化休闲产业,开发水休闲资源,兴办水文化休闲企业,充分利用扬州人居大环境和民间资本活跃的优势,大力吸引民资进入水休闲领域,扩大休闲产业的对外开放,同时通过引进投资和发挥知名品牌的示范效应,提升扬州休闲产业的档次。

(二)完善水休闲产业体系,延长休闲产业链

集合城区水域的要素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以拓展旅游领域,增强旅游吸引力,这样也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优势的发挥。除旅游和餐饮消费外,文化、商务、娱乐休闲等相关旅游享受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这也要求旅游接待地适时建设相关场所、完善旅游服务形式。因此,集中力量保护性开发高知名度的景区景点,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增强核心竞争力;开发一批具有扬州地方特色和水文化价值的旅游纪念品和商品,完善一批有地方特色、适应当代人消费观念与潮流的娱乐休闲设施和产品;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旅游从业人员,是今后水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此外,旅游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应该保持一定比例才能协调发展,扬州城区水域的关联产业间要实现良性互动,除了在数量结构上要协调,更要在层次结构上协调,还要加强旅游景点同旅行社、饭店、餐饮、交通等行业的衔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水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

完善交通站点与水域景点的互通联系工程,规划开设区域旅游专线;在交通枢纽及旅游景区景点协调好停车场所,根据淡旺季变换更替停车场地的规模及费用;设定区域级旅游集散网络自驾旅游租赁服务网络,提倡快捷型联网售票模式;建议加强游客信息服务中心、停车场、道路标识系统、通讯、休闲娱乐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并不断完善水域景区景点的服务设施,比如建立双语指示标志体系等。树立大旅游的产业集群意识,摈弃旅游收入等同于景点门票收入的错误观念;着眼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加强城区滨水地带各种休闲设施的建设,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提高居民居住、游客旅游的满意度,增强城区水域在周边乃至全国旅游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形成错位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扬州体验水上休闲旅游。

宁镇扬联动发展的优势及缺失性分析

(一)联动发展优势分析

宁镇扬三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融合南京“博爱之都”的沧桑、镇江“城市山林”的雄奇、扬州“淮左名郡”的秀雅,宁镇扬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优越条件。可在借鉴长江三峡、环太湖、环渤海等地区旅游合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突破体制障碍,以长江、运河、大桥为纽带,推动建立三地旅游协调机构,成立宁镇扬旅游行业协会,联合编制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联手强化合作营销、联手推出主题线路、联手打造旅游交易会、联手共建信息平台、联手推出服务承诺、联手统一旅游交通标识,建立要素配置、旅游信息、旅游交通、市场营销、行业管理一体化,实现区域内的无障碍旅游和无缝隙服务,共同放大宁镇扬名城效应。同时,主动开放扬州对宁镇两地居民的旅游年票,促进宁镇扬三地早日实现旅游年票同城待遇。

(二)联动发展缺失性分析

***府间的合作相对较少;区域内尚未考虑到中长期规划,而且缺少产业的融合性;区域旅游合作缺乏鲜明的整体形象设计,尚未形成板块内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旅游资源特色各异,但规划缺乏整体性,开发缺乏合理,不仅产品不够丰富,而且资源旅游特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品牌形象不够鲜明,旅游产品开发不到位。因此,在未来的宁镇扬经济板块水休闲旅游产业整合中,宁镇扬区域要充分利用空间上的整体性、文化上的同源性和资源上的互补性,尽快利用现有的水文化旅游资源设计出更全面的水休闲旅游产品,创新水休闲旅游产品组合,规划精品旅游路线,营造鲜明城市水文化旅游形象。

宁镇扬水休闲旅游的开发战略与模式

(一)优化宁镇扬区域水环境整治工程

编制与实施区域供水水源保护规划,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严格控制水源地有机毒物等污染物排放,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共同提升区域河流环境质量,加强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坚持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加快区域规模化、集约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创新环境保护***策与制度。推进环保协同***,建立健全保障宁镇扬经济板块生态安全的监管体系;按照建设沿江生态风光带的要求,积极推进宁镇扬三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体化;通过在区域共同***策实施中采取税收、统计转移、项目投资等形式对可能带来的地方利益损失进行补偿。

(二)合理化开发国内外水文化休闲旅游客源市场

1.针对性的对国内外客源市场进行调研,同时根据国内外客源的差异性心理特征细分客源市场。宁镇扬沿江地区的旅游城市可进行联动开发,对国内外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三个层次的入境旅游目标市场进行有针对性地调研,同时明确并选择合理的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和推广相应的旅游产品,在稳定一级客源目标市场的同时,努力开发二级和三级市场,做到“主次性开发”、“前后性到位”和“同步性完善”。

2.丰富旅游产品,最大程度的满足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多元化心理需求。首先,从整个宁镇扬地区的入境旅游市场来看,观光休闲和会议商务在宁镇扬入境旅游目的中占有主导地位,其中观光型休闲旅游已发展得相当成熟,由此应着重开发其多元化参与性休闲旅游活动。此外,要不断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来满足不同客源地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如滩涂观光、宗教文化游、美食旅游、考古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工业旅游等。要根据不同级别市场中客源的心理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开发能满足国内外不同客源需求的特色水域休闲旅游产品。

3.友好联络国外客源地的旅行商和媒介人士,鼓励全员促销和内部促销以拓宽销售渠道。宁镇扬地区的旅游部门应同国外旅行商及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邀请其做考察旅游并认真做好海外记者和旅行商的接待服务工作,借助媒体和旅行商的力量来开发市场,从而不断拓展宁镇扬地区水休闲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此外,开创区域联合促销,并鼓励全员促销和内部促销——旅游相关部门应重视对宁镇扬地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和居民进行旅游宣传教育,做好“内部营销”和旅游企业内推销工作,使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能树立起宣传促销的意识和观念,掌握相应知识和技巧,并形成随时随地进行品牌宣传促销的行为习惯。

4.重视宁镇扬地区对国内外客源的接待工作,完善旅游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宁镇扬地区水休闲旅游要在国内外客源市场中树立形象与品牌,除了积极主动地向外拓展外,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完善自己的旅游软硬件建设——做好一条线的“流程服务”,要求直接提供旅游服务的单位、设施与以间接方式参与旅游服务过程的单位、设施总体平衡;建立健全宁镇扬地区的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标准,提高区域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力求为国外游客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保证是配套齐全的旅游设施,这要求我们在注重软环境的同时,完善设施以更好地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

(三)创新开发水文化休闲旅游的战略模式

1.创新“网络”战略模式。完善“交通网络”建设——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汽渡沟通着宁镇扬地区,润扬大桥的通车更使两地区间的交通变得更为便利。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宁启铁路、宁通高速公路、宁通一级公路等不仅沟通了宁镇和宁扬,而且使宁镇扬三地区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化的交通网络。此外,南京禄口机场是宁镇扬共同的航空港、常州机场成为镇江与扬州的后备机场、沪宁高速铁路的筹建等更将宁镇扬三市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发展区域旅游创造了极为优越的交通条件。优化“互联网络”建设——首先,完善旅游网站关于“宁镇扬区域水休闲旅游”专栏,提高信息更新速度,开辟区域论坛及俱乐部专栏,用“多语言模式”组织国内外旅游爱好者参与讨论,同时也应设立反馈栏目以让旅游部门直观地了解宁镇扬地区水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修补及改进措施;其次,应邀国内外知名旅游网站的合作,制定适当的旅游网站合作推广计划,统筹安排宁镇扬地区水文化旅游的宣传促销信息的传播,“宁镇扬区域水休闲旅游”旅游形象的塑造、网上口碑、网上舆论的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全方位提高宁镇扬区域水休闲旅游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享誉度。最后,要吸纳国内外著名区域规划理念,使宁镇扬区域的水休闲旅游规划与整个区域中的城市空间发展、项目建设、行业发展、产业动向等紧密结合,同时规划要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要符合市场动态深度分析宁镇扬沿江区域旅游的走向和增长空间。

2.创新“多元化融资”战略模式。宁镇扬区域水休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保障,投资体系应实行多元化进程。首先,树立运营区域的宏观理念,结合市场机制及财***手段盘活存量土地,深化水休闲旅游资源的建设工作;其次,依靠民主决策,引导区域居民通过专题事项讨论来增加投入;再次,通过有效开发区域水休闲旅游资源筹集建设资金,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区域旅游事业建设,包括水域空间资源的有偿开发、堤岸绿化经营权的拍卖、广告经营权的出让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另外,利用诸如南京国际梅花节、镇江金山文化旅游节、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推广,发挥宁镇扬水文化休闲品牌效应,同时改革区域投融资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体系,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投入到宁镇扬水文化休闲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中来;最后,鼓励个人和组织通过海内外良好的商业联系,积极介绍和宣传宁镇扬地区水文化旅游投资的市场机会和前景,区域***府或协会组织对于积极招商引资的人士和组织根据资金到位的比例予以重奖。

3.创新“营销管理”战略模式。区域营销管理中***府始终处于指导地位。现阶段,***府合作仍停留在表面阶段,需要我们做更深入的工作。比如,涉及不同行***区域的宁镇扬水休闲旅游联合营销,其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模式、组织结构、实现机制等的构建。宁镇扬水文化休闲旅游联合营销***策的制定、联合营销策略的组织与协调等方面都与宁镇扬相关***府推动分不开。***府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势在必行,它也是整个宁镇扬旅游圈发展的前提所在。此外,作为权威的***府机构,宏观的战略眼光必不可少:首先,应从战略的角度认清联合营销的重要性,并能逐步建立宁镇扬地区水文化休闲旅游联合营销机制;其次,以宁镇扬水文化休闲旅游品牌为契机,促进旅游联合营销与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发展并建立相互信任机制,以便今后更广义、更深入的合作;再次,抓住机遇,利用2008奥运、2010世博会加强国际营销,在重要的国外客源市场上树立区域国际形象;最后,应注重宁镇扬地区联合营销人才的培养,加强区域内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4.创新“区域***府管理”战略模式。通过近年来召开的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年会,宁镇扬地区开始筹谋在***府主导下成立一个专门的区域旅游管理机构,主要承担区域内资源开发整合、景区规划设计、产品市场营销等工作。区域管理机构的组建将会推动宁镇扬城际旅游直通车的开通,同时保证宁镇扬地区旅游景点的年票互惠。此外,宁镇扬区域城市联手进行境内外旅游宣传促销,其中境内主攻武汉、重庆、成都、安徽市场,境外主攻日韩、东盟五国市场,依托省旅游局完善欧美市场等等。宁镇扬区域城市达成共识,将共同强势推进区域旅游市场一体化、资源开发一体化、旅游配套服务一体化和组织架构一体化,实现无障碍旅游和无间隙服务,以此来推动宁镇扬地区水休闲旅游产业的系统规划与发展。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休闲旅游规划10篇

学习

飞鸟集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飞鸟集10篇,内容包括飞鸟集精选10篇,飞鸟集前十篇文章。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

学习

古代文学试题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古代文学试题10篇,内容包括古代文学考试题目大全,古代文学历史试题及答案。2、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3、左

学习

物流方案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物流方案10篇,内容包括国际物流方案,物流培训方案。根据山东科技大学关于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结合学校特点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如下修订思路:①培养目标应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体现行业发展需要。培养目

学习

工作证明范本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证明范本10篇,内容包括工作调离证明范本,工作工资证明范本。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盖单位公章)工作证明申请范本二_______于_______年____月____月在我单位工作,特此

学习

元宵节灯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元宵节灯10篇,内容包括元宵节的灯是小百科全书,元宵节的日记500字左右十篇。谜题:高台对映月分明(打字一)谜底:昙谜题:层云隐去月当头(打字一)谜底:屑谜题:家家迎元宵(学校用语)谜底:第二节谜题:白糖梅子真稀奇(打一食物)谜底:元宵

学习

夸父追日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夸父追日10篇,内容包括夸父追日的简短版,夸父追日全文内容。正当人们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人群中一个人提出了建议:不如让我去追赶太阳,然后把它固定在天上,这样不就不用怕了吗?人们循声望去,提此建议的人正是夸父他是巨人部落中最强

学习

少先队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少先队10篇,内容包括少先队个人风采展示台词十篇,少先队活动记录十篇。o1.1队旗o1.2队徽o1.3标志o1.4队歌呼号等*2队章o2.1加入o2.2退出*3历史o3.1第五次全国少代会*4相关条目*5外部链接特征队旗队旗为红色,象征***胜利,队旗

学习

教学过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过程10篇,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学过程实录例子。一、考试模式改革的原因1.全面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多地方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存在与现实脱节问题

学习

海的公主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海的公主10篇,内容包括海的公主故事,海公主的故事简介。保密五年级:杨舒冰

学习

文化培训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培训10篇,内容包括文化培训的方法和技巧,文化基础知识培训。教师培训;培训文化;构建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培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

学习

植树节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植树节10篇,内容包括植树节活动方案范文十篇,植树节作文合集十篇。植树节标志的含义:1.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2.中国植树节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3.五棵

学习

集思广益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集思广益10篇,内容包括集思广益的故事感受,集思广益开阔视野全文。3、小组成员密集开了几次会议,大家集思广益,终于做出了让老板满意的企划案。4、咱们集思广益,决定一项行动计划。5、我们应该集思广益,试着想想出更好的办法。6

学习

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内容包括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怎么发表,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2.制定规则是指在吃透国家相关***策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规范、有效的并与岗位设置相辅相成的评聘规则,包括过去已取得职称但尚

学习

销售部管理规章制度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部管理规章制度模板,内容包括销售部员工守则和规章制度,销售部日常简单管理制度。1.减少销售与收款循环过程中产生的纰漏不管是生产产品还是购买产品,企业的利润都离不开销售。而销售涉及的现金与产品进与出的频繁交易过

学习

旅游景点英语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景点英语10篇,内容包括旅游英语景点介绍150字,旅游景点英语推荐。锦州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锦州的笔架山天桥潮涨隐、潮落现,隐可驰舟,现可行人,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自然奇观之一。笔架山上的

学习

项目规划方案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规划方案10篇,内容包括项目规划方案汇报讲解,项目发展规划方案怎么写。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内容通常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工程等内容。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时,首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

城镇化建设规划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城镇化建设规划10篇,内容包括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工作汇报,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在十报告中提出,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吸纳就业等功能,加快完善城乡

学习

旅游活动策划书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活动策划书10篇,内容包括旅游公益性项目策划书,南京旅游出行策划书。二、活动背景: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

学习

网站规划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网站规划10篇,内容包括网站规划怎么写,网站规划方案的内容。DesigningPlanofEnterpriseInternetWebsiteLISong(JiangsuFengxianEconomicDevelopmentZone,Xuzhou221700,China)Abst

学习

旅游风光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风光10篇,内容包括旅游十大美景有感,旅游风光纪录片。早在1992年,我国向国际旅游市场推荐的14条部级旅游线路中,国家旅游局就把“黄河游”线路列为第一条,它的全称是“黄河游――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以河南段为核心的

学习

公司人力资源规划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人力资源规划10篇,内容包括最新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公司5年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对策进入新世纪,现在的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关键因素。而在对社会

学习

规划建设论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规划建设论文,内容包括规划建设相关的论文题目,总体规划论文的结构。1茶园的功能属性及茶园土地资源的特性分析客观的说,充分发挥茶园的价值作用,能够为整个茶叶产业经营发展奠定相应基础和帮助,从而实现茶园功能属性的有效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