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力量10篇

地球的力量篇1

到了一亿年前的晚石炭纪,每年约为385天;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每年约为376天;而现在一年只有365.25天。天体物理学的计算,证明了地球自转速度正在变慢。科学家将此现象解释为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引起的。

石英钟的发明,使人们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时间。通过石英钟记时观测日地的相对运动,发现在一年内地球自转存在着时快时慢的周期性变化:春季自转变慢,秋季加快。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认为,引起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与地球上的大气和冰的季节性变化有关。此外,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如重元素下沉、向地心集中,轻元素上浮,岩浆喷发等,都会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

除了地球的自转外,地球的公转也不是匀速运动。这是因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最远点与最近点相差约500万千米。当地球从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时,离太阳越近,受太阳引力的作用越强,速度越快。由近日点到远日点时则相反,运行速度减慢。

还有,地球自动轴与公转轨道并不垂直;地轴也并不稳定,而是像一个陀螺在地球轨道面上作圆锥形的旋转。地轴的两端并非始终如一地指向天空中的某一个方向,如北极点,而是围绕着这个点不规划地画着圆圈。地轴指向的这种不规则,是地球的运动所造成的。

科学家还发现,地球运动时,地轴向天空画的圆圈并不规整。就是说地轴根本就不是在圆周上的移动,而是在圆周以外作周期性的摆动,摆幅为9″。

由此可以看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许多复杂运动的组合,而不是简单的线速或角速运动。地球就像一个年老体弱的病人,一边时快时慢、摇摇摆摆地绕日运动着,一边又颤颤巍巍地自己旋转着。

地球还随太阳系一道围绕银河系运动,并随着银河系在宇宙中飞驰。地球在宇宙中运动不息,这种奔波可能自它形成时起便开始了。

地球的力量篇2

关键词:核心力量;地掷球;连续拋击;作用

中***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90-02

金属地掷球(Boules法语)在19世纪末,便风靡西欧诸国,并随欧洲移民遍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在1998年7月,受中国地掷球协会委派,由西安体院组队赴法国里昂正式学习和引进金属地掷球项目。金属地掷球中的连续抛击比赛是指运动员在规定的时间和距离内,在往返跑动中去抛击固定在场地两侧垫子上的不同距离的目标球,并以命中目标球的多少来排列名次的一种竞赛方法。在大金属连续拋击比赛中,运动员主要是在往返跑动中进行击球,因此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

一、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的概念源于在早期主要应用于运动医学领域的核心稳定性研究。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因此核心力量是所有运动能力的基础。核心区的范围非常大,涉及的部位也很大,肌肉也多,腰腹部是核心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腰骨盆髋关节肌群对人体运动中保持身体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核心力量在所有的训练项目中都呈现出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态势。而金属地掷球的连续拋击项目是一项以技术为核心、耐力为基础的体能主导力项目,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求最稳定的技术动作来完成更多的出手命中率。所以核心力量的训练对金属地掷球连续拋击的跑动与技术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

1.协调稳定运动环节的核心区域。协调稳定运动环节的核心区域,对上下肢的运动有着中间枢纽的作用。核心力量可以使人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还可以在运动的过程中发力从而成为人的一个重要的发力源。地掷球大金属连续拋击作为一个追求稳定与持续运动发力的耐力性运动项目,它所需要的全身肌肉的协调度要求非常高。因此,核心肌肉群的作用显而易见,不仅仅起着一个传导力量的作用,还是整个身体发力的开始,对整个身体动作的协调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并且决定着运动过程中核心肌群向其他部位传导力量的作用。

2.改善运动员跑动过程中的控制力和平衡性,提高动作质量。在改善运动员跑动过程中的控制力和平衡性中核心肌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想要提高动作质量、成绩稳定就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控制力和平衡性,而通过核心肌肉群的训练就可以实现这一点。在大金属的连续跑动中要求能高质量地完成每一次出手动作就需要有高质量的控制力和平衡性。

3.降低能量消耗、减少运动伤害。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身体平衡能力、控制能力以及在训练中能够为人体节省能量,提高动作效率。在运动中肌肉拉伤就是因为人体的核心力量缺失造成的,在训练中提高核心部位的承受能力,就会大大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三、核心力量与地掷球大金属连续拋击的特点

1.核心力量的特点。核心力量与其他力量的不同,核心力量更加突出小肌肉群的发展以及大肌肉群与小肌肉群之间的协作能力,更加突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与控制,注重力量与协调的关系。核心力量是人体的中心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2.地掷球大金属连续拋击的特点。地掷球大金属连续拋击技术是地掷球运动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技术,也是较难掌握的一项技术,是球员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和灵敏性的集中的体现,能够充分地反映一个掷球球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连续拋击技术中球员的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和灵敏性都将建立在核心肌肉群训练的基础上。因此维持核心部位稳定、控制重心运动、传递衔接上下肢运动为主要的核心力量在金属地掷球连续拋击运动中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影响。

四、核心力量运用于地掷球大金属连续拋击运动中的作用

1.控制身体姿态平稳,增强技术质量稳定。地掷球大金属连续拋击运动是一项要求稳定性与耐力性并存的运动项目。在运动中,它需要全身的肌肉参与到运动中来,要求动作协调自然、反应灵敏、节奏稳定,不仅要有强大的体能做保障,还需要在每一次的出手时保持稳定的技术动作。不论是出手的稳定性还是强大的体能与协调性都需要躯干部位的力量作为基础,我们却忽略了躯干中的核心力量。其实对于需要力量耐力与技术稳定性训练的连续拋击来说,缺少了核心力量的训练,必然会出现隐患而且会带来不必要的伤病,这些都是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

2.减少能量浪费,提高竞赛效率。强大的核心力量使得躯干可以得到稳固的支持,四肢的控制力也能够随之减小,而强力的核心力量则能够很好地保证稳定性,确保各肌肉群的协调用力,提高机体协调能力,确保成绩的正常发挥。每当四肢发力时,核心肌群储蓄的能量就会通过身体中心向运动的各个环节传导,从而能使运动的各个环节工作效率更加提高,能量消耗更加减少。此外,核心部位拥有最强大的肌群,产生储蓄的能量也是最大最多的,在地掷球大金属连续拋击运动中出手动作不仅仅是靠上肢力量去完成的,其实原动力还是来自于核心肌群,并通过动力链传输到手臂,从而通过手臂来完成每一次的出手。在专项技术得到提高的前提下,运动员还要具备良好的基础耐力素质水平,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协调性与稳定性,只有实现各项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完美结合的前提,发挥其整体效应,才能促进运动成绩的持续提高。因此,在运动实践中有效促进技术、耐力和各项素质间协调发展,对地掷球大金属连续拋击运动员合理掌握和提高专项技术水平起着关键作用。

3.延缓疲劳,降低运动损伤。在有肌电研究显示中,核心力量好的运动员腿部肌肉可以在短暂的腾空中得到放松,避免能量的消耗,得到延缓疲劳的效果。核心力量能够提高机体协调能力,能够快速地向运动的各个环节传导,这本身也是在降低能量消耗延缓疲劳。核心区域的稳定性或力量不佳,容易破坏运动链,引起局部负荷的突然加大而导致损伤。所以,一般的运动损伤都是由于核心力量不佳而造成运动技术动作的错误或者身体疲劳引起的。因此,加大核心力量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提高核心区域的肌肉稳定和技术动作的协调,另一方面可以减小身体能力消耗和各个关节的负荷,从而达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

五、结论

1.目前,核心力量在运动训练方面的研究才刚刚步入一个新的时代,达到现实的需求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在地掷球大金属连续拋击这么一个在国内开展还不太久的运动中,我们研究得还很少而且不够完善。

2.核心力量在所有运动项目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鉴于核心力量在地掷球运动中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加强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为创造出更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3.鉴于核心力量在预防运动损伤和康复训练中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还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可行性的训练计划,来完成核心力量在运动训练中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卫,李靖,等.地掷球教材[M].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1998.

[2]胡建国.地掷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索文涛.第三届体育大会金属地掷球连续拋击技术分析[J].科技信息,2011,(9).

[4]王美.对地掷球连续拋击技术的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7).

[5]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教练员,2007,45(4).

[6]郝勇霞.我国核心力量研究现状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3).

[7]郑钦凯.初探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及其作用[J].科技信息,2009,(09).

[8]李春雷,夏吉祥.田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4)

[9]***玉,李宏昌.短跑运动核心力量的作用与训练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10]马爱远,马友永.对现代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认识[J].科技创新导报,2010,(28).

[11]林华,王润生.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

[12]吴雪清.核心力量训练与羽毛球的关系[J].运动,2011,(03).

地球的力量篇3

作为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测绘学要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及其外层空间点的集合位置、确定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获取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以及与其属性有关的信息,编制全球或者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和专题地***,建立各种地理信息系统,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以及地学研究服务。

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和地球整体与局部运动的理论和技术。

在大地测量学中,测定地球的大小指的是测定地球这个椭圆形球体的大小;研究地球形状是指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在固体地球物理学中,地球重力场也是其组成部分之一;在天体力学和航天科学中,地球重力场也占据重要位置。所以,地球重力场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什么是地球重力场

在中学我们已经学过,地球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严格地说,地球重力不仅是由于地球对物体吸引这种单一力所造成的,而是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两个力合成的。其中,引力是决定重力大小的根本因素。在地球作用的空间内,其大小与方向和物体所在位置相关。地球重力场可以反映地球内部质量、密度的分布和变化,反映地球物质空间分布、运动和变化。地球重力场是一种物理场,分布于引起它的场源体――地球内部、表面及其周围的空间。

由于单位质量在重力场中受到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在数值上是一样的,所以在重力测量学科中,一般以重力代替重力加速度,但其单位仍然为加速度的单位。重力加速度的单位在MKS(米・千克・秒)单位制中为m/s2(米/秒2),在CGS(厘米・克・秒)单位制中为cm/s2(厘米/秒2);在国际单位制中,重力加速度的单位为:国际重力单位gravity unit,简写为g.u.。两者的换算关系为:1cm/s2=106g.u.。

为了纪念第一位进行重力测量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人们把“cm/s2(厘米/秒2)”称为伽。于是有:1伽等于O.01米/秒2;1伽等于1000毫伽:1毫伽等于1000微伽:1毫伽等于10g.u.。

下文中,不做特别说明的话,重力就指重力加速度;同时,也将重力场的测量,简称为重力测量;地球重力场主要指地球外部的重力场。

地球重力场与我们的生活

从科学的角度讲,地球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信息对于地球动力学和地球内部物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岩石圈动力机制、地幔对流与岩石圈漂移、岩石圈异常质量分布、冰后反弹质量调整、冰后反弹引起的海平面变化以及对固体地球的影响、冰盖与冰河的质量平衡、大陆冰雪的变化、板块相互作用机制、板块内部构造、海底岩石圈与海山动力学、海平面变化的物理机制、地球自转、陆地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变化的分离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大地测量学中,地球重力场信息可以用于研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并且为测量数据的归算提供支持。

航天器,包括各种人造地球卫星和飞船,凡是在地球重力场中运行的,地球重力场都是决定各航天器以及卫星运行轨迹的主要因素;与其他引起航天器轨道摄动的日月引力摄动、潮汐摄动、大气摄动等因素相比,地球重力摄动因素所占比例更高。

以卫星为例,卫星是通过火箭发射上天、进入轨道且围绕地球运动的。火箭在发射场上有一段近地低速飞行,此时火箭的制导系统对地球重力场的高频信息非常敏感,由重力场测量误差引起的加速度误差,很快会累积成速度误差,进而直接影响卫星的飞行轨迹。因此,发射运载卫星的火箭升空前,有关人员需要了解地球重力场的细微结构,这就必须在发射场测定足够精度和密度的重力点,建立场区局部重力场模犁。其次是计算发射点的垂线偏差和高程异常,也需要精细的重力资料。其三是火箭发射中使用的惯性仪表在发射场进行测试时,测试结果与仪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亦密切相关。这些都需要在卫星发射场区测定许多重力点。

在珠穆朗玛峰高程的测定和归算中,也需要地球重力场数据的支持。地面点的重力值不仅随纬度而变,也与地面高程的变化紧密相联,所以在推求珠峰高程中少不了地球重力场数据。也正是因为如此,在1966-1968年、1975年和2005年的珠穆朗玛峰的3次高程测量中都使用了地球重力场数据。

在***事领域,运载火箭、远程武器的飞行弹道也主要决定于地球重力场。弹道专家对地球重力的研究格外重视,远程武器的发射首区,对地球重力的测定要求精度高、测量面积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即便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地球重力场。在失重或者超重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会很不方便。在地球上生存的人类,每时每刻都受到地球重力场的作用。雨、雪、霜、自然成熟的植物果实等,都会由于重力的作用而降落到地面上。在微重力环境下,植物的培育、生长和在正常的重力条件下不同,科学家们正在就这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地球重力场数据还可以推算地震引起的震中和相关区域的水平和垂直位移,为抗震减灾工作提供支持。

如何测定地球重力场

既然重力场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该怎样测定地球的重力场呢?

测量地球重力,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方法进行,分别被称为绝对重力测量和相对重力测量。

早期的绝对重力测量仪为数学摆和物理摆。数学摆是一种理想的摆,它是以一质点系在无质量而且长度不变的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一个绝对不动的点上,施加外力使其离开平衡位置后,它会纯粹因重力的作用而不断地摆动。物理摆是绕水平轴自由摆动的刚体。其中的可倒摆测定重力的精度能够达到毫伽级。

以美国FG-5绝对重力仪和国产NIM-2为代表的现代绝对重力仪多利用自由落体和迈克尔逊激光干涉原理测定重力值。目前,中、美、俄、意研制的绝对重力仪都达到了微伽级的水平。

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得主朱棣文教授等设计制作的原子干涉仪,也可以进行绝对重力测量,该干涉仪1999年测定重力的精度和FG-5相当。

不过,绝对重力仪尽管测量精度高,但价格昂贵,移动不便,多数只能在科学研究中应用。相对重力仪器虽然精度较低,但移动和运输方便、成本低,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更广泛。

相对重力测量采用的主要有石英和金属弹簧重力仪器。相对重力测量仪器的核心部件为弹性优良的金属或者石英弹簧,以弹簧的伸缩变化测定重力的变化。

相对重力仪中的弹簧存在弹性疲劳现象,因而重力仪会产生“零点漂移”,即在重力不变的情况下,重力仪的读数随时间而变化。“零点漂移”对重力仪的测量精度会有影响,通常只能在观测中加以修正,而不能完全消除。

目前,还有利用超导材料制造的相对重力仪器。

超导重力仪根据超导现象制成,是在低温情况下用超导铌丝绕成两组线圈,分别安装在超导球周围和下方,超导球是用铝制成的空心小球,外表涂铅。线圈接通电流后,立即切断电源,线圈之间形成一个永久磁场。超导球由于抗磁性而悬浮在磁场中。当悬浮力同作用在小球上的重力平衡时,超导球静止在一个位置上。当重力发生变化时,超导球也随之上下移动,且呈线性关系。超导球位移量可采用电容传感器检测,进而求出重力变化。超导重力仪多用于固定台站的重力测量,其测量精度为微伽级。

需要说明的是,重力测量种类划分有多种方式。比如,按照测量作业区域,可以把重力测量划分为:陆地重力测量、地下重力测量、海洋重力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卫星(空间)重力测量。在不同的测量作业区域,使用的测量仪也不尽相同。

地球的力量篇4

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需经过时间5t小球落回原处。(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 m/s2,空气阻力不计)

⑴求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⑵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R星:R地=1:4物理论文,求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星:M地。

解析:⑴

所以有:

⑵,所以

可解得:M星:M地=1′12:5′42=1:80,

点拨:重力加速度的计算,我们一般这样处理。由得,式中R为中心天体的半径,h为物体距中心天体表面的高度。

2.质量

例2.两个星球组成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星中心距离为R,其运动周期为T,求两星的总质量。

解析:此为天体运动的双星问题,除两星间的作用外物理论文,其他天体对其不产生影响。

两星球周期相同,有共同的圆心,且间距不变,其空间分布如***2所示。

***2

设两星质量分别为M1和M2,都绕连线上O点做周期为T的圆周运动,两星到圆心的距离分别为L1和L2,由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故有 =M 1 ①

=M 2 ②

由几何关系知 L1+L2=R, ③

联立解得 M1+M2=

点拨:天体质量的计算,我们的一般过程是这样的。1.由得;2.由得.

本题的解答告诉我们,物体在中心天体表面或表面附近时物理论文,物体所受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该式给出了中心天体质量、半径及其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代换式。

3.第一宇宙速度

例3.若取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 km/s,某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6倍,半径是地球的1.5倍,这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 )

A.16 km/s B.32 km/s

C.4 km/s D.2 km/s

解析: 此类题要结合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来计算.

由G=m得v=.

因为行星的质量M′是地球质量M的6倍,半径R′是地球半径R的1.5倍.即M′=6M,R′=1.5R得:

=2

即:v′=2v=2×8 km/s=16 km/s.答案为A.

点拨:计算第一宇宙速度有两种方法:1.由G=得:v=;2.由mg=m得:v=。

4.密度

例4.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测到它的自转周期为T=。问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体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计算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引力常数G=6.67×10-11m3/kg·s2)

解析:考虑中子星赤道处一小块物质,只有当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或等于它随星体一起旋转所需的向心力时物理论文,中子星才不会瓦解。

设中子星的密度为ρ,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角速度为ω,位于赤道处的小块物质质量为m,则有

由以上各式得

代人数据解得

点拨:计算天体密度时,我们要注意下面的两个过程:1.由和得;2.由 和得。

5.周期

例5.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绕地球飞行的第5圈进行变轨,由原来的椭圆轨道变为距地面高度km的圆形轨道。已知地球半径km,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试导出飞船在 上述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的公式(用h、R、g表示),然后计算周期T的数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设地球质量为M,飞船质量为m物理论文,速度为v,圆轨道的半径为r,由万有引力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地面附近 由已知条件 解以上

各式得

代入数值,得

例6.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形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地球和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和卫星绕月球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假定在卫星绕月运行的一个周期内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求在该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球的时间(用M、m、R、R1、r、r1和T表示,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

解析:如***3所示:

??

设O和分别表示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卫星轨道平面上物理论文,A是地月连心线与地月球表面的公切线ACD的交点,D、C和B分别是该公切线与地球表面、月球表面和卫星轨道的交点.过A点在另一侧作地月球面的公切线,交卫星轨道于E点.卫星在圆弧上运动时发出的信号被遮挡.

设探月卫星的质量为m0,万有引力常量为G,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

……………………①

……………………②

②式中,T1表示探月卫星绕月球转动的周期.

由以上两式可得:…………③

设卫星的微波信号被遮挡的时间为t,则由于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应有:……………………④

上式中,.

由几何关系得:………………⑤

地球的力量篇5

【关键词】 万有引力来源 排斥力作用 地球黑洞可能的大小

哲学基础。早在中国古代的道家,很早就认为万物总是相生相克,有阴就有阳,有明就有暗,自然之理。而在西方的辨证法哲学也认为事物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发展着的。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以进步,我们知道,人类生活的地球是因为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而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按照万物相生相克的原理和对立又统一的发展的关系,既然太阳和地球有引力作用,而又没有相互吞噬掉,即它们之间是不是也应该有排斥力呢?那么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和排斥力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我认为地球的万有引力来源靠的是地球内部核心物质的高速旋转力而产生的,一旦地球内核不转了,我们也可能就没有了重量,哈哈黑洞的中心点转速应该超过光速,所以光也跑不了, 黑洞可能并不象现在普遍认为的把物质压缩到一个点上,可能只是仅仅靠一些超级物质,产生了超级巨大的能量和引力,并可以轻松转化物质,不知道这是不是黑洞的本质呢?

这样黑洞虽然引力大的可怕,但也就不再那么神秘和不可理解了是不是呀!

星体之间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这也可能是黑洞没有吃掉我们太阳系的原因吧。也就是说黑洞可能会抢夺物质,但并没有把物质压缩到一个原点上。那么我们地球的核心有没可能会是一个迷你的超过光速旋转的“小黑洞”呢?仰望星空我们看得到的恒心的中心,会不会都是有一个“小黑洞”呢?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黑洞,中子星,太阳{恒星},地球{行星},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看到它们彼此的密切关系:1都是圆形{黑洞现观测不到但普遍这么认为}2都有自转3都有万有引力4都有磁场5都有时空漩涡……太像了,也许黑洞,中子星,恒星,行星,它们之间只是一个能量级别的差距……我认为关键是:地球的“小黑洞”中心点和太阳的“黑洞”中心点又是通过超过光速旋转的点而相互排斥的,但它们又疯狂的想吸引对方所拥有的物质,渐渐的把开始混沌的空间拉成现在极度寒冷和接近真空.....

请看以下分析:

(1)早在三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却无法解释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的,后来甚至猜想地球的核心可能有一个“永动机”来解释地球万有引力来源。而近代有些科学家也提出了地球核心是靠物质衰变的永动机原理来解释地球的磁场现象,其实都是在为地球核心存在超高能量物质找寻理论依据,最近科学家观测发现越到地球的核心地方,地球的自转速度越快,观测证据显示地球的内核自转可能要比地球外壳快,一年相差约2度。虽然数值很小,但却充分说明了地球自转的能量来源问题,即地球的自转是靠地球内部自身能量带动的,而不是外力来推动的,否则的话以地球的构造应该是地壳自转速度快过地核。

(2)离地心越近重量越大……我们知道地球一个赤道略鼓而两极略扁的球体,如果按照质量引力理论应该是两极重量略重,赤道重量略轻呀!可事实为什么是物体在两极重赤道轻呢?有人认为是离心力的作用,但在同一纬度的地方为什么物体在高山上略轻而在平原上会略重呢?于是又有人说是大气压力的作用,但为什么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会随海拔高度增大而减小,随纬度的升高变大呢?可见应该是离地心越近重量越大,也就是说把1000吨和1吨重的同种物质放在地球任何一个引力点上,排除其它干扰,它们重量的变化比率都应该是一样的。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朱棣文教授领导的一个小组通过“坠落”原子而精确算出了单个原子所受的重力加速度并发现这一重力加速度与由数十亿原子组成的重力加速度相同,这一结果被物理学界视为意大利学者伽利略著名的“比萨斜塔试验”的现代翻版。可间万有引力应该不是物质质量间的相互作用力,而是由一个由星体核心超能量物质提供的一个场的概念。在地球核心物质提供的引力场内,一般情况下任何一点的引力大小是不会变的,越靠近地球核心引力场越强,物质的重量越大。

(3)一个有趣的天文现象,行星离太阳之间的距离是以密度来划分的即:

密度(g/cm3)1.水星5.432.海王星1.金星5.253.地球5.524.火星3.955.木星1.336.土星0.697.天王星1.298.海王星1.64。

这里似乎地球不不符合.但如果加上月球[g/cm3.350]的密度,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0左右.和地球平均一下又符合了.[天王星1.29海王星1.64都已确定都有大量的卫星,但暂无它们卫星数据]

即太阳系行星的平均密度越大离太阳就越近,行星的平均密度越小离太阳就越远,而不是由行星的质量来决定的。如果按质量引力理论,行星离太阳距离不是应该质量越大引力越大,离太阳越近吗?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4) 还有行星自转的越快离太阳越远,说明可能是星体自转的越快它的能量越大,排斥力也越大。

(5)今天就连小孩子都知道宇宙在逐渐扩大。{宇宙大曝炸理论}也就是说,星系在渐渐互相远离。但是如果说按质量万有引力定律学说,星系应该互相靠拢才对呀。但如果它们之间若除了引力还有相互排斥力存在,那理所当然会相互远离而去了...最新观测显示地球以每年7厘米左右还远离太阳,月亮以每年2厘米左右远离地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钱德拉以及欧洲宇航局的XMM-牛顿X射线天文观测站天文学家认为,一颗接近太阳大小的恒星受到另外一颗恒星的作用改变了轨道并开始靠近黑洞,在黑洞的强大重力作用下,这颗恒星被拉伸,撕裂。这个黑洞吞噬了这颗恒星约1%的质量,并将剩余部分抛向宇宙空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体物理研究院的天文学家将这一过程描述为“大卫王与巨人哥利亚之战”,可惜结果是大卫王失败。{注为什么这个黑洞只是吞噬了这颗恒星约1%的质量,并将剩余部分抛向宇宙空间,排斥力作用吗?

(6)很好解释了地球磁场产生的原因。一直以来地球磁场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说法:如永磁体说、电流说、发电机理论.....等。但假如说地球核心有一个超高速旋转的“小黑洞”为地球提供强大的磁场,这个问题便非常简单了。

(7)地球核心内部小黑洞的可能大小。理论上,太阳的史瓦西半径约为3千米,地球的史瓦西半径只有约9毫米该值的含义是,只不过史瓦西半径只是解决了{黑洞}大小问题,却没设定它是自转的,而我认为这个点应该是超高速旋转的.

(8)时空漩涡。为什么说地球核心可能是一个高速度旋转的小黑洞呢?那就是时空漩涡。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科学家们经过仔细的检测,发现地球周围确实存在时空漩涡,并且其各项参数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完全符合地球附近空间存在的时空漩涡,在其它大质量天体附近也一样存在,如中子星,黑洞和活动星系核等,只不过那里的时空漩涡更加剧烈,规模更加大而已。

可见我们可能就生活在“小黑洞”加上万有引力的基础上引入排斥力概念, 就可以基本解决现有天体物理大部分疑惑了。

地球的力量篇6

关键词:篮球 传接球 问题对策

传接球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支配球、转移球的方法。比赛时发挥良好的传接球技术,巧妙地利用球的转移调动防守,可以打乱对方的防守布署,创造良好的进攻和得分机会,为赢得比赛提供必要的保障。因而在篮球训练中,传接球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

一、比赛中传接球常见问题、原因及解决途径

就某场比赛而言,某队失误最多的技术环节之一就是传接球。我们看到有的队员传球的技术不熟练,手法不正确,在比赛中传球不及时、不到位,而且传球的意***很明显,很容易被对方断球打反击;有的队员接球后习惯性地先运球,而不是根据场上的形势及时传球、突破或投篮,往往贻误战机,失去了最佳的进攻机会。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教师的训练方法不当,或在训练中讲解不清晰、示范不准确,造成队员不能正确理解传接球技术要领,调动不起学生的模仿兴趣,激发不起学生的训练热情,对这项技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不排除队员的悟性因素,难以实现教师的训练意***。因此,在篮球训练中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挂帅,同时教师还要做好选材工作,尽量选拔一些有篮球运动天赋的好队员组建队伍,加强训练,尽可能地将比赛中的传接球失误降到最低程度,进而达到在比赛中获胜的目的。

二、传球的宗旨和要求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隐蔽、及时、多变、准确是传球的宗旨和要求。要传好球,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传球的四个要素:持球手法、传球用力、飞行路线和落点。其中传球用力是主要的,它决定着球的飞行路线、飞行速度和落点的准确性。良好的传球技术应做到隐蔽、及时、多变、准确,动作幅度小,多余动作少。对中学篮球队的队员而言,要初步掌握以上传球技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手指手腕的力量和技巧运用是快速传球的关键。篮球比赛对抗激烈,战机稍纵即逝,这就要求队员在传球时的用力要突然,速度要快。要达到上述要求,关键在于传球时前臂、手腕、手指传球的力量控制和动作技巧。为此,教师要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相应的力量和技巧训练。

(1)通过各种练习手段来提高身体素质,旨在加强手指、手腕、上肢等全身的力量以及柔韧性和灵敏性。

(2)传近距离的直线球时,要确保传出的球飞行路线平直、快速。传球队员无论是用单手或双手传球,应在球即将离手瞬间急促抖腕和手指用力弹拨球。指、腕力量运用得越好,集中于球的力量就越大,球的飞行速度就越快,而且接球队员接球后也越能快速地衔接下一个动作。这方面的技术训练,可通过近距离面对墙的单人或2―3人的原地相互传球反复练习来实现,同时用心体会传球的手型、力量和技巧。

(3)远距离传球时要通过下肢蹬地、跨步、腰腹综合用力及上下肢协调配合而产生合力,最后通过手臂手腕和手指拨球的力量将球传出。对此可通过远距离传球的落点练习,逐渐感受并掌握传球的路线、力量和技巧。

(4)为超越防守者而使球落于接球人的身前,往往需要传出高吊球或略走弧线的长传球。这种传球与传平、快球相比,手腕的抖动、翻转动作可稍放缓慢一些,出球方向稍向前上方,并用手指的最后弹拨球的力量控制球的飞行方向。

2.掌握传球的落点是有目的传球的前提。传球队员在传球时要根据接球人及其防守者的位置、移动速度、意***来决定传球时力量的大小和传出球的飞行路线。一般而言,远距离传球时要传得快而有力;近距离传球时要传得隐蔽、到位、突然;迎面传球时要柔和;给顺球飞行方向跑动的同伴传球时,既要快速有力,又要有一定的弧度,根据接球同伴的跑动速度,传球要有恰当的“提前量”。为此,传球时应注意:

(1)传球时先看远处,再看近处,以便及时抓住每一个战机。

(2)切忌横传球,尤其在快攻推进和球在前场处于边线一侧时更应如此,以免被对方断球打反击。

(3)尽量减少没有把握的跳起传球,以免失误、违例或被抢断。

3.扩大视野,准确判断,隐蔽传球意***,保证传球及时到位。要做到传球及时、准确,不仅要熟练掌握多种传球方法,还要及时准确地观察和判断攻守双方的情况,以便做出果断决策。这就要求传球队员善于隐蔽自己的视线,做到“声东击西”,同时用余光观察队友的位置等,才能做到既不暴露自己的传球意***,也能顺利将球传到理想位置。

4.将传球与其他技术动作相结合,使传球具备应有的攻击性。传球前要有攻击性的假动作,比如运球、突破、投篮等。假动作是队员在比赛中寻找、创造和及时、合理利用每一个传球时机的必要措施。但假动作要逼真,真假动作要紧密结合,变换要及时、快速,要敢于接近防守的对手,才能巧妙、准确、到位地进行传球,最终实现进行攻击的目的。

三、接球的目的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接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球。在激烈的对抗比赛中,采用正确的动作牢牢地接住球,是迅速顺利地进行下一动作的前提。正确和主动的接球动作,可减少传球的失误,弥补传球的不足。接球动作由准备接球、接球、接球后动作三个环节组成。接球分双手接球和单手接球。按照来球的路线和落点不同,可分为高、中、低部位接球等动作方法。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队员接球时均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接球前要有正确的准备姿势。正确的准备姿势为: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约与肩宽,两膝稍屈,躯干微前倾,重心在两前脚掌上;两眼注意队友,尤其是持球队员,以便及时接球或为队友掩护。这样既能维持身体平衡,又能快速移动。

2.集中精力,注意判断。准备接球时应注意判断来球的方向、力量、速度和落点,以便及时选择接球的动作方法及位置。

3.上步迎球和卡位接球。接球时应主动上步迎球和卡位接球。尤其在前场时,上步接球后马上面对球篮,在保护好球的情况下,要观察队友的位置和场上的情况,以便及时传球、运球或利用假动作突破上篮,获得良好的进攻机会。

通过上述训练,使队员逐渐掌握了传接球技术和应注意的问题后,教师就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素质强化练习,以提高对抗强度;再通过多次比赛来检查队员对传接球技术的掌握程度,以练备赛,以赛促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到勤于总结,使队员熟练掌握正确的传接球技术,增长比赛经验;同时使队友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从而减少失误,为赢得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地球的力量篇7

关键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环绕问题;表面问题;基本方程;辅助方程

笔者试***通过此文的论述,以期对同行在进行这一专题的教学有所裨益,避免今后复习时返工的尴尬情况。

一、模型的建立――“环绕问题”和“表面问题”

本章的研究对象总体来讲就是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所面对的问题也是两大类,姑且称为环绕问题和表面问题。比如看到下面两个题目:

1.有两颗人造地球卫星,甲离地面800 km,乙离地面1600 km,求:(1)两者的向心加速度的比;(2)两者的周期的比;(3)两者的线速度的比。(地球半径约为6400 km)

2.某星球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m倍,密度为地球密度的n倍,若在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该星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大小g′为多少?

遇到这样的题目时,且不说其难度如何,我们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先别考虑怎么做的问题,而是要搞清楚这是环绕问题还是表面问题?很明显前者是环绕问题,后者是表面问题,培养好这种习惯后我们再进行下面的工作,否则遇到信息量更大甚至更抽象的问题,学生读完题后一头雾水,束手无策必然放弃解题。

二、解题的利器――“基本方程”和“辅助方程”

1.基本方程主要针对环绕问题,其思想核心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用于解决行星环绕恒星和人造卫星环绕某些天体做圆周运动的问题。难点在于其形式多样,需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环绕天体的运动信息)选择恰当的形式。

G■=m■=m?棕2r=m(■)2r=ma

由此方程还可以得出环绕天体的线速度v、角速度?棕、周期T、向心加速度a与绕行半径r的关系,也可得到中心天体质量M的表达式。

2.辅助方程主要针对表面问题,其思想来源是地球或其他星球表面(或表面某高度处)的物体受到该星球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在该星球表面处受到的重力。这个方程应用的难点在于题目通常叙述简要,甚至好像连研究对象也没有,这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创造一个研究对象,通常可以假设在该星球表面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建立方程后才能解决此类问题。

G■=mg

辅助方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副产品就是“黄金代换式”即GM=gR2,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研究对象处于星球表面h高处时辅助方程的形式应该为:

G■=mgh

此时可以得到星球表面h高处的重力加速度gh=G■。

三、策略的选择――环绕问题依靠基本方程,表面问题选择辅助方程,而更为复杂的问题必须把基本方程和辅

助方程结合起来方能奏效

有了清晰的思路以后,我们不妨小试牛刀解决几个常见问题,进一步体悟和巩固这种思想方法。

1.下列几组数据中能算出地球质量的是(万有引力常量G是已知的)()

A.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T和地球中心离太阳中心的距离r

B.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和地球的半径r

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和月球中心离地球中心的距离r

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径r

解析:首先明确这是一个环绕问题,肯定要利用基本方程来求解,此外还要把式中各字母的含义弄清楚,要区分天体半径和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分清已知和未知条件后列方程即可。

已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地球的轨道半径只能求出太阳的质量,而不能求出地球的质量,所以A项不对。已知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和地球的半径,不知道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所以不能求地球的质量,所以B项不对。已知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和轨道半径,由G■=mr?棕2可以求出中心天体地球的质量,所以C项正确。由G■=mr■求得地球质量为M=■,所以D项正确。

2.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在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间的距离为■L,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和密度ρ。

解析:同样的道理,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表面问题,必然要利用辅助方程求解,其关键就是要根据在星球表面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平抛运动的规律求出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再根据星球表面物体的重力等于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求出星球的质量和星球的密度。

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得出抛出物体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为y=■gt2

设初始平抛小球的初速度为v,则水平位移为x=vt,有(■gt2)2+(vt)2=L2①

当以2v的速度平抛小球时,水平位移为x′=2vt,所以有(■gt2)2+(2vt)2=(■L)2②

在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有mg=G■③

联立以上三个方程解得M=■

地球的力量篇8

关键词:体育健身;羽毛球;影响

前言:无论是进行无规则的羽毛球娱乐还是有规则的羽毛球比赛,都需要锻炼者在场地上不停进行移动、跑动、跳跃、转体、蹬跳及挥拍,合理的技术动作的运用在场上自如往返,从而增加上肢、下肢和腰腹的肌肉力量,加快锻炼者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据科学的统计数据表明:羽毛球大强度的运动者心率可达每分钟160―180次/分钟,中强度的也可达到140―150次/分钟,低强度运动心率也可达到100―130次/分钟。

长期的羽毛球锻炼,可使心跳强而有力。肺活量增大,耐力提高。此外,羽毛球运动还要求锻炼者要有灵敏锐志的注意力和判断力。从而对变化的球路做出正确的分析,果断的出击。羽毛球的锻炼是促进人的协调性的、灵敏性的健身运动。

一、羽毛球对锻炼者身体力量增长

人体所有的运动都是在对抗阻力中产生的,因此,运动中肯定会带来力量的增长。随着羽毛球锻炼者技术的增强力量也会逐渐加强。由于羽毛球的特点原因,羽毛球对人的力量的提升是动力性的,即是在运动中的力。这样的力量增长会使锻炼者更加的灵活,羽毛球主要的运动方式就是在不停地动态运动中进行各种蹬跨、跳跃运动这样就会对下肢力量进行一个很好的加强练习。俗话说:“人老腿先衰。”羽毛球的锻炼无疑是一个很好地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

身体的力量有助于增强身体的灵敏性、增强自身身体的控制力。

羽毛球除了对腿部力量的增强以外对手臂、腰腹和背部的力量也会增强,还对腕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的力量都会增强。

二、羽毛球对锻炼者身体速度的影响

速度在羽毛球的比赛中占着很重要的比例。速度是羽毛球运动的基础,而对羽毛球运动员来说速度素质也是锻炼的核心。因羽毛球在运动时需要反复、快速移动和回位几百次,羽毛球在反复的快速运动中身体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强。速度的提升不仅表现在身体移动速度上,还有手臂挥拍速度、腿下的蹬转速度、眼睛的视野都会加强。因羽毛球的特点注意力需要集中在球上更需要集中在不同位置的场地上。

三、羽毛球对锻炼者耐力的影响

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或者说是长时间的对抗疲劳的能力。羽毛球反复运动性强需要多次的重复性线路比较多,而且在实力相当地情况下更关注的是耐力。因此羽毛球运动对身体的耐力也是有很大的提升,在打羽毛球过程中需要反复的快速的多次的重复线路。研究表明在历时24―88分钟的比赛中,积极活动时间里有几十个的剧烈的组合步伐路线,其中1―10秒的段落中占了80―90%、仅有少数段落持续在20―40秒剧烈运动。从总体上分析,有氧的代谢占据主要比重,从局部的及每一个球的争夺则无氧代谢占据主要。这也表明羽毛球能很好发展身体耐力。

四、羽毛球对锻炼者柔韧、灵敏素质的影响

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或活动的范围、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灵敏素质是指运动员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能力,可以说是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一种复杂的素质。灵敏性是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在羽毛球运动过程中受着反复的突然启动、急转急停而引起的一种兴奋从而刺激快速反应的过程。因此,羽毛球通过对大脑皮层神经的刺激提高了锻炼者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提高灵敏性的效果。

五、羽毛球对锻炼者心理和意志的锻炼

羽毛球是一项隔网的对抗运动项目。技术、战术比较多样化,并且羽毛球对抗中羽毛球的球速比较快、双方斗志斗勇互相牵制制约。长期的羽毛球锻炼除了会增强身体的各方面素质,也能使他们心理心态得到很好的提升。

羽毛球有着和大多数球类一样的效果就是能够通过对球的击打发泄不良情绪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这是羽毛球与其他球类一样的地方。经常锻炼的人可以让心里愉悦、调节情绪形成良性的主导心境。

羽毛球锻炼者经常参加羽毛球锻炼,在烈的对抗中由于战术多变性每一次的击球都需要自己的判断思考,这样在赢球后增加自身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有科学的研究表明:羽毛球运动对消减人的消极不良情绪的确有积极的作用。

六、羽毛球对锻炼者的负面影响及预防

羽毛球运动事项运动量较大的运动。由于初学者的不正确的打球姿势或没有充分的做好准备活动就会发生一些运动损伤,这也是羽毛球给锻炼者身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损伤的部位来看主要有腰、膝、踝关节、手腕、肩及肘部等身体部位,还有是相关韧带、组织的损伤。

对于羽毛球损伤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选择合适自己的球拍,尽量不要使用质量不好且较重的球拍。因为经常行的进行挥拍过重的球拍容易对手腕损伤,尤其是经常锻炼者。

2、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羽毛球运动中由于羽毛球的特点性羽毛球的球路多变,突然启动性强。如果不充分的活动肌肉的黏连性较高很容易造成拉伤。

掌握正确的、规范的技术动作。很多的羽毛球锻炼者受伤的主要原因还是技术动作的变形和不正确的动作运用导致的损伤。掌握正确的击球动作不仅可以提高球技还可以防止损伤一举两得。

3、控制好运动强度与时间。运动强度和时间的把控换主要是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定的有的人体能较好就可以适应强度较大的量。

4、对场地上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处理。比如说羽毛球场地上会有打断了的羽毛,要及时捡起,以免踩到滑到拉伤,还有就是出现有汗水时要及时擦干。

以上就是一些打羽毛球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当然要避免受伤除了以上几点外还要加强自身力量的训练,提高自身的力量也是很好预防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七、结论与建议

羽毛球对锻炼者的灵敏性、柔韧、耐力和心理意志品质都有很好的提升。但什么都有两面性羽毛球的不恰当的活动会导致羽毛球锻炼者的身体损伤。合理的锻炼、科学的打球才更有助于自身的全面提升。

建议:1、羽毛球对锻炼者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击球动作。2、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要有规律的进行体育锻炼。3、加强自身的综合身体素质能力,注重力量的训练与保持。(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肖杰,刘萍萍.羽毛球[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地球的力量篇9

[关键词] 地球旋涡体  气体包压层次  太阳能辐射   电离层   磁层

 

一、地球旋涡体的气体包压层次的形成

地球开始形成时,同太阳一样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发热发光的星球,高热的地球处于寒冷的宇宙空间中,被周围的冷空气包裹着,地球表面高热的物质流体与其外包裹它的气体进行各种反应,生成各种热气体化合物分子气体,耗散热量,使地球本身及其表面的温度逐渐降低;在高热状态下处于一种物质形态的粒子或离子,在温度降低时就会聚合或复合成另一种物质形态,地球本身及其表面物质温度的降低,构成地球热流体的一些高热粒子或离子就会发生聚合或复合,生成一些不知名的粒子、原子或分子气体物质,(如,三个夸克结合构成一个质子或中子,一个原子核和一个电子结合成一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气分子等)。被生成的这些不同形态的热气体物质把地球包围在中心,其外也被冷空气包裹着,同时,地球高热的流体物质还不断地与周围包裹的气体发生反应,生成更多的气体化合物,热流体中的高热粒子或离子也不断发生聚合,生成更多的各种形态气体物质,不断增多的各种形态气体物质围在地球周围,形成不断增长的热气团,地球高热能的推动和各种热气体形态的不断补充,使不断膨胀的热气团向外推动扩张,推压外面包裹的冷气态,受推压的冷气态对不断膨胀的热气团进行反作用包压,就形成了外面冷气流旋进包压里面热气团的旋涡气体流状态,把地球围在核心。外面旋进冷气流推动里面热气团旋进,形成旋进热气流,热气流又推动地球旋转,造成地球自转,经过长期的演化,外面包压的冷气流、热气流与地球三者逐渐形成一个旋转的整体,形成稳定的地球旋涡体[1]。

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演变的过程中,大量的各种物质分子、原子、不知名小粒子气体不断在各种反应中生成,不断充塞在地球周围,在外面冷气体流(主要由原子原始气体组成)包裹下形成气体流环绕地球作旋进运动,气体流的有序运动,造成重者下沉,轻者上浮,同性相近,异性相远,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气体粒子聚在一起,形成同一气体形态层,使包裹地球的各种形态的气体形成不同的气体物质层次,从地球表面向外按气体粒子质量从大到小、从重到轻排列,依次是分子气体层、原子气体层、不知名小粒子气体层,外面包裹的是宇宙原始气体层。 

在没有太阳辐射作用的情况下,地球旋涡体气体包压层次的各个气体物质形态都是由相对较稳定的粒子组成;在太阳辐射作用的情况下,地球旋涡体气体包压层次的个别气体物质形态发生了变化,生成带电气体离子,这些气体离子不稳定,时常复合成中性粒子,但是,由这些不稳定离子组成的带电离子层是相对稳定的。因为,太阳辐射对原子气体层的电离,源源不断地生成大量新的气体离子,也就是说,大量旧离子相复合的同时,也生成差不多相当数量的新气体离子,从而使离子数量达到长期的相对稳定,保证了不稳定气体离子层的相对稳定。

二、没有太阳辐射作用下的地球旋涡体的气体包压层次及其运动

地球旋涡体的气体物质包压层次,从地表往上按顺序可分为:分子气体层----原子气体层----不知名小粒子层----宇宙原始气体层。

如***:

没有太阳辐射作用下的地球旋涡体气体物质包压层次的特征是,从地球表面到旋涡体边缘,气体粒子的体积由大到小、质量由重到轻按顺序排列递减,大气的温度由高到低、密度由浓到稀、压强由大到小按顺序排列递减。

在每一层的上面部分,气体基本上都是平流旋进的,每两个层次相交界的广大区域,都发生气体对流运动的现象。对流的原因:

第一、上层气体的密度比下层的气体密度稀薄,上层气体粒子相对小、温度相对低、密度相对稀的旋进气体流打到下一层气体粒子相对大、温度相对高、密度相对浓的气体层顶层,而发生反弹作用力,一部分气体顺着下层流动的气体顶层球面分散,充塞于两层次的交界区哉,加大上层底部气体量和气压强,使气体体积膨胀升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即上浮力与旋进气体流产生的向下气压力相等的地方)的气体,又随旋进的气流旋回,形成对流气体流;另一部分气体在下层大气压强的推动下,向高空气压低的地方升腾,升到一定的高度,又随旋进的气流旋回,形成对流气体流;

第二、下一层气体温度较高、压强较大、密度较浓,下一层气体温度较冷、压强较小、密度较稀,从而使下一层顶层的气体在热力的作用下,向气压小、密度稀的高空地方扩散,到一定的高度,又随上一层旋进的气流旋回,形成对流气体流。

  没有太阳辐射作用下的地球旋涡体的气体物质包压层次只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在实际中是很难存在的。

三、太阳辐射作用下的地球旋涡体的气体包压层次及其运动

1、太阳辐射作用下的地球旋涡体的气体包压层次

(1)地球旋涡体的气体包压层次的变化

由于太阳热辐射、可见光、紫外线和各种射线等(把它们简称为太阳能辐射)的作用,使包压地球的各气体物质层次发生了物质变化,并形成了不同的运动形式。

如***: 

 

在太阳能辐射的作用下,分子气体层变成了三个较明显的层次,即分子气体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三个层次;原子气体层的大部分原子被太阳能辐射电离成带电的离子,生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离子,变成有较强磁性的气体层次,形成电离层和磁层;其余的不知名小粒子气体层和宇宙原始气体层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分子气体层和原子气体层发生变化以后,它们中的气温和物质运动形式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2)地球旋涡体的气体包压层次的气温变化 

 

没有太阳辐射作用下的地球旋涡体,从地球表面向外太空,空气密度从浓变稀逐渐递减,气体温度从地表向外也由高向低逐渐递减。

在太阳能辐射的作用下,气体温度发生了变化:如***,从地表到对流层顶平均10公里左右的地方,气温由高到低变化,由常温17℃左右下降到-84℃左右;从对流层顶到平流层中间,气温又从低到高变化,由-84℃左右上升到17℃左右;从平流层中间到中间层顶,气温从高到低变化,由17℃左右下降到-113℃左右;从中间层顶到电离层中间,气温从低到高变化,由-113℃左右上升到平均1000℃左右,有的地方高达2000℃左右;从电离层到磁层,气温又逐渐下降,从磁层到不知名的小粒子层,气温陡然下降,一直到原始气体层的广大地区,气温能降到-200℃以下。

2、分子气体层的变化

分子气体层主要由物质的分子组成,分子气体的气压和密度从内往外由高到低、由浓到稀逐渐递减。在没有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分子气体层没有明显的层次特征,运动较单一,分子气体层的底部在靠近地球的区域(平均10公里左右),气体发生对流现象,对流层往上到分子气体层顶部,分子气体基本上都是平流旋进。而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分子气体层发生了变化,根据其气温和运动状况,大体可分为三层,即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

(1)对流层

地球表面到近空平均10公里左右的低空,称为对流层。对流层的特征是,气体又旋进又对流,空气的气压、密度、温度从下到上由高到低逐渐递减。

气体对流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旋进的分子气体打在地球表面上,一部分气体顺着旋转的地球球面分散,充塞于近地表空间,加大了近地面的气体量和气压强,使气体体积膨胀升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即上浮力与旋进气体流产生的向下气压力相等的地方)的气体,又随旋进的气流旋回近地面,形成对流气体流;另一部分质量较轻的气体,在底层强大气压的推动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又随旋进的气流旋回近地面,形成对流气体流;第二,由于近地面的空气密度高,射到地球的太阳光能量,基本上被近地面密度高的空气所吸收,余下的全被地面所吸收,使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远地面空气的温度高,近地面的气体在热力的作用下,向气压小、密度稀、温度低的高空地方扩散,到一定的高度,温度降低后又随上一层旋进的气流旋回近地面,形成对流气体流。

在对流层中,从地表往外太空,距离地面越远,空气越稀薄,空气吸收太阳的热量越少,空气(分子气体)的气压、密度和温度都出现递减现象。

(2)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距地面50公里左右的高空,称为平流层。平流层的特征是,气体作平缓的旋进运动,气体温度比较高,上热下冷。

在平流层中,臭氧分子气体比较集中,臭氧密度最高的地方集中在距地面30公里左右的地方,这地方的温度也最高。

臭氧的产生。臭氧分子产生于电离层中,即在电离层(原子气体层)的等离子体高温下,太阳的各种辐射对电离层中的氧原子进行电离加工、聚合,生成臭氧分子。重者下沉,轻者上浮,质量较重的臭氧分子在旋进气流的推动下,慢慢旋进下沉到平流层中聚集起来,形成臭氧层,臭氧分子质量和体积较大,容易吸收太阳紫外线等短波射线,厚厚的臭氧层吸收大量的太阳热量而温度升高,大大超过对流层顶层的气体温度,臭氧分子气体的温度较高而使其浮力增加,悬浮在平流层中而不致于旋进到地面上,使平流层成为温度和运动都较稳定的平缓旋进气流层次。

(3)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距离地面85公里左右的高空,称为中间层。中间层的特征是,气体温度下热上冷,下面空气对流,上面气体流平缓旋进。

中间层空气对流的原因:平流层的空气很稀薄,气体分子吸收的太阳光热量很少,温度很低,平流层下面是温度比较高的平流层,平流层温度比较高的分子气体向空气密度稀薄、气压低的上层散发热量,形成较热的分子气流上升散热形式,热分子气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上升的热气体温度因散了热而降低,并随着上层旋进的冷空气流向下旋进回平流层顶,不断循环,形成对流气体流。

3、原子气体层的变化

原子气体层主要由物质原子组成,空气稀薄,在太阳的各种强烈辐射(热辐射、x射线、y射线、电磁波等)作用下,发生光电效应,并发生稀薄气体导电现象,各种物质原子中的电子被击射出来,生成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又进一步被电离***,成生质子和中子,质子和电子常常复合成中性粒子,因此,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这一层的物质由主要由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粒子或组成,各种粒子或离子在运动中,同性物质聚在一起,异性物质分离,重者下沉,轻者上浮,从而发生较重的粒子或离子在下面,较轻的粒子或离子在上面的状态。 厚厚的原子气体层的大量原子被***成了大量的带电离子,原子气体层变成了带电离子层,按性质不同,下层称为电离层,上层称为磁层。

(1)电离层

电离层主要由粒子较大的、相对较重的粒子或离子组成,主要由等离子体电热加工原子生成的少量物质分子、没有被电离的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粒子或离子混合组成,大部分是带电离子,故称为电离层。

电离层温度很高。电离层生成高温的原因:太阳的光和各种强烈辐射打在原子气体层的原子上,发生光电效应,在原子气体层发生稀薄气体导电现象,生成电流,气体层也因电流而生磁场,因电而生热,使温度升高;生电生热的电离子层向外产生热辐射,与不断射进来的太阳强烈的各种辐射相煎、碰撞、振荡或激发而生热,使温度继续升高;正、负带电离子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顺着地球磁场线运动,与其他作旋进运动的原子气体发生磁撞、摩擦生电生热,使气体层温度升高,等等。磁、电、光、电磁波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气体热量相煎、叠加,使这一层的气体温度很高,温度平均达1000℃。

电离层的物质运动。中性粒子基本上仍绕地球作旋进运动,正、负电离子沿地球磁力线运动,相邻的正、负电离子时常发生复合,变成中性粒子,太阳辐射不断地电离、***原子,已电离的离子也不断复合、回旋或激发。中性粒子与离子之间也发生碰撞、振荡、摩擦,地球磁力场随地球的转动也在转动,电离层的物质离子在沿地球磁力线运动的同时也作旋进运动,整个原子气体层大部分的粒子绕地球作旋进运动。

有些物质元素如氧原子,在电离层高温和电离的作用下,发生聚合,生成臭氧分子气体,有的生成质量较轻的质子,在气体层整体旋进的过程中,轻者上浮,得者下沉,较重的粒子或离子被挤到下层,较轻的粒子或离子被挤到上层,使上层和下层的物质性质和运动变化都有较大的不同。

(2)磁层

    磁层是电离层的外层,磁层主要由原子核、质子、电子和中子组成,由于原子气体层的外面层是比质子和电子更小的粒子层,这一层的粒子小、粒子间隔大、粒子密度稀薄,对太阳能的辐射阻挡力小,太阳能的各种辐射穿过这一层时受阻力小,太阳能的各种辐射没有受多少阻挡就直接射到原子气体层,因此,原子气体层的上面部分受到的太阳能辐射最强,原子发生***最多,最彻底,生成原子核和电子,大部分原子核进一步被***生成质子和中子;电离层中生成的质量较轻的质子和电子也被往上挤到这一层,因此,质子、中子和电子一起组成了这一层的主要物质,质子和电子分别顺着地球磁力线运动,中子则环绕地球作旋进运动,质子和电子在进行有序运动中,产生电流,电流周围生成磁场,在磁、电、光、电磁波等的相互作用下,使这一层气体的温度也很高。由于电子、质子数量比较多,流动比较快,电流大,产生的磁场也较强,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也较大,被称为磁层。

由于磁层的质子、电子气体的温度比较高,包压磁层的不知名的小粒子层,因粒子小,吸收太阳的热能较少,温度低,磁层的高温质子、电子气体容易向外膨胀扩散热能,以质子气体流或电子气体流的形式向外散发热量,向外膨胀散热的质子、电子气体流远远地深入到不知名粒子层的深处,气体流升到一定的高度后温度降低,又被不知名粒子层环绕地球的旋进气体流向内推动旋回磁层顶部,形成对流气体流,扩散的时候是高温的质子、电子气体流,回来的时候却不一定是质子、电子气体流,质子、电子气体在散发温度降低的时候,已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粒子。

靠近太阳一面的磁层,在太阳能强辐射的作用下,磁层圈被压缩,而在背太阳的一面却形成长长的磁尾,也就是说,在面向太阳的一面,磁层质子、电子气体流扩散对流运动受到太阳辐射的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反而扩大了质子、电子气体流的膨胀扩散对流运动,形成长长的磁尾,包压磁层的不知名粒子气体旋进流也把长长的质子、电子气体流旋进压回到磁层表面,只不过被旋进压回的质子与电子已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粒子。可以说,向外膨胀扩散形成磁尾的质子、电子气体,绝大部分并没有逃逸,而是变成其他粒子后,随着包压旋进的不知名小粒子气体流旋回磁层表面,形成对流气体流。

4、不知名小粒子层

    这一层是由比质子更小的不知名的小粒子组成,粒子小、粒子间隔大、粒子密度低,太阳能对之辐射影响小,温度很低。其下面却是温度很高的磁层,磁层温度高的质子、电子气体流向粒子小、密度低、温度低的不知名小粒子层膨胀扩散并释放热量,以质子、电子气体流的形式散热,质子电子气体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又被不知名小粒子层环绕地球的旋进气体流向内推动旋回磁层顶,形成对流气体流。因此,这一层的气体对流比较远、比较广,特别在地球背太阳的一面,这一层的下面部分发生气体对流,上面部分是平缓旋进的不知名小料子气体流。

    由于电离层与磁层的温度很高,并且温度比较稳定,从而与对之进行包压的外层形成较稳定的温度差,温度相对冷得多的不知名小粒子层旋进包压温度相对热得多的磁层而形成比较稳定的旋进包压气体流,这对于保持地球旋涡体外旋进气体流的稳定运行有很重要的作用。

5、宇宙原始气体层

    这一层主要由宇宙原始气体组成,原始气体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粒子最小、粒子之间间隔大、粒子密度很低,太阳能对之辐射影响非常小,基本不吸收热量,温度异常寒冷。在温度相对较热的不知名小粒子层的膨胀推压下,原始气体对之进行反作用推压,而形成原始气体流旋进推压里面不知名小粒子层的状态。

月亮就在这一层次之中,在原始气体旋进流的推动下,沿着其轨道环绕地球作公转运动。

(1)气体层次包压论下的月亮运动

第一、月亮自转的原因:

月亮在形成时,向周围寒冷的外空间散发热量,形成以月亮为中心的热气团向外膨胀推压周围相对较冷空气的状态,受推压的外面冷空气对之进行反作用包压,生成外周围相对较冷空气旋进流包压里面相对较热空气团的包压旋进状态,把月亮围在核心,并推动其旋转。                  

第二、月亮公转的原因:

月亮旋涡体悬浮在地球旋涡体原始气体层的旋进气流中,受到旋进气流的推动,沿其轨道环绕地球作圆周运动。

月亮公转轨道的形成是,月亮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一方面,一是月亮绕地球公转而具有向外的离心力,二是地球向外散热而形成的向外推动月亮的气体热膨胀推力,这两种力的共同作用,推动月亮向远离地球的方向运动;另一方面,月亮周围气体流作旋进运动而具有向内的压力,表现为大气压力,将月亮向地球方向压进。月亮的离心力和地球大气向外推动月亮的膨胀推力的合力同月亮受到的大气压力的力量方向相反,两种对抗力共同作用于月亮,推动其绕地球作公转运动,两种作用力作用于月球且力量相等的地方,就是月亮悬浮的点,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月亮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轨道。月亮受到的大气压力=月亮公转具有的离心力+地球的气体热膨胀向外推动月亮的推力。

第三、月亮的公转速度:

月亮的公转速度=月亮自转具有的前移速度+地球旋涡体旋进气体流对月亮的推动而得到的速度

第四、月亮在各种关系力作用下的运动***

   如***:在地球旋涡体中,太阳能的强烈辐射对月亮的公转轨道、公转速度和自转速度的影响并不大,月亮基本上环绕地球作均速公转,公转轨道呈椭圆近圆形,并且,均速自转。原因是,虽然月球受到太阳能的各种强烈辐射力推动,但是,由于受到地球旋涡体的原始气体层旋进气流对太阳能辐射的影响,还有月亮本身气体层对太阳能辐射的缓冲作用,使太阳能的各种辐射对月亮的推动作用力不大,对月亮的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造成的影响也不大,而推动月亮运动的主要力量来自地球旋涡体内部冷热气体的力量对抗,即地球的热气体膨胀推力向外推动月亮和地球旋涡体包压气体流旋进形成的大气压力向内推压月亮,(正如,在地球上,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不能使旗杆上的红旗飘动,而风能让红旗飘动),月亮基本上均速环绕地球公转,在各个位置的运动速度基本不变,公转的轨道基本不变,自转速度也基本不变。

以上是地球旋涡体气体层次包压论下的月亮运动情况,其运动形式基本符合月亮的实际运动情况。

(2)万有引力论下的月亮运动

月亮自转的原因:月亮为什么自转,万有引力论无法解释。

月亮公转的轨道:根据万有引力论,太阳对太阳系的一切物体都存在强大的引力,太阳对地球和月亮也存在强大的引力,月亮应该脱离地球而飞向太阳;就算太阳与月球之间的引力没有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大,月球仍不能脱离地球的引力飞向太阳,在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万有引力的互相作用中,月亮绕地球的公转运动将如下***所示:

如***,当月亮处于a点时,月亮受到太阳和地球的力向相同的吸引力,两个力的合力吸引月亮,月亮受到的引力=太阳对月亮的引力+地球对月亮的引力,此时,月亮受到的吸引力最强,其位置距离地球最近;当月亮处于b点时,月亮受到太阳与地球的力向相反的吸引力,引力相消,月亮受到的引力=地球对月亮的引力-太阳对月亮的引力,此时,月亮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最弱,其位置距离地球最远。月亮公转轨道应如***所示,顺太阳和地球一线,呈长扁椭圆形。

月亮公转的速度不是均速的。从月亮、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引力关系的情况看,月亮从a点到b点运动过程中,太阳对月亮的引力是顺向牵引,月球的公转速度将从慢到快发生变化;月亮从b点到a点运动过程中,太阳对月亮的引力是逆向牵引,公转速度将从快到慢发生变化。

月亮自转的速度也不是均速的。月亮从a点到b点运动过程中,太阳对月亮的引力是顺向牵引,其自转速度将从慢到快发生变化;从b点到a点运动过程中,太阳对月亮的引力是逆向牵引,其自转速度将从快到慢发生变化。

以上是万有引力论下的月亮应该进行的运动形式,这种运动形式与月亮的实际运动情况不相符合,由此可以推出,万有引力论是错误的,星球之间根本不存在万有引力。

四、电离层和磁层的作用

电离层和磁层的产生,是太阳能辐射电离原子气体层的原子和原子核气体的结果。太阳能各种辐射的作用,使包压地球的原子气体层的原子和原子核发生电离,形成厚厚的带电离子层次,像是给地球与其外的气体包了一层厚厚的有高度弹性的热胶皮,这两个带电的离子层次就像富于弹性的热胶皮一样保护着地球,使地球的各种物质运动和变化能够长期有序和稳定地进行。

电离层与磁层的具体作用:

第一、对内部的作用:a、这两个厚厚的带电离子层温度很高,就像厚厚的富于弹性的热胶皮,包裹着分子气体层,对分子气体层有保护的作用,温度很高的电离子层不仅向外层空间散发热量,也向内层的分子气体层散发热量,它向内层的分子气体层散发热量,向内膨胀推压,阻止了分子气体粒子向外宇宙空间逃逸,保持了地球分子大气数量的长期稳定,也保持地球低层大气厚度的长期稳定;b、厚厚的电离层和磁层,阻止了太阳能对地球及其低层大气的各种强烈的短波辐射,避免了地球低层大气受到太阳强烈辐射的破坏,保证了地球低层大气稳定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保证了地球气候变化的稳定性、有序性和规律性;c、厚厚的相对高热的电离层和磁层,也阻止了异常寒冷的外宇宙旋进气体流对地球低层大气层的推进,大大减少了地球热能的耗散,保证了地球温度的长期稳定,对地球气候变化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对外部的作用:a、温度保持相对稳定高热的电离层和磁层,使这一层与对之进行包压的外层(不知名小粒子气体层)的很高的和稳定的温度差,高温的电离层和磁层向低温的对之包压的外层进行较激烈的膨胀散热(表现为的离子气体对流),外层受推压的气体也对之进行较激烈的反作用包压,从而加强了外层旋进气体流的旋进包压状态,对保持地球旋涡体的气体包压旋进流的稳定以致整个地球旋涡体的稳定;b、不知名小粒子气体层的气体粒子小,温度低,磁层温度高得多的离子气体流能够远远深入到不知名小粒子层中进行膨胀散热,形成很宽广的离了气体对流面。外层为包压这个气体对流面也形成了更为宽广的气体旋进流面,产生宽广的原始气体旋进气流层,这对整个地球旋涡体的形成和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五、地球旋涡体的气体包压层次的特征

以下是地球旋涡体的气体包压层次的一些具体特征:

大气物质密度:从地球表面到地球旋涡体边缘,基本上由大到小递减排列;

大气物质粒子质量:从地球表面到地球旋涡体边缘,基本上由大到小递减排列;

大气粒子体积:从地球表面到地球旋涡体边缘,基本上由大到小递减排列;

大气温度:从总体上说,是近地球的大气温度高,旋涡体边缘大气温度最低。虽然在平流层出现较高温度、在电离层和磁层出现高温等反常现象,也不能从整体上改变近地球大气温度高,旋涡体边缘大气温度最低的总体趋势;

大气流动方式:基本上是环绕地球作旋进运动。虽然在一些具体层次下面部分,气体作对流运动,电离层和磁层的带电离子沿地球磁力线运动,也没有改变大气环绕地球作旋进运动的整体状态;

大气旋进情况:近地球的大气旋进速度较快,远地球的大气旋进的速度较慢,从地球表面到地球旋涡体边缘,由快到慢呈递减状态;近地球的大气旋进斜度比较大,远地球的大气旋进的斜度比较小,即近地球的大气旋进较陡急,而远地球的大气旋进较平缓,从地球表面到地球旋涡体边缘,由陡急到平缓呈递减状态;

大气压力:从地球表面到地球旋涡体边缘,基本上由大到小递减排列。大气压力是由大气旋进流产生的,即外面较冷气体流旋进包压里面较热气流团并推动其旋转所具有的压力,就是大气压力;

大气浮力:从地球表面到地球旋涡体边缘,基本上由大到小递减排列。简单来说,大气浮力就是包裹地球的较热气流团向外膨胀抵御外面较冷气体旋进流而具有的向外膨胀力,换句话说,就是里面较热气流团受到外面较冷气体旋进流包压而产生的反包压作用力,形成大气浮力(参考***4)。

大气压力与大气浮力的力量差:大气压力和大气浮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它们没有一个确定的相互作用界面,从地球表面到地球旋涡体边缘的任何一点都存在并可确定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抗。虽然它们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但是,除了旋涡体边缘圈,在地球包压旋进气流体的任何一点,即从地球表面到旋涡体边缘(不包括边缘圈)的所有区域的任何一个点,大气压力都大于大气浮力。在地球旋涡体边缘圈,大气压力等于大气浮力。距离地球表面越近,大气压力与大气浮力的力量差越大,距离地球表面越远,大气压力与大气浮力的力量差越小,即从地球表面到地球旋涡体边缘,大气压力与大气浮力之差呈递减状态,在地球表面,大气压力远大于大气浮力,因此,相同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其重力最大,在地球旋涡体边缘,其重力最小,甚至没有重力。

出现大气压力与大气浮力的力量差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在地球旋涡体包压旋进气流体的任何一点,大气压力大于大气浮力,因为,大气压力在外面属聚拢包压,施力较集中(聚力),而大气浮力在里面属扇面(拱面)膨胀,施力都较分散(散力);另一方面,大气的整体旋进形成巨大的旋进气流,气流的压力总是大于逆该气流的反作用力,气流的压力如同大气压力,逆气流的反作用力如同大气浮力,因此,大气压力总是大于大气浮力。当然,在特殊情况,在局部地区,产生大气对流的地方,大气浮力也有大于大气压力的时候,但是,不会改变大气压力大于大气浮力的总体状况。

六、结语 

地球旋涡体是由不同性质和质量的气体粒子从外到内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的顺序层层旋进包压,把地球包围在核心而形成的。地球旋涡体存在的基础就是冷热气体力量的对抗,表现为外面冷气流旋进包压里面热气团的状态。太阳能的强烈辐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包压地球的大气层次的物质特性,生成电离层与磁层,发生高空高温的反常现象,使地球大气层的局部地区不再严格地遵循从内到外气温由高到低递减的特征,在电离层中,气体的温度高达平均1000℃左右,并且长期较为稳定地保持这个温度状态,但这种反常情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地球大气整体的冷热气对抗的基础,在一定的程度上反而加强了这种冷热气流对抗的状态,使外层冷气流旋进包压内层相对热气团的运动更能稳定地进行。也就是说,电离层和磁层的等离子体在高空的相对高温状态并没有改变这种总体趋势情况,即近地面大气压力、温度、密度大,而远地面大气压力、温度、密度小的总体状态,没有破坏地球旋涡体气体包压旋进流的运动,它们的存在,加大了这一层与外面气体包压层的温度差,加强了气体包压旋进流的运动,从而也加强了地球旋涡体的稳定。因此,太阳的存在,保持了地球旋涡体的长期稳定,延缓了地球的衰老,对延长地球的生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韦青松,《星球物质层次包压论》,见《科学中国人》2010年第04期

[2] 朱栋培等著,《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年7月

地球的力量篇10

[中***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94-01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小学排球训练方面总结了一套系统的“量化”训练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排球的基本技术与量化训练

1.垫球。垫球可以分为自垫和对垫。自垫训练时,可将训练进行“量化”,用量作为衡量的标准,分为四个阶段:(1)学生握手方式正确,能连续向上垫球20次左右;(2)学生垫球手型基本定型,能连续向上垫球50次左右;(3)学生的垫球手型完全定型,能连续垫球100次以上;(4)学生熟练掌握双手垫球动作,能连续垫球200次以上,完全达到熟练化、自动化程度。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对墙进行垫球练习,量化为100次。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垫球练习,量化为200次。这样,学生的控球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对球的空间感也会明显增强。对垫训练时,要求学生要做到:双膝微屈、身体稍前倾,以便身体能快速移动。同时,眼睛要始终盯着球,要根据球的运动轨迹很快做出判断和反应。对垫可分为两人对垫和多人对垫,两人对垫相对简单一些,要能够连续对垫50次以上;多人对垫相对难一些,需要靠队员间的默契程度,也要求对垫50次以上。

2.发球。发球分为抛球和击打两部分。在练习击打时,要求学生用右手的虎口位置将球向前上方击打出去。抛球发球时,要求学生面对球网,左手将球平稳地抛至右前上方,右手掌自然张开,以全手掌击打球的后下部,手臂要尽量伸直,手掌和手腕要有一个明显的推压动作。击球后,迅速进场比赛。

3.规则的讲解与运用。训练时,要让学生熟悉排球的比赛规则,如发球位置的轮换、三次垫球过网、触网过中线、出界及裁判手势等内容并进行模拟演练,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训练方法

1.三年级――入门训练。三年级学生主要训练垫球。以提高自我控球能力、球的方位判断能力、身体的灵活移动能力。在垫球时要注意保持训练手段的多样化,确保学生的练习兴趣。三年级学生的垫球要从基础开始,当学生垫球基本娴熟后再增加难度,可以让他们在规定范围内自垫、一边走一边垫、对着墙垫、坐着垫、蹲着垫,还可以绕障碍物点、钻网垫,每种形式的自垫必须达到200次以上才能晋级。各种形式的自垫和加大难度的自垫是根据比赛的需要制订的。学生通过练习,提高了对球的空间位置感和控制本领。

2.四年级――强化训练。经过三年级的训练,学生垫球已经基本娴熟,并有―定的控球本领。学生进入四年级后,需要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的垫球、控球能力进一步提高,训练他们的反应、移动、配合速度。四年级的训练重点主要是提高难度对垫,促使其尽快掌握对垫本领。但在训练时仍要注意难度递增和训练形式的多样化,以保持他们的训练兴趣。训练时,当100次以上的对墙练习结束后,就可让学生进行两人对垫。对垫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提高队员球感和对球的力量、角度的控制能力。为了不断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我们要不断变化其训练方法,比如在安排学生对垫时,可让学生先自垫一两次后再把球垫给对方,对方同样要先自垫一两次后再将球垫回,依次轮流进行。这样练习,学生自垫、对垫的能力当然会得到应有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自垫、对垫中学生提高了对各种路径的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对速度快、弧度低的球的接应能力。每种形式的对垫量化标准均以100次左右为宜,并且每种形式的对垫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如,隔网对垫可以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控球的能力;快速对垫可以提高学生对球路径的预判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多人对垫能很好地解决比赛中出现的“一个个站在那儿不动,眼睁睁地看着球落地”的问题,提高队员间的默契程度等。

地球的力量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地球的力量10篇

学习

火灾逃生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火灾逃生10篇,内容包括火灾自救逃生知识摘抄,火灾逃生正确方法文案。逃生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是争取逃生时间,提高逃生率的重要办法。(1)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但着火时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2)利用室内的防

学习

合肥工大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合肥工大10篇,内容包括合肥工大附中,合肥工业大学公众号排名。

学习

施工技术员工作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施工技术员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施工技术员工作总结1000字,施工员工作总结范例大全。出色的完成一队的工作,我们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接着我们又去接手三队、四队的工作,就这样我们完成着一个又一个非常紧急的工作,保证了我们的援建项

学习

我的秘密花园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秘密花园10篇,内容包括秘密花园第1篇文章,我的秘密花园作文350字四年级十篇。建了一座秘密花园在那里我种下甜言蜜语又种下风花雪月连同忧伤也和着泪水播下月光下我独自一人在秘密花园流涟一个人感动一个人微笑一个人流

学习

描写花的诗句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花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花的诗句大全100句,描写花下美人诗句。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唐·宋之问《有所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学习

梦想照进现实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梦想照进现实10篇,内容包括梦想照进现实那一刻,让梦想照进现实感悟100字以上。梦想是什么?现实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什么决定了什么?当你的脐带被剪断,你是掉进了梦想还是掉进了现实?你从高楼坠落,你是掉进了梦想还是掉进了

学习

阳光少年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阳光少年10篇,内容包括阳光少年歌曲,阳光少年的文案。我喜欢在大草原上奔跑,喜欢对着高山大喊: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艺术品。在我的生活中。别人总喜欢称我为假小子,是的,我是,我拥有着别人没有的活力,每天都会精力充沛。我憧

学习

社区护士论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护士论文,内容包括社区护理论文范文大全,儿童护士论文范文大全集。开展灾害救护培训的方法研究。灾害医学是刚成立不久的边缘学科,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火害护理方面的书籍,只有关于灾害院前急救的教材作为参考。同时灾害不

学习

国庆诗歌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诗歌10篇,内容包括国庆诗歌,国庆的诗歌。庆国庆诗歌朗诵黑板报***片2庆国庆诗歌朗诵黑板报***片3庆国庆诗歌朗诵黑板报内容:献给亲爱的祖国祖国,您五千年的岁月,写满了数不清的纷争。一次次的不屈,一次次的战胜,勾勒出不变的

学习

学习氛围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学习氛围10篇,内容包括学生学习氛围,支部学习氛围。班级极好的学习气氛让我有了巨大的压力,正所谓没有压力哪来的动力啊。所以我把压力转化成动力。

学习

保安员工作计划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保安员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保安工作怎样写计划书,保安员工作计划和措施。一、工作目标1、认真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公司经营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公司签订的《xx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学习

禁毒教育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禁毒教育10篇,内容包括禁毒教育的简短内容,禁毒教育学习笔记。我在研究中发现,在***青少年中,涉足前“听说它能使人飘飘然,很想试试”的人占了大多数。但青少年对的这种认识并不仅仅是受到亚文化的影响,而更多的是从主流社会的

学习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0篇,内容包括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电影完整版,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有一条贺岁短信把在公司里做事的人比喻成一群爬树的猴子,往上看是屁股,往下看是笑脸。一间能看见风景的房间,就意味着少一些的屁股和多一点的笑脸

学习

踏遍青山人未老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踏遍青山人未老10篇,内容包括踏遍青山人未老对联,踏遍青山人未老不负韶华40载。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学习

女人的力量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女人的力量10篇,内容包括女性的力量例子,女性力量文章精选。《牌坊下的女人》饰佟庆,《宁为女人》饰李水晶,《美丽分贝》饰钟晴,《铁拳浪子》饰余小凯,《极度危机》饰屠法中,《黄金时代》饰叶美伦,《栀子花白兰花》饰李湘兰

学习

地球物理学10篇

阅读(63)

本文为您介绍地球物理学10篇,内容包括地球物理学方法有哪些,地球物理学概述。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4-2903国内刊号:11-2982/P邮发代号: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

学习

团队力量心得体会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团队力量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团队的力量心得体会,团队的收获及感悟。第一天的训练项目有:高空断桥、穿越电网、信任背摔、急速大挑战,晚上步行至沙巴日太草场露营,在到营地的途中,前边的人会把路况传递给后边的人,一个传一个,做

学习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六年级上,只有一个地球100字教学反思。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问题一直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讲到这一问题时,我一直采用

学习

自然力量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自然力量10篇,内容包括自然的力量知识整理,自然力量太强大。忽然,我发现自己的脚下有个大大的脚印,我想:“是谁留下那么大的脚印呀?”导游叔叔告诉我:“这是大自然的脚印呀!是因为海浪长年累月冲向礁石,使得海边的石头有了自然的痕

学习

地球的自述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地球的自述10篇,内容包括地球自述700字精选10篇,地球的自述和感悟。还有,你们乱扔垃圾的情景也处处可见。你们吃完早饭或是别的包装袋,一看,垃圾桶在那么远,不愿意走过去,就随手一扔。再看这边,一位男青年吃完雪糕的包装袋随手就

学习

地球追逐者的饕餮之旅

阅读(32)

地球追逐者们一直在这个星球上奔波,他们追逐着捕捉下所有那些瑰丽而壮美的自然景象――日食、风暴,喷发的火山和翩然起舞的蝴蝶。这些浪漫而危险的追逐,让他们感到无比畅快,就好像“与大自然有了一层特殊的关系”。地球追逐者们的又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