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分析10篇

中国环境分析篇1

关键词 影子价格;环境效率;环境效率幻觉;固定效应

中***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7)02-0069-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7.02.01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较快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在2010年世界环境绩效指数(EPI,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的排名中,中国仅得49分,居所有163个国家和地区的第121位,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已经接近上限,进一步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环境污染问题势必随着经济“掩饰”能力的减弱而集中爆发。“新常态”下如何降低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环境成本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周国梅、彭昊、曹凤中[1]指出其关键在于环境效率的本质提高。考虑各省在资源禀赋、生态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简单进行污染物量的比较不能体现不同省份污染物对其造成的经济影响,据此进行的环境效率对比可能显得有失公允且意义不大,而基于一定投入产出的影子价格弥补了相应的缺陷,突破以往用经济产出价值量与污染物实物量对比的局限,创新实际环境效率值的测度方法,并有助于更深层次分析环境效率。

1 文献综述

邱寿丰、诸大建[2]依据德国的生态指标体系,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构建适合度量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效率指标,其中二氧化硫、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环境效率的高低已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李慧娟、龙如银、兰新萍[3]将其视为循环经济可实践化及数量化的有效工具,使得环境效率的测评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效率的测算已经深入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袁鹏、王大鹏、Cheerawit Rattanapan、Marius Winter[4-7]等学者分别测算了特定国家、地区、行业以及生产工艺技术的环境效率,并分析影响因素,这对于各层面环境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袁鹏、程施[8]的研究,我国目前依然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阶段,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效率将得到有效提高。陈诗一[9]解释了中国的节能减排与工业发展是能够实现双赢的,支持环境治理能够引导环境优化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环境波特假说,再次证明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与环境具有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吕力[10]从环境公平的经济学内涵出发,论证了环境公平对社会福利的促进作用,并且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环境公平与环境效率的统一。综上所述,环境效率的提高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福利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环境效率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对环境效率现状准确了解的基础上。

环境效率测算方法较多,本文主要研究WBCSD这一量化公式。Kaoru Tone[11]运用环境效率=产生价值或提供服务/造成的环境影响,通过考察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作为测算产品和科技环境效率的分母。在针对不同的环境效率测算对象时, Dezhi Li、 Jin Zhu[12]通过对公式的变型,将其变为环境效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资源或环境代价。同时,***、石磊[13]尝试把环境影响等同于环境足迹的考量,这亦是对于环境效率测算的一种深化。Ruisheng Ng[14]在运用WBCSD公式运时,对测算的建筑工艺环境影响进行了拆分,使得环境影响能够进行分部统计。受此影响,本文引入污染物的影子价格作为环境成本分部统计的公共单位。汪慧玲[15]和袁鹏[16]分别测算了我国农业污染物和城市工业污染物的影子价格,研究污染物给经济发展和污染治理带来的环境成本,使得非期望产出具有经济性,能够进行有效的价格信息获取,袁鹏[17]利用影子价格模型测算104个地级市二氧化碳(CO2)的边际减排成本,将影子价格衔接到差异地域条件下的环境负荷,进而影响各地区环境效率水平。武春友[18]考虑到了生态承载力对于环境效率的影响,使得环境效率的测算更加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符合各地区非期望产出影子价格差异化的特征,充分展示了影子价格在测算环境效率时的优势。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引入污染物的影子价格作为环境成本的计价单位,在考虑各省在资源禀赋、生态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的前提下,能全面的衡量各种不良环境影响并予以直接总计,有助于分析环境效率内涵,改变对环境效率的盲目崇拜。通过测算环境效率幻觉,弥补单纯依赖环境效率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时的缺陷。

2 研究方法

2.1 环境负荷测算公式

随着资源和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越来越严重,我们对环境效率的研究需要与生态环境负荷以及生态承载能力联系起来,将环境效率的测算建立在环境负荷动态变化的基础上,环境负荷的动态变化直接关系到环境成本的大小及环境效率的高低。具体表现为污染物排放量和影子价格的增减,根据人类环境影响(IPAT)公式的衍生方程。

其中, I指环境负荷,在本文中即为环境成本的总价值;pi 为第i种污染物影子价格;qi为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污染物的影子价格成为连接环境负荷与环境效率的重要桥梁。影子价格为单位污染物减排的边际成本,充分反映减少排放一单位污染物会造成多少单位合意产出的损失,污染物影子价格的高低意味着其对经济发展负效应的大小,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污染物的影子价格就是污染物的货币表现形式。其测算主要依据Fre[19]提出的方法,因篇幅所限,详细内容请参阅参考文献15、16和19。

2.2 环境效率评价模型

环境效率的计算主要是涉及资源、环境和经济三方面的指标,即以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商品,且对生态环境产生最小的影响,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和谐度即为环境效率值,本文利用WBCSD提出的环境效率公式:

环境效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环境影响

其中,环境影响即为指环境负荷,则∑m[]i=1pmiqmi为第m省的总体环境成本,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则为第m个省的GDPm,EEm则为第m省的环境效率值。

2.3 环境效率幻觉评价模型

学者们的研究普遍证明: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环境效率值呈现增加趋势,但是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却显示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由此展开对环境效率真实意义的反思,自定义环境效率幻觉(Ecoefficiency illusion):人们只重视环境效率名义上的增加,却忽略了在环境效率增加时环境质量却在降低的实际情况。环境效率幻觉产生是因为经济增长的绝对值远远大于环境成本增加的绝对值,掩盖了二者在增长速率上的差距,忽略了对经济增长原因的分析,本文将环境效率幻觉阐述为环境成本增长率与经济产出增长率之间的比值关系,如式(3)所示。

当环境成本增长率高于经济产出的增长率,则环境效率幻觉大于1,属于高环境效率幻觉范围,反之,环境效率幻觉小于1,属于低环境效率幻觉范围,当然,当环境成本负增长时呈现出负环境效率幻觉,即不存在环境效率幻觉。

2.4 数据来源

我国历年《环境统计年鉴》表明:农业、生活和工业是三个主要的污染物来源。由于在计算生活污染物影子价格时对于投入要素和期望产出无法有效,故予以剔除,2011年以前《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未对各地区农业污染物进行统计,因此本文主要测算2011―2013年农业和工业污染物影子价格,并分析2011―2013年间的各省环境效率和环境效率幻觉。计算农业的污染物排放影子价格时,以农业用水、土地和农业劳动力作为投入要素,产生的非期望产出主要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期望产出为农业GDP;计算工业污染物的影子价格时,以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固定资产作为投入要素,产生的非期望产出主要有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粉尘、固体废弃物和氨氮,期望产出为第二产业GDP。各省环境效率影响因素数据来自2011―2013《中国统计年鉴》,并作出相应处理。

3 结论与分析

3.1 基于影子价格的环境负荷与环境效率

采用MATLAB软件测算非合意产出影子价格,结合IPAT以及WBCSD,得出环境负荷和环境效率(见表1)。

基于污染物影子价格的各省环境负荷逐年减小,环境效率值逐年上升,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海南等东部省份,位于我国环境效率的第一集团,当然,由于污染物较全国其他省份来说,数量非常的少,环境负荷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其环境效率同样处于一个极佳的位置,而河北、内蒙古、山西等能源大省,经济产出不高但环境负荷较重,环境效率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的位置,中部诸省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东北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其环境效率在全国处于较低的水平,西部的***、宁夏、青海等省份环境效率值远低于东中部地区。这清晰的验证了环境负荷与环境效率的反比关系,展示了降低环境成本对于提高环境效率的巨大作用。

3.2 各省环境效率幻觉值

基于上文提到的环境效率在衡量经济发展质量上的缺陷,运用式(3)得出环境效率幻觉如表2。

我国的省份环境效率幻觉值大多小于1甚至出现负值,表明大部分省份不存在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环境成本增长速度的环境效率值上升。具体分析,对于环境效率幻觉的分析,出现环境效率幻觉的省份有两种类型,一是分布在东部地区的上海、海南、江苏等东部省份,其主要原因是著力发展第三产业而导致一二产业增长缓慢或负增长,如2012年上海出现环境效率幻觉则是由于其一二产业在实质上出现了0.87%的负增长;二是内蒙古、辽宁等省份,不仅经济增长缓慢且污染负荷增长迅速。辽宁2013年出现环境效率幻觉是由于环境负荷由41.96亿元迅速增加为62.24亿元,而经济增长率不仅低于环境负荷的增长速度,甚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综合分析两表中各省环境效率以及环境效率幻觉。出现环境效率幻觉的省份由2012年的3个增加到2013年的6个,增加个数虽少,但增长幅度达到100%,直接说明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考察环境效率与环境效率的变化趋势,2013年北京、天津、山西、吉林、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山西、青海、宁夏等16个省份环境效率幻觉在降低,这16个省份中,只有青海的环境效率值由663.88下降到了597.44,其余省份的环境效率值均呈上升趋势,这些省份存在环境质量好转条件下的环境效率上升,反之,我国接近一半的省份环境效率的上升是因为经济的绝对增长率高于环境负荷增长率而成就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境质量改善。可见,单独考察环境效率以及环境效率幻觉时均不能较全面的衡量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而影响环境效率幻觉的环境成本增长速率与经济增长速率,能够为一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好的评判。只有建立在环境效率幻觉基础上的环境效率上升,才具有真正衡量经济发展的功能。

4 各省环境效率影响因素及建议

根据已有研究,影响环境效率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考虑各个省份差异较大且对环境效率(EE)有较大影响的几个指标,首先是***府规制(GR),它表现为环保投资占各省GDP的比例,***府对环境治理投资越大,表明环境规制的强度越高。其次是各省的产业结构(IS),二三产业比重高,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高,同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更深。而人均GDP(PG)的高低是判断各省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位置的最好指标,人均GDP的提高,暗示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而较高的GDP同样意味着对生态环境更大的索取,这必将影响环境效率。而进出口贸易额(IE)所占比重也是阐述外贸依存度对我国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运用STATA软件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面板回归分析,选择固定效应模型,统计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高环境效率的发展方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能力必将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经济发展质量好坏和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所以,提高环境效率,不仅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心所在,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如下:

(1)GR在全国范围内与环境效率负相关,但具体到东中西部地区,其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府规制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对环境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且东部大于中部,而西部地区却存在负效应。其主要是因为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西部发达,东中部GDP总量远大于西部地区,对于西部地区,环境规制的成本增加,虽然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和GDP的增长,但是GR在GDP中的比重加大,会降低GDP 的增长率,经济的低速发展无疑会使得环境效率降低得更快。

(2)IS在全国范围内与环境效率正相关,但具体到东中西部地区,其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产业结构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环境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西部大于中部,但是东部地区却存在着负效应。其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实质上已达到或接近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其二三产业的规模的增长会加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对比较落后,产业规模的扩大还存在着很大的规模效应,所以其产业规模与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东部地区对环境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的应该是产业质量而非产业规模。

(3)PG在全国范围内与环境效率是正相关关系。人均GDP的增加表明经济规模的扩大,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将更加注重环境质量的好坏,经济的增长对我国各地区环境效率值得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侧面反映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环境效率值总体偏低,即使粗放的经济增长依然能够促进环境效率的提高。

(4) IE在全国范围内与环境效率正相关,具体到东中西部地区,其相关性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为落后,对外贸易的继续增加对东中部地区环境效率具有消极的影响,且东部大于中部,而由于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比重较小,其增长空间还很大,对外贸易的发展将继续促进其经济的增长,故对外贸易对西部地区环境效率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要促进环境效率的增长,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东部地区加强***府规制,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外贸易依存;中部地区应加强***府规制,发展二三产业,缩小对外贸易;西部地区则减少***府规制,发展二三产业但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参考文献(Reference)

[1]周国梅,彭昊,曹凤中.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J].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2003,16(6):201-203.[ZHOU Guomei, PENG Hao, CAO Fengzhong. Circular economy and industry ecoefficiency indicator system[J]. Urban environment & urban ecology,2003,16(6):201-203.]

[2]邱寿丰,诸大建.我国生态效率指标设计及其应用[J].科学管理研究,2007, 25(1):20-24.[QIU Shoufeng, ZHU Dajian. Ecoefficiency indicators for China and their applications[J]. 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2007,25(1):20-24.]

[3]李慧娟,龙如银,兰新萍.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评价[J].资源科学,2010,32(7):1296-1300.[LI Huijuan, LONG Ruyin, LAN Xinping. Assessment for ecoefficiency of resourcebased cities[J]. Resources science,2010,32(7):1296-1300.]

[4]袁i,程施.中国城市工业环境效率测度与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31-36.[YUAN Peng, CHENG Shi. Estimate and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urban industry in China[J].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2010,31(4):31-36.]

[5]王大鹏,朱迎春.中国七大流域水环境效率动态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9):20-25.[WANG Dapeng, ZHU Yingchun. The dynamic ecoefficiency analysis of seven drainage areas of China[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21(9):20-25.]

[6]RATTANAPAN C.Development of ecoefficiency indicators for rubber glove product by material flow analysi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2,40:99-106.

[7]WINTER M.Determining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to increase the ecoefficiency of grinding process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66:644-654.

[8]袁i,程施.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库兹涅茨曲线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1(2):79-88.[YUAN Peng, CHENG Shi. Examining Kuznets curve in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China’s industry sector[J]. China industry economics,2011(2):79-88.]

[9]陈诗一.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J].经济研究,2010(3):129-143.[CHEN Shiyi. Energysave and emissionabate activity with its impact on industrial winwin development in China:2009-2049[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0(3):129-143.]

[10]吕力.论环境公平的经济学内涵及其与环境效率的关系[J].生产力研究,2004(11):17-19.[LV Li. Economics connotation of environmental equ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J]. Productivity research,2004(11):17-19.]

[11]TONE K. 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1,130:498-509.

[12]LI Dezhi, ZHU Jin. An emergy analysisbased methodology for eco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building manufacturing[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1(11):1419-1425.

[13]***,石磊.区域工业生态效率的测算方法及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18(6):121-126.[WANG Zhen, SHI Lei.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ecoefficiency analysis on regional industry[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8,18(6):121-126.]

[14]RUISHENG N, ZHIQUAN Y. A method for relative ecoefficeincy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case study of bounding technologi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5,99:320-332.

[15]汪慧玲.中国农业污染物影子价格及其污染成本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4(5):40-48.[WANG Huiling. Shadow prices and pollution costs in Chinese agriculture[J].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4,54(5):40-48.]

[16]袁鹏,程施.我国工业污染物的影子价格估计[J],统计研究,2011(9):66-73[YUAN Peng, CHENG Shi. Estimating shadow pricing of industrial pollutions in China[J]. Statistical research, 2011(9):66-73.]

[17]魏楚.中国城市CO2边际减排成本及其影响因素[J].世界经济,2014(7):115-141.[WEI Chu. China urban CO2 marginal abatement cos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J].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2014(7):115-141.]

中国环境分析篇2

关键词:环境关系;环境社会主体;环境污染;农村;博弈论

Abstract:The environmental relations are benefit relation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social main bodies,the occurre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right infringement is main manifestation of the unbalanced environmental relations.The progres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 game process between environmental main bodies.There are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me between environmental main bodies in China’s countryside,as a result,the analysis of micro-mechanism of China’s rural environmental infringement can accurately master the essence of China’s rural environmental imbalance.The conclusion is that,in order to chang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ditions in China’s countryside,the weak status of China’s rural inhabitants in the gaming process must be changed to form a benign restriction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relations so that China’s rural environmental relations can develop from imbalance to harmony.

Key words:environmental relations;environmental social main body;environmental polluted countryside;Game Theory

一、引言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然基础和主要目标之一,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在环境资源利用上所形成的环境关系的和谐。环境关系是指建立在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核心和实质是在环境资源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以及由人组成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1];环境关系是以社会作为背景运行的,由于人与人在社会中的经济、***治地位的不同会导致在环境资源利用能力上的差别,因此环境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个人及其由个人组成的组织、集团在社会关系链条中所处的位置;环境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利益是环境主体之间进行环境利用的动力[2],是分析环境关系的细胞,因为有了利益才会有各个环境主体之间的对抗与合作。环境主体可以分为自然主体和社会主体,环境关系中的主体是环境社会主体,主要包括环境资源的使用者、受害者和管理者。中国农村环境关系主体主要有污染企业、地方***府、农村居民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环境关系运行主要是环境社会主体以利益为动力、以环境权利为内容所进行的博弈过程,一般以环境关系失衡和和谐为表现形式。

环境关系失衡会引起环境侵权的发生,而环境关系失衡实际上是环境关系中有一方主体环境维权得不到实现,因此环境侵权是环境污染主体、受害者和***府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在博弈过程中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根据公民环境权理论[3],环境侵权可以分为污染预防阶段和污染侵害阶段,如果在污染预防阶段公民就能顺利维权,污染侵害就根本不可能发生。而在现实中,中国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就要考查中国农村环境侵权的发生机理有什么特点、在侵权过程中地方***府、污染企业和农村居民的行为受哪些因素制约、这些主体有哪些路径可以选择以及这些主体经常会选择哪些路径等问题,本文主要围绕这些问题逐步进行分析。

二、环境关系主体间博弈的一般分析

环境侵权发生的两个阶段中的第一阶段即污染预防阶段,进入博弈局势的主体主要是居民、企业和地方***府,这个阶段居民主要是通过行***诉讼的方式与地方***府进行博弈,通过听证等形式对企业的建设规划合理与否进行博弈;第二个阶段即污染侵害阶段,进入博弈局势的主体主要是污染企业和居民,这个阶段居民主要是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与企业进行博弈[4]。

(一)污染预防阶段的居民、企业和地方***府之间的博弈

博弈的假设前提:所引进的项目都有一定的污染发生;地方***府对项目潜在的污染危害信息非常清楚;居民对项目潜在的污染危害信息也非常清楚;潜在的受害者能够参与到项目引进中来;地方***府是项目审批和引进的管理者;***府对潜在受害者的意见给予认可。

1.地方***府和居民之间的博弈

在项目引进的初期,居民可以通过行***诉讼预防污染的发生。本文把诉讼过程中的地方***府行为选择模式简化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

第二,当居民的诉讼成本大于受害或者潜在的受害成本时,居民会选择不诉讼,地方***府有选择不作为的可能,但是它也许会由于自律而进行作为。

2.居民和企业之间的博弈

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环境质量的收益和居民因为环境污染而带来的损失需要讨论一下,因为这里有几个重要假设:对一般人来说环境质量是正常物品,因此收入增加时,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也增加;不同的收入的人们的效用函数是近似的;环境质量的价格是固定的[5]。有了这几个假设,关于环境质量的收益和污染带来的环境损失的比较才会在同一个效用水平上[6]。

(二)环境污染侵害阶段的地方***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博弈

环境侵害阶段主体间博弈的假设前提:环境资源属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因此,就必须由***府来代表全体公民行使产权主体职责,对环境进行管理;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府与企业在环境污染监督上的信息不对称;受害居民的行为受诉讼成本和诉讼收益所得决定;***府对环境污染的监督通过同级环保部门进行贯彻,并且同级环保部门能够完全按照***府的要求完成污染监督的职能。

1.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博弈

(三)影响环境主体行为的因素

通过一般博弈分析可以看出:(1)在污染预防阶段,假设成立的情况下,***府作为与居民诉讼的成本有关,诉讼成本高于潜在损失时,居民一般选择不诉讼,地方***府的作为只能靠自律;诉讼成本低于潜在损失时,居民一般选择诉讼,如果地方***府特别注意环境质量,它会选择作为,如果地方***府不注意环境质量,它会选择不作为;居民与企业的博弈主要取决于居民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建设项目带来污染损失与经济收入的对比。(2)在污染侵害阶段,假设成立的情况下,居民是否选择诉讼取决于诉讼成本高低、诉讼成功后的收益和诉讼是否能够胜诉;企业对污染的治理取决于***府监督的成本和居民诉讼的成功与否及诉讼所需赔偿的金额;***府监督取决于***府监督成本、污染治理的成本、居民得到补偿的多少和对企业罚款的多少。

三、中国农村环境关系主体间的博弈

(一)中国农村环境关系主体间博弈的特点

第一,博弈主体的地位不对等。由于地方***府拥有强大的***治资源、企业拥有强大的经济资源,而中国农村居民由于历史、制度的原因经济收入微薄,***治表达路径和能力有限[7],因此博弈主体之间不是一种平等的博弈,这种博弈不利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博弈主体。

第二,博弈主体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污染企业在信息方面具有优势;***府对污染信息的拥有次之,所以***府在监督上要付出很大的成本;而农村居民对污染信息的拥有最为少。因此这种博弈是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下进行的。

第三,博弈过程中***府和企业很容易形成合作。由于目前中国的***治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弊端,使地方***府做到中立很难[8],并且地方***府和企业会产生合作,并成为利益共同体。这样强大的两个集团的合作使农村居民很可能无法进入博弈局势而被排除在外。

(二)污染预防阶段居民和地方***府、企业之间的博弈

在前面分析污染预防阶段的潜在受害居民与***府之间的博弈几个假设中,第三个假设和第四个假设前提在中国农村的现实中基本上不存在。在博弈论中,信息的拥有情况决定了双方的行为选择战略空间。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当一方参与人拥有更多信息时,这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9]。同时由于信息的缺乏,一方很可能会选择不利于甚至是有害于自己的战略空间[10]。在中国农村环境污染预防阶段,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农村居民根本不可能做出合理的选择,不能及时地维护自己的环境权利。因此在污染预防阶段由于环境信息的不公开,导致农村居民被排除在污染预防之外,只能被动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而在企业与居民的关于企业创建的博弈的分析中,首先是信息的不对称,居民根本不知道企业的环境影响;再者是居民的意见对***府审批企业的决策影响较小;第三,在对污染损害不知情的情路况的下,农村居民强烈的摆脱贫困的愿望会使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摆脱贫困,增加收入。因此这一阶段农村居民是被动的,他们只能被动地进入污染侵害阶段。

(三)污染侵害阶段地方***府、受害居民和企业之间的博弈

1.***府中立时的博弈局势

第一,地方***府与企业之间由博弈变成了合作[13],在很多落后地区地方***府官员为了***绩考核,不惜以污染当地的环境为代价引进污染项目,这时地方***府与企业已经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二者已经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各取所需。当农村居民进行环境维权时,他们会联合在一起对农村居民进行百般阻挠,使农村居民环境维权没有任何希望。这时就不存在地方***府与污染企业的博弈问题,就直接进入到地方***府、污染企业与农村居民的博弈局势。

四、结论与对策

通过博弈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农村环境关系失衡的本质是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失衡,其主要表现是农村居民的环境维权失利,使中国农村居民在污染预防阶段维权缺位、污染侵害阶段维权地位微弱,因此中国农村环境污染态势仍在加剧。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整个中国生态环境的转变,所以要从根本上实现中国生态环境的转变,就必须协调农村环境关系。协调农村环境关系的关键就是改变这种不平等博弈的局势,就是使农村居民在污染预防阶段能够参与建设项目的决策,在污染侵害阶段能够得到相应的赔偿,形成作用于污染企业和地方***府的压力机制;运用综合手段形成企业实现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双赢的内部动力机制[14];以规则制度形成规范企业污染行为的外部约束机制;培育农村社会中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形成监督企业和地方***府的社会制约机制;从而以综合机制的运行形成良性的农村环境关系制衡机制。这样才能够实现中国农村环境关系的和谐,以此来实现中国生态环境的转变、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中国社会的全面和谐。

参考文献

[1] 苏宏章.利益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2] 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蔡守秋.环境权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1982(3).

[4] 罗伯特·吉本斯著.博弈论基础[M].高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 威廉J鲍莫尔,华莱士奥茨.环境经济理论与***策设计[M].严旭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6] Asch,Peter,Joseph J Seneca.Some Evid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ir Quality[J].Land Economics,1978,54(3).

[7] 陆学艺.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3).

[8] 杨小凯.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9] 肯尼思·阿罗.信息经济学[M].何宝玉,姜忠孝,刘永强.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0] Anderson,Norman Henry.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Theory[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1.

[11] 成金华,吴巧生.中国环境***策的***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评论,2005(3):12-27.

[12] 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M].严旭阳.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中国环境分析篇3

一、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成本转移理论

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世界环境问题的逐渐恶化,对贸易与环境关系问题的研究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环保浪潮的不断高涨,学术界出现了研究该问题的热潮,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从贸易自由化与环境的角度来看,Copeland 和Taylor(1994)以南北贸易模型为基础,得出结论: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在国际间的传递,使得南方国家污染工业规模扩大,而北方国家清洁产业增加,贸易自由化减轻了北方国家的环境污染却加重了南方国家的环境污染;Esty 和Geradin (1997) 指出,经济一体化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环境避难所,这是因为某些国家实施的低环境标准和松弛的环境管制措施对该国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能起到推进作用。Roldan 和 Joan Martinez-Alier(2001)提出了“环境成本转移说”,指出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而这类产品进行国际贸易时会产生环境成本的转移。

现实中环境成本通常是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更多地是从事污染密集行业的生产,出口的多是资源消耗型产品,对出口国的环境污染严重,社会成本代价很大;而发达国家则更多地通过进口发展中国家的这些产品,把污染物以自由贸易的形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结果改善了本国的环境质量,却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环境的恶化。Robinson早在1988年就发现:美国的污染控制计划已经引起了美国贸易模式的变化,即通过进口更多资源消耗型产品,从而减少对国内自然资源的消费,也减少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因此,环境成本的转移理论表明自由贸易增加了发达国家在环境方面的福利,却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环境方面的福利。

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生产污染密集型的产品在进行国际贸易定价时,生产厂商往往采取成本导向定价,即产品价格=成本+利润。其中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环境成本属于变动成本,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E=E0+E1,其中,E0是环境要素价格,它的大小直接受到环境要素禀赋的影响;E1是外部成本,即用于治理生产过程中污染的费用,它的大小主要受到一国环境***策的影响。现实中,发展中国家作为初级产品和污染型行业生产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为了促进出口以及吸引外来投资,国内通常采取比较低的环境标准和宽松的环境管制。这样,对于该国的厂商,在宽松的环境制度下,需要承担的E1很小甚至为零。这部分成本远小于治理产品带来污染的费用,厂商的总成本较低,在利润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也较低,从而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发达国家在消费这些初级产品和污染密集型生产产品的同时,其环境成本却由发展中国家来承担,即环境成本便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从根本上讲,“环境成本转移”源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特殊贸易结构。受生产力水平差距的影响,发展中国家通常出口污染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的生产,产品以获取自身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而发达国家通过进口这些产品有效限制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实际情况表明,现在第三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形成了专业化开采自然资源的贸易结构。尽管这种国际分工可以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短期的利益,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发展中国家不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而且依靠污染密集、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所带来的不可持续性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因此,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决定贸易结构和产业布局时,应该将环境目标充分考虑进去,把环境因素纳入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体系之中,从而在国际贸易中避免发达国家的“环境成本转移”和自身经济的“贫困性增长”。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环境成本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发展模式,加大出口力度来拉动经济增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721.48亿美元,至2006年末,进出口总额已升为17604.0亿美元,为我国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伴随的却是严重的污染问题,我国对外贸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协调问题日渐突出。

要分析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首先要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情况。至2004年末,我国贸易规模排名已经上升至世界第三位,其中工业制成品在贸易出口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1997-2006这十年间,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一直占我国贸易出口总额的85%以上,2001年以来一直占90%以上。

问题在于,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主要集中于污染密集型的生产行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金属冶炼及制品业、化学工业、采掘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这六个行业产品的出口额之和占工业总出口比重近十年基本都在80%以上(参阅表1)。由表1可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纺织业产品,是我国出口产品的绝对主体,二者之和在工业品出口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这些污染密集的工业产品生产和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了我国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上升。***1表明我国的出口增长与工业总产值、工业三废排放的增长有紧密的联系,大体上它们增长的趋势是一致的,这反映出发达国家通过贸易向我国转移越来越多的环境成本。

国际贸易中的进口和出口是双向的,环境成本转移也是双向的,一国进口污染行业的生产产品可以把环境成本转移到国外,为出口而生产这类产品则使环境成本转移到国内。对于某一污染行业的产品,假设各国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带来的污染相同,则一国环境成本转移的程度与污染行业产品进出口额的比值相关:若一定时间内该行业出口大于进口,则说明该行业将环境成本更多的留在了国内。也就是对于污染密集型行业的产品,若进口/出口>1,则该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对该国环境有益;若进口/出口<1,则该部门的进出口贸易对该国环境不利。表2表示的是我国最主要的6个工业行业的进出口额的比值。

从表2中可以看出,近十年以来,我国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采掘业两个行业产品的进出口总额之比始终大于1,特别是采掘业2006年的比值是1997年比值的3倍多,这两个行业的比值反映出,我国在这两个行业的贸易中是向贸易伙伴国转移更多的环境成本。纺织业和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两个部门比值始终小于1,特别是纺织业,2006年比1997年比值下降了1倍多,这反映了在这两个行业的贸易中是贸易伙伴国向我国转移了更多的环境成本。而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冶炼及制品业进出口额比值有一个下降的过程,说明这两个行业存在贸易伙伴国向我国转移环境成本的趋势,尤其是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在2004年以后从之前的大于1变成小于1,说明占据我国工业出口近50%的行业被贸易伙伴国转移了环境成本。

三、结论及***策建议

1、控制污染密集、资源密集行业的产品出口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施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发展模式,“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我国不得不采取较低的环境标准,从事大量污染密集、资源密集行业的产品生产,出口以污染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的生产产品为主。而发达国家利用生产力的优势,大量生产和出口清洁型的高新技术产品及服务等高附加值产品。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这种贸易格局,是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到我国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应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思路,转而寻求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平衡,尤其是调整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贸易,适当控制该类行业产品的出口规模,特别是对某些技术含量低、污染密集的纺织品、低端机械制品要控制出口。这样做不但可以减少贸易摩擦,更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轻我国环境成本负担。

2、计算资源环境成本并纳入商品总成本

计算资源环境成本,并把资源环境成本计入出口商品价格内,坚决改变我国长期以来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局面。对此,可以向出口的资源密集、污染密集型的生产产品加征出口税,迫使出口企业提高出口商品价格。这种出口税的征收导致出口价格提高,在短期内会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出口可能会因此减少,但从长远看,有利于国家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并有利于扭转贸易条件逐渐恶化的趋势。

向生产资源密集、污染密集型的产品加征出口税,在税收的量上应该相当于生产这些商品的资源环境成本。否则,如果税收太低则可能达不到征税的***策目标。例如,从2004年1月到2007年底,我国针对钢材产品的出口关税调整了不下十次,从2003年的我国钢材出口退税率15%到如今最高征收25%的关税,但其间钢材出口却屡创新高,从2003年的712万吨,到2004年的1452万吨、2005年的2052万吨、2006年的4304万吨,到2007年更是上升到6264万吨。这表明上述征出口税的力度不够,还有进一步上调的空间和必要。

3、适度提高我国环境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被我国较低的环境标准所吸引,大举进入我国污染密集型行业集中的第二产业。1992年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为110.05亿美元,2006年末已上升到了630亿美元,其中近70%的资金流进了我国污染密集型行业集中的第二产业,对我国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加剧了发达国家向我国环境成本转移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当适度提高环境标准,有选择地引进那些技术含量高、管理先进的外国直接投资企业,把外国直接投资引到自然资源消耗少和污染排放少的产业,引到高新技术行业、服务行业及其他无污染行业。对污染严重的行业,应提高外资准入门槛,减小外资企业产生的环境破坏性。

参考文献:

[1]叶汝求等.环境与贸易[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吴蕾,吴国蔚. 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2).

[3]吴易明.环境经济***策对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7(8).

[4]马丽,刘卫东,刘毅. 外商投资与国际贸易对中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3(9).

[5]傅京燕.环境成本转移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财经,2006(6) .

中国环境分析篇4

摘 要 2009年11月25日***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中提到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中国旅游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经营环境的简要分析,明确我国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旅游企业 经营环境 SWOT 发展趋势

一、旅游企业经营环境的SWOT分析

SWOT是系统分析的常用方法,S指的是strengths(优势),W指的是weaknesses(弱势),O指的是Opportunities(机遇),T指的是Threats(挑战)。运用SWOT法系统分析旅游企业的发展环境,有助于我国旅游企业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一)优势

旅游业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发展更自主。与新兴产业相比,发育更健康。回顾和对比上世纪90年代末明确的各个“经济增长点”的发展状况,可以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较好的参照系。总体来说,旅游、汽车、房地产、电子信息这些“新经济增长点”,尽管在发展中都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旅游业的问题几乎都是内部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压力,外部压力比其他行业要小得多。另外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中国***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府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强化了中国作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二)劣势

中国旅游企业的发展劣势主要表现在服务上。不仅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有差距,营销体系、***策体系也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这需要***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以及旅游企业共同努力,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包括高级、中级、初级管理人员以及普通服务人员。

(三)机会

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战略性地位的确立。发展旅游业现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消费不足、服务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仅为48.6%。因此,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将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获得充裕的发展空间。

2.***府主导作用愈来愈突出。早在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远景目标》中,旅游业就被确定为第三产业中积极发展的国民经济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2009年底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产业地位更加明确。各地方***府也已陆续出台一系列促进旅游发展的***策,为旅游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3.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国内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扩大内需的***策,积极的财******策,都将促进旅游业发展。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这是世界旅游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等基础建设速度加快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国旅游业将出现新一轮的发展,在未来5至10年内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

(四)威胁

1.外资旅游企业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旅游企业带来很大的挑战。饭店、旅行社企业都应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强品牌经营,建立起能与国际品牌竞争的本土知名品牌。

2.旅游环境恶化,资源环境保护不足。我国正面临新一轮的旅游资源开潮,对旅游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扩大。但由于缺乏对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和内涵的准确把握,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旅游资源的降级,一些生态旅游资源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而面临耗竭。

二、中国旅游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未来我国旅游企业发展趋势较为显著地表现在以下方面:

1.突出个性化服务的提供。随着旅游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旅游企业将更加注重细分市场的研究及个性化服务、定制化服务的提供。比如:自助旅游尤其是自驾车旅游渐成时尚,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都应针对这一日益庞大的市场逐步完善服务;国内及国际性的商务考察旅游也越来越突出,全国全年的商务旅游人次在1.2亿人次左右。无论是旅行社还是其他旅游企业都会重视商务旅游市场,加强商务设施、会展服务等的提供。

2.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指导理念。自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各行各业都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体现可持续理念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旅游者及旅游企业的推崇。全球气候恶化使得“低碳经济”成为潮流。“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新概念、新***策应运而生。顺应这种趋势,低碳旅游已经出现并将日益受到重视。各旅游企业在产品及服务的提供、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能源节约,更加注重对旅游者消费安全方面的考虑。

3.旅游企业经营手段科技化趋势明显。旅游资源开发的高科技化、旅游服务的高科技化及旅游消费的电子化趋向越来越明显。

中国环境分析篇5

关键词: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运行环境

中***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092-02

一、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及其效应分析

(一)经理股票期权的概念

经理股票期权是将股票期权这一概念借用到企业管理中而形成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其实质是一种不用付出期权费用的看涨股票期权,是公司所有者给予经营者在约定的期限内享有以某一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权利,这种股票期权是公司内部制定的面向高级管理人员等特定人选的期权费用为零且不可转让的股票期权。

ESO激励是基于以下逻辑思路:股东给经理人提供期权激励―经理人更积极工作―公司业绩不断攀升―股票价格上扬、股东利益增加―经营者行使期权获得收益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由此,公司价值最大化成为股东和经理人员的共同目标,经理股票期权也成为一种激励经营者与企业的长期发展共存共荣的机制。

(二)实施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效应分析

1.正面效应。(1)利于解决问题,减少企业的现金支出。经理股票期权是一种非现金的激励方式,在该制度下,经营者拥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并承担相应的风险,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和行为选择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构造出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从而能用较少的激励支出换取成本更大的节约,也为企业节约大量营运资金,改善财务状况。(2)利于形成开放式股权结构,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经理股票期权制度可以比较客观地体现人才的人力资本价值,能使经营者有一种事业上的成就感;同时,经理股票期权一般附加严格限制条件,规定在授予后的一定时期内逐步行使。经理人若在上述限制期内离开公司,则丧失剩余的期权,由此加大了离职的机会成本,利于优秀人才的稳定。

2.负面效应。(1)产生逐利欲望,导致企业利润失真。实行经理股票期权能够直接地把经理人员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但也能间接地把经理人员利益和股价上涨联系在一起,可能刺激经理人员不顾一切追求股价在短期内的上涨,造成股票价格失真,增加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2)对上市公司原有股东权益产生稀释。这种稀释包括三个方面:1)每股收益的稀释;2)股票市场价值的稀释;3)控制权的稀释,稀释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起股价的调整并引发下跌。

二、影响经理股票期权运行效应的环境因素分析

经理股票期权运行环境是指在实施经理股票期权过程中影响其实施有效性和公正性的综合条件,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如果这些环境因素没有完全具备或成熟,会直接影响经理股票期权的实施效果,甚至可能对其产生制约或出现负面效应。

1.外部环境,指企业以外的宏观环境状况,包括股票市场、经理人市场、法律法规等三大要素。(1)股票市场。经理股票期权是以公司股价作为参照系数,所以其实施的效果是与股票市场本身是否有效紧密相关的。美国经济学家珐玛在1970年对股市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后认为,有效市场是指股市价格总能充分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市场有效性依其强弱程度可分为弱势有效市场、半强势有效市场和强势有效市场三种情形。(2)经理人市场。经理人市场的实质是企业家的竞争选拔机制,通过经理人才市场,使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由市场来配置,让真正有管理才能的人来管理企业并实行激励,唯有如此经理股票期权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3)法律体系。经理股票期权的具体实施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问题,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税法、会计准则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经理股票期权的可行性与实施效果。

2.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等两大要素。(1)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董事会和管理阶层提供了适当的激励机制去追求符合公司和股东利益的目标,并能发挥监督、激励公司更加有效利用资源的作用。(2)业绩评价体系。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客观、公正地考评是顺利实施经理股票期权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经理股票期权制度建立在对经营者的评价体系之上,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是经理股票期权顺利执行的保证。

三、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在中国的运行环境分析

经理股票期权是一项专业性、规范性很强的制度,其顺利实施需要相配套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中国目前尚不完全具备实施经理股票期权的条件,存在着诸多实施环境方面的障碍。

(一)资本市场方面的障碍――证券市场的弱有效性

健康成熟的证券市场是经理股票期权激励作用实施的必要的客观环境。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属于有效性非常弱的市场,存在不少影响股票价格的“噪音”:如交易市场中投机性较高,股价与上市公司的预期盈利脱离了关系,往往很难反映公司的经营质量和业务成长性。这使得证券市场丧失了对经理人员的评价功能,“经理股票期权”在执行中易被扭曲,极大地削弱了经理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同时,股市法规不健全、监管不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和市场传导机制不完善,中介机构的***性和客观公正性不强,上市公司和证券经营者违法违规、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在这种条件下,简单地实施经理股票期权制度,很容易诱发经理人员新的道德风险,背离了经理股票期权激励的初衷。

(二)法律环境方面的障碍――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位

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以减少在实践中的不规范性。但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缺乏实施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有关规定,一些已有的规定又恰恰限制着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贯彻。尽管国家对于股权激励给予了明确的***策支持,但到目前为止,除了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认股权试点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以外,中国还没有一套全国性的规范经营者持股的制度。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推行在中国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策指导,尤其是一些“敏感”区域,使经理股票期权的实施障碍重重。

(三)公司治理方面的障碍――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1.国有股虚置,“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内部人控制,实质上是指法人治理结构中“所有者缺位”和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不匹配而产生的经营者群体侵占所有者利益的行为。目前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权占绝对的控股地位,国有股权的有效持股主体缺位,致使国有股虚置,国有股权没有形成人格化的主体,大股东对企业的监控机制难以建立,这种制度的缺陷容易衍生经营者道德风险,产生“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

2.内部监管不规范,缺乏约束机制。企业内部监管是否规范是能否有效而公正地实施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重要因素。国外,一般通过三个途径来建立内部监管制度:***董事制度、***监事制度、***薪酬委员会制度。目前中国现行的公司内部监管混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没有明晰的产权边界,“三会”不能进行相互制衡,经理们可以通过操纵股票期权授予和消息公布的时间而轻松获利,甚至通过自我定薪、自我激励,侵犯股东利益,使得经理股票期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产生非公现象,导致反向激励,为此必须加强和健全企业内部监管制度。

(四)经理市场方面的障碍――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

经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是实行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中国经理人的选拔还是以行***任命为主,其经营能力值得怀疑;同时,中国尚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不仅流动困难而且经理人员的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得不到惩罚,其直接后果是,企业无处选择合适的经理人才,也难以对在职经理形成“就职替代压力”和有效监督。

(五)业绩评价方面的障碍――缺乏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

经理股票期权制度是建立在对经理人员的评价体系之上,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应该是全方位的,应包括经营成果、经营过程、财务指标和管理指标等。目前,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健全,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企业经营者的股票收入与公司业绩不符,使激励手段变成福利,经理股票期权制度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中国大量国有企业处于传统行业,国家初期投入资本巨大,发挥至今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资本增值速度慢,人力资本作用没有完全显现……这些都是经理股票期权运行中所面临的环境障碍。

参考文献:

[1]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1.

[2]郑绍儒.探索企业委托关系,规范企业人行为[J].管理世界,1998,(4).

[3]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

Study on the Practice Environment of ESO in China

SUN Fang-hua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中国环境分析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化 环境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投资,鼓励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因此,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特别是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环境进行分析,以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时采取适当的策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环境分析

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世界经济环境

企业国际化经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后国际企业、跨国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截止到2004年底,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达6480亿美元。从参与国际化的国家和地区来看,现代世界的国际化经营,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且投资规模、方式、范围和地区都有所变化,投资速度大大加快,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不仅超过了全球产出的增长,而且超过国际贸易的增长。投资的地区也转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举。

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趋势加强。在过去二三十年中,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国际经济一体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今世界按区域划分已形成各种经济圈,其中较典型的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地区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显然有利于经济圈内企业,不利于区域外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绕过外国贸易保护,从而开辟新的国际市场,或者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甚至还可以获得投资所在国贸易壁垒带来的一些好处。此外,对外直接投资还是一种预防性对策,可以针对出口市场可能出现的新的贸易保护***策,提前打入该市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世界经济重心出现转移。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两大趋势已日益明显并引起人们关注。一是全球经济的“引力中心”将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亚太地区的经济近几年来持续高速增长,外贸总额与外汇储备也与日俱增。二是经济发展将由北半球北部向南转移。今后世界经济最富活力的地区将集中于资源和劳动力密集的南方。随着计划经济模式日益为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这使经济南移的可能性增大。

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使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的研发费用迅速攀升,成本加大。这种情况下,企业除了调整产品结构外,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开拓海外市场,就可以使企业保持创新产品的合理生产规模,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使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投入获得良好回报。中小企业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意识能力和模仿能力,能较为敏感地捕捉到国际市场的信息并做出快速反应。

各国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同时许多国家也处于转型经济中,产品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速度日益加快,这已成为一个普遍趋势。由于国内市场的相对饱和,许多国家都放眼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而这进一步为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条件。

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国际投资环境

发达国家是最大资本供给者和需求者。2004年,美国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名列榜首,英国和中国则分列二、三位。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达606亿美元,仅排列第三。10个最大的东道国吸纳的外国直接投资约占世界总流量的2/3,而100个最小的外资吸纳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只占世界流量的1%,相差较为悬殊。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全面复苏和繁荣,发达国家主宰国际直接投资的趋势更为明显。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后起之秀。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迅速。其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2004年东亚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增长达到46%,达到1050亿美元,大约占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23%。

中东欧、亚洲、中美洲和非洲成为国际投资热点。这些地区集中了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这几年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趋于稳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所以大量的外资涌入这些地区。同时,这些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发达国家或者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区域的企业劳动力成本日渐增高,市场日趋饱和,为了进一步降低劳动成本,同时开拓新的市场,它们进行产业的梯度转移,立足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纷纷到泰国、越南、巴西、印度尼西亚、匈牙利、俄罗斯、南非等社会经济环境较为稳定、市场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或进行技术输出。

对外直接投资以市场导向型为主要形式。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根据其动机分为三种类型:自然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生产要素导向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多采用市场导向型,即对外直接投资更注重市场容量和份额。

投资主体多样化,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速加快。以前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多为大型跨国公司,人们也总认为跨国投资必是大型跨国公司所为。这种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发生了彻底改变。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为了生存发展,为了尽快融入世界大潮,大批中小企业也纷纷加入跨国投资行列,成为中小型的跨国公司。同时,世界经济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也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特别是一些国家对外资给予了许多优惠***策使中小企业抓住了历史机遇,采取“走出国门、博采世界之长”的战略,将经营和生产据点设在劳动力、技术、资源、市场等要素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一道国际投资的亮丽风景线。

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技术环境

信息技术进步促进了知识全球化的发展,并使单位成本急剧下降从而刺激信息市场的需求而带动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标准化,以及其他服务成本的下降,给中小企业以低成本在全球范围配置劳动力和资本资源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进入其它国家市场提供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不仅使投资活动变得更易于控制和形成预期,而且使投资者对投资活动的分析更加受到其他投资者信息的影响,多米诺骨牌效应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知识经济全球化使竞争从有形资本的竞争转变为无形资本的竞争,从土地、资金和劳动人口的竞争,转化为人力资本、资金、信息和知识的竞争,并且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原理也面临着内在的重大调整。自然禀赋不仅仅是土地、人口、资源、技术和资本,还加上了创新技术、信息资源和知识思想潜力等无形禀赋。信息资源、创新能力和知识要素共同构成了当代国际竞争的新要素。信息和知识可以为厂商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使单位生产成本下降从而获得成本优势,或者为厂商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差异性战略,或者为厂商提供选择合作伙伴组成战略性联盟的商业机会。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国际经济更富有竞争性,但同时也对厂商之间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争合作将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国际化-[飞诺网FENO.CN]  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地位更加凸现。由于知识的互补性正在逐步取代物资资本的互补性,从而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对大企业的附属地位,企业之间相对地位取决于其拥有的知识质量、数量。因此,中小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与大企业几乎毫无区别。中小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国际和国内的网络建立国际关系,分享全世界最前沿的产品信息、市场信息与技术信息,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进行只有大公司才有技术力量进行的技术转移。现在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营销网络经销产品,每个中小企业致力于做好自己最擅长的项目,就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尤其是互联网的崛起,已经改变了以往中小企业获取信息落后于大企业的局面,打破了大企业在信息拥有方面的垄断优势。总之,在这个时代,中小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为了生产某一产品或提供某一项服务,它可以非常方便地从世界各地获取信息并组织生产要素。

构筑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国内支撑环境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但仍存在着审批手续过于繁琐、融资渠道狭窄、***策不配套、资金援助和税收优惠不多、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等问题,这些都成为中小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的障碍。因此良好的支撑环境对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和现实的意义。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构筑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良好支撑环境。

加快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立法工作。中小企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为了给它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和创新环境,扶持它尽快成长,必须加快中小企业的立法工作。必须尽快制订《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法》等法律以及与之配套管理条例,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对外投资行为,进一步简化对外投资项目和跨国公司出国出境人员的手续。

***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力度。这样有利于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目前,我国已在省一级设立了中小企业局。但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地处城镇,甚至乡镇,所以应在各地市乡分设中小企业局,这样管理和操作起来会更加方便,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会更即时,更便于开展点多面广的管理和协调;同时应对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减免税收,实行差别税率。

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应该借鉴台湾省完善的中小企业辅导体系的经验,这个体系共有十个,即财务融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研究开发、资讯管理、工业安全、污染防治、市场营销、互助合作和品质提升。为此,建议成立中小企业家协会或者联合会,提供***策、法律、市场、经济、技术和金融方面的咨询服务。研究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为企业提供技术“诊断”和“保健”服务,并及时提供必要的救助。

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国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把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措施落到实处。妥善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贷款约束和贷款激励的不对称问题。如对贷款发放进行贷款额度(意味着多收益)和贷款质量的双重考核,完成贷款发放任务有奖,反之受罚;但是贷款发生风险损失,则贷款的调查人员、决策人员和审核人员按相应比例计罚工资。在这种机制下,信贷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掘贷款需求,并能够通过深入调查,摸清贷款风险底数,较好地平衡贷款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加大信贷业务创新力度。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保障体系。我国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抵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治风险、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的能力较弱。为此,一方面,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而发展中国家相对具有较大的***治和社会风险,因此,要加紧与这些发展中国家签订双边保护协定。另一方面,建立对外投资保证制度,即建立资本保护和鼓励我国企业或个人对外投资的国内法律制度。鼓励保险公司不仅对来我国投资的外资企业开展保险业务,而且对国内中小企业去国外投资开展投资保险,消除投资者的担心和顾虑,使投资者更好地开拓国际业务。

参考文献

中国环境分析篇7

[关键词]中国企业;埃及;投资环境

[中***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043-03

一、中国企业赴埃及投资现状

随着埃及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国企业和机构对埃及的投资兴趣日益浓厚。2005—2009年,中国对埃及的投资迅猛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30%。据统计,2008—2009年,中国在埃及的投资规模位居首位,2010年中国对埃及直接投资额5022.6万美元,2011年为8278万美元,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6645万美元。截至2011年末,中国对埃及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03亿美元,已成为埃及重要的投资来源国。

中国企业在埃及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箱包、文具和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中国还在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专门建立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这个区内有30多家中国企业进行海外集群式的投资和发展。

此外,中埃工程承包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0年中国企业在埃及新签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27份,合同金额5.7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71亿美元;年末在埃及劳务人数2200余人。2011年中国公司在埃及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1.2亿美元。2012年,多家中企在埃投资项目取得进展,其中包括中东地区最大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海洋一号”在苏伊士湾正式开钻;总投资达6亿美元的巨石玻璃纤维等项目得到稳步推进。

二、中企赴埃投资环境分析

(一)有利因素

1.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和优惠的引资***策

埃及专门负责投资管理的部门是埃及投资部和埃及投资总局(GAFI),旨在简化创办企业的程序、推介不同领域的投资机会、解决投资者的问题,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一站式服务”。埃及***府大力实施经济改革,努力吸引外资,先后颁布《投资法》《投资保障和鼓励法》及《经济特区法》,逐步建立健全投资法律法规;同时推出一系列包括***府层面、行业层面和基于地区的外商投资优惠和激励***策。

2.私有化改革带来诸多投资机会

2004年以来,埃及一直大力实施私有化改革,推动工业现代化发展,使诸多行业都具有投资潜力,特别是电信、石油、旅游、纺织等领域。

3.独特的区位优势

埃及地处中东地区中心,紧邻阿拉伯、非洲和欧洲市场,拥有世界贸易黄金航道苏伊士运河。埃及还与欧盟、美国、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签署了多个自由贸易协定,对中东、非洲市场具有一定的辐射力,也是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枢纽。

4.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近年来,埃及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经济开放度进一步加大,如2005—2008年进口和出口贸易年均增速分别达34.57%和33.29%,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2011年虽回落至7.57%和6.08%,但仍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2011/2012财年,埃及外贸总额856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出口269.75亿美元,基本持平,进口586.7亿美元,同比增长8.4%。

5.中埃双边经贸互补性强

近年来,中埃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方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埃及成为中国在非洲的第五大贸易伙伴。据中国驻埃及使馆经商参处数据显示:2010年双边贸易总额69.6亿美元,同比增长18.8%;2011年为87.9亿美元,同比增长26.3%;2012年为95亿美元,再创新高。中国向埃及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机械器具、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车辆及其零件、钢铁制品、塑料及其制品、有机化学品等;自埃及主要进口商品包括矿物燃料、泥土及石料、棉花、塑料及其制品、无机化学品、铜及其制品等。

(二)不利因素

1.***局动荡严重

2011年以来,埃及发生30多年来最大规模***示威游行,***局一直处于动荡之中,部分民众和各反对***要求取消新宪法、组成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能够拯救***府、改善经济与民生、恢复秩序与安全、反对国家“穆兄会”化,甚至要求总统下台的呼声不断。局势是否能够最终得到控制,仍是摆在埃及***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2.法律对用工、投资形式和领域存在限制

埃及法律对于外国公司雇佣当地员工有强制性比例要求。埃及159号《公司法》规定公司雇员中埃及人的比例不得低于90%,管理人员不得少于该类雇员总数的75%。与计算机相关的产业中,埃及法律规定,60%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是埃及人。除高新技术企业外,一般企业均较难获得劳工长期签证,无形中加大了中国企业进入埃及的难度。

埃及***府规定外商只能以合资的形式成立建筑公司,且外资股权不得超过49%,非埃及员工在公司里的比例不得超过10%;在埃及开办超市和连锁经营要经过特别委员会审批通过;只允许埃及人注册从事投标业务的商业;不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棉花种植业。在计算机服务领域可以允许存在大量外资,前提是该服务是某个大型商业模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能使埃及本国获益。

3.经济复苏缓慢

2008—2012年,埃及GDP由7.2%降至1.89%。受制于经济发展前景黯淡,埃及失业率急剧攀升。2012年埃及失业率为13.5%,其中青年以及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失业率高达30%,2013年更可能增至24%。同时,埃及财***赤字也不断扩大,占GDP比重由2008年的6.8%升至2012年的11.3%,随着经济放缓带来的税收减少和经济刺激***策带来的财***支出增加,赤字水平将进一步恶化。更为严重的是,未来埃及经济很可能低经济增速并伴随高通胀,2009—2011年,埃及城镇CPI均维持在10%以上高位,虽然2012年7月已回落至6.4%,创6年来最低,但10月份又升至6.7%。此外,居高不下的通胀率带来高融资成本,削弱了企业投资热情。2011年11月,埃及将隔夜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贴现率分别调整为9.25%、10.25%和9.5%后至今维持不变;固定资产投资已由2009/2010财年的2318.3亿埃镑降至2010/2011财年的2290.7亿埃镑。

4.埃镑贬值引发货币危机

2013年初,埃及货币埃镑大幅贬值并引发货币危机,使本已形势严峻的埃及经济面临更多的困难。2012年底,为节省外汇储备,埃及央行施行新的外汇管理***策,开始通过拍卖美元的方式来控制市场美元的供应量,触发埃镑大幅贬值,导致货币危机,如2012年12月31日,美元兑埃镑为1:6.061,到2013年4月5日2013年升值为1:8.8417,埃镑贬值率高达45.9%;同期人民币兑埃镑分别为1:0.9606和1:1.1021,人民币升值达14.75%,此现象虽然有利于降低中企赴埃投资成本,提升埃及出口竞争力,但会给中企带来巨大的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

5.外债风险持续加大

埃及外债规模不断增加,由2008/2009财年的315.3亿美元增至2010/2011财年的349.1亿美元,超过外汇储备83.5亿美元,2012年9月降至334 亿美元,规模不容小觑。

6.外汇管制严格

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埃及对出口企业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旅行社和宾馆等可直接向游客收取外汇,而不必事先将美元兑换成埃镑后进行结算;出口商、旅游收汇单位等必须将外汇收入的75%卖给银行。因此,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在埃投资项目,进口原材料所需用汇和企业利润的汇回存在较大的困难。

三、中企赴埃投资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推动中埃货币互换和人民币双边结算

目前,埃及汇率波动较大,不利于企业赴埃投资和跨国经营。因此,中国***府应积极推动中埃货币互换、双边人民币结算等方式,降低汇率风险。

(二)加强行业管理,鼓励企业“抱团”走出去

各行业协会应加强对本行业的管理,强化企业间协作,鼓励同行业企业通过“抱团”走出去共同赴埃投资,即实施集群式对外投资战略,以增强中方企业对埃及投资风险的抵御能力。

(三)做好市场调查工作

中企在制定赴埃投资决策前,应密切关注埃***局动态和经济改革变化趋势,对投资项目进行详细调研、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并善于发现、降低、控制和管理投资风险。可与已在埃及投资的企业建立联系,在已形成工业网的地区投资,比如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抵御开拓新市场带来的风险。

(四)推动本土化经营,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目前埃***治风险较大,企业可采取本土化经营策略,如建立合资合作企业,充分发挥合资方在抵御***治风险中的作用;但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如虽然埃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但其资信状况参差不齐,带来的经营风险也不确定。因此在进入埃及市场前,应做好可行性研究,选择信誉过硬的合作伙伴,确保顺利建厂投产,避免造成损失。

(五)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

鉴于埃及工人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化程度较低,企业在投资经营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员工培训,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另外,由于当下埃及***局时有动荡,投资活动***治风险较大,企业在做好必要防范措施的同时,还应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保障企业人员安全。

[参考文献]

[1]周杰文面向评价者的投资环境评价方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3):419

[2]侍作芬,朱蓓涟水县投资环境的分析——基于PEST分析法[J]商业经济,2012(2):106-107

[3]牛雪峰,杨兴礼简论埃及投资环境及中国对埃及的投资取向[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1):41-46

[4]广文埃及大力推动公司治理,打造稳定的埃及投资环境[N]中国财经报,2008-12-4:3

[5]杨鸿玺中阿经贸合作的动力分析与路径选择[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2):29-35

[6]唐玲中非经贸合作的新历程——记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J]国际融资,2010(12):17-19

[7]胡英华埃及货币危机为经济再添难题或因***治局势动荡[N]经济日报,2013-1-27:4

中国环境分析篇8

 

关键词:零售业 swot分析 优势  劣势 机会 威胁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零售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的零售业态大致可以分为百货店、超级市场、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等。对于零售业未来的发展,一方面,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消费者水平也在快速增长,可以说零售行业整体正处于黄金时期。另一方面,国家为防止经济过热进行宏观调控,收紧银根,各类能源、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而人才紧缺的压力更使中小企业的处境位于一个微妙的境地,想做强做大有点力不从心,只稳守一方又感觉心有不甘。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对企业来说,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我国零售业的机会分析 

(一)我国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消费结构 

我国城乡居民在消费能力上存在着明显差距,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会导致消费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根据测算,城市化率每提高1%,消费大约会增长1.6%。由于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加快,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长,零售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促进了消费增长 

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上升,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4350元和8600元,同比增长14.2%和12.1%。收入水平的上升势必将增强国内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增加非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消费需求,这无疑会促进国内零售业的升级换代。 

(三)零售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给零售业带来很多发展机会 

目前我国零售业正处于多元化发展的阶段,专卖店、专业店和便利店等盛行,大型购物中心不断涌现。在未来的几年或几十年间,我国零售业的结构将会发生明显变化,百货店将逐步实现从传统经营向现代模式的转变;超市、大卖场的行业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各种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和无店面零售等新兴业态将会不断涌现。 

二、我国零售业的威胁分析 

(一)企业育人、留人的努力与社会大环境的矛盾 

企业发展关键靠人,企业为培育人、留住人作出了很多努力。但目前的大环境是劳动力紧缺,生活成本高,社会的职业教育和人才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在劳动力市场求职的人企业不适用,企业需要的有一定素质的人员市场中几乎没有,这就造成了很大的用人困扰。 

(二)***府***标准与企业执行标准不协调的矛盾 

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标准不细,***人员对标准和流程执行的尺度不明确,使企业很难适应,经常造成时间成本和执行成本的浪费。建议行业协会做好标准的制订和与***府部门沟通的工作。企业自身要提高规范经营的意识,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这样便于与法规要求相接轨。 

(三)往乡镇发展的愿望和目标与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的矛盾 

乡镇的文化娱乐、社会治安、电力、通讯、运输等基础设施条件与城市差距太大,***府对于乡镇各类设施的规划思路不明确。目前的情况是乡镇的土地规划基本都是宅基地,没有适合连锁企业的比较大的商业用地,而一些空置的影剧院、仓库等场地又很难改造成超市,这些都增加连锁企业往乡镇发展的难度。再加上农村消费特点的不同,对强调统一标准的连锁企业来说,坚持标准很难有效益,降低标准又造成很难管理。 

三、我国零售业的优势分析 

(一)***府的***策支持 

1.***府重视零售业的发展。自2009年以来***先后颁发了建立中央财***农村物流体系专项资金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措施。***、商务部也发文要支持农业生产资料体系,支持双进工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流通领域服务体系建设、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商业应急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几项工程。2.***府出台品牌扶持***策。自2007年,我国商务部对零售企业实行分等定级,这项工作的评定从百货店到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的分等定级工作无疑会促进了本土零售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

(二)门店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对于零售企业而言,门店的地理位置是构成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门店地理位置的优劣往往决定了客流量和销售额的多少。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县城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小区、

旅游景区的商圈内,绝大多数的百货店、超市、便利店都是我国的零售企业所有,外国零售企业很难进入这些商圈。 

(三)具有明显的农村市场优势 

我国的农村人口有九亿多,农村市场的潜力不可低估。农村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具本土特色,门店的开设形式也更灵活,这些对于熟悉本土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的中国零售企业无疑都是有利的一面。外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战略大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使得本国零售业在占据农村市场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四、我国零售业的劣势分析 

(一)我国零售企业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较低 

我国零售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很大、实力很强,尤其是能与外国大型零售企业相抗衡的零售企业。我国零售企业的市场销售额、门店数量等都与外国大零售业有较大差距。目前,欧美发达国家高达60%左右,日本则为50%,而我国零售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仅有10%,可见我国的零售企业与外国的零售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价格竞争处于劣势 

外国零售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之一就是商品的低价,而这一点正是吸引绝大多数消费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外国零售企业通过并购控制整个供应链,从而降低了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进而控制了定价权。而我国零售企业的采购成本较高,直接影响了零售企业的竞争力。 

(三)我国零售企业的布局不合理 

目前,城市中的大型商场正处于超常规发展中,传统的商业中心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新型零售业态在农村发展严重滞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有很多百货商场超常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把百货业推向了作茧自缚的境地。在我国的农村,农民的收入水平低,消费观念落后,往往重数量、轻质量,因此决定了新型业态的零售企业比例低,呈小型化发展趋势。同时由于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使小型零售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困难。 

(四)我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开发落后,竞争力不足 

对零售企业而言,商品是吸引顾客的源动力,因此,销售特色商品和自有品牌商品是赢得顾客的主要方法之一。国外不少大型零售企业都经历了从销售一般品牌为主到以销售自有品牌为主的过程,有的大型零售商的自有品牌甚至达到了20%至25%。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可以借用自身的品牌形象创造出品牌商品,比起同类商品,更能激发购物者的忠诚度,并促使企业的纵向化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然而,我国目前的零售企业在自有品牌方面的开发几乎为零。 

总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我国零售业在未来也将继续快速发展,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面临外国零售企业的竞争压力,又要面对行业内现存的诸多问题,因此,我国零售企业仍然需要深思:如何深化改革,谋求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零售业战略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第六届中小城市连锁超市发展战略研讨会撷英.信息与电脑,2009.7. 

中国环境分析篇9

    1.1  我国保险产业市场发育

    1980年,我国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至1986年,我国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这一时期,保险公司的发展完全取决于***府的意志,其经营是一种***府行为,所以也无从谈保险市场问题。1986年,***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成立,结束了中国保险业独家垄断经营的历史。此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1988年)和太平洋保险公司(1991年)相继成立,保险竞争开始形成。

    从市场主体结构来看,虽然从90年代以来,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但仍属于寡头垄断结构。在众保险寡头中,国有保险公司是保险市场供给的第一集团,控制着60%以上的保险市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是供给的第二集团,控制着30%左右的保险市场。其他保险公司则是市场供给的第三集团,市场供给量低于10%.

    1.2保险产业发展演变过程

    20多年来。保险产业的保费收入快速增长,保险密度不断增长,保险深度不断提高。保险密度是指人均保费收入。这是衡量一个国家保险业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均保费收入越高。说明一国保险业相对越发达。保险深度是指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这是衡量一国保险业发达程度的又一个重要指标。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大,说明一国保险业相对越发达。如表1所示:

    保费收入实现第一个500亿元用了15年,第二个500亿元用了3年,而2001年保费1年实现增长500亿元,2002年比2001年增长了近1000亿元。保费平均增长率30%左右;保险密度从1980年0.47元/人提高到 2002年的237.6元/人,如果用***形表示,呈现出平滑的上升曲线;保险深度从1 980年0.1%上升到2002年3%.按照波特产业演变过程理论。我国保险产业的发展处于增长期。

    2  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2.1保险业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育成正相关关系

    经济体制的转型是我国保险业恢复和发展的直接契机。保险需求源于人们对于不确定性风险预期损失补偿的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国有财产,***府是承担风险的主体,企业并不需要承担风险。个人也几乎没有财产和人身风险来让保险公司经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同时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风险,人们意识到许多风险难以避免且个人没有能力完全承担,于是,企业和个人不能不考虑风险的分散及转移问题。在这种体制背景下,保险业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起来。

    2.2保险业的发展与国民收入的正相关关系

    从所得的资料看,扣除物价因素,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在 10%左右,而保费增长速度平均在 30%左右。保险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从理论上讲,国民收入尤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速增长,能够推动保险需求的增加,其原因有:第一,从个体来讲,人们对财产和自身安全进行投保。只有人们的财富积累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为已经积累的财富支付保险费,而这部分保费的支出,来源于新增收入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安全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从而对寿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第二,从企业生产来看,根据加速原理,国民收入的增加促进投资的增长,人们为扩大再生产中追加的投资部分支付的保险费,也同样出资于新增收入部分。

    2.3保险业发展与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它越小,意味着居民个人生活内容越丰富,面临的风险压力越大,个人保险需求就越大。同时,保险费的支付能力也越强,保险费支出可能性就越大。近5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不断下降趋势,将导致对保险需求的直接或潜在扩大。

    2.4行业***策

    虽然各国向来对金融行业采取严格的监管***策,金融行业的***策进入壁垒比其他行业都严格,而我国源于特定的发展历史,对金融行业的进入限制几乎达到行***垄断的地步。改革开放以后刚恢复保险业。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直到加入WTO前后,保险行业才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随着保险市场的逐渐开放,保险监管提供的***策供应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保险公司来说是一视同仁的,也就是整个行业面临的***策环境是相同的,但基于对***策的理解执行,各公司制定的策略可能并不相同,即面对相同的外部博弈规则,由于选择行动组合的策略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相同,即最后达到的纳什均衡,并不会都是帕累托最优。

    2.5***府在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中作为竞争者的作用将下降

    这也表明,私人保险、商业保险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这对保险业的发展是一个有利条件。

    2.6在社会观念,文化、意识形态方面,我国保险业面临着挑战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小农经济社会。与西方的工业化社会相比,小农经济社会重实物而轻货币,重个人情感而轻法律契约,重近期而轻长远。这些历史积淀无疑与保单典型特征,如货币性。契约性与长久性相;中突。其次,从中国的文化来看,中国文化推崇“富贵在天,生死由命”,信奉“养儿防老”,重视家庭共济,这些文化基因无疑与保险所具有的防范风险、转移风险、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担损失的社会机制特性相矛盾。再次,从体制因素来看,自***以后,中国搞了近30年的计划经济。从保障的角度来说,这样一种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以否定和忽视自我保障,而以***府保障为其基本特征的。保障程度虽然不高,但范围广泛,***府对国有部门的职工实行几乎“从摇篮到墓地”的全方位保障。改革开放以后,即使理论和实践都在逐渐发生变化,但传统体制对人们长期以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仍然是十分巨大的,这一影响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保险公司发展商业保险的挑战。

    3  我国保险产业微观环境分析

    上面所分析的内容,是一个整体的产业环境,即与每个保险公司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它影响着产业内所有的企业。而每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更主要决定于其在产业内部的竞争实力。正如波特所言,产业内部的竞争根基与其基础经济结构,并且远远超越了现有竞争者的行为范围。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5种基本作用力:产业内既有厂商的竞争、供应商的议价实力、客户的议价实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波特所概括的这5种竞争作用力,囊括了所有产业类型。但具体到保险这一特殊的产业来说,其竞争力的表现有自己的特殊性。严格来说,明确的供应商是不存在的。所以目前影响我国保险产业竞争状态的,按重要程度划分,依次为新进入者的威胁,产业内既有厂商的竞争、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一个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在于是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佳定位,保卫自己,抗击5种竞争作用力,或根据自己的医院来影响着5种竞争作用力。

    3.1新进入者的威胁

    保险公司面临的新进入者包括国内公司和国外公司。由于近来保险监管部门大大放松保险公司的进入***策壁垒,估计今后几年,会有大批国内保险公司注册成立。而随着WTO承诺的兑现,外国保险公司的进入只是时间顺序问题。

    从总体上来说,国外保险公司从资金实力、产品开放技术、展业方式。业务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大大强于国内保险公司。已在中国开业的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士、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9家外国保险公司,以及目前在中国设有190多家代表机构,申请等待营业执照的有98家外国保险公司,其经营历史和资产总额条件均大大超过人民银行的这一基本要求。许多公司的经营历史都在百年以上,资产总额大都在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美元以上。也就是说,在中国开放保险市场以后,中国的内资保险公司要与这些十分强大的外资保险公司进行竞争,其严峻性是显而易见的。

    3.2在既有竞争对手方面

    从现在情况看,我国保险市场正处在培育与开发过程中。这种培育和开发一是对现有保险市场占领,即由保险公司通过提高保险供给能力,满足市场业已出现的保险需求。如在财产保险上,对企业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和货物运输保险市场的占领;在寿险上对意外险和业已出现的寿险市场的占领。二是要通过保险攻击的创新,开发潜在市场,如责任保险市场、健康市场保险。养老保险市场等。保险市场的培育与开发,主要靠保险公司。

    市场的纵向挤压加大,保险业的兼并与收购将加剧,并向其他金融领域渗透。从世界范围来看,保险业已经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业并驾齐驱,成为金融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保险机构纷纷展开兼并收购,扩大规模经营,增强综合实力,借以拓展业务范围,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水平。保险业之间的竞争呈现出异常紧张激烈的局面。

    中国保险业所面临的挑战还来自国内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的消费者对银行的熟悉程度大大高于保险公司。除此之外,国人长期形成的储蓄习惯也给银行带来了无与比拟的优势地位。从长期来看,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也都是保险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中国环境分析篇10

业。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MP3音频压缩技术的发明促使数字音乐诞生以来,数字音乐经历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过程,同时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瓶颈。因此,全面分析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对于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 国际环境分析

2.1 市场发展环境

根据艾瑞咨询通过整理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的统计,2004年,全球数字音乐收入规模4.5亿美元。2005年,全球数字音乐收入规模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57.0%。2006年,全球数字音乐收入规模20.6亿美元,同比增长77.5%。2007年,全球数字音乐收入规模29.6亿美元,同比增长43.6%。2008年全球数字音乐收入规模37亿美元,同比增长25.0%(见***1-1)。可以看出,全球数字音乐产业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1-1 2004-2008年全球数字音乐收入规模增长情况

而且 ,数字音乐占整个音乐唱片业销售额比重分别从2004年的3%、2005年的12%、2006年的22%、2007年的29.6%,上升到2008年的38%,其比重逐年大幅度提升(如***1-2所示)。因此,数字音乐已成为音乐唱片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各国***府,特别是英美国家正在采用强力***策,扶持数字音乐产业发展。

***1-2 2004-2008年全球数字音乐收入占整个唱片收入比例

2.2 技术发展环境

“音乐云”技术,指的是用户收藏的音乐内容存储在云端,也就是个人云储存服务,通过该技术服务用户可以不受终端限制,随时享受音乐。云计算的典型特征是资源共享、按需分配、弹性调度、服务可扩展。“云计算”代表了这个时代需求,反映了市场关系的变化。作为数字音乐产业,未来的消费需求必将朝着多元化发展。用户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通过手机、PC和电视等多种设备终端,直接播放、分享存储在“云端”的海量音乐内容,无需在多个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拷贝等工作,实现最便捷、有效的音乐共享。

2.3 社会环境

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国达25%,其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则高达43%[2]。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他们纷纷将文化产业作为其重点培养发展的对象。不仅制定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方针,而且还加强财***拨款,专门设立相关配套部门,进一步落实***府制定的各项措施。

2.3.1 制定系统的***策来支持数字音乐产业发展

比如美国对于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监管和协调的***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联邦***府以及各州***府制定各种***策法规来促进文化产业软件、硬件的相互分离,并注重发展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另一方面,***府以公共财***或者鼓励以私人名义设立文化艺术基金,不断完善社会捐赠制度。通过以上两方面的***策措施,使美国从“文化资源小国”一跃成为“文化产业强国”。而英国采取的***策包括:创意出口推广、教育及技能培训、协助企业融资、税务和规章监管、保护智慧财产和地方自等6项[3]。

2.3.2 特别注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据统计,在美国有将近40多所高校里设立了文化产业管理相关的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文化管理专业人才。另外,美国也十分重视文化人才的引进。美国利用他们优越的各种条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吸收各类创意人才进入美国,为它所用。

2.3.3 设立专门的创意产业园区来支持数字音乐产业发展

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聚集的载体,它由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构成,园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诸如产业信息、数字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实力较弱的企业,促使它们健康发展。美国的创意产业园区历史悠久,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大致经过四个阶段,已将近有六十年的历史。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产业园区有:好莱坞影视、迪斯尼乐园、百老汇戏剧产业园以及硅谷科技创业园。美国的创意产业园区为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信息条件,促进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3 国内环境分析

3.1 我国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现状

在全球传统音乐市场急剧下降的环境下,代表 传统音乐发展方向的我国数字音乐,能否引领我国音乐产业发展,从5年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实际情况判断,其结果并非如此。由表2看出,2007年,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15.2亿元; 2008年,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16.5亿元,同比增长8.5%;2009年,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17.9亿元,同比增长8.4%;2010年,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19.5亿元,同比增长8

.9%;2011年,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21.5亿元,同比增长10.2%(见表1)。结果表明,近5年来,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平均增长率不高,发展速度非常缓慢。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速度低于我国经济总体发展速度,更值得深思。

从数字音乐产业市场规模构成看,2007年,无线音乐市场规模14亿元; 2008年,无线音乐市场规模15.2亿元,同比增长8.5%;2009年,无线音乐市场规模16.5亿元,同比增长8.5%;2010年,无线音乐市场规模18亿元,同比增长9.0%;2011年,无线音乐市场规模19.8亿元,同比增长10.0%(见表1)。近5年来,无线音乐市场规模发展状况,与数字音乐总体状况差不多。

***音乐市场规模发展分析,2007年,***音乐市场规模1.2亿元; 2008年,***音乐市场规模1.3亿元,同比增长8.3%;2009年,***音乐市场规模1.4亿元,同比增长7.6%;2010年,***音乐市场规模1.5亿元,同比增长7.1%;2011 年,***音乐市场规模1.7亿元,同比增长13.3%(见表1)。近5年来,***音乐市场规模几乎没有多大变化。

可以看出,无论从数字音乐总体规模与增长速度,还是从其两个组成部分即无线音乐和***音乐市场规模与增长速度与国际数字音乐市场发展趋势相差很大。 这一事实说明,一方面,我国数字音乐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制约我国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没有得到解决,必须引起我国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否则,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将与全球数字音乐发展背道而驰。

3.2 技术环境

随着科技与音乐的结合,我国音乐产业的技术环境有以下三个特点:

3.2.1 智能终端技术

自从2008年我国成功开发出中国3G以来,3G就正式走入我们的生活。 “3G”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它不仅能够传输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数据信息,还能传输音频信息。“3G”的核心应用包括:宽带上网、手机办公、视频通话、手机电视、无线收索、手机音乐、手机网游等一系列全新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数字音乐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3G技术应用于数字音乐领域,必将促进我国音乐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因此,可以预言,3G时代下我国的手机音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3.2.2 “三网融合”环境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兼容、整合,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信息通信网。三网融合既是技术、网络、终端的融合,也是行业、业务的融合。三网融合将过去的单一业务发展到现在的多媒介综合业务上来,优化了网络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

业界认为,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传输和应用渠道就很难发展起来。“三网融合”技术应用到数字音乐产业领域,必将对其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三网融合加强了数字通信技术基础建设,这就为数字音乐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而宽带互联网的提速,也极大地加强了数字音乐的传播效率。

3.2.3 音乐云技术

云计算被称为全球范围内最值得期待的技术***,而云计算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带来普遍的关注,是因为它所标志的,不只是一项新技术,还是因技术而引发的整个产业的一次变革,将决定国家的竞争力。音乐云技术或者音乐云已经不是一个概念问题了,已经成为业内投资的热点。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A8等知名企业已经投入巨资,进行音乐云技术研发,并在实际运营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亚马逊也推出了“云音乐”服务——“云同步”,备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欢迎。

可以预计,在微观层面上,如果哪家企业潜心音乐云,并持之以恒,将有可能成为国内数字音乐行业的“领头羊”;在宏观层面上,国家有关部门加大音乐云公共技术平台的投入,大力实施音乐云技术的公共平台服务,不仅可以节约用于音乐云公共技术平台开发的投资成本,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正外部效应,以更有效地推进我国音乐云技术快速发展,进而实现我国数字音乐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3.3 社会环境

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与我国社会宏观大环境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府行为、企业规划、人文因素、 经济这几方面对影响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 3.3.1 ***府行为 201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制定实施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

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刚要》)。该《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纲要》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4]”。

数字音乐产业属于文化产业,有了国家***策的大力支持,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处在历史上的最好发展时期。可以预见,我国音乐产业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音乐消费必将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又一增长点。

3.3.2 企业行为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开始凸显,并开始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这些危机,***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要及时转变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由过去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新兴产业的低污染、低能耗的集约型增长,以此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在我国经济转型中面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数字音乐产业作为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关注,他们纷纷将资金[!]投入这一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为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企业环境,有效地促进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

3.3.3 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主要包括:一是用户众多,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发表的《201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2010年11月,我国总人口为13.7亿多人。而我国的音乐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15—30岁这个年龄段,大约占总人口的36%,约为5.932亿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新近的一则报告显示, 数字娱乐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网络应用的重心, 网络***音乐以86.6%的使用率位居榜首, 使用网民高达1. 81 亿人[5]。这一客观的数据显示的是,我国数字音乐拥有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二是文化底蕴,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源,产业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牵引指导,失去了文化的精髓,也就成了失去了产业发展的活力源泉。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这就为文化产业的不断创作、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们都可以充分的发掘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运作。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在面向世界,吸收国外优秀创作理念、技术的同时,更应该不断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为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所用。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科技+音乐的基础上, 融入文化元素,相信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将更具有强大竞争力。

3.3.4 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持续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十一五时期,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接近4000美元,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业。在十二五明确提出: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将迈向高收入国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R&D占GDP的比重也将大幅度提升。因此,国家完全有实力为数字音乐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提供支撑。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购买能力也越来越强,居民不再以满足于基本物质生活为出发点,而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基于我国居民生活需求层次的转化,必将对音乐产业产生强劲消费需求拉动。

3.4 法律环境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法律规范体系同西方发达国家来讲还有相当的差距,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府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法律缺失,***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条令来规范音乐产业,如《出版管理条例》、《互联网络环境下着作权保护条例》等,这些举措必将为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

4 思考与启示

通过音乐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分析,可以发现:

第一,一个产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没有足够的利润支持是不可能的。我国目前的数字音乐产业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来支撑整个行业的发展,还不能充分保障数字音乐生产者的合理利益述求。没有一个稳定的盈利模式,挫伤的不仅是数字音乐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作热情,还可能危及整个行业的发展,这对于该产业来说打击是致命的。在音乐版权保护与行业盈利这两大压力下,是否能够找到一条两者兼顾的道路,对于眼下我国数字音乐行业来说迫在眉睫。

第二,数字音乐产业必须摒弃以往单打独斗的思想,要加强同其他产业的合作开发,延伸数字产业链,打造数字音乐完整产业链条。事实证明,互联网与唱片企业开展合作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趋势。数字音乐必须打破了以往过去“制作、加工、销售”的单独产业链开发模式,要将产业链不断扩展至衍生产品的开发、服务的细化等方面上来,加强与互联网运营商、电信企业、数字电视等相关企业的合作,打造完整产业链。

参考文献

[1] 金文. 议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之路[J]. 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1):71.

[2] ***.《新华每日电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比重10%左右》[EB/OL]./micro-reading/dzh/2012-03-0EB6/content_5327299.htm.

[3] 陈珏宇. 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10(2):19—20.

[4] ***.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环境分析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环境分析10篇

学习

采购工程师工作计划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采购工程师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采购工程师日报表和计划,采购工程师工作规划怎么写。核电工程是事关公众健康及环境安全的重大工程,在资金投入、建设周期、社会反响及公众关注度等方面都远超火电、水电、化工等常规工程建设项目

学习

教育局工作汇报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局工作汇报,内容包括教育局疫情防控工作汇报,教育局工作汇报。今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月份:1、在人事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了2010年度的职称评定的全部工作。2010年我区教育系统共评定通过了25名中学高级教师,30名中

学习

化学教学叙事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教学叙事10篇,内容包括高中化学教学叙事范文,化学教育叙事。一、教师应该了解场景叙事化教学模式中自身存在的各种目的场景叙事化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简单的回答就是经验。但是这种经验必须经过周密的设计才能成为客观的

学习

我们爱科学读后感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我们爱科学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我们爱科学读后感1000字,我们爱科学读后感作文。它的科学性、趣味性、可读性吸引了我。它主要有主要栏目有生命遐想、热点追踪、全息探秘、科学快艇、宇宙奥秘、少年***校、地球护卫队、可爱

学习

幽默祝福短信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幽默祝福短信10篇,内容包括幽默短信祝福语大全,幽默风趣生日祝福。4、周末又到,向您问个好:办事处处顺生活步步高;期期中好运天天交;打牌场场胜口味顿顿好;家里出黄金墙上长钞票!5、周末头号文件:好运,弄上一大碗;吉祥,拓成三丈

学习

歌唱艺术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歌唱艺术论文,内容包括歌唱的艺术与技巧论文,解析歌唱艺术魅力所在论文。一、对歌唱艺术审美的认识。在音乐艺术中,歌唱的审美是歌唱者对歌唱艺术美的一种感受和体验。任何人对现实生活中美的生活、美的事物以及对美的艺术的

学习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新课改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课改学习心得体会。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

学习

健康心理手抄报10篇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健康心理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健康心理手抄报五年级,健康心理快乐成长手抄报。(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一起看流星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一起看流星10篇,内容包括一起看流星的歌曲,一起看流星楚雨猪。转眼间,我们初三了,老师说初三就是“出山”,我想也是。我们三年所付诸的这一切辛苦都是为了在中考试时的一张成绩单。驰骋三年沙场的我们就要上战场了。也正是这样

学习

给领导的祝福短信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给领导的祝福短信10篇,内容包括高情商给领导祝福短信,给老领导新年祝福短信。3、问候一声:周末好,愿凉爽的夏风吹走的是您的烦恼,带来的是一整个星期的好运4、一二三四五六七,上班五天到假期,随心所欲享周末,短信祝福更惬意!周

学习

自我保护作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自我保护作文10篇,内容包括自我保护的作文1000字,学会自我保护作文共十篇。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春雨不停地下着,细

学习

小学生数学作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数学作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作文,小学生数学作文10篇。一、审题要清晰透彻,切勿雾里看花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

学习

销售人员薪酬设计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人员薪酬设计10篇,内容包括销售人员简单薪酬设计方案文本,销售人员薪酬设计和策略。一套行之有效的销售人员薪酬制度,由很多因素构成。总的来说,销售人员的薪酬制度设计需要系统把握、专业构建,首先需要明确应对销售人员实

学习

中国梦我的梦读后感10篇

阅读(14)

现在的我是多么的幸福,在这么优良的学校,有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培育我,有着强健的身体,我们更应首先树立起自己的梦想,然后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一步步的靠近梦想,并且实现梦想,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且为着它努力奋取吧!让一个个的梦

学习

人居环境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人居环境10篇,内容包括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提高人居环境的文章。人居环境,简而言之,是我们成为人类之本。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类在为自身营造

学习

实现中国梦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实现中国梦10篇,内容包括如何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时间。一、实现“中国梦”,坚持***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彻底击碎中国人的“天朝上国”的旧梦,封闭的国门被迫打开起,不屈的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寻找国家

学习

句子成分分析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句子成分分析10篇,内容包括句子成分分析举例10个,10个句子成分分析。在浩瀚无边的语言世界中,语言给我们充分展现了它的丰富多彩性,同时也夹杂着一些内在固有的规则和法令,变异性与稳固性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各种语言事实应运而

学习

财务报表分析案例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报表分析案例10篇,内容包括财务报表真实性分析完整案例,财务报表分析三步法分析案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财务报表的理解,令他们掌握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方法,培养他们通过报表评价过去

学习

中国青年说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青年说10篇,内容包括中国青年说完整版,中国青年说1200字。平均获奖年龄34岁“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的年龄条件是14周岁~40周岁的。今年的获奖者平均年龄为33.88岁,年龄最小的是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中文系07A1班学生

学习

中国文化软实力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文化软实力10篇,内容包括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哪些例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一)中国文化社会核心价值观危机北京大学教授潘维认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缺位是中国现实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中国要崛起,就无法

学习

平安中国之守护者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平安中国之守护者10篇,内容包括平安中国之守护者五个故事详解,平安中国之守护者的真实故事。看了影片《平安中国之守护者》,处于职业的敏感,我对影片中结合未成年少女身心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矫正情节印象深刻。从2021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