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作文篇1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作业;习惯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的习惯已经逐渐形成,再养成新的习惯就很难了。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就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任务。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呢?下面就自己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审题要清晰透彻,切勿雾里看花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读题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唯有读懂题意,才能做进一步思考。平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读完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不漏字、添字,读完后再默看题目,详细理解意思,培养他们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总是快速浏览一遍后就急于列式计算,导致许多错误。当教师要求学生再认真读一遍或几遍后,他便恍然大悟,不需要讲解便能自己正确解答。()由此可见,认真读题,把题目读明白非常重要。
其次,要引导学生看清楚。看清主题***,题目以***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时,要挖掘主题***中隐藏的条件,结合文字去思考;要看清单位,作业时提醒学生要特别注意问题和条件中的单位是否统一,否则容易出错;要看清条件,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排除多余条件才不会误入“陷阱”。
同时,也得想清楚,可以从条件出发,先求出什么,再进一步求出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要求出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哪个是已知的或未知的,再推导出未知的量。
此外,还应该让学生画具体***形,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具体阶段,这时借助***形化抽象为具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画线段***是一种常用的思考策略。所以在画***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画具体。
二、计算要认真正确,切勿粗枝大叶
计算是小学数学一项基础知识,有无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计算正确率低是目前小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少数是与学生认知能力有关,但多数是由于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态度不重视,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盲目口算不列竖式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因此,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为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教师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笔算态度,切勿懒惰成性、盲目口算,无论作业本还是草稿本,该笔算时就要笔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个学生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当然,正确的运算顺序才是正确计算的前提条件,否则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再算括号外。
三、书写要规范美观,切勿滥竽充数
现在的小学生越到高年级越会滥竽充数,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写错看错……这些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就要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就要从低年级抓起,包括学生的作业格式、书写规范,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作业上我制定了一套规范化方案,每学期初两三个礼拜内讲解书写格式、规范,在不断练习、不断要求中,让学生明确书写规范。为防止学生不能持之以恒,教师以身作则,上课带好直尺;严格要求学生,不放过一丝偷懒,哪怕是一个等于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监督,实施加分制度,定期评选优秀作业。在督促、合作、鼓励下,使学生的作业保持清洁、整齐、规范、美观。
四、检验要仔细到位,切勿蜻蜓点水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做事总是匆匆忙忙,导致许多错误,所以要培养学生耐心检验的习惯,逐步掌握检验方法。要求学生检验的项目有:数字不抄错;不写错符号;不漏写得数、余单位名称、答句;注意单位的不同;不算错等等。
五、订正要及时详细,切勿走马观花
小学生数学作文篇2
成师附小周琨
当"课程标准"推进过程中的关注点逐渐从热热闹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实在在的本质时,当更多的人以一种冷静的眼光审视"课标"时,我们一线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也逐渐从丰富多彩的环节转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上来."课堂教学的实效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其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进行了有效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然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否有效首先是看探究或合作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是否有价值.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探究的出发点.学生只有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成长,明智,聪慧起来.引领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天地中联想,创造,也许正是数学教学的要义.
"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借数学问题的魅力引发学生探究的需要,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探究数学知识注入活力".那么问题从何而来如何设计形成问题如何有效地呈现问题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精心思考和策划的.我们在具体数学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课程设置的数学知识这条主线,以具体的数学知识特点以及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特点为依据,对教材内容合理地进行二度开发,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精,问在关键处,新旧知识转折处,即把学生的思路接到其"最近发展区"内.要在难点,疑点处设问,使学生不断感到刺激信息的新鲜,不断产生探索的乐趣.
切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片段一: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计算》一课,屏幕上出示了一则公告:我校将于2006年3月搬迁至学道街12号.祝愿同学们在新校区愉快的学习和生活.师问:"看了这则公告,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回答:环境,位置,大小——面积.接着问:"猜猜看,新校园的土地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不规则***形.
评价:一开课就将学生引向了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学校搬迁.一则公告便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老师将顺势把环节引向了对旧知识的复习.
教学片段二:在学习"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时,课前我布置了调查活动"人体所含什么物质最多所占人体的比重是多少".在课上学生宣布调查结果"人体所含水分占体重的4/5".师问:"根据这个条件你能联想到什么数学信息"学生联想到许多信息:把人的体重看成单位"1";其他成分占1/5;如果把体重看成5份,水份占了四份;体重是所含水份的5/4……接着老师要求根据这个条件,自己再补充条件,提出问题请大家合作解决.于是学生提出了"一个小学生体重30公斤,问所含水分有多重"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和"所含水分24千克,问这个人有多重"的除法应用题.
评价:从课前调查到课堂联想再到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孩子们总结时说:"没想到人体科学知识也与数学有着这么紧密的联系,生活真是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数学知识来源与客观世界,现实生活中无处不蕴涵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结合学生的操作活动提出问题,揭示本质.
教学片段三: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对"角的大小与边无关,与角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是比较抽象,学起来有些困难.于是在教学中,学生人手一个活动角,师问:玩一玩,变一变,与同桌比一比谁的角大并说说自己的发现:怎样的情况下,角会变大;怎样的情况下,角就会变小.这一切是谁在作怪最后,通过学生讨论,实践操作很顺利得到了结论.
评价:用设问开导,结合学生的操作,巧妙地展现了角的本质属性,学生颇有感受.
通过"头脑风暴",创设学生探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
教学片段四:《比的意义》一课中,出示镜框***:长5分米,宽3分米,要求学生比较镜框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生提问:长比宽长多少宽比长短多少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对学生的问题分类后引出课题"比".紧接着师问:关于"比",你们想知道什么呢生回答:什么是比谁和谁比怎么比比如何读,写怎么求比比与除法有关系吗师说:"同学们,你能***帮助我们解答以上问题吗"几分钟的自学,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和组际之间的交流,联系了大量的实际事例,认识了比.
小学生数学作文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建设
M·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张祖贵译)一书在导论中指出:“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数学学科并不是一系列的技巧。这些技巧只不过是它微不足道的方面:它们远不能代表数学,就如同调配颜色远不能当作绘画一样。技巧是将数学的激情、推理、美和深刻的内涵剥落后的产物。如果我们对数学的本质有一定的了解,就会认识到数学在形成现代生活和思想中起重要作用这一断言并不是天方夜谭。”数学是人类的文化,数学文化表现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核心是数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沉淀下来的数学思考,数学观念,数学品质。因此,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小学数学文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关于小学数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新课程精神强调:数学课程应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即展示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展示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数学家的探索精神,展示数学文化的美学价值。作为数学文化传播者的小学数学教师,其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是决定小学数学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1.强化数学文化意识
数学之于文化好比种子之于土壤,是厚重的人类历史文化孕育了今天的数学。无论是从数学本身的发展看,还是从数学对社会与人类进步的作用看,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2)发展学生理性精神;(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强化自身的“数学文化”意识,树立学生的“数学文化”意识。如果只掌握专业知识而没有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那他的数学王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数学家们有这样一种观点:三流的教师传授知识,二流的教师传授技巧,一流的教师传授思想方法,而超级大师传播数学文化。
2.加强数学文化学习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仅仅具有“数学文化”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认真地系统学习与研究数学文化,切实把它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做。
学习研究数学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数学文化养分,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比如,最早系统提出数学文化观的美国数学家怀尔德(R.wilder)的《数学概念的进化》和《作为文化体系的数学》、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M·克莱因的《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和《数学——确定性的丧失》,郑毓信的《数学文化学》,方延明的《数学文化导论》,黄秦安的《数学哲学与数学文化》,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张顺燕的《数学的源与流》,张奠宙的《20世纪数学经纬》等国内外著作,都为我们的数学文化研究指明了方向。
其次,学校要通过数学文化的知识培训、讲课比赛、外出交流等方式,切实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多学习研究展示数学文化的机会与平台。
二、小学数学教材数学文化建设
除了应该不断加强数学文化的研究学习,自觉提高自身数学文化素养外,还必须认真进行教材研究,并着力推进教材数学文化校本化建设。
1.教材数学文化建设研究
在自身具有一定数学文化素养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下大力气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只有将课本中枯燥的、抽象的数学问题经过自己的“加工、提炼、再创造”,才能还原成原汁原味的生活问题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把他们带进一个绚丽多彩的数学皇宫,让他们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艺术之美,分享数学前行足迹中的创造、超越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人类智慧和人性光芒,真正实现探索数学本质的理性回归。
2.教材数学文化校本化建设
鉴于地域不同和学生差异,地区的发展状况、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通常需要对手头使用的教材加以改进,适应自己的课堂教学的需求。为此宜在本地区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所隐藏的数学文化意蕴,使数学内容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重视学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本教育,重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彰显数学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只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就能开发出适合本地区特色的数学校本教材。
三、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渗透
为加强小学数学文化建设,学校要采取多种方法形成“数学文化场”,使数学文化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1.校园数学文化渗透
数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学校可通过校园文化平台、校园网络平台、多媒体平台等多种方式倾力打造“数学文化场”,形成浓郁的数学文化氛围,使数学文化真正走进校园。学校可通过数学板报、班级数学网页、数学角、数学晚会、数学文化节、数学文化读本、数学长廊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推进校园数学文化建设,提升数学文化的品位,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文化。
2.课堂数学文化渗透
传统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目标上,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拘泥于知识的逻辑性,思维的抽象性,忽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忽视数学学习和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机融合;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机械练习,缺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忽视挖掘数学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课堂教学是数学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数学文化氛围,拓宽传播途径,透过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的教学,使隐匿于知识、技能、方法背后的数学美育、数学情感、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等逐渐显现、外化出来,使学生真正享受到数学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引领学生亲历观察、猜想、验证、建模、应用等数学活动,进而获得一种有力度、充满张力的数学思维,以及触及心灵的精神愉悦,进而将数学教学活动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数学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加强数学文化研究,才能更好地将数学文化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实现数学文化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真正回归。
参考文献:
[1]M·克莱因著.张祖贵译.西方文化中的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郑毓信,王宪昌,蔡仲.数学文化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3]齐民友.数学与文化[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方延明.数学文化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黄秦安.数学哲学与数学文化[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小学生数学作文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合作探究法;应用过程
【中***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8-0182-01
前言
合作探究法是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合作探究法的实施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再被动的学习、机械的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学习任务,而是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主动的去探索知识,进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1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法需注意的事项
在应用合作探究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事项。①合作探究法重在合作。因此,学生在对相应的数学学习任务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与其他的同学进行有效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样才能够将合作探究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1]。②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势必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导致合作探究无法继续进行。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进行细致的指导,确保学生合作探究能够顺利进行。③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及接受能力非常有限,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无法充分的理解相应的知识,导致学生合作探究受到较大的阻碍,因此,教师还应该科学的把握合作探究的难度,确保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教师通过注意如上几个方面的事项,能够提高合作探究的质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2]。
2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法的应用过程
2.1布置合作探究任务:在小学数学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合作探究任务。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对合作探究任务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合作探究任务的大致内容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要求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其次,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的探讨,对合作探究任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细致的探讨,并且统一答案,通过科学的讨论,能够提高合作探究的质量,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顺利实施和顺利完成[3]。
2.2把握合作探究的进度:在小学数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把握合作探究的进度。由于小学生年龄非常小,无法合理的把握合作探究的进度,如果合作探究进度过快,将会导致合作探究的不充分,如果合作探究进度过慢,无法全面的完成合作探究任务,影响到学生合作探究的质量[4]。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合作探究的情况,科学的把握合作探究的进度,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以实现最佳的合作探究效果,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2.3帮助学生解决合作探究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学生在进行数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势必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影响到学生合作探究的顺利进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针对于此种情况,在学生合作探究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合理的把握教师干预的“度”,教师只要做到点到为止即可,教师应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确保合作探究的顺利进行[5]。另外,针对于各别学习能力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通过科学的实施,能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长远学习及长远发展,并且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和顺利完成。
3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法的应用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合作探究法高质量的开展小学数学工作,全面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更加主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有利,实现了对学生的科学教学和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曹廷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J].学周刊.2011(13).
[2]刘存全,柳元.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小学版).2009(11).
[3]王明利.浅谈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
[4]孙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
小学生数学作文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论文写作 理性思维 个案研究
一、数学论文写作对小学生理性思维的作用
(1)帮助学生分清主体与客体。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存在着浓厚的主观色彩,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不全面。而在研究数学的时候,应该是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研究事物,是不应该带有任何主观的色彩的,这样一种客体化的研究立场十分重要。就比如在数学定理证明过程中,是不能够按照自己的主观喜好来进行证明的,是不能够想到哪一步就到哪一步,要利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环环相扣以后才能够得出最终的结论。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论文写作的时候,需要用严格的论文标准来要求学生,不仅要让学生注意到自己行文上的逻辑性,还需要在论文的内容上言之有理,用事实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说明。小学生在进行论文写作的时候,应该是建立在解决问题、证明问题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他们在思考某一种问题的时候,才能够顺着一定的方向去进行思考和证明,从而使得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2)促使学生精确地、定量地认识事物。小学生的年纪小,在描述事物的时候,也往往缺乏定量的观念,仅仅是笼统地对看到的事物进行描述,而培养学生能够精确性、定量地研究事物是学生研究科学事物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要求,这也是科学研究的目的。因此通过数学论文的写作,就能够使得学生站在更加精准的角度来理解自然界客观事物的规律,这也能够揭示自然界中的数学规律。小学生的数学论文都是基于生活和数学课程提出的,比如根据函数写作的论文,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增加了对函数的认识,而且使得学生了解自己的认识不能够想当然,而是应该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小学数学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数学的精确性和定量性,从而掌握正确事物的方式。
(3)培养学生批判性、开放性精神。在进行学习研究过程中,具备批判性、开放性的精神,不仅能够使得学生不盲目崇拜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且也能够包容别人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意见,能够批判性地吸收别人思想中的优秀成分,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只有学生具备批判性的精神以后,学生才能够保持自己思维的理性,不人云亦云,也能够不固执己见,能够保持批判的态度来进行思考和发现问题。学生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批判性的眼光,还需要具备开放性的头脑,这是追求真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只有保持这样的开放性,才能够探索出更多的学习方法,打破传统,能够有所创造和发现。
(4)提高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小学生在获取外界事物信息的时候,往往运用的是直观的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就相对较弱。而在数学论文写作的时候,学生就能够使得自己的抽象性思维逐渐提升起来。比如在学习“函数”问题的时候,在处理各种具体案例的时候,引导学生将具体的问题用数学模型进行替代,经过这样的锻炼过程,学生就会习惯性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函数问题。总之,在小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就是让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起来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二、如何利用数学论文写作提高小学生的理性思维
(1)关注学生心理特征。在对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进行培养的时候,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智力提高,还需要关注这些学生还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他们没有办法克服的不平衡发展。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论文写作的时候,就需要营造出学生在心理上能够接受的场景,使得学生能够在心里上真正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此外,还需要关注不同小学生的学习差异,制定出不同学习目标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细心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然后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励学生主动进行论文写作,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
(2)注重教师引导作用。要求学生进行数学论文写作的时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教师也需要参与到论文写作过程中,从而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够使得学生有论文写作的动力,久而久之能够自觉参与到这样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过程,能够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情景的创设,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在此基础上不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面,学生的理性思维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能够逐渐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一种简单的心态,这样才能够将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发挥出来。总之,在小学生进行数学论文写作的时候,需要关注学生自身,还需要关注教师的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起来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小学生数学作文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试题;课堂改革
新课程标准曾指出,试题评价是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目的的,同时评价也有利于激励学生,有利于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小学数学学习的评价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也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要注意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水平,同时还要去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流露出来的情感以及学习态度,并对其进行纠正,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观念不仅给我们的现代评价指明了方向,更是给我们的评价工作一个评价依据。而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实践过程中却发现,虽然课堂改革有了一定的效率,可是依然不够乐观,它离我们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相差甚远的。虽然学校一直在落实课程改革工作,但是我们的课堂现状却依然是很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从课改的试题评价这一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以发挥出试题评价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
一、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试题中
数学是历史久远的一种文化,它的产生、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来实现的,它的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对数学有着制约的作用。而反过来,数学的发展过程也对整个数学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此外,数学本身不仅是属于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着超越人们所认识的数学自身意义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同时也促进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数学是我们生活、学习、劳动中都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数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计算、处理数据、推理、证明等,数学模型更是能对我们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有效的描述。
可是,我们的中小学数学教育总是忽略了对学生的数学文化的教育。为了能使我们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能够受到更加良好的数学文化教育,所以我们要及时地改变这一教育现状。而新课程标准也曾明确指出,我们要通过义务教育让学生去体会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以及我们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并且深刻地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从而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信心。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工作时,需要将数学文化融于到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全面深入实际地开展数学教学,并且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努力让小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力,从而使之与数学文化产生共鸣,深刻地体会数学的文化内涵,主动观察数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达到增强小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以往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枯燥、乏味,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此我们可以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社会、自然现象运用到数学的试题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不再排斥数学,同时还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加直接的经验,感受到与数学的共鸣,从而对数学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课堂改革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总会需要布置一些简单但是枯燥的例题,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2013-1949=?这样的题我们可以改为这样:1949年的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人类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每年的10月1日被定为我国的国庆节,而今年已经是2013年了,请问今年了10月1日是我国建国( )周年?原本的四位数字的减法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既头疼又无聊,可是我们把题改为计算建国几周年,这样一来便可以激发出我们的小学生对建国多少周年进行计算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将现实生活融入数学试题中
数学,其实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生活的思考进行描述、刻画或是解释、理解的一种工具,人类运用数学的目的便是为了发现现实世界中蕴藏的客观规律,从而利用这些客观规律来帮助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数学的问题也是源于生活的,曾经有人这样描述数学:“宇宙之大,离子之微,火箭之素,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句话便体现了数学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学习、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逼真的问题情景模式可以唤起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我们可以在课堂改革中,将现实生活融入到数学试题中去,给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景课堂模式,令他们体验到所学的数学知识与他们实际生活的相关联系,使之主动试着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品尝其中的乐趣,从而悟出如何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身边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便会使学生对他们所学的小学数学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还能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一来,我们的数学课堂便会收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
一位前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曾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操可以开发我们身体的潜能,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那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便能开发人们的大脑,使人们的大脑更加智慧。所以,我们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试题评价过程中,利用一些智力培养题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的时候能够得以锻炼综合的思维能力。
四、总结
考试不仅是我们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发展的重要方法,我们在推进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来利用试题引导小学生去主动学习数学以及如何培养小学生综合数学素养,从而让我们的小学课堂成为社会未来栋梁发展对数学的理解、爱好、创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史俊霞.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评价例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1) .
小学生数学作文篇7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
中***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11-02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教学手段,数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或者刚刚萌芽,复杂的数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促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愿意学习数学,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通过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情境能很好的解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因此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
1.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传统教学法是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主导学生学习,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不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很差,学生普遍不喜欢学习数学,感觉数学知识抽象难懂,这就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不高,因此,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情境教学法能较好的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引导学生多动脑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创造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是教师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知识,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方法,可以加入有趣的小故事,通过儿歌的形式进行。
例如,在进行加法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有趣的课件,加入一些小动画,比如学习5加6等于几,可以先在课件上呈现5个在做游戏的小朋友,问学生几个小朋友在做游戏,然后再呈现6个做游戏的小朋友,要求学生数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引出5加6等于几这个加法运算知识点,使学生学习的内容趣味性更强。学生在学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描绘一个故事情境,比如灰太狼抓了几只羊,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个动画片许多小学生都看过,教师可以在这样一个故事背景下讲解,例如,一天小羊们在做游戏,灰太狼来了抓走了懒羊羊,问学生还剩下几只羊,学生对动画片的情节很清楚,由此引出知识点学生容易理解并且记忆深刻,也愿意学习。此外,通过儿歌的形式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喜欢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比如数鸭子的儿歌,就可以教学生数字知识,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2创造操作教学情境。操作教学环境就是使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分发一些糖果,给学生出几道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题,要求学生自己通过糖果摆出来,学生回答正确可以将糖果作为奖励,并对学生提出表扬,学生回答错误就少给学生一点糖果,鼓励学生下次努力,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小学生容易满足,注重教师的奖励与表扬,利用此种方法能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动力。此外,还可以利用游戏创设操作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加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些苹果橘子草莓的卡片发给学生,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比赛,出几道加法算数题,小组学生站成一队依次进行计算,第一个学生计算正确后第二个学生才可以继续游戏,看哪个小组用的时间短,计算的准确率还高,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3创造问题教学情境。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情境教学法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读问题的能力,例如,创设一个摘苹果的情境,小红摘了3个苹果,小白摘了5个苹果,小红和小白到市场上卖苹果,一天一共卖了四个苹果,问小红和小白一共摘了几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创造合作教学情境。合作教学情境就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使小组之间通过教材学习所要讲的内容,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知识框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自己将知识内容补充完整,比如,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教师可以制作一个表格,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括号怎么算没括号怎么算,教师列出条件使学生自己填充内容,然后在黑板上留几道混合运算题目,小组一起计算,当这些内容都完成后,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发言,这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进行总结分享,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了解团结合作的作用。
3.结语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创设趣味化情境、创设操作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合作情境,通过科学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钟琴, 刘明彰,彦康,陈文椒,吴文明,严明伦.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导学. 2014(23)
[2]祁自安,刘明彰,陈文椒,廖康,张南英,赵新萍,杨夫岭.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浅论[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5(01)
[3]田立.小学数学高段情境教学法的实施[J]. 新课程(小学). 2015(07)
小学生数学作文篇8
[关键词]数学文化 数学好玩 数学有趣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观首先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近十几年来,我国对数学是一种文化才有所认识。数学最内在的文化特性应该是数学本身,因此数学文化不应从数学之外去寻找,平时的数学教学,是学生感受数学文化本色的课堂,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能使数学知识外化为一种现实的数学影响,更好的彰显数学的文化品性。
一、数学文化走进课堂
现在,我们小学普遍使用的是北师大数学教材,在使用教材中,我们发现,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以生动有趣、易于阅读的形式,以“你知道吗?”为题,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发现、数学史的知识等等,我粗略的查了查,五六年级数学书中以“你知道吗?”作为问题的共有19篇,每一个点的呈现,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数学给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如 “祖冲之与圆周率”、“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笛卡尔与数对”“毕达哥拉斯与点阵”等等,这样小史料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家对生活的留心,感受到数学是有价值的,是无处不在的。
通读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我们能强烈的感受到数学文化气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追求的新的教育目标。比如我在教学《认识***形》一课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拉链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小方格等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就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其原因了。我还从家里拿来了小板凳,让学生亲自实践,真正的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提炼了数学知识。“年月日”一课是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要挖掘出新意确实很难。在教学时我从数学文化的视角捕捉了“年历”所蕴涵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要素,用一张具有文化内涵的年历作为知识载体贯穿于整节课中,将“大月、小月、闰年、平年”等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一在一个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盘活了“年月日”这一原本枯燥、单调、抽象的教学内容。无数次的教学实践,让我充分认识到只有融入文化色彩的数学课,学生才会“兴趣盎然”。
二、数学活动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渗透数学文化,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1)数学手抄报――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小报设计制作”能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们的设计热情,激发他们的无限创意。手抄报作品可以由学生创作或搜集资料,自主完成,其中数学小知识、数学难题、数学家及数学家趣闻等内容,充分挖掘了同学们关心数学,热爱数学的热情,也增进同学们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数学日记――讲述数学故事
提到日记,一直被认为是语文的专利,一提到数学,就好像只有做数字、公式、习题。实际上,将日记的书写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更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刚接触数学日记,学生记述最多的是自己在超市中,菜市场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
(3)数学游戏――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
结合数学课本的某些内容,适当开展一些游戏或竞赛,加深或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有利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游戏“拼摆七巧板”,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无论是否接触过七巧板,只要接触上了,学生就很快的投入了极大的参与热情,不仅能快速的拼出给定的***案,而且能自己设计出独特的***案造型,创意无限。再如“巧算24点”是数学知识中四则运算的综合应用,一副扑克牌就可以玩转24点,玩法既有趣又简单,极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孩子快捷的心算和反应能力非常有帮助。
三、“数学文化”的展望
“数学文化”是实现学校优质教育的有效平台,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别样风采,更有助于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数学文化活动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但我相信,数学文化活动的探究与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让数学学习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学生的生活。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数学文化的新设想。
1.要让数学文化永驻校园。一种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不懈的积淀,仅仅靠一个月或几个月的时间是很难形成和发挥作用的,因此我们要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与数学活动的发展要求,逐步促进和加强数学竞赛的组织活动,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要适当增设游戏竞赛、动手操作、实践应用等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增设讲述数学故事环节和智力活动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
2.要让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课程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课程改革,我们应与时俱进,用新的数学观,特别是用数学文化视角下的数学观来看待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要素,向学生呈现数学文化视角下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数学的文化修养。
小学生数学作文篇9
1.要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践,掌握了数学理论反过来要为实践服务。小学数学教学同样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是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的集中反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主要通过解答应用题和自编应用题来培养。应用题是从客观现实生活和生产的数量关系中提出的问题。通过对应用题的分析解答,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情况,而且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能力,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了充分发展。自编应用题,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要从数量观念出发去观察事物,使数与量逐步成为认识周围世界的工具,逐步使数学知识与实际沟通起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定会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得到发展。
2.小学数学课要渗透数学文化
2.1系统综合:让数学课强化文化意蕴。
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调整,强化数学的文化意蕴,有助于学生理解种种学科知识所具有的关联性,也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文化的情境性,实现文化的创造性,数学课也就超越了数学的“一般性实用目标”,走进了文化意味的境界。
如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系统综合成“走进圆的世界”单元。课时内容的重组有助于学生在新的版块内部进行有意义的发现和归纳。在单元内部可以重组,在学科之间可以进行系统整合和处理,这一切将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以与之有效对话的平台。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我们正是通过综合,使时间、空间上有了保证,借助于音乐、美术、多媒体等手段“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深入、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动起来,使数学课充满浓浓的文化味,强化数学的文化意蕴。
2.2多元互动:让数学课洋溢文化氛围。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涵着灿烂的数学文化,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独有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一些数学史实,比如:七巧板、圆周率、勾股定理等史料的介绍,在数学板报、数学小报、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另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关注、感受周围的变化。撰写数学日记,记录数学学习、生活经历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3.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3.1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哪些问题学生能够***解答,哪些问题要发挥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小组合作。合作之前,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或在对问题的认识模棱两可之际,进行小组合作,真正发挥“互补”作用,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达到思维认识水平的提高。
3.2建立竞争机制,增强合作意识。
小学生具有好胜心强的特点,在组与组之间建立竞争机制,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使本组获胜,组内同学会全力以赴,团结协作,合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如采用积分制,展开小组之间的竞赛,小组同学为组内争得荣誉的加分,反之则减分。任何同学都不愿给小组拖后腿,都会尽最大努力为组争光。在这种状态下,才会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3.1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学生的学习和组织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了解情况,对各组内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像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归纳他人的发言,等等。这些学习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会使讨论进一步深入,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4.让学生求甚解,会质疑,能验证
对于一些教学内容,很多孩子通过家庭学习或校外辅导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受这两种学习方式的限制,学生很难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多数只能做到“知其然”,这样学得的知识只能是机械的、浅层次的,而数学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求甚解、会质疑、能验证。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之前,很多孩子都知道了周长公式,甚至会用公式去计算周长。但是通过追问,往往会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仅仅是了解而已,并没有达到教学要求中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设计时,我没有像教材中安排的那样直接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并找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而是在画圆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测圆的周长与哪些因素有关。有的学生认为与半径有关,也有一些学生能直接提出周长是直径的3.14倍。接着我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你们的猜测对吗?你能验证吗?你想用什么方法验证?这样,既没有回避学生的已有知识,又将矛盾抛给学生,让学生愿意亲手试一试,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在测量圆的周长时直接用3.14去乘以直径,而是通过自己的操作真正找到或验证周长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参考文献:
小学生数学作文篇10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好地渗透数学文化,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以端正的态度对待数学文化,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要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紧贴实际生活,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身的数学文化知识储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阅读中外数学名著,为将数学文化渗入小学数学教材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方面要从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价值、数学教学目的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够保证在渗透数学文化的过程中保持其中心思想不变。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自我提升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自身教案研究设计的能力。如湖北某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利用在小学数学教浦祝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措施研究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为中心主线,平时利用课余时间阅览了多部数学名著,比如《数学的发现》《爱丽丝漫游数学奇境》等,在此基础上大大提升了自我的数学文化认识。
二、充分将数学文化和小学数学教材有机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其中往往会增设部分与数学有关的趣闻等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利用一个奇妙的故事首先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再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数学世界,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知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历史,以数学历史为主线可以让学生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归纳、类比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数学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前备课时,要充分理解教材编纂的用意,要运用最恰当的数学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文化素养。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认识万以内的数》中就增设了算盘的相关内容,介绍了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在2600多年以前我国人民就利用算盘进行记数和计算,并且陆续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家,这不仅加深了小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还潜在地提升了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教师在讲《数一数》过程中,可以利用***片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拿出一张动物园的***片,让学生进行归纳,***片中有多少种小动物,都有哪些种类的小动物,让小学生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对回答得又快又准确的小朋友进行及时的表扬。在结束课堂教学进行总结时,教师告诉学生在进行数数时,可以从左往右数,也可以从右往左、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数,这样在数数的过程中就不会有遗漏了。整个课堂小学生不仅认识了各种小动物,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三、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展现数学文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增设丰富的教学活动能够较好地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教师通过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导向,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顺利进行数学教学。各种数学小游戏、数学趣闻故事、智力游戏和竞赛都是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的开设都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必须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苏教版第三单元《分一分》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七巧板等,通过比赛的形式看哪位小朋友能够最快、最好地将不同形状的七巧板进行分类,通过分类的小游戏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有规律地进行分类。又如小学数学教师播放《拍手儿歌》让学生认识前、后、左、右,然后提问“你前后左右的同学都是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还培养了小学生合作意识。
四、考试内容中融入数学文化
在考试内容中融入数学文化不仅能够较好地反馈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进一步升华小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在考试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对数学知识点的考查,更多的是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提升,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设计考试内容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将数学文化融入其中。比如在试卷中设计这样一道题:“小明帮助妈妈去买菜,白菜每斤2元4角,妈妈要求小明买两斤,小明应该付多少钱?”这种贴近生活的考试题目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五、结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生数学作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