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软实力10篇

中国文化软实力篇1

一、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及意义

“文化软实力”概念是“软实力”的子概念。“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府学院院长、全球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约瑟夫·奈提出来的[1]。“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它是相对区别国家经济制度、***治价值观、意识形态、外交***策等因素而存在的软实力形态;现如今文化软实力也已不单再是“软实力”的组成因素,俨然更是成为其核心内容,是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与感召力。它是构成软实力的深层魅力。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弱,既需要由经济、科技、***事实力等 “硬实力”的强大,也需要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的 “软实力”的突出。所以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备竞赛,经济实力的本文由收集整理攀比,更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该民族特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同样,我们只有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才能繁荣中华民族的特色主义文化,才能更好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一)中国文化社会核心价值观危机

北京大学教授潘维认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缺位是中国现实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中国要崛起,就无法回避重建社会核心价值观。2007年两会期间,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协委员就十分关注中国人核心价值迷失的问题,“加紧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呼声再度高涨,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希望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获得国民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以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促进社会和谐与国家建设。

(二)文化相关产业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最近几年,中国文化产业每年都以两位数以上,且高出同期gdp增长率六七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2009年前几个月,中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就文化产业的各个板块来说,仅于2008 年的数据,中国电影产量就又达到四百多部,跻身仅次于印度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票房收入增长30%,连续5年保持25%以上的增长率。尽管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仍然十分严格,对影片口和租赁存在诸多限制,好莱坞对我国市场的前景仍然越来越看好。5年前,中国在票房收入榜上还排不上号。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华纳、迪斯尼、派拉蒙、福克斯、环球和索尼6大电影公司世界25大票房收入来源之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网游产业早已实现实现了由到自主研发的蜕变,它不仅在逐年增长地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相比于音像制品、电影票房和电视节日的三大传统娱乐产业的规模,中国网游产业的发展速度之快,形成规模之巨,已远远超出想象,并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三、中国软实力的不足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却在历史流传到如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发掘力度呈现日呈剥弱的趋势。在应对文化全球化的同时,中车传统文化必然要面对外国文化的冲击和挑战。这就要示我们要坚定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中心的立场,在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而不被同化。只有在立足于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辅以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才能使中华民族文化取长补短,做到渊源长流,才能形成专属本国特有的特色文化软实力。其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化的传播途径对发扬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建设现代化的文化传播途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发展史,文化软实力建设基底薄、起步晚、发展慢,使得文化现代化程度相对落后,从而牵制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另外,相对于美国美联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和俄罗斯俄塔社等各世界强国,中国掌握的国际话语权微乎其微,世界各国的长期听不到中国的声音,甚至是依然“沉睡”于没有“中国之声”的世界中。他们只知道西方眼中的世界,甚至是只知道西方希望他们知道的世界,而不知道中国眼中的世界 [2]。比如说,评价中国最大最强公司的,是美国的《财富》杂志;评价中国最富有的人的;是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价中国所有重大的商业并购事件的,是《金融时报》;分析中国行业财务数据的,是德勤、安永这样的公司;总结中国商业伦理的,是郎咸平这样生在台湾、执教在美国,对大陆的情况有所了解,又了解不多的教授……

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未来发展

中国文化软实力篇2

一、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来源

文化软实力理论不是突然间产生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实际上,在中外都可找到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在西方,韦伯关于“卡里斯马”(charisma)及其统治类型的社会学研究、葛兰西的“霸权”论及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论等,实际上都为“软实力”的提出和发挥影响做了理论铺垫。我国古代老子就主张“柔弱胜过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功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些思想恰是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宝贵的中国本土资源,值得在与西方思想的对话中予以认真总结和传承。

不过,文化软实力理论的较为直接的理论生长点,可以说是在于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后国际***治新格局下的战略对策需要。1993年是一个标志:美国国际***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论文《文明的冲突?》中提出国际***治的“文明冲突论”,表明文明或文化问题在国际冲突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人们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他们认同于部落、种族集团、宗教社团、民族,以及在最广泛的层面上认同文明。……对国家最重要的分类不再是冷战中的三个集团,而是世界上的七八个主要文明。”[1]亨廷顿正是根据这一观察,得出了一个判断:“冷战后时代的世界形势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由于如此,“全球***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2]这种以“文明冲突论”取代原有的“***治冲突论”的观点,已经内在地孕育着一种文化软实力的视野:国际间的***治、经济及***事实力的硬性较量正在逐步让位于文化与文明的软性实力较量。

真正明确的“软实力”(soft power)理论概念是曾任美国助理***长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 Nye,Jr.,1937― )首先提出来的。他在1990年于《外交***策》杂志上发表《软实力》一文,首次将国家综合国力划分为两种实力,即硬实力和软实力,并认为由资源、经济、***事和科技四大实力元素构成的硬实力始终是有限的,而真正具有无限力量的动力元素是软实力。2004年,他在新著《软实力――国际***治的制胜之道》中较为完整地阐述了软实力概念:“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治观念和***策的吸引力。如果我国的***策在他人看来是合理的,我们的软实力就自然增强。”[3]在他这里,软实力被归结为一个国家由文化、***治观念和***策的吸引力而在国际社会产生的感染效果。与硬实力(经济、***事)通常依靠直接的“施压”、惩罚或收买而迫使他国非自愿地接受不同,软实力则通常依靠间接的“吸引”而得到他国的自愿认同。“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文化价值的感召力、***治制度的吸引力和***府***策的合理性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会深刻地影响其他国家人们对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的整体看法。

这一软实力概念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各国学者理解和运用软实力理论的一个共同的理论源头,尽管实际上人们由此引申出的结论会各不相同、乃至大相径庭。

二、中国国家战略中的文化软实力

要研究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首先需要明确这种研究的理论依据何在。这种直接的权威依据显然就在***于2007年在***的十七大所作的报告中。该报告第七部分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中首次以国家战略的方式明确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可以看到,这个国家战略决策的理论依据,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可以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对外提升“综合国力”。可见,提出“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其效果就在于首次明确文化是国家的一种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软实力的功能集中表现在两方面:对内凝聚和创造,对外吸引和感染。这可以简称内凝外吸。

这里的内凝外吸之说,突出的是对文化的功能的新理解,但对文化本身的内涵却没有明确界说。而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在第14部分“软实力也是硬道理――为什么要推进文化创新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获得了如下界说:“‘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一般来说,‘硬实力’指经济、科技、***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它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就像电脑的软件与硬件同等重要一样。”[4]这里尽管明确地把“文化软实力”看作是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六种力,即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但在具体阐述力的构成时同样没有对文化本身做出界说。

三、文化软实力中的文化

这样,要理解“文化软实力”,就需要对其中的“文化”一词做出理解。事实上,对文化软实力概念的界说和阐释,迄今为止已经多种多样,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尽管没必要求得公认一致的唯一正确结论,但出于进一步调研的需要,我们还是应当对文化概念作出一种较为明确的操作性界说。

“文化”(culture)在西文中最初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后来指对人的身体、精神、特别是艺术和道德能力及天赋的培养,也指人类通过劳作创造的物质、精神和知识财富的总和。不过,按英国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1988)的归纳,文化往往具有三种定义:第一是理想性定义,指人类的完美理想状态或过程;第二是文献性定义,指人类的理智性的和想象性的作品记录;第三是社会性定义,指人类的特定生活方式的描述[5]。

而美国当代文化批评家贝尔(Daniel Bell,1919― )则采取略有不同的三分法:“我在书中使用的‘文化’一词,其含义略小于人类学涵盖一切‘生活方式’的宽大定义,又稍大于贵族传统对精妙形式和高雅艺术的狭窄限定。对我来说,文化本身正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阐释系统,帮助他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第一种文化指“特定人类的生活方式”,这是人类学家提出的较为宽泛的文化;第二种文化以英国贵族学者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等的文化观为代表,指“个人完美成就”,这对贝尔来说显得过于狭窄了;第三种文化是贝尔追随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nst Cassier,1874―1945)的结果,指由人类创造和运用的“象征形式的领域”(包括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和科学等),它“试***以想象形式去开挖并表达人类生存的意义”。[6]贝尔采取了与人类学家的宽泛文化和贵族学者的狭窄文化都不相同的居中或居间的策略:把文化视为表达或阐释人类生存意义的象征形式的领域。贝尔明确指出:“文化领域是意义的领域(realm of meanings)。它通过艺术与仪式,以想象的表现方法诠释世界的意义,尤其是展示那些从生存困境中产生的、人人都无法回避的所谓‘不可理喻性问题’,诸如悲剧与死亡。”[7]

美国当代文化批评家杰姆逊(Fredric Jameson)虽然也认为存在着三种文化定义,但在具体理解时与威廉斯和贝尔有同有异。其一,文化是指“个性的形成或个人的培养”,这大致对应于威廉斯的第一种和贝尔的第二种,即阿诺德代表的狭窄的贵族文化观。其二,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的“文明化了的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属于人类学概念,这显然又与威廉斯的第三种和贝尔的第一种大体相同。其三,文化是指与贸易、金钱、工业和工作相对的“日常生活中的吟诗、绘画、看戏、看电影之类”娱乐活动。第三种文化概念尤其能体现杰姆逊自己专注于其中的后现代社会或消费社会的时代特点――文化是指以大众文化为主流的消除了雅俗文化界限的日常闲暇中的娱乐活动。这确实体现了杰姆逊的特殊立场和关注的焦点:后现代文化或消费文化其实就是以日常感性愉悦为主的大众文化[8]。西方学者的论述自有其针对性,不能简单照搬,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略加参照,借用来分析文化软实力状况及其特点。

比较再三,我在这里倾向于采纳小于人类一切活动和大于日常娱乐生活的中间含量的文化概念:文化是构成特定人类共同体生活的价值系统及其象征形式,包括制度系统、行为系统、知识与观念系统等,以及更为具体的象征形式领域如神话、宗教、语言、历史、科学和艺术等。就本文开头提出的有关文化软实力的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概念来说,这里的文化概念体现了某种居中或折中的意味,既要顾及宽广而深厚的制度系统和行为系统等的深层影响力,又要考虑艺术等象征系统领域的符号感染效果,可以说体现了把上述两者融合起来的思路。

四、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及其层面

可以说,文化软实力,是指特定人类共同体生活的价值系统及其象征形式所呈现的柔性吸引力。从我国国家战略决策出发、并为这种决策的实施提供咨询服务,是我们理解和探讨文化软实力概念内涵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而实际上,上面界定的文化软实力概念,同十七大报告所规定的具有特定语境内涵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又恰恰是基本一致的。这样,根据我们的理解,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指特定国家的各种价值系统及其象征形式向外部释放的那种柔性而又厚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这种含义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哪些具体内涵?仔细解读,正是在***的十七大报告的第七部分特定语境里,“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体现为四层含义。稍作整理,可以获得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四个层面:

第一是核心价值系统的吸引力。其具体内涵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有四大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二是社会行为模式的凝聚力。其具体内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需要通过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去加以弘扬,由社会正气、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诚信意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第三是传统典范及遗产的影响力。其具体内涵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层主要涉及中华文化传统如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问题。如何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四是文化传播机制的感染力。其内涵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这一层要求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和传播。主要包括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等。

上面四个层面代表了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层面。显然,谈论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从事调研,是不能脱离这四个主要层面的。过分广义的和过度狭义的理解,都不能完整地涵盖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注释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07&ZD037)成果

[1]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2][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8-9页。

[3][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文中“软力量”一律改译“软实力”。

[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46页。

[5][英]雷蒙・威廉斯:《漫长的***》,伦敦,1961年版,第100-103页(Raymond Williams,The Long Revolution,London:Penguin,1961,pp.100-103)。

[6][美]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4、58页。

[7][美]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0页。

中国文化软实力篇3

【关键词】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意义

(一)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治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其无形的力量变的更加重要”,全球权力的强制性因素在减少,软性因素在逐步增加。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他认为软权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法使他者满足自己欲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同,硬实力是一种对抗性权力,是建构在具体的物质资源之上的硬命令式权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它通过让他人做想做的事情而达到预期的结果,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软实力包含三方面内容,即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治议题的能力。软实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的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影响他人决定自身的偏好。

在软实力三个方面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奈认为,文化是“一种相对廉价和有用的软实力资源”,并以美国文化为例论证,认为美国文化虽非万能,但是“蕴藏在产品和交流中的美国流行文化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奈指出了文化在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却没有明确界定文化软实力的边界,没有很好地解释什么样的文化在怎样的条件下能够被转化为软实力。关于文化,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排除了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和结果,专注于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电影、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文学作品等方面。“文化并不都是软实力,也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已经成为或可以成为软实力”。本文认为,软实力中的文化要素指的是一国的文化内容对他国形成吸引力,使得他国自愿效仿、学习、追随,从而对他国的国家***权产生影响。文化要成为软实力必须要同化他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强大的说服能力、渗透能力,以有利于本国国家目标和国家利益的实现。

(二)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虽然文化在软实力化时的模糊性和复杂性,以及文化本身及传播过程中的某些特性,使得“文化的很多作用或多或少脱离于***府的控制之外”,“倾向于对外部世界产生漫射性作用,并不容易控制以获得特定结果”,但是文化软实力在国际***治中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软实力的说服作用、渗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通过文化来展现”。文化本身虽然无法像物质性资源一样为我们用肉眼所见,但是文化的作用却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文化因素可以作用于人,从而间接地改造客观世界。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根基,被视为国家推行战略目标的重要渠道。文化要素发挥着“培育”作用,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一国的价值观念、发展模式、国内***治等,同时向他国传播或宣扬,使本国可以通过吸引力让他国用符合本国意愿的行为方式达到国家目标,使其行为更加具有合法性,遭到更少的抵制和反对。

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一种重要形态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已经成为国际力量平衡对比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极为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认清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将文化软实力建设上升到国家对外战略层面,对于国家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评析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文化因素也发挥出了其应有的作用,“和”文化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中国一贯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为基础,强调同周边国家和谐相处,不仅为中国的硬实力发展提供了和平的周边环境,而且为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提供了文化基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强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被中国文化所吸引。截至2005年,中国接受的海外留学人员已达到884315人。同时,中国不遗余力的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到2006年底,中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府间文化合作协议,其中在46个国家设立了108所孔子学院和12所孔子学堂,增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为中国正面国家形象的树立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于2009年1月17日《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依据2005年世界各国的各项指标数据,认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已跻身全球第7位,排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由此可见,中国文化软实力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强。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不足,优良传统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亟需完成。在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质,不能被吸收的文化所同化,只有在立足于本国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发掘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之处,才能形成国家强大的软实力。其次发扬中国文化离不开现代化的传播途径,建设现代化的文化传播途径意义重大。近代以来,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发展史,文化软实力建设起步晚,文化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影响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相对于美国美联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和俄罗斯俄塔社,中国新华社的世界话语权相对不足;中国的电影等传媒产业发展也不健全,中国文化的现代传媒手段需要进一步发展。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构想

(一)发掘传统文化,构筑普世主义文化体系

文化转化为软实力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这种文化要具有吸引力,二是该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精神能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效仿、追随并转化为他们的价值、精神。正如李光耀指出:“只有在其他国家羡慕并期望模仿一国文化时,其软实力才得以实现。”所以,进行国家软实力建设,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弘扬传统文化,更要深度挖掘其精髓,对原有的制度性文化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发展,寻求具有普世意义的东西,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在延续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使中国优秀文化推陈出新、焕发生机。通过文化开放,使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结合,提升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发掘同源文化、地缘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作用,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维护多元文化交融的有益性,建构一种更具生命力的良性循环的文化环境,建构一个普世主义的文化思维框架,向世界展示中国富有感染力和包容性、能被世界普遍接受和理解并取得共识的文化体系,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加速向着以现代经济和现代科技为先导的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模式跨进,面向全球社会,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研究应当立足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确立全球视野。我们应坚持文化***和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可在全球化进程中迷失自我,与传统隔离、脱节,“不能进入文化自恋和自我自足化的误区,要重新发现、探索、阐释东方思想”,“中国文化不仅应该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代表,而且应成为新世纪世界文化中的强音”;确立全球视野,谋求文化对话的对等地位,重新寻找自己的世界文化秩序中的位置,同时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点,用以治理和调整我们的社会生活,使之不断趋向公正、合理、繁荣与昌盛;立足东亚,推动东亚传统的当代重构;秉持“和谐”观念,参与全球伦理的构建,寻求不同国家间的互助合作与和谐发展,以及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与人类共存之间的平衡,为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

(三)扩大汉语国际影响,增强文化传播能力

我们应该抓住“汉语热”不断升温的契机,提高汉语的国际声望。在这一过程中,***府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很多国家都在有计划的实施自己的语言战略。法国努力协调有34个国家和3个地区构成的法语区的语言问题;西班牙利用“西班牙语世界”这一概念向世界进行语言传播;日本、韩国建立基金会不遗余力地推进日本语、韩国语的国际传播。中国***府应进行长远规划,制定符合国情的汉语推广***策,大力推动汉语的标准化、规范化使用,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并进一步加大财***投入,以此来加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维护中国的语言文化利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传播机制,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实现中文信息的全球性传播与分享,把我们的优秀文化介绍和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提高中国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加快文化产业化发展,打破“文化逆差”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府十分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这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化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化的当务之急是发展跨国文化企业。其次要完善产业运作机制,改革文化产业投资体制,完善文化产业投资***策。再次要打造响亮的中国品牌。国家应制定扶持***策,扶持文化支柱产业的启动,支持重点项目的开发。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速文化产业实现两个转变的步伐,打造中国文化产业的品牌。此外,还应注重发展非物质文化的产业化。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要进一步创新传承方式,对面向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作为文化产业予以支持;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发掘传统技艺,再现传统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要广泛深入地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人物,支持他们以各种方式培养传承人,完善对他们的激励机制。最后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化产业理念,逐步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自身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据此实现文化产品的升级换代。国家应对那些投资文化产业的个人或实体采取免税、减税、贴息贷款、税利返还、差别税率等经济手段,鼓励向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使得有逐利性的资本转向文化产业,从而从总体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化竞争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一个战略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文化需要积极应对回归传统和实现现代化之间的巨大张力,一方面通过自身建设增强自己的软实力,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与现代高科技和信息传媒手段相结合,形成世界上最具优势的文化竞争力之一;另一方面加大对外交流力度,抵御文化霸权主义,维护国家文化,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在提倡文明多样性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中推动国际文化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M].***事译文出版社,1992

中国文化软实力篇4

作为国家文化、民族精神、社会制度与价值观、民众内部凝聚力等因素的集中体现,文化软实力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随着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定,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已迎来重要机遇期。鉴于目前存在的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凝聚力不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偏低、公共文化发展不足以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将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文化软实力在一国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①2011年10月,***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决定。②面对国内经济社会转型与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在***和***府高度重视下,新时期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迎来了重要的机遇期。

一、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及意义

“软实力”(softpower)由约瑟夫•奈在1990年出版的专著《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BoundtoLead:TheChangingNatureofAmericanPower)一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他随后相继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和文章,进一步阐释和完善这一概念。③2011年,在对软实力最近的一次阐述中,奈对“软实力”的定义扩展为“通过同化性权力制定议程、说服力和正能量的吸引力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的能力。”④简言之,软实力是指无形、抽象、非物质性的力量,具有吸引力、感召力以及让他人自愿效仿的特点,依赖***治、思想、文化和***策的吸引使别人自愿追随自己。学界目前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定义大致分为几种:一是将文化软实力等同于约瑟夫•奈教授所提的“软实力”;二是将文化软实力视为“软实力”或“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三是认为文化软实力基本等同于“文化力”与“软实力”的简单相加。从内容上看,文化软实力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在基础层面,科技和教育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源泉和基础,是构成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在物质层面,有学者认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生成的前提条件是通过与他国进行对外接触和交流沟通来解释、宣传和推广自己的制度、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对他国产生吸引力,逐渐获得理解、熟悉直至认同。”①

因此,对财、物、器、技术和贸易等有形资源的运用能力,是文化软实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精神层面,文化软实力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宗教、民族信仰、传统文化、生活方式、民族整体素质等文化精神因素。综上所述,文化软实力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治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客观反映,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重大意义:第一,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必须建立与其经济和***治体制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凝聚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越强的国家,民众对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也越高。因此,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引导与整合,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国各族人民赖以信仰的思想道德基础。第二,冷战结束后的世界,软实力已替代硬实力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大国地位,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交往中的影响力和认同度。

二、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机遇

有别于传统***事、经济、科技等“硬实力”,文化软实力理论强调文化、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理想信念等软力量在综合国力提升与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往往将提升文化软实力置于国家战略与总体目标的核心与优先地位。对于我国而言,文化软实力理论自90年代***教授等人最早关注后,相关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实践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崛起,国家已将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到外交战略高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新形势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进入21世纪以来,***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始终将其作为外交战略与提升综合国力的首要任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举措。2006年11月,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②这也是***中央首次正式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体现出***和国家已深刻认识到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大意义。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到2011年10月,***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了明确部署。①随着***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相关的发展规划与配套***策先后出台,如2012年《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就对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和主要目标作了详细说明。总之,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已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二)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带动软实力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GDP)于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经济的强劲发展一方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人民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为软实力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有学者认为,“1997年是标志中国软实力呈现的时间。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北京拒绝人民币贬值,以这样的决定来支持亚洲。”②当前,在经济领域,我国近年实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措施十分丰富,主要采取了贸易、投资、观光旅游、能源建设等方式,如无附加条件的援助和低息贷款、减免债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积极参与并组织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在文化和教育交流方面,包括为国际留学生提供奖学金,持续稳定地增加对文化交流的支持,派医生和工人到国外工作,鼓励其他国家的学生到中国学习,为国外汉语项目付费等。2009—2010年度,北京在对外宣传工作上斥资89亿美元,其中包括24小时有线新闻频道。据统计,中国为海外市场的广播和电视业务已经投资70亿美元,是英国开支的17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以汉语国际推广为主要使命的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以来,至2015年上半年,已在世界各国建立起490余所孔子学院和800余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此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同时也展示了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以上表明,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支撑。

(三)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新途径当前,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更加紧密。先进的现代科技进一步拓展了信息传播方式,极大改变了人类生活。这同时也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两个方面的重要战略机遇:第一,科技进步与创新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传播渠道、经营模式、受众对象以及人们的消费习惯方面产生了***性的影响。③比如,美国科技企业苹果公司所生产的电子产品在全球占据了重要的市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科技创新下承载着时尚、人性等现代价值文化。2012年韩国音乐人PSY演唱发行的歌曲《江南style》通过互联网风靡全球,网络上的点击率超过20多亿次;第二,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为文化产业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可能性。进入21世纪,文化与经济、科技相互交融,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被视为新世纪的“朝阳工业”,不仅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更被视为未来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如美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占国内GDP的四分之一,英国创意文化产业的产值近十年迅猛增长、已成为英国人就业的第一大产业。从这两个文化产业最为成熟、文化软实力最强的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它们的一项共同点是十分注重科技投入、鼓励创新以及商业化运作,通过新技术的牵引驱动,不断促进电影、***书出版、动漫、传媒等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四)中华民族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传统文化的魅力正不断凸显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各族人民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是世界文化历史中的重要瑰宝。④毫无疑问,这些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根基与不竭动力。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的快速崛起,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得以更好传播,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注意。中国武术、中医按摩、中国茶、中国菜在世界多国受到普遍的欢迎。如在俄罗斯,中国武术备受俄罗斯民众青睐,国产优秀功夫片与功夫巨星在俄知名度很高,普京总统也曾参观少林寺。与此同时,世界不少地方开始兴起“汉语热”,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学校把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甚至第二语言,40多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不少地区强烈要求并积极支持开办“孔子学院”。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国际文化交流,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中华文化。可以说,藉由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文交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进一步凸显,这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增强综合国力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三、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和***府一系列鼓励***策措施的出台,我国文化建设开始驶入“快车道”,并取得了不少成就。我国文化产业增速加快,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与GDP的比值为3.63%。①经国家统计局核算,2014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3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GDP的比重为3.76%,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②公共文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覆盖城乡的基础文化设施初步建成。***府层面与民间自发的对外文化交流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拓展。然而,与美国、英国等世界文化软实力强国相比,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凝聚力不强***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宝典,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向导,它一方面有助于消除社会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通过引领社会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另一方面,在国际交往与竞争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往能够体现本国特色,提升本国文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及塑造。***的十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然而,当前中国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低,引领和整合多元价值观的能力不足。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对我国广大群众甚至***员干部的侵害腐蚀力度加大,不少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有所下降。特别是随着我国深度转型与发展,社会***治文化生态的恶化严重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存环境。④不少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动摇,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下冲突与矛盾有所加剧,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凝聚力,制约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偏低一般而言,文化软实力包括意识形态、国民教育、传统文化、等主要内容。其中,文化产业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这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可以为社会提供文化生产力、能够保障国家传播力以及能够提升国家影响力等几个方面。⑤从其他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发展经验来看,一项共同点就是都拥有发达成熟的文化产业。比如,自20世纪中期开始,通过推行一系列的***策和措施,美国文化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并逐渐占领全球市场,成为头号文化输出强国。近年来,美国已拥有1500多家日报、8000多家周报、1.22万种杂志、1965家电台和1440家电视台,还拥有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三大电视巨头以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生产基地好莱坞。文化产业的经营总额高达数千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英国的创意文化产业到2002年出口额已上升为115亿英镑,占英国出口总额的42%。反观国内,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总体还偏低,至少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企不分等问题。目前多数地区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各自为***,管理分散,文化市场多头***;二是法规***策不完善。我国尚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大法,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基本法律也处于缺失状态,地方在文化立法上受到限制;三是在整体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偏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国达25%,其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则高达43%。相比之下,尽管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但所占GDP比重不足4%;2013年总产值进一步增加,占GDP的比重也进一步提升,但仍不足4%,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份额不足3%,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四是市场化水平较低。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文化企事业单位普遍还没有意识到市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文化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低,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发展模式,产品附加值也未能得到充分挖掘。

(三)公共文化发展不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因此,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题中之义。当前,我国公共文化发展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公共文化资金与基础设施利用率低。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1年,全国文化事业费由198.96亿元增至392.62亿元。全国共竣工公共文化设施27366个,其中公共***书馆584个,文化馆622个,艺术表演场馆96个,文化站26064个。①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投入资金还是建成的文化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并不高。比如,不少农村虽然修建了***书馆、文化活动室、广场等,但由于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失与空心化,这些基础设施平常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不仅如此,由于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到位,导致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民群众需求出现结构性矛盾,一些文化艺术演出推广项目虽耗费了大量资金,却并未受到群众普遍喜爱与欢迎;第二,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当前,我国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机制不完善,资源配置权力主要集中在各级文化管理部门,社会各层次的非营利性文化机构相对匮乏,文化资源的供给渠道缺乏多样性。②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公共文化发展在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差异明显,如不少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留守儿童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文娱活动。总之,公共文化发展不足导致国民整体文化素质与文化认同度偏低,不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与强大的经济实力相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仍相对落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虽然我国拥有丰富且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但这些资源并未得到高效开发,也并未转化成现实竞争力;第二,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新产品出口能力较弱。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核心文化产品贸易领域存在较大逆差。以2003年为例,当年我国***书、报刊、音像等领域的版权出口为1427种,而版权进口15555种,出口数量不及进口数量1/10。近年来,这一比例虽有降低,但核心版权贸易逆差严重的格局并未改变。二是文化产品出口总量少,占全部出口额的比例低。2006年,我国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47.9亿美元,仅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9601亿美元的0.49%。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额与我国文化大国地位极不相符;第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但文化层面的国际影响力却不足。有数据显示,美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市场的占有率为43%,欧盟为34%,亚太地区为19%。而中国只占亚太地区的4%,其影响力无疑与经济实力不相称。①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看,我国也尚未出现能在国际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媒体或媒体集团,“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例如,我国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的设备、技术、手段及方式与国际一流媒体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新闻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大力加强社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是历史与时代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已明显同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符。经济的发展理应带动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同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也能助推经济的发展,使软硬实力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那么,在我国面临又一轮经济转型期的拐点,如何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非常值得探讨。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进一步多样化,各种价值观之间的碰撞与对抗日益激烈,人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动摇。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急需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环境,稳定人心,坚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同信念,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基础。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最能维护社会基层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引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未来的科学理论。在不同意识形态冲突加剧的今天,我们要团结一心,坚决反对任何丑化以及企***终结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基础,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第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应不断加强广大群众特别是***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自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错误观点言论,凝心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建设而努力奋斗;第三,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历史上也曾涌现出不少优秀的爱国英雄,他们能够感召、激发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致,为祖国建设不断奋斗。改革创新精神能够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推动事业持续发展。

(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对保障国家传播力以及提升国家影响力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一,深化文化产业管理机制改革。我们必须在遵循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着手改革旧的与社会发展不相称的文化体制,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新环境相适应的新文化体制。具体而言,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发展过程中也应遵循市场发展规律,要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府可以通过经济、行***、法律等多种手段进行调控;第二,制定和完善与时俱进的文化产业***策。当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不同文明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日益加深,不同文明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信息***使得文化传播出现新常态,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不再闭塞;随着对异质文化了解的深入,人们对自身文化生活有了新的需求。这些新形势要求***和***府必须根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借鉴吸收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策,出台一系列保障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策方针,加大国家的***策扶持力度;第三,鼓励文化创新、培育知名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承载着文化的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因此,我们必须要树立文化品牌意识,制定发展文化品牌***策和战略,倾全国之力培育一批能展现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底蕴和优秀传统的企业,着力打造具有本国特色的国际知名品牌;第四,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对提升我国的文化传播力与感染力有着重要价值。我们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体系,将文化贸易列入国际贸易建设的重点领域,协调文化出口企业形成统一出口战略联盟,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和品牌,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意为动力,全面提升我国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的国际化水平。

(三)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公共文化具有文化整合与社会整合的双重功能,对培育国民的现代公民意识与素质有着显著意义。针对我国公共文化资金利用率低、基础设施不足、发展不均衡等现实问题,应坚持***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首先,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府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大***府投资力度的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要重点加强中西部、农村落后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供给;其次,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传播便捷。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在加强***报***刊、国家通讯社、电台等传统传播平台建设的同时,鼓励民间媒体平台建设发展,进一步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扩大有效覆盖面。特别是要通过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加强国家主流文化思想传播,以及强化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最后,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建设的法律制度与***策方针。在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背景下,***和国家要将大力发展公共文化置于文化建设的优先和重点环节。与此同时,各级***府应通过财***、税收、绩效考评等方面出台优惠和鼓励措施,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的投资与建设渠道,着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构建开放、多元、可持续的公共文化发展体系。

(四)推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成果极其显著。但随着国际竞争开始从传统经济领域转移到包括经济、***治、***事、外交、文化等多领域的综合实力较量,我们开始意识到长期以来我国较为忽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实际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反过来,文化也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类似资本的作用。①当前,推进我国文化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挖掘开发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当前,中国文化正在积极应对回归传统和实现现代化之间的巨大张力,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成为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基础因素。②因此,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就是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大力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理念,开发推广包括茶、功夫、丝绸、中医等在内的民族文化瑰宝,同时还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借鉴吸收国外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推陈出新,不断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解释力、吸引力、影响力;第二,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从实践经验来看,文化能够对科技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能塑造崭新的文化形态,实际上,科技自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进而转化成文化软实力,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①为此,我们不仅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发展,而且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科技集团。

五、结语

中国文化软实力篇5

论文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必将越来越频繁。从中国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探讨跨文化传播的规律,对提升中国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也必将越来越频繁。从中国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探索跨文化传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讨,深化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跨文化传播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与制约

(一)文化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

“软实力”( soft power)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提出。约瑟夫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参考其表述,我们可以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硬实力”依然重要,但软实力的重要性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国家、民族间的交流,增进其相互了解,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助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从目前我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状况来看,我国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尚存在不足。主要表现是:目前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样化文化的能力不强;***府机构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意识较弱;、文化产业满足日益增长市场需求的能力低下;文化产品的市场传播能力、跨文化和社会影响力微弱;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体系滞后;文化发展的***策体系繁杂且刚性不足等。但是,由于近年来***和国家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非常重视,上述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同志在***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把“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可以预见,经过全国人民努力,我国文化软实力一定会得到较大提升。

(二)跨文化传播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国家文化软实力属于国家综合实力范畴,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我国的各行各业都要围绕着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奋斗。

跨文化传播属于新闻传播或国际新闻范畴。“跨文化传播”一词最早见于爱德华·霍尔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一书。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最初范式成形于霍尔提出的一系列概念和美国***外交事务学院在1951年至1955年期间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跨文化传播活动是我国新闻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系上看,它的发展应当服从服务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因此,应当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升我国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与效果。

(三)跨文化传播对本土文化的影响

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对各个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它们原有的面貌。但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各自特点依然存在,呈现出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各种文化正是在相互的吸收借鉴中去粗取精,获得新的生命力。在这种情况下,“本土文化可能在表面上发生变化,但很难改变它深层的特征,因为人的文化认同与他们的血缘、土地和信仰息息相关。本土与外来的文化可能是此消彼长的,也可能是形成新的混合文化。”所以,在跨文化传播中,每一种文化都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机遇,战胜挑战,使自己的文化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得以弘扬和发展,是我们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全球化、信息化对我国文化的挑战与机遇

(一)全球化、信息化对我国文化的挑战

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国际传播秩序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平衡态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强硬***治力量和文化、信息传播优势,将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向其他国家渗透。他们不仅对他国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蚀与削弱,甚至威胁其他文化的生存发展。他们利用自身传播优势,攻击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制度,干涉他国内***,试***在媒体传播的狂轰滥炸下,同化他国文化、***治、思想等。例如,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府和主流媒体,就以其自己理解的民主、人权和自己的意识形态、***治模式为标准,衡量别的国家、别的民族文化与制度的优劣,把一切不符合自己文化或意愿的国家看作“无赖”国家或敌对国家,利用各种方式加以攻击、低毁、丑化和打压,这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二)全球化、信息化给我国文化带来的机遇

任何一种文化,只有不断注人新鲜血液,才能获取持久的生命力。当今时代,国际间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为我们学习先进文化、改造优化本土文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人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活跃和重要的角色,例如成功地加人世贸组织,成功地举办奥运会等,这都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三、通过跨文化传播提升中国软实力的相关对策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文化软实力已经被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如何构建并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

(一)建设中国主流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建设中国主流文化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主流文化呢?中国资深外交官,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吴建民认为,大体上应当包含三个部分: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二是来自1921年中国***成立后创造的许多好东西;三是中国从国外学习的好东西。

笔者基本认同吴建民先生关于中国主流文化的理解,并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一是许多事物的构成要素都有主次之分,中国文化也有主次之分。主流文化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是一种影响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文化。二是中国主流文化是指一种优秀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能够繁衍发展的基因,也是未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财富。那些被证明不好的文化不能纳入中国主流文化范畴。三是中国主流文化并非纯而又纯的中国人文化。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把它改造融合为对自己发展有用的文化,并纳人自身的发展之中,变成自己的文化。例如佛教、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优秀思想都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构成要素之一。四是中国主流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时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发展状态和发展要求会是不一样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会是不一样的。实际上每个时代或每个社会发展阶段,每个国家、民族都有重构主流文化的任务,即坚持自己的核心理念和符合时展要求的理念,吸收别人的先进理念,破除不合时宜的观念,创造新的理念。近年来西方国家兴起的***府文化再造和企业文化再造的浪潮,都反映了在新的时代促进自身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全球化和国内改革开放迅猛发展的新变化、新世界、新机遇、新挑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任务,中国文化如何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抛弃自己不好的东西,吸收别的文化长处,创造符合时展要求的理念,建设和发展自己的主流文化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五是当代的中国主流文化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包含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的传承,对人类其他文明成果的借鉴、吸收、改造、融合和对符合时展要求的理念的创造。

在21世纪,我国要成功地从文化大国转变为文化强国,构建中华主流文化是必由之路。笔者认为,构建中华主流文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首先,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1988年1月,全世界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巴黎。巴黎会议宣言的第一句话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向两千五百年前回首,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他们认为,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与自己的和谐等,其中有着***西方各种社会病症的良方。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包含许多具有普适性的优秀成分,它们不仅造福炎黄子孙,也是其他民族甚至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要想构建中华主流文化,就要从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养分。

其次,回顾历史,分析现状,总结经验教训,从我们自身的实践和事业中挖掘中华主流文化因子。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既是遭受侵略与屈辱的血泪史,也是觉醒和奋斗的光荣史。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书本上无法学到的,是更加深刻而实际的。正是在这段历史中,我们迎来了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果实—马克思主义;我们找到了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发展道路一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学会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我们更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这一切为我们在新世纪构建中华主流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再次,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分。世界是多极的扩文化是多元的。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只有立足国情看世界,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同时把中国置于全球化背景下,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审视自身文化,才能够开阔视野,参与到世界的文明进程中,才不会固步自封,不会因外界的变化无穷而不知所措。

(二)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软实力之源,注重对世界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我们应当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依托,博采众长,注重对世界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形成既包含我国特色又能引发异域共鸣的跨文化传播风格,以国际化的方式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品牌。

(三)借鉴国际经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从国际经验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很有帮助。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通过***府的计划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相形之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弘扬与传播,西方文化品牌在我国文化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较多。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对于提高跨文化传播效果,对于提升我国软实力不可或缺。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扬长避短,打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四)注重传播方式和技巧,制定完整有效的文化发展战略

中国文化软实力篇6

关键词:中国梦;文化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他还特别强调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并指出实现“中国梦”要坚持“三个必须”,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不仅高度概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历史,而且深情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人民的圆梦过程,其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文化是民族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包括历史名胜、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价值理念、道德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其深深根植于一个民族,融进了民族的血液,贯穿于民族发展过程的始终。文化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必须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从而更好地凝全国各族人民之心,聚全国各族人民之力,投入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历史和现实,都已雄辩地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和内在精神,其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当前,多元文化价值观和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互相交织,激烈碰撞。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和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发挥“以文化人”的陶冶功能,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有利于丰富中国梦的价值内核。

当今时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激荡着人们的思想。“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深化文化认同,不仅有利于促进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历史中,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为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一,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牢记民族的“根”和“本”,要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充满尊重和自豪。第二,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第三,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其价值内涵。第四,立足现实,利用现代传播技术,科学增加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元素,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也符合世界视角,也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创造”。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相互碰撞,这也使得文化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推进文化开放和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始终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本位和文化立场,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吸纳精华,摒弃糟粕。此外,我们应当在批判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融入中国元素,进行文化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的进程。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并将之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增进社会共识,有利于凝聚民族力量。

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的践行主体。无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必须注重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从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必须深深扎根于民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潜能和聪明才智。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现实的目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梦是统一的,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城乡基层文化建设力度,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梦的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中华的历史和传统、形象和风貌,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引导社会价值理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强“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建设文化强国的梦想需要每一个文化工作者持续不断的为之努力,我们有幸正在努力中,希望我们不仅是实践者,更是见证者。

参考文献:

[1] .***府工作报告[R].2013.

[2]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R].2013.

[3] 刘翠玉.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理论月刊,2012(11).

中国文化软实力篇7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

[中***分类号] D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10-0027-04

***的十七大报告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这个论断揭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一致性,我们必须从两者内在衔接性的角度,全面把握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完善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方式。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内在一致性

(一)作为大众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体系。马列主义、思想以被继承和发展的形式融汇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因此,在当代中国,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普及马克思主义。在国内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对外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因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就是提升当代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而当代中国文化就是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基础上,在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广泛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集中体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内容上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衔接性。

(二)作为大众化的主体同时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参与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不仅有中央***府、专家学者,而且还有人民大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的引领下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实现大众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渐进过程。同样,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也不是***中央的专利,而是每个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和应有的担当。依靠国内的多元主体(中央***府、专家学者、人民大众)来向世界介绍中国、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因此,中央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倡导与部署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样,通过(专家学者)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理化,也有利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此同时,通过(大众)民间化同样可以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升国家文化软势力。因此,中央***府、专家学者、人民大众三者从主体上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同一性。

(三)作为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同时也是对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念。因为不管是对内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还是对外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影响力与吸引力,都属于软实力的建设,都要按照软实力建设的内在要求来进行,也就是说要把“软”贯彻始终,做到可亲、可爱、可敬、可信。要在充分考虑到受众可接受性以及遵循传播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因为不管是对内的大众化还是对外的软实力,都是一种人化、都是一种内化,而意识形态的内化与外化往往都是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陶冶养成、久久为功的过程。因此,需要通过接受者认可与可以接受的方式把我们的观念输送过去,才能真正形成根植于老百姓生活世界、有说服力和感召力的大众化与文化软实力。可见,从方式方法上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有的具体贡献

中国文化软实力篇8

论文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他们所追求和接受的思想文化必然会影响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改革开放30年,需要探讨的问题有很多。但是,在我看来,过去我们着重强调经济因素,而文化的因素边缘化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形象地表达了对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的漠视。尽管我们现在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但是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仍待提高。我们从大学生对文化战略地位的认识和态度可以看出这一点。我曾经在大学生中间作了一个调查,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而只有少数同学认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长久生存和发展壮大的重要性。

一、文化的战略地位

文化,从广义讲,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讲,仅包括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现象。在本文中提到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早在19%年9月4日,新加波资***李光耀在“21世纪亚洲论坛”上发言谈到中国时说:"30年后中国将在经济和***事等硬功夫方面强大起来,但要在文化即软功夫方面取得影响则需要更长时间。软功夫,即文化影响力,先进的文明的无形力量产生的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变得与硬功夫同等重要。而软功夫只有在其他国家羡慕、并想赶超那个国家的文明的某些方面时才能获得”。

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十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加大了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从组织中法文化年、中国俄罗斯年、中意文化年、美国的中国文化节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并在中国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的英文名称为“confucius institute"。自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成立以来,截止到2007年4月,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0多所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的广泛设立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体现了新世纪中国语言文化将逐步融人世界的发展趋势。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到2010年,世界上将有1亿外国人学习汉语,这将是加强中国软实力的绝佳机会。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孔子学院建设步伐。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同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的主要产品,处于绝对输人国地位,是严重的“文化赤字”,能走出去的代表中华文化的优秀作品和优秀艺术家很少。在各种国际文化交流动中,仍停留在以展示剪纸、泥人、刺绣、大红灯笼之类的民俗作品和兵马俑以及其他出土文物等为主的阶段。尽管这些饱含中国文化的艺术作品也渗透了很多国人辛劳和汗水,但是他们创造的经济效益却很低。同时,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正以电影、音乐唱片、动画片、电脑游戏等形式大规模进人中国市场。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就创下了全球18亿美元的票房收人,仅从中国就赚走了3600万美元。电影《哈里波特》1和2的全球票房收人都将近10亿美元等等。

可见,中国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悬殊,这无疑会受到外国文化产业的威胁,我们应以警醒的自觉来面对和处理这一问题。

(二)文化的战略地位

文化和经济、***治一样,也是构成一个社会的重要因素。

“一个在文化上自卑和对自己文化丧失自信的民族,是不可能在世界上长久地存在的。”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关于《文化***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所指出的那样“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目标。”

所以,要摧毁一个国家,***事上、经济上的打击都不司 怕,都不一定致命。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在文化上没有自尊自信,文化上自己先垮了,那么这个国家虽存犹亡。正如一个人,精神的崩溃可以让他立即颓然倒毙。一个国家应靠一种文化精神支撑而自立,正如一个人也是靠一种精神和信念而活着。

所以,要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必须发展自己的文化!

前面所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主要是着力发展硬实力,中国硬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一个国 家的发展,当硬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硬实力对国家的发展 就不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时,在国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的将是社会的和谐、制度的完善、文化的发展等软实力。而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已经到了不能不谈建设文化软实力的时候了。***的十五大***治报告,首次明确地将文化放在经济、***治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进行宏观构架,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的十六大进一步从根本上确立了文化在国家体制、发展战略和未来竞争中的地仇***的十七大报告更加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这是我们***对文化在***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论断,同时也说明***对文化战略地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二、大学生对当今多元文化的迷茫及原因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今天,文化多元化的进程更为加快。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有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现代文化;有先进文化,也有腐朽文化;有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也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等等。而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面前,既缺乏良好的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又缺乏正确舆论的引导,很容易迷失方向。2000年大年初七的晚上,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琵琶专业的大二学生陈果因痴迷而自焚。医院在急救时发现,陈果烧伤面积达80 %,深三度烧伤近50 %,头部、面部四度烧伤,已经形成黑色焦痴,同时处于休克状态。这悲惨的结局就是因为缺乏良好的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而造成的。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当今文化现状的态度,我曾经在课堂上让一些学生回答过以下问题:

你认为当今中国的文化现状如何?作为大学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文化?

有的同学认为当今中国的文化状态虽然很为混乱,但是这是由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的,是中国文化状态走向有序的必经阶段;

有的同学则认为,当今中国文化状态很好,虽然有些选秀文化、追星文化很浅俗,但是这些能给人们带来轻松和快 乐,人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

而有的同学对当今文化现状很不满,认为如此下去,中 国文化没有出路,并且认为人们高度关注明星、漠视科学家是由教育、媒体舆论导向等造成的。

而问及面对多元文化,大学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文化 时,很多同学感到很迷茫。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大学生思想虽然不成熟,但是他们的求知欲很强烈,其思想是可以引导的。

而之所以出现上述状态,我认为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时代的转换和社会的转型

随着9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国门洞开,西方文化,特别是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潮的蜂拥而至;中国社会的转型,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90年代以后的全球化和网络化,进一步加速了文化多元的进程。很多文化思想令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人碎不及防,以至未辨明对错就已经受其影响,从而形成了我国当前社会文化混乱的现状。

(二)制度、法律不健全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关于改革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而文化体制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文化特殊性,我们不能把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个别经验,当作现成的普遍性真理而不加区分的套用到文化体制改革中,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文化体制改革的难度。由于目前我国文化方面的制度(尤其是很多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很不健全,使得很多腐朽、落后、浅俗的文化充斥市场,甚至在有的地方已经淹没了先进的、高雅的文化。

(三)媒体舆论引导有失偏颇。

现代媒体负有广发资讯的任务,也负有包括娱乐大众的功能,即是说,适量地刊发娱乐内容,也是大众对传媒的要求。但是,虽然是娱乐内容,也有一个格调高雅与低下的问题,有一个情趣导向问题。我们的媒体,应大力宣传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同时,对于灰色文化,要做好引导工作,多做释疑解惑的工作,而不能被它牵着鼻子走,成为它的俘虏,做它的义务宣传员。事实上,一段时间里,有些媒体,为经济利益驱动,惟利是***,见利忘义,在宜扬灰色文化比如”星座”之类的东西时不遗余力,以至于造成社会上特别是青少年痴迷星座占卜之类灰色文化的社会现象。灰色、颓废乃至迷信的资讯泛滥,害莫大焉。我们必须引起高视重视,一方面旗帜鲜明反对落后腐朽文化,一方面,用科学文明健康的内容占领娱乐阵地包括传媒娱乐阵地。

(四)高校思想***治教育教学效率低下

近年来,中央非常重视高校的思想***治教育问题,为此,2004年10月中共中央、***的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的意见》,思想***治教育课也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革,但是在实际中,很多高校思想***治教育收效甚微。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治课老师讲授内容空洞、干瘪、枯燥。讲授内容既不能解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又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往往感觉是虚无的。“理论是一套,实际不对号”。

三、引导大学生走出盲区及对中国文化地位的影响

由上可知,要想引导大学生走出盲区、回归理性,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及时了解和解决大学生关心的问题;

(二)有针对性地开设人文教育课程,把其设为必修课,并且聘请本校或校外有正义感、责任心强、思想深邃、学识渊博、经历丰富的人士给学生讲授,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启迪和开拓;

(三)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建立、健全社会文化管理制度、加快立法。

中国文化软实力篇9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软实力 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趋加速,国际竞争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单纯的依靠由经济和***事等实力所构成的硬实力转向由意识形态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国际形象的影响力以及社会发展模式的吸引力等所构成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日益彰显。正是适应这一形势,我***审时度势的把文化建设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心就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在全面分析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的十报告又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毫无疑问,风起云涌的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如何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真正的“硬起来”?如何凝聚和统一当代中国社会各利益群体的思想?笔者认为,当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构建我们民族强大的内在精神之魂。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软实力”是一个外来词,和“硬实力”相对应,这是一种隐形的、难以量化的、本身主要是靠自身的引力和广泛的认同体现出来的力量。文化软实力实质上就是由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等精神因素对内外所辐射出来的凝聚力、渗透力和影响力,这种影响往往具有持久性、广泛性。意识形态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也决定着我国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相互碰撞正在极大地变革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这也必将引起人们在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改变,中国文化呈现出主流与非主流、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对立特征,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受到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需要有一种核心价值观来统领规范全社会成员的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新文化观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性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所在,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需要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教育人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最紧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早在《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中就说过:“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一再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也曾深刻指出:“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是我们立***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可以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应对文化全球化挑战的正确抉择;是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的可靠保证;是凝聚当代中国不同社会利益主体思想、打造我们共同精神支柱的有力武器;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走向和谐的精神纽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中国软实力国际国内认同的思想基础和内在要求

软实力实质上来自人们的认同,是一种认同性实力,具有非物质性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国内思想的认同基础。其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国软实力建设确立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吸纳了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优秀成果,为中国人民的美好夙愿和现实追求勾勒了宏伟蓝***,为我国软实力建设确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共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我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集中概括,为我国软实力建设提出了新的道德规范。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国际认同的内在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了明显提升。要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认同度,让我国由现在的有一定世界影响的“大国”变成西方人眼中未来的“强国”,一方面是有赖于我国经济等硬实力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其他国家对中国“和平崛起”性质认知的进一步肯定。这二者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广大人民的建设积极性,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力量之源,同时也能增强我国和平发展模式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吸引力,从而夯实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认同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推行和谐世界理念,我国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新路。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改善我国当前文化软实力现状的可靠保证

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国民的精神状态、理想品质和内在凝聚力、创造力等。客观来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中国软实力有所发展并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现实中,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比中国的“硬实力”或者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实力还很薄弱,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比如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断渗透和冲击,再加上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在经济、***治、文化等体制的转轨中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方面,已经有一部分人对现实产生的矛盾缺乏理性分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信念产生动摇与怀疑。再如公众诚信的缺失和价值取向的金钱化。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人们对利益的盲目追求出现了道德的困境。虽然网上频频传出“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爷爷”等人性真善美的自然流露,可我们也要看到,很多群众在道德判断和行为方面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困惑,“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成了很多人的价值取向,诚信缺失、“好人难做”等矛盾也一直困扰煎熬着很多人的内心,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还有就是传统文化传承堪忧以及创新能力薄弱。本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独树一帜的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丰厚资源,但很多青少年更多的是热衷于现代西方文化,对西方的麦当劳、情人节、圣诞节等追捧有加,文化出现严重的逆差现象,传统文化被边缘化了。而另一方面表现出来的是自我创新的缺乏。目前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仍然主要是依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产品也多表现为模仿与复制,原创和技术含量高的“中国设计”产品则少之又少,产品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仍较滞后。

以上等等我国软实力表现出来的欠缺无疑会影响到我国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削弱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要改善我国现有的文化软实力状况,唯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广大社会成员,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国民的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国家的总体创新能力。

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整合社会多元价值、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国与国之间文化软实力区分的主要标志。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多元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然选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文化的高度互动与激烈碰撞使人们在价值观上越来越呈现多元化。主体在价值追求、价值选择、价值评价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积极意义的。如价值多元意味着以人为本的价值主体的自我认同、个性发展与理性追求凸显;意味着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的交流互动、平等对话与共识分享,表征着社会的宽厚包容与普遍文明,而不同价值形式间的交融又完善了整个社会的价值结构,为社会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但是价值多元也存在着悖论,它会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的混乱、矛盾与冲突,容易打破社会价值结构的有序与协调,最后致使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失衡。因此,要平衡社会多元价值观,就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功能,确立核心价值观地位,以主导性的核心价值观去实现社会价值共识,这样就自然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了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之间的矛盾。现阶段,我国的个体与群体在价值实现上仍存在着矛盾性,价值追求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尚难完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价值整合,一方面可以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实现,赋予个人价值实现以制度的保障;另一方面又强调社会价值的实现,协调了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之间的冲突,追求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了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之间的矛盾。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一个社会的和谐就其本质来说不是否定、消除矛盾,而是要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协调、整合并有效解决矛盾,使全社会的各种力量和要素真正协调起来,保持着良性的运动状态,在化解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的矛盾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了价值观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的的矛盾。价值观多样性往往会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这就需要价值观的统一性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而价值观的统一性容易使人墨守陈规,造成文化的单一性,从而消解社会的创造活力,这就需要价值观的多样性来丰富文化的发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社会思潮,努力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其他价值观为辅的和谐文化氛围,既能增加社会成员的归属感与向心力,又能让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体性得到自由全面拓展;既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又能推进经济硬实力快速增长。

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统领和谐文化建设,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文化软实力篇10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

中***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1-0021-03

在全球化浪潮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科技、***事等硬实力的竞争,更加反映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之间的较量。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新时期新阶段进一步统一全***及全国人民的思想、凝聚共识、维护文化安全、引领世界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之一。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以提高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

一、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引导力

先进性是文化软实力中最为本质和重要的因素。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1]可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不断向前发展完善的文化,这就需要不断从古今中外各种文化中吸取营养,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反映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文化创造。

(一)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中实现传承

先进文化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先进文化的母体,是先进文化的源头活水。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崇尚和合、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精髓在今天仍历久弥新,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先进文化的引导力,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时期新阶段,进行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教育更有其必要性。这就要求我们自觉承担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在文化自觉中担当使命,在文化自信中实现传承,把工作干实干好,不断发掘传统文化的新价值,赋予先进文化更丰富的内容,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

(二)广泛吸收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包容共生

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究其原因就在于其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同化力,历来就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从中华文化自身来看,其本身就是一种由多民族、多地区共同缔造的,融多元于一体的文化;从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来看,互通有无、开放包容始终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文化具有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和胸怀,继承、借鉴和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包容性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生存之本、发展之魂。

(三)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永葆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只有与时俱进的文化,才能称之为先进的文化。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各自具体的阶段性的文化特征和使命,只有拒绝僵化、破除因循守旧,不断吸纳世界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才能使先进文化永葆生命力。早在蔡元培撰写《中国伦理学史》的时候,就曾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批评清朝末年中国思想文化界抱残守缺、故步自封的局面,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意味着敢于创新,能不能在文化领域进行观念、体制等各方面的创新,不仅关系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而且还关系到中国社会整体的发展和国家未来的命运。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华文化的感召力

文化中最为核心、最具感召力的部分就是价值观,因为它体现了一种文化的精神和灵魂,可以改变人民对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看法,可以改变人们对生活终极意义的看法。***的十报告首次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以提高中华文化的感召力。

(一)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所谓的“普世价值”之间的关系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所崇尚的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价值观深深地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然而,目前一些国家将这些价值观标榜为“普世价值”。对于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进行科学分析。因为,尽管每个民族或国家对价值观的理解有某些共通性,但不能说某个特定民族或国家的价值观就是普世的。一方面,应该将世界普遍的、引领人类文明走向的价值准则注入到核心价值观中去,因为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具备普遍的共同价值,才不会因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而被排斥。另一方面,对于价值观问题,不能因为强调普遍性方面而忽视其特殊性方面。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文明是一种既吸收了西方价值观的优点而又超越于其上的新型价值观和文明形态。

(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核心价值观蕴含着深厚的民族认同,一个国家的价值观虽然在特殊时期能够吸收其他民族的价值观,但从长时间来看其核心部分往往不容挑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精神还乡”“心灵安居”。纵观20世纪国人对待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态度,可以说大致经过了如下几个阶段:在五四时期,我们是“看不起”,很多知识精英高喊“打倒孔家店”;在极“左”时期,我们是“看不到”,传统文化等同于封建糟粕而被丢弃;改革开放后,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多是“看不懂”;进入新世纪,国学重新热遍祖国大江南北,但有些人更多的是“看热闹”。因此,要认真区分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和糟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责任人和主体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无形的抽象的,又是有形的具体的。它首先是一种思想观念,同时又时时刻刻体现在社会成员的言谈举止之中。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主体,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获得了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和实践,才算是成功的有效的。此外,***员领导干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负有重要责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从广大***员干部做起。***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责任人,领导干部既要与人民群众一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做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和模范。

三、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承力

我国民族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并且合理地开发利用文化遗产,是提高中华文化传承力的现实途径。但是,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加速转型,科学技术、大众文化、消费文化来势凶猛,城镇化、工业化速度加快,大量文化遗产正在被忽视甚至被野蛮地破坏。因此,当前要加强和改进立法、财***、人才宣传等工作,以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和水平。

(一)加快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工作

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机关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建设,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范化。目前,需要尽快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法》《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名城保护法》《博物馆法》等的立法工作。对于那些破坏或者保护文化遗产不力的责任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使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文化行***和***部门的日常事务,要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责任,成立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机构和协调机构,定期通报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要配备专业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突出问题,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科学化;要定期征求民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和建议,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民主化;要充分发挥社科院、社科联、大专院校、社会团体的力量和作用,扩大与国外遗产保护机构的合作,凝聚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力量。

(二)抓好重大文化典籍的出版工作,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当前,要加大力度整理和出版《儒藏》《清史》等大型文化典籍。同时,还要推动重要文化典籍数字化出版,广泛收集、整理少数民族文化典籍和文学作品并尽快予以出版。对于那些市场销售不佳而又有重大文化价值的典籍,***府应该予以财***补贴资助其出版。各级***书馆应加大对重要文化典籍的收藏,提升***书馆馆藏的水准和品位。各级***府应该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年度财***预算。对那些文化遗产比较丰富的地方或者文化遗产濒危的地方,必须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财***预算。此外,还应该动员社会力量,放宽***策的限制,争取更多的社会捐赠甚至是国际捐赠,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甚至是国际力量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积极性。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中,尤为重要的是要搞好节庆文化的宣传组织工作。在宣传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时候,着重引导人民群众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着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着重引导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着重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此外,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讲座等活动。教育行***部门可以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中小学课程教材内容,以普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知识。同时,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及时揭露破坏文化遗产的恶劣行径。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精密性和创新性,需要科学、技术、手工、艺术、民俗、历史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此,应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争取在全国重点高校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院系和专业,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专业技术人才。

四、扩大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本质要素在于其先进性,但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和最终效果却在于影响力。扩大文化影响力的途径在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因此我们要勇于将丰富的中华文化资源传播给世人,向世人展示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形象,担当起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责任。为此,就要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以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一)加强***文化宣传和交流力度,创新宣传和交流方法

面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文化侵略和文化扩张的严峻形势,我国***府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国际交流机会宣传中国***府关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文化***策和主张,强调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相互对话的重要性和可能性。要广泛整合各相关机构形成对外文化宣传和交流的合力;广泛向世界各国开展中国文化节日的文化宣传和项目交流;将文化宣传和交流作为援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周边邻国的项目之一;广泛支持公众文化交流和民间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交流的积极性和作用;鼓励和资助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界人才到西方国家讲学、演出,以及出版相关学术成果;建立各种文化交流项目,吸收广大发展中国家学者、青年学生前来我国交流、学习;以国家名义设立中华文化传播基金,用以表彰国外那些已经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学者和企业家。

(二)培育中华文化品牌,增强中华文化品牌的吸引力

文化品牌,特别是民族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治价值,它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最为集中地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性格、气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区分开来,是一个民族向世界宣传、展示自己文化的最好的平台和窗口。为此,应该下大力气开发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在培育民族文化品牌过程中,我们要赋予文化品牌以崭新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要将那些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东西融于中华文化品牌之中。文化品牌培育出来以后,还要充分考虑文化市场的需求和消费倾向,利用品牌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开放衍生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相关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品由“国外制造”向“中国制造”转变,进而再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型。

(三)培育和发展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企业及中介机构

***府和民间组织在推动文化传播活动过程中会受到传播内容、传播时间、传播形式、资金因素等条件的严重制约,因此应该培育形成文化企业、***府、民间组织等广泛的、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体系。并且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还应该整合文化资源,抓住重点项目,夯实基础性工程,比如,中华文化经典对外推出工程、对外语言文化教育工程等。此外,还要办好孔子学院,做好对外文化传播,构建现代传播体系,要针对不同受众对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媒体覆盖网络,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的能力。

五、实现文化整体综合创新,提高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文化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充分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并且实现对它们的综合创新,努力创造出适应新时代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大量新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果,以使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一)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

人类是在一定的历史前提下创造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深厚的积淀,是我们现在进行文化创造的必要资源和精神基础。在吸收借鉴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辨别清楚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或糟粕的方面,比如,对过于强调人伦事务而不注重探究自然规律;过于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而缺乏创新;过于强调群体本位而压抑自由个性;过于强调尊君尊上而轻视法制人权;过于强调实践而短于批判等传统,就应该予以摒弃。同时,应该创造性地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比如对传统文化中的整体和谐、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崇德尚义、革故鼎新等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思想精髓,就应该予以发扬光大。

(二)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红色文化中的优秀成果

中国不仅是在五千年悠久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培育中国文化软实力,更是在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基础上培育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于社会主义红色文化资源,不能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平发展为借口,否定***的优良***传统,以及人民群众英勇不屈的***斗争历史。同样,也不能借口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否定我们当前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实前提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待社会主义红色文化,要将其放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坐标系中来加以考察,要看到社会主义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自由、公平、正义的精神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将社会主义红色文化理念中的精华与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中的优秀成果

近代世界和历史是逐渐走向开放的世界和历史,中国也要顺应这个历史趋势做出适合自身文化发展的选择。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建立在虚无缥缈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合理成果和积极因素,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创造出新的更为先进的文明形态。因此,当前我们要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应该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契约精神、自由精神、平等精神、合作精神等对人类文化发展有利的因素。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想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使中华文化具有引导力、感召力、传承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就必须一如既往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和基本原理为指导,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西方文化的本土化,实现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文化软实力10篇

学习

家居广告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家居广告10篇,内容包括家居广告文案100例,日用家居广告文案。创新服务,智能你的家居。创新生活,从智能家居开始。创意生活,从卓创开始。创造卓越家居新生活。错过公交,错过姻缘,这次你可不能再错过卓创装修。服务创新,家居称心。

学习

基本结构论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基本结构论文,内容包括结构设计100篇论文,最简单的论文结构。1.3双边匹配模型及算法的研究这部分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双边匹配模型算法的研究,双边匹配思想起源于指派问题,通过多目标多指标决策、数学建模与优化等

学习

十八岁成人礼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十八岁成人礼10篇,内容包括有关十八岁成人礼的文章,十八岁成人礼简短文字。作为跨世纪的澄海青年,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少年当立志、儿女当自强,要立志投身到当前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将青春热血奉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习

风声雨声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风声雨声10篇,内容包括风声雨声的文案,风声雨声每日阅读。雨渐渐小了,细细地斜斜地撒向人间各地。小草欢快地喝着雨水,花儿欢笑地挂满了露,大树也睁开了眼睛。鱼儿在水路游来游去,柳树在河边梳洗秀发,池中的青蛙也一蹦一跳的抓害

学习

污水处理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污水处理论文,内容包括污水处理论文方案,污水处理论文范文大全。1.1.2污泥来源和高速活性堆肥工艺于2012、2013年同季采集(均在春季),初始城市污泥均来自北京市昌平区南口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并采用一种高速活性堆肥工艺进行处

学习

谦受益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谦受益10篇,内容包括谦受益的方法,有关谦受益满招损的文章。此后,我放学一回家就吃,有时还边吃边写。时间飞逝,一转眼,到了英语期末考试时,我觉得自己一定能考好。试卷一发下来,一张只考了85分的试卷映入我的眼帘,天哪,怎们都是些不

学习

不是我不明白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不是我不明白10篇,内容包括不是我不明白原唱,崔健不是我不明白。时光飞逝,几年过去,这些争论回头再看时已有些可笑。网络游戏的发展已经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当下社会,似乎只要是和时尚流行有关的一切东西,都能和网络游戏挂上

学习

三角形的特性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三角形的特性10篇,内容包括相似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特性内容分析。[中***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02-07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例1、例2。【教

学习

神奇的种子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神奇的种子10篇,内容包括神奇种子的故事,神奇的种子100种。变成月亮,给晚上的路人照亮;变成雨滴,滋润世界上的万物;种在大地上;变成树林,给老人孩子们遮阳;变成小溪,让鱼儿欢快的游畅;变成花儿,给大地增添些香气;虽然我不是那颗神奇的

学习

大堰河我的保姆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大堰河我的保姆10篇,内容包括大堰河我的保姆推介语,大堰河我的保姆精选段落。4、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

学习

琵琶相10篇

阅读(27)

相思是春色,我愿江南江北跟随着你。那是江南水乡的抱琴女子,轻柔的心弦在颤,无边的幽怨与寂寥,不尽的哀叹与凄楚,泪是凉的,而眼中依旧是脉脉含情,心依旧是暖暖的。就像今夜的月,淡淡的橙红色。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望穿秋水亦望不见那人的身影。..

学习

公益心得体会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公益心得体会,内容包括公益活动心得体会范文,公益心得体会及感悟。一、领导重视,狠抓落实。“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市委、市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乡文明新风建设新途径和新方法的重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工作创造性、针对性、有

学习

一句话的事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一句话的事10篇,内容包括一句话的好故事,一句话的精彩文录。但是,那时正好有一阵大风吹过,就把那句话吹走了。男孩以为女孩什么都没说,就失望地下山了。女孩决定出发去找回那句被大风吹走的话。她问一个在田里劳作的女人:“请问

学习

标准化管理办法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标准化管理办法10篇,内容包括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标准化管理新闻稿。一、修订的必要性《办法》实施近五年来,我局认真落实《湖南省人民***府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提升湖南标准化建设水平的实施意见》,全省累计立项1976个标准

学习

实力传播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实力传播10篇,内容包括关于传播中国文化的事例,打造自身实力传播中华文化。“梦”是贯穿我国首部航母宣传片的一条暗线。长期以来,中国尽管没有航母和舰载机,但民间却存在一股浓浓的“航母情结”,拥有自己的航母和舰载机成了国

学习

培植英语文化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

阅读(24)

面对着全球一体化发展态势,特别是立足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紧迫现实,打造张家口市英语文化软实力,提升英语文化软实力环境,深入探讨其解决途径与有效方法,是英语学界的一个全新课题,具有着现实与时代的重大意义作用。关键词:英语文

学习

美女外长希娜•拉巴尼•哈尔时尚的软实力

阅读(45)

22岁拿到管理学学士学位,24岁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25岁被选为国民议会议员,26岁成为巴基斯坦国民议会经济事务委员会秘书长,28岁,成为时任总统穆沙拉夫麾下的经济事务国务部长……34岁,成为为巴基斯坦历史上第一位女外长。上任8天,希娜拉巴尼哈

学习

浅谈中国历代戏曲中的关公形象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中国历代戏曲中的关公形象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内容包括关羽在戏曲中的形象,戏曲关羽形象。“关公”一词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符号,关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中国戏剧文化中,无论是剧作者还是演员

学习

中国文化的自信与他信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文化的自信与他信,内容包括中华文化的自信与感悟,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振中国自信。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推进一场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迎接这场并不逊色于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学习

胡德平:顺应时代潮流的软实力

阅读(17)

在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上,需要“创新的胆识”,“必胜的信心”,这也是一种软实力。危及世界各国的金融海啸不到一年,似乎已悄然退潮。世界经济秩序由此安全了吗?如果一个问题没有令人信服的解答,或者没有水落石出的事实出来讲话。我想,我们每个

学习

七世纪妖怪实力榜(三)

阅读(32)

(接上期)上期(公元2009年第四期)说到最强三妖组合鹏狮象的实力评测,本期继续对妖怪们进行等级考核,评分标准也跟上期一样:设定孙悟空的实力级别为A+设定猪八戒的实力级别为B+设定沙僧的实力级别为B设定小白龙(白龙马)的实力级别为B-以下妖魔级

学习

当代中国画坛实力派画家

阅读(30)

张伟平,1964年8月出生于杭州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先后获文学学士学位、美术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州画院高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研究生。《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