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相10篇

琵琶相篇1

琵琶弦上说相思――《琵琶语》

今夜的月,又是半规上弦。春已过半,你的身边想来也落红满径了吧?

相思是春色,我愿江南江北跟随着你。

那是江南水乡的抱琴女子,轻柔的心弦在颤,无边的幽怨与寂寥,不尽的哀叹与凄楚,泪是凉的,而眼中依旧是脉脉含情,心依旧是暖暖的。就像今夜的月,淡淡的橙红色。

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望穿秋水亦望不见那人的身影。

卷帷望月,孤灯幢幢,空对轩窗,一曲一曲的愁肠百转,高低起伏,到底还是欲说还休。

琵琶声仿佛系着纸鸢的线,纤细而柔弱的追寻。是的,相思不是等待,是追寻。追他到京城,到大漠,到山南水北,追着那鸿雁长飞,寻着那鱼龙潜跃,飞过那青冥之长天,渌水之波澜,寻寻觅觅,只为一个与子诚悦的誓言。

天长地远魂飞苦,可是梦真的到不了关山吗?

叶底杏青梅小――《秋月夜》

纵有那悠扬的笛声让我去独品凄清,然而秋夜真的是静的吗?

晓来谁染霜林醉?醉的怕是我的心吧?

少女一身新衣,坐在窗边做着女红,窗外疏梅筛下月光如水,度到腮边,微微的流转。她余光望见镜中的自己,略施粉黛,清澈如月。这样的夜晚岂藏得住寂寞,岂藏得住悸动?

蹴罢秋千,纤纤玉手低垂。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在残荷边听雨,在深闺中赋诗,在曲径通幽的园林中看双双飞舞的蝴蝶,在长长的走廊上久久的等待。那竹马的跫音已踏响窗扉,那翩翩少年呢?婵娟,婵娟,你在哪里?

夜雨霖铃终不怨――《渡,红尘》

我的琴已奏不响红尘往事,你若飞渡,亦不能团圆。

七月七日长生殿的誓言,我记得,我不怨。

低眉信手,轻拢慢捻,依旧是霓裳羽衣,太液芙蓉未央柳,仍在。

玉指匆匆如流水,花飘零,水自流,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华清宫的纸醉金迷已逝,而此生已休,缓缓渡过红尘,她的心是静静的流水,淌过情殇九曲。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舞不尽的恩恩怨怨,就随它去吧。马嵬坡下,六***不发,岂是奈何?命中注定,她不是莫愁。太多的阴差阳错,人不能主宰。

在光阴的洪波中,她仿佛回到长安,殿中的情郎还在,她,回眸一笑。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弄云》

世事沧桑,宦海沉浮,我只在辋川,看云,听风,读我的琴音。

世间行乐,我有我的原则。

极爱这首曲子,就像我极爱王维的诗,在那个华丽的盛唐背景下,空灵、清丽、澄澈,如月下谈禅一般的现实。

方方说她要嫁东坡,而我想,嫁东坡不如嫁王维,翩翩公子,诗画双绝,更难得弹得一手好琴。在岐王和太平公主的宴上,一曲琵琶如此潇洒,如此洒脱地捕获了一颗芳心。

高音缭绕,如在白云穿行,云破月来花弄影,官至右丞的王维心向山水,在溪流中看云影,行行复行行,路不完,心不老。

独留青冢向黄昏――《暮色》

向着无边暮色远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千里暮云平。

你听到我佩环声里的嗟叹了吗?

弦乐如暮色一层层,点染着远方的天,渐渐地将她的车队包围,那两行车辙如琵琶曲中的装饰音,点缀着这苍茫的天地罅隙。

那切肤的指甲似要颤碎哒哒的马蹄,那春风散入琴音,冰树结了琼花,却不能为她传达一句话,到京城的人家。

一弦一柱,为年少送行,明朝又是天涯。

琵琶相篇2

【关键词】唐代;琵琶乐俑;琵琶

中***分类号:J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63-02

唐代是我国琵琶演奏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琵琶演奏已成为一项雅俗共赏的音乐节目。目前所见的唐代琵琶乐俑共计43件,这些乐俑的演奏姿势和所持琵琶的形制都不尽相同,笔者拟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乐俑所持琵琶的形制

笔者根据乐俑所持琵琶颈部的特征将琵琶主要分为三种形制,简述如下:

(一)直项琵琶乐俑

该类乐俑共计18件,典型的有安阳杨澳古琶俑(***1)。1983年5月,该乐俑出土于河南安阳第二制药厂唐墓,属初唐时期,女俑斜抱一琵琶,梨形音箱,直项。

***1 ***2 ***3

(二)曲项琵琶乐俑

该类乐俑共计9件,典型的有洛州刺史贾敦颐墓琵琶俑(***2)。2009年10月,该乐俑出土于河南洛州刺史贾敦颐墓,其年代为显庆元年,女俑横抱一曲项琵琶,琵琶为梨形音箱,曲项,张4弦。

通过观察九件乐俑所持的曲项琵琶,我们可以看到,其基本形制特点为梨形音箱,头部向前或向后弯曲,张4弦。

关于曲项琵琶的形制,薛收的《琵琶赋》中有载:“尔其状也,龟腹凤颈,熊据龙旋。戴曲履直,破觚成圆。虚心内受,劲质外宣。”①日本奈良正仓院藏有唐代曲项琵琶的实物――螺钿枫琵琶(***3),如***所见,乐俑所持曲项琵琶的形制与正仓院所藏琵琶的形制基本一致,同时也与薛收《琵琶赋》中的记载是相符的,说明这种曲项琵琶在当时确实是存在的。

(三)其他形制的琵琶乐俑

其他形制的琵琶乐俑共计16件,其中有故宫博物院藏琵琶俑(***4)。该乐俑由故宫博物院于1959年收购,属初唐时期。如***所见,女俑斜抱一琵琶,为长梨形音箱,首部残缺,张5弦。

日本奈良正仓院藏有唐代五弦琵琶的实物,例如:螺细紫檀五弦琵琶(***5)。故宫藏乐俑所持琵琶首部残缺,是否为直项已不可知,但其他部位的形制与五弦琵琶的实物基本相同,故笔者推测这件女乐俑所持的琵琶很可能就是五弦琵琶。

***4(正面) ***5(背面)

二、琵琶乐俑的演奏姿势

琵琶乐俑的演奏姿势包括琵琶的抱持姿势和弹奏方式,其中抱持姿势又可分为三种。

(一)琵琶的抱持姿势

1.横抱琵琶乐俑

横抱琵琶乐俑共计16件,典型的有插秧村琵琶俑(***6)。该乐俑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插秧村唐墓,男俑横抱一琵琶。

***6 ***7

2.斜抱琵琶乐俑

该类乐俑共计23件,其中斜抱又分为首部上倾的斜抱和首部下倾的斜抱。

(1)斜抱(首部上倾)

该类乐俑共计5件,如青州琵琶俑(***7),出土于山东青州古墓,该女俑斜抱一琵琶(首部上倾)。

(2)斜抱(首部下倾)

该类乐俑共计18件,典型的有故宫博物院藏琵琶俑(***8)。该乐俑1952年由郑振铎捐赠,属盛唐时期制品,女俑斜抱一琵琶(首部下倾)。

***8 ***9

3.竖抱琵琶乐俑

该类乐俑共计4件,例如:长治琵琶俑(***9)。1961年4月,该乐俑出土于山西长治市东郊北石槽三号唐墓,属初唐时期,女俑竖抱一琵琶。

在这43件琵琶乐俑中,横抱琵琶乐俑共计16件,斜抱琵琶乐俑共计23件,竖抱琵琶乐俑共计4件。可见采用斜抱琵琶的姿势最多,大部分也都是首向下的斜抱,与今日琵琶的演奏姿势大相径庭。

(二)琵琶乐俑的弹奏方式

通过对这43件唐代琵琶乐俑的弹奏方式的分析,除去无法判断的,剩余的琵琶乐俑中,拨弹的有19件,手弹的有10件,可见,唐代时琵琶的演奏还是以拨弹为主。

综上所述,我们可发现曲项琵琶确实是存在的,同时可以看到抱持琵琶的姿势有横抱、斜抱(首向上和首向下)和竖抱,且以斜抱姿势为主。琵琶的弹奏方式则有拨弹和手弹两种,多数采用拨弹的方式。

由于这些乐俑所持的琵琶并非完全写实之作,所以本文仅对唐代的琵琶乐俑进行了简单客观的梳理和初步分析,以此管窥唐代琵琶的发展状况,希望能为琵琶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注释:

①庄永平:《琵琶手册》第395页,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1月版。

参考文献:

[1]段振美.安阳市第二制药厂唐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1986(03).

[2]黄吉***.唐代洛州刺史贾敦颐墓的发掘[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08).

琵琶相篇3

这亭子,可是归着一桑姓琵琶世家的地界,那家里的亲眷有了空闲就携着做工精致的琵琶到这亭子里弹奏。这日子久了,人们就都忘了“相思”这名字,都唤作“琵琶”。

可是不知为何,这买卖琵琶的生意是越发冷清了,这家里的老人都说这是天命,找了个算命的来,那先生捏了把山羊胡,道了一句:“这家道败落,全是因女子而起,这家里新添的女眷,可就是祸根诺……”

话说这也巧了,这桑家之表亲也就带来了一女孩。这女孩随母姓桑,唤作雨弦,十三岁的光景,却弹得一手好琵琶,拉弦调音,制琴的技术却丝毫不逊色家里的兄弟。

这桑家人不好把这女孩赶走,只好留她照顾西湖琵琶坊的生意,拖儿带女的去了长安,只是每年派个人来瞧瞧生意,倒也不收这卖琵琶挣来的银子,桑家人都说收这银子怕沾了晦气。再说这雨弦也乐得清闲,闲时奏奏琵琶,游游西湖,日子过得倒是有滋有味。雨弦的琵琶作的精致,有时还随兴有几行清雅的小字可以琴上,这西湖边弹奏琵琶的人家,都争着抢着定制雨弦作的琵琶。这琵琶坊的生意也就回到了以前的热闹,生意也自然堪比当年。

这消息传到了长安的桑家人耳朵里,一家大小都眼红这笔祖产,恰好上一任坊主退位,当家的掌柜位置正空着,这家里的老人也发了话:这众多儿孙中,谁猛将西湖边的琵琶坊从雨弦手里取回来,这坊主之位就传于其。这可乐翻了一家大小,前后都带着宝物、领着人马向雨弦讨要这琵琶坊,而雨弦总是避而不见,每次有桑家人来闹事,雨弦就叹着气执笔在纸上加上一笔。桑家人走了,雨弦仍做着琵琶,只是不再刻字。

那天下着毛毛细雨,雨弦正给一琵琶绷着弦。桑家人又来了,只是这次来的人没带华丽衣裳、也没领着丫鬟家丁,到了琵琶坊,只是静静地看着雨弦作的琵琶。雨弦见了,倒也不阻止,反而倒了香茗与那人闲话,但手里仍旧绷着那架琵琶的弦。这人就是桑家第九子——桑明浩。这明浩说到要取回琵琶坊时,雨弦手中一紧,只听“嘣”的一声,琵琶弦断了。雨弦舒了口气,将琵琶放好,一字一顿:“明浩,你听好了。这琵琶坊我交给你,交给桑家。”说罢,雨弦指了指断了弦的那把琵琶,又道:“琵琶坊归你,但是这把琵琶,归我。”说罢,雨弦进了内室。而这时,琵琶坊的生意,终于断了。

琵琶相篇4

关键词:音乐 琵琶艺术 文学 唐诗 关系

中***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048-01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大唐帝国将近三个世纪的统治中,音乐文化获得辉煌的成就,尤其以歌舞大曲为主体的宫廷燕乐的高度发展,即便在当时世界音乐的范围内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据《通典・坐部伎》记载:“坐部伎即燕乐,以琵琶为主,故谓之琵琶曲。”可见,在各种歌舞形式与乐队中,琵琶均为主奏乐器。琵琶随着燕乐而兴盛起来。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乐器,尤其在江陵一代更为盛行。于是,琵琶音乐在唐代迎来了自身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就促成了琵琶及其演奏艺术的高度发展。

“文学源于社会,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在唐代这样一个燕乐的鼎盛时代,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反应,必然要将音乐作为其重要的创作素材。在文学体裁上,诗作为唐代文学的大宗,自然而然成为表现琵琶这一音乐艺术的最主要、最精彩的载体。

唐代的许多文人除了具备高超的文学素质外,一般都喜好音乐,或弹奏乐器,或咏歌唱和,他们中也不乏音乐上的圣手。诗人王维就是琵琶演奏的高手,由他作曲并演奏的《郁轮袍》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琵琶名曲。出于对琵琶的喜爱,文人必定会在他们的诗中有所表现。因此,琵琶又自然的与唐诗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传统的琵琶曲分为文曲和武曲两类。“文曲”一般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轻缓,演奏上多注意左手的推拉吟揉技巧的运用。乐曲多表现内心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代表乐曲如《春江花月夜》、《飞花点翠》。“武曲”则是乐曲情绪激烈,威武雄壮,节奏复杂多变,旷达而豪放,能造成一种跌宕起伏、颇有气魄的势态。无论是文曲还是武曲,都能表现一定的故事及情节。可以看出琵琶传统乐曲有着丰富的表现性和深刻的内涵这一特点,这又恰恰与唐代婉约和豪放的意境传达不谋而合。

歌、诗本为一体。早在春秋时的《诗经》就具有可奏、可歌的音乐性质。《楚辞》是在楚国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的,汉代乐府也是当时的乐舞。《汉书・艺文志》就总称当时的乐府诗为“歌诗”。到了唐代,新民歌“曲子”就是一种用琵琶、笛子、鼓等乐器伴奏,配以五言、七言或长短句演唱出来的音乐形式。由于“曲子”歌词特殊的文学性,“曲子”也逐渐引起了一个个文学家的兴趣。自中唐以来,王维、白居易等诗人,都吸取了民间曲子的表现形式来填写过曲子的歌词,其中王维的《宋元二使安西》就被谱成著名的《阳关三叠》被千古传唱。还有一些优秀名篇,一人歌乐就被广为传唱,经久不衰,而要使这些诗歌以曲子的形式来演唱,就必定离不开琵琶这一主要伴奏乐器。

唐代诗歌音乐的盛行从现今发现的唐代琵琶谱中便清晰可见。琵琶艺术与唐诗是一种相互表现,相互影响的关系。唐诗用文字的形式将琵琶艺术加以记述、描绘,琵琶通过乐音的形式将唐诗展现给人们,琵琶的演奏给唐诗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唐诗的语言又可通过琵琶美妙的演奏表现出来。

据庄永平编著的《琵琶手册》中统计,唐代诗作中与琵琶有关的较有名的作品有百首,其中又以唐代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为代表,极为生动而传神,对后世歌咏琵琶的诗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不仅成为千古传颂的诗作名篇,流传不衰,而且常被成千上万的后来者作为典故加以引用发挥。总的来说,无论数量上或质量上,唐诗都是文学表现琵琶艺术的一个历史最高峰。

另外一首将唐诗音乐化了的著名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这也是琵琶艺术表现唐诗作品的典范之作。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以“月”为线索,诗作中连同题目在内,一共出现了十六个“月”字,巧妙的融清新明丽的自然美景,依依不尽的离情别绪,呈现给我们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意境。从意蕴或结构上分析,琵琶曲《春江花月夜》都是以诗作《春江花月夜》为素材的。诗人加上音乐人的智慧,使得他们两者在气质上浑然一体,最终是使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成为琵琶艺术表现文学作品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琵琶相篇5

五弦琵琶与四弦曲项琵琶相同,均不是源于我国本土。那么五弦琵琶是如何由西域传入中国,它在中国古代音乐发展中具有何种地位,五弦琵琶这种古已有之的民族乐器在人们审美文化需求日益提升的今天应如何继承和发展,笔者想就此做一些初步探讨。

五弦琵琶的历史渊源

五弦琵琶最初起源于印度,随后逐渐成熟于波斯、犍陀罗等地,接着传入中国。与四弦琵琶由***天山南麓的于阗进入中国内地的路径不同,五弦琵琶是通过***天山北麓的龟兹(今我国***库车)、焉耆一带,逐渐东进中原。印度佛教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诞生,逐渐成熟后途经阿富汗、巴基斯坦、俄罗斯的中亚地区,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上半叶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了我国***地区。佛教在进入天山北麓的龟兹后得到了极度的发展,成为当时西域佛教的中心。在佛教盛行之时建造了大量的寺院、石窟,留下了许多壁画、塑像等。这些壁画始建于三世纪末及四世纪初,完成于八世纪。其中位于龟兹地区拜城县境内渭干河河谷北岸的克孜尔千佛洞,是中国的敦煌、龙门、麦积山四大佛教石窟之一。石窟壁画内容多为印度佛教故事。在克孜尔千佛洞第八窟的壁画“伎乐飞天”佛教说法***和第三十八窟顶部的佛教乐伎***壁画中都出现了演奏者横抱着棒状五弦直项琵琶弹奏的形象,由此可见五弦琵琶在中国的两晋时期已随着佛教传入我国***西部地区,并从两幅乐伎***中可以知道五弦琵琶在这一地区已非常盛行。

到了南北朝,特别是北齐五弦琵琶已经逐渐进入了中原地区,这可从河南安阳北齐墓出土的瓷壶壶身上的乐舞***中的西域琵琶乐人斜抱直项五弦琵琶弹奏的画面中得到认证,从歌舞欢腾的画面中可以看出龟兹乐包括五弦琵琶不但在中原广为流行而且深受欢迎,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隋唐时期五弦琵琶达到了鼎盛,唐初成立的十部伎(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中除西凉伎和康国伎外,其它八部乐都使用了五弦琵琶,可见其在大唐宫廷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当时汉族的燕乐伎及东亚朝鲜的高丽伎都融入了胡器五弦琵琶,由原来隋末唐初的雅、俗、胡乐三乐鼎立逐渐走向了盛唐的相互融合,进入了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团结和睦***治统一的昌盛时期。当时从西域龟兹来朝的乐人琵琶名手曹妙达、曹僧奴、曹婆罗门及苏祗婆等为隋唐汉族宫廷带来了丰富的外来乐器,包括五弦琵琶,通过他们的琵琶演奏使胡乐在唐朝广为流传,并促进了胡乐与后来中国宫廷中的唐燕乐及雅乐的互融。五弦琵琶在我国宫廷音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隋唐时期的音乐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琵琶乐器在中国的隋唐时期不仅在宫廷音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在民间也广为流行。特别到了唐朝其盛行之广可从许多唐代文学作品和史籍中得以应证。如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对琵琶乐生动形象的描绘中,可以想见当时琵琶在中原汉族一般民众中所接受与喜爱的程度。由于白居易本人精通音律,深谙琵琶,其诗文中有关琵琶音乐意境的文学性刻画才会精彩绝伦。他的另一首被收入《新乐府》五十首中的堪与《琵琶行》相媲美的诗《五弦弹》,曾有文云:“《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足见其精美绝伦之雅趣。诗中的“五弦弹”,指的就是五弦琵琶,在唐代广为流行。中唐杜佑的《通典》曰:“……五弦琵琶,稍小,盖北国所出。旧弹琵琶皆用木拨弹之,大唐贞元中始有手弹之法,今所谓掐琵琶都是也。”是对五弦琵琶的历史记录。《五弦弹》诗句中“五弦弹,五弦弹,听者倾耳心寥寥,赵璧知君入骨爱,五弦一一为君调。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指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冷冷,夜鹤忆子笼中鸣;第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除了对音乐意境的文学性刻画和情绪的展衍与抒发之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琵琶各弦音色特征深刻的认识与把握,其种种描写无不展现唐代琵琶技艺的高深与莫测。与白居易同时的许多诗人如张祜、元稹、刘禹锡、韦应物、李贺、刘景复、薛逢、岑参、王健等都对琵琶的演奏留下了精美的诗句,其中也不乏对五弦琵琶演奏技巧的赞叹,这些唐诗将诗情与乐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我国今天了解和研究唐代琵琶艺术可资借鉴的珍贵史料。

令人遗憾的是宋以后五弦琵琶在中国未能像四弦琵琶那样得到应有的发展,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原因并无史料文献记载,给我们世人留下的唯一的历史性的见证,是唐朝日本遣唐使带回奈良正苍院保存至今一千二百多年的一面唐传五弦琵琶,乐器是用坚硬的紫檀木制成,上面镶嵌着螺钿、玳瑁等,画有骑驼胡人弹琵琶***案,透过它那极其精美的制造工艺我们仿佛看到五弦琵琶在隋唐时期宫廷和民间音乐中所铸就的辉煌。

五弦琵琶的传承

中国历史上五弦琵琶自宋代以后逐渐销声匿迹,没有得到应有的传承与发展,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至今尚无史料可查。所幸的是,曲项四弦琵琶大约在南北朝时期由西域传入我国后,一直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从其形制到演奏方法都得到了逐渐的丰富和完善。四弦琵琶经历了琵琶形制基本定型、琵琶演奏手法的确立、对传统乐曲进行新的手法结构的重组、对琵琶乐器的制作演奏手法结构进行一系列改革几个不同的阶段,积极吸收现代作曲技法创作出了一批新颖而富于时代气息的作品,如20世纪60年代初前后和70年代初创作及改编的《月下欢舞》《彝族舞曲》《欢乐的日子》《赶花会》《狼牙山五壮士》《送我一枝玫瑰花》《天山之春》《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提高了琵琶乐曲的创作及演奏艺术水平,造就出一大批非常优秀的琵琶演奏家,如马圣龙、刘德海、王范地、王惠然、叶绪然等等,琵琶艺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创造了琵琶历史上四次发展的高潮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愈加频繁,特别是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获取各种文化信息更加便利、快捷、广泛,社会文化形态与结构也在悄然改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审美取向出现了新的变化,逐渐形成了新的艺术欣赏族群。在这种多元文化碰撞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传统琵琶艺术面临着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笔者发现近年来学习琵琶的后继人才和欣赏琵琶的观众数量有下降的趋势,不能不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在目前大量的外来音乐与文化“包围”之中,琵琶这门中国传统的艺术应如何“突围”,使其进一步发扬光大,国内一些颇具才华的中青年琵琶演奏家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开始在四弦琵琶的基础上对五弦琵琶进行挖掘、研究、改良与创新,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五弦琵琶的艺术表现力

五弦琵琶古已有之,现在的五弦琵琶是在仿古基础上的创新。提到五弦琵琶的挖掘与研究,不能不提到当代中青年琵琶演奏家方锦龙。方锦龙在中国民乐演奏技巧的挖掘与创新上可谓倾注了全部的心力和热情。他认为,对于中国民乐,首先应该是继承,然后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近年来,他根据史料挖掘制作了早已失传多年的五弦琵琶,被称为“当代五弦琵琶的代表人物”。正是他深厚的文化修养与非凡的艺术造诣,才使五弦琵琶今天得以重新挖掘与发展。进入90年代,他深感四弦琵琶对一些传统乐曲如《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和外国乐曲移植的曲目在演奏质量上还存在不足,于是开始对现代五弦琵琶进行挖掘与研究。传统五弦琵琶因演奏时持琴姿态是向左下方斜抱,琴身较小,故品少、柱少,共鸣不够,表现力较差。而方锦龙研制的新型五弦琵琶是在发展成熟的现代四弦琵琶形制的基础上的改进,新型五弦琵琶品、相位都较传统的五弦琵琶多,琴身也较传统五弦琵琶大,方锦龙在现代四弦琵琶的基础上多加了一根里弦(低音),这样琵琶的音域变宽,音箱的共鸣加大,和声织体异常丰富,音响变得完美柔润,琵琶的艺术表现力大大加强。

新型五弦琵琶指法的改革支撑着五弦琵琶的演奏。五弦琵琶较四弦琵琶因多了一根弦(低音),大大拓宽了音乐的表现力。首先弦距缩短了,指弹的速度加快,共振加强,音色更加立体,和声织体丰富了。方锦龙率先提出五弦琵琶的组合夹弹、组合摇指、摆指及双摆、三摆等新技法,包括轮指过弦、和弦过弦、五指轮换摇指、摇指间交替的双摇剔、三摇剔、左手大横按、八度大跳、五指轮出六连音等高难度技术动作,将琵琶珍珠般的音响用一根美妙的线串了起来,加强了琵琶的整体感,大大拓展了琵琶演奏者尽情发挥的空间,真正做到了“琴人合一”。例如方锦龙用研制改良的新型五弦琵琶重新诠释其改编的琵琶武曲《十面埋伏》,乐曲第一段“列营”,表现的是古代战场的战鼓,五弦音效一出,战鼓的层次和密度骤增,还夹杂了号角!乐曲后面的“吹打”、“点将”、“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更是波澜壮阔,乐曲最后的“呐喊”将全曲推向高潮,用“并双弦”和“推、拉”技法表现千***万马呼号震天、如雷如霆、惊心动魄的史诗场景,全曲战场上厮杀呐喊声的空间层次效果及场景气氛的描述都明显优于四弦的演奏,可以说方锦龙在以单件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宏大史诗场面的演奏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又如琵琶曲《彝族舞曲》,五弦琵琶曲的定音为3 6 2 3 6,因增加了第五根弦,即多了一个低音,其中第二段第22小节开始到第29小节即主题部分,和声织体丰富多了,原来只有纯八度,现低音有纯八度、纯四度、纯五度,低音丰富,音程的运用增加,和音多了,音乐的层次感加强了。再如根据琴曲改编而成的《梅花三弄》这首琵琶曲,五弦琵琶曲的定音为1 5 1 2 5,增加了第五根弦后,从乐谱开始第一小节到第十小节,低音变得浑厚,音色更具古琴的音响效果,丰富了琵琶的艺术表现力。另外在《渔舟唱晚》的演奏中方锦龙创造性地运用右手五指轮出的六连音,连贯流畅,丝毫无换指的痕迹。在《江南三月》中他更是以精湛的从相把位到高音把位的八度大跳令五弦表现的空间再度扩张。琵琶曲《送我一枝玫瑰花》中,他大量运用轮指的快速分解和弦的挑轮技术,提出轮指的弹奏要打破传统概念,轮指不一定要在外弦,也可在第二、三弦上,强调轮指技巧表达的文化含量。2000年以后,进入了方锦龙五弦琵琶的推展时期。方锦龙是一位能将多元文化的音乐进行整合的音乐家,他认为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琵琶要想不断发展,必须要从姊妹乐器中汲取养分。琵琶本身即混血儿,它身上融入了中国的血液,现在吸收外来因素仍是必要和自然的,民族音乐应放在世界大音乐的概念中去研究和发展。他探索性地将古琴、大三弦、冬布拉、吉它等乐器的特点融进五弦琵琶的演奏中,并融入西洋和声,丰富了琵琶的音色和表现力。

中国琵琶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今我们正置身于前所未有的社会与文化环境的挑战中,琵琶艺术在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而复杂的研究课题,本文对五弦琵琶所作的初步探讨,是想借此引起我们对中国传统民乐发展的关注,多角度地对琵琶演奏艺术与演奏技术的关系加以研究,使琵琶这件古老的乐器得以继续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琵琶相篇6

一、琵琶的声音特点

根据乐器分类法琵琶属于弦鸣类乐器,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使用十二平均律乐制,具有固定音高。由于琵琶的演奏手法十分繁复,如右手技法:弹、挑、摭、分、轮、扫、拂、滚、摇等;左手技法:推、拉、吟、揉、擞、带、打等,所以其声音特征十分的丰富,富于变化,律动感鲜明,具有穿透力,演奏声音饱满、音色明亮。琵琶既具有鲜明的颗粒性声音特点,又富于歌唱性的音乐风格。

事实上,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采用不同指法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声音效果。具体而言,大摭分指法可发出倏坚之声、倏利之声;快夹弹或急夹弹指法可发出跫然之声;夹弹或滚奏指法变换可发出游移飘忽之声;扫拂指法可发出倏轰之声;划拂划指法可发出倏轰鸣之声;凤点头指法可发出应和之声;弦数变化指法可发出隐现幻化之声;并弦指法可发出砉然嘶鸣之声;绞弦指法可发出铮铮之声;夹滚指法可发出铿锵镗之声;弹面板指法可发出响劲之声;伏指法可发出抑止之声;摇指法可发出浑厚之声;煞指法可发出切切之声;拍指法可发出裂断之声。在琵琶音乐中,不同的音区也具有不同的特色:比如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琵琶的声音特点在唐代诗人白居易著名的《琵琶行》中得到了十分贴切的描绘,也十分生动地展现了琵琶的声音特点,读其句,如闻其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可以说,作为我国古老而又优秀的民族乐器,琵琶用它丰富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向人们展示出了独特的声音魅力。

二、琵琶音乐的审美特征

1、琵琶音乐演奏中的审美

琵琶音乐是作曲者与演奏者情感的表达。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情感最完美的表达形式。作曲者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以及演奏者在表现音乐的过程中,都采用自己的方式,通过不同的角度由衷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因此,琵琶音乐审美的丰富性和独特性的特征被很好的传达出来。尤其是琵琶音乐独特的演奏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其艺术表现力,使琵琶音乐更加富有审美魅力。琵琶乐曲,从演奏的角度讲是非常重视旋律性的,这也是琵琶独具审美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琵琶的发展历史可以知道,它是文化融合的产物。琵琶的器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转变和改进,融合了我国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人士的智慧与情感,也正是由于琵琶的历史悠久、雅俗共赏,使得琵琶音乐成为了一种拥有广泛的爱好群体的民族乐器。在演奏的过程中,琵琶音乐可以通过不同指法、不同音色的使用,表现出不同音乐的不同内容。例如琵琶的扫弦,在武曲中要有力度、爆发力,而在文曲与大曲的演奏中则要求声音干净、集中不能出现噪音。演奏文曲时需要用指甲更深地接触琴弦,从而使声音更加厚实饱满,而演奏快速乐曲时需要是指尖立起,使声音明亮轻快。琵琶是以“点”为主的弹拨乐器,但是琵琶的轮指、滚奏、摇指等却是用点联成线的指法,在演奏中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形成“线中有点”、“点中连线”的音色形式。刘德海先生曾经说过,琵琶演奏的特色具有右手阴阳之美、曲线之美和左手虚实之美,这句话概括了琵琶演奏中的审美要求。右手弹挑的阴阳互动,形成了琵琶最基本的指法;轮指的点线对应形式起伏错落的线条感;而左手的推拉吟揉形成了中国传统“音腔”(沈洽提出)的虚实之美,这就是琵琶演奏中赋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美。

2、琵琶音乐语言蕴含的审美

琵琶音乐可以表达出作曲家多样的情感,琵琶音乐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作曲家和演奏者内心深处一种感情的独白,这其中既有包含充满诗意的柔情的作品,表达着作曲家对生活的各种感悟;也有充满强烈而深厚的民族情感的作品。这些音乐语言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够把创作者和演奏者在社会生活中所体验的各种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同时让听众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

琵琶音乐中著名的十大名曲就反映了不同的审美体会。比如《海青拿天鹅》是现今所知流传年代最早的一首琵琶曲。开头是天鹅展翅翱翔天空的情景,音乐是舒展起伏的,天鹅是自在逍遥的。之后,舒缓的音乐还来不及有半刻的停顿就急转直下。直到最后,音乐终于变回了抒情,天地归于了宁静,生命又呈现出了暂时的和谐。

《塞上曲》是琵琶文曲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曲子充分应用琵琶文曲左手的各种推、拉、吟、揉技法来装饰旋律,细腻地描写了王昭君怀念故国家园的心情,表达了古代妇女受压抑的痛苦内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十面埋伏》则是曲中经典,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武曲,描写了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中在垓下决战,汉***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项羽这个历史故事。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以其技巧的丰富、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和流派纷呈流传于世。

《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霸王卸甲》的取材与《十面埋伏》一样,也是描述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只不过《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而这首曲子的主角是项羽,乐曲显得沉闷悲壮,带有同情和叹息之感,渲染了项羽的无奈和痛苦。

《草原小姐妹》讲述了蒙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羊群的动人故事,乐曲流畅生动形象,叙事性很强,具有浓郁的内蒙民间音乐色彩。

《大浪淘沙》是阿炳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和阿炳的身世密切相关,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控诉的情感,这首乐曲的音乐语言蕴藏着极大的愤怒与反抗情绪,通过锣鼓的节奏音型,表达了一种跌宕起伏,颇具气魄的势态,同时又展现出一种坚定不屈、向往光明、向往美好未来的情感。

三、琵琶音乐的文化意境

1、琵琶乐曲自身的文学性

在传统的琵琶音乐中,许多曲目都与一定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或文学题材紧相关联,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味。从这些曲子都可以看出琵琶传统乐曲具有丰富的表现性和耐人寻位的深刻内涵。这些乐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琵琶艺术的珍品。比如与昭君出塞这一历史典故相关的曲子就包括了《塞上曲》《思春》《昭君出塞》《武林逸韵》等知名的乐曲,这些乐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采用相似或者不同的演奏技法表达了作曲者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的理解和情感。还有一些曲子则以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为题材,表达了对屈原的景仰、怀念、歌颂感情,比如《离骚》《渔父吟》《龙船》等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也取材于同一个历史典故,都描述了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只是前者着重描写了汉***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取得战斗的胜利,而后者的主角是项羽,注重人物感情的刻画,乐曲表现了项羽的无奈和痛苦,尤其是别姬一段极为哀痛,

传统的琵琶曲可分为武曲、文曲以及大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都是武曲的著名代表作,这些都是以写实和运用右手技法为主的;文曲则恰好相反,通过运用左手技法为主,通常采用抒情优美、简朴动人的旋律,深刻表达人物内心思想感情。文曲的代表作包括《浔阳月夜》《陈隋》《飞花点翠》《夕阳箫鼓》《塞上曲》《汉宫秋月》等等;大曲的作品包括《阳春古曲》《高山流水》《灯月交辉》等等,这些曲子则兼具文曲和武曲的演奏风格特点,都表现了一定的情节或故事,综合运用了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琵琶音乐发展到了19世纪以后,南派琵琶在江浙一带兴起,逐渐形成了主要以地域为界定的无锡派、崇明派、上海派、平湖派、浦东派等近代琵琶演奏流派。这些流派的发展对文曲、武曲和文武曲的进步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提高了琵琶表现力和适应力,丰富了琵琶乐曲的文学性。可以说,琵琶音乐在不断发展完善中,融汇中外,贯穿东西,波及到文学艺术、绘画、宗教、民俗等各个领域,其自身的文学意境不断的得到加深,在我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2、文人对琵琶音乐的寄托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琵琶拥有大量的知音,在众多的诗文中人们可以发现,关于琵琶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优美的诗句数不胜数。在历代文人对琵琶及琵琶音乐的描述中,透过这些具体而又生动的文字描写,使我们对琵琶的形制、音色、演奏技巧及其表现力有深刻的了解。而且许多文人除了具备高超的文学素质外,往往都喜好音乐,甚至能够操奏乐器,咏歌唱和。一些文人除了创作了很多与琵琶相关的诗词歌赋之外,还通过自己的演奏活动对乐曲进行创造、加工或者改编,表达特定的情绪情感特征,展现自己对琵琶音乐的理解。事实上,有些文人自己也能弹得一手好琵琶。比如诗人王维、刘希夷等就是琵琶演奏的高手,由王维作曲并演奏的《郁轮袍》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琵琶名曲。

自古以来,琵琶是文人经常操弄的乐器之一。可以说,琵琶音乐与文人雅士有着不解之缘,这更加赋予了琵琶音乐浓厚的文化意境。尤其是在唐代,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李商隐等都创作了这类诗歌,唐诗用文字的形式将琵琶艺术加以记述、描绘,有的诗词直接描写了琵琶乐器本身,如《玉琵琶》《琵琶弦》等;有的诗词则描写了琵琶音乐的演奏特点和自己对这种音乐的欣赏,比如《琵琶行》《五弦弹》等;也有的诗词是重点描绘了演奏者的技艺高超,如《曹刚》《听曹刚琵琶兼示重莲》《泰娘歌》等。在这些诗词歌赋中,最为著名的则是白居易的千古名篇《琵琶行》,白居易通过比拟、比喻、对比、抑扬、纵横等多种手法形容了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就是经典的句子之一。著名的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也在其诗作《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戏作呈圣俞》中描写了演奏者的高超技巧:“不见啄木鸟,但闻啄木声。春风和暖百鸟语,山路硗确行人行”。元人的宋无《琵琶》一诗坦言道:“一片相思木,声含古塞秋。琵琶是谁制,长拨别离愁。”从众多描写琵琶的诗句中,可以看出琵琶艺术在我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文人们对琵琶音乐的情感寄托和诗词咏唱,使琵琶音乐具有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琵琶相篇7

【关键词】琵琶歌;保护;传承

侗族是一个以稻作为主的农耕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地,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共有2,960,293人。侗族能歌善唱,其社会的传统风尚是老年人教歌、年轻人唱歌、年幼者学歌,因此,侗族地区享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其中,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把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一、侗族琵琶歌介绍

(一)琵琶歌的由来传说

琵琶歌是中国贵州南部侗族的一种单声部民歌,侗语称“嘎琵琶”,因以侗族乐器琵琶伴奏而得名,在贵州的黎平、榕江、从江和广西的三江、湖南的通道地区流行,因为歌师唱歌时要自己弹琵琶伴奏,所以叫“琵琶歌”。关于侗族琵琶歌的由来,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这样的:传说在远古时期,一场滔天的洪水淹没了整个人类,世界上只有两兄妹坐在葫芦里才得以存活,他们是张良和张妹,为了繁衍后代,两兄妹结成了夫妻。后来,他们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召集了八百青年,一边弹琵琶,一边唱歌,歌声宛转悠扬,天上的七位仙女被他们的歌声所感动,因此七位仙女也天天弹唱,教会了整个侗族的族人,侗族琵琶歌就这样完美的形成了。

(二)琵琶歌的分类

琵琶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类。青年人一般喜欢弹唱抒情歌,抒情歌有短有长,短歌大多数是即兴创作,长歌的大段以抒情为主,情节次之。传统抒情长歌有“银情美”、“银情枉”等十大”“银情歌”,“银情歌”也就是所谓的“情人歌”。有一首贵州黎平琵琶歌叫《给句好话暖我心》,歌词是这样唱的:

琵琶伴我慢慢唱一首银情歌/那时得你竹共一山(哟)龙共河/我们同在一个寨不同家/难比别人隔山隔岭同你结城夫妻几欢乐/假若我和你从不相识/我也不会经常想念/晚上走寨来到你家赖火烧烟也好过/只因我们过去我们好/如今给我想念多/白天上山做工见到鸟飞想到你/叫我牵肠乱了心窝/站在山坡抬头望/不成夫妻给句好话暖我心欢乐。

很显然,这首歌曲就是属于琵琶歌中的抒情琵琶歌。

老年人一般喜欢弹唱叙事歌,叙事歌按内容可分为开堂歌、劝世歌、恋情歌、劳动歌、历史事件歌、单身歌、赞颂歌、私奔歌、父母歌、阴阳歌和散堂歌;按演唱方式可分为“嘎常”和“嘎京”两类,弹唱时一般先要唱“开堂歌”,用来自谦,或者简介演唱内容及其由来,结束时要唱“三堂歌”,“散堂歌”也就是“消散歌”,是歌师恳请听众离散去的歌。这里有一首叙事长歌,歌曲的名字叫做《秀银与吉妹》,歌词大致是这样的:

琵琶正正鼓楼静/静静听我唱歌情/有人为情心乱纷纷象山崩/有人为情心迷似醉丧生命/今夜我唱苦情歌/唱那苦情的崔吉妹和周秀银/秀银他本不是马善长/家住湖广柳软高下村/……/念马坡田地多归他/雇请长工好几人/崔家有位吉妹女/长工中有位周秀银/……/一年长工,他俩同山做工来作伴/二年长工,变成一对难离的情人/……/我唱的歌好像把故事讲/……/倘若象秀银、吉妹遭了难/要像阳雀双双远飞行。

这首叙事琵琶歌讲诉的就是周秀银与崔吉妹相爱而遭薛家财主迫害的故事,从歌曲的第一段我们可以看出,是开堂歌,简介了演唱的内容。

(三)琵琶歌的特点

侗族琵琶歌唱内容丰富且种类多,涵盖了侗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琵琶歌中可以清楚的了解侗族的民俗、历史等内容。琵琶歌的演唱形式是边弹边唱不单一的演唱形式,爱情是其主要来源,琵琶歌是连接侗族人爱情的桥梁和爱情的见证。琵琶歌不仅仅是一种歌曲,而且还是一种赋予象征意义的文化现象。

二、侗族琵琶歌的生存现状

侗族琵琶歌已经成为了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面上看上去琵琶歌已被很好的保护起来,但从现实方面来看,琵琶歌的传承与发展还是存在如下问题: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等信息的传播,促使许多形形的艺术形式和体裁走进了侗族人的生活里,久而久之,促使他们对音乐的审美发生了变化,认为琵琶歌是乡土和过时的艺术,是老年人娱乐和消遣的活动,现在侗族大量的年轻人都喜爱流行音乐,而不愿意去触碰和学习本民族传统的琵琶歌。以往劳动一天的侗族人是在鼓楼前弹唱琵琶歌,聊着自己祖辈的故事和传说作为他们的娱乐活动,但现在却是坐在自己家中看着电视节目。

1980年代以来,出现了“打工潮”,侗族的大量青年男女外出打工,致使侗乡里以老人居多,会弹唱琵琶歌的老人也找不到可以传承的人。外出打工的青年男女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两个人的爱情不在从“行歌坐夜”开始,能弹唱好一首琵琶歌已经不在是值得他们骄傲的事情了,这样导致了琵琶歌缺少了能生存的环境。

由于学校教育的日益扩充,使原本可以传承琵琶歌的下一代们肩负了繁重的学习任务,无论校内或是校外,课上或是课下,学校与家长的叮嘱都是好好学习,以至于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肩负起传承琵琶歌的重任。教育的发展,使家长原本以自家孩子能弹好琵琶,唱好歌为荣变成了以考上好学校为荣,思想观念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即便是琵琶歌已通过校园教学开始传承开来,但由于学校重视度不够,使琵琶歌的传承没有达到一定的效果。

三、在传承中保护侗族琵琶歌

民族文化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民俗、音乐等,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侗族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精品,是侗族的文化瑰宝,应该尽力、尽快的对其加以保护,以便更好更有效的传承下去。

(一)对侗族琵琶歌给予***策支持

在教育方面,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21世纪后,国家颁布相关***策,侗族琵琶歌已经在一些乡村学校进入课堂。但是光进入课堂是不够的,还应该予以重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课下应该举办与琵琶歌相关的文娱活动,比如学校举办的文艺晚会应该多多增加琵琶歌的节目,或是办一场以琵琶歌为主的比赛活动。课堂教学也不能仅仅局限在九年义务教育,还应让琵琶歌走进初、高中,即便初、高中的学习任务很重,但已有了小学几年的基础,进入初、高中以后每周一节琵琶歌的课是不成问题的。由于侗族地区大多是偏远的山村,现在的年轻人一心只想着奔往北京、上海、广州之类的大城市,为了有一份高的经济收入脱离贫困的生活,有些人即便精通琵琶歌也不会想要留下来授课,因此想要留住琵琶歌的授课人才很不容易。国家应该给予合理的生活补贴和相关优惠***策来留住人才。

在社会方面,一是要保护和培养侗族琵琶歌的传承者。有关部门应该整理和收集琵琶歌民间艺人的资料,建立成档案,详细记载民间艺人所掌握的技能;民间艺人大多数以老年人为主,且有部分生活情况不是很好,对于生活困难的民间艺人,国家应当给予相应的补贴;***府和有关部门还可以授予民间艺人“艺术大师”的称号,这样既承认了民间艺人的劳动和贡献,也给民间艺人为传承琵琶歌带来动力。二是***府或有关部门组织成立侗族琵琶歌协会,协会里面主要由理论者和实践者两部分组成,理论者主要负责从理论上研究琵琶歌,出版相应书籍、宣传册等内容,能让更多人从文字上了解到琵琶歌文化;实践者主要负责演出,定期或不定期的搭一台以琵琶歌为主的地方戏。

(二)对侗族琵琶歌给予氛围支持

琵琶歌要有效的保护下来,它必须要有爱好者,要使侗族地区或是侗族以外的人们对琵琶歌产生爱好,这样才会对琵琶歌的传承产生激情。那么,琵琶歌就要在不改变本质的情况下有一种创新的演变,要在精心的组织下,加以适当的改造。比如说叙事琵琶歌,歌曲内容故事的创新,故事内容可以精彩化,或是改造成连续剧那样,不要一次性唱完,留下有悬疑的下集,这样可以促使人的好奇心第二天再来听,可以使人对故事产生很大的兴趣,久而久之,也可演变成对琵琶歌的兴趣。

湖北省来凤县土家族摆手舞得以良好的传承下来的案例给我以启示,民族歌舞文化要得以好的传承,可以和民族地区节日相结合。通过民族艺术节来传播民族的歌舞文化,这是保护民族文化传承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说在黎平侗乡举办的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就可以很好的利用琵琶歌来丰富节日的内容,可以发动***府机关、学校等所有人群只要会弹唱琵琶歌的来参加比赛,通过节日的推动,琵琶歌可以在当地各个范围地区得到普及。

四、结语

侗族琵琶歌是侗族人的骄傲,琵琶歌历史悠久,其艺术魅力强烈、民族特色浓郁,是侗族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样富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是不应该让它消亡下去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起琵琶歌,对于侗族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泽忠,韦芳.侗歌艺术传承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1.

[3] 杨筑慧.侗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琵琶相篇8

    一、琵琶应用的民族性

    所谓琵琶,它本叫做"批把",是中国民族特色的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在我国的音乐史上有许多的琵琶名曲,这些曲子或温婉或激昂,但是无不展示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随着我国电影事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影配乐中开始使用琵琶,使得琵琶在展现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又迈上了更高的台阶。尤其是2001年谭盾的《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电影最佳音乐奖,这无不展现出世界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认可,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肯定。

    二、琵琶应用的历史性

    琵琶作为中国古典乐器之一,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当今我国电影琵琶配乐中大多都是应用中国古典名曲同时又结合了现代音乐的一些特点。琵琶的来源比较久,在东汉时期就有相关的记载"批把,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到魏晋南北朝时所有的抱于怀中的弹奏乐器都可以称之为琵琶。悠久的历史注定了琵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杰出贡献,在唐朝时的《霓裳羽衣》、《凉州》、《薄媚》、《六么》等,清代时华秋苹所着的《琵琶普》。琵琶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展现了中国博大的民族情怀以及悠久的民族乐器历史。

    三、琵琶在电影配乐中的应用

    作为中国古典乐器之一的琵琶,近几年来在中国电影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例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十面埋伏》就用大量的琵琶曲来作为电影的配乐,从而提升整个电影的情节,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琵琶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力非常的强,它既能够展现沙场上铮铮铁骨的豪情,体现英雄的豪情壮志,又可以展现小桥流水人家的淡薄和温婉。所以说琵琶在电影中的配乐,能够更好的展现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提升整个电影的境界。比如在《十面埋伏》,音乐制作人就将传统的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在电影中琵琶曲的出现为电影增添了不少的艺术性。该部电影的琵琶曲第一次出现在电影的影片开场,在一阵温婉抒情的琵琶声中,拉开了乐坊里男女欢爱的序幕。这样的琵琶声中无不展现出纸醉金迷的社会状态,为电影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琵琶在古代时就被乐坊的歌姬所使用,其中白居易就曾在《琵琶行》中对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它可以很好的代表乐坊女子的生活状态,所以用琵琶曲来对这样的情节画面进行配乐相当恰当。随着情节的不断推进,《佳人曲》的应用逐渐增多,它的应用可以说更好的刻画出电影的主题,表达电影人物中的思想情感。电影中的小妹与佳人有着共同的特征,她们都是美丽的象征,都是万千佳人中绝世***的一个,但是佳人也有自己的苦衷,在糜烂的乐坊中希望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纯净天地。所以说在展现这样的女子时,用到琵琶曲就显得更急温婉,更加细腻,让观众在观看时更能够与主人公形成共鸣,最终达到艺术表达效果。

    如果说在电影《十面埋伏》中张艺谋只是应用了该曲的名字,那么在电影《功夫》中则之间展示了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恢弘气势,让人不禁感叹琵琶名曲的魅力。同时在《功夫》中音乐制作人将电影中的场面与曲子结合的非常完美,从而增添了电影配乐艺术的魅力。正如上文所说,琵琶本身具有非常好的艺术表现性,它能够模拟不同的事物,同时也能够展现不同的场景,表达不同的情感。在传统的《十面埋伏》琵琶曲中分为三部分,即大战前的准备部分、大战时的激烈场面以及战后的凄凉。在曲子开始时就用非常高的音调来展现大战的激昂,同时在演奏的过程中还不断模拟炮声、***号声以及马蹄声等,从中展现出战争的激烈。演奏的急缓轻重,也表达出士兵的思想情感。而在电影《功夫》中,周星驰饰演的小混混加班斧头帮出现在贫民窟时用的就是《十面埋伏》的前半部分,展现出两方对峙的紧张局势。但是在接下来的情节中周星驰这方第一次勒索就没有成功,后来又经常失败,与之前那种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了戏剧的效果。

    而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由林海创作的主题音乐《琵琶语》,在反复的演奏中展现出电影情节,体现电影情感。在反复的琵琶弹奏中,加入钢琴元素,同时在配以女生苍凉的婉唱,更展现出曲调的倾诉的欲望,在电影结局中落幕,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所以说琵琶在电影配乐中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展现电影的艺术魅力,提升电影所要表达的情景,为电影情节的发展做好相应的铺垫或者反衬,最终达到电影的艺术效果。

    除此之外,电影《铁道游击队》中也对琵琶有很好的应用,比如在劫票车这一情景的配乐时,游击队员随手弹着琵琶,在这样的琵琶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剧情的紧张气氛,酝酿着山雨欲来的气势,随后交响乐的响起,更增加了游击队员的昂扬斗志。而在夕阳西下时,芦苇荡中飘来悦耳的琵琶声,游击队员边弹边唱"西边的太阳就要落上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样一个民间琵琶伴奏,更是增强加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四、总结

    琵琶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成为当前我国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观看世界优秀电影,他们都是将电影和本民族文化结合的产物,所以要想实现我国电影的发展,同样也要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之上,这样才能够接触更美的果实。

    参考文献:

    [1]祝晨光.传统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意义和运用初探[J].电影文学,2012(8):125-126.

    [2]韦玲玲.古典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艺术表现[J].歌海,2009(04):51-52.

琵琶相篇9

关键词:琵琶;融合;世界音乐;多元化

序言

琵琶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最早出现的琵琶的雏形是在秦汉时期,后来演化成秦琵琶也称秦汉子,即后来的阮咸。两汉以来,张骞和班超两次西征,打开了丝绸之路,增加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的联系,汉魏以来由波斯、印度通过佛教传入了四弦曲项琵琶和五弦直项琵琶,从此琵琶在我国延绵发展两千多年,融入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琵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各民族、各地区之间音乐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随着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开始具有世界性。

一、琵琶在中国的发展史

琵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件民族乐曲,究其历史首先要明确:“琵琶”一词在历史上并不单单是一样乐器,而是一类乐器,主要包括从波斯传入的曲项四弦琵琶、从印度传入的五弦直项琵琶以及中国固有乐器阮咸,它们都是隶属于琵琶族类的重要乐器。而“琵琶”一词的来源在史书上也有明确的记载,最早记录这一乐器名称的是东汉刘熙的《释名》释乐器:“枇杷本出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其后的应勋在《风俗通义》中也记载着:“枇杷,谨按此世乐家所作,不知谁也。以手枇杷,因为名。”

琵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这时期出现了中国本土枇杷的雏形,后演化成秦琵琶(也称秦汉子)――阮咸,而四弦曲项琵琶和五弦直项琵琶是从波斯和印度传来的外族乐器,在琵琶乐成熟的隋唐时期,史籍上有关于这三种琵琶的记载,中唐时期杜佑《通典》卷144、乐四,琵琶的条目中包括:

1.曲项,形制稍大,本出胡中,俗传是汉制,兼似两制者,谓之“秦汉”,盖谓通用秦、汉之法。

2.五弦琵琶,稍小,盖北国所出。

3.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颈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晋竹林七贤土阮咸所弹于此类同,因谓之阮咸。

这里第一条中所指即曲项四弦琵琶,第二条为直项五弦琵琶,第三条指的是秦琵琶,其中的曲项四弦琵琶是我国现通用琵琶的前身,公元五世纪前后由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经过中国人民的创造,逐渐成为代表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乐器。

曲项四弦琵琶能够被广泛接受并成功地融入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和隋唐时期琵琶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隋唐时期,特别是唐贞观至开元年间,国家***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高度繁荣,唐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统治***策,在宗教、文化、艺术各方面鼓励兼收并蓄,因此,东西方各国及少数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的吸收和发扬。皇家对音乐活动大力提倡,音乐歌舞呈现出空前的鼎盛局面。曲项四弦琵琶在此时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在琵琶的发展史上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因为曲项四弦琵琶的一枝独秀,琵琶成为其专用名称,其他琵琶类乐器则改名,如秦琵琶在唐武则天时期更名为“阮咸”。

二、从琵琶的发展史看各民族之间音乐文化的融合

源自波斯的琵琶能够融入中国的民族音乐中,隋唐时期的歌舞大曲的作用不可忽视。由于统治者的开明***策,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中国各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的融合应经相当的自然,在演奏乐器上也可见一斑。在隋唐九部、十部乐中用于演奏各民族音乐和各外国音乐的乐器,已经不只是演奏本民族或是本国家的音乐,汉族乐器演奏其他民族的曲调,反之亦然。

以琵琶为例,首先,琵琶在隋唐歌舞大曲中占有重要地位,隋九部乐、唐十部乐中有七部使用琵琶,并且居领奏或主奏的地位,一件外来乐器能够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主流音乐中的主要乐器,这一时期各民族音乐的融合程度可见一斑。

其次,琵琶在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疏勒伎中都是主要的乐器。七部乐中清商伎是传统汉族民间音乐,疏勒伎、龟兹伎是少数民族音乐,国伎是汉族乐舞与少数民族民族乐舞相结合的产物,其他均为外国民族音乐,高丽伎为古代朝鲜乐舞,天竺伎为古代印度乐舞,安国伎为中亚古国的乐舞,源自外国的乐器琵琶不光在外国民族音乐中担任主要乐器,在中国少数民族,甚至是汉族传统乐舞中也有着极重要的地位,这充分说明琵琶作为一件外来乐器,通过改造已经能够充分地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了。

三、世界各民族音乐融合的条件

琵琶传入中国,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融入中国的传统音乐,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充分说明了世界各民族音乐并不是孤立发展的,世界的音乐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向着相互融合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世界上的音乐丰富多彩,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也各不相同,一种音乐文化的好与坏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的,就像琵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一样,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必须做到:

1.一个国家若要吸引外来音乐文化的进入,并使之最终融入本国的音乐文化中去,首先对国家的经济、***治有较高的要求。琵琶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与秦汉以来中国的日益强盛的国力使分不开的,张骞、班固通西域不仅打开了丝绸之路,更使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有了交流的通道,随着隋唐盛世的到来,中国封建经济达到了一个顶峰,唐朝的首都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高度发达的经济,统治者开明的***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涌入中国,从而带来了外国的音乐文化,为各民族音乐融合创造了客观条件。强盛的大唐帝国不光吸引了大量的外来音乐文化,同时也利用自身强盛的国力将这些外来音乐文化传播到更多的国家去,如大唐琵琶乐的盛行被日本遣唐使带回到日本,后来成为日本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部分,在日本雅乐中作为色彩乐器,在民间形成了多系统的琵琶流派,并成为重要的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不光是日本,琵琶也从中国传入了朝鲜、越南等当时的东亚国家。

2.每一种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内容、规律和背景,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应该对于各种音乐文化都予以尊重和接受。把某一种音乐看成优于其他音乐的观点是不可取的。琵琶在隋唐的发展高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统治者对各种外来文化采取宽容的***策,鼓励和尊重外族音乐在本国的发展,使琵琶这一外来乐器在隋唐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不但在外来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也逐渐确立。而唐统治者对外族音乐的尊重和重视,也促进了这时期各族音乐文化的融合。如唐代的十部乐中,无论是汉族乐舞或是外来乐舞,多数保留了原有民族传统形式,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和乡土气息,体现了各国乐舞的不同风貌,这为民族音乐的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结语

琵琶,这件发端于丝绸之路上的古老乐器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其发展的历史来看,琵琶作为一件外来乐器传入中国。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尤其是到了隋唐盛世,琵琶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各国之间交流频繁,统治者和人民对外来音乐的宽容和尊重都是促进琵琶融入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力量。

从琵琶成功融入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不难看出,各民族音乐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不可能***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民族文化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面对外来的音乐文化时应该积极地接受,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只有尊重外来音乐文化,才能促进各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孙继南,周柱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3]赵维平.丝绸之路上的琵琶乐器史 [J].《中国音乐学》.2003,4

[4]宁勇.中国音乐史上琵琶艺术发展的三个高峰时期[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1.

[5]管建华.21世纪主潮: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管建华.世界音乐文化的教学[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琵琶相篇10

关键词:琵琶行;琵琶演奏描写

白居易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琵琶女弹琵琶,诉身世,从而感慨地写下了千古名诗《琵琶行》。其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题思想。诗中对琵琶女演奏琵琶及琵琶声音的描写是相当出色的。 “枫叶荻花何处寻?江州城外柳阴阴。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清代张维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并序)》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知音佳话,更为我们留下了一曲“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千古绝唱。他是如何将琵琶这种难以名状的抽象艺术描写得如此形象生动呢?下面我们来探究其中关于音乐描写的手法。

一、运用比喻,以声喻声

诗中琵琶女共有三次弹奏,我们来看其中直接描写音乐的经典部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14句诗中运用最突出的手法是比喻,因为我们会很容易地找到标志性比喻词“如”,例如“如急雨”“如私语”“如裂帛”。诗人在这以声喻声,把琵琶声形象地比作了急雨、私语、珠落玉盘声、莺语声、泉流声、刀***声、裂帛声。琵琶声从舒缓到激越、从单纯到错杂、从连续到间歇、从高昂到低沉,旋律起伏跌宕,百转千回,让人荡气回肠。

转轴拨弦三两声开始,琵琶女先轻轻地拨弦,琵琶悠悠发出声音,声音不多,曲调未成。可琵琶女想说的心事仿佛已经随着琵琶声欲语还休。接着弦弦掩抑,那微微颤抖的琵琶弦代替了琵琶女的嘴唇不停地动了。她的心事很多,一言难尽,只有连绵不断的琵琶声。

轻拢慢捻抹复挑,琵琶女那拨动琵琶弦的手指灵活地在弦上跳动,时快时慢,有名的《霓裳》和《六幺》曲弹成了。

琵琶大弦的声音像急促的雨声,小弦的声音像窃窃的私语。错杂弹了一阵声音又如大大小小的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转而又像黄莺的叫声在春花下滑过,婉转自如。又似泉水在流,冰涩了声音又冷。然后声音渐渐没有了,只有幽幽的愁恨在相伴,强调出无声胜有声,无声胜有声也是经典名句。

再而,琵琶又开始演奏,声音铮锵。如打碎的银瓶声和迸出的水浆声,又似骑士骑马突出刀***碰撞的声音。等到曲近奏完,琵琶女收拨手指划过四根弦,其声音像撕裂了一缎巾帛。

声音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白居易把琵琶女演奏出的琵琶声描绘得生动无比。读完此段诗,那时快时慢,时急时促,时而婉转,时而流畅,时而吭锵,时而冷涩,时而荡气回肠的琵琶声一直回荡在人们的耳边。可见诗人的艺术才华有多高。

二、运用通感,以形绘声

读前面的14句诗,我们不仅把握到音乐富于变化的节奏、美妙的旋律,还在眼前出现了一系列的经典形象:落玉盘的珍珠、流转花间的黄莺、冷涩难流的冰泉、突然破裂的银瓶、勇猛的铁骑、锋利的金戈。诗人在这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来写音乐,那什么是通感呢?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通感常常与比喻复合运用。音乐本是听觉感受,飘忽不定,难以捉摸,诗人运用通感使感觉转化迁移,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以形绘声,化无形为有形。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

三、以人衬声

“转轴拨弦三两声”、“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这几句有共同点,都是从弹奏者的角度来写。“转轴拨弦三两声”这是调弦试音,“低眉信手续续弹”这是弹奏时的神态、动作,“轻拢慢捻抹复挑”这是弹奏的动作、指法,“曲终收拨当心画”这是弹奏的收束动作。琵琶女的技法如此熟练、炉火纯青,那她弹奏的琵琶声也一定美妙绝伦,这是以人衬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几句也有共同点,都是从听众的角度来写。“主人忘归客不发”音乐如此动心移情,让人流连忘返。“东船西舫悄无言”琵琶声停了,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听众仍沉醉其中,如醉如痴,创设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强烈的感情共鸣,既有对琵琶女沦落天涯的同情,又有对自己遭遇贬谪的伤感,伤人、亦伤己,两重感伤交融在一起,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几句也是以人衬声,以听众反应来写音效,衬托琵琶声强烈的艺术魅力。

四、以景托声

“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写景的句子,勾勒了曲终的环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中。乐声虽然停了,但让人感觉夜色中弥漫着音乐气氛,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这是以景托声。言有尽而意无穷,写出了音乐的强大魅力。

无论是以人衬声还是以景托声,都属侧面描写,都对音乐的描写起到了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诗人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综上所述,《琵琶行(并序)》能成为音乐描写的只应天上有的千古绝唱,得益于诗人综合运用了一系列艺术手法。正面描写:运用比喻(以声喻声),运用通感(以形绘声)。侧面描写:以人衬声(包括以演奏者的动作神态及听众的反应衬托琵琶声),以景托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琵琶相10篇

学习

大堰河我的保姆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大堰河我的保姆10篇,内容包括大堰河我的保姆推介语,大堰河我的保姆精选段落。4、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

学习

神奇的种子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神奇的种子10篇,内容包括神奇种子的故事,神奇的种子100种。变成月亮,给晚上的路人照亮;变成雨滴,滋润世界上的万物;种在大地上;变成树林,给老人孩子们遮阳;变成小溪,让鱼儿欢快的游畅;变成花儿,给大地增添些香气;虽然我不是那颗神奇的

学习

三角形的特性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三角形的特性10篇,内容包括相似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特性内容分析。[中***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02-07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例1、例2。【教

学习

中国文化软实力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文化软实力10篇,内容包括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哪些例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一)中国文化社会核心价值观危机北京大学教授潘维认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缺位是中国现实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中国要崛起,就无法

学习

家居广告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家居广告10篇,内容包括家居广告文案100例,日用家居广告文案。创新服务,智能你的家居。创新生活,从智能家居开始。创意生活,从卓创开始。创造卓越家居新生活。错过公交,错过姻缘,这次你可不能再错过卓创装修。服务创新,家居称心。

学习

基本结构论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基本结构论文,内容包括结构设计100篇论文,最简单的论文结构。1.3双边匹配模型及算法的研究这部分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双边匹配模型算法的研究,双边匹配思想起源于指派问题,通过多目标多指标决策、数学建模与优化等

学习

十八岁成人礼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十八岁成人礼10篇,内容包括有关十八岁成人礼的文章,十八岁成人礼简短文字。作为跨世纪的澄海青年,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少年当立志、儿女当自强,要立志投身到当前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将青春热血奉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习

公益心得体会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公益心得体会,内容包括公益活动心得体会范文,公益心得体会及感悟。一、领导重视,狠抓落实。“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市委、市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乡文明新风建设新途径和新方法的重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工作创造性、针对性、有

学习

一句话的事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一句话的事10篇,内容包括一句话的好故事,一句话的精彩文录。但是,那时正好有一阵大风吹过,就把那句话吹走了。男孩以为女孩什么都没说,就失望地下山了。女孩决定出发去找回那句被大风吹走的话。她问一个在田里劳作的女人:“请问

学习

标准化管理办法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标准化管理办法10篇,内容包括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标准化管理新闻稿。一、修订的必要性《办法》实施近五年来,我局认真落实《湖南省人民***府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提升湖南标准化建设水平的实施意见》,全省累计立项1976个标准

学习

环保故事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环保故事10篇,内容包括环保故事十个字,环保故事演讲。有一只小鸟,她的爸爸妈妈都不准她出门。有一天,她的父母都出门了,那小鸟想出去看看,一开门,就看到这样一副景色:树木都变成了树根,草地上有许多垃圾,动物都没东西吃,有的动物吃动

学习

质量总监述职报告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质量总监述职报告,内容包括质量经理述职报告范文最新,质量副总述职报告。我叫____,20____年4月来公司担任质量管理部经理一职。数月来,我重点负责GMP认证有关工作和质量管理部日常工作,虽然涉及面广,头绪多,但在公司张总的带领下

学习

房产管理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房产管理10篇,内容包括房产管理条例心得,房产管理案例解析。引言房地产管理包含有地产的管理以及房产管理等两个方面的内容,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并且共同组成了现代化房地产管理。从广义之上来进行分析,房地产管理的主要内

学习

教师德育论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德育论文,内容包括小学教师德育论文文本9篇,班主任德育论文怎么写。在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员兼具师范生与***员的双重身份,在接受***员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加强自身的师德养成,确保具备未来教师的职业素质;***员教育与

学习

乱弹琵琶作文1800字

阅读(34)

婀娜的美发轻巧的身子眉宇间一丝忧愁轻轻的来轻轻的走赤诚而执著的心失去了光彩满腹的才华与花交绘爱她,惜她,葬她晶莹的泪珠儿挂在脸上只为报答前世恩洁白的帕子,墨香的纸葬送在火盆里最后的力抬起一只手轻轻的应一句便悄然的逝去爱啊!恨啊

学习

用琵琶碰撞流行音乐的李星星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用琵琶碰撞流行音乐的李星星,内容包括我们的乐队李星星琵琶点评,国乐大典李星星琵琶炸场哪一期。身高1米78,偏瘦,白色卡通T恤,外搭磨白牛仔衣,下身是一条贴腿的黑色打底裤,外罩一条肥大的条纹吊裆短裤,一双彩色的Nike高帮滑板鞋,一

学习

论《琵琶记》“大团圆”结局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

阅读(33)

【摘要】高则诚《琵琶记》中的“大团圆”结局历来备受争议,但从审美意蕴的层面上看,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使观众寄寓的悲剧审美愉悦得到释放;而在文化内涵上,“大团圆”结局是以“中和观”与“因果报应”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琵

学习

“斜云”刘海发髻:犹抱琵琶半遮面

阅读(25)

发型特色关键词1:修饰脸型“斜云”刘海刘海是最能修饰脸型的选择,特别适合脸型较长和额头较宽的女性。利用偏分的长刘海在额头一侧拢出弧线,发尾用发卡固定在耳后,留出一定的蓬松度,而另一侧则利用发蜡固定让头发紧贴头皮。整个刘海如斜飞的

学习

浅析琵琶古曲《霸王卸甲》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琵琶古曲《霸王卸甲》,内容包括霸王卸甲琵琶古曲,中国琵琶古曲霸王卸甲。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之王,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戏剧性,音色也急剧中国传统古典韵味,历史悠久,留下了许多的经典之作。其中,琵

学习

浅谈《琵琶记》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琵琶记》,内容包括琵琶记全文古诗,琵琶记原文阅读。《琵琶记》作为南戏之祖,是元末南戏振兴的标志之一,它与“荆、刘、拜、杀”等剧齐名,在戏剧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它一问世就快速传遍海内,影响了明清两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学习

从《琵琶记》中看中国古代戏曲的中和美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从《琵琶记》中看中国古代戏曲的中和美,内容包括琵琶记是什么戏曲剧种,戏曲琵琶记剧情解析。【摘要】《琵琶记》作为中国古代戏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者高明以一种中和的审美情怀重新审视剧本中的人物,开辟出一种和合相善的审

学习

《张协状元》和《琵琶记》中男主角形象比较

阅读(25)

内容《张协状元》中的男主角张协和《琵琶记》中的男主角蔡伯喈,二人皆是婚变戏中抛弃妻子的状元形象,但二者反差巨大。本文将从二人对功名富贵和孝道的取舍、对结发妻子的态度这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二者形象的差异。然后,从文人地位变化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