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特色篇1
一、理解特色内涵
其实,我也经历了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误区。几年前,我园准备创建优质园时,考虑到我们幼儿园刚刚成立,究竟如何定位特色,自己很茫然,按照自己的理解,就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融入园本课程,可是,我园地处县城,孩子们接触的都是坚硬的楼房,乡土资源离我们较远,怎么办?按照参加园长培训的专家的说法:特色就是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但看看周围每一个幼儿园都已经有自己的特色了,怎样才能找到与众不同的特色之路呢?苦思冥想后,大家决定利用我们城市的特色——意杨之乡,充分挖掘杨树资源,从环境布置开始做起,并且把杨树的生长过程及它的用途都展示出来,但我一直有些惴惴不安。一所真正的特色幼儿园,幼儿园领导班子要着眼于幼儿园的全局工作,并通过制订科学、合理、高效的创建特色行动方案,建立动态控制创建特色的全过程,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境界和效益,办出幼儿园的特色来。具体包括:
1.把握方向,构建自己的特色理论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应以全面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为根本目的,幼儿园特色建设自然不能偏离这一指导思想。机械训练、过早定向培养,以及缺乏科学支撑的所谓实验都是与这一思想相悖的。因此,幼儿园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为指导,这是构建特色幼儿园的方向。
2.认清自己,准确定位
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必须从幼儿园的环境、师资队伍、设施设备、幼儿园历史、信誉度等方面入手,分析自己方方面面的情况。如,分析师资队伍就可以分析本领导班子和教师有哪些优势与不足。一般来说,幼儿园所期望的特色,若与领导班子和大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专长取向一致或相近,那么创建特色的工作就容易见到成效。在现代教育发展共性与幼儿园个性之间寻找结合点,找到幼儿园的特色立足点。
二、多种渠道入手,精心打造特色园所
幼儿园特色不是由口号、标语、广告堆砌起来的,它融化在幼儿园上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教育教学每个环节中。幼儿园必须注重向内挖潜,提高办园质量,同时幼儿园要善于从社会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与家长一起,共同促进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以我园探寻早期阅读特色之路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特色氛围营造,弥漫书香气息
自从我园把早期阅读定位为我园特色,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一年多来,老师清醒地认识到,阅读活动必须融合在幼儿的生活、游戏、学习中,让阅读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因此,我园在走廊环境创设方面,特别融入了“书香”气息,老师把亲手绘制的故事绘本一幅幅悬挂在走廊上,形成独特的“走廊文化”,楼梯拐角、转角处放置很多精美的或购买的文学绘本,不仅为孩子们日常阅读提供视觉冲击,也可让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徜徉在精彩的阅读世界里,享受亲子阅读带来的快乐。
2.精选阅读材料,形成阅读课程
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围绕这几个原则进行选择:阅读材料必须是健康向上的、阅读材料必须是***文并茂的、阅读材料必须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现在我们幼儿园选择了情景阅读作为我们的特色课程。
3.在一日活动中渗透阅读教育
我们将阅读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让阅读自然而然地成为幼儿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尽量为幼儿提供时间和机会,引导和鼓励幼儿进行阅读交流活动。把幼儿的日常生活与阅读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初步的阅读经验,培养阅读兴趣。
4.开展多种活动,拓宽早期阅读渠道
围绕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聘请专家培训讲座、开展***书贸易、家长亲子阅读摄影、童话剧表演等系列活动来支撑阅读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早期阅读魅力明显在孩子们身上彰显。
幼儿园特色篇2
农村幼儿园的特色教学如下:
教学楼道可以四季为主题创设置楼道墙饰,春天可以春姑娘来了为主线,春姑娘吹出五彩斑斓的花朵,结合夏日气候特点简介天气,秋天以秋日丰收为主线,以民间手工剪纸为特色,把秋天农民辛勤耕耘、丰收的画面呈现出来,冬天以冬为主题,用代表冬日特征的雪花和梅花做吊饰,墙面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日幼儿的吃、穿、住、行生活画面来装饰。班级设置独具特色,用农村的自然材料布置独具个性的幼儿活动室、保教室,可供幼儿操作的玩具和游戏,利用墙面呈现幼儿的作品,家长提供的资源制作环保表演的服装。充分开辟
(来源:文章屋网 )
幼儿园特色篇3
(一)追求功利
一些幼儿园把创建办园特色作为一种功利化手段,把创建办园特色作为一种教育时尚来追求,挂起了办园特色的招牌,但只是做了点表面文章,不在内涵上下功夫,或是只说不做,,说多做少,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很苍白无力。
(二)特色等同于特长教育
很多幼儿园以牺牲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代价换来发展特长以彰显所谓的特色,幼儿园的特色成为特色班、兴趣班或特长的代名词,特色仅特指艺术教育、体育等方面的工作,它造成了幼儿单方面的发展。
(三)刻意模仿,失去自身特色
有些幼儿园受社会、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干扰,弱化并抛弃了自己的强势,而刻意去模仿别人的办园模式,从而导致幼儿园从有特色到无特色。
(四)项目过泛
有些幼儿园不从实际出发,什么项目都想打造成特色,眉毛胡子一起抓,结果是样样想做、样样都做不成。
二、幼儿园特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评价的制约
当前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往往是简单化的、非理性的,多以培养出来的孩子能识多少字、背诵几首古诗、会算多少道题、能跳多少个舞蹈等来衡量幼儿园教育的优劣,幼儿园为了生存,就一味地迎合社会和广大家长的需求,这必然导致幼儿园误入特色发展的误区。
(二)幼儿园因素的制约
首先,园长自身的素质制约着幼儿园特色发展的方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价一个学校先评价它的校长。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园长对办园特色的形成会起到主导作用。但目前这种专家型的园长极为稀少。
其次,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制约着幼儿园特色发展的水平。教师是幼儿园的生命和活力所在,幼儿园办园特色的形成,教师是关键。一所幼儿园如果没有一批教育理念先进、知识功底深厚、教学水平高超并不断追求创新的教师,其他一切都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再次,建设幼儿园文化也是创建幼儿园特色的过程。
(三)幼儿园家庭因素的制约
家长片面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是特色难以被认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等观念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甚至是当前家庭的主流教育观,这种教育观会制约和限制着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创新,同时严重阻碍幼儿月特色建设。
三、幼儿园特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改革管理模式,下放权力,各幼儿园适当的自主权
幼儿园特色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自主权,需要激发幼儿园和教师的内在动力和热情。所以,幼儿园特色教育需要给幼儿园让出发展个性和创新的空间。
(二)实现园长专家化和幼儿教师的专业化
要创建幼儿园的特色,院长要有独特的理念、独特的管理风格、独特的人格魅力,要有深厚的理论品质和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即成为专家型的园长。要充分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点,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其展露自己的长处,要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
幼儿园特色篇4
关键字:幼儿园特色课程 现状 建议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我国幼儿园课程管理的三级体制赋予了幼儿园极大的课程自,多数幼儿教育机构都打出了建设有本园特色课程的口号,特色课程或者特色班的头衔漫天飞舞。在百度搜索“幼儿园特色课程”几个字,出现的最多是那些看似很具特色的课程,如英语课程、蒙氏课程、亲子课程、珠心算课程、奥尔夫课程、多元智能课程、瑞吉欧课程等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可谓是无所不有。然而真正的幼儿园特色课程应该是怎么样,怎样的课程才能真的具备“特色”?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以下就当前幼儿园特色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当前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出建议,以期给当前过分强调所谓“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实施者一些建议与反思。
一、幼儿园当前特色课程的现状
(1)特色课程多样化,英语和艺术占主要比例
当前出现“琳琅满目”的特色课程,如超市的大众商品般出现在幼儿及其家长的视野之中,似乎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别具特色的课程,然而我们从这些课程中看到,英语和艺术占了主要的比例,很多幼儿园甚至标榜为“某某艺术幼儿园”、“某某英语幼儿园”、“某某英语艺术幼儿园”,似乎冠上了英语、艺术这样的词汇就真正能凸显其幼儿园课程在这些方面的特色,或者说是特长。然而我们实际了解到的,并不是标榜上“特色”就能真能有其特色。一般的特色课程都是以特色班的形式出现的,正如一位园长所说,“我们没有特色课程,我们只有特色班。”特色班的教育教学内容不是有机融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各个部分,而是一条与幼儿园常规课程内容平行的单轨线,是额外补习的知识或技能技巧课。特色班的幼儿较普通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只是多上了几节英语课或艺术课而已。
特色课程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证明,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的年龄阶段。这三个阶段是:2、3岁;6、7岁和11、12岁左右。研究、重视关键期,就是为了抓住对孩子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时期,进行相应的教育。如果错过这些关键期,不是说不能取得教育效果,而是会增加教育的难度。于是,很多幼儿园利用关键期的说法,设计并开发了一些并不真正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所谓特色课程,在幼儿尚未达到学习某种知识或是技能的年龄时,就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或者开设过深的课程,希望幼儿在人生早期阶段就能掌握某种知识或操作某种技能。幼儿不再体验浅显、生动的各种经验,不是在生活中学习,而是被迫掌握高于他们接受和理解能力的系统的、呆板的知识或技能,成为“高深”容器。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赛尔通过观察,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实:虽然学习和成熟两者可以相互促进,但不依赖学习,学生的生理成熟和发展也能导致其行为的某些变化。所以过早让幼儿接受过深的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相反,可能起到“揠苗助长”的作用。
在特色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盲目复制”与“异化”现象
蒙台梭利课程和瑞吉欧课程在我国的盛行,让很多幼儿园盲目跟风,认为这些在国外取得成功的优秀课程模式就能适合我国幼儿教育,然而,很多幼儿园只是照搬了其课程的框架,其真正的课程精神所在,他们并不关心。如对于蒙台梭利课程,有的园引进其五大领域的内容,有的只引进数学领域,同样是数学领域,有的使用数学领域的操作教具,有的还是纸上作业,并且部分幼儿园所实施的蒙氏课程都是走样的。再如瑞吉欧课程模式的优点与特色早就了它的成功,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瑞吉欧课程模式所成长的那块土壤。我们选择学习它的方式却不够理性,盲目跟风和一味的模仿,让我们学习这些优秀的课程模式渐入尴尬境地。 怎么样取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所谓“异化”,通常的解释是指事物的本质被扭曲,甚至走向了该事物的对立面。我国在学习国外优秀课程模式时,经常步入“异化”的境地。比如,强调“原始性”音乐的概念,即“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从这一音乐教育理念出发,奥尔夫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的确定上,都是根据各地儿童的特点来进行的,一切从儿童出发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首要教学原则。然而,我国学前教育界在引进和学习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实施奥尔夫儿童音乐课程时,并没有把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精髓,仅仅注重其形式化,出现了浅表化、片面性、贵族化和时装化的特点。
当前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建议
(1)特色课程必须符合课程的标准
何谓“特色课程”?这个问题恐怕很多特色课程的实施者没有真正理解。标榜的特色在光鲜的外表下是漂浮着的虚幻理论框架,并没有真正弄清楚特色课程的实质。特色课程首先必须符合课程的标准,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且具有幼儿园课程的一般性质,集启蒙性、生活化、游戏性、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以及潜在性于一体。幼儿园特色课程中的“特色”也就是区别于其他幼儿园的课程风格和形式,当然,这些特色是由该园的具体环境决定的,是别园不能复制的。如果特色课程不能符合课程的标准,再“光鲜亮丽”,恐怕也只也会落下不适合幼儿发展的烙印。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开发与实施的课程才能真实适合幼儿。真正的特色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幼儿园办园不是为了特色,但真正优秀的幼儿园总能够彰显自己的特色,不是特色使幼儿园优秀,而是优秀蕴涵着特色。只有真正关注幼儿发展,重视本园幼儿群体与其他幼儿园群体的差异性,幼儿园才能孕育出真正属于本园的,有本园幼儿、教师、家长、社区和课程知道专家共同参与开发的,与其他幼儿园有群体性差异的真正具备特色的课程。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郑三元教授曾提出幼儿园课程建设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托地域资源特色来开发和实施特色课程无疑是“因地制宜”的最好体现。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社区资源作为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广义上讲,社区资源也称为生活资源、经验资源,是指本地区社区中可以利用与充实社区发展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及组织的资源。那么我们常常提到的乡土资源、民间民族资源等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曾有机会到湘西和贵州等地调研,那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资源是当地幼儿园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重要资源。以湘西龙山县幼儿园为例,龙山县是土家族聚居地,土家族独有的摆手舞、土家织锦、土家民谣等在幼儿园得到了开发和利用,走进园区,从环境布置到课程实施都浸染着土家文化的精神。让人由衷的感叹,这个幼儿园别具特色。然而,如果将这个的课程照搬到长沙的某个幼儿园,那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植于当地历史悠久的土家文化之中的特色课程,是与当地的文化氛围相契合的,也是适合当地幼儿发展的特色课程,也只有当地的幼儿才能真正体会这些特色课程的韵味,感悟课程的精神实质。
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开发特色课程,这其中的资料,不仅仅是环境资源,人力资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上海某幼儿园为例,该园有75%的幼儿家长工作在某高科技园区,该园充分认识到家长资源是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资源。于是在对家长资源进行前期摸底和分析后形成了“科学启蒙教育”特色家长资源库,并依此为切入点,探索构建特色课程的途径与方法。
课题研究与特色课程开发相结合
“园本教研”是指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幼儿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专业理论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纲要》的贯彻实施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将课题研究与特色课程开发结合起来是开发适合幼儿发展的特色课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上海某幼儿园以“幼儿礼仪教育”为课题进行了三年的研究,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该园正在考虑如何以这一课题为载体,构建园本特色课程。
课题研究与特色课程开发相结合,它不再把外出学习当作唯一的学习方式,而是积极提倡幼儿园即研究中心,教师即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使幼儿园具备研究的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参考文献:
[1] 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18-23.
[2] 黄浩森. 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 〔J〕.中国教育导刊,2009(1).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解读.
[4] 刘晓东. 儿童教育中的南辕北辙 ―――兼评幼儿读经现象[J].学前教育研究,2002,(3).
幼儿园特色篇5
结合本园轮滑特色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我园开展轮滑特色活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 有助于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各器官系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幼儿肌肉的力量较弱,耐力较差,动作不够平稳、协调。而幼儿在轮滑过程中,除了要克服轮滑鞋自身的重量,还要解决鞋子与地面的摩擦问题,这样对幼儿的力量要求明显增大,对幼儿大肌肉的锻炼很有帮助。另外,运动量增大的同时,幼儿的心肺功能也得到了锻炼,促进了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机能的良好发育。再者,在轮滑滑行过程中,幼儿始终要保持左右***替进行,这使得幼儿在滑行过程中平衡性和动作的协调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次,轮滑运动以其娱乐性和新奇性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的幼儿。轮滑运动在增强幼儿体质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轮滑运动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幼儿只有对轮滑运动感兴趣,才能积极地投身到活动中。再者,在轮滑运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从害怕站立到独自滑行,从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的学习,这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幼儿克服自身胆怯心里,战胜种种困难,大胆尝试。然而,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历练的过程中,幼儿在一次次地挑战中体验成功的滋味。由此可见,轮滑运动还有助于锻炼幼儿顽强的意志和形成幼儿良好的心里品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第二, 有助于推进我园的“健康教育特色”
长期以来,我园秉承着总园60年的健康教育特色,确立“坚持健康第一培养健康宝宝”的办园思想。作为常州市体育项目幼儿园以及机关幼儿园分园,我园根据时代的潮流以及自身的优势,开展了轮滑特色活动。轮滑运动作为一项融健身、娱乐、趣味、时尚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推进“健康教育特色”的大旗下正以燎原之势风靡校园,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轮滑运动带来的功效在幼儿身上也得到了较大的体现。轮滑运动不仅可以增加幼儿臂、腿、腰、腹等肌肉的力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的良好发育,还能提升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平衡性以及反应的准确性,而且还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完全符合了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对丰富幼儿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兴趣,更好地实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三,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幼儿园特色篇6
特色是在坚持总体培养目标前提下,总结办园实践中的经验,发挥本园的优势,吸取科研成果、教改经验,进行创造性教育实践后形成的,是在幼儿全面发展基础上,重视其个性的发展。特色是逐步形成的,具有稳定的个性特点。真正的特色教育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园风,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农村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及幼儿园周边的环境,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生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园本课程。结合本地及本园实际情况,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将农村资源融入幼儿园大环境中
我们除让幼儿多与自然接触,让他们直接去感受自然界外,更主要的是将幼儿置身于丰富的农村资源之中,让幼儿对农村资源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
农村幼儿园环境布置不必豪华、奢侈,应充分体现农村及本地区特色。如,我们在幼儿园院内周围栽种一些本地区常见的树木、花草;再饲养一些常见的小动物供幼儿观察;还开辟出一块园地设计成农家小院,院内种植各种各样常见的农作物:玉米、花生、甘薯、大豆等,供幼儿观察、管理、记录。幼儿园的一些大型玩具也是利用本地区的乡土资源制作的,如利用鹅卵石堆砌假山,供幼儿攀登,利用树叉、废旧轮胎等做攀登架,利用木桩排列成“平衡木”,利用秸秆围成迷宫等。这样既经济又独具特色,促进了幼儿发展。
在观察了解幼儿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充满乡土气息的幼儿园布置非常感兴趣。冬末春初,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院内的一些树木、花草长出了幼芽,而另些树木花草却没有发芽。“这是什么?”“没有发芽的树木是不是死掉了?”孩子们的问题接二连三地涌了出来,这些问题促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观察起院内的植物,注意起它们的生长变化来。连树上的毛毛虫他们都是那样喜欢!为观察园内小动物喜欢吃什么,每天都有孩子从家中拿来食物到饲养角去喂小动物,有时一只小动物生病了孩子们也会跟着伤心好几天,他们对生命的责任感和忠于职守的意识真正增强了。“木桩”“废旧轮胎”变成了“平衡木”“攀登架”,“秸秆”变成了“迷宫”,孩子们受到了启示,他们将秸秆、木棒拿到幼儿园做成了“小马车”“小汽车”等;将小竹竿拿到幼儿园里做“跳竹竿”的游戏。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自主游戏,主动探索,其乐无穷。
二、将农村资源融入室内环境布置中
我园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物和废旧材料进行环境布置,使每一面墙都成为会说话的墙,美观且具有教育价值。环境布置做到了班班有特色,同龄班资源共享。布置活动室我们选用了一些乡土材料,如:泥、沙、草帘、树枝、麻秆、秸秆、麻袋片、葫芦等。我园大一班以自己栽种的葫芦为载体进行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并随之生成墙饰。孩子们将小葫芦籽小心翼翼地埋在地里,精心照料、观察、记录。秋天到了,小葫芦长得很漂亮,孩子们很喜欢,他们每天都会仰着小脸看葫芦,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这个葫芦漂亮!”“那个葫芦漂亮!”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也看到了本园的资源优势。我们把成熟的葫芦摘下来,一边摘一边引导孩子们数数“一、二、三、四……”我们把葫芦分给每个小朋友。小朋友抱着自己的葫芦又蹦又跳,爱不释手。“谁能把小葫芦打扮得更漂亮?”问题刚一提出,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给小葫芦贴上鼻子、嘴,让它变成葫芦娃!”有的说:“给小葫芦穿上漂亮衣服。”有的说:“在葫芦上画美丽的***案。”还有的说把它变成福娃、京剧脸谱等。孩子们的想法太好了,我们请来了家长与孩子一起装饰小葫芦,来个葫芦巧变身。此次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老师、家长、孩子的兴趣都没有减弱,一个个葫芦艺术品诞生了。有用葫芦做成的各种京剧脸谱、十二生肖、中国结,我们便生成了墙饰“中华文明”。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三、将农村资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
我们将甘薯、蘑菇、桑葚等乡土特产制作成午点或饭菜供幼儿观赏、认识、品尝;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一些乡土材料;柳条、树叶、玉米皮、玉米棒、稻草、花生皮、瓜籽皮等供幼儿粘贴、编织用。集体活动时我们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如:《棉花用途大》是让幼儿观察、认识、了解棉花的生长过程及作用;美工活动《石头巧变身》《魔幻秸杆》《漂亮的泥工》是让幼儿在玩弄石头、秸杆、泥巴等活动中动手、动脑、创新。对于一些有延续性的乡土资源我们形成了一系列的主题网络活动。如:对甘薯的研究我们沿着品尝—育秧—栽种—生长管理—收获这一线索展开较长时间的连续探索。
我们以农村的石头、沙子、秸秆、荞麦皮、粮食袋等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纸壳板、露露罐、牛奶箱、安梨汁瓶、酸奶瓶等废旧物品为原料,制作出许多孩子喜欢的对孩子身体发展有益的户外活动器材。如小高跷、爬爬乐、拉力器、举重器、篮球架、小推车、迷宫等玩教具,孩子们可以利用玩具进行车轮飞转比赛,推车行走等,还可以站在纸板袋里爬行,或站在火车里开火车等。孩子们的玩具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低碳环保、贴近幼儿生活、别有一番韵味。这既锻炼了幼儿奔跑能力、手脚等身体部位的动作协调能力,也培养了幼儿团结合作意识、勤俭节约和环保意识,让幼儿充分的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回归自然,唤醒了幼儿对自然的认识,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四、密切联系社区、家庭,形成教育合力,达到资源共享
对于幼儿感兴趣的乡土资源,我们与社区联系,发挥社区的作用,让幼儿进行深入观察、研究。如:幼儿在品尝肉磨时对蘑菇产生了兴趣,我们便联系食用菌基地,带领幼儿去观察蘑菇的生长情况,引发幼儿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还请社区工作人员讲解有关知识。我们还让幼儿把刚长出的小蘑菇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形成一系列的主题网络活动。通过项目活动引发幼儿主动开展探索、观察、访问、调查、交流表达等活动。幼儿在品尝甘薯制品时对甘薯产生了兴趣,我们就向有经验的家长咨询相关知识并请其参与幼儿活动,把家长本身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我们还发动家长为幼儿园搜集一些废旧物品,并请家长带幼儿到田野、山林、小溪等一些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游玩与幼儿一起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为更新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素质,我们园内开办了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形成了教育合力。
幼儿园特色篇7
一、创设有特色的主题墙和家园栏
我园每个班级活动室都设有一面主题墙,当您走进活动室,醒目的主题墙会首先映入您的眼帘。再看主题墙的内容,您就会明确这个班级最近在开展什么活动。在主题墙的创设中,我们会根据主题的需要把主题墙进行留白,利用家长、幼儿共同搜集的材料,让幼儿自行设计、自主探索。自由活动时,孩子们会聚集在主题墙前想象、添画、讲述交流、摆弄操作、自主体验。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教师会及时引导幼儿更改或添加新的内容来完善主题墙,以满足幼儿的创新意识。在突出主题的基础上,在融入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并加以迁移、整合、创新。通过一次次主题环境的创设,有效促进了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
同时,我班两位教师纷纷采用了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如:稻草、麻袋、竹片、草席、麦草扇等等)进行主题墙和家园栏装饰。
二、妙用“竹”资源,使区域活动丰富多彩
我们大二班创建了农味特色角——“竹艺坊”,用几根翠竹搭成一个大框架,架顶上挂满了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制作的竹制“工艺品”:有凉帽衬和中国结做成的小灯笼;有竹筒和布做成的小鼓;有老师亲手画上古老文字和人物***案的水桶和篮子......墙面上是师幼一起用竹片布置的竹林深处小桥流水、鱼儿跳跃、螃蟹横爬的风景***。竹柜里摆满了竹竿、竹片、竹篾、竹筒,供幼儿绘画、雕刻、编织、制作等。这些特色角的设立,为开展特色区域活动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在各个区角投入丰富的乡土材料,有趣多样的玩法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我们根据材料的特性,使用同种材料在各个区角活动中创造出丰富的玩法。如竹子:巧手区中有幼儿用竹子钉成框架进行彩带编织;数学区中有毛竹数数器、毛竹游戏棒以及利用竹子进行高矮粗细排列;音乐区中有竹制打击乐器;益智区中有竹筒套圈、竹棒拼画;体育区中有竹筒高跷、独轮车;美术角中有竹片画画、竹筒黏贴、用水彩笔在竹筒花瓶上画画;自然角中有一些野花插在竹筒花瓶里等。又如豆类、谷类:把谷类豆类放进瓶子或布袋里,制成“沙球;投进音乐区,幼儿就能持着“乐器”敲起欢乐的节奏;把豆类投入数学区,幼儿就可以进行分类、数数、排序等;把豆类投入科学区,孩子们即刻沉迷在“沉与浮”的探索中;把豆类、谷类投入美工区,孩子们还能用其拼出一幅幅富有童趣的画。
这些活生生的农味产品,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孩子们的区角游戏丰富了,编织的、制作的、剪贴的、刺绣的,各种游戏油然而生。孩子们的艺术创作生动了,创意、造型、用色、布局变得有想像、有创意、有童趣,平面的、立体的艺术品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三、丰富户外活动内容,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丰富户外活动内容,促进农村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竹玩具的开发利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也锻炼了幼儿的各种运动技能。如,我们利用竹推车、竹高跷等开展跑的游戏,让幼儿锻炼走、跑、推、拉的技能,提高奔跑能力,增强手臂力量;利用细竹竿、竹滚套圈等开展跳跃游戏,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及协调性;利用竹制自制教玩具系列等开展平衡、钻爬游戏,增强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这些游戏在让幼儿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幼儿园特色篇8
本班是双语特色班级,幼儿皆已经过一年多的英语学习,实践证明:让孩子在语言发育时期就接触英语,同时运用英语和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很大好处,幼儿园英语特色教学计划。根据本班幼儿特点,我们制定了如下的专题计划.以达到专题实施的最佳效果:
一、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英语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园英语教育是一种启蒙,要把重点放在学习英语的兴趣上,如果幼儿对英语感兴趣,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情绪,孩子会主动融入到活动中。反之,如果只是追求单词句子数量的多少,那会倒了孩子的胃口,孩子会处于一种消极状态。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学英语的兴趣。
1、故事教学法。
故事对学龄前幼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情节生动活泼,内容极富发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故事<聪明兔宝宝>中,先为孩子们讲一个兔妈妈要去买菜,要兔宝宝在家等候,却来了一只大灰狼要兔宝宝开门,兔宝宝发现是大灰狼,一齐将大灰狼赶跑的故事,在讲述中,将Come in,please. Go out.穿插其中,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全部掌握,且印象极深。又如:在教单词turnip时,我在引入时先说Imarabbit,Imveryhungry,Iwantsomethingtoeat.在这个情节引入后,幼儿复习各种已学过的食物单词,教师还是很饿,Imstillhungrynow时,巧妙地出示了食物萝卜引出新的单词turnip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引出《拔萝卜》,使幼儿与老师共同参与,自然学习新的知识。
2、情景教学法。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创设各种有意义真实的情景,使他们想说、会说、喜欢说。语言的习得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英语的学习是一种自然习得式的学习,而不是一种教学式的学习。语言的学习不只是学习几个单词,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和别人交往。因此,教师要以幼儿园为主体,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提供一系列丰富的教学法情境,让幼儿园通过自由活动听来理解语言,在使用中学习语言。还有医院、餐厅、发廊等,通过玩角色游戏,幼儿所学语言在游戏中得到巩固,练习。久而久之,培养了幼儿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并解决了那种学时才用,平时放置脑后,容易遗忘的弊病。
3、游戏教学法。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话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形式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符合幼儿天性好动的特点。。游戏能激起幼儿学英语的兴趣,密切师生间的关系,提供幼儿充分运用语言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将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更重要是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因此,幼儿园英语活动应尽量游戏化,寓教育于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学英语。如:户外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个游戏是幼儿熟悉而喜欢的。于是,我把游戏改为Wolf,wolf,whatcanyoudo?是请一位幼儿当老狼,其它是小羊,幼教文案《幼儿园英语特色教学计划》。小羊问Wolf,wolf,whatcanyoudo?老狼回答,Icaneat.然后开始追逐小羊。幼儿在他们原有的游戏经验的基础上,轻松愉快的习得了英语,学会了句型Whatcanyoudo?Icanjump/run...锻炼了英语听说能力,在玩中学习并得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幼儿觉得学习英语好玩,从而为往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任何一种活动形式,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厌倦。冷漠的情绪会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引入竞争机制,这一难题迎刃而解。竞争能激活幼儿潜在的支力,能激起幼儿的进取心。幼儿好胜心强,大都不甘落后,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运用竞争机制,并配以各种形式的奖励,以表示对胜利者的赏识,对进步者的鼓励。有时是几句鼓励的话语--Good!/Verygood!/Clever!/Excellent!.....有时是一朵小红花、一颗小星星......孩子们在热闹的气氛中,你追我赶,学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
当然,调动幼儿学英语的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还很多,如:谜语法、儿歌法、顺口溜法、歌曲法、形象教学法、肢体语言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我根据教学参考书及自己的工作经验,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交互作用,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孩子们的语言活跃起来,孩子们始终对英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上英语课成为他们最快乐的事。
二、创设多层次的课外语言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仅仅靠孩子每天20分钟的学习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学习只能让孩子掌握零星的单词,达不到学英语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着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英语教学深入到一日常规的各个环节。
首先,要坚持不懈的运用日常用语,将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如:早上幼儿入园时,对幼儿说Goodmorning.Nicetoseeyou.在幼儿课间休息时,说Gotothewashroom,please。Didyouwashyouhand?Drinksomewater,please.在幼儿准备进餐时,让幼儿认识餐具和介绍食谱等。如:Theseareplates/bowls…Wehavenoodles/milk…forbreakfastetc在非英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对孩子们说Standup、Raiseyourhands、Putdownyourhands等等。在生活中,将双语生活情境贯穿幼儿一日生活中,抓住一切机会与幼儿进行交流,努力消除上课与生活的界限,不断丰富幼儿的语言,使生活与教学连接起来,打破固定情境对幼儿英语发展约束的认识界限,使他们在生活情境中自如地运用英语,让他们学得无意,学得随意,学得乐意。
其次,创设物质情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英语。
在幼儿英语学习中,语言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安排一定的情景画面、活动工具和动手材料。在观察、操作中引发他们对英语的反应和使用。如:墙面设置,它是幼儿园环境布置中最大最为醒目的画面。它如同一幅大的广告,浓缩了教育内容和目的,还渗入了思想道德教育,给幼儿以直接的刺激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又如英语活动角,它是一个让幼儿通过对实物、***片、头饰等物品的摆弄和操作,在游戏中运用英语的一个区域。十分吸引孩子,孩子们只要一有空,就会主动地指读单词,或是拿起指偶,两两结伴玩语言游戏,愉快地游乐于英语语言一气氛中。
幼儿园特色篇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而一些富有民间色彩的游戏、民谣、手工艺术都具有极为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传递民族文化的功能,也是祖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一、创设乡土特色游戏环境,促进特色教育发展
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刺激,轻松和谐的环境能使幼儿产生愉快、振奋的情绪,形成愉悦、和谐、融洽的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率。因此,我园着力打造乡土特色环境,突出亮点。
1.“特色编织”。如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大班创设了“编织区”。教师利用一整堵墙展示了由家长和孩子亲手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编织品,如热带鱼、小马驹、蝈蝈笼、各式手提包、各民族服装……可谓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让孩子们一进入班内便置身于编织的世界里。我们还在“编织展”里展示了来自亲子活动中“我和爸妈来编织”的所有作品。有用马莲编织的草鞋、有用玉米皮编织成的地垫、有用麦秸秆编织的宝塔、有用毛线编织的灯笼……一件件造型奇特的作品不仅给人们一种美的视觉享受,而且编织的材料更是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何为“创意无限。”
2.我们在中班创设了“农家粘贴区”,教师和幼儿合作完成的一幅幅种子粘贴作品,精美而富有童趣,有用各种不同的豆子粘贴的我的家园、帆船远行、熊猫玩球……有用大米粘贴的金鱼嬉戏、小兔吃萝卜、小蝌蚪找妈妈……有用玉米杆截成的段粘贴的蝴蝶、小猫、梅花鹿、乌龟等,还有用树叶、葵花籽、南瓜籽、玉米粒等制作的各类粘贴画,材料多样,制作方法不一,激发孩子们创作的欲望,培养了孩子们浓厚的动手兴趣。
3.“抓丫丫玩法大创意”。小班孩子由于大脑发育还不完全,手指的灵活性相对较差,我们组织孩子们收集果核,如杏子、李子、桃子之类的水果的核,作为抓丫丫的材料,教幼儿练习抛、抓、接的动作。为了拓展玩法,我们布置幼儿不断地回家后跟爷爷、奶奶学习一种新玩法,要求幼儿练习熟练后,每天由一位幼儿向其他幼儿交流一种玩法,一个班四十几个孩子,一学期就有四十多种丫丫的抓法。不仅增加了孩子向社会学习的机会,还训练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二、挖掘乡土特色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和愿望,那么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都会化为灰烬。”如何激发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呢?我们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除了必须考虑到其安全性、实用性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如《小鱼游呀游》游戏深受孩子们所喜爱,因为是先让孩子编织小鱼,再让幼儿手里拿着自己的作品,在规定的游戏区域游戏,更具逼真性。看着真的把自己当成小鱼的孩子们个个乐开怀的样子,老师们组织此类游戏的兴趣和孩子们一样,乐此不彼,百玩不厌。
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加上地处农村,收集的素材种类之多举不胜举,因此,我们经常利用周末,发动家长带孩子到田间地头捡豆子、剥玉米杆皮、搓玉米粒、捡拾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树叶等,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幼儿对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二来,可开拓幼儿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回来后,孩子们如数家珍般地说起葵花、红豆、玉米、小麦……颜色、形状、有什么用?这些都会成为他们谈论、争辩的话题。农家所种的作物,不仅成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宝贝,更重要的是大到蚕豆,小到芝麻、谷子,都成了孩子们制作工艺品的原材料。
这些传统的手工制作活动,都让幼儿十分喜爱,既活跃了课堂,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这种恰当选择并有机渗透乡土资源的做法,使学科教学获得内外巧妙的衔接,凸显地打造了乡土特色课堂,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双赢效果。
三、拓展教育渠道,使乡土教育形式多样化
幼儿园特色篇10
儿童的创造潜能、审美表现愿望和能力、创造型人格,是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得以充分挖掘,激发和培养新《纲要》要强调儿童主动的发展,关注儿童终身受益的品质的培养。要落实《纲要》精神和“创造”的教育宗旨,需要对幼儿园现行的美术活动进行改革,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的独特优势,探索能使儿童的创造力可以自然流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美术课堂;理论探究
一、美术课程改革的理论思考
第一,适应社会的需要,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的情趣:①美术是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是对现实生活再创造的一种形式。②利用美术特有的艺术感受力,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正确的态度。③进行传统艺术的启蒙,形成我国幼儿特有的艺术风格。
第二,幼儿美术教育必须建立在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并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第三,根据学科特点,形成其基本能力――从事美术活动的能力。
第四,美术活动必须有利于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第一,萌趣的要求应充分体现在选择内容,介绍方法乃至美术活动的全过程中:①内容的情趣:用富于情趣的内容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主动投入活动。②表现方法的情趣:应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为幼儿创造一个不断更新的表现美的广阔空间。③活动过程的情趣:使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多方面的感受。
第二,注重活动过程中幼儿“自身”的发展。
第三,使美术教育成为整体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幼儿园创建美术特色的设想
1.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接触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美的心理体验。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3)鼓励幼儿主动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去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2.课程内容的构成
在新课程中,欣赏感受是第一位的,欣赏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主要是为了激发美感。教师应精心挑选认真制作范例。
3.教材的选择
(1)题材的来源。幼儿美术的题材没有特定的体系。但在选择时,按照幼儿不同年龄的思维特点,还应注意一定的顺序,即:选择与动作直接联系的题材(3~4岁);内容单一,情节简单题材(4~5岁),以情节为主的题材(5~6岁)。
(2)选择适合幼儿的美术工具:从干性工具开始(一般为较粗的蜡笔或水笔)――半干性工具(水彩笔,记号笔,水溶彩笔)――湿性工具(毛笔);从单一工具――两种工具交替使用――两种以上工具合理安排。
4.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1)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使幼儿愉快自如地投入活动。
(2)采取富有情趣的活动方式:活动方式不但应灵活多变,而且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必须把激发幼儿的情感放在首位。
(3)提供适合幼儿的多种表现方法:按照大多数幼儿的能力水平,围绕内容提出表现方法。
(4)引导多种尝试,激发创造。
(5)鼓励自我评价;鼓励处在不同水平上的幼儿自己去观赏、讨论。
5.教学方法
临摹法虽是众多教学方法的一种,但一味要求幼儿临摹教师是不合适的。
四、对美术活动教师作用的认识
在新课程中,教师是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教育,幼儿可以通过主动探索来学习,通过与同伴,教师及材料间的相互作用来学习。
五、实施新课程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一,教什么,不教什么;如果承认不同认识水平的幼儿头脑中有不同的***象,那么具体的***象不应该由教师规定,而应由幼儿自己来创造。
第二,实际观察与生活体验,范例欣赏,临摹之间的关系;实际观察是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去了解客观事物。范例欣赏是向幼儿介绍人或同龄人的作品。临摹则是从某一个局部,使幼儿去尝试模仿运用造型、色彩、构***或操作工具的方法。以上几种方法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缺一不可,其中实际观察至关重要,是开展美术活动的前提。
六、运用各种材质进行绘画活动
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定势,幼儿必定对新的材料产生好奇和新鲜,能否在传统的美术形式基础上,适当开展一些趣味性强、有特色的绘画活动呢?油画棒砂纸画、白板纸牙签画、吹塑纸版画、泼墨画、滚珠画、吹画、对印画、拓印画、指纹画、黑白画,或是打破“绘画纸”的垄断,在盘子上?鸡蛋上?墙上?布上?玻璃上甚至是脸上进行绘画,又有何不可呢?
通过实践,我发现美术课程资源的扩充和利用,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组织中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这主要是因为:①多种形式、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有利于舒缓幼儿对常规性活动的倦怠,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及创造能力;②自然物及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有利于幼儿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培养;③游戏性的组织形式能较好地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增强活动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