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英语篇1
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写作是应用性最强,综合知识面最广,训练难度最大的项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说明中指出:“本大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除了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考试(CET)四级考试,也曾一直对于写作设定了最低分值的要求,即必须达到6分(满分为15分),这就要求学生对于写作要要有足够的重视。然而,现实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却不尽人意。通过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在现行教学中对于写作普遍存在不够重视,课时不足,练习少,没有适合的写作教材以及写作教学方法不当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诸多问题中,笔者发现目前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和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写作事达到要求的字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作文字数要求为120~150字,然而,学生写出的作文能够达到一定质量的情况却很少,存在的问题较多。
该篇论文主要通过调查研究云南省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质量与数量状况进行调查,从而寻找写作教学的有效措施。首先设计一份英语写作策略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写作数量和质量的把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大学英语写作的考核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核,即写作的质量和写作的数量,而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只是达到写作的数量,即字数的要求,却忽视了质量,事实上写作的质量才是决定学生作文得到高分的关键。同时笔者分析了几年来学生的过级情况,这些学生四级考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作文未能达到要求。因此,课题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探析,尤其是从学生对写作的质量和数量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反复实践,从而寻求能够使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能够掌握写作数量与质量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质量的提高。
二、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对云南省某高校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常会感觉自己拼命在扩展自己的词汇量,但面对作文时却还是无从下手,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一线教学的亲身经验,归纳总结出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几点主要问题:
(1)词汇问题
不少同学在写英语作文时,过分追求标新立异。因此,他们习惯于词藻的堆积,并以运用高难度的句式为荣。但多数情况下会弄巧成拙。太生僻的单词同学们运用起来并不能得心应手,而且使用太复杂的句型也较易出错。另一方面,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扩充词汇量就可以,所以只是机械地记忆英语单词和相对的汉语解释,从而导致了大量的用词错误,包括拼写错误、意义不清和词性错误等。
(2)语法薄弱
语法规则与句型是英语写作必备的另一个重要的建筑材料。词汇如砖瓦石块,而语法句型则如钢筋水泥和大梁,缺少这类材料同样盖不起房子来。学生作文中语法错误最为突出的站扣分的50%以上,常见的语法错误有主谓不一致、主从关系紊乱、时态语态、非限定动词、虚拟语气、名词的单复数、比较等级、冠词与介词等。如果在单项语法考试中考察,学生所犯的错误相对会少得多,但在写作中往往错误大增,主要源于学生没有语感,在使用过程中就乱了章法。
(3)写作基础训练
即使有些学生有较好的语言基础,有较充足的词汇量,语法和词汇的错误较少,但是由于缺乏写作的基础训练,写出的句子与文章平淡无味、苍白无力、缺乏吸引力。基础语法差得学生表达能力更差,根本达不到质量的要求。
(4)逻辑思维混乱
不少学生担心作文的长度不够,于是便加入了很多离题较远的细枝末节。这样的文章写出来缺乏明确的主题。还有一些作文,句与句之间的连贯性不强,读起来让人摸不到头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题目本身没有理解透彻,文章框架不够清晰,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
三、理论基础
“写长法”(Length Approach)是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首倡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它“并不只是对一门课程的改革,而是外语学习方法的全面改革,是针对学生学外语多年而不会运用的困境,以设计激发写作冲动的人、物为教学重点,通过逐步加大写作量,促使学生将外语知识加速打造成外语运用能力的新的教学途径。”(郑超,2004)。
“写长法”的核心理念是:①打开学习者的情感通道,促进外语学习;②外语技能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③写长可以加快知识向运用层面转化;④帮助学生超越自我,开阔思路,挖掘学习潜力。“写长法”的操作原则是:以设计切合外语学习特点的任务为语境,以激发写作冲动的任务刺激交际需要,以课堂集体评阅优秀习作或写前讨论的方式加强语言的交流互动,通过调节作文长度要求,逐步加大语言运用量(接触量),使学生在表达真情实感的过程中,冲破外语学习的极限状态,从而获取学习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在积极情感的配合下,将外语知识加速打造成外语运用能力。
王初明教授认为写长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1)写长能够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有了信心,外语才能坚持学习;(2)写长有量,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增加运用知识的机会,还能加快知识向运用层面的转化;(3)写长能够帮助学习者开阔思路、超越极限、挖掘学习潜力;(4)写长有助于消除怵写心理,学生平日接触范文多,动笔写作少,不了解佳作的艰难创作过程,产生怵写心理也不足为奇。写长了,写多了,就会养成笔头表达的思想习惯,学会鉴别作品的优劣,就会关注有用的外语表达,学习锤炼语言,准确表达思想;(5)写长具有顺应性、过渡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四、达到数量与质量统一的策略
大量的英语篇2
关键词:过级考试;单词量;重要性
一、前言
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是检测在校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手段,而每年能一次性通过考试的人数也不多。经调查了解,发现学生从一开始的词汇学习上就出现了问题,词汇量少,即使有一定的词汇量,做题效果也不乐观。许多学生只顾背单词,并没有真正懂得如何使用所背单词,以至于不会用词造句,故英语水平就无法提高了。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通过英语等级考试,本文将举例来探讨做题方法。
二、举例讲解
以英语四级考试为例,说明词性在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性。
例:2011年12月的CET四级考试中的Part Ⅳ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中的一段:
Finding the resources to meet this demand in a __48__ sustainable way is the cornerstone of our nation's energy security,and will be one of the
major__49__of the 21st century.
第48空,解答:横线前面是a,后面是sustainable,是形容词,由此判断出应该在横线上填一个副词,因为副词修饰限定形容词。
第49空,解答:横线前是major,是形容词,形容词修饰限定名词,由此判断出应该在横线上填一个名词。
三、词汇学习
上述例子,也只是大学英语过级考试中很小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单词的词性来解答的。现在就简单介绍下英语词性的变化方法:
1.名词变形容词
(1)名词后加-y可变形容词。例:rainDrainy,cloud-cloudy.
(2)抽象名词在词尾加-ful可变形容词。例:use-useful,beauty-beautiful.
2.动词变名词
(1)动词在词尾加上-er或-or后就变成表示“某一类人”的名词。 例:work-worker .
(2)动词词尾加-ing变名词。例:meet-meeting .
3.形容词变副词
(1)在形容词词尾加-ly可变副词。例:quick-quickly.
(2)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形容词,要把y改为i再加-ly。例:happy-happily,这里只列举了基础词性变换方法,有特殊情况的需要学生自己查阅字典,强化记忆。
四、提高词汇量的方法
以下列出四方面有关加强日常教学中学生词性认识的方法。
(1)加强教学技术环节。如:音标导入:任课教师介绍不同的元音字母,辅音字母组合的不同发音,以此加强学生单词记忆力。
(2)提高近义词、形近词的辨析能力。如近义词A.disclosed B.exposed C.exhibited D.revealed,形近词A.claim B.reclaim C.exclaim D.proclaim的辨别能力。
(3)加学生实际用词能力。鼓励学生多动脑,多造句,多犯错,在错误中学习英语。
五、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英语学习的方法,从根本上把英语词汇学懂、学好,提高英语词汇的使用水平,进而提高英语水平,为顺利通过英语等级考试,提高英语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大量的英语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以下是本人在多年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浅见,供大家参考。
一、立足基础教学和训练,打好坚实的英语知识基础
学生要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学好,因为基础知识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应立足于基础教学和训练,力求做到学生学有所悟,学得透,学得活。必须要求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学知识,充分理解而活学活用。教师要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提高自己的思考力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高校学生群体思维***性较强,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必将为学生的自由发挥和再创造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的空间。学生能否掌握好基础知识,是与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只有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
本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注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精心设置学案,集讲授、问答、讨论于一体,对每单元的课文学习采取“自学”“探讨”和“巩固”的方法。“自学”,是指要求学生针对学案中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预习,完成猜词义、长难句分析、段落大意和全文中心思想的归纳,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力求发现问题。“探讨”,是指在课堂上展开共同的学习探讨活动,教师在疑难处进行点拨,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解答。在课堂整体教学上,注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自学”和“探讨”的基础上让学生“巩固”,教师精选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句型并汇编成习题,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应用能力。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要结合目标教学,要求学生针对学习目标,做到学时即思、思之能新、围绕中心、延伸知识,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创新教法
在课堂教法的创新上,主要有听说教学法和视听教学法。听说教学法是在上世纪40年代结构语言学、数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控制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等相互渗透的学科得到发展,外语教学日益依赖现代技术和各国教学法专家竞相实验新的教学法体系时发展起来的。其中为首的学者是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布氏是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语言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立者。布龙菲尔德制订了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操练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陆***口语法,故这种教学法又称“布龙菲尔德教学法”,后来逐渐完善为听说教学法并传向教育界。
听说教学法有四个特点:口语第一,听说领先;变换操练;严格控制,养成语言习惯;限制使用本族语,课堂教学运用目的语语内对比。它的创新表现为两点:以句型为教材和操练的核心;用对比作为对所学外语进行类推和回避学习难点的基本方法。一般将听说法的特点归纳为听说领先、句型操练、对比等三点。视听教学法以主张视听并用而得名,它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法国的以学习日常会话为主旨的教学方法。由于它强调耳、眼、脑等感官作为整体去感知语言材料,而语言材料的形、音、义、词、句、话也要联为整体而被感知,故又称为整体结构法。又由于它强调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又被称为情景法。究其本质,它是听说法的发展。听说法的一些原则和作法都为它所接受。比如培养语言习惯,口语第一、对话入手,严守听说读写的次序,初学时迟发文字材料,主要使用模仿、熟记、类推等操练方法,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视听法作为***学派,其特点主要有四:整体感知;视听并用;情景为主,以情景联系话语,句型只作对话的注释;教材内容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主题,比如认识、旅行、房屋、宿舍、家庭、问路等。教师在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听说教学法和视听教学法,着重加强对学生口语、思维方式和听力方面的训练,适当运用英语原声带来纠正学生的发音,培养学生在英语语境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习惯。在口语方面,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口语基础不同的学生合并到一组进行训练,以优带差,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比作用;在思维方式培养方面,教师可以运用情景影片或英语原声剪辑来加强训练;在听力方面,着重加强学生听力模糊方面的训练,运用英语歌曲加强学生对英语模糊语言的认知。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进行互动教学
大学英语教材已经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由于教材时常会涉及一些抽象的、我们在生活中很少关注的知识以及英语语言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内容,加之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比较枯燥的过程,学生很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而放弃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小班授课的优势,适当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例如,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即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让学生沟通、交流以达到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然后根据课文内容题材的不同,要求学生以演讲、对话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式思维网络。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巩固了基础知识,寓教于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加强课件制作这一环节,力求在重视教材原有设计和“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宗旨的基础上,通过***文并茂的课文背景介绍、原音诵读及课文知识讲解,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生动性、灵活性、趣味性和美感,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广泛参与课件的再创造,既能完善教学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方法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使文章内容立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采用积极评价,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
高校学生群体是一个更需要体验成功和喜悦刺激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能直接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产生和创造意识的萌发。在教学中,学生经常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如果教师给予生硬的指责、训斥将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有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才能激起学生进行主动的内部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而及时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关于正面评价的实践内容。评价应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发挥出评价的鼓励作用,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只有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同时注意适时地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发展成为勇于思考、勇于创新和敢于进行创新的合格人才。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很了解,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知道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比较适合自己,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自己应选择什么学习过程等。另外,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如何,自己有无进步,在哪方面还要提高等,及时总结学习的成败,并做出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但使学生了解自己,有利于其发挥主动性,还有利于其增强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我们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深入探索研究,创新教法,使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 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
大量的英语篇4
秘诀一:勤查询归纳法
即勤于查词典。遇到不会的单词先猜,猜不出再查。查的过程中,切忌仅仅限于所查的单词,也就是在查该单词的时候,应该注意它的前后几个单词。因为它的前后几个往往就是它的派生词或形近词,这样查一个就能记住好几个,做到事半功倍。你要准备一两个本子,专门记录下自己背了又忘的蹩脚单词,以及难于区分词性、词义的形近词、近义词等。这种复习方法在整个复习进行到第二轮及冲刺时期时,对考生的帮助会很大。平时的积累,可以让后两个阶段的复习重点更加明确,攻克的内容更加具体。
优点:学习单词最好的途径就是文章和字典,所以通过这个方法学习到的单词完整程度是非常高的,也是非常科学的。
弊端:这同样是一个“天道酬勤”的方法,没耐心的同学不适用。
秘诀二:注意重复记忆
在讲这种记忆强化的方式之前,先向大家举个例子:如果你盯着一个人连续看几个小时,而后却看不到他了,结果是过不了多久,你对他的记忆会淡忘。但是如果你把这几个小时分配到许多天中,每天只看那个人一两分钟,这样下去,你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的长相。背单词也与之同理。一轮背的词汇数量和次数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把这种有限扩充到多轮复习中,遵循人的记忆规律,区别开时间段,每隔几个钟头重复背记,记忆效果自然会更加长久。建议大家一天中,针对一定数量的单词量进行反复记忆,中间间隔的时间不宜过长,两至三个小时为妙。然后,每隔几天再把此前背过的单词复习一遍,如此循环下去,你的任务量会越来越轻,自信心也会相应提高。
一件看似无聊单调的事情,在合理的时间安排中,变得不再枯燥,效率也不会再处于低迷。但是,这种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坚持下去,长此以往,英语水平的提高会很显著。
优点:这是遵循记忆曲线的一种记忆方法,一般来说,越认真坚持收效越显著,而且一旦通过这样的过程记住的单词,就很难忘记了。
弊端:耗时较长,需要严格遵循记忆曲线的时间进行,一时松懈或半途而废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秘诀三:学会联想拓展
这种记忆法也就是由此及彼的记忆法。看到某个单词,某一段句子,仔细回想一下,有没有和自己以前记忆的单词在形或意思方面近似,或者应用到其他场景的。譬如,遇到consult,就应该想到与其外形差不多的单词,如result,insult等,这样就会记忆一个单词的同时又复习了其他的单词,而且不至于混淆。或者,在看到一个单词的意思时,随之可以联想一下与之意义相近的其他词汇。
优点:用这个方法背单词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充分调动头脑中的活跃分子进行思考。所以经过这样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再想忘记就难了。
弊端:不愿思考、不肯动脑筋的同学显然是不适合这种方法的。
秘诀四:卡片识记法
背单词的时间不一定非要固定,只要你想要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将零散的那部分时间利用起来。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利用零散时间背记单词的方法――卡片识记法。具体方法是,把白纸裁成名片大小的纸片,一面写满词汇,另一面写满与词汇编码对应的意思。卡片可以随身携带,拿出卡片看到单词要在头脑里浮现出意思,想到意思要能想到单词拼写、词性及相关意思的单词。这是一种既节省时间又短期高效的记背方法。只要你有毅力坚持,短期内极易见效。
优点:充分利用零散时间的一个好方法,也能很快地分类识记词汇。
弊端:可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在制作卡片上。
秘诀五:句意语境记忆法
背诵记忆的同时,要根据所背诵的单词组成一个简单句子,这样容易记忆深刻,进而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准确地说出来,并在脑海中形成记录,知道这个词都有怎样的用法,在怎样的句子中是怎样翻译的,等等。
优点:用此方法背单词的过程其实也是训练文章跳读能力的过程、遣词造句的过程和背诵优秀例句的过程,对阅读、翻译、写作的能力都是一种提高。
弊端:记忆量的要求增大,对只要求识记程度的单词来说,必要性不大。
对于很多询问如何背单词的同学,我的回答是:不要专门去背单词,而是不断地去学习新的课文,不断地去扩展阅读教材以外的材料。在学习中,生单词可以拿来背,但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不要强求把每个单词都死死记住,也不要害怕记住的单词又会忘记。对背单词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和好的心态,就不会像很多人那样一边拼命地努力背,一边又充满了焦虑,结果最后不仅水平依然低,还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大量的英语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质量与效率 实现转变
1、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眼下是一个高科技竞争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人才的激烈竞争,英语作为一种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已显得十分重要。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各行各业直接面对国际大市场,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
2、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大学英语是一门把语言内容转化为具体行为能力的课程,它潜意识地把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结合在语言的整体行之上,它是一种特殊行为和能力的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愈加感到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交流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小学到大学,虽然教师、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但效果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1).教师和学生就如何“教书”和如何“学习”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知识传授与学习,轻能力培养与训练,结果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再精彩,学生充其量只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听,被动地记笔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形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其结果是教师愤然,学生茫然。
2).随着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能力也差。导致了学风方面的种种问题。
3).学习与运用脱节,导致了教学双方的消极互动,使学生经历了学习失败的消极体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难以获得满意成效。
4).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传统单一,抽象化,程式化,缺乏语言学习的氛围,激发不起语言学习的兴趣。
5).教学缺乏研究,“重教学,轻教研”的倾向在教师中普遍存在。他们只注重埋头上课,不重视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总结和研究。
上述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当前,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扭转大学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我们的思考与对策必须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应从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管理五个方面入手深化教学改革,从根本上实现“五个转变”。
3.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强调教学对象是“人”,而不是“书”,因此,我们认为转变思想,转变学习观念首先应从新生抓起,新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努力拼搏,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跨入大学校门,大学生活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又陌生。不少新生进入大学时有一种如释负重的感觉,他们想当然地认为“金榜题名”就是成功,再也不用像高中那样苦读了,从此可以松口气,在大学的学习中表现得松懈茫然。由于在中学阶段,学习在家有父母管着,在学校有老师压着,养成了一种依赖性。学习缺乏主动性,进入大学以后,情况都变了,他们需要***地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大学的学习更强调自主性,具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使得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具体表现在:
(1)对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的和目标不明确;
(2)学习的主动性差,对教师的依赖性强;
(3)英语基础差,语言运用能力弱;
(4)不知道如何合理支配学习时间;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新生来说,入学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时期,过渡得好,为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把握好这一时机是完成中学向大学生活过渡的关键。抓好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上好大学第一课至关重要,大学英语教师应围绕转变学生的观念,调整学习策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要求每人针对自身的情况,制定大学英语学习目标和阶段学习计划;
(2)要通过摸底分级考试,摸清新生的“家底”,获取新生英语基础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因人施教。
(3)增强新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强调英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改变一部分新生把英语学习全部寄托在教师身上的依赖心理,对学生强调要做学习的“主人”,不要做学习的“奴隶”。
(4)积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调整学习策略,养成“课前预习——课上练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变“消极被动地接收知识”为“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
3.2 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从重“语言知识”向重“语言运用”转变。
语言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语言只有在交际中、在使用中才有活力,才有生命(王奇民:2002)。掌握语言是通过实践逐步培养习惯的过程。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这一语言,也就是说运用是语言学习的归宿,同时又是语言学习成功的保证。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知道并不意味着会用。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了几年英语,掌握了一些语法规则和数千个英语单词,就已学会使用这种语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精讲多练,一个动词、一个短语、一种句型要通过学练结合、考练结合、练用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通过以语言知识的训练为手段,培养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的实践反复证明,要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用法”与“运用”的关系,要认识到“用法”作为“运用”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不一定能保证“运用”,而“运用”则可以促使“用法”的掌握。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领会和摆正“知”和“行”、“懂”和“会”、“课堂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关系,实现从学“用法”到“在运用中” 学的转变。
3.3 坚持“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并非教而会之,需要大量的、反复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掌握,因为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本质使英语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就语言学习而言,“教”与“学”实际上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的结果最终得由“学”来体现,抓住了“学”,就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了“学”,就是明确了英语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以语言学习规律为基础的,它把学生从被动引向主动,从消极接收引向积极参与(王超英:2003)。语言知识尽管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但语言知识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转化为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变为交际活动的场所。教师应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转变,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单边灌输型”向“双边交互型或多边交互型”活动转变。通过平等参与和学生的主角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听读,提高学生的接受性技能;通过说写,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努力形成课堂教学的整体活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本领。我们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有益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学会”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和被动性,而“会学”能使人终身享用,符合“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会学”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效果更佳,所以,教师要给学生送金子,更要教学生点金术,使之掌握***学习的方法。只有“会学”,才能学好,才能创新,才能有所作为。
3.4 坚持营造“多维度”的语言交际环境,使教学手段从“黑板-课本-录音机”向“多媒体化”转变。
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的不同主要在于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而语言环境是语言存在的条件,离开具体的语境,语言只能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王奇民:2002)。大学英语之所以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的“黑板-课本-录音机”这种单调、抽象、刻板的语言教学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讲,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环境的创造,一种能创造出激发、高昂、活泼的教学场景,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在“活化”的动态之中,使死气沉沉的课堂转变为生动活泼的舞台。多媒体技术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好教学手段,它能创造一种融真实性、交际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互动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然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许多工作要求教师“幕后”准备,教师需要学习,掌握诸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备课量大,工作量更大。但是多媒体教学为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课堂局面带来了契机,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3.5 坚持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制度,使大学英语教学从注重“目标管理”向注重“过程管理”转变。
有效的教学质量考核是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严格、科学和规范的教学管理保证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就必须强化发展性过程考核,通过这种教学过程的量化考核实施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2)加强测试研究,实行教考分离;
(3)建立学生成绩档案,落实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
(4)强化教学研究活动,建立“周情通报”制度;
(5)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建立听课评教制度;
大量的英语篇6
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信度效度因素分析考试焦虑是指因参加学业考试、心理测试或其它资格考试而引起的紧张不安情绪,也称“测验焦虑”(TestAnxiety)。有关考试焦虑的测量研究始于1938年美国学者Brown。此后,西方学者编制了数十种考试焦虑的测量工具,其中,比较著名的有Mandler和Sarason(1952)的测验焦虑问卷(TAQ),Sarason(1958,1972,1978)编制和修订的考试焦虑量表(TAS),Spielberger(1978)编制的考试焦虑调查表(TAI)。国内学者王才康(2001)对中文版TAS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叶仁敏和Rocklin(1988)、王才康(2003)对中文版TAI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
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些高校决定学生能否取得学士学位和用人单位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由此,大学生在面对英语四、六级考试时,焦虑现象尤为突出。国内学者在对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进行研究时均采用一般考试焦虑量表,至今还没有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的专门测量工具。为使研究者更方便、有效地开展相关研究,也为使大学生能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在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前的焦虑状况,并及时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本研究拟编制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量表,并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初步检验。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研究样本来自长春市四所高校(一本一所,二本两所,三本一所)。以学校为单位随机抽取1200名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在校大学生施测,有效样本921份。其中,男生392人,女生529人;大一学生108人,大二学生677人,大三学生136人。
1.2量表编制
1.2.1理论构想
量表维度的确定主要参照了Sassenrath和Sarason的观点。Sassenrath(1965)提出考试焦虑主要包括七个因素,涵盖了认知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等多方面;Sarason(1984)提出考试焦虑者的思维、身体反应、情感和可观察到的行为在评价情境中具有显著特点。结合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量表的四个维度,即情绪情感、认知、生理唤醒和行为。
1.2.2题库的建立
题目主要依据各维度的操作性定义,并结合重点人群访谈结果进行编制,部分题目参考已有的焦虑类量表并进行改编获得。初设共53个项目,其中认知维度17题,行为13题,生理唤醒11题,情绪情感12题。
1.2.3项目筛选和量表初步编制
预测。采用6点评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记,记分为1~6分。在东北师范大学和长春大学随机抽取60名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在校大学生施测,获得有效样本54份。根据项目分析的结果,缩减为51个项目。
正式施测。对长春市四所大学发放1200份,共921份有效样本。通过分层抽样,458份做探索性因素分析,463份做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和结构构想,最终确定17个项目。对17个项目的结构进行验证性分析,数据拟合良好,确定最终量表。用921份样本中17道题目对应的数据,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分半信度分析。
1.3校标量表
Sarason编制,王才康修订的考试焦虑量表(TAS)中文版。该量表在国内大学生中进行验证,得到较好的信、效度(重测信度r=0.62,p
1.4统计方法
将测试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t检验、信度检验、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用AMOS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2结果
2.1项目分析
根据被试在各项目上的得分计算出量表的总分,对总分进行排序以总分前27%和后27%为标准划分出高焦虑和低焦虑组进行***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各个项目在高、低分组得分差异显著(p
2.2效度检验
2.2.1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初步确定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法,经过Varimax旋转后,得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7个,选择解释率较大且与构想维度内容一致的4个因素,分别是情绪情感、生理唤醒、认知和行为,可解释总体方差的50.85%,剔除因子负荷值低于0.4的项目,保留题目的因子负荷情况见下表:
2.2.2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为Amos7.0,用剩余的463份样本对17个项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建立模型。通过分析得到,各主要的拟合参数为,X2=337.673、df=113、p
2.2.3效标关联效度
最终量表与TAS考试焦虑量表在东北师范大学同时施测,向备考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学生随机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样本86份。使用SPSS19.0进行相关检验,r=0.683(p
2.3信度检验
内部一致性信度: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情绪情感0.86,生理唤醒0.83,认知0.81,行为0.62。
分半信度: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90,情绪性感0.86,生理唤醒0.80,认知0.81,行为0.61。
2.4常模的建立
对于焦虑水平,性别之间t检验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t(1.908)=0.85,p=0.394);以学校为自变量(一本、二本、三本),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存在学校主效应(F(2.918)=2.38,p=0.093)。因此,可直接将总体的平均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不必建立以性别或学校为变量的常模。
用921份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得出17道题目总分样本平均分为47.425分,标准差为16.03,量表总得分在63分以下设定为轻度焦虑(占总样本的32.46%);63~79分设定为中度焦虑(占总样本的11.07%);79分以上设定为重度焦虑(占总样本的4.02%)。中度和重度焦虑会影响考生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
3讨论
本研究在确定考试焦虑维度的过程中,对大量的历史研究、焦虑理论进行了多次探讨,并结合大学生访谈结果和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的自身特点,总结出四个维度,即情绪情、生理唤醒、认知和行为。情绪情感,即在四、六级考试前出现喜怒无常、压抑、心烦、害怕等情绪情感体验;生理唤醒,是指四、六级考试前表现为心率加快、肌肉紧张、呼吸急促、胃肠不适、多汗尿频、睡眠不良、食欲不振等生理反应;认知维度,即个体在四、六级考试前出现记忆力减退,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对考试难度、重要性以及自身复习状况做出正确评价;行为上表现为四、六级考试之前表现为坐立不安,回避四、六级考试的相关问题等平常状态下没有的行为反应。
在信、效度分析中,对量表的Cronbacha系数和Spearnman―Brown分半系数均进行了统计分析,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良好,总体信度系数均在0.85以上,可用于对个体或群体焦虑水平的预测和评价。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因子负荷良好的题目,验证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数据对新量表的结构模型拟合良好,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自编《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量表》针对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大学生焦虑状况进行评价,较普通考试焦虑量表有更强的针对性。此量表不仅在题目的设置上是针对备考生的特殊的焦虑特质,而且量表编制过程中数据均采自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从量表的信度方面可以看出,此量表的同质性信度a系数和折半信度均高于TAS量表,说明此量表对备考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生考试焦虑测量更准确。在问卷的形式和题目的数量上,六级评定法较“是”“否”评分法更科学准确。研究最终形成17道题目量表,较其他量表精简,便于测量和统计。且此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均达到测量标准。因此该量表可以帮助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同学了解自身的焦虑状况,为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者寻求帮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未来研究方向
由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在校大学生,在量表的施测时间上有严格的要求(考试前两周内施测),因此再次施测难度较大,没有进行重测。本次研究中,问卷的施测范围仅长春地区,取样范围在地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同时在被试的类别方面,虽然此次的研究选取了来自不同大学类别(一本、二本、三本)的被试,但主要包括文科类和理工科类备考英语四、六级的考生,没有涉及艺术类考生,在样本取样的备考生专业类别上没有做到全面,有待在以后研究中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Brown C.H.,Emotional reactions before examination:ⅡResults of a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Psychology,1938,(5):11-26.
[2]Mandler G.and Sarason S.B.,A study of anxiety and learning[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52,(47):166-173.
[3]Sarason IG.The Test Anxiety Scale:concept and research.In C.D. Spielberger & I.G.Sarason(Ed.)Stress and Anxiety(Vol. 5)[M]. Washington D.C.: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1978.
[4]Spielberger CD.Test Anxiety Inventory:Preliminary Professional manual[M].Palo Alto,CA: Consulting Psychology Press,1980.
[5]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TAS)在学生中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8(4):96-97.
[6]叶仁敏,Rocklin T.测验焦虑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8,(3):25-29.
[7]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TAI)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69-70.
[8]凌晓,杨洁芳.医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之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129-130.
[9]杨礼宾,沈永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焦虑学生的甄别[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8):60-62.
大量的英语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质量 分层次教学 情景剧教学法 语篇分析法 网络多媒体教学法
【中***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02-01
1998年至2007年这十年间,随着大学扩招人数的增加,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英语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有相应的改革方可适应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在此重点阐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
1 分层次教学
无论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还是《大学英语教学要求》,都提出“坚持分类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出“由于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入学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即使同一学校的学生入学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坚持分类要求,因材施教。”扩招后各高校的英语教学形式比以前更加严峻,表现出校间、学生间英语水平差异更大,英语课教与学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就有必要对学生按成绩实施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及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多层的教育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原则是“因材施教”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各自的英语水平。
如我根据新生入学后的英语摸底成绩将学生分为A、B班。A班为英语基础较好听说能力较强的学生,B班为英语基础一般或较差对英语掌握不扎实的学生。针对A、B两种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教学大纲。A班学生除正常的课堂授课外,还增加了英语网络课程。这样就极大的满足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的问题,全面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B班学生除正常的课堂授课外,在每周固定时间增加了英语口语课多练习英语听力及口语,逐步提高英语基础差的学生的听说能力。自分层次教学在我院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A、B班级分别有大批的学生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及各类演讲比赛中获奖。
2 多运用情景剧教学法
情景剧是指以文字剧本为依托、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角色、表演对话与动作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大学公共英语课堂上进行表演的情景剧,学生表演既可以以文字剧本为依托也可以脱离文字剧本即兴创造,要求表演者用心地、尽可能真实地去扮演角色、表演对话和动作,从而表达一定的意***、传递一定的信息。
采用“情景剧”教学法可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情景选择时需要考虑到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学生编出的情景剧应该与教学的内容同步、相关,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
3 多运用语篇分析法
语篇分析法是指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教学方法。语篇分析法的侧重点在篇而不在句,注意力放在通览全篇、对文体修辞加以研究上,因此能够使阅读达到更高层次,进行评价和赏析。由此可见,语篇分析法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语篇教学的课文讲解顺序是从文章整体入手,先介绍全篇中心主题、基本内容、层次结构和思路脉络,然后由篇推进到段,讲解各段段落立意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先讲总体主题,再层层分析文章各部如何表达这一主题。教师可以将文章的脉络在黑板上用框架列出,使得学生学习英语课文时,就像在上语文课一样,不会感到英语课枯燥乏味,完全能融入到作者的写作思维之中。
一般来说, 英语语篇中常见的语篇模式有:
1.原因―结果模式( cause―effect)
2.问题―解决模式(p roblem―solution)
3.一般―具体模式( general―specific)
4.主张―反主张模式( claim―counterclaim )
5.时间顺序模式( time sequence )
6.动作顺序模式( sequential actions)
7.比较模式( comparison)
8.对立模式( contrast)
大多数英语语篇都可以用这些模式去分析, 因此在进行英语精读和泛读教学时,可积极利用语篇分析模式来分析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归纳, 推理和总结,建立新的背景知识并达到准确完整理解文章传达含义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有效的理解阅读材料,而且能够在阅读材料的同时获得英语民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模式从更深层次上学习英语语言,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4 多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
***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使得教育资源在全世界的交换、共享成为可能。因此,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今后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趋势。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提供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语言素材,大量的语言输入学习就交给了学生自己。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发现并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课下,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有关英语学习的网页,为学生提供英语新闻,英语论坛等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选择学习内容,决定学习进度。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个性化的教学原则,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符合外语习得的基本规律的。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它***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
5 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进行分层次教学、多运用“情景剧”教学法、语篇分析法、借助现代化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很好的达到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求异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与翻译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愿意说英语,说流利的英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教学质量。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这几点措施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修月祯.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改革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大量的英语篇8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教”与“学”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提出应从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管理五个方面入手深化教学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从根本上实现“四个转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眼下是一个高科技竞争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人才的激烈竞争,英语作为一种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已显得十分重要。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各行各业直接面对国际大市场,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当前,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扭转大学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我们的思考与对策必须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应从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管理五个方面入手深化教学改革,从根本上实现“五个转变”。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强调教学对象是“人”,而不是“书”,因此,我们认为转变思想,转变学习观念首先应从新生抓起,新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努力拼搏,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跨入大学校门,大学生活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又陌生。不少新生进入大学时有一种如释负重的感觉,他们想当然地认为“金榜题名”就是成功,再也不用像高中那样苦读了,从此可以松口气,在大学的学习中表现得松懈茫然。由于在中学阶段,学习在家有父母管着,在学校有老师压着,养成了一种依赖性,学习缺乏主动性。进入大学以后,情况都变了,他们需要***地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大学的学习更强调自主性,具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使得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具体表现在:
(1)对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的和目标不明确;
(2)学习的主动性差,对教师的依赖性强;
(3)英语基础差,语言运用能力弱;
(4)不知道如何合理支配学习时间;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新生来说,入学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时期,过渡得好,为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把握好这一时机是完成中学向大学生活过渡的关键。抓好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上好大学第一课至关重要,大学英语教师应围绕转变学生的观念,调整学习策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织学生认真学学英语《教学大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要求每人针对自身的情况,制定大学英语学习目标和阶段学习计划;
(2)要通过摸底分级考试,摸清新生的“家底”,获取新生英语基础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因人施教。
(3)增强新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强调英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改变一部分新生把英语学习全部寄托在教师身上的依赖心理,对学生强调要做学习的“主人”,不要做学习的“奴隶”。
(4)积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调整学习策略,养成“课前预习——课上练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变“消极被动地接收知识”为“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
2.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从重“语言知识”向重“语言运用”转变
语言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语言只有在交际中、在使用中才有活力,才有生命(王奇民:2002)。掌握语言是通过实践逐步培养习惯的过程。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这一语言,也就是说运用是语言学习的归宿,同时又是语言学习成功的保证。
3.坚持“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并非教而会之,需要大量的、反复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掌握,因为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本质使英语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就语言学习而言,“教”与“学”实际上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的结果最终得由“学”来体现,抓住了“学”,就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了“学”,就是明确了英语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以语言学习规律为基础的,它把学生从被动引向主动,从消极接收引向积极参与(王超英:2007)。语言知识尽管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但语言知识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转化为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变为交际活动的场所。教师应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转变,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单边灌输型”向“双边交互型或多边交互型”活动转变。通过平等参与和学生的主角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听读,提高学生的接受性技能;通过说写,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努力形成课堂教学的整体活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4.坚持营造“多维度”的语言交际环境,使教学手段从“黑板——课本——录音机”向“多媒体化”转变
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的不同主要在于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而语言环境是语言存在的条件,离开具体的语境,语言只能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王奇民:2002)。大学英语之所以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的“黑板——课本——录音机”这种单调、抽象、刻板的语言教学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讲,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环境的创造,一种能创造出激情、高昂、活泼的教学场景,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在“活化”的动态之中,使死气沉沉的课堂转变为生动活泼的舞台。多媒体技术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好教学手段,它能创造一种融真实性、交际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环境。然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许多工作要求教师“幕后”准备,教师需要学习,掌握诸如powerpoint、author ware等软件制作,备课量大,工作量更大。但是多媒体教学为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课堂局面带来了契机,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坚持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制度,使大学英语教学从注重“目标管理”向注重“过程管理”转变。有效的教学质量考核是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严格、科学和规范的教学管理保证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就必须强化发展性过程考核,通过这种教学过程的量化实践证明:教学过程实行量化考核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0,8.
大量的英语篇9
论文摘要: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使得大学英语教育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与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与自主学习,成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学习者自主这一领域所做研究基础上对网络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给予了肯定,并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探讨。
一、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使教育从观念、模式、方法上产生一系列转变。我国***提出要推进信息化教育: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与应用;组织学校上网,利用网上资源;开办远程教育,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不断满足社会成员接受终身教育的需求。顾日国教授曾以“从课堂教学到远距离教学、再到网络教学”为题,比较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利用远距离传播手段及网络手段的教学模式,认为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对现代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创造了积极的条件。香港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davidntam也指出,现代科技,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将外语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影响,一直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这种英语教学模式为主,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其特点是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向学生输人某种语言形式,然后让学生反复操练,教师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分析研究而通过黑板等传统教学工具传达的信息量有限,学生更没有时间和语言环境把所学内容付诸实践,他们虽然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掌握了大量的语法知识却不能将之转化为语言交际能力。另外,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的教学是在同水平的模式下进行无法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成绩优秀的学生感到教学的不足,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这样的教学必定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语言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思考获取知识的能力,忽视了对其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思维。
二、网络技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对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最主要的任务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使我们的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语言能力,只有不断变革才能适应这一需要。***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了对当前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教师应要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积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推进计算机及网络英语教学,使课堂设置体现个性化,自主化,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极大地挑战;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协作地位(胡壮麟,2004)。
1.网络环境下的课堂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环境刺激,自我发现,与原有知识相互作用,重新构建知识等主要环节。建构主义理论完善了早期的认知理论,它既强调学生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是核心,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语言综合技能的输出环境,在此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既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我们仍然要强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备课尤其是电子教案的准备尤为重要,如何设计、编排,如何利用网上资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使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各项技能都能得到训练和运用,这都要求任课教师的备课比以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要求更高。教案内容包括课文的背景知识,教材的重点、难点,词汇和短语的解释,相关的讨论题,课后的练习以及大量的补充材料,如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相关文化风俗的知识介绍,英文歌曲,英语幽默故事,电影剪辑等视听材料。其包含的信息量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在课堂外,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同的网络资源,要他们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或者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和学习内容来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通过电子邮件,msn等方式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资源信息,与学生共享网络资源的帮助。
2.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
上世纪8o年代,外语教学界引人自主学习概念,一些学者通过自己的理解为其加入内涵。例如,dickinson(1995)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学习的能力。
benson(1997)则提出语言学习的自主性主要是一种***学习的行为和技能,一种指导自己学习的内在的心理动能以及一种对自己学习内容的控制。littlev~od(1999)视自主学习为一种自我调控的能力。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可以概括为学习者积极的态度,***学习的能力,自我的控制和管理。这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所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
对学生而言,网络学习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课堂的有机整合下,那么每个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可以有更直接的语言运用与语言交流的机会,可以随时提出疑问,随时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可以逐步培养其主动收集信息,积极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网络教学使课堂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的特点,可以调整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控制自我学习的过程。并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层次和质量。
三、新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现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会凸显一些问题。
1.教师的网络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水平有限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自主的模式不仅没有削弱教师的作用反而让其承担新的角色一一教师的主导和协作地位,这给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师多受传统教学法影响,如果要接受新的角色就必需全面掌握网络应用技术,才能让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实施。但是目前国内各大学英语教师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水平有限,大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改革的必然趋势,希望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但他们还是处于学习阶段,且学习的程度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不能专业地掌握网络教学,不会自制电子教案,更不谈教学软件的开发,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就不能实施,教师还是会回到以前单一的课堂黑板模式。所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水平,首先要解决的是让国内相关机构给英语教师提供统一的、全面的、专业性强的网络教学技术的学习平台,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的问题,同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使之用与教学,适应新形势下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
根据dickinson,benson和littlewood等多位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表现的是学习者的***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学习者能够有积极的态度,即学生能对知识进行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学习者还要能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即学生能够***的完成学习活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学习者还需要承担学习责任,即学生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对学习效果能自我评估。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然而,在这种条件下,我们也看到了由于学习心态、学习目的、自学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一些问题。以自学能力为例,如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充分利用这种更科学的教学模式,获取更丰富的知识,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他们缺乏***学习的能力,不能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去学习并解决问题。
新的教学模式毕竟还是在试验阶段,我们的学生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深受传统模式教学的影响,依赖教师,自主性差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我们的教师要不放弃自己的主导和引导地位,帮助学生跨越障碍。王笃勤(2002:23)的研究表明:我国“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通过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很必要的。”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问题,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如魏玉燕(2002),何莲珍(2003),蒋丽萍(2006)]等,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和具体做法。以大学英语课堂为例,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英语教师要会组织课件材料,把知识信息适度输入给学生;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利用网络信息给学生放一段视听资料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如复述材料,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或是让学生演绎材料进行情景会话。总之,通过各种形式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学生接收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自主能力差的学生,可以树立他们学习知识的信心。教师还要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这样就能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大量的英语篇10
[关键词] ***式理论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新模式
一、相关的理论依据与阅读教学模式
巴特利特(Bartlett)在其经典著作《记忆》(1932) 中,是这样描述的:“***式是对于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并由此提出了研究阅读心理的***式概念。Rumelhart(1977)率先提出了“相互作用”阅读理论。该理论认为,文本自身没有固定的意义,它只是向读者提供利用其背景知识重构文本意义的方向。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在各个层次上同时运用“从下至上”和“从上至下”这两种方式进行信息处理。“从下至上”的处理方式保证把文本中的新信息输入大脑,从而激活读者大脑中已存在的相关***式,同时发现与其所作预测不一致的信息。“从上至下”的处理方式帮助读者利用已激活的相关***式对文本进行预测,并结合文本信息从可能的预测中作出选择,从而消除歧义。阅读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不断发生交互关系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广大教师摸索出一套的阅读教学模式“篇章――词汇――篇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弥补了“词汇――篇章”教学法和“篇章――词汇”教学法的不足,综合了两种教学法的优点。和“词汇――篇章”教学法相比,这种模式对认知加工,即对非视觉信息或高端的知识的理解赋予了更多的重视。同“篇章――词汇”教学法相比,这种模式对感知加工,即对不同层次的形式特征的快速、准确的识别赋予了更大的重要性。尽管“篇章――词汇――篇章”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对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都融入到阅读理解,会使阅读支离破碎,影响整体的阅读效果。这种模式显然基本上是自下而上理论和自上而下理论的结合,但阅读教学对这一理论的应用并不是把过去的两种方法简单相加就行的。
二、新模式的构建
(一)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即“词汇――篇章――词汇――篇章――词汇”模式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这种以“相互作用模式”为理论建立起来的“篇章――词汇――篇章”模式有其不足之处,如把许许多多、零零散散的单词都放到本文中分别讲解,会大大地影响对本文的整体理解,使其有支离破碎之感,同时也影响了课文之间的衔接和内涵的理解,故笔者尝试着把部分词汇进行分流。首先,在讲解篇章之前消化部分词汇,扫除文本阅读中的障碍,以便顺利地完成文本的阅读。其次,在篇章的理解和分析中再讲解部分关键词汇。最后,在篇章分析结束后,对某些词汇进行再次梳理,作为词汇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这样就构成了一种新的模式即“词汇――篇章――词汇――篇章――词汇”。这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复和再现。而是根据Rumelhart的相互作用模式原理而采用的相应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它将阅读过程中的字词、句子、段落和篇章的学习融为一体,融会贯通,能够通过阅读获取课文的句法及语篇等方面的信息,从而获得较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笔者运用***式理论,结合相互作用模式,对阅读教学进行了尝试,并提出了“词汇――篇章――词汇――篇章――词汇”新模式,如***:
(二)新模式的优点和不足
这种“词汇――篇章――词汇――篇章――词汇”模式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1)“词汇――篇章――词汇――篇章――词汇”英语阅读新模式的设计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理论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自然地形成一种“相互作用”阅读模式,并使两者不断地发生交互关系。该模式既没有忽视学生的感知过程中像词汇和语法形式等快速和准确的识别这些低端技巧的低层次的理解,又兼顾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高层次理解。对熟练和非熟练的读者,该模式的解释力都是比较充分的。
(2)“词汇――篇章――词汇――篇章――词汇”英语阅读新模式的设计尝试着把部分词汇进行分流。既把部分词汇放到文本前进行先行讲解,部分放到本文中分别讲解,其余的放到文本后讲解,避免了许许多多、零零散散的单词都放到本文中分别讲解,影响对本文的整体理解,使其有支离破碎之感,同时加深了课文之间的衔接和内涵的理解,弥补了相互作用模式的不足。
(3)“词汇――篇章――词汇――篇章――词汇”英语阅读新模式的设计通过师生互动的活动形式把“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上而下”模式有机穿插地结合起来,并时时注意激活已有的***式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较大程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加深对课文的准确和深刻的理解,增进他们的欣赏水平。使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和“练”为中心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
不足:词汇的分流固然弥补了相互作用的不足,但是,具体操作起来还是有些问题。哪些词汇应该先讲,哪些词汇放在文本中讲,哪些后讲,布局不合理,也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阅读教学的整体性。这一点正是我们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三、新模式的教学实验
从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笔者抽取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一年级两个非英语专业平行班,即08级财管3班40名学生(实验组)和08级会计9班46名学生(控制组)进行了两种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对比实验。实验的步骤和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实验假设,受试及变量
1.实验假设
(1)新模式比传统的三个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
(2)新模式比传统的三个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3)新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听力的提高。
2.受试
受试:为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一年级两个非英语专业平行班。抽取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前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较为接近,这些学生上课时数,课外学习时间和学习背景较为一致。实验是在这些学生大一的第二学期(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 进行的。因此随机将一个班定为实验组(40人) , 另一个班为控制组(46人)
3.变量
(1)自变量:两种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2)因变量:①新模式实施后问卷调查分析。
②前后测试四级题成绩分析。
(二)控制手段
1.实验组和控制组使用统一的教材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编写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5~Unit10)及第二册(Unit1~Unit4)材料。受课时数一样,并保持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参加前后测试。
2.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授课教师为同一人,在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采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三)实验方法
1.文献法:查找资料, 学习有关专家、学者已经研究出的多种可行的英语阅读模式, 通过学习阅读教学理论, 转变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教与学的理念。
2.调查法:问卷的设计参考吕中舌等(1998),刘亦春( 2002)等著作中设计的问题,并考虑了专科院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水平。通过与学生交谈,听取他们的建议,最后确定正式调查用的问题,此次问卷调查是在2008级新生非英语专业实验组。发放问卷40份,收回40份,有效问卷40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安装 原版全文
3.试验法:在对本校专科生英语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和经验总结,并通过实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修改、完善教师的阅读教学模式,最终总结出关于专科生英语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四)实验步骤
整个实验分四个阶段, 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第一阶段:前测
实验前测试。测试材料为学校统一的大学英语四级模拟试卷(2006,12)(听力理解(75分)、阅读理解,(快速阅读理解和仔细阅读各50分) 、写作(50分)。总分225分。时间为85分钟,测试后将两个组各项内容的得分情况以及整体得分情况进行对比。
第二阶段:实施新模式
跟踪调查, 两个班所有的受试都按课程表的安排分别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和“新模式”上课。
第三阶段:后测及测后问卷
设计问卷调查表, 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 受试组和实验组的学生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实验后测试)。测试材料为学校统一的大学英语四级模拟试卷(2007,12)(分值和时间同前侧),测试后将两个组各项内容的得分情况以及整体得分情况进行对比。
第四阶段:收集问卷调查和测试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五)实验工具
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采用莱科特五级分制( 1~5 Likert - Scale) 。问卷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平时阅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每道题后面的括号里填入1、2、3、4或5。这些数字的含义如下:1 =起很大作用;2 =起一定作用;3 =不起作用;4 =基本不起作用;5=不清楚等。
(六)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
调查的数据分析采用的是office Excel软件包。得出全部被试问题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统计各项指数和参数,分析新模式和传统模式的差异,将两个组各项内容的得分情况以及整体得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期即将结束时,对实验组的40名学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从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你希望今后老师用什么模式授课这一问题。77.5 %的学生希望老师用新模式进行阅读教学;10%的学生希望老师用旧模式进行阅读教学;12.5%的学生无所谓。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用新模式进行阅读教学。
有关新模式对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很大作用的占35%,起一定作用的50%,说明通过新模式的教学,学生在阅读的能力的提高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和自信。有关新模式对英语阅读兴趣的提高,起很大作用的占52.5%,起一定作用的35%,说明新模式激发了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80%左右的学生认为新模式对阅读材料的主旨题,主要内容,整体结构,和阅读准确性,阅读速度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包括起很大作用)。说明新模式对学生掌握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主旨大意,整体的框架结构及阅读的速度都有显著的提高。此外,新模式对写作的影响也较显著,22.5%的学生认为起很大作用,60%的学生认为起一定的作用。在新模式中,***式知识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精炼的框架结构,丰富的相像力,使他们有话可写,有据可依。新模式对口语的影响也较显著,20%的学生认为起很大作用,47.5%的学生认为起一定的作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的“互动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使学生克服了“张不开口”的心理障碍,提高了口头交流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新模式尤其对平常不爱说话的、胆小害羞的学生帮助很大。
新模式对听力的影响不够显著,17.5%的学生认为起很大作用,32.5%的学生认为起一定的作用。新模式对词汇的影响最为薄弱,12.5%的学生认为起很大作用,15%的学生认为起一定的作用。说明传统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词汇基本功。
对总体英语水平的提高,35%的学生认为新模式对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作用,起一定作用占42.5%。说明新的阅读模式比传统的阅读模式更为有效。
2.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新模式对快速阅读能力的影响
实验组快速阅读理解的前测平均分为26.63分,后测平均分为34.45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7.82分;控制组的前测平均分为25.87分,后测平均分为29.67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3.8分;实验组比控制组平均提高了4.02分。实验组成绩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这表明新模式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模式的交替和灵活的使用,以及利用***式理论和互动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班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2)新模式对仔细阅读能力的影响
实验组仔细阅读理解的前测平均分为17.13分,后测平均分为21.25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4.12分;控制组的前测平均分为20.98分,后测平均分为23.91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2.93分;实验组比控制组平均提高了1.19分。实验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是很显著。说明新模式对仔细阅读(包括词汇的考核)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同时也说明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教学,有一定的优越性。
(3)新模式对听力能力的影响
在听力方面,实验组听力的前测平均分为18.25分,后测平均分为21.88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3.63分;,控制组的前测平均分为21.09分,后测平均分为23.80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2.71分;实验组比控制组平均提高了0.92分。说明新模式对听力的影响不是十分显著。
(4)新模式对写作能力的影响
在写作方面,中可以看到,实验组写作的前测平均分为27分,后测平均分为33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6分;控制组的前测平均分为26.96分,后测平均分为30.33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3.37分;实验组比控制组平均提高了2.63分。也有了较大提高。新模式中列表的形式归纳思想或***式构思,能激发作者充分联想,使学生能游刃有余地在主题概括和论据细节之间驰骋,使学生的写作结构合理,布局清晰,内容充实。
(5)新模式对总体英语水平的影响
实验组前测总分的平均分为89分,后测平均分为112.87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23.87分;控制组的前测总分的平均分为94.89分,后测平均分为107.7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12.81分;实验组比控制组平均提高了11.46分。实验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表明新模式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模式的交替和灵活的使用,以及利用***式理论和互动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
总之,实验证明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比传统的三个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另外,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从整体上说优于传统的三个阅读教学模式。新模式有助于学生写作和听力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Immanuel Kant.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1781.
[2]Barlett, F.C.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