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世界10篇

感情世界篇1

[关键词]:贾宝玉、泛爱、专爱、体物

贾宝玉是一个非常感情化、世俗化的贵族公子,同时又是一个跛足的免为其难的人生哲理的探索者,他在先天给他规定的环境中,凭直感生活感受和思考。对于现实人生,特别是对于现实人生中与女性的喜怒哀乐有关的精神生活,贾宝玉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与共振,他要尽情地享受这样的人生,希望永远生活在一个与女性水融的桃花源式的环境里。那么,怎样来描述或形容贾宝玉的主要性格特征呢?何其芳有一个“共名”说,他说“同中国和世界的许多著名的典型一样,贾宝玉这个名字一直流行在生活中,成为了一个共名。但人们是怎样用这个共名呢?人们叫那种为许多女孩子所喜欢,而且他也多情地喜欢许多女孩子的人为贾宝玉。”其实《红楼梦》的作者就是从人性人情角度描写肯定贾宝玉,并且从封建社会扼杀人性人情角度批判与否定封建社会。“多情”两字就比较贴切地概括了贾宝玉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与小说中称贾宝玉为“情种”、“情痴”是一致的。

贾宝玉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泛爱之情,二是专爱之情、三是体物之情。

一、泛爱之情

所谓“泛爱”,鲁迅先生称之为“爱博而心劳”,也就是何其芳所说的“多情地喜欢许多女孩子”。喜欢聪明美丽的女孩子,可以说是男子的一种共性,但怎样看待自已喜欢的聪明美丽的女孩子,却有天壤之别。贾府中与贾珍、贾琏、贾蓉、贾环、贾瑞等一批臭男人仅仅把异性当作泄欲的工具,当财物一样来占有、糟塌。尽管贾宝玉也有诸多缺点,有时与薛蟠等公子哥儿混在一起喝酒,行酒令,也沾染一些不良习气,但与这些“渣滓浊沫”相比,贾宝玉简直是一个纯洁的天使,在怎样看待女孩子方面就显出他不同凡俗的品位来。

(一)、贾宝玉对女性有一种尊重乃至崇拜的心态。

在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规范中,男孩子从小便被教育他们是不同于女孩子的,他们应该与女性保持距离。一个“成熟”的男人如果整天和女性混在一起,会被认为“没出息”,沉湎于儿女情长。然而贾宝玉毫不理睬这一切,他整日与女孩儿厮混,这实际上是他生活的最主要内容。用史湘云的话说,便是:“你成年家只在我们群里”。而袭人也在三十四回中说:“他偏又好在我们队里闹”。贾母因此说:“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男人本应有男人的事情去做,什么事情呢,自然是求取功名。但贾宝玉却偏对女孩子们做的事情感兴趣,这或许出于他的性别平等意识。传统男性社会性别角色中的重要组成之一,便是男性霸权主义,是高高凌驾于女人之上的那份“权威”。在贾宝玉生活的时代,男人是社会的主宰,女人是奴仆,是被轻视与奴役的。宝玉具有男人***主义所要求的对女人的尊重,在小说的具体描写中,我们看到,宝玉同珍、琏、蓉、蔷之辈以至上一代的贾赦,是完全不同的人。不必说这些贾府的老爷少爷自有他们奢靡的生活圈子,便是凤姐捉弄贾瑞,调兵遣将;贾琏偷娶二房,叔侄串通;这些丑事也都同宝玉沾不上边。他曾说:“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沫而已。”他甚至认为“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世界如鲍鱼之市,女人世界则若芝兰之室。以至发展成女儿崇拜,将女儿视若神明,在他的心目中,也同少年甄宝玉一样,是把女儿看成“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比的”女神。不是吗?他眼中的林黛玉就是“一个神仙似的妹妹”。

(二)、贾宝玉以审美的态度看待聪明灵秀的女孩子。

贾宝玉天性纯良,常以一种审美的态度看待聪明灵秀的女孩子。少年男女在一起,本来容易产生互相愉悦之情。朱自清有篇散文,题目叫《女人》,写他的一个文友白水坦言自已一贯地喜欢女人,她说女人就是磁铁,我就是软铁。远远看到一个女人来了,我的眼睛就象密蜂嗅着花香一般。他认为女人比男人更艺术,女人是自然手里创造出来的杰作。我看女人只是喜欢,不是恋爱,恋爱是全般的,欢喜是部分的。只将女人作为艺术一面鉴尝,而且不让对方知道。白水实际上表达的是人的一种审美的本性。贾宝玉又是生活在大观园那样的环境里,和很多美丽聪明的少女很接近。贾宝玉说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像水一样的清澈、晶莹、明洁的女儿,她们的青春生命里闪耀着真和美的光彩。贾宝玉正是从她们身上看到美,发现了优美的灵魂和纯真的心。这感动着他,使他甚至忘却了自己。这比朱自清写的白水又进了一步。

(三)、体贴关爱女孩儿到忘我的境界。

《红楼梦》作者以极大的气魄开拓了贾宝玉的感情世界,可以说把贾宝玉的“人之至情”发挥到了淋漓至尽的地步。书中所有重要女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情节,直接间接与宝玉挂钩,从各个侧面烘托体贴关爱女儿的“痴情”。这一点,过去的读者早已看到而且指出了:“宝玉于园中姐妹及丫头辈,无在不细心体贴”

例如“龄官划蔷痴及局外”这一回写贾宝玉在园子里看见一个女孩子蹲在地上不断地写着一个“蔷”字,想象她一定有什么心事;又见她“模样儿这样单簿,心里还那里搁得住熬煎,恨自已不能替她分担。这时忽然落雨了,他自已淋得浑身冰凉,却没有感觉,只看着龄官头上滴下水来,反而提醒龄官身上湿了,不要写了。

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是写贾宝玉被贾***打伤后,玉钏儿端汤给他喝。玉钏因她姐姐金钏投井自杀的事,没有好脸色给宝玉,宝玉先变着法子哄其他仆人出去,让玉钏亲尝一口莲叶羹,后来进来两个婆子,只管说话,宝玉猛一伸手要汤,便将碗撞落,将汤泼在了宝玉自已手上,玉钏不曾烫着,宝玉自已烫了手倒不觉的,却只管问玉钏:“烫了哪那里了?疼不疼?”玉训与众人都笑了。玉训道:“你自已烫了,只管问我。”宝玉听说,方觉自已烫了。

类似的例子还表现在为香菱换石榴裙解难、为不相干的贾环的丫环彩云瞒赃等,对方有领情的,有不领情的,贾宝玉都“倾情尽心”体贴、尊重、爱护她们,处处为她们着想,并以此为乐。

(四)、贾宝玉的平等友爱之情。

贾宝玉提出“世法平等”,是作为整个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而提出来的,不仅仅要求封建阶级内部的平等。因此,他希望各个阶级、等级、不同性别人都能一律平等。

1、他主张男女平等。

从宣传“唯女子与小人最难养也”开始,封建阶级的形形的男尊女卑论,把妇女置于各个阶级内部的被压迫地位。针对这种情况,贾宝玉在少年时代就提出了“女尊男卑论”,进行对抗。他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又说“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沫而已。”这一先验的人性论思想,反映了强烈的要求男女平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贾宝玉的认识也有发展。他意识到了不是女人都是好的,男人都是坏的。他把王夫人、薛宝钗、袭人抛弃如敝履;他却视秦钟、柳湘莲、蒋玉函为至交戚友。这说明了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内部都有封建和民主的两种势力。

贾宝玉主要尊重的是未婚的少女。这不是心理的表现。贾宝玉自有他的论点。其

一、他认为少女素质优良,较已婚妇女,甚少封建恶习。他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然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子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他指着押解司棋的周瑞家的,恨恨地说:“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所谓男人气味就是封建思想。未婚的少女往往还没有更多涉足社会事物,受封建意识玷污少一些,相对看起来比较纯洁,所以贾宝玉见了她们便感到清爽,愿意接近她们。其

二、他感到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了,女孩子多受一层父母的压制,又处在妇女的最低层,受尽了“女人的苦处”,所以对她们寄与更大的同情。

贾宝玉不断地为妇女的受难鸣不平,处处尊重女孩儿,可是他并没有提出任何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改变妇女的地位。

2、他主张嫡庶平等。

贾府嫡庶之间壁垒森严,贾宝玉是唯一没有嫡尊庶卑思想的人。他对姨娘、庶出的弟妹都平等相待,“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平儿生日,她自己都说“我们是那个牌儿名上的人,生日没有拜寿的福,又没有受礼的职分”;贾宝玉却给她行礼祝寿。赵姨娘、周姨娘到了怡红院,凤姐毫不理睬;贾宝玉起身让坐。贾环因为是庶出,受到很多人的歧视;贾宝玉认为“一般兄弟,何必怕我”,“况且我是正出,他是庶出,饶这样看待,还有人背后议论,还禁得住辖治他?”从不拿出嫡系兄长的尊严压制他。贾环用蜡烛烫伤了他,贾宝玉仍然说:“明日老太太问,只说我自己烫的就是了!”对于满脑子嫡尊庶卑思想,一心想取而代之的赵姨娘母子,贾宝玉处处尊重,容让,避免发生矛盾。后来发现赵姨娘为人不好,贾宝玉鉴于她的偏房地位,越发回避和她冲突。对痛恨自己是姨娘肚子里爬出来的硬充嫡系的贾探春,贾宝玉提醒她照顾赵姨娘的不满情绪。这一切反映了贾宝玉虽出自正房,被当作凤凰来养,又有封建法律和封建世风庇护,他却不恃尊而骄,处处以平等态度对待偏房、庶出,这就增加了他思想上的光彩。

3、他主张主奴平等。

贾府主子把奴婢看成“猫儿狗儿”,颐指气使,凌虐备至。贾宝玉是贾府中仅有的不拿主子架子压制、凌***婢的人。对待男仆,正如兴儿所说:“也没个刚气儿,有一遭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玩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得去。”小厮遇到他,可以“一个个都上来解荷包,解扇袋,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他也不恼。对待女奴更不消说,他象对待自己的姊妹一样关怀她们。晴雯贴对子手冻凉了,他赶忙给捂手;晴雯喜欢吃豆腐皮包的馅包子,他专门向尤氏去要;晴雯为他补孔雀裘,他一会问喝水不,一会让歇歇,一会又给披斗篷,一会又给她垫枕头,关怀、体贴可谓无微不至。贾宝玉曾经拿出过主子的“刚气儿”,踢了袭人一脚。这一脚,在奴性十足的袭人看来,尽管造成吐血,还认为主子踢的完全合法,不加反抗;而晴雯大为不平,借题发挥,对他的少爷脾气表示强烈抗议。事后,贾宝玉以讲道理的方式,阐述应当尊重个人的性情,不要在气头上做违反个人性情的事;实际上向晴雯检查了自己发少爷脾气,违反个人固有的思想。贾宝玉以平等态度对待奴婢,必然要给予女婢很多自由。怡红院的丫鬟,可以恣情纵意地掷骰子,磕满地瓜子,直呼其名,支使他干活,批评他的弱点,对抗他的少爷威风,“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到了”(傅试家婆子语),这有力地说明贾宝玉甘愿放弃他的贵族少爷的身份,把丫鬟看成是和自己有同等社会地位的人。贾宝玉没有歧视奴婢的等级观念,才有可能发现、尊重奴婢的高尚品德。

二、专爱之情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爱情描写也有不少,比较杰出的有《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牡丹亭》中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在宝黛爱情描写中,《红楼梦》提供了以往文学作品爱情描写中所没有的东西。

(一)、宝黛爱情有着潜意识认同的基础。

贾宝玉初见林黛玉就说这个妹妹似曾经见过,仿佛远别重逢,心理上感受到强烈的震动。小说中提供了一种解释,贾宝玉原是灵河岸神瑛侍者,曾日以甘露灌溉绛珠草,使它修成女体,成了绛珠仙子,当神瑛待者要下凡时,绛珠仙子也下要去下世为人,欲以一生的眼泪回报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这就是还泪的神话故事。后来神瑛待者下凡成了贾宝玉,绛珠仙子下凡成了林黛玉,所以他们一见面,贾宝玉就脱口而出,说“曾经见过”,因为前世有缘么。

在宝黛初见时,林黛玉在宝玉眼中是“神仙似的妹妹”,感到似曾想识,,一听说林妹妹身上没有玉,便马上摔玉,做出令许多在场人不解的超常行为,其实是强烈的认同感在起作用。林妹妹没有玉,我也应该象神仙似的妹妹一样没有玉才好。如在五十七回,当紫鹃振振有词地骗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家去,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发起“呆”病来。王太医诊断为“急痛迷心”。所谓“迷心”就是意识迷糊了。可其他“皆不知觉”,唯独见了紫鹃,“方嗳呀了一声,哭出来了”,并一把拉住紫鹃不放。后来听到一个“林”字,便满床闹起来说:“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罢!”一眼看见了十锦格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便要过来掖在被中道:“可去不成了!”试想,在意识迷糊的情况下,左右着贾宝玉的知觉行为是什么?是无意识在起作用,是他对“意中人”黛玉要离去感到“急痛”后所作出的激烈反应,以至把宝玉的意识迷糊,自己亲自出马主宰宝玉的知觉行为。

潜意识的深刻认同,是宝黛爱情不同于以往文学作品爱情描写的深刻之处。

(二)、宝黛爱情是经过长期的接触与了解后建立的。

一见钟情,但又不是一锤定音。宝黛爱情是经过长期的接触与了解后建立的。不光是两情的契合,还渗透着思想、志趣与精神格调的一致。

《西厢记》写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是一见钟情,一锤定音;《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之相爱,也是一见钟情式的。《西厢记》是由情到欲,《牡丹亭》是由欲到情。在肯定情与欲的合理性方面自由恋爱合理性方面是反封建的积极意义的。但《西厢记》最后并没有跳出男主人公中进士后才完婚的陈旧的大团圆结局。《牡丹亭》以男主人公考中状元,父亲不承认这项婚事,最终由皇帝出面解决。宝黛爱情虽也有一见钟情的成分,但并非一锤定音。开始时,宝玉天性,视姐妹兄弟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他对才貌双全的宝钗眷恋,对湘云含情,对妙玉也有微妙的留恋,并非专爱黛玉,只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姐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何况年纪还小,还谈不上爱情。

后来钟情林黛玉,首先是精神格调的一致。十九回的“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这一幕,宝玉为了替黛玉午睡解困,变着法子躺在林黛玉的床上,闻她袖中的奇香,与她说笑,讲扬州黛山林子洞一只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最后小耗子摇身一变,变成一位最标致美貌的小姐——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林黛玉,这下林黛玉知道贾宝玉原来在编派她,便拧贾宝玉,拧得贾宝玉连连告饶。两人同床,却没有什么庸俗的,整个过程可以用“纯洁无邪”四字来概括,情趣高雅,精神格调比较高。

薛宝钗、史湘云与贾宝玉的关系中情趣格调也比较高,但是后来为什么对她们日渐冷淡而钟情于林黛玉呢?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宝黛思想上一致。

这是因为薛宝钗、史湘云都规劝贾宝玉读书做官,重视仕途经济学问,以便让贾宝玉日后继承祖业,光耀门楣。而贾宝玉却坚决反对走如贾雨村那样的仕途经济的道路,所以贾宝玉与与她们俩的感情裂痕日见加深,并斥责她们;“好好的一个清静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禄鬼之流,尽说“混帐话”,甚至对她们粗暴地下遂客令。

而林黛玉则因“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三)、重人不重物、重实质而不重表面。

如十四回写北静王把圣上亲赐的念珠一串赠给宝玉,宝玉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回到府中,又珍重取出,转赠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地不取。”试想北静王,身份比贾***还高,又是皇下赐的,这念珠想必也是珍贵之物,贾宝玉把它珍重地转赠给林黛玉,也算是对林黛玉非常看重了。可林黛玉不仅不要,而且掷之于地。见林黛玉是不重物的。

后来贾玉玉挨打后,托晴雯给林黛玉稍给她一块自已用过的旧手帕,倒使心领神会,感到礼轻意重,并在上面题诗表达自已的感情。

贾宝玉曾经二次旁敲侧击,向林黛玉示爱,不仅没有被林黛玉接受,并且都没有好脸色给他看,这是为什么?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虽然心里喜欢《西厢记》,但仍认为是“***词艳曲”,引用“混帐书”中词儿表达爱情是不正经的;二是他追求是真爱,是从内心发出的爱情表白,而贾宝玉旁敲侧击式借《西厢记》中词语表达爱情,在她看来,象是戏语,有一般公子哥儿嘻皮笑脸调情的味道,感觉到这种肤浅的表白并不发自内心,她自然不能接受。林黛玉追求的是真爱,而不是公子哥儿的调情。

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打动林黛玉的心。一是,她在背后听到贾宝玉当着袭人与史湘云面说:“林妹妹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这时,她不觉又喜又惊,这里有段林黛玉的心理描写,她感到“所喜者,果然自已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已,果然是个知已。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死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后来又叹自已薄命,不禁滚下泪来。刚巧宝玉出来,见黛玉在流泪,禁不住给他拭泪,林黛玉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动了手,也就顾不得死活。”林黛玉用了一句激将法,说“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什么麒麟,可怎么说呢?”一名话又把宝玉说急了。急得头上冒汗。林黛禁不住近前伸手给他拭泪。宝玉瞅了她半天,方说了“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说:“真不明白这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叹道:“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心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了。”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已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只有在这时,林黛玉才真正觉得这些话是从宝玉心底里掏出来的,才从心底里接受了贾宝玉的示爱。

林黛玉一次次用清纯的泪水,洗去了贾宝玉心灵上的污浊,贾宝玉也向林黛玉表示了内心的真爱。

薛宝钗如牡丹艳冠群芳,身体健康,而且很富有,林黛玉身体有病,弱不禁风,又家道中落,无依无靠,寄人篱下,且小心眼儿,常与宝玉三日好,两日闹,但贾宝玉自主恋爱,不考虑门当户对,家世利益,爱而知其恶,爱一个人,只要是真正是知音,真正是自已喜爱的,可以包容对方的诸多弱点、缺点,这种恋爱观不仅不合封建礼教,而且是很有前瞻性的。

三、体物之情

贾宝玉虽然是重人不重物,但是他对丫鬟们被糟践的命运,怀着无限同情;对她们纯真敏慧的资质和自由活泼的性格,倾心地亲爱。所以,他从对女孩子们的处境和品质的联想产生了对花怜惜的心情。他认为万物皆有情,而他心中的苦闷无处可诉,唯有向自然界的动植物倾诉。

(一)宝玉认为落花是有生命的。

小说第二十三回,宝玉在沁芳桥边桃花底下展开《会真记》,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树满地皆是。此时“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在宝玉看来,落花是有生命的,“恐怕脚步践踏了”,因而“撂在那水里”,因为水是干净的。黛玉则更进一步,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于是提出了“葬花”的想法。

(二)宝玉认为万物皆有情。

宝玉还“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和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第三十五回)自然万物都可以成为他对话的对象。

所以在小说末回“情榜”中,宝玉的评语为“情不情”。所谓“情不情”者,按照脂砚斋批语的解释,即“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甲戌本第八回批语)视草木有情,视天下万物有情,作为人类,都应“有一痴情去体贴”它们,这正是“情不情”的具体体现。

在宝玉眼中,“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第七十七回)包括怡红院阶下的一株海棠花,无故死了半边,正应在晴雯夭死上。这正是宝玉视天下之物皆有情的世界观的具体阐释。

感情世界篇2

关键词:情感世界; 舞蹈表演; 舞蹈美

一、舞蹈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既有共同的规律,又有各异的特质;既有关系,又有区别。舞蹈艺术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情感世界,包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从而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说到底,舞蹈是人体反映心灵动态的艺术,而心灵动态又是社会动态的真实写照。

表演则包括“表”和“演”两层意思。按照我国传统的解释,表,即“情感之表现于外貌者也”;演,“模仿其事曰演”。这两句话直接明确地道出了“表演”二字的含义。表演艺术可分为舞台表演艺术和镜头前的表演艺术(电影和电视)两大类。舞台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剧场性和假定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观众在剧场里欣赏,这是所有舞台表演进行中的共同现象。在舞台框框之内假定环境之中进行表演,是戏剧表演和舞剧(舞蹈)表演的共同现象。在这个领域内,如何对待观众,追求什么样的创作状态,以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进行表演,形成了不同的表演观念和表演理论。目前,我国关于表演理论方面的专着和文章,专家谈论比较多的有三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国内外有些专家又称为梅兰芳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观念是在观众和演员之间建立起“第四堵墙”,追求“当中孤独”的创作状态。布莱希特则强调创造过程中的理性因素,提出“推倒第四堵墙”,以“间离效果”来破坏舞台上的生活幻觉。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认为演员心理上根本没有“第四堵墙”这个观念。演员在舞台上对待观众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面对面当场表演给观众看。中国戏曲就是“当众表演”。

那么,舞蹈表演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创作状态,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表演观念呢?是“当中孤独”还是“当众表演”?抑或是追求“间离效果”,还是别的什么创作状态?笔者认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品种,应从大量的表演实践中抽象出自己的表演理论。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舞蹈表演虽然在实践上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在理论上却还处于一个“童年”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舞蹈艺术的发展。

二、舞蹈表演与情感世界

1.舞蹈是情感世界的“极致”体现

舞蹈艺术是美的艺术,是善于抒情的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世界最动荡不安的时刻出现的一种形体活动,是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的艺术样式,是情感世界到达“极致”的表现。舞蹈艺术是通过寻求和抓住人的思想感情最集中、最凝练、最动人、最优美之处,进行加工、创造,从而提炼出来舞蹈形象。也就是说,在精美的舞蹈艺术构思中,把深厚的感情、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统一和融合起来,促使塑造的形象舞蹈化,以唤起观众的心灵美感。舞蹈表演的最终目的都落在人类感情表现的“极致”二字上,有了情感世界的“极致”才有可能创造“精美的舞蹈”。

感情世界篇3

要让孩子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教师就应该尊重儿童的兴趣,给予他们合理的自由,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态圈中感受幸福。我们应当关注孩子所关注的,给予合理的指导和引导。孩子不是玩了,自由了,就幸福了。我们应该对儿童的活动给予指导,拓展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感受并积极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的不仅仅是快乐,更重要的是获得了高级的自我满足的幸福感。孩子不会像成人那样把有些事情复杂化,对他们来说,只要是感兴趣的、好玩的,他们都会非常投入其中。因此教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声音,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情感和体验,以积极的情绪状态,融洽的师生关系,正确的引导孩子们自发的游戏活动。关注幼儿的生成活动,时时体现“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教育理念,顺应孩子的意愿和兴趣,顺其自然,促其发展。在此基础上生成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主题教学活动,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我们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孩子也不例外,交往和对话是人类充分发展的需要,教育作为有意义的探究行为离不开精神主体的交往与对话,有交往和对话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儿童是***存在的精神主体,需要在交往与对话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在真实的对话和交往中,儿童能充分的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自主的获得意义和建构认知系统。当然,孩子由于受自身经验和 认知特点的限制,需要教师时时用心去感受他们的一言一行,去理解他们的言行间的真正涵义。作为教育者只有在真诚的与儿童对话与交往中,在认真的倾听中,才能发现儿童充满探索精神,有着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并且只有尊重、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才能给儿童带来幸福体验和精神世界的扩展。儿童也只有在对话和交往中才能感受到被关注和理解,同时获得宣泄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在对话和交往中,儿童能够拓展思维,习得交往技能,克服自我中心,实现个性、社会性的和谐发展。教育要使儿童成为一个有幸福体验的主体,必须给儿童交往与对话的机会和权利,同时给予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真正促进个体社会性化。

在我们温柔而关注的目光中,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半年来,孩子们身体长高了许多,吃饭好了也不挑食了,孩子们的心灵在充实和丰富着。看着孩子们的成长感到欣慰,有时我会扪心自问孩子们是否学到了知识呢?多么希望孩子们都能够有所进步,可是自己呢?在过去的半年里,总结我们收获的和失去的,我们和孩子们一同长大了吗?

如果我们和孩子们一样天天学习新的知识,天天有新的收获,我们的心灵就会年轻,就会和孩子心灵相通,我们才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思想,才不会被前进的潮流淘汰。我们要多学习,才能跟上孩子思想。

刚开学我们班来了一位新的小朋友,他以前在别的幼儿园上过小班,现在和我们班的另一个小朋友的家靠的很近所以他们两个一起来上幼儿园。他叫邢佳傲,刚来的时候和班里的小朋友不熟就只和孙天乐玩,时间长了也慢慢的和别的小朋友玩了。现在我们班的小朋友他都认识和他们都是好朋友了,上课能认真听讲,下课有点能调皮,还学会了有事情告诉老师,自理能力在逐步加强。

感情世界篇4

梅克夫人对德彪西的评价很不错,1882年8月28日梅克夫人在给柴科夫斯基的一封信里谈到了德彪西(第一次到莫斯科):“昨天我亲爱的德彪西到了……他一来家中就充满了欢乐,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巴黎人,机智诙谐,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古诺、托马以及其他好笑的事情。”

初到俄罗斯的1881年7月,德彪西来到了梅克夫人在莫斯科郊外五十公里远的别墅,此后两年的暑假他都是在那里度过的。索妮娅是梅克夫人一大群子女中的一个,当时十四岁,在她眼中年轻的德彪西是“一个骚动不安、开朗活泼、单薄的小个子法国人,他总能让我们严肃沉闷的家变得欢快起来”。德彪西是索妮娅的钢琴老师,他们是否恋爱过目前缺乏直接的证据,但德彪西肯定曾对索妮娅倾心不已,后来也是由于无法表达这份爱意(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差很多),终致德彪西在1882年的旅行后就永远结束了这份兼职。

索妮娅只能说是德彪西情感生活中青涩的回忆,真正在德彪西的情感世界中承担了重要角色的是三个女人,即青年时代的杜庞,后来与他结婚的第一位妻子莉莉以及后来再婚并为他生下女儿的艾玛。三人的性格迥异,杜庞天真、莉莉激情、艾玛宁静,这也恰好是德彪西精神世界发展的历程,当德彪西的女儿秀秀出生的时候作曲家才真正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与慰籍。

我们都知道德彪西成名很晚,直到三十岁才以《牧神午后》广为人知而跻身名家行列。在那些穷困潦倒、从半夜到清晨六点都泡在小酒馆的岁月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放纵自己情感与精力的德彪西。青年时代也许没有金钱,却有旺盛与廉价的情绪,从这层意义上说,青年德彪西是个地道的波希米亚人,这种波希米结始终涌动在他的性格成长之中。在德彪西看来,与加布里埃尔·杜庞(Gabrielle Dupont)同居的十年是自己爱情生涯最纯洁与甜蜜的时期,他是个穷困潦倒的作曲家,靠杜庞洗衣服赚钱度日。杜庞被德彪西亲昵地称为“绿眼睛的嘉比”,她是个十分善良、勤劳的女孩(是裁缝的女儿),即使是在德彪西最困难的日子里,她仍然无怨无悔地照料他,后来德彪西将未完成的歌剧《罗德里戈与契明》题献给了杜庞。

但是,与杜庞的感情在1899年灰飞烟灭,因为德彪西结识了美丽的罗萨丽·泰克瑟(Rosalie Texier)小姐,小名叫莉莉(Lilly)。这位法国中部出生的女孩一头金发,长得窈窕动人,还是一位很时髦的女装设计师。德彪西不惜为她放弃了与自己已有十年情谊的杜庞,为此杜庞曾以自杀相威胁,但德彪西依然不为所动,最后杜庞只能黯然离去。1899年10月19日德彪西与莉莉结婚。德彪西不无幽默地在一封信中这样描述自己的首次正式婚姻:“莉莉·泰克瑟小姐终于要把她那不协调的名字改为莉莉·德彪西了。这么念起来声音多么和谐……她不爱音乐,只是偶尔高兴唱一曲她自己喜爱的歌谣。”莉莉是一位开朗、率直的女主人,对人亲切,很得德彪西朋友们的喜爱与拥戴。有人认为,《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中梅利桑德的形象就是德彪西依照自己妻子的原型设计的。此后,作曲家进入一生中创作的黄金时代,沉浸在激情中的德彪西完成了他最伟大的一系列作品——《牧神午后》、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等。

然而,德彪西没有能够从一而终,仅仅四年之后,他便有了新欢——艾玛。艾玛·穆瓦斯和德彪西同年,有着犹太血统的她在十七岁时嫁给了同样也是犹太人的巴黎银行家西格蒙德·巴达,并生育了两个孩子。与莉莉相比,艾玛是一个成熟得多的女人,她的社交经验丰富,还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歌唱家。作曲家福雷曾经是她的仰慕者抑或是情人,但她最终还是选择来到德彪西身边。

德彪西结识艾玛的时候,她还是有夫之妇——巴达夫人。她的丈夫算得上是业余作曲家,还曾经在音乐学院学习过一阵,后来转而从事金融业。夫妇俩育有一对儿女(保罗和海伦),德彪西就是通过保罗与艾玛结识的。某日,德彪西正准备同保罗一起出门散步,走到门口遇到了巴达夫人,夫人邀请德彪西乘坐她的马车到目的地去,原本打算散步的德彪西答应了夫人的盛情邀请,从此他们开始了交往。由于艾玛是不错的歌唱家,于是德彪西经常邀请她演唱自己的歌曲新作,有时作曲家本人担任钢琴伴奏。巴黎沙龙的花边新闻是传播速度最快的,为此,福雷还同德彪西闹得很不愉快。

1904年7月15日,德彪西趁莉莉去探望父亲的机会,像个不羁的波希米亚人似地离开了自己的家,偷偷和艾玛去泽西岛。8月11日,德彪西从另一个海滨城市蒂普耶给莉莉写信,表示数年婚姻结束,不过他并没有提及原因,尤其是没有提到巴达夫人。随后,莉莉和德彪西的朋友们都竭力试***挽回这段婚姻,然而,德彪西却铁石心肠。1904年10月14日,在他们结婚五周年纪念日的前五天,绝望的莉莉开***自杀(地点竟然在协和广场),就像她的前任杜庞做过的那样,子弹没有穿过心脏,那颗子弹一直留在她的脊柱附近直到去世,她活了下来。事情发生之后德彪西曾经去探望过莉莉,然而百般劝阻也无法使他改变心意,他毅然决然地要离开莉莉。巴黎虽然观念开放,但这次朋友们却都站在了莉莉一边,他们都和德彪西保持距离,疏远了关系。

至于德彪西为何与莉莉分手,原因恐怕和孩子有关,莉莉似乎不能生养,而德彪西却很喜欢孩子,他的朋友路易·拉戎曾经回忆道:“公寓的大门打开了,面前站着个青年女子(指莉莉),苍白而瘦弱,看上去非常羞怯,对我的造访显得很焦虑……德彪西一直抱怨没有孩子,我劝他别泄气。”此外,就是德彪西的经济状况恶化,而巴达夫人很富有。

巴达先生整整和艾玛拖延了八个月时间用于解决离婚事宜,最后由于巴达先生本人急于和另一位漂亮的女演员结婚,离婚的事情才得以顺利解决。1905年5月,艾玛正式离婚,协议规定她每年可以从前夫那里得到五万法郎的津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产,这也就难怪有人猜测德彪西是为了钱与艾玛结婚的了。

1905年7月,德彪西和艾玛决定前往英国躲避一下舆论压力(当时德彪西还没有离婚),7月24***们抵达伊斯特本,8月2日,德彪西收到消息,莉莉同意离婚,条件是德彪西要提供她生活保障。感觉一身轻松的德彪西在8月30日离开伊斯特本居住的格兰德旅馆时,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大海》,后来这座酒店始终以此为荣。在短暂地造访伦敦之后,德彪西和艾玛回到巴黎,住进了布洛涅森林大街80号(今福煦大街)的寓所,10月30日,他们的女儿降生了。

与艾玛结婚后,德彪西的情感世界已经平静了许多。他晚年的好几部作品都是题献给艾玛的,如《游乐***》《法兰西歌曲三首》《意象集》中“春天的轮舞”一首,还有最后创作三首器乐奏鸣曲等等,都是德彪西创作中的精华。1905年10月,德彪西终于得到上帝赐予他的珍贵礼物,他的女儿出世了。为了表示夫妇的恩爱,孩子取名为克劳德·艾玛·德彪西,各取了父母的名。不过在这个可怜女孩短暂的一生中,我们更为熟知的是她的另一个名字——秀秀(Chou Chou)。秀秀的出生使德彪西初次领略了天伦之乐的美妙,这时,德彪西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一个***、激进的改革者变得内敛、深刻了,他用最简洁的笔法创作了《儿童乐园》,可能他那《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的全部魅力还抵不上这六首简短的小品。《儿童乐园》是德彪西献给女儿四岁生日的礼物,1913年,德彪西还为女儿写过一部儿童芭蕾舞剧《玩具盒》。然而,秀秀命运多舛,于1919年患白喉去世,仅比她的父亲多活了一年,年仅十四岁。

感情世界篇5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人在选择爱情的时候,有了很多标准,要具备哪些条件,才会去恋爱。

当然,大部分人没有那么极端,还是愿意相信爱情的。只是有另外一些理由支持他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先有温饱后有爱情。在他们的眼里,渴望爱情,也尊重现实。

现实的残忍却是,你很难遇到一个既有丰厚物质条件,同时也非常爱你的人。那样一个高富帅或白富美,注定不是你的菜。那么,选择现实还是选择爱情,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很多人选择了现实。

因为他们的世界里,感情这个东西,是十分不靠谱的,即使热恋的时候两个人海誓山盟,爱得死去活来。可是,这个激情能持续多久,一辈子吗?有些滑稽,自己已经不是十七八岁的小孩子了,已经没有勇气再去相信那么天真的爱情了。他们的观点里,两个人相处久了,感情就会淡去,这点是不可控也是不确定的,因此感情不能给他们安全感。而物质不同,你落在地上的房子无论过10年还是20年,它都在那。

爱情是没有保质期的。如果感情终究会逝去,那么为什么不选择条件好一点的,至少这样可以让自己在物质生活上过得舒服一点,不至于太痛苦。

即使感情是有保质期的,即使他还愿意相信感情,但是他依然难以在感情里获得安全感,因为他不相信物质匮乏的爱情会让人幸福。相爱有什么用,饿的时候能吃饱吗?两个人总是租房,漂泊,最基本的安全感都没有,哪来爱情?

于是我们开始对爱情失去信心,我是一个矮矬穷,一个真正的***丝,我能拥有属于我的爱情吗?会有人看上我吗?听着身边的人在谈论着孩子奶粉房子车子,仿佛无力承担这些的人不配拥有爱情。然后,开始质疑:我该相信爱情吗?

为什么总有那么一些人,因为一个人的附加价值和社会角色而喜欢,而不是单纯地喜欢。

安全感是这个城市最大的匮乏,安全感是这个城市里生存下来的首要条件。

所谓安全感,就是人在社会上产生的一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如果有任何东西让你感觉到恐慌和不安,那么你就开始缺乏安全感了,恐慌越大,安全感越匮乏。焦虑就是缺乏安全感的最大表现,你对现在和未来某方面的焦虑,正展示着自己在这方面安全感的程度。如果你和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依然有这种感觉,这表示你并没有带给他安全感。

感情也是这样,在感情的世界里,安全感是首要因素,在有安全感的前提下,爱才可能产生。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表现感觉可以放心、依靠、相信的时候,那么他给你的安全感就成功建立了,这时才会有可能进一步发生感情。安全感是人的本能,人只有考虑自己是安全的,才可能去考虑另外一个人。马斯洛在他那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里,也论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安全感是基本需要,爱却不是。

安全感来自于两个方面,可控度和确定度。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是可以在你的控制范围内的或者是被你所确定的,那么这件事情就会给你安全感;如果你对它有无力感,那么这个事情就不会给你安全感。当一个人在情感方面从对方身上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时,他便会追求物质方面的安全感,来抵制情感方面的安全感缺失。

这就容易去理解,为什么一个不愿意相信爱情的人,会将过多的物质现实因素加在关系里。

安全感的形成,还要追溯到人的成长阶段里去,你是容易对物质产生安全感还是容易对人产生安全感。精神分析学家霍妮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这两个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基本焦虑。父母给到孩子的爱、真诚、尊重的程度,决定着孩子对人产生安全感的程度,也直接决定着孩子长大后对人的态度,别人对他建立安全感的容易程度。在一个容易吵架或冷漠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可能对亲密关系建立的安全感就十分微弱。

一个容易对关系缺乏安全感的人,只是一个他父母当年对待他的一个受害者。当我们意识到这点后,就可以在当下做一个选择:成为真正的自己,为自己负责,而不再受父母的影响。我的安全感,是选择建立在物质上,还是愿意尝试建立在感情上。物质生活是物质生活,感情是感情,两个生活有交叉,但还是两回事。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为主,同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你还是怀疑爱情,你可以去审视自己,你的安全感来自于哪里呢?需要别人建立,还是可以自己给自己。

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来自于一个地方,那就是你的内心。有安全感的人不一定占据着社会上最稳固的资源,但一定占据了这样的天赋——不在乎有的,不惦记没的,不害怕失去的,不追求强扭的。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万一什么都不是了也无所谓。对得到适可而止,对失去心无畏惧。

当你愿意给自己安全感的时候,其实你就可以安然地去享受生活了,物质丰盛的时候享受物质,感情丰盛的时候享受感情,这两者可以同时享受,并不冲突,因为你从来都不匮乏。

如果你喜欢的人太过现实,但你还是喜欢他,试试,你怎样去给他安全感,就怎样建立你们的关系。

感情世界篇6

关 键 词:情感世界 舞蹈表演 舞蹈美感

一、舞蹈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既有共同的规律,又有各异的特质;既有关系,又有区别。舞蹈艺术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情感世界,包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从而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说到底,舞蹈是人体反映心灵动态的艺术,而心灵动态又是社会动态的真实写照。

表演则包括“表”和“演”两层意思。按照我国传统的解释,表,即“情感之表现于外貌者也”;演,“模仿其事曰演”。这两句话直接明确地道出了“表演”二字的含义。表演艺术可分为舞台表演艺术和镜头前的表演艺术(电影和电视)两大类。舞台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剧场性和假定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观众在剧场里欣赏,这是所有舞台表演进行中的共同现象。在舞台框框之内假定环境之中进行表演,是戏剧表演和舞剧(舞蹈)表演的共同现象。在这个领域内,如何对待观众,追求什么样的创作状态,以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进行表演,形成了不同的表演观念和表演理论。目前,我国关于表演理论方面的专着和文章,专家谈论比较多的有三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国内外有些专家又称为梅兰芳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观念是在观众和演员之间建立起“第四堵墙”,追求“当中孤独”的创作状态。布莱希特则强调创造过程中的理性因素,提出“推倒第四堵墙”,以“间离效果”来破坏舞台上的生活幻觉。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认为演员心理上根本没有“第四堵墙”这个观念。演员在舞台上对待观众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面对面当场表演给观众看。中国戏曲就是“当众表演”。

那么,舞蹈表演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创作状态,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表演观念呢?是“当中孤独”还是“当众表演”?抑或是追求“间离效果”,还是别的什么创作状态?笔者认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品种,应从大量的表演实践中抽象出自己的表演理论。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舞蹈表演虽然在实践上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在理论上却还处于一个“童年”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舞蹈艺术的发展。

二、舞蹈表演与情感世界

感情世界篇7

为什么说数学有自身的情感世界呢?从事与数学直接有关的工作的人有这种感觉自不必说,对大多数人而言,与数学有着不解的情结完全源于数学的思想对自身思想的影响,数学的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启示;对整个人类发展而言,每一次数学质的飞跃都是社会跨越的标志,每一次数学的突破都是社会跨越的动力,数学的发展史就是社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立宗旨到无理数的发现,从微积分理论的建立对科技的影响到牛顿、莱布尼兹的数学精神,从割圆术方法的完善导致圆周率的精确推算到祖冲之对中华炎黄子孙的影响,如此等等,无不说明了数学的情感世界是那样的丰富,那样的让人着迷,这位“高尚的人”自人类产生以来就用自身的情感引领着人类的发展。因此概括地说,数学情感就是指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对人和社会产生的情感影响,也包括对数学自身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的情感对后世人所产生的情感影响。

尽管数学有着如此丰富的情感世界,但进入他的世界是需要引导的。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对她有兴趣我们就可进入那个世界,岂不知兴趣不是自发的,它是双方情感的交融,当一方想探究其秘密,而另一方又弥漫着令人向往的魅力,至两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方有学好、用好的可能,这就需要从事数学教育的人们付出努力,寻找方法。近年来数学教育的改革日新月异,从三维目标到四维目标,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数学不仅仅作为基础学科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同时其情感对人们的影响更是不同凡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情景呢?为了应付检查仅仅停留在教学设计的书写过程中,或公开课的牵强附会表演上的几句道白,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情感体现。为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个人认为无外乎是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我们许多教师还没有完全脱离过去的那种仅重视知识教学,而没有真正领会数学的情感世界及其重要作用,或存在对数学情感的误解。二、他们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情感世界。对于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我在《目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一文中谈了很多,每一次校本培训集中学习的重点往往就在于此,这里不再赘述。这里我想谈的是第二个问题。

一、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有一种感悟,多一种理解,但真正目的还是要回到数学的“根”上去。我们常有这样一种感叹,如果某节课我们仅给学生一个情景,让学生去自由发现,很少有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或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引领,让其置身于一个数学环境,此时学生的联想空间多在他已经感兴趣的问题之上。我从执教《倒数的认识》一课具体谈一谈这种认识。《倒数的认识》这一课题本身对学生就是一个误导,再未看内容之前,大家都会认为倒数像我们以前所学的数一样,倒数是数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分子,事实不然它是两个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对其关系的一个描述的简称,而类似于对两个数间某种关系特定描述的数学概念我们以后还要接触到(例如相反数),故我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将重点放在了能反映出这种特定关系的另一个词“互为”上。在教学之始利用交流,询问了某一个学生‘你的好朋友是谁?你用一句话来表述一下两人的关系吗?’目的是想引导学生能说出以下三句话:某某是我的好朋友;我是某某的好朋友;我和某某互为好朋友。从而在前两句的基础上突显出第三句中的“互为”,并进行板书,然后总结,日常活中有很多像这样又相互依存关系的现象,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数学中也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然后板书,倒数的认识。此时一个会思考的学生在读到这个课题时,他(她)不会再以为倒数是一类数了。当他们以后在中学接触到相反数概念时,也会通过对倒数的认识而加以理解。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对《倒数的认识》的内容分析有这样的一段话: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归结为乘这个数的倒数。因此大多数老师都会以此而设计让学生了解倒数意义的乘法算式仅涉及与分数有关的,而不会涉及到小数,甚至带分数。教材的例一也是这样安排的,同时例二也仅限制于对真分数和整数的倒数求法的探究。以前我一直以为教材的这种安排是考虑学生的年龄小,到了中学会有进一步的探讨。而事实上翻开中学教材我发现这个问题仅有以下描述:与小学所学的一样,在有理数的范围内,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一,我们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是不是在以后的运算中从不涉及到除数是带分数的,而除数是小数的是不是都是根据小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而不能将其转化成分数,如果是循环小数又怎么办?到初中依然是这样吗?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对概念的理解和对求倒数方法的掌握,我在设计几组乘积为一的乘法算式中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小数、整数等所有前面涉及的数,而在探究求倒数的方法时也囊括了上述各类数,并积极引导学生从概念本身入手利用除法的意义来求一个数的倒数而不是浮于表面将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我认为这才是数学的根。在练习设计的最后我加上了a×()=1和求a的倒数,也就是从单纯的数的探究上升到对表示数的字母进行讨论,这个问题对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对数学概念理解的一个升华,理解了它,也就真正做到了对互为倒数概念的理解,即使到了中学,那怕仅有那么一句话也就足够了。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倒数的认识》一课的数学情感其一在于数学中许多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通的,一致的,我们由社会关系的引入降低对数学定关系理解的梯度,让学生通过熟知的生活关系和特定的数学关系的相互交融,达到彼此间的情感交融。其二数学从表面到本质的多重关注和高度概括的情感魅力通过单纯的数到字母表示数释放出来,使学生的情感到达升华,这就是我在教学的最后要求学生探讨求a的倒数的理由,并要求学生对a进行分类讨论和从概念本身寻找答案。而整个过程对学生的探究精神、思维发展能力的情感培养目标更是不必言说。

二、深入浅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应到数学的情感。当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以后,很多人都不理解,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通俗而幽默的解释为:你和一个美女坐在一起两个小时感觉就象2秒钟,你和一只老虎坐在一起2秒钟就感觉象2小时!这就是相对论。而阅读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人回过头来看一看这种解释实在是妙不可言,而我们就需要这种方式让学生进入\数学的情感世界。我在执教《圆的面积》时课前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交流:请问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将0.9转化成一个整数或小数?

(为通俗理解极限思想埋下伏笔)

从而将学生引入了极限的情感世界中,为后来运用极限思想解决问题做了铺垫,这种影响不仅仅在于本节课,它必将深远的影响学生。随着画圆为方的过程的顺利进行,割圆术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在悄然渗透,表面上的不可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意识到一切既有可能。而在练习中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题:已知一正方形的面积为7平方米,求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为多少?又将学生带入数学的整体思想情景之中,不断地让学生受到数学的情感冲击。

感情世界篇8

[论文摘要]作家凌叔华,以其特有的女性情感和思维方式,在“五四”这个动荡的年代,创造了一批呼唤爱的作品。她颂扬人类、母爱、童心、大自然,在血雨腥风的中国大地上闪现出了一道“慈悲的光”。

许多年来,一提起五四女作家“爱的哲学”,总会想到女作家冰心,其实,“爱的哲学”并非独属冰心一人的保留节目,凌叔华的作品在五四文坛文坛上同样奏出了一曲优美动人的“爱的奏鸣曲”。这只奏鸣曲的主旋律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样的文化,历史背景下演奏的?稍稍回顾一下五四前后的时代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几千年天经地义的传统意识和价值观此时发生了动摇和混乱。五四时代便成了一个觉悟与苦闷、追求与迷惘、激动与感伤,抗战与颓唐相互交织的“过度时代”。那么,如何将人们从失望颓唐的困境中拯救出来呢?五四时期的女作家们发现了世界上一个伟大的真理。“真理就是一个‘爱’字”,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何以涌现出大量诠释“爱的哲学”的作品。而凌叔华正是这一时期不应被遗忘的女作家。有人说“凌叔华的作品,可以说是百分之百女性的”如果“百分之百女性”指的是其创作以女性为主体的话,那么这些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绝不只是静穆、婉顺的弱女子。特别是处于“五四”这个不寻常的时代,她有更多的希望需要表达,她有更多的情感需要释放。凌叔华凭借其特有的女性丰富细腻的情感和独特魅力,演奏出一支又一支爱的乐章。

1 第一乐章:“人类颂歌”

这一乐章,寄寓了作家最朴素的愿望。她希望人与人之间和睦友好,颂扬博爱,构建一个“真、善、美”溶为一体的和平世界。《千代子》描写的是在京都的支那了料理屋里来了个小脚老板娘,她成了日本孩子们起哄和取笑的对象。孩子们天真无邪,但耳濡目染日本***国主义蓄意宣传,也带上了民族偏见。作品深刻之处在于写出了日本人民的善良、无辜,造成日本国民仇恨中国心理的是***国主义,作品在作上述描述的同时,还指出,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日本,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促成了日本人民的觉醒,他们看清了日本***国主义的***本质,孩子的善良也终于战胜了***国主义的偏见。对和平和博爱的渴求永远是沟通人们相互情感的纽带。《搬家》中的小十是位出身书香门第的小姐,她的邻居四婆是个善良、慈爱的劳动妇女。这一老一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作品中通过送鸡、宰鸡的情节和过从甚密的往事穿插,写得娓娓动人。在这里,社会地位的悬殊和上层社会对劳动人民的鄙夷被温情和友谊消溶了。这正是作家憧憬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

2 第二乐章:“母爱的变奏”

五四时期,歌颂母爱的小说非常多,冰心、冯沅君、苏雪林等的创作都从各自的角度对母爱进行了描述。凌叔华的小说也触及到了这个问题,但她没有随声附和,仅仅着眼于母爱的伟大和神圣,而是以女性的敏锐和体验写出了她眼中的母爱,并对自己塑造的人物持温和的保留态度,由此带给我们的思索是沉重的。

3 第三乐章:“童心曲”

在凌叔华笔下,童心的复归是灵魂的释放,她尽情抒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对童年幻想的热烈追求。这并不是“向后看”,而是因为儿童的心纯洁无暇,想什么就说什么,要什么就干什么,彻底的虚伪做作绝缘,这一点恰恰与五四女作家“创造‘真’的文学”不谋而合,也正表达了凌叔华追求美好世界的自然天性和对自我所企求的理想境界的向往。首先,赞叹儿童纯洁善良的自然天性,以呼唤一个像孩子的心灵般纯净的世界。《小哥俩》中描写的两个善良纯洁的孩子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大乖和二乖这对小兄弟喜爱大自然,喜爱小动物,把整个身心都倾注在鸟儿身上。可是看戏回来,鸟儿给黑猫吃了。他们的愤怒是可想而知的,这是孩子的正义感。伤心之余,决计报仇,打死黑猫,这是孩子的复仇心。第二天找到猫窝,却发现里面也有一堆可爱的小猫儿。他们不但忘记了报仇,而且要给小猫做两个房间,一个猫妈妈住,一个猫宝宝住。这是孩子的善良。作家的描写使两个活泼而又可爱的孩童形象跃然纸上,那可热爱自然的童心,在字里行间毕现。其次,渴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从孩子眼中映出成人世界,以表达对成人世界中邪恶和黑暗的厌恶。在作品《小英》中,小英知道三姑姑定亲的日子,盼着三姑姑早做新娘,问女仆张妈:“你想我还有多少日子才做新娘子?”三姑姑嫁后回家述说在婆家的痛苦,小英问张妈:“三姑姑不做新娘行吗?”从孩子的眼里反映出旧式婚姻给女子带来的辛酸。小说结尾一句疑问,出自年仅六岁小女孩之,不无震撼人心的力量。孩子不理解成人的世界,他们的世界无邪,而成人的世界却有邪恶。这样,就以孩子世界的纯净反衬出了现实的龌龊,从而刻画了天真、可爱的孩子的形象。

4 第四乐章:“自然赞”

感情世界篇9

――高峰

谁说竞技场上只有刀光剑影,除了残酷和残忍,便没有一丝温情?当身高1米67的中国选手高峰把右腿缠有绷带的对手抱起来,小心翼翼地将怀抱中的对手放到了其教练身边时,全场惊呆了!这一幕温情虽然过去了很长时间,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高峰也成为了“感动亚洲”的人。广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团长段世杰表示,高峰体现了中国运动员良好的精神风貌。近日,高峰在国际奥委会所在地瑞士洛桑获得国际公平竞赛委员会和国际体育记者协会共同评选的2010年度“世界公平竞赛奖”,这是中国运动员首次获得该项殊荣。

那一刻他感动了全亚洲

竞技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高峰却颠覆了这个真理。

2009年11月23日,在广州亚运会男子自由式摔跤60公斤级铜牌争夺战中,中国选手高峰和伊朗选手扎林科拉伊站在了赛场两侧。不幸的是,第一局交战中,红方扎林科拉伊右腿膝盖下方被撞伤,现场医生立即进行了紧急处理,并为其扎上了绷带。第二局比赛,缠上绑带的扎林科拉伊重新上场,对手的突然受伤也让中国队明确了接下来的战术。在比赛进行中,裁判曾两次中断比赛,因为扎林科拉伊两次在极为被动的情况下用牙咬住了高峰的胳膊。

然而,当比分1∶4、比赛即将结束时,扎林科拉伊歪倒在地上、蜷缩着受伤的右腿,表情十分痛苦。在高峰和现场裁判搀扶之下,扎林科拉伊站了起来。裁判举起高峰的手臂,宣布他获胜,扎林科拉伊的额头开始冒汗,已经坚持不住了,只见他蜷缩着受伤的右腿,神情有点不那么自然,大屏幕也显示了这一刻,随后扎林科拉伊再次痛苦倒地。

见到这一幕,高峰走到扎林科拉伊的身边,将对手抱起、送回到他教练的身边,看台上顿时爆发出热烈掌声。抱起对手时,刚经历了比赛的高峰满头汗水。看上去,扎林科拉伊明显要比高峰强壮,且身高也有优势。

队医对扎林科拉伊***的时候,高峰也没有离开,而是一直关心着对手的伤势。最后,又是他将扎林科拉伊抱上了担架,目送着他离开赛场。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平时带着500度近视眼镜的小伙子儒雅又憨厚地说:“我们是对手,更是朋友。”赛后,扎林科拉伊接受了紧急***,伤情得到处置。在混合区里,他面对记者向高峰表示感谢。而他的教练也向高峰竖起大拇指,“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听到对手的赞扬,高峰很坦然:“换了谁都会这样做的。我们是东道主,更应该让客人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对手不代表对立,在亚运赛场上,运动员之间是对手亦是朋友。那一刻,让此前还是“剑拔弩张”的赛场气氛顿时变得温情起来;那一幕,也让人们体会到竞技体育的别样魅力。

以德报怨练摔跤先做人

“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他受伤了,站起来都很困难。因为我也受过伤,感同身受吧。”比赛时,伊朗选手扎林科拉伊在技不如人时还咬了高峰,对这种“以德报怨”,高峰却有着自己的解读。“其实摔跤比赛中这种身体接触,包括违反规则的侵犯挺普遍的,我不会记恨或者报复对手。赛场上全力争胜,赛场下大家都可以是朋友。”这个憨厚善良的24岁小伙子,一直都没有觉得自己做了多了不起的事,即使赛后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把他推到了“体育道德模范”的高度。“从刚一接触摔跤开始,队伍和教练就告诉我们,要练摔跤先学会做人。”

10岁开始接受正规训练,摔跤已陪伴高峰走过14个年头。这项集力量、速度、柔韧性、耐力和思维于一体的运动,带给他很多快乐,虽然每天都要坚持大强度训练至少六小时,十几年来一直过着训练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摔跤始终都要与人对抗,我们比赛时根本没时间想下一个动作要做什么,而是一种本能反应,所以必须在平时的大量练习中形成一种技术的动力定型。”去年夏天,23岁的高峰刚刚在首都体育大学毕业,备战全运会期间,他一边忙训练,一边忙着毕业论文,两不耽误。

训练场下的高峰很容易被人认出,因为他是全队唯一的“眼镜侠”。500多度的近视是受爸爸遗传的,不过这位“像学者的摔跤手”生活中最大的爱好是看书。“我喜欢看励志和***事题材的书,因为摔跤需要战术素养,思维要灵敏,偶尔也看看散文和小说。”

对于摔跤的热爱也让高峰有着不小的“野心”:“很感谢这个机会让大家认识了摔跤项目,但我和队友们还想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摔跤的认知度更高,成为一个人人都知道、都喜欢的项目。”本来,这次广州亚运行,高峰是冲着金牌来的。作为目前国内该级别中的最强选手,高峰曾获得2009年全运会冠***,尽管这次高峰在赛场上仅收获一枚铜牌,但是他比赛结束后闪耀的人性光辉足以漆上闪耀的金色,这也已经是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一个不错的成绩了,但全队和高峰自己都想更进一步,“新年的愿望就是刻苦训练,在世锦赛上争取拿到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

创造历史他是首位获奖的中国运动员

1月27日,在国际奥委会所在地瑞士洛桑的比奥・海岸皇宫酒店,作为入选今年“世界公平竞赛奖”候选人的惟一一名中国运动员,高峰如愿获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运动员。“世界公平竞赛奖”,这是中国运动员首次获得该项殊荣。“世界公平竞赛奖”创立于1965年,由国际公平竞赛委员会和国际体育记者协会根据提名组织年度评选。第一位获奖运动员为意大利有舵雪橇运动员蒙迪,他在1964年因斯布鲁克冬季奥运会中把自己雪橇的零件让给了他的对手英国人纳什,这一慷慨的举动帮助纳什击败了意大利队夺得双人雪橇项目的金牌。

在随后举行的新闻会上,高峰回忆了自己当时在赛场的感受,这个北京小伙露出朴实的笑容,他说自己当时什么都没有想,很自然地就去抱起受伤的对手送回到他的教练身边。他说:“刚接触摔跤时,教练就告诉我们,练摔跤就要先学会做人。尽管对手输了,他也应该获得尊重。他在比赛中没有放弃,这就是我们摔跤选手的精神所在。”

国际体育记者协会***梅罗先生对“世界公平竞赛奖”创办45年来有了第一位中国获奖运动员表示祝贺。应邀出席颁奖仪式的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张海峰接受采访时表示,高峰获奖是国际体育界和新闻界对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良好道德风尚的高度认可。

感情世界篇10

【关键词】李清照;酒词;情感世界

中国古代的文人更是对酒情有独钟,可以说是无酒不成诗了。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陆游: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还有宋代范仲淹的“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成了古今多少人在饮酒时所追求的境界……陶渊明、杜甫、李白、韩愈、李贺一个个都是酒中豪杰……然最引人瞩目的应是李清照了――一个女酒仙。

我们在仔细的品味了李清照这位中国古代著名女词人的词作后,会猛然发现,她的一大部分词中都充满浓郁的酒香,有的淡饮,有的浓醉;有的乘兴而作,有的引恨而为。

李清照所处的北宋,正处于向衰败转型时期,她的青年时代是在北宋相对统一的***治局面中度过的。但在公元1127年,也就是历史上称为“靖康之难”的这一年,李清照开始南下逃难,从此展转奔波大半生。这使得她对国家的感情是爱恨交织,再加上后来父亲被诬、丈夫遇难,更使她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她也只能经常借酒浇愁。

李清照嗜酒,透过一首首抹不掉的酒渍词作,词人坎坷失意的一生经历便凸现于世人面前。少女时期的天真、优雅、浪漫任性;时期的缠绵、闺怨、苦恼、思夫;晚年的孤寂、哀怨、无奈、思国的情感都寄情于酒。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酒造就了她灵敏善感的气质,是酒延续了她丰富多彩的诗词生活,甚至可以说酒为她的作品增添了无穷的光彩。在她的词《如梦令》中,看不到轻步细走,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展现的却是小船迷航争渡的场景,鸥鹭的鸣叫盘旋,荷花的摇曳灿烂,少女酒醉颜飞红霞的娇憨。一切都关和了酒。饮酒而醉,醉而忘归,归而迷航,误入藕花深处,既而出现了“争渡,争渡”的场景。

词中的少女遣兴游玩,至醉而归,她的才华和行为都堪比男性。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李清照是如何成长为一位超越时代限制而才力华瞻的女词人的,为何她能饮酒而醉,醉酒而归?她少女时期的天真、浪漫、任性的性情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熏陶的?要解开这些谜团我们就要走进李清照的家庭。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菲,是位精通儒家经典的饱学之士,曾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做过山东郓州教授、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同时,李格菲的文学造诣也很深,他的文才得到了苏轼的赏识,与其他几位苏门弟子合称“苏门后四学士”。另外,李格菲的性格刚正不阿,为官非常的廉洁。李清照的母亲,王氏,宋仁宗朝的科举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在《宋史・李格菲传记》中有载:“妻王氏,拱辰之孙女,亦善文”。

然而,在她的词作中,因欢愉之情,以酒遣兴的作品很少,更多的是以哀苦的心情写酒。无论是短暂分离的闺怨、无子的烦恼,还是死别后的思夫、孤寂,她都寄予酒,酒成了她缓和心灵痛苦的灵丹妙药。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二人志趣相谐,嗜爱古器书画,又诗词唱和,生活非常美满。据其《金石录序》中记载,她在初入夫家之后,曾同夫一起出入相国寺逛街购书;后来,在随夫屏居青州乡间时,又在“归来堂”中一起从事古籍校勘、题签和文物的考订、鉴赏工作,并完成了《金石录》这一部大型学术专著;业余则相对品茶、饮酒,甚至还玩“智力竞赛”――指堆积史书,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较胜负,为饮茶先后。

由此看来,词人陶醉于夫唱妇随的生活中,本不应该有哀苦心情。但是,为何在李清照诗词中有多缠绵、闺怨、苦恼、思夫。她怨什么呢?又为何苦恼?

事实上,这与词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

一则,赵明诚是一位官宦子弟,高居太守之位,有他自己的事业要干,如读书、求学、交友、处理***务、还有相应的应酬,以及一些士大夫文人必须做的事情要做,就不能陪伴着闺中的李清照。夫妇之间分离就成了常事。那习惯了和赵明诚喝茶饮酒的李清照离开丈夫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又能做些什么呢?只能把酒独饮,黯然神伤的闺怨:“酒意诗情谁与共”。

二则,李清照终生无子嗣,在封建社会家庭这便是大逆不道。一旦赵明诚离开,我们的词人便因缺乏安全感而陷入深深的苦恼和闺怨中。

李清照的一生少不了酒,没有酒来替她排犹解愁,她可能要少活两年、五年、十年,甚至于更长。那么,对于她晚年的作品,我们岂不是要看不到了,这又该是多大的损失哪?有人说李清照是个女酒鬼,我是极力反对的,而且我也替这个人悲哀,能说出此话的人一定不了解李清照,仅凭几首词中所包含的几个酒字就枉下定论,根本没有理解李词的意境。李清照是一个悲剧人物,如果能真正的了解她一生的悲惨经历,我想这说她是酒鬼的人就会感到羞愧了。

酒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美,也正是这词中之酒,才使李词的内容更加空灵,更具韵味,也更易表现她的情绪。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感情世界10篇

学习

李老师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李老师10篇,内容包括李老师文章大全,李老师故事大全。李老师讲课很注意直观演示。在四年级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有一张纸,在四个角的部位,分别剪了四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原来这张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剪完后,剩下的纸折成的纸盒

学习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有钱没钱回家过年10篇,内容包括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文案版,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感悟。下文是方黎MM的讲述――黄牛太黑,机票太贵;买票太挤,挤车太累2006年7月,我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应聘进深圳一家物流公司,担任统计工作。2006年

学习

篮球训练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篮球训练10篇,内容包括篮球训练技巧100例,篮球跳投训练。

学习

安全月主题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月主题10篇,内容包括主题党日安全月,21年安全月主题。从生命缘起的那一刻,安全就伴随着我们生命的每个瞬间。小时候,安全是父亲的大手、母亲的呵护,无知无畏的我们无论走到哪,身后总会有他们的默默守护,不管感冒发烧,还是摔倒

学习

带虎的成语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带虎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关于虎的成语10个,带虎字的成语100个。无论是在汉语还是其他语言中均存在大量带有动物语素的成语,这些成语大部分都不单纯用来描述或者形容动物本身,如虎背熊腰、尖嘴猴腮、贼眉鼠眼、狼心狗肺、马到

学习

信息科学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科学论文,内容包括信息科技论文集参考文献,信息与计算科学论文在哪发表。其次就是教学内容重复单一,知识老化,跟不上时代步伐。当今的信息技术课,比较一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教材,就可以发现教学内容几乎是重复单一,知识

学习

遥控汽车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遥控汽车10篇,内容包括遥控汽车推荐语,遥控汽车比赛推荐。我对这辆遥控车太别的喜欢,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炫烈号”,每次我玩过它,都会小心翼翼的把它身上的泥土擦净,放入我给它设置的保险盒内。

学习

租房合同注意事项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租房合同注意事项10篇,内容包括与中介签租房合同注意事项,业主租房合同注意事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房屋租赁的有关事宜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房屋基本情况(

学习

可爱妞妞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可爱妞妞10篇,内容包括可爱女生妞妞,可爱妞妞的文案。妞妞长的也是超可爱,一对晶晶亮的大眼睛特别有神,那一对扇风耳是妞妞特有的标志,一个搭拉下来,另一只却是高高的竖起来,好象在听别人说她什么一样!妞妞最不能让人容忍的就是夜

学习

大量的英语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大量的英语10篇,内容包括大量的英语短语总结,大量的英语短语及用法。二、现状调查笔者通过对云南省某高校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常会感觉自己拼命在扩展自己的词汇量,但面对作文时却还是无从下

学习

咏史诗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咏史诗10篇,内容包括咏史诗鉴赏100条,咏史诗胡曾。其次,徐寅在咏史诗中歌咏了古代先贤的高洁品行,有的表达了对圣贤的仰慕,如“布衣空手取中原,劲卒雄师不足论。楚国八千秦百万,豁开胸臆一时吞。”(《读汉纪》)“能均汉祚三分业,

学习

教师三月份工作总结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三月份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三月份教师工作总结,教师三月份工作总结范文通用。教学工作上,从不马虎。一个月来,认认真真备课、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主动听课、评课。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听

学习

季度报告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季度报告10篇,内容包括季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季度报告关于成果展示。其实,这次广告市场进入下行始于2011年四季度,2011年前三季度增长达14%,而四季度增幅则降到11.7%,11月起就降到了个位数。2012年各季度表现均不相同,第一季度广告

学习

小学生德育论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德育论文,内容包括小学生德育论文,小学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面对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针砭时弊,发掘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应该从实现小学德育的生活化着手,而实现德育的生活化就必须从以下几

学习

路遥平凡的世界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路遥平凡的世界10篇,内容包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经典节选,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这部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情节的跌宕起伏,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牵动着我们的心,读到最后更是令人感动,从书中不难看出作者路遥为此书做下了许多的生活

学习

游艺世界10篇

阅读(24)

大学毕业后,洛艺嘉到北京一家信息产业报社工作。凭借着聪明才智,她在北京传媒报业集团工作得风生水起,业余时间还搞创作,三本畅销书让她成为新生代作家。2002年的某一天,洛艺嘉忽然厌倦了当时的生活。没做什么计划,也没同家人商量,她悄悄地辞了

学习

六五世界环境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六五世界环境日10篇,内容包括6.5世界环境日美篇,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有哪些。20xx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xx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让地球充满生机20xx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水--二十亿人生于它!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20xx

学习

未来的世界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未来的世界10篇,内容包括未来的世界文章100字,世界未来的趋势。天哪!这是怎么回事!人们啊!请不要再砍伐树木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全被毁了。醒悟吧,人们!请保护环境,热爱生养我们的大自然!再这样下去,就成了清洁工拉屎车满街跑??找

学习

世界上最美的人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上最美的人10篇,内容包括最美的十篇古文,全世界最美的100个人。我胆小,灯一关就害怕得发抖。有一次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我跑过去使劲拍打她的房门,她看看没什么事,绝情地又把我赶回了小房。还有一次我从睡梦中滚下来,头磕破了

学习

世界那么大10篇

阅读(41)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所谓“世界”,其实是相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异质性存在

学习

我的世界观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世界观10篇,内容包括我的世界观是一篇科普文吗,我的世界观有哪些观点。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削弱几千年官本位等封建专制观念,与世界文明接轨,一点儿没有错,一步一步走下去,中国大有希望!本期“封面故事”《约翰

学习

平凡的世界路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平凡的世界路遥10篇,内容包括平凡的世界路遥血泪史,平凡的世界开篇路遥独白。这部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情节的跌宕起伏,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牵动着我们的心,读到最后更是令人感动,从书中不难看出作者路遥为此书做下了许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