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无悔篇1
作为新职工,我没有资格谈什么索取,没有资格讲什么条件,只有诚实守信、厚道做人、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在××医院这个大熔炉里,要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只有让青春在奉献中燃烧,才能点燃生命的激情。这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句套话,而是我掷地有声的承诺,无怨无悔的选择。
首先,把自己定位为小学生,以学习的态度务实的工作。中国医疗市场进一步开放,看到我院许多医务人员的危机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为不在残酷的竞争中淘汰出局,拼命充电加油,不断固本强身,反复进修,学专科精专病,学专业强素质……50岁不言老,而我这样一个年青人又怎敢固步自封,轻言放弃?医院是一所新的大学,每位职工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学习榜样,有许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校里学的多是理论,而医院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需要的是把脑袋中的先进理论变成活跃的思路,把学问变成医院的两个效益。
只有抱着谦虚谨慎、务实求真的求识心态,才能赢得周围同事的支持,理论才会迅速转变成实践经验,否则只能坐吃山空,饮鸩止渴。另一方面,医院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任何单位,人才都是免费的,庸才都是昂贵的。因为人才能创造远比自己成本更大的价值出来,而庸才给再低的工资也是白投入。在医院不论领导还是职工,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工作,没有人会养懒汉,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尽快使自己由人力向人才转变,由专一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由可有可无的人才向不可或缺的人才转变。
这里说的谦虚是真谦虚而不是假谦虚,学习是有主观思想的学,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学。既要向同事学、前辈学、领导学,也要向患者学、案例学,甚至向医疗纠纷学。时时刻刻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小学生,学习临床一线人员对待科学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精神,学习行***工勤人员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学习各级领导科学决策、举重若轻的管理能力,切实使自己像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一样,给医院发展带来新的气息。
其次,把自己定位为打工者,靠自身的努力赢得他人的尊重。
作为新职工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就是树立不与他人攀比名利的思想,不要争这争那,而是要把自己切合实际的定位为一名打工者。打工者是什么心态?打工者就是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的心态。时代呼唤鲁迅先生“甘为儒子牛”的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踏实工作,厚道做人。目前,虽然医院创造了很好的用人环境,人人是人才,塞马不相马,但前提条件是自己要先是一匹马。
试想,没有作为,工作表现平平,不服从领导,谁会愿意提供你更大的舞台和发展空间;没有用武之地,怎会有业绩有所作为?这就像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千里马就拿出千里马的能耐让大家看看,别去管他伯乐不伯乐。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别人,是红花就争鲜斗艳,是绿叶就吐翠衬托。
因此,在工作上要主动出击,以敏锐的眼光看到别人未曾看到的,以麻利的手脚解决别人未曾注意到的问题,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尽心尽力把每项工作做好。在此基础上树立一种思想,那就是 “不论别人重视不重视你,但是自己一定要重用自己”,千万不能好高务远、眼高手低,积极地从细微处做起,做到眼勤、手勤、腿更勤,每件事都富有创意的把它想的周全、做的到位、办的完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十二分的工作热情,争抢着干、比拼着干,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医院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把自己定位为主人翁,建立与医院血脉相连的共同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医院的发展壮大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并协助他人做好工作。在医院这个团队里只有我们每个人的价值都得到最大发挥,医院的价值才会有最大地实现。
如果说,病人是医院的衣食父母,那么医院就是我们每位职工的衣食父母。医院荣辱兴亡,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作为医院的主人,首先要像谈恋爱一样,先爱上自己的工作,爱上所从事的岗位、爱上我们协和医院。只有对我院的一草一木动了真感情,对工作有了兴趣,产生了激情才可能把工作做的更好。
承诺无悔篇2
据介绍,以中华骨髓库目前的库容量,前来检索配型的病人中,约有35%的病人能够找到适宜移植造血干细胞的供者。但事实上,能够真正实现造血干细胞捐赠移植的数量,远远低于这个比例。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患者身体条件已不适宜移植、患者选择其它***方式、患者经济能力无法支付移植手术费用、供者身体条件不适宜捐赠、供者反悔等。而供者反悔已经成为配型成功后无法实现捐赠的最主要原因,所占比例高达四至五成。
究其原因,其一在于民众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不够了解,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二是供者本身在报名登记时缺乏深思熟虑,当配型相合需要付诸行动时,无法履行诺言。
“在工作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供者反悔例子。有的是供者本人反悔,有的是供者本人同意,却受到家人甚至所在单位的反对和阻挠。意***通过捐赠造血干细胞谋得经济利益的例子也偶有发生。”洪俊岭说。一个反悔的供者,或许就磨灭了一个患者生的希望。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中华骨髓库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供者质量上,进一步普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打消大众的顾虑,力求质与量并重。他同时也呼吁供者重承诺、守信用,登记时深思熟虑,捐献时义无反顾。
【素材点拨】
献爱心,是种修养;在已经承诺的情况下,献爱心还是种责任。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大爱,是一种大修养,是一种大奉献,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捐献者等于在挽救他人的生命。我们或许不能过分指责供者的反悔,因为捐与不捐,可能的确受到很多难以抗拒因素的影响,有的也与供者的本意相悖。在面对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样的事时,供者个人的确应在登记时深思熟虑,捐献时重承诺、守信用,做到义无反顾;我们社会各方面也应少给捐献者以干扰,多给捐献者更多实际的支持。社会上的各部门应认识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样的事,绝不是某个部门或个人的事,而应是种社会责任。
【适用主题】
承诺无悔篇3
关键词:等同原则;禁止反悔原则;专利侵权
中***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0.2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0-75-03
一、基本案情
原告:澳诺(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诺公司)
被告: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午时公司)、王***社
澳诺公司系名称为“一种防止钙质缺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号为ZL95117811.3)的被许可人。
该涉案专利的权利要求1为:
一种防治钙质缺损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活性钙4-8份,葡萄糖酸锌0.1-0.4份,谷氨酰胺或谷氨酸0.8-1.2份。
在本案专利的公开文本中,***权利要求1记载的内容为可溶性钙剂,可溶性钙剂包括葡萄糖酸钙、氯化钙、***酸钙、碳酸钙或活性钙。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审查员认为,该权利要求使用的上位概念“可溶性钙剂”包括各种可溶性的含钙物质,它概括了一个较宽的保护范围,而申请人仅仅对其中的“葡萄糖酸钙”和“活性钙”提供了配置药物的实施例,对于其他的可溶性钙剂没有提供配方和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难于预见其他的可溶性钙剂按照本发明中权利要求1的比例能够在人体中发挥相同的作用,权利要求在实质上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应该对其进行修改。
申请人根据审查员的要求,对权利要求进行了修改,将“可溶性钙剂”修改为“活性钙”。
澳诺公司在获得涉案专利的许可前,于2003年2月19日提出了一项与涉案专利属于同一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名为“一种防治或***钙质缺损的口服溶液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为03104587.1(以下称为587号专利)。
2006年11月25日,澳诺公司提讼称,午时公司生产、销售新钙特牌“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王***社销售该产品,侵犯了涉案专利的专利权。经过鉴定,午时公司产品含有葡萄糖酸钙,而涉案专利是活性钙。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为,只有为了使专利授权机关认定其专利申请具有新颖性或者创造性而进行的修改或者意见陈述,才产生禁止反悔的效果,并非专利申请过程中关于权利要求的所有修改或者意见陈述都会导致禁止反悔原则的使用。本案专利权人将***权利要求中的“可溶性钙剂”修改为“活性钙”,是为了使其权利要求得到说明书的支持,不产生禁止反悔的效果。被诉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构成等同。遂判决午时公司、王***社承担侵权责任。
午时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一审判决中有关禁止反悔原则的认定予以认可,遂判决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午时公司不服二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二、判旨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
(一)关于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活性钙”是否包含“葡萄糖酸钙”的问题
涉案专利申请公开文本权利要求2以及说明书第2页明确记载:可溶性钙剂是“葡萄糖酸钙、氯化钙、***酸钙、碳酸钙或者活性钙”。
可见,在专利申请公开文本中,葡萄糖酸钙与活性钙是并列的两种可溶性钙剂,葡萄糖酸钙并非活性钙的一种。
此外,涉案专利申请公开文本说明书实施例1记载了以葡萄糖酸钙作为原料的技术方案,实施例2记载了以活性钙作为原料的技术方案,由此,进一步说明了葡萄糖酸钙与活性钙是并列的两种特定钙原料,葡萄糖酸钙并非活性钙的一种。
(二)关于活性钙与葡萄糖酸钙是否等同的问题
专利权人在专利授权程序中对权利要求1所进行的修改,放弃了包含“葡萄糖酸钙”技术特征的技术方案。根据禁止反悔原则,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在专利授权或者无效宣告程序中,通过对权利要求、说明书的修改或者意见陈述而放弃的技术方案,在专利侵权纠纷中不能将其纳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因此,涉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不应该包括“葡萄糖酸钙”技术特征的技术方案。被诉侵权产品的相应技术特征为葡萄糖酸钙,属于专利权人在专利授权程序中放弃的技术方案,不应该认为与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活性钙”技术特征等同。
原审判决对禁止反悔原则理解有错误,将二者认定为等同特征不当。
(三)关于谷氨酰胺或谷氨酸与盐酸赖氨酸是否等同的问题
上述587号专利权人在该专利审批过程中提供的《意见陈述》中称,在葡萄糖酸锌溶液中加入盐酸赖氨酸,与加入谷氨酸或谷氨酸的配方相比,前者使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在理化性质上有意料之外的效果,在葡萄糖酸钙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并提供了相应的实验数据证明其上述主张。
由于上述587号专利的权利要求1与涉案专利权利要求1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将涉案专利权要求1记载的“谷氨酸或谷氨酰胺”变更为“盐酸赖氨酸”,可见上述587号专利与涉案专利存在实质性差异,不应该认定为等同。
三、争论焦点
(一)关于禁止反悔原则的适用标准
申请人在专利申请的审查阶段为了克服说明书不支持权利要求的缺陷而对权利要求1进行了修改,放弃了葡萄糖酸钙的保护方案。
在以往的专利诉讼实践中,上述主动修改中放弃的技术方案一般认为是不应该适用禁止反悔原则的,即权利人可以在后续的侵权诉讼中将以上述方式放弃的技术方案重新纳入到专利保护范围中。
然而,在本案中,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提审本案并原一、二审所作出的侵权判决,重新确立了禁止反悔原则在专利侵权判断中的适用标准。
(二)关于禁止反悔原则对等同原则的限制
禁止反悔原则作为等同原则的一种抗辩手段最终会影响到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在禁止反悔原则与等同原则之间存在两种规则:弹性排除规则和完全排除规则。
我国自1984年专利法生效以来,一直没有法律或者司法解释对禁止反悔原则与等同原则之间的关系作出明确规定。 北京高院《意见》第44条仅仅陈述了禁止反悔原则优先于等同原则适用这个概念,但是对于禁止反悔原则是完全排除还是弹性排除等同原则等细节问题并未作出规定。
四、案例分析
(一)等同原则与禁止反悔原则的基本内涵
所谓等同原则是指,一项技术的个别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特征存在差别,但这种差别是一种简单的替换,而且该替换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则该技术为专利的等同技术,实施等同技术如同实施专利技术,这一原则被称为等同原则①。
所谓禁止反悔原则是指,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在专利授权或者维持程序中,为满足专利法的要求而通过书面声明或者记录在案的陈述,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所作的任何放弃、限制、修改、承诺。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禁止反悔,人民法院不应该将其解释到专利保护范围中②。
专利侵权的判定主要分两个步骤,一是字面侵权,二是等同侵权。在字面侵权不能适用的情况下才适用等同侵权原则。而禁止反悔原则是对等同原则的限制,只在等同侵权中才能适用。
(二)禁止反悔原则的法律适用条件
北京市高级法院《意见》第四十五条规定:适用禁止反悔原则应该符合以下条件:“(1)专利权人对有关技术特征所作的限制承诺或者放弃必须是明示的,而且已经被记录在专利文档中;(2)限制承诺或者放弃保护的技术内容,必须对专利权的授予或者维持专利权有效产生了实质性作用。”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限制承诺或者放弃保护的技术内容必须对专利权的授予或者维持有效产生了实质性作用?此处的实质性作用是否限于专利法规定的“三性”要求?
观点1认为:只有当这种承诺、认可、放弃行为与专利授权或者维持专利权有效有关,构成了专利权有效的基础,对专利权有效起了作用时,在专利侵权诉讼中才不得反悔,并不一定限于专利法规定的“三性”要求③。
观点2认为:在适用禁止反悔原则时,不仅要注意专利权人放弃了什么,更要考虑专利权人为什么而放弃。如果为克服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缺陷而放弃,则不得在侵权判断时通过解释而扩大到这些范围。但是如果放弃的范围不涉及现有技术所披露的内容或者放弃该范围是基于缺乏新颖性或创造性意外的其他理由,则不能以禁止反悔原则来阻止将权利要求解释到合理的等同范围。④
(三)禁止反悔原则的适用结果
禁止反悔原则与等同原则系专利法理论中的两项相互制约的基本原则,但本质上二者的初衷相同,均旨在权利人利益和公众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禁止反悔原则对等同原则进行限制所产生的效果存在弹性排除规则和完全排除规则两种理论学说⑤。
弹性排除规则是指,在确定专利的权利范围时,尽管依照禁止反悔原则对修改限定过的技术特征一般只做字面解释,但禁止反悔原则不能完全阻止权利人对修改限定的技术特征主张某种等同物,因为发明人在修改限定其专利范围时可能由于某些原因放弃了他无意放弃的某种等同物,这种放弃并非他的真实意思⑥。
完全排除规则是指,在确定专利范围时对那些修改过的技术特征只作字面解释,不得对该技术特征提出任何等同主张,没有例外。
理论界大多数学者赞弹性排除规则,认为弹性排除规则将禁止反悔的范围限于其承诺部分,追求一种实质公平和利益平衡。但弹性排除规则增加了确定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时的不确定性。
但是我国在司法实践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适用标准。
(四)关于本案的适用
涉案专利在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阶段的第一次审查意见中审查员认为,申请人对权利要求1-5没有以说明书为依据,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申请人对权利要求书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放弃了葡萄糖酸钙的保护方案。
对于以上专利申请过程中的修改和放弃,一审、二审法院适用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43条和第45条的观点,认为这一修改只是为了使其权利要求得到说明书的支持,并非为了克服新颖性和创造性,故此修改不适用禁止反悔原则。即本案的一审、二审法院采用了上述观点2。
最高人民法院在提审本案过程中恰逢《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最高人民法院根据该解释的第6条,认为无论该修改和放弃的行为是否为了使得专利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都应该适用禁止反悔原则。即最高人民法院扩大的禁止反悔原则的适用范围。因此,对于申请人为了克服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缺陷而进行的修改和放弃也适用禁止反悔原则。即最高人民法院采用了上述观点1。
那么,禁止反悔原则对等同原则的限制是采用完全排除学说还是限制排除学说成了本案的关键。对此最高人民法院采用了“完全排除规则”。即对于修改或者放弃的技术特征不能再主张适用等同原则。因此,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被告的侵权不成立。
五、结语
禁止反悔原则和等同原则作为相互制衡的两项原则是司法实践中的两项重要原则。等同原则旨在更好地保护专利权人,而禁止反悔原则可以防止专利权人不适当地扩大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从而有损公众利益。
目前,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于禁止反悔原则的适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适用标准,对于禁止反悔原则的适用也仅仅停留在对于国外法的借鉴中,因此,对于当前发生的各种案例的分析、总结也显得尤为必要。
随着我国专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知识产权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专利审判人员以及专利人员素质的提高,在不久的将来禁止反悔原则在侵权判定中的适用一定会走出当前这种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且审判依据不一的尴尬局面。
注释:
① 李琛.知识产权法关键词——法律关键词丛书[M].法律出版社,2006:225.
② 顾兴伟.论专利法中的禁止反悔原则[J].新学术,2007,(03):97-98.
③ 程永顺.专利侵权判定中主要原则的运用[M].专利侵权判定实务,2002:55.
④ 陈勇、韩羽枫、乔平.专利纠纷新型典型案例与专题指导[M].法律出版社,2009 :96.
承诺无悔篇4
2、歌词:
我独自在深夜里买醉
这种感觉谁能够体会
爱在崩溃的边缘
正在慢慢枯萎
最后剩下的梦境也支离破碎
突然之间恨透这个世界
现实的你带走我的一切
曾经完美的爱恋
此刻早已残缺
我的心就这样被你撕裂
你的眼角流着我的泪
我却坚守着承诺不肯后退
也许多年的感情对你来说无所谓
我却在我们相爱的地方徘徊
你的眼角流着我的泪
回想曾经的过往是那么的美
就算今天的你走得多么干脆
但我依然爱你永不后悔
突然之间恨透这个世界
现实的你带走我的一切
曾经完美的爱恋
此刻早已残缺
我的心就这样被你撕裂
你的眼角流着我的泪
我却坚守着承诺不肯后退
也许多年的感情对你来说无所谓
我却在我们相爱的地方徘徊
你的眼角流着我的泪
回想曾经的过往是那么的美
就算今天的你走得多么干脆
但我依然爱你永不后悔
承诺无悔篇5
承诺如空气一般,无形,却已在人心。
-——题记
“承诺常常像蝴蝶,美丽的飞盘旋转后不见……”我时常听人低吟这曲调,好像已融入空气中,无形的盘旋。我心中便会产生怀疑,承诺真的可以那么轻易说出而又转瞬即忘吗?不!大仲马给了我一个准确的答案。
20岁时,大仲马来到巴黎闯荡,他找到父亲的旧友并让他帮忙找一份工作。大仲马无奈之下,只能随口承诺:“将来定会送你一座美丽的大城堡。而后,大仲马年收入只有五百法郎,而一座城堡至少需要二十万法郎。他蓦然一惊,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初夸下海口有多糊涂,不觉懊悔。而他没有放弃,为了增加收入,他开始写剧本,在不惑之年,终于建起了一座豪华城堡送给旧友。
或许,这就是大仲马的选择,承诺就代表要有坚定信心。
这则故事一直影响着我。我从小对英语感兴趣,也就自小参加英语比赛,但最终也没名列前茅,渐渐地我周围也就多了失望的叹气,而我的眼神也就随之暗淡。当我狠下决心在参加一个比赛时,我想父母承诺:“无论如何定会拿到第一名。”为了这个承诺,我便尽全力去实现,增加知识面,了解时事热点。尽量达到熟练再也不?熟练的程度。我暗自坚定的说;“无论付出多少代价,我也要得到第一名。最终,当我在电话中,得知我是第一名,承诺如空气一般,无形,却已在人心。
承诺无悔篇6
幸福,人人都渴望,人人都羡慕,而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过,每个人都得到过,而已。
我曾经拥有着幸福中的幸福,每个人都很羡慕我,每个人都对我很好,从来没有人说过我不好之类的话。因为那个时候我有一群善良,可爱,在乎我,关心我的朋友。我们每天都在一起,像食指与中指,它们的底连在一起,而我们的心却在一起,不分开,分不开。六年级的我们天真,无知,说好的要一辈子,永远在一起,怎么也不分开了。可是就当我们每个人深埋在这幸福中时,却不知道离开,分开却慢慢的靠近我们,威逼着我们,向我们呻吟,我们挣扎着。最终,彼此的信任,彼此的依赖,一个个脆弱不堪,然后再到衰微,最终是凋落了,散落了一地。
回忆被撕成碎片,飘落了一地,我坐在地上,一片一片将回忆拼起来,把它都装进我空白的大脑里。春风抚摸着我,太阳照耀着我,泪、一滴一滴落下来,我无声无息的回想着,后悔着。
承诺无悔篇7
去一所好学校,和一些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竞争。这不仅是每位家长对自己孩子所期盼的,也是千万学子的目标。
“爸-----您别再求人家了,我不去那所中学就是了。我……我不要你为了我,这样低三下四地去求他们,我发誓,不管我以后在哪里读书,我都会努力的,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我用哀求的语气对爸爸说到。爸爸没有说话,只是点了支烟,深深吸了口烟,又吐了出来,那浓浓的烟消散在空气中,但一直萦绕在我心里,久久不散。他终于开口: “好吧!我能为你做的,也只有这些,你要好好把握青春,努力学习。去不了那所重点中学没有关系,你自己都说了会努力,我相信你。” “爸,三年后,我会给你一个答复的,我一定考上重高!”
这是我14岁那年对我爸的承诺。如今,我初中即将毕业,回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踏下的足迹,我不后悔!
初一,我开始了一个新的学习旅途,但是由于小学基础不好,自己又不努力,成绩大走下坡路。在成绩退步的同时,连小学时一直称霸的体育也退步了。我连受失败的打击,我的精神快崩溃了,我几乎想放弃了。我置身于茫茫黑夜,仿佛太阳不会再升起,黎明不会再来临。突然间,那个承诺如黑夜中一束烟花,在我脑海浮现,它问我:你真的要放弃了吗?你不会后悔吗?
不!我不能放弃!如果认输,我一定会后悔。但是我不想后悔!后来的日子中,我振奋精神,鼓起勇气,重扬风帆。
课堂上,我全神贯注地听着课,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急时复习当日功课。遇到问题向老师请教,不再因好面子而不懂装懂。黑夜中,寝室里,手电筒的光常亮在我枕边。我明白,为了得到一些什么,是必须付出一些什么的。我只是不想对青春说后悔。
周末,小学的操场上总免不了我在阳光照射下的身影。我大汗淋漓,头发散乱,气喘吁吁……但我还是坚持跑着,我的固执使我的腿不断进行无氧呼吸,体内产生的***酸使我连续几天酸痛。可是下个周末,我又去跑了。偶尔有几个高中生来小学打篮球,看见一个女生如此疯狂的跑着。就在一边讽笑我是个“野蛮女”。但是,我听不见!我只知道,目标在那,我必须坚持着冲下去!
承诺无悔篇8
关键词:库切 《青春》 疑问句 忏悔 认同危机
一、引言
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J・M・库切(1940― )的小说《青春》(2002年出版)带有相当程度的自传性,像书中的主人公约翰一样,库切大学毕业后离开了南非到了英国伦敦,在异国他乡做了一段时间的计算机程序编制员。但和一般自传性作品不同的是,库切不是在追述自己成长的过程,而是把成长中的某些关键时刻的内心活动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这种内心活动的呈现采取了相当多的疑问句的形式,像大海的波浪一样,一个问句紧接着另一个问句,令人目不接,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疑问呢?
二、《青春》:小说形式的自传
谈及自传,历来众说纷纭,但大多数学者还是比较认同法国学者菲力浦・勒热讷在《自传契约》一书中对自传的界定,他认为:当某个人主要强调他的个人生活,尤其是他的个性历史时,我们把这个人用散文体写成的回顾性叙事称作自传。该定义涉及了三个不同方面的因素:(1)语言形式:a.叙事;b.散文体。(2)所探讨的主题:个人生活,个性历史。(3)作者的情形:a.作者、叙述者和人物的同一;b.叙事的回顾视角。[1]任何作品,只要同时满足了以上每个方面所规定的条件,就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传。我们拿库切的《青春》对照菲力浦・勒热讷所设定的条条框框,发现库切的《青春》缺少的最明显的条件是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作者、叙述者和人物的同一,《青春》的作者是库切,其中的主人公是约翰,叙述用的是第三人称。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与库切的《青春》同样缺少第三个方面的因素,但我们知道,高尔基青少年时期充满磨难的经历,通过他的自传三部曲已广为人所知。书中的主人公阿辽沙就是作家本人,描写的事件是作家的亲身经历,其灵魂是作家的心路历程。以至于当高尔基功成名就后,有人问他过去的经历时,高尔基让他直接去读自传三部曲,他的自传小说有历史文献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他的自传小说从真实性上说,就是自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作者本人以实名出现在小说当中,而自传又以所谓的小说模式写成,或是将小说和自我经历融为一体来记录某人主要的生平故事,自传与小说之间的区别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正像著名文学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所认为的:“自传是经过一系列难以觉察的阶段而渐渐与小说合并而形成另一种形式。”[2]这样说来,我们可以把《青春》看做是一部自传性小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用小说形式写成的自传。
众所周知,传记写作常常是一种逆时性操作,也就是说,“传记作家大多数是在认识到某一人物的历史意义或精神价值时,才向前溯源,以期勾勒出一幅前后一贯的人生画卷”。[3]我们知道《青春》中主人公约翰的经历与库切本人十分相像,甚至可以说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库切,客观上有一种诱惑力要库切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更可爱一点,但是库切抵制住了这种诱惑,作品中的约翰当然不是一个反面人物,但他经常使我们感到不快。可以说库切毫不隐藏地暴露了他的缺点,就数量而言,他身上的缺点似乎远多于其优点。他鲁莽、笨拙、自私、冷漠,生活不拘小节,两往中不负责任,令人不解的是,库切对约翰的不光彩的表现并没有采取一种直截了当的批判否定的态度,或者说一种忏悔的态度,而是采用了疑问句的发问方式,把问题一股脑儿地抛向了读者,库切为什么不给我们答案呢?难道在这种逆时性的写作中对过去的错误、愚蠢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吗?
三、自传与忏悔
一般认为西方第一部真正的经典自传是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受其影响,许多西方著名的自传都有明显的忏悔主题,如卢梭的《忏悔录》、托尔斯泰的《忏悔录》、萨特的《词语》等。在西方,忏悔甚至成为自传的代名词,比方说诺斯罗普・弗莱在其名作《批评的剖析》中就将自传等同于忏悔录――自白体裁(confession form),忏悔,英文是confession,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承认、认罪。一般来说,它多指个体自我暴露――或者通过讲话,或者通过书写自己的过错,以求得宽恕、容忍并得到解脱的含义。忏悔是真诚的一种方式,这种真诚表现为对于羞于启齿的事情,有胆量和勇气来加以承担,从而来捍卫真理。忏悔必须具有两方面的要素:“其一是忏悔所面对的真理或信仰本身;其二是忏悔者所曾做过的错事以及对此的认识和承认的勇气。”[4]在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他所面对的是神的伟大和恩泽,这就是他所崇拜和信仰的真理,所以,在整部《忏悔录》里,他都怀着无限的崇敬心情来赞美和歌颂神,他是这样叙述神的:“至高、至美、至能、无所不能、至仁、至义、至隐、无往而不在,至美、至坚、至定,但又无从执持,不变而变化一切,无新无故而更新一切;‘使骄傲者不自知地走向衰亡’;行而不息,晏然常寂,总持万机,而一无所需;负荷一切,充裕一切,维护一切,创造一切,养育一切,改进一切,虽万物皆备,而仍不弃置。”[5]奥古斯丁对神的敬仰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人为什么要忏悔?或者,忏悔是如何可能的?那是因为存在着完美的真理形象,而自己在它面前自惭形秽,但又向往完美的存在,所以他才会忏悔。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样完美的对象,就无从忏悔也无所谓忏悔。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就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他认为正是人面对上帝那一刻的情绪,使自己有了人类所有的自卑感,上帝的完美、超越与自我的渺小、微不足道以及痛苦、罪孽和哀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有了忏悔的基础。所以,他认为,任何一个人认识真理的程度总是与他的感受性和所受的痛苦相对应的。
四、相对主义时代、暧昧模糊的身份与认同危机
从这一意义上说,忏悔总是有信仰基础和道德标准的,而《青春》中的约翰却没有信仰和道德标准。他生活的20世纪,科学技术和都市工业社会的发展,使某种绝对的东西失去了信仰的依据。社会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不同文化的人们信奉的价值是不同的,这表明,那种以为只有自己信奉的价值才是绝对的价值,或是健全的人们必须信奉的价值的看法,是缺乏说服力的。即以道德而论,各种道德约束之所以必须遵守,多半并非出自个人,而是由于社会的缘故,也就是卢梭所命名的“社会契约”。这些约束一旦越出了某个社会,随即失去了效力。这是一个相对主义时代。“那就是当我们着手调查哲学家亦已认为是最基本的那些概念(不管它是理性、真理、实在、正义、善行的概念还是规范的概念)时,我们就会被迫认识到所有的这些概念归根结底必须作为与特定的概念结构、理论框架、范式、生活方式、社会或文化相关的事物来理解。”[6]在道德的相对主义中,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所有的价值都是随意的。救一个人和杀一个人,都没有什么理性的理由可说,有人把这种观点作了如下的归纳:“全看你在什么地点,全看你在什么时间,全看你感觉到什么,全看你感觉如何,全看你得到什么培养,全看是什么东西受到赞赏,今日为是,明日为非,法国之乐,英国之悲……一切就得看情况。”[7]
具体到库切《青春》中的约翰,他出生在南非,但他们家“什么也不是”,[8]他们当然是南非人,但并非所有居住在南非的人都是南非人或正宗的南非人,所以他们家庭不谈这个话题。“至于宗教,当然他们什么也不信。”[8]不管是他父亲家里的人还是他母亲家里的人,他们都是一种只求过日子的寻常人家。他的父亲、祖父、外祖父都是布尔人,南非布尔人是荷兰人的后裔,他们是南非的主要***治力量,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推行“种族隔离”***策。虽然约翰很少义愤填膺地谴责布尔人及其***策,但他不断用英国人来做背景影射南非布尔人的“德行”。“英格兰就是敦克尔刻和不列颠之战。英格兰就是尽自己的职责,默然而镇静自如地接受自己的命运,这就是他们做事的方式……”[8]而布尔人无法跟他们一比高下,约翰不认自己是布尔人,他要逃离南非,成为真正的英国人,可是当他真的到了英国以后,他发现英国人不认他是英国人,即使他像伦敦的职业人士一样穿着黑色的西服在IBM公司上班,读着英国中产阶级的报纸,和同事谈论着天气和房屋价格,甚至假装着融入周末寻欢作乐的人群,他还是很快发现,他在英国不受欢迎,不受正面的欢迎,有时他还敏锐地感觉到英国人看他的目光中透露的信息:“我们不需要一个没有风度的殖民地人,何况还是个布尔人。”[9]在伦敦他异常的孤独,没有朋友,空余时间只能在电影院、***书馆和大英博物馆阅览室里度过。他来到英国寻根,反倒把自己变成了一座孤岛,他成了精神上的雾都孤儿。他就像悬浮在半空中,无所依傍,他坦承道:“他不知道自己相信什么。有时他认为他什么也不相信。”[9]
那么为什么约翰不知道自己信什么?或甚至什么也不信?因为人是生活在文化之网上的动物,任何人都不能逃离这个意义之网而在文化的真空中飘浮,作家也要为自己在文化中寻找到一个作为发言的位置,即确定自己的身份。身份的英文“identity”也可翻译为“认同”,当代著名哲学家查尔斯・泰勒认为:“我是谁?但是这并不必然能通过给予名称和家世而得到回答。对我们来说,回答这个问题就是理解什么对我们具有关键的重要性。知道我是谁,就是知道我站在何处。我的认同是由提供框架或视界的承诺和身份规定的,在这种框架和视界内我能够尝试在不同的情况下决定什么是好的或有价值的,或者什么应当做,或者我应赞同或反对什么。换句话说,这是我能够在其中采取一种立场的视界。”[10]
由此可见,从存在的意义上说,文化认同对于人对自我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认同的失败意味着自我的破碎和精神根基的丧失,我们可以称之为“认同危机”,即处于“认同危机”中的人丧失了他们的承诺或认同,也就是说,他们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出现的问题是,难以确定什么是好的,或什么是坏的,什么值得做和什么不值得做,什么是有意义的和重要的,以及什么是浅薄的和次要的,而《青春》中的约翰就处于这种“认同危机”的情境中。当他使自己的女友萨拉怀孕后去做人工流产时,他思绪万千:“他的思想不断回到她身体里被摧毁掉的东西上――那个小肉囊,那个弹性的胎儿模型……他不想让它活着,现在他又不想让它死去。然而,即使他跑到海滩去,找到了它,把它从海中救出,他将拿它怎么办呢?带回家,把它放在棉花里保持温暖,努力让它长大?仍然是一个孩子的他怎么能够养育孩子呢?”[9]人工流产在某些国家是非法的,在某些国家是合法的,它既让当事人双方感到解脱又感到愧疚,正像文中所写:约翰需要哀悼吗?如果要哀悼,该哀悼多长的时间?哀悼会结束吗?他都无从知晓,因为他找不到一个严格的标准从而校正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所思,从而导致他无所适从。我们再看看书中的另一段文字:“精神生活,他暗自想道,我们为之献身的是否就是这个?我以及在大英博物馆深处的这些孤独的流浪者,有一天我们会得到报答吗?我们的孤独感会消失吗,还是说精神生活本身就是报答?”[9]实际上书中有大量的类似的这样的文字,我们再挑一段:“他生活的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人在哪里才能找到没有狂热***治的地方?似乎只有瑞典才超越了冲突。他应该抛弃一切赶下一班船到斯德哥尔摩去吗?进入瑞典需要会讲瑞典语吗?瑞典需要计算计程序编制员吗?瑞典有计算机吗?群众大众结束了。他回到自己的房间。他应该读《金碗》,或者写诗,可是有什么意义,任何事情的意义何在?”[9]库切用一连串疑问句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约翰的内心世界――茫然、不知所措,这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怕的经验,这种经验来自于20世纪这个相对主义时代,又来自于库切独特的人生经历――流散作家的暧昧模糊的身份,从而导致了双重的“认同危机”,也正是这种“认同危机”的处境使得约翰的忏悔成为一种不可能,找不到忏悔的标准,也使得库切远离通常自传中的忏悔模式,使读者陷入沉思之中,从而使作品具有了独特而丰厚的美学和伦理内涵。
参考文献
[1] 菲力浦・勒热讷.自传契约[M].杨国***,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3.
[2] 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陈慧,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404.
[3] 传记文学研究[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139.
[4] 秦裕.忏悔与虔诚――论道德真诚[M].上海:三联书店,1994:75.
[5] 奥古斯丁.忏悔录[M].周士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5.
[6] 理查德丁・伯恩斯坦.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M].郭小平,康兴平,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10.
[7] L・J・宾克莱.理想的冲突[M].马元德,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10.
[8] 库切.男孩[M].文敏,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17,17,138.
[9] 库切.青青[M].王家湘,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97,11,39,40,61,96.
承诺无悔篇9
与艾舟第一次相见是在咖啡厅里。他喝的不是咖啡,而是啤酒。僻静的角落里,他偎在宽大的沙发上,不停地酌饮,一如品茗。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其实,离婚后的日子,我一直是这样过的,以酒为伴。”他笑笑,平静的表情难掩落寞与无奈。“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是艾舟说的第一句话。之后便是转折:“可我的情路婚程却是不堪回首。”
《一声叹息》中的男主人公梁亚洲在兜兜转转之后回到了起点,回归了幸福。而幸福对于艾舟来说已经遥不可及,只留下了悔恨在酒杯里。
艾舟一提起过去的故事,就会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妻子瑶阳才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是最值得歌颂和赞美的人,而自己只是个小丑罢了。
艾舟和瑶阳的相处要追溯到他们的儿时。他们生长在同一个小山村。同乡、同学又是邻居,注定了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那时的艾舟总是喜欢跟在瑶阳的后面,看着她两条麻花小辫儿随着步子一跳一跳,看着她的裙摆随风微动,看着她红色的皮鞋前前后后。那样的漂亮简直是童话中的公主。艾舟觉得在瑶阳的身后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并不是王子,所以一定无法得到瑶阳。面对瑶阳,艾舟是腼腆的。他害羞到发现瑶阳头发上有落叶,都不好意思去提醒。类似的事情发生过许多次,每一次他都鼓足力量,却在瑶阳转过头的那一瞬间泄了勇气。在艾舟的感情生活里,这一段的感情是纯白如纸的干净。那一段年华是他最向往回归的岁月。
艾舟是个向往美好的人,让他永远不去触碰心目中的美好,他自然无法释怀。第一次鼓起勇气和瑶阳说话,是因为一道很难的作业题。所有的同学都不会,只有瑶阳会做。艾舟以请教作业为理由,理直气壮地和瑶阳有了第一次的交谈。也正是这次关于课业的交流让艾舟看到了瑶阳的聪明。他是喜欢聪明的女孩儿的,瑶阳就是他心目中最聪明的女孩儿。直到很久以后,在工作上、在婚后的生活中处处可以体现出瑶阳的聪明。她用聪明维系着自己的幸福,呵护着自己的爱人。
瑶阳的聪明使艾舟难以启齿的爱得以轻轻松松地表达出来。那是高中暑假的一天,他高兴地看着坐在对面打毛衣的瑶阳。这是唯一一次他们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相处,静到可以感触空气在流动,静到艾舟真切地听见了自己怦怦的心跳声。他把手压在胸口,藏住自己羞红的脸。瑶阳偷偷看着他,然后微笑。艾舟始终不去找寻瑶阳的目光,所以也不会看见当时瑶阳的笑颜。
“你帮我做一道填空题好吗?”半晌之后,瑶阳递过一张纸条。
艾舟一惊,局促地接了纸条,上面分明写着:我、你,而中间留了一个大大的括号。
这便是艾舟毫无声息的示爱,总觉得是在瑶阳的威逼下完成的,但是他很是喜欢。那几分钟,艾舟认认真真地在括号里填上一个极其规范的“爱”,然后递给瑶阳,看着瑶阳笑得灿烂。
那个年代的爱情真的像《一声叹息》中梁亚洲回忆恋爱时候的场景一样。村子里唯一可以欣赏的影像就是村口的露天电影。在有着微风吹来的仲夏傍晚,艾舟时时刻刻期待着会有电影放映。他不在乎放映的电影内容是什么,他只在乎那样的晚上,他便可以与瑶阳相见。
仲夏的夜晚,最新的电影。艾舟无心观看,拉了身边的瑶阳跑进玉米地里。这是艾舟第一次如此大胆地把瑶阳带走,仿佛在宣告他想永远带着她走。
“我想看你!”艾舟坚定的声音掩饰不住他心里的颤抖。于是当瑶阳身上那件花布衬衫徐徐下滑的时候,艾舟却猛地转过头去。那天是满月,月光很温柔很圣洁,把大地照得通透,艾舟却什么都没有看到。他为自己的唐突懊悔,他生怕瑶阳生气,恍惚中他说:“你是我的了。你等我。我一定考上大学,好好工作,然后娶你!”接着便像兔子一样径直跑掉。
提到瑶阳,艾舟的脸上总是交杂着流连忘返与怅然若失的复杂神情,他可以在几分钟内罗列出瑶阳几百条不相同的优点。
艾舟大学毕业后按照承诺与瑶阳完婚。婚后的感情自不必说。瑶阳更是一个出了名的贤惠妻子,对公婆的孝敬连艾舟这个做儿子的都感到佩服。几年下来,不但艾舟的父母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就连兄弟姊妹也没少受到瑶阳的关心。在对艾舟家的任何事情上,瑶阳都是不惜体力、财力的。这一点一度让艾舟感动。
其实,他们最初的生活是让人羡慕的。那段时间,瑶阳在单位是一个科的科长,艾舟的生意也蒸蒸日上。原以为日子可以一直这样好下去,直到终老。原以为虽然自己身在江湖,但是社会上一些龌龊的恶习是远远沾染不到自己身上的。没承想,却被命运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艾舟的大脑已经在悄然无声中被身边的“蛀虫”们侵蚀了,可自己却全然不知。
那个年代,城市中已经有了夜生活的娱乐场,也自然有了男女之间裸的交易。由于工作的关系,艾舟身不由己涉足其中,最初他是厌恶的,后来看多了也就麻木了。可是,他从来不会去碰触这样的事情。他知道自己是爱着瑶阳的,欺骗瑶阳的事情决不能干。
悲剧的导火线是那年夏天,侄女为了上学住在艾舟家里。
那一住就是一年半。她每天和瑶阳一起睡,艾舟则成了孤家寡人。这对于一个正常的男人来说绝对是超越人性的考验。
一年多精神和肉体上备感煎熬的艾舟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了夏诺。艾舟对夏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女人一定会和自己上床。
艾舟的想法只是玩玩,谁料想这一玩却欲罢不能。
多年后,艾舟总是回想他在梦中无数次看到的瑶阳曾经定格在某年某月某日的那一抹无限美丽的微笑。这让艾舟感到惴惴不安的如天使般的微笑,注视着的,是裸的艾舟和夏诺……
就连艾舟自己也不清楚,当时怎么会如此疯狂,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和夏诺打得火热。其实,夏诺是有夫之妇,她的老公还总是拿来夏诺和别的男人鬼混的证据给艾舟看。神魂颠倒的他对此不仅不予理会,甚至胆敢把“战场”搬到了家里。那是瑶阳上班的一天。艾舟算定瑶阳要6点钟回家,于是提前把夏诺叫到自己家来。其实,在与夏诺交欢的整个过程中,艾舟始终怀着深深的负罪感并且忐忑不安。他像是***开来的两个人,一面为自己的“犯罪”懊恼,另一面却又欲壑难填。这样的感觉像是被生生据成两半一样痛苦,却欲罢不能。
5点钟的时候,艾舟听到了一串熟悉的脚步声,他很清楚地辨别出那是瑶阳。夏诺已经穿好了衣服,艾舟只穿了内裤。艾舟穿上衣服还是来得及的,但是他也明白,这样掩饰不了自己的慌乱。做了再去欺瞒或者做无谓的辩解,这不是他的风格。
瑶阳看到他和夏诺时瞬间的惊愕几乎像一把钢刀刺穿了他的心脏。他和夏诺都没有说话,只等着瑶阳的发落。当时的空气已经结块儿。
谁知,瑶阳竟然笑了,一如往常般美丽。艾舟看到夏诺也在笑,却远没有瑶阳淡定。
“我去同事家一趟,一会儿回来。”艾舟能在短时间内想到的恐怖行为没有发生,瑶阳竟什么也没做,只是默默地出了门。
瑶阳走后,夏诺也灰溜溜地离开了。艾舟独自一人望着天花板发呆,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意识到自己将在这一夜一无所有了,这种恐惧比从头盖骨里抽出灵魂还要可怕。大约半个小时之后,瑶阳回来了。艾舟等待着瑶阳大发雷霆。瑶阳什么也不说,也没有质问,只是静静地收拾自己的东西去了朋友家。
三天之后,艾舟实在压抑不住自己烦躁的心情,找到瑶阳。
“还是分开一段时间吧。我始终拿你当儿子一样照顾,你应该长大了。”她平和地说着每一个字,没有暴怒,没有质问,没有埋怨,有的只是轻轻地抽泣。
“对不起,我其实不想离开。”瑶阳委屈的哭泣是在艾舟说完对不起之后。艾舟看着她,泪如雨下。
艾舟离开了家,租了房子。不过,刚自己生活几天他就受不了了。艾舟承受不了无尽的寂寞,百无聊赖下他再次找到了夏诺。这时候的交往,让他清楚地看到,无论怎样的刺激,再也填补不了他内心的孤寂。他只能选择回家。他做好了瑶阳将自己拒之门外的准备。他万没想到瑶阳让自己留了下来,并且避而不谈那件事。她还是会在每天下班之前给艾舟打电话,问他想吃什么。
虽然回到了家里,艾舟和瑶阳的关系却十分尴尬,他忘不了自己的错误,释怀不了瑶阳当时的微笑,所以没办法再主动向她示好。他们成了名义上的夫妻。
瑶阳对自己越好,艾舟就越是感到压抑,无论是对瑶阳的愧疚还是对生活的失望,他觉得有很多东西压在心底无法释放。平时的他衣冠楚楚,酒醉之后便不自觉地想起夏诺,只有那内涵简单的刺激才能让他暂时摆脱所有烦恼。于是他鬼使神差地又和夏诺混在了一起。
对艾舟和夏诺的旧情复发,瑶阳是知道的,她不说话,她想等艾舟自己读懂生活。但艾舟实实在在让她失望了。
在艾舟心里,他与瑶阳的感情完美得就像水晶。是他自己毁了最珍惜的东西。他知道自己不该那样堕落,然而现在一切都晚了。
他选择用一百倍的堕落来摧毁堕落。变本加厉的他竟然公然地与夏诺来往,甚至选择消失几周与夏诺去旅游,让不知情的家人疯狂地找寻他的踪迹。
事实上,艾舟也说不清楚对这个女人的感情,应该有爱,但不是纯粹的爱,他的内心甚至很鄙视这样的女人,但是又忍不住不去找她,忍不住屈从一种男人对女人的欲望。
艾舟清楚瑶阳是在竭尽全力地挽救他们两个人的感情,无论忍让、宽容、咽下委屈,都是这个可怜女人为保全婚姻和纯真爱情所做出的牺牲。然而,再多的牺牲也拉不回想要“跳崖”的人。当瑶阳再也无法给予之后,他们选择了离婚。
离婚以后,艾舟一直等着夏诺离婚,却始终没有得到答复。
离婚前,艾舟曾经告诉夏诺,自己将房产留给瑶阳,瑶阳会给他一笔钱。不过,在离婚的时候,因为自己实在承受不了内心的谴责,艾舟选择了净身出户,他甚至没有带走一件衣服。
艾舟总觉得,自己已经背叛了瑶阳,让她失去了最爱惜的东西,怎么还能去抢夺其他?故而离婚之后,即使夏诺几次三番地要求他去向瑶阳讨回房款,他也没有去。再次残酷地对待瑶阳是艾舟永远也不能做到的事情。
得知艾舟无法拿回钱财,夏诺借口老公管得严,不能出门,不再来找他。艾舟等得心灰意冷,最后断绝了联系。
一切结束之后,艾舟终于开始想念自己的瑶阳了。
可为时已晚。
离婚后,艾舟一直不在家乡,后来他才知道,每年瑶阳都会特意回老家看望他的父母,还会留钱给他们。这让艾舟感到椎心之痛。从头到尾,瑶阳一直是爱着艾舟的,这些年来,始终没有变过。婚姻的破裂使她无法再去关爱艾舟,于是她把这份爱寄予艾舟的家人身上,也许是对爱情的一种慰藉。
唯有失去,才显得珍贵。瑶阳对艾舟无奢求地付出让这个男人内心的悔恨无以复加。有人劝艾舟还是复婚的好,艾舟却再也无法面对自己过去的错误。自己的肮脏面对干净宛如天使的瑶阳,如是的罪孽一生都难以弥补……
自己的生活已经变得一团糟,艾舟只希望瑶阳过得好,成全她的尊严。不想再拖累她了。他只想她早一天忘记自己给她带去的伤害,平静地过自己正常的生活。
交谈的最后,艾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开始找寻啤酒,也许,只有酒精可以让这个追悔莫及的男人再次见到自己心爱的妻子,而现实中,他们的爱,再也回不去了!
承诺无悔篇10
有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不知道你们理不理解。
虽然不多的几个字,但却道尽了人世间最大的无奈和忧伤。
以前总是听到大人说,亲人逝去有多么痛苦,没有履行承诺,有多么后悔。我那时一点也不明白大人们说的那些。后来亲身体会到和蔼可亲的外婆病逝后的那种悲痛,想到对外婆的承诺,后悔再也来不及了。现在看到别人牵着自己的外婆的手散步,我就会发出一声感叹:“他们可真幸福。”
可是,大部分人却对这种巨大的幸福浑然不知,往往要到失去以后才倍觉可贵,拥有时却看不到它的存在。
这个世界有太多来不及的爱,太多来不及尽的孝心,而当这一切来得及的时候,你做了吗?
爸爸妈妈累了,渴了,你给他们倒过一杯水吗?
他们生病的时候,你可送上温暖的关切?
他们过生日的时候,你可有一句亲切的问候,和一份也许不值太多钱,但饱含心意的礼物?
……
行孝要及时,如果你还没这样做,也许要做的时候,真的来不及了。父母不要千金万银,只要你对他们的孝心,这对他们来说,比什么都值钱。一声“谢谢”,一声“我爱你”,就足以让他们热泪盈眶,作为爸爸妈妈的孩子,你说过吗?
为什么总要到来不及的时候才幡然醒悟?
为什么总要到失去了以后才伤心哭泣?
为什么总是有这么多的后悔?
世界上最珍贵的是在“此时此刻”的幸福。在来得及的时候,对父母,亲人,倒一杯水,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