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的爱情诗10篇

普希金的爱情诗篇1

关键词:普希金;爱情诗;女性形象

普希金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他作为跨越时空的载体,具有再阐释的可能性,一代一代的读者结合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理解来阐释普希金。正如荣格所说:“每个男人心中都携带着永恒的女性心象,这不是某个特定的女人形象,而是一个确切的女性心象。”[1]普希金才华盖世,一直有很多女性崇拜、羡慕他,他本人也很浪漫,对爱情充满幻想,可以说爱情是他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一生经历了一百多次恋爱,浪漫的一生因为女性而结束,这些经历使其成为一位具有强大的女性情结的伟大艺术家,这种女性情结表现在创作中构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女性形象,某种程度上这些女性形象的光彩超过了男性。普希金一生创作了八百多首抒情诗,爱情诗占有很大的分量,他的爱情诗与他的私生活密不可分,有时候作者会直接说出这首诗是致某位女性的,但不能将他的爱情诗与他的私生活等同起来,要深入挖掘其内涵。普希金对女人的态度是比较理想化的,从1822年普希金给弟弟列夫的信可以看出他的女性观念:“我必须告诉你的那些关于女人的事情有可能是毫无用处的。我只是想对你说,对于一个女子你给她的爱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得到她。”由此可见,普希金的男权意识是比较重的,但他的爱情诗中却描绘着一系列光彩的女性形象,成为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 女友型

普希金是一位浪漫诗人,他的一生与女性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他的诗歌创作是女人成就的,这些女性中有一些人与诗人保持着纯洁的友谊关系,这给诗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是诗人感情受伤、疲惫时的心灵港湾。亚历山大德拉・奥西波娃・斯米尔诺娃-罗谢特是俄罗斯最优秀的女性之一,她有着超乎寻常的记忆力,非常喜爱文学、哲学,她与很多伟大的作家如普希金、果戈里等都是朋友。普希金创作出新作后,常会向她朗诵,并请她给出意见,同时普希金也很喜欢罗谢特写的小说,还送她一本纪念册《题亚・奥・斯米尔诺娃纪念册》。

普希金的亲密女伴是普・亚・奥西波娃,是三山村的女主人。普希金从皇村中学毕业后来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在此与奥西波娃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817年普希金写了名篇《再见吧,忠实的槲树林!》,普希金的一生与奥西波娃一家保持着密切关系,普希金幽禁期间,奥西波娃给了他很大的安慰,使他的流放生活有了光彩,所以他常怀念在三山村的时光。普希金被沙皇幽禁后想逃往国外,在出逃前写了《给普・亚・奥西波娃》,诗中称赞奥西波娃是“乡间的女神”。1825年奥西波娃送给普希金一束花,诗人写了一首诗《田野上残留的一枝花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普希金不仅对奥西波娃有着深厚的友谊,而且对其家人也写过很多诗。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著名的哲理诗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是普希金写给奥西波娃的次女姬姬的;《给安娜》是写给奥西波娃的女儿安娜・沃尔夫的;《倾诉――致亚・伊・奥西波娃》是写给奥西波娃的后夫之女阿琳娜的;《给E.H.沃尔夫》是写给奥西波娃的女儿金娜・沃尔夫的。

普希金的奶娘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是诗人普希金十分敬仰的一位女性。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是一位传统的俄罗斯妇女,普希金的父母很少关心孩子的成长,生活主要由奶娘照顾,奶娘给予普希金的是真切的母爱,普希金始终对她怀有深深的依恋。普希金流放后又被沙皇软件,这段时间普希金与家人的关系恶化,只有奶娘一直陪伴着他,奶娘给他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地。幽禁生活解除后,普希金写了《给奶娘》这首诗,由衷的表达了自己的赞扬与思念之情,他将奶娘称为“不幸的青春时代的好友”、“我严峻的岁月中的女伴”。奶娘对普希金来说不仅是生活上的关怀,还在他年幼时讲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使普希金接触到俄罗斯民间文化。普希金对奶娘深切眷恋,不自觉的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冬天的晚上》、《叶甫盖尼・奥涅金》等作品中,奶娘成为创作原型。

二、女神型

普希金的爱情诗创作与女神型的女性有着密切关系,她们身上散发着多样的美,或妩媚或天真,或美貌或多才,成为诗人创作的源泉。农奴女演员娜塔莉亚是普希金诗歌创作中出现的第一位女性,她对普希金有着重要意义,唤起了诗人第一次对爱的迷恋,写下了著名的诗《致娜塔莉亚》。

耶夫多基娅・伊凡诺芙娜・格力岑娜是非常美丽的少女,她非常喜欢文艺,为此举办了沙龙,聚集着优秀的艺术家、进步人士。格力岑娜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与自由思想,这深深吸引了普希金,普希金十分迷恋她,写下了《没有经验的外国迷》,表达了自己的迷恋之情。

吉娜伊达・亚历山德罗芙娜・沃尔康斯卡娅是普希金的灵感女神,她是俄罗斯著名沙龙的女主人,她的周围汇集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且她本人也在诗歌、歌唱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普希金认识她的第一天,她就唱了普希金的《白昼的巨星已经黯淡》,为此普希金很受感动,写下了《给吉・亚・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

阿格拉菲娜・费奥多洛夫娜・扎克列夫斯卡娅是非常聪慧的一位女性,她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得到了很多诗人的青睐,普希金也不例外,为她创作了很多诗歌,如《挚友》、《肖像》等。

三、 情人型

普希金一生有着丰富的恋爱经历,他的激情很容易被点燃,他很容易爱上一个人,但爱情的火焰比较短暂,很快就移情别恋。巴库宁娜是可能是普希金最早追求的一位少女,认识巴库宁娜使他尝到了初恋的滋味。巴库宁娜是普希金的同学巴库宁的姐姐,因为她经常到学校看望弟弟,普希金得以见到了她。巴库宁娜喜欢艺术,富有才华与容貌,这一切深深吸引了普希金,点燃了他的爱情之花。普希金对巴库宁娜创作的诗带有羞涩的成分,对她的思念使普希金寝食难安,并称她为“我的心上人”。巴库宁娜的倩影一直深刻的留在普希金的记忆中,他先后为她写了20多首爱情诗,《是的,我曾经享受过,也曾感到幸福…》是偷偷写在日记中的,表达了自己对巴库宁娜的爱恋。还有比较著名的《歌手》、《愿望》、《致巴库宁娜》、《哀歌》等,这些诗主要诉说朦胧的爱情。在巴库宁娜离去后,写下了《秋天的早晨》,巴库宁娜和别人结婚时,普希金还参加了她的婚礼。

叶卡捷琳娜・科萨维里耶夫娜・沃隆佐娃是普希金时代最迷人的女性之一,很善于交际,一直深受异性的青睐。普希金与沃隆佐娃相识时,沃隆佐娃是一位总督夫人,普希金则是一位被流放的不听话的诗人。1820年普希金被流放到南方基什尼奥夫市,那里十分贫穷落后,在几位朋友的努力下,普希金得以到文化较高的地区敖德萨。当时敖德萨的总督是沃隆佐夫公爵,他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很愿意收养普希金,初次见面时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为此普希金经常出入公爵夫人的沙龙,出入沃隆佐夫公爵府邸。但沃隆佐夫是***人也是官僚,他喜欢别人对他奉承,他希望普希金听他的差遣,而普希金喜欢我行我素,不愿意服从总督。同时普希金被公爵夫人所倾倒,与沃隆佐娃相处的十分融洽,常常一起散步、幽会,这引起了沃隆佐夫的不满,越来越不能容忍这位诗人,后向上级报告说普希金是个危险人物,普希金被幽禁起来,临行时沃隆佐娃送给他一枚宝石戒指,普希金视为珍宝,时刻带在身上,并创作了《护身符》、《保护我吧,我的护身符》等诗歌。普希金与沃隆佐娃的爱情经历使他创作了很多动人的诗篇,他们彼此钟情,留下了《致大海》、《焚烧的情书》、《致海船》等诗作。

安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奥列尼娜是美术学院院长、考古学家奥列宁的千金。奥列宁在皇村毕业后与奥列宁一家很熟悉,奥列宁的沙龙是名流聚会之所,普希金很愿意参加。普希金初见奥列尼娜时,她只有16岁,普希金幽禁后再见她已19岁。奥列尼娜从小受文学艺术的熏陶,有着很高的文化素质,又很活泼,惹人喜爱。普希金说她是最富有趣味的人,深深的爱着她,称她为“我的天使”。普希金很想和奥列尼娜结为夫妻,但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后来普希金离开了彼得堡,使他与奥列尼娜一家的关系疏远了。在与奥列尼娜的交往中,普希金写下了《我曾经受过你,爱情,也许…》、《美人儿啊,不要在我面前唱起…》。

总之,普希金一生与很多女性有着密切关系,这些女性对普希金影响很大,他的爱情诗创作因为女性而起,他的一生也因为女性而结束,诗歌与爱情成为他生活的追求。玛丽亚・拉耶夫斯卡娅说“作为诗人,他认为自己应当爱上所遇见的每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2]诗人把爱情看作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看得高于一切,并反映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为此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塑造了很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也成就了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注释:

[1]霍尔,诺德贝.荣格心理学入门[M].冯川译.北京:三联书社,1987,54.

[2]匿名.普希金友人录[M].莫斯科:“真理”出版社,1984,126.

参考文献:

[1]陈训明.普希金抒情诗中的女性[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2]刘香英.普希金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

普希金的爱情诗篇2

普希金与其妻子娜达丽娅,可以说是天生的一对。1830年,普希金诗人的声誉如日中天,而此时年仅18岁的娜达丽娅正如初放的玫瑰,鲜艳欲滴,普希金深深地被她迷住了。在经历一次失败后,普希金终于向娜达丽娅求婚成功。

可是,由于缺乏共同语言,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孕育了一颗不幸的种子。虽然这位美若天仙的妻子满足了普希金的占有欲和虚荣心,但要博得美人欢心却并非易事,这需要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为了维持婚后的体面生活,普希金不得不靠借贷度日。在结婚的前4年里,他们就欠债6万卢布,临死前,普希金的债务已达12万卢布。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应酬使他丧失了宝贵的创作时间,他的精神陷入了极大的困境。而他年轻的妻子对此却毫不关心,只管享受她的奢靡生活。甚至连孩子们的抚养和教育,也多半是由她的二姐来承担的。

1836年11月4日上午,普希金收到了“绿帽子协会”寄给他的成员证书,上面这样写道:“绿帽子最高勋章获得者、骑士团长及骑士们会聚勋章局,在尊敬的纳雷什金***主持下,大家一致同意任命普希金为***的助手和奖章史研究家。”整个彼得堡随之流言四起,普希金成了上流社会的谈资和笑料。

事实上,在当时的彼得堡,几乎没有哪个年轻人不暗恋娜达丽娅。她那灿若星辰的美让很多人都为之陶醉,不仅是那些仅与她见过一面的人,还有那些根本就没见过她的人。

普希金在与娜达丽娅的6年婚姻中,初始如获至宝,倍加呵护和炫耀,他凭借自己天才诗人的名声,将娜达丽娅引见给沙皇和皇后,带进彼得堡的上流社会,引起了人们的一片惊叹。渐渐地,娜达丽娅的魅力光环开始超过丈夫的声誉。在各种舞会上,人们谈论的不再是普希金和他的诗,而是他的妻子和她的美丽。被众星捧月的娜达丽娅开始接受其他男人献来的殷勤,甚至在丈夫面前与他们打情骂俏。特别是在荷兰公使的干儿子,法国人丹特士出现后,她的行为愈加放肆。

丹特士,高高的个子,一副漂亮的面孔,他自信、活泼、幽默、机智,是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子,与娜达丽娅同样年纪。在彼得堡的社交圈里,他备受女人们的爱慕。丹特士利用沙皇的信任和大家对他的宠爱,大胆地追求女性,尤其是对娜达丽娅穷追不舍。而娜达丽娅也被他的青春魅力所吸引,对他的追求不但不拒绝,反而乐享其中。这正是1836年普希金收到匿名信时娜达丽娅的生活状态。

自收到匿名信后,普希金便坐卧不安。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妻子的荣誉,他毅然决定向丹特士发起挑战――决斗。

收到普希金的挑战书后,丹特士的义父,荷兰公使老格尔恩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无论决斗结果如何,都不会是令人愉快的。于是,他四方奔走,多方斡旋,最终促成了丹特士与娜达丽娅的大姐叶卡捷林娜的婚姻。至少从表面来看,丹特士追求的不是娜达丽娅,而是她的姐姐叶卡捷林娜,从而给普希金收回挑战书搭了个台阶。

但是,叶卡捷林娜不但不漂亮,而且还比丹特士大6岁,为此丹特士心里极不平衡。于是,婚后的丹特士仍然大胆地追求娜达丽娅,甚至用自杀来威胁娜达丽娅接受他的爱。在丹特士的强烈攻势下,娜达丽娅也越陷越深。

面对放荡的妻子和无赖的连襟,普希金纵有倾世才华,也无济于事。于是,他再次向丹特士发起决斗挑战,并提出了极其残酷的条件:双方射击的距离只有10步,并且在第一次双方都没有射中对方之后,决斗再重新开始,直到有一方倒下为止。

普希金的爱情诗篇3

联欢会后的交谊舞会上,他邀请她跳了一支华尔兹,边跳边聊,话题总是围绕着普希金。她说:“你的朗诵那么动人,你一定很喜欢普希金的诗。”他笑答:“普希金全部生命的历程,始终站在当时前进社会和道德理想的水准上,他的诗歌充满着内涵的,正像水晶里充满着太阳光。所以,我是他的崇拜者。”根据她的要求,第二天他就将精装版的《普希金文集》送给她阅读。此后,通过交流读诗的心得体会,他们成了一对恋人。

他们的每次约会都将谈诗、朗诵视为享受。中山公园音乐茶座,他们一边欣赏轻音乐一边轻声朗诵普希金《皇村中的回忆》;北海公园,他们划着小船荡漾在湖面上,不由自主地朗诵起普希金的《致大海》。

1960年他们订婚了,并在北京丽影照相馆拍了订婚照。1961年他们在北京结婚。

1965年,他们调回南京工作,在随后漫长的生活中,遇到工作压力、生活烦恼、病痛困扰时,他们总会用普希金《假若生活欺骗了你》的诗句相互抚慰。即使他们之间发生矛盾,也从不针锋相对,化解矛盾后感情反而更深。

一天,一位老同事的小孙子想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她便把珍藏的《普希金文集》借给其阅读。他得知后火冒三丈,大声吼道:“你不通过我就把书借给小孩子看,万一丢了、破了,或者弄脏了怎么办?”“怎么办?重买一本呗。”“这书是我们爱情和婚姻的见证,能用钱买得来吗?”一气之下,他把手上的茶杯重重地砸在地上。见此情景,她选择回避,出门散步去了。

普希金的爱情诗篇4

普希金幼儿时期长得身体肥胖,行动笨拙。这种情况引起了诗人母亲的担忧。她常带他出去散步,做游戏,让他多跑多跳。七岁时,普希金变成了一个机灵、好动的孩子。

十二岁时,未来的诗人被送进皇村贵胄学校读书。当时,俄国正在进行抗击拿破仑入侵的一八一二年卫国战争。为了有朝一日能投笔从戎。为国杀敌,少年的普希金不仅认真学习文化科学,还特别重视体育锻炼。他在考场上风流倜傥,学习出众,在操场上生龙活虎,身手不凡。他的密友称当时的普希金是“跑步、跳椅子、打球和其他活动的健将”。

皇村学校的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普希金每天早起早睡,定时进餐、锻炼身体,讲究卫生。这些好习惯伴随着普希金度过了他的一生。

成为诗人之后,普希金常常在写作的间歇到郊外去散步。散步时,他总是随身带一根锻炼臂力用的铁手杖。手杖有九磅重。诗人一面漫步,一面把手杖高高地抛向空中,然后再把它接住。普希金还喜欢长途旅行。每次旅行前,他都象孩子一样高兴。他说;“旅行对我的身心都是必需的。”

普希金一生都喜欢骑马。他尤其喜欢骑着烈马在原野上飞奔。有一次,他因骑马摔伤了手。他向好友,诗人维亚泽姆斯基反复解释,他不是从马上跌下来的,而是和马一起在冰面上滑倒的。普希金特别强调; “对我的骑手的名誉来说,这两种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

普希金喜爱的另一项体育运动是游泳:在他的庄园米海洛夫新科耶村附近,有一条叫做索罗溪的河。夏天,村人们常常可以看见诗人在这条河中劈波畅游。

文质彬彬的普希金还是一名高明的剑客和神。他在击剑时反应格外灵敏,动作迅疾有力。一位名叫鲁基宁的青年***官曾不止一次地同诗人比过剑。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同普希金用轻剑斗打过,被他当胸重重地劈了一下。”“他的剑术比我高明。”

为了练习射击,诗人特地在米海洛夫斯科耶修建了一个地下靶场。他的***法达到了百发百中的程度。有一次,普希金写的一首戏谑诗激怒了他的好友玖赫尔别格尔。二人举行了决斗。玖赫尔别格尔首先开***,没有打中普希金。轮到普希金开***了。他本无意伤害朋友,所以只是朝着对手的制帽“砰”地开了一***。烟雾散去后,人们看见玖赫尔别格尔安然无恙,只是他的制帽被***弹穿了一个洞。大家纷纷夸奖普希金的***法和侠义精神。两位朋友又和好如初了。

由于常年从事体育锻炼,普希金成年后一直筋骨强健,体型匀称。他中等身材,宽肩膀,细腰,躯干挺直。他常常为自己健美的体态感到自豪。有一次,普希金写信给弟弟说:“我和叶甫普拉克茜娅比腰围,结果发现我们的腰竟然一样粗。二者必居其一;或者是我有一副十五岁少女的腰肢,或者是她有一副二十五岁男子的腰身。”

普希金不仅自己常年坚持体育锻炼,而且还劝告亲友参加体育运动。一次,他的一位老朋友在信中向他诉说体弱之苦。诗人在回信中写道;“你多做一些体育活动吧……”在普希金给亲友的信中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的劝告

俄罗斯的冬天,滴水成冰,正是普希金进行冷水浴的好列候。普希金每天一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冷水浴。他走进没有生火的浴室,用拳头打碎“浴缸”――一只盛水的大木桶――里的冰块,坐进去连头带身在冰水中浸一会几。然后爬出“浴缸”,飞身上马。在草地上疾驰。

普希金的爱情诗篇5

普希金自言,要“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别林斯基也曾说过:“普希金天性是可爱可亲的人,他是诚心诚意愿意向每一个他觉得是‘人’的人伸手的……他内心有许多赤子似的和善、温良和柔顺的成分。”因而“在普希金的人和感情中永远有一些特别高贵的、温和的、柔情的、馥郁的、优雅的东西。”

普希金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正是他被流放南俄敖德萨同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特幽禁期间(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这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那时候,俄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临近庄园居住的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这首诗就是他为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姬姬所写,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这首诗是诗人个人体验的形象传达,也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更是生活的真谛。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一个假设句破题,当时26岁的普希金,面对的是一个刚刚15岁的纯真可爱的女孩子,他生怕残酷的现实会碰伤这株娇嫩的幼苗,于是以一位饱经风霜而又无比温厚的长者形象,从未来着笔,使用一种带有预言的口吻叮咛、勉励涉世未深的少女。实际上,这一假说,正是变幻莫测人生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即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悲伤、烦恼,但是你要克制忍耐,因为还有一个“快乐的日子”就要来临。这欢乐是针对悲伤而言的,它是属于未来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诗句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的、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和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紧跟其后,诗人进一步指出,这未来,并非现实生活中遥远的明天,而是心灵生活中的未来,从而引出下面的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一切都将会过去,/而过去了的,将会成为亲切的怀念”。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指出,痛苦一旦过去,人就会更加成熟,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这过去了的,即便是痛苦,也会成为人生的一段标志。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即使在逆境之中,也不要陷入绝望而不能自拔,这不正是诗人在寂寥生涯中悟出的深刻哲理吗?诗中充满着真诚、善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语调朴素、流畅,言简意深,耐人回味!

普希金的爱情诗篇6

关键词: 普希金 童话诗 童话特色

一、引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1](P321)。他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的38年,然而他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领域却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他的作品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有‘俄罗斯文学之父’之称”[1](P321)。

在普希金的文学创作中,诗歌数量最大,影响也最大。其诗歌作品中,固然以抒情诗居多,然而他将民间传说、童话、童谣和抒情诗有机结合起来而创作的童话诗,同样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除1820年完成的轰动俄罗斯诗坛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外,此后的10年间,普希金又给人类留下了5部完整而珍贵的童话诗,即《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1830年)、《勇士和天鹅公主的故事》(1831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年)、《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1833年)、《金鸡的故事》(1834年)(本文所引用的诗题和诗句均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第四版《普希金童话》为蓝本,改写者,雨心)。

下面本文对普希金童话诗鲜明的童话色彩予以浅析。

二、鲜明的童话特色

童话诗,就其内容而言,首先应该是童话。因而它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童话的特点,即通过既完整而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生动鲜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透露出生活的哲理,以达到对儿童施行教育的目的。在表现手法上,则富于幻想、夸张色彩,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描写,生动浅显,通俗易懂,趣味性强[2](P242)。

从童话角度讲,普希金的童话诗具有以下三方面鲜明的特色。

1.爱憎情感饱满而强烈

童话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而儿童对人和事的认识、理解往往只凭自己最直观的感觉,是表面的、肤浅的、感性的,不可能是理性的。他们阅读童话后的第一反应首先是某某是“好人”,某某是“坏蛋”。这是由他们那个年龄的喜好、知识、阅历等因素决定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充满盎然的儿童情趣,传达儿童或美好的情感,或有趣的情致,或善良的愿望,或强烈的憎恶,从而激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惟其这样,才能使儿童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和知识的教育。“对恶憎,对善爱,是《普希金童话诗》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3]。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诗人的每一首童话诗中,都塑造有儿童心目中所谓的“好人”和“坏人”。对前者,诗的字里行间总是透出热情的溢美之辞;而对后者,则充满了强烈的憎恶之情。正是由于普希金强烈分明的爱憎,其童话诗作总是“好人”赢得了胜利,而“坏人”则以失败或死亡而告终。如《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中的巴尔达与神父,《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金鱼与老太婆等。不难想象,当小读者读到巴尔达在贪婪吝啬的神父脑门上弹了三下而使“老家伙变成了大傻瓜”时;读到贪得无厌、凶狠狂妄的老太婆“眼前还是原来那座小茅屋”,“面前还是那只破木盆”时;读到“突然她认出,这是鲁斯兰!于是美人投入了公爵的怀抱……”时,他们是怎样的兴高采烈,拍手叫好。小读者们便在潜移默化之中被灌输了何为善何为恶,以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是非观。

2.幻想世界丰富而优美

儿童最富于幻想,这是由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决定的,因而童话必须富于幻想色彩。古今中外的童话作品,往往都是借动物、植物或仙幻世界的构思来反映人类社会,让小读者从那些奇异的童话世界里看到人和人的生活,受到启发,受到教育。[2](P242)普希金的童话诗中所描写的幻想世界尤其丰富而优美。在《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中,当神父听从了他老婆的诡计,让勤劳、善良的巴尔达去找小鬼讨债时,连巴尔达本人也“心里不由得犯了难”。此时,小读者们肯定也会替他捏一把汗。然而巴尔达并没有退缩,他“坐到大海边,一面搓着草绳一面思量”,只见“他把绳子的一头抛进大海,然后握住它使劲地搅动,于是一个老魔鬼从海里钻出来”。这一幻想,完全符合小读者的心里所想:他们多么希望此时有人帮“好人”巴尔达一把呀。之后,又连续几个回合,叙写了巴尔达和魔鬼们斗智斗勇:先是“老魔鬼哭丧着脸苦苦求情”,继而“差来的鬼怪钻出水面”,要和巴尔达“绕着大海跑一圈,看谁的腿长跑得快”。失败后,“老魔鬼又一次伤透了脑筋,这时巴尔达却又在大声鼓噪,使得整个大海东摇西晃,掀起了滚滚巨浪洪涛”。此时,“小鬼忽又钻出水面”,提出“任你随便选一个目标,谁把棍子仍得最远,谁就把全部年金拿走”。这一回,还未正式比赛,小鬼们就被巴尔达要把棍子扔到乌云上面的话给吓回去了。而巴尔达仍是穷追不舍,又“用绳子搅得魔鬼不得安宁”。他们终于求饶了,巴尔达却不答应了,提出比一比看谁能把那匹马高高举起。当然,还是巴尔达凭智慧赢得了胜利。就这样,来来往往数个回合,最终“魔鬼们围成一圈,只得凑足了满满一袋钱,还替巴尔达把袋子扛上肩”。这里的幻想描写,不仅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且让小读者们看到了“好人”遇到困难时总是有人帮,最终必定胜利的事实。再如,在《勇士和天鹅公主的故事》中,诗人这样写道:“海上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座城堡,城中有宫殿和教堂,还有花园和楼房,有棵云杉长在花园中央。树下的水晶房间,一只温驯的松鼠住在里边,那小东西实在讨人喜欢。……这座岛上人人富裕,没有贫困没有哀伤。人民安居乐业,礼貌相让。”显然,这是诗人对美好理想和愿望的追求而产生的丰富想象,而让一个无比美好的世外桃源展现在小读者眼前。在表现形式上,诗人则采取了重叠反复的手法,把这一美好的岛国多次展现在小读者面前,就更加强烈地激励了小读者对这种理想王国和美好生活的渴求。这样,诗人就在小读者幼小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国度,并使之不懈地去追求。

3.故事情节离奇而曲折

众所周知,儿童不仅富于幻想,而且好奇心也很强。因此,童话既要有幻想,又要有极强的故事性,尤其是那些离奇而又曲折的故事情节,以紧紧抓住小读者的阅读心理,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普希金的童话诗作,既有短篇的,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又有长篇巨作,如《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无论是短篇抑或长篇巨作,其故事情节均离奇而曲折。上述提到的巴尔达和海里的魔鬼斗智斗勇的情节,既是幻想,情节又很离奇曲折,这是短篇。至于场面宏大的《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故事情节更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极富变化,离奇而曲折的程度令人叫绝。这里,我们不妨以其耳熟能详的短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例,来阐释这一观点。“从前有个老头儿带着他的老婆,住在那蓝色的大海边”。这是典型的童话故事的开头,平实而又自然。但是,当老头有一次下海撒网,网到一条金鱼又放归大海后,离奇曲折的故事便开始了。那情节轨迹是这样的:老头回家告知老太婆金鱼的事,她一听就骂,让老头向金鱼要一只洗衣盆――老头再次来到大海边,向金鱼提出请求――得到新洗衣盆后,老太婆骂得更凶,提出要一座木屋――老头第三次来到大海边,再次向金鱼提出请求――有了新木屋后,老太婆还是破口大骂,提出她要成为世袭的贵妇人,住进豪华的高楼大厦――老头第四次来到大海边,又一次向金鱼提出请求――住进金碧辉煌的高楼,成为贵妇人两个星期后,老太婆又提出要做至高无上的女王――老头迫于无奈,第五次来到大海边,再一次向金鱼提出请求――成为女王两个星期后,老太婆又提出要金鱼亲自为她服务――老头第六次来到大海边,又再次向小金鱼提出请求――老头回到家后,一切又恢复到原样。诗人通过这些曲曲折折的一个又一个离奇的情节,加之拟人化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笔锋直指当时的沙皇统治――当人民要求改善生活时,他都可以满足,但当人民要求拥有权力时,他非便不给,还将已经给予的统统收回,将人民重新打入地狱。因此,俄国人民不能指望沙皇让他们做国家的主人。小读者结合普希金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会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

三、结语

普希金是伟大的,普希金的童话诗作品是伟大的。从写作方法讲,它不仅具有鲜明的童话色彩,而且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发人深思,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所以引导青少年阅读普希金的童话诗,不仅可以使他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对他们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崇高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朱锡强,陈传金,张粉梅,袁昌尧,张忠民编写.外国历史大事纪年[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3,第一版.

普希金的爱情诗篇7

关键词:普希金;俄罗斯芭蕾;俄罗斯芭蕾学派

俄罗斯芭蕾舞剧编导大师格里戈罗维奇在《苏联芭蕾学派》中写道:“人们对芭蕾舞说过许多热情洋溢和高尚的语句,但是从它们的含意深刻、简洁、质朴和准确上,都无法与普希金的诗句――“以心灵表演出来的翩翩之舞”相比拟。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普希金的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纪实语的创始人。《普加乔夫史》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普希金在创作活动上备受沙皇***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阴谋布置的决斗中遇害。他的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才的杰作,激发了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以普希金诗篇作脚本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鲍里斯•戈都诺夫》《黑桃皇后》《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茨冈》等等,无一不是伟大的音乐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诗被谱上曲,成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还有被改编成芭蕾舞上不朽的经典。编舞家们将编舞的创意转向普希金的作品,显然他们并没有感到失望。许多普希金的作品被搬上舞台,并成为最能代表俄罗斯风格的传统芭蕾。

虽然俄罗斯芭蕾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在18世纪后期,但是普希金的影响不可低估。当时的俄罗斯芭蕾持续近一个世纪的辉煌,并超越了当时的法国和英国,虽是后起之秀,但强度和寿命却取得了胜利,光芒盖住了任何一个西欧国家。这种转变明显突出了普希金的作用。他避开教会斯拉夫和法语为他的媒介,并与较困难的新生俄语为伴,他是用传统创造出一个新的俄罗斯艺术。当时俄罗斯的大部分人是文盲,但普希金通过使用俄罗斯和白话,以音乐的形式写出来,让社会各阶层都能够欣赏他的诗。作曲家们用普希金的主题和诗意的音乐风格开始创作并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这一新兴行业验证了普希金的作品,有些更成功的则开始组建一个反映俄罗斯的主题音乐团体。

17世纪下半叶,俄国使臣在西欧见到了芭蕾演出,颇为欣赏,把它引入俄国。由于芭蕾没有台词,兼有音乐、舞蹈和哑剧成分,通俗易懂,普希金的文学名著被改编成芭蕾舞剧,从戏剧结构的角度为正在形成的俄罗斯芭蕾学派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本民族的编导以外,19世纪中下叶还有一批法国舞蹈家应聘来俄国工作,对俄罗斯芭蕾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起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同样是普希金忠实的读者,以普希金的原著作为剧目的脚本,并排演出一批经典剧目。法国编导沙尔•路易•狄德洛(Charles Louis Didelot,1767-1837)从1801到1811年,狄德洛在俄国住了整整十年,给俄国观众带来了法国的所谓“帝国风格”,上演了他在英国排演的旧作,深受俄国上层人士的喜爱。在长篇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的一个注脚中,普希金肯定,“狄德洛的舞剧充满想象的活力和不平凡的美。我们的一位浪漫主义作家从中找到了比全部法国文学中还要多的诗意”。这里所说的浪漫主义作家其实就是普希金本人,碍于当时沙皇***统治的森严,诗人不敢公开说出自己的感受,只能假借别人名义对狄德洛进行了正确的评价。

俄罗斯芭蕾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发展,外来影响甚微,因此俄罗斯芭蕾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这方面,普希金和俄罗斯芭蕾舞又是极其相似的,他仿效西方的作家并新编俄罗斯童话故事和历史事件,并通过如叶甫盖尼奥涅金这样的作品表达了什么是生活,就像他做自己在俄罗斯的一生。俄罗斯芭蕾舞团大量的吸收外国芭蕾舞大师、舞蹈家及编舞家。然而当***开始后,俄罗斯芭蕾却是孤立的,当时的舞者、芭蕾舞大师、编舞、作曲家和观众几乎都是俄罗斯人。

普希金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塑造和反映了俄罗斯文化。 他的作品涉及音乐,歌剧和芭蕾舞,俄罗斯芭蕾流派独特的风格形成和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普希金为俄罗斯创造了一个新的文化体系,包括芭蕾舞流派的形成,他的贡献,对俄罗斯芭蕾的演变是至关重要的。普希金从未离开俄罗斯,但他的作品远远走出了俄罗斯,芭蕾舞根据他的文学作品改编后扬名世界,使其他国家认识俄罗斯、了解俄罗斯文学、推动俄罗斯芭蕾舞流派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朱立人.《西方芭蕾舞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第53页

[2]【俄】普希金.《普希金全集》1958年俄语版,第7卷第60页

[3]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第655页

普希金的爱情诗篇8

浪漫曲俄文为романс,曾音译为“罗曼斯”,来自西班牙语romance。

在16―17世纪的西班牙,“罗曼斯”是指用罗曼语写的世俗歌曲,以区别于用拉丁语写的宗教歌曲。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曾用“罗曼斯”一词作为与诗相结合的抒情歌曲的通称。

18世纪以后,这一用语有所变化。在法文中romance一词由两个不同的词chanson(歌曲,曾音译为“香颂”)和melodie(艺术歌曲,由德彪西首用)所代替;在德文中,Romanze由Lied所代替,Lied一词含义广泛,既包括民歌,又包括舒伯特及舒曼等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在英文中,romance兼指抒情歌曲及抒情乐曲,“歌曲”通常使用song一词。

在俄罗斯,自19世纪初起,一直沿用“浪漫曲”(романс)一词,作为一种有乐器(主要是钢琴)伴奏、与诗词相结合的声乐体裁的名称。“浪漫曲”有人译作“艺术歌曲”,其实并不妥当,特别是“城市浪漫曲”、“生活浪漫曲”、“茨冈浪漫曲”等不宜译作“城市艺术歌曲”、“生活艺术歌曲”、“茨冈艺术歌曲”,应当说,通译作“浪漫曲”是恰当的。

俄罗斯浪漫曲的形成

18世纪以前,长期流传于广大农村的民歌、城乡教堂的“康特”(赞美诗)、合唱曲、歌剧等等,构成了俄罗斯声乐音乐的繁荣景象。

18世纪下半叶,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产生了俄罗斯的城市歌曲,被称作“罗斯歌曲”(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сня),是以俄罗斯诗人的诗谱写的歌曲,有别于当时流行的以法语和意大利语歌词写成的歌曲或咏叹调。

在“罗斯歌曲”中广泛采用当时著名诗人杰尔查文、德米特里耶夫等的诗作,曲作者的代表人物是18世纪90年代崭露头角的杜布扬斯基(1760―1796)和科兹洛夫斯基(1757―1831),他们二人被认为是俄罗斯浪漫曲的先驱。

从19世纪初起,“罗斯歌曲”一词逐渐不再使用,而代之以“俄罗斯歌曲”(русская песня)和“浪漫曲”两个并无严格区分的称谓。

“俄罗斯歌曲”是指与俄罗斯民歌有紧密联系的创作歌曲,甚至包括民歌的自由的、有创造性的改编。诗人梅尔兹利亚科夫(1778―1830)、杰利维格(1798―1831)、茨冈诺夫(1797―1831)、柯里佐夫(1809―1842)、作曲家瑞林(1766―1848)、卡申(1770―1841)、鲁平(1789―1841)等写有许多风格浓郁的“俄罗斯歌曲”。梅尔兹利亚科夫写诗、卡申作曲的《黑眉毛,黑眼睛》《在平坦的河谷里》等歌曲在民间被简化后作为民歌流传,是“俄罗斯歌曲”与民歌的亲缘关系的最好说明。

在一段时间内,“浪漫曲”与“俄罗斯歌曲”两个名称并用,如诗人杰利维格自己将1825年写的《夜莺》(后由阿里亚比约夫作曲)标为“俄罗斯歌曲”,而1833年出版的茨冈诺夫作诗、瓦尔拉莫夫作曲的《红衣裙》则标为“浪漫曲”,其实二者风格十分近似。以后二者逐渐趋一为“浪漫曲”。

19世纪前半叶的浪漫曲中有一些被称为“城市浪漫曲”、“生活浪漫曲”,是在俄罗斯、乌克兰以及茨冈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文化的产物,在社会与家庭生活中广为流传,最初带有沙龙的感伤情绪的痕迹,含有多种舞曲(圆舞曲、玛祖卡舞曲、波列罗舞曲)的因素,多以茹科夫斯基、巴拉顿斯基、巴丘什科夫等人的诗谱曲。

应当提到的是,当时一些茨冈歌唱家对“罗斯歌曲”及“俄罗斯歌曲”的演绎受到俄罗斯各阶层人的欢迎,因而获得了“茨冈浪漫曲”的称呼。“茨冈浪漫曲”可以看作是俄罗斯浪漫曲的一个特殊的分支,延续了很久的时间,积累了很多的曲目,如:《哀哭的小蓝鸽》(德米特里耶夫诗,杜布扬斯基曲)、《亲爱的姑娘昨晚坐在我身边》(杰尔查文诗,柯兹洛夫斯基曲)、《告别情郎》(柯里佐夫诗,久比尤克曲)、《眼中泪光》(巴甫洛夫诗,布拉霍夫曲)等。

19世纪上半叶,阿里亚比约夫、瓦尔拉莫夫、古里辽夫和格林卡等作曲家大大丰富了浪漫曲的题材和表现力,使俄罗斯浪漫曲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其后,达尔戈梅斯基、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拉赫玛尼诺夫等作曲家更对浪漫曲的创作继续进行开拓,赋予了新的面貌。普希金、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丘特切夫、阿•康•托尔斯泰等卓越诗人为俄罗斯浪漫曲提供了大量优秀的诗作。

浪漫曲逐步发展成一种具有多样形式的声乐体裁,通常包括:

叙事曲,内容多为民间传说、英雄事迹、古代轶事、幻想故事等。如:《黑披肩》(普希金诗,维尔斯托夫斯基曲)、《斯韦特兰娜》(茹科夫斯基诗,瓦尔拉莫夫曲)、《夜巡》(茹科夫斯基诗,格林卡曲)等。

悲歌,表现沉思、忧郁、悲伤的作品,有时具有哲理性。如:《我悲伤》(莱蒙托夫诗,阿里亚比约夫曲)、《为了你遥远祖国的海岸》(普希金诗,鲍罗丁曲)、《你知道那地方》(丘特切夫诗,柴科夫斯基曲)、《秋叶飘零》(埃利斯诗,塔涅耶夫曲)等。

饮酒歌,具有豪放、欢庆以至英雄气质的作品。如:《我们来自遥远的地方》(亚泽科夫诗,阿里亚比约夫、达尔戈梅斯基先后谱曲)、《饮酒歌》(阿普赫金诗,多纳乌洛夫曲)等。

船歌,起源于意大利威尼斯的船夫歌曲,后成为众多作曲家喜爱写作的体裁。如:《威尼斯之夜》(科兹洛夫诗,格林卡曲)、《船歌(年轻的船夫)》(科尼诗,瓦尔拉莫夫曲)等。

小夜曲,起源于西班牙及意大利的民间情歌,后成为众多作曲家喜爱写作的体裁。如:《夜晚的轻风》(普希金诗,维尔斯托夫斯基、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及其他作曲家先后谱曲)、《唐•璜小夜曲》(阿•康•托尔斯泰诗,柴科夫斯基曲)等。

摇篮曲,如:《睡吧,农家的孩子》(奥斯特洛夫斯基诗,穆索尔斯基曲)、《摇篮曲》(迈科夫诗,柴科夫斯基曲)等。

俄罗斯浪漫曲主要作曲家风格概述

俄罗斯浪漫曲最早的代表作曲家是阿里亚比约夫、瓦尔拉莫夫和古里辽夫,他们素有“18世纪上半叶浪漫曲大师”之称。

阿里亚比约夫(1787―1851)在19世纪20年代初已是戏剧音乐、钢琴曲和浪漫曲的知名作曲家,他的《夜莺》一歌使他名震遐迩,但他早期的作品大多并未脱出伤感的巢臼。可能因为是“十二月***人”的同情者,他卷入一宗案件而遭流放,使他的乐风有所转变。在他大约150首浪漫曲中,一部分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常采用“的”音调、结尾注明“渐弱”或“声音逐渐消失”等手法(见《冬天的道路》《萨沙》等歌);另一些作品则充满戏剧性与感情的爆发力,如在流放期间写的《额尔齐斯河》中发出“让忧愁随河水流去吧”的呼喊,在悲歌《觉醒》中运用慷慨激昂的音调,在一些社会题材的浪漫曲如《乞丐》《乡村更夫》中表现深沉的内心感受,等等。他的浪漫曲的伴奏部分写得相当精细,和声、调性富于变化,喜用震音和装饰音,常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30至40年代是另外两位浪漫曲大师――瓦尔拉莫夫和古里辽夫创作的高峰期,他们常常作为城市浪漫曲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而被相提并论。他们二人都掌握了俄罗斯民歌的风格,不仅谙悉民歌的音调、结构,而且熟知民间歌手的表演方式和特色,所以他们能创造出为很多人所接受、所喜爱的歌曲。

瓦尔拉莫夫(1801―1848)少年时期进入宫廷合唱团,接受了比较完整的、特别是声乐方面的音乐知识,1819年走上专业音乐家的道路,专门从事抒情声乐曲的创作,共写有约220首浪漫曲。他的浪漫曲植根于俄罗斯民歌,但具有鲜明的创造性。他十分注重旋律的表现力,力求流畅、灵巧、优美,传遍世界的《红衣裙》(常被列入“茨冈浪漫曲”)是他旋律写作才能的突出证明。他善于写作气息宽广、近似民歌中“曼调”的歌曲,《街上风雪呼啸》《小草为什么这样早就枯黄》等都很动人。他的浪漫曲有时运用舞曲(圆舞曲、波罗涅兹舞曲等)的节奏,如他以波列罗舞曲富有弹性的节奏写的《孤帆》恰切地表现了莱蒙托夫诗的意境。

古里辽夫(1803―1858)出身于一个农奴音乐家的家庭,30年代初与其父同时获得自由。他主要写作钢琴曲和声乐浪漫曲(总数为88首)。他的风格一部分接近民歌,如他的代表作《小铃铛》(马卡罗夫诗)以纯朴的民歌音调表现了三套车夫的悲惨命运;《少女的忧伤》(柯里佐夫诗)是以圆舞曲节奏写的“茨冈浪漫曲”;还有一些是深沉真挚的抒情浪漫曲,如《别离》(柯里佐夫诗)运用了朗诵式的节奏、出其不意的休止等表现了歌曲中主人公的激动和痛苦,而《心中的音乐》(阿伽辽夫诗)则以旋律的起伏多变传达了内心的感受。

格林卡(1804―1857)是俄罗斯古典浪漫曲的创立者。1836至1842年(即写作歌剧《伊万•苏萨宁》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时期)是格林卡创作的繁荣期,他的浪漫曲达到了情感与思想、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境界。从总的面貌而言,他的浪漫曲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旋律平易、流畅、优美,同时又具有活力、充满热情;和声语言更为丰富、新颖;调性布局富于变化;曲式有所创新,如含变化因素的分节歌,简洁的复三段体等。1840年,他以库科尔尼克(1809―1868)诗谱写的声乐套曲《告别彼得堡》创造了多种体裁的形象生动的浪漫曲(共12首),其中的《百灵鸟》委婉清新,《蔚蓝色的海浪平息了》以“船歌”的风格写成,《从山国上降下迷雾》具有犹太民歌的色彩。他以普希金诗谱写的《血液里燃着爱的火焰》《阿黛莉》《玫瑰在哪里》等都堪称佳作,《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更可称为经典,诗中初见的欢欣――离别的痛苦――重逢的激动在格林卡时而温柔、时而激情澎湃的音乐中表现得十分完美。格林卡还写过一些充满戏剧性的浪漫曲,如以茹科夫斯基诗写的《夜巡》、以歌德诗(古别尔俄译)写的《纺车旁的格蕾辛》等都以深邃的心理刻画见长。

达尔戈梅斯基(1813―1869)是紧接在格林卡之后的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他的浪漫曲及歌曲共约有100首。他主要写作抒情浪漫曲,如早期的“俄罗斯歌曲”《十六岁》(杰利维格诗),以鲜明的世态风俗的描写勾画出一个恋爱中的农村少女的形象;《我悲伤》《又寂寞,又悲哀》(以上2首为莱蒙托夫诗)等是“抒情独白式”的浪漫曲,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和世俗环境的冲突;《夜晚的轻风》和《我仍然爱他》(以上2首为普希金诗)等是具有古典韵味的作品,曲式严整,风格精致;在《九级文官》(温伯格诗)、《蛆虫》《老班长》(以上2首为库罗奇金译自法国诗人贝朗瑞诗)等作品中,达尔戈梅斯基以戏剧朗诵的节奏、生动形象的旋律开创了讽刺浪漫曲的先河。

安东•鲁宾斯坦(1829―1894年)于50年代初开始写作浪漫曲,多选用俄罗斯诗人菇科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作和德国诗人歌德、海涅的译为俄文的诗作谱曲,他的浪漫曲和歌曲的总数约有160余首。他注重写作简洁、流畅动听而又不流于表面华丽的旋律,浪漫曲《歌手》(普希金诗)、《旋律》(拉兹马泽诗)都令人难忘。由于写有约20部歌剧,鲁宾斯坦的浪漫曲中常显现歌剧中咏叹与宣叙两种因素交融的特点,我们可以从浪漫曲《夜》(普希金诗)、《愿望》(莱蒙托夫诗)等作品中感受到。他对东方风格的偏爱也在浪漫曲写作中流露出来,以阿塞拜疆诗人沙菲的诗谱写的声乐套曲《波斯歌曲》(作品34号,共12首)成为他流传最广的作品。

“强力集团”的五位作曲家(从巴拉基列夫到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都写作浪漫曲,并各有建树。

巴拉基列夫(1837―1910)于50年代中期(当时他还是喀山大学数学物理系的学生)开始写作浪漫曲。在他总数约为80首的浪漫曲中,早期作品一类具有“俄罗斯歌曲”风格(如以柯里佐夫诗写的《来我身旁》),还有一类具有诗意盎然的抒情气质(如以莱蒙托夫诗写的《金鱼之歌》)。《皓月当空》是巴拉基列夫浪漫曲中最具古典风格的一首,节拍变化(4/4转6/8)、力度变化和伴奏织体变化等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巴拉基列夫在游历了高加索以后写了多首“东方浪漫曲”,1863年写的《格鲁吉亚歌曲》(普希金诗,即《美人啊,莫在我面前歌唱》)最具有代表性,曲中地域色彩和忧郁情调水融,动人情怀。晚期作品一部分趋于深沉,一部分仍保持着明朗欢乐的青春活力,如1908年修订出版的《你多么迷人》和《西班牙歌曲》至今仍是歌唱家常选的曲目。

居伊(1835―1918)写了约250首浪漫曲与歌曲,其中大部分是小品,主要特点是富于抒情性。他的浪漫曲很少具有戏剧性和高亢的激情,常是率真淡雅的、娓娓的吟唱;独特的旋律语言,不刻意模仿某种旋律风格,但独有韵味;结构简洁,如《丁香花匆匆凋谢》实际上是一首曲调略有变化的分节歌,《乌云》是含有再现因素的短小的两段体,等等。他于1899年发表的《25首普希金诗组歌》(作品57号)颇获好评,其中《皇村雕像》堪称精致,《烧毁的信》是做了充分展开、挥洒得相当自如的一首。居伊晚年还以涅克拉索夫的诗如《老年》《饥饿的女人》等写过一些社会题材的浪漫曲。

鲍罗丁(1833―1887)写有16首浪漫曲和歌曲。1854至1855年间,当他还是外科医学院四年级学生的时候,写过3首带钢琴伴奏、大提琴助奏的浪漫曲,其中2首具有“俄罗斯歌曲”风格,另一首《美丽的打渔姑娘》(海涅诗,鲍罗丁译)则是技巧圆熟、自成一格的“船歌”。他的浪漫曲无论是具有英雄史诗气质的《阴暗的森林之歌》《大海》,童话叙事类型的《海女王》《睡公主》(以上4首均由鲍罗丁写诗),还是“悲歌”式的《为了你遥远的祖国的海岸》(普希金诗),大都具有深沉含蓄、侧重心理刻画的特点。他还写有《惟我独尊》(阿•康•托尔斯泰诗)、《在人们家中》(涅克拉索夫诗)等幽默讽刺类型的浪漫曲。

穆索尔斯基(1839―1881)的浪漫曲具有鲜明的独创性,总数为67首。他最早的声乐作品是《明亮的星星,你啊,在哪里》(格列科夫诗),属于“生活浪漫曲”范畴,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歌的气质。从60年代起,他写了许多社会题材(主要是表现农民生活疾苦)的浪漫曲,如《睡吧,农家的孩子》《孤儿》《叶廖什卡的摇篮曲》等。从60年代后半叶起写了许多讽刺题材的浪漫曲,如《神学院学生》《古典派》等,《跳蚤之歌》更是不可多得之作,其形象的生动(钢琴伴奏中力度忽强忽弱的跳音表现跳蚤,简单的和弦表现昏庸的国王)、声乐表现手法的丰富(鼻音表现跳蚤的诡诈,铿锵有力的旋律和豪放的笑声表现正义的人民)、和声语言的新颖(无过渡的直接转调、不协和和弦)等使这一作品成为一首杰作。穆索尔斯基以与生活语言十分贴近的音调、“戏剧性独白”的手法、富有独创性的和声语言等充实、丰富了俄罗斯浪漫曲领域的创作。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共写有浪漫曲80余首,大多选择普希金、阿•康•托尔斯泰、迈科夫、费特的诗,喜爱写作将描绘大自然和刻画内心感受融于一炉的作品,如以普希金诗写的《浮云飘散》《在格鲁吉亚山岗上》、以阿•康•托尔斯泰诗写的《不是高空吹来的风》《在那早春时光》等都是这种风格的范例。他的浪漫曲不仅注重诗句和旋律的结合,更注重整体意境的塑造,钢琴伴奏部分的和声色彩常比较浓重而多变。他的浪漫曲写作在60年代和90年代有两个高峰期,后期作品比早期作品更加精炼、纯朴,如《回声》(普希金诗)、《嘹亮胜过云雀歌声》(阿•康•托尔斯泰诗)等于简洁之中体现了诗的深刻内涵。

柴科夫斯基(1840―1893)共写有浪漫曲100余首,他把俄罗斯浪漫曲的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表现力异常丰富的旋律。作为旋律大师,他的旋律有多种类型,一类是优美的抒情性旋律,常是细腻的、起伏的、气息宽广的,如《别信,朋友》《我从不表白》《在这个月夜》等作品中都充满了回旋跌宕、美妙动听的旋律;另一类是充满戏剧性、动力性的旋律,如在《又痛苦,又甜蜜》《在喧闹舞会上》《在白日,在深夜》等作品中,常常出现非对称、非整齐划一、特意打断连贯性的旋律,有时则采取将短小、紧凑的动机式的旋律与宽广、开阔、扩展性的旋律相结合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激动的心情;柴科夫斯基笔下还常出现具有民族风格或地域特色的旋律,如《夜莺》《如果我知道》具有俄罗斯民歌风,《茨冈女郎之歌》《夜》具有茨冈浪漫曲风,《佛罗伦萨之歌》具有意大利民歌风,《唐•璜小夜曲》具有西班牙民歌风,等等。二,充分展开的、完整的结构。柴科夫斯基的浪漫曲不论曲式短小或长大,短小的如《暴风雨中的摇篮曲》,长大的如《我祝福你们,森林和田野》《小夜曲――你飞向哪里》等等,都发展得十分酣畅,而且几乎无一没有前奏、间奏、尾奏,不多一笔,也不少一笔。三,“交响化”手法。柴科夫援基把交响乐写作的一些手法引进了浪漫曲领域,如在《瞬间就忘记》《在白日,在深夜》等作品中,主题“呈示―发展―再现”原则的使用、丰满而立体化的和声、钢琴部分音乐的对比和类似乐队tutti(全奏)的效果等,在人们心中掀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

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写作浪漫曲起于1890年,止于1916年,共作有83首,被公认为浪漫曲大师之一。主要特点:一,攫人心弦的旋律。拉赫玛尼诺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旋律大师,他的旋律真挚、流畅、质朴、清新、热情洋溢,融合了多种因素(包括民歌、城市浪漫曲、古典浪漫曲、茨冈浪漫曲)的特色,如《我重又孤单》《命运》等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歌情调,无词浪漫曲《练声曲》更是体现了民歌的精髓,而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创作的《在我窗前》《丁香花》《小岛》等都令人耳目一新。二,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曲式。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曲很多都采用了简洁的曲式,如:《梦》是变化重复的乐段体;《这里多好》《丁香花》《在我窗前》《深夜在我花园里》等都是单二部曲式。但他常常打破平衡,大量运用非方整的乐句组合,使他的浪漫曲几乎每首在结构上都具有独特性。三,人声部分与钢琴部分并驾齐驱。如《喷泉》《暴风雨》《诗神阿里翁》等浪漫曲的钢琴部分几乎具有音乐会独奏曲般辉煌的效果;而《春潮》的钢琴部分则被誉为是像柴科夫斯基一样的“交响化”的大手笔。

1917年十月***后的苏联时期,仍有米亚斯科夫斯基、沙波林、普罗科菲耶夫、格里埃尔、肖斯塔科维奇、斯维里多夫等作曲家从事浪漫曲的写作,俄罗斯浪漫曲的传统得到延续和发展,那该是另一个课题的内容了。

普希金的爱情诗篇9

关键词:阿赫玛托娃 祖国土 爱国主义 绝唱

基金项目:广东省2015年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

阿赫玛托娃的《祖国土》(1961)是一首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诗体。其发展有三个标志性的阶段。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可以说是第一个阶段的代表,他使十四行诗臻于完美,其形式是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每行诗句11个音节,通常用抑扬格。第二个阶段以莎士比亚为代表,他的十四行诗由三段四行和两行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AB,CDCD,EFEF, GG;每行诗句10个音节,抑扬格。普希金是第三个阶段的代表,他创立的“奥涅金诗节”可分为四组,用的也是抑扬格,韵脚分别采用交叉韵(ABAB)、叠韵(CCDD)、环抱韵(EFFE)和连韵(GG)形式。前三段陈述事实,后两行常用来做警句式或哲理式的结论,其押韵形式更为丰富。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的14行诗是抒情的,而普希金的“奥涅金诗节”则是叙事的。阿赫玛托娃的《祖国土》采用的基本上是莎士比亚体。这种体式结构巧妙、音乐性强、起承转合自如,常常在最后两行诗句中概括内容,点明主题。

《祖国土》有的译为《故乡的土》(见《阿赫玛托娃诗选》乌兰汗译,外国文学出版社 1991年版),也有译成《故土》的。原诗的标题下还有这样两句题词:“世上不流泪的人中间,没人比我们更高傲、更纯粹。1922年。”这两句诗出自诗人1922年创作的《抛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最后两句。收入本集的作品,大多创作于192l年。老***京尼・奥辛斯基谈到这本诗集时写道:“阿赫玛托娃歌颂了在战火中诞生的美好事物,她越来越接近了我们从饥荒和贫困的枷锁中争来的东西。”[1]P75《抛弃国土,任敌人蹂躏》写了诗人对那些在祖国命运危难之际而一走了之的人的鄙视,歌颂了包括诗人在内的不逃避危难而从容面对的人的高尚,流露了深厚的爱国情感。《祖国土》以这两句诗为题词,不难看出诗人在其中所要宣泄的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下面我们按本诗“四四四二”的结构形式进行欣赏。

诗的前四句主要强调的是祖国土的平凡,不为人们所重视。诗人每一句都用了否定的词语说明祖国土平凡到人们无视的地步。“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 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2]P139祖国土太过平常。它不仅值不得人们像宝贝那样“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更值不得诗人们用充满激情的诗篇“为它放声痛哭”(这里的“痛哭”实际上是歌唱);因为它不会给我们本来就充满痛苦的生活再“增添苦楚”;它更不像是上帝许给人类的“天国乐土”,人们在这块土地上感受不到伊甸园般无忧无虑的幸福。

第二个四行主要写人们不理解这块平凡的土地的价值,以至于忽略了它的存在。“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何在,/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受难、遭灾,/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2]P139俄罗斯大地太辽阔了,太平常了,人们天天与它接触,谁会想到它的价值,更不曾想到拿它进行买卖。人们只是在充满灾难的土地上默默地忍受着生活的煎熬,忍受着各式各样的天灾人祸。人们似乎已经麻木了,连天天接触的土地似乎也不存在了。这里,女诗人以沉痛的感情,写出了当时人们的麻木。土地,对于人来说,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平凡,同时也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人们离不开土地就像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人与生俱来就与泥土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上帝造人,普罗米修斯造人,女娲造人,其原料都是泥土。而人类也靠土地上所生长出来的东西维系生命。没有土地就没有人类。而祖国土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它见证了国民生息与繁衍,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国家的国民,是离不开生他养他的祖国土的,但这一切人们都没有意识到。面对这种情况,诗人是何等的痛心疾首。

第三个四行紧接上四行,写祖国的儿女们因不理解其土地的价值而对其进行无情的践踏。“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沙砾,/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这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2]P139祖国的儿女们竟然把祖国土视为套鞋上沾满的污泥和牙齿间的沙砾。污泥和沙砾两样东西是令人不快的,甚至是厌恶的。于是就连靠它维系生存的儿女们对它也是无情的蹂躏践踏,要把它磨成齑粉,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是“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这实际在表现一种真实的感受。人们往往对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哪怕是最为宝贵的东西也熟视无睹,就连对生他养他的祖国土也失去了最起码的敬畏。对此,诗人是何等的心碎,心里充满了说不出的苦楚。

最后两行,表现诗人炽热的爱国之情。“但我们都躺进它怀里,和它化为一体,/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 [2]P139祖国的土地不仅生了我们,也养育了我们,甚至我们死后也要投入它的怀抱,和它融为一体。祖国土成了我们最终的归宿地。可见,我们永远也无法和祖国土分开。这是诗人对祖国土的理性认识。有了这样的认识,诗人对祖国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亲切而且不拘礼节地称祖国土为“自己的土地”。在这句质朴而亲切随意的称呼里,诗人那种对祖国土的深沉赞美之情不觉流溢于字里行间。这种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感是震撼人心的,它将使那些没有认识到祖国土价值而对其任意践踏的人们警醒,从而热爱那片与自己生息与共的祖国土。

以上是就诗歌字面的意思进行分析。如果我们了解诗人的经历,就更能理解阿赫玛托娃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女诗人,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她虽有此美誉,但命运多舛。1910年,她与第一任丈夫古米廖夫结婚,后因感情问题于1918年离异。十月***前夕,俄国***局动荡,许多作家和诗人都跑到外国去,但阿赫玛托娃却毅然选择留下。她在《抛弃国土,任敌人蹂躏》(1922)一诗中写道:“抛弃国土,任敌人蹂躏,/我不能和那种人在一起,/我厌恶他那粗俗的奉承,/我不会为他们献出歌曲。”[3]P76诗中对那些祖国处于危难时选择离开的人表示了鄙视,并表明自己是不会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的。1921年,古米廖夫因“参与反布尔什维克的阴谋活动”罪被***毙(1991年)。虽然诗人早已与古米廖夫离婚,但她和儿子还是受到牵连。尤其儿子列夫・古米廖夫曾三次入狱,被判死刑、长期流放,直到1956年才获得自由。阿赫玛托娃创作于1935―1941年间的《安魂曲》就是关于自己的命运、自己儿子的命运的作品,当然“也是一部关于整个民族背负十字架的苦难的作品”。她为入狱的儿子而痛哭,这也是千万个因儿子受难的母亲而发出的悲鸣。儿子的命运如此,其第二任丈夫――艺术评论家尼・普宁命运似乎还要糟,他在肃反扩大化中两次入狱,并于1953年死于监牢。不仅如此,在那个没有自由的极权专制制度下,阿赫玛托娃本人更是受尽侮辱和摧残。1946年8月14日,联共(布)中央《关于与两杂志的决议》。决议严厉批评两个杂志给阿赫玛托娃和左琴科等作家提供发表文学作品的阵地,指责阿赫玛托娃“诗歌渗透着悲观和失望的情绪,表现了停滞着的资产阶级贵族的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立场而不愿同本国人民一起前进的旧日沙龙诗歌的风格,她的诗歌给我国青年教育事业带来损害,因而在苏联文学中是绝不能容忍的……”。之后,当时的苏共中央***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书记安・日丹诺夫对阿赫玛托娃进行了大肆的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说女诗人是“奔跑在闺房和礼拜堂之间的发狂的贵妇人”,是“混合着***声和祷告的和尼姑”[4]P315。随之阿赫玛托娃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她的作品也无法发表,生活陷于困窘。她只被允许做一些翻译和普希金研究工作,这就是当局对她示以的“宽容”。 “面对这些悲痛连群山也折腰,浩瀚的大海也不再流淌……”“天使齐唱这伟大的时刻,天空在烈焰中熔化。”[5]P245这是俄罗斯生活的悲剧。面对这些灾难、痛苦和当局对自己不公正的对待及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阿赫玛托娃坚强地承受住了。她没有沉沦,没有走上绝路,更没有因此而动摇她对祖国的爱,从早年没有离开灾难深重的俄罗斯大地到斯大林时代受尽磨难,她对祖国的爱痴心不改,相反,这种爱更加深沉、凝重。阿赫玛托娃是普希金的崇拜者和继承者,她以自身的行动和创作实践了普希金“要把心灵的美丽和激情献给祖国”的宗旨。其1956年抒写的《祖国土》就是一首洋溢着深沉爱国主义情感的绝唱。

深入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及个体对祖国的责任,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应是我们教授这首诗歌的主要目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6]P1739,她是祖先为后人所开辟的生存之地。人们对这片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土地怀有深深的恋情,不仅崇敬,而且爱惜和誓死捍卫。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和祖国连在一起。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独特的风俗人情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及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等。台湾作家余光中所谓“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等充满爱国激情的语句,人们一看就明白他心目中的祖国就是“最美、最母亲的中国”。阿赫玛托娃把祖国称为“自己的土地”,这就是说,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和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他走到哪里,他的性格、情感、命运和记忆永远和祖国相关。因此,对个人而言,祖国不仅生育他、养育他,而且给他提供了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赋予他继承、延续和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祖国尊严,促进祖国繁荣,也因此成了每一个国民的义务和责任。爱国是一种感情,大学语文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充分挖掘课文的内容,激发这种感情,并付诸行动。今天,让我们把全部心力奉献给祖国伟大的事业――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这就是爱国。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真理报,1922年7月4日.

[2]徐中玉.大学语文・第十版[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

[3]阿赫玛托娃诗选[M].乌兰汗,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1.

[4]辛守魁.20世纪文学泰斗――阿赫玛托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普希金的爱情诗篇10

关键词:时想;社会现实;冲击;人性挣扎

小说以男主人公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名字命名,以通过这个他的典型性人生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奥涅金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聪明、博学、有才华,高出一般贵族一筹,风度优雅,谈吐机智,能操纯熟的法语。他对衣着一丝不苟,每天在化妆室呆3个小时,出入舞会、宴会、剧院,谈笑风生的勾引太太小姐,醉生梦死的寻欢作乐,成了他全部的生活内容。他像很多贵族青年一样沉湎于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不一样的是,他还读书,读卢梭,读彼特拉克,读拜伦,书房里放着拿破仑。

他在时代额的洪流中醒了过来,他对十九世纪的俄国现实不满,看到了黑暗和固步自封,愤世嫉俗,不愿意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是有出于阶级的局限性和从小的生活环境,又无法“出淤泥而不染”,他缺乏勇气和彻底的激情来投身变革中。最终只是在一系列无谓的变迁里虚度自己的年华。在奥涅金的身上有一种很矛盾的情绪一直折磨着他的思想和人生:他一方面猛烈鞭笞旧贵族的腐朽,一方面又对拥有启蒙思想的一部分贵族青年知识分子“怒其不争”。奥涅金在黑暗中先于贵族阶级中的其他人清醒,而周围的一片混沌和沉睡又使他处在一种朦胧的尴尬状态。他游离在超现实的理智和奢靡的现实之间。他看到近代化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向,看到了改革的势不可挡,但是他又拒绝或者是逃避者不去正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阶级利益的缺失和所面对的艰难与牺牲。小说中,达吉亚娜在奥涅金不在家的时候拜访过他的书房,普希金借达吉亚娜的眼睛让我们了解到了奥涅金心里渴望变革和启蒙的一面,也让达吉亚娜看到他“心中有骄傲,有正直的荣耀”。只是那个时候,无论是奥涅金还是达尼娅都被命运掌控着。而时间是条不归路。

达吉亚娜,这个被作者称作“我的可爱的理想”的乡村姑娘,有着周围女生没有的沉静、淳朴和智慧。达吉亚娜努力的活的忠于自己,忠于感情。在奥涅金彷徨、沉沦,荒唐的做一个乡村“隐士”的时候,向他勇敢而热烈的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只是这个游走在社会边缘的奥涅金并没有接受可爱姑娘的爱意,理由牵强的可笑“我无法复活我死去的心……缺乏经验会造成不幸的下场”。他怯懦的当乡村“隐士”,回避自己,更用这种听起来有道理其实很荒谬的话拒绝达吉亚娜,为自己的没勇气开释。是命运的安排,不让他们在一起吧。多年之后,奥涅金再见到成为上层社交皇后的公爵夫人——达吉亚娜的时候,他又爱上了这个当初热情求爱,现在对他冰冷疏离的女人。不管奥涅金再怎么回避上层贵族的社交活动,他还是和他们抱有一样的审美趣向。当初的真诚的达尼娅并没有让奥涅金动心,而现在对他冰冷疏离的社交皇后达吉亚娜却让他的心“复活了”。他当初的拒绝和后来的追求都是在阶级历利益之上的选择。达吉亚娜的一番话让奥涅金彻底的成为了“游离于世”的人。他什么也做不了,他放不掉安逸的生活,拯救不了国家的疲敝,放不下公爵夫人,也找不回达尼娅。他狼狈的站在公爵府上,看着人生的远去。而公爵夫人,则不能背叛她的丈夫。

她和奥涅金一样,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她又和奥涅金不同,达吉亚娜在批判之后没有奥涅金无力的“独善其身”的隐居起来,而是正视了黑暗还将继续的现实。她之所以批判现实,是因为她热按这片热土,她在黑暗中觉醒并向往着光明。在批判现实上,达吉亚娜和奥涅金有着相同的地方,这可能也是达吉亚娜最初爱上这个“异端”的原因之一吧。只是奥涅金和达吉亚娜毕竟还是不同的人。奥涅金的阶级地位和他自小看到的,经历过的那种生活和达尼娅是截然不同的。没有阶级和生活背景做土壤的爱情是不牢靠的,即使有相同的社会观作肥料。达吉亚娜身上有一种浪漫主义的坚持和看清黑暗之后的淡定。这个被普希金成为“具有俄罗斯灵魂的姑娘”,是作者为俄罗斯生活树立的一种理想——因为热爱而批判,因为批判而更加热爱。在达吉亚娜的身上,可以看到普希金对整个俄罗斯的热情和那种深沉的民族情感。

普希金的爱情诗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普希金的爱情诗10篇

学习

赞美水的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水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作文赞美水的优美句子,赞美水的作文700字左右。其实赞美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及时赞美孩子学习中的每一个小进步,会激发起孩子的自信心。哲人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

学习

雪泪节10篇

阅读(26)

这主要是由于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用眼,人眼眨动次数由平时的每分钟20~25次减少至5~10次,从而影响了眼表面起湿润剂作用的泪液的分泌和分布;并且眨眼次数减少使角膜暴露于空气的时间延长,这些都阻碍了泪液中油脂的分布和加速泪液的蒸发,因而引起眼

学习

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0篇,内容包括新时期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特征,新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十条。新《规范》对教师既有底线要求,又有较高标准。前者反映在前五条上,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作为一

学习

承诺无悔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承诺无悔10篇,内容包括承诺无悔歌曲,承诺散文范文大全。只有抱着谦虚谨慎、务实求真的求识心态,才能赢得周围同事的支持,理论才会迅速转变成实践经验,否则只能坐吃山空,饮鸩止渴。另一方面,医院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任何单

学习

赞美春节的诗歌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春节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赞美春节的诗歌,赞美春节的现代诗歌八句。2、每一个花开的瞬间,都凝聚着汗水的挥洒,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都灵动着生命的荣华,这就是红五月的赞歌。下面请欣赏团风中学带来的配乐诗朗诵《五月的赞歌》,

学习

曾经错过的作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曾经错过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错过的作文范文,曾经错过的时光的作文600字。她,是我儿时的玩伴,也是我的邻居。虽然两家之间只有一墙之隔,但是我分明感受得到:这不仅是一墙之隔,而是很远很远的距离,远的看不到彼此。这一切的一切只

学习

短信群发广告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短信群发广告10篇,内容包括短信群发广告有效果,广告短信群发是怎么做到的。小赵8月31日收到的这条“女性私密养护”广告短信显示,发件人是13260197879这个***码。记者随后拨通了这条广告短信中留下的联系电话。记者:这个信息,

学习

迎新生标语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迎新生标语10篇,内容包括迎新生横幅标语,迎新生标语文艺。2.弱者失机遇强者抓机遇智者抢机遇。让我们赢在起跑线上。3.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4.同学互助又开怀校园温馨又和谐5.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

学习

药品窜货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药品窜货10篇,内容包括药品窜货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药品怎么查窜货。1窜货在药品销售市场中的种类1.1同一市场上的窜货日常生活中药品的分销渠道一般是:生产商商批发商零售商(或医院)患者。很多药企都会选择商,因为这样企业的分

学习

名人微博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名人微博10篇,内容包括名人微博摘抄,名人微博名字大全。1、微博中活跃的现实名人微博中活跃的现实名人,是微博名人中人数最多的类型。这类人群之所以成为微博名人,首先是基于现实中的公众人物身份,为公众所知;其次现实中的名人

学习

我们的足球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我们的足球10篇,内容包括我们的这十年足球,我们班的足球达人作文。在影片中,那些被刻画得性格各异,经历不同的球迷们,一直令人羡慕不已:他们可以为了自己喜欢的球员、为了一件在外人看来略带疯狂和愚蠢的事,集中精力、热血沸腾,为

学习

北京电价调整通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北京电价调整通知10篇,内容包括2021年居民电费电价调整通知北京,北京峰谷电价实施时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下称《规定》),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

学习

招商下半年工作计划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招商下半年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招商下半年工作计划怎么写,招商部门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上半年××区新签约的招商引资项目有:2009年2月18日与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云南陆良杨梅山项目筹建处签署了××区风能资源开发意向协议。200

学习

快乐是什么作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快乐是什么作文10篇,内容包括快乐是什么作文10个字,快乐是什么的作文。我认为,快乐是无需寻找的,就在我们身边。也许一缕阳光再平凡不过了。初升的太阳给人希望,中午的太阳给人豪迈,傍晚的落阳给人沉思。天地万物,芸芸众生,都感受

学习

爱情诗歌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爱情诗歌10篇,内容包括爱情诗歌经典100篇,爱情诗歌大全100首。2.通过意象,掌握深层内涵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的复合体,是诗人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物象结合的表现,是作者精神和外在物质的统一,它是由情和景这两个因素组成的

学习

孤独的普希金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孤独的普希金,内容包括孤独的普希金阅读答案,孤独的普希金经典语录。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

学习

诗歌奇才聂鑫及其爱情诗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诗歌奇才聂鑫及其爱情诗,内容包括聂鑫的诗歌,诗人聂鑫晋州人。爱情诗人,顾名思义是专门写爱情诗的人。在中国的自由诗体中,擅长爱情诗写作的不在少数,他们之中有的青春年少便写出才华卓绝的诗篇,流传于世。但是,专门写爱情诗的人

学习

普希金的伤口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普希金的伤口,内容包括普希金留给朋友们的遗嘱原文,普希金预感原文。普希金是从苍穹落入到俄罗斯大地上的一块闪光的玉石。他这样的旷世奇才并不是“天才加刻苦”这样惯常的公式所能概括的。俄罗斯文学史在记载普希金的文学

学习

普希金致大海范文精选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普希金致大海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普希金的致大海读后感600字,普希金致大海名言名句。普希金致大海篇1一、引言